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學設計題教學目標范文

2024-02-27

教學設計題教學目標范文第1篇

39.(22分 ) 奴隸貿易對英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史實: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隸運抵西印度群島。

1562-1563年,英國人約翰·霍金斯第一次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國在西非建立了第一個販奴堡壘 ,英國政府販奴活動正式開始。

1670-1776年,英國販賣到美洲大陸的奴隸總數超過其他國家販奴數量的總和。

180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廢除奴隸貿易法案》。

1833年,英帝國廢除了奴隸制。

———據楊瑛《英國奴隸貿易的興衰》等

史論:

就歐洲的工業化歷史而言,“世界視野”對于歐洲的意義遠不如“歐洲視野”對于世界的意義大。對于核心地區的經濟增長來說,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等邊緣地區的作用微不足道。

———據帕特里克·奧布萊恩《歐洲經濟發展》等

(1)指出英國在世界奴隸貿易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國際、國內因素。 (4分)

(2)說明奴隸貿易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6分)

(3)分析指出英國廢除奴隸貿易的經濟原因。 (4分)

(4)對帕特里克·奧布萊恩的觀點加以評述。 (8分)

一、“知識與能力”的不足

根據新課標,“知識與能力”目標主要是指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卷,筆者發現39題(3)、(4)暴露出學生在兩類知識的掌握上存在明顯不足。

1.事實性知識掌握不牢。事實性知識主要是指重大歷史事實,包括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過程和結果等。部分考生對這類知識掌握不牢,導致在簡單的題目上失分,非??上?。如39題(3),根據材料中英國議會通過《廢除奴隸貿易法案》的時間和英國廢除奴隸制的時間分別為1807年和1833年,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發生于該時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和“商品輸出”等知識點。然而,許多考生對兩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掌握不準,將正確答案“第一次工業革命”誤答成“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甚至有的考生直接回答“兩次工業革命”,顯然是錯誤的。

2.概念性知識理解不透。概念性知識是指歷史學科中的一些抽象性的學科概念、原理和理論,它們都有特定的內涵,不能混淆。一些考生由于不能吃透基本的概念性知識而失分。如39題(3),部分考生混淆“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內涵,誤答成“工業化”?!肮I革命”指的是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手工業生產的科技革命,“工業化”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忌卮鸷笳摺肮I化”顯然是不準確的。又如39題(4),僅部分考生答出“歐洲中心論”。通俗地講,“歐洲中心論”即“歐洲優越論”,是指站在歐洲的立場上看世界, 認為歐洲是引領世界文明發展的先鋒。這一概念性知識是上課老師必講的內容,但學生并沒有徹底理解這一概念的核心本質,導致知識遷移的失敗。

二、“過程與方法”的欠缺

根據新課標,“過程與方法”的主要目標是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如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通過閱卷,筆者發現39題(3)、(4)暴露出學生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存在欠缺。

分析材料的能力較弱。一些考生不能從新材料中圈定關鍵字詞,提取有效信息。如39題(3),部分考生無法圈定英國議會通過《廢除奴隸貿易法案》的時間“1807年”和英國廢除奴隸制的時間“1833年”這兩個關鍵信息點,因而未能聯想到同一時期的工業革命,更未能推出“商品傾銷”。很多考生誤將“奴隸貿易”認為是關鍵信息,大談特談奴隸貿易的發展史,痛斥奴隸貿易無人性,殊不知已經離題甚遠。又如39題(4),多數考生未能領會材料中“歐洲視野對于世界的意義大……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等邊緣地區的作用微不足道”的深層意思,因此他們多是摘抄材料中的原文,歸納不出“歐洲中心論”。

落筆作答的能力較差??忌綍r在歷史課堂上表現活躍,善于思考, 樂于回答, 但真正到高考落筆時可能出現許多問題,如:

1.答案的關鍵信息點不突出。高考閱卷的標準非常嚴格 ,閱卷老師都緊扣關鍵信息點,踩點給分。因此,能否得分不在于寫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寫出得分點。如39題(3)答案的關鍵信息點為“工業革命”和“商品輸出”(或“商品銷售市場”或“原料產地”)。即使開放型的題目39題(4),作答時也需要緊扣關鍵信息點才能得分。如:“歐洲中心論”(或“該觀點具有片面性”)得2分,“歐洲對世界的影響”得2分,“亞非拉被殖民被掠奪”得2分,“世界各地區的文明交流”(或“亞非拉對世界發展也有促進作用”)得2分。這些關鍵信息點就是得分點,如果沒有這些得分點,那么學生回答得再多也無用。有的考生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要么沒有得分點,要么用雜亂的信息掩蓋得分點,這些都是應該避免的。

2.評述性題目的思路不明確。39題 (4)要求對帕特里克·奧布萊恩的觀點加以評述。這類評述性題目雖具有開放性,但也有基本的答題思路,第一步,根據材料概括并簡要評價帕特里克·奧布萊恩的觀點。概括要求精練,點透本質,評價要求客觀。第二步,闡釋對這一觀點的評價,闡釋時要求多角度、史論結合。第三步,升華小結。筆者閱卷時發現,許多考生作答時根本不遵循這三步,部分考生雖遵循這三步,但具體闡釋時存在諸多問題。如:其一,概括不出“歐洲中心論”這一觀點,更不能對這一觀點作簡要評價(片面);其二,闡釋時做不到史論結合。許多考生想到了回答亞非拉的作用,但他們僅將這句話擺在那里,泛泛而談,并沒有借助史實闡釋亞非拉對世界經濟所起的具體作用;其三,闡釋時角度單一??忌軌蛳氲綒W洲對世界的影響, 但很少有考生能想到亞非拉的作用和歐洲對亞非拉的殖民掠奪;其四,大多數考生缺少最后的升華小結,即使有也很難達到從文明史觀、全球史觀審視的高度。

