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微格教學與英語教育論文范文

2023-09-28

微格教學與英語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微格教學 (microteaching) 由少數學習者 (5~10人) 組成“微型課堂”, 以真實的學生或受訓者的同學充當“模擬教師”和“模擬學生”, 把教師教學技能分解為若干個環節, 學習者根據訓練目標, 選擇一小段“微型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并編寫教案;被訓練者利用5~10分鐘的時間進行一段微型課程的教學實踐, 然后通過視頻回看進行評價, 從而提高教學技能。微格教學于1963年產生于美國斯坦福大學, 于20世紀80年代初進入我國,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和高等師范院校都在廣泛開展微格教學的研究與應用。微格教學已經成為師范生教學技能培訓的重要途徑之一, 為學生走上講臺, 積累教學實踐經驗, 從而轉變成一名合格的教師, 打下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導入在英語課堂里可稱為“warm-up”或者“lead–in”, 是為學生進入課堂熱身準備或者借助教學手段進行新課的鋪墊與啟發引入, 英語課堂又大致根據聽、說、讀、寫四大技能進行分類, 因此我們要根據課的類型進行單詞、句型、背景知識等的導入, 英語課堂的導入技能的分類大概有直接導入、經驗導入、復習導入、直觀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游戲導入, 設疑導入等。教師要根據課的類型、內容與學生的特征選擇相應的導入方式。

新聯學院由河南師范大學舉辦, 普通全日制獨立學院。英語專業是師范類, 對英語翻譯及英語教育兩個專業進行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筆者通過對本校英語專業兩屆8個英語翻譯班, 4個英語教育班級將近700名學生進行微格教學, 指導他們以導入技能為主進行中學英語微格教學實踐。外語系英語教育專業是全日制??? 因此, 具體采用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課本。在微格教學實踐中, 筆者依照設定的評判標準, 對學生的微格課進行案例分析, 結合導入技能的教學, 探索初中英語微格教學的教學內容及方法。

2新聯學院英語微格教學的實施步驟

2.1實施安排

大二下學期, 進行英語課程教學論的學習, 選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語課程與教學論》教材, 幫助準老師們了解相關教育理論知識和英語教學方法, 對英語教學有初步的認識并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教學實踐。

大三上學期, 進行微格教學實踐。微格教學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新課程標準解讀包括義務教育階段與高中階段;第二部分, 教材分析, 本部分主要分析當前初中英語教材版本及人教版個別單元分析。選取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語課程標準研究與教材分析》教材。第三部分英語微格教學十大技能解析以及微格教學實踐。選取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語微格教學》為教材, 重點講解導入技能與微格教學要求, 接著從第九周開始6人一組, 進行微格教學實踐。

2.2評分標準

筆者依據該校英語專業學生特征, 本門課為實踐考查課, 總分100分, 完整的課時教案編寫40分, 微格視頻60分, 要求錄制5~10分鐘, 并且實踐以導入技能為主其他技能為輔進行微格教學。下面是評判標準。

3新聯學院英語教育專業導入技能實踐案例分析

①12級英教1班韓金蕾

創設情境導入人教版新目標英語7年級上冊Unit3 What color is it?

該生選用學生熟知的動畫人物——鋼鐵俠、超人、蜘蛛俠、綠巨人、蝙蝠俠、美國隊長, 一個個用英語呈現。創設情境——英雄們在聚會, 大家都不喜歡蝙蝠俠, 原因是他是黑色的, 很丑陋, 這時, 一個惡魔出現了, 并說道:“I will rule the whole earth, I will make the earth dark, I will eat all the color?!贝藭r, 蝙蝠俠站了出來, 他要挽救世界, 為伙伴們找回他們原本的顏色, 教師在此時喚起大家一起進入一個秘境, 和蝙蝠俠一起找回英雄們的顏色, 對顏色單詞進行了呈現與練習, 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 充滿好奇地并在完成一定難度的任務中, 學習了關于顏色的單詞,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連線教讀、小游戲并且兩人一組問答讓學生說出自己今天穿的什么顏色練習鞏固單詞, 最后進行總結, 我們大家一起找回了顏色趕走了惡魔, 從而進行情感態度提升, 我們再也不能認為鋼鐵俠丑陋了, 英雄的鋼鐵俠是勇敢而帥氣的, 教導學生不要以貌取人。

②12級英教2班韓啟聰

實物導入與創設情境導入人教版新目標英語7年級上冊unit2 Is this your pencil?

幻燈片首先呈現一個小女孩的圖片, 并問學生“Do you know her?”由于是第一單元的主人公, 所以大家都齊聲回答, This is Tina.巧妙地由一單元轉入二單元, 第二張圖片——一個書包。教師繼續問:“what’s this?”學生回答。教師解釋:“This is a backpack.”引出第一個新單詞, 接著教師拿出一個書包, 并告訴學生Tina準備上學了, 可是她的書包還是空的, 我們上學都應該帶些什么呢?你們能幫助她嗎?這時新單詞呈現在幻燈片上, 通過問答進行教讀, 第二個單詞是文具盒, 教師拿出一個文具盒, 問“do you have a pencil case?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pencil case?”接著走下講臺拿著某個學生的文具盒, 拿出學生的文具逐個教新單詞, 然后把文具盒放入Tina的書包里, 問學生除了文具盒你的書包里還有什么呢?在呈現了所有的新單詞后, 教師做一張新單詞的幻燈片總結, 告訴學生Tina拿到了大家給她準備的新書包, 十分開心, 明天就可以上學了。這樣的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完成了新單詞的學習。

