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檔案管理范文

2023-09-19

兒童檔案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來,1~3歲兒童上幼兒園在挪威越來越普遍。在挪威,大量年幼兒童入園是對學前教育的巨大挑戰。為了確保1~3歲兒童教育的質量,有必要重視對1-3歲兒童的研究。挪威學前教育工作者在這方面的嘗試和努力可供中國同行參考。

[關鍵詞]挪威;學前教育;1~3歲兒童;入園;挑戰

以往,挪威的學前師資教育主要是針對幼兒園3~6歲兒童的需要設計的。近年來,1-3歲兒童上幼兒園的越來越多,已占全國在園兒童總數的30%,這對挪威的幼兒園教育和學前師資教育都造成了挑戰。為了確保1~3歲兒童的教育質量,有必要重視對1~3歲兒童的研究。本文將介紹挪威學前教育工作者在這方面的嘗試和努力,供中國讀者參考。

一、承認兒童有能力對環境施加影響

1 年幼兒童是積極的參與者

在過去的三四十年里,發展心理學家進行了許多實證研究,使我們對0~3歲兒童的能力有了許多新認識。以往我們對0-3歲兒童的看法大多是建立在弗洛伊德與皮亞杰的理論之上的,認為兒童是脆弱的,依賴成人的,以自我為中心的?,F在,許多實證研究證實,與成年人相比,年幼兒童確實易受傷害,但并不像我們以往認為的那樣脆弱。與皮亞杰所描述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形象大相徑庭,新近的研究表明,嬰兒從很早開始就具備了以他人為中心的能力。正是因為具備這種能力,所以年幼兒童可以通過模仿學習與他人互動。

兒童是積極的參與者,從出生開始,就積極參與社會交往,并積極構建自己生活的這個世界的意義。兒童對現實的理解是通過他們對自我存在的環境的認識來形成的。進入幼兒園后,即便是年僅1歲的兒童,也有能力參與到與周圍環境互動的活動中,接受環境的影響,同時又對環境施加影響。年幼兒童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積極加入幼兒園這個集體中來的。和年齡較大的兒童相比,1-3歲兒童更擅長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愿。

2 尊重年幼兒童的參與權

挪威政府規定兒童在幼兒園有參與權。所有兒童都應該有機會定期參與計劃制訂和教學活動評價,兒童的參與年齡沒有最低限制。必須強調的是,教師是按照兒童的年齡和成熟程度來決定對其意見的重視程度的。如何理解和真正實現年幼兒童對幼兒園教育的參與權,是幼兒園面對的重大挑戰。

(2006)認為,兒童的參與權在廣義上可以被理解為成人維護兒童的表達權利,從而使兒童的意愿可以對幼兒園的工作有所影響。Sandvik(2007)認為,1~3歲兒童的參與會帶來教學和道德上的挑戰。㈨教學上的挑戰指的是會影響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方法的選擇,而道德上的挑戰是指要求教師在與年幼兒童交往時要平等對待兒童。從道德角度看,教師和年幼兒童接觸時應該使用平等的態度和方式,使兒童處在最自然和放松的狀態。教師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兒童身上,傾聽和理解他們的身體和口頭語言。

二、重視與年幼兒童的家長合作

挪威政府的政策目標是保證所有年滿1周歲的兒童都有幼兒園可上。2007年,上幼兒園的1~2歲兒童已占全國1~2歲兒童總數的69%。近年來,年幼兒童上幼兒園的人數在迅速增加。換句話說,為年幼兒童提供日常保教服務的幼兒園已經越來越普及。

Farstad和Stefansen(2007)在研究中發現,家長選擇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什么地方反映了他們的看法,即認為什么是對自己的孩子最有益處的。最有益于孩子的不能被簡單理解為最方便照看孩子,而是對于文化價值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送1~3歲的孩子上幼兒園,說明家長認識到上幼兒園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有好處。幼兒園被看作是讓兒童接受系統教育的地方。幾乎所有接受調查的家長都強調,幼兒園為孩子提供的服務是穩定和安全的。

當年僅1歲的兒童開始上幼兒園時,他們通常是第一次被直系親屬以外的人照料。從家庭護理過渡到由公共機構提供護理,對年幼兒童來說,這是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動。年幼兒童既要和陌生人建立關系,又要在由同齡人組成的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到一個新環境的過渡常常會給年幼兒童帶來情緒上的壓力。成人必須認真對待并幫助兒童,使他們能夠應付新的環境。為了使1~3歲兒童在幼兒園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教師需要與年幼兒童的監護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父母知道孩子的習慣、經歷、愿望和興趣。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開展工作。此外,入園階段良好的家園合作也會為幼兒園與家庭之間以后的進一步合作鋪平道路。