3.答題的表述和書寫不規范。如39題 (4),部分考生雖然能夠理解材料中帕特里克·奧布萊恩的觀點,也對該觀點進行了簡要評價,但他們因為評價的表述不準確而失分。如,有的考生回答“前面是正確的,后面是錯誤的”,有的回答“一部分正確,一部分錯誤”。還有的考生則失分在書寫不規范上,如39題(3),有的考生將“第一次工業革命”寫成“一工”或“1工”,將兩次工業革命寫成“2工”或“二工”,將39題(4)的“片面”寫成了“偏面”,等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偏頗

根據新課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涉及學生在認識歷史及其相關問題時體現出來的興趣、情緒、情感傾向和基本的價值標準,而高三學年則可具體化為學生對待高考的態度。這一態度體現在考生的高考備考、高考作答、考后三個階段。這里,筆者主要想談談考生在高考作答時需要的態度———嚴謹和平常心。這一態度在卷面上就有直接的反映。盡管教師經常告誡考生認真對待高考, 并告訴他們高考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他們未來的命運,但是從39題(3)、(4)的作答情況來看,考生的表現并非如老師所愿。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書寫過于潦草。我們并不苛求所有考生都能寫一手漂亮的好字,只是要求他們書寫工整,以方便閱卷老師識別。但部分考生的字非但不漂亮,反而龍飛鳳舞。這些字體常常需要閱卷老師瞪大眼睛仔細辨認, 有的則需要閱卷老師大膽猜測和推理。

2.特殊試卷仍存在。特殊試卷指的是空白卷和亂畫卷。39題(4)為開放性的題目,雖然得高分很難,但不得分也非易事,除非是空白卷。然而,我們看到,恰恰就是有部分學生一字不寫。我們無法猜測這些考生當時的心理,不過但凡重視高考的學生都不會輕易交上白卷。另外,閱卷時我們還會發現個別考生在試卷上亂涂亂畫,有的隨手涂鴉,有的寫上“謝謝老師”、“祝福老師”,甚至還有的考生長篇大論,胡扯一通。

3.粗心導致筆誤。高三考生既要嚴肅認真地對待高考 ,又不能給自己過大的心理壓力。心理壓力過大會造成很多不良后果,答題時的筆誤即是其中之一。39題(3),部分考生將“市場擴大”寫成“市擴大”,將“擴大市場”寫成“擴大市”,將“工業革命”寫成“工業革”,這些都是非常不應該的。

教學設計題教學目標范文第2篇

1開放題的界定

題設不固定,答案不唯一,在解題過程中學生以自己喜歡歡的方式去解答,把自己的知識、技能以各種方式結合,去發現新新的思想方法,給學生以較大認知空間的題目稱為開放題。

2數學開放題的顯著特點

(1)新穎性 ,條件復雜、結論不定、解法靈活、無現成模式可可套用。 題材廣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不像封閉性題型那樣簡簡單,靠記憶、套模式來鑰匙。

(2) 層次性 , 有的追溯條件多種 , 有的探求多種結論 , 有的的尋找多種解法,有的由變求變,很能體現現代數學氣息。

(3)發散性 ,由于開放題的答案不唯一 ,解題時需要運用多多種思維方法,通過多角度的觀察、想象、分析、綜合、類比、歸納、概括等思維方法,同時探求多個解決方向。

(4)創新性 ,能激起多數學生的好奇心 ,全體學生都可以參參與解答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廣開思路,重視發散思維,鼓勵學生生標新立異,大膽探索。

3數學開放題的教育功能

(1) 開放題可給予學生更多的體驗成功的機會 , 增強學習習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 開放題由于具有結論開放 、條件開 放、策略 開放等特特點,利用開放題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能力。

(3)開放題的教學有利于形成寬松的教學氛圍。開放題的的層次性,為全體學生,特別是中、下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參與空空間”,學生可以是個別競爭,也可以合作完成,可以是暢所欲言,學生可以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進行學習,有利于形成寬松和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尊重重的和諧關系。

(4)開放題是挖掘、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充分展示應用數學學思想方法的良好載體,使每個學生的數學才能在自己的基礎上上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5) 開放題的教學有利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及教學方式。開放題的設計、參考答案的尋求、對學生的充分估計、對課堂生生成的正確處理、對不同學生的分層教學都迫使每個老師不斷學學習,提高自身的數學底蘊和教學水平,改革教學方法。把學生當當作學習的主體。

4做好開放題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且要要鼓勵創新,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1)注意培養學生思維。學生必須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 ,展展開聯想和想象,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進行思考,其思維方方向和模式的發散性有利于創造性能力的形成。開放題變單一的的教師講解為師生共同研究問題,變個體操作為集體交流合作,把開放題融入課堂,可有效地激發學生敢于思考問題,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 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等良好數學品質。