③13級英教1班胡譽薷

直接導入加直觀導入人教版新目標英語7年級上冊Unit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教師用簡潔的語言導入課堂, 接著出現幻燈片, 幻燈片上是不同的教師和不同的黑板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誰, 都在干什么。學生通過分辨黑板上的內容回答教師他們正在上什么課, 引出新單詞, 然后教師把新單詞集中出現在一張幻燈片上并且領讀。之后通過match進行單詞的練習, 鞏固部分用了記憶大挑戰——單詞排序記憶, 并且進行小組比拼, 有一定難度的游戲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師清晰流暢的課堂用語與指示語為整個教學片斷增色不少。

④13級英教2班許超培

直觀導入加創設情境導入人教版新目標英語7年級上冊Unit3 What color is it?

教師播放幻燈片, 這個女孩是我的好朋友Mary, 她十分喜歡畫畫, 她想畫一幅五顏六色的畫, 這些是她的畫筆, 它們都是什么顏色的呢?引出新單詞。接著設置練習環節Let’s guess——Magic water。這是Mary的兩個瓶子, 現在是無色的, 你能用用“Is it red?”這個句型猜猜它們晃動后是什么樣色嗎?然后找一個同學上來晃動瓶子, 大家用“A:What color is it?B:It’s red/green/yellow.”練習句型。大家在教師創設的趣味的情境中, 不知不覺就完成了單詞與句型了操練, 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 而教師通過在瓶蓋上涂抹一些顏料完成了這個小小的魔術, 這樣寓教于樂, 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結語

微格教學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走向教師崗位之前專業訓練的機會, 并且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課堂上師生角色互換換位思考, 了解并理解教師職業。因此, 新聯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的微格實踐, 在一定的英語教學理論學習后, 幫助學生了解當前基礎英語課程改革動態, 解析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分析微格教學十大技能并且著重講解導入技能, 讓教師與學生在教學實踐互動中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不斷發掘出各個學生的就業優勢, 促進了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師專業技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Brown.J S, Collin A, Duguid.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Educational research, 1989, 18 (1) .

[2]Richards J C, Lockhart C.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3]Widdowson H 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

[4]林赟.英語微格教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3.

[5]舒白梅, 向宗平.英語課程與教學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微格教學與英語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頒布了我國第一個教師專業能力標準《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 雖然該標準針對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 但由于教育技術能力在師范生專業能力結構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教師教育一體化的趨勢與需求, 該標準對于師范生培養也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在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已經成為各專業師范生的公共必修課, 其目標是使師范生達到教育技術能力標準中初級標準和部分中級標準的要求。該課程除了使師范生掌握基本的教育技術知識和技能, 能夠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手段和理論促進課堂教學, 為學生創造適宜的學習機會以外, 還強調:1.教育技術學科主要關注實踐層面的“如何做”, 在課程中應該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實踐機會;2.教師教育課程中應貫穿反思能力培養, 應在課程中引導師范生關注他人和自己的專業實踐, 學會和同伴一起反思教學實踐;3.信息技術, 尤其是視頻技術, 在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有獨特的作用, 師范生應具備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實踐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即應愿意和能夠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個人的專業成長。

基于上述理念, 在對師范生培養模式和教育技術領域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后, 我們認為微格教學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最佳途徑。但受教學時間、實驗室基礎設施、教師等條件的限制, 在課程中嚴格按照常規微格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技能訓練并不可行, 需要結合微格教學自身特點與發展趨勢、課程目標、教學條件等對微格教學實施過程進行改進。

二、微格教學

愛倫將微格教學界定為“一個縮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學環境, 它使準備成為或已經是教師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學技能和教學內容”[1]。微格教學的常規做法是:形成教學技能分類體系;對于每種教學技能, 按照“理論學習——示范——教學設計準備——教學記錄——反思分析”等階段進行訓練。其特點有:訓練內容明確 (單一或兩種教學技能) 、學生參與機會多 (小組形式, 每人均可登臺講課) 、上課時間短 (10分鐘左右) 、教學實踐過程聲像化 (視頻設備記錄講課過程) 、心理負擔小 (上課人數少, 且是講課者的同學扮演) [2]。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 微格教學作為一種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方法, 在我國師范院校得到廣泛采用。但按照常規的微格教學逐項訓練教學技能, 就需大量時間和設備支持, 《教育技術學》課程中只有兩周可用于學生的微格教學實踐, 因此需要對微格教學的目標、實施過程進行必要調整。

三、微格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

課程教學中的微格教學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圖中虛線部分為教學內容, 多媒體課件制作、數字視頻制作以及教學設計等是課程的核心內容。從微格教學的視角看, 它們算是微格教學活動的準備部分。

此次開展微格教學活動的班級有67人, 都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 來自數學、生物、地理等理科專業。每個微格教室均配備了多媒體展示臺 (多媒體計算機+液晶投影+視頻展示臺) 和硬盤攝像機, 可以同時容納10名學生。各微格教室均全天開放, 小組拍攝需預約時間。每組4~6人, 每組有2個拍攝時間段, 每次2小時。

