<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理論影響研討論文范文

2024-03-16

會計理論影響研討論文范文第1篇

稅收籌劃是指企業在國家稅收政策許可的前提下,根據稅收的立法導向,對籌資、投資、經營、理財、決策等活動進行合理的籌劃,建立最經濟的納稅方案,節省稅收收益,達到低稅負或滯延納稅時間的目的,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企業應該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承擔自己的義務,履行自己的權利,作為一項高級理財活動,稅收籌劃必然存在一定的風險。

一、稅收籌劃風險的特點

(一)主觀差異性

稅收籌劃風險在企業中是普遍存在的,風險的形成受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影響,主觀因素是風險形成的主要因素,稅收籌劃過程中面臨的風險以及風險形成后造成的損失都與行為主體直接相關聯。由于企業的類型和規模的不同,面對同一種風險,各個企業稅收籌劃方案的制定也不同,實施流程不同,風險帶來的影響程度就不同。同時,由于稅收籌劃風險還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而客觀因素又是不能被主觀因素改變的,因此行為主體對風險的防范措施有限,使得風險不能被徹底防治。

(二)客觀存在性

稅收籌劃風險的存在和發展是不能被主觀意識控制的,因而具有客觀性,人為因素對客觀因素的影響較小,客觀因素只會遵循自己的運動發展規律。稅收籌劃風險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企業應該認識到風險存在的客觀性,在防治時遵循其客觀發展規律,并不斷研究總結,以掌握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才能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三)復雜多變性

由于風險的形成受到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制約,這兩種因素本身就具有復雜性,在稅收籌劃中還交織存在,因此稅收籌劃具有復雜性。稅收籌劃風險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受到形成原因、表現形式、影響范圍及程度的制約,因而具有多變性。

二、稅收籌劃存在風險的原因

(一)對稅收籌劃認識的局限性

有些企業對稅收籌劃風險缺乏正確的認識,目光短淺,為了短時期內取得利益,進行一些偷稅漏稅的不法手段,觸犯了國家法律。國家對企業有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往往把目標鎖定在稅收優惠的有效期,為了在優惠期內獲得短期利益,做出一些不符合自身發展的行為,不但沒有達到節稅的目的,反而打亂了企業的財務計劃,使企業的發展規劃變得混亂,給企業帶來損失。對稅收籌劃的認識不到位直接影響了稅收籌劃的目的,稅收籌劃的目標是服務于財務管理,應該有很強的計劃性,籌劃方案的制定也應該結合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情況科學制定,因此,稅收籌劃帶有不確定性,稅收籌劃目標的改變會影響整個稅收籌劃活動,使稅收籌劃活動發揮不出作用。

(二)稅收籌劃者的業務素質較低

稅收籌劃方案的選擇、制定和實施都離不開籌劃者,因此籌劃者的業務素質直接影響著籌劃方案的實施。大多數企業的稅收籌劃者的業務素質不達標,對國家稅收政策、財務政策和業務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不夠,使稅收籌劃成為企業發展的約束因素之一?;I劃者在制定方案時,缺乏對客觀因素的分析,使得主觀性過強,這樣只依靠主觀的判斷制定的籌劃方案,往往不符合企業發展實際,導致企業總體決策的失誤。國家對企業稅收具有優惠政策,但這些優惠政策有很強的時效性,企業籌劃人員業務素質的欠缺使得他們對國家優惠政策了解的不夠全面和透徹,在制定政策和規劃時不合理,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損失。

(三)政府政策復雜多變

企業往往只注重內部的涉稅行為,忽視風險產生的外部條件。政府政策和國家稅法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稅收政策會適時作出調整,因此稅收籌劃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稅收籌劃所依據的稅法一旦改變,稅收籌劃的依據就改變了,稅收籌劃的結果也就和預期的有很大差別,原來的策劃方案可能會出現不合法的情況,因此,如果企業的稅收籌劃是長期固定的,沒有及時理解運用國家政策,就會產生一定的風險。

三、稅收籌劃風險的防范策略

(一)提高對稅收籌劃的認識

企業應該提高對稅收籌劃的認識,要依法籌劃,這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要求,不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企業基層員工,都要知法懂法,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堅決不做違法犯罪行為,企業要在內部最好相關的宣傳活動,企業作為納稅人,應該依法納稅。稅收籌劃人員還要時刻關注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理解政策內涵,保證企業的稅收籌劃和國家政策不發生沖突,如有沖突或者出現不合理的現象,要及時作出調整,這不但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還能夠使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企業還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主動的設計籌劃方案,本著遵紀守法的原則,使企業效益最大化實現。

(二)稅收籌劃要適應國家政策

稅收籌劃方案的制定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的規模、運行情況、財務狀況等制定出適合自己發展的納稅方案,企業的籌劃方案不能是一成不變的,相反,應該與時俱進,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國家也會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變化調整關于稅收的法律法規,因此企業要適應國家政策,及時調整納稅規劃。國外的成功企業一般都會設置獨立的稅務機構,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這樣能使稅收籌劃更加專業,我們可以拿來學習。企業稅收籌劃人員還要定期的對中長期籌劃方案進行考核評價,積極做出調整和改善,使企業稅收籌劃和國家的政策方向一致,發揮稅收籌劃的作用。

(三)提高稅收籌劃人員的業務水平

由于國家稅收政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稅收籌劃人員的業務水平要適應國家政策的要求,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籌劃人員如果能正確理解國家政策,就可以有效避免籌劃方案和國家政策產生沖突帶來的風險。首先要提高籌劃人員的專業素質,企業可以對他們進行定期培訓,開展講座或研討活動,補充籌劃人員的法律知識、財務知識,掌握風險防范技巧,建立一支專業化的籌劃隊伍,或者大量引進籌劃方面的專業人才,充實自己的專業隊伍,優化隊伍的素質結構。其次,還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籌劃人員,減少對籌劃人員工作的干擾。

(四)與政府建立和諧的關系

稅務機關是對企業進行稅務管理的直接國家機關,對納稅主體擁有自由裁量權,企業與政府建立和諧的關系有利于企業及時了解稅務機關的工作程序,在稅法的理解上和稅務機關保持一致。獲得稅務機關的認可可以使稅收籌劃方案得到順利實施,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和交流能幫助企業了解稅務征管的要求和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籌劃風險,如果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得不到認可,那么企業的稅收籌劃就是一項無效的籌劃。

(五)建立風險預警與評估機制

企業首先要具有風險意識,對稅務籌劃立足于事先防范。稅收籌劃需要籌劃者對籌劃方案有正確的理解,確立正確的理念,去指導實際行為,籌劃者應該認識到籌劃風險的客觀存在性,在遵守法律的基礎上,以提高企業效益為目的,制定科學的籌劃方案,同時,要合理科學的預測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建立一套稅收籌劃預警系統,對風險進行跟蹤監控,并根據預警系統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措施,降低風險帶來的危害。企業還應該建立風險評估機制,由于影響籌劃風險的主客觀因素處于不斷變化中,給風險的控制帶來了挑戰,企業應該在事先對籌劃項目進行評估,包括企業發展前景、籌劃對企業的作用、目前企業的經營狀況、稅務部門對企業的信任度等方面。

總結:綜上所述,稅收籌劃具有主觀差異性、客觀存在性和復雜多變性,企業應該根據這些特征,結合稅收籌劃風險形成的原因,積極采取應對策略,把風險降到最低,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文濤.企業稅收籌劃風險研究.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庫.2009(03):13-13.

