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美貿易論文范文

2023-09-16

中美貿易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 近年來,中美雙邊貿易的不平衡問題,特別是中美貿易巨額順差問題,引起人們的關注,中美貿易平衡問題顯然已成為中美經貿關系的焦點。對此,該文分析了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相關應對策略。

[關鍵字] 中美貿易 貿易不平衡 產業結構 產業轉移

1 中美貿易現狀

自上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不斷擴大。據中國官方統計自中美建交以來,雙邊貿易額增長86倍,年均增長17%。至2005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已由1978年的10億美元增至2116億美元,中國已成為美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場,美國也已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場。2007年兩國貿易額更是突破3020.8億美元。

然而隨著雙邊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也日漸凸顯。近年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不斷增加。從1979年到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為逆差。此后美國對華貿易開始呈現逆差,并持續增長。據中國海關統計,1993年中方順差為63億美元,2000年中方順差297.4億美元,2001年則為281億美元,2004年為873億美元。2005年為1141.75億美元,2006年和2007年分別達到1442.6億美元和1633.2億美元。而據美方統計,1979年至1982年美國為順差,1983年開始出現逆差。1993年美方逆差為3億美元,2000年為838億美元,2001年美方有831億美元的逆差,2004年美中貿易逆差高達1620億美元。2005年則突破2000億美元,2006年達到2325億美元。2007年1至11月,對華貿易逆差也已達2375億美元

隨著中美貿易順差的不斷拉大,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也日趨增多。自1980年美國對中國的薄荷醇進行首次反傾銷調查開始,迄今美國已對中國產品實施了100多項反傾銷措施,其涉及的中國產品范圍非常廣泛,包括紡織品、自行車等多種產品。并且中美貿易摩擦正從初級產品向工業制成品、高技術產品轉移,從商品貿易向服務貿易轉移。貿易摩擦的對象由原來的初級產品轉向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如紡織品、服裝、鞋帽等又轉向資本密集型產品,如化工、輕工、鋼鐵、汽車等,更進一步向高技術產品轉移。美國已成為世界上對我國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最多、力度最大的國家。

2 中美貿易失衡主要成因

2.1 雙方統計方法和口徑不同導致雙方統計數據差異

(1)統計方法不同。中美雙方統計采用不同的貿易統計標準進行衡量。美方采用總貿易制,以國境作為統計界限,對進入美國境內存入自由貿易區和保稅倉庫的貨物均列入統計;而中方采取專門貿易制,以關境作為統計界限,存入保稅倉庫的貨物不作為統計,因此造成美方統計范圍略大于我方,使美方“逆差”加劇。美方因忽視轉口和轉口增加值而高估了從中國的進口。中美兩國貿易的很大一部分是經我國香港轉口的。據中方統計,中國對美出口的60%以上是經過以香港地區為主的第三方轉口的,而轉口到美國的商品額中的29%是在我國香港增值的。貨物離開中國后在第三方增加的價值,顯然不應計算為中國的出口。而美方的出口統計因忽視轉口而低估了對中國的出口。此外,美國還因出口統計不完全而低估了對中國的出口值。

(2)美國確定貨物原產地所采用的方法,導致雙方統計上的差異。美國確定貨物原產地所采用的方法是:對一般的進口貨物,通常是根據進口商的申報來判定原產地,被判定原產地為中國的貨物被記錄為來自中國的進口而不考慮是否實際上由中間方出口或者貨物在中間方是否有增加值,因而某些被美國記錄成自中國的進口很有可能是應該記錄為自其他中間方進口的。

2.2 中美兩國產業結構不同

2004年我國GDP普查數據顯示三大產業的GDP比重分別為l3.1%、46.2%、40.7%。顯然我國經濟是以制造業為主的國家。而2005年美國三大產業占GDP的比率分別為2.8%、23.4%和73.8%,到2005年則分別為23%,22%和75.7%。顯然美國經濟結構已經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而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具有本地化生產的特征,內需傾向突出,制成品的進口對本國生產、消費結構形成補充,因而進口需求旺盛,加之美國由于是過度消費國家,儲蓄率極低,從而導致國內投資和產出或者說供給不足,需要大量進口,而中國又因為自己的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承接了大量由美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地區在產業升級過程中淘汰轉移的制造業,并且質量又明顯優于墨西哥以及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因此美國必然大量進口中國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中國以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家庭最終消費結構難以與之匹配,且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導致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進口需求也相對不旺盛。所以由此兩方面原因,所導致的兩國對貿易產品需求的不對稱是造成美對華貿易逆差的長期因素。

2.3 世界產業結構調整

2.3.1 東南亞國家對華的產業轉移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始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把其已經喪失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由此形成了中國從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國內進行加工組裝,然后出口到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加工貿易格局。這些國家在向中國進行產業轉移的同時,也把他們在美國的一部分市場和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轉移到了中國,形成中國與歐美發生貿易順差,而與亞洲周邊國家發生逆差的貿易格局。

2.3.2 美國對華直接投資

美國及西歐一些發達國家在其產業結構升級調整過程中也逐漸將國內喪失比較優勢的產業轉移到中國,其中美國跨國公司在華直接銷售和向母國返銷占據很大份額。有數據顯示,中國大量商品的出口是美國跨國公司向母國進行返銷,中國對美出口70%以上是加工貿易,產品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裝物件基本上是美國或其他國家提供的,加上其他運輸和管理成本,約占到該產品的85%左右,而中國獲得的加工費為數甚微,僅占15%左右。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國出口商品80%以上來自外資企業以及跨國公司。

而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導致各國經濟國界日漸模糊,尤其是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布局,使得國際貿易已經完全擺脫了傳統的以國界劃分的模式,以往的原產地統計標準已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國家問的貿易關系的背景下,美方仍采用以原產地規則為核心的國家貿易統計制度,中美兩國在雙邊貿易統計數據上的巨大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2.4 美國對華出口管制造成中美貿易結構扭曲,加劇中美貿易失衡

1949年,出于冷戰的需要,美國制定了“出口管制條例”,朝鮮戰爭爆發以后,美國商務部將中國列入全面禁運的國家名單。隨著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雖然逐步放松了對華出口管制,但在政策規定和執行過程中,仍保留有許多歧視性規定。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國會在美對華出口管制問題上的壓力加大,2001年布什政府上臺后,進一步惡意地實施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諸如通過制定相應的出口管制法律法規、頒布出口管制目錄(如商業管制目錄CCL、美國軍用品管制目錄USML和核管理委員會管制目錄NRCC)、執行許可證審議程序、強化執行機制與懲處力度等手段來管理和控制軍民兩用物品和技術的出口.

高技術本是美國最重要的比較優勢之一,但這一優勢并未在中美貿易中體現出來。在高技術領域,美國一直保持生命科學、電子電機、柔性制造以及航空技術貿易上對華貿易順差,且在電子電機和航空技術貿易上美國對華貿易順差相對較大。然而在生物技術、光電技術、信息與通訊、高新材料、武器以及核技術貿易上,美國卻一直存在著對華貿易逆差。特別是在信息與通訊貿易上,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巨大且呈上升趨勢,2005年達了521億美元,這些舉措不僅未消除美中兩國貿易之間的不平衡,反而更進一步加劇了中美貿易順差。

3 應對策略建議

3.1 加快開放我國服務業,擴大美國對華服務貿易

由于美國在服務產業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并且對中國的服務業市場一直比較感興趣,而中國服務業根據WTO要求也應逐步開放,因此中國逐步開放服務業,不但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促進國內服務業市場的發展,還可以減小中美貿易的不平衡。

3.2 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目前亞洲、北美地區一直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而歐洲,以及拉丁美洲、中東地區、非洲在我國出口地區結構中所占比例甚小,這使得我國外貿與北美、亞洲市場的依賴度過高。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占出口總額一直保持在21%左右,對美國市場的過分依賴也導致了貿易風險的加大,美國國內經濟狀況直接影響了中國出口貿易的增長。而且由于貿易不平衡和貿易摩擦問題,中國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因此,為改變這一局面,政府必須積極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系。

