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書籍的創意設計范文

2023-09-21

書籍的創意設計范文第1篇

一、書籍形態設計和立體

1、書籍的形態

說道書籍的形態, 我們就要引出一個成語“學富五車”, 這其中的五車就形象向我們揭示了古代書籍的材質、重量、質感等問題[1]。以我國為代表的東方書籍的形態由竹簡式的卷軸書籍發展到線裝書, 西方則是從最初的莎草紙發展到后來的本裝書。這既是書籍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發展模式, 同時也是東西文化差異的又一體現。更是書籍作為信息的載體的很好證明。

2、書籍的立體設計思維模式

過去, 在人們慣常的思維模式中, 關于書籍的設計形態往往都是停留在平面的階層, 一般都是關于書籍的封面、紙張等, 最多涉及到字體的程度。這種思維并不是少數的, 而是絕大部分人觀念, 甚至在現階段仍舊有人持有這種思維。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 伴隨著媒體日益個人化, 人們對書籍的需求度在不斷提升, 已經逐漸深入到立體的層面。從書籍存在于空間內給人的整體感覺到書籍的材質、字體、封面、色彩甚至于印刷的油墨的味道都是書籍形態設計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同時, 還有明白書籍永遠都是動態的。簡而言之, 立體下的書籍是動態化立體型的。

二、書籍設計的設計語言

書籍通過文字語言將信息傳遞給讀者, 但是書籍傳遞信息的元素不僅僅是文字, 構成一本書籍的所有元素都在持續地向讀者傳遞信息。所以, 設計所展現出來的設計效果就是設計的語言。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視覺設計

視覺設計, 就如同給人的第一印象一樣, 初次的感覺非常重要。當讀者將初次的目光投向眼前的書籍時, 他所看到的就是設計者所要呈現給他的整體的視覺效果, 包括書籍的外形, 封面, 外部的色彩, 印刷的味道等。正如杉蒲康平先生所提出的“書的五感”一樣, 甚至于翻閱時的響聲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2、文字設計

文字, 可以說是書籍的核心和靈魂所在。從印刷時采用的字體, 字符間的距離, 整體的排版都是不同的。例如, 做給兒童學習使用的圖書一般采用幼圓字體, 讓兒童閱讀時有一種可愛, 圓潤的感覺。字體間的排版也是比較寬松的。相反的, 學術性論文的字體常用的都是宋體, 排版都是有模板的。同樣的, 字典一類的工具型的書籍字體就比較小, 以黑體居多, 同時排版比較密集, 這樣會提供給讀者較為豐富的信息。所以不同用途、針對不同人群的字體設計是不同的, 這也是書籍語言的“發聲”。

3、色彩設計

自從有了光明, 我們的世界就是彩色的, 同時, 我們的心情也是彩色。通過我們在紅白喜事時所著的服裝就可以明顯反映出此刻的心情。和天氣一樣色彩也是有冷暖之分的, 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顏色[2]。作為書籍外觀的一大語言, 色彩的選用非常關鍵。我們通常閱讀的書籍, 娛樂類的色彩總是比較豐富、夸張一些, 這樣能夠很快抓住我們的眼球, 吸引我們的目光。我們作為查詢工具一類的書籍的色彩設計就比較單調, 多是冷色調, 因為我們需要的知識, 需要用冷靜的頭腦去學習、分析它。

4、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主要指的是書籍中所插入的圖片和書頁的形狀。同樣, 也是不同的使用群體和不同的用途就有不同的圖形設計。兒童類書籍的圖形就比較多變和多線條一點, 而學術性和工具類書籍幾乎都是方正的, 這是需要體現學術的嚴謹和公正性的本質。

三、如何做好書籍的立體設計

上文通過對書籍的外形設計以及設計的幾種語言要素的分析, 足以看出書籍形態設計的意義, 下文就做好書籍形態設計需要注意的幾點進行分析

1、空間性

書籍, 是一個物體, 是一個擁有厚度的物體, 無論是物理上的厚度還是知識的厚度都是肯定的[3]。所以, 它所占據的是一個立體的有多個維度的空間, 設計在做形態設計時要注意書籍的空間性, 不能讓其淪為和紙張一樣的“厚度”, 要從形態上直接體現出書籍的空間來。

2、時間線

每一本書籍誕生后就存在于這個時代, 但是時代是不斷發展變遷的。我們對書籍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4]。設計者在設計書籍的形態時要充分利用設計中所以的語言要素, 將書籍的時間性盡可能延長, 避免在短時期內被時代所淘汰。

3、趣味性

趣味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閱讀書籍最大的動力就是興趣, 對書籍本身的興趣, 對知識的興趣。在快節奏的今天, 深閱讀已經不是大多數人群的選擇了, 大家都是快速的瀏覽來直接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所以怎樣抓住讀者的眼球是關鍵。作為第一印象的形態下的視覺效果就是首要問題, 讓讀者將目光投向書籍時就能從外在的形態上感受到它的趣味性就是設計者最大的成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 文章圍繞著書籍形態設計的立體思維和設計語言這個主題, 從書籍的形態、設計時的立體思維模式, 在立體思維模式下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論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高爾基的名言流傳至今足以說明書籍對我們人類社會的意義, 雖然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 人們很難平靜下來去深度閱讀一本書籍, 但是我相信書籍會永遠存在著, 既是電子書籍越來越便捷, 但紙質的書籍仍舊會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摘要:書籍作為我們人類的靈魂導師, 它的意義是很難以用具體完整詳細描繪出來的。它是我們和他人和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溝通。隨著時代的發展, 現在我們關于書籍已不僅僅是著眼于它的內容了, 從封面到字體到顏色, 所有的設計都是我們所關注的。所以, 筆者認為對于書籍設計的立體思維和設計中所涉及的語言要素非常有必要進行分析和探討。文章具體從書籍設計的形態和立體思維模式, 書籍設計的語言, 如何制作一本精良的書籍這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書籍,書籍形態,設計思維,立體模式

參考文獻

[1] 趙環宇.書籍形態設計的立體思維表現及設計語言[D].魯迅美術學院, 2015.

