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職業路徑評估范文

2023-09-20

會計職業路徑評估范文第1篇

關鍵詞:企業倫理,會計職業道德,行為規范

一、企業倫理視角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相關理論概述

(一) 企業倫理視角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詮釋

企業倫理一般是指企業中個體之間相處應遵守的道德和行為準則的意向, 企業倫理是企業整體戰略的一部分, 也是企業頂層倫理設計和企業對倫理水準的選擇和定位, 是從倫理的角度對企業作出的長遠發展規劃, 是企業用戰略的眼光審視、發掘、配置企業的倫理資源, 以實現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戰略意向。會計職業道德是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 會計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主要表現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原則、提高技能和參與管理七個方面。因此, 在復雜的經濟環境條件下, 企業倫理視角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可以概括為會計人員處理個人與企業、企業與社會、經營者與投資者等之間的利益關系時遵循職業行為準則和行為規范的活動。

(二) 企業倫理視角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特點

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約束性特點。當利益發生沖突時, 會計人員可能成為喪失原則的拜金主義者。會計人員如果不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 不能堅持原則, 就會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企業倫理道德視角下的會計職業道德若多強調道德的重要性, 會更有利于會計職業的人性化。會計人員是會計工作的主宰, 工作必須有規范性和約束性, 即明確“應該怎樣做”的界線, 在企業倫理道德的影響下, 會計人員會提高個人的道德水平。

具有自私性和廉潔特點。會計工作與錢、財、物緊密相連, 財會人員若能深知道德原則就會在職業活動中廉潔自律、奉公守法、公而忘私、公私分明, 以國家、集體的利益重于一切為最高原則。并且以此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污染和拒腐蝕的壁壘,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經受住各種考驗。

具有服務性和利益高度相關性的特點。為人民服務是所有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根本所在, 這決定了會計職業道德具有服務性和利益高度相關性的特點。社會主義人與人之間是一種新型的關系, 即相互服務、利益相關的關系。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 財會人員如何把握自己, 在企業倫理和會計職業道德中找到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三) 企業倫理視角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客觀性

微觀環境變化需要企業從倫理視角夯實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根基。當今會計利益個體之間的利益關系與人際關系錯綜復雜, 會計人員的倫理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一些原有的道德規范已不能適應新的需要。尤其當經濟利益與道德規范發生沖突時, 為數不少的會計人員產生道德困惑, 發生道德沖突, 從而引發道德失范后果。在經濟領域中另一種形態的道德失范表現在會計職業道德的缺失。在會計領域里, 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假賬盛行, 時有發現廠長利潤、主任成本、經理效益, 企業績效整體低下, 會計管理疲軟無力, 嚴重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

宏觀環境變化需要企業從倫理視角夯實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根基。會計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取決于環境的好壞, 要形成一個完整、有效的會計職業道德體系, 就必須建立良好的外部環境。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外部環境是社會轉型期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根本保障。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也是經濟領域反腐倡廉、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重要一環。在企業會計道德沖突日益劇烈的復雜環境下, 企業以倫理標準尋求會計產生不道德現象的根本原因, 盡量避免和阻止不道德現象的發生, 建設在企業倫理視角下的會計職業道德體系已刻不容緩。

二、企業倫理視角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機理與影響分析

(一) 企業倫理視角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機理分析

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關聯分析。企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之間的密切關系與生俱來。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源于企業倫理, 會計從誕生時就與企業倫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隨著科技的發展,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經濟與商業行為對企業的影響愈加顯著, 會計職業已不是簡單的企業活動, 而是廣泛的社會活動。會計職業道德受制于企業倫理, 企業倫理滲透在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會計人員在就業、升職、福利等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受制于企業倫理。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反作用于企業倫理, 會計人員掌握著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不僅可以公允披露企業倫理積極的一面, 而且可以避免從事非道德活動的消極一面。

企業倫理視角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體系結構分析。企業倫理視角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體系結構呈現出新的特點, 體系結構分析基本范疇包括道德建設特點及演進、當代道德淪喪的困惑、造成道德滑坡的原因、企業文化中的倫理道德規范、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創新的途徑和內容等方面。體系結構分析范疇可以延伸分析市場經濟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 進而在會計職業道德管理機制中指出會計職業道德的自律機制和他律機制。

(二) 企業倫理視角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影響分析

會計職業道德不僅有利于增強公眾對會計的信任和規范會計工作行為, 而且有利于維護社會各方的經濟利益。然而, 企業倫理和職業道德問題愈來愈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美國安然、日本索尼及歐洲殼牌等公司會計欺詐事件, 會計編制虛假財務信息, 或隱瞞真實會計信息, 或拖延披露信息、虛報巨額資產及利潤, 欺瞞廣大投資者。案例涉及虛報利潤及費用的金額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令人觸目驚心, 為造假提供便利的會計師事務所囊括了安達信、畢馬威、普華永道、德勤和安永等幾大會計公司。我國會計也面臨著嚴重的誠信危機, 據有關方面對1 000多名在崗會計人員的問卷調查, 有16.87%的會計人員認為應當做到堅持原則, 有61.27%的會計人員認為應當按單位負責人意見辦, 同時做好會計上的技術處理, 有21.86%的人認為應當直接按單位負責人的意見辦。部分會計人員為求私利, 監守自盜, 完全喪失會計職業道德, 嚴重損壞企業的形象, 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從企業倫理視角審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說明會計職業道德建對企業和社會影響更加深遠, 意義也更加重大。

三、企業倫理視角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障礙及原因

(一) 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體系及實施機制欠完善

我國的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體系和實施機制明顯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 主要表現在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層次性不強和會計職業道德的評價機制、懲戒機制缺乏剛性兩個方面。我國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基本上散見于有關會計法規之中, 缺乏系統性。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處罰太輕或未予以處罰, 使失范者有利可圖, 加上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帶來的不明顯收益, 使不少規范者沖出禁區。因此,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體制和實施機制的不完善, 實際上縱容了會計職業道德的失范行為。

(二) 會計人員管理不到位, 缺乏監督檢查力度

會計職業中懲治違法行為不力, 紀律松弛, 對職業道德優劣表現賞罰不分明, 沒有樹立遵循會計職業道德的典范, 導致會計人員產生錯誤認識, 從而忽視了作為合格會計人員應該恪盡職守的本質。加上企業內部領導的監督檢查缺乏有力手段, 更容易造成企業內部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偏離, 會計人員管理不到位, 進而導致缺乏監督檢查力度。

(三) 會計職業道德觀念薄弱和道德失范嚴重

在利益沖突嚴重發生的社會, 會計人員在處理與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沖突時, 不能堅持應有的原則, 甚至徇私舞弊, 偽造、變造虛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或會計報表, 導致賬賬不符、賬證不符、賬實不符的現象頻繁出現。當與審計人員發生沖突時, 很多會計人員認為掩蓋問題和應付社會及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是本職。

(四) 會計人員素質偏低及職業道德教育缺乏

我國會計教育中的會計職業道德問題還沒有得到高度重視, 往往造成許多學生在做事時出現知識狹窄、基礎不厚和能力不強的現象;在做人時出現道德水平下降、缺乏責任感等不足。加上會計人員在工作中自覺抵制不正之風的自覺性較差, 受權利、職位乃至利益的影響, 更容易違反《會計法》的根本原則。

