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活與哲學論文范文

2023-09-16

生活與哲學論文范文第1篇

1、 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是物質的)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

2、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

方法論:必須遵循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否則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3、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在規律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方法論: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的結合起來。

4、 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映物質

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際求是

5、 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人能夠能動的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方法論: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6、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映物質。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能夠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事,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二、 認識論

1、實踐的特點:

2、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家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能 1

夠指導實踐,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的實踐引入歧途。

方法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自覺參加實踐活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3、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適用的條件和范圍。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休的歷史的統一。

方法論: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正確對待錯誤。

4、 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具有無限性,人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 唯物辯證法(辯證法)

(一)聯系觀

1、聯系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聯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論: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聯系的客觀性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方法論: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3、聯系的多樣性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聯系具有多樣性

方法論: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4、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密不可分。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于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5、系統優化方法

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要注重

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二)發展觀

1、發展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發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方法論:要有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3、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發展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論: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支持、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1、 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度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方法論: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要堅持適度的原則。

(三)矛盾的觀點(矛盾分析法)

1、矛盾是對立統一的(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矛盾是對立統一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基本屬性。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堅持一分為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用全面的,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3、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級和過程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是關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5、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又要統籌兼顧,恰當的處理好次要矛盾。

6、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在矛盾的兩個方面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抓主流,也不可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

7、 強調主要矛盾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要求我們辦事情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主流。

8、 強調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在矛盾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要求我們看問題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9、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的認識方法。

(四)辯證的否定觀

1、辯證的否定觀的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聯系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方法論: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既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又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其方法論

原理內容: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簡單的說: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生活與哲學論文范文第2篇

班級: 姓名: 得分:

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

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日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倳洀娬{,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中央強調學哲學、用哲學,是因為 A.哲學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B.哲學社會科學能夠為人們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案 C.先進的哲學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確的方法論 D.哲學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進作用

2. 心理學上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的說法:當你為未知的未來許下了一個預言,因為你相信事情會如同預料的情況發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強的措施,促進這個預言的實現,最后的結果會如同你自己的預言一樣,呈現在你眼前。這種觀點體現了 A.世界觀決定實踐的結果

B.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D.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3. 2013年3月1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在大型強子對撞機里發現的新粒子確系希格斯玻色子;4月3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探測到多余的正電子;11月21日,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首次發現了源自太陽系外的超高能中微子。這些科學發現共同佐證了 A. 人類可以窮盡對世界的認識

B. 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C. 客觀世界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

D. 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

2014年4月1日,智利發生8.2級強烈地震,加上之前的巴基斯坦、海地、中國汶川和日本大地震,地震的頻繁發生讓民眾產生恐慌情緒。據此回答4-5題。

4. 有關專家指出:“地球一直處于‘震動狀態’,‘震動’是地球的常態。” 專家的

觀點表明

①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②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③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④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 . 針對地震是否能夠預測,專家認為:從現有研究水平來看,根據已有的歷史地震資料,進行

中長期的地震預報是完全可能的。以下對這一觀點分析正確的是 ①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認為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③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 ④意識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 2013年6月4日,十個中央巡視組已全部進駐到位,主動出擊尋找潛藏的“老虎”“蒼蠅”。

1996年啟動,至今17年過去了,巡視制度在工作內容的調整、制度化改進、組織規模、巡視對象的層次等方面均發生很大變化。巡視制度的變化說明 A.正確意識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B.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和利用規律 C.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D.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固有屬性

7. 2014年3月,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要

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求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這是因為

A.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B.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C.對思維和存在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D.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8.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游弋在太平洋5000多米深海海底,為中國在這片國際海底礦區的開采當探

路先鋒,使深??茖W能力從基礎性研究向應用逐步拓展。這體現的哲理是 ①正確的認識都從科學實驗中來的 ②實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④認識對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 近年來,IMB公司借助全球第二大超級計算機,成功模擬出基于人腦特征的5300億個神經元,

開發出高智能計算機芯片,并通過對芯片進行編程來模擬人腦的低功率、體積緊湊等特征,使將來的仿人腦計算機具備對空間、時間和環境的識記、感知,甚至做出行動的能力。該項技術的研究進一步佐證了

①高智能計算機運算過程將成為一種有意識的能動性的活動 ②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具有主動創造性 ③人的意識能夠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客觀事物 ④表明人的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

1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在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的歷史關頭,習近平同志提出要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我們要牢牢把握二者之間辯證統一關系,下列對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礎 ②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標和歸宿 ③解放思想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 ④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與實際相符合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1. 多年來,國家不斷調整和完善計劃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對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紀初又開始實行“雙獨二胎”,2014年再過渡到“單獨二胎”。這表明 ①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 ②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的動力

