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論文范文

2023-11-05

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論文范文第1篇

一、外語類院校國貿經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SWOT分析

(一) 優勢

首先, 通過查看各個外語院校對于國貿和經管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 筆者發現外語類院校對于學生英語課程的設置普遍多于綜合類和財經類院校。以某外國語大學為例, 其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有完善的英語課程分支, “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全部涉及, 英語課的課時量高達780個學時, 占學生課程總學時的1/3。與此同時, 其專業核心課程均采用雙語化教學, 教材多采用國外原版英文教材, 旨在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將專業知識和商務英語語言融會貫通。其次, 外語類院校有著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 學生有機會參加各種英語比賽, 同時, 外語類院校的非英語專業還具有報考專業英語等級考試的資格, 這對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英語比賽的獲獎證書以及英語專業等級證書在學生今后的求職過程中也會起到一定的加分作用。此外, 作為外語類院校, 其國際交流的機會如短期訪學、國際交換、海外實習實踐等普遍多于同水平的綜合類及財經類院校。因此, 學生擁有更加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更加豐富全面的海外經驗。

(二) 劣勢

外語類院校擁有眾多語言方面權威的學者教授, 但對于經濟貿易以及管理方面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為薄弱, 因此不管從師資配備還是教學質量來考量, 其與同等水平的綜合類和財經類院校相比, 多處于弱勢地位。因此, 學生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欠缺, 是國貿經管專業學生發展最大的短板。專業方面的比賽和實踐機會相對較少, 而且學生對于專業課程和學術研究的興趣并不濃厚, 課程培養較為粗淺, 很多知識只是學過但并未掌握, 不能運用到真正的工作中。這將導致該專業的學生出現畢業求職困境, 本是“語言加專業知識”的復合人才, 卻兩頭都不占優勢, [1]語言方面競爭不過英語專業學生, 專業知識競爭不過財經類院校出來的學生, 導致求職屢屢碰壁。此外, 外語類院校多為文科院校, 學生與綜合類及財經類院校學生相比, 對于創新類比賽和鉆研興趣相對較少, 參與各類科研活動的機會也相對匱乏。外語類院校對于國貿經管專業人才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力度普遍較弱。

(三) 機遇

外語類院校對于國貿經管專業人才的培養有著良好的社會大背景和區位優勢。當今時代大背景為國貿經管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平臺和就業前景, 同時, 眾多外語類院校的地區優勢明顯。除了處在北上廣以及東部發達沿海城市的院校外, 很多西部院校憑借其區位優勢也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比如, 位于重慶市的四川外國語大學在重慶市設立兩路寸灘保稅區、兩江新區等對外開放政策的背景下, 國貿經管專業的畢業生將大有作為。“一帶一路”的政策有力的帶動了西部對外交流與發展, 國際貿易總量與海內外企業在西部地區的投資總額不斷增加。作為絲綢之路的源頭, 國際化大都市西安也表現出求賢若渴的態度。穩坐西北語言類院校頭把交椅的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學生職業前景也分外廣闊。隨著國家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 社會各界對于語言優勢突出的復合型外貿管理人才的需求飛速增長。很多外語類院校也在不斷創新對于國貿經管人才的培養模式, 主動突破自己的培養模式壁壘, 把握住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機遇[2], 滿足社會需求,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竟爭力。

(四) 挑戰

外語類院校想要彌補國貿經管專業學生專業知識短板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吸引更高質量的國貿經管專業的專家學者。但經管類專家學者為了更好的進行學術研究以及權衡多方面因素, 多數更喜歡去到綜合類及財經類院校。此外, 很多外語類院校對于該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3]專業培養方案只是簡單增加了英語課程的比例, 但與非語言類院校的優秀學生相比, 學生的語言優勢并不突出, 這就導致了外語類院校對國貿經管專業學生培養模式的側重點失去作用。此外, 現在企業招收應屆畢業生有很多硬性的門檻要求, 比如畢業學校必須為“211”、“985”院校。但外語類院校僅有兩所屬于“211”院校。企業招聘高門檻以及對學校標簽化對外語類院校學生就業是極其不公平的。因此, 如何培養出更具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國貿經管人才, 使得企業主動拋棄學校標簽指標和歧視性門檻, 是對外語類院校國貿經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終極挑戰。

二、外語類院校國貿經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建議

(一) 突出語言優勢, 英語加小語種定向培養

隨著英語的高度普及和國貿經管專業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普遍重視, 外語類院校學生的英語語言優勢已經不再明顯。但隨著世界企業多元化的發展, 世界500強已經不再是英語語言國家企業的一枝獨大, 中、日、德、俄、法等國家的企業發展迅速, 與此同時, 企業海外建廠分布在世界各地, 英語雖是國際語言, 但企業還是更需要通曉母國和東道國語言和文化的員工, 眾多企業對于熟練掌握小語種語言的人才不惜拋出豐厚的薪酬待遇。因此, 外語類院校應該將學校語言優勢的側重中進行改變和強化, 突出其多語種優勢之所長, 對國貿經管專業學生進行特定小語種培養, 增設第二外語課程, 從語言和國家文化兩個方面入手。在為學生提供優良語言學習環境的同時, 對學生提出如必須通過英語專業等級考試、第二外語掌握必須達到何種程度等高標準、嚴要求, 讓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溝通能力的提升由被動變主動, 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外語的積極性, 充分利用自身大量課余時間, 擴展自己語言優勢, 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二) 建立創新型實驗班, 加強校企合作

對于專業學生擇優選拔, 設立創新型實驗班。該班課程與傳統班級課程相比, 增加創新能力和思維培養課程以及國貿、金融等實驗室的實操課程, 并將其設定為具有一定學分的必修課程, 注重實踐育人, 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實操客觀環境。同時, 聘請企業高管、創業導師以及外校知名教授作為兼職或者客座教師為學生進行教學, 穿插實際企業案例、自身創業歷程和各類專業培訓及講座。[4]對低年級學生增加計算機技能以及商業思維的培養, 讓高年級同學在員工禮儀、溝通技巧、特定領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全方位、分階段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實操經驗。積極與知名校友和任職企業高管協商合作, 為國貿經管專業同學提供更多優質的企業實習機會, 將書本上的知識在實踐中真正掌握, 增加實習經驗和社會閱歷, 為學生以后走向真正的職場生活做好鋪墊。

(三) 增加國際交流機會, 力爭讓每個學生走出去

求職者是否具有海外經驗已經成了很多HR在篩選簡歷時著重考慮的因素。而外語類院校與同水平的綜合及財經類大學相比, 有著更優質的國際交流固定和潛在資源, 學校應該積極穩固并開拓新的國際交流資源, 加大國際辦學的力度[5], 為學生提供多種長、短期國際交流的選擇, 如國際雙學位3+1及2+2交換、短期訪學、海外帶薪實習、海外志愿者及短期實習實訓等, 讓學生在國內外不同語境以及文化下不斷充實自己四年本科生涯的閱歷及自身綜合素質。同時鼓勵每個學生走出去, 去真正的感受和融入海外生活, 讓學生在真正的外語母語語言環境中, 快速的提高語言水平以及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合作意識, 力爭把更多的學生培養成具有國際視野及處事能力的高級商務人才。[6]

