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才培養職業教育論文范文

2023-09-23

人才培養職業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論述“教學工場”在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探索利用“教學工場”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課程教學實效,搭建實踐技能訓練平臺,推進專業服務產業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形成,從而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和專業持續發展。

【關鍵詞】教學工場 職業教育 道路橋梁工程 人才培養

隨著職業教育實訓體系的深入發展,原來的實驗實訓室已無法滿足職業教育實訓實踐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規格的需求,一種統籌規劃,組建融教學、實驗實訓、科研及服務于一體的新型實驗實訓室實體“校內教學工場”順勢而生?!敖虒W工場”不僅能克服傳統在實驗實訓室實訓實踐存在的缺陷,而且能推進校內人才培養各環節的改革和提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及專業服務行業產業能力的提升。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校內“教學工場”是廣西區內高校第一個教學工場,同時也是廣西區內第一個按行業建設和生產過程建設的教學工場。該“教學工場”的建設不僅彌補區內高校教學工場的空白,而且基于“教學工場”開展各種職業教育教法、學法、管法、育法等方面的探索,對豐富廣西職業教育教、育、管、學方面的形式與路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同時,基于“教學工場”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模式與深度的探索,對深化廣西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路徑都具有現實的意義。

一、“教學工場”概述

“教學工場”這一概念是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林靖東先生提出“教學工廠”發展演變而來?!敖虒W工廠”是指將工廠環境引入學校,在校園內建立技術工藝先進、儀器設備完善、生產環境真實的服務于教學的工廠?!敖虒W工廠”具有教學本位、真實情境、持續發展、項目主導、校企共營等特點。伴隨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職業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學工廠”的教學平臺建設理念與各類專業人才培養特征、各校校情相結合,形成具有區域特色、行業特征、專業特點各種形式的“教學工廠”?!敖虒W工廠”不能理解成“教學的工廠”“工廠的教學”,它是將企業的真實的“生產過程”與“學校的教學”深度相融合起來,使學校的教學真正達到“學中做、做中學、學做思相融”。職業院校的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主要為道路橋梁工程建設與養護一線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據道路橋梁工程建設施工流程、項目劃分、操作技能及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必要掌握的崗位技能,結合廣西道路建設施工過程、施工工藝流程等特點和員工崗位技能形成的規律及職業教育特征修建了包括橋梁、隧道、涵洞、路基、路面、排水、防護、樁基、交安、路線等五大類36個分項工程137個技能實踐點占地1.3萬平方米集“教學、科研、科普、體驗、服務”為一體以服務教育、教學為主要目的,兼顧服務企事業單位培訓、科研和面向公眾開放科普、體驗及相關技能競賽等所需場所。由于修建的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工廠”是一個體現路橋建設施工過程各單位工程、分項目工程具體實物、成品、半成品和內部結構等工程實境的場所,而非工廠形式的車間、廠房等,為了避免字面上產生的誤解和更直觀清晰地表達該基地的形式、用途和內涵,我們將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工廠”稱之為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工場”。

二、“教學工場”在人才培養過程的應用

依據“教學工場”提供路橋建設施工過程各單位工程、分項目工程具體實物、成品、半成品和內部結構等工程實境、實踐和創新的特點,結合職業教育目標和特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利用“教學工場”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課程教學實效,搭建實踐技能訓練平臺,推進專業服務產業能力提升,促進學生職場素質形成。

(一)利用“教學工場”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方法或手段。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為道路橋梁工程建設一線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為了實現其培養目標,專業一直沿革執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有了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利用教學工場的教學、服務資源,將原來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擴展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四位一體”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八奈弧笔菑膶W生、教師、課堂和學習四個維度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方法和手段進行探索,最終形成“學生、員工身份合一;老師、師傅身份合一;課堂、工場合一;做、學合一”的四位一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按專業能力形成的規律,將課程教學與教學工場中的教學資源融合,課堂與工場合一,使原來抽象、呆板、復雜、模糊的知識轉變成具體、生動、簡單、明晰的實物或實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學生還需生產出相應的合格產品或工程,學生身份具有學生、員工合一性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傳授課堂知識和技能的老師,同時還是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產品或工程生產與施工的師傅,使得教師身份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老師、師傅合一的性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求把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相關產品或工程生產與施工,如學生無法將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踐中或學生無法做出相關產品(或工程),說明學生尚未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進而要求學生重新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學做結合體現學生的學習具有學、做合一性質。

(二)利用“教學工場”提升課程教學實效。傳統課程教學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主導了整個教學過程,課程教學內容是否必要,講授方式是否有效,學生很少有發言權,學生學習過程處于一種被動狀態,形成不了主體意識,沒有機會參與和鍛煉,很難培養學生交流溝通、文字運用、心理素質、處理問題的應變等素質能力和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刻苦求索的專業技能。有了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教師根據教學工場五大類36個分項工程137個技能實踐點和三冊1500多頁設計文件等教學資源結合課程的課程標準設計學習任務與過程,學生學習過程都基于教學工場的教學資源,課程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變成了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是輔助服務和指導作用。學生在完成基于教學工場教學資源設計的教學任務時,學生身處真實崗位情境、真實崗位任務、真實質量標準等,通過對“教學工場”內樣件的參觀、學習、思考、討論、交流,然后完成教學任務,最后通過對完成樣件與“教學工場”內樣件比對,同學們的展示、陳述、討論及教師的點評等教學環節培養了學生的崗位技能和崗位素質,從而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實用性、教育性?!敖虒W工場”與課程教學的融合,完成了課堂教學中教師、學生角色的重構,提高了有效課堂次數,使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相互統一,釋放“教”與“學”的活力。

(三)利用“教學工場”搭建實踐技能訓練平臺?!敖虒W工場”為學生搭建了對道路橋梁建設工程產品或構件“從識別→認知→分析→理解→掌握→到創新”的循序漸進、逐層遞增的單項實踐技能訓練平臺。如學生學習“擋土墻”構件,第一,學生在“教學工場”看到什么是擋土墻;第二,通過“教學工場”擋土墻剖面認知擋土墻由什么組成;第三,通過“教學工場”擋土墻設計圖分析擋土墻構件;第四,通過“教學工場”擋土墻設計計算書理解擋土墻構件斷面結構和尺寸組成原因;第五,通過自行完成“教學工場”擋土墻構件模型掌握道路橋梁建設工程擋土墻構件施工技能;第六,在自行完成“教學工場”擋土墻構件模型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能力進行創新改進擋土墻構件。通過六個循序漸進、逐層遞增環節完成了學生從入門到熟練單項實踐技能訓練。同時,“教學工場”也為學生搭建“基礎→綜合→探索”三層次的職業崗位技能訓練平臺。如道路橋梁建設工程的路面工程施工現場技術崗位,“教學工場”首先為學生提供學習各種材料、路面性能指標檢測的崗位單個基礎技能;掌握了各項單個崗位基礎技能后,再對“教學工場”中示范路段路面進行各項路用性能指標現場檢測,根據性能檢測結果和材料組成指標開展總體性能分析和評價,完成崗位綜合技能訓練;進行“教學工場”中示范路段路面綜合評價后,對存在的問題開展相關思索、探討與研究,探索解決“教學工場”中示范路段路面存在的問題方法,在“教學工場”開展相關實踐,證實探索結果,通過這些實踐過程,學生完成了探索實踐技能訓練。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通過“基礎→綜合→探索”三層次為學生提供三階段職業崗位技能訓練平臺。

