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三年級下冊數學六單元范文

2023-10-05

三年級下冊數學六單元范文第1篇

一、想一想,填一填。(18分)

1、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4 :5 = 24 ÷()=():15

3、大圓的直徑是4厘米,小圓的直徑是2厘米,大圓和小圓周長最簡單的整數比是(),面積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4.圖上距離3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80千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5.一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圖上6厘米表示實際距離()千米。實際距離150千米在圖上要畫()厘米。 6.12的約數有(),選擇其中的四個約數,把它們組成一個比例是()。

7.一種精密零件長5毫米,把它畫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圖上長應畫()厘米。

8.加工零件的總個數一定,每小時加工的零件個數的加工的時間()比例;訂數學書的本數與所需要的錢數()比例;加工零件的總個數一定,已經加工的零件和沒有加工的零件個數()比例。

9.如果x÷y =712 ×2,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比例。

10、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互為倒數,其中一個內項是 16 ,則另一個內項 是()。

二、請你來當小裁判。(9分)

1、由兩個比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把一個比的前項擴大2倍,后項縮小2倍,這個比的比值不變。()

3、正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邊長和邊長不成比例。()

4、汽車的速度一定,所行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5、如果8A = 9B,那么B :A = 8 :9。()

6、圖上距離總比實際距離小。()

三、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9分)

1、圖上6厘米表示表示實際距離240千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A、1 :40000B、1 :400000C、1 :4000000

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邊長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積的比是 ()A、 2 :7B、6 :21C、4 :14 3.下面第 () 組的兩個比不能組成比例。

A、 8:7 和 14:16B、 0.6:0.2 和 3:1C、 19: 110 和 10:9 4.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積和底 ()

A、 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5、鋪地的面積一定,磚塊的面積和用磚的塊數()。 A、成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統計》檢測題

一、想一想,填一填。(16分)

1、要統計某學校各年級的人數,可以選用()統計圖。

2、要表示各部分與總數之間的關系,選擇()統計圖比較合適。

3、要表示各種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選擇()統計圖比較合適。

4、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種營養成份的含量,最好選用()統計圖。

二、判斷。(16分)

1、統計圖比統計表更直觀,更形象。 ()

2、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 ()

3、要表示一個人一天體溫變化,最好選用條形統計圖。()

4、小剛記錄了本周每天的平均氣溫,他制成扇形統計圖表示整周的氣溫變化情況。()

三、右圖是某超市各種商品存放率的統計圖。(4+5+5=14分) (1)食品類商品存放率比日用品多()%。

(2)已知超市里共存放了4000件商品。日用品存放了多少件?

(3)有人認為食品類的商品存放的最多。你同意嗎?請說出理由。

四、下圖是六(1)班同學喜歡的體育活動情況統計圖。分析判斷。(4+7+4=15分)(1)六(1)班同學最喜愛哪項體育活動的人數最多?

(2)你能看出喜歡哪項體育活動的人數最少?為什么?

三年級下冊數學六單元范文第2篇

1、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記憶)

2、我們要使鐵絲發生變化,可采用(折)、(拉)(錘打)等方法。(了解)

3、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記憶)

4、金屬湯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蠟燭火焰上慢慢加熱,白糖會(熔化)、(炭化)。(記憶)

5、我們可以用(篩網)分離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變化。(記憶)

6、有些物質混合后不會生成新的物質,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質混合后會生成新的物質,如(小蘇打)和(白醋)混合。(記憶)

7、米飯在我們咀嚼的過程中,變得有(甜味)了,這是因為米飯中有一種叫(淀粉)的東西,在被我們咀嚼過程中發生了變化。(記憶)

8、淀粉遇到碘酒顏色會變成(藍色),產生了一種藍色的新物質。(記憶)

9、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大量的氣泡,生成新的氣體,這種氣體能使燃燒的細木條熄滅,說明這種氣體(不支持燃燒)。(記憶)

10、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即(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瘜W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產生新的物質)。(記憶)

11、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產生種種現象,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產生沉淀物)等。(記憶)

12、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利用(物質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了溫度計,這種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土地沙漠化等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了解)

13、通過觀察比較鐵片和鐵銹,我發現鐵銹是(紅褐色)、(有空隙)、(沒有光澤)、(不導電)、

(不能被磁鐵吸引)、(粗糙)等。(記憶)

14、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的物質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如(折紙)、(水結冰)、(加熱水)、(豆子和沙子混合)等。(了解)

15、用鑷子夾住鐵釘并將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鐵釘,可以發現浸入溶液的鐵釘表面有(新物質附著),同時藍色的硫酸銅液體顏色會(變淺),這種變化屬于(化學變化)。(了解)

16、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氣體(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無色透明)。(記憶)

17、哪些食物含有淀粉?(記憶)

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蘋果、面包、饅頭、南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蘿卜、白蘿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蔥

18、實踐中,人們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減緩鐵制品生銹速度?(記憶)

答:(1)制成合金;(2)鐵制品表面涂防護層;(3)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潔凈和干燥。 附:

1、現在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記憶)

答:

1、垃圾污染;

2、水污染;

3、大氣污染。另外還有:白色污染、物種數量銳減、土地沙漠化、酸雨等。

2、請你制定一個家庭節水計劃:(記憶)

答:

1、洗手洗臉用水盆;

2、淘米水用來洗碗;

3、淋浴水用來沖馬桶;養魚水用來澆花草;使用節水器具等。

3、為了減少“白色污染”的環境問題,你會怎么做?(記憶)

三年級下冊數學六單元范文第3篇

第一步:判斷是一般疑問句還是特殊疑問句。

一般疑問句的回答是Yes或No,其他回答全部是特殊疑問句。 一般疑問句的提問方法:對動詞的提問用Do或Does„„?

對形容詞的提問用Be動詞(Is或Are)。

特殊疑問句提問方法:問人用Who,問怎樣How,問哪里用Where

問時間用When,問什么用What 第二步:看主語人稱。如果是第三人稱,動詞用第三人稱形式。其他用原形。 例句及分析:

1I have a fever. ○2Mike has a fever.