3.3 對外商投資產業進行積極的調整

如上分析,中美貿易不平衡很大部分是由于加工、轉口貿易以及在中國境內的外資公司或跨國公司。外資的進入雖然有利于國內的勞動力和資源優勢的有效利用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那些集中在附加值低、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的重復投資,不僅不利于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還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壓力和破壞。對外商投資產業進行及時的引導和調整,不僅有助于緩解中美貿易之間的不平衡局面,也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3.4 推動經濟結構升級

加強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我國的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產品以及以轉口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的高附加值產品,從而導致實際獲利小而兩國順差大的不平衡局面。我國應當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依靠科技創新和應用,以政府政策為依托,大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企業;加快對相對滯后的醫療、教育、交通、環保、住房和金融服務等行業發展,并且適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資本市場和社會保障體制,以擴大內需,促進內向型經濟發展。

3.5 完善人民幣匯率體制

在以一籃子貨幣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基礎上,增加反映市場供求變化的靈活性進;實施“微幅、雙向、穩中爬升”的調控;適當放大浮動區間;同時配合其他政策。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匯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調整。這樣不僅淡化給予美方在其國內定價過低的不良印象,也有利于我國對外購買力的提升,有助于緩解中美貿易不平衡局面。

參考文獻

[1] 張燕. 中美貿易逆差問題分析及對策[J]. 北方經貿,2007, (5).

[2] 張璐, 劉增濤. 中美貿易摩擦分析及對策[J]. 經濟研究導刊,2007, (7).

[3] 李佳. 中美貿易失衡從何而來[J]. 科技信息,2006, (9).

[4] 杜厚文, 彭志文. 中美貿易差額的性質、成因及影響[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 (2).

中美貿易論文范文第2篇

一、引言

美國和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強的發達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關系在國際政治和經濟方面舉足輕重,中美貿易關系的發展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中美自從建立貿易關系以來,雙邊貿易關系就在摩擦與曲折中前行。伴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美經貿關系實現較快增長,相互已成為重要貿易伙伴,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2003年,美國對中國接連提出傾銷指控,其中11月24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初步裁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彩色電視機存在傾銷行為。之后美國開始對中國采取頻繁密集的攻勢。盡管目前中美貿易摩擦的涉案金額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重還很小,但在微觀上可能造成產業層次在局部市場上的毀滅性打擊。盡管中美貿易從未因貿易摩擦的影響而減速,但激烈的貿易摩擦令人堪憂。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中美雙方貿易摩擦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最惠國待遇問題、貿易平衡問題、市場準入問題和知識產權問題等。加入世貿組織后,由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和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并受過渡期特殊安排的影響,摩擦焦點發生了新變化。有些摩擦難題,如最惠國待遇、市場準入、勞改產品等問題,隨著兩國關系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而解決或弱化。另外一些摩擦,如反傾銷、紡織品配額、農產品以及知識產權問題等,成為目前的主要問題。

中美貿易摩擦發生的原因錯綜復雜,摩擦性質以及美國貿易救濟的手段各有差異,因此我國在應對時也應多管齊下。針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變化,我國應以平穩的心態對待中美貿易摩擦,在WTO整體框架內尋找解決的途徑,并應該對摩擦問題進行細分研究,根據摩擦性質及影響的不同采取差異性策略,有效控制和緩解摩擦,促進中美經貿和諧發展。

二、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的細分研究

隨著中美兩國雙邊貿易額的擴大、經貿聯系的加強,中美貿易摩擦出現了數量增加、領域擴大的趨勢,中美經貿摩擦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根據摩擦的性質及影響不同,可以劃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一)商品貿易層面的摩擦

商品貿易摩擦是我們最常見到的摩擦形式并構成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部分。目前,中國面臨的商品貿易摩擦主要有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別保障措施和技術貿易壁壘。

從摩擦商品結構看,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占主導,美方對這類產品采取越來越多的反傾銷、保障及特別保障措施等。美國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對自由貿易的嚴重扭曲,美國企業界也非常清楚,這種自由貿易的扭曲將會損害美國的社會福利水平,拒絕中國商品也將使美國零售商面臨巨大市場風險和損失。但中國部分產業與產品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較大,如中國對美出口的服裝、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摩擦的出現,使從事對美出口的眾多中國企業也蒙受了相當大的損失。 當然,該類產品摩擦也不全是負面影響。勞動密集型產品是我國優勢產品,美國限制這些產品的進口,實際上是保護了美國沒有優勢的產業,有利于美國的弱勢產業,但不利于美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對我國來說,長期的發展要求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即要求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相對下降,而資本密集型產業比重不斷提高。美國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限制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使中國的產業調整,有利于我國出口產品結構的升級。

隨著一國產業結構的變化,主導產業和主要出口產品往往是貿易摩擦的重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美國對中國發起調查的行業和產品逐步呈多元化趨勢。涉及五礦、化工、輕工、紡織、食品、土畜、機電等多個行業。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和出口結構的升級,貿易摩擦的重點開始由輕工、化工等低附加值產品擴大到機電等高附加值產品。

中國向美國出口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大多數是采用加工貿易的方式,主要利用我國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從日本、韓國等進口各種零部件,加工裝配后出口到美國。中國成為世界加工工廠導致中國出口速度增長,對美國國內市場及相關產業造成競爭壓力,自然引起貿易摩擦。

相對于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限制,其對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的限制更為嚴格。與日美半導體貿易摩擦等高新技術產品貿易摩擦不同,在現階段,中美高新技術產品的貿易摩擦不是由中國對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擴大對美國同類產業造成沖擊而引發的貿易摩擦,而是由美國嚴格限制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引發的貿易摩擦。從中美兩國貿易進出口比較優勢來看,美國應該出口本國的優勢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本國的相對劣勢產品輕工和紡織品等。美國嚴格限制對華資本密集型的高檔次產品或高技術產品出口對我國相關領域的發展非常不利,并導致中美貿易收支不平衡持續擴大。但對美國卻十分有利,保持了美國在產業領域內的優勢,另外還考慮到安全等因素,由此對中國在開放市場等制度層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制度層面的摩擦

主要包括知識產權摩擦、匯率制度摩擦、勞工標準摩擦以及中國進口和開放市場摩擦。

我國與美國知識產權摩擦一直沒有間斷。加入世貿組織前中美已經發生三次知識產權摩擦。加入世貿組織后,美國為了強化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保持其技術上的壟斷優勢,加強了對華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監督力度。美國指責中國企業現在對美國企業全面侵權,知識產權摩擦已成為中美經濟摩擦的新焦點。2005年美國商務部長唐·埃文思訪問中國前對記者說,布什政府希望看到“盜版者被判處徒刑,并受到嚴厲的刑事制裁……”。美國貿易代表在年度特別301條款報告中,將中國列為301條款重點監督對象,并稱如果中國未全面履行中美知識產權協議,將對中國貿易實施制裁。美國“337條款”引發的知識產權摩擦也不斷增長。美國已把中國當成頭號公敵,對中國知識產權問題采取的態度十分強硬,堅決嚴厲打擊制裁。然而對于發展中的中國來說,知識及技術進步主要還依賴對外國的模仿學習,如果完全按照美國的標準履行知識產權保護,對美國先進技術是一種保護,但對我國經濟發展及技術進步卻是一個嚴重的障礙,我國也是很難辦到的。

中美匯率之爭近年亦不斷升級。美國稱“中國的匯率政策使美國產業和工業生產蒙受了巨大損失”,是中美貿易不平衡的直接原因,不失時機迫人民幣升值。穩定的人民幣匯率對中國來說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利于我國擴大出口,增加外商投資成本,不利于外國游客來華旅游,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也產生不良影響。中國已幾次小幅上調了利率,但美國一些國會議員仍不滿意,認為人民幣匯率偏低使得中國商品大量進入美國,剝奪了美國數百萬人的就業機會。一些有影響的國會議員則威脅說,如果不在這方面采取行動,他們將重新提出旨在制裁中國的相關法案。此外,美國國會還通過議案,要求政府就匯率問題與中國政府展開談判,并每半年向國會提交一份報告,確定中國是否是“操縱匯率的國家”。為此,中國政府已作出了讓步,并且中國人民銀行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使矛盾得到了緩解。

