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產品營銷的產品策略范文

2023-09-30

農產品營銷的產品策略范文第1篇

一、整體產品論概述

整體產品論的產生是基于整體產品概念對市場營銷概念所作出的重新詮釋。它糾正了企業只將市場營銷定位于銷售環節的錯誤觀念, 成為正確引導市場營銷的重要理論武器。整體產品論的核心觀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實體———具有基本使用價值的內在因素

產品實體部分反映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 作為整體產品其他部分的載體, 如果缺乏產品實體, 其他部分將因無所依托變得毫無意義。同時, 這一部分也是形成產品購買的基本因素, 滿足的是消費者的第一需求, 因此產品實體是產品價值的核心, 并使產品附加值成為可能。

2.產品形體———以視覺需要為主要出發點的外在因素

產品形體依附于產品實體, 是產品使用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其功能主要是在保證產品實體基本使用價值的前提下, 滿足人們視覺感受并兼顧某些心理需求, 集中表現為款式、色彩、造型、包裝等。企業對產品形體的生產是為了通過這一投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并逐漸將其升華為品牌概念, 從而獲取更大的潛在收益。

3.產品外延———以服務需求為出發點的產品延伸部分

產品外延, 也稱附加產品, 指的是營銷者為客戶提供的附加服務和附加利益, 主要包括維修、安裝、培訓、及時送貨、擔保、融資、備用件等一系列服務項目, 在商品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里已成為主要的競爭手段。兩大飛機巨頭波音與空客不僅提供了高技術、高質量和高性能的“三高”產品, 而且向航空公司提供了能使其應對高運營成本的延伸服務, 比如波音最新啟動的“部件服務項目” (Component Services Program, CSP) 和“一體化原材料管理” (Integrated Materials Management, IMM) 就使其客戶大大降低了飛機維修成本和零部件庫存相關成本。重視產品外延部分, 一方面為消費者帶來了附加利益, 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引導、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并且能幫助企業完善和開發產品, 增加企業的適應力、競爭力, 獲取高附加值。

綜上所述, 現代產品是一個具有三個層次的整體概念, 它是在市場營銷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在現代市場競爭中, 充分把握整體產品論的三個部分, 對于尋找產品競爭優勢, 提高產品競爭力, 促進產品營銷具有重要意義。

二、整體產品論在中國大飛機產品營銷中的應用淺析

大飛機產品不同于一般行業產品, 其高昂的價格、精藝的技術、優良的質量及高度的安全性使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 整體產品論在大飛機產品營銷中的應用也具有其特殊性??紤]到大飛機的技術安全性和產品經濟性兩重約束, 大飛機產品的形體要素應該緊密結合其產品實體要素綜合考慮, 可以成為產品實體的附加因素, 比如大飛機產品的外形設計就必須與飛機的氣動性和其他技術因素綜合考慮, 也成為影響產品使用價值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在此只著重探討整體產品論中的產品實體與產品外延在中國大飛機產品營銷中的應用。

(一) 把握產品實體是大飛機產品營銷成功的關鍵

1. 把握市場脈搏, 明確產品定位, 滿足市場需求

由于產品實體的功能是滿足市場需求, 所以產品營銷能否成功就在于產品實體是否可以得到市場的認可。因此對大飛機實體的相關特質進行正確的定位, 既是中國大飛機市場化的具體要求, 也是能夠獲得成功營銷的基礎。

首先, 明確大飛機的產品定位。正確的產品定位是對整個市場進行綜合市場分析的結果。筆者認為, 考慮到技術和市場競爭因素, 中國目前應該把大飛機產品定位于150~200座級的小干線客機。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 世界主要飛機制造商和研究機構預測2006—2025年間小干線客機仍將是需求量最大的市場, 并且隨著全球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不斷發展, 該市場將進一步繁榮。這預示著該型飛機的市場空間比較大, 仍然具有可進入性;第二, 小干線客機可以避開與大中型客機的激烈競爭。由于大中型客機的市場利潤最為豐厚, 波音、空客兩大飛機巨頭必然會阻止中國的進入, 為降低這種風險, 中國應該進入干線飛機里產品相對成熟的小干線市場;第三, 小干線客機也可以避開支線客機的激烈競爭。目前110座級以下的支線客機主要被加拿大龐巴迪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兩家瓜分, 而110~130座這個細分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所以大飛機項目中的產品應定位于150座級以上200座級以下的小干線客機。

其次, 明確大飛機的市場定位。歐美民航市場是波音、空客的大本營, 進入歐美市場將面臨巨大的適航論證壓力, 因此大飛機在做大做強前最好不要盲目進入這塊市場, 否則可能會一敗涂地。而亞非拉及大洋洲國家都不生產大飛機, 雖然使用的是歐美的適航證, 但市場準入遠遠沒有歐美嚴格。而且此市場中很多國家的國民收入和中國相近, 對飛機最大的要求就是安全便宜, 這對于大飛機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所以大飛機產品市場定位重點要放在國內和亞非拉及大洋洲國家。

再次, 明確大飛機的機型定位。大飛機的機型定位主要有兩種方案:一種是150座的單通道窄體客機, 另一種是雙通道的200~300座寬體客機。對于寬體客機, 中國目前并不完全掌握合金材料的制造工藝, 更不完全掌握寬體客機的制造原理、工藝裝備、生產流程, 而且這些也無法期望能夠通過國際合作來獲得。與之相反, 對于單通道窄體客機, 中國有運十的全流程生產經驗, 有與波音空客轉包生產的經驗, 有這方面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人才, 從而能夠保證自主研發的獨立性與主導性。所以制造單通道窄體客機成為中國最現實、最穩妥、最安全的選擇。

最后, 明確大飛機的航程定位。作為干線飛機, 大飛機最起碼能執行3 000公里的航線任務, 但是, 這對于亞非拉和大洋洲市場來說是不夠的。主要是由于亞非拉國家的機場條件較差, 地面設施和配套交通設施缺乏, 甚至連航空煤油都需要用飛機運送, 價格非常昂貴。有些中轉機場可能不具備加油條件或者是加油等待時間很長, 也有可能因天氣原因關閉機場無法加油而備用機場距離又太遠, 甚至有些航班要求第三地不加油以節省時間和地面服務費用, 這樣長航程飛機就能發揮重要作用。而大洋洲國家除去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外, 都是比較小的島國, 機場少且間隔較遠, 中途都是茫茫大海, 備用機場較遠, 又加之熱帶風暴多, 所以需要長航程的飛機才能保證安全降落在備用機場以外的第三地。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中國大飛機必須發展能執行4 000公里航班的遠程型, 才能夠達到經濟性與安全性的雙重標準。

2. 樹立全球產品概念, 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提高產品競爭力

波音與空客的飛機是全球數千家企業共同合作生產出來的“全球產品”和“世界產品”, 它們生產出來的飛機做到了價廉物美, 極大地豐富了產品的實體價值, 產品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由于技術領先和設計總裝的自我控制使兩家公司完全控制了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作為具備后發優勢的中國大飛機產業, 應該依據正確的產品定位充分利用國際國內資源, 走全球合作之路, 通過國際合作來保證大飛機產品的質量, 同時通過全球合理的分工盡量降低產品的研制成本。

首先, 要正確把握大飛機自主知識產權的內涵。針對“大飛機”項目本身風險大、投資大的特點, 國外廠商通常的做法是抓住核心, 把東西分出去。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分散風險, 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航空專家王啟明認為, “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是要抓住核心, 飛機制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在于掌握飛機的總體設計與飛機的集成技術, 這樣拿到的飛機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與適航許可證, 就代表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所以要保證大飛機能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將飛機的總體設計與總裝放在國內。

其次, 要把握好大飛機部分配件的全球采購。對于飛機而言, 發動機、機載設備及復合材料研制在大飛機產業鏈條上處于核心地位。雖然哈飛與歐洲空客公司合資建成亞洲最大的復合材料生產基地, 可為大飛機提供國際先進的復合材料, 但發動機及機載設備的自我生產由于研發周期的限制在短時間內則無法實現, 所以大飛機的這兩部分仍需全球采購。除此之外, 一般技術環節如低端材料、基礎部件等由于產品同質性高, 技術含量較低, 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外包降低生產成本。而對于在大飛機產業鏈上介于核心技術與一般技術之間的輔助技術環節, 如中端材料和某些部件系統, 由于其具有的經濟特征和技術難度, 采取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生產方式是一種雙贏策略。然而, 中國啟動大飛機項目, 國際大飛機必然會采取某些策略加以限制, 除了嚴格控制核心技術外, 還可能操縱中國的供應商。因此, 為了在國際合作中掌握主動權, 中國有必要采取相應的策略來防止國外合作伙伴的機會主義行為:一方面, 為了規避供應商的要挾, 同一主要部件選擇多家供應商, 這樣既避免產生由于只選用一家供應商而受到鉗制的情況, 而且可以通過促進多家供應商的競爭獲得購買收益, 空客公司在選擇發動機供應商時就是應用了這樣的策略。另一方面, 規避國際大飛機制造商的控制, 注重培養國內供應商的能力。由于國際關系的復雜性, 國際供應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鑒于之前民機制造的經驗教訓, 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 盡量選擇國內供應商, 尤其是零部件的外包生產, 對于大飛機制造具有重要意義。