③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調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礎 ④政策制定要堅持與社會實際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 “智慧城市”通過智能傳感設備將城市公共設施物聯成網,物聯網與互聯網系統完全對接融合,政府、企業在智慧基礎設施之上進行科技和業務的創新應用,城市的各個關鍵系統和參與者進行和諧高效地協作。從哲學上看,“智慧城市” A.打破常規,消除事物之間的矛盾

B.表明發展的實質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C.遵循了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D.說明了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

13. “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來說,改革會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園詩,它伴隨著眼淚和痛苦”。這一說法包含的哲學道理主要是 A.事物的量變一定引起事物的質變 B.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C.事物的發展必須通過質變來實現 D.實踐是聯接主觀和客觀的橋梁 14.珠算工具算盤(見圖)結構科學,珠動數出,運

算自如。珠子的撥動,會引起運算結果的變化。 可見

①整體與部分是相互聯系的 ②局部總是推動整體的發展 ③要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認識事物 ④要根據主觀需要創造多種聯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 2014年 3月18日,世界上最具建設挑戰性的輸變電工程——川藏聯網工程開工建設,川藏

聯網工程是繼青藏聯網工程之后,又一項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區的重大輸變電工程,該工程對于解決藏東嚴重缺電和無電地區的通電問題,同時推動西藏和四川水電外和經濟戰略的發展,其意義不言而喻。該工程的建設說明

①聯系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 ②人們能夠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③人為事物的聯系因具有“人化”的特點而具有主觀性 ④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愿望創造事物之間的聯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 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我國“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嫦娥三號”攜“玉兔

號”月球車首次實現月球軟著落和月面巡視勘察,獲取月球內部的物質成分并進行分析,將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測”引申至內部探測。這表明 ①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 ②認識的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③人們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認識利用規律 ④辯證否定是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7. 《韓非子》中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宋國有人賣酒,質量很好,量也充足,而且待客殷勤,

他將酒旗掛的老高,誠心誠意地希望有人來買酒。但由于有條惡狗在他店門口,致使酒都變酸了也無人光顧。故事表明

①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

②關鍵部分在一定條件下對整體具有決定作用 ③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

④聯系具有多樣性,要正確把握事物之間的具體聯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 在今年的“3·15”晚會上,一種“網銀神偷”被央視曝光。據報道,不法分子使用病毒二維

碼發起攻擊,截獲受害者的支付驗證短信進而盜用網銀。一時間,人們對倍受青睞的二維碼新技術似乎多了種種疑惑。這說明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優點和缺點兩個方面

②新事物往往存在弱點和不足

③實踐能夠提高人的認識能力,推動認識深化

④認識能促進實踐的深入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 人民幣升值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國金融和外貿既有利也有弊,但總體來講是利大于弊。

這說明我們認識問題要正確把握

A.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與支流 B.主次矛盾,分清重點與非重點

2 C.新舊事物的區別,準備走曲折道路 D.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20. 下列對俗語、諺語和詩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確的是

①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堅持辯證的否定觀 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③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④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1. 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的“親、誠、惠、容”的理念,為進一步推進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政策注入新的動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一理念提出所體現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有 ①辯證否定觀的實質是“揚棄”

②權威比普通人更能準確的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③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和創新的 ④創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22. 醫學研究表明,鬧鐘可以提醒人們時間,但長期讓鬧鐘來叫醒處于深度睡眠的人,會導致人的記憶認知功能減退,還會增加高血壓和心臟病患病的風險。從哲學角度看,這說明 ①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②事物的量變之中包含著質變 ③事物都存在利與弊的兩個方面 ④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3.右邊的漫畫《兩驢吃草》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要學會統籌考慮以實現最優目標 ②要抓住時機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③要善于在矛盾斗爭性中把握矛盾同一性

④要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尊重客觀規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一位社會學家發現大樓的一塊玻璃壞了,起初沒太當回事,沒過多久,他發現許多處窗戶都破損了,經過調研后,他得出結論:一樣東西如果有點破損,人們就會有意無意地加快它的破損速度,一樣東西如果完好無損,或是及時維護,人們就會精心的護理。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下列關于道德修養的名言與“破窗定律”蘊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非知之難 行之惟難 非行之難 終之斯難 B.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 C.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5. 習近平主席在談到國家的發展道路時說:“鞋子合不合腳,穿著才知道。”下列語句與之蘊

含的哲理相符合的是

①要真正體驗生命,必須站在生命之上 ②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③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下 ④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

26. 材料一 當前我國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但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這要求

我們深刻把握經濟發展運行規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好的經濟形勢,要著眼當前,謀劃長遠。”

(1)請運用規律的相關知識分析材料一。(6分)

材料二

據測算,我國老年人口2025 年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老齡化已經對我國經濟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給老齡工作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挑戰,并且老年人權益保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在法律制度上進一步完善。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老齡事業取得長足進步,積累了豐畜的經驗。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總結實踐經驗,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對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2013年7月l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簡稱新老法)正式施行。

(2)根據材料二,運用“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的知識,分析我國修改《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過程所蘊含的哲學道理。(8分)

27.