(四)利用“教學工場”推進專業服務產業能力。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不僅滿足道路橋梁工程領域職業教育理實一體教學要求,而且使職業能力形成過程的“教、學、做、思、練、探”有機結合,為行業產業培養出滿足道路橋梁工程建設與養護一線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有效縮短企業新員工職業崗位能力與真實崗位能力需求的距離,降低員工培訓成本。同時,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按道路建設施工與養護過程典型工作情境、施工工藝流程等特點和員工崗位技能操作等內容建設,這些實體工場中的構件、試樣、結構、樣板及示范項目等不僅能為產業企業提供員工技術培訓,而且還可以為產業企業提供對比實驗、職業技能競賽、新技術研發、技術創新試驗、新職工入職教育等方面的場地、實物、比對原件等,有效地降低企業的職工培訓、檢測設備核準、技能比賽、技術研發與試驗等方面的費用。同時,企業將“教學工場”納入職工培訓基地、技術研究中心、技能比賽場地等并參與相關管理和維護,有效地提升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深度,推進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目前,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是廣西交通工程建設行業樁基檢測培訓基地、交通戰備廣西訓練基地、廣西路橋建設科普基地、廣西交通勘察設計規劃研究院測繪訓練基地、廣西路建工程集團技術與培訓基地等,通過與行業和企業共建、共管、共享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載體,促進專業在人才培養、人員培訓、技術開發、產品研發、工藝提升等方面全方位與行業產業需求相融合,不僅有效促進產教協同育人,而且推進教技融合、學崗一體、場企相通等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的提升,深化專業服務產業的廣度、深度和厚度。

(五)利用“教學工場”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形成。職業素質指從事相應職業的人員所具有的涵養與才能,是從業者對該職業認識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天賦、職業興趣、職業感知、職業認同、職業能力及職業個性等方面。從業人員在某職業能否順利就業并取得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從業者本人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越高的人,在職業生涯中獲得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就越多。素質包括先天素質和后天素質,先天素質是與生俱來的,后天素質是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而獲得的。不同的職業對職業素質要求是不同的,依據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主要為道路橋梁工程建設與養護一線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該專業培養人才主要從事的職業為路橋建設現場技術管理,其基本職業素質包括吃苦耐勞、團結合作、溝通交流、精益求精、實事求是等。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設置于校園主要教學區內,為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學生提供三年真實工作環境熏陶與感悟。同時,“教學工場”也是課堂、課堂教學任務來自企業真實生產任務,學生在完成學習過程中也是完成真實生產一線工作任務,在“教學工場”完成課程教學項目任務庫中的學習過程中,每個班以3人一小組,6人一大組,按參觀、學習、思考、討論、交流、生產、展示、陳述、點評、總結十個環節完成能力培養任務,在能力培養過程中也完成了吃苦耐勞、團結合作、溝通交流、精益求精、實事求是等素質培養。在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環境影響和“教學工場”教育形式下促進了學生后天從事路橋建設現場技術管理職業素質的形成,使學生具備從事路橋建設現場技術管理職業素質,為學生畢業就能適應和勝任路橋建設現場技術管理的相關崗位,為其后期職業發展、晉升提供堅實基地。同時,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內不僅懸掛行業骨干企業的介紹,其課程教學的教學任務也來自行業骨干企業真實生產任務,工作的參考流程也來自行業骨干企業,課程點評和部門實操指導來自行業骨干企業工程師,為學生感悟和感受行業骨干企業的企業文化。在這些路橋文化、企業文化的孕育和浸透下,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形成,為其后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提供支持。

三、結束語

“教學工場”是職業教育與職場工作環境與工作任務結合的產物?!敖虒W工場”使校內教育教學實現了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方式工作化、教學環境職場化、教學成果產品化、實操訓練標準化、過程管理流程化、組織管理企業化、組織學習規范化。道路橋梁工程“教學工場”集展示、教學、實訓、培訓、技術研發、產品開發、技能鑒定、技能競賽等功能于一體,具備路橋建設施工全過程實操、管理、仿真、模擬功能(包括施工工藝、工作流程、組織方式、關鍵的操作環節等),覆蓋路橋施工一線的所有技術、技能、管理等環節,在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教學工場”起到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課程教學實效、搭建實踐技能訓練平臺、推進專業服務產業能力提升、促進學生職場素質形成等作用,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實現,提升了專業人才就業能力和職場后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唐保華.高職院校專業情境教學工場建設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5(15)

[2]明廷華.“教學工廠”:一 種值得借鑒的教學模式[J].職業論壇,2007(8)

[3]陳怡舟.新加坡“教學工廠”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啟示[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

[4]覃峰.基于行動導向和CDIO教學模式的公路與橋梁檢測實訓教學改革[J].廣西教育,2012(7)

[5]覃峰.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J].廣西教育,2013(15)

[6]任振林.“教學工廠”與“無界化”理念對高職專業實體化建設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10(7)

[7]閆穎,田甜.高職院校拓展學生職業素質的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6)

【作者簡介】唐銀青(1984— ),女,廣西都安人,碩士,經濟師,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秘書,研究方向:工程經濟與區域規劃及職業教育。

(責編 蘇 洋)

人才培養職業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盡快轉變教育理念,變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創業觀念。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業教育不僅是拓寬就業渠道的必要途徑,也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模式。

關鍵詞:創新能力;創業教育;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只有從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為大學生的創業成才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這樣才有利于一大批創新型人才的脫穎而出,有利于加快我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通過科教興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

一、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業教育理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2007年,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和研究生招生規模分別達到 570 萬人和 42.4 萬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達1738.8 萬人,研究生110.5萬人。

到2009年,高等學校在學總規模達到297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24.2%,畢業生超過600萬。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必然表現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最早實現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美國以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一些措施,可以給我們提供借鑒。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國,1947年哈佛商學院的Myles Mace 教授率先在MBA教學中開設了一門創業課程——《新創企業管理》。1968年巴布森商學院第一次在本科教育中開設創業方向。經過50多年的發展,美國高校創業教育已經粗具規模:1600所高校開設2200多門創業課程,共有277個捐贈席位、44種相關英語學術刊物以及100多個創業研究中心。創業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已經涵蓋了從小學、中學、大學直到研究生的教育領域。美國的硅谷和波士頓的“128 公路”依托高校的創業教育興建了大量中小型企業,1980年~1999年創造了34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創業教育已成為美國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也先后出臺了推進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這些國家創業教育的發展。

我國高等學校的創業教育隨著高校的擴招開始起步。1998年,清華大學發起并主辦首屆“創業計劃大賽”,并在國內管理學院中率先為 MBA 開設了“創新與創業管理”方向,還為全校本科生開設了“高新技術創業管理”課程。1999年,國務院通過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要求“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采取措施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同年,國務院作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高校在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同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幫助受教育者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2010 年 5 月,教育部為適應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制定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作出了進一步的規范,強調高校創業教育不是面向個別學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不是局限于專業教育,而是必須融入大學生的全程教育;創業教育應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以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不斷加快創新人才的培養,“創業的核心和本質是創新,創新支撐著創業。創業教育首先是培養學生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密不可分?!?/p>

什么是創業教育?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業教育具有什么特點?這是我們發展創業教育首先必須弄清楚的問題。對于創業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理念的深度探討在上個世紀已經進行過多次。1989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會議認為,創業教育是面向21世紀的培養創業人才的先進教育理念。1991 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京會議強調,創業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這種人應具有首創冒險精神和綜合創業素質,能夠比較嫻熟地運用社交和管理技能。

二、我國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中國創業教育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創業觀察(GEM)統計的平均水平。我國大學生畢業以后真正從事創業的比例大約只占畢業生總數的1%,遠遠低于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因此,必須盡快轉變整個社會的傳統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被動就業轉向主動創業,大力發展創業教育必須妥善處理好這樣幾個關系。

