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網絡互聯技術實驗報告范文

2023-10-08

網絡互聯技術實驗報告范文第1篇

實驗報告

2015 5- - 2016 6 學年第 一 學期

開 課 單 位

海洋信息工程學院

適用年級、專業

課 程 名 稱

無線傳感器網絡

主 講 教 師

王曉瑩

課 程 序 號

1510344

課 程 代 碼

BS1620009X0

實 驗 名 稱

ns2 實驗環境配置及應用

實 驗 學 時

6 學時

一、

實驗目的

1) 掌握虛擬機的安裝方法。

2) 熟悉 Ubuntu 系統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掌握 ns2 環境配置。

4) 掌握 tcl 語言的基本語句及編程規則。

5) 了解使用 ns2 進行網絡仿真的過程。

二、

實驗環境

1) 系統:Windows 10 專業版 64 位 2) 內存:8G 3) 軟件:VMware Workstation 12 Pro 三、

實驗內容

( (一 一) ) 安裝虛擬機(簡述安裝步驟)

a) 在 VMware 官網(https://www.vmware.com/cn)下載程序 VMware Workstation 12 Pro b) 雙擊打開下載好的程序自動解壓,解壓完成后進入安裝向導。

c) 程序安裝完成后,對程序進行注冊,VMware Workstation 12 Pro key/注冊碼:5A02H-AU243-TZJ49-GTC7K-3C61N d) 虛擬機程序安裝成功。

( (二 二) ) 安裝 u Ubuntu 系統(簡述安裝步驟)

a) 網上下載 ubuntu-14.04.3-desktop-amd64.iso 文件(Ubuntu 14 64 位系統鏡像)

b) 打開 VMware Workstation 12 Pro 程序,創建一個新的虛擬機 c) 進入新建虛擬機向導,選擇自定義配置安裝進行下一步。

d) 安裝客戶機操作系統,擇安裝程序光盤映像文件,放入已下載好的 Ubuntu 14 64 位系統鏡像文件,進行簡易安裝。

e) 選擇安裝路徑和配置完成向導,進入 Ubuntu 系統安裝界面,等待安裝完成。

( (三 三) ) 安裝 2 ns2 軟件及相關 環境配置(簡述安裝步驟及環境配置過程)

a) 先更新一下系統。在終端輸入: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源列表 sudo apt-get upgrade

#更新已安裝的包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更新軟件,升級系統

b) 安裝幾個需要使用的軟件包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sudo apt-get install tcl8.5 tcl8.5-dev tk8.5 tk8.5-dev

#for tcl and tk sudo apt-get install libxmu-dev libxmu-headers

#for nam

c) 下載 ns-allinone-2.35.tar.gz。http://www.isi.edu/nsnam/ns/ns-build.html#allinone 復制到根目錄,解壓到當前位置 tar xvfz ns-allinone-2.35.tar.gz

在根目錄下打開 ns-allinone-2.35 文件夾,在里面找到 ns-2.35 打開找 linkstate文 件 夾 , 打 開 里 面 的 ls.h 文 件 , 將 第 137 行 的 void eraseAll() { erase(baseMap::begin(), baseMap::end()); } 改成 void eraseAll() { this->erase(baseMap::begin(), baseMap::end()); }

運行 cd ./ns-allinone-2.35 運行./install #進行安裝

d) 設置環 境變量:

終端中輸入 cd ,返回根目錄,然后

sudo gedit .bashrc 在文件末尾加入:

export PATH="$PATH:/home/kevin/ns-allinone-2.35/bin:/home/kevin/ns-allinone-2.35/tcl8.5.10/unix:/home/kevin/ns-allinone-2.35/tk8.5.10/unix" export LD_LIBRARY_PATH="$LD_LIBRARY_PATH:/home/kevin/ns-allinone-2.35ns-allinone-2.35/otcl-1.14:/home/kevin/ns-allinone-2.35/lib" export TCL_LIBRARY="$TCL_LIBRARY:/home/kevin/ns-allinone-2.35/tcl8.5.10/library" 保存退出

e) 驗證 完成后在新終端窗口 輸入 ns 出現%

測試:

ns ./ns-allinone-2.35/ns-2.35/tcl/ex/simple.tcl

輸入 exit 退出 ns2

( (四 四) ) l tcl 語言基本使用(舉例說明)

a) 創建 test01.tcl 文件,編輯 test01.tcl 文件,在終端輸入 touch test01.tcl #創建文件 gedit test01.tcl #編輯文件 b) 在 test01.tcl 中輸入“九九乘法表”TCL 語言

c) 運行 test01.tcl,結果如圖:

( (五 五) ) 網絡仿真(可以選示例,也可以自己參考資料設計仿真)

( (六 六) ) 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Ns2 驗證:安裝完成后在新終端窗口 輸入 ns 不出現 %