【相關鏈接】

SWOT是一種戰略分析方法, 通過對被分析對象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加以綜合評估與分析得出結論, 通過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來清晰地確定被分析對象的資源優勢和缺陷, 了解對象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從而在戰略與戰術兩個層面加以調整方法、資源以保障被分析對象的實行以達到所要實現的目標。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 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 是一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分別代表:strengths (優勢) 、weaknesses (劣勢) 、opportunities (機遇) 、threats (威脅) 。

SWOT分析通過對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的加以綜合評估與分析得出結論, 然后再調整企業資源及企業策略, 來達成企業的目標。SWOT分析已逐漸被許多企業運用到包括: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產品研發等各個方面。

SWOT分析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隸屬于企業內部分析方法, 即根據企業自身的既定內在條件進行分析。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礎。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 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 (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 和“可能做的” (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 之間的有機組合。著名的競爭戰略專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競爭理論從產業結構入手對一個企業“可能做的”方面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說明, 而能力學派管理學家則運用價值鏈解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 注重對公司的資源和能力的分析。

SWOT分析, 就是在綜合了前面兩者的基礎上, 以資源學派學者為代表, 將公司的內部分析 (即20世紀80年代中期管理學界權威們所關注的研究取向, 以能力學派為代表) 與產業競爭環境的外部分析 (即更早期戰略研究所關注的中心主題, 以安德魯斯與邁克爾.波特為代表) 結合起來, 形成了自己結構化的平衡系統分析體系。與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較, SWOT分析從一開始就具有顯著的結構化和系統性的特征。就結構化而言, 首先在形式上, SWOT分析法表現為構造SWOT結構矩陣, 并對矩陣的不同區域賦予了不同分析意義;其次內容上, 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論基礎也強調從結構分析入手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進行分析。

摘要:通過SWOT分析, 筆者對比研究了外語類院校與綜合類以及財經類院校在國貿經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差異, 得出外語類院校在國貿經管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 (語言優勢及國際交流實習機會多) 、劣勢 (專業知識培養方面相對薄弱) 、機遇 (國家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 社會各界需要更多語言優勢突出的復合型外貿管理人才) 和挑戰 (重點院校人才綜合素質高, 外語類院校國貿經管人才語言優勢并不突出, 同時, 院校分級標簽化對學生就業影響大) 。結合SWOT分析結果, 最終得出了當前適合外語類院校國貿經管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即著重突出長板優勢, 加強學生語言優勢, 增加國際交流和實習實踐, 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外語類院校,國貿經管專業,培養模式,SWOT分析

參考文獻

[1] 陸衛平.外語類院校涉外型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 2011, 34:31-32.

[2] 席鴻建.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努力培養國際性開放應用型特色財經人才--廣西財經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探索[J].湖南商學院學報, 2009 (6) :33-36+48.

[3] 付竹.外語類院校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1 (27) :138-140.

[4] 薛鵬, 武戈, 邵雅寧.“一帶一路”背景下國貿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對外經貿, 2015 (12) :143-145.

[5] 牛蕊, 周昕.高等外語類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辦學特色建設的措施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7 (2) :47-49.

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論文范文第2篇

目前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面仍然比較狹窄, 從事英語培訓、英語教師的居多, 和商貿結合的較少, 失去了此專業設置的本意。因此, 高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面臨了時代性的挑戰, 學校因勢而為, 新增商務英語專業適應了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 但還需認真設計培養思路, 充分考慮社會需求, 使商務英語人才培養以市場為導向。“外語+”模式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目的在于激發商務英語的專業人才培養以更高更廣闊的視角發展, 擺脫傳統商務英語教學的模式和套路, 研究一套適合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新的思路、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體系使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不但提高語言應用能力還能夠滿足專業融合中的專業素養要求, 同時能夠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 運用語言和專業結合的優勢提高其自身創新創業能力, 以此完全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的人才需求和創新創業驅動能力。

語言屬于一種工具, 找不到實施這種工具的主體, 此工具也必然失去其應用價值, 那么語言專業的發展道路也必然會越走越窄。在我們國家的產業和教育同步進行跨界融合的當下, “外語+”的模式是當下語言專業發展正確的思路。所以, “外語+”的模式是商務英語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新的突破契機。

二、“外語+”模式研究現狀及趨勢

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要增強其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涉列“+專業”的知識模塊和技能培養是創新的語言人才培養思路中的重要元素。目前很多高校和語言教學者都開始了相關研究并進行了實踐探索。

山東某高校外國語學院分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利用地方的資源優勢、區域和產業優勢, 突破傳統觀念, 關注新興、邊緣和交叉學科, 從中尋找新的人才培養新生點, 整合有效力量創建專業品牌。并且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支持搭建平臺, 落地校企協同育人, 采用“語言+”模式使多種語言服務助力于地方經濟。此做法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服務能力, 增強了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的關聯性, 使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和諧發展。該校在校企聯合育人體系方面共建了商務英語 (跨境電子商務方向) 課程體系, 也稱之為“語言+”人才培養體系, 包括創新能力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核心部分的“語言+專業”教學體系和能力提升實訓體系。此種培養模式使該高校在產學研方面實現協同發展, 做特做強了商務英語專業, 做活了小語種專業, 形成了“多語種、跨文化、跨學科”的語言文化教育特色, 學生在各類經貿洽談、商博會、商務活動中表現出了突出的創新能力優勢。

湖南某高校教改課題下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基于跨境電商背景》也構建了在當代線上線下結合的跨境貿易轉型背景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思路, 緊跟行業發展趨勢, 定位培養目標, 創新培養模式, 注重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錘煉, 通過創新實驗和實戰加強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由此可見, 很多高校目前已經清楚認識到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緊迫性, 并通過在專業交叉、校企合作協同培養、課程體系建設方面下大力氣, 開闊商務英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思路。

三、“外語+”模式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思路

探究“外語+”模式下的創新商務英語人才培養, 高??梢酝ㄟ^以下方面進行路徑探究。

首先, 學習研究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和學者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思路和模式, 學習先進的方式方法;調查研究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跨專業融合方面的創新創業能力體現和目前就業創業能力現狀。處于經濟與貿易發達沿海地區, 本校打造迎合區域發展的專業群, 在大商科專業環境下, 圍繞專業建設和服務于青島藍色區域經濟的發展, 制定商務英語在“外語+國際貿易”、“外語+電子商務”、“外語+跨境電商”、“外語+國際商務”模式下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思路和商務英語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和實踐實操方案。

“外語+”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在商科融合、引企入校、專業共建人才培養模式之下, 打造配套專業課程體系, 深化跨專業融合。打造“外語+專業”教學體系下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 其中包括基礎能力本位的商務英語基礎課程模塊和能力延伸的專業方向課程模塊。課程體系為現有的大商科人才培養體系服務。接受“外語+專業”模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將圍繞商務英語基礎課程模塊和專業方向課程模塊進行儲備期培養, 學習英語模塊課程和專業理論課程的同時直接對接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等入駐和創業型企業的運營平臺, 學習美工、外貿平臺運營、產品營銷、客戶談判、客戶跟蹤和訂單維護等經驗與技巧。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育人體系, 通過“雙師雙百”計劃打造適于產業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自有教師主動走校門, 與行業接軌, 了解行業前沿發展動態, 反饋專業培養標準;行業企業專家請進來, 注入企業行業發展新能量, 校企攜手共建創新師資隊伍和創新創業導師庫。

