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衛生系統人才工作計劃范文

2023-09-21

衛生系統人才工作計劃范文第1篇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原則;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團隊學習,全員參與的原則;繼承創新,敢于超越的原則;推動管理,追求長效的原則。以職業教育和讀書自學為基本形式,把“創爭”活動同衛生行業的各項工作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提高,通過開展全員學習、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職工素質,為把公司醫療衛生產業做大、做強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活動內容

1、加強職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職工思想政治素質。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醫務人員的行為規范”等為主要教材,對職工進行公民道德普及教育,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基本職業道德規范職工的行為。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把創建學習型企業與醫療衛生工作的實際結合起來,自上而下,循序漸進,培養一批會管理、,懂經營的復合型管理人員、專業技術帶頭人。加強對現有管理、技術人員的教育培訓,有計劃輸送部分骨干到高等學校深造,掌握新知識,開闊新視野,增長新本領。鼓勵職工自學成材,提倡一專多能。要不拘一格選用人材,讓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機會、有舞臺、有地位。建立和完善有效地激勵創新機制。

范文網(FANWEN.CHAZIDIAN.COM)

3、將“創爭”活動與當前衛生體制改革相結合。在現有的人、財、物都相對固定的狀態下,要使職工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從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到工作方法實現變革,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勞動人事分配機制,激發職工的危機感,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使學習變成全體職工的自主行為,通過職工個體素質的提高,實現衛生行業職工整體素質的提高。

4、圍繞精神文明建設各項要求,繼續開展優質服務活動。把“創爭”與醫德醫風建設和優質服務結合起來,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為主題的醫療服務。狠剎醫務人員收受“紅包”、“回扣”、“促銷費”等在醫療工作中存在的不正之風。利用各種宣傳教育形式,在職工中樹立市場意識、安全意識、競爭意識、服務意識。達到內強職工素質、外樹行業形象的目的。

5、建立群眾性的文化陣地。配置一批職工文化設施,建立職工閱覽室、活動室,組織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體娛樂活動。提高職工的文化生活質量,擴充文化工作陣地,營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6、在職工中廣泛倡導全員教育、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等全新教育理念。按照以點帶面,循序漸進,整體推進的原則,將學習內容貫穿到年度職工教育培訓計劃中,切實促進公司衛生系統“創爭”活動的有序發展。

三、保證措施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創建學習型企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衛生系統的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創建學習型企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到率先垂范帶頭學習,既做醫院經營的指揮者,又做教育培訓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各單位由主要領導掛帥,其他領導共同負責,制定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結合醫療衛生工作的特點,創造性地學習、借鑒和應用成功經驗,著力提高職工的整體素質。

2、充分利用活動室、學習室、圖書室、板報、櫥窗、職工學校等教育資源,采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樂,在參與中受教育,增長知識。進一步調動廣大職工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開展“創建學習型醫院、科室,爭當知識化職工”的活動。對自學成才的職工要表揚獎勵。建立起培訓、考核、使用、待遇相配套的政策以調動職工學習積極性。要將職工學習納入日常管理渠道,定期檢查評比,獎優罰差,使學習真正成為職工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要。把“創爭”活動情況作為對醫院、科室和個人年度考核和年終評比的重要依據。

4、把培訓教育工作同科研、經營、管理融為一體。在安排、檢查、總結科研、經營、管理工作的同時,安排、檢查、總結職工的培訓教育工作。

5、加強制度建設,使教育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領導干部要進一步提高法制意識,要依法辦教。建立起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配套的教育培訓制度。主要包括:“崗前培訓制度”、“繼續教育制度”、“職工的培訓、考核、使用、待遇一體化制度”、“崗位培訓制度”、“持證上崗制度”、“教育獎懲制度”等。只有使教育逐步走上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軌道,才能使創建學習型企業的活動順利展開,持之以恒。

6、扎實穩定地開展創建,制定不同層次的創建目標,層層開展。以領導班子、團隊學習為重點,逐步總結經驗,提高學習效果,長期堅持,扎實推進。

衛生系統人才工作計劃范文第2篇

一、召開縣自然資源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排部署會和集中學習會

為扎實推進全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有序開展,2019年10月11日,全局在會議室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召開縣自然資源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排部署會和集中學習會。會上,夏多汪堆局長分別就抓好學習教育活動、開展好主題黨課、開展警示教育、檢視問題、開展談心談話、召開民主生活會、整改落實等方面作了詳細安排部署;最后強調,全體干部務必從講政治的高度認真抓好學習貫徹,通過三個月的主題教育,努力把自然資源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為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和“美麗生態、創新開放、繁榮小康”新奠定堅實基礎。