使用 sudo apt-get install ns2 安裝后新窗口輸入 ns 出現 %

2.TCL 語言測試:找不到 tk.tcl

ns ./ns-allinone-2.35/ns-2.35/tcl/ex/simple.tcl 提示找不到 tk.tcl,因為沒安裝 nam,輸入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nam 安裝成功,再驗證就可以了。

四、

實驗總結

網絡互聯技術實驗報告范文第2篇

本科教學實驗室信息及

實驗教學大綱

(實驗)課程名稱: 計算機網絡基礎

電子科技大學教務處制表

第一部分

實驗室基本信息

計算機學院網絡實驗室建立于2009年8月,為有效支撐計算機網絡類實驗的開展,實驗室建立了真實的網絡實驗教學環境。實驗樓516和527房間配置了12組銳捷網絡設備教學套件,可同時供至少72名學生開展實驗。

每組教學套件包括: ? PC機 6臺

? 控制管理服務器RG-RCMS-8 1臺

? 銳捷RSR20-04 IPv4/IPv6雙協議棧路由器 3臺 ? RG-S3760-24三層交換機 2臺 ? RG-S2328G二層交換機 1臺 主要設備包括:

? 控制管理服務器RG-RCMS-8

12臺

? 雙協議棧路由器 RG-RSR20-04 36臺 ? 二層交換機RG-S2328G

15臺

? 三層交換機 RG-S3760-24

25臺

? 防火墻

1臺

36條 48個 ? v.35線纜

? 單口同步模塊

這些設備有效支撐了計算機學院本科學生在計算機網絡方面的實驗、上機、綜合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

第二部分 實驗教學大綱

一、本課程實驗總體介紹

1、本課程實驗的教學要求:

通過計算機網絡系列實驗,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理解各種協議的實際運用,了解網絡系統集成的技術內涵,同時積累一定的實際工程經驗,提高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縮短所學與所用的距離,使學生能夠通過相關實驗深化網絡概念和原理的認識,并要求學生達到以下要求:

掌握:

? 網絡線纜的制作和連接

? 交換機、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及配置 理解:

? 各種協議的實際運用 了解:

? 網絡協議的具體實現 ? 網絡的性能分析

2、本課程實驗內容簡介:

本課程實驗包括網絡硬件的基本操作和網絡的功能驗證。主要是根據特定的網絡拓撲結構,連接網絡設備、配置網絡設備,進而驗證網絡功能的正確性。

3、本課程上機實驗涉及核心知識點: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基本功能;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VLAN的基本原理與實踐;路由的基本原理與實踐。

4、本課程適用專業:計算機專業

5、考核方式:實驗課堂表現占 40% ,實驗報告占 60%

6、總學時:16

7、教材名稱及教材性質:《計算機網絡實驗指導書》自編

8、參考資料:

? “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與因特網特色”(第3版),作者James F.Kurose, Keith W.Ross,譯著陳鳴等,機械工業出版社。

二、實驗項目基本信息

實驗1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實驗所屬系列: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內實驗 實驗對象: 本科 相關課程及專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 實驗時數(學分):2學時 實驗類別 課內上機

實驗開發教師: 計算機網絡課程組

【實驗目的】

學習交換機命令行操作界面下不同操作模式的區別,包括用戶模式、特權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學習使用問號查閱幫助,使用Tab鍵補全輸入等基本操作,掌握各類系統基本配置指令,重點掌握交換信息查閱指令show。

【實驗內容】

作為某公司新進的網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網絡產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銳捷網絡產品,首先要求你登錄交換機,了解、掌握交換機的命令行操作技巧,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進行配置。

需要在交換機上熟悉各種不同的配置模式以及如何在配置模式間切換,使用命令進行基本的配置,并熟悉命令行界面的操作技巧。

【實驗環境】

【實驗設備】 三層交換機1臺

實驗2 跨交換機實現VLAN 實驗所屬系列: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內實驗 實驗對象: 本科

相關課程及專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 實驗時數(學分): 4學時 實驗類別 課內上機

實驗開發教師: 計算機網絡課程組

【實驗目的】

學習如何在交換機上劃分基于端口的VLAN、如何給VLAN內添加端口,理解Trunk鏈路、Trunk端口、Access鏈路。Access端口的基本概念,掌握跨交換機VLAN的工作原理與配置方法。

【實驗內容】

假設某企業有兩個主要部門:銷售部和技術部,其中銷售部門的個人計算機系統連接在不同的交換機上,他們之間需要相互進行通信,但為了數據安全起見,銷售部和技術部需要進行相互隔離,現要在交換機上做適當配置來實現這一目標。

通過劃分Port VLAN實現交換機的端口隔離,然后使在同一VLAN里的計算機系統能跨交換機進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里的計算機系統不能進行相互通信。