采用師生企共同參與的工作室制實踐實操培養模式, 教師作為后驅推動力在基于專業發展的工作室中進行理論講授和實操指導, 心理分析和業務引導, 企業作為前驅動力進行業務訓練、項目運營和實戰指導。同時對于有創業想法的學生通過校企共建的創新創業導師庫, 為學生在專業融合的基礎上提供創業思路, 進行平臺掌握、團隊搭建等一系列創業服務與指導。

第二, 總結高校產教融合、校企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經驗, 以及提高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成功做法, 結合本校專業建設進一步完善培養方案。以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為創新模式培養對象, 跟蹤檢驗創新專業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的實施效果, 通過對學生在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國際商務和跨境電商專業領域就業創業上的創新能力施展情況反饋, 探索在“外語+”模式一系列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性人才培養途徑與方法。

第三, 對青島地區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教育培養模式和畢業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及就業創業狀況進行實地調查研究, 結合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流向、滿足青島貿易港口城市人才需求情況及學生就業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分析和匯總, 發現制約商務英語專業創新發展的瓶頸, 解決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錯差, 構建有效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策略和機制。

四、“外語+”模式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條件與保障

本校地處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 為服務于青島藍色區域經濟的發展, 圍繞專業建設, 校政行企共建了大學生就業創業孵化基地, 陸續引進青島本土跨境電商、電子商務等精通平臺運營的50余家企業。近年來, 學校逐步擴大孵化基地運營面積, 加大全校創新創業教育、創客孵化的步伐。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同時, 大力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 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構建專業群創新課程體系。

實施專業學院與產業園統一建制, 其中數字經濟創新創業產業園融合了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國際商務、商務英語、互聯網金融商科專業, 確立并完善了商科教育的“院園合一”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為“外語+”模式下商務英語專業的創新課程體系建設提供了專業環境和實施前提。目前產業園共有企生共創、師生共創、學生創業三種創新創業模式, 來進行學生的技能培養和實踐實操能力培養, 以此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企生共創學校和企業把崗位能力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起點, 校企師資共享、人才共育, 為雙方開發任務驅動的專業融合教學模塊和課程建設提供了保障, 為“外語+”模式下商務英語的課程建設搭建了平臺支持。同時, 企業指導學生利用語言進行專業實操, 教給平臺操作, 給學生的實踐能力帶來了前驅動力;學生也可以基于企業經理的運營經驗和產品貨源在企業基礎上實現自己創業, 提升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師生共創模式是共同提升老師和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方式, 老師綜合商務英語語言要求、專業知識要求和技能實操要求, 運用企業平臺或自創平臺, 對學生進行“外語+專業”的實操訓練進行指導。共創模式給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和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了很大施展的平臺。

五、“外語+”模式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意義

基于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考慮, 結合青島地區經濟發展特色, 探索一系列創新性的應用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途徑和方法乃當務之急。這種“外語+”的培養模式給商務英語專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專業生長點, 并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時對所融合專業的發展和專業人才的培養起到了很大的語言輔助推動作用。這種培養模式與體系解決了目前高校專業建設思路越走越窄、人才能力單一的缺陷, 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高質量就業創業。打造適合時代要求、符合當地經濟需求、從業人員素質高, 具有較強語言能力的綜合素質的人才。

在開拓創新思維, 以創新驅動發展, 推動新舊定能轉換的時代背景下, 這種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思路的探索給其他專業發展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借鑒性參考, 為高校在培養外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育實踐提供可借鑒經驗。帶動應用型高校進行積極有效的育人模式的探索, 吻合目前跨界融合、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發展的勢態, 為語言類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扭轉局面的發展機遇。

【相關鏈接】

青島黃海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創建于1996年。1996年5月,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黃海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創建, 2003年4月更名為青島黃海職業學院, 學院遷入新校區以來自身實訓基地。2011年, 青島黃海學院晉升為普通本科高校。截至2018年5月, 學校坐落在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核心位置, 山海相間, 氣候宜人, 交通發達, 宜學宜居。占地面積1400余畝, 建筑面積42萬余平方米, 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

黃海學院坐落于風景如畫, 氣候宜人的青島西海岸中心位置。北依小珠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東臨龍山, 西靠虎山, 南傍波瀾壯闊的黃海, 與靈山島風景區隔海相望, 駐地歷史文化名城——靈山衛。如今的黃海已是桃李芬芳, 春色滿園, 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大學生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 是莘莘學子讀書學習、陶冶情操、放飛夢想的理想家園。

摘要: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和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一直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外語學院和專業老師致力于研究的問題, 尤其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產業結構發生變化, 就業市場結構也發生變化的新形勢下, 商務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 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已不再局限于商務場景英語的聽、說、讀、寫、譯, 現實崗位的需求僅靠語言能力已不能滿足其崗位能力要求。要實現培養人才與現在行業領域的企業需求無縫對接, 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培養思路必須打開, 在跨界融合的大環境下, 進行專業融合。因此, “外語+專業”的模式便應運而生, 也就是說語言專業無論屬哪個方向, 它需要與某些專業相融合, 最終服務于某行業。本文以黃海學院為例, 探討了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外語+”模式下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思路, 為本校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 優質人才培養提供了解決路徑, 為其他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外語+,創新創業能力,專業融合,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 萬正發.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基于跨境電商背景[J].北方經貿, 2017 (12) :137-138.

[2] 熊鶯, 劉林嫻.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考試周刊, 2016 (25) :6.

[3] 朱青.對“互聯網+”背景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的研究[J].智富時代, 2018 (08) :237.

[4] 曾雪梅.商務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校企協同創新機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8, 21 (2) :105-107.

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大連是中國軟件與服務外包的中心城市,堅持以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為原則,以國際化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方向,以人才培養、引進為核心,大力開拓以ITO、BPO為代表的服務外包業務。本文從分析大連IT教育現狀入手,剖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建設全國IT教育基地的思路和對策。

關 鍵 詞:軟件與服務外包;教育基地;卓越工程師;IT培訓

一、引言

大連是中國軟件與服務外包中心城市之一, 2011年,大連軟件出口、服務外包出口持續快速增長,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4億美元,執行金額10億美元,擁有外包企業近1000家,就業11萬多人。2012年大連高新園區2至3月份擬開工軟件園項目4個,分別為航天科研試驗保障中心及航天軟件產業園項目、軟通動力科技園項目、海輝國際軟件園項目、龍頭軟件園項目,旅順南路軟件產業帶上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中的軟件園區預計5年內將實現就業20萬人,產值達到1000億元,累計吸引投資500億元。這些項目的實施,需要有充足的IT人才支撐才可以實現,那么如何培養和保證能有充足數量的IT合格人才,成為一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大連IT教育的現狀分析

大連現有??埔陨系母叩仍盒?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0多所,年培養IT相關專業人才近萬人。除此之外,大連的IT教育培訓業經過近 15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多種辦學主體的市場格局,主要包括各級各類學校辦的培訓班、具有IT行業背景的培訓中心、行業協會的培訓中心、各種學會團體辦的培訓班、社會力量聯合辦學等100多家。隨著培訓市場的不斷發展,口碑好、品牌價值高、教學質量過硬、就業形勢良好的培訓機構將會越來越強大。傳統大學以及一些學歷培訓機構將逐步走高,品牌價值高的中等培訓和品牌優良的企業技能培訓繼續保持平穩,部分不注重教學質量、不重視市場、不注重品牌的培訓教育機構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逐步形成以重市場、重品牌、重質量、重就業為主的高等院校、行業培訓、技能培訓為主的三足鼎立局面。