(二) 注重產品外延是大飛機產品營銷成功的保證

民機銷售由于對產品安全性、可靠性及運營效率的需要, 其配套服務應該是“全天候”、“全壽命”的, 地位基本上與產品實體平等, 然而這個環節卻一直為中國民機銷售所忽視, 從而成為影響中國民機營銷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改變現狀, 現綜合波音與空客公司的銷售服務體系, 提出以下建議:

1. 高度重視并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務

民用客機的產品營銷除了要關注產品本身的內容外, 還應在售后服務上下工夫, 拼高低。波音與空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們建立的龐大客戶服務體系及提供的細致入微客戶服務。

在客戶服務體系建設上, 首先, 兩家公司專門成立了客戶服務部, 為飛行在全球的飛機提供后勤支援。此部門的設立, 作為全球客戶服務體系的核心點, 發揮著指導、協調與總體配置的功能。不僅能夠保證整體服務活動的有效進行, 還能夠顯示出將消費者放在首位的理念, 從而使產品的可靠性得到有力保障。

其次, 設立客戶培訓組, 為世界各地的客戶培訓飛行員和飛機維護人員。飛機制造商可以針對所銷售的產品培訓相應的飛行員與飛機維護人員, 這樣不僅可以使產品能夠迅速投入靈活駕駛, 更能夠在飛機出現故障時第一時間接受維修服務, 從而既降低了航空公司的維修成本, 又避免了由于飛機維修延時造成的損失。

再次, 設立客戶服務網站, 開展數字化信息服務與產品支持活動。民機網絡服務的興起, 使得“全方位服務”的理念得到了充分貫徹。各廠家將其產品的維修手冊、技術出版物、服務通報、工程圖紙、備件目錄以及其他大量資源數字化置于互聯網上, 隨時更新, 以便客戶即查即用。這樣不僅大大節省了維修工作的時間, 而且還可以通過零備件的網上訂購簡化訂購過程。

最后, 設立全面的飛機備件系統, 隨時隨地提供飛機備件, 提高服務效率。能夠在合適的時間與地點得到所需要的零備件, 對于航空公司的正常運營至關重要。確??蛻粜枰牧悴考皶r到位, 同時又避免貯存過多價格昂貴的零備件以減少成本成為各飛機制造商進行零備件支援與服務的宗旨。

在提供售后服務方面, 首先在產品銷售市場設立專業人員, 駐場負責處理現場問題, 這不僅使問題處理更具有針對性, 而且大大節省了處理時間。與此同時, 還可以通過這些專業人員加強與航空公司的交流與溝通, 將航空公司的需要信息及時反饋給總部。

其次, 設立新機組, 在開發新機之初, 便從客戶的角度出發, 提供設計意見, 亦即新機型在投入營運之前就開始為未來的客戶提供服務。這個組織的設立, 目的就在于設身處地地為客戶著想, 全方位地體現客戶的利益與需要, 而且可以避免設計誤差使產品找不到市場。

再次, 設立停產產品服務組, 使已停產的產品使用仍然可以得到保障。由于民機生產會隨著市場需求變化而不斷更新換代, 而飛機的使用卻不會隨著產品停產而停止。在購買產品時航空公司無法預測產品的生產期, 所以為了消除這種顧慮, 使航空公司這部分產品在出現問題時仍然能夠得到及時的處理, 專門的服務組必不可少。

2. 提供貿易融資服務和多種成交方式

大飛機產品是價值昂貴的資本品, 少則幾百萬美元, 多則幾億美元。有部分航空公司因本身沒有付現購買飛機的能力可能放棄簽訂購機合同, 有的航空公司為了降低購機風險更愿意先租用飛機, 租用滿意后再下訂單。如果飛機制造企業能夠提供必要的融資服務以及租賃銷售, 就有可能大大提高產品成交數量, 保證項目成功需要的最小訂單數量。

在貿易融資方面中國商用飛機公司應借鑒波音公司的經驗, 波音公司特別注意通過出口信貸來擴大民機出口。波音公司與美國進出口銀行合作促進波音大型民機的出口, 向波音的客戶提供優惠利率的出口信貸, 從而創造市場需求, 增加波音訂單數量。1998—2004年之間, 美國進出口銀行為波音飛機出口提供的美元貸款占其同期出口信貸總額的53%, 美國進出口銀行被戲稱為“波音銀行”。

在產品成交方式上, 除了傳統的現金交易外, 為獲取有效訂單可以接受各種對我方無利益損失的成交方式, 比如可以考慮對新客戶提供飛機租賃服務。中國大飛機公司應設立專門負責飛機租賃業務的民用飛機租賃公司, 租賃公司可以直接把飛機出租給航空公司使用, 航空公司向租賃公司支付飛機租金。這樣既可以爭取新的客戶, 又可以實現產品銷售, 同時還可以起到市場宣傳的效果。

摘要:中國大飛機項目的立項表明中國大飛機產品參與全球競爭的戰略意志。然而, 大飛機產業要真正實現市場化和商業化必然要采取正確的產品營銷策略。以整體產品論為理論基礎, 結合大飛機產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闡述了大飛機整體產品概念的內涵, 重點分析了大飛機產品實體和產品延伸的特定內容, 為中國大飛機產品營銷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整體產品論,中國,大飛機,產品營銷策略

參考文獻

[1]黃強.中國民機產業崛起之探索[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 2007.

[2]紐豪斯.最高的戰爭:波音與空客的全球競爭內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3]張吉昌.中國大飛機產業鏈拆分與技術策略[J].財經問題研究, 2007, (12) .

[4]趙長輝, 張勤滿, 王衡, 李超.民用飛機發展研究[D].第二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 2006.

農產品營銷的產品策略范文第2篇

關鍵詞:產品生命周期,低碳產品,營銷策略

一、低碳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綜述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是市場營銷學中較為成熟的理論, 已經得到企業界和社會的認可, 現代企業試圖通過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以獲取更多的利潤。隨著低碳經濟的到來, 社會更關注的是低碳型、環保型綠色新產品, 因此, 這必將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多契機, 為企業的長久經營指明明確的方向, 對企業營銷策略的選擇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低碳產品界定。

風靡全球的低碳經濟, 勢必對中國的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 中國很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最大的環保節能市場、最大的低碳商品生產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國。目前, 國外已經對低碳產品展開了各種角度的論證和研究, 以便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 開拓低碳產品市場提供科學借鑒。英國 (2008) 推出了一項開放性的碳排放量計算測量標準 (PAS 2050) , 在世界范圍內以技術支持和技術合作的形式增強英國標準和碳標志的影響力, 還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低碳產品標準的制定工作, 試點計劃公司包括Innocent飲料公司, 百事可樂公司等。日本 (2008) 內閣通過“建設低碳社會”的決議, 嘗試把“碳足跡產品體系”引入日本。該決議公布后, 日本經貿產業省 (METI) 成立了碳足跡系統國際標準化國內委員會, 以對應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開發碳足跡國際標準的行動, 并向社會公布了由METI建立和協調的試點計劃。瑞典 (2008) 根據不同的市場和客戶的需要, 對完整披露產品全球變暖潛勢、臭氧層消耗潛勢、酸化效應潛勢、光化學煙霧潛勢和富養化潛勢的環境產品聲明 (EPD) , 以簡單的形式進行相關信息的摘要, 即描述了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實質上也是一種對產品碳排放的披露, 目前已發布了8個產品的氣候聲明。

搜集當前所有的關于低碳產品的文獻資料, 從中發現對于低碳產品的概念界定及相關研究比較稀少, 因此, 在結合低碳背景以及當前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 筆者認為:低碳產品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而通過低碳產品認證的方式, 目的是為了吸引整個社會在生產和消費環節中充分考慮環境因素, 在社會上建立一個以顧客為導向的低碳產品采購和消費的模式, 通過向產品授予低碳標志, 鼓勵企業開發低碳產品和技術, 將企業生產、消費者行為以及環境保護三者密切結合, 最終實現人類社會的低碳可持續發展。

2. 低碳產品生命周期理論釋義。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雷蒙德·弗農 (Raymond Vernon) 1966年在其《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 (product life cycle) , 簡稱PLC, 是產品的市場壽命, 即一種新產品從開始進入市場到被市場淘汰的整個過程。弗認為:就產品而言, 要經歷一個引進、成長、成熟、衰退的階段 (見圖1) 。因此, 本文所研究的低碳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正是借鑒了雷蒙德·弗農 (Raymond Vernon) 教授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觀點, 對低碳產品的生命周期特征以及營銷策略作出了分析論證, 旨在為企業經營者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參考。

