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程目標下小學科學論文范文

2023-09-29

課程目標下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教育過程中,教育水平發展迅速,“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彼刭|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小學科學實驗課程教學是以實踐性為基礎的教學活動。它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的科學知識的同時,能夠激發起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在小學階段的科學實驗教學當中,教師主要以引導為主:一是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與實踐進行結合;二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在小學的科學實驗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重視對學生進行實踐性的指導。這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課程;教學方式;探究

1 引言

2017年頒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時提出了“科學探究”這一重要的學習方法,課標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而探究性是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完整體現的,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2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現狀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校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通過對學生智力、能力的提升來開發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潛力,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在小學階段,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有效策略就是進行科學實驗教學。越來越多的小學開始對實驗教學引起重視,實驗室的教學環境、實驗設備的投入等都有明顯的改善。小學科學實驗的教學質量已有明顯的提升。但是,我國實驗教學的起步較晚,再加上在改善的過程當中需要進行一定的探索。因此,我國現階段在實驗教學當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及時地解決實驗教學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利于我國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我國小學科學實驗教育的進一步改革。

3 小學科學實驗課程教學方式的探究

3.1 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科學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學生的實驗學習不應該局限于課堂和教材當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實驗的空間和平臺。在實際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當中,如果想要更好的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應該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驗,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種子的萌發》一課時,為了能夠突破教學實踐的約束,教師可以將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進行有效的融合。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黃豆種子的發芽過程加以觀察和記錄,進而能夠深入思考和探究種子發芽的關鍵條件。通過這樣的課外實驗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在較為廣闊的空間和平臺當中開展科學實驗的學習,加深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3.2 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小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師生共同配合開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應當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首先,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應當及時地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反思,對自己在進行實驗操作當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及時的總結,對自身的發展規劃進行實時反思,不斷地進行調整。其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對科學實驗抱有正確的態度,不能把實驗課當成討論課,在進行實驗之前應當注意聽教師的講解,在實驗當中遇到問題時,應當主動進行提問,及時地解決實驗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最后,學生要注意遵守課堂規則,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相關的操作,避免出現危險。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對學生在學習當中出現的問題應及時地進行調整,確保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地進行解決。同時,教師要及時地提醒學生學習態度對于自身學習的重要性,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思想動態,在教師的指導之下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提升。

3.3 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科學動手能力

實際上,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組織者。新課程下雖然重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所具有的主導性作用不能夠被忽視。通過教師主導性作用的充分發揮,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實驗開展的目標,正確掌握開展實驗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例如:在教學《金魚》一課時,為了能夠促使學生通過對于金魚的觀察了解和掌握陸地動物與水生動物之間存在的不同,教師就應該充分的發揮自身所具有的主導性作用,促使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當中仔細觀察魚的鰓、鰭、鱗等的作用,并且能夠記錄在喂完魚之后魚進行呼吸和喝水的反應以及方式等,進而能夠更好的開展實驗,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獲得有效的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小班化的教學能更好地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因此,學校應當配備專業的實驗員和足夠的實驗室,配合學科教師有效開展實驗教學。另外,針對轉崗科學教師和兼職科學教師,學校需要對他們進行實驗教學技能的培訓,使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以便適應科學實驗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陳冰艷,鄭柳萍.基于翻轉課堂的小學科學實驗校本課程實踐研究——以“福州市麥頂小學”為例[J].學周刊,2018(32):153-154.

[2] 徐君玲.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06):60-61.

[3] 王潤清.細微處入手,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養——談微課程資源在小學科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8):91.

課程目標下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小學生的心智發展還尚未成熟,需要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優秀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學生能夠自主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所學到的科學知識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和認知,充分挖掘自身潛能,做到學以致用。要想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能力,教師要改變以往老式的科學教學模式與理念,把科學課堂教學的主導權交給學生,給予學生足夠自由發揮的空間和平臺,師生之間共同構建輕松、高效的科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問題;探究能力;方法

教師不能夠只把小學科學這門學科作為一項教學活動,而是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科素養,例如,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這些都是小學學科中所隱含的知識信息。教師要善于去創新科學課堂教學方式,采取探究式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模式等,引導學生自主的動手、動腦,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對所學到的科學知識有較為透徹的認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為以后長久的學習之路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目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1.在課堂上學生缺少思考

因為科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就會組織大量的動手操作科學實踐活動,但是這些科學實踐活動存在形勢重于實質的問題,導致學生只是盲目的動手操作,從來也沒有真正去思考所學到的科學知識,缺乏實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對于小學科學學科中所要表明的現象學生沒有真正地去理解,科學這門學科的真正教學意義沒有體現出來。

2.學生缺乏主體意識

由于很多教師還是習慣于采用傳統的科學教學模式與理念,而自己掌握著科學課堂的主導權,導致學生缺乏相應的主體意識,在課堂上只是教師講學生機械式的記憶課堂知識,學生成為了科學課堂教學的觀眾,最終導致學生缺乏參與科學課堂教學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在科學小組活動中學生都在旁觀,很少有人真正地參與進去,無法對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展開相應的探究。

二.新課程理念下,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1.引導學生去探究課本中存在的德育教育內容