(2)注重激發學習興趣。數學開放題可達到教學形式的開放,使學生的學習可以是個別競爭,也可以是合作完成,可以是暢所欲言,也可以是實踐操作。學生在寬松的教學氛圍中輕松愉快的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增強了學習的內驅力,對數學探索產生濃厚興趣。

(3)全面強化創新意識。在開放題的解答過程中 ,沒有固定的、現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記硬背、機械模仿找不到問題的解答學生必須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積極開展智力活動,用多種思維方法進行思考和探索, 因而開放題可以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 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工具。

(4)鼓勵學習創新 ,讓學生學有創見。

第二, 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老師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識間的聯系,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數學思維規律,提出恰當的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去啟迪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同時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分析、猜想、歸納、類比、聯想等思想方法,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1)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眼、耳、鼻、舌、身多種感官并用,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 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尤其是數學概念的概括抽象,數學公式的發現推導,數學題目的解答論證,都可以讓學生多觀察。同時注重自主思考課堂教學中概念的提出與抽象,公式的提出與概括,題目解答的思路與方法的尋找,問題的辨析,知識的聯系與結構,都需要學生多思考。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質疑、討論、設問可討論,問題怎樣解決可討論。通過討論,學生間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達到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第三,做好開放題課堂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特點等來設計開放題 ,設計開放題要面向全體,要能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

(2)開放題的教學要適度。在以常規題為主體的前提下 ,適當引入開放題,且把握問題的開放度,不同水平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設問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題要求。

(3)設計開放題要選擇有用、有趣、學生熟悉的問題 ,使學生容易進入解決問題的角色,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中得到最佳發展。

(4)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 ,讓學生充分地通過自己的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啟發,或教師啟發要得當,要善于從學生正確的、部分正確的或不正確的答案中,分析其思路,及時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引導其繼續努力。

摘要:新課程引入開放題,對中學數學教學產生了較大影響,加快了開放題教學的進程。課堂教學中要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積極地引入開放題,努力做好數學開放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教學設計題教學目標范文第3篇

一、高中英語“語法填空題”教學的理念

1. 教學目的及大綱要求。

根據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廣東卷) 英語考試大綱說明, 該題型要遵循選拔性考試的規律與要求, 貫徹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理念, 反映本學科新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 考查考生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注重考查考生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語言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知識的能力。同時, 考綱中還要求考生能讀懂書、報、雜志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段以及公告、說明、廣告等, 并能從中獲取相關信息。

(1) 命題特點。

第一, 考查篇章理解。以往的“單項選擇”題是通過一個較為簡短的題干, 提供一個可依據的小語境。而新題型“語法填空”是以一篇短文為載體, 提供的是一個較大的語境, 這無疑給了考生一個更大和更為完整的思維空間, 由此, 考查理解的要求也隨之提高, 即從題干理解到篇章理解。

第二, 考查語法判斷。在圍繞文章主題進行細節理解的時候, 對各小題必須進行語法判斷, 因為所填詞語 (單詞或詞組) 既要意思和邏輯正確 (符合語境) , 又必須語法正確 (符合詞法和句法規律) 。

第三, 填詞分兩種類型。填實義詞——用括號里所給詞的正確形式填空。填功能詞——空后沒給詞, 而填空缺詞, 使邏輯正確, 結構完整, 語氣恰當, 行文連貫。

二、高中英語“語法填空題”復習課及評價

教師W的某節“語法填空題”復習課是依據人教版高中英語新課程培訓的課程資源, 內容為該題型的解答技巧。下面筆者從教學設計、過程、特色來評析這節高中英語新題型課。

1. 教學設計。

授課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采用了四個步驟:Step1導入——真題剖析;Step2以圖表形式分析近三年考點, 由學生總結出相關規律;Step3根據“純空格試題”和“給出了動詞的試題”等題型, 評析解題高招;Step4模擬練析。

在此環節中, 這節課設計的例題均是近年來廣東省各地的模擬題, 為“語法填空題”技巧的掌握提供了強大的說服力。在講解時, 先由教師總結, 再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歸納。這樣學生在明確考點, 把握技巧后, 亦能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從而達到了教學效果。但除考慮該題型技巧講解的設計外, 教師還應融合幾條思路的講解, 即根據語法知識, 邏輯關系, 語篇標志, 固定詞組, 句型搭配, 詞匯知識, 生活常識等進行填充。

2. 教學過程。

首先以一篇“海嘯災難”為背景的填空題為Limit exercise (7m’) 導入。在此環節中, 教師注重語法的意義和用法, 用生動、形象的背景材料, 讓學生在語篇中感知所學知識語言, 通過思考、分析研究, 得出考點為“純空格題”和“用括號內所給詞填空”, 然后再給出由近三年廣東高考中所考詞的詞性所編匯成的表格數據, 讓學生理解得出相關的結論。

(1) 純空格題:

通??脊谠~、介詞、代詞和連詞等四類詞。

(2) 用括號中所給詞填空:

通??贾^語動詞的時態和語態、非謂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等級、詞類轉換等。

(3) 接著教師W再列出短文來源:

都來自網上。讓學生了解該選題廣泛、新穎, 不拘于某一方面。

2007年: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1310/is_1990_Feb/ai_8861367

