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汽車學院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

2023-09-23

汽車學院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1篇

(1) 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 副院長為副組長, 各學科負責人和負責畢業生工作的老師組成的就業工作小組。整個過程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 組織得力, 規范管理, 大大提高了服務質量。

(2) 外國語學院總體就業工作指導思想是:實習帶動就業, 跟蹤服務, 與相關專業緊密結合, 保學生安全就業。學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全力做好2013級畢業生就業指導、推薦和服務工作。繼續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和溝通, 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大力開拓就業市場, 充分利用校友資源, 多渠道、多手段促進學生充分就業。

二、制度建設與配套改革

(一) 健全就業創業工作制度, 推進就業創業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在學校各項就業工作制度的基礎上, 外國語學院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外國語學院畢業生就業跟蹤反饋制度》、《外國語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制度》、《外國語學院畢業生就業推薦制度》、《外國語學院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方案》、《外國語學院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簽訂流程圖》等就業工作制度8項, 做到了各項就業工作有章可循, 有流程可依, 推進了就業創業工作規范化建設進程。

(二) 及時制定工作計劃, 認真總結工作經驗, 努力提高就業服務水平

就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式, 拓寬就業渠道, 鼓勵學生積極創業是制定年度就業創業工作計劃的中心任務所在。年初認真制定就業工作計劃并落地, 及時與學校就業指導中心進行實時信息交流與溝通, 抓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考研工作, 征兵工作, 對未就業學生進行情況分類并有針對性開展就業援助。開展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經驗交流會, 做好年度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

三、工作過程管理

(一) 2013級畢業生概況

外國語學院設有英語系、韓語系、泰語系、法語系、日語系等5個系, 6個專業 (英語、韓語、泰語、法語、日語、西班牙語、翻譯) 。其中, 英語系下轄純英語專業以及德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越南語、老撾語、緬甸語、柬埔寨語雙語種專業方向。英語專業學生人數最多, 所占比例最高, 占畢業生人數的59%, 法語專業, 占9%;韓語占8%;泰語, 占19%, 日語占5%。

(二) 畢業生需求情況分析

1. 市場需求調查

2016年10月、2017年3月, 外國語學院先后兩次深入市場以及實習實訓單位進行畢業生就業市場需求調查。調查顯示:部分認為大學生普遍對崗位認識及自我定位不太清楚, 同時,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心態需要進一步調整, 吃苦耐勞、執著做事的品質需要加強;再者就是企業希望畢業生在校期間能多加強實踐經驗際、技能, 尤其是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方面的鍛煉, 工作才能很快上手。

2. 畢業生擇業志愿統計

經過對我院2013級畢業生進行就業意向統計, 發現近四分之一的畢生畢業后主要想從事教育、翻譯類或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 一部分同學想從事服務業相關工作, 考生選擇考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的比例較小。通過對其就業意向的調查, 學院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各項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

(三) 深入開展就業指導與服務

1. 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實習基地是高校與用人單位溝通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是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的重要通道, 也是與企業開展深入合作的重要平臺。目前, 我院與粵秀中學, 昆明市外國語學校, 法國勒芒大學語言實習基地, 云南省中醫學院翻譯實踐基地, 新東方外語培訓教學實踐基地等10家單位簽訂了協議。歷屆英語、法語專業畢業班學生參與實習實訓, 效果良好!僅2013級就實現比例為20%的實習帶動就業。“互為基地, 相互培訓”的模式既為企業輸送了人才企業的, 也豐富了畢業生實踐經驗, 還促進了就業工作, 資源互補, 實現多贏。

2. 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及職業生涯課, 提高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

針對13級學生大一至大四分階段開展全員就業指導與服務。大一開展了“大學與專業發展和就業的關系之大學的意義”、“我的夢想我的路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等專題講座11場次;大二開展了“我的夢想我的路之如何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等專題講座6場次;大三開展了“我的夢想我的路之大學生創業教育”等專題講座4場次;大四上學期每班均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之求職準備課程。

3. 著力開展就業信息化建設, 提升就業指導與服務水平

在學院網站上及時發布和更新各種招聘信息及就業通知、政策文件。充分利用QQ、微信、釘釘等多種現代化信息平臺, 為畢業生提供信息咨詢和就業服務, 同時把收集來的就業信息及時傳遞給每一個畢業生。學院專門設置就業指導與服務宣傳欄, 并指定專人負責就業網站維護和信息發布。

4. 重點幫扶困難群體, 提供“一生一策”就業服務

長期以來, 我院高度重視“雙困”學生的幫扶工作, 在全面掌握就業困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就業意向的基礎上, 區別不同類型的就業困難學生, 制定“一生一策”精準幫扶。

對于“雙困”畢業生以及弱勢群體畢業生, 除建立愛心幫扶基金, 給予求職補助還重點進行就業指導服務與推薦。

對于就業心理困難學生, 重點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輔導, 幫助他們調適擇業心理, 跨越心理障礙。

(四) 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

外國語學院2017屆畢業生中, 出國境就業或升學占了畢業生總數4%, 公務員1人, 國內升學2人, 政策性就業及在事業單位就業的占畢業生總數的4.1%, 自主創業5人, 2人未就業。根據系統導出相關數據顯示, 2013級學生最終工作去向地80%左右靠近自己的家鄉。出國境工作和升學人數較2016年稍有上升。

經努力, 外國語學院2017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98.53%, 較去年上升了1.07%。

(五) 畢業生就業特點分析

1. 畢業生畢業所從事的工作普遍與自己所學專業結合度不高

截至2017年11月10日, 外國語學院2013級畢業生就業率達96.4%, 整體好于預期, 雖然整體就業率呈現穩中上升的趨勢, 但從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以及就業去向分布來看, 大部分在企業就業, 尤其是教育培訓類、制造業等行業偏多。

具體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立足云南、面向云南就業態勢明顯;二是企業仍然是吸納畢業生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三是學生畢業所從事的工作普遍與自己所學專業結合度不高。