在幼兒園里,每一名年幼兒童都要由一名固定的成人來負責。這名成人就是兒童的主要聯絡人。教師們分工明確,各自負責當幾名兒童的主要聯絡人。主要聯絡人通過建立和兒童的密切關系來保證每名兒童都不被忽略,都能被教師看到、聽到和了解。作為主要聯絡人的教師應該給兒童安全感,當兒童探索周邊環境時為兒童提供情感支持。主要聯絡人的另一個任務是建立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聯系,使兒童能夠體驗到兩個不同環境中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幼兒園法》規定幼兒園的工作應得到兒童家長的理解,同時要和家庭密切合作。兒童在幼兒園的時間里,由教師負責對他們的照料和教育,教師應該根據家長的愿望來照料和教育兒童?!队變簣@法》保證了兒童的父母對幼兒園工作的參與權和影響力。家園要密切合作,但這不意味著家長可以控制幼兒園工作的細節。幼兒園擔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如貫徹《幼兒園法》和《學前教育內容和任務大綱》等。因此,幼兒園有必要探索如何使家長更好地參與到幼兒園的工作中來,以共同促進年幼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引導年幼兒童學習知識

《學前教育內容和任務大綱》指出,幼兒園的工作人員有義務照料所有兒童。對兒童的照料被理解為認真傾聽兒童的需求,與兒童在感情上緊密聯系,有能力從兒童的角度來理解問題。通過在幼兒園環境中和其他人的日?;?,年幼兒童形成了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并尋求事物的意義。因此,幼兒園要成為年幼兒童的避風港,教師要具備專業知識,在兒童尋求事物意義時提供支持。Lisna(1989)認為,能與年幼兒童進行良好互動的幼兒園教師應該是最優秀的教師。

挪威幼兒園的工作人員中只有30%接受過專門的學前師資教育。在幼兒園中,這些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大多是班級的負責人。幼兒園其余的工作人員沒有學歷的限制。這就對班級負責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們除了要照顧到兒童個體和兒童群體外,還有責任對其他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指導和管理。

按照挪威的法律,幼兒園應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創造力,使兒童渴望了解世界,并以兒童的興

趣、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為兒童提供各種挑戰。幼兒園的教學任務和內容涉及七個領域,這也是兒童應該經歷和學習的重點。引導幼兒園最年幼的兒童學習這些知識,對教師的教學是很大的挑戰。

Sandvik(2006)認為,對于年幼兒童來說,各個學科的知識并不是以學科的形式,而是以生活和世界的一部分出現在他們面前的?!皩τ诤⒆觼碇v,沒有學科,只有生活?!比粘I钪械慕洑v會幫助兒童積累生活經驗。在日常生活中,兒童通過非正式的學習情境,得到大量的機會,學習各種有關生活和世界的知識。學習的前提是有成人或其他兒童分享和支持他們的好奇心,成為他們學習的“支架”。成人應該有興趣觀察微不足道的事物,愿意和兒童一起,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并在合適的時間里為兒童指出前進的道路。兒童表現出的興趣也為教師提供了大量機會。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制訂正式的學習計劃,幫助兒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四、重視年幼兒童間的互動

傳統的看法是,年幼兒童最重要的是接受成人的照料,所以年幼兒童首先需要和大人建立聯系。這種看法可以追溯到傳統的心理分析理論。該理論認為母親對兒童很重要,擔任著不同角色,其他人就微不足道了。此外,由于皮亞杰理論的影響,我們一直認為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沒有能力進行真正的社會交往。

目前挪威的學前教育工作者正在討論如何對幼兒園中的年幼兒童進行分班的問題。正式的法規條文沒有對這個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队變簣@法》規定,3歲以下的兒童,每7-9名組成一個班級,配備1名負責教學的班主任。傳統上,3歲以下的兒童會單獨組成班級,通常人數較少。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把兒童組合成混齡班,兒童的年齡從1至6歲都有。我們不確定這樣的分法是否有助于保證針對年幼兒童的教學質量。目前來看,關于幼兒園的結構質量,如班級規模、師幼比例、室內布局、材料和設備等的研究是很有限的。