二、召開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專題會、支部書記講黨課和重溫入黨誓詞工作

衛生系統人才工作計劃范文第3篇

工業、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 勢必造成環境的污染, 進而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工業“三廢”, 廢水、廢氣、廢渣的長期排放, 不僅污染了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還導致了霧霾天氣的出現, 嚴重地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農藥、化肥的開發與應用為人類戰勝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產量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但農藥、化肥在環境中的殘留卻最終影響到了人類自身??萍嫉陌l展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方便、快捷, 讓國家變得富強, 但各種電子垃圾卻成為污染環境的又一因素。人類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隨之而來的疾病卻揮之不去??v觀近十多年我國流行病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從“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的爆發到“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饅頭”的曝光等, 這不僅僅是國家監管的疏漏, 也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留下的隱患。衛生檢驗檢疫技工作不僅保護環境, 還捍衛食品的安全, 它與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命安全息息相關, 社會需要大量的衛生檢驗檢疫技術人員來維護、捍衛人類健康。

十九大報告提出, 繼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均衡沿海與內陸城市的發展, 國家將內地延邊打造成中國的橋頭堡, 其中云南橋頭堡戰略并已開始實施, 屆時將逐步形成以云南為中心, 輻射東南亞、南亞等國家的國際經濟商貿圈, 進出口貨物特別是食品的衛生安全檢測工作, 正需要大量的優秀的衛生檢驗檢疫技術人員來完成。

2 衛生檢驗檢疫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隸屬于高職院校醫學技術大類, 人才培養目標是具備預防醫學、水質理化檢驗、空氣理化檢驗、食品理化檢驗、衛生檢驗與檢驗等專業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高級應用性技術人才, 以滿足我國各級疾病預防與控制、出入境檢驗檢疫、環境檢驗部門崗位的人才需求。

預防醫學是以人群為主要研究對象, 探索人類疾病和健康的關系, 預防疫病的發生、控制疾病的發展;空氣、水、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三大物質, 保護其安全, 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命安全。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人才就是為人類的健康和生存環境站崗、護航, 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技術人才。

3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發展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開設是基于2003年爆發的“非典”, 2004暴發禽流感, 2005年出現的豬鏈球菌及當時偽劣食品、藥品充斥市場, 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尤其是劣質奶粉、假酒事件更是令人震驚。國家高度重視衛生檢驗及檢疫工作, 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新法規, 2005年出臺的《關于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明確指出:加強國家、省、設區的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預防保健組織的建設, 強化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的責任, 同時還強調了要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隊伍的建設, 建立三級預防制度、健全預防體系。國家對衛生檢驗檢疫工作的高度重視, 使得檢驗檢疫體系和隊伍建設成為當務之急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在此大背景下被設立, 最早開設此專業的高職院校有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醫學高等??茖W校、廣州藥學院, 后又有廣州肇慶醫學高等??茖W校、重慶醫藥高等??茖W校、楚雄醫藥高等??茖W校、貴陽護理學院相繼開設, 招生規模每個高職院校每年基本控制在50-100人, 屬于精英式教育。經過十多年的發展,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通過校企結合, 創建校辦工廠等方式, 在社會競爭中闖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途徑。

4 衛生檢驗檢疫技術人才就業前景分析

衛生檢驗檢疫技術畢業生最初的就業崗位為各級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環保監測等部門, 為提高學生的就業面, 對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體系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創新, 就業崗位逐漸發展到了生物制品研究所、傳染病地方病研究所、食品監測部門、醫學科研單位、醫藥院校等用人單位。此外, 也可在大中型食品釀造加廠、工礦企業從事衛生檢驗工作。

摘要:國家對衛生檢驗與檢驗技術人才的需求是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表現。河流、湖泊的嚴重污染, 霧霾天氣的出現, 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等無不在述說工業、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 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思維習慣, 給人類帶來舒適、便捷的同時, 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人類的生存環境、生命健康受到了威脅。保護環境、保護飲食安全不僅需要企業、個人的自覺行為, 還更加需要國家的監管, 為社會提供環境污染檢測、食品安全檢測人才是高職院校社會職能的體現。

關鍵詞: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人才培養,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 趙麗萍, 余靜, 高蓉, 李磊.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本科課程設置探索[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7 (07) 1060-1062.

衛生系統人才工作計劃范文第4篇

課程中文名稱:人才素質測評

課程英文名稱:Talent Quality Assessment 建議最低學分:2學分

建議開設時間:一年級第一學期

二、課程基本性質

1.“人才素質測評”的課程定位

作為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選修課程之一,“人才素質測評”是一門基礎課程,如果從管理咨詢實踐以及我國領導人關于建立人才評價機制的要求來看,該課程具有明顯的理論性強、實踐性新的特點,它運用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帶有分析工具等手段,在公共管理實踐中起到重要作用。

公共管理學科中的人才資源管理是一個重要內容。“人才素質測評”屬于基于理論基礎之上的技術層面的課程。它有自己的測評和評價手段,并通過各種方法以及工具、軟件等恰當形式來完成和實現它技術層面應有的作用。比如,通過學習人才素質測評,MPA學生應對人員測評與選拔的各種方法、品德、知識與能力的具體測評技術,人員測評與選拔結果的分析與報告等有所掌握。因此,該課程旨在闡釋人才測評與選拔的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學生對測評的方法和手段有更為精確的理解和應用,致力于培養MPA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測評技能。為此,本課程的首要任務是通過人才素質測評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實踐應用的講授。