二、低碳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特征分析

隨著低碳經濟悄然步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低碳產品也隨之走俏, 慢慢地開始占領消費者市場。低碳產品作為一種新型產品, 與節能、環保等理念密切相關, 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 政府部門對于低碳產品的認證也在逐漸加強, 企業之間對于低碳產品技術的爭奪戰更是如火如荼。因此, 把握產品生命周期規律, 積極采取各項營銷策略, 對企業而言, 是抓住低碳產品契機的制高點。

1. 低碳產品導入期。

低碳產品導入期是指低碳產品從設計投產直到投入市場進入測試階段。低碳產品自研發、確認功效之后, 便投入市場進行銷售, 此時進入了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階段, 即:導入期。導入期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產品銷量少。由于目前國內對于低碳產品的研發技術手段還處在探索階段, 技術、資金匱乏也嚴重阻礙了企業產品的研發進程。因此, 在低碳產品的導入期, 由于上述各方面原因導致了產品的品種較少, 絕大多數顧客對產品的性能和品質等還不夠了解, 從而對于產品的購買力水平也比較低。 (2) 制造成本高。低碳產品的導入期階段, 由于產品的銷量欠佳, 生產者為了在短期內快速促銷產品, 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廣告宣傳費用, 拓展低碳產品的營銷渠道, 繼續研發新產品, 購買新技術。因此, 廠商在產品導入期階段往往會因為高成本和低收益等問題而充滿壓力, 考慮是否繼續推廣新產品。 (3) 銷售利潤低。企業生產經營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獲取較高的利潤, 然而, 處于導入期的低碳產品, 由于上文中所提到的技術瓶頸、產品銷量、成本費用及價格等因素的制約, 企業通常獲取的利潤率較低, 甚至可能出現虧損的狀況。

2. 低碳產品成長期。

當低碳產品經過導入期階段, 取得較好的銷售成果后, 便進入了第二個階段—成長期。低碳產品的成長期可以理解為:低碳產品利用各種營銷渠道和策略, 取得較好的經營效果后, 消費者逐漸開始接受這類產品, 低碳產品在市場上逐漸打開了銷路。這一階段的特點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 產品銷量增加。低碳產品的成長期屬于消費需求的增長階段, 此時產品的需求量和銷售額都處于上升階段, 企業在此過程中可以享受由產品銷量增加而帶來的利潤, 同時也可以彌補上一階段中由于銷量欠佳而引起的部分虧損。因此, 在成長期階段, 產品的銷售量處于迅速上升的趨勢, 經營狀況可觀。 (2) 制造成本降低。由于在成長期階段, 企業不斷優化低碳產品的研發技術, 努力控制生產成本, 由于企業低碳產品的生產技術已日臻成熟, 產品銷售量蒸蒸日上, 因此, 生產成本必將大幅度下降, 各項制造費用也都急速縮減。 (3) 銷售利潤上升。在低碳產品的需求增長階段中, 低碳產品的生產技術已基本成熟,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開始意識到低碳產品的功效從而趨向于選擇此類商品。因此, 此時低碳產品的總體發展趨勢上表現出銷量猛增, 成本縮減, 最終必定會帶來高額的銷售利潤, 吸引更多的顧客和競爭者加入到該行業中。

3. 低碳產品成熟期。

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來看, 成熟期是產品生命周期的“黃金時期”, 此時低碳產品進入了大批量生產并穩定地進入市場進行銷售, 經過成長期的發展過程之后, 隨著購買低碳產品人數的增多以及總利潤的上升, 市場需求將趨于一種飽和狀態。此階段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1) 產品銷量增長緩慢。隨著低碳產品技術的限制以及產品日趨標準化, 使得低碳產品的制造成本較低, 而生產量較大。然而, 由于同行業生產者都加入到低碳產品的投資生產中, 因此競爭更加激烈, 這就會導致生產商產品銷售緩慢直至停滯, 如果不采取扭轉策略可能會破產。 (2) 制造成本增加。由于在此階段中, 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加劇, 為了鞏固企業的前期發展成果, 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因此必須通過改進目前的營銷策略, 加大在低碳產品的質量、種類、式樣等方面的投入, 從而增加了企業生產的成本。 (3) 銷售利潤下降。盡管在低碳產品的成熟期階段, 企業投入大批量生產, 銷售收入仍處于增長趨勢, 但是, 實質上這種增長逐漸變緩, 甚至停止。與此同時, 隨著低碳產品制造費用的增加, 因而從總體上看, 企業的銷售利潤處于下滑狀態, 此時企業經營者必須慎重考慮如何為企業贏得長期穩定的利潤。

4. 低碳產品衰退期。

低碳產品的衰退期, 即體現出低碳產品已經陳舊老化, 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 進入了淘汰階段。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消費習慣改變等因素的影響, 衰退期是一種必然趨勢, 在此過程中主要表現為以下特征: (1) 產品銷量下降。隨著低碳產品在市場上逐漸普及并且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因此更多的企業加入到低碳產品的掠奪戰中, 更多物美價廉、性能齊全的新產品吸引了廣大消費者的目光, 替代了傳統的高成本的舊產品。此時, 舊產品的銷售量必定減緩以至終結。 (2) 競爭者退出市場。明智的經營者在此階段都會采取停產和退出市場戰略, 因為若照此生產下去, 企業的虧損會更加嚴重, 而低碳新產品的出現加速了舊產品市場的瓦解, 舊產品生產周期的結束時必然趨勢, 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3) 產品利潤下降。低碳產品衰退期的上述兩方面特征決定了生產者的經營策略, 當前的產品能獲取的利潤越來越少, 甚至可能出現破產的危機, 這就決定了生產者必須退出當前的市場, 轉向生產目前消費者所需要的商品, 以消費者利益為導向, 開拓新的目標市場, 開發新技術, 生產新產品。

三、低碳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營銷策略選擇

基于上文對低碳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特征的分析, 筆者認為, 低碳產品營銷策略 (見圖2) 的選擇應該遵循“短、好、改、轉”原則, 細分目標市場, 預測市場需求, 根據不同的市場群體制定差異化的營銷策略, 確保低碳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為今后企業開拓低碳產品營銷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1. 低碳產品導入期的營銷策略。

在低碳產品的導入期階段, 由于廣大消費者對低碳產品還很陌生, 企業必須利用各種方式刺激消費, 提高產品的知名度。此外, 導入期階段由于較高的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企業在進行營銷的過程中, 不得不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因此, 在導入期階段, 企業應該著力于低碳產品的定價和銷量兩個方面, 通常而言, 有以下幾種可供選擇的營銷策略: (1) 快速撇脂策略。采取這種營銷策略的形式是:制定高價格的同時, 配合大量的廣告宣傳, 使低碳產品搶先占領市場, 快速出擊, 在低碳產品未在市場普及之前就能快速收回成本, 獲取利潤。對于此種策略而言, 企業必須確保有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量, 此種產品替代品很少, 消費者愿意高價購買。 (2) 緩慢撇脂策略。此種策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企業以較高價格, 較低的宣傳成本推廣低碳產品, 目的為了以盡可能低的成本開支謀求更多的利潤。此種營銷策略較適用于市場規模小、產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競爭不激烈的情況。 (3) 選擇滲透策略。在制定高價格的同時, 只花費很少的宣傳費用, 這樣做的目的能夠使企業減少銷售成本, 同時可以獲取預期利潤。此種策略適用于固定的商品市場, 消費者對此種產品比較熟悉, 同行之間的競爭不激烈。 (4) 緩慢滲透策略。當低碳產品進入市場時采取低價策略, 在此過程中對產品推廣不做大的宣傳投入, 以便消費者快速接受低碳產品較實惠的價格, 同時企業也可以節省成本開支, 以此來彌補低價造成的低利潤和虧損的情況。緩慢滲透策略適合于市場容量大, 消費者了解商品以及當前存在著一定程度競爭的環境。