一是要處理好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對大學生來說好比是魚與熊掌的關系,都是大學教育的必要選擇,其總體目標均指向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這一根本任務。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仍然根深蒂固,許多高校在粗放式擴張過程中存在教學質量相對下降的現象,諸如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單調,缺乏能力培養,忽視首創精神等等。專業教育無疑是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但目前的專業教學很難吸引學生眼球,更無法激起他們創業的興趣。要使學生認識到,培養高素質的創業型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培養體系。當今的大學生如果不能憑借自己的創業激情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就算不上一名出類拔萃的優秀大學生。因此,要深入探索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特別是將創新意識貫穿于每個具體教學環節中的有效途徑,要在辦學理念、培養方案、課程管理等教學思想中滲透創新精神;在教學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等教學環節中大力倡導首創精神;在學術競賽、調查研究、社團建設中融入創業精神,同時,建立和健全創業教育的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創業教育激勵、保障、評估機制,形成與創業教育配套的科學體系。

二是要處理好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創業教育是建立在素質教育基礎之上的一種全新教育模式,是對于素質教育內涵與外延的拓展。創業教育不是僅僅針對那些敢為天下先、大膽吃螃蟹的個別學生,而是要作為一項基本素質融入到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實踐當中去。只有堅持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綜合實施創業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創業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一點與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是完全吻合的。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所指出的,高等院校只有重視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科學素質,才能普遍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創新創業教育也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條有效途徑,大學生接受鍛煉的機會越多,綜合素質越高,創業的成果就越大。

三是要處理好創業教育與就業教育的關系。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根本途徑是通過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造個性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創業教育應著力將學生由一般求職者培養為具有創新素質的工作崗位創造者,要通過課程教學和課外輔導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生涯,選擇人生成功道路,教會學生妥善處理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的關系,從而升華和完善學生的自身人格、創造性格和創新品格,為學生未來的職業勞動奠定良好基礎。創業教育是一種健全人格的教育。創業型人格必須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優良的道德品質和高度的團隊意識。創業教育要注重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其創造力,增強其競爭力,以此從根本上解決高校畢業生眼高手低的就業瓶頸問題。

三、進一步完善創業教育模式

目前,我國創業教育尚處于探索階段,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調研中發現,一些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盡管形式多樣,但學生畢業后真正創業的人數很少,不到畢業總數的 1%,創業成功的例子更是少數,創業教育的實效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收效甚微。創業教育本質上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新意識的職業教育,它對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與考核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1. 不斷完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

我國應從提升整個國民素質的高度出發,把創業型人才培養與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鼓勵和倡導各類大學甚至中學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業教育,并把創業家和各類社會創業資源引入高校,密切校企聯系,實施產學研一體化配套改革,使創業型人才培養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傮w而言,高校以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兼涉及創業教育內容的占多數,創業教育課程設置體系在多數高校目前基本處于真空狀態。在現有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尚不完善的狀況下,可廣泛采取啟發性的滲透式教學方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有針對性地由點及面地滲透創業教育內容,“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業素質、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蓖ㄟ^與專業教學的有效銜接,可以極大地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效,也可以促進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脫穎而出。教育部原部長陳至立指出:“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币虼?,高校必須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配置,形成合理的師資體系。具體來說,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讓學校的老師走向企業積累實踐經驗,讓企業的技師走進學校充當兼職教師,這樣可以在短期內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的創業教育隊伍。

2. 抓緊落實創業平臺項目建設

高等學校要出臺促進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和措施,要把創業實踐作為創業教育的重要延伸,比如說電子商務、網店就是一些比較適合于青年學生創業的很好的載體。高校通過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校園商店、家電維修、家教服務等勤工助學活動,既能解決部分家庭困難學子的生活來源問題,也能極大地提升這一部分學生的創業體驗。此外,高校教務部門還可依托大學科技園區、實訓基地以及各種科研平臺,面向學生設立創業項目和專項資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產、學、研一條龍服務。大學生由于時間、精力、經驗有限,很難憑借個人奮斗取得創業的成功,因此,團隊合作就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主要模式。要鼓勵學生積極組建創業團隊,對于涌現出來的優秀團隊要予以精心培育和重點扶持。

3. 積極開展創業培訓實踐活動

大學生盡管創業熱情很高,但是由于缺乏資金、技術和經驗的支持,其創業過程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強化大學生創業風險意識培訓很有必要。KAB 是國際勞工組織為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專門開發的教育項目。根據 2011 年 KAB 創業教育年會統計,目前創業教育已在全國850 所高校生根發芽;開設 KAB 創業教育基礎課程的高校達600多所,成立KAB創業俱樂部的高校100所,累計有20萬名大學生參與了課程學習。湘潭大學2011年計劃舉辦SIYB創業培訓班20期,免費培訓學員600人。一方面通過培訓可以使部分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他們將創業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抗風險能力,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創業過程中的自我實現和價值升華。

總之,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的教育工程,是素質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新發展,也是高等教育改革新的增長點。當代高等教育必須在內涵中注入創新元素,將以創新意識培養為目的的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貫穿于創業教育的始終,著力培養學生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所需的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和創造能力,塑造學生勇于開拓進取的獨立人格和引領知識服務社會的完美品格,以此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和創新型人才的召喚。

參考文獻:

[1]梅偉惠.美國高校創業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陳希.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

[3]蔣德勤.當代大學生創業教育[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9.

[4]秦瑞蓮.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M].沈陽: 遼寧大學出版社,2010.

人才培養職業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中國高校近年來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創造教育并不斷探索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推動創新創業創造教育的開展。將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是實現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目前,高校三創教育取得了較大進展并積累了許多經驗,但也存在諸多問題。文章闡述了高校三創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內涵及兩者間的聯系,著重分析了高校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若干對策,以期為更好落實三創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創造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創造教育(以下簡稱“三創教育”)不僅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迫切要求。中國先后頒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2018年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促進落實三創教育的開展。高校秉承文件精神,高度重視三創教育,著力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創造精神、事業心、社會責任感和善于將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高素質人才。但是,現階段高校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各自為政”的現象還十分普遍,如何將三創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是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

一、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內涵及聯系

(一)三創教育的內涵

創新創業創造有其特定內涵[1],創新側重理念,創業重在實踐,創造強調精神,創新創業創造又融為一體,創造是創新創業的靈魂和動力,創新創業是創造的歸屬和實踐,創新創業創造都是新時代所需要的新面貌和新作為。創新創業教育(以下簡稱“雙創教育”)定位為以培養兼具創新型和創業型的復合型人才為總體目標,使全體學生通過雙創教育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增強創新創業能力,最終使多數受教育者實現自主創業或在工作崗位上實現自我突破,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滿足市場需求的教育活動[2-4]。從雙創教育到三創教育,是內涵的進一步充實和擴展,也是人才培養的進一步深化。三創教育的開展是長期工程,有必要大力引導全體師生正確認識三創教育的內涵,從而不斷更新和升華教育理念,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專業教育的內涵

專業教育也被稱為專門教育或專門學。專業教育是指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各級各類專業人才為總體目標,在通識教育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通過系統傳授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具備從事專門崗位所要求的能力的教育體系[5-6]。中國的高等教育以專業教育為基礎,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專業教育在中國得到了深化和發展,形成更加規范、成熟的專業教育體系。

(三)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聯系

專業教育與三創教育既有區別又密切相關,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從三創教育的角度看,創新創業創造能力的培養不能游離于專業教育之外而孤立開展;相反,要以專業知識為基礎、專業技能為支撐,更深入緊密地結合專業教育,將三創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始終。這樣有利于解決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兩張皮”現象[7-10]。將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使大學生更容易在專業領域內實現創新創業創造。因為一個人所學的專業基本確定了其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而這種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基本決定了其創業方向,特別是在創業初期[7]。從專業教育的角度看,三創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專業教育的發展。將三創教育融合到專業教育中,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上學習專業知識的效率,促進專業教育和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另一方面專業教育可以打破極端的“學科本位”與“崗位導向”的育人觀念,從而回歸“能力導向本位”,注重學生理論、實踐及綜合素質培養,不偏離高等教育發展方向,提高人才培養的應用性,增強專業教育本身的活力[11]。

