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師職業道德師德論文范文

2023-09-24

教師職業道德師德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學校之魂是教師,教師之魂是師德”。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教師素質”越來越受到管理者和社會各階層的重視。加強師德建設,既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綜合素質的核心,又是我國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提高各類高職院校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所以說師德建設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師德建設的成果也決定了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師德;問題;原因;對策

0 引言

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時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從古到今,教師的道德形象被廣為關注,且被視為教師的基本形象?!盀槿藥煴怼?、“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等強調的就是教師的“榜樣”與“示范”作用。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所說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體現的就是“學”與“誨”的師德。而漢代的董仲舒更是把“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要求。2011年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印發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通知,從“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六個方面引導廣大教師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加強自身修養。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又為我們提出了現階段師德的具體要求: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的學識,要有仁愛之心。

1 加強職業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

1.1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教育是一種以人格來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高職院校的學生無論是知識、德行還是情感意志、行為規范都不健全。這一時期的學生可塑性大,模仿力強。而生活在他們身邊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和為人處世的方法,往往不自覺的成為他們模仿和學習的榜樣,進而對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想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品德,并通過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向學生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學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親其師信其道”,最終使學生能夠“通其業,成就其道德”。

1.2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需要

心理學上將教師素質分為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三部分,而教師素質的核心為專業精神即師德?!抖Y記》上有兩句話“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就是說傳播知識是容易的,能夠“授業解惑”的經師頂多可以稱為“教書匠”;而既有道德有品行,又有高超的教學技藝的教師,才可能稱為一代人師。所以教師只有在工作、生活中自覺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不斷學習,經常反思,努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成為一個極富個人魅力的優秀教師。

1.3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各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需要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高職院校數量及規模的不斷擴大,各種問題不斷暴露出來:辦學定位不明確,教學理念過于落后,教師隊伍建設不合理,部分教師素質較低等。因此狠抓內涵建設已成為當前乃至今后各高職院校發展的緊迫任務。而在學校內涵建設中,教師隊伍的建設又是重中之重。要建設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就必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教師的綜合素質、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決定著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決定著中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速度和方向。

2 當前職業院校教師師德建設中存在問題及原因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部分能做到忠于職守、嚴謹治學,他們淡泊名利、樂于奉獻,用高尚的師德和高超的教學技藝培養了大批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下,教師的師德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考驗,主要表現在:

2.1 教師自身方面

2.1.1 育人意識淡薄,關愛學生力度不夠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只注重課堂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育人的職責。許多教師只滿足于按時上下課,基本不與學生接觸和交流。許多教師不懂管理方法,不能用心去關愛學生,對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心理障礙的排除都袖手旁觀,對學生個性的形成和能力的發展等問題也都漠不關心。一些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方法粗暴,對學生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尊重,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愛去感召學生;不能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積極的方法引導和教育學生。致使學生與教師心理疏遠,很難接受教師的教育行為。

2.1.2 缺少敬業精神,功利思想嚴重

當前,我國各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普遍較低。他們無論是學習態度、知識基礎,還是自我約束能力都比較差。這使得職業院校教師很難從學生那里獲得成就感,也導致了部分教師喪失了應有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學生不負責任,對教學敷衍了事。他們以學生基礎差,不愛學習為借口不認真備課、不更新知識、不探究教學方法,不改革教學模式。使原本基礎就差的職業院校學生更沒有學習興趣和動機。有些教師工作中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只管上夠自己的幾節課,別無他求。對學生管理工作沒有熱情,能推就推;將個人得失放在首位,沒有奉獻精神。

2.1.3 自身修養不夠,缺乏師表意識

部分教師修養不夠,在工作作風和言談舉止上都難以成為學生的表率。比如,有的教師上課時胡吹海嗙,手機亂響;有的教師把個人問題帶進課堂,把講臺當成自己發泄不滿情緒的“垃圾桶”;有的教師言語粗俗、儀表不整;有的教師煙不離手、亂丟垃圾;有的教師接受學生送禮,考試送感情分。所有這些都失去了教師對學生的示范作用,失去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認可,使得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蒼白無力。