2.“人才素質測評”的課程特點

理論聯系實際的人員測評與選拔對MPA學生的培養質量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才資源是當今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建設中的戰略資源,只有建立一種有效的人才評價新機制,才能高效的選拔人才、合理配置人才、客觀評價人才以及開發人才,才能推動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全面實現。

人才評價活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凡是存在人才選拔與考核的需要的地方都有人才評價活動?;谌耸鹿芾聿⒂形淖钟涊d的人才評價工作,我國西周以前就存在了。但是科學的人才評價,則是到了20世紀40年代后才出現的,傳統的科舉考試制度是現代人才評價的基礎和前身。

國內外的人才素質測評發展分為四個階段,一是萌芽期,大約在公元前165年以前,二是初創期,大約在公元前165年至公元627年,主要以中國的漢代的察舉制度、三國時期的九品中正制與隋代的科舉制度為代表,三是成熟期,大約是公元627年至公元1940年,主要以中國唐代的科舉制度為代表,四是改革發展期,時間是1940年以來,主要以西方心里測驗、面試與評價中心技術的綜合應用為代表,以評價的專業化、多元化與廣泛應用為標志。

1 人才素質測評是人才評價的科學手段,是人才評價方法的現代化形式,本課程的特點是力求兼顧人才測評與選拔的基礎理論、方法技術與實際應用三個方面,既注重通過系統的理論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又有較多的方法技術強調量化分析與應用,本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建議授課教師注重訓練MPA學生熟練使用測評方法和工具對人才測評和選拔進行分析。

三、課程地位與作用

1.“人才素質測評”的課程作用

本課程建議圍繞人才素質測評理論、人才素質測評對象、人才素質測評方法、人才素質測評技術等模塊,從理論、工具、方法和技術等層面,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個維度,講述人才素質測評的基本概念、類型、原理、歷史發展、模型方法、測評內容、測評方法、測評分析以及應用等,使MPA學生熟悉人才素質測評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工具,了解公共管理的人才選拔實踐,掌握人才測評和選拔的要領,能夠將人才測評和選拔的方法和技術等應用于工作實際,懂得各種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懂得使用測評系統和測評軟件以及使用統計軟件(如Excel和SPSS)進行描述、解釋。借此提升學位論文的寫作質量,為從事公共事務治理、政府管理實踐,以及參與公共管理類人才選拔、測評等奠定基礎。

2.“人才素質測評”的課程地位

“人才素質測評”的教學實踐建議安排在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一年級的第一學期,屬于MPA課程體系的第一序列。

在MPA教育培養體系中,該課程的地位是有效地服務于國內外公共管理領域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和現實需求,在提升政府人員測評和選拔方法,發現和培養人才以及進行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從而更好的為公共實踐服務。

四、課程教學目標

按照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全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設想,所有的教學設計都將圍繞思維養成、理論養成、知識養成、能力養成、方法養成這五個方面的教學培養目標來進行。

MPA學生應完成必要的專題閱讀和小組討論活動,理想的教學效果是大部分MPA學生具備如下四個方面的能力:(1)能夠將特定的有關人力資源方面的議題轉化為或形成一個“可研究的問題”(2)能夠設計和開發人才素質測評軟件,或者使用已有的人才素質測評軟件來完成一項人才選拔的任務。(3)能夠參與涉及人力資源領域定性和定量社會研究實踐的討論。(4)能夠運用本課程獲取的技能與知識對人才培養、選拔、測評等進行實質性的操作。

五、課程預備知識

總結我國開半MPA項目的建設歷程,參考“人才素質測評”課程典型MPA 2 院校的教學經驗,并借鑒國內外相關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實踐,“人才素質測評”課程對于國民教育序列本科畢業生且具有三年以上公共部門工作經驗的MPA學生的要求是,應具有大學文科的統計學知識,具備數理邏輯基礎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于在本科未接受過統計學課程或未接受過方法論訓練的MPA學生,本課程的教學團隊應在推薦至少兩本不同難度的教材基礎上,給出輔助性的專題閱讀,以適應MPA學生不同專業知識背景而產生的差異化需求。輔助閱讀材料的范圍可以包括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力資源概論等。

六、課程內容及課時分配

根據2011年頒布的《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MPA課程“人才素質測評”不少于2學分。本課程教學單元為2學分、36課時。

第一單元 理論篇

(一)學習意義和作用

通過本單元學習,了解人才素質測評的基本概念、類型、功用、原理、歷史發展與量化理論。了解我國古代人才選拔與任用的案例,了解西方人才測評與選拔的發展以及近代中國人才素質測評與選拔的方法。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能對人才素質測評有一個理論基礎的認識。