Lφkken發現,年幼兒童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自己的文化?!?歲兒童彼此間的社會交往基本上是建立在他們的身體基礎上的。

Lφkken根據Stern和Merleau Ponty的理論來論述年幼兒童間的人際交往。Stern(2003)指出,在7—9個月時,也許更早,年幼兒童就可以參加主體之間的交往了。Merleau Ponty認為兒童從6個月起就有了彼此進行社會交往的興趣,并有能力實現這種交往。在語言能力尚未充分發展前,交往是以身體為載體的。兒童用自己的手、腳、眼睛和嘴巴來表達自己,在身體動作中與對方溝通,通過溝通來理解對方,分享共同的經驗和情感。通過共同的經歷,年幼兒童創造了“幼童文化”,即1—3歲兒童獨特的風格和表達方式。

一直以來,我們對語言交際的重視遠遠大于對身體表達的重視。然而,要了解幼童文化,幼兒園工作人員無論是在學前師資教育中還是在在職教育中都應該學習和研究兒童的身體語言,不斷思考兒童的身體語言所表達的意義。

通過在幼兒園小班對4名2歲幼童的觀察,Michelsen(2001)發現兒童間的互動與兒童和成人間的互動有所不同。例如,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系可以被描述為縱向的,成人負責照顧兒童,他們會去適應兒童,確?;永^續;兒童與兒童之間的互動需要更高程度的相互適應,兒童必須負起責任,使互動規范化。成人不能強行規定兒童之間的關系,兒童要親自通過交流和相互適應來調整彼此之間的關系。

Michelsen(2001)舉例說,年幼兒童之間的游戲常常是簡單的,會經常重復,游戲的靈感來源于他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例如,假裝上床睡覺再起床對年幼兒童來說就是一個有趣的游戲。一個孩子躺下睡覺,其他孩子鋪床,找枕頭、床單和被子。在30分鐘時間里,孩子們可能會把這個游戲重復玩幾次。孩子們還會交換角色,輪流睡覺或鋪床。孩子們通過身體和口頭語言來討論,或者是躺下來說“現在是我”,或者只是用身體語言來表達。他們還會在一定范圍內變換游戲內容。游戲如何發展取決于個別兒童會出什么樣的主意。游戲的規則依具體情況建立。孩子們在游戲中投入全部感情,和其他兒童溝通時既使用身體語言也使用口頭語言。

通過與同齡兒童的互動,年幼兒童會得到和與家人相處不同的經驗。與同齡人的互動還會為年幼兒童帶來喜悅和挑戰相混合的情感經歷。年幼兒童在一起互動可以為未來進一步發展更復雜的同齡人關系奠定基礎。幼兒園是發展年幼兒童社交能力和與人交往技能的一個重要平臺,社交能力的發展主要是通過與同齡人的互動實現的。發展兒童社交能力是挪威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所有兒童,不論年齡、性別、種族背景和自身條件,必須有平等的機會與同齡人共同參加有意義的活動。Lφkken(2004)認為,即使兒童未滿3歲,彼此之間的互動也可以對雙方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年幼兒童和年齡較大的兒童有同樣充分的理由上幼兒園。

幼兒園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幫助年幼兒童鞏固他們之間的友誼,這需要所有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要做到這一點,看似簡單,但在實踐中并不容易。幼兒的游戲可能非常吵鬧激烈,對于一個想要安靜的成人來講,這些噪音可能會引起他的厭煩。如果成人沒有意識到友誼對年幼兒童的重要性,很可能會把吵鬧的孩子分開,讓他們遠離“不安分”的伙伴,去進行安靜的個人活動。事實上許多教師正是這么做的,比如把年幼兒童分開,不讓他們自己選擇和誰坐在一起用餐等??梢?,幫助年幼兒童發展彼此之間的友誼是對教師的挑戰。教師應該對年幼兒童之間是如何建立和維護友誼的情況有所了解。

兒童檔案管理范文第2篇

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兒童現象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也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已引起黨和國家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便于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關愛工作,盡快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讓黨和各級政府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一、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出現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這些剩余勞動力紛紛離開本土,涌向城市,走上異地打工、創業的生涯,而孩子因種種原因就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或寄養在親戚家,更有甚者是獨自在家照料自己。