教學要求與過程:每組學生選擇中小學課程中的一個知識點, 設計10~15分鐘的完整的教學活動, 小組集體完成教學設計 (教案編寫) 和教學資源 (主要是課件) 制作后, 由一位同學主講, 一位同學拍攝, 其他同學扮演學生。在拍攝完成后, 小組觀看視頻, 進行分析與評價, 找出問題, 進行第二次設計, 根據需要對教案、課件進行修改, 然后再次進行教學和評價。本課程的最后一次課, 則是在大教室集中匯報和展示微格教學情況, 為學生播放典型的教學視頻, 并請每個小組匯報微格教學的開展情況、收獲和存在的問題。

本教學過程具備微格教學的核心特點: (1) 受控的或者模擬的教學環境, 學生由小組同學扮演; (2) 對教學過程進行了視頻記錄; (3) 上課時間短, 10分鐘左右; (4) 引導學生關注教學技能。

和常規微格教學的主要差異是: (1) 課程的教學活動不是要求學生僅關注某一種教學技能, 而是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具有完整教學過程的“小型”課例; (2) 兩次微格教學要求學生講授同樣的內容, 這樣可以比較明確地看出是否有提高和變化; (3) 學生負責拍攝和制作視頻案例; (4) 強調學生的反思, 整個過程中, 要求學生提交兩次書面反思, 在小組集體分析教學視頻、討論后各自進行反思性寫作; (5) 為學生提供教學案例模板, 讓學生初步體驗教學檔案袋的制作。

之所以讓學生自行拍攝和制作教學視頻案例, 是因為: (1) 數字視頻設備和處理軟件簡單易學, 學生完全可以掌握; (2) 掌握基本的視頻制作技術是課程目標, 在這一意義上, 本次活動是前面課程內容的實踐, 增強了課程的連貫性; (3) 希望培養學生借助視頻技術研究教學實踐的意識和能力, 即使只是模擬課堂, 也有助于學生掌握課堂拍攝的基本技巧。

四、微格教學活動的實施效果

課程設計的微格教學活動過程經過了一輪實施, 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良好

所有小組都按照要求準時完成了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 提交的作業符合要求。12個小組全部準備了輔助講授的演示文稿, 完成了教學反思寫作, 只有1個小組在第一次教學后沒有進行集體討論, 而是在第二次教學后進行了對比討論, 流程與所要求的不符。所有小組的教案和P P T在第一次課后都進行了修改, 第二次教案中的教學設計方案更合理、可行。所制作的視頻課例均能真實再現課堂教學情境, 加上了片頭、字幕和片尾, 有些小組在構圖、聲音、燈光調整等方面做得較好。

2. 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從對學生拍攝過程的觀察和非正式訪談, 以及教學反思撰寫情況、最后一次匯報的情況看, 由于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 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集體選題、備課、分角色拍攝、小組反思與討論等環節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必要性和價值, 提高了學習興趣。

3. 教學反思體現出學生的認真參與

在兩次教學后安排了兩次反思活動, 讓學生在討論后, 各自形成書面反思文章, 其中82%的反思文章篇幅超過了500字。以小組為單位來看, 第一次反思中100%的小組發現了教學中存在問題, 50%的小組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措施;第二次反思中91.7%的小組發現了問題, 8%的小組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措施。91.7%的小組在反思中對教學做了定性評價;25%的小組采用教學技能評價表對教學做了定量評價。

4. 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第二次課堂教學情況好于第一次

從定性的角度看, 授課教師和助教在反復觀看學生提交的視頻后, 都認為總體而言, 第二次教學要明顯好于第一次。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態有明顯改善, 諸如盯著計算機屏幕、和學生的眼光接觸過少問題有明顯改進;講課過程中, 因為緊張或者忘詞導致的停頓、語塞等現象明顯減少;師生互動的節奏加快, 各個環節的轉換更加自然, 不同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更加合理;教師提問的時機、問題更合理;第二次課中的演示文稿, 無關信息減少, 幻燈片翻頁手忙腳亂和授課進程不一致等現象基本消除。

從定量的角度看, 借助自行開發的“時間取樣課堂教學視頻分析軟件”, 將兩次共24個教學視頻進行了S-T分析。S-T分析將師生的課堂活動分為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兩類, 按照一定的時間取樣, 將樣本段中師生行為進行劃分, 進而可計算出課堂中教師行為比率、學生行為比率、行為轉化率以及課型。本次分析每隔5秒鐘取3秒鐘作為樣本, 將樣本的教學行為編碼統計 (見表1) ??梢钥闯? 兩次教學中, 教師行為比率略有下降, 學生行為比率略有提高, 轉換率提高幅度較大。12個小組中, 10個小組的轉換率有所提高, 3個小組的提高幅度在0.1以上。轉換率提高說明課堂的教學節奏加快了, 師生交互更頻繁。另外, 根據S-T分析數據可以得到課型, 第一次課全部為講授型, 第二次1組混合型、11組講授型。