(二)教學要求

需要學生掌握人才素質測評的主要類型,人員測評和選拔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案例分析,了解我國古代人才選拔與任用制度以及方法,熟悉人員測評的原理。通過這些知識的掌握,使MPA學生了解人才素質測評這門學科的基本邏輯框架。

(三)教學內容

1.人員測評與選拔導論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應該掌握以下內容: (1)素質的概念、素質的結構與素質的特點。 (2)人員素質測評概念及其各種類型的特點與操作。 (3)人員選拔、人才素質測評與人員素質測評的異同之處。 (4)人員素質測評的功能與作用,以及有效發揮的條件因素。

2.人員測評與選拔的歷史與發展

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應該掌握以下內容: (1)中國古代人員素質測評的思想與特點 (2)中國古代人員選拔中的測評思想與方法 (3)西方人員測評選拔的發展歷程 (4)我國近代人員素質測評與選拔的發展 (5)當前人才素質測評的發展趨向

3.人才測評與選拔的原理與基礎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應該掌握以下內容:

(1)人員測評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2)人員測評的學科基礎與實踐中的原理

(3)工作分析對人才測評與選拔的基礎性作用及其應用性作用 (4)勝任特征模型對人員測評與選拔的基礎性作用及其應用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素質測評的類型以及素質測評的原理是這部分的重點,難點在于西方人才素質測評的思想研究。

(五)建議思考題

(1)素質與績效、發展的關系如何?

(2)什么是人才素質測評與選拔,其分類情況如何?

(3)人員素質測評與選拔的主要功用有哪些?

(4)我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中的素質測評思想有哪些?

(5)結合人員分析技術來談談測評與選拔指標的設計。

(六)教學活動類型及時數安排

以講授和提前布置閱讀材料為主。通過提問MPA學生或分組討論案例,引導其思考相關問題。本單元建議教學時數為6課時。

第二單元

對象篇

(一)學習意義和作用

了解素質量化的理論與方法,了解人才素質測評與選拔的標準體系。通過理論、方法以及指標體系的學習,使學生熟悉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

(二)教學要求

本單元是人才素質測評的核心內容,對于學生掌握實證的人才素質測評方法十分重要。教師通過闡釋人才素質測評量化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從思維方式上真正接受人才素質測評的量化研究是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三)教學內容

1.素質量化的理論與方法

(1)人員素質測評與選拔量化及其作用 (2)人員素質測評量化的主要形式與廣義量化 (3)測評資料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 (4)差異檢驗的方法 (5)多元統計分析

(6)綜合測評量化的數學模型

4 2.人員測評與選拔的標準體系設計

(1)人才測評與選拔標準體系設計的基本問題 (2)人才測評與選拔標準的步驟 (3)勝任能力模型理論

(4)人才測評與選拔標準體系設計案例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重點在于掌握測評資料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測評標準體系的設計。難點在于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五)建議思考題

(1)結合實際情況,分析量化在人員測評中的作用。

(2)結合某一案例,應用描述性統計和多元統計方法分析測評數據,并具體闡述其中的量化思想與方法。

(3)為什么說工作分析是構建測評標準體系的基礎?

(4)試一試,能否對一位營銷經理的品德素質和業務技能、體質素質三個方面的測評指標劃分層次結構。

(六)教學活動類型及時數安排

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討論案例分析。課前設定討論議題,授課教師運用所承擔課題的研究成果做示范性講解。本單元建議教學時數為6課時。

第三單元

方法篇

(一)學習意義和作用

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需要了解心理測驗方法、面試法、評價中心技術、履歷檔案分析等方法,并能夠通過案例分析來測評和選拔人才。同時要學會其他測評和選拔方法,如書面分析、物理測試、員工推薦等。另外,知識測評、品德測評、能力測評也非常重要,學會了這些方法,對于在實際工作中選人用人標準會有很大幫助。

(二)教學要求

本單元是人才素質測評的方法篇,對于學生掌握實證的人才素質測評具體應用方法十分重要。教師通過闡釋人才素質測評具體的應用方法,使學生真正掌握人才測評的細化方法及其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

(三)教學內容

1.人員測評與選拔的主要方法

(1)心理測驗法 (2)面試法 (3)評價中心技術

5 (4)履歷檔案分析

2.其他測評和選拔方法

(1)書面信息分析 (2)操作能力分析 (3)物理測試 (4)員工推薦

3.知識測評

(1)知識測評概述 (2)常用試題的編制方法 (3)測評試卷的組織

4.品德測評

(1)品德的概念及品德的含義 (2)品德測評的理論依據與量化 (3)品德測評的方法 (4)品德測評的案例分析

5.能力測評

(1)一般能力測評 (2)特殊能力測評 (3)職業能力傾向測評 (4)領導能力測評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在于掌握人員測評與選拔的主要方法和能力測試方法。難點在于評價中心技術的掌握和應用。

(五)建議思考題

(1)什么是心里測驗?進行心里測驗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2)卡特爾16PF測驗和艾森克人格測驗相比有什么異同點? (3)評價中心有哪些特點?有哪些不足?如何改進? (4)怎樣設計一份具有良好測評功能的申請表? (5)怎樣的推薦信是有價值的?