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

而2005年全國婦聯負責研究所政策法規室主任蔣永萍發布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報告: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數據表明: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增長十分迅速。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而抽樣調查顯示:88.2%的留守兒童只能通過打電話與父母聯系,其中53.5%的人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并且64.8%的留守兒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與外出的父母聯系一次,有8.7%的兒童甚至與父母就沒有聯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調查對象明確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兒童與照顧他們的成人很少或從不聊天。留守孩子這一特殊群體在性格成長、學習教育、健康呵護和心理疏導方面存在許多的缺失和隱患,出現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他們迫切需要黨和國家的重視,需要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

二、 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障真正需要幫助的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千差萬別:有的孩子溫飽無著落;有的孩子揮金如土;有的孩子專橫行霸道,有的孩子沉默寡言;有的孩子眾星捧月,不知艱辛為何物;有的孩子缺乏引導教育,有嚴重的心理障礙……

2、有利于政府及有關部門及時、全面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況。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大都在較貧困的偏遠山區,如不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政府和有關部門難以及時了解他們真實具體的情況。只有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各級政府和部門才能及時了解到他們的真實具體的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地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才能讓有限的愛心資助用在真正需要幫助的留守兒童身上。

3、有利于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變化情況。農村留守兒童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經常會發生變化。有的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爸爸媽媽回家創業或被接到城市上學,與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就不再是留守兒童。有的農村孩子因爸爸媽媽新近決定南下打工,臨時成了留守兒童。同一個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也是經常發生變化的,有的因外出打工的父母生意不好做,或出了意外,生活陷入困境。

4、有利于了解農村留守兒童上學的情況。如因家庭困難上不起學,政府及有關部門應主動做思想工作,并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三、農村留守兒童檔案的內容

1、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的記錄。主要包括戶籍所在地、家庭成員、身體狀況、外出父母的務工地址、聯系方式和收入狀況;留守兒童在家的主要托管人;農村留守兒童思想狀況、學習情況、所在班級及班主任姓名。

2、農村留守兒童已獲資助情況記錄。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大部分地區已由政府牽頭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委員會,各地的婦聯團委組織了“代理媽媽”等行動,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紛紛向農村留守兒童伸出援助之手。農村留守兒童獲資助的情況必須載入檔案,這既有利于追蹤愛心款的去向,也有利于了解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

3、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的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況不同,所需要的幫助也不同。在檔案中寫下孩子最迫切需要的幫助,有利于及時地疏導孩子,教育孩子。

四、農村留守兒童檔案的管理

兒童檔案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分析兒童早期生長發育中應用兒童保健護理系統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900例健康體檢兒童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選法將其分為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與干預組(采用兒童保健護理系統管理),均組450例,所有兒童均于2020.7-2021.03前往我院接受常規體檢,對比兩組應用不同管理模式的實際效果。結果 在兩組臨床指標比較中,干預組身高比參照組高,體重比參照組重,P<0.05;在兩組各項臨床參數對比中,干預組環境適應、大運動、精細運動、言語交流得分均比參照組高,P<0.05。結論 在兒童早期生長發育階段中開展兒童保健護理系統管理效果確切,能夠顯著提升其體重與身高水平,促進其早期生長發育,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兒童保健護理;早期生長發育;系統管理;精細運動

兒童早期生長發育是臨床幼兒時期正常的生理發育階段,且據相關研究表明,家長缺乏保健護理意識以及科學營養理念是導致兒童出現發育不良與營養性疾病問題的主要誘因,同時也是造成兒童體格發育不良或發育遲緩的主要問題[1]。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意識與生活質量、人口素質水平不斷提升,家長們逐漸重視兒童早期生長發育的相關問題的重視,并通過對兒童合理開展健康管理措施,提升其幼兒早期階段的生長發育質量,促進其健康正常發育[2]。隨著臨床學者不斷研究發現,兒童保健護理系統管理作為近幾年較為新興的一種管理模式,將其應用于兒童早期生長發育管理中,通過開展各類護理管理措施,能夠促進幼兒健康發育,在臨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3]。鑒于此,本文為分析將兒童保健護理系統管理實施于兒童早期生長發育中的作用,特納入900例健康體檢兒童展開研究,現將研究結果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

