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貨幣政策現實選擇論文范文

2024-03-18

貨幣政策現實選擇論文范文第1篇


隨著新冠疫情基本受控、經濟全面復蘇,前期寬松的貨幣政策正逐步退出,并回歸正常。

8月11日,A股市場下午風云突變,行情由強轉弱,尾盤更是大幅跳水。

當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9927億元,同比少增631億元,從環比看,較6月的18100億元,縮水了近一半。這也是人民幣貸款2020年以來第二次新增不足1萬億元規模,而市場此前預期7月新增信貸為12000億元。

同時,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9萬億元,預估為1.85萬億元,前值為3.43萬億元,環比幾乎減半,創下5個月以來的新低;M2亦大幅回落0.4個百分點,并創4個月新低,亦明顯弱于預期。

上述數據顯示,隨著新冠疫情基本受控、經濟全面復蘇,前期寬松的貨幣政策正逐步退出,并回歸正常。事實上,市場對2020年下半年信貸增速不會再現上半年的高速增長已有預期。

8月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其中談到,2019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央行重回寬松模式,但利率過低會導致“資源錯配”、“脫實向虛”等諸多負面影響。2020年以來,中國央行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利率水平與中國發展階段和經濟形勢動態適配。

《報告》稱,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從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實際出發,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平穩運行,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促進貸款投放與市場主體實際資金需求相匹配,使資金平穩有序地投向實體經濟,支持經濟增長向潛在增速回歸。

事實上,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8月3日召開的央行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都明確表明,下半年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此后的8月9日,央行行長易綱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切實抓好穩企業保就業各項政策落實見效。

星石投資表示,隨著疫情好轉、經濟逐漸恢復至準常態水平,貨幣政策最寬松的時候也確實已經過去了。但非常規性貨幣政策的退出,不用過多擔憂。一方面,這對宏觀經濟長遠發展有利,有助于遏制資產泡沫和通脹走高。另一方面,對股市長期影響比較有限。非常規性的貨幣政策雖然退出,但整體流動性仍然保持在合理充裕的狀態;且不同于宏觀流動性,股市還有大類資產配置遷移的利好。
回顧

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認為,2020年上半年對流動性影響最為顯著的因素無疑是新冠肺炎疫情。

1月,受春節前居民取現等因素影響,銀行體系基礎貨幣大量流向實體,銀行體系流動性出現了自然收緊,央行采取了加量投放逆回購+普降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的操作組合進行對沖。正常情況下,隨著春節度過后基礎貨幣通過居民存款自然回流銀行體系,元宵節前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就會逐步回歸正常。

然而,2020年的情況較為特殊,春節期間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疫情防控措施限制了經濟活動的恢復,導致居民取現的資金長時間大量滯留在居民手中,無法順利回流銀行體系,使得春節后銀行體系基礎貨幣回升的速度明顯慢于往年,超儲率在2月進一步下降,這就要求央行加量投放基礎貨幣進行對沖。

此外,疫情快速蔓延以及史無前例的防控措施對經濟的短期沖擊巨大,一季度經濟出現大幅負增長,也倒逼央行采取階段性的貨幣政策刺激措施以托底經濟增長。因此,2月起央行一方面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投放了大量的短期流動性,對沖春節取現資金回流偏慢導致的銀行體系短期流動性缺口;另一方面通過定向降準、MLF和再貸款再貼現投放了大量長期流動性,起到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穩定實體經濟預期的作用。

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疫情期間推出的財政、貨幣穩增長政策逐步見效,復工復產加速推進,二季度經濟出現了快速回暖的趨勢,房價等資產價格也出現了加速上漲的跡象,因此從二季度開始,央行就開始逐步退出疫情期間的超寬松貨幣政策。

具體表現在4月開始央行連續近2個月暫停逆回購操作,MLF到期縮量續作回籠長期流動性,5月起利率債發行高峰期央行也絲毫不為所動,并未在公開市場進行操作對沖利率債供給壓力等等。受央行貨幣政策基調出現微調影響,銀行體系流動性從4月開始逐步趨于收緊,超儲率從3月底的2.1%回落至6月底的1.6%,隔夜資金利率中樞也從4月份的1%以下,快速回升至6月的1.8%左右。

由此可見,上半年流動性格局主要受疫情影響,疫情爆發后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央行采取了十分寬松的貨幣政策,投放了大量短期和長期流動性托底經濟,帶動超儲率快速攀升,資金利率創下歷史新低。進入二季度后,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經濟出現快速回暖,央行就開始逐步退出疫情期間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疊加利率債供給壓力的快速放量,銀行體系流動性開始逐步收緊,資金利率中樞出現顯著抬升。
定調

8月6日,央行發布的《報告》強調,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庇纱?,定下了下半年貨幣政策基調。屈慶認為,《報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值得關注。

首先,央行對下半年經濟預期十分樂觀,貨幣政策總量寬松希望渺茫。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指出,“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于預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基本趨于正常,經濟加快恢復增長”,并表示“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回到潛在增長水平”,這一方面表明二季度經濟的恢復速度快于央行此前的預期,從側面證明了經濟恢復好于預期是導致央行5月起邊際收緊貨幣政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預示著央行對未來經濟復蘇的趨勢非常樂觀,央行下半年總量貨幣政策進一步加碼寬松的概率已經很低。

其次,央行對未來貨幣政策基調的表述明顯趨于謹慎,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適時調整。在對經濟十分樂觀的預期基礎上,央行對未來貨幣政策基調的表述也變得更為謹慎。央行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這與此前央行曾多次表達的“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2019年”相比,基調明顯趨于謹慎。

此外,央行還強調“要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金融形勢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這表明央行未來將更加關注貨幣政策的適時調整和精準調控,一方面根據經濟復蘇節奏適時放松或收緊貨幣政策;另一方面更加關注貨幣政策的直達性,寬信用仍是貨幣政策的中心,預示著未來全面寬松貨幣政策出臺的概率進一步降低,結構性和定向貨幣政策加碼的概率依然存在。

第三,央行明確表達了逆回購和MLF利率是市場利率中樞的觀點?!秷蟾妗分?,央行指出“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平穩運行”,“國債收益率曲線、同業存單等市場利率圍繞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波動”,“促使貨幣市場利率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平穩運行,發揮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作為短期市場利率中樞的作用”,明確了逆回購利率和MLF利率作為市場利率中樞的地位。

此外,央行明確指出4月貨幣市場利率明顯低于公開市場利率是外部因素影響,而非央行有意引導,是非理性的,5月資金面的明顯收緊是“市場預期回歸理性”。這意味著7天回購利率中樞2.2%,1Y國股存單利率中樞2.95%才是央行合意的利率水平,也就預示著未來資金面仍有進一步小幅收緊的可能性。

第四,央行調降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意在寬信用而非寬貨幣。對于4月央行調降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的操作,央行指出,“這一措施對于鼓勵銀行加大信貸投放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表明央行此舉意在寬信用,而非當時市場一致預期的打開貨幣市場利率下限,引導貨幣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這一理解偏差一方面導致了4月份回購利率創下歷史新低;另一方面也招致了5月央行的“糾偏”操作。

第五,央行強調貸款利率對存款利率的引導作用。在《報告》專欄二中,央行梳理了LPR改革以來貸款利率下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的邏輯,即“為了與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會適當降低其負債成本,高息攬儲的動力隨之下降,從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并指出在存款基準利率未調整的情況下,銀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結構性存款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有所下行。

這一方面表明銀行負債成本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行,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寬松引導銀行負債成本降低的必要性已經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預示著未來央行的貨幣政策重點仍將放在降低銀行貸款利率,推動銀行向實體讓利方面。