[2] 劉佩.淺析立體形態在書籍裝幀設計中多元化的運用[J].金田, 2015 (11) .

[3] 俞凌嵐.淺談幾何抽象藝術在少兒書籍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 2015 (23) :24-26.

書籍的創意設計范文第2篇

創造性的思維模式成為了書籍設計中的關鍵詞, 一個成功的設計往往是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采取了一個恰當的表現方法,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設想的不錯, 表現的不錯。實際上這種設想與表現的結合就是創意。它體現著設計者思想的初衷, 表現于設計作品的最終效果??梢哉f創意是設計的生命。那么, 書籍設計中的創意有何規律和方法?如何進行最佳創意?筆者試就此問題闡發自己的一孔之見。

一、立意

立意, 通常說挖掘主題思想, 即“意在筆先”, 是藝術創作的先導和主旨。清代文藝理論家方薰曾說“作畫必先立意, 以定位置。意奇則奇, 意高則高, 意遠則遠, 意深則深, 意古則古, 庸則庸, 俗則俗矣。”一切藝術作品的高低、優劣、雅俗、文野無不與立意有關。所以, 立意是創作之本。

書籍設計是依附于書籍內容, 但書籍內容并非設計主題, 主題是思想, 是想法, 是立意。是書籍內容喚起設計者思想意念、情感、趣味的綜合施展。

蘊藉深邃、引人深思—設計者必須通過對書籍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人生感悟, 再現書中寓意和全書靈魂。對書籍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認識, 并將這種認識和思考溶注心中, 然后去尋找構思能表達其深刻寓意的藝術語言和形式。經過對全書內容和精神實質的心靈過濾, 選取一定角度, 生發出一種特定的藝術表現。使讀者通過形式透視內容, 領略書籍內容的博大。

移情入景、以情動人—所謂移情入景, 可以借景抒情, 亦可借物抒情, 甚至借表現形式抒情。以書籍內容所貫穿的某景、某物、某點為立意, 傳遞作者情感的凝聚和寄托, 引起讀者情感共鳴, 或給以感染, 或予以撫慰, 或喚人以遐想, 有言無盡而意無窮之境界。

再造境界、耐人尋味—何謂再造境界?不是按照時間空間的順序來組織描繪, 而是按意識表達的需要來運用素材、組織材料。這種按特定意識將素材進行處理, 以展現某種心靈深處的境界。不是現實中實在的景象或意境。而是人為寫意化的, 呈現多角度、多側面, 需讀者用自己的意識去品位、去尋覓。

湖北美術學院設計系2009級學生郭海琪書籍設計作品《100SMALL THINGS》 (獲2011靳埭強設計獎學生組優秀獎) , 隨著時代的進步, 生活質量也漸漸提高, 人們都提倡環保。再利用、再循環成為了當今熱門話題, 環保從身邊做起, 從100件小事開始。書籍設計立意點為“再利用”, 書籍紙張選定為再生紙, 當書籍完成閱讀使命, 封面和封底均可拆分為門牌、杯墊、直尺, 通過設計理念, 延續了紙張的生命力, 為書籍帶來了新功能。

二、意境

所謂意境, 就是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書籍設計的意境“融情于色、寓意于形”。

意境中, “意”是屬于主觀范疇的思想意識, “境”是客觀范疇, 意境是對藝術家所描繪的情景有感而發, 產生的一種藝術境界, 從而產生藝術上的享受。對于書籍設計而言, “境”是設計者營造的書籍內容所傳遞的情景, “意”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美好感受。書籍形態美和內容達成高度統一, 相互滲透, 即書籍藝術的意境美。

如何表現意境?意境可以說是藝術的內涵。是運用含蓄的表現手法, 將豐富的內涵蘊藏在形式之中, 使設計作品產生“不盡之味, 無窮之意”, 讓人思索、聯想、回味。具體反映到書籍設計, 意境美就是從內容到形式, 從視覺到觸覺, 從封面、版式到紙張材料和印刷工藝等多方面結合, 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的書籍。這種美的感受有著無限的遐想空間, 能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超時空的交流, 能觸碰心靈與藝術產生共鳴;這種美的感受是設計者的精心布局和反復推敲, 將文字轉化為具有意境的圖形、符號、空間、節奏, 穿插在流動的視線中, 在翻閱中共同譜寫意境美的樂章。意境美不僅使書籍成為傳播信息的載體, 更是一件充滿張力的藝術作品。