二、高校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對三創教育的本質認識不足

目前,中國各高校越來越重視三創教育,然而,對三創教育的本質認識依然存在一些誤區[7-8,12]。一是僅將三創教育作為就業教育的組成部分或是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一種途徑,在認識上將三創教育等同于就業教育的延伸;二是將三創教育簡單地定位為創建企業的技能教育,甚至簡單地以學生的就業率、開辦公司的數量及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的獲獎數量來衡量三創教育的成敗;三是簡單地認為三創教育只針對少數具有創業意愿并具有創業潛力和創業條件的學生,只會對想創業的學生有幫助;四是認為對大學生進行三創教育是學校管理者的職責,只需那些負責三創教育的教師進行相關課題研究,與其他任課教師無關,同時有些管理者認為所有教師和學生都要參與三創教育且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要創業成功;五是有些管理者及教師偏離了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理念,認為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關聯度不高,兩者獨立開展更有效果,否則互相羈絆。

(二)缺乏創新創業創造氛圍

在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大多社會公眾特別是在校生的家長卻反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因為“鐵飯碗”“求穩”等傳統的就業觀念已根深蒂固。在社會大環境里,創業成功人士能得到公眾的喝彩,創業失敗人士卻得不到公眾的認可。這種苛刻的創新創業環境導致學生的創新創業創造意識薄弱,高校在開展三創教育時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許多高校的三創教育只受益于少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形成三創教育深入人心的良好氛圍[6]。大部分學生專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忙于參加各種專業類資格考試,并不了解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同時學校極少多角度宣傳成功的創業典型人物,創新創業創造氛圍還有待進一步營造。

(三)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體系尚未有機融合

創新創業創造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設置是高校開展三創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目前,三創教育的課程體系與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尚未有機融合。專業教育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已形成較規范、成熟的專業課程體系。與專業教育對比,高校三創教育相對起步較晚。大部分高校開展了三創教育課程,但創新創業創造課程缺乏系統設計,在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有些高校僅在就業指導課程的基礎上增設幾門選修類或必修類的創新創業課程,如大學生創業基礎、創業精神與實踐、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方法、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這類課程只注重講解創業案例,灌輸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授課的主要內容是就業崗位培訓。有些高校則以“開設講座”“舉辦創新創業計劃大賽”和“申請科技創新項目”等來代替課堂。

在專業課的課堂上,一方面教師只負責傳授專業知識,在學生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創造精神的培養環節上缺乏創新的教學方案和教學大綱,不注重靈活運用專業的創新創業案例,沒有探索所在專業特有的創新性和創造性思維,未引導學生了解專業領域存在的創新可能性等。另一方面教師照搬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注重結合項目驅動教學、情景教學、實踐教學等教學方法,灌輸式的教育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熱情很難被激發[6]。

(四)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教師是開展三創教育的中堅力量。在從事三創教育的教師中,真正既具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歷、創業經驗和扎實專業基礎的人才鳳毛麟角。師資隊伍的落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師資結構不合理。負責三創教育的教師普遍是從事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員或參與就業指導的學生管理人員、輔導員、經管類專業教師、成功企業家等。而三創教育需要把所有專業的教師都納入其師資隊伍,因為他們關注學科的新動向,了解專業前沿研究成果,熟悉就業市場行情[11]。

第二,缺乏創業經驗。大部分學校三創教育實踐的主力軍是校內專兼職教師,他們雖然經過短期培訓能快速掌握創新創業的相關理論知識,但普遍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和創業經驗,對公司注冊、財務稅務、企業的運營管理、投融資對接等業務不熟悉,無法有效指導學生的創業實踐。

第三,師資隊伍不穩定。一些從事三創教育的校外兼職教師是臨時聘請來的成功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雖然他們具備豐富的創業理論和創業實踐指導能力,但由于待遇偏低且無長期規劃,造成兼職教師教學投入不足,流動性大。

(五)實踐平臺缺乏

將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需要一個良好的實踐操作平臺。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創造實踐與專業實踐都在各自領域內單獨開展,缺乏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實踐平臺[8]。首先,學校沒有為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平臺、創業示范基地等建設提供足夠和持續的專項資金,學生的實踐平臺、實踐場地、技能培訓、模擬演練等無法得到保障。其次,高校不重視拓展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各種合作,沒有為地方發展或公司項目成果轉化出謀劃策,造成高校無法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支持。最后,高校的科研實驗室、產學研實踐基地對學生的開放不充分、不便利,沒有提供機會給學生共同參與。傳統的實踐平臺往往局限于一兩門課程,實訓平臺也只針對某個專業,適用性和利用率相對較低,也是造成實踐平臺缺乏的原因。

三、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的對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增強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意識

實施創新創業創造的前提是準確把握三創教育的本質,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第一,要正確認識三創教育的本質。高校三創教育不能狹隘地視為“創辦企業”“等同于就業”“針對少數學生”的教育,更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創業意識、增強創造能力,使之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滿足市場需求[13]。不能簡單以學生開辦企業的數量、創新創業大賽獲獎情況為指標衡量三創教育。創業即使不成功甚至半途而廢,但是創業的過程也會帶來很大的收獲,這也是一種成功。三創教育是持久工程,不可能立竿見影,浮躁、冒進、急功近利只會損害這項事業的發展。

第二,要更新教育理念。在開展三創教育的過程中,管理者及教師必須厘清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關系。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是基礎,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利用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創造的能力。三創教育是專業教育的強化,建立以專業教育為基礎的三創教育理念[7],高校的管理者、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提高自身認識,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更新人才培養思路。

第三,各高校應將三創教育有機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制定詳細可行的實施步驟。在培養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基礎上融合三創教育,這樣全體師生才會提高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意識并形成融合發展的良性循環[14]。

(二)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氛圍

高校良好的育人環境和創新創業創造氣氛,對學生潛移默化地產生影響,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氛圍可從四方面著手。

第一,創業學院、學生處、教務處等有關部門聯合各專業定期舉辦校級的大學生創新論壇、創新創業主題交流、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特色活動,加強校園創新創業創造文化建設,并組建創新創業創造者協會,將志同道合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共同交流及協作,營造良好的三創教育文化氛圍。

第二,定期邀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優秀校友和三創教育專家等為大學生作專題講座,分享創業經歷。通過榜樣的力量,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熱情。同時,定期組織“三創成果”推介,使風險投資機構關注與支持創新創業項目,并邀請風險投資專家指導,讓更多學生不僅敢于正面創業中存在的風險而且能更好地規避風險,從而營造不畏風險的創新創業創造氛圍。

第三,在校園內通過校園網、海報、廣播、宣傳欄等方式,大力宣傳突出的創業經歷和優秀的典型人物,進行榜樣教育,弘揚創新和創業精神。對積極參與創業的學生應大力扶持,對初步取得創業成果的學生給予表彰和獎勵,鼓勵及資助創業失敗者,營造推崇創新、尊崇創業和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第四,國家相關政策要落實到位,如工商稅務等行政部門出臺針對創新創業的條款和優惠政策,風險投資機構充分關注與支持創新創業項目,使社會形成對創業者有利的經濟環境,吸引更多人參與創新創業創造,從而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社會氛圍。

(三)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

三創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完善的三創教育課程體系,有必要將三創教育課程融入現有的專業課程體系。

第一,建立以“基礎教育課、學科技術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程、選修課程、實踐技能、創新活動”為結構的課程體系[15]?;A教育課包括社會科學、經濟與管理、數理基礎、信息科學、體育、外語,在此基礎上增設創業學、企業管理等創新創業創造通用基礎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普及教育”,使學生獲得創新創業創造所需的知識、能力、方法。學科技術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則靈活運用專業領域內的創新創業創造成功典型案例和實訓平臺,充分發掘本專業創新創業創造類教學內容,在學科專業基礎上開展高層次的創新創業創造實戰課程。面向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通過選修課進行創新創業創造的“系統教育”,強化其在企業經營管理、工商注冊、投融資、合同簽訂、財務稅務等方面的知識;面向有創業目標的學生通過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等創新創業活動進行“重點教育”。