(6)怎樣理解智商的含義?怎樣表示智商? (7)能力傾向測評對于選拔人才有什么意義?

(六)教學活動類型及時數安排

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討論案例分析。課前設定討論議題,授課教師做示范性講解。本單元建議教學時數為6課時。

第四單元

技術篇

(一)學習意義和作用

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需要了解心理測驗方法、面試法、評價中心技術、履歷檔案分析等方法,并能夠通過案例分析來測評和選拔人才。同時要學會其他測評和選拔方法,如書面分析、物理測試、員工推薦等。另外,知識測評、品德測評、能力測評也非常重要,學會了這些方法,對于在實際工作中選人用人標準會有很大幫助。

(二)教學要求

本單元是人才素質測評的方法篇,對于學生掌握實證的人才素質測評具體應用方法十分重要。教師通過闡釋人才素質測評具體的應用方法,使學生真正掌握人才測評的細化方法及其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

(三)教學內容

1.人員測評與選拔質量檢驗與分析

(1)人員測評與選拔結果的可靠性分析 (2)人員測評與選舉結果的有效性分析 (3)人員測評與選拔項目的質量分析 (4)其他質量指標的分析

2.人員測評與選拔結果的報告與運用 (1)測評與選拔結果報告 (2)測評與選拔結果的運用 (3)測評與選拔結果的跟蹤分析 (4)案例分析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在于人才測評與選拔的可靠性分析和結果報告的創作。難點在于人才測評與選拔項目的質量分析和測量選拔結果的跟蹤分析。

(五)建議思考題

(1)什么是測評信度?信度包括哪幾種類型? (2)什么是測評效度?效度包括哪幾種類型? (3)如何分析內容效度與結構效度?

(4)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總結編寫人員測評與選拔結果報告的思路。

(5)怎樣進行測評與選拔結果的跟蹤分析?

(六)教學活動類型及時數安排

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討論案例分析。課前設定討論議題,授課教師做示 7 范性講解。本單元建議教學時數為6課時。

七、課程教學方式

(1)鑒于本課程理論性和方法性兼具的特點,建議每單元課前布置理論性性的閱讀資料,課堂以講解案例分析和方法運用為主。同時,配合教師分享課題(或項目)的研究經驗,部分單元輔以測量軟件使用的演示教學。學生的討論分組,應結合學生不同專業背景和工作崗位的情況。

(2)各單元教學采用分組研討(課上、課下皆可)、案例分析、撰寫研究報告等形式,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課程主持人選取的進行課堂教學典型案例(研究項目)。

(3)課程主持人在課堂討論、典型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應結合本課程的方法論特點、重要的知識點和不同方法的適用性,選用相關資料,提供理解典型案例,有效分析研究對象,合理選擇對策思路。

八、課程考核形式、計分辦法和結業方式

(1)鑒于本課程的理論性和方法性,建議采用MPA學生期中、期末評估方式。

(2)作為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選修課程,考慮到課程的整體性和邏輯性,建議采取全體選課學生期末考試(可以開卷)方式,同時,結合學期初確定分組研究選題,期末提交研究報告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考核。

九、課程參考文獻

(一)

蕭鳴政等.人員素質測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凌文輇,方俐洛.心里行為與測量.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二)翻譯著作

[美]雷蒙德.A.諾依等.人力資源管理(第3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三)外文著作

Mark Cook,Personnel Selection(Third Edition),John Wiley&Sons,1998 Talya N.Bauer,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John Wiley&Sons,1998

十、課程要求配套設施

(1)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器材,有教學實驗室,每位學生可以上網網或上機。 (2)本課程在定性與定量分析教學環節,教師使用的計算機預裝測量分析軟件,教室的桌椅能夠移動以進行分組討論。

十一、課程評估

(1)本課程采用學生評估與專家評估相結合的雙向評估方式。

(2)課程評估時間:考慮到課程的整體性、邏輯性,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建議采取其中征求部分學生意見反饋,期末填寫課程評價表的方式進行評估。

(3)課程的評估指標和指標體系,各學校按照《全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學合格評估方案》要求,根據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類課程的特點自行擬設。

十二、課程教學團隊

(一)課程主持人

主持人是整個課程的設計者,負責整體的教學實施和質量監控,對于該課程的講授內容和教學質量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負有相應的責任和義務,該課程主持人設置為1名。

1.專業背景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的規定,《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分為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據此,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講授“人才素質測評”的課程主持人的教育背景,按照學科門類、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專業設定。

本課程主持人的專業教育背景: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 2.主要職責

(1)負責設計“人才素質測評”課程,包括設計課程內容、講授章節、講授重點、討論問題;設計課程的講授方式、課程時數;規定課程要求、考試方式、計分方法;主持教學過程;安排答疑。