(五) 社會不良風氣撼動會計人員自律機制

人們在追求物質利益時, 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等觀念, 削弱了人們集體主義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導致丑陋現象頻繁出現。社會不良風氣撼動會計人員自律機制, 進而影響包括會計工作人員在內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念。

四、營造良好的企業倫理氛圍是實現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路徑

(一) 加快制度建設, 實現良好的倫理氛圍

借助良好的企業倫理氛圍構筑促進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包括借鑒國際慣例完善會計職業道德體系、構建相應的考評和獎勵機制、建立追蹤記錄制度及監管組織。針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行為監管不力的隱患, 應借鑒國際會計慣例, 完善我國落后的會計職業道德體系, 盡快制定和頒布企業合并、合并會計報表、外幣折算等具體會計準則。同時, 必須建立和完善會計職業道德的考評機制和獎勵機制, 雙管齊下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行為的追蹤記錄制度和監管組織, 為會計人員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二) 加大監管力度, 提高監管效力

強化政府監管力度, 完善行業自律監管, 不斷健全和積極借助廣告媒體及社會公眾的社會監督力量。財政部門不僅應積極主動地支持協會開展會計人員的自律監管工作, 而且要加強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年檢工作, 保證每個會計人員及時參加會計繼續教育, 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同時, 要加強財政、審計、稅務、監察等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 形成一個有利的外部監督機制, 檢查監督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狀況, 最大限度地約束會計舞弊行為, 對不稱職或違法的會計人員進行嚴格地懲罰, 嚴重者吊銷會計執照。

(三) 加強職業道德規范建設, 強化內部控制體系

要樹立良好的會計職業形象, 應發揮會計職業團體的效用。全國會計人員聯合會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道德規范, 明確會計工作人員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 使會計人員具備優秀的職業道德品質。同時, 企業內部要加強會計管理制度的建設, 因為它是改善單位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率的重要方法。企業內部應該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為防止會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違反會計職業道德行為, 還應該對內部員工建立考核、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 以此來提升會計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四) 加強會計隊伍建設, 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

道德比技巧和知識更重要。會計人才不僅是技術專家, 還應是道德專家。職業道德教育是每一個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品質和信念, 會計教育不僅要傳授技巧, 還應灌輸敬業精神和道德標準, 更要重視在崗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提高。作為會計人員應該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增強使命感, 并能自覺抵制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干擾。

(五) 樹立良好社會風氣, 優化會計職業道德外部環境

樹立社會良好風氣可以優化良好的企業倫理氛圍, 良好的企業倫理氛圍可以有效實施會計職業道德體系。因此, 必須為會計人員創造一個法制健全、制度完善的環境。凈化會計職業道德環境不僅需要會計職業界努力, 還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和協調, 利用媒體廣告和網絡等宣傳工具,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周俊敏.論企業的倫理戰略[J]倫理學研究, 2008 (6) .

[2]王萱.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 2007.

[3]賈俊卿.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現狀及措施[J]理論科學, 2009 (1) .

會計職業路徑評估范文第2篇

關鍵詞:服務性學習,會計專業,職業技能

一、服務性學習

服務性學習區別于傳統的社區服務活動, 傳統的社區服務活動, 如清潔社區、扶殘助孤等活動, 一般由學校安排或獲得學校支持, 但沒有以學校課程為基礎。服務性學習強調的是立足社區, 為社區提供服務, 而且是以課程為基礎的社區服務, 將社區服務與課堂教學結合, 有明確的課程目標;課程組織層面強調在服務活動中, 通過固定時間的、有組織的思考或歸納、總結性分析幫助學生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張旺, 2006) 。

二、服務性學習之優勢

首先體現在其社會性。服務性學習把社會服務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 強調課堂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應用, 使學生在服務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 與社區人員一起分享的方式來學習、夯實專業技能, 在服務的過程中, 學生可以不斷地從服務對象中獲得成就感, 這種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對于促進和激發學習興趣非常有益, 這是一種具有社會意義的學習動機成分 (王永峰, 2009) 。另一方面, 學生在服務的過程中, 通過接觸, 學會了與他人合作、與不同背景人員的溝通和交流, 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增強了應變能力及自信心, 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 為日后走出校門, 融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此外, 服務性學習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精神, 培養公民責任感。

其次, 體現在其學習形式的開放、分享協作性。 (1) 與團隊成員協作體現開放、分享。服務性學習中, 學生提供服務往往通過團隊的方式進行。顯然, 團隊成員的相互協作程度越高, 服務活動進行的越順暢;把普通課堂教學“教師教、學生學”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 “師教”逐漸淡化為引導, 學生自主學習成為主體, 服務內容、方式和活動的安排都是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 而且是在團隊成員一起分工協作的開放情境下學習, 不僅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 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團隊精神。 (2) 為不同背景社區人員提供服務體現開放、分享。服務性學習將學習地點由學校延伸到社會場所, 學生可以與不同性別、不同學識能力的群體、個體接觸, 可以了解多種職業, 了解各種職業的不同工作內容, 專業技術的多種應用形式;從而獲得的經驗性學習體驗, 不僅促進專業知識的理解與吸收, 更能增強對工作的認識, 提高學習的熱情。 (3) 服務內容、學習內容體現開放、分享。服務學習的開展是兩個主體需求的有機結合, 其一即是學生, 其二即是社區的服務對象, 服務活動既要達到教學目標, 也要滿足社區成員的需求, 切實起到幫助社區人員改善生活的作用, 因此服務學習的設計及實行, 會根據學生的不同可以做出多元選擇, 也會根據服務對象需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服務內容、活動的安排。

最后, 服務性學習的優勢還體現在其對社會和諧發展的促進作用。社會和諧發展有賴居民素質的全面提升, 有賴居民生活滿意度的提升。服務性學習另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服務, 通過精心設計、安排的服務活動, 解決社區人員的實際問題, 滿足社區的實際需要, 實現對社區物質、人文環境的改善與提高。

三、基于服務性學習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構

(一)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我校會計專業借助地處廣州的地緣優勢, 旨在培養能適應廣州及周邊珠三角地區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并具有較強的會計核算、分析、檢查能力, 能勝任出納、會計核算和審計等崗位的財會人才。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專業服務性學習模塊, 目的是以開展社區服務工作過程為主導, 通過任務驅動型的項目教學活動, 突出會計專業核算、分析、檢查三個核心能力的培養;同時建立學生的社區服務意識, 樹立良好的服務風尚, 并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善于溝通和合作的品質;進而提升學生的溝通技能和可持續學習、發展的能力;使學生達到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并進的效果;而且更是為貫徹“立足廣州, 根植社區”的辦學理念, 引導學生以較強的人文素養, 踐行專業服務社區, 造福社區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 基于服務性學習的核心技能提升路徑

目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分四階段進行, 分別是:單項技能培養、綜合技能培養、拓展能力培養、綜合能力培養, 通過由單項到綜合, 由技能到能力的培養路徑, 實現核算能力、分析能力、檢查能力的三大核心能力的提升。在課程組織形式上主要是“理論+實踐”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教學”兩種形式。顯然, 在教學理念上, 強調“教、學、做”一體化的學習過程及結果的控制, 核心是知識傳授, 知識應用培養模塊, 以及綜合素養訓練模塊, 這里的綜合素養指的不僅僅是專業能力, 是包含學習、溝通、交流等社會能力、方法能力等在內的綜合能力培養, 在走出校門之前, 走上社會工作崗位頂崗實習之前必不可少, 借助服務性學習所體現的社會性、分享、協作優勢, 服務性學習模塊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優勢凸顯。