第二,專業教師在學科技術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的教案編寫和教學設計中應將課程知識點與創新創業知識實際相結合,靈活運用專業領域內的創新創業創造典型案例,充分發掘創新創業類教學內容,啟發學生的創新性、創造性思維。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法,根據專業特點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擬教學、項目教學、互動式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變灌輸為啟迪,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建立創新型、開拓型、探索型的教學模式。

(四)打造校內外協同的三創教育師資團隊

高校三創教育的關鍵是師資隊伍建設。在優質的創新創業創造教師嚴重緊缺的情況下,打造校內外協同的三創教育師資團隊,形成專兼職結合的三創教育師資體系。

第一,專任教師是從事三創教育的中堅力量。從校內現有專任教師中篩選一批具有較強創新創業創造意識的教師,通過公開招聘引進具有三創教育背景的高學歷人才,二者組成創新創業創造專任教師,定期開展三創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訓,提高專任教師的創新創業創造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同時鼓勵專業教師走出校門,深入企業一線掛職鍛煉或參與創新創業實踐。

第二,邀請有創新創業實踐經歷的創業人士、管理經驗豐富的成功企業家、往屆優秀校友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建立一支強大的“實戰導師”兼職隊伍。校內專任教師主要職責是創新創業創造基礎理論知識教學、相關專業理論知識教學;“實戰導師”主要負責實踐性強的專題創業技能教學,如項目評估、企業策劃、創業融資、法律咨詢等,并在項目開發和孵化方面對正在創業的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幫扶和指導。為提高“實戰”指導效果,高校應定期組織“實戰導師”的教育培訓,使他們熟悉教學規律、全面了解教學對象的需求,讓“實戰”變得更“實用”。

第三,成立創新創業創造教學團隊,讓創新創業創造師資隊伍更具凝聚力。定期組織專兼職教師交流、學習,共同編寫創新創業創造教材。同時加強激勵機制與考核機制的建設,在教師年終考核、工作量評定、職稱評定、項目經費發放、進修培訓等方面給予相關政策傾斜。同時通過調整學校發展戰略規劃,使高校的三創教育目標與教師的專業發展任務相結合并達到均衡,促進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健康發展[15]。

(五)整合校內外資源,建立具有特色的實踐平臺

專業教育的實踐教學與三創教育的實戰訓練相互促進,將三創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實踐平臺是重要的載體?!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W校要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鍛煉,搭建具有特色的三創教育實踐新平臺。

第一,建立高校創業孵化平臺,為學生個體和群體的創業實踐提供創業服務,包括公司注冊、團隊建設、財務稅務、法務、運營管理、市場營銷、資質類申報、資金類申報、知識產權、創業咨詢與培訓、保險、投融資對接等。學校要在頂層設計上,把資金、人力、配套建設納入整體戰略規劃。

第二,對學生開放高校的科研實驗室、產學研實踐基地,幫助學生了解高端設備及學科前沿熱點,鼓勵有創新創業興趣的優秀學生加入教師或學院的專利產品研究隊伍。教師要面向社會和企業,積極承擔行業課題,拓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實踐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8]。

第三,在政府的推動下,加強校企合作。在企業內部建立實踐基地,企業擁有先進的設備,經驗豐富的企業家、管理者。學生進入企業在相應崗位上實踐,不僅可以熟悉企業的運營情況,而且便于學生在企業專家的指導下充分利用企業內各種資源完成實踐任務,獲取實踐經驗。

四、結語

高校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是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但實現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不可能立竿見影。在專業教育中滲透三創教育,必須解決當前對三創教育本質認識不足、缺乏創新創業創造氛圍、三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尚未有機融合、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和實踐平臺缺乏等問題,并不斷探索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推動三創教育的開展,從而實現三創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培養更多國家和社會所需的“專業+創新創業創造”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志陽.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N].光明日報,2019-03-22(02).

[2]梁曉芳,柳軍.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綜述[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5):49-52.

[3]劉坤,李繼懷.創新創業教育本質內涵的演變及其深化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117-120.

[4]張冰,白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2.

[5]王福英,林艷新,侯新.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學專業教育融合探討[J].會計之友,2010(3):123-124.

[6]王蘭.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學,2011.

[7]陳強.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融合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2):110-112.

[8]張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問題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2):122-125.

[9]曾爾雷,黃新敏.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發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12):70-72.

[10]姜留濤.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1):90-93.

[11]趙光鋒.專業教育中嵌入創新創業教育:原則、模式與機制[J].繼續教育研究,2016(2):16-18.

[12]何寧.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化與地方高校的改革探索[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1-6.

[13]張文娣,宋景華,程悅.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途徑探析[J].開封大學學報,2016(1):54-57.

[14]張婷婷.創新創業教育推動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01-102.

[15]史先睿,陳樹良,田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5):113-114.

Key word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on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alent training

(責任編輯 周 沫)

人才培養職業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通過調查、訪談P市三所中職學校發現,其開設的學前教育專業存在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人才培養規格與用人單位不對、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不對接等問題。為此探索一種符合中職特點的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期人才培養縮短入職的適應期,人才與用人單位的無縫對接。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多元化;人才培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編號:〔2015〕-JKGHYB-0154)的階段性成果。

一、問題提出

隨著全面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學前教育的第一個、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的開展,高師和中師培養的師資數量遠不能滿足我國當前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為學前教育領域培養了一種 “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發展為本位”的特殊人才,有效地緩解了當前各地學前教育師資匱乏的問題。但目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存在著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人才培養規格與用人單位不對接、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等問題。為此本文對P市三所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中職學校進行了調研,分析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存在的問題,探索一種符合中職特點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以期培養的人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能與用人單位無縫對接。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人才培養模式是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藍圖和質量標準,是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依據。中職教育是要為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是在2010年被教育部定為中職教育專業門類里的一個專業,職業資格為保育員,而沒有提到幼兒教師的身份。由此可知,中職學前教育應定性為教育,定位為中職,定向為保育員,這就決定了中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要為學前教育領域培養一批具有一定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保教人員。調查P市三所中職學校發現,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著下列問題:

1. 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人才培養目標是人們在活動前于頭腦中對人才培養活動結果的一種預見和構想。為了調查P市三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了問題“我們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什么?”其中,一所學校以“文化知識夠用,專業技硬”為育人理念,以“培養幼教方向的專業人員”為培養目標,以“降低難度,提高興趣,以活動促教學,讓學生有事干”的教學理念,以“單元過關展示、技能達標測驗”為教學模式;一所學校以“誠信優教,創新發展,成人成才”為育人理念,以培養“既會做人,又會做事,升學有望,就業有門路”的人才為教育目標,以軍體為特色課程培養特色人才;一所學校以“培養適應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掌握幼教理論與專業技能,勝任幼兒保教及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教師和幼兒園管理工作者”為培養目標,以減少文化課程,只開設專業課程為人才培養特色。分析三所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發現,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著表述過于寬泛,培養方向包攬過多,培養規格不明確。

2. 人才培養規格與用人單位不對接

按中職教育學前教育專業設置的要求培養人才所獲得的職業資格是保育員。由調查中職培養的學前教育的畢業生去向可知,大部分學生畢業后成為了城鎮和農村等學前教育教師的主力軍,這是因為接受過較高水平學前教育的人才很少有人愿意到這些地方去工作。而中職學前畢業生從專業知識方面不如大專生、本科生,更不如研究生;從幼保專業技能方面來看因在校培養時間短,操作實踐能力差。但隨著城鎮和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些地方需要大批“有質量”的幼兒教師而不僅僅是只具有保育方面知識的人才。分析近幾年城鎮和農村幼兒園等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發現,普遍反映中職幼師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專業理論基礎薄弱,專業技能水平低下,實踐操作能力差,入職之后需要很長時間的適應,培養的人才不能做到即出即用,實現“零距離”就業。