1、○分析:易發現,這兩句都是特殊疑問句。答句都是回答生病,那么均用句子 “What’s the matter with„„?”省略號處換人稱即可。

1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正確問句是:○2 What’s the matter with Mike? ○練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my has a toothache.

1Yes, I have a fever. ○2Yes, Mike has a fever.

2、○3No, I have a fever. ○4No, Mike has a fever. ○ 分析:回答是Yes或No,所以這四句都是一般疑問句?;卮鹨彩巧?bdquo;病,是一個動詞,用助

1○3句的主語人稱都是第一人稱“I動詞Do或Does提問。接下來看主語的人稱,第○

2○4句的主語人稱是(我)”,則問句應改成you(你)所以助動詞用Do提問。而第○第三人稱“Mike”,用Does提問。特別注意:助動詞提問,則后面的動詞要用原形。

1Do you have a fever? ○2Does Mike have a fever? 正確問句是:○3 Do you have a cold? ○4 Does Mike have a cold? ○ 練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 John has a co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es, Amy has a toothache.

1I feel tired. ○2Mike feels tired.

3、○3I’m tired. ○4Mike is tired. ○分析:這四句都是回答感覺??梢杂猛ㄓ镁湫? “How do + 第二人稱(you)或復數(they)+ feel?” “How does + 第三人稱 + feel?”

特別注意:助動詞提前,后面的feel要用原形。 1○3句:How do you feel ? 正確問句是:○2○4句:How does Mike feel ? ○練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my is sa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my and Mike are happ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y parents are tired.

六年級英語Unit2 作文總結

1、Mike得了流感,描述他有哪些癥狀,如何治療。例文:

Mike has/gets a flu. He has a cold. He has a sore throat. He has a sore nose. He has a headache. He has a fever. He feels tired. He should go to see the doctor, drink hot drinks and stay in bed for a few days.Then he will feel better soon.

2、 假如你是Mike,得了流感,描述有哪些癥狀,如何治療。例文:

I am Mike. I have/get a flu. I have a cold. I have a sore throat. I have a sore nose. I have a headache. I have a fever. I feel tired. I should go to see the doctor, drink hot drinks and stay in bed for a few days. Then I will feel better soon.

分析:這兩篇作文只是人稱不一樣,第一篇是以第三人稱的形式,第二篇是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注意動詞的不同就可以了。

3、 簡單描述下列每個人的感覺,并說明原因。

三年級下冊數學六單元范文第4篇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是梁衡的同名散文(發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節選。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者采用倒敘的手法,一開始描寫了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作學術報告的場面,將居里夫人美麗的形象和偉大的成就凸現在讀者面前。接下去的兩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居里夫人為了探索‚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而進行的艱苦的研究,直到發現了鐳,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充分表現了居里夫人堅定執著、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最后兩個自然段寫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態度和做法,表現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貴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學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課文沒有泛泛介紹居里夫人的科學成就,而是將作者對科學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顯得文采斐然。教師在教學時要處理好科學性和文藝性的關系。

教學本課的重點一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二是讀懂居里夫人的事跡,從具體的事例中領悟‚跨越百年的美麗?就是居里夫人所體現的科學精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她的報告?宣布了一項驚人的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是指‚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面龐?‚堅定而又略帶淡泊的神情?‚微微內陷的大眼睛?,也暗指這一形象背后堅毅執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為對科學作出的杰出貢獻,成就了她的歷史地位,使之成為令世人欽佩和仰慕的女性。這句話寫出了居里夫人對科學的巨大貢獻。

②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淡藍色的熒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個月的時間提煉出來的0.1

108 克鐳發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這項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終日的煙熏火燎、身體的疲勞為代價獲得的,因而融入了‚美麗的生命?。這項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堅持探尋‚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結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這句話是對居里夫人在科學研究中表現的堅持不懈的獻身精神的贊頌。

③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這項偉大自然發現?是指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人生意義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價值并不在于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于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作出貢獻。居里夫人對人生價值的認識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學研究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

④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這個句子采用了‚從……變成……?的句式,這種‚變成?不是一般的變成,而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績。

(2)對詞語的理解。

放射性:某些元素(如,鐳、鈾)的不穩定原子核自發地放出射線而衰變成另外的元素的性質。

鐳:金屬元素,符號Ra,銀白色,有放射性,醫學上可用來治療癌癥和皮膚病。

人聲鼎沸:人群發出的聲音像水在鍋里沸騰一樣,形容人聲嘈雜喧鬧。 莊重:嚴肅穩重。不隨便,不輕浮。 淡泊:(對名利等)超脫,不追逐。

提煉:用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純凈,或從中提取所要的東西。

冶煉:用焙燒﹑熔煉等方法,從礦石中提煉出所需要的金屬。

溶解:一種物質(溶質)分散于另一種物質(溶劑)中成為溶液的過程。如,食鹽或糖溶解于水而成水溶液。

109 侵蝕:逐漸地破壞或腐蝕。 剛毅:剛強、堅毅。

執著:佛教指對某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后泛指堅持某一信念而不肯改變。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盛名:很大的名聲。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分析、頑強、侵蝕、隱退、乏力、榮譽、頭銜、捐贈、誕生、里程碑、卓有成效?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句子,背誦喜歡的部分。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贊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三、教學建議

1.這是本單元‚科學精神?的第一篇課文,學生在過去的語文學習和課外閱讀中,已經了解了不少科學技術成就以及一些科學家的故事,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形象地理解什么是科學精神。教學中可以結合單元導語簡單介紹科學精神是一種敢于堅持科學思想的勇氣和不斷探求真理的意識。

2.初讀課文,要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跡,初步理解課題‚跨越百年的美麗?。課文中有一些長句子,比如,‚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學生不容易讀通順,要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學會適時地停頓。課文中涉及的一些專業名詞,比如,‚放射性?‚鐳?‚元素?‚酸堿?,一般不會影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不必深究,如果學生有疑問,教師可以做通俗的講解,讓學生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3.課文研讀的重點是課題中的‚美麗?表現在哪些方面。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隱含的兩個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居里夫人有端莊美麗的容貌,但是她投身于科學研究不在乎‚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但

110 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在這看似矛盾的背后是居里夫人獻身科學的人生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從而讓學生理解能夠跨越百年的‚美麗?不僅是居里夫人的美麗端莊,更是她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人生態度。