5. 使學生體會到教學非易事以及微格教學對于改進教學行為的價值

在教學反思和課堂匯報中, 反復出現的一個詞語是“沒想到”, 歸納起來, 有三個方面出乎學生的意料。第一, 意識到設計和實施的落差。設計時覺得很好的教學活動, 在真正實施時效果差強人意。教學不僅是教學設計方案的嚴格貫徹, 還需要關注學生的表現, 隨時調整。第二, 沒想到講課之難。不少學生提到原先認為教學很容易, “把自己知道的清清楚楚地講出來就行了”, 真正站在講臺前, 才發現“自己對教學內容掌握不夠, 不能把知識串起來講給學生”, “把握不好時間, 按照15分鐘備的課, 8分鐘就說完了”, “緊張, 不知道為什么, 覺得自己的腦子反應比在下面要慢很多”。第三, 沒想到自己講課的形象并非如自己所想。這也許是視頻帶給學生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不少同學講課時自我感覺良好, 一看視頻嚇一跳, 小動作、口頭禪、語塞、游移閃爍的目光等全都那么扎眼。微格教學像一面鏡子, 使學生能夠更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教學行為。這些“想不到”所造成的認知沖突, 是學生獲得專業發展的良好契機。拍攝和制作教學視頻的經歷, 也使學生意識到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視頻記錄課堂。

五、微格教學活動的問題與改進

盡管實踐表明了課程中所設計的微格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1) 不是每個同學都有機會講課。盡管在匯報時有同學表示作為學生攝像, 觀察、分析、討論同伴的教學也有助于自己對課堂教學的認識, 但畢竟缺乏親身體驗, 影響了他們從微格教學活動中受益。這主要受課程實驗設施不足的限制, 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微格教室使用時間。有兩個小組的做法值得推廣, 他們在課前進行了充分準備, 每個同學都講了兩次, 并且進行了角色輪換, 使每個學生都體驗了各種角色。由于采用的是硬盤攝像機, 拍攝完畢后馬上可以導入計算機帶走, 因此小組同學對視頻的討論都在微格教室外, 利用公共實驗室或者個人的計算機播放視頻完成。這種安排適合硬件資源緊張的情況, 但對學生的主動性要求很高, 需要學生在課外做大量準備工作。 (2) 未向學生提供分析和反思教學視頻的框架。本次教學探索過程中, 未給學生提供分析教學的工具, 這樣的好處是學生可以自由表達, 不受框架的束縛, 關注自己認為重要的方面, 讓教師了解學生關于教學的已有觀點;但缺點是學生的反思點非常零散, 缺乏成形的框架來思考教學問題。此外, 還應為學生提供表述方式的指導, 例如讓學生區分觀點和證據、描述和解釋, 學會用證據提高結論的可靠性, 提高反思的客觀性。 (3) 教師的指導和評價不足。限于師資力量, 本次微格教學活動教師基本上沒有干預, 而這恰恰是學生從微格教學活動中受益所必不可少的。以后應該探索將學科專家和一線教師結合在一起, 為學生的教學視頻提供反饋和評價的工作機制。 (4) 交流范圍狹小。為了不增加學生負擔, 本次教學的交流只限于小組內部, 最后一次課中, 展示的成分則遠遠大于交流。后續應嘗試利用互聯網, 尤其是播客系統, 探索一線中小學教師等參與到交流過程中的具體方式、可行性與影響。

參考文獻

[1]孟憲凱.微格教學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2.

微格教學與英語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一、作業設計的問題

從選取的45名實習學生設計的作業來看, 學生常用的作業形式有三種:大部分是機械地布置寫作文、上網搜尋信息的練習, 這些作業形式單一, 缺乏創新, 缺乏層次區分 (夏素萍, 2011) , 鮮有口頭復述練習??陬^復述練習一般是復述所學課文的內容, 與課文聯系緊密, 既有利于高中學生在語境下記憶單詞, 鞏固課上所學生詞、詞組, 又能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 因此口頭復述課文練習的設計對鞏固學生學習效果確有積極的作用。但其他寫作、上網搜尋信息的練習卻處處有漏洞。雖然給高中學生布置寫作或上網搜尋信息的練習對提高他們英語學習水平及動手能力確有幫助, 但這些練習設計的語言表述及實際讓高中學生能夠操作的程度較低, 或者說作業的指示非常模糊, 要求很不明確, 讓學生無從下手。下面列舉幾個例子說明。

1. 寫作練習或題目過大, 或寫作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重點不相符, 或者寫作要求描述太模糊、太寬泛, 沒有明確的主題, 這樣, 即使高中學生寫出一篇所謂的作文, 恐怕也是讓人不明白、無甚章法的“散”文。比如:

(1)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about“My favorite humorist”by imitating this lesson. (“by imitating this lesson”是指模仿課文的詞匯、篇章結構、思路、內容, 還是其他?)