3 27. 隨著電子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更愿意借助鍵盤和鼠標完成生活和溝通、古色古香的方塊字,出現了嚴重的懈怠和發展危機,不少青少年書寫潦草、沒有章法,漢字固有的神采、韻味受到了損害,“提筆忘字”的比例超過95%,形成了可怕的漢字發展“沙漠化”、粗糙化。久而久之,年輕一代的漢字優越感、文化自豪感就會降低,甚至消失,形成可怕的文化斷層。

與此同時,怪癖的字詞話語打著創意的旗號從網絡襲來……給正規的漢字詞匯成語帶來了麻煩!在這種大背景下,央視舉行的漢字聽寫大會,猶如在進行一場充滿忠誠和危機感的“漢字保衛戰”:面對各種信息化、商業化沖擊,我們僅僅抱怨是不夠的,更要通過聽寫大會之類的行動,將內在的文化自豪感和使命感激發出來,成為傳統文化的傳人。

結合材料,運用發展觀的相關知識,為“漢字保衛戰”提供幾點建議。(12分)

28.“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F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結合材料,從生活與哲學角度說明我們怎樣才能擁有一個無悔的青春。(9分)

29. 材料一

目前,全國有萬余個政務機構及公務員開通微博。“政務微博”是民主政治發展

過程中的新生事物,其積極意義是毋庸置疑的,但微博中的一些偏激的言論和虛假信息,也令一些官員望而卻步,有的人對“政務微博”的可控性、實用性心存疑慮。

(1)結合材料一,請你運用“兩點論”“重點論”的觀點,簡要分析說明應該如何正確看待 “政務微博”這一新生事物?(6分)

材料二 2014年2月24日,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細”就是要細化,要直入頭腦,要沉淀心中,只有發自內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覺行動;“小”就是要從小事做起,從個人做起,堅持不懈抓養成,積小善為大善,積小德為大德;“實”就是要行動,就是不能玩虛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結合材料二,分析說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工夫體現的哲學道理。(9分)

(2)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針對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權益保障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行修改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原則。(2分)②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修改《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是對老齡事業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應用,是對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探索。(3分)

③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全國人大常委會總結實踐經驗,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是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的體現。(3分)

27. ①發展是普遍的,要堅持用發展得觀點看問題,樹立創新意識,認清發展的實質,正確辨別新舊事物。在漢字發展過程中,要鼓勵、支持和推動新事物發展。(4分)

②事物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要對漢字的前途充滿信心,但也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4分)

③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因此,推動漢字書寫規范的發展應堅持做好量的積累,走循序漸進的道路,要重視漢字的傳承,增強年輕一代的文化自豪感;防微杜漸,警惕怪癖字詞話語等對漢字發展產生的危害。(4分)

28、

生活與哲學論文范文第3篇

材料蘊涵了哪些哲學道理?并結合材料予以說明。

2、有人認為:低碳經濟是“生態文明”、“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禮德”與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通道。請結合價值觀的知識,分析發展低碳經濟的原因。

3、福島核電站核泄露引發的哲學思考

【背景材料】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大地震摧毀了日本部分核反應堆,導致核輻射,3月31日日本地震最新消息,福島第一核電站將報廢,今后是否修復將視情況而定。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4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出現積水,其中1至3號機組積水已檢測出超高濃度放射性物質,而2號機組積水放射性活度超標1000萬倍。此外,檢測還表明,核電站附近海水中放射物濃度正繼續上升。于是人們對核能出現了褒貶不一看法。

材料一:新華網北京3月31日電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3月31日權威發布:

3月31日,在我國北京、天津、河北、陜西、湖南、廣東、寧夏、廣西、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河南、重慶、四川、貴州、甘肅、青海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

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對公眾可能產生的附加輻射劑量小于巖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陽等自然輻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對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無需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材料二:核能在上世紀中期得到廣泛運用,它的諸多優點為我們所公認:不會像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樣產生大氣污染,也不會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數百萬倍。在核能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最大的擔憂在于,人為或極端環境因素有可能導致放射性核物質外泄,危害環境和人類健康。日本核泄漏事故為人類利用核能敲響了警鐘。事實上,每種能源的開發利用都伴隨著風險和弊端。石油鉆探過程中可能出現油井爆炸和原油泄漏;煤炭開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礦難;利用太陽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對待此次事故的正確的態度是以之為鑒,定期做好核電站的維護和檢查,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提高安全利用核能的能力、防范其潛在的危害。

材料三:對于日本核輻射,國家海洋局啟動海域放射性應急監測,每天公布檢測結果,同時國家原子能機構也發布一定的應急防護措施,如當事故已經或可能導致釋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況下,實行服碘保護。同時日本政府也采取各種應對措施,動用直升機進行空中注水對核反應堆降溫冷卻,經過不懈努力,一直陰霾重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終于現出了“光明前景”,福島核電站危機進入可控狀態。 (1)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材料一。