4.課文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可以先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反復朗讀,然后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抓住句子的核心部分引起學生思考,并在形象地體驗中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這樣理解?‚這樣理解合理嗎?,在討論中深入理解,同時要尊重學生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的個性化理解。比如,理解‚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這句話的核心部分是‚人生意義的發現?,理解的重點也就是這個‚人生意義?是什么?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過程以及居里夫人在工作中的態度和表現,感受其中的艱難和辛苦,思考居里夫人為什么這樣做,從而理解這里的‚人生意義?是對真理的追求,對科學研究的執著。

5.這篇課文教學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認識居里夫人,也不僅僅在于通過居里夫人的事跡體會和理解科學精神,更重要的是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敬重像居里夫人這樣獻身科學的人,認同他們對科學精神的追求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因此,課文的教學還要重視學生學習課文后的感受、感想和感悟,引導學生說出來,寫下來。教學中可以結合課后的‚閱讀鏈接?以及學生搜集的資料,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學案例 片段:

解讀‚美麗?,感受科學精神

師:同學們,1898年,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報告了她驚人的發現,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她的形象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里。讓我們再仔細讀讀課文,想一想除了美麗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種‚美麗?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等會兒我們來交流。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我覺得居里夫人的美麗表現在她的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

師:課文哪個部分讓你的這種感受最深?

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寫發現和提煉鐳的過程讓我感受最深。

111 生:我也覺得第三自然段寫居里夫人提煉鐳的過程最能體現她的堅定、剛毅和頑強的精神。

師:好,就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居里夫人堅定、剛毅、執著追求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師: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生:我讀到這一句,‚就像是在海灘上撿到一個貝殼,別人也許僅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沖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我就想,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別人為什么沒有研究下去呢?我覺得居里夫人善于發現問題的精神特別讓我佩服。

師:還有誰來談談?

生:我覺得寫居里夫婦提煉鐳的過程讓我感受最深。‚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淀、分析?;炇抑皇莻€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從這段話里可以知道居里夫人從事科學研究的條件是非常艱苦的,他們提煉鐳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鍋?,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在這樣的條件下從事研究工作,沒有遠大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生:工作條件的艱苦還可以從這句話看出來,‚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這說明工作不但辛苦,而且還常常有被燒傷的危險。

生:我來補充一點,從這段話里還知道,當時不僅工作條件非常艱苦,而且實驗能不能成功還很難說。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這里有句話,‚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可能?的意思就是也許能從這成噸的工業廢渣中提煉出鐳,也許還提煉不出。

師:你能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很好!從‚可能?這個詞語中我們還能體會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們的心血全都白費了。從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學研究的艱辛。

112 生:我感受到的是居里夫人對科學研究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她知道研究有可能失敗,但她決不放棄。我想他們即使失敗,也會繼續努力,一直到實驗成功的。

師:說得真好,讓我們把這段話再讀一遍,把我們的這些感受讀出來吧。

師:請同學們接著談。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一句,‚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于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從這句話中的幾個數字我體會到雖然工作環境這樣艱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堅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時間,才從成噸的廢渣中提煉出0.1克鐳,這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對科學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執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我認為這種精神是美麗的。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0.1克鐳大概是多少嗎?它比我們的圓珠筆筆尖還要小。要從成噸的廢渣中提煉出那么小小的0.1克鐳,這是多么艱難呀!那么我們在讀這句話時應該怎么讀呢?

生:我覺得在讀三個數字時應該讀出漫長而艱辛的感覺。 生:我覺得‚終于?這個詞要讀出一種成功的喜悅。 師:那你們倆能一起讀一讀這句話嗎?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不太明白:作者在敘述居里夫人提煉鐳的艱辛的時候,為什么要寫她和皮埃爾的對話呢?

師:問題提得很好。我們請兩位同學分角色讀讀他們的對話,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從他倆的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居里夫婦千辛萬苦地尋找新元素,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讓科學為人類造福,這就說明他們的追求目標是遠大的。

生:我覺得這里還體現出居里夫婦的一種樂觀精神。

師:是呀,如此艱苦的條件,如此艱難的實驗,可是他們想要得到的是希望有美麗顏色的鐳。他們得到了嗎?讀──

(生齊讀:‚它真的有極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

師:從第3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了居里夫人為了發現和提煉鐳所付出的艱辛。我們深深地為居里夫人那種對科學事業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動,這種信念和精神無疑是美麗的。正如書上所說的,‚這

113 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居里夫人的美麗還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讓我們再讀讀課文其他幾個自然段。

師:誰來說說?

生:我認為居里夫人的‚美麗?還表現在她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師: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課文第四自然段寫到,‚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逐漸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

師:既然課文說‚她美麗健康的容顏在悄悄地隱退?,你們為什么還覺得這是居里夫人的美麗所在呢?

生:我覺得雖然居里夫人美麗健康的容顏在悄悄地隱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麗和健康換來了科學實驗的巨大成功,換來了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生:我也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打動。我覺得這是平常人難以做到的,正是這種犧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別人無法得到的成功。這種美麗比外表的美麗更持久,更能經受時間的考驗。

師:說得好!她把外在的美麗變成了什么呢?一起來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師:還有體現她獻身精神的地方嗎?

生:從第5自然段的這一句也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獻身精神。‚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讀到這里,我就在想,做實驗的時候,射線該是多么強烈呀!她知道射線對健康有害,可她還是堅持工作,我覺得居里夫人真正做到了為科學獻身。

師:還有誰能從其他角度談談居里夫人的‚美麗?表現在哪里呢? 生:我覺得居里夫人的‚美麗?還表現在她的淡泊名利。

師:課文中的哪些句子能夠體現她的這種美麗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

師:誰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我們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項榮譽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她卻視名利如糞土,一心只想著科學研究,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這種在名譽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種美麗。

生:我從課文最后愛因斯坦對居里夫人的評價中也可以知道她的淡泊

114 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師:是的,對居里夫人來說,人活著不是為了追求名利,而是為了對人類有所貢獻!所以作者說,‚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讓我們懷著對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讀一遍。

師:同學們,學習了課文,你們對‚跨越百年的美麗?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嗎?