2.1.4 學術研究浮躁、缺乏創新精神

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缺乏職業情感和敬業精神,缺少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榮譽感和使命感。他們過分看重個人利益,僅把教師工作當作一種“穩定”的謀生渠道。個別教師熱衷于第二職業,沒有將身心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備課不認真、教案缺新意、上課沒激情、教學沒方法、課堂缺活力,或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談,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有一些教師完成科研任務只是為評職稱,但在科研的過程中卻又急功近利、心浮氣躁。他們對科研缺乏嚴謹求實的態度,肆意踐踏學術道德規范??蒲谐晒驼撐幕虺u剽竊,或弄虛作假。一旦評上職稱,就放松甚至放棄科研工作。

2.2 學校管理方面

2.2.1 學校管理中重物質文化建設、輕精神文化建設

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和學校辦學條件的制約,許多職業院校的管理者在教育管理中重物質、輕精神;重眼前、輕發展。本來教育管理是以教育、培養和發展人為根本目的的,現在卻忽視了“育人”精神,這也導致一些教師角色模糊。在一些高職院校的管理中,“創收”才是硬指標,工資調整、職務(職稱)晉升、獎金發放等成為管理教師的唯一手段。結果使許多教師過于注重管理中功利性的一面,把自己置于一個“經濟人”的位置。

2.2.2 學校內涵建設中“一手硬,一手軟”

長期以來,大部分職業院校的領導在學校內涵建設中,只注重教學研究、學科建設和科研成績,卻忽視了師德建設和德育工作。強調“智與?!?,輕視“德與紅”;突出教學研究成果、著書立說,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及道德素養建設的靈魂地位。從而導致了抓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一手比較“硬”,抓思想道德建設的一手比較“軟”的狀況。

2.2.3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制度不健全,考評不合理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已意識到師德建設的重要性,也正逐漸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如評選師德模范、設立師德建設專項研究課題、引入師德評價指標全面考核教師等。但在評價機制上,缺乏全面合理、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在師德建設中普遍存在著重計劃、輕效果;重總結,輕落實的現象,師德培訓走過場、缺方法。在教師考核中,存在著重業務、輕品行的狀況。在職稱評聘中只考核課題的級別和數量,只重視發表論文的級別和數量,而不管其課題或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剽竊、弄虛作假和一稿多投現象,是否雇人代筆等。

3 加強職業院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對策

3.1 加強師德學習實踐,樹立正確的師德導向

在師德建設中,學校相關部門要經常組織教師學習師德相關理論,如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師德方面的感人事跡等,吸引教師主動參與,讓教師把個人修養和學校師德培訓相統一,自律與他律相結合,不斷提高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

3.2 創新師德教育形式、內容和途徑

在師德教育過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豐富多彩的以師德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開展行之有效的師德實踐活動,如報告會、座談會等。采取多種途徑,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師德教育,著力營造一種講師德、重師德、塑師德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師德觀念能潛移默化地入耳、入腦、入心。

3.3 建立嚴格的管理機制規范教師行為

首先,要嚴把教師入門關。招聘教師除了教師資格證外,還應建立一套嚴格的道德考核體系,將個人的行為傾向、誠信記錄,工作態度等方面納入考查,將德行不好的人拒于“教師職業”的門外。其次,完善教師退出機制。作為一名教師,有德無才是廢品,但有才無德更是危險品。因此要建立嚴格的師德考核制度來規范、檢查、監督、考核教師,把師德不合格的教師隨時從教師隊伍中清除出去,保持教師隊伍的純潔性。