(2) Write a short essay about“How is today’s Spring Festival”? (這篇作文是期望學生寫一篇關于春節特色的介紹還是與過去過春節的對比?題目要求不同, 應用的寫作技巧也不同。無論使用何種寫作技巧, 這堂課的整個過程都并無任何關于寫作技巧的介紹與提及。)

(3) 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describing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這篇作文的期待是什么?恐怕連出題人都沒有仔細思考過。)

(4)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your favorite sport. (這個題目是要求學生寫一篇說明文, 介紹某一種體育項目的規則、歷史、受歡迎程度還是發展前景, 還是寫一篇議論文, 解釋自己喜歡該體育項目的原因?同樣, 這堂課的整個過程也無任何關于寫作技巧的介紹與提及。)

這四個作文要求是比較典型的作業形式, 除了告訴主題外并未給出更詳細的體裁、字數、寫作技巧的要求, 學生要花時間揣摩老師的意圖, 是寫記敘文, 還是散文或者議論文?沒有明確的目的, 僅僅就一個題目隨意地侃侃而談, 恐怕不能提高高中學生英語寫作的水平。

2.要求利用網絡搜尋信息的練習通常只有一個主題, 毫無任何限制, 這樣且不說高中學生, 即便是大學畢業生遇到這樣的題目, 面對浩瀚無邊的網絡資源, 也無法高效地完成作業。如:

(1) Try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UK through Internet or books after class. (這個練習是繼“英國歷史”為主題的課文后設計的。那么“more information about UK”是關于哪些方面的呢?在百度上輸入“英國”二字, 恐怕有上億條關于英國的信息, 這些都能為學生所用、為老師要求嗎?這樣的練習設計恐怕已經沒有多少效度, 只是把學生的時間浪費在茫無目的搜索信息的過程中。)

(2) Find more examples about body language and share them with your classmates. (這個練習是繼“肢體語言”為主題的課文后設計。那么“more examples”的范圍有無限制呢?課文中介紹的中英文化下肢體語言的差異, 是要求學生繼續尋找中英文化下肢體語言的差異, 還是中非文化下的肢體語言差異, 或是亞洲各國之間的肢體語言差異呢?)

二、作業設計的原則與策略

從上面作業設計典型的問題可以看出, 實習學生并沒有意識到作業設計的重要性, 這極大地削弱了英語教學的效果, 如果不加以重視并積極改進, 長此以往, 作業設計將成為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短板。鑒于此, 我提出自己的思考與意見。

1. 設計寫作作業時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 作業設計要考慮到梯度, 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應用英語或者學習英語的成就感與快樂感。應注重課內與課外的銜接, 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轉換, 注重理論和實際的結合 (施麗娟, 2010) 。

2.設計信息調查型作業時, 既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 不可囿于課堂教學, 又不可離題太遠, 尤其是涉及運用網絡資源完成作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 作業的呈現方式將數字化, 運用現代教學論、課程論及其他先進教學技術手段構建、深化學生的知識體系 (楊微, 2011) 是未來教育的趨勢。但同時要注意到, 高中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 因此這一類作業應給予學生明確、規范的指導, 否則適得其反, 失去作業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3. 作業設計應多樣化, 避免單一性。余劼 (2012) 提出了背誦型作業、語法型作業、運用型作業、表演型作業、想象型作業、操作型作業、調查型作業、積累型作業、娛樂型作業等多樣化英語作業模式, 不失為積極有效的嘗試。

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只是英語教學的起點, 如何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則是英語教育者們應重點考慮的問題。教師應把作業由機械單調、空洞寬泛的形式變得靈活多樣, 有難度但也有很強的操作性, 把握學生的認知過程、興趣愛好、英語水平 (許維杰, 2012) 設計出有效度、有信度, 能夠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水平與能力的練習。

摘要:高中英語作業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補充, 是英語教學不可忽略的環節, 作業設計的質量關系到學生英語素質和教學效果。英語教師應特別注重作業的設計, 鞏固理論基礎, 科學地設計練習, 充分發揮作業的教育作用, 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生,英語作業,設計原則與策略,微格試講

參考文獻

[1]施麗娟.“任務型活動”在英語課外作業中的應用.新課程研究, 2010, (194) .

[2]楊微.初中英語創新作業設計的策略建議,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1, VOL27, (3) .

[3]余劼.初中英語多樣化作業模式的嘗試和研究,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2, (1) .

[4]夏素萍.初中英語課外作業的優化設計, 考試周刊, 2011, (29) .

微格教學與英語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提高高師音樂系學生素質的關鍵是如何提高高師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技能, 而提高高師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學技能最有效、最經濟、最便捷的方式是運用微格教學法。高師音樂系專業技能課教學領域引入微格教學開創了專業音樂技能教學的新天地, 它從新的角度, 不僅對高校教師授課行為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使我們對課堂教學的研究進入到更加微觀的層次, 使每種教學技能的培訓內容、范圍、效果和質量更趨向于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 使專業技能的傳授和評價更具有可觀察性、可記錄性、可操作性, 而且也為今后高師學生的教學技能的全面培養提供了可靠的、較為理想的系統模式和方法。為建設一支現代化的、高質量、高水平的未來的師資隊伍和教育質量的提高有著不可低估的深遠意義。

一、微格教學的概念

微格教學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 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方法, 也是新世紀高師音樂技能教育中極有影響的改革與創新之一。微格教學的主要特點是:少數學習者組成“微型課堂” (5—10人) , 以受訓者扮演教師, 真實的學生或受訓者的同學扮演學生;使課堂微型化, 利用5—10分鐘左右的時間, 訓練某一、二種教學技能;利用視聽設備將實踐過程記錄下來, 進行反饋評價, 可以自我評價或他人評價。