2. 實習帶動就業初顯成效

2017年3月至5月, 我院集中安排2017屆學生進行畢業綜合實習, 其中, 在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實習的學生中, 有20%的同學同時也實現了就業。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 開發校友資源、教職工資源以及部分學生家庭資源已經成了外國語學院解決就業問題的經驗。學院通過各種途徑考察和聯系用人單位, 收集用人需求信息, 已建立有近80家用人單位信息庫。

四、結語

通過全院師生的努力, 2017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 但工作還有許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一是就業創業工作相對滯后, 學生在各類比賽中的參與度不高;二是實習基地建設不足, 需進一步拓展;三是就業研究不充分, 教師就業指導能力需進一步提升。今后的工作中, 我們將繼續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 切實落實國家、云南省、學校關于畢業生的各項就業創業政策;著力加強實習帶動就業, 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轉變就業觀念;堅持全員參與, 積極拓寬就業創業渠道;注重就業創業制度化、規范化的落地;繼續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 通過就業跟蹤調查的反饋信息, 進一步推進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 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摘要:為貫徹落實國家及云南省就業創業工作相關精神, 全面反映外國語學院畢業生就業質量狀況, 特對2013級外國語畢業生情況和就業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和總結, 為我院正在進行的教學改革和就業質量提升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就業創業,質量分析

參考文獻

[1] 李永金.做好新形式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才智, 2017 (5) :88.

汽車學院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2篇

一、樣本來源和研究方法

介紹本研究的研究對象、調查樣本情況和開展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問卷調查法和統計分析法。結合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近五年的相關數據和調查資料[3], 從就業率、升學情況、就業行業分布、地區分布、專業認同情況等五個方面分析了目前的就業現狀, 并對不同專業進行了比較。結合調查結果進行了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對影響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因素進行了分析。

二、樣本情況

研究對象為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2014-2018屆的2382名本科畢業生, 本次發放問卷2500份, 回收有效問卷2382份。

作為該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的工作人員, 提前聯系學校和學院各年級輔導員及就業創業辦公室負責人, 說明調查開展的目的和意義, 并將問卷調查的形勢和內容及要求展示給各位老師, 確定調查對象為2014-2018屆本科畢業生, 通過QQ群, 微信群以及微博等發送調查鏈接, 并時刻監控網上答題進程。通過各年級輔導員及學生干部及時督促各位畢業生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調查。調查問卷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升學情況、就業行業分布、地區分布、專業認同情況等方面的內容。

三、統計和分析

(一) 總體就業情況

從這五年的統計數據來看 (見表1) , 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2014—2018年共有各專業本科畢業生2382名, 總體就業率不錯, 就業形勢較好, 近5年的平均就業率為96.09%, 其中2018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16%。臨床醫學、藥學和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在近5年保持較高的就業率, 既與湖北省醫療衛生事業一直在全國領先, 也與學院培養醫學生人才質量較高, 用人單位非常期待我校畢業生工作有密切聯系。

備注:2014年、2015年均無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本科畢業生。

(二) 畢業生升學情況

近年來, 醫療衛生單位來校招聘時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4], 這也導致各醫學生普遍有強烈的升學意愿。通過調查 (見表2) 來看, 除臨床醫學、護理學專業外升學率差別不大, 臨床醫學專業的升學率要高于其他專業且較為穩定。但是近幾年隨著國家醫療產業的布局和相關政策的頒布[5], 藥學、衛生檢驗等專業的學生也逐漸期望升學來提升薪資待遇。

(三) 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

在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各專業近5屆的2382名本科畢業生中, 有1369名直接畢業生本科畢業后選擇了參加工作, 占畢業生總數的57.47%, 有898名畢業生本科畢業后進入醫療事業單位工作, 占參加工作總人數的65.60%, 說明畢業生就業專業比較對口, 絕大部分從事醫療及相關工作;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人數分布較均勻, 畢業生去外資企業仍然很少, 說明學生就業擇業仍然存在進步空間[6] (見表3) 。

(四) 畢業生就業地區分布

由于武漢科技大學每年面向湖北省招生名額較多, 且湖北省近五年來發展較快, 所以大部分醫學畢業生選擇在湖北就業。同時, 由于國家政策支持武漢打造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武漢市的醫療衛生水平又在全國前列, 因此絕大部分學生都選擇武漢工作, 765名畢業生在武漢工作, 占比達55.88%。到外省市就業的畢業生其中一部分選擇北上廣經濟發達地區就業[8], 其他非湖北籍學生選擇返鄉就業 (見表4) 。

(五) 畢業生專業認同情況

專業認同, 是指學習者對所學專業的接受與認可。在諸多專業中將某一專業視為與自我同一, 而希望自己成為與該專業杰出者一樣的人的反應[7]。新形勢下, 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增大, 很多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發展前景缺乏足夠的認識。從本次調查來看, 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的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不錯,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對本專業認可度較高, 但是護理學專業學生仍然對所學專業認識有局限性, 仍有30%以上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太滿意。

通過以上數據以及參考相關文獻, 對影響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可知。醫學院的教師和醫學生多數認為現行的教育制度主要影響了學生的就業擇業, 學校方面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理念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 本文建議國家和高校需要做到如下幾點促進醫學生就業:一是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重視職業生涯規劃和指導, 三是鼓勵畢業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業, 四是政府部門應該加強政策宣傳[8]。

摘要:當前, 在高等教育擴大規模、高校就業制度改革等影響下, 大學生就業問題更加突出, 醫學專業大學生就業引起了更多關注, 已經成為醫學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問題。本研究對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2014-2018屆各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分析總結, 并提出促進醫學生就業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畢業生就業,醫學專業大學生,就業現狀

參考文獻

[1] 辛勤, 王卓, 張舒.《醫改》政策對醫學本科生就業影響的思考與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2, 30 (2) :58-59.

[2] 張浩, 吳勝英, 陳華東, 等.新醫改對地方醫學院校醫學畢業生就業的影響與對策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 2011, 27 (11) :1739-1741.