第六,央行反思利率過低的副作用。在《報告》專欄四中,央行詳細闡述了對全球低利率的看法,認為低利率政策效果不及預期,不僅對經濟和通脹的提振作用有限,反而會因為損害銀行利潤和造成流動性陷阱,對經濟和通脹帶來反作用。此外,央行還指出了利率過低的一系列負面影響,包括資源錯配、脫實向虛、鼓勵金融機構過度加杠桿等。

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十分珍惜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短期內不會采取低利率;另一方面也表明央行對低利率環境中可能產生的資源錯配、脫實向虛、鼓勵金融機構過度加杠桿等問題持高度警惕態度。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央行為何在二季度明顯加大了防風險的政策力度,原因就在于4月的低利率環境引發了央行的高度警惕。

第七,央行再次強調房地產調控基調不動搖?!秷蟾妗分?,央行再次重申了對房地產高壓調控的態度,明確“牢牢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這預示著未來即使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房地產調控政策也很難有放松空間,房地產投資和銷售在疫情后短暫的回暖后,未來仍將面臨回落風險。

第八,央行對未來通脹壓力的關注有所升溫。央行在談及通脹問題時表示,“近期部分省份汛情可能給農產品生產運輸造成一些影響,發達經濟體貨幣供應量快速攀升未來可能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加之全球疫情演進及防控措施對供應鏈、產業鏈的沖擊還有不確定性,仍需對各種因素可能導致的短期物價擾動保持密切關注”。這表明央行對未來通脹的潛在上行風險的關注有所升溫,未來需持續關注全球大水漫灌環境下一旦需求逐步恢復,大宗商品價格加速上漲可能引發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綜上所述,屈慶認為,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傳達了偏鷹派的貨幣政策基調,對下半年經濟表達了十分樂觀的態度,對未來貨幣政策的表述明顯較一季度趨于謹慎,強調了貨幣政策的精準滴灌和政策利率對市場利率的中樞作用。這預示著下半年總量貨幣政策雖然不太可能明顯收緊,但難有進一步寬松空間,貨幣政策的關注焦點將重新回到結構性寬松政策和寬信用政策,靈活適度、相機抉擇將成為未來貨幣政策的關鍵詞。
啟幕

所有超常規的貨幣寬松,都是為了有朝一日經濟和貨幣政策能夠回歸正常。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秦泰表示,2008年美聯儲開始實施QE政策6年之后,于2014年中,在發達國家中率先走上“貨幣政策正?;敝?,從而為2019-2020年美國經濟的疲弱和外部沖擊的情形提供了重要的貨幣政策空間。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遭受疫情引發的大幅沖擊,中國央行及時反應,在全球主要央行之中率先進行“沖擊應對式寬松”,投放規模力度、工具疊加以及反應速度,堪稱罕見的中國版“非常規貨幣寬松”階段。而8月6日公布的《報告》,則以“完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的全新導向,成為中國版“貨幣政策正?;钡闹匾蚰?。自此央行事實上已經宣布,未來的貨幣政策將重回中長期趨于中性的操作模式,央行用數月的靈活操作向市場傳達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寬松階段已經過去,調整的大幕已經開啟。

秦泰表示,本次《報告》提出一個全新的貨幣政策導向——“完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這一提法本身具備很強的“貨幣政策正?;毙盘?,或預示中國將成為本輪疫情沖擊之后,全球首個率先進入“貨幣政策正?;彪A段的主要經濟體央行。

對于何為“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報告》中并沒有進行直接的詳細闡述。但秦泰認為,央行報告中長期以來對于“周期”的提法實際上是代表某種經濟發展的階段,例如逆周期調節,實際上更多表達的意思就是在經濟增速下行的過程中進行貨幣政策的呵護,而在經濟過熱階段則進行一定程度的貨幣緊縮。

從這個角度出發,“跨周期”實際上是指跨越“疫情沖擊經濟階段”、“經濟快速恢復階段”以及“經濟區域中期增長趨勢階段”三大階段的貨幣政策操作模式的靈活調整和工具組合設計。這也就意味著,央行實際上站在當前視角,已經確定了“貨幣政策正?;钡牟僮鞣较?,并且已經在為未來從第二階段(經濟快速恢復階段)向第三階段(經濟趨于中期增長趨勢階段)轉型進行政策工具和操作模式的儲備。

因此,秦泰建議,年內觀察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應從此前的第一階段迅速大幅寬松期,扭轉為經濟快速恢復期的“對沖式凈回籠”模式,并且為更長時期的“貨幣政策趨于中性”的階段提前進行準備。

申萬宏源表示,中國版“貨幣政策正?;贝竽婚_啟,有利于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中國版“貨幣政策正?;贝竽婚_啟,有利于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十四五”乃至更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進行了規劃。居民需求升級和產業鏈安全成為新的發展模式選擇,三大長期關鍵詞:復雜、人民、安全,逐步從“地產基建內需+制造業外需拉動”的二元經濟格局,轉型為國內消費升級需求與外需相融合的“開放大國”發展模式。

本次會議聚焦“十四五”時期的長期問題,首先指出“十四五”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立意進取。這一階段的發展大背景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但“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在此背景下,會議對居民需求結構的升級,以及以此帶動供給升級的思路更加凸顯,指出“必須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長期較大的大背景下,本次會議格外關注產業鏈的長期安全,提出要實現“更為安全的發展”,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整體來看,“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特征將以國內需求拉動國內供給為主要思路,但同時也將堅持開放,逐步由一個“地產基建內需+制造業外需拉動”的二元經濟格局,轉型為國內消費升級需求與外需相融合的“開放大國”發展模式。

申萬宏源認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突出國內居民消費升級帶動制造業高級化的“開放大國”發展模式導向。

內需重要性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上,“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表述,相比習近平總書記在7月21日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表述更為緊迫。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但隨著近期“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中國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本次會議對消費的表述更為強調,從兩會“推動消費回升”轉變為“擴大最終消費,為居民消費升級創造條件”,進一步明確中國第三次經濟結構轉型是消費和制造業高級化。

考慮到制造業升級對實體需求的依賴度遠大于貨幣政策刺激,同時實體制成品需求又更多由財政擴張所帶動的居民收入增長所驅動,所以在當前中國正在探索的“開放大國”轉型、“雙循環”發展格局中,貨幣政策將在中長期內從地產基建拉動經濟增長模式中的政策前臺,逐步隱退至后臺,更多承擔一個流動性支持和配合經濟結構升級發展的角色。這意味著中長期中國貨幣政策將真正意義上趨于中性,貨幣政策的周期性波動將大幅弱化,中國版“貨幣政策正?;贝竽灰呀涢_啟。
拐點

8月11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新增社融1.69萬億元(前值3.43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9927億元(前值18100億元),社融存欄同比增長12.9%(前值12.8%),M2同比增長10.7%(前值11.1%),M1同比增長6.9%(前值6.5%)。

華創證券解讀表示,7月社融存量同比上升至12.9%(前值12.8%)但上行節奏放緩,當月新增1.69萬億元略低于預期,主因表外融資與短貸、票據收縮幅度較大,但在低基數下依然足以支撐社融增速。同時信貸余額增速及M2雙雙下行分別達到13%和10.7%(前值分別為13.2%和11.1%)。習慣了上半年極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雖然市場已存貨幣政策調整的預期,但金融數據總量的調整依然令市場為之一緊。華創證券認為,對應貨幣政策不同階段的目標,金融數據的各項拐點正在進入逐步驗證期。