【實驗環境】

【實驗設備】 三層交換機

1臺;二層交換機

1臺 實驗3 利用三層交換機實現VLAN間路由

實驗所屬系列: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內實驗 實驗對象: 本科

相關課程及專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 實驗時數(學分): 4學時 實驗類別 課內上機

實驗開發教師: 計算機網絡課程組

【實驗目的】

學習如何在三層交換機上配置VLAN虛擬路由接口,掌握三層交換機路由基本原理,理解直連路由的基本概念及三層交換機執行VLAN間的路由的基本過程。

【實驗內容】

假設某企業有兩個主要部門:銷售部和技術部,其中銷售部門的個人計算機系統分散連接在兩臺交換機上,他們之間需要相互進行通信,銷售部和技術部也需要進行相互通信,現要在交換機上做適當配置來實現這一目標。

需要在網絡內所有的交換機上配置VLAN,然后在三層交換機上給相應的VLAN設置IP地址,以實現VLAN間的路由。

【實驗環境】

【實驗設備】

三層交換機

1臺 二層交換機

1臺

實驗4 路由器的基本操作

實驗所屬系列: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內實驗 相關課程及專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

實驗類別 課內上機

實驗開發教師: 計算機網絡課程組

實驗對象: 本科 實驗時數(學分):2學時

【實驗目的】

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路由器的基本操作。

【實驗內容】

作為某公司新進的網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網絡產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銳捷網絡產品,首先要求你登錄路由器,了解、掌握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進行路由器設備名的配置,配置路由器登錄時的描述信息,對路由器的端口配置基本的參數。

將計算機的Com口和路由器的Console口通過Console線纜連接起來,使用Windows提供的超級終端工具進行連接,登錄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進行配置。

【實驗環境】

【實驗設備】

路由器

1臺 計算機

1臺

實驗5 靜態路由配置

實驗所屬系列: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內實驗 實驗對象: 本科

相關課程及專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 實驗時數(學分): 4學時 實驗類別 課內上機

實驗開發教師: 計算機網絡課程組

【實驗目的】

學習路由的基本原理,路由器是根據路由表進行選路和轉發的,路由表項的一般分三類,除實驗3提及的直連路由外,還有靜態路由(手工配置)及動態路由(動態路由獲取)。掌握靜態路由及默認路由的配置方式、應用場景。

【實驗內容】

假設校園網分為2個區域,每個區域內使用1臺路由器連接2個子網,現要在路由器上做適當配置,實現校園網內各個區域子網之間的相互通信。

兩臺路由器通過串口以V.35 DCE/DTE電纜連接在一起,每個路由器上設置2個Loopback端口模擬子網,設置靜態路由,實現所有子網間的互通。

【實驗環境】

【實驗設備】

路由器(帶串口)

V.35 DCE/DTE電纜

2臺 1對 實驗6 RIP路由協議基本配置

實驗所屬系列: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內實驗 實驗對象: 本科

相關課程及專業: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 實驗時數(學分): 4學時 實驗類別 課內上機

實驗開發教師: 計算機網絡課程組

【實驗目的】

掌握RIP的工作原理。

掌握在路由器上如何配置RIP路由協議。

【實驗內容】

假設在校園網在地理上分為2個區域,每個區域內分別有一臺路由器連接了2個子網,需要將兩臺路由器通過以太網鏈路連接在一起并進行適當的配置,以實現這4個子網之間的互聯互通。為了在未來每個校園區域擴充子網數量的時候,管理員不需要同時更改路由器的配置,計劃使用RIP路由協議實現子網之間的互通。

兩臺路由器通過快速以太網端口連接在一起,每個路由器上設置2個Loopback端口模擬子網,在所有端口運行RIP路由協議,實現所有子網間的互通。

【實驗環境】

【實驗設備】

路由器

2臺;V.35 DCE/DTE電纜

網絡互聯技術實驗報告范文第3篇

二、網絡營銷管理綜合應用

1.實驗目的

在全部課程授課即將完成之前,為了使大家增加對網絡營銷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重點突出對在線市場調研、企業網站策劃及其推廣、網絡營銷效果分析和管理等方面知識的應用水平。

2.實驗內容和步驟

本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作為企業網絡營銷的主管人員,如何分析評價企業網站的現狀、問題,并制定下一階段的網絡營銷策略。主要內容包括:

(1)選擇一個在某些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網站; (2)對網站的狀況與主要競爭者進行比較分析;

(3)通過常用市場調研方法收集該網站經營相關的信息; (4)對網站的專業性進行評價分析; (5)分析常用網站推廣方法的適用性。

附:課程設計備選網站網址(10個)

分析的主要內容:(1)從網絡營銷的角度對該企業網站目前所處狀況進行評述;(2)提出網絡營銷思想的網站改版計劃;(3)制定該網站的網絡營銷策略,重點是網站推廣策略和網絡營銷效果評價管理。