三、趣味

趣味是美感的誘發劑, 一切藝術中離不開趣味, 書籍設計也不例外。

藝術趣味是審美的重要特征, 是藝術作品產生社會功能的必要因素和必要途徑。包括諧趣、意趣、情趣三個部分, 是藝術魅力的深層結構。意趣, 即藝術形象 (意境) 中的思想內容所產生的審美趣味主要作用于欣賞者的理智, 它是文藝作品的認識因素。情趣, 即藝術形象 (意境) 中的情感內容所產生的審美趣味, 主要作用于欣賞者的情感, 它是文藝作品的感染性因素。諧趣, 則是文藝作品的形式技巧所產生的趣味, 主要作用于欣賞者的審美感官, 它是文藝作品的娛樂性因素。這些審美趣味形態的巧妙組合, 可以產生創作出各色各樣的具有藝術功能的設計作品。

書籍設計的趣味性表現是指書籍形態整體結構和秩序之美中展現出來的藝術氣質和品格。朱贏椿設計作品《不裁》, 書名取諧音“不才”, 與書籍設計相互輝映, 將沒有切開的半成品頁面裝訂成冊, 讓讀者用書中備好的紙刀, 邊裁邊讀, 書籍形態隨著讀者的閱讀過程發生著變化, 為閱讀營造一種富有吸引力、親和力和趣味性的氣氛。書籍整體通過五感的刺激, 將讀者直接帶入藝術形式之中, 將藝術語言透過形式傳遞給讀者。這種趣味性體驗, 構架了作者設計者與讀者心靈上溝通的橋梁, 作者的心境、設計者的解讀、讀者的領悟, 三者一體超越了書籍本身的藝術價值和生命力。

湖北美術學院設計系2009級學生余嫻、張青書籍設計作品《濁》 (獲2011靳埭強設計獎學生組優秀獎) , 以水墨為設計元素的隨筆書畫集, 通過設計傳遞在當今快節奏、快文化背景下“舉世皆濁唯我獨清”、“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愿望與氣節。運用不懼侵蝕、染色的特殊材料, 將墨、紙、文, 融為一體, 似濁而非濁。意在自身不“濁”, 身正心清, 即使再渾濁、浮躁的社會, 也不會被濁化。書籍設計已突破原有傳統書籍設計概念, 將形式趣味至于先決, 通過形式傳遞情感, 摩挲趣味滲透文化。

四、想象

創意的形象思維中, 想象—聯想和幻想具有突出的意義。高爾基曾說“想象在其本質上也就是對于世界的思維, 但它主要是用形象來思想, 是藝術的思維。”藝術的思維是充滿熱情和活力的思維。大膽的想象才能在設計中馳騁, 擺脫平庸獲得創意, 具有出奇出新、與眾不同、別開生面的可能性, 才能賦予設計作品以活的生命力。

設計者的想象不僅要大膽, 還應當豐富, 從多種立意角度和多種表現形式上展開聯想, 盡可能的做出多種設想。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 這種多面性表現在形象思維的認識上就是有不同創意方面的想象, 一個想象豐富的人就善于從各方面去藝術的思考, 豐富的想象所產生的多種設計方案, 為提供多種選擇提供可能。因此, 要做好設計創意需要盡可能的豐富想象, 在反復比較中去發展演變, 在多種設想前提下, 再多中取奇、多中取優、多中煉精, 最終選擇最具形象性、概括性、藝術性和獨創性的創意。

創新與創造并非是徹頭徹尾的全新事物, 更多情況下是對舊事物的重新審視和再設計, 某一環節的突破便是創新, 這樣我們會擁有更多的手段與機會。思維方式的演進是因人而異的, 因事而異的, 任何好的方法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生搬硬套。每個人都可以結合自己的思維特點和具體情況, 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縱觀書籍設計的發展歷程, 展望未來書籍設計的趨勢, 多元的設計形態應當是在繼承民族特色、中西文化兼收并蓄基礎之上, 使書籍設計真正彰顯時代特色, 獨具個性, 為未來書籍設計探尋新的發展道路。

摘要:未來書籍設計的發展趨勢, 是在繼承民族特色、中西文化兼收并蓄基礎之上的多元設計形態。探索書籍未來全新形態, 突破傳統審美慣性和閱讀習慣, 為書籍設計開啟新的思路, 嘗試創造性書籍設計的形態視覺藝術表現, 使書籍設計真正彰顯時代特色, 獨具個性。

關鍵詞:創造性,趣味性,書籍設計

參考文獻

[1]劉豐杰.現代裝幀藝術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2]呂敬人:書藝問道——書籍設計,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

書籍的創意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人性,抗爭,妥協

蘇童的作品大都是黑色的, 看了之后多少有些壓抑, 但更多的是思考, 關于人性, 關于命運, 關于苦難和身處苦難中的人們的掙扎?!镀捩扇骸凡捎盟回炾幧妍惖拿枋? 營造一種頹靡感傷的氛圍, 用女性來作為中心, 蘇童賦予他筆下那些女性人物優雅而明凈的氣質, 同時又將“紅顏薄命”這一古訓拿捏得韻致十足, 所以蘇童作品中的女性渾身散發著哀婉感傷的詩意?!镀捩扇骸分械捻炆徱膊焕?。