3. 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不對接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社會需要實用技能型的幼教人才,要求培養的人才“培養品德好、專業實、能力強、素質高,適應地方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實用技能型人才”。由訪談三所中職學校的負責人了解到,三所學校所采用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是X+集中頂崗實習,其中X是學生的在校時間。一所兩年制的學校負責人稱,學生第一年是在學校學習理論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專業技能,第二年被送到一些園所進行集中頂崗實習;另兩所學校負責人則稱學生前兩年在學校學習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第三年進行綜合實踐活動,以準就業的形式讓學生集中頂崗實習,一部分學生由學校統一推薦到園所,大部分學生自己找就業單位。因中職生在校時間短,培養方案重專業知識輕文化素養,重技能輕理論,重技能理論,輕實踐操作,導致人才培養的規格不符合市場的需求,綜合素質不高。這樣的人才培養方案因過分單一而不能適應社會和市場對人才多樣化的需要。

三、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1. 探索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具有師范性又具有職業性;其所招收的學生也具有相應的特殊性,高中的棄兒,社會的未成年人,又有全面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靈活掌握,動態調整。而目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著種種問題。如: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人才培養不能與用人單位對接,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與市場對接,入職適應期長等。為此探索適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多元化模式非常重要。

2.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目前在中職學校運用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半工半讀”“三明治式”等。而從對學前教育專業所采用的人才培養模式多是“X+頂崗實習”。為此P市某中職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進行了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這種模式既可以促進學校專業發展,也可以極大地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1)人才培養方向多元化。從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向來說有:幼兒園、婦兒保健醫院、社會工作者、服務類產業等。不管人才培養方向如何,人才培養目標都要做到人才有與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實際相適應,職業道德的良好,“具有現代幼兒保健科學知識及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并能根據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及保教工作的要求,熟練掌握幼兒保教工作的各項技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藝術素養和職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身心健康,活潑開朗,富有朝氣,堅持學前教育專業追求,并為相關專業領域的學習或高一級學校深造奠定基礎?!敝皇亲龅饺瞬排囵B的側重方向不一樣。幼兒園方向的人才既要有教師教育的素養,又要有相應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醫院方向的人才則側重于醫學方面知識的培養以及具有相應的教育理論知識與技能;而社會工作者則側重于對人際能力的培養與加強,同時具有相應的教育理論知識與技能。

(2)對學生進行分層多元化培養。由于學生的情況不同,根據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及學生自身的需求對學生進行多元化培養。

一是有短期就業需要的學生。比如保育員、月嫂、育嬰師、兒童社會工作者等均可在短期內完成相應的專業技能培訓。這部分學生可以在接受短期專業技能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持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上崗,進行頂崗實習,也可以半工半讀。在工作期間進行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有疑難問題可在線上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確需進行面授學習的可隨時到校進行學習。

二是有專業發展需要的學生。針對這類學生進行“全程實踐+雙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幼兒園進行深度融合,協同育人。學生前兩年在校學習期間,進行全程式的教育實踐活動,第一學期每周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實習基地見習半天,目的是使學生對幼兒園、幼兒、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有一個初步的接觸與了解;第二學期每月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為期一周的保育實習,第三學期每月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實習;第四個學期每月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為期一周的幼兒園教學實習活動;第五、六學期組織學生準就業的頂崗實習,學生在實習期間接受學校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雙重指導,對實習學生有嚴格的實習考核制度,以保證培養學生的質量。經過三年有序的理論學習和校內實訓以及在幼兒園的教育實踐活動,學生的理論與實踐得到更好的結合,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三是有學歷教育需要的學生。中職教育不僅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職業技能的初級人才,而且根據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對有繼續深造需求的學生成立專門的培養班級進行相應的升學教育,比如招生時給學生注冊的“3+2”學籍,組織學生參加政策許可的單招、對口升學、函授大專學習,接受完三年中職教育后通過一定的考試程序再到高職學校進行深造學習。

(3)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動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社會發展變化非???,對人才種類的需求變化也很快,這樣就會存在著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市場需要的問題,為此學校應根據社會市場的需求進行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成立專門的就業科室,到全國各地進行市場調研,了解社會和市場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根據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比如,社會上需要大量的育嬰師、月嫂甚至家政服務方面的人才,根據這一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從課程設置上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更注重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以保證培養的人才能與用人單位對接,與市場需求對接。

3.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存在的問題

P市某中職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也滿足了市場對人才需求,更有效地促進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但是,在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學生分層難。在學生分層方面,因中職學校存在招生難的問題,學校的招生政策是要留住每一個可能留住的學生,這就導致招收的學生之間存在著文化程度、專業素養、年齡等方面的差異,給學生分層帶來很大的挑戰。

(2)課程設置難?!罢n程設置即教學計劃,是課程總體規劃。它依據一定的培養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確定學科門類及活動,確定教學時數,編排學年及學期順序,形成合理的課程體系?!倍剿鞫嘣娜瞬排囵B模式就要考慮多種因素,比如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發展的需求、社會與市場的需求等。就學生分層的復雜性來說,課程設置要因培養目標和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側重,這無形之中給學校專業課程設置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既要符合中職專業課程設置的原則,又要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更要對接市場的需求,也要與產業對接,難度之大不言而喻。

(3)師資建設難。教育大計,教師為重。教師的素質決定了職教質量的高低,制約了人才培養的規格,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多數是高師甚至是中師培養的學術型人才,教師的理論素養水平高,但是教師遠離企業,實踐操作能力不強,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重理論弱實踐的現象。如何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成為一個難題。因為多數專業教師課時量大,教學任務重,基本上沒有下企業實踐的機會,即使有機會有些教師從心理上又不夠重視。另外,企業對學校教師的加入不太接納,到企業實踐成為走過場、形式化,使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成為一句空談。企業教師到學校兼職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企業人員的積極性不高。由此,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從數量上來要求與認定,而是要嚴把質量關,并將工作落到實處,真正解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師資培養的問題。

總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如何使培養的人才既符合中職的培養目標,又能適應市場與用人單位的需求,仍需有識之士不斷研討與探索。

參考文獻:

[1] 李小兵,張洪波.關于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職業教育),2010,(2).

[2] 姜士偉.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內涵及構成[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2):66-70.

[3] 宋彩虹,張艷娟.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保育人才培養的分析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1,(3):14-17.

[4] 陳永明.中日兩國教師教育比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編輯:秦俊嫄)

人才培養職業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對于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逐漸發生變化。培養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英語教育專業人才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任務。筆者從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出發,對于高職英語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究,給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楊培沛(1981-),女,漢族,鄂州職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鄂州職業大學2018年校級科學研究課題《鄂州市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和鄂州職業大學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8YB67。

教育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中對“人才培養模式”給出了定義:“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它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而有學者認為,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關于人才培養的四大要素—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過程和人才培養機制的“范型”和“式樣”。

一、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最近幾年,在國家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推動下,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逐漸創新和發展,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其中仍然存在這樣幾點問題:

1.教學理念過于落后,沒有適應教指委《英語專業教學標準》要求。我們在實際調查發現,在許多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主要以培養學生考試獲得高分為主要目的,沒有嚴格按照《英語專業教學標準》的要求來轉變教學理念,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英語教育能力和專業素質。

2.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過于陳舊和單一。在高職英語教育專業教學中,主要采用教師課堂灌輸式教學為主,沒有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上雖然使用了PPT課件,但是課件內容不夠新穎,沒有充分結合當前市場的實際需求,學生只能被動地跟隨教師的講解來接受知識,對于英語教育實踐操作方法缺少了解,學生無法把所學的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