[2]郭英武.合理進行稅務籌劃.提高財務管理效益.經濟理論研究.2008(3).

[3]管友橋.企業納稅籌劃的成因與風險防范分析.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08).

[4]曲曉輝.我國稅收征管方式的博弈分析.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08):24-28.

[5]王淑華.新稅法下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籌劃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9(13):49-51.

[6]潘雷,曲曉輝.論長期股權投資財務決策的稅務問題.稅務與經濟.2006(01):22-26.

會計理論影響研討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課程是交通運輸專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課程設計則是該課程對應的實踐部分,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實踐環節。文章擬對課程設計預計達到的目標和課程設計的實驗內容進行研究,以期望通過該實踐環節增強學生完整的交通規劃設計概念及強化規劃意識,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對此課程設計的全面、系統的認識,同時取得一定的工作技能和專業經驗。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仿真實驗;課程設計;VISUM

[作者簡介]陳穎雪,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軌道交通學院講師,博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交通規劃與管理,上海,201620;劉志鋼,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副教授,上海,201620;胡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軌道交通學院講師,上海,201620

一、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仿真實驗開放的必要性

交通規劃課程是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中的一門基礎課程,涉及交通需求預測、規劃評價等基礎性知識,這些理論與方法在實際工作中也有應用。目前國內絕大部分規劃設計院仍然沿用傳統的四階段預測方法進行實際項目的交通預測及規劃、評價。因此,需要開設與該門課對應的實驗,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國內外很多開設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課程的學校都開設了交通規劃實驗課程,如國內,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交通學科的“領頭人”也都已開設該實驗,學生加深了對交通規劃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動手能力,并為社會所認可。

如果不開通綜合性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仿真實驗,對于交通規劃專業知識的鞏固和應用只能體現在課堂教學的習題課及討論課上,而預期的實驗只能隨著教學內容的進行,被分裂開零散地進行,綜合性不強。學生實踐的方式主要是通過以下兩種形式:(1)在習題課上復習所學的理論知識,學生的思維較受約束;(2)在討論課上通過發現身邊的交通問題或者通過查閱文獻分析一些交通問題來實現對所學知識進行實際運用。學生開放思維,提出一些有新意的想法和意見。以上兩種方式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相對都較膚淺,在第二種方式中面臨實際問題時,學生提出的想法和意見不能得到落實,不能對改善進行評價。因此,需通過對交通規劃的核心內容——四階段交通需求預測模型與算法的手動計算和Visum軟件的操作運用,達到使學生鞏固和增強對交通發生與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劃分與交通分配四階段及其相關聯系的深刻理解;同時初步掌握交通流分配在Visum軟件上的實現,為未來全面的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工作奠定專業基礎。

二、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仿真實驗開設的目標

學生實踐教學建設是體現軌道交通學院專業建設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辦出專業特色的主要保證。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軌道交通學院在教學建設過程中,十分重視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應用性人才,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均是以理論探討、實驗檢驗為指導思想進行設計的,并認真組織了實施。為了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學生的實驗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在認真研討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在專業特色課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教學內容后,增設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課程設計,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交通全局觀念。

交通規劃實踐環節是建立在德國PTV公司的VISUM軟件基礎上,該軟件可以實現交通規劃中的交通流預測四階段法,并可實現修改規劃方案、評價規劃方案的目的。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模擬實際項目,進行軌道交通客流預測和線網規劃設計,設計工作環環相扣,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完成這一建設目標同時,也為其他院校、地鐵公司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提供實驗實訓平臺。

本實踐的教學實踐與《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課程緊密聯系,如交通規劃中的四個階段:交通產生與吸引、交通分布、方式劃分、交通分配都可以用軟件來實現運算。同時,這四個階段中的各模型,也嵌入軟件中可供選擇,并可以依據實際情況修改其參數,學生通過實踐環節,可以加深對四階段中各階段作用及各階段聯系的理解,同時對模型的適用事情及其優缺點對比、結果對比有更直觀的認識,可以使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PTV軟件作為設計單位認可的常用軟件,學生對軟件的應用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三、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仿真實驗開設內容

(一)區域交通網絡基礎構造實驗

針對交通規劃課程中的經濟調查、交通調查內容和交通小區劃分的要求,學生從教師處獲得研究區域的路網地圖,按照網絡編輯的要求,在VISUM上進行以下工作:底圖的導入,節點的選擇,線路的建立,小區的劃分,小區形心與道路的connector設定,以及不同類型道路路阻權數的確定等,最終構建完整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

(二)交通出行產生與吸引的驗證實驗

針對課程中交通需求預測第一階段交通出行產生與吸引的內容,在VISUM中輸入小區基本社會信息,如用地性質、人口數等。選擇相應模塊中的模型:Production totals、traction totals、mean of both totals等,并設定相關參數,最終完成各個小區的交通出行產生量與吸引量的預測工作。

(三)交通出行分布的驗證實驗

針對課程中交通需求預測的第二階段交通出行分布,在VISUM軟件中輸入小區自身的吸引力、交通供給、路阻權數等信息,依據具體情況選擇Logit、Kirchhoff、BoxCox、Combined、TModel其中一個模型得到出行分布的OD表。

(四)交通方式劃分的驗證實驗

針對課程中交通需求預測的第三個階段交式劃分,在VISUM中選擇對應的效用函數作為衡量出行方式劃分的指標。定義用戶需求層次,不同層次選擇的效用函數不同。用方式劃分模塊驗證各交通方式的分擔率。

(五)交通分配的驗證實驗

針對交通需求預測的第四個階段交通分配,利用前面的分段實驗成果,選擇分配函數模型:Kirchhoff函數; Logit函數;Box-Cox函數以及算法進行交通分配的實驗,最終將客流分布在軌道交通線網上。

[參考文獻]

[1]帥斌,楊飛,鄭芳芳. 交通工程專業實踐和實驗教學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8,(6).

[2]辟途威交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VISUM 簡易用戶手冊[S].