拐點1:廣義流動性M2的持平乃至回落。

早在5月M2同比就已經暫停上行,并持平于11.1%。對應來看,其時正逢貨幣政策由“寬貨幣”轉向“寬信用”。如果說此前一季度貨幣政策希望以寬松來挽救企業的現金流,期間央行量價雙松,那么二季度初套利資金的涌動(債市杠桿的上行、理財收益率與中短期票據利率的倒掛),均預示了貨幣政策隨后的調整。通過定向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銀行利用低成本資金擴大信貸投放,以及監管政策配合打擊類高收益存款阻斷資金套利,提升“寬信用”的效率,二季度信貸增速維持高速增長至13.2%,銀行超儲率壓降到1.6%的低位,貨幣乘數由一季度的6.55提升至6.92。但同時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由凈投放轉向凈回籠,并且伴隨財政存款的高增,基礎貨幣同比增速由一季度的4.6%回落至1.5%,使得M2得以保持穩定(M2=貨幣乘數×基礎貨幣)。

7月M2同比回落至10.7%(前值11.1%)開啟下行,對應來看,是貨幣政策提出“總量適度”。一則受制于信貸增速的下行(見后文拐點2),貨幣乘數前期的高增長難以再持續,二則受制于央行貨幣投放的收斂,即便財政支出提速有一定的反補,但基礎貨幣增長再提速的空間有限。華創證券預計下半年M2或將小幅回落。

拐點2:信貸余額增速的下行。

7月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速下降0.2個百分點至13%,正逢貨幣政策提出“總量適度”和 “精準導向”。首先,在最新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三季度貨幣政策雖然仍未退出寬松,但定力進一步增強,在宏觀杠桿率高增(上半年上升21個百分點)的掣肘下,貨幣政策開始提出“跨周期設計”以保留未來的政策空間,并進一步加強對于信貸資金流向的監管。此外,同時在前期信貸高增的基礎上,未來每月新增信貸同比持平,全年新增信貸也達到19.2萬億元接近20萬億元的新增目標,銀行在央行收緊流動性投放的基礎上,繼續加碼放貸的動力有限。最后,鑒于6-7月以來房地產銷售持續超預期(百強房企銷售連續兩個月同比增速超10%),未來地產調控政策或將加碼,居民長貸高增勢頭或將緩和。

拐點3:社融增速達到高點。

對比信貸和M2增速,7月社融繼續上行0.1個百分點至12.9%。相比信貸僅僅包含了間接融資的情況,M2增速又受到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貨幣政策微調下未來社融轉折的時點成為近期市場最關心的問題。

當前來看,人民幣貸款、表外融資以及企業債券均將拖累未來社融增速上行節奏。由于央行加強信貸投向監管以及后續可能的地產調控加碼,人民幣貸款增速難再回升,保守估計未來信貸新增持平于2019年同期,表外融資或再度持續收縮。而企業債券1-7月凈融資3.57萬億元同比多增1.7萬億元也已經超額完成了全年凈融資多增1萬億元的目標,疊加8-9月利率債供給再放量,后續進一步高增的可能性有限。但考慮到10年國債利率中樞至年末小幅或回升至3.1%(根據四驅車模型推算),同時信用債對企業直接融資的意義,企業債券融資亦不至于短期快速收縮,中性預計平均每月凈融資規模在2000億元左右。

但政府債券融資短期內依然是支撐社融上行的主要動力,8-12月仍有2.2萬億元的國債和4200億元一般債的凈供給,以及約1.5萬億元的專項債需要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華創證券預計8-9月政府債券每月至少還有1萬億-1.2萬億元左右的凈融資規模,而10月政府加杠桿雖將接近尾聲,卻會面臨同期低基數效應。綜上,華創證券判斷未來社融增速將持續上行至10月達到年內高點(13.4%左右),隨后至年末或小幅回落,邊際波動幅度受表外和信用債融資調整幅度影響。

拐點4:M1增速達到高點。

7月M1再度回升至6.9%,華創證券認為,未來M1仍存上行動力,或將在2021年一季度達到高點。

展望未來,推動M1上行的宏觀因子短期內轉向的概率不大。首先,房地產銷售層面,近兩個月居民長貸連續高增預示商品房銷售改善勢頭強勁,后續或面臨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加碼,但銷售增速短期內快速下行的可能性有限。其次,政府債券融資及財政支出層面,專項債8-9月發行將再次提速,以及下半年廣義財政支出的提速都有利于支撐企業現金流表現(預計下半年廣義財政支出增速區間在12.7%-15%,高于二季度的4.1%)。最后,貨幣政策雖有邊際調整,表外融資可能再度面臨收縮,但制造業與小微企業貸款依然是結構優化的重中之重,是中小企業改善現金流的重要渠道。額外考慮2021年一季度的低基數效應,M1同比或將持續溫和回升,至2021年一季度達到高點,或達到9%附近。

華創證券總結稱,7月金融數據結構依舊呈現出短縮長增的格局,寬信用質量進一步提升,但居民長貸的高增或引起政策關注。在貨幣政策“寬貨幣”→“寬信用”→“寬好信用”的精準導向訴求下,預計貨幣政策將繼續嚴控資金套利以及信貸投向,同時注重以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促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合理增長,以實現穩企業保就業的目標。

但應注意到居民長貸新增規模連續兩個月達到2020年的歷史新高水平,新增信貸中居民長貸占比超過60%達到2017年以來的新高,意味著前期寬松的貨幣政策不可避免的刺激了房地產升溫并導致了流動性地傾斜,預計調控政策還要進一步加碼。
展望

民生證券表示,7月新增信貸不及預期,主要與臨時性支持政策退出、銀行主動壓降貸款有關,貸款余額增速嚴格遵循了政策要求;債券融資和M2增長不及預期,主要與7月股市債市大幅波動有關,不具有持續性。對于未來的貨幣政策,民生證券預計,未來幾個月,貨幣政策將繼續圍繞“保持定力+精準導向+跨周期”展開,降息概率大大降低,結構性支持更加明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權重重新提升。

展望下半年流動性格局,屈慶認為,決策層對經濟預期較為樂觀,央行貨幣政策基調由極度寬松轉向適度寬松的背景下,未來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可能性已經明顯下降;但考慮到經濟復蘇的斜率已經明顯放緩,就業、消費、外貿等重點領域仍需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支持,貨幣政策顯著收緊的概率同樣較低。而外匯占款、財政收支、利率債供給等主要因素對下半年總量流動性的影響整體有限,下半年流動性環境將大概率維持現狀,進一步放松或收緊的概率都不高,隔夜回購1.8%-2%,7天回購2.2%左右中樞震蕩的格局或將延續更長時間。

這種流動性格局將對A股市場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國盛證券的研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流動性大幅寬松,國內央行也跟隨放松,利率以罕見的速度快速下行。但從5月開始,整體宏觀流動性邊際上有所收緊,3個月Shibor利率從1.40%上行119個bp至2.59%,6個月Shibor利率從1.49%上升122個BP至2.71%,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54%上行43個BP至2.97%。

宏觀利率的邊際上行,不禁引發市場的擔憂,宏觀流動性收緊是否意味著股市即將面臨調整?但從5月以來市場的表現來看,A股并未受到宏觀流動性邊際變化的影響,市場整體繼續向上,上證綜指、滬深300、創業板指以及科創50指數分別上漲了15.7%、20.0%、35.1%以及29.7%。那么,為何2020年宏觀流動性拐點并不重要呢?什么對市場的影響更為重要呢?