生:我認為課題中的‚美麗?主要表現在她對科學執著的追求,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以及對名利的淡泊這三個方面。這種‚美麗?是長久的,所以說是跨越百年的美麗。

生:我覺得居里夫人的‚美麗?還在于她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種‚美麗?已經成為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流傳至今,而且還會繼續流傳下去。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明白了‚跨越百年的美麗?不僅是指居里夫人美麗的容貌,也不光是她偉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學精神──對科學執著追求,為科學奉獻終身,以及淡泊名利。所以,愛因斯坦說,‚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光明的未來。?我想,我們如果能學習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我們也能為人類作出貢獻。

課后請同學們讀一讀‚閱讀鏈接?中的材料,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科學家,讀讀有關他們的書或者文章,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五、相關鏈接

1.居里夫人 (1867—1934)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波蘭物理學家,最早榮獲諾貝爾獎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蘭華沙市的一個教師家庭。10歲喪母,家境貧困,造就了她吃苦耐勞、好學不倦的品質。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國巴黎大學理學院求學深造。她珍惜其間艱苦而又‚完美?的時光,勤奮努力,于1893年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894年又獲得數學碩士學位。幾乎與此同時,科學之緣將她和皮埃爾〃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倆人結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貝可勒爾發現鈾具有放射性的報告,引

115 起她極大興趣。她悉心探索、反復實驗,與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終于發現兩種新的化學元素,它們比鈾具有更強的放射性。一個是‚釙?,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對祖國的熱愛,以波蘭的第一個字母命名的;另一個是‚鐳?,它傾注了居里夫婦巨大的心血、智慧、體力,甚至生命。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可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車禍逝世。居里夫人以堅強的意志戰勝巨大悲痛,承擔起全部家庭責任。很快地,她又繼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學的課程,并指導實驗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參加法國科學院院士競選,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為科學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選。但這阻撓不住她獻身科學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富于犧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利用X光設備診救傷病員。她長期在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緊張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質損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種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2.居里夫人的科學研究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的研究工作。自從倫琴發現X射線之后,貝可勒爾在檢查一種稀有礦物質‚鈾鹽?時,又發現了一種‚鈾射線?,朋友們都叫它貝可勒爾射線。

貝可勒爾發現的射線,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興趣。射線放射出來的力量是從哪里來的?居里夫人看到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還沒有人對鈾射線進行過深入研究,于是決心闖進這個領域。

經過皮埃爾多次請求,理化學校校長才允許居里夫人使用一間潮濕的小屋做理化實驗。雖然室溫只有6 °C,但她完全投入到鈾鹽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受過嚴格的高等化學教育,她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什么理由可以證明鈾是唯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結果很快發現另外一種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絕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起一個新名稱。居里夫人提議叫它‚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做‚放射性元素?。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礦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爾的幫助下,她連

116 續幾天測定能夠收集到的所有礦物。她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

經過仔細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認,用這些瀝青鈾礦中鈾和釷的含量,絕不能解釋她觀察到的放射性的強度。

這種反常的而且過強的放射性是從哪里來的?只能有一種解釋:這些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少量的比鈾和釷的放射性作用強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試驗中,已經檢查過當時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她斷定,這是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里夫人的發現吸引了皮埃爾的注意,居里夫婦一起向未知元素進軍。在潮濕的工作室里,經過居里夫婦的合力攻關,1898年7月,他們宣布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為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為釙。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又根據實驗事實宣布,他們又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這種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釙還強。他們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鐳???墒?,當時誰也不能確認他們的發現,因為按化學界的傳統,一個科學家在宣布他發現新元素的時候,必須拿到實物,并精確地測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報告中卻沒有釙和鐳的原子量,手頭也沒有鐳的樣品。

居里夫婦決定拿出實物來證明。當時,藏有釙和鐳的瀝青鈾礦,是一種很昂貴的礦物,主要產在波希米亞的圣約阿希母斯塔爾礦。人們煉制這種礦物,從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鈾鹽。對于生活十分清貧的居里夫婦來說,哪有錢來支付這件工作所必需的費用呢?他們的智慧補足了財力,他們預料,提出鈾之后,礦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還存在,那么一定能從提煉鈾鹽后的礦物殘渣中找到它們。經過無數次的周折,奧地利政府決定饋贈一噸廢礦渣給居里夫婦,并答應若他們將來還需要大量的礦渣,可以在最優惠的條件下供應。

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提煉,終于得到0.1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鐳宣告誕生了! 居里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現象。鐳的發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1903

117 年,居里夫人獲得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里夫婦和貝可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繼鐳的發現之后,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錒也被發現。探討放射性現象的規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質成為科學界的首要研究課題。

──摘自《科學上下五千年》,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3.梁衡 (1946— )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19* 千年夢圓在今朝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于實現了。文章熱情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3段),簡要敘述了炎黃子孫為了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重點描述了明代的萬戶所嘗試的人類首次火箭飛行。第二部分(第4段至第9段),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呈現的勃勃生機,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到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第三部分(第10段),簡要描繪了炎黃子孫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登臨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遠的太空。

課文重點敘述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的經過。具體敘述了載人航天工程的艱巨和困難;廣大科技工作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

118 地苦戰攻關;‚神舟五號?的順利發射和成功返回及其偉大意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從中體會中國航天人所體現的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學習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在事實的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盡管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了慘重代價,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卻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這句話一方面承接上文,用萬戶的火箭飛行失敗說明中華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夢想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了很多的失敗和挫折;另一方面開啟下文,說明中華民族并沒有因為失敗放棄飛天的夢想,而始終堅定執著,不斷努力。

②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紀重點工程。

句子中的三個‚最?字,充分說明了載人航天工程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充分說明了黨中央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顯示出的巨大的勇氣和決心,也充分說明了中國航天工作者將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艱辛的勞動。

③它同時也充分表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的偉大意義,是幾千年的夢想變成現實,是幾代人數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奮斗的結果,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勇于挑戰的精神。