要求做成電子文檔以論文形式提交,內容即為以上分析所得, 字數:3000字左右。命名規范為——網絡營銷管理綜合應用——學號姓名.doc

網絡互聯技術實驗報告范文第4篇

《 電工技術實驗 》教學大綱課程編號:2050110 開課院系:自動化學院 課程類別:學科基礎必

適用專業:物流,機械,環境,安全等 課內總學時:16 學分:1 實驗學時:16 設計學時: 上機學時:

先修課程:電工學 執筆:韓守梅

審閱:

寧定理 (4學時)

實驗二 日光燈電路功率因數的提高 (3學時)

實驗三 三相交流電路及其功率測量 (3學時)

實驗四 三相異步電動機可編程控制器控制 (4學時) 考試 (2學時)

四、教材與參考書

教材

1. 劉蘊絡、韓守梅編,《電工電子技術實驗教程 》,兵器工業出版社,2011年,第2版,TSBN 978-7-80248-574-7

2 秦曾煌編《 電工學》上,出版社,2010年,第七版ISBN 978-7-04-026448-7

一、課程教學目的

電工技術實驗課是非電專業(冶金,機械 ,資源,應用,材料等學院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實踐使學生掌握電工技術的實驗技能,提高運用有關知識去分析實驗現象和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1.課程重點:

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實驗線路的正確連接、實驗參數的正確測量、實驗原理的正確理解。

2.課程難點:

綜合性實驗的設計與實踐。 3.能力培養要求:

實驗課要求學生提前按預習要求進行預習并寫出預習報告,自學電路仿真軟件,把虛擬仿真與實際操作進行有機結合。實驗由學生按一人一組獨立完成實驗,學生要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實驗課教師要對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電工技術設計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

五、作業(黑體小四)

六、說明(黑體小四)

三、課程教學內容與學時

電工技術實驗

實驗一 基爾霍夫定律、疊加原理、戴維

《 電子技術實驗 》教學大綱

課程編號:2050113 開課院系:自動化學院 課程類別:學科基礎必

適用專業:物流,機械,環境,安全等 課內總學時:16 學分:1 實驗學時:16 設計學時: 上機學時:

先修課程:電工學 執筆:韓守梅

審閱:

(2學時)

實驗三 基本運算放大電路的研究 (2學時)

實驗四 直流穩壓電源實驗 (2學時)

實驗五 門電路與組合邏輯電路的

(2學時)

實驗六 采用中規模集成器件組成的組

合邏輯電路

實驗七 數字電路的設計與實踐

(2學時)

考試 (2學時)

四、教材與參考書

教材

1. 劉蘊絡、韓守梅編,《電工電子技術實驗教程 》,兵器工業出版社,2011年,第2版TSBN 978-7-80248-574-7

2.秦曾煌編《 電工學》下,出版社,2010年,第七版ISBN 978-7-04-026450-0

一、課程教學目的

電子技術實驗課是非電專業(冶金,機械 ,資源,應用,材料等學院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實踐使學生掌握電工技術的實驗技能,提高運用有關知識去分析實驗現象和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五、作業(黑體小四)

六、說明(黑體小四)

1.課程重點:

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實驗線路的正確連 接、實驗參數的正確測量、實驗原理的正確 理解。

2.課程難點:

綜合性實驗的設計與實踐。

3.能力培養要求:

實驗課要求學生提前按預習要求進行預習 并寫出預習報告,自學電路仿真軟件,把虛 擬仿真與實際操作進行有機結合。實驗由學 生按一人一組獨立完成實驗,學生要寫出完 整的實驗報告。實驗課教師要對學生在實驗 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培養學生分析實驗 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電 工技術設計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

三、課程教學內容與學時

電子技術實驗

實驗一

常用電子儀器使用練習

(2學時)

實驗二

單管交流放大電路的研究

附件4:課程簡介模版

課程編號:2050110

課程名稱:電工技術實驗 開課學院:自動化學院 學時:16 學分:1 類別:必修

先修課程:電工學 (上) 課程簡介:

電工實驗技術包括:

1、 基爾霍夫定理、疊加定理和戴維寧定理;

2、 日光燈電路功率因數的提高增加;

3、 三相交流電路及其功率測量;

4、 三相異步電機可編程控制器控制

5、 考試

Course Code:2050110

Name of Course:Electrician Experiments School:School of Automation Credit Hours:16 Credits:1 Required or Elective: Required

Prerequisite: Electron Technology:

Syllabus: 1.Kirchhoff’s law,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and Thevenin’s theorem.

2.Increase of daylight lamp’s power factor. 3.Three-phase alternating current circuit and measure of power parameter.