2004年勞工標準摩擦已成為導致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包括SAI(社會責任國際)制定的SA8000在內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日益擴大,甚至成為某些國家炮制貿易壁壘的借口。

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15年內仍被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美國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出口產品采取“替代國”等歧視性辦法,加劇了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為了監督中國履行入世承諾,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美國形成了由政府、企業、國會組成的多層次的監督機制,對中國的貿易、投資、出口管制、人權、法律、宗教政策等一系列問題加以指責。由于中國入世承諾涉及經濟政策、貨物貿易政策、服務貿易政策、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制度等各個方面,從而是否履行入世承諾成為中美經濟摩擦的新焦點。 美國要求中國開放市場,這對美國向華出口產品、在華投資大有裨益,但對中國產業發展卻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中國市場開放,美國及各國產品和企業進入,對中國各行業尤其是弱勢產業乃至宏觀經濟運行都產生很大沖擊。

三、中美貿易摩擦解決對策

根據國際經驗,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快速增長和出口迅速增加的過程中,貿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中美兩國隨著貿易往來的頻繁和貿易量的增加導致貿易摩擦是歷史的必然。中美雙方經濟的互補需求遠遠大于摩擦沖突,中美兩國都從貿易中獲得很多實惠,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因此,中美貿易摩擦只是兩國經貿交流中所出現的一些不和諧音符,不會影響中美貿易發展的大局。但中美貿易摩擦畢竟給兩國經貿關系蒙上了陰影,給中國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理性分析、積極對待。

商品層面的摩擦,我國可以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作出適當讓步。這樣不僅可以緩解中美之間的矛盾,同時對于中國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升級也起到積極作用。我們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美國對紡織品設限,我們可以考慮機電產品的出口,對機電產品設限,再轉向更高的行業,當然,產品的質量是最重要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低檔、低價是我國產品在美國屢屢遭遇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我國在作出適當讓步的同時,應提升商品檔次、質量和價格,這是減少貿易摩擦的根本出路。

美國限制對中國資本密集型產品尤其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我們應積極商討,據理力爭,絕對不能輕易讓步。該類產品對美國有關產業影響比勞動密集型產品大,美國控制比較嚴格。好在我國該類產品大多數屬于加工貿易,有些零部件還是從美國等進口的,我國還可與提供部件的其他國家協調,展開多邊談判,這樣受到的限制和壓力反而減少了。

在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中,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就是我國政策的協調。過去,產業政策鼓勵相對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而貿易政策則刺激了勞動相對密集的加工出口的增長。鼓勵出口創匯,出口貿易結構就偏向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工貿易成分提高。這種政策不協調減緩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現階段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需要加大技術開發的力度,提高本國的工業化水平,提高出口產品中熟練勞動和知識技術要素的密集程度,在對勞動密集型產品進行改造的同時,提高對高新技術產業和規模經濟產業的資金資助和政策支持力度。

如果說商品層面摩擦屬于短期的、表面的和微觀的問題,那么制度層面的摩擦則是深層次的、涉及宏觀經濟的大問題,中國在此方面問題的處理上還很被動,需要大力采取行動。

美國對知識產權摩擦態度強硬,而中國在這方面還很落后,對美國還有很強的依賴性。中國要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但需要的時間還很長,中國侵權行為在一段時間內還很難消除?,F階段中國要有充分的準備去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知識產權之爭,中國政府需要委婉斡旋,盡量減少沖突,同時也要讓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知道,中國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作出最大努力,但知識產權保護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成,也需要美國政府合作共同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美國動用超級301條款直接制裁有悖于WTO原則,中國也不能一味退讓,可借助國際法,在WTO框架下解決問題。

應對中美知識產權摩擦的同時,還要告誡中國的企業,一定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F在一方面我們有企業侵權,另一方面中國又有大量的商標和祖傳秘方等在國外被搶注,實在讓人痛心。另外地方政府在知識產權保護中也要起到應有的作用。地方政府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就業、稅收問題,要看到侵害知識產權會長時間損害當地的投資環境、打擊創新的積極性,不利于整體經濟的發展。

中國在匯率問題上幾次作出了讓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摩擦,但美國仍未得到完全滿足,還在繼續對中國施壓。對此,中國也不能一味讓步。一國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象征一國的經濟主權,匯率政策的制定是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服務的,中國應采取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身需要穩步調整,不能跟在美國和國際輿論的后面行事。

關于中國的市場開放問題,開放市場對中國的確沖擊很大,我國有些產業市場競爭力還很弱,因此必須慎重采取行動。市場只能緩步放開,雖然這會引起美國的不滿,雖然拖延開放不是最佳辦法,但從保護我國產業角度來看也只好如此,對此我國可以向WTO保障機制提出保護申請。在逐步放開市場的同時,我國還要力爭市場經濟地位早日得到承認。中國面對大量反傾銷調查,如果個別行業能在政府的指導下,積極參與應訴,提供充分信息,證明自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作的,在這個問題上就會有所突破。

總之,在解決中美貿易摩擦問題上,我國還是比較被動的。雖然中美貿易摩擦涉及許多復雜的因素,我國必須態度明朗積極,才會有效解決問題。對于貿易摩擦,我們不應懼怕,對于美國的貿易救濟,我們應該主動分析迎戰。在中美貿易摩擦案件中,也不乏中方企業獲勝的案例,中美電池“337條款”調查案全面獲勝告訴我們,政府支持、準備充分、據理力爭、勇于抗辯是成功的前提。

目前,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還不能完全消除,我國應在與美國協商解決基礎上,逐案分析研究并針對我國實際情況采取積極的對策減少摩擦,必要時充分利用WTO有關規則維護我國的合法權益。如未能解決,可考慮通過世貿組織爭端機制處理有關問題。我們應抓緊時間作好有關案件的規范處理工作,并及時修改完善有關的貿易法律規定,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和完善。按照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未來幾年內,中美貿易摩擦將會日益嚴重。未來的中美貿易關系仍將在摩擦中發展,然而發展是主流,中美貿易最終會在摩擦與發展中走向成熟。

中美貿易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使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研究2005年匯改以來影響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發現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兩國的結構性不平衡引起的,匯率是造成美中貿易逆差的次要原因。

[關鍵詞]中美貿易;貿易逆差;匯率;結構性不平衡;人民幣匯率改革

人民幣從2005年匯改以來,實際有效匯率已提高30%現實,但美國繼續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導致中美貿易失衡和美國社會存在大量失業。

1 分析模型的選用

11 灰色關聯度分析

中美貿易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金融危機導致國際貿易萎縮,加劇國際市場競爭,也促使各國采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和措施,從而加劇國際貿易摩擦。最近發生的輪胎特保案就是由于美國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貿易摩擦。美國的貿易限制不僅直接影響到中國眾多企業的生存發展,而且會對中國整個經濟發展帶來影響。因此,需要我們的政府、進出口企業和各種行業協會緊密配合,共同努力,這其中,政府的引導和協調起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中國政府;貿易摩擦;輪胎特保案;對策

2008年由美國次貸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將恐慌與危機傳染到全球各國,導致全球經濟進入“嚴冬期”。隨著金融危機負面影響的不斷擴大、深化,全球范圍內的投資和貿易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經濟衰退是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根源。一國經濟衰退,其對本國貿易的保護必有抬頭,而當前的情況正激發了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2009美國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發起涉案金額約為22億美元的“輪胎特保案”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此案意味著美國在縱容貿易保護主義方面“開了極壞的先例”,[1]并會導致其他國家采取跟進措施,損害中國利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給中國經濟的發展提出的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作為公權力代表的中國政府,是經濟發展中的有力舵手,必須充分認識、理性分析、積極對待,為中國外貿經濟的發展指明正確的方向。