(2)對詞語的理解。

九天攬月:攬,采摘。到天的最高處去摘月。常形容壯志豪情。 絢爛:光彩炫目。

先驅:在前面開路引導,也指引導的人。

積勞成疾:積勞,長期勞累過度;疾,病。因長期工作,勞累過度而生了病。

風華正茂: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119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堅持不懈:懈,松懈。堅持到底,一點不松懈。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瑰麗、嘗試、火箭、捆綁、慘重、穿越、振奮、規模、協作、精細、概括、評價、魄力、嫦娥奔月、炎黃子孫、積勞成疾、風華正茂?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激發民族自豪感。

3.學習在具體的事實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體會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關于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資料,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概況,豐富背景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課中,這些搜集到的資料可以引入到課堂教學,補充、豐富和拓展課程內容;課后,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和搜集的資料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比如,編小報、辦墻報、搞展覽。

2.出示課題,可以讓學生先說說課題字面的意思,特別要理解‚圓?的意思,‚圓?就是使完滿、使周全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并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歸類梳理,大致可以歸納為這樣幾個問題:千年的‚夢?是指什么?千年‚夢?是怎么圓的?為什么千年的‚夢?今朝圓了?這些問題可以成為研讀課文的主要線索。

3.這篇課文比較長,是略讀課文,要培養學生在快速默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梢院唵螌挿旱靥崾緦W生‚你讀懂了什么?;也可以抓住‚夢?和‚圓?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提示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夢?怎么圓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默讀課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默讀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中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4.課文不僅敘述了千年飛天夢今朝得以圓的結果,而且用大量的事實來說明‚夢圓?背后的精神和力量,這應該成為課文研讀重點。研讀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過程方面,千年的尋夢過程中,中國人民充分表現了炎黃子孫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二是探索方面,‚神舟五號?的研制過程,充分表現了中國的航天工作人員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的精神。

120 5.千年夢圓在今朝,是中國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體炎黃子孫自豪的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有關句段,比如,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課文后面‚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也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案例 片段:

細讀文本,尋根溯源

師:千年夢圓在今朝。‚神舟五號?能順利升天,你認為應該歸功于誰?請你仔細讀讀課文,在有感觸的地方圈圈畫畫,特別有感觸的地方可以有感而發,寫上批注。

生:我認為楊利偉是一個功不可沒的功臣。

生:我也有同感,作為太空飛行第一人,他對祖國忠誠的愛,對航天事業無限的執著,都令我們敬佩。

師:是啊,隨著‚神舟五號?的飛天,全世界都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

(出示一組身穿太空服的楊利偉圖片,師生共同回憶2003年那激動人心的一幕。)

師:楊利偉用三句話概括了他21個小時的太空旅行,這三句話找到了嗎?

生:‚飛船飛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 師:讀了課文,你怎樣理解楊利偉的這三句話?

生:我認為這三句話是楊利偉對飛船的評價,也是對研制飛船的航天人的贊揚。

生:我認為這三句話說明‚神舟五號?飛船是很安全、很穩定的,也說明我國的航天工作人員的水平很高。

生:我從課文第

5、6自然段看出,楊利偉說這句話是發自內心的對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評價,他們是默默的無名英雄。

師:能說具體點嗎?

生:從‚一百一十多個單位?‚多達三千多個?可以看出參加研制、建設、發射的單位及工作人員之多。

師:這么多的單位和工作人員要完成同一件事情,最需要的是什么精

121 神?

生:同心協力。 生:團結合作。

師:對,只有團結合作,同心協力,才能完成‚神舟五號?這樣大的系統工程。

生:‚夜以繼日?這個詞語仿佛讓我看到了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苦戰情景。

師:從中你看到的是一種什么精神? 生:忘我工作的精神。 生:默默奉獻的精神。

師:是啊,為了‚神舟五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獻,他們付出的是時間,是智慧,甚至──生命。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有的人……?這個句段。

師:同學們,一個英雄的背后往往還站著無數的無名英雄。你知道嗎?──(出示課件)為了保證‚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科學家們共設計了20種救生方案保證航天員安全,針對飛船系統的故障對策有139個;8位科學家未見飛天身先死,這些科學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車上,有的犧牲在實驗室,他們努力了數十年卻沒能看到飛天成功的壯麗場景。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這段話,表達我們心中的敬意。

師:正是成千上萬人的不懈努力、團結合作、默默奉獻、才換來了這個美麗的輝煌的結果,才圓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

五、相關鏈接

1.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東方紅1號?衛星由‚長征1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開始了中國進軍太空的萬里長征。

‚東方紅1號?衛星進入軌道以后,運行情況良好,各種儀器工作正常。衛星上的短波無線電發射機,循環播送《東方紅》樂曲和遙測信號,樂曲聲音清晰嘹亮。每分鐘循環一次,首先以40秒的時間連續播送兩次《東方紅》樂曲,間隔5秒鐘后,播發遙測信號10秒鐘,又間隔5秒鐘,進入另一個循環。人造地球衛星上的遙測儀器不斷地發回各種數據。人們從廣播和報紙上獲知衛星什么時候經過各大城市上空的信息,這個時間一臨近,人們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興奮地觀看自己國家的衛星。

122 ‚東方紅1號?衛星的發射成功,是我國航天技術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我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個能自行研制和發射航天器的國家。

2.中國為何要發展載人航天

中國為什么要發展載人航天,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被關注的問題。載人航天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工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對于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科技、國防和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載人航天,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在當今世界上,沒有什么比載人航天更能充分展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如果沒有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和科研能力,如果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強勁的經濟能力,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可能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因此,我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顯示我國的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

載人航天,對科技發展具有強大的牽引作用。載人航天技術,集中了當代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是多種學科、多種技術領域尖端技術的集大成者,載人航天在應用這些已有的技術成果的同時,為促進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和載人航天的實現,又對這些科學技術領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實現這些目標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技術成果,客觀上促進了這些學科的向前發展。因此,載人航天,對于科技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載人航天,對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目前,雖然載人航天直接經濟效益還不明顯,但是,載人航天活動開發的許多新技術、新產品,已經在帶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人到太空中,可以利用太空環境進行一系列的試驗,這些試驗將不僅可以獲得在地面條件下無法生產加工的新材料,還可以獲得新工藝和方法。這些工藝和方法將為促進經濟建設,提高效率和經濟效益,產生積極的影響。