國盛證券表示,宏觀流動性與股市流動性并不等同,前者主要是指貨幣政策的基調,反應到跟蹤指標上就主要是指利率的變化,主要包括短期銀行間的Shibor利率、長期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以及信用利差等。股市流動性則主要是指進入到A股市場的資金,其增量資金的來源渠道也較多,主要包括公募基金、海外資金、融資余額、個人投資者資金、保險資金、企業年金、養老金、銀行理財資金等等。

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但宏觀流動性的變化能否傳導至股票市場,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影響變量——股市監管政策。監管政策的周期性是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根本原因,也導致了宏觀流動性和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差異。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2007年通脹持續上行,為抑制高通脹,整體宏觀貨幣政策收緊,10年期國債利率持續且大幅的上行。但該期間股市監管政策較為寬松,證監會發布了《融資融券試點管理辦法》,重啟IPO,同時第二批銀行系基金公司也正式成立,2007年個人投資者新增賬戶大幅增加,偏股型基金新發行規模也接近5000億元,市場整體流動性充裕,并迎來一輪大牛市。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2013年下半年,整體宏觀流動性偏緊,特別是2013年6月和12月分別發生了“錢荒”,銀行間Shibor利率大幅飆升。但該期間A股市場的監管政策沒有太大變化,仍然維持相對寬松的狀態,2012-2014年期間,分別三次降低了股票交易費用,2014年年初又頒布了國九條、再融資放松等政策。因此,我們看到,雖然在6月“錢荒” 沖擊下,市場出現了一輪急速的調整,但隨后上證和創業板均大幅反彈。

類似的,2020年5月以來雖然宏觀利率開始上行,但是市場整體監管政策較為放松,新《證券法》落地,科創板及注冊制、創業板注冊制、新三板精選層改革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制度極大完善,疊加再融資放松、并購重組放開、分拆上市、紅籌回歸等,使得微觀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足。

特別是基金發行規模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7月24日,偏股基金發行規模接近8000億元,考慮到贖回,凈增量也達到4000億-5000億元;其他資金包括外資、保險、杠桿資金等也在穩步增加,因此即使宏觀流動性邊際上有所收緊,但是在整體貨幣基調不變、A股監管方向不變的背景下,市場仍然繼續上漲。

監管政策的周期性是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根本原因,也導致了宏觀流動性和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差異。

因此,股市增量資金的來源渠道主要包括公募基金、海外資金、融資余額、個人投資者資金、保險資金、企業年金、養老金、銀行理財資金等等。平時可以重點跟蹤高頻增量資金主要包括公募基金發行(日度)、北上資金(日度)(QFII更新頻率也較低)、保險資金(月度)以及融資余額(日度),而且前三者已經成為近幾年市場最為重要的增量。

首先,對于公募基金,2020年1月至7月,全部基金發行的規模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的體量,其中偏股基金發行規模達到8545億元,偏股基金的發行占比也上升至53.2%,預計全年偏股基金發行規模有望超過萬億元;從單月的發行來看,2019年平均每月發行355億元,而2020年以來,除了4月,單月發行規模均在1000億元左右,而7月發行規模已經接近3000億元。因此,2020年公募基金是市場上最大的增量資金,雖然宏觀流動性從5月開始收緊,但并沒有影響A股市場的微觀流動性。

其次,海外資金同樣值得關注,如果僅從陸股通渠道,即北上資金的凈流入來看,2017年北上資金凈流入1997億元,2018年北上資金凈流入2942億元,2019年北上資金流入繼續放量達到3517億元,2020年1月至7月外資凈流入約為1285億元,預計2020年全年凈流入在2000億-3000億元左右。

最后,保險資金和融資余額整體規模變化較為平穩,主要受到政策的影響。保險公司近三年的持倉規?;揪S持在1.3萬億元左右(按照重倉股計算,數據偏?。?。過去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股票+基金+股權)的監管比例上限是30%,2020年7月,銀保監會超預期提升險資權益投資比例上限最高達15個百分點,保險資金未來還有較大的增量空間。融資余額自2015年以后,整體維持在萬億元規模左右,由于杠桿資金受到監管,杠桿資金的交易占比始終維持在低位,可以作為市場情緒的參考指標。

從A股市場大勢來講,國盛證券表示,宏觀流動性整體的基調仍是偏寬松,在沒有出現極端波動的情況下,宏觀流動性并不是市場的主要矛盾,市場的每一次回調都是入場的好時點。從市場結構來講,增量資金對風格的塑造至關重要,增量資金的邊際變化是風格得以形成的直接推手。2020年以公募為代表的機構增量資金是主導,是大分化時代形成的重要驅動力,強化了消費、科技行情的趨勢,未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貨幣政策現實選擇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都設立了“形勢與政策”課程,但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既體現該課程的導向性、政策性和時效性,又做到內容生動鮮活、形式豐富多樣并非易事。本文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探究了該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歷史沿革,并就教學模式創新提出見解。

關鍵詞:政治課;形勢與政策;運行狀況;教學模式;創新

1987年,國家教育部決定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中設置“形勢與政策”課程,并將其作為必修課要求各高等院校列入教學計劃,以開設常規性課程為主要方式,輔之以其他教學形式,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進一步對“形勢與政策”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具體的規定。這一系列政策文件充分顯示了教育部門對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重視程度。

一、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體系的運行狀況

按照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要求,必須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視野,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教材是基礎,進課堂是關鍵,進學生頭腦是目的。在教學中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地位,切實把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實踐工作中。

(一)教學情況

作為公選課,“形勢與政策”課程在河北農業大學已經連續開設7年多,并已被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體系。教研室不斷解決形勢政策教育中的存在的問題,推進課程內容體系和教學模式的建設和發展。教研室就認真研究學習教育部《高?!靶蝿菖c政策”教育教學要點》,領會中央精神,統一思想認識,以此為綱,統領教學工作實施;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任課教師提前集體討論確定教學內容、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保證教學內容的時效性與穩定性、連續性相結合。結束第一個學期的課程后,課題組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效果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接受調查的同學中,認為課程建設規范、實施效果很好的同學的比例高達90.3%。課題組成員還參與教改項目5項,發表與教學相關內容十余篇,其中5篇發表在核心期刊上。

近年來,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意識形態的斗爭形式出現了異化,由激烈的對抗逐步轉向東西方文明、價值的沖突,從而也導致了國人對意識形態的淡化。這些變化對我們開展形勢政策教育都是挑戰。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尋求“形勢與政策”教學內容與模式的創新和整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課堂。但是,目前在許多高?!靶蝿菖c政策”課程教學中存在三大反差:第一,“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重要地位與學校重視程度的反差;第二,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教育的迫切需求與教學實際效果之間的反差;第三,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與傳統教學模式落后之間的反差。

針對以上問題,“形勢與政策”課程教研室通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與模式的創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全過程,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根據新世紀新階段面臨的新問題,及時回答學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使“形勢與政策”課程更加貼近學生實際,使我們的課程教學既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開拓了大學生的視野,又使核心價值觀真正深入學生的頭腦。

(二)教學重點與改進

第一,選題內容上的創新——強化“六個貼近”的教學理念。在“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工作中,實行認知與行為相統一的原則,從教學內容有針對性、課程運行確保有效性、教學效果有實效性的角度出發,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這一主線,立足于當前國際、國內的發展形勢,專注于學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分配、穩定等問題。在具體的內容選擇上,要實現貼近世情、國情、省情、民情、校情、生情等“六個貼近”?!傲鶄€貼近”把握了時代發展的趨勢,體現了大學生的自身實際和身心發展需求,激發了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第二,教學模式上的創新與整合?!靶蝿菖c政策”課程內容多、課時少、時效性強等特點,高校應當充分利用和調動好各種教學資源,明確學科性質和指導思想,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理清體系,建設課程,不能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來取代專門課程。教研室優化教學方式,激發同學們的主體意識。教學方式的種種優化與創新,核心是為了激發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靶蝿菖c政策”課程教學方式的優化,特別是探索嘗試課堂互動討論的方法,能夠形成大學生最充分的獨立思考和學習空間,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學習知識、掌握分析“形勢與政策”的方法論,養成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現實的良好習慣,從而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