一、“輪胎特保案”及其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特?!笔恰疤囟óa品過渡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簡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6條,中國產品在出口有關WTO成員國時,如果數量增加幅度過大,以致于對這些成員的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構成“嚴重損害威脅”時,那么這些WTO成員可單獨針對中國產品采取保障措施?!疤乇!睂嵤┑钠谙逓?001年12月11日~2013年12月11日。本文所探討的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是由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2009年4月以中國輪胎擾亂美國市場、導致美國工人失業為由要求美國政府對從中國進口輪胎發起特保調查引起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2009年6月29日建議美國政府此后連續3年依次對中國輸美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加征55%、45%和35%的特別關稅。[2]9月11日,美方不顧中方嚴正立場,決定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輪胎產品采取特保措施。根據奧巴馬的最終決定,美國將在此后3年內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依次征收35%、30%和25%的特別關稅。[3]這一特保調查是2007年以來的首次對華特保案,也是針對中國的最大的特保案,涉及金額達22億美元,影響中國數十萬人就業。具體來說,輪胎特保案對中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輪胎貿易摩擦嚴重影響中國出口貿易額

輪胎特保案的通過,使中國出口輪胎的成本提高,競爭力下降,進而導致中國的輪胎出口急劇下降。據中國橡膠協會統計,2008年中國對美國的輪胎出口額約有22億美元,輪胎年出口量占總產量的40%以上。如果削減輸出美國輪胎的半數產量,意味著中國會出現12%的剩余輪胎產能,并且減少10億美元的外貿收入。[4]據報道,華南橡膠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特保案中受影響最大的國內輪胎企業之一。該公司海外部經理苑云濤表示,目前中國出口輪胎的關稅為4.4%,而華南輪胎公司2008年對美出口額為2億美元,如果按照60%計算則要收關稅1.6億美元,這意味華南輪胎公司將要放棄美國市場。[5]同時,受損的不僅是輪胎企業本身,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也會受到牽連。輪胎特保案的通過,將使得其上游產業鏈的橡膠、炭黑、焦油以至焦化等產業出現不同程度的產品積壓、銷售困難等。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就表示,“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以來中國輪胎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同比下降的速度均為兩位數,1/3的企業虧損。輪胎特保案后,中國輪胎出口量將下滑12%左右,連帶著橡膠工業的增長速度將下降5至6個百分點?!盵6]另外,即使中國輪胎出口企業沒有傾銷行為,但從立案到調查,再到初裁、終裁,整個過程可能持續一年到一年半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中國輪胎企業的市場拓展進程,也嚴重影響了中國出口輪胎的貿易額。

(二)輪胎貿易摩擦容易引起國際貿易摩擦的連鎖反應

輪胎特保案可以起到“風向標”作用,可能鼓舞國內其他產業和其他國家引起連鎖反應,因為“這一招好使”,且在數據收集、律師費用等方面成本也比反傾銷調查低。正如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所說,“輪胎特保案的關鍵不是在征稅的高低。核心的問題是,美國作為一個大國,其做法有全球示范性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對世界其他國家起一個引導作用,采取的特保措施有著很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先例。以鄰為壑,別的國家就會跟風?!盵7]這時因為,根據WTO規則,相關國家可直接援引美國的特保措施對中國輪胎實施制裁,或以涉案輪胎產品可能發生“重大貿易轉移”為由,預先對于中國輪胎產品設限。事實已經開始證明了這種連鎖反應的存在。美國政府對中國輸美輪胎產品采取特保措施僅僅過了6天,中國出口美國的鋼管再次成為兩國貿易爭端的一個焦點。9月17日,美國鋼鐵公司向美國商務部提交申請,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某些鋼管征收最高90%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這是繼中國出口輪胎在美國被征收限制性關稅之后,美國政府再次挑起的貿易爭端。[8]接著,中國輪胎業又在阿根廷遇阻,阿根廷擬對中國生產的小汽車用輪胎征收反傾銷稅。一旦這一做法蔓延,中國輪胎出口南美洲的大門或將關閉。[9]歐盟也緊跟著于24日決定,對產自中國的無縫鋼管和鋁箔征收為期五年的正式反傾銷稅,稅率分別高達39.2%和30%。[10]

(三)輪胎貿易摩擦引起國內市場的激烈爭奪和生產輪胎的工人失業

美國政府對中國輸美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截斷了中國眾多輪胎企業出口美國之路。部分從美國市場退出的輪胎產能將被迫轉移到國內市場,加入本已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爭奪之列。正如業內人士分析稱,雖然特保案對中國的輪胎業尚不足以造成滅頂之災,但會帶來巨大沖擊。若對美出口的銷量轉入國內銷售,勢必增加國內供給,產能過剩的局面也將不可避免,國內輪胎企業的競爭格局將隨之發生改變。[11]這樣,短期內供應的大量增加必將引發輪胎價格惡性競爭,對國內市場形成巨大壓力,也必將影響整個輪胎行業的健康發展。

同時,由于輪胎生產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對中國經濟的主要貢獻之一是吸納大量就業人員。輪胎特保措施的實施,必然會影響到中國的就業狀況。這是因為,中國生產的輪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1/3出口美國,按最高35%的關稅計算,這意味著中國的輪胎產品在實施特保后的第一年將不能出口到美國,這將影響到10萬左右工人的就業,損失約10億美元出口額。[12]

二、從“輪胎特保案”看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層原因

貿易摩擦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產物,它的產生既有其自身產生、發展和變化的客觀普遍性,又有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和“中國威脅論”等外部因素,也有中國經濟發展和轉軌過程中存在的結構性缺陷等自身因素[13];既有其不同階段的理論根源,又有反映其本質的利益根源。[14]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也不例外。通過近期發生的“輪胎特保案”,我們便能透視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層原因。

(一)美國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本原因

保護主義是國家采取的所有限制、禁止、控制或者影響國際貿易的措施,保護主義因而是國家強制權力干預建立在貿易直接有關人士的自由意愿的貿易程序的結果。[15]因此,所謂貿易保護主義,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和沖擊,同時為本國商品的銷售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通常的做法一是通過征收高額進口關稅阻止外國商品的大量進口;二是采取進口許可證制、進口配額制等一系列非關稅措施來限制外國商品自由進口。

從歷史經驗來看,世界經濟發展狀況的好壞與貿易保護主義呈負相關。近年來世界經濟趨于疲軟,發達國家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常常利用WTO的模糊性規則,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濫用反傾銷措施和保障措施,從而導致貿易摩擦的頻繁發生。在金融危機的肆虐下,不景氣的美國經濟再次走向低迷,與中國經濟的繁榮形成明顯反差。于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回流,加強了對其國內產業的保護?!拜喬ヌ乇0浮本褪敲绹钚匈Q易保護主義的一個典范。美國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說,奧巴馬這一帶有保護主義色彩的舉措是一個“危險的策略”,奧巴馬為了讓幾個工會組織滿意,卻將中美關系推到爭端加劇的危險階段。普拉薩德指出,如果中美間的貿易摩擦升級,就有可能破壞全球貿易體系,并使全球經濟剛開始出現的脆弱復蘇遭遇挫折。[16]

(二)美國貿易政策受政治體制運作影響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政治原因

美國貿易政策的制定權在立法部門,決定了其貿易政策的制定更多地代表國會議員的利益而不能總是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標準,容易滋生貿易保護主義。國會議員是由選舉產生的,每個議員會代表選區和特定階層的利益。因此,一旦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影響到相關階層或地區特定的利益,他們就會置社會最高福利于不顧而選擇制造障礙,貿易摩擦由此而生。同時,美國政治實行的代言人制度使得議員和政府官員無一例外成為某一集團利益的代言人,在選舉制度下,個人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對于政治前途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維持和延續個人的政治地位,議員和政府官員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精力以及資本來進行兌現競選承諾的活動,甚至還要為了下次的連選連任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輪胎特保案”的發生,意味著貿易問題再次成為美國國內政治角力的犧牲品。美國政府不顧輪胎進口商、銷售商以及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作出上述決定,迎合了美國國內某些利益集團的需求,以換取他們對奧巴馬政府醫療改革計劃的支持。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專家胡夫鮑爾就認為,奧巴馬政府的醫療改革計劃目前陷入僵局①,為達成妥協,奧巴馬可能不愿在諸如輪胎特保案等問題上得罪支持工會的民主黨人。[17]