小學科學是一門教育意義較強的學科,其中隱含著較多的德育教學內容,而這些內容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學生,從而培養學生優秀的科學素養,例如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熱愛家庭的精神,讓學生擁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用積極的態度去學習、生活,將來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例如,在學習“紙”的時候,教師要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提高參與本堂課的積極性、自主性,從而對所學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隨后讓學生去思考紙的特點與用途有哪些?最后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與概括,隨后教師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利用優秀的課外科學素材來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紙張的發展過程和造紙術這項發明,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和重要性,從而能夠樹立強烈的民族意識,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希望自己也能夠為社會、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2.創設優秀的問題教學情景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優秀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于創設優秀的問題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感悟和理解,這樣才能夠對所學到的科學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和認知,并且具備良好的探究能力,擁有正確的思考模式和學習方法。小學科學問題教學情境的設定要和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并且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如果問題教學情境內容過于復雜,學生就失去了參與課堂教學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而選取學生熟悉、比較感興趣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磁鐵有磁性”的時候,教師可以準備塑料尺、木頭、銅、剪刀、小刀大頭針等物品,把這些物品都混合在一起,然后提出問題:學生認為哪些是磁鐵能夠吸引的?這是為什么?然后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教學知識,然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了鐵類物質能夠被磁鐵吸住,然后教師在補充關于磁鐵和鐵的教學知識,讓學生充分掌握所學到的課堂內容,并且無形之中具備了探究未知問題意識。

2.3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

因為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知識量比較多,而教師一味地采用板書教學模式非常浪費課堂時間,學生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師要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引導學生去探究、思考,并且很多科學實驗現象較為抽象、復雜,無法通過板書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教師往往只能夠口頭表述,但是這種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從而失去了探究科學知識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把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把抽象的科學知識采用圖片、聲音、視頻的形式更為直觀地表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提高參與科學課堂教學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勇于去探索和思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的形式來播放昆蟲的一生、種子和植物的萌芽與生長,這些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都很難捕捉,學生往往對這類現象非常感興趣,那么教師利用視頻模式展現給學生,學生就能夠感受到大自然和生命的神奇之處,從而有想更加深入了解的想法。

總結

總之,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培養學生優秀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從而對所學到的科學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陳彤光.淺析美術教學在農村小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與現狀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2):105.

[2]劉同祥.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創新能力[J].華夏教師,2017(02):53.

課程目標下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小學科學學科的存在可以使小學生在平時的校園生活學習中就能夠接觸科學,了解科學,感受科學所帶來的奇妙世界。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小就培養一定的科學思維,并對科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未來在科學研究這條道路上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合作學習是當下十分流行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學生之間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加強彼此間的交流,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同學之間相互促進,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而我們可以充分地將兩者結合起來,文章將圍繞合作學習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一、 前言

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通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科學知識的探索教學,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還可以在小組合作的共同努力之下發現科學的奧秘,感受科學的美。并且合作學習還會因為小組成員的不同思維產生不同的想法和發現,將這些發現主動地分享給其他成員,有助于學生的思維更加的廣闊,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從而得到更多的發現和感悟。其實小學科學探究就是在合作的基礎之上完成的,因此,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當中得到應用十分的有必要。

二、 基于合作學習背景下的小學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小組合作學習是現如今十分受教師青睞的一種教學形式,可是在進行具體的實施策略上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在學生進行小學科學課程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的人員分配和具體如何實施的工作上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這就導致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都分到了一個小組里,無法保證小組學習水平的分層,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對自身的合作學習成果得不到很好的提高效果。除了在人員分配任務上做得不夠科學合理之外,還存在合作過程缺乏合作意識的問題。由于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對孩子是萬般的寵愛,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的委屈和傷害。這就釀造了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線程中遇到困難或者和成員之間發生意見分歧的情況,很難做到勇敢的戰勝困難,并學會主動接納他人意見,以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能力,給整個小組合作學習過程造成很大的困難,小組的合作學習根本無法正常進行,還很容易造成同學關系惡化的現象發生。與此同時,學生正處于小學時期階段,對任何事物都缺乏足夠的耐心,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進行科學探究也成為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即使是一個很小的問題都要涉及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來共同完成和解決,由于學生缺乏對事物探索的耐心,對科學問題的探究往往十分的淺顯,無法根本深入地解決科學問題。同時刻板單一的教學形式也讓學生的小組合作積極性逐漸的減退,學生也逐漸地對小組合作討論這件事情看得沒有那么重要。就會在平時的小組討論當中流于形式,學生之間的討論內容和科學問題沒有關聯都是一些閑談的現象發生。以上是對小組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的具體分析,其實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的評價環節也存在必不可少的問題。例如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缺少了學生之間的互評過程,因為學生之間的討論過程小組成員不僅全程參與,而且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所以在評價任務上小組成員是最有發言的必要,不僅要進行評價工作,同時還要對討論學習過程中發現的科學問題主動地提出,沒準就會提出一個有深度值得思考討論的科學問題,讓教師和同學一起幫忙答疑解惑。而這些評價工作和科學問題的發現都沒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最終環節得到體現。通過以上對合作學習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教師要在平時的科學進行中引起足夠的重視,找到相應的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的發生,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過程中能夠高效地完成教師安排的教學任務。