會計理論影響研討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事業單位要逐漸走向市場并作為市場的組成部分適應改革的新要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在其內部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變得更加突出。項目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管理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大型企業的財務管理領域。文章著眼于現實條件,將項目管理這種新型管理技術引入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旨在破解當前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項目管理

自2013年1月1日,修訂后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頒布實施,經過了一年多的運行和實踐。面對新準則、新制度提出的新要求、新建議,現階段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理念和手段明顯不能適應當前工作的要求。因此,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引入新思想、新理念,實行科學化、規范化的改革。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將項目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提出以下幾點改革措施。

一、項目管理主要模式探究

(一)項目管理概念

項目管理就是指在確定的時間,確定的資金及資源條件下,運用系統的觀點計劃、組織方法和控制理論,對活動進行有效的管理,以完成既定的項目目標。

(二)項目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項目管理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就是根據財務管理的需要,在傳統的會計科目核算方式下,增加設置一些特定的項目進行輔助核算。眾所周知,美國在研發世界上第一個原子彈“曼哈頓計劃”采用的就是基于項目管理的財務管理模式。將巨大但卻有限的資金在工程中統籌起來,劃分為各個項目,每個項目設立首席科學家,負責項目經費的使用,確保每一項經費完成某一項任務。財務部門根據項目經費對所有科研機構、大學、軍工企業進行核算。項目管理在美國企業的實際應用中也頗見成效。美國杜邦公司在設備維修中應用項目管理,將維修時間由原來的125小時減少至78小時,美國在北極星導彈設計中應用項目管理,將完成時間縮短了兩年。20世紀60年代,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將項目管理理念引入中國,經過50年的論證,項目管理在我國各個領域廣泛應用。

二、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管理意識不強,財務人員素質較低

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涵蓋預算編制、預算評價、執行與監督、資產管理、財會內部控制及財務監督等方面。然而,由于事業單位具有行政職能,所以不能完全市場化,一定程度上就存在著粗放式、經驗式的財務管理。財務管理認識不到位、財務管理粗放是各事業單位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一些單位的主管領導由于不了解財務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不重視財務管理作用,不能真正把單位財務管理這一重大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并加以研究和探索,以致無法正確規范履行財務監督職能,導致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此外,一些單位財務管理人員專業的技能水平低,缺乏后續教育及對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對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無法做到足夠的重視,也不利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順利開展。

(二)預算編制不夠精確,預算管理環節薄弱

在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單位忽視預算編制。雖然修訂后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編制年度財務收支計劃,但在編制預算過程中,有的單位并沒有開展客觀分析,只是采用老套的增量預算法,即編制預算時在往年預算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系數,這就產生了事業單位發展的速度與規模和編制的預算不適用,使現有資金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單位針對預算編制的執行力度不夠。部分工作人員誤認為財務管理就是從財政“要錢、花錢”的過程,工作中不依照預算編制執行,采取應付了事的態度,形成在實際工作中“遇事再跑財政”的不利局面.致使預算推行難度加大,也使管理上“松、散、亂”、“??畈粚S谩钡痊F象經常發生。三是單位雖然編制了預算,但對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并不進行跟蹤審計,或者跟蹤調查也只是膚淺分析、簡單總結,效益考核基本是走過場,成本考核幾乎是空白,從而使好多項目難以取得預期的社會效益。

(三)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存在資產流失現象

受計劃經濟和財政供給的影響,事業單位不需進行全面的成本考核,也不需講求全面的經濟效益,造成管理者在思想上對財產物資的核算管理不夠重視。一方面表現為對固定資產的采購和存量管理不嚴,一些單位在購置資產過程中沒有通過政府采購和招投標,自行采購,公開透明度不夠,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一些單位存在“重購建、輕管理”的現象,對設施和設備購建論證不充分,形成閑置、半閑置狀態。另一方面,有些單位缺少規范的管理約束機制,單位資產管理混亂、財產管理權責不清,部門之間調用資產不辦理轉移手續,財產報廢不辦理相關手續,長此以往則出現了“有責任人不落實,久之則賬有物亡”的混亂局面。甚至有個別單位為了解決資金不足,彌補財政缺口,借改革興辦實體為由,將單位固定資產低價甚至無償租用或提供給私人使用,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四)部門級別設置等同化,內部財務監督流于形式

事業單位由于自身的行政管理屬性,部門行政級別在內部管理中成為體現部門高低的重要標準。但財務管理在大部分科研、學校等業務類部門并非核心業務,一般會處于一個等同化的行政級別。這也就使財務部門與等同化的行政級別部門之間除了正常工作關系以外,還存在其他利益關系,放松了對其他部門的監管力度,“查而不嚴,審而不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使得財務部門的監管功能流于形式。由于事業單位缺少了有效的內部監督,這也成為了違規現象發生的條件。同時,一些事業單位領導因為不重視財務部門監督機制,安排一些不懂財務和審計的人員來擔任管理工作,甚至缺少內部監督機制的制約和監督。這也就使得內部審計監督質量沒有辦法得到保證,導致了財務信息失真、造假問題日益嚴重,對事業單位整體的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三、項目管理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一)構建基于項目管理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

在新形勢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逐漸建立和完善。由上文可見,大多數事業單位在財政預算、資產管理和跟蹤審計等方面存在問題,形成原因究其本質是事業單位以生產成本和事業單位運行為對象。這種成本管理機制無法滿足現代財務發展對事業單位財會管理的新要求。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途徑就是引入項目管理型預算機制。

實行基于項目管理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在制度上要在事業單位建立財務預算領導小組,先由領導小組針對本年度業務任務分解形成項目條,再與單位年度整體的工作計劃相對應,合理篩選,突出重點。同時,財務機構對項目條目逐層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充分調動內設部門的積極性,實現有項目任務,才有財務預算,做到事權與財權相對應。財務部門依照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對單位財務管理實行階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優化管理,促使事業單位提高財務管理意識,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二)事業單位財務項目管理的具體操作過程

1. 項目設置

項目設置是項目管理的起始環節。單位財務項目設置得精確合理是項目管理體系對單位經費管理和控制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和前提。針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在項目設置過程中突出解決兩個問題,即項目部門設置和項目預算設置。項目部門配置應成立項目管理控制部門,即設立以領導班子為核心的財務領導小組,負責單位的頂層設計,處理整體鏈條體系與具體項目環節之間的關系。項目預算設置應突出財務工作重點,嚴格遵循。第一,要明確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不同方面的創新,產生的不確定性很大。項目管理部門要對項目的進度、效益和預算有準確的預期,條件成熟的單位應形成短期具體目標和中長期戰略規劃,篩選保留必要又可行的項目投入資金,確保項目實施。第二,項目的注冊要經過所有相關部門的集體研討和篩選。事業單位中各部門工作的重點差異很大,各部門之間行政級別平等,缺乏相互制約。在項目設置過程中,要確定各部門的工作交叉點,明確財務分配,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浪費,確保項目的目標與單位的發展戰略相統一。第三,項目確立要通過財政領導小組審核,形成具有法律效應的合同或文件,避免朝令夕改,確保項目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2. 項目管理

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層面存在財務監督弱,內設部門“重爭取、輕管理”的問題。在項目管理中,要參照整體項目設置,形成各類結構文檔,對項目有關性質做出細化設定,如項目負責人、項目有效期、是否進行限額控制及對項目指定核算科目等進行項目管理。項目管理財務控制應真實完整。事業單位承擔任務很大,往往不同項目同時開展,應建立財務信息化平臺,保證項目財務的及時性、完整性和真實性。嚴格執行財務審批制度,保證每筆進出賬目無論大小有據可查。設置項目管理財務支配權限,采用部門可控經費制度,部門經費項目負責人,即項目第一責任人對該項目經費具有支配使用權。預先設定項目負責人,明確責任,進行財務控制。明確項目管理中的時間節點和財務限額,專項資金項目或教科研項目往往規定有效期,超過有效期該項目就自動作廢。項目管理的另一項重要優點是進行項目限額控制,項目控制是進行預算經費控制的有效辦法。要對某項目進行限額控制,超過限額則無法進行財務上的費用支付。同時,針對人工選擇,在管理上要盡職負責,耗材的選擇要做到貨比三家,固定資產類設備要避免一次性使用,做到交叉使用,物盡其用。