2. 低碳產品成長期的營銷策略。

低碳產品進入成長期之后, 越來越多的消費群體開始接受適用, 此時的產品銷售量呈直線上升趨勢, 利潤快速增加。然而低碳產品的各種優勢也會吸引更多的競爭對手加盟, 從而迫使企業必須轉換戰略模式, 以保持銷售量和利潤高增長的勢頭。在此階段, 可以采用的營銷策略主要包括: (1) 實施產品多元化策略。成長期階段作為低碳產品生命周期過程中的重要階段, 是決定企業攫取高額利潤及今后持久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此階段中, 由于面臨較多的競爭對手, 企業就必須各項資源, 努力改進生產技術和設備, 提高低碳產品的質量, 增加低碳產品的特色等, 實施低碳產品多元化戰略。 (2) 探尋新的細分市場。進一步開展低碳市場細分, 積極開拓新的市場, 創造更多潛在用戶, 努力疏通并增加新的流通渠道, 擴大低碳產品的銷售地域, 根據市場需求, 盡快生產出物美價廉的低碳新產品以吸引消費者。 (3) 改變廣告宣傳重點。改變廣告宣傳重點主要可以通過從最初的介紹低碳產品轉變為建立企業低碳產品的形象, 以維持消費者對該種產品的購買量, 從而擴大低碳產品在社會人群中的影響力度。 (4) 采取靈活的價格策略。在低碳產品的成長期階段, 雖然市場需求量比較充足, 但是企業可以在適當時機降低價格或者提升價格, 以擴大購買力, 增強競爭力。靈活的價格策略從長遠利益角度上可以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

3. 低碳產品成熟期的營銷策略。

低碳產品成熟期是繼成長期之后的又一階段, 此時也是市場競爭最激烈的時刻。通常這一階段比之前持續的時間更長, 因此, 作為管理者而言, 必須投入一定的時間預測產品的市場需求, 想方設法修正產品的營銷策略, 具體包括: (1) 市場調整策略。由于成熟期階段, 市場競爭最為激烈, 因此, 作為生產者而言, 必須充分考慮市場需求、行業內競爭對手狀況以及自身戰略目標等因素, 不斷調整營銷策略, 不斷開發新的目標市場, 擴大市場占有率, 贏得消費者青睞, 努力實現低碳產品在市場中的優勢主導地位。 (2) 產品改進策略。為了在成熟期內保持競爭不敗之地, 企業生產者必須通過不斷改進低碳產品的品質、特征以及式樣, 領先競爭對手, 突出自身的優勢和特點, 體現產品的差異化和多樣化, 從而實現低碳產品營銷的高利潤。 (3) 營銷組合完善。在消費者主導的市場環境中, 企業根據顧客的需求和自身的營銷目標來確定可控營銷因素, 對營銷組合方式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完善。對于低碳產品的營銷組合策略, 可以通過價格改變、渠道拓展、銷售方式多樣化等途徑來不斷提高低碳產品的銷售率, 刺激消費者需求。

4. 低碳產品衰退期的營銷策略。

低碳產品衰退期是產品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個階段, 是現有產品逐漸老化后退出市場, 而新產品即將占領市場的階段。當低碳產品進入衰退期的時候, 生產者必須對市場環境做充分調研, 從而制定出適應當前市場環境的營銷策略。 (1) 維持策略。由于低碳產品的更新換代, 迫使大多競爭對手退出當前的市場, 這就為企業維持經營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企業可以繼續維持低碳產品的生命周期, 采用降低成本、增加功效、拓寬渠道等方式來保持利潤, 贏得競爭優勢。 (2) 縮減策略。企業在低碳產品衰退期可以在原先目標上繼續經營, 但是可以通過對市場需求狀況和競爭對手的分析實行縮減戰略。通過對一個或幾個細分市場進行重點管理, 強化營銷力量, 從而實現增加利潤和維持經營的目的。 (3) 放棄策略。企業決定摒棄當前生產的低碳產品, 撤出市場, 重新考慮新的目標市場的一種營銷戰術。在選擇放棄策略時, 企業必須針對新產品做出市場分析, 找出產品衰退的內外因, 優化營銷策略, 對今后的生產經營提供寶貴借鑒。

四、結束語

產品生產周期理論作為營銷學中一棵經久不衰的常青樹, 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了科學合理的參考借鑒。在當今風行全球的低碳經濟時代, 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必須以低碳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將消費者的利益、企業的戰略目標以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 在把握眼前機遇的同時, 更加注重長久之計。因此, 隨著低碳經濟的盛行, 低碳產品營銷也將成為社會關注的主題, 企業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以迎接這一場輝煌而壯觀的低碳之戰。

參考文獻

[1].陳繼華.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營銷戰略管理研究[J].現代商業, 2010 (2)

[2].王沛, 高曉欣.低碳產品國際標準新動向[J].進出口經理人, 2010 (6)

[3].李明博, 劉尊文等.國外低碳產品認證發展概況及經驗初探[EB/OL].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網站, 2010.6.4

[4].吳曉青.關于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若干建議[J].環境保護, 2008 (3)

[5].[美]菲利普.科特勒, 凱文.萊恩.凱勒.營銷管理 (第12版) [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

[6].陳志斌, 付國華.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在汽車營銷管理中的應用[J].同濟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7 (4)

農產品營銷的產品策略范文第3篇

關鍵詞:次貸危機,金融衍生品,風險,監管

一、引言

2007初以來,因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蕩正不斷擴散和深化,次貸危機已經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并極有可能演變成波及全球的信用危機及經濟危機。盡管世界上主要經濟大國政府紛紛采取了各種措施來緩解這次危機,但形勢仍不容樂觀。在此次次貸危機的演化和發展中,筆者以涉及其中的金融衍生品為線索,將截至目前的危機分為三次大規模金融風暴:第一次金融風暴的風暴眼是“次級抵押貸款”業務巨額虧損導致包括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等在內的一批抵押貸款公司破產;第二次則是由“次級抵押貸款支持債券及”“擔保債務憑證”業務巨虧,造成包括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在內的一批金融機構破產;第三次是由于“信用違約互換”業務巨虧,造成美國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房地美)和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因陷入困境被美國政府接管、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產、第三大投行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排名前兩位的投行高盛、摩根被迫轉為一般性銀行,整個華爾街模式崩潰。情況一次比一次糟糕,暴露的問題一次比一次嚴重,倒下的金融機構規模和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震蕩程度持續升級。面對這些,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是什么樣金融衍生品,用怎樣的方式造成如此大的危機?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的我國金融業該如何借鑒?

二、次貸危機中的金融衍生品解析

在美國次貸危機中,部分金融衍生產品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得危機不斷放大。

1、次級按揭貸款(Subprime Mortgage)

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高速發展。貸款對象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優級貸款主要提供對象給信用評分最高的個人(信用分數在660分以上),月供占收入比例不高于40%及首付超過20%以上;Alt-A貸款的提供對象為信用評分較高但信用記錄較弱的個人,如自雇以及無法提供收入證明的個人;次級貸款的對象則為信用分數較差的個人,尤其是消費者信用評分(FICO)分數低于620、月供占收入比例較高或記錄欠佳,及首付低于20%。

通常情況下,信用分數較差的個人或月供占收入比例較高和首付低于20%的人是很難獲得住房抵押貸款的。然而在2001-2004年間,美國新經濟泡沫破裂后,美聯儲為刺激經濟,實施低利率政策,連續13次降息,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最低水平,并實施了寬松的房貸政策,鼓勵人們消費買房,因此刺激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繁榮發展。

2、按揭貸款抵押支持債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美國的房屋貸款大多通過證券化后向市場發行,所產生的債權產品叫做房屋按揭抵押支持債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MBS)。房屋按揭公司將一些按揭貸款匯集成一個貸款池,然后進行分割打包證券化發行。由于獲得貸款者還本付息的資金流是投資房屋按揭抵押支持債券的所得,因此根據貸款人的資質、獲得現金流和承擔違約損失順序的先后,債券評級機構如標準普爾、穆迪公司等會對不同按揭產品進行評級劃分,AAA級的為優先級(Senior Class),AA和A級的為夾層級(Mezzanine Class),其它更低的BBB到B級為低層級(Subordinate Class),而另有平均僅為約5%債權為無評級的最低的權益級(Equity Class),用來最先承受違約損失(First loss piece)。

一般來說,優級貸款由包括美國聯邦國家房屋貸款協會(Fannie Mae房利美)、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Freddie Mac房地美)等有一定政府信用支持的按揭債券發行機構進行發行,信用等級為AAA。而Alt-A貸款和次級貸款則多被劃分后重新打包,成了發行的資產支持型抵押債務權益(ABS、CDO)的抵押品。這一金融創新方式使得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得以參與,因此使更多的次級按揭得以證券化發行。但這一證券化過程牽涉到對按揭貸款池進行復雜的切分,并且只能用金融計算模型來估計未來CDO債券的現金流狀況,而不同的債券評級機構、按揭發行人、投資機構的金融模型都不相同。這雖然促進了此類產品交易的活躍,但同時也埋下了定價機制模糊、評級變化巨大的隱患。

3、資產支持債券型抵押債務權益(ABS CDO)