三、 基于合作學習背景下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一)采用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方法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課堂當中,教師對學生在科學探究方面的興趣培養工作是教學過程中十分艱巨的任務。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就要在教學形式上做出相應的改變,如果依然遵循傳統方法中單一刻板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究欲望,學生也就沒有辦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和全面綜合素養就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師應當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之上做出改變和創新,在科學教學課堂上科學合理地采用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其中共同學習法作為合作學習形式中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學習方法。其主要內容是首先通過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將小組成員在合作完成過程進行合理的分配任務,每一位成員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然后按照相應的規則和秩序進行合作學習過程。例如:在學習小學科學教材內容中對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進行小組的討論研究,首先學生要進行小組成員任務的分配工作,一部分學生進行資料的查找搜尋,一部分學生負責將小組成員對科學問題的產生的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剩下的學生進行最終的匯報工作。在這樣一個系列過程下井然有序地完成科學任務。除了共同學習探究之外,小組探究法也是十分常見的一種合作學習形式。在小學科學的教育課堂上受到了教師的一致青睞。其形式的主要特點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個全面籠統的科學研究項目,通過將這個大科學研究項目進行細致劃分成小的主題,讓每個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從這些小的主題當中挑選出最想要進行深入研究的內容,從而將籠統變為具體,平均分配到班級中每個小組的每一位成員身上。通過討論分析最終以小組報告的形式呈現在教師面前,教師并針對報告內容進行詳細的匯報工作,教師也會根據小組的最終報告結果進行評價和改正。例如:在進行植物的生長變化這部分的科學內容進行研究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植物從種子到幼苗再到長出過根莖發出嫩芽,然后開花結果直到最終枯萎死去這幾個植物生長過程中的生長變化進行細致劃分,并將劃分出的每一步植物生長過程分配給合作學習小組來進行談論研究。小組成員再進行資料的搜集和實際觀察發現植物在這一階段過程中的生長特點。小組最終以報告的形式向教師匯報研究觀察的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觀察報告結果進行相應的評價和補充。對于一些錯誤發現要及時地進行更正。

(二)使用生活化教學法,使科學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

我們都知道科學來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所采取的策略上要注意將生活重點實際例子運用到教學課堂上,并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科學現象,體會科學給我們的日常生活所帶來的便利和好處。通過學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體驗教師所帶來的生活化教學法,學生會學會更加的尊重科學,對科學現象充滿好奇和研究的欲望,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重視起對科學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學習動物的生長周期這部分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圍繞我們生活中會吃的蠶蛹而展開的,蠶蛹是一種很好吃且蛋白質很高的食物??晌覀儾灰浶Q蛹其實也是一種動物,而我們所看到的蠶蛹的樣子只是在蠶蛹生長周期當中的一個階段,如果我們將他養育,最終會變成蠶寶寶。針對蠶蛹的生長周期進行研究,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針對這一研究進行生活實踐。讓學生通過父母從市場上買回來的活的蠶進行長期的觀察養育過程,并周期性的記錄蠶的生長變化,將觀察到的結果進行記錄和詳細的分析,最終的結果進行小組之間的匯總工作,通過整理得到蠶的生命周期和生長變化的科學實驗結果。在教師為學生創設的生活化教學當中,學生能夠充分地從生活當中感受到科學的神奇之處,學生也會因此更加地注重生活細節從而熱愛生活,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使科學教學在生活化教學形式的幫助下煥發它的生機和活力。

(三)設計小組角色和任務

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中,可以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設計相應的小組角色和任務,讓每個學生在角色的約束下承擔起一定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讓學生帶著這份責任進行科學知識的探究過程,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的高效,學生對合作過程進展得更加順利。例如:教師在進行科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分別擔任監督人員,記錄工作者,分析策劃人員以及資源整合人員,在這些代稱下,學生會覺得在小組進行科學知識的合作交流當中,要帶著這些職責肩負起所對應的責任,并有效地避免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生思想渙散、態度不端正等問題。幫助教師在課堂上的管理工作,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進行。

(四)構建小組綜合評價機制

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過程固然是最重要的,可是往往我們容易忽略的是最終的教學評價環節。而教學的評價工作對學生的學習也起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學任務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教師也應當在教學過程當中加強對評價工作的重視,保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出現任何錯誤問題,在學習上的知識遺漏也要在評價的過程中進行及時的補充說明。例如:在進行水的溫度測量學習時,學生合作學習過程完畢后,教師要進行最終的評價總結環節,總結中要對學生進行水溫測量時的注意事項加強說明,注意提醒學生溫度計的選擇上要注意其規格能夠滿足水燒開時的最大溫度,這樣才能夠保證測量過程的安全。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在合作學習背景下,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的教學策略上要采取創新型的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之下,快樂地進行科學知識學習,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方面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還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從小學學習階段就在學生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科學的種子,從而生根發芽,為培養我國的科學技術型人才出一分力。

參考文獻:

[1]陸昌明.小學科學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方式與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7):69,71.

[2]沈曉峰.小學科學合作學習小組構建的策略[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6,33(3):50-51,58.

[3]袁世民.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5(19):92.

[4]楚紅泳.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64-165.

[5]周洪波.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教養性教育策略研究[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3,29(7):21-22.