(三) 服務性學習模塊

服務性學習模塊包括單項模塊和綜合模塊 (如圖1所示) ;單項模塊主要是基于會計專業職業崗位, 專業核心能力進行構建, 基于出納崗位、會計崗位、財務分析崗位, 結合課程構建了如何辨別偽鈔、家庭賬怎么記、個人工資怎么算等服務活動, 活動所包含的實踐內容與基本要求見表1。綜合服務模塊的構建可以借助廣州的龍頭地域優勢, 選擇與社區企業合作的方式進行。

四、會計專業服務性學習模塊的實踐路徑

(一) 教學組織與教學場地

單項模塊實踐方式:在單門課程中, 融入服務性學習模塊;如在出納技術訓練結束時, 可按班分組設計服務方案, 同時進駐幾個社區, 開展出納崗位的服務性學習活動, 根據活動反饋結果, 包括社區服務對象、服務活動主體學生的反饋意見, 進行歸納、講解、指正、輔導, 然后再實踐的過程, 在不斷地PDCA (計劃、實踐、反饋與提高、再實踐) 的過程中, 實現專業能力、社會能力與方法能力的綜合提升, 并且使社區服務對象在服務過程中獲得知識, 提高生活幸福指數。

綜合模塊實踐方式:綜合實踐模塊在四個階段的課程結束之后, 由教師帶隊參加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的合作項目, 在合作過程中, 不僅教師可以掌握行業內該專業的先進技術, 學生還可以通過參與企業專項, 實現企業與學校的同步驟。

(二) 服務性學習的師資隊伍

服務性學習的師資隊伍要求教學團隊合理分工, 要求專業中教師要有約三分之一來負責第三年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工作, 包括與社區溝通, 尋找社區合作企業, 建立合作關系等事務。由這些教師代表學校, 主動去尋找合作企業, 建立學生綜合服務實習單位資源庫, 積極與企業建立聯系, 了解企業需求, 建立合作渠道;并且也要注重師資力量的培養, 教師要有約15%到校外進行培訓, 與企業項目經理一起合作, 完成項目, 不僅可以更新知識, 提升職業能力, 而且可以使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同步驟, 真正實現零對接。

(三) 服務性學習的課程考核評價

服務性學習的課程考核評價, 要對專業社區服務實踐活動的事前方案籌劃, 事中活動實施中專業素養表現與人文素養表現, 事后活動總結撰寫三個方面進行考核。首先是對服務方案設計進行考核, 包括方案的內容完整性、合理性、可行性, 展板、宣傳海報內容及設計等。其次是服務實施過程, 如各小組的出勤情況、服務過程表現, 專業知識解釋與展示、專業技能展示與指導、人文素質表現等。最后是活動報告撰寫, 關注學生在服務過程中的收獲, 幫助其及時總結與歸納;并且在考核中, 應注重服務效果, 要把受眾的反饋和指導教師的評價結合起來, 以反饋為主, 占70%。受眾的反饋也應予以量化, 主要從五方面來評價: (1) 工作態度:工作之投入和自發性、學習之積極性; (2) 可靠度:良好的信譽; (3) 工作之效果、透徹及準確程度; (4) 工作效率:能夠如期勝任有關工作; (5) 主動性:創意與獨立。

參考文獻

[1].張旺.美國中小學服務性學習述評.上海教育科研[J].2006, (1) :31-33.

[2].王永峰.從“建構性學習”到“學生有效參與”[D].東北師范大學, 2009.

[3].房慧.美國高校服務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大理學院學報[J].2011, (3) :74-78.

會計職業路徑評估范文第3篇

一、 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必要性

(一)集團化發展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 組建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可以滿足供銷合作社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因為組建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可以以行業為依托,以就業為導向, 以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為紐帶, 以校企合作和校際合作為重點,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牽線的功能,中高等職業院校帶頭、各類企事業單位為后盾、各地政府部門培養和扶持的優勢,實現規?;?、集約化、連鎖化辦學, 拓寬供銷合作社旗下各成員單位的發展運營空間, 深化職業教育的服務功能, 促進職業教育緊貼供銷合作社轉型升級的實際。

(二)組建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辦學和經營的綜合效益。因為供銷合作社教育集團化發展可以建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集產品產業開發、教育教學科研、實訓實習操作、人才培養鍛煉、就業實習指導、信息技術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網絡化、社會化職教體系,通過學校與企業及社會共同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創新和辦學體制的深化改革,實現互利共贏和可持續發展, 從而促進資源的集成和共享, 優化社會資源的配置。

二、 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建設及實施路徑相關對策

本文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為例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一)以共建共享信息服務推動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建設和發展。

1.建立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信息交流平臺。龍頭院校依托自身現有的信息交流平臺, 與參與合作的各成員單位共建集團信息交流平臺。平臺可以以網站、報刊、廣播電臺等多種形式構建。集團內企業和院??梢栽谛畔⒔涣髌脚_上充分溝通, 為集團內的有關企業單位、職業院校和政府部門等一系列相關人員建立一個管理理念、實戰經驗、技能技術等信息共享的平臺。

2.為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成員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包括經濟發展趨勢、社會就業需求動態信息,行業改革后的人才培養、企業發展吸納人員取向信息,企業文化、企業高新技術信息, 國務院下達的職業教育改革政策, 國際前沿的職業教育改革思路信息, 職業示范院校精品課程及教材建設信息,新生錄取與畢業生就業信息,師資隊伍資源分配信息, 職業資格鑒定信息,職業技能競賽信息,各專業技能培訓與教育信息,技術服務信息等。

3.建立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信息快速通道。企業可以通過信息快速通道獲 取學校提供 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將成果用于實踐,提供反饋,這樣學??蒲谐晒膽煤屯茝V時間能縮到最短,更高效地發揮出科研價值;集團成員通過信息快速通道可以毫無阻隔地對集團的運行軌跡、發展方向甚至是個 別領導的工作 情況提出建議, 集團的領導組織也能把這些建議的處理意見通過快速通道及時回饋給各集團成員。

(二)以共建共享專業資源推動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建設和發展。

1. 校企合作 , 實訓基地的共建共享。學校與企業是集團成員中的兩個重要角色,學校為企業提供場地,企業為學校提供專業設備, 通過校企合股的方式將大量 資金投入到職 業教育中。學校將引進的先進生產設備用于學生的仿真實訓和生產, 將學校實訓中心建成“校中廠”和技能型人才量產基地, 并申請可用于全社會范圍的技能考核鑒定場所, 從而增加實訓中心的經濟效益和增強科研氛圍。

2. 校際合作 , 頂尖教育資源的共享。校際之間各自強勢專業的已有精品課程的互惠互利互享, 共同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化模式下的新型教學管理制度,并與其他兄弟院校教學名師、優秀教師等教學一線的精英合力開發集“傳授、學習、實踐”三者為一體 , 貫穿工學結合的新教材、新案例、新課程。