3. 項目審計

項目審計是財務項目管理中的最后一關?;陧椖抗芾淼呢攧諏徲嫃母旧媳苊饬嗽谑聵I單位部門與部門因利益而“放不下臉”的現象,由對“人”轉變為對“事”。第一,驗收項目。在項目完成前,單位應對其進行驗收,針對質量、資金投入與產出、項目效能等方面進行審計,通過專家小組評定,給出項目績效報告。第二,在資源配置中,確保資源跟著項目,實現項目到哪里,資源在哪里,避免由人為扣留造成資源閑置所產生的效益低下。第三,轉年終審計為項目終止審計,將審計時間點改為審計項目結束第一時間,縮短原有審計周期,避免由年終固定時間審計造成空置設備和生產資料由于時間空隔期的資源浪費,也防止由于長期缺少登記造成的有賬無物局面。第四,要提高項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大聯網式的數據庫系統投入力度。做到賬目入庫,便于上級及第三方機構審計,使資產不流失,條目清晰,防止重復購置。

四、結語

在事業單位應用基于項目管理的財務管理體系,適應了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也提高了事業單位未來改革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今后的一段時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事業單位體制機制的完善,項目管理將在財務管理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面對新形式、新要求,事業單位要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積極化解在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各項財務問題。

參考文獻:

[1]徐曉峰.基于項目的財務管理研究[J].航空科學技術,2006(04).

[2]張潔.關于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的探討[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3).

[3]李群.論現代項目管理中的財務控制研究[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01).

(作者單位: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會計理論影響研討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以中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從盈余管理對高管薪酬及其薪酬業績敏感性的影響兩方面,研究高管薪酬激勵與盈余管理的關系,實證檢驗表明在調高操控性應計利潤情況下,盈余管理程度分別與管理者的年度報酬水平和股權激勵呈正相關關系,另外,盈余管理對薪酬業績敏感性也有正向影響,據此提出了有效控制盈余管理行為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年度報酬;股權激勵;薪酬業績敏感性;盈余管理

一、引言

在股份制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背景下,委托代理成為公司治理的一項核心內容,管理者激勵機制在解決這一問題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管理者薪酬激勵一直備受理論和實業界的關注。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和代理人自身機會主義的動機,管理者能夠利用其在企業中信息優勢,選擇最為有利的會計政策,對財務記錄加以粉飾,以期獲得更多的報酬,即管理者擁有為了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

本世紀初期,隨著安然、世通等國際知名企業會計丑聞的接連爆發,對盈余管理和管理者薪酬問題的研究和研討漸趨深入。在此背景下中國國內的相關研究也逐次展開,這些研究雖從不同角度驗證和揭示了中國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問題的普遍存在,但對于盈余管理和管理者薪酬關系的研究卻并不多。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占了多數,這些公司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這類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是否具有為了自身薪酬而產生盈余管理的動機,它又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盈余信息的披露質量,這一問題的研究對于管理實踐而言已顯得越來越重要。鑒于此,本文深入探討中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旨在為企業高層管理者薪酬激勵機制的改進和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提供經驗證據。

二、文獻回顧

目前,國外已有不少的研究驗證了管理者薪酬與公司盈余管理的關系。Healy在1985年最早全面地研究了二者的關系,明確地指出管理者為了更好迎合薪酬契約,增加或減少操控性應計利潤來改變企業收益水平。Gaver等(1995),Burgstahl-er和Dichev(1997)研究發現盈余管理行為符合收益平滑假說,當盈余低于規定的盈余下限時,管理者會增加收益的應計項目,反之亦然。

此外,部分學者研究了對管理者實施的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其中Warfield等(1995)通過實證研究了管理者持股與盈余管理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發現管理者持股比例與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負相關。Kadan(2005)研究了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的收益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發現溢價較高的股票期權會帶來更多的盈余管理和內幕交易。Bergstresser等(2006)研究證明公司中CEO潛在的總薪酬與持有股票期權的價值之間聯系越緊密,利用操控性應計利潤操縱報告盈余的現象就越顯著。

不同于先前研究者關于盈余與管理者薪酬的研究多是以美國公司為研究對象。Shuto(2007)對日本公司的操控性會計選擇與管理者薪酬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利用操控性應計利潤可增加管理者的薪酬。

李延喜等揭開了中國上市公司中二者關系研究的序幕,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發現管理層薪酬與調高的操控性應計利潤高度正相關,表明管理者會通過調高應計利潤,增加當期盈余來實現自身所得的最大。朱星文等(2008)選取1224家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截面數據,對經理報酬敏感度和盈余管理、董事會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當經理報酬契約基于公司會計業績設計時,經理會利用會計政策的多樣性調增會計收益,達到增加自身報酬的目的。

縱觀上述文獻,由于選擇的樣本和研究變量不同,學者們對二者關系的實證研究得出的結論迥異。當前,學術界對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勵和盈余管理問題的研討還剛剛發端,相關研究文獻甚少。對高管薪酬的研究范圍也僅限于高管年度報酬,且針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幾乎沒有。因而,本文通過實證研究檢驗中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對高管薪酬和其薪酬業績敏感性兩方面的影響,當具有較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委托代理理論中,由于股東和管理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管理者擁有更多企業經營的信息,股東為了減少代理成本,通常對管理者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特別是薪酬激勵機制,使管理者不損害其利益并為其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股東設計管理者薪酬時往往又會與企業的績效掛鉤,一般認為,企業績效越高,管理者薪酬水平越高。管理者作為理性的經濟人會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能具有為了自身報酬收入而利用信息優勢調整企業收益的動機。

中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層管理者薪酬激勵主要包括年度報酬部分和股權激勵部分。年度報酬中一部分是基本年薪,另外一部分是與企業會計績效相關的績效年薪。股權激勵作為一種長期激勵手段,目的在于鼓勵管理者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服務,一般是以市場績效為依據設計的,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對高管實施股權激勵還在試行中,股權激勵往往與企業經營業績指標有關。當管理者年度報酬與企業績效掛鉤時,特別是與企業會計指標相關時,企業會計應計制使得管理者有選擇利于自身的會計政策或控制應計項目進行盈余管理改變自己年度薪酬,避免因企業經營目標沒有完成而使個人利益受損的機會。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的高管在已經享受到了股權帶給自己的利潤的同時,也存在為了得到自己期望的紅利調整會計業績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

此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是國家,所有者虛位問題使得管理者面對薪酬的誘惑,為得到自己滿意的薪酬利用自己的職權管理盈余的可能性增大。據此,由國內外已有的文獻研究推測,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層管理者的薪酬與業績相關時,高層管理者能夠通過盈余管理來調整企業收益,進而滿足自身在薪酬方面的需求,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管理者的薪酬就越高。

企業業績與高層管理者薪酬的關聯程度又稱為薪酬業績敏感性,當處于信息劣勢的股東以財務報表上的企業業績水平作為高管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據時,調整企業業績的盈余管理行為不僅影響了高層管理者的薪酬,同時也作用于薪酬業績敏感性?;谏鲜龇治?,本文提出以下三個假設:

假設一: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正相關。

假設二: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程度與高層管理者的薪酬水平正相關。

假設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與高層管理者薪酬業績敏感性正相關。

四、實證檢驗

(一)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財政部在2006年年底出臺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

股權激勵試行辦法》,規范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鑒于這之前已有部分公司對高管實施股權激勵,所以本文擬選取2006~2008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所有發行A股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為研究的總樣本。其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政府或國有企業(單位)擁有50%以上股本,以及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50%,但擁有實際控制權或依其持有的股份已足以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上市公司。同時,將樣本按照以下標準進行篩選:(1)由于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的特殊會計制度,剔除金融保險行業的公司;(2)考慮到極端值對統計結果的影響,剔除ST、PT、和*ST等出現異常值的上市公司;(3)考慮到新上市公司的上年度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剔除當年新上市公司;(4)各項財務數據和公司治理指標披露完整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經過篩選后,得到637個樣本公司。

本文的財務和公司治理各項指標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其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的信息直接來自上市公司年報。

(二)盈余管理測度模型的構建

由于盈余管理的難觀測性,學者們主要通過估計管理者易于操縱的操控性應計利潤來驗證觀測樣本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為,并用來衡量盈余管理程度。對于估算操控性應計利潤,國內外在有關盈余管理的研究中多選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并認為這種模型估計會較其它模型更有效。因此,本文擬分行業采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計算操控性應計利潤,來測度盈余管理的程度。其中行業分類采用2003年8月發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將行業劃分為13類,剔除金融保險業。截面修正Jones模型如下:

其中,TAi,t是公司i在第t期的總應計利潤,NIi,t和CFOi,t分別為公司i在第t期的凈利潤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Ai,t-1為公司i在第i-1期的總資產,ASALESi,t是公司i在第t期的主營業務收入與t-1期主營業務收入的差額,ARECi,t是公司i在第t期的應收賬款與t-1期應收賬款的差額。FAi,t是公司i在第t期的固定資產價值。NDAi,t和DAi,t分別代表非操控性應計利潤和操控性應計利潤。α123是行業特征參數α3,α2;α3分別為α1,α2,α3的OLS估計值,根據式(2)分年度使用不同行業的分組數據回歸估計得到,εα1為殘差項。

操控性應計利潤(DA)中存在正向(DA>0)和負向(DA<0)兩種情況,分別表示調高和調低操控性應計利潤,即管理者利用操控性應計利潤調高或平滑會計收益,表明管理者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不同。

(三)變量及回歸模型的設定

本文研究中使用的變量如表1所示。

首先,為了檢驗本文研究假設中盈余管理程度對高管薪酬激勵的影響,建構以下多元回歸模型:

模型中SALARY、STOCK為因變量,DA為解釋變量,其余為控制變量,(鑒于獨立董事對管理者經營行為和薪酬分配起到重要的監督作用,對盈余管理和薪酬都會有影響,故選用獨立董事比例作為控制變量)。

其次,檢驗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對高層管理者薪酬業績敏感性的影響,建模如下:

其中,ROE、DA與ROE的交互項為解釋變量,DA~ROE表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對高管薪酬業績敏感性影響;凈資產利潤率(ROE)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財務比率,能夠綜合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獲利能力,體現了企業最大化的目標追求,一些實證研究將ROE作為主要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指標,故在研究中用其代表企業經營業績。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1 描述性統計。研究中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層管理者的年度報酬總和對數最小僅為4.998,最大值達到了16.156,說明不同公司高管薪酬水平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高管持股比例普遍偏低,平均值僅為0.0001,一半以上的企業高管仍然零持股;樣本中ROE變量的均值為8.7%,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之間的ROE差異不大;通過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計算出的操控性應計利潤中調高操控性應計利潤的樣本有999個,調低的有912個,說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調高應計利潤進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占多數,其中,調高的操控性應計利潤中房地產業的平均盈余管理程度連續三年比其它行業高??刂谱兞恐歇毩⒍卤壤木禐?.35,符合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至少占有1/3的規定,但是從統計數據中可看出獨立董事比例還不夠高。

2 相關系數分析。在回歸分析之前,先對研究中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檢驗。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知,在兩種情況下,SALARY和ROE在0.01的顯著水平下相關系數均為正,說明高管年度報酬與企業業績正相關;正負方向的DA與SALARY在不同顯著水平下正相關;STOCK與ROE之間的關系雖不顯著,但也存在微弱的正相關關系。調高應計利潤樣本中高管持股比與盈余管理程度正相關。另外,各變量之間相關系數總體不高,可預計回歸模型不會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3 多元回歸分析

從表5可知在0.01的顯著水平上,管理者年度報酬與企業業績正相關,DA與年度報酬業績敏感性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亦顯著。說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層管理者的年度報酬與企業業績掛鉤,管理者調整企業會計收入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管理者年度報酬與業績之間就會越緊密。高管持股比與企業業績之間的關系并不顯著,在0.05的顯著水平上。盈余管理對高管持股與業績之間的相關性有正

首先,檢驗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對高管薪酬激勵的影響,具體回歸結果如表4。

從表4可知,當DA>0,高管年度報酬與調高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程度在0.01水平上正相關;在同等顯著水平上,調高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程度越高,高管持股比越高;當DA<0,盈余管理程度與高管薪酬呈不顯著的關系。調高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盈余管理對高管薪酬的影響顯著于調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層管理者薪酬與企業業績正相關,高管利用調高企業會計收益的盈余管理行為增加收入的可能性更大,調低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盈余管理行為對高管薪酬影響不大??刂谱兞恐匈Y產規模與管理者年度報酬顯著正相關,說明資產規模也是影響管理者薪酬的一個重要因素;獨立董事雖對管理者薪酬有一定影響,但是影響并不顯著,可能是因為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還不完善,獨立董事的比例很低,很多公司的獨立董事形同虛設,導致獨立董事對管理者薪酬制定和監督的作用并不明顯。

其次,考察盈余管理對高管薪酬業績敏感性的影響,具體回歸結果如表5。向影響,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國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整體偏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一股獨大”,高管零持股現象嚴重,導致股權激勵對管理者的誘惑不大,自然與業績的相關程度不高,盈余管理對股權和企業業績的敏感性的影響也較弱。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從盈余管理對高管薪酬及其薪酬業績敏感性的影響兩個方面切入,就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高層管理者薪酬之間的關系展開研討,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存在高層管理者為自身薪酬需求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企業會計業績是高管年度報酬分配的重要依據;管理者通過調高企業會計業績的盈余管理行為增加自己的收入,盈余管理的程度愈高,管理者的年度報酬水平和管理者年度報酬與業績之間相關程度也會越高。雖然高管持股與業績的相關性不明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股權激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起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為,其程度的變化依然會引起股權激勵與企業業績敏感性的相應變動。為此,提出以下建議:(1)將短期薪酬激勵和長期薪酬激勵有效地結合,即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年度報酬和股權激勵相結合。特別是設置合理的股權激勵制度,相應地提高高管持股比例,讓管理者的利益與投資者的利益掛鉤,充分發揮股權激勵的激勵效果。(2)高管年度報酬除以企業短期的會計業績作為依據,還要適當加入非財務方面的影響因素和長期業績指標,全面地反映企業業績。(3)完善企業內外部的監督機制,尤其要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并有效地發揮其監督作用,提高企業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效地控制盈余管理行為。