2008年:http://english.cri.cn/2432/2006-4-21/68@299043.htm

2009年:http://www.wmmenglish.com/Article/web03/cet07/2006-09-26/5207.html四級閱讀 (上傳時間:2006-9-26)

(4) 短文長度:

170~200詞。歸納完后, 教師列出一系列歷年的模擬練習, 讓學生先試填, 再總結解題技巧。如在講解“純空格試題的解題技巧”時:

[1]It is said that a short-tempered man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was very anxious to help 33 rice crop grow up quickly. (2008年廣東高考)

通過老師解析1:名詞rice crop前還沒有限定詞, 應當填限定詞;根據句意, 這個急性子人當然是急于使“他的”禾苗長得快, 故填形容詞性物主代詞his。由此又得出:技巧1——名詞前面, 若沒有限定詞 (冠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不定代詞) , 很可能是填限定詞。

依此類推, 又讓學生總結歸納出其他六條技巧。

在“給出了動詞的試題的解題技巧”中, 教師W安排了小組討論活動, 共同總結, 最后由各組學生代表上臺來講解得出相關技巧, 教師再給予反饋。在此課的最后, 教師還列出一篇高考題, 并提供了一份評價表, 要求學生解答并對照評價表的各個項目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師生一起歸納和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評價及策略

在學生練習時, 教師在教室內巡視, 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在此過程中, 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這種方法不僅方便、快捷, 還極大地實現了課堂以練為主,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但參照新的“語法填空題”思路, 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 教師則不該抱著句子不放, 而應讓學生對語篇作更深入的反思, 去面對新情況, 分析新問題, 解決新矛盾, 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自我超越。

教學反思:此題型中, 不外乎把握幾點:通讀全文, 把握大意;結合語境, 試填空格;重讀全文, 解決難題。只要教師本著這一原則, 就能讓學生有目的地針對各個重要考點進行歸納與訓練。

教師在備考上還應向學生強調:

1. 不斷記憶, 積累詞匯。

其實語法填空題對單詞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 它不但要求考生認識單詞, 還要求能寫出一些單詞。這就要求考生平時不斷地記憶單詞, 不斷地積累詞匯, 千方百計地把詞匯量提高上去??荚嚂r才能隨心所欲地寫出單詞, 填出固定搭配。

2. 夯實基礎, 學好語法。

英語的基礎知識瑣碎繁雜,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 它要求學生平時多聽, 多讀, 多記, 夯實自己的基礎知識;還要堅定不移地加強語法的學習, 尤其是長句、難句、復雜句的分析。只有這樣, 才能為綜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3. 大聲朗讀, 培養語感。

語感是一種對語言、語段或詞句的感受能力, 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但在做語法填空題時又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嫻熟語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多聽, 多讀, 尤其是大聲朗讀猶為重要。在早讀或晚讀時間, 拋開顧忌, 放開喉嚨, 大聲朗讀, 對培養語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通過朗讀能夠多背誦一些課文是再好不過的了。語感在學生的朗讀和背誦課文的過程中, 不知不覺就逐步形成了。

4. 堅持不懈, 多做練習。

語法填空是一種新題型, 考生在前幾年都不曾練過的, 但是高考中又占了總分的十分之一, 非常重要。因此, 要求考生在考前一段時間要大量練習這種題型, 不斷練習, 不斷總結, 不斷提高, 高考時才能處變不驚, 輕松應對。

當然, 教師設計練習時不能太容易, 否則就達不到訓練的效果;但也不能太難, 否則會使學生感到完成此題型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 從而失去信心和興趣。同時, 教師在講解技巧時, 應善于挖掘多種情景, 類型的講解方法, 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培養學生完成“語法填空題”技巧, 既強調信息的輸入, 又強調信息的選擇、組織、儲存和運用。同時也是閱讀教學的有效延伸, 還為學生創造了在寫作中運用語言的機會。

摘要:本文主要結合一堂課來評價廣東省新題型之一“語法填空題”的教學策略, 讓學生明確解題技巧, 有目的地針對各個重要考點進行歸納與訓練。

關鍵詞:新題型,語法填空題,評價,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實驗)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廣東卷) 英語考試大綱[Z].

[3]楊成.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原則及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 (中學篇) , 2009.

教學設計題教學目標范文第4篇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施新課改后,中考物理試題中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理念,在實驗中注重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因此對物理實驗的復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依據課程標準,抓好物理實驗基本知識的復習

1.認真仔細研究中考說明書,全面把握中考的方向。中考說明書是根據課程標準對教材中要考查的知識點制訂的細化要求,全面了解說明書對教材中實驗的考查要求,這樣我們在復習過程中才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復習的效率。

2.熟練掌握基本儀器的正確使用,提高實驗基本技能。當前中考對基本儀器、儀表的考查主要從三個角度入手:一是從選擇儀器(含量程入手;二是從儀器的使用規則入手;三是從儀器、儀表的讀數入手。復習時可采用對比復習的方法,找出異同點,加強記憶。

二、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物理概念和規律形成的過程和伴隨的科學方法。 2.教材中的插圖和科學探究活動目錄中的內容。