[3] 趙建偉, 胡榮桂.淺析大學生難于基層就業的問題及對策[J].探索 (高教視窗) , 2008 (7) :213-214.

[4] 黃永權.淺析醫學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就業指導對策[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7 (03) :20-23.

[5] 李雅楠.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 2011.

[6] 張瑩.當代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 2014.

[7] 陳俊虎, 王燕燕, 向瑾操.淺談醫學生專業認同研究意義[J].商品與質量, 2012 (7) :293.

汽車學院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3篇

一、百色學院2016-2017年人文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就業情況

2016年人文教育專業本科生畢業人數為57人。截止2016年8月底, 就業情況是考取碩士研究生1人, 黨建組織員4人, 特崗教師17人, 初級中學教師4人, 民辦中學4人, 共30人。余下27人, 基本上都是先到企業就業再擇業, 也存在個別學生未就業。 (見圖1)

2017年人文教育專業本科生畢業生人數為86人。截止2017年8月底, 就業情況是考取碩士研究生4人, 黨建組織員0人, 特崗教師24人, 初級中學15人, 民辦中學6人, 共49人。余下的畢業生企業就業30人, 7人未就業。 (見圖2)

從以上2016-2017年的就業情況分析來看, 人文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主要從事的是特崗和初級中學教師, 考上高中教師的沒有, 考上研究生的人數較少, 進入政府部門工作的公務員也沒有。2016年從事教育工作的就業比率為46%, 2017年從事教育工作的就業比率為51%??傮w來看, 人文教育專業本科生就業表現出就業范圍狹窄、就業渠道受阻、就業成效不令人滿意等顯著特點, 主要是由以下問題造成的。

二、百色學院2016-2017年人文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問題

(一) 教育主管部門不認可

人文教育專業是教育部批準的新設的本科師范專業, 已在全國多所高校設立并在招生, 比如云南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懷化學院等。但是,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各個市、縣教育局, 除河池、百色市的教育局認可之外, 其他地區對于這個專業都不予成承認。具體表現在公開招考事業單位教師的專業目錄里, 沒有人文教育專業, 致使畢業生不能通過報名資格審查, 封堵了畢業生進入教師隊伍的機會。有些人文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因為不能通過公考資格審查, 對學校產生抱怨, 對專業產生懷疑, 對投身教師隊伍感到前景黯淡。

(二) 畢業生信心不足

人文教育專業作為新設師范專業, 它是一個新專業, 也是一個新事物。作為人文教育專業的學生, 本來都對這個專業還在不斷認識中, 對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也是朦朦朧朧在專業教育里了解一點, 既沒有往屆畢業生就業經驗可以借鑒, 又加上社會的對這個專業的不了解, 結果導致畢業生就業信心不足。筆者在跟人文教育專業畢業生交談的過程中, 發現好些學生都對當初的專業選擇有些許悔意, 表示當初如果沒有選擇這個專業, 也許就業情況就比目前的情況好。

(三) 學校推廣宣傳不到位

人文教育專業作為學校新設的一個師范專業, 學校不僅要負責招生、培養, 而且也要負責向社會用人單位、教育主管部門推廣宣傳這個專業, 使得這個專業被社會了解并承認。然而, 現實的情況是學校對待新興專業的態度和老專業如出一轍, 未重視新興專業的宣傳及推廣, 主觀地以為新專業是教育部設立批準的, 各地教育局都知曉和了解這個專業。結果導致在廣西地區的各個市、縣教育局都不了解這個專業, 造成了這個專業的就業受限。直到畢業生把就業過程中教育局對人文教育專業的不了解、不接受的問題反饋給輔導員和二級學院領導, 才發現需要把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上議事日程。

(四) 社會的容納度不高

不管是初中招聘老師, 還是高中招聘老師, 用人單位講究專業化, 具體說就是語文老師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思想品德老師要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地理教師要求地理專業的、英語教師要英語專業的, 歷史要歷史教育的等等。人文教育專業都對應不上, 即便畢業生持有地理教師資格證, 也難以被接受成為地理老師。因此, 好些人文教育專業的畢業生, 為了進入教師隊伍, 只好去了專業要求不限制的小學, 走上小學教育工作的工作崗位。

三、解決以上問題的對策

(一) 學校提前主動與教育主管部門溝通

教務處、就業處、二級學院可以以學校的名義通過發公函的方式, 主動介紹人文教育專業具體是什么專業, 它的培養方向、目標是什么, 這個專業的畢業生適合在中學從事什么科目的教育教學。而且, 這種溝通需要提前在每年九、十月份就要開始。否則會影響當年畢業生的就業, 因為教育主管部門從了解這個專業到制定政策修改教師招聘專業目錄, 需要走程序得經歷一段時間。

(二) 引導畢業生理性認識問題, 提振就業信心

對人文教育專業的畢業生, 輔導員、專業老師要對他們耐心分析面臨的現實問題, 化解他們心中的困惑。畢竟一個新專業從誕生到被社會普遍接受有一個過程, 剛開始都不順利, 逐漸就會變得越來越順暢, 以后的路越走越寬闊, 就像網購這個事物, 剛開始也不被多數人的歡迎, 現在都被人們普遍接受。對于公開招聘教師報不了的, 可以報特崗教師, 先進入教師隊伍, 在特崗教師的崗位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教育教學水平, 不要糾結于目前不能實現的目標。

(三) 畢業生要有備而來實現就業

人文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不僅要看到社會就業環境中受到政策限制的不利的一面, 也要看到社會就業環境有利的一面, 能不能順利實現就業, 最終還是要通過畢業生本人利用社會就業環境有利的一面來實現, 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國家推出特崗教師計劃這個有利的就業政策, 積極報考, 精心準備, 使得自己順利從事教師職業。因此, 畢業生們就要對面臨各種情況做好準備, 暫時不能實現就業的, 就要放棄;能實現就業的, 即便有點不滿意, 也要緊緊抓住。發揚“一不等, 二不靠”的艱苦奮斗的精神, 靈活機動, 實現就業。