3.軟件合作,虛擬職業能力發展系統的開發共享。包括職業能力發展虛擬訓練系統、職業技能虛擬鑒定系統。

4. 信息化合作 ,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共享。把各?,F有的優秀數字化媒體教材、知識點脈絡及示范性教學典型案例等教學基本素材進行整合,集中各校精英力量在現有資源庫的基礎上拓展編制以“課堂教學、課后實訓”為基本點,“學、思、做”三位一體為基礎內容,甚至在達到一定水平,具有一定規模后可以申請自主知識產權的共享型優質教學資源庫, 使集團內各學校共享的網絡教學資源始終處在行業先進水平, 引領職業教育集團化的發展潮流。

(三)以共建共享人才培養模式推動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建設和發展。人才培養模式,以會計專業為例,通過校企合作、校際合作、工學結合,實現綜合職業能力理念下的“課證訓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體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1.共建共享知識培養平臺。以課證深度融合為平臺, 以知識夠用為原則,實現教學與職業能力要求“充分對接”。課證深度融合平臺:包括10項基本技能考證(會計基本技能)、會計從業資格考證(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助理會計師考證,可拓展: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經濟法、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ERP證書(ERP供應鏈實務)、會計崗位技能鑒定證書(會計崗位實訓、會計綜合實訓 )、企業工作經歷證書(企業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

2.共建共享技能培養平臺。以課訓深度融合平臺“2663”實踐教學體系為核心,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1) 兩個實踐教學環境 : 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 (2)六種實踐教學形式:認知實踐、會計基本技能實訓平臺(10項基本技能)、專項技能實訓平臺(10門課程理實一體實訓)、崗位技能實訓平臺(7個崗位實訓)、綜合技能實訓平臺 (6項綜合技能實訓)、專業拓展技能實訓平臺。(3)實踐教學貫穿于六個學期。 (4)訓練三種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專業能力(掌握技能、掌握知識)、社會能力(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3.共建共享素質培養平臺。用“十個一”工程實踐育人體系平臺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包括:進行一次大學職業規劃、參加一個學生社團、聆聽一場專家講座、經歷一次社會實踐、參加一次演講或辯論活動、參加一次志愿活動、閱讀一本好書、參加一次技能競賽、考取一本證書、經歷一次職場調研。

(四)以共建共享課程體系推動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建設和發展。

1. 共建共享以“ 崗證訓”、“2663”實踐教學體系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如下表所示。

2.共建共享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主要步驟。崗位工作分析———職業行動領域———專業學習領域———具體學習情境。

3.共建共享課程建設理念。構建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標準、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教材、能工巧匠走進課堂、學生走出校門課程建設理念。

(五)以共建共享教學模式改革推動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建設和發展。

1.共建共享項目導向模式。根據企業實際工作過程開展不同類型的單項實訓,將單項實訓與現實工作接軌,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2.共建共享任務驅動模式。以崗位工作為任務,進行綜合能力訓練,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 以及會計崗位的初步體驗。

3.共建共享競賽模式 。 將課堂變成賽場,改革課程考核模式。

4.共建共享考證模式。以課證深度融合為平臺,以知識夠用為原則,通過學生社團實現教學與職業能力要求“充分對接”。

5.共建共享工學交替模式。 (1)暑期社會實踐。通過實踐,撰寫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并對優秀社會實踐報告進行匯編,為論文寫作、專業學習、創新創業、頂崗實習、就業等奠定了基礎,實現工學交替模式。 (2)專家進課堂。與紹興通達會計師事務所、紹興中興會計師事務所、廣發證券紹興中興中路營業部等攜手,開展能工巧匠(專家)進課堂活動、專家講座活動,使學生參與面達到所有班級。邀請具有高級職稱或職務的專家,走進《財務會計》等課程的實訓項目課堂進行授課, 利用企業實際案例、實際崗位、實際任務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更認同本專業, 學習課程更感興趣,學習目標更加清晰,大學職業規劃更加清楚,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快速成長, 實現工學交替模式。(3)選派學生赴事務所、企業進行短期教學實踐。根據事務所、企業需要,選派優秀學生進行課程實踐, 完成包括編憑證、登賬簿、報報表、開票、地稅、國稅網上申報等事項, 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工學交替。

6.共建共享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模式。 (1)真賬真做。與作為行業品牌的紹興東方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攜手,開辦多期真賬真做班,由事務所業務精英帶著做真賬, 帶著學生真刀真槍地訓練,實現校企無縫對接,突破了會計專業生產性實訓的瓶頸, 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達到1.5年-2年的會計工作經驗, 用最節約的時間成本快速達到企業對會計求職者工作經驗的職業要求,促使學生快速成才。實現“五個對接”,即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做到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2) 學生走出校門 , 課堂交給能工巧匠。帶領學生去企業財務部門及車間、倉庫等部門參觀考察, 由單位財務人員講解,了解企業的賬務工作流程、財務制度,以及公司的產品、生產設備、生產流程、銷售模式等,讓學生走進真實的賬務處理環境, 做到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

(六)以共建共享專業教學資源庫推動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建設和發展。開展四個中心建設:專業中心、課程中心、應用中心、素材中心建設。

1.共建共享專業中心建設。包括專業調研報告、人才培養方案、會計職業素養、會計職業考證信息、就業支持信息、人才培養質量信息(學生職業資格獲取率、學生畢業雙證書獲取率、畢業生首次就業率、就業對口率、畢業生起薪平均數、用人單位滿意率、就業質量等)。

2.共建共享課程中心建設。包括會計專業核心課程平臺(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企業納稅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核心課程標準)。

3.共建共享應用中心建設。包括虛擬實訓系統建設、 能力訓練與測試系統建設、視頻課堂系統建設。

4.共建共享素材中心建設。包括職業標準庫、 崗位介紹庫、會計文化庫、政策法規庫、票證賬表庫、操作演示庫、電子教材庫、教學課件庫、音像素材庫、典型案例庫、能力測試庫、從業考證庫、職業道德教育素材庫、行業特色資源庫。

(七)以共建共享示范實訓基地建設推動供銷合作社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建設和發展。通過3-5年時間,建設一批能開展半年以上頂崗實習的校外實習基地。企業全程參與實習質量監控,通過“企業綜合考核、學校制度約束、學生自主管理”,探索出“企業、學校、學生”共管的頂崗實習模式,有效監控學生頂崗實習全過程。

1.共建共享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元素。公司、企業、銀行;會計師事務所;事業單位。

2.共建共享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學校平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平臺)→東方農商會計實訓基地:下設兩個平臺(真賬真做班、財務咨詢案例研究中心)、其他校企合作模式作輔助(安排學生實習、就業、教師下企業鍛煉、選派學生進行教學實踐、專家進課堂或講座、建立高水平兼職教師隊伍、職場氛圍建設、選聘行業或企業專家擔任技能運動會專家評委、 教師社會服務、開展雙元制教學合作班、校企共建課程、校企合編教材、科研合作等。

3.共建共享校內外實訓基地運作模式?!拔暹M五出”模式,實現“工學交替”。

會計職業路徑評估范文第4篇

一、社會心態調研的路徑方法

社會心態的調研,因調研主體調研目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路徑選擇和方式方法。但是,無論選取什么樣的路徑,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一些最為基本的東西,卻是我們必須把握的。