3.各種實驗的原理、研究方法、實驗方案,特別是中考說明書上強調的21個探究實驗;還要注重“STS(科學、技術、社會”考查。

三、抓好“8種實驗題型”的復習教學

1.估計、估算題。近年來估算類試題在各地的中考試卷中經常出現,成為中考新寵。試題通常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估算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有長度、速度、時間、溫度、體積和容積、質量和重力、溫度和熱量、壓力和壓強、功和功率等,此外還涉及一些估算方法類題目。解答估算題通常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估算你熟悉的物

理量入手,再結合相關公式,推算出你所不熟悉的物理量。二是將不熟悉的物理量,通過相關公式轉換成你熟悉的物理量,然后再將不合理的答案一一排除。

2.電學實驗故障分析。初中物理電學故障只有幾類:短路,斷路,電流、電壓表正負接反,電壓表串聯,滑動變阻器接成了定值電阻或接成了導線(接短路了。

3.科學方法。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學方法有: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法、轉換法、類比法、歸納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用總電阻替代各部分電阻,用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壓力等。

4.情景信息題。如奧運科技、航天技術、汶川地震救災、雪災防治、火車提速等,都可能成為中考題目的情境。

5.開放性試題,開放型實驗題。這類問題往往答案較多,解題方法多樣化,要選擇簡單明了的答案進行回答,回答時要有清晰的邏輯并使用準確的物理語言。求解開放型實驗題,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是解題的關鍵。

6.對實驗過程的評估、對評估類問題的解答,關鍵在于從實驗元件選取、實驗操作、實驗推理、實驗方法等入手,根據平時實驗的要求,看是否違背實驗規則,從而來評估方案、結論是否正確。解決這類問題要注意思路的條理性,要按自己平時做實驗的順序,逐項分析對照,就不難發現問題。

7.科學探究。隨著科學探究內容寫入物理新課程標準,科學探究能力已成為當前中考實驗的重要考查內容。按照課標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學生應掌握的科學探究能力有提出問題能力、猜想能力、搜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評估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等,前五項能力是中考實驗命題的著力點。

8.家庭小實驗、小制作,在2009年的中考調研試題中已經出現了這類題,應注意復習。如自制測力計、自制密度計、自制高度計、自制潛水艇模型等。

四、深入研究精選習題,提高學生答題表達能力

訓練學生答好實驗題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方面,從題型上看,主要是填空、問答、作圖、科學探究中的交流合作與評估等幾個方面,復習時可以精選習題讓學生練習,要求學生在答題時書面表達要用詞規范準確,敘述合理。

教學設計題教學目標范文第5篇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學習興趣;審題習慣;專項訓練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許多學生都對數學計算題教學的興趣不高,他們自身的數學計算能力較差,在進行計算時,錯誤率較高,如此長期發展下去,將會使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能力基礎,并采用多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數學計算題教學,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指導學生進行高質量數學計算題學習的最好老師,它可以讓學生快速地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狀態,并認真進行數學計算題的探究。因此,在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當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對數學計算題教學的興趣,并采用創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計算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計算題教學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主動進行數學計算題的學習。

例如,以“小數乘法”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算理,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一幅春天放風箏的圖片,并對學生說道:同學們,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喜不喜歡放風箏呢?并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了交流討論。在此基礎上,我結合上述場景,為學生出了一道數學應用題:已知商店當中每個風箏為3.5元,小明買了3個,一共多少錢呢?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列出了相應的乘法算式:3.5×3。為了讓學生能夠計算出上述算式的結果,我先讓學生相互之間交流討論了自己的計算方法,并為學生講述了小數乘法的計算算法。然后,我讓學生利用小數乘法的計算算理,對上述算式進行了計算,并為學生出了幾道新的小數乘法算式,讓學生結合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計算,鞏固了學生掌握的小數乘法計算算理。這樣,教師通過借助多媒體,對學生進行了數學計算題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數學計算題教學的興趣,還使學生主動進行了數學計算題的學習。

二、培養學生審題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之時,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即學生在進行解題時,沒有審題的習慣,通常是粗略地瀏覽一下題目,就開始進行計算,卻從不對題目進行分析,導致學生數學計算的正確率不高,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目標一直難以完成。因此,在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當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數學計算題的效率,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計算題學習的信心。

例如,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為了讓學生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為學生講述了教材內容之后,我為學生出了幾道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數學計算題,如7/12-1/12;5/12+3/4+1/12;5/6-(1/3+3/10);1/7+x=2/3等等。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計算上述算式,我指導學生認真地進行了審題:我先讓學生觀察了題目中的各種符號,判斷了算式是加法運算、減法運算還是混合運算。然后,我讓學生觀察了算式中的分母,判斷了算式是同分母的加減法運算還是異分母的加減法運算。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本節課學到的內容,對上述算式進行了計算。這樣,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數學計算題的效率,還提高了學生對數學計算題學習的信心。

三、強化學生專項訓練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對學生進行數學計算題的專項訓練是教師進行數學計算題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它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自己掌握的數學計算算法。因此,在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行為特點,并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計算題的專項訓練,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掌握的數學計算方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例如,以“分數除法”為例,為了讓學生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在為學生講述了教材內容之后,我對學生進行了分數除法的專項訓練:我先為學生出了幾道簡單的分數除以整數的數學計算題,如4/5÷2;9/5÷6等等,讓學生進行了計算。然后,我為學生出了幾道與一個數除以分數有關的計算題,如6÷3/4;5/6÷2/3等等,讓學生結合自己掌握的分數除法的計算算理,進行了專項訓練。最后,我為學生出了幾道與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有關的專項訓練題,如12÷(1/2×3);5/8÷0.125-1/4等等,讓學生結合自己之前學過的四則運算法則,對上述計算題進行了探究與計算。這樣,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數學計算題的專項訓練,不僅鞏固了學生掌握的數學計算方法,還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總而言之,計算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我們要重視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并積極探索各種能夠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以此構建高質量的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許莉玲. 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策略探析[J]. 教師,2017(15):39-40