會計理論影響研討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前對環境方面的會計確認計量有研究的很多,但是還沒有發現有文章系統地探討可持續發展對我國會計確認計量的影響。本文的重點在于揭示當前形勢下可持續發展對會計確認計量的影響,從根源上(環境會計確認計量)來為完善環境核算體系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會計確認 會計計量 影響

傳統會計模式以貨幣計量作為主要的計量屬性,在現代會計的三大支柱(復式記賬、歷史成本和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財務信息的揭示。這種傳統的會計模式將會計主體局限于沒有生態的環境中,考慮的經濟事項僅僅為能夠用貨幣計量的事項。為此,許多學者提出了對于環境會計的理解和研究,但是往往都是出于不同角度來討論將環境納入到財務報表的一些探討,沒有系統地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探討對會計確認計量的影響。我國至今尚未制定有關環境的具體會計準則,無法指導企業進行環境會計的實務。因此,本文旨在通過闡述可持續發展對會計確認計量的影響,希望能夠對建立環境會計確認計量系統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可持續發展對會計確認的影響

探討可持續發展對會計確認的影響,要研究會計確認標準解決了哪些與環境有關的內容可以被納入財務報表的范圍的問題;會計確認基礎解決該事項怎么計入到財務報表中反映的問題;環境資源以何種要素反映在會計確認中。厘清可持續發展對這些概念的影響有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對我國會計理論的發展。

1.對會計確認標準的影響。會計確認是會計循環的第一步,會計確認的正確性對于整個會計核算程序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研究一個事項是否應當納入會計確認的范圍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即會計確認的確認標準是會計確認的關鍵點。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財務概念框架第五號公告指出,會計確認的四個確認標準:符合定義、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提出的確認標準是:第一,與該項目有關的經濟利益將很可能流出或流入企業;第二,該經濟業務的成本或價值能夠可靠的計量(仇冠華,2003)。我國《企業會計標準》指出,我國會計標準首先需要符合要素的定義,其次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業,最后該項經濟業務的價值或成本能夠可靠計量。我國的標準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要求比較接近。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將環境因素納入到會計確認已勢在必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新形勢下會計確認標準的調整?;诿绹鴷嫓蕜t委員會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對會計確認標準的定義,將其延伸擴展到特殊的環境會計的確認標準。具體來說,環境要素包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權益、環境收入、環境費用和環境收益。環境資產的確認標準有三個:(1)只針對企業擁有或控制的環境資源;(2)環境資源的價值能夠被合理確定;(3)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價值。環境負債的確認標準有四個:(1)有過去與環境有關的經營活動造成的;(2)因污染環境或治理環境引起的義務;(3)引起未來現金流量流出的事項;(4)必須是現時義務。環境權益的確認標準:(1)對環境資產擁有所有權;(2)該權益可以被充分可靠的計量。環境收入的確認標準:(1)環境收入導致環境資產的增加或環境費用的減少;(2)能夠可靠地計量;(3)與交易有關的經濟意義很可能流入企業。環境費用的確認標準:(1)環境費用能被可靠的估計;(2)環境項目提供的會計信息對信息使用者決策有用;(3)提供信息與環境事項有關。環境收益的確認標準:(1)反映一段時間內環境活動的經營成果;(2)對外提供的財務報表有信息使用者決策有用的信息;(3)環境收益能被可靠的計量。

2.對會計確認基礎的影響。研究會計確認基礎能夠解決會計確認何時并以何種要素進行確認的問題,是研究會計確認的又一個關鍵點。確認環境會計首先得承認環境具有價值,可以在企業財務報表中進行披露,同時企業也有反映環境資源的責任。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C)公布的報告中論述了企業的社會經營責任,企業利用社會的資源就必須對環境保護和公眾福利負責。該項公司報告反映了環境會計的會計確認基礎是受托責任觀。企業的本質是社會價值承擔者,企業想要持久地生存下去,必須在社會報告中詳細慎重地闡述環境問題的解決措施??沙掷m發展新形勢下,我們對股東、債權人和相關信息者提供的信息包括環境因素,充分反映該企業對環境保護責任的體現情況,也說明生態環境可以成為會計委托——受托責任關系的主要內容,將傳統的“財產托付觀”延伸到了“資產托付觀”。受托責任的含義不僅包括反映管理者經營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反映保護環境和治理環境的社會效益。

3.對會計要素的影響。我國關于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李心如(2002)堅持三要素論,提到環境要素包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和環境成本。肖旭(2006)堅持四要素論,提到環境要素包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李武立(2000)堅持五要素論,提到環境要素包括環境資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陳琳(2001)堅持六要素論,提到環境要素包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權益、環境收入、環境費用和環境收益。本文支持陳琳的六要素論,因為在當今的環境污染嚴重的背景下,在現有的財務報告體系之外再建立一個環境報告體系,增加了報告的難度,而六要素理論比較符合現在的會計報表體系,沒有增加核算的難度,可以較好地在財務報表中得以反映與環境資源有關的損耗收益等。另外環境的確認計量問題單列一張財務報表與企業傳統的資金活動相分離進行實踐操作也具有較高的難度。進行會計要素確認時,要辨認具體歸集到環境賬戶的哪一類要素。

4.對會計核算對象的影響。傳統的會計核算對象指的是能夠以貨幣計量屬性表示的經濟活動,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項目,即會計的六要素:資產、負債、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沙掷m發展的提出,將環境引入會計核算對象中,使傳統的會計核算對象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在經濟活動的基礎上增加了自然環境的內容,在財務報表中體現生態循環價值。比如在資產中增加環境資產包括太陽能、風能等,負債中確認環保社會責任等。初期對環境資源的確認僅僅限于環境治理所發生的支出,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推廣和環境問題越來越被重視,對環境資源的確認延伸到改善環境的收益,擁有的各項資產與損耗及破壞環境的后期補償費和損失費等都應當被加入到會計核算對象之中。

5.對會計研究對象的影響??沙掷m發展下,環境因素的考慮要求進行會計確認時不應僅僅考慮業務的經濟性,也應考慮對環境的負外部性。由于環境會計目前尚在研究階段,大多數關于環境會計的研究都各抒己見,難以形成一個系統的理論?,F階段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大多數限于上市公司,這與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相對健全及能夠進行相應的環境披露密切相關。但是,隨著環境會計的理論的進一步完善,我們需要對非上市公司對環境造成影響或者潛在影響的企業也應當著手進行研究。由于小型企業治理結構不夠完善,受到法律和經濟方面的制約因素較少,目前環境會計研究難以將小型企業納入到環境會計的研究中來。因此,環境會計的研究對象應當為非小型企業中治理結構相對完善、受到法律和經濟等環境因素的制約、能夠進行合理披露和確認的企業。