(四) 學校、專業教師與畢業生要合力向社會推廣人文教育專業, 催化社會逐漸接納

學校舉辦的“雙選會”的專業展板一定要有人文教育專業詳細且富有特色的簡介, 并放在顯眼的位置上, 安排人文教育專業的學生對圍觀詢問的人群專門講解, 以擴大專業的知曉度。同時, 人文教育專業的優秀畢業生要展示在優秀畢業生的展板里, 讓社會了解專業優秀畢業生的風采。專業教師可以通過人文教育專業畢業實習的機會, 向所在實習學校宣傳、推廣本專業的培養方向、培養目標等等。人文教育的本科畢業生可以通過網絡發布博客, 建立微信公眾號的形式, 專門寫網文介紹這個專業, 介紹自己學生這個專業體會、心得, 讓社會通過網絡了解這個專業, 這種通過網絡的方式, 既便捷, 又高效, 主動權又掌握在自己手里。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百色學院2016-2017年人文教育專業本科生初次就業存在教育主管部門不認可、畢業生信心不足、學校推廣宣傳不到位、社會容納度不高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 提出了學校提前主動與教育主管部門溝通、引導畢業生理性認識問題, 提振就業信心、畢業生要有備而來實現就業、學校、專業教師與畢業生要合力向社會推廣人文教育專業, 催化社會逐漸接納的四項具體對策。

關鍵詞:人文教育本科專業,就業,對策

參考文獻

[1] 吳克明.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M].青島: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5.

[2] 趙光輝.擇業學[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5.

汽車學院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4篇

為了更好地順應汽車營銷人才的需求與發展要求,中職院校在開設汽車營銷課程的同時,也應注意到這是一門與實際緊密結合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大量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法,但如何能更好地適應本門課程的要求,結合目前汽車營銷課程的內容與特點,任務模擬教學法為我們探索汽車營銷課程的教學應用指引了方向。

剖析任務模擬法在中職院校教學中的適用性

·任務模擬教學法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任務模擬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學生模擬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師所創設的一種任務背景中,進行技能訓練并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典型的互動式的教學方法。通過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它的意義在于強化教學的互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任務模擬法在中職院校的適用性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任務模擬法適合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中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科技、人才、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分支,職業院校應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而“任務模擬教學法”正適合中職院校的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它能夠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一個模擬任務中,引導他們自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掌握解決問題,并采用不同途徑與方法。

2、任務模擬法適合中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特點。

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認為自己是到學校來學習技能和動手能力的,而不需要進行大量的理論課程的學習。因此,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理論課基礎較差。傳統的“講授——接受”教學模式是他們最抵觸的學習方式。而利用任務模擬教學法,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能夠引導學生把教學內容理解、掌握并加以運用。因此,任務模擬法是十分適合中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特點的。

分析任務模擬法在汽車營銷課程教學中的可行性

·根據汽車營銷課程內容進行可行性分析

汽車營銷課程的包括汽車促銷策略、車輛介紹、跟蹤訪問及客戶異議的處理等實際應用性極強的內容。也正是由于內容的應用性強,因此,它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這就具備了任務模擬教學法的使用條件。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設置相應的情境,布置任務模擬。

·根據汽車營銷課程特點進行可行性分析

汽車營銷課程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邊緣性、社會性學科。首先是表達能力,其次是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在課堂上通過使用任務模擬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汽車營銷職業能力。是培養學生以上三種能力的有效措施與手段。

探究任務模擬法在汽車營銷課程中具體教學應用

·首先,將職業技能進行分解,設計相應的任務模擬方案

比如,在設計汽車廣告策略時、先將方案分解為市場環境分析、競爭者分析、產品價格分析等子項目,每個項目能否采用任務模擬法,最后設計出相應的汽車廣告策略。

·創設汽車營銷任務模擬相近的演練情境

根據所設計的任務模擬方案,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帶著仿真度較高的模擬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將任務模擬視為真正的實踐經歷,按照汽車銷售企業的要求,布置任務模擬場所。

·汽車營銷模擬任務的提出

合理安排每堂課模擬任務量,任務設定過重了,學生挑不動,打擊學生的信心與積極性;任務布置太輕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重視程度,浪費學習時間。所以,對于任務的提出我們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要求,任務模擬要盡量貼近汽車營銷實際, 并把汽車營銷實際中會遇到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具體情況融入到模擬任務中。

·汽車營銷模擬任務的過程監控

根據模擬任務的性質和內容的不同,提出任務時要對其完成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刂茣r間及進程,以誘發學生的緊迫感,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任務完成效率。

·汽車營銷模擬任務的評價體系

采用營銷任務模擬教學法還需要有良好的評價體系。任務模擬教學的評價體系要體現以人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科學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因此,課程評價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結果,更重要的是注重過程。

結論

綜上所述,在中職汽車營銷課程中使用任務模擬教學方法是遵循中職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采用這種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的整體水平,有利于為汽車營銷服務行業培養輸送更多的實用型、技能型、創新型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哈爾濱技師學院)

汽車學院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如何建立適合高等職業院校的校企一體化辦學平臺,實現多方共贏,是當前職業教育面臨的難點之一。以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構建的“一體三合四雙”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為例,介紹了該模式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師資培養、管理機制、教育教學實踐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經驗,為同類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制訂和實施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一體三合四雙;人才培養模式;校企一體化;高職院校

作者簡介:侯守明(1972-),男,河南博愛人,河南理工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孫現國(1978-),男,河南??h人,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管理、學科建設;李敏(1963-),男,河南濮陽人,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一體三合四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2012SJGLX332),主持人:侯守明;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校企一體平臺下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2012GGJS-298),主持人:侯守明。