(一)前期準備要做到歷史性和全面性的統一。

所謂歷史性,這里主要是指根據被調研客體的文化心態背景并依據調研目的,對不同階段、時期、年代的被調研客體詳盡檢索其社會心態軌跡和變遷因緣。同時,要特別注重從種種歷史的社會行為后果中,把握社會心態所形成的社會鏈鎖反應的各種不同的內外在條件,了解其持續振蕩或消解的各種主客觀原因。全面性的前期準備所把握的往往是空間領域。這種空間視閾的把握,可依據調研目的不同特點和調研對象自身特點來切入。有時,需要根據被調研對象不同的知識水準、職業特色來進行,有時,需要依據地緣、人緣的不同領域特色來進行。同時,又因為調研目的和調研對象不同,這種前期準備工作又呈現出不同的切入點。在歷史性和全面性的路徑、視域的有機結合中,其具體的準備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社會心態歷史文化信息檢索。要根據調研的重點和難點,對被調研客體的資料進行分類取舍,對于那些必須的數據、經驗、樣本、分析結果等都要盡可能全面的搜集、匯集起來。二是活資料咨詢。這是一個向內行人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掌握活生生的感性素材的過程,因此它比單純的歷史資料搜集來的更加生動和豐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鑒功能。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向內行人學習、咨詢時,切忌先入為見,要特別注意聽取不同的意見和方法,善于總結其成功的經驗,汲取其有關教訓。三是踩點取樣。對于一些較為重要且規模較大的調研,這是必須的。踩點取樣,是活的現實的資料準備,其具體操作可依據整個調研范圍和內涵不同,來抽取不同的樣本。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樣本抽取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個是要具有典型意義,力爭在樣本中獲取較為全面的經驗。另一個是在抽取樣本時,因為社會心態的多變性、復雜性,切忌因為抽樣而擾動被調研客體的心態現狀,使之把真實的心態掩蓋起來,而影響全局調研的真實性。

(二)調研程序設計要在量化分解中突出重點和難點。

首先,要根據調研目的和前期資料的準備,對調研指標進行量化分解。這個分解過程,既是一個從質到量的深化過程,也是一個路徑選擇和方式方法切入的具體化過程。程序設計和指標分解的量化和具體化,要依照一定的分類原則,把所需調研的具體內容予以分門別類。分類越細致,量化越具體,其針對性就越明確,可操作性就越強,取得的效果就會越明顯。調研程序設計和調研指標量化分解是一個統一過程,在路徑的具體選擇中內含著具體的量化指標,而具體指標的進一步量化分解,則又明確提供著更為具體化、操作性更強的方式和方法,并在這種統一的過程中,將程序設計和指標的量化分解指向重點和難點。其二,重點和難點的突出,能否抓住重點,是調研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突出重點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抓住社會心態最有可能引發較大社會反響的苗頭和主流傾向。這就需要我們在路徑選擇和指標設計時,準確地把握住發韌的社會群體主干,權重傾向于主要心態發展趨勢,給出最為可能的社會行為后果的科學分解判斷。突破難點,關鍵性的問題就是要突破社會心態的外在表征——例如話語表達、肢體語言等,由外至里地了解判斷其真實想法。例如,某一社會階層,就一定時期內對某些社會現象特別是對一些社會敏感問題所形成的社會價值判斷,在其向調研者進行表征時,由于種種原因,往往不愿或不可能完全徹底地坦露真實想法和心理底蘊。這就需要我們在路徑選擇和指標量化分解時,要想方設法,采取諸如間接取問、迂回探查、借助它者詢查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和指標來進行??傊?社會心態的指標量化分解設計和路徑切入,主流、主干的苗頭性傾向是其重點,而突破話語外殼,抓住心理底蘊則是其難點,在不少情況下,難點和重點往往是統一的。

(三)調研過程要在尊重被調研客體的基礎上做到客觀公正。

尊重調研客體,這不僅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調研倫理準則問題,而且還是一個能否保證所取到的調研信息是否真實可靠的技術問題。第一,調研主體和被調研客體的身份是平等的。在一些傳統的調查過程和方法中,一些調研主體往往自覺不自覺地以一種主體“在場”的身份,去審視被調研客體,把對象作為一種被肢解、被分析的死化物,形成一種“你說我聽”、“你問我答”式的主客二分的方式和方法,由此形成的素材人摻進了許多先入為見的主體價值判斷,進而使調研成果可信度大為降低。在現代化社會條件下,特別是人的主體不斷解放語境中,要想得到真實的信息資料,就必須充分尊重對方。對調研對象的尊重,就是對人性的尊重,也是調研取真的必需方式和方法。第二,要尊重對方隱私權,充分理解其利益需求。因此,我們必須要在調研過程中,善于換位思考,在心態情感上互相理解和變換。一個成功的調研過程,往往是調研主體和被調研客體的互動過程,是一個情感好惡認知取向、價值判斷等一系列心理狀況和理性思維的相互告知、相互交換的過程。要做到這一點,調研主體須主動積極地站在對方的處境,多想一想對方的切身利益,充分了解對方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對方的真實想法。同時,要盡可能的把調研目的以及自身對對方利益的認知等想法告知對方,充分尊重對方的知情權,在平等的基礎上,互問、互答,在互相交換中互動和諧。這種互相換位、交換和理解,勢必會取得被調研客體內心的認同,在情感上把調研主體當成“自家人”,表征出來的自然是真實的“自家話”。第三,尊重對方的隱私權,充分關注其信息提供的利益要求。隨著調研的深入,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調研主體的自家事、身邊人,涉及調研對象諸多的社會關系和群體、階層內部的人際關系。同時,在調研主體和客體互為一體,關系特別融洽時,還可能會涉及到調研客體許多隱私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處理這些信息資料,如何保護、尊重對方的隱私權就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對于調研對象不愿讓其他人知道的人和事以及個人的隱私,盡可能地不予公布,如果特別需要,在征得對方的同意后,予公布時要想方設法使受眾只知其事,不知其人。另外,要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現代社會中,信息提供往往是有償的。在調研過程中,對于信息提供者所提出的正當的利益訴求,要盡可能地予以關注和滿足。

(四)調研方式要符合社會心態自身發展特征。

傳統的調研有個案調查、抽樣調查、全面調查等一些基本方式。個案調查是指對同一類對象,抓取其中一個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單元要素進行調查的一種方式。抽樣調查,是指對調查對象按照一定的分類方法分類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從總體樣本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的調查方式。全面調查,顧名思義,就是對所要調查對象每一個要素都要進行的調查方式。無論采取什么樣的調查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從外在客觀化的分析中了解把握內心世界。人的社會心態,屬于主觀世界,有不少心理傾向,往往是深藏于意識的深處。然而,無論其怎樣隱深,總有其引發的物質基礎,總會以種種不同的方式表征出來,這就為我們了解其內在的主觀世界提供了可能。因此,調研主體要善于從被調研對象的物質利益關系中去發掘,從社會群體關聯中去探查,在言談話語、行為舉止的外在表征中正確判斷內在的心理思維傾向。第二,要抓取苗頭性的東西。所謂苗頭性,主要是指最有可能引發社會群體共鳴、引生出鏈鎖反應甚或引起社會震蕩的社會心態的初始的、潛化的征兆。要及時地抓住苗頭性的東西,調查作風必須深入,分析研究要認真細致,在個案調研中胸懷全局,在全面調查時抽取典型,在反復思考、層層解析中抓住最有可能引發全局的心態苗頭。第三,要及時把握變化發展的主流方向。社會心態的變化是十分微妙的,有時因其物質利益的得與失而引發轉變,有時,又會因社會輿論的引導,在從眾心理影響下發生轉化,等等,不一而足。在實際調研中,究竟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才能掌握其變遷軌跡,需隨機而定。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要想隨著被調研對象心態的變化和特點,及時捕捉其變化趨勢和軌跡,跟蹤調查是十分必需的。而要做到跟蹤調查,深入下去,長期的定點、蹲位又是不可或缺的。