二、可持續發展對會計計量的影響

1.對計量尺度的影響。在傳統的會計核算程序中使用得最廣泛的會計計量尺度要屬貨幣計量尺度了。但是可持續發展要求把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結合起來,考慮的方向不再是單一的收益的最大化,這也給會計計量尺度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會計核算對象不僅包括經濟事項,還包括難以用貨幣計量尺度來表示的環境資源,比如林地規模、水土涵養量及空氣質量的改善度都無法簡單用貨幣來計量。日本會計學者岡郎孝好曾經說到:“因為我們已經習慣用貨幣來表現經濟業務,所以常常忽略以下事實:企業利潤即使用實物量作為計量單位也可以反映經濟事項?!泵撾x貨幣計量尺度談環境資源的計量在實務中也是不可行的,比如對生態建設的投資項目等。環境資源很大部分在計量方面存在難度和模糊性,單一的貨幣計量屬性顯然不能滿足環境資源的計量研究。研究環境事項的計量應當采用貨幣計量為主,同時運用多種非貨幣屬性比如實務計量、技術指標和勞動指標等的以貨幣計量為主的多重計量尺度。但是在環境會計核算中,如何把貨幣屬性的計量和非貨幣屬性的計量同時運用到環境會計計量中,兩者如何轉換是環境會計計量的一個難點。

2.對計量屬性的影響。傳統的會計計量屬性多數強調以歷史成本來計量,對于環境會計而言選擇范圍過于狹隘。因為環境成本和環境收益并不能通過市場進行交易,因此沒有市場交易價格,以交易價格為基礎的會計計量屬性不符合環境會計的計量要求。朱小平等人(1998)從環境資源的稀缺性、效用性、替代性和非交易性等特點著手,在效用最大化的基礎上認為環境會計的計量屬性可以分為機會成本、邊際成本和替代成本等。趙賀春和張奎華(2000)認為,環境會計的計量基礎除了傳統的計量屬性以外應當廣泛采用機會成本、邊際成本和替代成本等。劉麗紅(2004)認為,僅僅采用歷史成本無法反映環境資源的市場價格的變化情況。從客觀真實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的角度出發,應當及時地反映各階段的環境資源的真實價格,這就要求解決環境的會計計量需要“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也順應了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將長期并存的發展趨勢。陳煦江(2005)認為,針對不同種類的環境要素的特點和性質可以選用以下幾種會計計量屬性:歷史成本/歷史收入、現行市價、現行成本、可變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林小華(2005)認為,考慮環境會計核算的特殊性,運用計量屬性進行環境會計核算時應當既包括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計量屬性,也包括以“現值”為基礎的計量屬性,如替代成本、邊際成本和機會成本等。結合前人的研究,筆者贊同在現有會計屬性的基礎上,考慮到環境資源的特殊性主要采用以“現值”為基礎的計量屬性,如機會成本等,傳統的會計計量屬性難以滿足新的環境資源的計量需求,需要在會計計量屬性上有所創新,探索出環境特有的解決計量問題的計量屬性。

3.對計量方法的影響。趙賀春、張魁華(2000)介紹了幾種環境計量方法,包括歷史成本法、政府認定法、數學模型法、影子價格法等等,為研究環境會計計量方法提供了初步的探索。寧福順、邵周元(2006)探討了以假想市場法、直接市場法和間接市場法為基礎的環境會計計量方法的體系。這3種方法包括的具體計量方法有很多,均有其存在的原因和存在的作用,在特定的條件下發揮作用。劉琨(2011)系統地介紹了環境會計的計量方法,主要介紹了人力資本法、市場價值法、市場替代法、機會成本法、恢復防護費用法、假想市場法等6種方法。環境資源的復雜性和難以計量的模糊性給環境會計計量方法帶來了難度,目前我國對環境會計計量方法還處在探索階段,所以對環境計量方法的討論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我們相信通過理論的探討最終可以找到符合環境會計計量的方法。

三、結語

縱觀近期環境會計確認計量的研究,均從一個小的切入點研究環境會計核算程序,如環境會計計量方法等,并沒有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把握可持續發展對會計確認計量的影響。會計確認是會計循環的第一步,如果環境確認的確認標準、確認基礎、環境要素這三類不能在法律和會計制度中予以規定會造成核算的難度大大增加。環境要素的多樣性,造成了確認環境要素的難度,以至造成會計核算程度迥然不同。會計計量對于整個會計核算程序至關重要。會計計量尺度的不清晰、會計計量屬性的不確定和會計計量方法的多樣性同樣增加可持續發展新形勢下會計計量的難度。本文從可持續發展對會計確認計量影響的研究入手,希望對建立和完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有幫助。

(作者為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許家林.資源會計研究[M].沈陽: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 葛家澍,李若山.九十年代西方會計理論的一個新思潮——綠色會計理論[J].北京:會計研究,1992(5).

[3] 林萬祥,肖序.論企業環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J].太原:會計之友,2003(1).

[4] 陸建橋.關于會計計量的幾個理論問題[J].北京:會計研究,2005(5).

[5] 呂祥友,趙甲坤,梁志強.會計確認基礎的歷史演變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濟南:山東經濟,2004(2).

[6] 邵楠.會計環境對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影響[J].成都:四川會計,2000(11).

[7] 王立彥.環境成本核算與環境會計體系[J].北京:經濟科學,1998(6).

[8] 王大勇,解建立.環境會計確認與計量問題探討[J].哈爾濱:學術交流,2006(5).

[9] 楊宗昌,鐘子亮.關于生態會計的構思[J].成都:四川會計,2002(7).

[10] 鄭偉,姜國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會計[J].濟南: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

[11] 仇冠華.海洋運輸收入確認與計量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碩士論文,2003-12-01.

會計理論影響研討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會計信息質量在會計理論與實務中都占據重要地位。理論界主要聚焦于內控有效性、政治關聯、高管性質和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文章在對國內外前沿文獻總結歸納的基礎上,提出我國應該針對自身資本市場、制度環境和會計理論的發展情況,對會計信息質量從基礎理論和實際應用方面進一步展開研究。

關鍵詞:會計信息;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一、引言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由公有制計劃經濟逐步轉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范圍擴展,企業會計信息受到廣泛的重視。關注會計信息質量的現實意義在于深化理論界對財務會計框架的認識、完善會計法規制度建設、維護資本市場秩序、保護利益相關者權益和加強企業自身的內部控制完善。鑒于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對國內外會計信息質量影響因素的理論研究進行梳理,進一步指導會計信息披露的完善。

二、會計信息的界定

在各類會計教材中,會計信息常被定義為“通過會計核算實際記錄或科學預測,反映會計主體過去、現在、將來有關資金運動狀況的各種可為人們接受和理解的消息、數據、資料等的總稱”。杜興強等(2008)提出了更為廣泛的會計信息概念,除會計信息系統中財務報告內容外,還包含了財務報表附注、企業公告、審計意見等信息。本文認為應該從會計信息需求上來界定會計信息的范圍,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能夠對其決策產生重要性影響的信息應該被歸入會計信息的范疇。

三、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

會計信息質量在企業投資決策中占有重要地位,還會對資本市場的有效配置產生宏觀層面的影響,鑒于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性,下面總結近年來關注度較高的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

(一)內部控制有效性與會計信息質量

現代企業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以會計信息產生過程的規范性來保障會計信息的質量,這也是管理當局自身受托責任的內在要求。