二、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情況與路徑

創新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內容與模式,正確處理好思想性和知識性的關系,把思想性作為教育的優先目標,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把知識內化為能力和素質,提高學生對國內外形勢的關注度和敏感性,幫助學生養成關心時事的良好習慣,掌握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把握形勢的方法,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拓展國際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一)國內外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探索

目前,我國高校都設立了形勢與政策課程,但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既體現該課程的導向性、政策性和時效性,又做到內容生動鮮活、形式豐富多樣并非易事。大部分有關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研究便集中于此,特別是探討關于課堂形式和所講內容上,由此產生了諸如模塊教學法等。由于形勢與政策課程是一項極具中國特色的政治類課程,所以,在國外基本沒有研究關于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文獻資料,但國外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政治類課程,如公民與社會、國際關系、地區政治等,可以說是將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授課內容分解成為了若干學科進行教學。

(二)教學模式創新探索之一:素材庫建設

“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素材具有更新速度快、需求量大的特點,雖然其素材來源相對廣泛:電視新聞、報紙、雜志、博客、論壇等,但其甄別工作卻異常復雜。此外,“形勢與政策”課程具有思想政治公共課屬性,其素材要求有較高的政治性、正確性、導向性和正面性。因此,“形勢與政策”課程多媒體課件與教學案例素材庫建設這一項目準備建設一個“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素材庫,該素材庫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多媒體課件素材庫。該素材庫包含“熱點問題課件素材庫”和“突發問題課件素材庫”。前者主要有臺灣問題、西藏問題、新疆問題、南海問題、反恐問題、就業問題、中美關系等課件組成;后者主要有倫敦奧運會、埃博拉病毒防治、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界四中全會等課件組成。

第二部分,教學案例素材庫。教學案例素材庫是對多媒體課件的一種補充和輔導教學材料,主要包括朝鮮核問題、當代日本軍事大國動向、國際反恐合作、美國意識形態外交、利益集團對中美關系的影響、社會主義國家改革回顧與反思、中東問題、伊朗問題、基督教對當代政治影響和國際關系中的主要思想、流派等。

(三)教學模式創新探索之二:師生協同創新

2012年5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了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2011計劃”)。從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狀況和未來趨勢看,協同創新是適應我國大學辦學要求的新理念,是優化大學發展總體設計、深入推進大學職能集成開發、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開創高等教育發展新時代的精神指南。運用協同創新理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日益得到廣泛重視,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

第一,師生協同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實踐活動方式。課程應當采取大眾參與和精英參與的結合方式,即開展學生論壇、辯論比賽、模擬聯合國、課題分組討論、暑期的“故鄉調研”活動等,不同的學生參與不同項目,做到人人有項目可參與,人人都有實踐的機會。

第二,師生協同創新的有效方式。除進行實踐活動外,師生協同創新還可以有許多其他的方式,如加強課外的師生交流。特別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時刻牢記政治教育不僅是一種課堂教育,更多的是生活教育、人生教育,功夫更多是在課堂之外。

第三,實踐活動和教師參與的改革模式。改革的模式應當采用有效試點的方式,在一定范圍內選取一部分學生先行先試,得出數據和結論后,再進行改進,然后逐步推廣,不要想當然地破壞原有的教學模式,特別是新的教學模式還沒有有效地建立起來。

第四,實踐活動和教師參與效果的評價方式和方法。評價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應當基于項目最終調查的數據和學生的反應,最終應該做到三個滿意,即教育管理部門滿意、教師滿意、學生滿意。

參考文獻:

[1]梁長坤,聞競.高校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1,13(6):50.

[2]馬敏.中國近現代史綱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

[3]梁繼峰.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政治觀在縱向維度上的變化軌跡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6):89-90.

貨幣政策現實選擇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選擇權的失衡及存在機會主義傾向選擇的隨意性大且形式單一,未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由于諸多因素的存在,會計政策的選擇行為是必然存在的,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政策進行盈余管理在所難免。對于會計政策,關鍵是防止過度濫用,盡量減少誘發濫用的動機,規范其選擇行為。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政策;政策選擇

一、會計政策選擇的含義

(一)會計政策的含義

一般認為,會計政策根據其制定主體和適用范圍的不同分為兩個層次:宏觀會計政策與微觀會計政策。宏觀會計政策是指政府或有權制定會計準則的機構通過制定和發布會計準則和有關法規,對企業會計核算和會計報表編制的原則、程序和方法所作的規范。宏觀會計政策主要是通過會計準則和有關規章的制定來體現的。微觀會計政策是指在宏觀會計政策的指導和約束下,企業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經過成本與效益的權衡后選擇的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原則、程序和方法。本文從上市公司的角度研究會計政策,研究的是微觀會計政策。

(二)會計政策選擇的含義

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是指企業管理當局在特定環境下,在既定的可選擇范圍內,根據企業目標或管理當局自己的目標,對可供選用的會計原則、方法、程序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擬定會計政策的過程。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既包括某項經濟義務事項初次發生時的初始選擇,也包括由于客觀環境的變化或新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的頒布而變更原會計政策,轉而選擇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二、中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選擇權的失衡及存在機會主義傾向

兩權分離、三權分立是上市公司的特點,但我國多數上市公司都存在“內部人控制”和“一股獨大”的現狀,使三權制衡發生缺失,會計政策選擇也發生失衡。此外,我國職業經理人市場還未建立起來,加劇了會計政策選擇權的失衡。機會主義傾向,即利用會計政策選擇權進行不當盈余管理的動機,為了降低稅負或粉飾業績,選擇對自己有利但對整體無優的政策,以期實現他們的“盈余管理”。

(二)選擇的隨意性大且形式單一,未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隨意性大、選擇形式過于單一是一種選擇權利用不足的傾向,它不利于更好地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也無法實現政策選擇的最優化。這樣不注重會計政策組合的整體優化;另外,政策目標與所選擇的方法程序沒有內在一致性,從而根本無法評估政策的效用,導致我國上市公司的政策選擇無法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三、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從公司自身方面分析

首先,公司治理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和代理問題,且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建立報酬和業績相對稱的激勵機制;其次,公司內部人員守法意識薄弱,內部監督力不強;最后,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較差,缺乏會計政策選擇意識。會計政策選擇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素質,我國會計人員的執業水平低、職業判斷能力差,致使選擇權利用不足。

(二)從資本市場方面分析

我國資本市場具有特殊性,外加制度變遷和獨特的股權結構,導致上市公司為獲得配股權的資格,有強烈的動機進行利潤操縱,從而達到“配股生命線”的要求。此外,獲取稀缺的上市資格是另一方面動機,而上市除了有很多硬性財務指標的限制,還有太多政府行政的干預,造成上市資格即“殼資源”的稀缺。公司為了保住稀缺的“殼資源”,可能會利用會計政策的選擇來實現改變利潤的目的,加大企業機會主義傾向。

(三)從會計系統方面分析

會計規范體系本身所具有的不足,如在規范政策選擇時有很大的彈性空間,存在滯后性,缺乏規范導致實務中出現多種模式;會計政策選擇披露體系名不副實,上市公司在披露時都只是泛泛而談并未深入分析其影響,會計報表附注零亂分散且篇幅有限,也使企業利用會計政策選擇操縱利潤、粉飾報表毫無后顧之憂;外部監管能力弱,審計行業執業不規范,都縱容了上市公司不規范的會計政策選擇行為。

四、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行為的對策與建議

由于諸多因素的存在,會計政策的選擇行為是必然存在的,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政策進行盈余管理在所難免。對于會計政策,關鍵是防止過度濫用,盡量減少誘發濫用的動機,規范其選擇行為。下文分別從經營者、政策的制定者的角度對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選擇行為提出對策與建議。