(三)中美貿易中的美方巨額逆差是中美貿易摩擦的經濟原因

根據國際收支理論,貿易赤字的增加通過對外貿易乘數的作用導致美國國民收入的下降,國民收入的下降必然使國內失業增加,如此就會產生兩國間的貿易摩擦。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里茨認為,兩國間經常項目收支的逆差,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1.5%,會發生激烈摩擦;超過2%,就會引發報復行為;如果對一國的貿易順差超過該國貿易額的25%~30%,那就是政治問題了。[18]

近年來,中美貿易中的美方逆差,是美國國會經常提起的一個問題。按照中方的統計,2006年,中國對美貿易逆差為1 442.6億美元;2007年中美貿易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7年中美雙邊貿易額為3 866.8億美元,增長12.8%;[19]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08年雖然中美雙邊貿易額增速降至入世7年來最低點,但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對美國出口仍然高達2 523億美元,同比增長8.4%,扣除自美國進口814.4億美元,對美貿易實現順差1 708.6億美元,增長4.6%。[20]貿易不平衡是目前中美貿易摩擦最重要的消極因素,迅速攀升的貿易逆差,必然引起逆差國的強烈不滿,他們把國內經濟發展的疲軟歸因于中國的外貿順差,頻頻引發貿易摩擦?!拜喬ヌ乇0浮北闶敲绹鴩H貿易委員會(ITC)以中國輪胎擾亂美國市場為由,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進行特殊保障措施調查的結果。

(四)中國外貿經濟的自身缺陷是中美貿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一方面,低價傾銷、無序增長、重復建設等以求得外貿數量擴張的外貿模式為美國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提供了口實。當前,中國出口產品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具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力,大都是勞動密集型加工,價格偏低,附加值不高,產品差異化不大,而且是大批量的出口。這就不可避免地與國外的產品發生劇烈的碰撞。同時,長期對出口產品進行出口補貼,導致對出口產品定價過低,因而經常被控傾銷。甚至有些企業為了換取出口補貼和出口退稅,無利也要銷售,造成不規范的定價行為,結果為美國指責中國破壞公平競爭和公平貿易的準則、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提供了借口。

另一方面,中國在外貿上對美國的依存度較高容易引起美國動輒以貿易制裁相向。中國出口商品的市場過于集中在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商品的份額在這些國家非常大。就“輪胎特保案”而言,據《上海證券報》調查,對美國市場的出口份額在很多企業的銷售總額中占比很大,2008年,中國輪胎單對美國的出口就達到總產量的1/3[21]。這就很容易引起進口國的關注,引發貿易摩擦。因此,出口產品的外貿依存度越高,將大大增加中國防范對外貿易風險的難度,一旦出口受阻,國內生產企業和相關企業就會受到嚴重打擊。

三、中國政府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有效策略

從理論依據上,近年來逐漸盛行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對我們有深刻的啟發。該理論的核心內容是: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政府可以通過干預來改變企業的戰略性行為,使國際貿易朝著有利干本國企業獲取最大限度利潤的方向發展。[22]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不僅意味著“看不見的手”能夠發揮作用,“看得見的手”——政府干預也應該發揮作用。中國加人世貿組織后,減少了很多與WTO有關協議下不一致的行政干預或政府干預。但選擇對外貿易的自由化并非不要政府干預。相反,加入WTO要求我們的政府具有更高超的干預手段,促進貿易利益的最大化。以“輪胎特保案”為標志,中國的外貿經濟正遭受新一輪貿易摩擦的沖擊。在出口境況嚴峻的形勢下,中國企業在自尋出路的同時,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與規范。

(一)健全適合WTO規則的法律制度

中國是新入世的國家,仍然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中,還未能完成新法的訂立,未能完全完成對與WTO規則相抵觸的法律、法規的廢改和調整工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既為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輕易找到借口,也不利于中國通過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糾紛以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因此,中國政府應根據加入WTO的要求和中國入世時所做出的承諾,調整、增加中國的現行法律和法規。這就要求我們對那些與WTO規則存在沖突或不協調的地方結合國情予以修改,以保證中國的法律、規章與行政程序能夠符合WTO規定的義務。同時,中國國內立法應盡量與WTO爭端解決機制的規則接軌,以求更充分地獲得WTO的保護,通過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糾紛。另外,中國還應當完善公平法律體系,如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領域以保護中國的利益。

(二)建立國際貿易摩擦的預警機制

加入WTO后,雖然中國可以借助多邊機制來解決貿易爭端,但由于中國在入世時承諾了“特別保障條款”等條款,使得中國出口面臨新的不確定性,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摩擦時,中國企業仍然處于不利地位。同時,中國出口企業欠缺敏銳、通暢的信息捕捉、分析和傳遞系統,致使競爭手段單一,國際營銷謀略不足。更重要的是,由于對國外市場的動態了解不及時,即使在國外企業或行業中介組織已經決定或表現出對某種出口產品的關注,并可能付諸調查、決定立案時,我們的企業仍不改變原有的出口戰略,繼續大量涌入出口市場,使自身陷于被動地位。

“輪胎特保案”的發生,再一次發出警示,政府必須建立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與此相適應,建立有效的情報和預警機制,事先對一些重大經濟問題展開調查和評估。這是因為,政府作為公權力的代表,與其他部門相比在解決貿易信息失靈問題時具有極大的優勢。當前,引發貿易摩擦的原因之一就是企業對外貿易信息的失靈,因此,市場必然要求政府出面建立貿易摩擦的預警機制,以消除對外貿易信息失靈問題。具體來說,政府有關部門協同商會要實時跟蹤一些產品的出口貿易情況,如果某一產品在某國市場上銷量突然大增或價格急劇下跌,我們就應提高警惕,考慮是否會引發國際貿易摩擦。貿易主管部門應當與相關行業協會之間保持緊密聯系,互相通報產品的生產、銷售及出口情況,一旦察覺進口國國內有正在醞釀貿易保護措施的動向,應立即向全行業發布預警信號,及時協調出口量、出口方向和產品出口價格,防止國際貿易摩擦的真正發生。

(三)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結構

美國“輪胎特保案”因其不公正條款,再度使中國輪胎企業陷入水深火熱之困境,然而反觀事件本身,中國部分輪胎出口產品確實存在著價格低廉、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和品牌價值不高的短板,很容易受到國外制裁。在特保案宣布后的第二天,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就曾經指出,雖然此次特保案影響很大,但中國的高檔輪胎仍有很大市場,政府也將積極研究政策,在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予以相應的支持。[23]

具體來說,政府在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結構時應當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幫助國內企業提高自主研發和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通過高新技術、裝備制造等產業的發展,推動企業的產業結構升級,避免陷入“低價格—低質量—更低價格—更低質量”的惡性循環,實現出口商品多元化,提高對外貿易質量。第二,支持企業實施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戰略。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加工貿易的產業鏈中,增強加工貿易的產業配套能力,培育加工貿易產業集群,從國際產業鏈的制造業環節入手,逐步實現制造優勢向市場優勢、技術優勢和產業集群優勢的轉變。第三,積極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勞務輸出等形式,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積極參與國際競爭、開拓國際市場,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和著名品牌。

(四)鼓勵行業組織的良性發展

在維護行業利益、企業利益、化解國際貿易摩擦方面,行業協會是政府、企業的合適的“代言人”。在這次的中美“輪胎特保案”中,中國行業協會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國橡膠工業、中國五礦化工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以及中國全體涉案輪胎企業12日發表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抗議信,稱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及涉案企業表示強烈抗議,并表示已向中國政府要求,對美國實行強烈的反制措施。[24]然而,由于中國對行業協會法律定位不清等限制性因素的存在,制約了中國行業協會此項作用的發揮,嚴重削弱了在對外貿易中的自我保護能力。面對頻繁爆發的貿易摩擦,中國的出口商會、行業協會的行業管理、協調和服務功能還遠遠沒有發揮,不能滿足應對貿易摩擦的需要。因此,中國政府應推動《行業協會法》盡早出臺,促進行業協會的建設,進一步明確行業協會的權威性和協調作用,讓行業協會能切實地保護各個行業企業的利益[25]。