三、大連IT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高校畢業生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脫節的矛盾突出

盡管我國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IT專業學生畢業,但大多數都很難快速滿足企業用人需求,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在校園里很難獲得實際的項目操作經驗。因此,IT行業如今最普遍的問題就是,高校培養的IT人才相對過剩,而企業卻找不到合適人才。在調查中發現,如果單從數量判斷,我國每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數量完全可以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但應屆生實際工作能力卻普遍偏低。所以,人才的匱乏嚴重影響了軟件產業的發展,而高校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的用人需求脫節,無疑進一步加劇了軟件人才的短缺。

(二)民間IT職業教育存在短視行為

為了解決短期內的燃眉之急,許多民間教育機構開始涉足IT教育,幾年來他們確實培養了許多實用型的“人才”,解決了就業問題,但其培養的人才在未來可持續發展方面卻值得憂慮??v觀中國IT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當前的IT職業教育尚處在一個由發展起步階段向爆發性成長期轉型的過渡階段。整個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各類花樣百出的招生廣告、魚龍混雜的IT培訓機構充斥著市場。在行業自由競爭愈演愈烈,IT培訓行業市場的“馬太效應”將日益明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有專家預測,這一趨勢在未來的3年內將更加清晰[1]。

(三)企業IT教育浪費社會成本

軟件企業為使新人能夠勝任工作,在每名新員工身上花費的培訓時間至少要6到12個月的時間,這無形之中就加大了公司的人力資源成本。又由于軟件行業的特殊性,人員流動較大,如果培養出的軟件人才不斷流失,企業就會疲于不斷地培養新人的過程中,如此高昂的培訓成本往往是企業難以招架的。并且,由此引發的軟件開發的延續性問題和交付時間難以保證,將直接造成企業信譽和產品質量下降。為了企業的發展,許多企業因無奈而自己培養IT人才,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雖然有的企業把成本轉嫁給學生,實質上也間接地浪費了企業的成本,更是浪費了社會的成本。

(四)IT人才結構不合理

在軟件行業,較為合理的軟件人才結構的高、中、初之比應該在1:4:7,呈“金字塔形”分布,然而我國的軟件人才的總體結構分布卻存在著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分布,即軟件“高端人才”(系統分析師、項目經理等)和“低端人才”(軟件編碼人才)嚴重短缺,這種人才結構配比上的失調,嚴重阻礙了軟件產業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市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已進入轉型期:逐步擺脫低水平外包業務,不斷向高端、高附加值業務發展。從軟件制造、測試向軟件設計的業務轉型,對IT人才供給提出了新的要求?!案叨巳瞬?,特別是熟悉國際外包業務流程的人才已成為產業發展最急缺的人才。

(五)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

目前國外在這方面開展的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所謂“合作教育(Co-Op Education)”模式,這種模式在世界43個國家的大學中實施,其中不乏世界一流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喬治亞理工學院等。合作教育是一種非常嚴謹和嚴格的產學合作辦教育的模式,學生在校期間輪流在學校學習和在產業實踐,在產業實踐期間頂崗工作、有報酬,學生畢業前已積累較豐富的產業工作經驗,受到產業界的歡迎。這種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模式。但是由于受經費、管理體制等因素的制約,當今的中國企業不愿接受學生實習,這就導致了傳統的培養模式難以達到培養目標[2]。

(六)IT培訓缺乏因材施教的靈活性

近幾年來,有一定IT公司背景的教育企業具有體制靈活、反應迅速,適應力強等諸多特殊優勢,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有著更加強烈的愿望和積極性,因而,他們的競爭力也得到更加顯著提高。他們將逐漸增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并最終占領主要市場。具有大公司背景的辦學機構的地位將進一步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但目前各家培訓機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技術標準缺乏差異性,培養方向不夠多元化,課程設置缺乏足夠的靈活性。這就造成了同樣的培訓內容,基礎較好的學生感覺比較簡單,無法有效地提升個人的IT技術水平,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又感覺吃力,不能切實改善自身技術應用能力不足的問題。

四、大連建設全國IT教育基地的思路和對策

我國軟件業要發展,關鍵在于專業化、規?;彤a業化。需要大量的產業后備軍,比較合理的IT人才培訓供應鏈應該是高校、專業IT培訓機構和IT企業的互動鏈條。高校教育相對穩定,偏重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的人才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專業IT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則更加實用,更能緊跟市場需求;另外通過與企業合作進行的專業化高標準的職業技能培訓,也是完善人才教育體系極為重要的一環。針對大連的IT教育現狀,特提出如下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IT教育基地,規范IT人才培訓標準,建立完備的培訓機制。

由政府牽頭建立IT教育基地,設置科學、合理、具有前瞻性、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培訓內容,建設一個集人才培訓、服務企業和高端研發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使之成為大連的一個品牌,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對參與培訓的行業企業及培訓機構進行嚴格的選拔,建立相關的準入制度,通過規范IT人才培訓的標準,建立完備的培訓機制,使得進入基地的每一位學員都是以“專業培訓+企業實踐+保障就業”的模式完成培訓。

(二)要建立教師培訓基地,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1. 將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化,鼓勵和要求教師參與實踐

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由于招生數量的不斷增加,絕大多數的高校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教師的實踐機會少,工程實踐能力弱,具有實踐背景的“雙師型”教師數量也遠不能達到要求。因此,需要建立提高教師工程能力的基地,并建立相應的制度和激勵機制,讓教師在基地提升工程實踐能力,如果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提高了,那么在他們的教學活動中的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得以傳授工程實踐的思想,會更好的將工程技術貫穿于教學過程中,這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 保證教師掌握最新的IT技術

IT技術發展速度迅猛,教師的知識需要及時更新和充實,了解和掌握行業尖端技術,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把最新的技術和技能傳授給學生。行業企業要有針對性的開展短期課程培訓,讓教師了解行業發展的最前沿技術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學習行業的新規范新標準。企業和學校都要建立一套切實有效的管理機制,保證教師知識及時更新的目標得以實現。教師深入企業不能蜻蜒點水,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要主動承擔這些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其在提升教師工程實踐能力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3. 聘用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

吸引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到高校任教,從而提升教師的整體水平。各高校院系可設置“特聘教師”等崗位,吸引一批行業專家、技術骨干、高級工程師到學?!岸唐谏蠉彙?,聘請他們對專職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參與課程設計環節或為學生開設專題講座。此外還應允許一些符合條件的兼職教師參與高校教師職稱的評定,并給予適當的報酬或榮譽稱號??傊?,打開校門,歡迎企業中的行業專家走進課堂,不僅提高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專業性和實踐性,更促進了高校和企業在人才、技術和文化上的溝通與交流。

(三)結合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工程”,探索IT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設計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適合IT人才快速成長的育人新機制。

1. 校企合作探索IT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以國家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契機,真正做到以合作創新路,以合作促提高、以合作謀發展。要在合作領域上有所拓寬,合作層次上有所提升,合作內涵上不斷豐富,積極開展寬口徑合作、多樣化合作、深層次合作,真正做到以聯合推動合作,以整合促進合作,以融合提升合作。校企合作還應該走更加深層次的道路,以共建學院、共建專業、共建課程、共建課堂、共建實訓基地等方式,從招生到就業,企業全程參與,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養,這樣既能夠保證招生生源,同時學生的就業也得到了保證,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2. 校企合作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創立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