頌蓮在《妻妾成群》中有兩個重要的轉折, 這兩個重要的轉折將她的人生劃分為三個階段:少女時代的積極面對、初入陳府的微弱反抗、遇打擊后的徹底妥協。

一、積極面對

首先是堅強的個性。頌蓮十八歲的時候遭受突如其來的一系列變故:家庭生意破產, 輟學, 父親自殺。這些事情無論哪一樣都足以擊倒一個脆弱的女性, 但是頌蓮表現得一直很鎮定。他的父親自殺在一個水池邊, “那個水池后來好幾天沒人用, 頌蓮仍然在水池里洗頭。”她沒有過多的怯懦和恐懼, 她借洗頭來冷靜思考自己以后的生活, 對此, 作品中只說“她很實際”, 作為一個昨天還無憂無慮在學校里念書, 今天就必須自己負責自己的女孩子來說, 頌蓮無疑是比較堅強的, 她也并非鐵石心腸不難過, “頌蓮記得她當時絕望的感覺, ……災難臨頭她一點也哭不出來。”從后文我們知道頌蓮很早就沒有母親, 失去父親等于失去了她在世間的唯一依靠, 這種傷心是一般人無法體會到的, 但即使是傷心, 她對生活還是充滿希望的, 她在找一個較為光明的路來應對此刻的窘迫。作為一個受過新式教育的女性而言, 頌蓮是有別于傳統女性“百年苦樂由他人”的想法, 而是自主自覺地為自己選擇, 真正地負起了自己的責。第一次與陳佐千見面, 頌蓮約的地點是西餐廳, 要了蛋糕, 提前過了十九歲生日, 這次會面的一切都是新式的, 在作品中也僅出現過一次, 這里, 實際上是頌蓮對過去生活的一種告別, 無論是有過的理想, 如花的純真, 所有一切, 就此決裂了, 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新女性”走進了“舊家庭”之中。

二、微弱反抗階段

在陳府里面, 頌蓮感知得最多的就是孤獨。當飛浦說她孤傲時, 她說自己是“孤而不傲”, 的確, 陳府的氛圍時常讓她感傷, 當她單獨一個人的時候, 情緒都是低落悵然, 聽到梅珊唱曲的時候, 也會流淚, 她在這里生活得不快樂, 也許是與她的預期愿望不一致的。陳府上下的人, 沒有一個理解她。幾個太太勾心斗角, 把她看作和她們一樣的人, 其實頌蓮從來沒有主動去攻擊她們, 她根本沒有成為勾心斗角中的一員, 她對卓云的瘋狂, 對雁兒的報復, 都是在這個孤獨環境里被壓抑得無退路的爆發, 而非為了某一個男人。但是, 別人都不這么認為, 她站在四太太的位置上, 就注定別人看她的眼光不會正常。

伴隨孤獨產生的是放縱。在這樣逼仄的環境里, 她不斷地放縱自己來抵抗環境。對大太太毓如燒樹葉發出的抗議, 在陳佐千的壽禮上當眾親吻他, 在自己生日時對飛浦的大膽挑逗。她受不了死氣沉沉, 勾心斗角的晦暗, 什么事情她都想直率地表達, 不要受過多的約束, 大多數時候她都和常人一樣約束自己, 實在受不了了就會發出反抗的聲音, 比如作為一個姨太太, 公然反對正室肯定是不明智的, 但她就是要吼出聲來, 不過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 她的放縱終歸是要被抵制。大太太一如既往地燒樹葉, 老爺陳佐千當眾呵斥她, 飛浦少爺也最終退縮。這個封建的家庭是容不得真性情的飛揚的, 一切都是陳腐的氣息。

三、徹底妥協階段

書籍的創意設計范文第4篇

書籍形態即書的造型和神態。書籍的內涵和神韻都要靠外部的形態來彰顯出來, 真正的將書籍的主題以及作者個人的思想觀念表現出來。本質是要體現兩個個性, 一是作者的個性, 兒時讀者的個性, 設計即是二者之間架起的一座可以溝通的橋梁。日本著名的設計家衫浦康平這樣說過。好的設計師會將作者的個人情感和個人觀念, 通過書籍的每個細節、每個空間很好的傳達給讀者們, 讓讀者和作者產生強有力地共鳴。具有個性特點的書籍形態定會首先抓住讀者的視線, 從而引起讀者的重視, 使讀者在瞬間就對書籍產生興趣, 進而想去閱讀它。如《四合院》這本書中結合力一些能表現四合院內, 外場景的圖片, 將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四合院建筑, 用很具體的方式呈現給了讀者, 奢望讀者一目了然, 并且讓讀者在閱讀期間產生了興趣和愉快的心情。

二、書籍設計形態的歷史與演變過程

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而書籍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在記載和傳播這兩個方面發揮了巨大的功效, 書籍作為我們接受知識傳播知識的重要渠道, 幫助我們傳播思想以及文化積累。我國是一個多民族以及多朝代的文化古國, 這些文化的沉淀都靠著書籍流傳至今, 從而不斷的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并且為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種族之間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創造了平臺, 一般來說, 無論是哪個地域的書籍一般都經歷了原始、古代再到現代的一個過程, 從而不斷的豐富書籍的發展韻律。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 在這個漫長的經歷年代, 我們的文化都是依靠著這些書籍延長至今, 當然書籍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從最早的記載的甲骨文, 將一些簡單的符號記載到野獸的骨頭上, 然后到我們在商周時期擁有了青銅器, 將文字刻到上面, 在歷史上稱為“青銅文字”。再到我國的竹簡文字時期, 將文字刻在竹筒上, 更加的方便和可攜帶, 此后書籍的形式也慢慢的形成了。書籍在這個漫長的歲月里面也進行了多形式的豐富, 根據應用材料的不同在文字裝訂方式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存在著如:折頁裝、蝴蝶裝等等。尤其是發展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 胡適和魯迅積極的提倡由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從而使文字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同時在書籍的設計和編排上得到了巨大的變化, 有了很大的創新。新中國成立以后, 我國的書籍以及文化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在版面的編排以及形式上都更加的符合國際的編排水準, 從而奠定了書籍的現代化發展。