納入我院2020.7-2021.03開展常規體檢的900例兒童,按照隨機抽選法將其分為參照組與干預組,均組450例,參照組男女各220、230例,年齡0.5-18個月,平均(7.18±2.31)月;干預組男女各225例,年齡0.5-18個月,平均(7.15±1.15)月。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所有兒童家長均知曉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納入標準:(1)研究樣本齊全;(2)無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與先天性疾病;(3)年齡0.5-18個月。

排除標準:(1)近期接受過藥物治療者;(2)存在意識不清或精神異常者;(3)研究中途自行退出者。

1.2方法

參照組開展常規護理管理,對兒童家長指導并宣傳相關健康知識,主要包括言語引導與飲食護理、感知覺引導、體檢引導等,同時做好相關體檢結果的記錄工作。

干預組則開展兒童保健護理管理系統,主要涵蓋以下幾點:(1)相關健康檔案的建立:檔案內容主要包括兒童生長發育表、活動申請表、智能評測表、體檢檢查表等,同時需結合兒童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予以兒童全面且科學的體查,主要包括整體發育水平與營養指標、軀體指標的評測。(2)營養支持:護理人員需嚴格遵循以下原則開展營養支持:每千克體質量所攝入的蛋白質與熱量分別控制在1.8-2.4g、25-40kcal,而維生素方面需著重與維生素A與維生素D的攝入,礦物質方面則需要著重攝入鐵質。對于6個月到180d的嬰兒,應當建議其采用純母乳或配方奶的方式進行喂養,在嬰兒6個月后可視情況添加輔食進行喂養;(3)智力與功能訓練:護理人員在做好營養支持的同時,還需做好智力與功能訓練,建議2個月的月齡嬰兒可開展俯臥與踢腿練習;而3個月的月齡嬰兒可開展轉動頭部與抬頭、抓握物體等練習,并適當引起其使用手部支撐軀體;對于4個月的月齡嬰兒,可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嘗試與嬰兒進行簡單的對話,同時可呼喚嬰兒名字;5個月的月齡嬰兒則可開展行靠坐等練習;8個月的月齡嬰兒可進行爬行與轉身等練習;12個月的月齡嬰兒便能夠適當與其進行言語交流,以此提升其對言語的感知力。(4)信息化管理平臺:除院內開展保健外,還可建立院外信息化管理平臺,借助微信等社交軟件,創建兒童健康保健的公眾號,由專業保健室定期在公眾號內發布有關兒童的健康保健知識,以及兒童生長發育階段極易遇到的問題的解決措施,便于家長時刻閱讀。1年后評估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指標(身高、體重)。

(2)比較兩組各項臨床參數(環境適應、大運動、精細運動、言語交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在兩組臨床指標對比中,干預組身高均高于參照組,體重均重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各項臨床參數對比

在兩組各項臨床參數對比中,干預組得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生理功能訓練與營養攝取是臨床兒童在早期生長發育階段中主要的兩項刺激因素,當生理功能訓練與營養攝取能夠充分滿足兒童生長發育需求后,便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促進與提升兒童的健康生長發育[4]。

本文通過實施保健護理系統管理,在極大程度上提升臨床護理兒童生長發育的工作質量,充分實現護理工作的合理化與科學化。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使用兒童保健護理系統干預一年后,干預組身高比參照組高,體重重于參照組,在兩組各項臨床參數指標對比中,干預組得分均比參照組高,P<0.05。進一步證實兒童保健護理系統對于兒童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其健康成長,同時還能夠明顯促進兒童運動功能與言語交流的提高,提升兒童的適應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研究所開展的兒童保健護理系統管理通過采用合理的營養配比管理,根據兒童早期生長發育階段所需補充適當的營養元素以及膳食搭配,為其日后的生長發育奠定基礎,有效預防不同種類的營養缺乏性疾病,避免疾病對生長發育帶來的不良影響[5]。同時通過開展智力與功能訓練,鍛煉兒童認知能力與語言功能、肢體功能,促進其生理功能發育,達到提升綜合性功能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其健康發育。另通過信息化平臺的建立,借助微信平臺傳遞兒童護理保健的相關知識,確保保健信息具有一定的時效性與便捷性,便于家長在掌握兒童保健知識的同時,還能夠通過閱讀新的科普知識,強化兒童保健管理效果,為兒童生長發育提供良好保障[6]。

綜上所述,對兒童早期生長發育階段中開展兒童保健護理系統管理,能夠從運動功能及語言功能、感知覺運動以及營養支持等方面提升兒童的早期護理工作質量,有助于兒童的大腦與身體發育,促進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太花,孟生華,曹秀英. 兒童保健對早產兒生長和智力發育的影響及相關性研究[J].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9,38(7):3253-3257.