以往教學技能的訓練采用的是整體式方法, 即將整課堂作為研究對象, 學生去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得花一整堂課的時間, 初次上課或進行教學技能訓練也是整堂課地進行。由于整堂課中的教學因素十分復雜, 相互之間有復雜的關系且相互影響, 對學生進行多種教學技能訓練, 顯然是十分困難。微格教學方法, 就是把整體的教學現象, 分解為一個個小的部分進行分析和研究, 進而進行逐個技能練習。這樣, 看上去很復雜的教學活動就顯得清晰和明確了。

二、微格教學的基本特性

1. 集中性和簡單性

微型教學可以讓受訓者在規定時間內, 集中練習一兩個特定的教學技能, 無需同時兼顧其他技能和方法, 可把精力集中放在重點上。而且可以把教學技能的細節加以放大, 反復練習, 再作細微觀察, 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此法所用時間短, 受訓學生人數少, 并且只集中練習某一種方法或技能, 可以隨時進行練習, 同時練習的教學環境及條件也容易得到有效的控制, 所以此訓練方法簡單易行。

2. 反饋性和創新性

比較全面準確清晰及時的反饋功能是微型教學的一大優勢。采用錄象和錄音等手段, 微型教學一旦結束, 立即可以將所記錄的教學情況進行回放, 運用錄象設備的暫停、慢放、重放等功能, 可以細致觀察和分析受訓者的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反應, 便于作出客觀評價。受訓者自己可以作為第三者來觀察自己的教學活動, 以收到旁觀者的客觀效果。根據反饋和分析, 肯定優點, 找出差距, 修改教案, 準備進入再循環, 這樣為受訓者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在此, 電教手段在微格教學的各主要環節上, 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 訓導性和安全性

微格教學是一種技能訓練方式, 側重于操作技能的訓練。操作技能的形成首先在于激發受訓者學習某些技能的動機、傳授相關的知識、經驗、示范動作, 使其獲得表象并進行初步的嘗試;在此基礎上分別講解和掌握各個局部動作要領, 把個別局部動作串聯起來, 形成較連續的完整的動作;之后, 進行連貫性、自動化的系統練習, 使之動作協調、完整、正確、靈敏、穩定。成功的技能訓練應使動作的語言表述與形象展示, 局部動作與整體動作, 一動作與另一動作、訓練一暫停、快與慢、正與誤鮮明地顯現, 使受訓者能夠自視, 并獲得心理體驗。微格教學的優勢正在于此, 并且它比傳統的直接進行教育實習的方式更具有安全性。受訓者如果教學失敗, 對學生不會產生太大的消極影響, 相反, 能從“學生”方面得到有益的幫助。其次, 受訓者的心理壓力較小, 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微格教學的程序

微型教學的基本模式為準備—授課—反饋—再授課。它的基本程序可有以下幾個步驟組成。

1. 確定訓練目標

訓練目標是最終要達到的學習結果。包括對各項教學技能原理的認識, 各項教學技能的操作程序和執行要求的掌握。訓練目標是訓練活動的出發點, 制約著訓練方向, 并為評價訓練提供行為標準。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和不同的教學內容, 列出需要訓練的教學技能, 并將其具體化, 再列出更詳細的學習目標。

2. 學習和研究教學理論與教學技能

微型教學應該是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活動。在實際訓練之前應該學習有關理論, 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課堂教學觀察記錄的方法以及教學評價方法等。在每項教學技能訓練前, 更應學習具體的教學技能, 只有對具體的教學技能進行充分的理論學習和研究, 才能在實際訓練中收到理想的效果。

3. 提供示范

在正式訓練之前, 為了使受訓者了解規范的教學行為, 明確目的和要求, 通常要以觀摩錄象或現場聽課的方式提供示范。使用錄象示范要有必要的說明, 可在錄象帶上加文字說明, 也可在放像時由指導教師進行現場說明。示范的內容可以是一節課的全過程, 也可以是課堂教學片段;可以是正例, 也可以是反例, 兩種示范可以對照使用, 一般以正例為主。

4. 編寫教案

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之后, 應寫出詳細的教案。教案中應詳細說明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以及使用的教學技能、時間分配、使用的教學媒體等, 使受訓者更規范、有效地掌握教學技能。

5. 微型教學實踐

(1) 組成微型課堂微型課堂由受訓者、受訓者的同學、指導教師和攝像人員組成。指導教師和受訓者的同學既是學生, 又是評價人員。

(2) 教學實踐受訓者針對一段教學內容, 實踐一兩項教學技能。在講課之前, 受訓者應作到明確所要訓練的教學技能、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設計方案。

(3) 現場記錄利用視聽設備把教學實踐過程記錄下來, 以便能及時準確地反饋。

6. 反饋評價

當實踐活動完成之后, 為了使受訓者及時獲得反饋信息, 要重放錄象, 大家一起觀看, 以進一步觀察受訓者的教學情況。之后受訓者進行自我評價, 檢查是否達到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在此基礎上, 大家進行討論評價, 客觀地評價受訓者的教學實踐過程, 討論存在的問題, 指出努力的方向。

7. 修改方案

受訓者根據自我評價和討論評價的結果, 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正, 并重新編寫教學方案, 使教學技能的運用不斷提高和完善。