(一)優化經營者行為

l.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獨立董事的監督作用

現代企業制度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的核心是通過特定的治理結構和治理程序,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機制。我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中內部董事的比例普遍過高,這樣就難以發揮董事會的監督作用,而主管部門的介入,則無法消除政府對企業決策的行政干預。因此,增加上市公司董事會獨立董事,特別是保持一定數量的具有專業知識、經驗豐富的、并具有獨立判斷能力的獨立董事是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對經理層實行有效監督的重要措施。

2.激勵機制優化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激勵主要是短期的報酬激勵,缺乏與公司業績掛鉤的長期激勵機制。因此,應進一步探索與上市公司業績掛鉤的股票期權激勵機制,制定較長期的經理

人經營績效的評價標準,使經營者的目標函數與所有者的目標函數趨于一致,以增強公司經營者對股東的責任心與忠誠度,減少經理人員的道德風險,提高會計政策選擇的公允性。借鑒國外經驗,激勵的報酬模式應為:基本薪水+年度資金+股票期權。充分發揮以獨立董事為主的審計、提名和薪酬委員會的職能作用:為獨立董事引發的參與決策薄弱、因獨立董事知情權得不到保證而缺乏監督力度等問題。

(二)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規范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幾個具體會計準則和若干補充規定,它使得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規定不正規、不完備,很多問題得不到系統解決。下一步一定要建立會計法、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上市公司內部會計制度等一整套完備的上市公司會計規范體系。

參考文獻:

[1] 楊成文.會計政策選擇與會計信息及股票市場的關系探討[J].商業研究,2005,(1):13-16.

[2] 彭愛群,孔玉生.關于規范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的思考[J].特區經濟,2005,(5):10-14.

[3] 張友棠.美國會計系統運行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特征[J].國外建材科技,1998,(3).

[4] 張維迎.企業家理論——契約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Research on the accountant policy choice of the listed company in China

ZHANG Li-jing 1,ZHANG li-li2

(1.Heilongjiang branch,Tianjin Guoxin Yitian accountant office co.,ltd,Harbin 150000,China;

2.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party institute,Harbin 150000,China)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 accountant policy; policy choice

[責任編輯 張宇霞]

貨幣政策現實選擇論文范文第4篇

最新最全的 學術論文 期刊文獻 年終總結 年終報告 工作總結 個人總結 述職報告 實習報告 單位總結 演講稿 愛情是理想的還是現實的辯論賽辯詞

愛情是理想的還是現實的 辯論賽正方三辯辯詞(初稿)

三辯辯詞

1.對話階段

①正方問:1. 我想問對方辯友,愛情產生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對方辯友不會跟我說你餓到半死的時候你也會對一個姑娘來個一見鐘情。然后整天想著愛情吧!

2.你們所說的現實指的是什么?物質,金錢,時間,距離?是這些么?但真正的愛情,這些都能經得起考驗的。連這些考驗都經歷不起。又怎么能稱之為愛情呢?

3.那么愛是什么呢,愛是理想狀態下的理想的感知。那是從心靈由內產生的。這個概念很抽象。

愛是付出,愛是彼此的理解,愛是心靈的撫摸,讓人欣悅。一個人真正自心里愛上對方時,首先考慮的絕不是對方的物質。而是用心去感受并享受這份愛所帶來的愉悅與滿足。

②正方回答

1.二郎神問題………………

答:愛情是理想的,但理想不等同于幻想,空想!

2.遇到什么都不會為自己會做的人時…………

答:我繼續來堅定一下我方的觀點,既然愛情是理想的,肯定是為了找自己所理想的人,有誰的理想是專門為了找一個什么都不不會做,什么都不為自己做的人做自己的愛人呢?即使有,那么那個人肯定有某方面是這個人的理想追求的。既然是理想追求的,肯定會很樂意的包容他那方面的不足,畢竟理想的愛情不等同于絕對完美的愛情!

3.選擇愛情對象時,人都很現實

答:在人的不同階段,我們對愛情有著不同的追求,少女時期本來喜歡英倫瀟灑的白馬王子的,但長大后確發現黑馬胖子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這樣的愛情才是最理想的!所以說找對象所謂的現實點換個說法是為了找到合適自己的。以便讓自己的愛情更理想,所以你們說的這個并不能說明愛情是現實的。這里的合適指的是恰好合適自己不斷變化的理想愛情。

3.表達愛情需要現實行動……

答:這就能代表愛情是現實的么?萬一剛好是理想中愛情的現實行動呢。理想的愛情需要現實行動,現實行動是理想愛情的調味劑。

4.現實是愛情升華的動力

答:我方不同意對方觀點,現實行動是理想愛情的表現形式,因為愛情是基于現實上的。但這僅僅是基于,不是等同。

5.你們以為愛情很理想,這樣會顯得你們有多幼稚,首先在辯題方面你們就不對了

答:我很想知道對方是不是連愛情這個詞的定義都不懂就跑過來辯題。

6.對方辯友剛剛所舉例的愛情現實就很理想啊。

7. 異地戀問題

愛情是理想的,理想的愛情是經得起現實的考驗的,連現實的考驗都經不起的能叫愛情嗎?

③自由辯論

1.對方辯友是在告訴我們愛情是兩個人為了生存而走在了一起,為了生存就走在了一起的人,這種叫愛情么,請對方正面回答我的問題。

2.理想的愛情需要考慮現實的因素啊,那又咋滴?那樣就說明了愛情是現實的了么?

3. 愛情是為了兩個人能夠幸福才走在一起,而不是為了兩個人能夠生存而走在一起

4.愛情源于生活,生活不等于愛情

5.他們的這種做法不是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而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補充1:

你們說了這么多,但是,我想說的是愛情確實是要建立在生活之上的,你們剛才所說的完全混亂了辯題,你們的觀點可是愛情是現實的,但你們剛剛說的觀點確是生活是現實的。所以,我再次糾正一下對方辯友的辯題方向。愛情建立在生活之上,但不等同于生活。

兩個人相愛的時候一定是他們恰好都沒有錢的時候才叫現實?他們有點小錢就不能叫做現實?一個有錢的與一個沒錢的相愛,兩情相悅,這不理想么?兩個都沒錢的相愛,為了愛情,為了長久在一起,他們都有一個信念,努力工作,讓自己富起來,難道這樣的愛情不理想么?

你們指的是當相愛的兩個人都沒錢了,都吃不飽飯的時候,而且都有生病的父母,交不起上學費用的孩子,那個情況才處于你們愛情是現實的觀點范圍內么?難道愛情是現實的這個觀點可用之處就那么狹隘,只能用在兩個相愛的窮人身上么?

但是即使這樣,你們的觀點依舊不足以例證。那這兩個人為了過得好一點,一方給別人做了小三或入贅,有錢了,家人都養活了,但是我想知道這叫愛情么,連愛情這個詞都不配又何來的愛情現實?謝謝!

請問對方辯友,你嘰里呱啦說了那么多,請問您想表達什么?