三、把握書籍形態演變, 刷新當代設計觀念

縱觀書籍形態的歷史發展進程, 展望書籍發展的未來。由于現代都市人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人們的審美角度也各不相同, 書籍形態的多元化也成了必然的發展趨勢。書籍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途徑, 在發展書籍的過程和設計中, 在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的基礎上積極的將現代化的新型因素融入到里面, 從而不斷的符合現代化的審美眼光, 不斷的與時俱進, 從而找到一條適合書籍發展的全新道路。就我國而言, 對書籍形態的探索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 但是, 在國內很多的高等藝術院校, 已經有了書籍設計這一專業, 并且開始對書籍新形態的設計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且注重從中國傳統的書籍文化中汲取營養, 并融入其它商品包裝設計的理念, 嘗試和研究設計“概念書”。不斷的開創出具有個性的新特性, 從而不斷的開創出書籍的新形態和視覺感染力、沖擊力。努力的為讀者打造出全新的藝術形態。誠然每個時代和階段的人們都擁有不同的審美觀, 人們對書籍的審美要求也是日新月異。在“求新、求異”審美心理泛濫的今天, 面對這樣的市場需求, 設計師們應該頂住壓力, 不斷在實踐中創新, 使書籍形態不斷發展和提高。要做到與人們的要求相一致, 人們的需求相吻合, 從而不斷的提升和把握住時代的精髓, 記錄住這個時代的主要元素, 成為人們的寶物, 為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享受和精神文化熏陶。

四、探索書籍設計的新形態

“概念”一詞, 在當今社會中近幾年看到的和聽到的都很多, 如“概念車”“概念手機”“概念房”等等, 那么什么叫“概念”?概念的英文是“concept”, 它的一般意思也就是人們通過在現實生活中進行體驗和認識, 從而總結出來的事物的本質特點, 也就是一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我們稱之為“概念”。讓我們能夠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而針對“概念書籍”則是指書籍在設計的過程當中采用的一些與眾不同的一些設計元素。沒有一些固定的因素, 更多的是添加一些主觀性的感覺, 讓人感覺到耳目一新和別具一格。概念書籍的設計在書籍的設計中可以說是重要的閃光點, 在這個環節, 傳統書籍對概念書籍的產生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 而概念書籍帶給了傳統書籍重要的活力和新的元素。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從而不斷的為人們提供更多元素的視覺感受。同時概念書籍可以說是一種設計上的探索性行為, 不斷的將傳統書籍的材料、形式以及構造方面進行改造和創新, 并且不斷的依存人們的審美視覺和習慣, 立足人性關懷和發展, 這樣書籍不再僅僅局限于字和紙張, 而是一件擁有靈氣的藝術品。一本普普通通的書, 也會因之活潑生動。

在這個五彩繽紛的絢麗無比的世界里, 信息在變, 時代在變, 書籍的設計形態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書籍是歷史的沉淀物, 是文化的見證者, 它們是無數的人千百年來的心血,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重要財富。在中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 書籍經歷了各種形式的變換, 但是總的宗旨沒有變, 那就是不斷的傳承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促進國家的健康發展。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現代書籍設計已經進入多元化發展的新時代, 書籍形態的更新變革勢在必行, 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文章主要是通過梳理國內外書籍形態已經走過的歷史, 從而探索和研究書籍形態的未來趨勢, 重點研究現代書籍形態的創新, 多元化走向以及概念書籍在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當中的重要位置和影響。

關鍵詞:書籍形態,新形態,概念書籍

參考文獻

[1]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6

書籍的創意設計范文第5篇

書籍原本是指印刷裝訂成冊的圖書和文字, 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 在一定材料上記錄知識, 表達思想的著作物, 它起著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 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作用。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更新, 書籍在書寫方式、使用材料和裝幀形式, 以及形態方面都在不斷變化與發展。好的書籍如良師益友, 笛卡爾說:“讀杰出的書籍, 有如和過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談?!蔽覀兂Uf, 寫一本好書難, 其中要傾注作者無數艱辛和情感, 就如《紅樓夢》, 是曹雪芹嘔心瀝血、苦心數載創作的產物, 其間, 他“披閱十載, 增刪五次”, “字字看來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尋?!? 才有了這本巨著。好書難求, 設計一本好書也難。設計一本好書, 既要弄懂作者的心思, 又要明白讀者的心理, 既不能設計得過分夸張, 喧賓奪主, 又不能晦聲晦澀, 平淡無奇, 其中“度”的把握可謂關鍵, 要找到書籍內容與讀者的契合點, 要適宜的把書籍的內涵充分表達出來, 并且達到藝術的表現高度, 實屬不易。書籍設計是對書籍的裝幀、開本、封面、內頁、字體、版面、插圖、色彩以及紙張、印刷、裝訂及工藝等各個環節的藝術設計, 是書籍形式從平面化到立體化的過程, 是作者、設計師、出版社編輯等來共同打造的系統工程, 日本設計師杉浦康平在設計一本書的時候, 就非常重視和作者、插圖師、出版社的編輯共同討論, 書籍設計人員需要達成理念上的共識, 又需從自身專業出發進行書籍的可行性探討, 書籍才能最終實現。