(五)促進國內市場的健康發展

面對美國“輪胎特保案”的決定,在強烈抨擊其貿易保護的同時,也應當理性審視中國貿易市場的發展及其政策背景。當前,在中國的出口部門中,存在著一種奇特的現象,即:同一種產品出口給國外,其價格不但低于目標市場的其他同類商品價格,甚至還比國內售價還要便宜。以本次“輪胎特保案”所涉及的小轎車、輕型卡車輪胎為例,大體上,出口到國外的價格,相較而言要比國內低10%左右。[26]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出口退稅因素。以輪胎行業為例,現行出口退稅率約為9%。二是出口市場的信用體系暢通,而國內市場信用體系滯后,交易成本高,風險大。三是國內物流成本較高,同時地方保護主義造成市場分割。[27]于是,企業熱衷于出口產品,選擇通過龐大的數量來獲得可觀的利潤。這種出口狀況,成為美國反傾銷、實施特保措施的把柄,也形成了目前對外國市場開拓有余而對國內市場建設不足的現狀。

按照經濟學的一般常識,出口和內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美國“輪胎特保案”再一次警示我們:中國貿易政策的重心應當立足于建成國內統一的大市場體系,讓中國企業更愿意在國內市場做生意。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通過政策引導,幫助企業盡快樹立國內市場也是世界市場一部分的理念,促進國內市場的健康發展。首先,通過調節收入分配、推進城市化進程等途徑加快提高國內市場容量。其次,加快國內市場規范化建設,徹底根治地方保護主義,構建誠信、法制和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大市場。第三,徹底轉變政府職能,深化價格和市場改革,爭取“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的早日確立。

注釋:

①奧巴馬擬耗資9000億美元、原指望8月前推出的醫改計劃現已被國會推到夏季休會后再討論。當前,美國國內反對醫改的聲音越來越大、民眾對此的支持率也在不斷向下(最新民調不滿率已升至52%)。當奧巴馬召開萬人集會大談特談醫改之時,反對奧巴馬醫改計劃、新稅收政策及財政支出失控的萬人抗議活動也在華盛頓爆發。

參考文獻:

[1]江國成.美國開了極壞的先例[N].三峽日報,2009-09-14.

[2]張蕾.輪胎特保案對世界經濟復蘇構成嚴峻挑戰[N].中國青年報,2009-09-14.

[3]嚴松.“輪胎特保案”傷害了誰?[N].中國經濟時報,2009-09-24.

[4]宦璐.出口轉內銷 中國輪胎業“外傷”變“內傷”[N].上海證券報,2009-09-18.

[5]郭小戈.“致命”警告:危險的9月17日[N].南方日報,2009-08-14.

[6]宦璐.出口轉內銷 中國輪胎業“外傷”變“內傷”[N].上海證券報,2009-09-18.

[7]王紅茹.“特保措施”比“反傾銷”招數更損[N].中國經濟周刊,2009-09-21.

[8]王紅茹.“特保措施”比“反傾銷”招數更損[N].中國經濟周刊,2009-09-21.

[9]吳瓊.阿根廷、巴西相繼發難 中國輪胎出口南美再遇阻[N].上海證券報,2009-09-17.

[10]高友斌.多數網民支持報復歐盟對華鋼管反傾銷行為[N].環球時報,2009-10-06.

[11]宦璐.出口轉內銷 中國輪胎業“外傷”變“內傷”[N].上海證券報,2009-09-18.

[12]劉洪.美宣布對中國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N].深圳特區報,2009-09-13.

[13]劉力.當前中國面臨的國際經濟摩擦與對策[J].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4,(11):47.

[14]唐宇.中國面臨貿易摩擦之根源探析[J].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4,(11):55.

[15]【法】帕斯卡·薩蘭.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M].肖云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P1.

[16]劉洪.美學者:輪胎特保案完全是保護主義行為[N].經濟參考報,2009-09-17.

[17]明金維.對華輪胎特保案奧巴馬竟然通過[N].青島早報,2009-09-13.

[18][19]卞淑賢.關于中美貿易摩擦應對措施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11):31.

[20]周英峰.中美去年雙邊貿易額增速猛降[N].渭南日報,2009-02-07.

[21]宦璐.出口轉內銷 中國輪胎業“外傷”變“內傷”[N].上海證券報,2009-09-18.

[22]徐廣軍,崔鵬程.戰略性貿易理論與中國政策選擇[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2,(3):21.

[25]宦璐.輪胎特保案的反思:提高技術含量 淘汰落后產能[N].上海證券報,2009-09-18.

[23]顏瀟.威海輪胎揮矛鑄盾戰“特?!盵N].威海晚報,2009-09-15.

[24]晁旭.我國出口貿易摩擦的新發展及對策探析[J].福建理論學習,2006,(11):34.

[26][27]徐奇淵.為什么輪胎出口價比內銷價還低?[N].南方周末,2009-09-24.

責任編輯:王巖云

責任校對:孫 飛

On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of Our Government Coping with the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Li ci

(Jiangsu Police College, Nanjing 210031, China )

Key words: Chinese government; trade friction; the case on special security measures for tires; countermeasures

中美貿易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2017年8月18日美國宣布正式對中國發起301調查,中美貿易摩擦由此爆發并引發全球持續關注。經過雙方反復征稅、多輪談判、持續協商,美國于2019年7月17日宣布豁免110種中國進口商品高關稅,雙方暫時達成共識,中美貿易摩擦暫告一段落。但這一貿易摩擦事件對中國經濟影響深遠。本文通過分析貿易摩擦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主要研究了中國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面臨的挑戰,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中美貿易;貿易失衡;貿易摩擦

0 引言

2017年8月14日,美國簽署行政備忘錄,決定對中國發起貿易挑戰,中美貿易摩擦自此開始并引發全球持續關注。隨后,美國于2017年8月18日宣布正式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引發各界對中美經貿關系的擔憂。中國商務部立即回應發表談話,表示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次年3月23日,美方宣布對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增關稅。同日,中國商務部以對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作為反擊。次日,美方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第一次向中方提出磋商要求,雙方在北京均表示希望通過對話磋商來解決貿易糾紛。但2018年5月30日,美國推翻磋商共識,重提對500億中國商品征收25%的關稅,貿易摩擦重啟。2018年7月6日,中國正式實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美國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予以反擊。經過雙方多次出臺征稅清單,2018年12月1日,中美兩國元首在20國集團阿根廷峰會期間,就雙方經貿問題達成共識,同意停止相互加征新的關稅。四天后,中美第十一輪磋商對話舉行,后談判暫停,中美經貿關系再次僵化。隨后雙方又進行了多次高級別磋商,美方稱將再推遲提高對華關稅,中美達成多項共識。但2019年5月15日,美國將華為列入管制清單,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2019年6月1日中國隨即對美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2019年6月29日,中美元首同意重啟兩國經貿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新的關稅,隨后美國商務部解禁對華為供貨。2019年7月11日商務部表示中美雙方經貿團隊將重啟經貿磋商。7月17日,美方宣布豁免110種中國進口商品高關稅。

本文通過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內容和進程進行梳理,著重分析了美國發動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以及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挑戰,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1 文獻綜述

中美貿易失衡一直是學者的研究對象。王香雯(2018)認為總體上中美貿易雙方互利共贏。中國是一個全球產業的集聚中心,從別的國家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加工后向美國出口,中國對美國出口實際上是將別的國家順差轉移到了中國。雖然中國實際獲得的利益只是加工組裝獲得的增加值,但當前貿易統計方法卻是將出口商品全額計入,這一現行的國際貿易統計制度的漏洞直接導致了美中貿易逆差被夸大。中國商務部(2017)發布的《關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研究報告》也顯示,從全球價值鏈看,雙方的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其實在美國。周曉波、宋立義、倪坤(2018)等學者則認為中美貨物貿易不平衡既有美國自身的內在經濟制度、國民長期消費儲蓄習慣結構性因素帶來的宏觀經濟失衡影響,也有中國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產業鏈布局、中美經濟發展階段和稟賦結構不同等因素的影響。佟家棟(2018)在文章中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并非一時興起的結果,背后主要原因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利用其創造的經濟全球化環境飛速發展,這讓一向奉行霸權主義的美國感到了巨大威脅,從而試圖采取抑制甚至打壓的政策來遏制中國崛起。