理想根據現實,不代表我方同意愛情是現實的。

補充2:

有這么一句話,愛情是物質基礎上的理想者。說愛情是現實的,那是不完全正確的,雖然愛情的現實在社會的現實來看確實需要物質基礎,但是在需要面包物質時,能詮釋的已不僅僅是愛情,而更多的是生活。愛,是抽象的,這無法質疑,生活則是具體可見的,比如材米油鹽之類的。把抽象的愛情說成具體的現實,那不科學。其實在我看來,那些比如噓寒問暖的事情都應詮釋為生活

那么愛是什么呢,愛是理想狀態下的理想的感知。那是從心靈由內產生的。這個概念很抽象。

愛是付出,愛是彼此的理解,愛是心靈的撫摸,讓人欣悅。一個人真正自心里愛上對方時,首先考慮的絕不是對方的物質。而是用心去感受并享受這份愛所帶來的愉悅與滿足。

當愛情需要物質金錢時,那是生活,不是真正意義的愛情。兩人戀愛是最大的目的不是為了物質與金錢,而是彼此之間能夠永遠的在一起。遇到各種困難與挫折終究都能走到一起,那才是幸福有這么一句話,愛情是物質基礎上的理想者。說愛情是現實的,那是不完全正確的,雖然愛情的現實在社會的現實來看確實需要物質基礎,但是在需要面包物質時,能詮釋的已不僅僅是愛情,而更多的是生活。愛,是抽象的,這無法質疑,生活則是具體可見的,比如材米油鹽之類的。把抽象的愛情說成具體的現實,那不科學。其實在我看來,那些比如噓寒問暖的事情都應詮釋為生活

那么愛是什么呢,愛是理想狀態下的理想的感知。那是從心靈由內產生的。這個概念很抽象。

愛是付出,愛是彼此的理解,愛是心靈的撫摸,讓人欣悅。一個人真正自心里愛上對方時,首先考慮的絕不是對方的物質。而是用心去感受并享受這份愛所帶來的愉悅與滿足。

當愛情需要物質金錢時,那是生活,不是真正意義的愛情。兩人戀愛是最大的目的不是為了物質與金錢,而是彼此之間能夠永遠的在一起。遇到各種困難與挫折終究都能走到一起,那才是幸福的,那才是理想的愛情!

閱讀相關文檔:辯論賽經典四辯稿集錦 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正方四辯辯詞 給辯論賽四辯建議 強權勝于公理四辯稿及自由辯問題辯詞 人性本惡和人性本善的真實辯論詞四辯 知足常樂辯論賽四辯總結陳詞 辯論賽復賽四辯總結陳詞 錢不是萬惡之源辯論賽反四辯總結陳詞 時勢造英雄辯論賽 辯論賽四辯及陳詞和經典技巧 辯論賽四辯及陳詞 人性本惡辯論賽四辯總結陳詞 辯論賽四辯總結陳詞范文及格式 辯論賽四辯陳詞總結應該包含的主要內容 順境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長—辯論賽四辯總結陳詞 "女性更需要關懷"辯論賽四辯總結陳詞 文才比口才更重要(辯論賽四辯辯詞) 辯論賽四辯的陳詞格式 辯論賽四辯陳詞總結范文 辯

最新最全【辦公文獻】【心理學】【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總結報告】 【演講致辭】【領導講話】 【心得體會】 【黨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報告】 【應用文檔】 免費閱讀下載

貨幣政策現實選擇論文范文第5篇

1 中學歷史教學的現實困境

1.1 理念的缺失

人們雖然知道讀史可以明智, 了解歷史是把握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所必需的源泉。但在現實生活中, 人們仍然認為歷史學是“無用”的學科。尤其在當今市場化時代, 人們往往以經濟利益作為評價事物是否有用的主要標準, 歷史學因不能帶來經濟利益, 自然而然的被人們所冷落。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學生, 不再將歷史學作為一門關鍵的學科, 學習過程中將不再重視歷史學的學習。這就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巨大難題。

1.2 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方式不合理

歷史教師起著推動歷史教育的作用, 既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年青一代心靈的啟蒙者和塑造者。并且國家規定的歷史課程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等, 都是由歷史教師具體實施的。因此, 歷史教師的素質如果較低, 知識結構不合理, 教學方式不適當, 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歷史學習。具體來說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 歷史教師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缺乏現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 各種教育理論層出不窮, 給中學教學輸入了新鮮血液, 帶來了可喜的變化。但是, 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 一些中學的歷史教學, 仍然以向學生灌輸歷史知識, 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為主, 難以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 理論與實際結合欠缺。

中學歷史課講述的內容, 絕大部分離現實社會太遠, 缺乏時代氣息, 這也是學生不愿學習歷史的原因之一。在種情況下, 如果歷史老師一味地羅列知識, 將會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厭惡感。因此, 有些老師則嘗試著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再現歷史情景, 使知識融會貫通, 以提高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思維能力。但是, 這些教師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過程中, 出現了聯系不當的現象。例如, 在對美國1787年憲法進行評價時, 教師沒有充分肯定其進步性, 而是急急忙忙地指出其局限性及表現, 又聯系美國以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的現實問題, 指出:美國沒有資格指責別人沒有人權, 它那時存在著嚴重的人權問題。聯系這個現實問題評價1787年美國憲法, 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1787年憲法是落后的。實際上, 美國1787年憲法在當時世界上封建制度占統治地位的歷史條件下是先進的。再者, 我們抨擊美國現在玩弄的人權戰術, 應用當代美國存在的人權問題作依據, 否則這種抨擊也是蒼白無力的。對1787年美國憲法, 肯定其進步性是主要的, 同時指出它有時代局限性。講歷史聯系現實問題, 應當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 實事求是, 尊重歷史, 符合學生的思維特征, 滿足學生理解教材的實際需要, 否則就會引起學生思維混亂, 出現認識錯誤, 使歷史庸俗化。

1.3 教材編寫不當

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依據, 同時又是發展學生智能的重要工具之一?,F在中學中使用的歷史學教材種類不少, 但是材料不全, 觀點守舊。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范圍, 基礎知識要求的深度、廣度等, 目前主要受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的約束。因此, 教材的內容的體系性、難度適宜性和新穎性對于歷史教學相當重要。

2 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

2.1 充分認識歷史課的作用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F代教育理論認為, “只有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 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完整的、和諧的人。”中學歷史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 在培養全面發展人才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1.1 在培養人文精神和人格教育方面的作用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 中華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人文精神, 中國的人文傳統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然而, 在經濟的高速發展過程中, 精神文明的建設沒有同步跟上, 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信仰危機、精神空虛和道德滑坡的現象。

2.1.2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

近來,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主要表現為心志脆弱, 挫折耐受力差, 情緒不穩定, 逆反心理及敵對行為時有發生, 人際關系不和諧, 缺乏自信等。這些心理問題嚴重阻礙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學校既是傳授知識的海洋, 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因此, 學校教育不能僅停留在科學知識的傳授上, 而應將學科知識教學和青少年的心理教學有效結合, 以使中學生健康地學習和成長。如鄧小平同志一生中三落而三起, 最終開創了改革開放大業等史實, 以培養學生笑對挫折, 樂觀進取的頑強意志品格等。

2.2 努力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水平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 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關鍵在教師”。由此可見, 歷史教師在人才培養和歷史教學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因此, 歷史老師應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 改善教學方法, 以利于培養優秀的人才。

2.2.1 完善知識結構體系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內容, 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方方面面, 而歷史教學又廣泛涉及到教育學、心理學的內容。因此, 歷史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應該是一專多能, 由歷史學向哲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自然科學拓展。為此歷史教師必須勤于學習, 廣泛涉獵、善于積累, 使自己不僅有豐富的歷史知識, 更有廣闊的歷史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 學校應搞好教師在職培訓。即學校應依據教師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教師現有的發展潛力, 來確立具體的培訓目標。如對非專業教師以基本的歷史知識培訓為主, 以利于他們盡快勝任歷史教學;對專業歷史教師的培訓應以現代教育理念、教育技術、學科前沿動態為主, 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提高教學質量。

2.2.2 改善教學方法

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為中心, 注重單一方向的講授和灌輸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是將學生變成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人, 易使其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從而使歷史教學的學科能力培養功能和人文教育功能喪失。鑒于此, 學校和老師應努力探索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1) 歷史知識故事化。

歷史知識中有很多關于重大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經典故事。歷史教師在授課時, 可以向學生講述下有關先人的豐功偉績、各種事件的動人故事, 即將課文內容做一下改編, 將授課內容貫穿到故事當中。這樣,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且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