資產支持證券(Asseted-Backed Security,ABS)是以其他資產的現金凈收入為價格支持而進行的一種證券化過程。通常的ABS包括對房貸、住房權益貸款(Home Equity Loan,HEL)、車貸、信用卡還款等未來現金流進行證券化發行后出現的產品。抵押債務權益(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是購買某種證券池,并以該證券池內的資產和未來現金流為抵押品而發行的一種權益產品。歸根結底,CDO是證券化金融創新下創造出的一種衍生品。支持CDO的證券池包括各種企業債券、杠桿貸款和資產支持債券(ABS)。而以資產支持債券為證券池的抵押債務權益稱為資產支持型抵押債務權益(ABS CDO),約占所有CDO的65%。

資產支持型抵押債務權益(ABS CDO)對于原有次級貸款池中的BBB級貸款部分進行再分割并人為分出還款先后次序,將其再次分級為高級(High Grade)和夾層級(Mezzanine)。一般高級的在A級以上,而夾層級為BBB級。這種分割后再分割的"金融創新"甚至還可能不止一次,于是就創造出了CDO2、CDO3……這樣的多層衍生產品。一個標準的ABS CDO,其抵押證券池可能包括住房權益貸款(HEL)、其他CDO、住房按揭支持債券和其他資產。這樣就形成了非常龐大而又復雜的資產支持結構。而普通的CDO不但可能包括各種ABS,而且還會含有各種級別和收益率的企業債、貸款等產品,使得整個CDO的評級和收益率達到優化,吸引市場投資者購買。在這其中,發行者和承銷商得到了巨大的發行承銷盈利,但其中的風險卻在市場中累積了起來。2003年以來,以次級按揭為支持的CDO規模膨脹十分迅速。

4、信用違約互換

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一種金融資產的違約保險合約。債權人通過該合約將債務風險出售,合約價格可以視作保費。購買信用違約互換的一方被稱為買家,承擔風險的一方被稱為賣家。雙方約定,如果標的金融資產沒有出現違約情況,則買家向賣家定期支付“保險費”;一旦發生違約,則賣方承擔買方的資產損失。在CDS合約中,CDS買方定期向CDS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該費用一般用基于面值的固定基點表示。如果不出現信用主體違約事件,則CDS賣方沒有任何現金流出;而一旦信用主體出現違約,CDS賣方有義務以現金形式補償債券面值與違約事件發生后債券價值之間的差額,或者以面值購買CDS買方所持債券。CDS賣方可由主承銷商或商業銀行等第三方來擔任,并且可以在銀行間市場或其他市場進行CDS的交易,從而轉移自身的擔保風險。

CDS是目前全球交易最為廣泛的場外信用衍生品。ISDA(國際互換和衍生品協會)于1998年創立了標準化的信用違約互換合約,在此之后,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信用違約互換的出現解決了信用風險的流動性問題,使得信用風險可以像市場風險一樣進行交易,從而轉移擔保方風險,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發行債券的難度和成本。截至2007年底,CDS達到頂峰,規模為62萬億美元,最大的部分是企業債(占80%),而MBS僅占20%。

三、次貸危機中金融衍生品的風險傳遞

1、次貸危機的產生

次貸危機歸根到底是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的危機,而房地產泡沫的產生主要是由美國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和長期維持的寬松貨幣環境造成的。為了應對2000年開始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和2001年“9·11”事件的沖擊,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使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最低水平。貨幣的擴張和低利率的環境降低了借貸成本,促使美國民眾蜂擁進入房地產領域。對未來房價持續上升的樂觀預期,又使得銀行千方百計向信用度極低的借款者推銷住房貸款。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上。但到了2004年6月,在資產泡沫逐漸明顯,通脹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美聯儲開始提升利率,兩年內連續17次將聯儲基金利率從1%提高到5.25%。那些通過浮動利率貸款購房的次級貸款客戶由于其收入無法支撐不斷增加的貸款利率而陷入困境,還款違約率不斷上升,加之房價暴跌,地產泡沫破裂,最終引發了大面積的次級貸款信用危機。

2、次貸危機中金融衍生品風險傳遞

2004年前,房地產市場和消費市場的繁榮拉動了美國經濟高速增長。在這一階段,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快速擴張,使大量無法獲得優級貸款的低收入群體或信用等級不高的購房者可以通過次貸購買住房。強勁的購房需求刺激房價快速上升,房價上漲預期又反過來增強了購房者貸款買房的動機。房價和貸款需求的相互促進創造出大規模的次級貸款。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貸款機構為了分散風險和拓展業務,實現利益最大化,把住房按揭貸款打包成MBS進行出售回籠資金。大量的次級貸款通過證券化過程,派生出巨額MBS。在MBS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的證券化,又衍生出大量ABS。投資銀行購買MBS后,把基礎資產的現金流進行重組,設計出風險和收益不同檔次的新債券,也就是擔保債務憑證CDO,然后再推出能夠對沖低質量檔次CDO風險的信用違約互換CDS。金融機構在CDO和CDS等衍生品交易中,還往往運用高杠桿比率進行融資。于是基于1萬多億美元的次級貸款(SM),創造出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次級債(MBS),并進一步衍生和創造出超萬億美元的CDO和數十萬億美元的CDS,金融創新的規模呈幾何級數膨脹。這些結構化的組合產品形成了我們所謂的次貸價值鏈SM-MBS-CDO-CDS。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正是由于這一金融創新鏈條的過度膨脹而造成。

自2006年開始,美國的經濟環境出現逆轉,利率上調、房價下跌、經濟放緩,這一系列的變化導致貸款人的還款壓力迅速增大,房市的低迷又使得借款人無法靠房產增值、重新融資來減輕債務負擔,以住房為抵押的次級貸款違約率上升,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為首的一批抵押貸款公司破產,次貸危機爆發。次級抵押貸款的損失引發了連鎖反應,隨著次級抵押貸款的違約率不斷上升,次級貸款支持的金融產品MBS、ABS等,因基礎資產出現問題,其違約風險驟然上升。此時,信用評級公司紛紛下調這類證券的評級,導致大量擁有此類產品的機構投資者出現大規模虧損,終于造成包括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在內的一批金融機構倒閉,次貸危機惡化。隨著危機的深入,一直被華爾街捧為賺錢機器的CDO、CDS等金融衍生品遭受了更大的損失。對于處在次貸危機金融鏈條末端的CDO和CDS等金融衍生工具而言,本身它們就存在兩大制度性風險:一是完全通過場外交易市場(Over-the-counter,OTC)在各機構間進行交易,沒有任何政府監管,沒有集中交易的報價和清算系統,流動性非常差;二是普遍具有杠桿經營的特征,實行保證金交易,并實施按市值定價(mark-to-market)的會計方法。一旦CDO和CDS快速跌價,市場價值縮水,在杠桿作用下,追加巨額保證金就會給持有者帶來災難性的損失。在經過不斷的衍生和放大后,CDO和CDS的規模是次貸的數十倍,將整個金融市場暴露在一個前所未有和無法估量的系統性風險之下。“兩房”、雷曼、美林和AIG的破產和被收購等一系列事件將次貸危機推向深淵。

四、次貸金融衍生品危機對我國金融創新的啟示

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中,金融創新一方面通過廣泛的證券化分散了美國房地產融資市場上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和沖擊力,造成了難以計量的損失。因此,我國要在不斷加強金融創新的同時,完善對相關產品的監管。

1. 要加強金融創新

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場工具的創新正在不斷加快,如果不能跟上這一發展趨勢,就會在未來的全球化金融競爭中處于相對不利的位置。而我國的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與服務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強金融創新仍是我國金融機構的發展方向。就目前而言,對金融衍生產品以及一些復雜金融產品的定價能力是我國金融機構的薄弱環節,因此,要努力提高定價能力,確保對風險-收益進行較為準確的評估。

2. 要正確認識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其產品雖然可以對沖和分散風險,但不會消滅風險。層出不窮的金融衍生產品拉長了資金的鏈條,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通過MBS、ABS、CDO、CDS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風險的房地產資產z以證券化方式進入投資市場。目前,我國正處于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初期階段,雖然規模較小,但是要從起步階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場風險,提高銀行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審慎穩步地開展資產證券化。

3. 盡快完善金融監管,防止出現監管缺失

次貸危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金融創新監管制度上的不完善,而制度不完善帶來的風險往往是系統性的,破壞力極強且不易扭轉。因此,在我國的金融創新過程中,也存在信用鏈條拉得過長的問題,加之由于分業監管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必須要建立并完善好相關政策法規,明確風險資本管理政策,加強并完善對場外交易的監控,強化對金融機構的風險提示等配套措施,加強對金融創新產品尤其是金融衍生產品的監管。并通過盡快完善相關的監管框架措施,不斷提升監管機構的監管水平。

參考文獻

[1]辛喬利、孫兆東.次貸危機[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2]趙江波.解析次貸危機中的CDO[J].決策與信息.2008(4)

[3]趙欣顏、李兆軍.由美國次貸危機論我國信用違約互換交易的發展[J].商業時代.2008(8)