由行業企業根據IT技術的發展變化,適時提出人才培養標準,制定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制定各核心課程的教學大綱,提出相關課程的考核標準。同時設定若干門專業選修課程,以適應不同的院校及不同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保證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這樣使一部分現在由培訓機構和企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完成的基本課程,由學校完成。企業的培訓可以直接由項目實訓開始,從而縮短人才培養時間,提高人才培養效率。改變目前高校人才培養和行業企業需求脫節的現象,建立高校和行業企業間的制度化聯系。

(四)分層次教學,培養各類IT人才

培訓企業應著手進行整個培訓體系的升級調整。根據參訓學員的基礎水平的不同,將技術課程的難度設為高、中、低三大類。同時,可結合不同院校的外語教學方向,在技術課程體系調整的同時,適當進行IT英語、IT日語、IT韓語等專業外語能力的強化培訓。

1. 高端課程——理論深化

針對大工、海事等一本重點院校的學生,為其提供高端培訓課程,以技術開發原理及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的深化為重點,提高學員的理論水平與理論掌握,以滿足學員進入科研院所進行技術創新等工作的發展需求。

2. 中端課程——實踐應用

針對二本的理科院校及綜合類院校的軟件學院,為其提供更側重IT企業實際技術水平要求的職業技能培訓,通過項目實訓等方式,切實提高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積累實際項目經驗,培養團隊精神與職業素養,從而能盡快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

3. 低端課程——輔助支持

針對其他大?;蛞韵聦W歷水平的學生,為其提供理論教學更為淺顯、技術培訓更為基礎的技術課程,使學員在通過短期針對性培訓后,能夠勝任技術支持、測試等基礎IT職位的崗位要求,滿足IT行業對基礎性人才的需求。

(五)對于行業企業及企業培訓機構的政策支持

設立專項培訓補貼,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與大中專院校、培訓機構開展人才培訓、課程引進以及師資培訓和引進等合作,由市專項資金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培訓補貼。重點鼓勵中高級人才培訓,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培訓。已經開展的“普惠制”培訓還應該進行下去,要充分總結過去工作經驗和問題的基礎上,繼續做好相關工作。

(六)要將大連IT教育基地建成全國IT產業的人才搖籃

大連對于全國的IT產業而言,其地位越來越重要,輻射作用正在不斷增強,大連IT產業的強勁發展勢頭,使得全國各高校成為大連IT業未來的“人才儲備庫”。大連的培訓機構和行業企業要廣泛和省外的其他大學聯合,吸引他們到大連的IT企業參與實踐,一方面可以解決目前高校缺乏實習實訓基地的狀況,還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基地,將更多的人才吸引過來,通過培訓提升就業檔次,成為實用型人才,做大IT人才市場。

(七)將大連的IT教育基地建成政府機構與眾多國內外企業交流的平臺和咨詢服務中心

要突出自己的技術優勢,依托我市高校和眾多科學院所的技術力量,以大連軟件園各IT企業為后盾,結合自身管理經驗和教學水平,立足于IT產業的市場發展,瞄準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不但要為個人和企業提供高端軟件培訓,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應用等計算機技術和培訓,還要為各個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服務,使基地成為政府機構和眾多國內外企業交流的平臺和咨詢服務中心。

(八)建立良好的就業服務平臺

隨著就業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就業導向在培訓市場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職業教育首先應為就業服務。學員選擇職業培訓的直接動機是為了順利就業,就業導向已經在整個職業教育領域受到普遍重視。開發數量較多、質量較好的實習就業基地是保證提供良好就業服務的前提,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要建立一個IT人才培養信息系統,全面掌握和管理相關IT人才的數量、質量、技能水平、職業技能方向等信息,為企業選拔人才和學員就業搭建一個就業服務平臺。

(九)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業務類型培養IT人才

經過多年的培育和努力,大連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的高端業務比例明顯提高。有數據顯示,目前大連從事離岸外包業務的企業中高端業務的比例已經接近30%。近些年,高新園區還加快了云計算、物聯網和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速度。技術更新換代快,使得人才培養呈現出加速度不足的情況。在嵌入式人才缺口大的同時,3G、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新興領域也招人迫切。所以,行業企業和培訓機構要緊跟IT新技術的發展,培養與之相適應IT人才,特別是熟悉國際外包業務流程的高端人才。

五、結束語

吸引招納一批既懂技術又有市場經驗、教育培訓經驗和管理經驗的高端人才,充分利用我市二十余所高校的師資資源,通過整合大連市場上的200余家培訓機構,建立一套完備的培訓機制和科學的管理規范,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強、做大IT人才教育基地,打造大連特有的職業教育品牌,使大連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IT人才集散地。

參考文獻

[1]任文鶴. 中國IT培訓行業報告 各家培訓機構現狀分析 http://edu.ifeng.com/peixun/detail_2011_09/19/9294558_1.shtml

[2] 何小東,劉艷,劉國強.高校軟件工程專業“無縫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70-172

[3] 吳勇毅,許金水. 何日破繭成蝶?——IT教育培養模式的困境與突破[J].軟件工程師,2011(3):29-31

[4] 黃國興.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J] .計算機教育,2010(23):14-20

[5] 王翔.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打造現代IT教育產業鏈條的思考與探索[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9):184

[5]徐敏,王莉敏.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淺析[J].前沿,2010(5): 282-283

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蓬勃發展,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必然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來為之服務。為了培養滿足區域軌道交通業發展所需求的運營管理技術人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中科學定位,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重視理論和實踐的聯系,從崗位能力分析入手,通過構建層次化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具備承擔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各崗位工作的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

1.專業培養目標介紹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主要培養面向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生產和管理的一線崗位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一定英語和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掌握必備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基礎理論,掌握運營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和組織管理辦法,具備承擔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各崗位工作的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了更好的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達到培養目標所要求的綜合能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尤為重要。

2.畢業要求指標梳理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應用型人才包含一線行車組織、客運組織、票務組織等服務應用和技術技能相結合的崗位人才。在基于應用型人才的基礎上,特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培養目標進行了值班站長、行車值班員、客運值班員和站務員等崗位群能力分析。

根據中國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12項畢業要求,梳理畢業可達培養目標如下:

3層次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通過畢業要求分析,明確人才培養所應達到的目標,構建“基礎型、綜合型、研究創新型”層次化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根據不同的實踐教學層次和實踐教學目標,將傳統實踐教學手段與現代實踐教學手段相結合改革完善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體系按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規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各層次相互聯系,實現理論知識與崗位技能對接,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

3.1基礎型實踐

基礎型實踐以課內實踐為主,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思維啟發、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專項技能,將扎實的理論基礎對應到各實踐任務中,深化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在人才培養目標基礎上,梳理出所有專業基礎和和專業核心課程的實踐任務,使各課程看似分散,實則各課程前后聯系,上下承接,給學生一個具有邏輯關系的,呈體系化的課內實踐。

例如“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管理”課程總體目標是通過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管理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車站票務相關崗位應該承擔的崗位責任和崗位技能。通過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管理課程的學習,開展票務作業的相關流程、正確處理乘客票務事務等實踐項目,并通過團隊協作等方式主動與其他人合作。同時培養對票務管理方面自我探索的能力,要具有終身教育的意識和繼續學習的能力,能不斷適應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系統的發展。