(2)運用矛盾的有關知識對材料二進行分析。 (3)運用唯物論的有關知識對材料三進行分析

《生活與哲學》主觀題答案

1、答:①正確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發展。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采取了一系列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對于提振信心、活躍市場、促進住房消費和投資,實現保增長、擴內需、惠民生的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的具體運用。②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重點是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穩定市場預期,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這是當前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體現。③2009年以來,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積有較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速度加快,380多萬戶低收入家庭解決了住房困難問題。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現了房價上漲過快等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體現了一分為二的觀點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④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現了房價上漲過快等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這是科學地分析了我們面對的國際和國內的經濟形勢得出的結論。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答: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人類在共同關注地球家園的基礎上,共同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的理性認識,功在當今、利在后代。 ②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正確的價值觀應該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發展低碳經濟是一種正確的價值取向,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也符合全體人類的根本利益。

③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導向作用、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同樣具有導向作用。我們應該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低碳經濟觀念應用到實處。

3、(1)答:①聯系具有普遍性,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福島核電站核泄漏確實會引發連鎖反應,必須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②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正確把握事物的聯系的客觀性,才能提高人們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不斷檢測提高防范意識,穩定群眾,防止不必要的恐慌③部分制約著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處理好福島核電站泄露事故對于整個日本乃至亞太的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

(2)答:①事物自身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關系,核能及其他能源自身的弊和利是對立統一關系。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對于任何事物我們我們都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針對核能等各種能源,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其優點和缺點,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克服其缺點,化害為利,為人類謀福利。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即兩個方面,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對核能和其他能源,我們在認識到它們的優點同時,還要認識缺點,只有這樣才能科學正確利用它們。

④矛盾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核能和其他能源他們之間相比較,都有區別于其它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要結合他們自身的優缺點,具體分析,有選擇和鑒別的加以利用。

⑤任何矛盾都包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因此我們在認識事物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做出正確的評價。

對于核能和其他能源,我們在認識或者評價時,要著重抓住它們的主要方面,這樣才能權衡利弊,形成對它們全面、完整、準確的認識。

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懶又相互排除,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于核能危及環境、人類安全這個次要方面,我們一定嚴防死守,制定正確的措施,建立定期安檢機制和應急機制。

⑦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在核能和其他能源利用方面,我們要分析利弊,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優點),同時統籌兼顧,不能忽視次要方面(缺點)。

(每點3分,答出其中4點可得12分,只答原理方法論而不聯系材料,每點2分,若只答材料,不答原理和方法論不給分) (3)答: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事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針對核輻射的特點和狀況,人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應急防護措施,減少了對人身體的健康的損害。

②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針對核輻射的特性,人們制定出相應的措施,采取注水冷卻的辦法,有效控制了核輻射的蔓延,使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③規律是客觀的,但并不意味著人們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造福于人類。如當事故已經或可能導致釋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況下,實行服碘片保護。這是在認識和把握核輻射同位素規律和特性的基礎上做出的有效措施。

生活與哲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音樂哲學;阿倫·瑞德萊;音樂自主論

由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哲學教授阿倫·瑞德萊所著,王德峰等譯的《音樂哲學》,是一本音樂哲學的入門著作。全書觀點很明確:音樂來源于生活,對音樂的理解,不能只在音樂的內部結構尋找答案,更應該把視野擴大,是一種人類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

全書分五章,分別對音樂哲學中的五個中心論題作了新穎、獨到的研究,這些中心論題是理解、再現、表現、表演和深刻性,闡發了我們的音樂經驗的某些重要特征,并且解釋了音樂如何與我們的思維方式相關聯,展示了對音樂的哲學思考,全書由作者堅持的音樂來源于生活的觀點出發,分別對音樂自主論者在音樂的內容、音樂的再現、歌詞的意義以及音樂的深度等諸方面的解釋進行了批判,并且作者吸收了自主論者當中的可取成分,指出對音樂的理解是內在理解和外在理解的平衡結合,并試圖建立起一種非音樂分析美學的音樂哲學。