[4]葛奇.次貸危機的成因、影響及對金融監管的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8.11

農產品營銷的產品策略范文第4篇

在科技的快速更新換代與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我國農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農民小市場直接面對國際化的大市場, 分散而規模小的農民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 農產品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 促進農業增收、提高農民收入、建設美麗鄉村是農產品營銷首要解決的問題。

1 概念界定

1.1 農產品營銷

農產品營銷是個人或組織通過運用綜合產品、價格、促銷、渠道等營銷策略, 堅持以農產品市場需求為導向, 使得農產品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換, 實現了個人或組織的利潤目標的一種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農產品營銷實現了從農產品流通、銷售領域延伸到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的轉變, 是一個價值增值的過程。

1.2 4P理論

4P理論是杰羅姆.麥卡錫在1960年提出的, 包括產品、渠道、價格、促銷四個策略的組合。需要注意的是:第一, 從關系上說, 產品、渠道、價格和促銷這四個策略之間不是相互孤立地;第二, 通過去影響消費者和用戶的行為達到的;第三, 最終目的是達到滿足消費者需要、擴大銷售、獲取利潤。

產品策略:企業立足于實際制定經營戰略。首先, 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即產品和相關服務;其次, 根據需求明確企業要經營或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最后, 企業要對自己生產的產品在結構、數量、品牌、包裝、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

渠道策略:企業應該整合資源對運送路徑進行合理的優化。首先, 明確運輸的目的地有哪些地方;其次, 選擇何種交通運輸方式 (公路、航空、火車等) ;最后, 整體規劃運輸路線, 使得商品及時、節約地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價格策略:企業根據產品的價值水平結合市場需求以及競爭者的價格制定合理、正確的價格。有助于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快速占領市場;有助于正確處理生產者、經營者以及消費者等各方面的利益。

促銷策略:企業應該準確把握促銷的方式, 準確及時地向消費者和用戶傳遞商品信息, 吸引潛在的消費者去消費, 有助于提高企業知名度, 從而達到開拓市場、擴大銷售的目的。

2 山西紅棗產品概況

2.1 發展歷史

據史料記載紅棗最早產于中國, 與李、栗、桃、杏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統稱為“五果”, 迄今已有4 000多年。我國林業權威機構2014年公布的數字, 紅棗樹種植面積已遠超150.67萬hm2, 年產量240萬噸, 擁有全球種植面積以及產值的99%, 同時壟斷了全世界的紅棗交易貿易區域。

我國棗樹種植起源于黃河周邊, 也是歷史最悠久的的紅棗高產地域。山西位于黃河以東, 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及歷史的發祥地。而山西省的紅棗加工制造生產行業興起較遲, 歷經3個重要時期:19世紀80年代的興起、90年代規模開始發展壯大、20世紀至今該產業出現舉步維艱的局面。

2.2 產品結構

山西紅棗栽培品種資源優勢強, 據統計, 山西有全國800多個紅棗品種中20%的品種。據《山西業統計年鑒2014》山西省各品種紅棗產量面積等基本情況如圖1所示:

3 山西紅棗產品營銷現狀分析

3.1 市場營銷觀念淡薄

山西省紅棗產品生產者自身素質不高, 紅棗生產者由于市場觀念不強, 每年的產量都是根據上一年價格和自身生產條件而定, 根本不關心市場需求。同時, 由于資金、技術、信息等條件的限制也使農民不能有效地開展農產品營銷, 品牌意識更為淡薄。

3.2 缺乏有效的市場細分和準確的產品定位

目前紅棗產品市場大多為同質產品, 多數紅棗產品生產者沒有根據紅棗的形狀、成分、性能、價格水平和質量水準上對其進行細分和定位。

3.3 市場營銷策略運用不充分限制了產品的銷售

產品策略方面:第一、產品結構不合理。第二、農產品質量不高。第三, 品牌意識淡薄。第四、產品包裝不受重視。分銷渠道策略方面:山西省農產品受計劃經濟的影響, 大部分實行統購統銷, 流通渠道不通暢, 流通效率較低。價格策略方面:在價格上, 許多紅棗產品缺乏產品細分, 往往好壞一個價。促銷策略方面:紅棗企業大多沒有促銷意識, 不做廣告或不善于做廣告, 產品要么賣給國有糧食企業, 要么等著販子來收, 致使營銷效益不盡人意。

4 山西紅棗產品市場環境SWOT分析及發展戰略

4.1 山西紅棗產品內部優勢分析

4.1.1 栽培歷史悠久。

山西既是我國四大紅棗主要產區之一, 又是棗的原產地, 以盛產大紅棗著稱, 其種植歷史可謂久遠。早在古書《爾雅》中就有相關記載, 描述河東猗氏縣產紅棗子形似雞卵。

4.1.2 品種資源豐富。

山西紅棗資源相當繁盛, 各類棗遍及山野, 單栽品類早已超過129類。通過相關專家評比, 謹慎綜合多項體系標準篩選, 山西“十大名棗”早己名遍中國, 為首的有太谷的壺瓶棗、運城的相棗、臨猗的梨棗、交城的駿娶、稷山的板棗、還有呂梁的木棗等等。

4.1.3 地理位置優越。

山西地處黃河中下游, 出名的干旱少雨, 并且山多川少, 許多糧食作物不能適應該地形氣候, 發育生長不良。但棗樹屬于抗貧瘠、抗旱的樹種, 適應性極強, 反而能良好的生長發育。

4.2 山西紅棗內部劣勢分析

4.2.1 棗農靠天吃飯, 技術水平落后。

2000年, 山西進入豐雨季節, 因為雨水豐富, 導致處在成熟階段的紅棗出現果裂更甚者來不及采摘壞于田間;遇雨水連陰的天氣, 直接使紅棗失去經濟價值, 棗農靠天吃飯的種植模式對于行業整體發展是致命的。

4.2.2 品種結構不合理。

當前, 山西省紅棗全年生產量達6億kg, 但我國優質的壺瓶棗、板棗、駿棗等紅棗果種所產比重遠不達20%, 但品質一般的木棗所產比重卻超過56%。

4.2.3 重栽輕管。

重視品種的前期栽培, 但在后期管理中原始化、粗狂化, 直接影響了產量。各家各戶零散種植, 生產及銷售采取原始方式自己掌控, 集約化、規?;潭绕?。管理水平跟不上現代化要求。

4.3 市場外部機會分析

4.3.1 市場需求加大。

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持續上行, 百姓普遍消費水平的迅速提升, 城市居民對食品的消費理念與個性化的需求層次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對食品營養價值認知的不斷深入, 特別是對綠色無污染食品。而紅棗既能滿足百姓極高的養顏美容功效的需求, 同時中國居民也擁有了深層次消費的能力。

4.3.2 全球經濟一體化。

中國自從進入世貿組織以來, 我們的紅棗企業也擁有了參與海外市場同臺抗衡同等的機會。全球經濟一體化不僅為我國的紅棗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而且可學習國外經驗的成功之處, 最關鍵的是高速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技術與企業營銷的觀念。

4.4 市場外部威脅分析

4.4.1 國外、省外農產品的競爭。

隨著中國加入WTO、關稅的降低, 各大消費市場的逐步開放, 琳瑯滿目的“洋產品”涌入中國內地市場。而山西紅棗產品同山東、河北、河南、陜西、新疆比較, 紅棗品種存在很大差異, 而且山西省的紅棗加工業起步較晚, 沒有品牌優勢。這些省市紅棗產品已經大量上市, 占領了不少的市場份額。

4.4.2 綠色壁壘限制。

歐美國家依據名目各異的合格審批程序、科技標準對我國產品設定了極高的準入貿易壁壘。最關鍵的是受金融危機的襲擊使得歐美眾多國家的經濟出現了衰落跡象。

山西紅棗產品市場環境分析SWOT模型如圖2所示:

5 基于4P理論的山西農產品營銷策略建議

5.1 產品策略

產品, 是一切市場營銷的基礎。沒有產品就沒有價格、促銷和分銷渠道。事實一再證明, 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再高明的技巧也不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農產品的產品策略不僅要涉及產品實體及其品質、式樣、特色、商標和包裝, 還要給顧客的心理滿足感、信任感, 各種售后支持和服務保證等。我們結合農產品特性及上述內容中發現的紅棗產品的問題, 主要就農產品品牌及包裝進行分析。

5.1.1 品牌策略。

在農產品緊缺的年代, 農產品是沒有品牌的。當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 農產品市場也在逐漸接近完全競爭市場, 有品牌的農產品絕對會處于優勢地位。筆者認為農產品做最適宜的品牌策略為農產品區域品牌策略。這一品牌策略下的農產品具有以下優勢:提高了農產品市場化組織能力。這種模式較好的將政府資源、企業資源和農戶資源優化整合起來, 為農產品加工提供了一個“地理標志+龍頭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同時, 這一品牌策略提高了農產品的競爭力并將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