3.2綜合型實踐

綜合型實踐以現有實踐室軟硬件為基礎,開設較為全面的綜合型專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運用了多課程聯合實踐、以賽促學和短學期實踐等教學形式。

多課程聯合實踐是在單門課程內實踐基礎上,研究多門課程相互聯系的知識點,從而將課程之間有關聯的部分提出來,以綜合實踐的形式呈現,以達到學生學以致用,鞏固復習,前后聯系,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和綜合運用。例如以“商務禮儀”為基礎,“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為核心,“旅客運輸心理學”為提升,形成三門課程的聯合實踐方案,方案旨在加深學生對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旅客心理學、商務禮儀等課程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并通過聯合考核的形式增強學科間的聯系性,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理論聯系實踐的目的。

以賽促學是聯合實踐基礎上,增設競賽事項,以競賽促進學生對綜合型實踐的主動積極性。例如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實踐、城市軌道交通行車調度指揮實踐、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組織實踐三門課程,在聯合實踐基礎上,將日常課程實踐融入到學科競賽當中去,從而到達即能提升課程實踐,又提升學生跨課程知識點應用的主動性,又可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

短學期實踐主要開設具有本校特色的豐富的暑期實踐。達到熟練運用基本辦公技能,了解軌道交通領域其他專業相關知識,并夯實與本專業相關及本專業核心素養的運用能力。

畢業生產實習設置在最后學年,以校內外實踐平臺為基礎,與一線崗位零接觸,全面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一線崗位工作能力。

3.3研究創新型實踐

研究創新型實踐鼓勵老師及學生自主創新實踐項目,并鼓勵將創新的思想貫穿到專業及非專業領域。通過創新意識的建立,形成創新作品并將創新作品轉化為專利成果等。

4總結

本文通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背景和行業需求分析得知,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培養滿足軌道交通業發展所需求的運營管理技術人才迫在眉睫。人才培養務必加強實踐技能培訓,加強理論與實踐聯系。因此,構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實踐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具有理論價值和運用價值,可以為同類院校本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提出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莊文君,楊亞芬 基于理實一體化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 高教學刊,2017,(01):156-157.

[2]邵昀泓,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教導刊,2021,105-106.

基金項目:四川省民辦教育協會(研究中心)項目“民辦高?!鞘熊壍澜煌ㄟ\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項目編號MBXH18YB093)

作者簡介:羅江蓮(1982-)女,漢,四川瀘州人,本科,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講師

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現代社會要求職高院校培養實用性技能人才。文章主要論述裝飾繪畫對高職學生實用性技能培養的意義。裝飾繪畫藝術是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裝飾繪畫具有裝飾性、藝術性、實用性、創造性等特征。裝飾畫藝術包含多種繪畫技巧,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創造能力和實用性設計能力,學習裝飾畫藝術不光能夠培養學生對美術產生學習興趣,對高職學生的實用性技能開發也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實用性技能;裝飾畫;高職美術

裝飾性繪畫最早出現在人類文明初期,經過漫長歲月的變遷,人們對裝飾畫的喜愛始終不變。通俗角度講,人們把具有裝飾趣味性的繪畫統稱為裝飾畫。裝飾畫也因為具有實用性特征,能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人們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裝飾畫表現形式豐富,繪畫技法多種多樣,使用色彩材料也沒有局限,所以學習裝飾繪畫可以提高高職學生的創作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全局眼光,這對高職學生的實用性技能開發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當前這個新時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美術人才更是成為高校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所以,本文展開裝飾畫藝術與高職美術教學探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裝飾畫的意義

裝飾畫具有裝飾性、藝術性、實用性、創造性等特征。學習裝飾畫可以鍛煉高職學生的創作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全局眼光?,F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高職院校,我們對人才的定義主要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是實用性,二是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不必多說,高職院校的專業課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提升的關鍵主要在于學生自身的努力,想要熟練掌握專業技能,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唯有勤學苦練。而人才實用性的開發則是依靠一些可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來實現的,在美術教學中,裝飾繪畫在人才實用性開發中的意義則十分重要。

首先,裝飾畫具有綜合性特點,可以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全局眼光,還能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審美觀念;其次,裝飾畫還具有工藝性特點,實現了繪畫和工藝的融合,能讓學生學會追求工藝美感,養成追求完美的職業作風;再次,裝飾畫還具有創造性的特點,裝飾畫其實就是對美的再創造,對裝飾畫的學習能全面考察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實用性設計能力;最后,裝飾繪畫還具有實用性,創作裝飾畫需要從實用角度出發,達到裝飾效果,表達大眾審美,傳遞人文精神,學習裝飾繪畫有助于學生提高對實用性理念的理解,有利于對高職學生實用性技能的開發。

二、高職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受功利化理念影響嚴重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人民的收入以及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審美標準也得到了極大程度的增強,為美術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使其真正成為一門熱門行業。但是這種情況同樣也使美術人才的標準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缺乏足夠優秀的專業美術人才已經成為現在美術行業面臨的極為嚴重的問題。受逐利理念的影響,各個高職院校也開始增加美術方面的收費,甚至為了獲得更多利益,很多高職院校選擇降低美術生招生標準,導致生源質量快速下滑,在對美術人才培養質量造成極大消極影響的同時,也使人們喪失對其的信任,最終對整個美術行業的順利發展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

(二)高職美術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滯后

因為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我國絕大多數高職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依舊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知識教學以及繪畫能力培養上面,缺乏對學生創作以及審美能力的重視,所采用的方式也基本上都是填鴨滿貫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只會進行簡單的模仿,缺乏主動進行美術知識學習的興趣,所創造出的作品根本沒有任何靈性,創作以及想象能力根本沒有得到有效鍛煉,對他們的綜合素質以及未來發展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三)高職美術的教學目標模糊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出優秀的專業美術人才已經成為高職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然而現在很多高職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都忽略了這一目標,最終對美術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都造成了比較大的消極影響。首先,很多高職院校為了跟上新課改發展的腳步,在進行美術教學改革的時候大搞形式主義,在進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更新改革的時候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大都是腦子一熱決定的,給美術人才培養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另外,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市場需要,將自身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提升學生繪畫能力上面,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沒有足夠的重視。

三、將裝飾畫藝術融入高職美術教學的策略

(一)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

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美術教學,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高職美術教師必須跟上新課改的發展腳步,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裝飾畫技術有效融入教學工作,這樣才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更為積極主動地投入美術學習,從而使他們的創造力和藝術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創作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在使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有效增強的同時,為我國美術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美術人才。

(二)通過綜合性以及實用性特點的有效利用進行高職美術教學

裝飾畫的繪畫手法沒有局限,可以把各種美術技法和色彩都融入其中。通常情況下,裝飾畫的裝飾效果主要是指裝飾美感,裝飾美感可以是平面化形式感,也可以是繽紛的色彩,還可以是傳統的意境美,甚至是自然美。所以裝飾畫的美感是不拘泥于形式的,而裝飾畫的表現手法也是如此??梢园l現裝飾畫的最大特征是具有綜合性,學生要對自己所學的美術知識進行總結,做到靈活運用,以此達到創作出一副具有裝飾效果的畫作的目的。裝飾畫的創作不受繪畫手法、材料、色彩、工藝等條件的限制,所以想要畫好裝飾畫,學生就應該具有全局眼光和創新能力。