作者簡介:

牛玉紅,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寧夏西吉縣什字鄉中心小學。

課程目標下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基于數據收集的小學科學探究課型是一種以建構知識理論為基礎的課型,這種課型不僅能夠順利完成基礎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實踐操作能力。要保證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的順利開展就必須用生活化的情景進行導入,以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數據收集,最后做好總結和交流工作,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數據收集;科學探究;課型;探討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理念并且發布了新課程標準。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小學科學是以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為目的的學科,是為了迎合素質教育理念而開設的新課程。但在小學科學實踐教學中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績,促使教師對小學科學的探究課型進行改革和創新。

在這種背景下,以建構知識理論為基礎的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成為小學科學課程新的發展方向?;诖?,本文在此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進行探討,以期能夠為有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

一、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的理論基礎

數據收集是指通過查閱資料、動手實驗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獲得數據的過程。簡單地說,數據收集就要讓學生改變被動接受信息和數據的傳統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獲得知識。

建構知識理論認為學生的知識并不是通過灌輸和傳授形成的,而是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知識和能力,是一種以實踐教學活動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是以建構知識理論作為理論基礎的。

二、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的優勢

1.能有效地完成基礎的教學內容

相比于傳統的課型,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能夠更有效地引導學生完成基礎教學內容。

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簡單的科學知識,形成基本的常識,并以此提升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如上文所述,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是以建構知識理論為理論基礎的,也就是改變了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讓學生擺脫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命運,而是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知識。

從哲學觀點來看,實踐是檢驗標準的唯一標準。這就表明了這種新的課型能夠讓學生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更加深刻,學生的理解也更深,更不容易被遺忘。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也更加濃厚,自然而然就有效地完成了教學內容。

2.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另一方面,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在更有效完成基礎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更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了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各個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說這個新的課型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落實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三、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實施策略

1.問題情境的創設藝術

創設問題情境是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的第一個步驟。所謂“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就說明了創設問題情境對于這種課型的重要性。

教師必須明確的是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的交代教學背景,更重要的是通過情景的創設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以此來保證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

因此,從根本上看,問題情景的創設需要一定的藝術,要能夠帶有一定的趣味,能夠提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景,通過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消除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以此提高學生的興趣。

例如,以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光和影》這一章節為教學內容進行情景創設時,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問,“大家在晴天站在操場上為什么能夠在地上看到一個和自己動作一致的陰影?”

教師的問題一提出,學生立馬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影子,而后會對影子的形成產生足夠的興趣和好奇,帶著一份好奇心和興趣,學生更容易積極地配合接下來的教學活動。

2.合理的教學方法

在創設問題情境的基礎上,教師使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是保證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順利開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創設了情境之后,教師就可以將設計好的實驗計劃告訴學生,例如,讓學生進行對比實驗,分別在陽光照耀的地方和沒有陽光照耀的地方進行記錄有沒有影子,在不同時間觀察影子的不同點等。

此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的是合理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更高效率和高質量的實驗。教師必須明確的是,學生個體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作為知識和能力都較為欠缺的小學生,如果要求學生單獨的進行實驗是非常低效的。

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安排實驗任務。此時,教師要注意的就是如何進行合理的分組,必須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學生團隊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以日常的觀察和學生的基礎和能力作為分組的依據,要盡量保證學生小組之間沒有矛盾和糾紛,保證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大致相當,才能夠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能夠在實驗活動中鍛煉能力并且獲得知識。

3.有效的總結

進行了合理的分組后,學生就會按照教師設計的實驗計劃進行操作,并且收集到相應的數據。

此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為什么站在操場中會出現陰影?是如何得出的?

學生答:因為有太陽的照耀,通過在太陽照耀下和沒有太陽照耀下的實驗對比得出的結論。

教師:為什么不同時間中影子的形狀會不同?

學生答:是因為不同時間中太陽照射的角度不一樣,從而導致透射在地上的影子出現不同的形狀。

教師:在數據收集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是怎么解決的?

學生答:最難點在于分析影響影子形狀的原因,最后是通過查閱一定的資料后才知道不同時間下太陽的角度不同,而影子形成的原因正是因為太陽的照射產生的,角度不同就導致透射的影子出現不同的效果。

在這樣的問答中,教師其實已經幫助學生完成了對知識的梳理和總結。在實踐教學中發現,學生經常投入數據收集過程中,而從主觀上忽視了對知識的總結和梳理,最終變成了無用功,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容易建構清晰的知識體系,達到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的目的。

總的來說,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是一種以建構知識理論為基礎的新課型,教師需要通過創設趣味性的情景吸引學生的興趣,使用合理的方法進行引導以及有效的總結來保證基于數據收集的科學探究課型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吳桂平.論小學科學探究課[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03).

[2]許華鋒.小學生對比實驗能力培養的策略初探[J].文教資料,2006(06).