現今, 在琳瑯滿目、種類繁多、良莠不齊的書籍市場中, 如何才能算得上一本好書?我覺得一本書如果能從讀、品、味三字上下功夫, 能讓書籍做到一讀、二品、三味, 可謂不俗。好比人之于茶, 不講究的人喝茶為飲, 解渴而已, 再往上為品, 不單單是喝茶, 還要聞其香、品其味, 更甚者品過之后還要回味茶中無窮滋味, 還能從中體味文化, 悟出哲理, 感悟人生。

所謂書籍的“讀”, 是從書籍最本質的功能出發, 滿足閱讀。呂敬人把書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復制, 比如說古籍的復制, 不能動文本, 要完全原汁原味。第二種叫商品書, 這類書注重流通性和方便性, 為了壓縮成本就要減少設計印制方面的開銷, 更多的是僅在封面上做一些商業性的設計。第三種則將設計作為核心來做, 不計成本, 給設計師最大的自由度, 令其充分地使用設計語言來提升該書內容的同時, 使它成為一件藝術品?!睙o論什么書, 最終目的是要人去閱讀的, 要實現閱讀功能, 首先要從書籍的內容出發。書籍的內容必須滿足不同讀者的不同需求, 實現不同的功能, 是喚起閱讀的前提。

書籍設計如何更好地實現書籍的閱讀功能呢?第一, 要考慮書籍的類型和閱讀的受眾。以書籍的類別為例, 比如文學類的書籍一般文字較多, 以閱讀文字為主, 所以設計上要求典雅自然, 行距合理, 排列恰當, 一目了然, 并且適合長時間翻閱;設計類書籍圖片較多, 所以要求印刷精美, 富有變化, 個性突出;理科類書籍, 要求表述準確, 傳達清晰, 圖表嚴謹, 排列整齊, 井井有條;科普類書籍一般內容深奧, 不易理解, 所以設計時要求配上插圖, 表述清楚, 深入淺出。第二, 要考慮讀者的閱讀需求, 在設計上需要加以區分。比如按年齡劃分, 不同年齡讀者的閱讀需求不同, 老年人視力下降, 心理成熟, 書籍設計時不能一味尋求設計感, 采用小字號固然美觀, 但是老年人閱讀時會非常吃力, 所以設計時應該字號大一些, 排列整齊一些, 變化相對少一些, 設計沉穩一些, 適合老年人閱讀。青少年視力良好, 思維活躍, 則書籍設計時可以字號小一些, 排列富于變化, 設計相對活潑。如果一本書設計時完全沒有考慮到讀者的閱讀需求, 即使再過華麗, 那也只是虛有其表, 不能算成功。第三, 要考慮讀者的閱讀感受, 注意翻閱的連續性和流暢性。書籍的布局安排、開本、紙張的質地等都是在設計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 在設計上要注意章法??偟膩碚f, 好的設計能夠很好的實現閱讀功能, 使讀者讀得更“容易”, 更舒服。

但是, 書籍設計光滿足閱讀功能還不夠, 閱讀只是書籍的基本功能, 是最低層次的要求, 讀者還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當滿足了閱讀之后, 讀者還需要更耐看的書籍, 更精美的書籍, 更有味道的書籍, 所以書籍的設計美感也十分重要。一本設計得好的書, 能從視覺、觸覺、嗅覺甚至聽覺方面帶給讀者立體的、多重的美感和享受, 能讓讀者讀書之余, 還能品書。品書, 就如我們品嘗美食, 是品位書籍閱讀的整個過程。好的書籍設計能夠通過文字、圖畫、符號、色彩、材質、觸感使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全方位的美妙體驗, 從而產生愉悅的心理感受。

一些優秀的書籍設計體現了設計師的匠心巧用, 別具一格, 讓我們真正能夠“品”書。例如朱贏椿設計的《不裁》 (如圖1) , 書名“不裁”有“不才”之諧音, 也有不加修飾之意。名為“不裁”, 實則是想讓讀者邊看邊裁, 可以想象, 讀者在閱讀時會有一種裁開的期待, 像打開禮物的前一刻, 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期許, 這種短暫的等待, 比起隨手可翻、隨處可讀的文字多了一份閱讀審美過程, 裁開后, 或驚喜, 或抱怨, 尚有余味。設計師在書的前環襯設計了一張書簽, 可隨手撕開作裁紙刀用, 又不會傷了手。封面用灰色的紙張, 印上書名“不裁”二字, 字號不大, 顏色素雅, 書名上用縫紉機隨意的走上一道線, 每一本都不一樣。設計用材質樸, 版式簡潔, 以毛邊本的形態裝訂, 當讀者讀完全書后, 書邊由手工裁開, 翻口由原來的光邊變成毛邊, 那種參差不齊的瑕疵給人一種殘缺美的視覺享受。由于手工裁開的偶然性, 每本書的毛邊都不盡相同, 所以, 可以說每本書對于讀者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比那種印刷得千篇一律的圖書又多了一份獨特。