音樂自主論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其實就是藝術的“自律——形式主義”理論,這種觀點堅持藝術(包括音樂)的意義要深入到作品中去:一部音樂作品的全部意義就在于作品本身,意即作品呈現給受眾的全部,對音樂作品本身結構的探討、和聲的進行、以及音色的呈現,就是這部音樂作品的全部意義,不與音樂之外的任何有關人文、道德以及情感等的因素發生關系。“音樂是一種完全不取決、不依賴于音樂之外的想象的藝術,它既不是情感,也不是語言、影像、比喻、象征、符合、音樂的內容只能是音樂的本身,音樂除了它自身之外什么也不表達,什么也不意味。”這種觀點割裂了音樂的社會屬性,割裂了音樂起源于人類社會、來源于生活的根本事實。作者正是出于“音樂自主論”這一點明顯的錯誤,提出了音樂來源于生活的音樂哲學,“不應把音樂作品想成是自主的聲音形式,而應當想成是植根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之中的聲音形式,他們充滿歷史的內涵,在相當程度上也可能屬于文化的功能”。這一點值得我們肯定和借鑒,音樂有其道德教化作用、有其和其他學科緊密聯系的一面,音樂固然有其作曲的技法和調式的特點,對音樂的意義應該對其本體進行理解,但音樂的外在因素同樣是音樂的組成部分,并且同等重要,否則就沒有音樂的種種社會功能,就像作者所言,它不是來自火星的音樂。

本書的意義不僅在于在新形勢下再一次澄清了音樂哲學的根本觀點,為音樂哲學問題的進一步深究開闊了道路,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一種不同于音樂自主論的音樂哲學觀點。筆者認為,作者秉持的觀點就是絕對表現主義。“絕對表現主義認為意義和價值是內在的,他們是藝術性自身的作用,也是他們得以組織在一起的由來;思辨盡管有影響,但思辨因素僅僅是一個更大的內在整體的局部;除了創作素質,絕對表現主義將非藝術的影響和思辨因素也作為一個內在的部分包括進來。”前文有述,作者批判的音樂自主論就是“自律——形式主義”,與其對立的觀點就是“思辨主義”,前者不再贅述,后者的觀點和前者正好相反,指出:音樂的全部意義在于音樂之外,音樂僅僅是有指向性的符號,不具有自律性,本身并無價值。顯然,音樂本身也很重要,畢竟是所有外在意義的載體,音樂有歷史性和社會性,但不應忽略音樂的本體意義。

絕對表現主義不是對形式主義和思辨主義的簡單綜合,鑒于他們的觀點對立,所以對于有些問題也沒辦法綜合,而是在批判吸收其中合理的成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更利于理解藝術的哲學。音樂的社會屬性決定了音樂的復雜性,音樂起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組成部分,不管是音樂起源于哪種學說,是模仿說、情感交流說還是宗教祭祀說等,我們無法確切的考證,但這恰恰說明了音樂來源于生活,它不是自我陶醉的天外來客,割裂音樂的社會屬性,單純從音響和音樂結構去探尋它的本質,把它完全真空話,“不僅要排除對于某些特定情況來說恰好是不相干的因素,而且要排除凡自然科學要求排除的因素。”就是科學主義,顯然是不恰當的;而不關注音樂的自身結構和本體,把音樂的意義完全寄托于音樂之外的事物,顯然也是不恰當的,否則音樂就會失去它本身存在的意義,就會被像語言、繪畫這樣具有類似功能的學科所取代,音樂的載體是音樂意義得以存在的前提,音樂的意義還應該把音樂的本體考慮進去,才算完整,才不會舍本求末。

音樂哲學是音樂具有意義的最高統領標準,對音樂基本問題的正確探討將決定音樂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作為人類社會的組成部分,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音樂,就應該站在哲學的高度來審視,這樣才有利于更好的發揮其在社會發展中應有的作用?!兑魳氛軐W》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有助于我們在音樂研究當中保持警醒,始終把握根本,立足現實。不至于誤入極端,得出謬論。

【參考文獻】

[1] 卡 茨. 音樂美學的主要流派[M]. 德國: 費迪南、恩科出版社, 1929: 11.

[2] 阿倫·瑞德萊, 王德峰, 等, 譯. 音樂哲學[M]. 上海市: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18.

[3] 貝內特·雷默. 音樂教育的哲學[M]. 熊 蕾, 譯.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3.05: 40-41.

[4] 阿倫·瑞德萊, 王德峰, 等, 譯. 音樂哲學[M]. 上海市: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6.

【作者簡介】

胡洪剛(1983—),男,漢族,河南省清豐縣人,音樂教育學碩士,安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生活與哲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在中國的大眾化,其根本目標是廣大人民群眾可以深刻理解并參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構建之中?!洞蟊娬軐W》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成功試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大眾化開辟了前進的道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可以汲取《大眾哲學》中的精華,暢通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進程。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 大眾化 《大眾哲學》 啟示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無論在經濟建設還是在文化建設領域,均取得驕人成績,這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成功性。實踐表明,要想繼續深化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指導作用,需要讓廣大人民群眾逐漸深入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只有獲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服務人民群眾。