·編輯 馬燕萍

課程目標下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教育裝備管理系統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子系統,是實現教育裝備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大批設備器材配備到學校,對教育技術裝備日常管理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結合江西省裝備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實踐和探索的經驗,分析現狀和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教育裝備信息化;教育裝備現代化;教育裝備管理

1 背景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制定學?;A信息管理要求”。教育裝備管理系統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子系統,是實現教育裝備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服務教育教學信息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各地教育裝備工作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

近幾年,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農村)的基本辦學條件不斷加投入,江西省的裝備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廣大農村薄弱學校面貌煥然一新。但是隨著大批設備器材配備到學校,相應對教育技術裝備的配備和日常管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裝備資產管理的手工化記賬方式造成數據缺少、不系統、不準確,甚至自相矛盾等情況時有發生,每年上報資產數據做著大量的高成本、低效率、重復性的工作,影響各級領導決策和各項具體裝備工作的實施。同時,大部分學校的實驗室管理和圖書館管理由于還處于傳統的、粗放的管理方式,沒有借助信息化手段,管理工作強度大、效益低下的狀況普遍存在。

2 中小學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的初步探索  2010年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正式啟動,江西省的教育裝備投入當年就迅速增到了2.4億。以教學儀器裝備為例,有物理、生物、化學、音樂、體育、美術、小學科學七個學科的教學儀器設備共計2145種,包括小學科學實驗室、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衛生保健室、心理咨詢室共六種功能用房的建設。

2010年度的項目學校就有2141所,如此多的學校上報2145種教學儀器設備的采購計劃,如果沿用之前的方式上報紙質計劃,僅采購計劃的匯總和管理就是個巨大的難題,而且很難保證高效且無差錯。為此,我們專門定制開發了教育裝備項目采購管理軟件,該軟件實現了基于Web環境B/S結構下的省、市、縣、校四級采購管理平臺,縣級教育部門可以通過軟件分配好項目校的預算采購金額,項目學校在軟件控制的預算里按學科采購目錄按需申報計劃,上報成功后由市級教育部門負責審核,最終匯總到省級管理部門。應用這款軟件,我們僅用了12天就完成了全省的采購計劃清單。

除了實現采購計劃的匯總,該軟件可實現以下三個功能:一是針對供應商的合同管理和驗收管理,即為中標商提供準確的項目學校、貨品數量和聯系人方式,以及統一格式的驗收單和結算單;二是針對管理部門的查詢功能,即各級教育部門可以實時查詢項目學校的裝備現狀和各級部門的預算資金和實際節余資金情況;三是實現了針對學校的初步資產盤點功能,支持手動輸入該校的裝備資產,提供采購項目到貨自動新增入庫。

如某校2010年申報采購兩臺鋼琴、三臺手風琴的采購計劃,經上級管理部門統一采購后分發到校后,設備管理員可以輕松查詢到中標的物品型號、品牌和其他參數,驗收合格后點擊“入庫”即可自動新增至學校設備資產。

2013年,江西省在完成“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圖書專項采購的同時,還配套了相應的Unilib圖書管理軟件給各項目校,要求中標廠家在各縣舉辦了關于Unilib圖書管理軟件應用、以及專業圖書的編碼、錄入、借閱以及日常管理等實用知識的培訓,極大地提升了全省中小學圖書館的圖書管理與服務水平。

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的存在的問題

1)教育裝備管理人員信息化水平不高。從事教育裝備管理的人員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省、市、縣各級裝備管理部門的領導和干部,是教育裝備隊伍中的帶頭人和骨干力量;二是全省上萬所中小學的實驗教學設備管理人員和中小學圖書館管理人員。前者是負責采購、貨物分發和支付結算,而后者代表終端用戶,負責接貨、驗收和貨物入賬。

由于歷史原因,第一類人員平均年齡超過35歲,特別是市、縣一級管理隊伍老齡化的程度比較高,科班出身比例不高,造成管理隊伍整體操作電腦水平較差。再來看全省教學設備管理員(包括圖書管理員)的人員構成情況(表1),可以看出設備管理員大多數都是兼職,學歷整體水平也不高,高級職稱人數更是占比少。特別是農村學校,設備管理員的學歷、職稱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裝備資產管理的傳統的手工化記賬方式存在高成本、低效率、易出錯的問題,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設備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但是要想實現教育裝備的信息化管理,除了針對項目需求定制開發相應的軟件平臺和數字化解決方案外,更需要參與管理的人員具備熟練操作和應用軟件系統的技能。

2)缺乏系統性的信息化解決方案。2013年,我們聯合軟件開發商升級了江西省教育技術裝備管理系統V7.0,經過三年多的大力推廣,有效地規范了采購計劃上報操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該軟件系統功能相對簡單,僅可滿足裝備計劃申購工作需求,仍無法系統性地完成裝備資產日常管理、實驗教學管理、數據統計分析、辦公自動化、信息網站建設等方面工作。裝備管理手段仍然沒有實現由傳統到信息化的全面轉變,管理工作強度大、效率低、信息不對稱的現狀依然存在,而且教育部也有相關的統計上報軟件(但沒有設立學校賬號),每年縣級教育部門也要上報教育裝備資產數值總數,容易造成重復工作、數據口徑不一的情況。所以必須仔細研究,認真調研,提供既可兼容教育部軟件,也符合我們具體省情的一體化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另外,當前《江西省教育技術裝備管理系統》的有關裝備數據仍暫存于軟件商提供的服務器之中,數據的安全性、系統運行的穩定性還存在隱患,迫切需要依托自身的硬件設備建設投入,解決裝備管理系統平臺運行硬件環境問題。