兒童繪本是兒童書籍的重要創作形式之一, 優秀的兒童繪本除了內容適合孩子閱讀外, 還可以通過色彩和圖案帶給孩子美好的感受, 產生聯想, 啟迪智慧, 引領心靈?!都t氣球不見了》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本兒童繪本。書籍設計緊緊圍繞紅氣球這一主線, 整本書只有黑、白、紅三色, 在黑白的襯托下, 紅色顯得那么耀眼、可愛、溫暖, 通過紅色的圖形串聯始終, 也通過紅色燃起了孩子心中的希望, 孩子們會隨著書中主人公一起經歷期待、失望、勇敢、堅持到最后收獲友情的過程。閱讀此書, 能夠感覺到設計者的用心, 感受到色彩和圖形語言在書籍中的魅力。

味是體味、回味。好的書籍看過之后, 尚有余味。在書籍設計中, 設計者無時無刻不在通過書籍與讀者對話, 相比《不裁》, 朱贏椿的《蟻囈》《蝸牛慢吞吞》《蟲子旁》則是要傳達一種理念?!断亣摇贰段伵B掏獭贰断x子旁》都是寫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以及它們卑微的一生。它們的世界很小, 小得足夠被我們忽略、遺忘。作者希望告訴人們生活可以放慢腳步, 除了往前看, 也可以稍作停留, 注意自己腳下的東西。讀書的時候也要慢, “才能感受到那種蝸牛的優雅”?!犊斩取愤@本書, 要傳達的也是“慢生活”的理念, “慢, 不是懈怠、懶惰、消極, 而是讓日常生活與內心不斷地碰撞。哪怕一個星期或是一個月里, 能有一天, 忘掉時間, 忘掉煩惱, 和真正的自己好好相處, 都好?!痹跁O計中, 設計者的修養、態度、理念一直在通過作品傳達給讀者, 通過設計師的加工與裝幀, 使書產生靈性, 在讀者閱讀的過程中, 相互溝通交流, 進行情感的對話。一本好書, 能夠讓我們在喧囂之余, 靜下心來慢慢品味。

國內一些優秀的書籍還非常注重書籍裝幀藝術的民族化發展, 不斷將傳統文化藝術元素融入書籍設計之中。比如榮獲德國萊比錫“2004世界最佳圖書設計評獎”金獎的《梅蘭芳 (藏) 戲曲史料圖畫集》一書就是一本融合了傳統裝幀方式和中國民族文化內涵的作品, 整本書借鑒了中國古書的裝訂和排版形式, 采用傳統線裝, 自右向左打開。書籍中豎排的版式、線裝的書脊、柔軟的紙張、油墨的清香無一不透著“書卷氣”。除了傳統的裝幀方式, 整本書還結合了外殼燙金, 凹版印刷字體等比較流行的現代工藝和現代紙張材料, 可謂中西合璧, 古為今用, 各個部分設計得恰到好處, 裝幀精美, 于細微處見驚雷。另外還有《曹雪芹風箏藝術》一書, 書籍全面介紹和展示了曹氏風箏和曹雪芹《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中的珍貴史料, 本身具有極高的學術、文化、歷史價值。除此之外, 圖書的裝幀藝術也引人注目, 整本書的書籍設計理念新穎、獨特, 裝幀形式古樸、典雅, 采用了線裝的裝訂方式, 中文楷體字體, 內文豎排, 與古代書寫格式一致, 并穿插了虛線與風箏圖片結合裝飾, 表現出放飛的感覺, 整書設計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典藝術美, 值得稱道?!皶須狻弊鳛橐环N文化精神, 長久而深遠的影響著中國書籍裝幀藝術, 也只有創作出具有中國傳統元素的裝幀設計, 才能夠在世界文化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這些書籍設計在葆有中國傳統裝幀藝術濃厚文化氣息的同時, 也在探尋中國圖書裝幀藝術的現代化道路, 使讀者在閱讀之余, 還能品位到傳統的文化, 獲取視覺和心理的雙重愉悅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 足以長才?!币槐驹O計得好的書, 除了怡情和長才, 還能夠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馮驥才先生認為:“一個書籍裝幀家絕不止為書包裝, 他們從事的是一種獨立而尊貴的藝術, 他們……用美來升華書籍的生命?!睍鳛橐环N精神的載體, 文明的象征, 希望在裝幀設計上不斷提升, 涌現越來越多有品味的好書。

參考文獻

[1]易莎.中國書籍設計在傳統與現代變奏中選擇與重構[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 2012.

[2]張霞.兒童繪本設計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2.

[3]劉薇.淺談書籍設計對書籍內容的氣氛渲染[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1 (5) :152-154.

書籍的創意設計范文第6篇

簡冊書編簡時, 第一根簡上通常寫書名, 如果為書中的一篇, 則為“小題”, 下面寫上書名為“大題”。在簡的開頭, 通常會加上兩根沒有文字的簡, 即起到了保護簡冊的作用, 也起到了“天頭”的作用, 使得版面看起來開闊一些, 不至于過分擁擠。簡冊后面的“護葉”則起到了“地腳”的作用。為了方便檢索, 古人也會將篇名和篇次寫在第一、第二根簡的背面, 起到了封面的作用。書簡是每簡上只寫一行, 而簡冊上文字的排法一般分為三欄, 有的從上編繩寫到下編繩占一欄, 有的則從上部一直寫到下部占三欄, 也有時空一簡不寫字。這樣錯落有致的寫法, 使得版面內容清晰、看起來也更為美觀一些。

雖然此時的簡冊書已經具有了現代書籍的元素, 版面也有了明確的書寫制度, 但是此時的簡策書還僅僅停留在實用階段, 書寫的規章制度也比較嚴格, 對于簡冊書中的內容并不能為了美觀而進行設計。所以簡冊書的產生, 雖然奠定了書籍的形態, 也為日后版式設計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但是其形態和當時嚴格的制度以及簡冊書的實際用途, 卻并沒有帶來書籍版式設計的啟蒙。