在新的社會歷史時期,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進程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鑒于《大眾哲學》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做出的研究探索,筆者嘗試研究其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在中國大眾化的啟示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基本含義和歷史必然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基本含義。學術界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研究結果頗豐,但對于其尚未做出統一的概念界定,皆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解讀。筆者總結研究前人文獻,總結如下:首先,艾思奇在《大眾哲學》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做了具體的定義。艾思奇強調哲學理論要想發揮好成功指導實踐的作用,必須使其和具體實踐相結合,哲學理論需要把握住大眾群體力量,使得哲學理論依附于人民大眾,成為巨大的物質理論;其次,我們可以從質和量的規定性方面解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再次,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內涵具有廣義和狹義的特征;最后,我們還可以從過程和結果兩個角度來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①。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是通過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大眾群體之中得到廣泛傳播,使之成為指導大眾實踐的利器。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歷史必然性。在中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進行大眾化也是對于中國具體實踐所做出的具體理論創新與強化要求,具有歷史必然性。我國當前在廣大人民群體之中不斷深化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指導地位,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深化執政效果,作用重大。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性質和使命作用下形成的;其次,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是我國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實踐理論指導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客觀需求;最后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是當代我國大眾的現實需求。理論只有為人所用,才能用以指導具體的實踐。

《大眾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歷史貢獻

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是事物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進一步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在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過程中的影響,艾思奇在撰寫《大眾哲學》的過程之中注意“解放”形式與內容,并且注意語言的嚴謹?!洞蟊娬軐W》區別于其它晦澀難懂的哲學讀物,語言和內容較為通俗化,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做具體闡述的同時,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道路得以漸漸清晰,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作用②?!洞蟊娬軐W》滿足了我國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實踐進程之中對于指導理論所提出的迫切要求,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有效傳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些影響是其它理論著作無法企及的。

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特質。從階級屬性角度出發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我們可以發現指導廣大人民群眾和無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實現解放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因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在于為人民服務,區別于精英類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價值闡述上并未保持模糊的態度,其選擇與廣大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始終為人民的幸福而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洞蟊娬軐W》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之中重大的文獻貢獻之一,其明顯的特征在于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目的?!洞蟊娬軐W》將人的實踐作為理論研究的基礎,將理論與中國建設實踐相結合,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支持,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在中國開啟旅途。從本源上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自己的價值立場有所堅持,目的在于成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愿望,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艾思奇認為要想真正達到哲學研究的價值,不是就一個哲學命題做深度的闡釋,而是將哲學問題簡易地引至對革命實踐的處理之中?!洞蟊娬軐W》則做到了這一點,其滿足了歷史進程之中革命實踐的需求,精準地把握住了時代發展的命題,緊密聯系我國發展實際,為中國的革命發展實踐提供以理論支持。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是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性的具體體現。

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現實道路?!洞蟊娬軐W》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力求創新,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入普通人民群眾之中,引導開辟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道路。從理論內容角度而言,《大眾哲學》將馬哲理論從“陽春白雪”的狀態牽引至“下里巴人”,使馬哲理論逐漸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精神支撐,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色發生了重要的轉變,即從以往的專家式樣理論轉變為大眾精神思想武器,為馬哲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普及作出了重要貢獻。艾思奇在《大眾哲學》中指出我們需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即一方面需要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加以尊重,另一方面需要讓人民群眾正確理解與把握馬哲思想的精髓,且將其成功應用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實踐工作之中。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通過有效的形式轉化為人民群眾用以實踐的巨大力量,這才是馬哲理論在中國大眾化的根本目的所在③。從研究方法層面而言,《大眾哲學》將哲學理論與現實實踐相結合,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與人民群眾的斗爭實踐相結合,且運用于中國革命斗爭和社會發展的具體實踐之中?!洞蟊娬軐W》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理論闡釋,而是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研究。從表達形式角度來說,《大眾哲學》雖然語言和形式上較為通俗,但通俗并不代表平庸?!洞蟊娬軐W》所做出的“大眾化”嘗試,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通俗化開辟了道路。

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大眾中的影響力?!洞蟊娬軐W》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神秘難懂的狀態中引到通俗易懂的道路上,不僅起到了啟迪大眾思想的作用,而且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作用?!洞蟊娬軐W》語言通俗,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經驗進行總結,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規律進行探索,深刻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引導大眾對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產生重視,不斷引導人民群眾思想更新與進步。抽象化和學術化并不是馬哲理論的特征,馬哲同樣可以深深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真諦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內化于人民群眾的內心之中,使得人民群眾可以用以指導社會生產實踐,這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目的。艾思奇始終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而不斷努力,艾思奇認為馬哲對于人民群眾而言是先進的思想理論,人們對于世界的認知、對于自我的認知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馬哲理論的影響④。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應當把人民的需求作為一切的出發點,不能脫離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實踐,也不能使得其低于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實際。艾思奇的《大眾哲學》之所以成功,在于艾思奇一直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置于理論研究的中心位置。艾思奇始終將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揭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厚道理,幫助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道路上可以認清革命形勢和革命目標。