[2]夏彬,王潔,汪潔云,等. 早期??苹芾韺υ绠a兒生長發育及貧血發生率的影響[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21,29(8):894-897.

[3]李娟,郭婷. 兒童保健干預對促進嬰幼兒早期生長、運動及智力發育的臨床影響觀察[J]. 貴州醫藥,2021,45(8):1321-1322.

[4]張艷香. 優化兒童保健服務系統護理干預對兒童健康體檢率、系統管理率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9,33(1):172-174.

[5]喬秀蕓,徐雁,王君霞.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5):358-362.

[6]劉利君,狄江麗,宋波,等. 我國2975名0~6歲兒童家長兒童保健知識知曉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2021,37(4):312-317.

兒童檔案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以湖北省農村小學為考察對象,闡述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現狀,總結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原因,針對主要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湖北??;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農村兒童不能與父母一起進城并且接受義務教育,導致留守兒童的數量逐年遞增,留守兒童事件頻發,因此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要。研究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文章以湖北省為考察對象進行研究。

一、湖北省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現狀

根據湖北省教育廳最新統計數據,截至目前,湖北省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數目已經達到約130萬,占學生總人數的26.8%,這說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量和規模已經很高了,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各級教育部門也已納入到教育規劃的重要位置來抓,抓什么和怎么抓兩大難題擺在了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面前。目前這兩大難題已經成為教育家研究的熱點與重點項目,有的取得了很多優秀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實際中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卻不理想,導致理論與實踐脫軌,理論研究成果絕大多數并沒有應用到實際教育管理工作中去。為什么沒有將理論研究成果應用到實踐中去?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反思。由于留守兒童與父母工作地點距離較遠,平時只能在語言上給予教育和管理,而很多家長根本就不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和生理的變化,也不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導致家長一方面不知道做什么,另一方面也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來教育管理留守兒童;而祖輩也不敢或不舍得嚴厲管教,導致留守兒童在課外時間處于一種無政府主義狀態??梢娢覈r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遠遠不夠,而且存在的問題較多,有共性問題也有個性問題,當然湖北省也不例外。

二、湖北省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專業化的組織機構是做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組織和制度保障,由統一專業化的組織機構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統一制定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保證監督工作落到實處,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制度保障,全面系統地推進湖北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保證工作質量與效率。調查顯示,在湖北省大約有63.5%的農村小學沒有設立專門負責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組織機構或部門,而且在36.5%設有專門組織機構的農村小學中仍然存在著不夠規范、有名無實、效率低下等問題。

2.專業化的心理咨詢與輔導部門嚴重缺失

由于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對父母的親情欲望相對較強,很可能誘發留守兒童的多種心理疾病問題,例如性格內向、冷漠孤獨、討厭學習等等,很容易導致性格缺陷,很難形成健全的人格,不能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學校沒有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和輔導部門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完全依靠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自發地進行心理輔導,而且很多農村小學教師根本沒有受過專業的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培訓經歷,理論知識淺薄,輔導技能低下,大多數只能依靠實踐摸索和經驗積累。調查顯示:在湖北省大約80.5%的農村小學沒有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和輔導部門,即便在設立了專門的心理輔導部門的農村小學,絕大多數根本沒有專門的心理咨詢與輔導教師,只是有名無實,根本沒有落實到位。

3.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夠

農村留守兒童在校園內總體安全狀況較好,但是在校外由于祖輩的看護不到位和不及時,導致安全隱患較多。留守兒童由于學校與家距離較遠,在上下學的途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在周末和寒暑假安全事故頻發,例如溺水、車禍、電擊等安全事故在假期經常發生。

在湖北農村,雖然安全教育工作已經納入到學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并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但是對孩子在校外的安全教育監管工作開展的實際狀況不是十分理想,對孩子的監護人或看護人就孩子人身安全的教育或指導工作比較欠缺,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調查顯示,在湖北省大約32.6%的農村小學根本沒有建立留守兒童安全教育管理機制,大約有57.2%的農村小學沒有對留守女兒童進行人身安全教育。