5.1.2 包裝策略。

農產品包裝的主體為食品包裝, 所以應當突出食品的形象, 并且也要突出食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包裝策略。還應當在食品商品化后應當結合當地特殊的歷史人文背景或企業文化, 以特色立足于市場。

5.2 定價策略

農產品的定價與一般企業不盡相同, 它不能單純的以維持企業生存或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還應當兼顧國家需要及政府對農業生產者利益的保護。

我國政府照顧到農產品的特殊性, 對農產品的價格管制要嚴與其它產品。影響農產品定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包括定價目標、成本、市場需求、國家政策等。一般來說, 農產品定價的上限通常取決于市場需求, 下限取決于該產品的成本。當然這也對農業生產者有了更高的要求, 應當時刻關注農產品市場的關系變動, 及時接收市場信息。

5.3 促銷策略

促銷是為了傳遞信息, 激發購買欲望。農產品促銷主要用非人員促銷, 非人員促銷有公共關系、營業推廣和廣告三個方面。對于農產品這類消費者眾多、價值比較低、技術難度較小的消費品, 促銷組合中廣告的比例要大一些。由于人們對農產品需求量較為固定, 降價促銷的手段一般效用不大。反而這種“半成品菜”、“送菜上門”等創新的促銷手段受到市場歡迎。結束語

21世紀是創新經濟的時代, 如何成功運用營銷策略塑造產品形象已經成為公司市場化運作的必修課。山西雖然農產品資源豐富, 但產品的同質化程度較高。通過針對性的市場調查、加深銷售渠道構建、營銷策略創新最終塑造經典農產品品牌形象將成為營銷市場一新興革命。

摘要: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以及我國順利進入世界貿易組織, 我國的農業面臨著國內和國際雙重市場的激烈競爭。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的快速提高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而農產品營銷正是解決農產品競爭力提高的重點。本文立足于山西紅棗, 從4P理論的視角對山西紅棗產品及營銷現狀進行簡單的分析, 采用SWOT分析法對山西紅棗產品的市場環境進行了剖析, 指出了農產品營銷存在的問題, 并根據具體問題對農產品營銷策略進行優化。

關鍵詞:農產品營銷,4P理論,營銷策略

參考文獻

[1] 孫倩.山西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J].經濟師, 2012 (12) .[1]孫倩.山西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研究[J].經濟師, 2012 (12) .

農產品營銷的產品策略范文第5篇

1 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分析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對于農產品生產、銷售、配送等環節進行改造, 通過各種網絡交易平臺, 提高農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效率, 充分發揮互聯網傳播信息迅速, 交易成本低的特點, 進而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的商務模式。

農產品分為初級農產品及加工農產品, 目前吉林省對于農產品加工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 農產品加工深度明顯不足, 與國內其他省份相比, 不具備非常明顯的優勢。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引入電子商務系統, 利用網絡平臺收集、整理關于農產品的各種供求信息, 對于提升吉林省農產品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有著明顯的作用。加快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尤其是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 對于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 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促進吉林省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吉林省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的必要性與可靠性分析

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研究目前還不是非常的成熟,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受到諸多限制, 雖然近些年來農業電商尤其是生鮮電商無論在應用范圍, 還是滿足需求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 對于整體農業的影響還是遠遠不夠的, 對于整個農業的推動作用也不是很多。下面對于吉林省發展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分析。

2.1 農產品營銷需要不受限于時間與空間

傳統的農產品銷售過程中, 中間環節眾多, 而且還要受到銷售時間、銷售地點等具體因素的影響。如果使用網絡貿易平臺來進行營銷, 首先對于農產品銷售者而言, 由于網絡平臺天天在線, 并且網上貿易平臺中在對于農產品品種、數量上沒有限制, 購買者只要能夠進入互聯網就可以訪問其農產品銷售信息。在此基礎上, 農產品銷售者將面對的是整個世界的大市場, 而不再像傳統渠道銷售中面對的只是一個地點所帶來的顧客, 其銷售范圍無限擴大。同時, 由于不受銷售時間的限制, 因此購買者可以更加方便地選購。

2.2 農產品信息傳遞準確、迅速

在傳統的農產品銷售過程中, 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很多農產品銷售者、生產者對于產品價格無法有效地掌握, 進而其產品得不到最為合理的價格。同時, 由于信息傳遞比較慢, 導致對于市場需求的掌握沒有中間商充足, 出現了多種形式收入降低的情況。通過網絡營銷, 銷售者可以在網絡營銷、網絡貿易平臺例如阿里巴巴等專業網站, 獲取足夠充足的信息, 保證農產品得到最合理的價格, 獲得更多的收益。

2.3 農產品網絡營銷收入與回報更加可觀

相對于傳統的農產品營銷而言, 網絡營銷其在人力資本的投入、銷售地點的租賃、信息查找及獲得的方面, 其投入明顯少于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投入。而由于網絡其自身對于信息傳播的優越性, 使得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投入與產出比更值得期待。

2.4 網絡營銷可以更好地發展農業產業化

通過網絡營銷方式, 供需雙方可以更加快捷、有效地進行溝通, 保證雙方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從而使得農業生產可以得到更好地保證, 降低其生產風險。而通過網絡貿易平臺可以進一步降低交易的風險性, 使小農企業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與大型企業展開競爭, 進一步使得農業產業化發展規模擴大。

3 吉林省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研究

3.1 農產品品牌策略

品牌對于產品的銷售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不但增加消費者選擇產品的機會, 同時也會在某種程序上提高產品收益。農產品品牌的建立需要開展網絡營銷業務的農產品企業建立相應地網站或者在網絡交易平臺上進行大范圍的品牌形象宣傳, 進而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相應的互聯網品牌形象。企業可以通過對農產品生產、包裝的信息、圖片進行美化加工, 甚至可以采用全程拍攝的方式對產品的質量進行保證, 使消費者通過產品介紹和相關地宣傳進一步了解企業及產品, 樹立品牌形象。

3.2 農產品網絡營銷定價策略

農產品分類比較多, 因此在定價策略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對于不同類型、不同品牌、不同品種的產品進行有效地定價。例如:對于容易保存的大米、玉米等糧食類產品, 我們可以利用消費者喜歡購買口感好、品質佳的東北品牌大米的心理, 生產有機大米、無公害大米、綠色大米等對于消費者食品安全更佳的產品, 進而采用高定價、高促銷的方式來對產品進行推廣, 確定吉林大米的網絡品牌形象。

3.3 農產品包裝策略

吉林省農產品形式比較多樣, 但是在包裝策略這一塊上, 銷售者的意識并沒有完全適應市場的需求。從網絡消費者的特性分析來看, 消費者更喜歡包裝精美的商品, 這對于農產品建立品牌形象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消費者認為, 包裝質量高的產品其產品品質也是高的, 其包裝與品質是保持一致的。標準化的包裝, 可以更好地使農產品適合于網絡營銷的開展。

3.4 農產品網絡推廣策略

農產品的網絡營銷目前在一些生鮮水果的應用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通過對于農產品網絡營銷情況的調查問卷分析, 仍然有大多數消費者不愿意在網絡上購買農產品。認為農產品的產品保質期、配送時間要求較高, 同時, 農產品網絡營銷的便捷性受到質疑。因此, 對于農產品網絡推廣而言, 可以采用網絡廣告進行產品及企業形象的推廣, 同時, 可以采用目前比較流行的商超直供的方式, 利用傳統渠道提供新鮮的農產品, 結合快速有效的城市快遞系統進行快速配送, 進而讓更多的消費者習慣于在網絡上購買相關的農產品, 形成產業規模。

4 政府部門對農產品企業網絡營銷的推廣作用

4.1 制定相關政策支持農產品企業進入電子商務

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企業自己的努力, 相應的政府部門, 需要根據市場發展的需求, 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 鼓勵農產品生產、經營、運輸等各個環節的企業進入電子商務領域, 更多地采用網絡營銷的方式來進行經營。例如可以提供相應的專項資金扶持農村企業或者個人進行網絡創業, 或者增加相應的農村網絡營銷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

4.2 積極建立網購誠信體系, 完善網絡支付系統

消費者網絡購物需要建立在一個誠信社會的體系之上, 如果消費者在網絡購買農產品時, 經常遇到產品品質問題, 以次充好問題, 產品質量不一的情況, 相信消費者就不會再次網購農產品, 從而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網購誠信體系。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一般是由貿易平臺企業各自建立誠信體系進行分別認證。這種模式存在著信息無法共享, 企業擔保存在風險等問題。同時, 網絡購買時的支付手段也需要進一步提升, 減少中間環節, 提升支付效率。

4.3 政府部門需要推進農村流通系統的建設

農產品物流是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一個重要環節, 農產品網絡銷售再多, 如果沒有農產品流通系統的有效支援, 就勢必形成不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消費者在網絡中購買了相關的農產品后, 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產品, 其相對于服裝、化妝品等網絡熱賣產品更加需要快捷的物流。因此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根據其所在農村的具體情況, 建立有效的農村流通系統。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在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各大網絡平臺也在不斷推出各種農村電商的舉措, 相信農產品網絡營銷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劉琦, 苑金鳳, 王倩等.農產品網購意愿研究綜述[J].江蘇農業科學, 2014, 42 (4) .