[2]赫勒支子. 淺談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J]. 讀天下(綜合),2019

教學設計題教學目標范文第6篇

設計背景 新課程要求學生能運用類比推理探索與發現數學結論, 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近幾年高考中更關注考查學生運用類比推理發現新知識、推斷新結論的能力.它的突出表現就是在各類考試中大量出現創新試題, 其中對歸納與類比思想方法的考查也隨處可見.在數列創新題中, 考查類比推理的試題幾乎每年都出現在高考題中, 學生普遍感覺解答這類試題比較困難, 得分率不高.因此, 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思維靈活性、發散性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提高接受新事物和應用新事物的能力水平.特別在教學中不能就題論題, 而是要求學生基于現實的情景運用數學、建立數學, 通過觀察、歸納、類比、探究、運用、感悟獲得數學知識,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描述

課題 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題

目標要求

(1) 知識目標:認識數列創新題的特點, 掌握利用類比推理解數列創新題的方法, 認識一些編題的方法.

(2) 能力目標:能利用類比推理將數列創新題轉化為熟悉的運算解決問題, 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得到增強.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歸納意識、類比意識、探究意識、提高應對陌生情景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 數列創新題的特點、本質, 會利用類比推理解數列創新題.如何用類比法編擬數列創新題及注意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什么樣的數列創新題可以用類比思想解題, 這類題的本質是什么, 能根據已知條件將陌生的運算類比轉化為熟悉的運算.

教學過程設計

1 學會觀察, 發現特征

1.1 認識一些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題

例1 (2004年北京市數學高考題) 定義“等和數列”:在一個數列中, 如果每一項與它的后一項的和都是同一個常數, 那么這個數列叫做等和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該數列的公和.已知數列{an}是等和數列, 且a1=2, 公和為5, 那么a18=, 這個數列的前n項和Sn的計算公式為.

例2 (2010年上海數學高考試題) 在等差數列{an}中, 若a10=0, 則有等式a1+a2+…+an=a1+a2+…+a19-n (n<19, n∈N+) 成立, 類比上述性質, 相應地:在等比數列{bn}中, 若b9=1, 則有等式成立.

例3 設等差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 則S4, S8-S4, S12-S8, S16-S12成等差數列.類比以上結論有:設等比數列{bn}的前n項積為Tn, 則T4, , , Τ16Τ12成等比數列.

讓學生觀察例1、例2、例3有什么新發現?如何解決?

(要求學生再舉例:見過的其它數列創新題)

這些試題, 例1類比等差數列的概念新定義等和數列, 屬于定義新運算型試題;例2、例3的本質是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性質的類比.它們都是數列創新題.

板書課題: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題的解法

設計意圖 一方面說明高考對考查用類比思想解決數列創新題的重視, 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如何理解這類題類比的本質, 如等差與等比數列的概念類比、方法類比、運算類比、性質類比等, 為后續講課提供素材和設置情境, 引起學生思考.

問題1 類比推理數列創新題有什么特征?

1.2 對類比推理數列創新題的認識

(1) 類比推理就是由兩類對象具有某些類似特征和其中一類對象的某些已知特征, 推出另一類對象也具有這些特征的推理過程.它的本質是通過比較兩個對象或問題的相似性——部分相同或整體相似, 從而得出數學新命題或新方法.

(2) 類比推理數列創新題基本是以等差數列或等比數列為對象, 先給出等差數列或等比數列的某些特征, 如概念、運算方法、性質、解題方法及算式結構等, 通過觀察、類比、歸納探求規律, 注重轉化, 猜測得出新命題、新結果或新方法.這類試題是以類比思維為軸心, 與數學方法、數學思想和數學基礎知識相結合, 著重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造能力、推理能力, 對考生的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比較高.由于題意新穎, 背景獨特, 在解答時有一定困難.

(3) 立即運用已知條件解決問題.題目沒有過多解釋說明, 要求學生自己仔細揣摩, 體會和理解其中的含義, 并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 要求學生立即獨立解決有關問題, 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維敏捷性要求較高.

2 把握本質, 解決問題

2.1 如何解決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試題

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試題大多數是以等差、等比數列為原型進行類比的.

2.1.1 熟悉和記住新定義或新運算的名稱和符號

一些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試題給出了新定義或新運算, 要熟悉和記住它們才能順利解題, 例如“等和數列、等積數列、二階差數列、⊗、⊕、⊙、*”.又如例1新定義了“等和數列”.

2.1.2 閱讀和理解新定義

從字面或運算規則理解.通過閱讀理解新定義中每一個句子、詞或運算規則的含義.例如, 例1中的“每一項與它的后一項的和都是同一個常數”表示成數學公式就是:an+an+1=d (d表示公和) , 它們都可以取任何實數.