紙的發明極大的促進了書籍的演變, 漢代以后造紙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紙不僅極大的減輕了書籍的重量, 增加了閱讀的靈活性, 方便了書寫及修改, 還減少了制作成本, 擴大了書籍的傳閱范圍, 這為書籍版式設計的發展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胡應麟 (明) 在《少室山房筆叢》中說道:“凡書, 唐以前皆為卷軸, 蓋今所謂一卷, 古之一軸。”說明了紙質書籍最初的形式沿用了帛書的卷軸形式。卷的形制最早源自簡冊, 表達方式為手抄文字。根據內容的多少長短不一, 卷軸一般在一二丈之間, 由卷、軸、褾[2]、帶、簽、帙[3]六個部分組成, 精裝和簡裝之分主要在于材質的貴重與否。卷軸的閱讀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一般是邊展開 (舒卷) 邊閱讀邊收卷, 當卷軸作為畫卷時, 其流動性的特征顯得尤為明顯。

書卷閱讀和書寫的靈活性使得書卷的版式設計擺脫了簡牘材質的禁錮, 得到了極大的靈活性。作者在書寫或者繪畫的時候, 可以根據內容靈活的選擇版面大小, 根據題材而選用不同的字體以及字體的大小、間距, 考慮到版面的美觀而對印章的位置進行推敲。前后裱紙的長度也根據題材的而改變, 使得書卷即富有了開闊的意境又便于收藏保護。此時的書籍開始有了版式設計的萌芽。唐代時雕版印開始時興, 書籍的表達方式從手抄跨越到了印刷, 書籍傳播的范圍變得廣泛起來。到了北宋年間, 活字印刷的出現形成了制活字、撿字、排版、印刷的一整套工序, 人們開始對書籍的版式進行統一的設計。元代出現的木活字和轉輪排字架又將活字印刷術往前推進了一步。后期又出現了套版印刷術等彩色印刷術, 產生出現了精美的畫頁。隨著印刷術等產生, 書籍也相應的摒棄了翻閱較為麻煩的卷軸形式, 出現了梵夾裝、旋風裝和蝴蝶裝。但是這些由卷軸形式向冊頁過渡的書籍形態依舊有翻閱困難、制作困難、易破損等問題, 最終還是演變成了我們熟悉的線裝書。線裝書是我國古代書籍裝楨技術的最后階段。印本書籍繼承了簡冊和卷軸排版的基本特點, 但是由于表達方式變成了更先進的印刷技術, 所以文字變得更加嚴謹、規則的排列在固定的空間內。文字外周有限制版心區域的版框, 版框多以四周單邊、四周雙邊或左右雙邊的形式將文字或圖像圍住, 再加上界行, 使版面呈現一種秩序美。另外天頭地腳的留白也是古代印本書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方便批注, 用于誦讀或經典集成的印本書籍普遍采用天頭地腳大面積留白的版式?;虺鲇趯γ烙^和意境的需求, 對天頭大面積留白地腳則較少留白。在印本書籍中, 插圖最早出現在書籍的扉頁, 后又以整版或半版的形式出現于書籍內頁, 后又流行上圖下文的版面設計。到了宋代隨著雕版技術的發展, 插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版面的設計越來越多樣化。隨著印刷技術和書籍裝楨技術趨于成熟, 書籍的版式設計也愈發成熟。對于版心大小的確定、圖文的編排等版式設計越來越被書籍編排人員所重視, 書籍的版式設計也逐漸成為了人們對于書籍的一種需求。19世紀中葉以來, 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鉛字印刷技術的引進、國人對載有新思想新技術的新式書刊的需求越來越大, 書刊的出版量與日俱增, 我國的書籍形態逐漸放棄了工藝復雜的線裝書, 開始出現現代的平裝書和精裝書。書籍封面也擺脫了線裝書千篇一律的樣式, 開始學習西方書籍的樣式, 追求美感和新穎。到了20世紀初期, 機械化印刷成為主流, 橫排中文排版的出現, 為現代書籍的排版模式打下了基礎。1928年豐子愷在上海出版的《新女性》雜志中首次引用了日本詞匯——“裝幀”, 主要指圖書的封面設計。與此同時豐子愷、魯迅等藝術家、文學家在書籍封面的設計上別出心裁, 使書籍的版式設計走向現代??v觀我國版式設計的發展, 總是離不開技術的變革。古代的竹簡、書卷、線裝書, 雖然在版式設計上逐漸擺脫了技術的禁錮, 版面的設計越來越靈活, 但是古代書籍的版式終究沒有擺脫制度的禁錮, 自由的追求美感和新穎。直到平裝書的時興和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我國的現代版式設計才初露頭角, 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出版的很多書籍的封面設計的十分巧妙新穎, 放到現在來看也有很多我們可以學習借鑒之處。當今的書籍版式設計已經不局限在對于封面的設計, 而是對于書籍整體版面的設計, 雖然古代書籍的版式設計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是在我們設計我國古典題材等一些特定的書籍時, 古代書籍的版式仍有很多可取之處。

注釋

1[1]“策”通“冊”, “簡策”亦可寫作“簡冊”.

2[2]古同“裱”.

上一篇:意識形態教育材料范文下一篇:國企改革意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