從國內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校企一體化是高職教育,乃至整個職業教育共同關注、探索和研究的熱點問題。校企一體化辦學,是在職業院校依托產業辦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職業教育辦學機制的高級形態[1-2]。在職業學校深入實行“教產合作、校企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職業教育為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課題、新要求。

在校企一體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方面,國內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賀星岳等,提出了“三力”、“五共”、“四化”、“四度”的高職校企一體化教育流程及其基本范式[3]。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婁底職業技術學院等在“校企一體化”機制創新的基礎上進行校企共同體建設,優化了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一些實際成效[4]。

但在校企一體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尤其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校企一體化教學生產實踐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校企一體辦學實踐過程中學生實行半工半讀,帶來的教學計劃安排和銜接問題?校企一體化中企業文化和教育文化的融合問題?校企一體辦學中企業和學校的主體地位以及權利和利益分擔分配問題?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校企一體的實踐中進行研究和解決。

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天海集團投資,政府公助的一所以服務汽車行業為主的高職院校。近年來,基于天海集團和鶴壁汽車學院搭建的校企一體化辦學平臺,構建了以服務企業、行業為目標,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汽車類專業的“一體三合四雙”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并進行分專業實踐,實現了校、企、政府、行業、學生、教師等的多方共贏。

一、“一體三合四雙”的內涵

“一體”即校企一體化,天海集團和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共建校企一體化平臺,成立校企一體化委員會,實現設備共享、師資共享、協同發展,并在人才培養、招工就業、職工培訓、科技創新與服務等方面進行一體化運作。

“三合”即資源整合、工學結合和產教融合。資源整合,即企業把微縮的生產車間建在學院,把生產設備引進學院,把新員工的培訓放在學院,把有經驗的師傅放在學院;學院把專業的認識實習、技能實訓、頂崗實習等實踐環節放在企業,實現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設施設備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綜合利用。工學結合,即學生學生的實踐內容來源于企業又不同于企業,課程的內容注重實用性,由企業教師和學校教師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編制校本教材,采用項目式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等完成課程學習;學生生產性實習與企業新近員工的培訓相一致,學生既是學校的學生又是企業的員工。產教融合,即教師在生產崗位上實施專業教學,學生在師傅指導下進行技能訓練和生產性實訓。企業在生產實際中解決問題的原理方法就是學生在專業實踐中要學習掌握的內容。

“四雙”即學生雙身份(學生既是學校學生,也是企業學徒工);教師雙師型(教師既是學校教師,也是企業技術人員,反之亦然);教學雙任務(既完成教學任務,又完成生產任務);基地雙功能(企業部分車間和學校實習基地都具有教學和生產功能)。

“一體三合四雙”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在政府主導下,企業自發的一種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由于學校和企業的投資主體為同一單位,學校和企業的總體利益訴求一致,企業主動向學校投資,學校是企業人才培養的“蓄水池”,企業是學生實習就業的“練兵場”和“大舞臺”。學校辦學資源與企業生產經營資源優勢互補,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教育與產業的無縫對接。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管理、實習就業等方面能夠做到統籌協同,極大地提高辦學效益。

二、“一體三合四雙”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做法

為了保證“一體三合四雙”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學院和天海集團共同成立了校企一體委員會,負責審議校企一體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事項。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和專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協調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辦公室實行每周例會制度。專業委員會由學校專業教研室(系)骨干和企業對應生產部門和技術部門的骨干擔任,負責組織研討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并提出實施意見。

學院要求各專業根據行業、企業職業崗位對員工理論、技能的最高要求進行專業規劃和建設,校企共同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緊緊圍繞主流技術,創新性地設置各專業課程,保證了培養方案的合理性。

確立校企一體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思路如下:符合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規律,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滿足行業、企業技能需求,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就業空間;將職業技能資格認證和課程設置緊密融合,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融入創新創業知識培訓和實踐,鼓勵學生自主創業[5]。

由于天海集團是以汽車電子產業為主導的一家企業,根據其產業特點和用人需求,我們先期首先確定了“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作為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試點,進一步擴展到“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兩個專業。主要做法:

(一)專兼結合,校企共享,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重要保障,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辦學思想打破了企業、學校用人界限,采用專職+兼職,技師(工程師)+教師的方式聘用教學人員,積極引進和培養“雙師型”教師,建立教師企業實踐和學位進修、技能資格認證相結合的長效機制。主要措施有:

1.對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專業采用校企雙教研室主任制,建立每周例會制度,互通信息,安排專業教學和實踐工作,研討人才培養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企業的教研室主任負責收集整理行業企業專業相關崗位的素質和技能要求,并負責安排指導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實訓和頂崗;學校教研室主任負責專業建設、教學計劃的實施、學生在校期間的實習實訓等。

2.根據不同專業需求,面向社會和企業選拔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在企業人事部門備案,參與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企業兼職教師享受外聘教師津貼,并可按教師系列評聘職稱。

3.建立青年教師假期赴企業頂崗實習制度和校企雙導師制度,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青年教師假期赴企業頂崗實習制度要求入職不超過三年的教師或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每年寒暑假到企業頂崗實踐,并將其納入教師職務晉升的考核條件;同時學院為青年教師指定教學導師和企業實踐導師,使青年教師通過兩年左右時間站穩講臺,同時具有較高的技能水平。

4.建立專業帶頭人聘任制度,采用特殊政策引進和聘用教學經驗豐富、專業技能熟練、具有較強組織管理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為專業帶頭人,負責專業發展規劃和建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5.校企一體委員會牽頭制定專兼職教師管理辦法,明確教師待遇和工作量計算辦法,充分調動專兼職教師、外聘教師的積極性。

從2011年實行校企一體化辦學以來,學院共聘用專兼職教師68人,其中企業實踐指導教師52人,引進和聘用重點建設專業帶頭人5人。汽車工程系目前有有高級技師2人,技師4人,中青年專業教師中有企業實踐經驗的占60%以上,已經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特色鮮明的雙師型教師隊伍。2013年,在校企專家老師的共同指導下,由汽車系選派的1名青年教師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技能大賽入圍總決賽總分排名第三,并榮獲全國二等獎。