裝飾畫不單能用繪畫手法進行創作,在很多大型室外裝飾中,鈑金工藝也是經常使用的。學生通過對鈑金工藝的學習,可以感受到工藝追求的精美和細膩。將工藝手法和繪畫技法相結合,學生不光需要熟練使用各種畫筆,還要對一些工藝上的工具有所了解。例如:剪子、噴槍、錘子、刻刀等。例如,大部分裝飾畫需要用到各種繪畫顏料、碎布片、彩紙、工業原料色、油漆等,使用各種石料、膠水、各色玻璃和各色塑料等進行組合拼粘,還可能用到編織、焊接、噴涂、粘合等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根據特定的情景,選擇合適的工具,從而達到裝飾效果。這不光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用性設計能力,還能養成追求精美細致的習慣,幫助學生早日成為實用性技能人才。

裝飾畫和普通畫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實用性。一般的繪畫追求表達畫家們的審美和情感,而裝飾畫則可以體現一個時代的審美要求。普通繪畫譴責抄襲和模仿,而裝飾畫則鼓勵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創作。純繪畫喜歡對現實進行隱喻,慣用象征手法,但裝飾畫卻反其道而行之,崇尚現實主義,勇于對現實進行批判和諷刺。裝飾畫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根本原因是裝飾畫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場景。小到餐具上的裝飾圖案,大到城市街頭的各種美化景觀,都離不開裝飾畫藝術。裝飾畫在表達作者情感的同時更要求結合時代潮流,表達大眾審美,傳遞大眾共識,這對培養學生專業實用能力至關重要。

(三)結合裝飾畫的創造性特點進行高職美術教學

裝飾畫和普通繪畫最本質的區別就是題材內容,而不是工具、方法。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形式感有極大的差距。其本質是一種處于理想化形勢的藝術特征,其主要目標并不是寫實,而是通過形式美的法則與規律的有效利用,合理使用變形夸張等藝術手段,對相應的事物進行重新創造,實現作品從自然形態到藝術形態的升華,使其藝術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裝飾畫的繪畫目標可以說包含了人眼可見可感的所有事物,不單單可以進行情感的抒發,同時還能夠實現故事的詳細描寫,其受到空間以及時間等元素的限制,人們可以自由放飛自身的想法進行創造。在這種背景下,高職美術教師要想更高效地完成美術教學,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意識到裝飾畫對美術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同時合理利用裝飾畫的創造性特點,這樣才可以在有效完成知識教學的同時,使學生的創造意識以及創造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出更多綜合素質優秀的美術人才,為我國美術行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對美術人才的標準與要求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培養出的人才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的實際發展需要,而裝飾畫藝術在高職學生的技能實用性方面有著難以忽略的重要地位。裝飾畫實用性教學能夠提高高職學生的創作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全局眼光,這對學生專業性思維的培養和專業精神的確立都很有幫助,學好裝飾畫藝術對高職學生的實用性技能開發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需要高職美術教師加以重視,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合理應用裝飾畫藝術展開教育教學工作,這樣才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美術教學,在提升自身教學效果的同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姚靜萍.淺談裝飾繪畫的基本要素:構圖、造型、色彩[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

[2]陳敬良,戴建華.現代裝飾畫藝術[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

[3]林虹.裝飾繪畫教學中對本體語言認識觀和教學觀的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5.

[4]林博.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實踐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

[5]顏克峰.高職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改革建議:以川南幼兒師范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52).

作者簡介:

張曉安,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文章以提升專業能力為基石,以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擔當為抓手,提出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并重的“兩能力一責任”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融合度、課程資源“供給”與“需求”對接、培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良好社會責任等方面進行教學研究與改革,以期培養出具有過硬的專業能力、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專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社會責任

一、前言

社會主義新時代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提高大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著力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1]。在新時代新的發展契機下,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必然的,長期固化下來的教育觀念使得高校傾向于傳授專業知識和培養專業技能。雖然很多高校對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了實質性響應,但是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創新能力挖掘與培養,以及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提升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2]。而這些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必然要追溯到專業人才培養中。工程管理專業是學科交叉型專業,它融合了土木工程、管理、經濟和法律四門學科,雖然學生對各學科知識儲備充足,但缺乏學科間知識的“發酵”,因此,在解決綜合實踐問題時普遍感到專業能力匱乏。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學科融合背景下工程管理專業“兩能力一責任”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能力提升方面優化培養方案,苦練內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專業素質。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基于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深耕細作、開拓創新。同時,引導學生關注并思考自身未來的多重角色,如對職業的責任、對雇主和客戶的責任、對環境和社會的責任等,這些責任均歸為社會責任。在這種“兩能力一責任”三重目標的驅動下,培養出具有過硬的專業能力、較強的創新能力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符合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二、社會主義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大學生是一批思維活躍、充滿活力的年輕生力軍,因此,高校必然成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如何將人才培養過程與創新創業緊密結合在一起,是高校教學研究與改革的重點內容。目前,無論是本體的教育觀念、課程設置和教學本身,還是外生的資金支持、師資力量、企業支持和政府制度等都開始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中,每年的創新創業大賽如火如荼地舉辦。但是仍有相當部分學生認為創新創業大賽或學科競賽與自己無關。因此,還需要花大力氣、下狠功夫將創新創業教育完全滲透到日常教學中。

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高校培養出能夠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忠誠于國家和人民的時代新人。大學生作為筑夢人和圓夢人,其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等都影響著新時代中國夢的順利實現。工程活動從醞釀、規劃、設計、實施到運營等過程均涉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諸多關系[3],無不滲透著工程人員自身的價值判斷。以往的工程管理人員基本處于從屬職業地位,即對雇主忠誠。新時代工程管理人員需要以維護職業的獨立來抵制商業力量對工程職業的影響。工程管理人員應能夠主動思考工程各環節的道德價值和職業良心。高校在人才培養中必須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加強大學生工程價值觀的塑造,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

三、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傳統問題分析

工程管理專業是基于土木工程的管理類學科,其專業課程體系是由土木工程、管理、經濟和法律四門學科交叉而來。由于這四種課程體系相對獨立,任課教師分別來自土木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法學院等不同學院,教師專業背景完全不同,教學重點和教學案例等都是基于自身專業背景設計。而工程管理的研究對象是基于土木工程技術的管理規律和工程技術活動的管理問題,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但各任課教師難以突破自身專業背景,無法以土木工程學科內容作為切入點,并結合土木工程展開教學,導致各學科課程相互孤立,學生對于不同學科的專業知識難以揉為一體。由于各專業課程間融合度較低,從而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創新思維的形成,也導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畢業后存在職業適應能力差、適應期長等突出問題。

四、工程管理專業“兩能力一責任”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針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所在團隊對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廣州工業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四所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骨干教師、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近百人進行訪談。經過梳理,主要從提升“專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方面強化培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一)提升“專業能力”

1.增強課程間的融合度。針對各學科課程間孤立現狀,將課程內容設置、教材編寫和實踐過程進行整合,增強課程間的融合度。

首先,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由專業負責人作為召集人,邀請各學科課程負責人,教研并梳理工程管理專業的系統性,討論不同學科課程的關聯以及上下游順序。對于不同課程知識點的交叉和重疊問題,比如課程“工程項目管理”和“工程施工組織”關于工程進度、成本的知識點是相近的,課程“土木工程計量與計價”和“建筑工程造價管理”關于施工圖造價是重復的,課程“經濟法”和“土木工程法律法規”存在交集等,進行拆分、整合到某一課程中,節省的學時用于增加拓展課程,并鼓勵教師增開與時俱進、與行業進展相結合的拓展課程。逐漸實現“法定課程”向“師定課程”轉變,實現不同學科課程之間的有效融合。