還有學者關注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對兩國經濟產生的影響。部分學者認為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摩擦會減少中國“三駕馬車”中的凈出口,給中國經濟增速帶來下行壓力,同時中國的反制措施如減少對一些美國農產品的進口,極大程度上會給國內經濟帶來一定的通脹壓力。陳天雁(2018)則認為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存在潛在的負面影響,如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額大幅減少,出口行業的上市公司股票下跌,通脹壓力上升等,但同時可能促進中國主動實現產業升級。賴佩琦(2018)主要分析了貿易摩擦可能對中國某些產業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美國針對《中國制造2025》中列出的十大重點領域。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意圖收購美國機器人企業或與其有技術合作的中方企業,而新材料出口、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航空產品、高鐵裝備等行業受到的沖擊較小甚至可以完全忽略。該學者認為中國可利用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醫藥行業在本次貿易摩擦中占據主導地位。曹源(2019)在文章中分析得出貿易摩擦對中美雙方都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對于主動挑起摩擦的美國來講,美國將面臨本國財政負擔加重,企業發展滯緩,積極性不高,國民消費能力下降,國內就業機會減少等重重問題。從中方來看,本國企業競爭力下降,外貿行業發展艱難,經濟增長緩慢,未來經濟發展趨勢遭受嚴重沖擊等都是中國在本次貿易摩擦中面臨的挑戰。

2 貿易摩擦發生原因分析

2.1 美國認為中國長期處于貿易順差,美國利益受損

從中美2013至2018年的進出口貿易數據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遠遠超過中國從美國的進口總額。2013年至2015年,隨著雙方貿易往來愈發密切,中美進出口總額不斷擴大,但在2016年出現小幅下降,達到5,196.1億美元的低谷。中國向美國出口總額與中美進出口總額變化趨勢保持高度一致,2016年至2018年,兩者均呈直線上升趨勢。從這一數據來看,中國對美國確實存在一定的貿易順差,而美國在一定意義上是受損的一方。

但中美貿易失衡的很大原因在于統計方式差異。由2009年10月由中國商務部與美國商業部、美國貿易談判辦公室聯合簽署的《中美貨物貿易統計差異研究報告》可得出結論,一方面,中國出口的貨物經第三地轉運后按美方原產地的規則記作自中國的進口是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雙方報價的不同也導致直接貿易當中的差異日益顯著。還有學者發現:雖然中美貿易規模及統計差異在不斷擴大,但差異率(統計差異絕對值占相應進口額的比率)卻在不斷下降。由此得出結論,如果剔除貿易規模擴大的影響,雙邊的貿易統計差異實際上在逐步縮減。

2.2 美方內部面臨選舉壓力

美元首首次提出中美貿易摩擦時正值美國中期選舉前期,這一選舉結果不僅會影響其任職的后半任期,還將牽動2020年總統大選。美元首面臨著的不僅是各國媒體的輿論,還有國內共和黨、民主黨兩派的激烈競爭,其希望推行強硬的國際外交戰略獲得國內民眾支持。為了轉移國內政治注意力,選擇對華發生貿易摩擦來緩解執政壓力。同時,意圖通過打“貿易保護牌”向選民拉票,為共和黨在議會上保留多數席位而爭取連任的機會。

2.3 美國霸權主義面臨挑戰

中國正以迅猛之勢飛速發展,若繼續保持此增速,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有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和倡議更是對現有世界秩序的顛覆,嚴重威脅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因此美國試圖重演十九世紀美日貿易戰來遏制中國復興。

3 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

3.1 企業出口訂單減少,利潤下降,阻礙外貿發展

中美貿易摩擦很明顯導致了關稅稅率的直線上升。關稅上升,意味著成本上升,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這一背景下,中國外貿訂單大幅縮減,人工及管理成本不斷上升,傳統外貿行業生存環境十分惡劣,不少企業甚至面臨破產和倒閉的風險,中國外貿行業發展嚴重受阻。2019年一季度,中美進出口貿易總額為8158.64億元,其中中國對美出口6224.30億元,同比減少3.7%,進口額為1934.34億元,同比減少28.3%。中國傳統出口行業同樣呈現不容樂觀的態勢,以中國服裝及衣著附件為例,至2019年6月,中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143.37億美元,同比下降3.1%。

3.2 工業體系脆弱,倒逼中國企業產品升級,提高技術

在過去30年里,中國創造了一種名叫“中國速度”的奇跡。如今,中國經濟總量已位于世界第二,但是卻始終沒有創造出“中國質量”和“中國價值”,國內的工業體系呈現出什么都能生產且產能巨大的局面,部分領域的生產產能位居世界前列。但實際上大部分產業和關鍵零部件都是依靠從他國進口發展的,沒有原創性技術,缺少技術創新,一旦被釜底抽薪,后果將不堪設想。

貿易摩擦所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中國企業的短板所在,依靠勞動力的數量優勢實現企業利潤變得更加難以為繼。中國企業實現產品升級,提高技術含量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痹凇鞍倌晡从兄笞兙帧毕碌膰H貿易摩擦,對中國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能否化挑戰為機遇,是中企能否成功度過貿易摩擦危機的關鍵。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4.1 結論

貿易摩擦非美方一時興起,而是長期以來美國對中美貿易持續順差的不滿,試圖在短時間內扭轉局面,同時美國遏制中國崛起之意圖也非常明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企業出口訂單減少,利潤下降,關鍵零部件進口受阻,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中國和美國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貿易不僅攸關兩國經濟,更會影響世界貿易格局。美方的發動是對全球公平貿易規則的破壞,中國應積極維護本國利益,在逆境中把握變革機遇,實現產業升級。

4.2 政策建議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企業主要面臨產品轉型升級,進一步開拓全球化市場的挑戰,為了減輕貿易摩擦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國家應立即采取措施積極應對,企業自身也要提高風險防范水平,據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4.2.1 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

中國制造需從“制造”向“智造”邁進。積極加大設計研發力度,采取多元化的發展戰略,用好的質量好的設計來提升自身產品的國內不可替代力和國際競爭力,以確保更為均衡、穩健的長遠發展計劃。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走好更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4.2.2 從“中國制造”轉向“全球制造”

當今世界正處于信息數據的大時代?;ヂ摼W帶來了眾多可能,使得全球合作也創造出新的可能。當今,信息和通信技術變革使得遠距離溝通成本下降,生產過程可以被切割為若干環節,并在不同國家完成。中國企業要將目光著眼于更廣闊的國外市場,引進和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推動產品升級。

4.2.3 出口企業可以擴大對其他國家的出口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賴對外出口實現的,中美貿易摩擦勢必會影響中國對美出口。但歐洲、東盟、日韓同樣依賴于中國的出口商品,企業可以通過增加對這些國家的出口來恢復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損失的元氣。

4.2.4 樹立憂患意識,明確自身不足

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使中國充分認識到自身科技創新、關鍵核心技術、高端制造等發展短板所在。企業應清楚的明白未來發展的艱難性,切不可盲目自信,要在懂得韜光養晦的基礎上,踏實走好每一步路,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佟家棟.中美戰略性貿易戰及其對策研究[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1-3.

[2]賴佩琦.中美貿易戰對國內企業的影響以及對策分析[J].現代業,2018,(13):48-49.

[3]王香雯.中美貿易戰的起因與發展[J].全國流通經濟,2018,(16):19-21.

[4]周曉波,宋立義,倪坤,等.美國對華貿易戰的經濟影響和我國的應對策略[J].宏觀經濟,2018,(4):31-35.

[5]曹源.逆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綜合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07):112-114.