(二)立足行業企業,面向區域,打造校企一體特色專業

河南省目前有鄭州宇通、奇瑞汽車、日產汽車、海馬汽車等多家整機生產廠家。鶴壁市將汽車電子產業作為四大產業之一重點支持發展,目前建立了鶴淇一體汽車產業園區,引進了華晨汽車、航盛電子等知名企業;天海集團是國內生產整車線速、接插件等的龍頭企業。因此,學院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面向國內汽車產業鏈及后市場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設立了汽車、機電、管理類、信息類四大專業群,專業之間優勢互補,同時節約辦學資金。學院的汽車電子技術(含線束設計方向)、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目前為學院的特色專業和校企一體化重點建設專業。

在校企一體化特色專業的建設上,采用教學大綱(學校)+培訓大綱(企業)相結合的方式,將學院的教學計劃與企業的培訓計劃緊密結合,校企一體共同制定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計劃。采用模塊化理論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分類整合,結合職業技能人才鑒定和認證需求,制定考核方案,滿足行業、企業用人需求,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對于專業實習實訓所需的設備,通過以下四種途徑解決:直接來源于企業的生產車間、汽車4S店,保證了學生接觸的設備是目前行業企業的主流設備;改裝尚有利用價值的企業閑置或廢棄設備,制成教具或實訓設備,同時建立陳列展示室,滿足部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需求。如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模具專業等等;利用特色院校資金和企業自籌,采購專業的實習實訓設備,滿足實訓專業和人才培訓需求;基于鶴壁汽車工程職業教育集團平臺,實現中職、高職、企業實習實訓設備的共享,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此外,通過建立“廠中校,校中廠”,方便學院內的理論教學與培訓企業的實踐教學的交替進行,使學院和企業的實訓基地具有理論學習和實踐培訓的雙功能。通過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和建立虛擬實訓室,滿足了教學要求,也大大節約了設備采購資金。

學院實施專業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計劃,聘請了十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企業老總,指導對口專業建設,定期開展各類講座,開闊師生視野;實施專業帶頭人計劃,負責實施該平臺下專業建設各項工作。

目前學院和企業共同制定了5個專業的“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并逐年修訂;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20多家,其中校企一體化專業實訓基地8家,校內建有縮微的企業生產線兩條,按生產模式組建實訓中心兩個。學院牽頭成立的鶴壁汽車工程職教集團目前有本科院校4家,高職院校8家,中職院校8家,相關企業20多家。學院還根據企業需求,建立了中高職打通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實訓設備、師資等方面實現了協同共享。

(三)更新理念,雙綱并舉,實施課程教育教學改革

根據制定的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各專業分別制定了教學實施計劃,并積極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學院啟動實施了《關于編制各專業課程教學計劃及課程大綱的實施方案》,明確要求要求每個專業的核心骨干課程同時制訂“理論”與“實踐”兩個教學大綱,建立了以職業崗位要求為課程目標,以職業標準要求為課程內容,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課程核心,以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標準為課程視野的優質核心課程,對生產性實習、企業實踐、頂崗實習等各環節也作了明確的規定。

在課程改革方面,企業教研室主任和學校專業教師共同制訂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共同制訂實習實訓方案,理論基礎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實踐教學占50%,積極開展“教學做一體化“特色課程建設項目,促進校企一體專業特色課程的規范和實施。在課程結構上,建立了“文化基礎平臺+專業技能模塊+職業資格證書”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教育管理上都滲透了“企業元素”,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學習制度。

專業實驗室面向全院所有專業提供實踐項目列表及實施方案,并在學期開始和期中教學過程中加強實習實訓課程的督導和檢查,對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進行規范。

學院是以工科為主的職業院校,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有很多相同之處,為了保證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質量,學院打破系部界限,在全院成立“松散型”專業課程組,利用網絡平臺、多媒體技術手段,集體備課,定期研討,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平和工作效率,彌補了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的問題,保證了教學質量。

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塊化教學、理實一體化、網絡教學等教學模式,增強學習目標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在第二學年分專業情況增加生產性實習環節;增加理實一體化課程比例,注重課程的前后銜接以及特色專業課程的選擇。

同時,積極改變課程教學考核方式,加大課程技能實踐部分考核所占比例,并進行規范化建設,目前,多門課程實踐技能考核占比達到50%;學院還積極引入網絡考試平臺,用于軟件應用類技能認證專業課程考核,保證了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在學院董事會的支持下,學院面向全校學生實施了小老板創業計劃,每年選拔3-5個項目,重點培養支持。通過開辦創業講堂,將創業指導、職業規劃等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創業學生聯系企業老總作為指導老師等方式培養學生創業意識,鼓勵學生主動創業。目前,由學生牽頭,教師指導的創業項目計劃已有3個項目進入孵育期,1個項目已經開始運營。

(四)創新機制,規范管理,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是良好教學質量的保證,圍繞試點專業的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學院先后制定了“學生生產性實習管理辦法”、“專業實踐教學教學管理辦法”、“教師培訓管理制度”、“教學質量監督及考評管理辦法”、“學生頂崗實習及就業管理辦法”、“學院年終考評與績效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獎促辦法,為規范教學管理,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管理上,充分考慮對口企業年度不同階段用人需求,實行多學期制、分段式模塊化教學、靈活學分制,引入更加注重實踐技能的綜合成績評定制度以及職業技能資格認定等多種考核辦法,最大限度減少學校教學計劃和企業生產周期之間的矛盾。多學期制打破了傳統的兩學期制,根據汽車企業生產和用工特點,適當調整或增加學期數,最大限度地滿足和學校和企業在學生實習實訓環節時間上的一致性。如將每年6-9月份作為學生企業實踐學期,部分專業11月至次年1月作為單獨學期,相關專業學生由學校統一安排到對口企業進行生產性實習,學生既參加實踐又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則采用工資+獎金方式回報學生,實現共贏。分段式模塊化教學是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類整合,采用小集中授課和固定時間授課相結合的方式滿足不同專業課程學習需求。靈活學分制是指可以用在企業實踐、參加專業技能大賽、創業計劃等經歷經考核后替代相關課程學分,學生只要修滿規定學分,就可按期畢業。綜合成績評定方法更加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評價,實踐技能考核在單門課程中占比可達60%,同時在實訓課程中借鑒大學生數學建模的組隊方式,引入三人分組團隊考核機制,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一體三合四雙”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效果