《大眾哲學》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啟示

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宣傳途徑。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陳舊的宣傳模式與方法已經被時代所拋棄,無法滿足新時期人民大眾的需求。因而,在新的歷史時期,需要創新方法對大眾化進行宣傳。對馬克思主義宣傳方法進行創新路程艱辛,只有運用符合時代特征的方法,才能取得一定的實效性,才能發揮宣傳的作用,推進馬哲在中國的大眾化進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進行創新宣傳,首先需要對我國多年積淀的優秀文化進行傳承。將宣傳形式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社會歷史前進的必然要求??v然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然而,對于中國社會發展道路上所遇到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并非可以提供現成的答案。因而,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融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在中國大眾化的必然之選。其次,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宣傳形式進行創新,注意理解大眾實踐的發展與需求,以及實踐發展過程中需求的變化。最后,還需要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性地位,尊重人民群眾選擇的權利。因而,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宣傳過程之中,需要社會各方對于人民大眾的實踐主體性地位采取支持和尊重的態度,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進行鼓勵和支持,嚴謹概括大眾實踐經驗,從而不斷充實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

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大眾平臺。當前,伴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斷發展且相互融合。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要想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需要創新方法,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大眾平臺。首先,鑒于傳統媒體所積淀的權威性和其所固有的嚴謹性,我們可以利用報紙、電視等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信息傳播手段的現代化對于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具有重要啟示,現代大眾傳媒的發展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發展提供了平臺,從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傳播提供了現實可行的有效方法。其次,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充分利用現代化新媒體平臺,對經過實踐補充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進行不斷地更新⑤。除了上述兩種途徑之外,還需要建立專業化的宣傳人才隊伍??茖W整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隊伍,使其轉變思想,將理論研究工作的單向性延伸至多向性。大眾化進程之中,需要更多高素質的研究人才,研究學者自身需要對哲學理論進行深刻和精確的理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需要一批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宣傳工作的研究學者,通過部分精英的引導力量,從而使得大眾化得以順利實現。

創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基本原則。只有切實秉承下述三項原則,才能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首先,哲學與大眾結合原則。也就是說哲學的發展要以大眾為根本,使得哲學研究回歸于大眾,且使得哲學成為大眾的思想利器。艾思奇認為理論研究不能脫離群眾,如果脫離群眾,便會失去立足之地。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要求主動深入群眾,只有深入群眾之中,才能得到有效普及,才能幫助人民群眾理解矛盾與問題,才能發揮好其指導作用。其次,理論與實踐結合原則。理論是用于指導實踐且在實踐過程之中得以創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并非源于書本,而是來源于現實生活生產實踐,實踐是理論的產生本源。中國的現實社會發展要求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和實踐相結合。然而,隨著實踐的發展,理論必須得到創新。因而,在新的歷史時期,需要堅持發展與創新并進,實踐與理論結合,以實踐為創新的源泉,從實踐中感悟理論的價值,從而對理論進行深化。如果理論保持不變,那就會失去普遍指導意義,則會經不住考驗,會被時代所淘汰。最后,思想與時代結合原則。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不斷發展所產生的哲學理論,其會隨著歷史背景的變化而產生變化,會隨著實踐的需求與矛盾變化而變化。艾思奇在《大眾哲學》中多次強調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需要堅持思想和時代相結合的原則。

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關鍵聯系。重建大眾化的關鍵聯系是指在哲學和生活二者之間構建起緊密的聯系,以在大眾群體之間深化馬哲理論的指導意義,發揮馬哲在中國社會實踐指導方面應有的價值導向作用,有效推進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道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民群眾用以指導實踐的中國理論體系。哲學從本質上而言,屬于世界觀,其不僅可以反映出人們客觀生存的世界的模樣,還可以反映出人們與其所生活的世界的關系,從而引導人民大眾可以關注于現實生活⑥。哲學需要依托于人們的現實生活,將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作為理論生根發芽的土壤。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發揮好啟迪智慧的作用,原因在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以現實生活為基礎。人們對于哲學所做出的思考源自于生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社會利益不斷多樣化,價值觀念多元化,只有重建哲學和生活二者之間的聯系,才能為大眾現實生活需求提供充足的內容。當前,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需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應用于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之中。人民群眾的生活是哲學生存與發展的土壤環境,只有重視對生活的關注與解讀,重構哲學與生活的聯系,才有可能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

結語

艾思奇的著作《大眾哲學》實屬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洞蟊娬軐W》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研究成果為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開辟了前進道路,并輔以重要理論文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內成功的研究案例,值得相關研究學者學習。學習該書中的“大眾化”,可以有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理論為人民群眾所理解與支持,為人民群眾實踐所服務。然而,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還需要隨著實踐的深入不斷推進,需要在過程之中關注問題和矛盾,總結經驗與尋找方法,從而正確引導大眾化。需要在進程之中尊重人、理解人,從而發揮理論作用于實踐主體的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學院)

【注釋】

①李維武:“從唯物辯證法論戰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對艾思奇《大眾哲學》的解讀”,《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第6期,第20~30頁。