其次,在教材編寫方面。根據各課程拆分與整合情況,成立跨學科、跨專業交叉融合教學團隊,比如土木工程學院的主講教師分別與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等主講教師形成團隊,土木工程教師在案例選擇、場景設計和案例分析等方面予以支持,必要時采用課堂客串形式,解決教師受限于專業背景的難題。及時整理相關教學成果,編寫面向工程管理專業的《管理學》《工程項目管理》等教材,對于受制于教材的師生來說,無疑減輕了“教”與“學”的壓力。這種模式提高了工程技術、管理、經濟和法律不同課程間的融合度,更好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的提升。

最后,在實踐教學方面。實踐教學主要體現在課程設計和專業實習兩部分。課程設計以工程經濟、工程施工組織、工程項目管理、工程計量與計價等課程設計為支撐,確保學生通過課程設計能夠在工程管理的認知判斷和管理決策方面靈活運用、觸類旁通。專業實習主要按照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由淺入深的順序推行“校企合作、在崗實習”,較大范圍實現校內校外聯合指導縱向一體化。尤其對生產實習進行了較大幅度改革:以往生產實習時長為四周,需要在教學計劃中騰出四周空檔時間供學生集中實習。改革后學生分批次利用第五、六學期的課余時間包括周末開展斷斷續續、但為期一年的實習。這種做法既避免了實習場所容量有限,無法短期內接納全部學生的窘境,也拉長了學生的實習時間,學生能夠目睹建筑產品各個生產階段,對建筑產品生產的全過程有一個完整理解[4]。并且學生也有充足時間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實踐教學提高了課程間的融合度,也實現了學生對建筑產品生產從感性認識向理性判斷與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轉變。

2.實現課程資源“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趯W生個性化發展需要,工程管理專業設置了不同方向模塊供學生選擇。如學校提供了趣味多樣的公共選修課、A系列課等,學院提供了較多專業拓展選修課。但是課程“供給”與“需求”的對接仍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學生為了達到畢業要求,通常在大一或大二就修滿了選修課學分。多數學生選課時,盲目從眾、趨易避難。如學校公共選修課與某專業必修課重疊時,為了容易過關,并快速完成選修學分任務,在修完專業必修課之后,再重復性選修課程名稱相近的學校公共選修課。以工程管理專業為例,“管理學”課程是專業必修課,學生拿到學分后,再在學校公共選修課中重復性地選修“管理學概論”課程。這種任務型學分的做法只是把學分收入囊中,并未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這就要求學校在加強課程資源庫建設的同時,花更多精力從“供”“需”對接角度指導學生選課,與學校課程資源庫建設初衷相契合[5]。

其次,較多學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學生對未來的學習規劃普遍迷茫,對未來職業發展方向不清晰,也缺乏思考,因此把所有的選修學分都用在了養魚、養花和音樂欣賞等大眾課程上,能按照專業拓展選課的學生較少。當然,這種多領域體驗無可厚非,但把所有選修學分均用來選擇與自己專業無關的課程,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學校以拓展學生專業知識與個性發展而建設公共選修課程資源的初衷相違背。

最后,公共選修課資源庫的多樣性是學生拓展專業知識和個性發展的基礎,但是數量豐富并不等于內容豐富。因此,學校的“供給”很豐盛,但是學生的“需求”卻陷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境況。這樣,多領域的廣泛體驗與有重點的指導相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院系和專業需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送教學目標、教學大綱等,并及時向學生提供專業拓展與個性發展的咨詢、診斷與指導,讓學生學會選擇,實現“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

(二)培育并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首先,依托實訓中心和專業實驗室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創新創業活動,鼓勵學生邁過門檻,從純粹的學生身份變身創業者。創新創業教育不應是針對部分的教育,而應面向大學生群體。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覆蓋面要廣,能惠及大多數個體。目前,學校每年設置校級、省級和國家級三個層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梯隊,進行逐級培養,鼓勵創新創業團隊不斷創新,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團隊成員在團隊合作中共同研討、相互啟發,將專業知識升華、延展,增強學生對未知的探索能力,提高整體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的過程,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讓學生動起來、忙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其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通過豐富多樣的學科競賽,多維度拓展學生專業知識面,提升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學科競賽不僅僅是一次比賽,更重要的是鼓勵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組建知識互補型團隊,共同解決綜合性實踐問題。成員之間經過磨合和思維碰撞產生創新火花,共同挑戰工程實踐難題,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產生必勝的信念。學科競賽也成為提高學生創新性解決實踐問題能力的助推器。

最后,創新創業競賽和學科競賽并不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部。目前,部分學生對創新創業競賽和學科競賽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獲獎后不論學生還是指導教師,都享有獲獎帶來的福利。因此,要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必須從功利性轉變為育人性教育模式。創新創業競賽和學科競賽對于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以獲獎作為甄別學生優劣的標準,更不能簡單統計學生參加了多少次競賽、發表了多少篇論文、有多少項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和獲得多少創業基金,來衡量學生的價值,或者以這些指標作為指導教師績效考核或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這種功利性考量扭曲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初衷。

(三)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隨著各類工程日新月異的發展,尤其是巨型工程日益增多,對社會、生態和環境產生的影響巨大,越來越多的工程問題隨之涌現出來。工程問題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使得人類開始反思: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惡劣的生態環境將使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即使經濟發展了,也不具備可持續性。

“將公眾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已是國際工程界普遍遵守的原則[6]。這對工程專業人員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方面,要求工程專業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另一方面,要求工程專業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擔當。工程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并不能與生俱來,必須通過教育和培養來造就和提升。作為培養未來工程師的高等學校,在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工程價值觀,使他們在工程實施中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從而推動工程與社會、工程與自然、工程與科學技術等之間的協調,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在工程管理專業內增設“工程倫理學”或“工程師職業道德與責任”課程,旨在提高學生工程專業技能的同時,把學生培養成為擁有崇高道德準則和價值觀的工程師,讓學生能綜合地運用倫理理論、知識和方法,對現實問題包括工程質量問題、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問題、工程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培育他們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和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五、結語

大學生能否成為合格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直接影響著我們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本文針對學科融合背景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新時代新的發展契機,提出“兩能力一責任”人才培養模式,主要以提升專業能力為基石,以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擔當為抓手,在課程間的融合度、課程資源的“供給”與“需求”、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社會責任感等方面進行教學研究與改革,以期培養出具有過硬的專業能力、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    日報,2018-05-03.

[2]郭珍磊,郭婷婷.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機制研    究——基于社會責任學分視角[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19(1).

[3]李高揚.工程倫理教學困境及改革思路探索[J].學理論,    2017(3).

[4]李高揚,郝彤琦,李東南.工程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研    究與改革[J].改革與開放,2017(11).

[5]柯慧,徐夢杰,王俊山,等.學生個性化成長視角的學校資源    支持現狀調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9(11).

[6]李正風,叢杭青,王前,等.工程倫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    版社,2019:118.

上一篇:小學語文賞識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證券公司管理創新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