4.The programmable control of three-phase asynchronism electromotor。 Examination

課程編號:2050113

課程名稱:電子技術實驗 開課學院:自動化學院 學時:16 學分:1 類別:必修

先修課程:電工學(下) 課程簡介:

電子技術實驗包括

1、 常用儀器使用練習;

2、 單管交流放大電路;

3、 基本運算放大電路;

4、 直流穩壓電源;

5、 門電路與組合邏輯電路;

6、 采用中規模集成器件組成的組合邏輯電

7、 數字電路的設計與實踐。

8、 考試

Course Code: 2050113

Name of Course: Electron Experiments School: School of Automation Credit Hours:16 Credits:1

Required or Elective: Required

Prerequisite: Electrician Technology Syllabus: 1.The using of common electron instrument.。 2.Transistor amplifying circuit.。

3.Basis operational and amplifying circuit. 。 4.Direct current steady voltage source. 。 5.Basis gate circuit and assemble logic circuit.。

6.Using medium scale integration circuit to design combinational logic circuits。 7.Design of digital circuit.。

Examination

3

《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 》教學大綱

課程編號:2050160 開課院系:自動化學院 課程類別:學科基礎必

適用專業:自動化,計算機等 課內總學時:16 學分:1 實驗學時:16 設計學時: 上機學時:

先修課程:模擬電子技術 執筆:韓守梅

審閱:

實驗四 電壓比較器.波形發生器.三角波

發生器(4學時)

考試 (2學時)

四、教材與參考書

教材

1. 姜燕剛、李春雷編,《模擬、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程 》校內講義 2華成英編《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ISBN 978-7-04-

018922-3

五、作業(黑體小四)

六、說明(黑體小四)

一、課程教學目的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課是電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實踐使學生掌握電工技術的實驗技能,提高運用有關知識去分析實驗現象和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1.課程重點:

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實驗線路的正確連接、實驗參數的正確測量、實驗原理的正確理解。

2.課程難點:

綜合性實驗的設計與實踐。 3.能力培養要求:

實驗課要求學生提前按預習要求進行預習并寫出預習報告,實驗由學生按一人一組獨立完成實驗,學生要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實驗課教師要對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電子技術設計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

三、課程教學內容與學時 電子技術實驗

實驗一 示波器.信號源.毫伏表.實驗箱.萬用表(2學時)

實驗二 單管放大電路

(4學時) 實驗三 集成運放的比例、積分電路 (4學時)

《 數字電子技術實驗 》教學大綱

課程編號:2050161 開課院系:自動化學院 課程類別:學科基礎必

適用專業:自動化,計算機等 課內總學時:16 學分:1 實驗學時:16 設計學時: 上機學時:

先修課程: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 執筆:韓守梅

審閱:

的實現與測試(2學時)

實驗二 組合邏輯設計與實現(2學時) 實驗三 譯碼器的應用(2學時) 實驗四 數據選擇器的應用(2學時) 實驗五 觸發器的實現與測試(2學時) 實驗六 時序電路的設計與實現(2學時) 實驗七 計數器與移位寄存器的應用(2學時)

考試 (2學時)

四、教材與參考書

教材

1. 姜燕剛、李春雷編,《模擬、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程 》校內講義 2.【美】Thomas L. Floyd著,余璆改編 第九版 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 7-121-02632-5

一、課程教學目的

數字電子技術實驗課是電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實踐使學生掌握電工技術的實驗技能,提高運用有關知識去分析實驗現象和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1.課程重點:

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實驗線路的正確連接、實驗參數的正確測量、實驗原理的正確理解。

2.課程難點:

綜合性實驗的設計與實踐。 3.能力培養要求:

實驗課要求學生提前按預習要求進行預習并寫出預習報告,實驗由學生按一人一組獨立完成實驗,學生要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實驗課教師要對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電子技術設計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

五、作業(黑體小四)

六、說明(黑體小四

三、課程教學內容與學時 數字電子技術實驗

實驗一 實驗開發系統介紹、常見門電路

附件4:課程簡介模版

課程編號:2050160

課程名稱:模擬電子技術實驗 開課學院:自動化學院 學時:16 學分:1 類別:必修

先修課程: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課程簡介:

模擬電子實驗技術包括:

實驗一 示波器.信號源.毫伏表.實驗箱.萬用表(2學時)

實驗二 單管放大電路

(4學時) 實驗三 集成運放的比例.積分電路 (4學時)

實驗四 電壓比較器.波形發生器.三角波發生器(4學時)

考試 (2學時)

Course Code:2050160

Name of Course: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 Experiment

School: School of Automation Credit Hours:16 Credits:1 Required or Elective: Required

Prerequisite: Basic Analog Electronics Syllabus: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 experiment include:

1. The training of using common electron instrument. 2. Single transistor amplifying circuit.

3. Proportion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ircuit 4. Voltage comparator,waveform generator and triangular wave generator Examination

課程編號:2050161

課程名稱:數字電子技術實驗 開課學院:自動化學院 學時:16 學分:1 類別:必修

先修課程:數字電子技術 課程簡介:

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包括

實驗一 實驗開發系統介紹、常見門電路 的實現與測試(2學時)

實驗二 組合邏輯設計與實現(2學時) 實驗三 譯碼器的應用(2學時) 實驗四 數據選擇器的應用(2學時) 實驗五 觸發器的實現與測試(2學時) 實驗六 時序電路的設計與實現(2學時) 實驗七 計數器與移位寄存器的應用(2學時)

考試 (2學時) Course Code: 2050161

Name of Course: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 Experiment

School: School of Automation Credit Hours:16 Credits:1

Required or Elective: Required

Prerequisite: Fundamental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Syllabus: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Experiment include:

1. Introduce of Experimental System, realize and testing of common gate circuit.

2. Design and realize of combinational circuit. 3. Application of decoder. 4.Application of data selector. 5. Realize and testing of trigger.

6. Design and realize of sequence circuit. 7. Application of counter and shift register. Examination

《 電路實驗技術 》教學大綱

課程編號:2050104 開課院系:自動化學院 課程類別:學科基礎必

適用專業:自動化,計算機等 課內總學時:16 學分:1 實驗學時:16 設計學時: 上機學時:

先修課程:電路分析基礎 執筆:韓守梅

審閱:

實驗三 三相交流電壓、電流的測量

三相交流功率的測量(4學時) 實驗四 二端口的研究(虛擬)(2學時) 考試 (2學時)

四、教材與參考書

教材

1. 楊淑華《電路技術與仿真實驗教程 》,兵器工業出版社,2009年,第1版 2.邱關源編《電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五版ISBN 978-7-04-019671-9

一、課程教學目的

電路實驗技術課是電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實踐使學生掌握電工技術的實驗技能,提高運用有關知識去分析實驗現象和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1.課程重點:

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實驗線路的正確連接、實驗參數的正確測量、實驗原理的正確理解。

2.課程難點:

綜合性實驗的設計與實踐。 3.能力培養要求:

實驗課要求學生提前按預習要求進行預習并寫出預習報告,自學電路仿真軟件,把虛擬仿真與實際操作進行有機結合。實驗由學生按一人一組獨立完成實驗,學生要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實驗課教師要對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電工技術設計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

五、作業(黑體小四)

六、說明(黑體小四)

三、課程教學內容與學時

實驗一 直流電阻電路的電位分析

驗證電路基本定理 (4學時) 實驗二 用示波器測量常用電量(4學時)

附件4:課程簡介模版

課程編號:2050104

課程名稱:電路實驗技術 開課學院:自動化學院 學時:16 學分:1 類別:必修

先修課程:電路分析基礎 課程簡介:

電路實驗技術包括:

實驗一 直流電阻電路的電位分析

驗證電路基本定理 (4學時) 實驗二 用示波器測量常用電量(4學時 實驗三 三相交流電壓、電流的測量

三相交流功率的測量(4學時) 實驗四 二端口的研究(虛擬)(2學時) 考試 (2學時) Course Code:2050104

Name of Course: Circuit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網絡互聯技術實驗報告范文第5篇

班級:07級物流管理專業1 班組號:4組員姓名:

實驗時間:2010年 10月 8日 ——2010年10月 22日 指導教師:實驗:物流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一、實驗目的

1、掌握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強化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信息管理對物流企業的運營、提升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的理解。

2、加深對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設計、應用編程方法及程序調式技術的理解,熟悉整個設計過程。

二、實驗內容

根據所選擇物流信息系統設計課題,按物流信息系統中介紹的方法,完成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完成規定格式的系統分析、設計說明書。

三、操作步驟

1,對數據庫設計與應用,包括數據庫的設計,規劃,數據庫的邏輯設計,概念設計和物理設計以及數據庫的運行維護和應用過程

2,物流信息編碼

3,分析裝車管理,司機信息管理,費用管理,客戶管理

4,對需求進行分析

四、實驗收獲和建議

(1) 我們對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解:

管理信息系統能將組織中的數據和信息集中起來,進行快速處理,統一使用,能夠支持決策。

(2) 通過對管理信息系統的學習,我們通過參與做一個了解的系統來加深對知識的學習,充分體會它在實際中的應用,

(3) 培養了我們運用物理學,信息技術知識,深入學習物流信息系統的構建與開發,掌握各種物流系統的作用和實施方法,領會并運用物流各個環節的信息管理技術。

(4) 幫助了我們深入了解各類物流信息的管理系統和管理方法,使我們掌握了物流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培養系統設計的各項能力和實際操作系統的能力

建議:系統的設計繁瑣,安全性,保密性不好;查詢功能簡單,數據共享性不高。

(1)系統需要在實現數據錄入,存儲,統計自動化的基礎上增強查詢功能;