載人航天,可以促進科學研究工作的深入。載人飛船為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效載體。從太空觀察地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構造,探明地球的資源、預測地震、洪水、颶風、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可以保護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美國航天員在太空實驗室里進行了146項地球觀察,其中包括農作物的長勢、病蟲害的蔓延、森林火災、積雪的

123 覆蓋融化情況等。將觀察到的資料提供給有關部門的專家,就可以對地質、地理、農業、生物、水文、環境污染和礦藏等進行研究和評估。

3.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分作三步走

按照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規劃,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分三步來實施。 第一步是發射無人和載人飛船,將航天員安全地送入近地軌道,進行對地觀測和科學實驗,并使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隨著我國第一名航天員楊利偉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歷史性突破,第一步任務已經完成。

第二步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在突破這些技術的基礎上,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間工程系統。‚神舟六號?發射成功,即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計劃開始啟動,下一步中國載人航天的目標將是航天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間試驗室,建成中國的空間工程系統,航天員和科學家可以來往于地球與空間站,進行規模比較大的空間科學試驗。

20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本身就是‚真理?。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科學真理的發現,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后?才獲得的。然后,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第二個事例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于發明了酸堿試紙。第三個事例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最后對三個典型

124 事例作總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都發現了真理。因此,只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就一定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并不神秘,也不遙遠,關鍵在于見微知著,不斷探索,善于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了解議論文的形式。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最后把‚??拉直變成了‚!?,找到了真理。

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一句俗語,形象表達了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按收獲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的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這句話用‚只要……就……?的句式說明‚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并‚不斷探索?。

④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這句話對發現真理的條件作了說明,科學發現中存在‚偶然的機遇?,說明科學真理就存在于我們身邊,它并不神秘;‚只能給……?說明科學發現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學真理的發現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給那些‚有準備?‚獨立思考?‚鍥而不舍?的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125 (2)對詞語的理解。

定理:已經證明具有正確性、可以作為原則或規律的命題或公式,如,幾何定理。

定律:科學上對某種客觀規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一定變化過程的必然關系。

學說:指學術上自成理論體系的主張或見解。 司空見慣:看得多了,不以為奇。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 敏銳:感覺靈敏,眼光尖銳。

無獨有偶: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配成一對兒。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打破沙鍋問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見微知著:微,隱約;著,明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鍥而不舍:鍥,鏤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二、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機械、玫瑰、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三、教學建議

1.課文開頭和結尾部分的幾個說理的句子,意義比較抽象,可能比較難讀,要多讀幾遍,讀通順。

初讀課文時,要讓學生找一找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同時可以讓學生思考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并不要求學生做出準確的回答,主要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只要能從字面上或者結合具體的事例說說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也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可能會對課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學知識提出疑問,比如,地球是怎么自轉的?什么是石蕊試紙?什么是鹽酸?對這些科學知識的理解,教師

126 可以讓知識面廣的學生來解答,也可以簡單地介紹,不要在科學術語上花太多時間。

2.課文的寫作思路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學習三個具體事例,從具體事例中獲得認識,理解作者的觀點;然后,再從全文的角度發現課文的寫作思路,進一步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觀點。這樣更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地,深刻地理解課文。

3.課文中的三個具體事例,不同于一般記敘文中的故事,它們的作用是為了具體說明作者的觀點,即‚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因此對這三個具體事例的研讀,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重點。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么?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么?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特別注意‚敏銳地注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復的實驗和研究?‚許多實驗?‚反復的觀察實驗?等詞句,從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深刻含義。

三個具體事例涉及洗澡水的漩渦、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離學生的生活比較近,可以讓學生在家里觀察,獲得直接經驗;有條件的話,石蕊試紙的酸堿測試可以在課堂上做給學生看,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都是說理論述的句子,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課文中的具體事例來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小學階段學生接觸議論文,不宜在文體知識上做過多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之類的術語。

5.課文在寫法上的主要特點就是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語文學習重點。在前兩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有所認識,這一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這種寫法,還要求學生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教學中可以安排一次小練筆,要重視寫完后的交流評議,評議的重點是描述的具體事實是否能證明觀點,對具體事實的描述是否能突出重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在比較閱讀中發現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一說。

127 生:課文具體寫了三件事,第一件寫的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生:第二件寫的是英國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后發明了石蕊試紙。

生:第三件寫的是奧地利的一位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中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的關系。

師:再請大家仔細地讀讀這三個事例,看看三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么相同點?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做一做批注。

師:我看到有很多同學都在課文中做了批注,發現了這三段話中的很多相同點,現在請大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討論存在的疑問。

師:現在,我們進行課堂交流,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

生:我們發現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發現的問題。

生:我發現這三個事例都是在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生: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師:大家講得很好,有沒有人能把他們的相同點分析得更清楚一些? 生:我認為這三個事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或者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復的研究和實驗;最后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師:課文讀得很仔細,分析得很有條理,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是不是這樣,并嘗試給每段話劃分層次,看看還有沒有新的發現。

生:通過剛才的劃分層次,我發現這三段話的寫法是相同的,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后寫解決問題。

師:你不但會發現,而且會概括。

生:我發現最初的疑問只有一個,但是一下子他們的頭腦中會冒出很多的問題,正是因為有一連串的問題,才會有最后的結論,因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這一連串的問題,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 生:追根求源。

生:打破沙鍋問到底。

師:我們來讀讀他們頭腦中冒出的這一連串的問題。

生:我發現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都要經過反復的研究和實驗,很辛苦。

128 師:我們來讀讀描寫他們反復研究和實驗的句子。

生:我還發現,這三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才能解決問題,發現真理。

師:是啊,因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五、相關鏈接

1.葉永烈 (1940— )著名科普作家、傳記文學作家,是《十萬個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靈通漫游未來》,影響較大。還著有《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和蔣介石》《星條旗下的中國人》《胡喬木傳》《馬思聰傳》等傳記。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的‚最佳傳記文學家獎?。新版《小靈通漫游未來》于2002年12月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2005年10月獲中國當代優秀傳記文學作家獎。