(2)安排課堂教授,承擔課堂教授任務;主持課堂討論。

(3)安排助教工作任務,明確助教工作要求和規范,領導教學小組討論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4)批閱學生作業和結業論文(或者考試卷),給予課程成績。 (5)解決教學過程和課程結業的其他問題。 3.資格要求 副教授1名。

(二)助理教師

“人才素質測評”課程的助教可以由專任教師擔任,也可以由具有以下專業教育背景或學習以下專業的研究生擔任。

1.專業背景

(1)研究生專業教育背景。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 9 管理辦法》規定,《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分為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因此,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該課程助教的研究生專業教育背景,按照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專業設定。

本課程助理教師的直接相關專業:公共管理、應用經濟、社會學等。 2.主要職責

(1)協助課程主持人設計課程內容、教學課件和講授方式、課時安排。 (2)收集和準備相關案例、議論議題、參與課堂討論,主持小組討論或主持分組匯報。

(3)課堂討論和學生發言,及時在課程主持人與學生之間進行教學溝通。 (4)協助課程主持人批改學生平時作業和課程結業論文(試卷)。 (5)協助課程主持人解決教學中的其他問題。 3.資格要求 講師1名。

(三)兼職或客座教師

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選修課程“人才素質測評”的特定教學環節,可以由兼職或客座教師擔任。

1.專業背景

該課程的兼職或客座教師應該具有國內外本科以上高等教育背景,其學歷或學位證明必須合法有效。

2.主要職責

(1)參與該課程教學或討論內容的規劃。 (2)圍繞該課程內容,組織相關的講座。 (3)積極提供課程學習材料和典型案例。 3.教學方式

衛生系統人才工作計劃范文第5篇

關鍵詞:人力資源 國土系統

國土資源的人事管理部門,積極創建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管理機制,應不斷強化國土資源對經濟社會的全面協作的可持續發展的務實精神,進而打造與培養一支精細化、高素質、高效率的國土資源的管理型人才隊伍,并全面性不斷優化素質人才隊伍的培養工作,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結構與不斷加強人才隊伍的整體人員業務素質的創新能力,這是當前擺在國土資源管理單位組織機構的一項關鍵性、緊迫性、重要性的戰略任務。

一、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從對國土資源的實踐研究調查成果以及工作角度上看,人力資源管理在實際的運作、執行當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客觀性的實際問題。如組織內部機構和上級以及同級的管理建設部門相比的不一致性、不規范性、不嚴謹性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國土資源多項業務的全面性行政管理的有效銜接。時下國土資源現狀所表現出的層次性很高,但往往在實踐工作中可以看出管理方式的傳統守舊、固守陳規,很難接受理解新事物與新形勢下的理論效應,實踐能力過于低效,

從而使工作效率與質量大打折扣。另外,現行體制下,有很多的領導干部并不重視自身素質以及業務水平的提高,習慣依靠傳統僵硬的管理體制,同時創新意識不夠明確到位,工作思路片面,這都會妨礙國土資源工作流程的管理精細水平以及能力性的提高,其具體的形式表示為:

1.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技術相對薄弱。目前我國國土資源系統中的職工與領導干部以及中高層管理人員等,在相對較為系統性的專業知識體系方面以及附屬的經法、法律、測繪專業學科等專業知識的人員較為薄弱,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方面的技術人員就更加薄弱,很難適應新形勢下的國土資源系統所需要的資源管理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以及新的時代發展趨勢的新要求。

2.職工素質參差不齊,隊伍結構有待強化。國有資源系統中的領導、干部、管理人員的整體文化水平實際上并不太高,大中專以上的學歷人員極少,多數專業不對口。另外,雖然有些地區國有資源局領導班組多數是憑借公開招考錄用的,但相對于國土系統整體來說,人員結構以及人員素質都較低,人員又相對較少,這種情況很難滿足國土資源系統形勢所趨的進一步需求。目前,國土資源局的領導、職工整體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學歷平均不高,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偏低,年齡結構又相對過于老化,其中監管執行力度也相對薄弱。

3.干部選用體制不靈活,激勵措施不健全。受國土資源系統干部人員人數配置的限制,相對優秀的干部領導的發展進步空間較為狹隘,從而影響領導干部的職能發揮,使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另外,基層干部隊伍的協作交流較為匱乏,以致使國土資源干部隊伍缺乏主觀能動性,從而影響著隊伍機構的強化。

二、主要舉措及其建議

1.強化人力資源的管理、開發。人力資源全面優化配置的進一步舉措,可通過國土系統的活動組織部門為其中學歷較低的干部職工實行“二次教育”,組織集中學習與展開集中培訓并全面性的監管落實下去。同時,還需要對在職人員的崗位職能的有效發揮做進一步強化、優化,針對崗位培訓挑選上級部門監管人員組織專業性技能考核,并加強地域性省廳各上、下級的業務技能培訓,從而逐步加強培訓范疇、優化專業技能,提高管理工作水平與工作效率及質量。