2.1.3 理解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異同或相似之所在

從運算規則、性質、解題方法, 命題結構等屬性理解原數列與所要類比的數列之間的的相同或相似點進行類比.如例2, 等差數列→用減法定義→性質用加法表述 (若m, n, p, q∈N*, 且m+n=p+q, 則am+an=ap+aq) ;

等比數列→用除法定義→性質用乘法表述 (若m, n, p, q∈N*, 且m+n=p+q, 則am·an=ap·aq) .

問題2 數列創新題中要類比的本質是什么?

深入理解兩種數列要類比的本質.要順利解決類比推理問題, 關鍵是準確理解兩種數列運算的規則是什么, 運算、性質、結構的對偶性是什么, 只有正確理解了數列類比的本質才能找準了解題的切入點, 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例1中“等和數列”的本質是將等差數列的后一項與前一項的差改成和, 體現了差與和兩種運算的對偶性, 隱含著概念類比、運算方法的類比.類似類比還有指數與對數、除與乘、算術平均數與幾何平均數等.

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類比, 其本質是等差數列用減法定義, 性質用加法表述, 等比數列用除法定義, 性質用乘法表述.

問題3 類比的方法有哪些?

2.1.4 運用類比推理解決問題

例1的解 本題以“等和數列”為載體, 解決本題的關鍵是課本中所學的等差數列的有關知識及其獲得這些知識的數學活動經驗.考生通過對等差數列概念類比, 研究等差數列性質的方法歸納與類比, 對題中等和數列概念與性質也就容易理解與掌握了.由等和數列的定義得an+an+1=d, an+1+an+2=d (概念類比) ,

兩式相減得 (方法類比) :an+2-an=0即an+2=an.由a1=2, 公和為5, 則a2=3, 因此a2n-1=2, a2n=3 (n=1, 2, …) , 故a18=3.當n為偶數時, Sn=52n;當n為奇數時, Sn=52n-12.

例2的解 類比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運算規則和性質可猜測本題的答案為:b1b2…bn=b1b2…b17-n (n<17, n∈N*) .

事實上, 對等差數列{an}, 如果ak=0, 則an+1+a2k-1-n=an+2+a2k-2-n=…=ak+ak=0.所以有:a1+a2+…+an=a1+a2+…+an+ (an+1+an+2+…+a2k-2-n+a2k-1-n) (n<2k-1, n∈N*) 從而對等比數列{bn}, 如果bk=1, 則有等式:b1b2…bn=b1b2…b2k-1-n (n<2k-1, n∈N*) 成立.也就是說運用類比的思想方法由等差數列{an}而得到等比數列{bn}的新的一般性的結論.同時也說明等差數列的結果若用“和”的運算, 則類比到等比數列的結果應該是“積”的運算;等差數列的結果若用“差”的運算, 則類比到等比數列的結果應該是“除”的運算, 即運算的對偶性.

例3的解 結果是Τ8Τ4, Τ12Τ8.

例4 給定數列{an}, 且an+1=an+ (2-3) 1-an (2-3) , 求a1001-a401的值.

(結構類比) 本題直接計算很難, 但式子的結構類似兩角和的正切公式, 由此得到解法:設an=tan θn, 則an+1=an+ (2-3) 1-an (2-3) =tan (θn-15°) .由此有an+12=tan (θn+12×15°) =tan (θn+180°) =tan θn, 即{an}是以12為周期的周期數列, 故a1001-a401=a5-a5=0.顯然, 運用類比推理, 得到創造性的解題思路, 預見解題方向, 優化解題過程.

設計意圖 類比的方法有多種, 是直接告訴學生, 還是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對比、歸納、總結得出結果呢?選取的例題經過學生思維活動分別從概念的演化到方法比對, 再到類比式結構的理解等方面都能代表相應的類比方法, 讓學生學習后懂一題通一類方法.另外, 考慮到一堂課的容量有限, 故這里未選擇數表型的類比推理題.

類比的方法有:運算的對偶性;概念與性質的對應性;方法的同一性;結構相同或相似性.即概念類比、運算類比、性質類比、方法類比、結構類比等.

其他類比的方式通常還有平面與空間的類比、圓錐曲線之間的類比、各種運算的類比.

3 鞏固訓練 (題組訓練) , 形成能力

(1) (2010年湖南理15題) 若數列{an}滿足:對任意的n∈N*, 只有有限個正整數m使得am<n成立, 記這樣的m的個數為 (an) *, 則得到一個新數列{ (an) *}.例如, 若數列{an}是1, 2, 3, …, n, …, 則數列{ (an) *}是0, 1, 2, 3, …, n-1, ….已知對任意的n∈N*, an=n2, 則 (a5) *, =, ( (an) *) *=. (問題:符號{ (an) *}的改變對結果有沒有影響?)

(答案: (a5) *=2, ( (an) *) *=n2.本題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類比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2) 在等差數列{an}中, 若an>0, 公差d>0, 則有aa6>aa7.類比上述性質, 在等比數列{bn}中, 若bn>0, q>1, 則b4, b5, b7, b8的一個不等式是.