[2]鄒俊.消費者網購生鮮農產品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消費經濟, 2011 (4) .

[3]梁文卓, 侯云先, 葛冉.我國網購農產品特征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 2012 (4) .

農產品營銷的產品策略范文第6篇

新疆經濟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 與港口相距遙遠, 運輸成本高。新疆在國際、國內市場上, 重工業不具有比較優勢, 而其真正的優勢在于別人無法模仿和擁有的特色農業。充分發揮新疆的資源優勢, 實施新疆農產品綠色營銷戰略, 對于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增加農民收入, 實現新疆突破性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新疆農產品綠色營銷的重要意義

(一) 發揮新疆的資源優勢, 提高新疆農產品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新疆廣闊的地域分布著豐富的物種資源。農作物地方品種和引進品種大約1, 000多種;果樹資源豐富;還有品質獨特的天然藥物。因此, 豐富的物種資源為新疆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提供了物種基礎。

近年來, 新疆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 特別是特色農業產業優勢明顯, 新疆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商品棉、啤酒花、番茄醬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畜產品、甜菜糖生產基地。

新疆與8個國家接壤, 有多個國家級口岸, 農副產品運輸方便。近年來, 由于周邊國家需求旺盛, 快速帶動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增長。新疆已成為中國農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 也正逐漸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基地。新疆生態環境優美, 資源豐富, 這都為農產品綠色營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二) 發揮新疆獨特的環境優勢, 發展綠色農業, 建設新疆農產品獨特品牌。

新疆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 土地面積占到全國土地面積的1/6, 人均宜用地面積為4.5萬h㎡, 是全國人均占有量最多的省區。新疆遠離海洋, 氣候干燥, 日照時間長, 晝夜溫差大, 全疆年平均降水量少, 無霜期長, 這種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 造就了新疆的農產品很具特色, 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如阿克蘇的蘋果、庫車的白杏、庫爾勒的香梨、鄯善的哈密瓜、哈密的大棗、喀什的石榴、無花果等優良品質, 在全疆家喻戶曉。而且新疆夏天高溫的天氣有利于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積淀。吐魯番地區種植葡萄歷史悠久, 但由于氣溫高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蟲害的蔓延, 使其種植葡萄得以持續。

在農產品貿易中, 國際上對農產品的原產地要求越來越苛刻, 要求在農產品包裝上注明原產地, 這對無污染或者說污染程度很低的新疆來說確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 只要我們在從事農業生產時稍加保護, 就一定能夠達到國際上對農產品原產地無污染的要求。如, 享譽國內外的吐魯番葡萄, 每年8月份的葡萄節吸引了國內外企業眾多關注, 極大地促進了新疆葡萄產業的發展。

(三) 是實現新疆經濟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綠色營銷有助于實現新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營銷會引導企業在開展市場營銷活動時, 努力消除和減少生產經營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其目標就是使經濟發展目標通過生態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相協調, 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 品質競爭已成為市場競爭、特別是國際貿易競爭的主要手段。綠色農產品與普通農產品相比具有營養、安全、環保等優點, 可以提高農產品生產的利潤, 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四) 調節新疆農業生產機制, 有利于打破國際綠色貿易壁壘。

由于新疆農業的生產機制不靈活, 企業在產品的包裝和產品技術的更新升級上關注很少, 也很少關注外界環境的變化。新疆在農產品生產上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但與此同時, 在農產品深加工領域知名企業卻少之又少。新疆原來的農產品質量和標準起點比較低, 農產品標準及質量的提高跟不上國際市場的要求, 開展綠色營銷有利于縮短與國際綠色貿易標準的差距, 提高新疆優勢農產品在國際貿易競爭中的地位。

(五) 農產品發展方向的必然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強, 對農產品的要求向綠色, 環保, 健康方向發展, 所以發展綠色農業, 生產綠色產品、開展綠色營銷是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必然要做的選擇。

二、新疆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農產品市場已經完成了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 應積極地推行農產品綠色營銷, 靈活制定產品、價格、促銷、渠道等營銷策略, 以促進新疆農產品結構合理化和農業經濟效益的全面提高。

(一) 綠色農產品策略。

綠色農產品指純天然食品或天然植物制成的產品, 開展綠色營銷的關鍵就是生產和開發不污染環境和不損害消費者健康的產品。新疆環境污染程度低, 水土光熱資源豐富, 干旱的氣候條件下農作物病蟲害發病少, 肥料資源豐富, 有條件減少農藥和化肥的施用量, 是發展綠色產品的有利條件。因此, 要樹立綠色農產品整體觀念, 從產品的設計、包裝、商標命名與注冊、品牌化、售后服務等方面考慮, 對于比如哈密瓜、大棗、葡萄等區域特色很強的農產品可申請原產地保護, 建立綠色農產品品牌, 加強品牌化的營銷與推廣。開展產品使用及產品廢棄物回收服務, 以免給環境帶來污染。

(二) 綠色價格策略。

綠色農產品的定價影響因素主要有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生產成本、消費行為及購買能力、競爭對手的產品及其價格等。綠色農產品由于生產過程所支出的成本比普通的要高, 生產環境的要求也高, 所以農產品價格也相對較高。新疆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 獨特的農產品生長環境, 農產品價格在貿易中可以定得相對較高些。因此, 企業在制定價格時, 應把用于環境保護的支出計入成本, 還應認識到, 綠色農產品的消費群體除了滿足營養健康等需求外, 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需要, 他們能夠且愿意支付較高的價格。此外, 還應根據農產品季節差、區域差和消費者的不同消費心理, 應用定價技巧, 使綠色農產品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力。在我國, 消費者的綠色意識較弱, 綠色產品的價格上揚幅度不宜過大, 對于比較發達的大中城市市場價格可以略高一些。

(三) 綠色渠道策略。

成功實施綠色營銷的關鍵是綠色營銷渠道的暢通, 既關系到綠色營銷的成本, 又關系到綠色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定位。因此, 選擇綠色渠道時, 一是要選擇具有綠色信譽的中間商, 借助中間商關心環保, 推出綠色產品;二是通過設立綠色產品專營機構, 招攬顧客;三是所選擇的中間商所經營的產品不應是相互競爭、相互排斥、相互補充的非綠色產品。新疆農產品由于物流環節的成本較大, 選擇綠色渠道時還應考慮物流和成本的影響因素。

(四) 綠色促銷策略。

首先, 綠色營銷是一種觀念, 企業要通過宣傳自己的綠色營銷宗旨, 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綠色形象;其次, 企業要利用各種傳媒宣傳自己在綠色領域的作為, 積極參與各種與環保有關的事務, 用實際行動來強化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印象;最后, 企業應大力宣傳綠色消費, 引導人們支持綠色營銷, 使用綠色產品, 引導綠色消費需求。因此, 綠色促銷策略核心是通過信息傳遞, 樹立企業和企業產品的綠色形象, 與消費者的綠色需求相協調, 增強自己的市場地位。通過促銷策略的使用, 提高新疆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使新疆綠色農產品走向市場并實現其價值。

(五) 綠色農產品網絡營銷。

網絡營銷對于農產品營銷來說是一種新的途徑, 新疆借助自己本身的農產品資源優勢, 天然優美的自然環境, 發展網上農產品展銷會, 建立專業的綠色農產品的宣傳和銷售平臺。建立自己的市場信息庫和客戶關系管理網絡, 通過開展新疆網上旅游、網上西域神秘文化特別是農產品文化等活動, 讓消費者了解新疆是一個沙漠中的綠洲的同時, 為農產品綠色營銷做好宣傳和推廣。同時, 積極引進網絡廣告、拍賣、網絡交易代理、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去主動地適應和開拓市場。

(六) 倡導綠色消費理念。

消費觀念和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轉變是農產品綠色營銷實施能否成功的根本所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呼喚綠色營銷, 政府應當承擔起重要的推動責任, 應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宣傳, 倡導綠色消費觀念。倡導消費者選擇健康的未被污染的綠色農產品;倡導消費者要注重對垃圾的處理, 不造成環境污染;引導消費者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 加強環保和節約意識, 實現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 (中國版)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2]王明星.綠色市場營銷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2.

[3]彭星閭, 萬后芬.市場營銷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農村清產核資工作方案范文下一篇:男人出軌后回頭的心理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