2.重視基層國土資源隊伍建設。對國土資源局系統內外的下設單位人員進行合理整編、優化配置,逐步帶動人員積極工作,共創競爭意識團隊,增強隊伍協作能力,提高集體凝聚力、戰斗力。施行“能力用人”原則,選拔能力綜合全面的人員上崗,嚴格履行民主推薦、隊伍積極競爭、黨組集體討論的干部選拔任職程序,嚴格考核干部“德、能、勤、績、廉”五方面情況并加強協作基層隊伍建設,以滿足今后

專業化、信息化的需要,為國土資源事業更好更快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3.強化國土資源人才隊伍組織培訓工作。強化國土資源系統人員責任意識與積極工作精神,同時要有組織、有針對性地對國土資源系統干部、職工實行業務技能素質的強化培訓,以促進人力資源系統的職能效用全面性發揮,并構建出國土資源系統的培訓管理強化體制,從而有利于基層人員業務水平的綜合提高。另外,加強計算機信息管理,配備信息產業設備,全面優化辦公配置,以促進整體管理水平與現代化技術相結合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洪濤,宋薇.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淺析[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8,(07)

[2]邢周凌.承諾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與組織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中部六省高校的實證分析[j].管理評論,2009,(11)

[3]黃弘毅.市場取向: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與手段選擇[j].云夢學刊,2008,(04)

衛生系統人才工作計劃范文第6篇

人才培養就構成要素上來說, 包括人才培養者、人才培養措施和人才培養對象三個。就范圍來講, 包括社會的人才培養和學校的人才培養兩種。學校的人才培養是學校的人才培養者采取某種人才培養措施以使人才培養對象 (學生) 的身心發生合乎目的的變化的活動。也就是說, 人才培養者在培養活動開始之前就預先設立了一個目標, 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作用于培養對象, 以使培養對象的身心發生變化。

涉外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者無疑就是英語教師及專業課教師。所以, 英語教師及專業課教師的師資力量在涉外護理人才培養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鄒霞、馬小琴[1]在我國涉外護理專業的現狀分析及思考一文中通過闡述我國對涉外護理人員的需求現狀, 揭示了現階段發展涉外護理專業的必要性, 分析了目前我國涉外護理專業存在的問題, 指出涉外護理專業的非語言專業的教師的英語能力只停留在閱讀水平, 聽和說的能力較差;針對存在的問題作者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首先, 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其次, 加強跨文化護理教育, 加強英語教學, 著重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積極開展專業課雙語教學, 提高英語運用能力;最后, 改革教學方法, 突出實踐能力培養。

在涉外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 人才培養措施的得當與否也起著關鍵的作用。針對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溝通能力和雅思英語考試的通過率低的問題, 現在省內外已經有很多相關的研究。張琳、張學明、司聯晶、劉超[2]在高職涉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一文中以五年制高職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 通過分析近幾年涉外護理教育人才培養現狀、社會的需求, 對涉外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 提出了人才培養的整體方案。涉外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一是強化涉外護理專業英語特色。培養“護理+英語”的復合型人才。二是增設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三是課程按照涉外護理專業人才必備的知識結構對專業基礎課程進行了優化重組。四是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突出實踐教學環節, 增加實驗課學時。五是增加選修課。比較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和普通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智育水平。數據經統計學處理, 結果顯示課程設置體現了合理性, 教學方法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王冬華在國際護理教育發展趨勢及對我國涉外護理專業課程改革的啟示[3]一文中結合國際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 從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方面探討了如何進行我國涉外護理專業的課程改革, 指出涉外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公共課、醫學基礎課、專業課之間的比例不合理, 并普遍存在著基礎醫學課比重偏大、門類齊全的問題;實踐課比重太小, 且理論課程與與實踐環節脫節。人文課程欠缺;專業的涉外護理師資短缺。護理課程的雙語教學有待于加強。在黃萬琪的涉外護理教育模式研究[4]一文中, 圍繞涉外護理專業特點, 強化專業目標, 注重創新和實踐;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與內容:進行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 對新世紀涉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課程改革以知識、技能、素質教育并重, 從教育整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 優化課程結構, 調整課程模式, 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涉外護理專業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合格護理人才。護理工作是與人密切相關的工作, 其人際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及良好的個人修養和道德行為, 心理素質是從事護理職業的基本要素。為此, 課程設置應注重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重視素質教育, 在提高專業素質的同時, 強調綜合素質的培養;教改課程中人文課程的改革應考慮涉外護理教育的特點, 符合涉外護理人才的成長規律;課程的構建以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和人文社會科學與醫學、護理學交叉產生的邊緣學科課程為主。四年制涉外護理與四年制普通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比較表明, 涉外護理總學時、人文社會科學、基本技能課程、選修課總課時高于普通護理的課時, 而醫學基礎課程、護理專業課程、其它課程的課時低于普通護理的課時??梢娚嫱庾o理專業重在培養學生外語特色、人文素質及能力, 醫學基礎學及成人護理學則是由幾門課程融合滲透, 優化精選而成。