(2) 采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指根據信息傳播理論和教學過程的規律而設計、實施、評價教育過程的系統方法。它通過形聲、媒體、軟件的應用調控教學的全過程, 是集圖、文、聲、像全方位信息處理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化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地處理中學歷史教學問題。豐富多彩的史料為中學歷史教學提供了原始的素材, 通過音頻、動畫、錄像和音樂等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原本單調的歷史知識變得更為生動有趣。這有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使學生看得清楚, 聽得真切, 感受深刻, 從而引起學生的情緒反應, 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使學生獲得較為鮮明的感性認識。

2.3 推進中學歷史教材的改革

中學歷史教材是進行中學歷史教育的基本工具。歷史教師要依據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 但不能局限于教材, 要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在選擇教材時, 學校應和教師、學生進行探討, 以編制既符合中學生心理需要又能激發中學生歷史求知欲、內容豐富生動、印刷裝幀精美的中學歷史教材。

2.3.1 體現中學特點

歷史教材的編寫要符合青少年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特點, 凸現中學的特色。中學歷史教材在編寫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要注重內容層次的區分。即中學歷史教材要有鮮明的中學特點, 以區別學生己經學過的歷史教科書, 否則就很難調動學習積極性; (2) 盡量把歷史研究成果中最能反映歷史過程又較為淺顯的材料挑選出來, 并考慮它的知識性、教育性使之變成簡明扼要且生動形象的敘述性文字, 把復雜深奧的歷史過程編排成通俗易懂的普及性歷史知識。

2.3.2 體現時代精神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亞夫先生說:“教科書內容的現代化是一個與此同時的問題。”由此可見, 歷史教材的編寫要體現時代精神。 (1) 教材的編寫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思想品格和心理素質;教材的編寫既要面向全體學生, 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 給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留有足夠的自學和思考余地, 從而使中學歷史教學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2) 教材的編寫要注意吸取歷史研究、考古發掘的新成果, 要根據時代的需要調整所學的內容。如, 隨著時代的發展, 經濟史和文化史的內容要加強, 而政治史的內容相對要減少一些;隨著時代的進步, 學科之間的交叉越來越多, 在編寫的內容上要有所體現, 即要從歷史學科的角度, 將學科交叉的內容及作用反映出來, 增加諸如環境問題、人口政策、反腐敗等內容。

摘要:讀史可以明智, 而歷史教學是讓人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之一, 應該得到重視。而受應試教育的禁錮, 當今歷史教學存在不少缺陷?;诖? 應從體現時代精神、注重人文精神培養、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完善知識結構體系、改善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教改。

關鍵詞:歷史教學,現實困境,路徑選擇

參考文獻

[1] 亓鵬.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 2001 (4) :39~40.

[2] 邢永富.現代教育思想[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1:124.

[3] 孫占宇.農村貧困地區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與對策[D].碩士學位論文, 2004, 9:30.

[4] 張曉風.北師、華師、人教版歷史教科書比較研究 (二) [M].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2002 (9) .

[5] 李付堂.精神培育:歷史教育的根抵[M].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2003 (7) .

[6] 袁凌云.多媒體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碩士學位論文, 2006, 10:5~6.

[7] 李玉萍.縣級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碩士學位論文, 2006, 9:19~20.

貨幣政策現實選擇論文范文第6篇

一、經濟法學教學存在的現實困境分析

( 一) 教學目標存在爭議

經濟法學雖然是我國本科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 可是其還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學科體系, 這就會使得其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爭議。某種程度來講, 經濟法學的教學目標應該和法學教育目標相似, 并且通過經濟法學教學可以促進法學專業的順利進行。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 卻出現了不同的呼聲。首先因為各大高校法學專業所選用的經濟法學大綱存在差別。其次, 不同的大綱在要求學生掌握內容的目標設定上也有所出入。比如有一些學校只是要求學生掌握與了解經濟法學相關概念, 而有的大學則要求學生利用經濟法學理念和制度分析當前社會發展以及國民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所以這一目標的差別就會造成各大高校在這一教學目標設定方面存在差別, 最終形成分歧且深入到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所占比重的問題之上。

( 二) 教學內容安排存在困境

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 不同的高校也有不同的安排。這就會引起各大高校相關教師的深思, 即經濟法學教學過程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又如何對這些內容進行重點與非重點劃分。哪些內容是教學過程中必須傳授給學生的, 哪些內容是可以讓教師一語帶過的。這樣的困境會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沉重的選擇, 從而對學生來說, 也是進行選擇的一大阻礙。要想讓學生從這些內容當中選擇出相應的經濟法內容構成教學體系, 顯然存在不現實性。

( 三) 教材選擇存在困難

如果是相對成熟的學科, 則不會面臨教材選擇的困惑。但對于經濟法學這樣一門尚不穩定的學科來說, 在教材選擇方面就會面臨許多困難。首先, 從書本“頭銜”角度分析, 就會讓人眼花繚亂。“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1 世紀法學系列教材”等, 都會成為阻礙高校選擇教材的絆腳石。其次, 由于版本不同, 所以教材本身的編排與內容設置都會有很大差別。每一本書中所講解的內容都會有所差異, 所以對學生進行知識掌握有很明顯的負面影響。

二、未來經濟法學教學發展過程中的理性選擇與改進對策

( 一) 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

經濟法學若想實現發展, 就必須先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無論是注重素質教育, 還是注重實踐教育, 傳統高等教育都應該實現二者兼顧。作為法學專業學生, 要加大自身的實踐性學習和鍛煉, 注重自身法律技能的培養, 從而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滿足法律對人才的要求。法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受教育者具備法律思維, 而經濟法學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加大對學生的法律條文教學力度, 使得學生掌握經濟法思維。通過強化學生對于相關概念性知識的理解, 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 從而讓學生逐步形成利用法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二) 重新安排與規定教學內容

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編排和規定, 也是未來經濟法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途徑。本科教育是法學教育的基礎階段, 所以不能夠要求學生掌握過多專業性極強的知識, 相反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灌輸, 使得學生可以對法學有基礎認識。故而理性選擇教學內容, 需要站在本科教育目標的基礎之上。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盡可能減少理論知識所占據的比重, 明確教學與做學術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

( 三) 選擇合適的教材供學生學習

在經濟法學教材的選擇方面, 可以從教材供給方與教材需求方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作為教材供給方, 需要轉變傳統的編寫思路, 尤其需要對教材中的專業內容進行刪減。明確教材并非學術論著, 所以應該注重實踐內容, 而非理論知識。盡量避免教學內容過于冗長, 通過言簡意賅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即可。作為教材需求方, 需要科學商討哪樣的教材才是符合要求的。教師可以在集體商定之后選擇出合適的教材供學生參考, 還可以告訴學生自己選擇該教材的理由。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尋找更為優秀的教材資源。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學生對該學科知識的理解。

摘要:經濟法學作為一門還沒有正式定性的學科, 目前在我國許多高校的本科階段都沒有相應的范圍可以容納。所以許多時候各大高校的法學專業在開展這門學科教學的時候, 會出現一些問題。故而本文就將針對經濟法學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實困境進行分析, 且提出了其未來發展過程中的理性選擇與發展方向, 以期避免學術分歧影響到教學效果, 并且希望通過努力推動經濟法學專業的教學水平提升。

關鍵詞:經濟法學,教學,現實困境,理性選擇

參考文獻

[1] 汪莉.經濟法學教學的現實困境與理性選擇[J].中國大學教學, 2014 (04) :52-58.

[2] 李友根.論基于案例研究的案例教學——以“經濟法學”課程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 2015 (03) :47-50+66.

上一篇:低碳主題證券投資論文范文下一篇:化工原理課程改革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