3)缺乏配套的管理激勵機制。有了一體化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只是實現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的一個必要條件,關鍵還在于各級從事教育裝備管理的人員要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用于實踐,善于實踐。特別是年紀比較大的裝備工作者,在思想上要切實消除對信息化應用的抵觸情緒。

實踐表明,全面實現信息化管理僅靠下發文件來推動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圖書管理、教學實驗日常管理這種瑣碎的日常工作,如果習慣了傳統的簡單化的手工記賬模式,要應用信息管理系統來采集過程數據,剛開始都會碰到障礙。這個時候一要有專門的客服熱線來解決基層管理員的疑問,二要有相應的獎勵機制來表彰優秀的學校設備管理員,采取多種措施,有效推動廣大農村學校的裝備信息化管理落到實處。

3 推進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的對策和建議

整合信息資源,開發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  在正式開發、升級信息管理平臺之前,管理部門要通過詳盡的調研,以前瞻性的眼光來開發建設覆蓋“省、市、縣、?!彼募壘邆湔w可擴展的網絡管理平臺,對原有的相關的系統數據要充分整合兼容,科學規劃,統一數據標準,建立全省教育技術裝備基礎數據庫,為科學決策、合理建配教育技術裝備提供重要的依據。

鑒于目前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況,可采用硬件設備自購,軟件系統對外招標的模式,借助專業軟件公司的技術力量實行軟件的定制與開發,軟件平臺的功能模塊也可根據需要分年開發,逐步投入。但是數據庫的存儲一定要在自有硬件設備環境內,確保數據安全性與穩定性。

模塊分層管理,推出可視化數據的精細管理  在系統內容定制上,筆者建議以子模塊的形式開發以下幾個內容平臺(如表2所示)。

一是面向學校用戶開放的裝備日常管理模塊,學校設備管理員和圖書管理員用賬號登錄,實時登記和更新各學科教學儀器數量、各功能用房面積、圖書冊數等基礎數據,實現動態的教學儀器新增入庫、報損報廢、各班級借用歸還情況以及形成學校裝備類設備資產統計表。

二是面向省、市、縣裝備管理部門用戶的裝備計劃采購模塊,可以將全省教育技術裝備的采購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網絡化、規范化管理,上級部門還可以方便地監管下級部門的專項采購計劃執行情況。

三是面向學校實驗管理員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塊,主要是采集日常教學中實驗教學課和教學儀器的配置管理數據,形成實驗教學的過程性數據,對中小學有關學科的實驗教學活動進行信息化管理,促進各類教育裝備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四是面向省級教育部門的統計分析模塊,通過全省基礎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管理用戶可以查看所轄學?;蚴?、縣離裝備標準的缺口數和缺口金額,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定義測算標準。

五是面向全體教育裝備人員開發的辦公自動化模塊,通過平臺發布公文、通知和實現郵件來往和公文流轉,同步更新針對潛在供應商的網站門戶信息,提高日常行政管理效率。

以上五大模塊建成,整個教育裝備管理的關鍵數據將全部信息化和可視化,依托一體化的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平臺,可以逐步實現裝備管理科學化和精細化。

注重軟件應用培訓,提供立體化的系統響應機制  一套好的軟件成功推廣的關鍵在于培訓,培訓課程的內容必須緊緊圍繞軟件功能、操作規范和升級維護幾個方面來設計,重點突出操作性和實用性。針對新開發的教育信息管理軟件,先是要印制面向省、市、縣、校的四種不同類型客戶的軟件操作說明書(用戶手冊),列出軟件功能操作的流程示意圖,還要列出常用問題的解決辦法。然后是要建立專門的諸如QQ用戶交流群和客服支持電話,及時解答用戶在使用軟件中遇到的問題。

采用分級培訓制度,即省級負責給市級培訓,市級負責給縣里培訓,縣里負責給學?;鶎庸芾韱T培訓。也可以直接由省級部門選點對項目學校實際操作人員進行分片區培訓,通過現場操作和演示的這種現場互動式教學培訓,可以更好達到預期目標。

管理部門應專門針對教育裝備項目管理信息化培訓成立培訓檔案,保存每次培訓的相關文件、會議記錄、人員名單、培訓資料和圖片。最重要的是完整的記錄參訓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因為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軟件不能一次到位的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有些潛在需求和問題會在用戶的實際操作中才能被發現,因此,記錄和整理用戶反應的軟件功能、操作方面的問題,就可以為軟件的下一次升級提供改進的依據。

建立考評機制,強化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全面推進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的關鍵措施在于強化意識、加強領導。所以必須成立省教育技術裝備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省教育技術裝備信息化建設組織推動和督導檢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應設在裝備站。各市、縣教育局要高度重視教育技術裝備信息化建設工作,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確定專人負責、落實工作任務、確保信息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定信息化建設管理考評辦法,并將其納入全省教育技術裝備管理應用評估細則。省教育廳應組織專家人員對各地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對先進單位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引導各地對教育技術裝備信息化建設的高度重視,確保我省教育技術裝備信息化建設健康發展?!?/p>

參考文獻

[1]王謙.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建設初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8).