3.師資力量薄弱,無法適應英語教育專業改革的需要。由于開設復合型英語專業的院校眾多,又缺乏方向引導及質量規范,有的高職由于辦學條件不足,師資水平難以達到英語專業所要求的人文學科培養模式,便將教學集中于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上。英語教育專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教學質量滑坡現象。

二、探索多元化的英語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1.調整課程設置,構建高效、適用的課程體系。在高校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中,必須以崗位核心能力要求重新優化和修訂課程體系。在新的課程體系中,需要重點培養英語教師的職業修養、教學能力、英語口語和普通話能力、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育技術以及英語書寫能力等。在選修課程設置中,要充分結合《英語專業教學標準》的要求,在實踐教學中盡量為學生安排實踐機會和活動,采用案例教學、評課以及分組討論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合作、思考,不斷進行反思。

2.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1)教學方法的選擇應以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為出發點,并兼顧現實可行性。語法翻譯法至今仍被廣泛采用,聽說法適合于以提高聽力和語法句型熟練度為目的的語言訓練,情景法和直接法比較適用于具體而實用性強的授課內容,近幾年開始推廣的開放課程(OCW)和幕課(MOOC),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習變得更加主動、便捷、更加充滿個性化,給英語專業的教學模式帶來全新的變化。

(2)教學模式的轉換就是教師角色的轉換以及更深層次的教學理念的轉變,在新形勢下,專業英語教師應調整好自己的角色。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讓位于師生的互教互學,形成“學習共同體”。英語專業教師應扮演好“組織者”、“促進者”和“咨詢者”的角色;同時,外語教師也應該是“創造者”,確立新的教學范式,與學習者建立一種相互學習、共同創造的教學過程。

(3) 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英語教育專業遵循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以及基于本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群的實際工作需求,通過課內外實踐、校內外綜合實訓和輪崗實習、頂崗實習三種平臺。在第1-5學期,安排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通過模擬仿真方式進行基本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組織學生參加“教師職業技能大賽”及各種相關的課外活動(如粉筆字比賽、多媒體課件制作、英文口語比賽、試卷制作比賽等等),觀摩小學優質課大賽錄像,邀請小學高級英語教師做專題講座,多渠道、開放性地推進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意識培養。第5學期主要為教師職業微技能實訓,見習基地一般為市內小學,使學生親身體驗教學的實際環境與流程,將理論轉換為實踐。在第6學期,引導學生到小學教師崗位上,或與就業崗位群相關或相近的學?;蛐袠I進行頂崗實習,通過參與班級管理、教學實習,逐步熟悉教師行業的性質與要求,進一步推進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夯實所學的教師職業技能,推進學生從事具體職業崗位所需的綜合能力。

3.改革學生學習評價方式。在高校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多元化的學習效果評價模式至關重要,其關系到學生對于自我的認知。我們要不斷組織學生參加評價活動,采用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得到準確的評價結果,反思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需要結合教學過程和結果來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課堂討論、考試測評結果以及實際訓練成果,來評價學生的英語教育教學能力,給予學生公正、客觀的評價,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劉英,高廣君.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

[2]江曉紅.人才培養模式多元化:高校英語專業教育走出困境之路[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6(5):101-105.

人才培養職業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 從海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認證工作入手,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針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方法等多個環節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踐。同時,比較分析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SUNY Poly)與海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在專業設置、目標等方面的異同,體現了SUNY Poly計劃的優點及其潛在優勢,吸收轉化其優良經驗,科學構建以產出為導向,適應市場需求,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產出導向;土木工程;人才培養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其三大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OBE)和持續改進。土木工程專業早在1994年開始實行認證制度,是我國工程專業中與國際專業認證接軌(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的首例[1]。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227所高等學校的1 170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其中,通過土木工程專業認證的高校有97所??梢?,專業認證是土木工程專業促進專業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人才社會適應性的必然趨勢。以產出為導向的工程教育理念主要側重學習成果,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目標達成度為核心,明確學生畢業時應具備的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反演達到這些能力需要學習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或技術措施。圍繞這些理論、知識和技術措施開展教學活動,反向設計課程體系,教師由原本講授知識的中心地位轉變為傳授和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導地位,制定評價依據,判斷學生是否取得了預期的學習成果。最后,通過持續改進措施來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形成一種高效、可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體系。

工程師注冊制度與高等工程教育評價密切相關,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是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基礎[2],工程師注冊制度是建立健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的外在動力[3]。在歐美國家,專業認證是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報考注冊工程師的準入條件。每個學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在設置時,都需要通過注冊工程師部門的評估和批準。以產出為導向,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注冊工程師是高校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標,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是認證“達標”的重要評價依據。近年來,國內學者分別從不同出發點[4-6]、不同層面[7-9]對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研究與實踐,為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積累了經驗。

海南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自2007年成立至今,已成為海南省及華南地區土木建筑專業復合型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為進一步加強、保證和提高土木工程專業的教育質量,使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符合注冊工程師資格考試的要求,從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多個環節進行研究與實踐,并與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的培養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核心理念,科學構建以學生為主體,適應市場需求,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一、圍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核心理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結合土木工程專業定位,凝煉面向需求的培養目標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中培養目標的主要內容包括培養定位、專業領域、職業特征以及職業能力等方面,培養目標是否達成需要在學生就業5年之后進行評估,因此,應結合學校條件、師資力量和用人單位等多方面因素,在廣泛調研與討論的基礎上,形成有特色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首先,依據高校的辦學定位,即辦學類型定位、辦學層次定位、服務面向定位、培養目標定位和人才培養總目標,根據行業和社會需求確定土木工程的專業定位;其次,針對不同的對象包括專業教師、行業專家、用人單位、校友、畢業生、在校生,采用座談、調研、問卷調查、網絡調查等多種方式進行溝通,對學生就業情況和畢業生5年后的發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最后,凝煉土木工程專業公開的、符合學校定位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培養目標,描述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

(二)明確學生的學習成果,細化支撐培養目標的畢業要求

學生的學習成果是指應屆畢業生完成本科階段學習時獲得的核心能力 [10],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重點內容。將學習成果細化后得到的畢業要求應充分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能覆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規定的12條基本要求。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畢業要求能力指標點,保證有相關手段和措施來判定,同時聚焦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首先,以學生為中心,將培養目標按照學生的專業知識、工程素養、發展能力3個板塊分解到學生畢業需要達到的12條基本要求中;其次,將畢業要求細化為可落實、可評價、有邏輯性和專業特點的能力指標點,引導教師根據能力指標點組織教學,采用傳統課堂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實驗與實踐教學、學術研討、創新創業大賽、專業設計比賽等多種培養手段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達成;最后,可以通過平時作業、試卷、設計(課程設計)、實驗、報告、論文、訪談、數據統計分析、問卷調查、專題小組討論等方式對核心能力達成度進行評價。

(三)引入新穎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設計覆蓋畢業要求的課程體系

課程是高校培養學生的主要途徑,課程設置需要能支撐畢業要求的達成,課程體系應覆蓋全部畢業要求。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反向設計課程體系,首先基于“四個融通”“四個符合”“四個突出”原則,按照4個知識模塊組建覆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要求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立課程體系支撐畢業要求的關聯矩陣;其次,設計課程教學大綱,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充分落實畢業要求;然后,設計教學內容,與課程教學目標對應,采取各種教學方法以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最后,設計考核方法,驗證課程對畢業要求達成的實際貢獻。