(五)調查方法要靈活多樣,因實際情況而制宜。

暗訪、個案抽取、實地考察、集體座談、問卷調查等諸多調查方法,在具體運用于社會心態調查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暗訪是轉換身份的一個調查方法,在具體運用時,調研主體在通常情況下,不要把自己定位于“密探”。不僅要采取交朋友、拉家常等諸多方式參與其中,來了解被調研客體,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自我身份的轉換之后,自我心理要隨著身份的轉換而轉換,這樣才能做到身換心換,獲取到真實的社會心態狀況。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心理的轉換,是方式方法需要,是一種心理暫時的轉移和換位,而不是隨“惡”就惡,隨壞而壞。問卷調查,因其調查面廣,操作方便等特點,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信息收集的一個極為普遍的調研方法。在具體運用于社會心態調查時,一是設計要清晰明了,忌用晦暗、刺激性的文字問語;二是對于可能涉及到的個人隱私問題,不要直擊,可采取迂回設問的方式來進行;三是要保證被調查對象的每一個個體的自我表征,力戒相互交流和相互傳閱、參考,以免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使信息失真。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一般是面對面直接進行,在這種情況下,要注意把利害關聯密切的個體或群體分開實施,群眾訪談,不宜要求領導參與,反之亦然。另外,在現場訪談,一般不要錄音錄像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保證社會心態調查真實性所需要特別注意的。

二、社會心態量化評估的方法論原則和要領

對調查所得到的素材,或者在調查過程中,對所獲取的信息如何進行合理的解析,如何給出恰如其分的價值判斷,是社會心態調研評估特別是量化評估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獨具特色的課題。

(一)在心理現象之外尋找評估的客觀標準。

社會心態作為一種精神現象,如何進行社會價值判斷,是一個較為復雜和新穎的問題。傳統的評價,往往有一種習慣,既從思想到思想,以一種既定的思維標準來評判另一種心理狀況,這實質上是一種從主觀到主觀,以自身主體思維框架、評斷它身意識的不十分恰當的方式。我們知道,社會心態作為一種主觀現象,它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客觀,對社會秩序、社會生活、社會穩定、社會和諧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較大的影響。于是,這就為我們評估其是非對錯以及程度的大小、多少提供了諸多的外在標準和客觀尺度。例如,對某一社會群體在特定時期所產生的某種社會認知,其是非判斷的標準是這種社會認識對社會的客觀影響,而其量化解析則必須結合這種影響的外化程度來進行。而這種影響和外化程度的評估過程,恰恰又是一個具體的評估指標分解過程,既從抽象到具體且并一直具體到可以用外在的客觀數據進行評估時為止。

(二)在社會震蕩和鏈鎖反應的社會時空界限中尋找數字化依據。

社會心態存在和發展中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因其在多數情況下以某一社會階層、群體為載體,而此群體與彼群體,此階層與彼階層一是由于利害相關;二是由于社會所普遍存在的從眾心理的影響,再加上諸多社會關系的聯帶等多種因素,便使其具有了較強烈的社會感染力,并極易形成社會鏈鎖反應,進而引發社會震蕩。由此,就為我們進行量化評估提供了時空界限的數字化依據。所謂時間的數字化,是指歷史持續時間的多少,所謂空間數字化,是指影響范圍的大小,在二者的結合中,得出性質度量。例如,對某一社會思潮,有時可能因之利害相關,極易向其他人群傳播,有時,可能因為社會心態類同而引發共鳴,有時可能傳染時間長,有時可能會一閃即逝。對此,我們的評估,可以以時空為量化依據,在人數多少、范圍大小、地域界限、群體特征以及影響震蕩頻率上做出科學的數字化分析,進而制定相應的引導對策或防范措施。

(三)在傳播途徑、范圍以及間接反饋中尋找預測評估指標。

某一社會心態的變化發展以及間接反饋過程,通常具有二種走向,一個是在原本群體中變遷、轉化,另一個是向其它社會階層傳播。對這種內在或外在的變化和傳播進行預測評估時,要注重以下幾個量化指數的設計。其一,從與之相關的原本群體的利益出發,分析其持續時間的長短。其二,在外在利害相關的群體中尋求可能引發的共鳴范圍。其三,對這種內在持續震蕩和外在傳播的范圍進行程度解析。這是量化分析評估中的一個難點,也是發現苗頭,預判趨勢的一個重點問題。對此,需要對與之相關的評估指標進行多級分解,盡可能地尋找一些間接客觀替代指標,如知識水準、經濟利益、職業特征、社會行為習慣、生活習俗等一些關聯硬指數來進行量化評估,進而客觀解析出質量相統一的變化數據來。對此,要把握這么一個具體原則,這些間接的硬指標的分解設計,有時可能是單向的,有的可能是多維的,有時替代鏈少一些,有時需要多一些,但不管怎樣,都要盡可能地尋找到可以進行量化評估的硬指標。

(四)全面把握從抽象到具體,再從具體到抽象的邏輯過程。

就其調查過程而言,在一定階段內,它是一個深入具體而后由個性走向共性的邏輯過程。而就其評估預測,特別是量化指標設計和評估,則又呈現出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實際調研操作時,這種過程往往是雙向反復和多維的,一般不呈現單一的線性結構。僅就評估而言,其量化指標的分解和數字化分析,具體走向是,母指標要函蓋所有子指標、概括性強、共性明顯,而子指標的設置和再分解,則越來越具體,而越具體,其量化程度則越明顯,個性體現就會越突出,并且越具有可操作性,呈現出上要概括,下要細致的評估指標分解走向。而在匯總時,則又呈現出從小到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性到共性的反向運作走向。同時量化評估指標的分解設計和數字化綜合,究竟分解出多少極差,如何縱橫反復運作,一定要依據被調研評估的實際對象和具體情況而定,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硬性模式來套用。

(五)建立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量化評估數據庫。

社會心態的產生和變化是現實的,又是歷史的,是即位的,又是越位的。因此,它前后相關,左右相聯,互相影響,縱橫聯帶感染,呈現出一種極為復雜多變的存在和變化狀況。所以,我們要對某一社會心態進行準確的量化評估和科學預測,就必須同時關注其變化軌跡,審視分析其每一歷史時期的影響范圍和程度。而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傳媒手段,建立縱橫相間的數據庫,則為我們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數據庫的建立,要把握兩種指標體系的有機結合:一個是歷史指標體系和現狀指標體系的結合,一個是這一群體和另一相關群體指標體系的結合。而這兩種結合有機結合起來,那么這種量化指標評估體系則成為一種多維的、立體的數據庫,具有了相互參照、左右借鑒、回溯過去、預測未來的多項功能。

社會心態調研的路徑方法和量化價值判斷的具體程序是多種多樣的,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社會心理的變遷,也是不斷有所發展和創新的。因此,繼承一些調研實踐所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方法,是必須的,而在未來的調研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則又是不可或缺的。