2.石蕊試紙 石蕊是一種枝狀地衣,可提煉出紅紫色的結晶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堿性碳酸鹽;這種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將粉末溶于酒精溶液等,形成一種混合物,就是石蕊色素染料;把濾紙浸在染料中,干燥后便成了石蕊試紙。

石蕊試紙常用來檢定物質的酸堿性。如果將石蕊試紙放入酸性溶液中,試紙就會轉為紅色;若放入堿性溶液中,試紙則變成藍色。

21* 我最好的老師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課文具體描寫了懷特森老師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學過程。第一天上課,懷特森老師給我們講授‚貓猬獸?這種動物,我們根據課堂筆記做的隨堂測驗竟然都得了零分,原來懷特森老師講的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編造的,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篇課文的結構清晰簡潔,詳細具體地描寫了一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后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后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贊揚。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

129 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是懷特森老師通過這一堂關于‚貓猬獸?的課,想要告訴學生的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輕信老師和專家的說法,要敢于懷疑。

②從此,科學課對于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

這里的‚冒險?是指科學課上富有挑戰性的緊張刺激的學習過程,學生要時刻動腦對事物進行獨立的思考、獨立的判斷,要有懷疑,也要有實證,學習成了一個真實的復雜的認識過程。

③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這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是懷特森老師創造和營造的,也就是在科學課上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不斷論證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懷疑的精神。

④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書本、權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知識。句子中的兩個‚不要迷信?強調的是一種懷疑的精神,強調要通過獨立的思考去獲取知識。

(2)對詞語的理解。

出人意料:超出人們的意料。

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破綻:比喻說話做事時露出的漏洞。 饒有趣味:饒,豐富,多;指很有趣味。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130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流暢,富有情趣,初讀課文可以采用自由讀,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課文中的一些新詞的意思,可以結合課文研讀,聯系上下文理解。

2.根據課文的寫作特點,研讀課文按照兩種不同的思路展開。一種是抓住‚人?展開。核心問題是‚為什么說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最好的老師??可以分三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層次是了解懷特森老師的特點,‚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可以在課文里找一找哪些描寫表現了這個特點;第二層次是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的真正用意,可以讓學生讀讀懷特森老師的話,找出關鍵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比如,‚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第三個層次是讀懂‚我?對懷特森老師的贊揚,體會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的重要。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描寫‚我?和同學行為、心理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和同學對懷特森老師從不理解到接納到感激贊揚的變化過程。

另一種研讀的思路是抓住‚事?展開。也可以分三個層次推進。第一層次是‚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自己去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件事,教學時要突出這件事的矛盾和令人費解之處,可以讓學生質疑:‚懷特森老師為什么要向學生講授錯誤的信息呢??;第二層次是‚這件事說明了什么?,可以從懷特森老師的解釋中初步了解這件事的意義,還可以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想象,認識到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的重要;第三層次是‚這件事對‘我’和‘我’的同學有什么影響?,引導學生深入地閱讀課文,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促進了學習?‚終身受用?‚明白了一個個道理?。

3.要把課文放到本組教材的整體中去考慮,本組課文是圍繞‚科學精神?編排的,因此研讀課文的方向不能僅僅停留在贊揚懷特森先生是一個好老師,而是要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是科學精神的重要

131 組成部分。

4.課文蘊含的科學精神是比較抽象的,教學中要多運用感性化的教學手段。比如,課文中一些富有情趣的描寫,可以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想象,用有感情的朗讀來還原當時的情境,在情境中體會、感悟;課文的結尾很有特點,‚我立刻看著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可以讓學生想象當時‚我?的眼神和說話的語氣,嘗試朗讀,體會‚我?對懷特森老師的贊揚和對獨立思考的科學精神的認同。

四、教學案例 教學設計

一、初讀課文,認識‚最好的老師? 1.板書‚最好的老師?,說一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認真負責,知識面廣,嚴格要求,關心學生……)

2.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好老師的標準,作者心目中的最好老師又是怎么樣的呢?板書‚我最好的老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么樣的老師?

3.課堂交流

(1)讀讀記記下列詞語:編造、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學生朗讀找到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老師。

二、再讀課文,走近‚最好的老師?

1.朗讀句子,‚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2.默讀課文,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3.課堂交流。

(1)一次測驗,我們按照課堂筆記回答的每一道題,都被畫上了紅叉叉,我們都得了零分;

(2)老師講課的信息都是錯誤的,我們做的課堂筆記也是錯誤的信息; (3)課堂上傳看的貓猬獸的頭蓋骨也只是普通的貓的顱骨;

132 (4)希望我們多去發現問題,大膽提出來; (5)科學課對于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 ……

4.討論: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

三、細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

1.仔細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懷特森老師有個性,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除了給我們帶來驚訝,帶來不可思議之外,對學生會有什么好處呢?

2.課堂交流。

學生可能的回答會有:(1)使我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會在課后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2)使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3)使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結合這個單元的學習,隨機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去接近真理?為什么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從中讓學生體會到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

3.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句子,‚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4.教師小結:科學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擁有善于發現、探求真知的能力。

五、相關鏈接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

蜜蜂發聲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被列入我國小學教材的生物學‚常識?,被一位名叫聶利的12歲小學生用實驗推翻。聶利為此撰寫的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這一科學發現出自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之手,確實難能可貴!無數生物學家沒有發現的自然奧秘,小小的聶利發現了;成年人沒有懷疑過的來自書本的‚定論?,聶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報》的報道說,聶利的發現過程并不復雜:她先是偶然發現翅膀不振動(或被剪下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后用放大鏡觀

133 察了一個多月,終于找到了蜜蜂的發聲器官。

如同許多重大科學發現一樣,發現過程本身也許并不曲折,關鍵在于發現者是否勇于向‚定論?提出質疑,向科學權威提出挑戰。體現在聶利身上的離經叛道和勇于懷疑的精神,比‚蜜蜂的發聲器官?這個發現本身更為可貴。

──摘自《京華時報》2003年11月21日,作者葉瑋華。

三年級下冊數學六單元范文第5篇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認識物體的運動、物體運動的測量等兩課。物體的運動要求學生知道常見的幾種運動方式,會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物體運動的測量要求學生會測量物體運動的路程和時間,會計算物體平動的速度,會進行有關汽車、火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計算。還要求了解我國鐵路發展的一些情況,比如我國鐵路的發展史,旅客列車現在的速度等。