網絡互聯技術實驗報告范文第6篇

網絡的開放性、黑客的攻擊和系統本身的缺陷導致網絡內的計算機并不安全, 網絡入侵也經常發生, 往往造成嚴重的后果, 為了盡早恢復網絡或系統的正常運轉, 降低入侵的風險成為了急待解決的問題。由于攻防實驗技術以入侵技術為前提, 因此防御實驗存在著時間滯后性。攻防實驗也成螺旋狀態不斷地發展變化。本文通過對攻防技術的具體剖析來對攻防實驗的一般方法和過程進行詳細介紹。

1 攻防實驗與信息安全風險評估

根據國標《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被解釋為:“依據有關信息安全技術與管理標準, 對信息系統及由其處理、傳輸和存儲的西悉尼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屬性進行評價的過程。它要評估資產面臨的威脅以及威脅利用脆弱性導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 并結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資產價值來判斷安全事件一旦發生對組織造成的影響”。風險評估是對信息系統的安全屬性進行評估, 風險級別和評估范圍決定評估的方式和方法, 而評估方式和方法決定評估的手段。攻防實驗技術是對風險評估工作的有效技術補充, 是對系統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系統評估分析手段, 可降低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對修訂安全策略、加強調整預防、監控和應急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 攻防實驗的目標和任務

在攻擊和防御的對抗中, 攻擊方通常掌握著主動性, 而防御方必須具備能夠和攻擊方相抗衡的智能。因此, 攻防實驗通常需要達到的目標是發現信息系統的脆弱性, 提高信息系統的防御能力和信息系統的入侵響應能力, 盡可能有效排除信息系統的威脅。

攻防實驗的第一任務是掌握先進的入侵方法和手段, 發現信息系統的潛在脆弱性, 分析攻擊的規律及軌跡, 為反向工程提供實踐依據。很多情況下, 信息系統的入侵是由于管理員不知道黑客攻擊的入侵手段和系統的潛在脆弱性, 不能夠快速反應。

攻防實驗的第二任務是收集積累準確的數據資料, 為安全策略分析和系統改進提供依據。在攻防實驗的過程中, 要注意記錄和保留相關的原始資料, 為下一階段的分析和總結提供良好的基礎。

3 攻防實驗的主要技術

為了井然有序地進行攻防實驗, 攻防實驗可以被分成入侵技術和防御技術。兩者相輔相成, 但防御技術比入侵技術發展滯后。入侵技術又可分為信息搜集技術和攻擊技術, 防御技術可分為監控技術、檢測技術和蜜罐技術。通過對攻防實驗的準確定位, 達到讓攻防實驗可以較真實較全面地模擬網絡入侵。同時依據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 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某類入侵進行詳細的資料搜集和數據分析。

3.1 入侵技術

基于對網絡攻擊行為過程性的認識, 入侵技術以入侵目標網絡為主要目的, 通常以入侵為主要手段, 以盜取信息或破壞系統為主要目的。對其進行分類研究, 對于了解攻擊的本質以更準確地對其進行檢測和響應具有重要的意義。通常, 入侵以信息搜集為前導, 通過系統所暴露的脆弱性進行相應的入侵操作, 可分為攻擊技術和信息利用技術。

攻擊技術包括攻擊前期的信息搜集技術和后期的攻擊技術。黑客的入侵過程通常在對目標主機的掃描探測后, 針對系統所暴露的脆弱性和漏洞, 對系統進行入侵操作。

3.1.1 信息搜集技術

信息搜集技術通常包括掃描技術和網絡嗅探技術。掃描技術是一種檢測本地主機或遠程主機安全性的程序。根據網絡掃描的階段性特征, 可分為主機掃描技術、端口掃描技術以及漏洞掃描技術。其中端口掃描和漏洞掃描是網絡掃描的核心。主機掃描的目的是確認目標網絡上的主機是否處于啟動狀態及其主機的相關信息。端口掃描最大的作用是提供目標主機的使用端口清單。漏洞掃描則建立在端口掃描的基礎之上, 主要通過基于漏洞庫的匹配檢測方法或模擬攻擊的方法來檢查目標主機是否存在漏洞。此外, 信息搜集型攻擊還包括會話劫持、信息服務利用、電磁泄漏技術等。

網絡嗅探技術主要指通過截獲網絡上傳輸的數據流來對目標網絡進行分析的技術。網絡嗅探技術要優于主要掃描技術, 因為網絡嗅探技術不易被發現, 讓管理員難以察覺。而嗅探的設備可以是軟件, 也可以是硬件。

3.1.2 攻擊技術

在攻擊階段, 黑客利用信息搜集技術搜集來的信息, 會采取攻擊技術對目標進行攻擊。攻擊技術的種類很多, 大致可分為拒絕服務攻擊、信息利用攻擊和惡意代碼攻擊。

拒絕服務DoS攻擊指利用網絡協議的缺陷或耗盡被攻擊對象的資源, 目的是讓目標計算機或網絡無法提供正常的服務或資源訪問, 使目標計算機停止響應甚至崩潰, 而在此攻擊中并不入侵目標設備。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是在傳統的DoS攻擊基礎之上產生的一類攻擊方式。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通過占領傀儡機來實施, 將多個計算機聯合起來作為攻擊平臺, 對一個或多個目標發動DoS攻擊, 從而成倍地提高拒絕服務攻擊的威力。