(A) b4+b8>b5+b7 (B) b5+b7>b4+b8

(C) b4+b7>b5+b8 (D) b4+b5>b7+b8

(答案:由類比得左右兩邊兩項下標的和相等, 排除答案C, D.對于A, B, 可以通過比較法, 選A正確)

(3) 若數列{an} (n∈N+) 是等差數列, 則數列bn=a1+a2+a3+?+ann (nΝ+) 也是等差數列;類比上述性質, 相應地, 若數列{cn} (n∈N+) 是等比數列, 且cn>0, 則有數列dn= (n∈N+) 也是等比數列. (答案:由已知“等差數列前n項的算術平均值是等差數列”可類比聯想“等比數列前n項的幾何平均值也應該是等比數列”, 不難得到dn=c1c2c3?cnn (nΝ+) 也是等比數列.也就是由已知條件的特征從形式和結構上對比猜想不難挖掘問題的類比特征, 即結構類比.注意:bn=a1+a2+a3+?ann的本質是n項的算術平均值.n項的算術平均值與n項的幾何平均值對應.)

(4) 觀察表1已知的部分內容, 填空.

(答案:則類比等差數列{an}中前n項和Sn=n (a1+an) 2, 可知前n項積Τn= (b1b2) n2.)

4 拓展與提高, 鼓勵學生探究

我們理解了問題的本質后, 可以將問題拓展, 嘗試自編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試題.大家知道例1是以等差數列為基礎通過概念類比編擬出“等和數列”這新定義試題, 那么以等比數列為基礎通過概念類比可以編擬出什么試題? (學生嘗試)

問題4 怎樣編擬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試題?

方法1 改變原定義的運算規則.例如, 通過概念類比, 將等比數列的運算規則改為“從第2項開始, 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積等于一個不為零的常數”, 這樣的數列, 叫做等積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這個等積數列的公積 (要求學生寫出它的通項公式和前n項和公式) .

方法2 改變類比對象.例如, 在等差數列{an}中, 若an>0, 公差d>0, 則有aa6>aa7.類比上述性質, 在等比數列{bn}中, 若bn>0, q>1, 則b4, b5, b7, b8的一個不等式是.

(A) b4+b8>b5+b7 (B) b5+b7>b4+b8

(C) b4+b7>b5+b8 (D) b4+b5>b7+b8

改變上題的類比對象可得如下兩道變式題:

變式1 在等差數列{an}中, 若an>0, 公差d>0, 則有aa6>aa7.類比上述性質, 在等比數列{bn}中, 若bn>0, q>1, 則b4, b6, b7, b9的一個不等式是. (答案:A)

(A) b4+b9>b6+b7 (B) b6+b7>b4+b9

(C) b4+b7>b6+b9 (D) b4+b6>b7+b9

變式2 在等差數列{an}中, 若an>0, 公差d<0, 則有aa6>aa7.類比上述性質, 在等比數列{bn}中, 若bn>0, 0<q<1, 則b4, b6, b7, b9中任意兩個的和大于另外兩個的和的一個不等式是. (答案:b6+b7<b4+b9)

設計意圖 將變式訓練與編題結合起來, 引導學生反思知識類比點, 輻射遷移知識, 讓學生掌握類比推理不能只看形式, 更重要的是看本質.既要關注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有很多性質的相似性, 應用時更要關注其不同點.

方法3 利用數學中的對偶式, 如指數與對數、不等式與方程等.

例如, 形如an=1n (n+1) 的數列, 用裂項法求和得Sn=1-1n+1.類比此法可得不等式:121+132+?+1 (n+1) n2 (1-1n+1) . (要證明它, 可將左邊每項放縮后用裂項法求和)

(學生仿照此, 自己編擬一題或兩題)

方法4 將數列按一定規則重新排列.

例如, 將從1開始的自然數列、奇數列、偶數列或其他等差數列及等比數列按某種規則 (比如楊輝三角) 重新排列, 表示成序列或數表的形式, 編擬類比推理型數列創造試題.這樣的試題在高考中經常出現, 比如2010年湖南文科20題.

由此可見, 我們解題時還可以從試題的源與流及命題的意圖中尋找解題的切入點.

問題5 編擬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題要注意什么問題?

(1) 兩種數列的類比對象相同的本質屬性越多, 則結論的可靠性越大.反之, 越少.

(2) 兩種數列的類比對象的共有屬性與推出的一對詞語間的聯系越緊密, 則結論的可靠性也越高.反之, 越低.

(3) 進行類比推理時, 要注意它們的對應性, 弄清相同點與不同點, 避免犯“機械類比”的錯誤.

5 回顧與總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 讓學生歸納和總結.本節課主要學習如何認識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題的特征;如何分析與解決這類問題;如何抓住它們的本質, 并把把陌生的運算轉化為我們熟悉的問題來解決;用什么簡單方法編擬類比推理型數列創新題;編擬這類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另外, 為了適應新課程對類比推理的要求, 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重視類比推理、類比猜想的方法和思維的訓練, 設置恰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發現某些數學結論或解題方法, 預見一些命題的正確與否, 當然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 實行低起點, 循序漸進, 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紅權.新課程下的數學課程課堂教學呼喚“問題聯想”和“合情推理”——兼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J].中國數學教育, 2010, (4) :5-9.

[2]陳樹康.淺談數學探索題教學的若干思維方式[J].福建中學數學, 2010, (7) :23-25.

[3]王曉東.高三復習課中的“課題研究式”教學[J].中國數學教育, 2010, (6) :34-36.

上一篇:教學設計反思與點評范文下一篇:教學設計及板書設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