[2]于曉荷,胡又農.北京市中小學教育裝備投入與教育裝備人員現狀所得到的啟示與思考[M]//教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服務: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上冊).北京:2006.

[3]趙雪蓮.中小學教育裝備管理信息化、網絡化的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6).

課程目標下小學科學論文范文第6篇

國內針對優質微課有多種評價指標,如“中國微課大賽評審標準”“中國外語微課大賽作品評審標準”“全國高校(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評審規則”等。綜合分析當前眾多微課評價標準,其不足之處包括:指標描述較為籠統,立足于不同學科、課型、制作方式的評價標準亟待豐富,評價主體單一。有學者指出,微課的評價標準應從教育性、技術性和應用效果三方面通盤考慮(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2014)。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微課具有區別于其他學科微課的獨特之處,體現在:教學目標以英語知識技能等的傳授、講解、訓練和鞏固為主;教學內容以英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解題思路等為主;教學方法以講授、演示和示范等為主;資源傳播以視頻為主,包含文字、圖片、聲音和動畫等多種形式(羅永華,2019)。結合具體案例分析,有助于實踐者直觀、全面、深入把握中學優質英語微課具備的元素特征,并幫助其厘清分辨中學優質英語微課的基本思路。

中學優質英語微課元素分析

1.內容選材典型,獨立完整

微課的開發過程中,首先要考慮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等,其中教學內容舉足輕重(鐘志賢,2007)。中學英語微課視頻教學內容“短小精煉”,一般要求在5~8分鐘之內完整地呈現教學全過程,這對選材提出了較高要求。即所選教學內容須典型,在所屬知識層面具有代表性,既符合微課內容“深而不廣”的特點,又能提高學習效率。微課的選材角度開放,包括講解類、答疑類、活動類或實驗類,具有獨立性、完整性、針對性、示范性的特點(卞惠石,2015)。

在獲獎的中學英語微課作品中,講解類所占比例最大,主要集中在詞法和句法類。以“subject clause”微課視頻為例,本作品以講解的形式介紹了主語從句的用法。主語從句是高中階段英語句法學習中的重點語法,被選為教學內容,具有代表性。主語從句能單獨作為一個語法點來進行學習,典型、獨立而完整。

2.導入方式多樣化,充滿趣味性

(1)課堂導入方式多元、高效。課堂導入具有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連接新舊知識、溝通情感等功能和目的(岳定權,2016)。站在不同角度,對課堂導入的分類有所差異。有研究者(石春讓、龐冰,2014)將中學英語課堂導入分為情景、預習提問、復習提問、視聽、角色扮演、游戲等12類;有研究者(羅曉杰,2002)將其分為復習、情景、背景、談話、設疑及直觀等。

觀摩這些優質作品時發現,其導入方式主要歸納為4種類型:列舉事例、圖片與歌曲、提問與對話、主要內容介紹。導入時長基本控制在1分鐘以內,體現了微課導入設計多元、高效的特點。

(2)課堂導入富有趣味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庇^摩時發現,當教師進行富有趣味性的導入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習情緒高漲。在導入之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關注度極高,課堂學習氣氛濃厚。以“Unite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微課為例,通過將學生的Duty report融入課前的Warming-up,再由游戲導入新課,逐漸將學生情緒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誘發了學生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3.知識講解科學、合理

一切教育資源都必須遵循教育的客觀規律,即要具有科學性。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發現這些獲獎的優質英語微課作品的科學性,此處以知識講解為分析對象。

(1)教學語言具有科學性。教師教學語言的科學性體現在:精準性、專業性、系統性、邏輯性、連貫性(翟曉云,2015)。英語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學生輸入和輸出語言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課堂教學中要促進學習者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地習得語言,教師必須優化設計課堂教學語言(牟金江,2007)。觀摩中發現,大部分教師在講解時語言較為精練準確、科學連貫,邏輯性較強,抑揚頓挫合理,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為學習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2)知識講解重點突出、難點詳盡。微課是基于學科知識點而構成(胡鐵生,詹春青,2012)。對于部分難度較大的知識點,以微課的方式學習,有利于學生反復觀看,吸收內化。在這些優質的英語微課中,教師均能對所講知識要點進行篩選分類,所講內容均是所處英語學習階段的重難點知識。以宗傳梅的“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微課為例,本微課主要介紹了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定義和轉化,此為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重難點內容。視頻中多次標注“溫馨提示”來提醒學習者注意個別難點及特殊情況,以引起學習者的重視。

4.課堂鞏固及時、高效、靈活

心理學認為,學習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積極促成正遷移的形成。課堂的鞏固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促進學生的知識正遷移。在這些優質作品中,課堂鞏固一般都被安排在對內容進行講解之后。以“與現在事實相反的if虛擬條件句”微課為例,教師在對“if引導的虛擬條件句”進行介紹之后,立刻展開了鞏固,本微課視頻時長5分鐘,鞏固練習占用約2分鐘。視頻中,教師在講解時,不斷滲透著對于所述內容的夯實,如提問、造句、填表格、找異同點。及時、充分的課堂鞏固,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