摘要:本文探討了社會心態調研的一些詳細路徑方法,分析了對社會心態進行評估的一些方法論原則,特別是在諸如程序設計、指標分解、數字化評估等方面作了一些較為具體的量化分析,給出了一些操作性較強的方式方法。

會計職業路徑評估范文第5篇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評估問題

(一) 評估觀念陳舊

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分析當前就業形勢, 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及個性發展情況, 促使其較好地融入社會, 順利就業。目前許多高校還沒有完全樹立起正確的評估觀念, 僅僅將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主要評估內容, 且實踐能力的高低并沒有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主要內容, 以致評估內容不健全, 評估方式不全面。

(二) 評估方法單一

部分高校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設置成選修課程, 其教學也主要偏重于理論, 而缺乏對實踐內容的了解與考察。所以大部分教師對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提交一篇作業。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 單一的評估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就業需求, 也不能在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上發揮重要作用。

(三) 發展性評估不足

從現有的評估體系上看, 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評估還停留在終結性評估上, 形成性評估、診斷性評估涉獵較少, 對大學生的發展能力的評估不足。絕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都只針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而設置, 對中低年級的大學生并沒有設置合理的就業指導課程, 且高年級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僅僅是粗體系地向學生傳授就業的部分技巧, 而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專業技能的提高卻涉獵較少。所以, 大部分高校無法從學生的現有學習能力出發, 對學生的就業能力、長遠發展能力進行有效評估。

(四) 評估效率不高

高校體制改革一浪高過一浪, 正以最快的速度波及眾多專業課程教學, 但就業指導課程改革還不深入, 以致評估效率不高。一方面,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只是大學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部門, 許多高校并未將其納入教學改革中來, 以致該課程發展緩慢, 未能跟上其他課程的改革步伐。另一方面,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因局限于高校內, 而未能走出去, 以致課程評估受到很大的限制, 課程評估的實效性不足。

二、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評估問題的解決路徑

(一) 樹立正確的評估觀念

一是明確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實現學生由學校過渡到社會的中間階段, 更是引導學生合理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及創業觀的前提與基礎。所以, 高校師生要積極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觀, 樂于接受新的就業指導, 從而為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是將評估與學生自身的發展聯系起來。課程評估的主要目的是檢驗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及時發現問題, 推行有效整改措施。所以高校師生要通過評估提高自身能力, 從而構建相對完善的評估理念。

(二) 完善評估體系

一是確定明確可行的評估內容。一方面, 既要有傾向性地增加實踐內容的評估比重, 合理調配好理論內容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評估模式, 轉變評估理論內容或實踐內容的一刀切行為。另一方面, 更加重視評估學生的就業能力, 檢測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力, 從而發揮評估的重要作用。

二是完善評估機制。將課程評估納入課程教學方案中, 并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而使評估行為有理有據。另外, 以制度的形式規范就業指導課程評估, 實行專任教師責任制, 對未能履行到位的教師進行考核, 從而穩定評估教學。

(三) 提高評估的實效性

一是以解決學生心中的就業困惑為中心。對于一直未走出校門的學生, 其心中充滿了對就業的困惑與恐懼, 而提前解決其心中的困惑,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就業信心。同時, 能否解決學生心中的困惑也應成為課程評估的中心。

二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評估中心。就業能力決定著學生能否順利就業。所以我們應以教師能否有效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將就業指導與學生專業發展相結合, 作為教學評估的核心內容。

作為連接理論構建與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就業指導課程是大學生走出學校、提高就業能力的關鍵課程。而判斷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則往往通過教學評估實現。所以, 我們要認清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現狀, 積極推進課程評估改革, 從而解決課程評估存在的問題。

摘要:大學畢業生與日俱增, 就業難問題一直成為高校及社會的難點、重點。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評估可較好地反應學生所學專業的就業趨勢及學生的整體就業能力, 并為拓展就業面、有針對性地提高就業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針對目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評估存在觀念陳舊、內容不全、方法單一、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我們有必要更新評估觀念, 完善評估內容, 健全評估體系, 提高評估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評估問題,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陳靜.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評估指標體系的思考——基于廣東12所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現狀的調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6) :22-23.

[2]孫志新.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現狀調查及實施策略研究——以河北省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 2014 (3) :11-12.

[3]魏玉東.高校就業政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評估——以沈陽市高校為例[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5 (1) :14-15.

會計職業路徑評估范文第6篇

1 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的毒理學基礎

公式 (1) :根據不同特性被運用于風險評估風險管理中[1]。風險= (健康效應發生的概率/單元暴露水平) ×暴露水平, 從公式 (1) 可以看出, 如需通過風險評估判斷不良健康反應發生的概率, 需對一段時間內的計量-反應關系及暴露評估進行綜合考慮。對暴露水平的描述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相對公式 (1) 而言, 公式 (2) 應是一個更為理想的形式, 公式2:風險= (健康效應發生的概率/吸收劑量) ×總吸收劑量。

“每個單元暴露的健康效應”可由動物實驗或流行病學研究資料獲得, 是一個“斜率因子”, 反應毒物的特性。因此, 在風險評估中, 毒性資料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從公式中可發現, 如果沒有準確的暴露水平估計, 也就不可算出準確的風險大小。

美國國家科學院 (NAS) “紅皮書”中在描述人類健康風險評估時, 將其劃分為4個部分: (1) 危害辨識:簡單地說, 就是是否能導致癌癥或產生毒性等不良反應。 (2) 劑量-反應評估:定義為決定人體接受劑量多少與不同健康反應之間的關系。 (3) 暴露評估:即估計進入人體或被人體吸收的真實劑量。 (4) 風險特性描述:危險性特征的描述在危害的識別、危害的特征描述和暴露評估的基礎上確定危害健康事件發生的概率和嚴重程度, 或對健康產生潛在不良影響的定性和/或定量評估的過程。也就是綜合上述步驟中的健康效應, 估計在各種暴露情況下的風險值。

危害因素確定的方法可查閱ACGIH的TLVs資料。這些資料相當完整地回顧了所有可利用毒理學和流行病學的數據, 并被委員會的專家總結為一個正式的回顧性文件。當然也還有其他標準可以查閱。

劑量-反應關系是通過傳統的動物毒理試驗, 獲得無效應水平 (NOEL) 。并除以“安全系數”, 被定義為“安全”暴露水平, 可假設為沒有風險。

某個毒物的暴露限值被視為是連續暴露-效應關系中的一個點, 該暴露水平被判定為在某種意義上是可接受的。因為, 評估暴露-效應關系是風險評估中的一個環節, 選擇的在效應關系直線上的某一可接受的水平, 該水平就是決定風險管理的依據, 也成為描述限值在接受與不接受之間的界限。如果存在一個接觸閾值或假定接觸閾值是存在的, 則可接受暴露水平的意義為在限值下沒有不良反應發生。如果該化學物質無閾值, 則暴露限值就是一個微量的水平-即預計在該暴露水平不會有太大的風險。閾值的本質及我們賦予可接受的暴露限值總結見表1。需注意, 證實接觸限值的存在, 可能科學證據不足, 但從邏輯上也無否定的證據。