8. 再實踐

已經達到基本要求的受訓者可以進入另一教學技能的學習, 未達到要求的受訓者需要重新進行教學設計, 經過修改和補充, 進行第二次教學技能練習。

四、微格教學和音樂教育的關系

音樂教育是面對真實的學生而進行的完整的課堂教學, 是在認知和技能結構上都較微格教學更為高層次的教學實踐活動;是對微格教學中所習得的各種教學技能的融會貫通;是對微格教學進行一次總結性的評價。音樂教育中課堂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是微格教學所不具備的。微格教學實質上是為高師音樂系學生從事音樂教育作技能上的準備, 是音樂教育實踐活動的序曲。微格教學的實踐性和技術性, 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是對音樂教育的重要擴充、補充和完善。而音樂教育中對微格教學各種技能做應用性檢驗, 實質上是微格教學的延伸。微格教學的運用, 注重分類技能的強化訓練, 強調了各種課堂教學技能的系統性和層次性、獨立性、相關聯性、實用性和操作性。如果, 在音樂教育的實踐性體驗和總結的基礎上, 再進行新一輪的微格教學, 收效一定會更好, 而若以這新一輪的微格教學作準備, 再進行新一輪的音樂教育, 收獲將會更大。

五、結語

微格教學與英語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音樂微格教學,導入技能

一、何謂微格教學

微格教學 (Micro teaching) 源于美國的斯坦福大學, 在20世紀80年代末傳入我國, 是建立在現代教育理論基礎上,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將教學技能進行分解, 系統培訓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經過近幾十年來的研究和實踐, 微格教學已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 并成為我國師范院校教育類專業中的一門重要課程。

二、音樂微格教學中的導入技能

所謂導入技能, 是指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相互聯系的教學活動方式。它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程序之中, 所以又稱為定向導入。

課堂教學中的導入, 猶如樂曲中的“引子”和戲劇中“序幕”, 起著醞釀情緒、集中注意、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設計導入, 能抓住學生的心弦, 立疑激趣, 促成學生的情緒高漲, 步入智力振奮的狀態, 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導入技能有以下幾種類型:1.直接導入型。開門見山型。直接說出這節課的內容, 語言要求簡捷明快, 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2.舊知識導入型。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有經驗的教師很注意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 以復習、提問、做習題等教學活動開始, 提供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3.經驗導入型: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知的素材為出發點, 教師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講解、談話或提問, 以引起回憶,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4.實驗導入型。學生能從一系列的演示實驗中, 通過大量的聲、光、電、味等使學生在感官上獲得大量感性信息, 同時提出若干思考題, 在是什么為什么的啟發下明確學習目的, 增強學習動力。5.設疑導入型。提出帶有懸念性的問題導入新課, 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6.形象直觀型。通過精煉、形象、生動的語言講授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學習理解相關知識。

例如在導入技能類型教學時, 要盡量選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較為熟悉或關心的內容, 或者一些音樂課堂教學生動實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把較模糊的知識具體化、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材料, 起到觸類旁通之功效。舉例1:低年級音樂學唱課《小青蛙找家》, 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 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的心理, 可采用情趣導入這一類型, 運用謎語導入:“大眼睛, 寬嘴巴, 身穿一件綠褲褂, 水里田里都有它, 唱起歌來呱呱呱”。孩子們靠著他們的經驗和聯想很快就會齊聲答出是“青蛙”。那小青蛙怎么走路?怎么唱歌?“跳跳、呱呱”, 請同學們一起來模仿小青蛙, 于是一首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就會在學生的蹦蹦跳跳中自然感受, 輕松學唱了。

舉例2:高中音樂欣賞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哀傷之情, 學生并不喜歡, 如何引起學生注意, 激起興趣, 導入在這里就至關重要。我想就可聯系周杰倫演唱的流行歌曲《東風破》單單有一段沒有唱, 是用二胡獨奏, 那么我恰恰就可以將此兩個內容很好的聯系與融合, 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 激發起他們的興趣, 這樣則會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正確的學法:

(一) 細微觀察, 認真準備:

因為音樂微格教學課程在授課形式與內容上有著自己的特點, 明確要求學生在所規定的時間內, 只集中對某一個或兩個教學技能加以訓練、所以學生無論是編寫教案, 還是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 對所訓練的技能都應作細微觀察, 認真準備, 這樣才能更容易達到規定的目標。

(二) 積極演練、及時反饋:

學生在對導入技能學習基礎上, 積極設計組織導入課, 并通過通過重放錄像可以使學生及時進行自我觀察分析, 及時反饋, 對自己所出現的問題盡快加以改正。并可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

(三) 準確評價, 總結反思:

當一個簡短的導入技能微型課程完成后, 學生通過自評和他評, 找出教學中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在與指導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討論中, 還可獲得更廣泛的改進建議, 極有力地促進了今后的課堂教學實踐能力。

結語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 在導入新課時一定不要脫離音樂本體, 要根據每節課的內容和特點, 找準切入點, 精心琢磨推敲, 合理設計導入, 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新課教學創造一個成功的開端。教師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輔助和細化教學內容, 耐心講授與指導, 并在學生演練過程中, 多給予鼓勵與肯定, 這樣讓學生既受鼓舞, 亦欣然領悟, 不斷進行學習, 在今后實際教學中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p>

參考文獻

[1]郁正民.音樂微格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4.