引入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1)新生研討式教學。面向大一學生開設新生導學課,課程以講座加小組討論形式開展,并實施過程性考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及思考;(2)研究性教學。開設高年級研討課、工程結構實驗與檢測兩門研究性課程;(3)雙語教學。開設雙語教學課程,增強國際視野,提高學生專業外語水平;(4)加強實踐教學。土木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工程實踐教育是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畢業設計是一門典型的Capstone課程,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本科階段最后且最重要的教學考核環節,是反映學生能力最直接的指標。結合畢業設計設置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并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5)其他新型教學。 例如,MOOC課程建設、翻轉課程教學、以過程性考核為主的教學模式。

(四)完善教學管理制度與管理模式,實施教學質量評價,建立持續改進機制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過程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在以產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建立有效的持續改進機制,先構建完善的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制度,明確畢業達成度的評價計算方法,定期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目標進行量化并計算達成度,再根據達成度情況定期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目標進行調整與修訂,從而形成一種長效機制。產出導向評價制度的核心是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實施過程中需要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形成有效的質量監控體系,明確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二、與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培養方案的對比分析

(一)培養目標

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學校將獨特的跨學科研究、體驗式的學習與世界上領先技術公司和私人投資相結合,形成了基礎的先鋒學術模式,在紐約州設有多個技術創新基地,于2016年通過美國ABET專業認證。土木工程專業提供理論知識和工程設計的平衡,包括兩個領域的研究:一方面是文科、數學、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是土木工程專業知識。其培養目標為:1)作為土木工程師、項目經理或團隊領導,熟練運用基礎理論分析和設計,服務于社會和行業需求;2)在成本效益、環境、道德、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約束的背景下,為工程問題提供解決方案;3)通過專業證書、繼續專業教育和終身學習,在技術和管理技能方面獲得專業發展;4)通過與不同人員的有效溝通,在領導崗位上表現出色。

海南大學1985年成立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 1988年設土木工程系,2007年海南大學設立土木建筑工程學院,下設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專業作為最早創辦的專業之一,其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寬廣的人文社會知識,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獲得土木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能成為在土木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從事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和海南省土木工程建設領域的杰出人才。

通過對兩所學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兩者既有相同或相近之處,也存在明顯的不同點。相同或相近之處在于兩者均注重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土木工程專業知識的學習,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同點在于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更注重全面的通識教育,強調培養學生適應技術變化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海南大學則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并強調專業的就業面。

(二)畢業要求

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和海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要求見表1。通過對比發現,兩者均要求畢業生扎實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知識,強調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與此同時,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強調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具有鮮明的自身特色。

(1)在數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工程設計基礎方面有堅實的基礎

(2)具備土木工程專業實踐和攻讀高級學位所需的技術知識和批判性思維技能

(3)培養溝通技巧、團隊合作精神、終身學習能力,理解全球背景下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 (1)掌握扎實的土木工程學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能勝任土木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技術工作

(2)能利用本專業的計算方法、實驗測試技術和軟件應用等技能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技術規程等準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具有較好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具有一定的項目組織、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能適應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工作

(4)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能勝任土木工程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管理、教育、投資和開發等工作

(三)課程體系

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必須完成128學分,其中24學分的通識教育課程,36學分的專業基礎課程,45學分的專業核心技術課程,20學分的選修課和3學分的專業實踐。海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必須完成的課程共183學分,其中,38.5學分的公共課程,43學分的學科基礎課程,41.5學分的專業必修課程,30學分的選修課和30學分的實踐教學環節。兩所高校均按照數學與自然科學、工程基礎類、專業基礎類與專業類課程4個課程模塊設置核心課程,在一些課程的歸屬模塊上稍有差別,總體來說兩所學校的教育理念基本相同。在4年學習過程中,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屬于大類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所學的課程是相同的,可以學習數學基礎、科學基礎、土木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大學三年級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土木工程專業方向進行深入學習;大學四年級的重點課程是畢業設計,紐約州立大學的Capstone設計是2個學期,可以將整個人文、工程、數學和科學課程聯系在一起,并將設計技能擴展到開發和設計一個大型土木工程項目。專業核心課程體系設置如表2所示。海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總學分明顯高于紐約州立大學,從課程設置中可以看出,海南大學側重于專業課程和專業實踐教學的傳統模式,課程劃分更加細致。

(四)持續改進

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流程為: 1)在學期開始前,任課教師制定學生在特定課程上的表現標準;2)在學期中將表現標準與具體的作業或考試相關聯,并確定如何評估/衡量表現標準和成績; 3)在學期結束時,分析成績符合標準的結果,并確定學生符合標準的百分比; 4)在學期末進行課程討論會,與其他教師及工業顧問委員會(Industrial Advisory Board)分享結果,征求改進建議; 5)在學期之間實施改進建議。

海南大學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流程為: 1)課程開始前確定每門課程的課程目標; 2)課程結束前一個月,任課教師完成試卷審核表,由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審核考題對課程目標的支持程度、考核形式及內容;3)課程結束后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撰寫課程總結報告,提出改進建議; 4)新學期課程中實施改進建議。

通過對比發現,兩所高校的任課教師在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中發揮著主要作用,承擔課程目標的制定、考核方法的選取和學生核心能力達成的評價等任務。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更重視過程考核,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和學習進度,多角度評定學生的課程成績,更全面科學地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且有完善的工業顧問委員會來進行建議和監督。

三、改進與建議

(一)加強通識教育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基本任務,現代工程教育要求高校培養創新性、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人才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重視通識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作用,加強素質教育,拓寬知識視野,注重人文素養培育,訓練多重思維方式,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重視過程考核與評價

學生的學習效果直接決定了畢業要求的達成度,加強過程考核有利于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利于知識傳授的持續改進,有利于獲得準確的課程評價。根據具體課程或實踐教學環節的特點,由任課教師、課程負責人或專家組制定階段考核、中期考核和課程考核方法與標準,完成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的過程考核。

(三)突出專業區域特色

在構建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人才培養體系過程中,根據學校的軟硬件條件,制定培養計劃并組織實施,培育鮮明的海南大學特色。緊跟建筑行業新發展、新趨勢和新技術,培養掌握行業新技能的專業人才,設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等課程,使學生了解現代工具及信息技術應用,認識結構智能設計與智能建造新技術。培養面向地方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依托海南特殊的地域資源優勢,與海洋工程專業有機融合,開設工程防腐蝕等課程,建設熱帶海洋特色土木工程專業;響應國家提出的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性建議,培養適應國家需求的專業人才,結合海南大學冬季小學期開展裝配式建筑與管理課程教學。

四、結語

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圍繞產出導向教育理念,針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專業特色等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踐。以學生為中心,凝練培養目標,細化畢業要求,設計課程體系,制定評價制度,建立持續改進機制。同時,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吸收轉化優良經驗,加強通識基礎教育,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過程考核與評價,科學構建以產出為導向,適應市場需求,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畢家駒.中國工程專業認證進入穩步發展階段[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25(1): 1-5,120.

[2]李國強,熊海貝.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國際互認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 2013,22(1):5-12.

[3]王瑞朋,王孫禺,李鋒亮.論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與工程師注冊制度的銜接[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1):34-40.

[4]徐曉飛,沈毅,鐘詩勝,等.新工科模式和創新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哈爾濱工業大學“新工科‘Ⅱ型’方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8-24.

[5]江學良,胡習兵,陳伯望,等.專業認證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29-35.

[6]徐鋒,范劍,許晨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材料力學金課建設路徑與探索[J].力學與實踐,2020,42(2):226-231.

[7]袁煥鑫,杜新喜,郭耀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20, 29(1):102-109.

[8]羅丹,李峻.中美創新人才培養銜接比較研究——以四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5,9(6):35-40.

[9]葉志明,汪德江,趙慧玲.課程、教書、育人——理工類學科與專業類課程思政之建設與實踐[J].力學與實踐,2020,42(2):214-218.

[10]余天佐,劉少雪,楊聚鵬.如何迎接專業認證——對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認證歷程的考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21-127.

上一篇:護理查房通報范文下一篇:挖潛降耗增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