本單元計授2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物體的運動

教學內容:教材第51~56頁。

教學目標:會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知道幾種常見的運動方式。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板書 物體的運動

2、吟誦導語

陀螺轉轉,秋千蕩蕩,雪橇滑滑,大家玩得多歡暢。動和靜,快和慢,如何去判斷,怎樣來測量

3、物體運動簡介:物體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鳥在天空飛,魚在水里游,車輪轉動,日月運行,有的物體運動方式簡單,有的物體運動方式復雜。我們怎樣知道物體是否在運動呢?比如你坐在火車上,看見旁邊的一列火車在動,你可能一開始還確定不了究竟哪列火車在動。又比如你看到月亮在云朵間走得很急,有時甚至是向東走的,這是真的嗎?要弄清真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物體的運動”。(板書:物體的運動)

二、新課講授

1、提出問題:你走在馬路上,汽車擦身而過,你會感覺到“汽車真快”,蝸牛慢慢爬上墻壁,你會替它著急,我們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呢?

2、活動1 物體的運動(參看第53頁圖)

你見過這些情景嗎?圖中的物體都有一個共同點,位置在不斷變化。位置在不斷

變化的物體就是在運動。

3、觀察撐桿跳高運動員在跳高過程中的位置變化(第54頁圖)。

4、活動2物體的運動方式

常見物體運動方式有平動、轉動、振動等。

舉例:輪船航行、運動員賽跑等是平動;機器、車輛輪子等的運動是轉動;鐘擺、秋千等的運動是擺動或振動。(鼓勵學生例舉生活中見到的運動的例子)

5、填表(第56頁)

6、活動3做各種方式的運動(參照第56頁材料圖,用圖中材料做平動、轉動、振動等)

三、小結

四、作業:觀察一個運動過程,并描述出來,說說物體的位置變化(如運動的悠悠球、行進中的自行車等)。

第二課時 物體運動的測量

教學內容:課本第57~61頁。

教學目標:會測量平動物體的運動速度,會進行有關速度、時間、路程的計算,初步了解我國鐵路的發展歷史。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公路上的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奔流不息,鐵路上列車鳴笛飛駛。自行車和摩托車比,摩托車快得多。但摩托車究竟有多快呢?本節我們就要探究一個問題:物體運動的測量。

二、新課講授

1、提出問題:怎樣知道物體運動的快慢?

2、活動1小車有多快?(參看第58~59頁內容)

3、活動2比比誰跑得快

在操場上量出50米的路程,記錄每個同學跑完50米所用的時間,再計算出每個同學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4、速度的引出經過同樣的路程,用的時間越短,物體運動得越快,運動

的快慢也可以用單位時間內經過的路程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經過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越高,運動就越快。(根據活動2的記錄找出跑得最快的同學,計算出他的速度,并總結速度計算公式)

5、速度計算公式:速度=路程÷時間速度的單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時”等,分別讀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時”等。

6、拓展 列車現在在哪里?(參看第60~61頁圖表,分別計算出列車到達長沙、武漢、鄭州等的大致時間)

①先計算出T16次列車平均每分鐘行駛多遠,再計算出火車到各站的時間。2294÷1326≈1.730(千米/分)

707÷1.730=409(分)=6時49分

16:52+6時49分=23:41

1069÷1.730=618(分)=10時18分

16:52+10時18分=27:10(即次日3:10)

1605÷1.730=928(分)=15時28分

16:52+15時28分=32:20(即次日8:20)

②填表(把計算出的時刻填入下表)

T16次列車到站時刻表

站名 廣州 長沙 武漢 鄭州 北京

路程(千米) 0 707 1069 1605 2294

到站時刻 16:52 23:41 次日3:10 次日8:20 次日14:58根據這個表即可判斷列車任何時刻的大致位置。比如中午12:00時,列車在鄭州與北京之間。

7、資料(上網查看) 我國鐵路的發展

鐵路被稱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1997年以來,我國鐵路連續進行了5次提速。目前我國的旅客列車時速已經達到了每小時160千米,中國鐵路正大踏步走向現代化。

三、小結

四、作業

三年級下冊數學六單元范文第6篇

shè jiàn lā xián hé yán yuè sè dà chīyījīng

二、我會組詞。

圈{quān( ) juàn( ) 更{gēng( ) gèng( ) 曲{qū( ) qǔ( )

叮( ) 響( ) 狼( ) 熱( )( )

頂( ) 晌( ) 獵( ) 熟( )( )

三、我會找近義詞。

悲慘( ) 審視( ) 教誨( ) 勸告( )

盤纏( ) 結實( ) 本事( ) 孤單( )

四、我會選。

準確 正確

1.我國發射的人造衛星,在預定的地點( )地著陸了。

2.這道數學題的答案是( )的。

嚴格 嚴肅

1.看到同學們都在嘲笑我,老師的神情變得( )了。

2.對于我們的行為習慣,學校要求很( )。

五、我會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例: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這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

1.難道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2.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邊走,怎么能到達出國呢?

六、我背我填。

1. ( ),親口嘗梨知酸甜。

2.莫看江面平如鏡,( )。

3.我們應該相信( ),看到是( )就畫成( )。

4.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算不晚。這是《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拓展閱讀

七、我讀我做

(一)

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

1. 它飛得慢,是因為( )。

2.它叫得悲慘,是因為( )。

3.它聽到弦響,就掉下來,是因為( )。

4.讀了這段話,我想對更羸說: 。

(二)

有一天,一頭小驢出去散步,不巧遇上了一只老虎。老虎逮住了小驢,張開血盆大口要吃小驢。小驢靈機一動,對老虎說:

于是老虎說了聲好,就跨上了驢背。

小驢背起老虎向一座山頂走去。登上山頂,前面是深淵。小驢猛一轉過身,騰起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老虎從背上滑下來,像個冬瓜似的咚一聲掉到深淵里去了。

小驢望著深淵,開心地笑了!

1.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聰明的小驢會對老虎說些什么呢?試著在橫線上寫一些。

上一篇:森林防火工作自查報告范文下一篇:社區輔警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