4.留守兒童檔案不完善

在教育廳指示下,湖北省開展了農村小學“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通過任課教師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家訪,比較全面地了解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和安全等方面的實際狀況,絕大多數農村小學已經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據省教育廳統計,截止到2014年6月約85%的留守兒童都建立了專門的成長檔案。據研究人員問卷調查顯示:只有57.6%的農村小學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而且檔案的信息比較簡單,在“姓名、年齡、出生年月日…父母職業、工作地點、聯系方式”和“臨時監護人及其聯系方式”三個方面信息較為詳細,而在“性格、愛好、特長等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況、身體健康狀況、病史”兩方面則比例很低,說明對留守兒童性格、心理、生理、特長等方面的信息比較欠缺,而這些正是留守兒童教育的重要信息,檔案信息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這也說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為了管理而管理,并不是為了教育而管理。

三、湖北省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應試教育排擠素質教育

教育質量衡量的標準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兒童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這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最大區別。因此新課改把“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給學生減負,增加學生的課余活動時間,保證學生得到身心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但是,在現實的教育中,應試教育仍然排擠著素質教育,成績和升學率仍然是農村小學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這兩項仍然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和教師能力的第一要務。一切考核都與二者直接掛鉤,這樣導致教師最關心學生的成績,其他都是次要的問題。這樣素質教育成了口號或空談,學校育人的本質功能被弱化;再加上留守兒童成績大多數都較差,升學無望的很容易被老師放棄。留守兒童在家庭和學校教育弱化的環境下,其全面健康發展的前景堪憂。

兒童檔案管理范文第5篇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已成必然。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了 “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這些孩子,多半是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守在家,并且需要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照顧的中小學生。 路口中小學由于地處小城鎮,去大城市打工人員較多,所以也有不少亟待關懷愛護的留守兒童。為了給這些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今年,我校積極響應各級領導的號召,并按照我校“留守兒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在全校范圍內啟動了“關愛留守兒童溫暖工程”,的活動?,F將這段時間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徹底了解情況,確立工作目標

每學期中我校都要召開家長會,除向家長匯報學生學習成績外, 更重要的一項工作,是重新核對并記錄每位學生目前的家庭生活環 境,摸清各班留守兒童的變動情況,并及時上報學校作記錄。使我校 能夠及時掌握及時調整關愛這部分孩子的方式。同時,我們還要詳細 了解每個留守兒童在家生活和學習的細節,了解他們心理健康問題和 情感意志問題。為我校留守兒童工作的開展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我校 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 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全

面推廣關愛工程,把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立為“

關愛留守兒童”溫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了學校在“關愛工程”中第一陣地的作用。面推廣“關愛工程”,把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立為 “關愛留守兒童”溫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發揮了學校在“關愛工程”中第一陣地的作用。

二、成立關愛小組,強化工作措施

我校為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管理及跟蹤工作,在成立 “留守兒童之家”的基礎上,還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副組長,并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教導主任張舒濤負責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各班班主任負責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確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順利開展,這樣有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護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同時,為了開展好“關愛留守兒童溫暖工程”,我校制 定如下幾條措施,以指導工作: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在留守兒童關愛工程中,除了要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之外,還要加強對貧困留守兒童的資助工作,建立關愛經驗交流制度,不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進

行經驗交流,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斷提高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水平。所有工作還要從最基本處做起。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實際現狀,建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 卡,詳細記錄每位留守兒童父母姓名、外出打工地址、及聯系電話; 3 清楚代理監護人的姓名、聯系方式及住宅地址,便于老師與家長、代

兒童檔案管理范文第6篇

1 提高認識, 堅持留守兒童托管家園的辦學宗旨

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 創建留守兒童托管家園。首先, 統一全校教職工的認識, 堅持“一切為了社會, 一切為了家長, 一切為了孩子”的辦學宗旨, 明確“服務至上, 微利經營, 重在育人”的經驗理念, 樹立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輔導、生活服務、特長培訓和習慣養成等服務意識。其次, 要正確認識留守兒童托管家園的辦園目的, 幫助兒童改善生活、促進個性發展、提高學習成績、改變輟學傾向、培養道德情感和提高社交技能。

2 高度重視, 努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

留守兒童托管家園需要社會、家庭、學生的支持。因此, 學校要重視宣傳, 發放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利用家長會、學校宣傳欄、村級廣播站等形式, 向社會大力宣傳有關農民工和青少年工作的政策法規, 使家長意識到不能讓留守兒童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尊重留守兒童的意愿, 細心呵護留守兒童的自尊, 熱心溫暖留守兒童寂寞的心靈, 主動支持留守兒童托管家園的創辦工作。尤其是爭取當地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為農民辦實事、好事的議事日程, 爭取鄉鎮、村社干部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3 規范管理, 努力做到精細化