微格教學與英語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中學體育,微格教學,設計與研究

引言

如今社會對人才的選拔已經不只看成績了, 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實戰經驗和各方面的能力, 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優秀的專業知識, 更要具備面對實際做出調整的能力, 而微格教學的出現, 可以很好地在各種方面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微格教學, 體現在“微”。其“微”表現在教學過程的簡單, 學生人數的小型, 教學時間的短暫。它是一種特定的教學行為, 目的在于培養具有操作性的教師教學行為, 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 將復雜的知識點分成了一部分又一部分微小、易于學生掌握、容易讓學生理解的知識點。

一、明確微格教育融入體育教學問題, 運用體育教學前景展望

微格教學主要致力于完成對課堂內容的簡化, 創造一個新的鍛煉體能環境。它有如下特征:目標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優化決策原理、反饋評價原理。其中, 目標控制原理體現在教師在教學前一定要有一個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 才能更好地去設計課程, 讓任何一個教學技能的出現都有其目的性。要素分析原理是教師在設計體育課程時, 應該預見到突發情況, 推測出未來發展, 為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 并分析各種因素, 能設計出可以最大限度體現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案。優化決策原理, 即教師要選出最好最優秀的方案。反饋評價原理, 教師的教學方法, 只有更好, 沒有最好, 所以教師要在課下與學生積極地交流, 通過學生的反饋信息, 讓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方法進一步改進, 更能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但是, 在微格教學的發展路程中, 體育教學的分類不甚明確, 電教設備的不齊全, 嚴重地影響了微格教學的發展。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加大, 國家也投入了可觀的資金進入學校, 大量的投入加大了學校信息化的改革, 微格教育這個需要先進設備的教學模式, 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各高校也都對許多體育運動項目融入了微格教學實驗, 取得了良好效果。微格教學的融入, 可以讓很多體育教學技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實踐能力。如在教學生游泳的體育課中, 可以融入微格教學, 即小型教學, 對于一小部分不會游泳的學生, 教師對其進行單獨培養, 悉心指導, 在此過程中, 發現學生不會游泳的根本原因, 及時糾正, 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鍛煉。

二、了解微格教育融入體育教學思路, 致力設計體育微格課程過程

體育教師要設計出優秀有效的體育課堂微格教學方法, 需要與教學目標結合起來, 以體育理論為基礎, 設計出體育微格課程的內容、策略和方法。設計課程時必須要注意體育課堂的特殊性, 以人的身體為基本, 承受技能教學和訓練方式。要設計一個有微格特色的體育課堂教育, 教師要充分考慮運動技能的可為性, 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體育訓練技能, 并且對此技能進行適當的鞏固和實踐操作。也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 如何把鍛煉體能知識與內在的教學素養連接在一起, 充分使學生提高體育素養, 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很多教師忽略了學生對實踐特性的理性認識, 只注重微格技能的分類練習, 忽視了學生內在素養的提高, 導致教師在演示動作技能時, 學生在反復觀察和模仿中, 還不能掌握動作要領, 達不到技能訓練的根本目的。

體育微格課程的設計, 要和當前中國體育教育的特點結合在一起。雖然其課程仍然是以發展學生的體育技能為基礎, 但其價值取向不同。教師要在充分理想的體育課堂上, 對體育微格課程的分類結構、各種要素進行一項項細化。同時重視板書等理論知識的導入, 在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之前對學生進行講解, 在發展學生的體育運動技巧的同時, 促進學生的行為、認知、情感等因素的發展, 讓學生的行為訓練、有意義的認知和微格體育教學技能方法結合在一起共同發展, 既要關注教學內容的特殊性, 實踐智慧培養的要求, 又要關注教學對象的特殊性, 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

三、融通微格教育融入體育教學維度, 整合設計體育微格課程結構

教師設計微格教學體育課程時, 要將技術理性和價值理性結合在一起, 即微課程在教學過程中, 要注意學生對于教的訓練有一定提升和對教的內涵的提升。從學生動作的規范性、理論性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 注意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清晰度, 要為未來體育師范生的素質、實踐能力做好鋪墊。因此, 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于技術理性的認識培養, 還要提高學生對“價值理性”的進一步認識, 致力于學生的職業情感培養和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教師設計課程時要注意技能訓練和情感培養的統一, 要培養好師生的良好關系, 才能有良好的情感因素, 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情緒, 從而實現在素質、心理健康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的進一步提升。教師還應注意到在講授知識、示范技能的過程中, 讓學生不僅體會自己正在學習, 還要讓學生有教的意識, 從教的方面來呈現給學生, 讓學生教與學結合, 讓學生基于學而教。

結語

要讓微格教學體育課程的設計更加有效, 需總結微格歷史經驗, 結合時代背景, 將技術理論和價值理論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和教授的關系, 在其中融會貫通, 明確地發揚微格教學對于技能學習的理論價值和時代價值, 讓學生走向更深一步的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袁建國.中學體育教學法課程學生演示技能微格教學的設計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4 (01) .

上一篇:新課改下古代文學論文范文下一篇:房地產價格銀行信貸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