“一體三合四雙”人才培養模式是在校企一體專業委員會的具體指導下,由教務處學科專業建設辦公室組織牽頭,各系部及專業教研室負責組織實施。

2011年10月以來,圍繞汽車電子專業(線束方向),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專業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學院在教材建設、課程教學計劃、實習實訓方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修訂了2011級和2012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實習實訓計劃。同時圍繞學生實習和實訓、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定了校企一體管理、培訓、認證、考核方案。汽車類專業一年來已經在天海集團及其下屬企業建立了7個教學島,8個實訓中心,在校內建立了一條教學型生產線和一條實訓生產線,并先后組織6批近千名學生赴企業生產性實習實訓,為校企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礎,并取得了豐碩成果。部分家庭困難的學生還通過這種方式繳納了學費,實現了職業院校真正的“零學費”入學;校企一體化專業的“入學及就業”模式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學院2011級畢業生先后赴長城汽車、宇通客車、航盛電子、天海集團等企業頂崗就業實習,學生知識技能水平得到了企業認可,受到了企業的好評,部分學生已經同上述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汽車技術服務于營銷專業的35名畢業生提前半年已經被當地的4S店訂購一空。學院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連續三年成為報考熱門專業,招生規模每年達到350人以上,試點專業的學生除了直接在天海集團及下屬公司實習就業之外,還分別被選送至奇瑞汽車、航盛電子、宇通客車等國內著名企業就業。兩個專業也先后在2012年、2013年被確定為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專業,汽車檢車與維修實訓基地被確定為省級示范實訓基地,學院在2013年被確定為省級特色院校。

基于校企一體化的“一體三合四雙”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引入企業的投資,實現資源整合和共享,節約辦學資金,還有利用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技術人才,減少就業壓力,并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同時,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教學組織形式的實施,是對企業命名班,訂單班等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新的嘗試和提升,對解決新辦民辦院校招生就業難,企業招工用人難的雙重難題有現實意義。實踐證明,這種“一體三合四雙”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目前高職院校尤其是民辦高職院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擴大招生規模,轉變教育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種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費重陽,張巾幗,劉金録.校企一體化辦學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與職業,2012(3):26-27.

[2]潘海生,王世斌,龍德毅.中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0):143-148.

[3]賀星岳,邱開金.基于校企合作“一體化”的高職教育流程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2011(1):61-64.

[4]禹華芳,等.高職“校企一體化合作”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婁底職業技術學院“佳和農牧主管班”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3(9):160-161.

[5]張士.社會需求導向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教論壇,2013(19):34-36.

責任編輯 王國光

汽車學院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智力資本”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碩士作為高學歷人才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他們一方面掌握著豐富系統的基礎知識,而另一方面又有著較高的創新科研能力,是一個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推動作用和深遠影響的高智力群體。然而,目前碩士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將基于經濟學的消費者弱偏好性,探討碩士畢業生的“弱勢群體”地位,并提出一系列應對策略。

關鍵詞:弱偏好公理;碩士畢業生;就業

一、碩士畢業生就業特征分析

“智力資本”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企業對科技與人才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碩士畢業生大多具有扎實的科研基礎與實踐能力,具有突出的創新意識,因此,在就業大軍中無論是從需求角度還是從自身能力的供給方面來看,都有著比較優勢,他們的就業形勢從理論上來講,應該也是非常樂觀的,但是現實的狀況并非如此。[1]分析認為,目前碩士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征。

1.就業滿意度不高。碩士畢業生中,只有少數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形勢表示樂觀,而大部分的學生表現出茫然,甚至含有悲觀情緒。分析表明碩士畢業生對于就業的悲觀情緒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首先是自己的“出身”,是否是名牌大學,是否是熱門專業,這些都成為大部分畢業生的“短板”;其次是前一兩年的“考研熱”與大量擴招,[2]使得大量的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才涌入就業市場,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優勢不再像從前那樣明顯。兩大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研究生的就業滿意度。

2.就業選擇范圍狹窄。目前碩士畢業生就業選擇范圍狹窄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就業崗位及就業地點。對于就業崗位的選擇,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越來越多的碩士畢業生開始選擇高校和科研機構,因為這些單位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工作有成就感,有發展前途,收入穩定;其次選擇是大型企業,其原因在于收入高;第三的選擇是政府公務員或事業單位,選擇的考慮因素是福利待遇、工作穩定。碩士畢業生對就業地點的選擇較集中,大都是選擇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碩士學生的來源是全國的,多元化,而畢業的選擇去向單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大中型城市,這就造成“僧多米少”的現象。

3.就業不如本科生。據2008年《網絡招聘下北京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與職業發展調研報告》顯示,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業率差別較大,研究生的就業率明顯低于本科生,二者的就業率分別是64%和73.4%。在智聯招聘對多家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的調查中顯示,如果不是崗位對學歷有必須的強制要求,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本科生,他們認為本科生的優勢在于三點,即年齡、薪酬和穩定性。換句話說,對于碩士研究生來講,這三點就是他們的弱勢。

二、碩士畢業生就業的弱偏好性分析

碩士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現象表明,碩士畢業生與本科生相比,并非是“強勢群體”,從經濟學的弱偏好性角度出發,碩士畢業生屬于“弱勢群體”。

1.何謂弱偏好性。經濟學中的消費者行為理論中,對消費者的偏好有這樣一種界定,面對兩個消費束:

X=(x■,x■)   Y=(y■,y■)

可以存在三種關系:①嚴格偏好關系,即(x■,x■)?酆(y■,y■),其含義是消費者認為消費束X確實比Y好,在需要從兩者進行選擇時,消費者總是選擇X消費束。②無差異關系,即(x■,x■)~(y■,y■),其含義是X與Y兩個消費束對于消費者來說,同樣好、無差異。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偏好消費X消費束,但如果讓其選擇另一個消費束Y,消費者感到同樣的滿足。③弱偏好關系,即(x■,x■)■(y■,y■),其含義是消費者對于兩個消費束有偏好但又不在乎,認為兩者至少一樣,消費者對于消費束X的偏好弱甚于Y消費束[3]。

第三種關系就是本文中所引用的弱偏好性。

2.碩士畢業生是弱偏好性群體。在碩士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用人單位——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都是勞動力的需求者,他們對勞動力有自己的關注和偏好,非常類似于消費行為偏好理論。對于一個職位,在眾多的求職者中選擇哪一個,取決于用人單位的意愿和偏好。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出發,來應征某一職位的求職者很多,碩士畢業生是一類型的求職者,除此之外,還有數量眾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哪一類求職者,這是用人單位的主觀判斷和偏好。在這樣的背景下,碩士畢業生相對于本科生來講是弱偏好性群體,也就是說,用人單位認為碩士畢業生比本科畢業生好,比如,在素質、學歷背景等方面都要略勝一籌,但是用人單位并不在乎,認為兩者至少一樣,因為接收碩士畢業生后,需要給他比本科畢業生較高的工資收入和待遇,但從用人單位本身的需求上或業務需要上,本科畢業生也能勝任。此外,在年齡和穩定性上,本科生比碩士研究生又有比較優勢。因此,比較而言,用人單位對于碩士畢業生的偏好弱于本科畢業生,在進行選擇的時候,碩士畢業生并沒有絕對的優勢,不是“強勢群體”,相比之下,反而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三、碩士畢業生就業對策分析

鑒于碩士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弱偏好”地位,碩士研究生需要不斷完善自己,使其從“弱偏好”地位變為“嚴格偏好”地位。此外,高等院校作為碩士畢業生培養單位對其就業市場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高校應該做好“質”的培養和就業指導兩個方面的工作,具體對策如下。

1.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對策。①提高個人素質。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增強就業力。就業力的體現,不僅僅體現在畢業生的專業素養、科學知識,在當今社會畢業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良好的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基本的社會知識、較強的外語能力、開放的學習態度、健康的心理等等,也都是適應新形勢下市場需要的重要就業能力。對于“弱勢群體”的碩士生來說,更要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除了要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還要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組織協調、團隊合作等綜合性素質,要全面培養自己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使自己的素質嚴格好于本科生。②正確理解“成功”的內涵。雖然畢業生自我成才意識比較強烈,但是大多數學生對成才的定義和自我成長的目標都不明確。畢業生認知中的成才途徑非常狹窄,僅僅局限于找個好工作。對于什么是好工作,大多數學生卻沒有非常明確的認知。成功、成才、價值都是相對而言的。碩士畢業生要摒棄狹隘的成功觀、成才觀、價值觀,只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和特長,都是一種成功、成才、價值的體現?!把┲兴吞俊北取板\上添花”要更為珍貴難得。所以,碩士畢業生要開闊眼界去就業,不要“好高騖遠”,不要片面追求“穩定性”,或許更能體會到一種成功和價值。③主動適應市場。碩士畢業生要主動走向市場,適應市場。碩士一入學,就要密切關注就業形勢的變化,看看人才市場上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然后根據社會用人需求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這樣才不至于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要認清用人單位的需求,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努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綜合能力。用人單位認為碩士畢業生最缺乏的是實干精神、團隊精神和綜合素質[5]。而現在的碩士畢業生只注重英語水平、計算機運用、專業知識等技能性、學術性水平的提高,對社會的發展與運作了解不深,不能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素質與崗位要求的差異。

2.高等院校的就業對策。①注重畢業生“質”的培養,“質”的培養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課程結構,加強綜合素質教育。要構建具有創業教育特色的課程結構,重視創業實踐活動。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重在實踐,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環境和條件,使學生在創業實踐中磨煉創業意志、培養創業能力,得到創業技能訓練。學??山M織學生參觀一些大中型企業,參與小企業的設計,同時學校也可嘗試建立一些小型企業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得到創業教育的體驗,通過體驗使學生獲得創業的感性認識。其次,在教學模式上,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有開放性和靈活性,讓師生共同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從強調積累知識走向發現知識和創造知識,通過探索,使知識結構不斷得以充實和完善。②就業指導勢在必行,學校應該圍繞碩士研究生就業實施多項措施,進行適時的指導,以確保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就業指導重點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職業道德教育。就業指導要與畢業教育相結合,教育畢業研究生正確處理國家利益與個人發展的關系,走與實踐相結合的成才之路。要讓碩士研究生看到職業的冷熱是相對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長期和短期之分,克服只顧眼前利益而放棄專業特長的弊病,自覺地選擇到既符合國家需要又能發揮專業特長的地區和部門工作。同時要引導畢業研究生認識到大城市、開放地區的物質待遇雖說不錯,但人才過于密集,更容易埋沒人才。而到條件相對艱苦的地方,則較容易脫穎而出。

碩士研究生就業指導需要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的作用。對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畢業碩士生來說,要正確把握就業方向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僅僅依靠碩士畢業生個人的判斷很難選擇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理想職業。這就要求我們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幫助他們正確分析不同崗位、不同職業的要求,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客觀條件,做出明智選擇。

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要緊跟社會形勢發展。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的變化,都會對畢業生的職業選擇產生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謝中清.基于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8):69-70.

[2]邢志杰.我國高校擴招對大學生就業影響的分析[J].北大教育經濟研究,2003,1(1):15-17.

上一篇:學生音樂學前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關于電子商務的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