留守兒童托管家園的健康持續發展, 需要構建管理制度和網絡, 為留守兒童學習和生活提供優質的托管服務保障。一是簽好協議, 即根據現行法律, 與學生家長簽訂《“留守兒童”托管協議》, 維護留守兒童的權利, 讓托管家園人履行托管的義務;二是明確職責, 制定《生活服務老師崗位職責》、《食堂工作人員崗位職責》、《衛生保健教師崗位職責》等職責;三是抓好制度管理, 制定《食堂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家園聯系、交接制度》、《值班教師巡查制度》等制度;四是建立工作手冊, 即《留守兒童登記手冊》、《交接管理手冊》、《學生請假登記冊》等;五是建立以園長為主要負責人的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構建以值日行政、值日教師、班主任、教導教師、生活教師的管理網絡, 層層落實責任目標, 實行無縫式對接管理, 明確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六是建立留守兒童托管家園學習、生活、輔導措施, 落實相關人員和職責, 提高托管質量。

4 創新舉措, 確保關愛工作落實到實處

4.1 依托家長學校, 舉辦好留守兒童家長教育班

針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現狀, 學校應依托家長學校促進學校、家庭教育的定期互訪, 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交流, 增進了解, 并對隔代教育監護人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 同時, 學校應在學校網站上開辟留守兒童教育專欄, 讓遠在他鄉的父母及時了解托管家園的工作動態, 并幫助他們轉變教育觀念, 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技巧, 培養留守兒童的良好品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4.2 班級建立留守兒童教育檔案

留守兒童托管中心要對留守兒童情況及家庭情況調查登記, 建立“家校聯系卡”, 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實行跟蹤管理。同時教師應當走進“隔代教育”家庭中去, 加強調研和現場指導, 協助搞好家庭教育, 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 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4.3 開展結對子活動, 建立代管家長隊伍

一是要求教師做一至二名留守兒童的“愛心大使”, 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 學習的引路人, 成長的保護人。二是向社會征集“愛心媽媽”, 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 距離學校較近、家長素質較高的同班同學與一名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在節假日、學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 代表家長把他們帶到家里, 與自己的子女共享家的溫暖。

4.4 確立聯系方式, 建立溝通渠道

教師定期與學生父母和臨時監護人通過家園電話、來?;ピL、網絡對話、設立信箱和電子郵箱等形式進行聯系溝通, 開設“親情熱線”、“師長熱線”。同時托管家園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知心姐姐 (哥哥) 信箱, 讓留守兒童學會傾訴, 培養他們的情商, 正確地進行心理疏導, 克服閉鎖心理。

4.5 凈化校園周邊社會環境

學校主動聯系有關部門整治校園周邊游戲廳、網吧、臺球室等的經營秩序, 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4.6 加強教育基地建設

學校要根據本地實際建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勞動實踐基地”等教育陣地, 扎實有效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5 加強活動育人, 提高留守兒童自我教育能力

5.1 開展“親情展示”活動

留守兒童托管家園應當經常開展給家長打電話情境表演、“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主題班會、給遠方父母的一封信, “迎佳節學校聯誼”等活動, 增進學生家長的信任和理解。

5.2 開展理想伴我成長“四自”教育活動

讓留守兒童將實現人生理想的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評價的過程裝入自己的成長記錄袋, 通過日記、周記、交流、月評、期評等方式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5.3 開展“獨立自強從我做起”主題教育活動

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存能力, 讓留守兒童學會“自理、自立、自護、自律、自強”, 讓他們學習整理內務, 開展洗頭、洗澡、洗衣等養成教育, 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5.4 建立“留守小隊”, 開展七彩陽光活動

留守兒童在托管家園的生活時間較長, 這也是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因此, 學校要利用各種資源, 以班級組建留守小隊, 為每個留守小隊聘請1名或多名輔導員, 組織開展如書畫、講故事、放風箏等豐富多彩的留守小隊活動, 讓他們在兒童群體中感受到了快樂和溫暖。

摘要:“留守兒童”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熱點問題, 也是當前教育難點問題, 這不僅關系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 也關系到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民族的未來。

上一篇:個性化推薦系統范文下一篇:營銷月度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