在涉外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 人才培養對象的思想觀念和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關系到涉外護理人員是否能夠順利就業。由于國外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健康觀念的更新, 護理學已經成為“以人為中心”的專業, 護理學范疇已經從原來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模式, 護理觀念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人的身心健康為中心”的方向轉變[5]。但是我國培養的涉外護理專業的學生在思想觀念上和國際需求有一定差距, 認為僅僅完成護理操作就完成了工作任務, 在護理理念上不能與國際接軌, 在臨床護理時, 對病人缺乏人文關懷, 這在國外臨床護理時是不合格的, 所以在國外呈現出就業難的局面。涉外護理專業的大部分課程設置尚未擺脫生物學模式, 基本是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的壓縮和翻版, 缺乏護理內涵[6]。我國涉外護理學生對國外護理需求的了解很欠缺, 具備護理知識和英語水平的畢業生在對病人的人文關懷上比較欠缺。張琳、張學明、司聯晶、劉超[2]在高職涉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一文中以五年制高職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 對涉外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 文章中涉外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符合度調查結果顯示:涉外護理專業學生47人中, 有91.5%的人認為護理專業課程設置重要, 有68.1%的人認為醫學基礎課課程設置重要, 有95.7%的人認為英語課程設置重要, 只有31.9%的人認為人文社會學科課程設置重要, 說明涉外護理學生在思想觀念上還停留在只注重護理專業課程和英語課程, 忽視了人文社會學科課程。

姚婷, 孫國棣在涉外護理專業的發展與展望中[7]指出涉外護理人員的培養應加快教材建設, 適應涉外護理工作需要隨著醫學模式和中高等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 必須培養既懂外語又懂護理的新型護士。涉外護理專業的教材不僅要適合我國國情, 還必須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培養實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人際溝通交流能力和積極良好的心態。涉外護理專業教學改革中提到護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其中明確指出專業護士應融合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用于理解自我和理解他人, 培養溝通交流的能力[8]。護理教育工作者應培養學生的多元護理意識、增加人文課程 (如文化概論、人際溝通等) 的設置、著重培訓學生的實踐技能[9]。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 鍛煉外語能力由于涉外護理專業對外語能力要求的特殊性, 護理教育工作者應在安排護理專業教學的同時, 注重學生基礎英語的學習, 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 特別是聽、說交際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 涉外護理教育者經過30年來的摸索和經驗總結, 已經在不同程度上找到了涉外護理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是學生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從國際上講, 護理專業已經有100年的發展歷史, 學生在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的掌握和運用上都沒有問題。然后是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英語對于我國學生來講, 屬于第二門語言在學習和運用上有一些困難, 尤其我們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從小學就是接受的應試教育, 學生在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上, 即英語的聽說能力非常差, 而涉外護理專業的學生就業時的服務對象大多是英語語言的國家。這就需要我們涉外護理教育者通過各方面努力加強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 可以通過課程設置增加英語課時, 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來完成, 最后是實習基地的選擇和建設。我們相信, 通過各衛生職業院校的不斷努力, 我國的涉外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會更上一個新臺階。

摘要:涉外護理專業已在我國大部分省 (市) 的護理院校開設, 但該專業起步晚、底子薄, 在師資、教材、英語教學上都達不到涉外護理教育的要求。人才培養就構成要素上來說, 包括人才培養者、人才培養措施和人才培養對象三個。本文從人才培養模式的三個構成要素出發, 對衛生職業院校涉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現狀調查分析。結果:針對涉外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者即語言教師和非語言專業的教師的師資力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針對涉外護理專業培養措施, 調查出合理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針對涉外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對象的思想觀念與國際護理需求存在的差距和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差的問題, 調查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最后對涉外護理專業的發展做出展望。

關鍵詞:衛生職業院校,涉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現狀調查

參考文獻

[1] 鄒霞, 馬小琴.我國涉外護理專業的現狀分析及思考[J].中醫教育, 2009 (03) :65~67.

[2] 張琳, 張學明, 司聯晶, 劉超.高職涉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 2007 (01) 15~17.

[3] 王冬華.國際護理教育發展趨勢及對我國涉外護理專業課程改革的啟示[J].亞太傳統醫藥, 2008, (07) .

[4] 黃萬琪.涉外護理教育模式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 2002, (06) :28~29.

[5] 楊慧.從國外護理教育看我國涉外護理專業教育改革[J].醫學教育探索, 2006 (05) :781~782.

[6] 夏小萍.21世紀護理學科和國際護理教育發展趨勢[J].中國實用護理, 2004, 7 (11) :708

[7] 姚婷, 孫國棣.涉外護理專業的發展與展望[J].衛生職業教育, 009, (14) :84~85.

[8] 沈寧.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

上一篇:網格員工作計劃范文下一篇:炎熱的夏天作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