②王紅梅:“由艾思奇的《大眾哲學》論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困境及解決路徑”,《學術探索》,2011年第6期,第45~49頁。

③李長春:“聚焦時代精神,彰顯‘大眾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思考”,《學習與實踐》,2014年第3期,第118~122頁。

④陳祥勤:“‘中國特性’、‘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和體系化的歷程、問題和意義”,《社會科學》,2013年第9期,第108~117頁。

⑤劉勇:“人民主體、人民生活、人民語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三維向度”,《學習論壇》,2013年第10期,第9~13頁。

⑥晁小榮,馮飛龍:“《大眾哲學》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歷史經驗及當代啟示”,《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年第9頁,第46~50頁。

責編/許國榮(實習)

生活與哲學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當前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存在著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化、知識化、教條化、形式化等幾種錯誤傾向。從而,喪失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功能。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本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就必須由重政治教育到重哲學教育,由重世界觀教育到重方法論教育,由重知識教育到重智慧教育。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 誤區 出路

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本應該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個人修養,推動人的全面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并沒有起到這樣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面臨困境。因此,反思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如何走出的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的誤區

長期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存在著諸多的誤區。這些誤區正是當今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遭遇尷尬的真正原因所在。

1.1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政治化

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政治意識形態化的傾向嚴重。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也就成了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混淆,從而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變為思想灌輸和時政教育為目標。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就變為政治說教和政策宣傳的工具。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過程中,教師無形中把哲學教學的任務完全等同于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政治化、絕對化、神圣化。哲學的功能側重于“政治教育”,哲學成為“政治”的代名詞。由于哲學的政治屬性過于濃重,缺乏探索與創新的精神,忽視對現實的反思和批判功能。而這些弊端正是學生們排斥、厭惡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的根本原因。

1.2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知識化

長期以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比較重視,而對方法論教育相當忽略,將世界觀等同于方法論,甚至以世界觀取代了方法論。這使學生對馬克思主意哲學方法論思想都不甚了解,更談不上自覺應用,以至于他們學無所用、學無所得。我們不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知識。但是,僅僅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知識,甚至是一種死記硬背的認識,這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化,同時也勢必導致馬克思主義哲學庸俗化、簡單化了。

1.3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教條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本質上是反教條的。前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因為沒有貫徹這一思想,導致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條化,僵化、凝固化,只是作為僵化的教條和公式被運用,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越來越成為“一成不變”的真理和照搬照用的公式。而我國在很長時間內照搬照抄蘇聯教科書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是照本宣科的原理教學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教條主義的體系,陳舊的思維方式,使原本極具靈活性的理論變得刻板、教條,成為照搬照用的公式。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喪失靈活性、針對性,導致學生在實踐中很少能做到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原理”所提供的一系列公式教條。

1.4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形式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中的另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和哲學教學脫離時代、脫離生活、脫離現實、脫離學生思想實際?,F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很少吸收當今重大理論研究成果,吸收其他學科知識、吸收時代精神的精華,成為形式主義的教育。而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走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科體系的完整和知識的系統傳授,卻忽視了這些內容對學生的意義。一個明顯問題是老師照本宣科,一廂情愿,而不考慮學生的實際理解方式和思想狀況,造成預期教學目的與實際學習效果之間的嚴重脫節。

2 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出路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必須改革,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出路在于實現三個轉變。

2.1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由重政治教育到重哲學教育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政治教育。我們不能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有階級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為政治服務,這是無疑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引導我們樹立唯物論辯證法的立場去認識分析問題,當然有思想教育功能,但馬克思主義哲學服務于現實政治的方式應該是有一定間接性的、隱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不能僅僅歸結為思想教育功能。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最為重要的功能是通過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改造學生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在于它的批判性的思維。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本質上,是培養學生的一種理論思維,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懷疑精神,通過批判獲得真理,獲得知識的能力。

2.2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由重世界觀教育到重方法論教育

世界觀不等同于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這就要求我們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必須傳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恩格斯曾經明確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1]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應把傳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有機相結合,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乃至做人的方法。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根本目的。

2.3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由重知識教育到重智慧教育

知識不等于智慧。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哲學雖然理論本性不同,但也是追求智慧之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雖然也有知識教育的功能,但它更應該發揮啟發智慧的功能。倪志安教授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起到一種真正的蒙智、糾智和惠智的作用,讓受教育者得到思考能力和人格素養的培養”。[2]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必須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本性和精神實質,不能止步于知識的積累,而應該著重于智慧的啟迪,思想啟蒙,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要突破困境,承擔使命就必須實現由重政治教育到重哲學教育、由重世界觀教育到重方法論教育、由重知識教育到重智慧教育的轉變。只有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才能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9:406.

[2] 倪志安,等.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法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9~193.

上一篇:護理學院結業論文范文下一篇:體育社會學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