每個限值都有其不良效應的終點。在該點, 即使存在不良反應, 也可使近乎所有的工人得到保護。該點通常被選為綜合風險確定過程的一部分, 即便在更高暴露濃度有更嚴重的不良反應, 當環境毒物的濃度超過限值時, 將有第一種不良反應發生。

例如10 ppm TLV的硫化氫是保護眼不受刺激的。雖然, 在較高濃度水平所致的呼吸肌麻痹及死亡的風險是非常嚴重的。因為, 各種毒物的接觸限值點是各不相同的, 以及安全邊界或可接受的后果是不同的。百分之一的工人有呼吸系統刺激的情況, 遠比百分之一的工人發生癌癥的后果要輕得多。因此, 在應用超過限值為風險的優先方案時, 不良效應的終點也是需要考慮的。

2 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

本文主要以美國工業衛生協會 (AIHA) 的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為例[2]。

公式3:健康風險=暴露水平×毒性。

從公式 (3) 可發現, 對工業衛生醫師而言, 暴露評估和風險評估二者交織的情況是無法分開的。就工業衛生醫師工作的內容而言, 暴露評估占了整整一半的工作內容, 另一半工作的內容則是前文所述的有關每個單元暴露的健康效應或工人暴露劑量的毒性等問題。所以, 每個工業衛生醫師檢測的暴露內容, 在暴露及其可導致的健康效應關系方面, 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

AIHA的暴露評估策略有以下7個步驟。

2.1 開始

即建立暴露評估策略。該階段的內容為:明確職業醫師的任務;暴露評估的目標編寫、暴露評估計劃。

2.2 基本特征

主要是收集、整理工作地點、勞動強度、作業場所的濃度水平、工作任務、原料的組成、生產工藝及控制措施等, 以及能描述作業人員的暴露條件[3]。

2.3 暴露評估

2.3.1 確定相似暴露組

相似暴露組 (SEGs) 是指工作頻率、原料成分、工藝過程及相近的工作方式基本一致, 而在暴露劑量方面具有大致相同的暴露輪廓。相似暴露組的確定, 可通過觀察的方法確定, 也可運用貝葉斯決策分析等方法確定[4,5,6,7]。

2.3.2 暴露輪廓 (exposure profile) 的確定及判斷

暴露輪廓是指SEG暴露水平短期變異 (如日間變異) 的特性。暴露輪廓估計可以用暴露次數、標準差、置信區間等指標。通過對各SEGs采樣檢測的數據用于確定各相應SEG暴露輪廓, 每個SEG選擇適當的OELs。一旦暴露輪廓明確了, 其將與OEL進行比較, 以確定其風險是否可以被接受[8]。

2.3.3 暴露等級

暴露輪廓是通過暴露評估, 歸納、判斷作業環境濃度暴露劑量的工具, 運用這一有效工具可計算出暴露等級。暴露等級是估計的暴露水平與職業接觸限值的比值。兩種不同分類的運用見表2和表3。暴露估計值可通過現場檢測、代理數據、數學預測模型等方式獲得[9]。

注:LTA-OEL為長時間暴露平均的職業接觸限值。

2.3.4 暴露等級判斷

因職業接觸限值的不確定, 如10 mg/m3的TWA OEL其真實的OEL是在5~50 mg/m3的范圍, 而所獲得的職業暴露估計值也具有不確定性。如圖1、圖2所示, 只有當SEG的暴露水平在OEL以下較低水平才是可按受的暴露水平。如圖1所示, 左側圖表示SEG為可接受的暴露水平;右側所示SEG處于不確定或不可接受的暴露水平。

暴露等級判斷一般以10%的OEL為判斷基礎。表2中的2、3、4級均超過了10%的OEL。

2.4 進一步的資料收集

2.4.1 在暴露水平變異較大或毒性資料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的時候需進一步收集資料

健康風險是毒物暴露水平及毒物所致健康效應程度的函數。在此將健康等級定義為“嚴重程度”變量, 暴露等級定義為“概率”變量。健康效應等級見表4。如果缺少毒理學或流行病學資料, 健康暴露等級可依據毒物的理化性質及相似物質的已知健康效應確定[10]。

2.4.2 計算健康風險等級

綜上所述, 健康風險是由毒物的潛在暴露所致潛在健康效應的函數。在劃分了健康效應及暴露等級后, 健康風險等級可由公式 (4) 計算。并由圖2所示, 可分為可忽略風險、低風險、一般風險、高風險和非常高的風險5個等級[11]。健康風險等級=健康效應等級×暴露等級。

2.5 健康危害控制

對不可接受的風險采取優先控制措施。

2.6 重新評估

階段性地對暴露水平進行重新評價, 以證明原先確定的可接受暴露水平持續得到保持。

2.7 交流與文件保存

暴露評估的結果要與被評價者和評價參與者之間進行交流, 暴露評估數據的保存為暴露評估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完整的暴露評估策略過程如圖3所示。圖4對圖3中的暴露評估部分的內容進行了細化說明。

3 討論

風險評估的目的是通過風險評估來做出是否采取控制措施的決定。在風險評估后, 如果不進一步采取措施, 則沒必要進行風險評估。在風險評估過程中, 職業接觸暴露者的暴露水平檢測, 從本質上說還是如何以樣本估計總體的問題。一般情況下, 大都需運用作業場所中毒物濃度分布的對數正態分布原理進行檢測樣本量的估算, 及結果計算。有的, 也可采用數學模型進行暴露濃度的預測。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綜合了毒理學的劑量效應原理及暴露評估兩方面的工作。事實上, 暴露評估是職業衛生各環節中的核心工作, 是所有基礎工作的基礎。毒理學研究在國內所受的重視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暴露評估方面與國外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 有大量的理論急需引進消化吸收。這一點, 從OSHA的職業衛生現場檢測標準可以得到佐證。OSHA的職業衛生現場檢測標準至少有兩個特點, 一方面是支撐標準有堅實的暴露評估理論, 另一方面是標準形成后較為穩定, 變化較小, 并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同。從國外現有的論文、專著的數量也可以說明我們的差距。

根據以往的經驗, 本文對風險評估所闡述的內容, 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 這樣一種風險評估結果是不符合國情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二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重點職業病監測和專項調查, 對職業健康風險進行評估……”。但如何開展職業健康風險評估, 國內還處于探索階段。國外對此問題早有研究, 除有大量論文發表外, 還有專著出版。我們很有必要先對國外的成果進行透徹研究, 以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這些年, 從政府層面對職業衛生工作的投入經費相對較少。但應該講總體的社會投入還是不少。如何利用現有社會資源, 規范地開展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工作, 并運用成果以積累暴露評估數據及健康效應數據, 以完善職業衛生各方面的基礎數據, 合理制定職業接觸限值等工作。也許, 這可能是其中的一種解決方案。但這需要有相關法規、標準的要求。如按照采樣規范, 我國的采樣分為:評價監測、日常監測、監督監測和事故性監測幾類, 而美國采用分為:初期監測、定期監測和最終監測, 暴露濃度的估計至少需一年中6個隨機采樣結果, 才能使采樣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除此之外, 暴露評估還有生物樣品檢測、皮膚暴露等內容。因此, 該項工作也急需出臺相關工作規范。

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所涉及的內容實在太多,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 故本文僅起投磚引玉的作用, 太多的問題還需參考有關文獻。

關鍵詞: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暴露評估

參考文獻

上一篇:施工工法總結范文下一篇:安全生產個人履職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