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要求課堂鞏固也力求“時半功倍”,即高效。如作品“四花:spend, take, cost, pay的區別”中,教師在鞏固環節設置一道練習題。該習題讓學習者用四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翻譯,不僅加深了學習者對“四花”區別的理解,也取代了大量題目的練習,防止定向思維形成,避免“熟能生笨”現象的發生。再以“與現在時相反if引導的虛擬條件句”微課為例,該作品列舉富有趣味的圖片,激發學生造句的興趣;表格對比分析與橫線填空相結合,使鞏固練習方式多樣、靈活。

5.視覺傳達有效、動靜結合

微課視覺傳達的有效性可理解為“視聽一致,動態呈現,符合閱讀與思考的習慣,畫面提綱絜領,簡潔鮮明,給人印象深刻”(金陵,2015)。有研究者(馬武林、何靜靜,2017)指出,優秀外語微課視頻制作質量、效果佳,生動流暢,聲音畫面清晰。有研究者(鄭小軍、張霞,2014)提出,要提高視頻拍攝和制作技術,強化后期加工,促進音畫同步,視聽一致(鄭小軍、張霞,2014)。在這些優質的作品中,視覺傳達有效性突出。以作品“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為例,此作品視頻聲音、畫面清晰淡雅,噪聲處理完善,教師的講解與PPT圖片緊密結合,切換自然,視聽效果好,制作精良。

中學英語微課優化的路徑思考

1.提高內容選材的多樣性,促進選材比例平衡

根據華東師范大學華師慕課C20慕課聯盟(http://home.c20.org.cn/mooc/)微課視頻資源庫分類標準,中學英語微課知識點可分類為:語音、詞匯、詞法、句法、寫作、話題和其他。在對中國微課大賽獲獎中學英語作品的內容選材統計時發現:內容選材主要集中在句法、詞匯、話題三類,而語音、寫作等選材涉及較少。進一步提高微課內容選材的多樣性,促進中學英語微課在選材上比例的平衡,完善中學英語微課的內容開發體系迫在眉睫。

2.重視課堂導入環節,完善微課設計結構

微課具有“未微不卑、步微不慢、課微不小、效微不薄”“五臟俱全”等特點(張一春,2015)。然而,部分優質的中學英語微課沒有設計課堂導入環節,嚴重影響了微課開發的完整性。要進一步提高設計者對微課課堂導入環節的重視,完善微課設計結構,真正實現微課也是“課堂”的目標。

3.提升教師講解水平,注重表達的藝術性

中國微課網提出的“評選標準”明確指出:使用規范語言,普通話或英語需標準,聲音清晰,語言富有感染力。研究發現,部分教師發音不規范,使用普通話時,方言口音太重;講解時,表達不夠準確,缺乏抑揚頓挫,感染力較弱。因此,不斷加強教師語言講解水平,提升表達藝術性是優質微課開發不可忽視的環節。

4.深化課堂鞏固力度,注重知識拓展

課堂鞏固是課堂教學重要的步驟之一,教師應在恰當的時機,設計科學的課堂鞏固環節,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觀摩時發現,大部分優質英語微課的課堂鞏固都安排在最后一個環節,且基本上都是以列舉相關練習題來展開,鞏固方式單一,鞏固力度亟待加強。同時,部分作品在進行知識鞏固時,缺乏對知識的延伸,選擇“就點設題”,這不利于成績優異的學生拓展學習。

5.全面提升微課質量,增強視覺傳達有效性

優質英語微課不僅需要遵循微課開發“內容為王”的本質,在制作技術層面更要精益求精(鄭小軍、張霞,2014)。在這些獲獎作品中,仍然存在部分錄制較為粗糙,視覺傳達有效性趨弱的作品。開發者應重視微課制作技術的提升,除了簡單采用幾種平民技術,如PowerPoint2010、屏幕錄像專家、DV+白板等,更應綜合利用各種技術優勢,開發出高水平的微課,著力提升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 遠程教育雜志,2014(6).

[3]羅永華. 基于英語微課的中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策略[J]. 教學與管理,2019(6).

[4]胡鐵生,黃明燕,李民. 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 遠程教育雜志,2013(4).

[5]鐘志賢. 論教學設計定義的重構[J]. 電化教育研究,2007(7).

[6]卞惠石. 小學數學微課的應用與建設[J]. 教學與管理,2015(5).

[7]岳定權. 課堂教學設計點的獲得方法——以課堂導入為例[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11).

[8]石春讓,龐冰. 新課導入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教學與管理,2014(10): 45-47.

[9]羅曉杰. 中學英語新課導入六法[J]. 教育探索,2002(1).

[10]翟曉云. 論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表現范式[J]. 教學與管理,2015(21).

[11]牟金江. 英語課堂教學語言的語用分類及其優化設計[J]. 課程. 教材. 教法,2007(2).

[12]胡鐵生,詹春青. 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

[13]金陵. 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法[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194-195.

[14]馬武林,何靜靜. 優秀外語微課特征分析——以中國外語微課大賽一等獎作品為例[J]. 外語電化教學,2017(2): 24-28.

[5]鄭小軍,張霞. 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

[16]張一春. 挑戰傳統教學 引領教學創新——談微課的內涵意義與建設應用[J]. 江蘇教育:職業教育,2015(10): 9-12.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西華師范大學公共外語學院/外語教育技術研究所

上一篇:幼兒創造力美術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初中教學中時事政治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