在SOX法案頒布后,國外不少學者采用實證方法探討了內部控制有效性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大部分學者得出的結果支持內部控制有效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這一論斷。Doyle等(2007)指出會計信息質量的低下與公司內部控制之間的聯系,并將這種關系歸結于公司整體層面的披露體系不完善。Goh等(2011)以美國薩班斯法案中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為樣本,考察內部控制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認為這些公司所具有的穩健性較差。

國內學者也十分關注兩者之間的關聯性,并且在探討其關系時加入其它影響因素,深化理論基礎。劉啟亮等(2013)在探究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時,加入公司內部權力配置結構對二者的影響,認為良好的內部控制對會計質量的提升作用受到公司內部權力配置的限制。王運陳等(2015)加入對公司產權性質的分析,得出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對會計質量提升的作用更加顯著。郝東洋、韓穎(2018)認為在內部控制水平較高的上市公司中,事務所背景會計專業獨董對會計信息透明度的負面影響大大弱化,側面說明內部控有效性發揮替代性信息治理作用。

(二)政治關聯與會計信息質量

對于政治關聯和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討論,國內外理論界分為兩種觀點。一是有政治關聯的企業會受到政府更多的監管,因此其提供的會計質量較高。二是政治關聯關系會影響宏觀層面的資源配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政治關系可以替代市場的信息機制,反而會使會計信息需求者對會計質量的要求降低。

國內外主流思想對政治關聯與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持負面觀點。Hope等(2017)研究中央18號文出臺后,政治關聯董事數量減少,削弱企業的政治關聯關系,從而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研究還表明非國有企業的提升作用顯著于國有企業。后續學者對于民營上市公司的檢驗也都得出了政治關聯與會計信息質量負相關的結論(宋理升、王愛國,2014;張興亮、夏成才,2015)。

但是也有學者認同政治關聯與會計信息質量呈正相關關系。Batta等(2014)以委內瑞拉工業公司為樣本驗證,認為政治關聯公司的會計質量高的原因在于與政府官員或執政黨存在關聯從而降低了征收風險,進而提升了會計質量。吳克平、于富生(2013)認為在制度環境良好的東部地區,政治關聯對會計質量的影響被弱化,有政治關聯的公司為維護聲譽不敢損害會計信息質量。

從以上觀點可以看出,當前認為政治關聯對會計質量具有提升作用的論文,主要是從制度背景出發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一方面提醒學者在探究政治關聯關系對企業的作用時,不能只考慮負面影響,也應該結合當地、本國的經濟體制、法律與監管環境來討論。另一方面也有啟發作用,利用政治關聯關系促進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三)企業高管與會計信息質量

企業內部的高級管理人員作為企業的主要經營者,可能會通過影響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等方面作用于會計信息質量。目前對于高管人員對會計信息質量的作用主要以高層梯隊理論為基礎,承認高管異質性和個人偏好特征在會計政策選擇、公司戰略制定上起到關鍵作用。

有的學者的研究是從高管的專業能力視角出發。如Li等(2010)通過考察財務負責人的專業能力來說明高管與企業內部控制質量之間的關系,發現財務負責人專業能力不足的企業,其內部控制存在缺陷。邱昱芳等(2010)進一步將衡量財務負責人的專業能力劃分為四個方面,其中財務負責人的工作經驗對會計信息質量呈顯著正相關影響。

也有學者從高管權力的角度研究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聯。劉啟亮等(2013)關注高管集權對內部控制的作用,進而再由內部控制延伸到會計信息質量層面。何凡等(2015)認為如果公司不具備對CEO權力的有效控制手段,則權力越大會計信息質量惡化越嚴重。徐飛(2017)是基于CFO的獨立性視角,指出CFO獨立性與會計信息質量呈正相關,CFO離職事件會削弱獨立性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效應。

概括來說,目前對于企業高管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對企業CEO和CFO的探討上。目前得出的主要結論是CFO的經驗、獨立性與會計信息質量呈顯著正相關,CEO的權力集中度與會計信息質量呈負相關關系。

四、研究結論和未來展望

根據前文所述,本文總結的近年來學術界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企業內部控制、政治關聯、高管專業性與權力集中度等方面。

在內部控制有效性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中,國內外文獻在內部控制有效性可以增強會計信息質量這個結論上達成一致。但是考慮到影響公司內部控制的因素較多,進一步探究內部控制與信息質量關系時,應該深入考慮公司內部治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國內外主流觀點認為存在政治關聯的企業違反制度、降低會計信息質量可以逃避或減輕政府部門的處罰。近年來有學者認識到出于聲譽的考慮,有政治關聯的公司反而更有動機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應該從積極和消極的角度出發,提出改善會計信息質量的路徑。對于我國政治和經濟緊密結合的特殊環境,根據各地區不同的政治經濟環境,分析政治關聯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作用,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對策。

高管專業性和權力大小對會計信息質量的作用研究,是基于公司內部治理視角提出的。目前主要研究的是CFO的專業性和CEO的權力集中程度。筆者認為日后的研究除了把握高管的專業性、權力性之外,還可以融入高管的人際關系,包括與政府的聯系和與其他企業的聯系。

參考文獻:

[1]杜興強,趙景文,等.財務會計信息與公司治理[M].沈陽: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Doyle J T, Ge W, Mcvay S.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82(05):1141-1170.

[3]Goh B W, Li D. 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03):975-1005.

[4]劉啟亮,羅樂,張雅曼,陳漢文.高管集權、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南開管理評論,2013,16(01):15-23.

[5]王運陳,李明,唐曼萍.產權性質、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來自我國主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科學,2015(04):97-106.

[6]郝東洋,韓穎.事務所背景獨董、內部控制環境與會計信息透明度[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0(05):162-171+177.

[7]Hope O K, Yue H, Zhong Q. Do Politically Connected Directors Affect Accounting Quality?Evidence from China’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Rule 18)[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7.

[8]宋理升,王愛國.終極控制股東的政治關聯、會計信息質量與注冊會計師審計——來自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29(03):40-49.

[9]李國民,高松.政治關聯、會計穩健性與IPO抑價[J].經濟經緯,2015,32(06):126-131.

[10]Batta G E, Heredia R, Weidenmier M.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Accounting Quality Under High Expropriation Risk[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4, 23(04):485-517.

[11]吳克平,于富生.制度環境、政治關聯與會計信息質量[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35(11):116-124.

[12]Li C, Sun L, Ettredge M. Financial executive qualifications, financial executive turnover, and adverse SOX 404 opin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0, 50(01):90-110.

[13]邱昱芳,賈寧,吳少凡.財務負責人的專業能力影響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嗎?——基于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負責人專項調查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1(04):61-67.

[14]劉啟亮,羅樂,張雅曼,陳漢文.高管集權、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南開管理評論,2013,16(01):15-23.

[15]何凡,張欣哲,鄭珺.CEO權力、CFO背景特征與會計信息質量[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05):108-116.

[16]徐飛.CFO獨立性、離職事件與會計信息質量——基于中國上市公司實證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45(02):256-264.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

上一篇:弱電工程管理分析論文范文下一篇:小學原創教學職稱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