信息利用攻擊指并不對目標主機進行破壞, 而是盜取或偽造存儲的重要信息。信息利用攻擊一般是通過協議缺陷, 以冒充安全域欺騙主機的行為。目前, 一般分為欺騙攻擊和偽造攻擊兩種。

惡意代碼攻擊包括病毒和木馬攻擊。病毒是一種可以通過自我復制來感染其它程序的程序, 并且具有傳染性和不可預見性。木馬程序是一種暗含某種功能的程序, 內部含有隱蔽代碼, 其實質是通過隱藏端口進行通信, 因此木馬一般是C/S結構的。黑客以病毒攻擊的方式對系統進行破壞, 以木馬的方式對系統留下后門, 以便可以隨時進入系統, 對系統的權限和配置信息進行更改或破壞。

3.2 防御技術

基于對入侵技術的識別, 防御技術以應對入侵技術而產生。目前, 防御技術以彌補漏洞為主, 輔以檢測設備, 并設置防火墻等防護軟件。通常防御技術包括監控技術、檢測技術和蜜罐技術。

3.2.1 監控技術

監控技術即監督控制技術, 主要對目標主機或網絡進行實時監控。監控以監控網絡狀態為主, 通過數據包的收發, 防止信息探測, 也可對主機內進程監控, 查看主機異常進程。通常, 監控技術又可分為軟監控和硬監控兩種。

軟監控指通過軟件來實現對目標網絡實現監控的目的。如網絡監控軟件就是典型的軟監控例子。而硬監控技術指通過硬件的方式來實現對目標網絡實現監控的目的。物理隔離技術和入侵防護設備是硬監控技術的體現。監控技術主要針對入侵技術中的信息搜集技術, 防止黑客對網絡的信息搜集, 也可阻止惡意代碼對網絡的攻擊。

3.2.2 檢測技術

檢測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防范技術, 其作用是監控網絡和計算機系統是否出現被入侵或濫用的征兆。核心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 對網絡、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監視, 盡可能發現各種攻擊企圖、攻擊行為或者攻擊結果, 以保證網絡系統資源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檢測技術不同于監控技術, 檢測的第一要素是監聽, 因此, 只要通過監視來自網絡區域的訪問流量和需要進行網絡報文的統計。

3.2.3 蜜罐

蜜罐是一種安全資源, 其價值在于被掃描、攻擊和攻陷。這個定義表明蜜罐并無其他實際作用, 因此所有流入/流出蜜罐的網絡流量都可能預示了掃描、攻擊和攻陷。而蜜罐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對這些攻擊活動進行監視、檢測和分析。

蜜罐技術的優點包括:收集數據的保真度高, 漏報率和誤報率較低;使用蜜罐技術能夠收集到新的攻擊工具和攻擊方法;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網絡管理人員能夠比較容易掌握。蜜罐技術也存在著一些缺陷, 主要有需要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只能對針對蜜罐的攻擊行為進行監視和分析;蜜罐技術不能直接防護有漏洞的信息系統;部署蜜罐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風險。

蜜罐可以按照部署目的分為產品型蜜罐和研究型蜜罐兩類。研究型蜜罐則是用于對黑客攻擊的捕獲和分析, 通過部署研究型蜜罐, 對黑客攻擊進行反向追蹤和分析, 能夠捕獲黑客所使用的攻擊工具及攻擊方法, 甚至能夠監聽到黑客之間的交談, 從而掌握他們的心理狀態等信息。產品型蜜罐的目的是為網絡提供安全保護, 幫助管理員對攻擊做出及時正確的響應等功能。產品型蜜罐一般容易部署, 且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

4 結束語

本文從技術角度對常見的攻防方法作了全面的分類闡述, 當然由于篇幅的限制, 本文對網絡攻防技術的總結難免掛一漏萬, 并且對每一個方法都沒有深入探討, 對網絡安全防護技術的分類也有待進一步的理論化、系統化。網絡攻防技術的研究是一個非常復雜和費時的過程, 并且入侵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更新, 但是良好的安全策略會有助于被攻擊的系統更快的恢復, 更為高效的處理。

參考文獻

[1][Z].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

[2]諸葛建偉, 葉志遠, 鄒維.攻擊技術分類研究[J].計算機工程, 2005 (11) .

[3]艾大清, 祝烈煌.網絡攻防問題研究[J].警察技術, 2008 (7) .

上一篇:危機公關公司如何處理范文下一篇:文明小區創建實施方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