中美貿易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中美貿易關系;貿易戰;原因及影響;應對策略

一、引言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在多個方面成為合作伙伴。在貿易交往初期,中美經濟實力差距非常大,且美方毫無疑問占據優勢地位,貿易關系相對穩定。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行,經濟實現了飛速增長,更是在2001年成功加入WTO,貿易保護、貿易主動反擊等意識逐漸增強,這一切使得中國在中美雙邊貿易中逐漸擁有話語權,也使得美國開始產生危機感。2017年特朗普上任,開始大肆宣揚美國優先的口號,同時推行經濟霸權主義。在與中國簽訂了總額高達千億美元的合同之后轉身就下令對中國開展301調查,矛頭明顯指向中國。2018年7月,美國對中國價值接近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增關稅,中方對此不甘示弱,迅速給予同樣反擊,對美方產品加增等值關稅,雙邊貿易戰正式拉開序幕。

中美貿易戰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關注,成為熱議話題之一。董柳羽等(2021)認為日益增大的貿易逆差和抑制中國發展是中美貿易戰產生的重要成因,貿易戰對我國出口貿易產生了一定影響[1]。胡曉玲(2021)分析了中美貿易戰的現狀及特點,通過對比日美貿易戰的歷史得出中美貿易摩擦的啟示和應對的方案[2]。馬淑娜(2021)則認為貿易戰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的經濟布局和中國的產業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的矛盾,美國的利益受到觸動[3]。從現有文獻來看,中美貿易戰產生的原因眾多,影響不可避免,當下能做的便是積極探討應對策略。

二、中美貿易戰產生原因

(一)存在巨額貿易逆差

中美雙方之所以會產生貿易戰,其根本原因在于兩國存在貿易逆差,且逐年增長。自中美兩國開始貿易往來后,經過短短數十年時間,貿易額就由25億美元攀升至5196美元。我國在中美貿易中處于順差,據統計2017年貿易順差接近2759億美元。美國也曾統計,在2017年美國全年貿易逆差為5600億美元,而在這當中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43.6%。以上種種數據使美國感到擔憂,巨大的貿易逆差對其制造業的發展構成威脅,產生巨大經濟損失,國內失業人員急劇增加。于是,美國開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增關稅,同時無理要求中國在降低關稅的同時增加本國商品進口總量,企圖通過這些舉措來縮小貿易逆差。

(二)鞏固加深美元地位

二戰后期,美元趁勢登上政治舞臺,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美元和黃金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美元開始成為世界性貨幣,黃金、石油等均由美元報價。為維持美元的貨幣地位,美國先后打壓崛起的蘇聯和日本,讓全世界大多數人民的口袋里面都是美元。如今中國崛起,經濟發展迅速,人民幣幣值變得相對穩定。許多國家開始看好人民幣,對人民幣國際化寄予厚望,特別是需要人民幣為其建立信用擔保的東南亞國家。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自由兌換多年,逐漸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人民幣正朝著實現國際化發展,有望打破美元霸權。這是美國所不愿意看到的,中美貿易戰成了鞏固美元地位的工具。

(三)敲詐利益彌補赤字

日美貿易戰使美國嘗到了甜頭,美國通過發動貿易戰,迫使貿易伙伴妥協,從而開放市場讓渡經濟利益給自己,成了它的一貫作風。它所倡導的貿易保護主義,無視WTO制定的規則,完全以自身利益為中心,使得眾多國家處于不利的貿易地位。自從1985年中美貿易正?;詠?,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量只增不減,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也逐漸加深。面對其巨大的政府虧空,它開始故技重施,指責中國進行不公平貿易,挑起貿易爭端,希望借貿易戰向中國施壓,非法獲利來解決政府財政赤字問題。

(四)抑制中國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下,我國經濟實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二,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多種產品陸續走出國門,逐漸具備一定的國際影響力。我國制造業迅速崛起,產業升級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世界經濟格局正在悄悄發生改變。美國政府開始按捺不住,逐漸重視起來,自從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其霸權地位紋絲不動。如今以中國崛起勢頭正盛,對其世界霸主地位產生沖擊,構成不小威脅。為了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美國先后采取提高關稅、增強貿易壁壘等一系列措施,企圖對我國產品貿易造成強烈沖擊。

三、中美貿易戰影響

(一)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發起的貿易制裁使中國出口貿易受到打擊,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另外美國限制向我國出口科技產品,同時提高我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制約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產生沖擊。但為了應對貿易戰帶來的外部壓力,國內產業開始迅速整合到一起,優化資源配置,形成規模經濟,有助于培養我國的競爭優勢產業。

(二)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單方面背叛與中國友好合作的承諾,惡意發動中美貿易戰,無異于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方面阻礙本國經濟的發展,美國對華貿易受到抵制,交易額直線下跌,國內大部分產品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嚴重,波及消費者的利益。此外中國的反抗成果明顯,中美貿易逆差持續增大,美國的經濟壓力不斷上升。另一方面美國此舉使自己在國際上的聲譽大打折扣,它的霸權主義思想及它的霸道無理行為讓其他國家產生反感和質疑,不愿與其交往,美國的國際關系大受影響,經濟政治活動的開展也受到限制。

(三)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中國則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兩者之間發起貿易戰,其影響非同一般,會波及到其他國家乃至全球,威脅到經濟利益與人類福祉。當前中美貿易戰還只是存在于局部行業,美國貿易對中國的高端制造發起制裁,中國貿易對美國部分農產品重重反擊,兩者相互壓制。如任由貿易戰持續發展,將會涉及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嚴重破壞國際經濟秩序,造成全球經濟活動陷入混亂,使全球經濟發展停滯。

四、中美貿易戰應對策略

(一)發展高新技術,加快產業升級。

科技水平的高低對國家產業結構的轉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下中國很多產業只參與加工組裝的各個部分,其他核心環節所需的各項材料,都是從發達國家進口而來,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中國應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研發核心技術,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上風。企業也應積極提升創新能力,加強高新技術的研發,爭取擁有一批高精尖技術,掌握關鍵技能,不斷轉化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進而促進整體實力的提高。在應對全球化競爭時,外企也應該更加關注收入不均等問題,強化國內市場,進而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相應的條件,通過高新技術產業來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快速調整,創造產業競爭優勢。

(二)深化改革開放,推行全面外交

我國經濟建設逐漸呈現出包容開放的特征,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軍國際市場。此時我國需要結合自身國情和全球經濟形勢,加快完善開放經濟體系,完善貿易本身之外的與貿易相關的規則和程序體系問題,不斷增進改革開放,積極參與到世界活動中,進而促使世界范圍內創設起良好的經濟體制。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發揮出進口博覽會、自貿試驗區的優勢,借此打造良好的貿易氛圍,重視“一帶一路”建設,與周邊國家保持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創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同應對全球發展形勢。另外在實施對外政策的時候,也應注意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排查知識產權風險,規避他人設置的國內外知識產權壁壘,及時調整關鍵技術方案,確保我國完全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

(三)求助世貿組織,主動維護權益

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在處理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中處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它的基本原則是公平公正、快速高效和雙方認可,從而能夠有效地保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此次美國為一己私利,有意繞開WTO,違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貿然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我國與美國多次磋商未果,應及時聯系世貿組織反映情況,客觀公正陳述一切并提出訴訟,依托WTO爭端解決機制維護自身權益,彌補美國加征關稅造成的損失。中國依據規則啟動爭端解決程序,無論是起訴行為還是反制行為均是正當且合法的,完全符合國際要求。此外中國要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與改進,試圖提高國際話語權,有效減少貿易戰帶給中國的嚴重損失。

參考文獻:

[1]董柳羽,張汝根.中美貿易戰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經濟師,2021(06):10-11.

[2]胡曉玲.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1(03):1-3.

[3]馬淑娜.中美貿易戰的成因以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05):66-67.

項目:本文屬2020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中美貿易博弈的思考與剖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202010378258

作者簡介:周凡(2001年12月)女,漢族,安徽銅陵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上一篇:經濟專業論文范文下一篇:時事與政治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