3.4 建立科學合理的師德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要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還必須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方法和評估指標體系,充分利用教師自評、同事互評和學生評價等形式,加強教師道德評價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師德考核在教師業績考核中的地位,引入在教師考核、評優樹先、職稱晉升、職務提升等過程中師德“一票否決”的制度。同時完善獎懲機制,鼓勵先進、鞭撻落后,從而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道德素質。

4 結語

師德是為師之魂,師風是為師之本。教師的師德師風直接關系到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成才,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僅要明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強化“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意識,更要通過多種渠道積極主動地加強自身修養、豐富內心世界、提升文化底蘊,從思想和行為規范中體悟師德修養,將師德修養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使其內化為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將是一項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長期奮斗的艱巨任務。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剛剛起步,加強高職院校的師德師風建設,將促進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品位,增強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從而保障和支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教育科學出版社.

[2] 華敏.對新時期加強師德建設的思考——有感于“范跑跑”事件[J].現代教育科學,2008(6).

[3] 劉玉珂.大學教育科學,2005(06).

[4] 鄭輝.衛生職業教育,2010(04).

[5] 趙昌木,張福建.教育評估學[M].(山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1998濟南市新聞出版局內部出版物.

教師職業道德師德論文范文第2篇

一、愛崗敬業, 教書育人, 為人師表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愛崗敬業是對一切職業的共同要求, 教師職業自不例外。

敬業表示一個教師愛崗的精神。在一個教師對自己的職業認同的前提下, 根據職業認識、職業態度、職業價值觀的不同, 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在認識、態度、價值觀上有四個不同層次的理解, 即畏業、愛業、樂業、創業。畏業是指敬畏自己的職業, 當一個教師把自己的職業僅當作一種“干活掙錢的行業”, 而又很怕失去它, 那他對教師職業就具有一種敬畏感, 其敬業的精神是始于畏業。畏業者對職業能盡職盡責, 愛業者能自立自強, 樂業者能無怨無悔, 而創業者同表現出一心一意。這四種不同的職業感, 雖然層次不同, 但都是教師敬業的內在動力。敬業是一個人民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履行教書育人工作的原動力。

育人表示一個教師教書育人的水平。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專業工作, 是區別于其他職業的根本標志。教書育人的業績如何, 除取決于教師的敬業精神外, 還取決于教師的業務水平。作為一門專業的技術, 需要教師勤奮訓練, 對其中的規律刻苦鉆研。教師教書育人的業務水平可以有四個不同的層次:技術、技能、技巧、技藝。每個層次雖然漸次遞進, 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并非每個教師都能達到高級的境界。不過, “勤奮+方法=成功”適合每一個人。故博覽古今中外典籍, 使自己成為飽學之士;勤練教書育人技藝, 使自己成為專業高才;深研教育教學規律, 使自己成為教育行家, 應成為每個教師終身為之奮斗的目標。

師表表示一個教師為人師表的品行。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 肩負培養“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 這就決定了社會對教師的品行比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有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一言一行, 一舉一動都應是規范的, 是學生學習的模范, 而優秀教師還是其他教師學習的模范, 是社會各界學習的模范, 這就構成師表維度的四個不同層次:規范、垂范、模范、世范。我們平時常說的“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就是要求教師要有高超的教書育人的水平與高潔的為人師表的品行。一個人民教師敬業精神高尚令同行感動, 育人水平高超令學生佩服, 而師表品行高潔則令世人敬仰。

二、尊重學生,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 而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 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 那么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孩子們!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無類”, “同在一片藍天下, 孩子們應該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理解和尊重, 得到教師的關心和呵護, 這要求我們教師在做學生思想工作時對學生一定要以誠相待, 熱情鼓勵, 耐心幫助, 用師愛的溫情讓他們能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疼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一種崇高的大愛, 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 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情感, 就會很自然地“親其師”, 從而“信其道”。

三、以身作則, 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是學生增長學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 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行動的標桿, 學生特別喜歡模仿他們崇拜的老師, 對學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在政治思想認識上, 道德品質、情操上, 學識學風上, 全面以身作則, 自覺率先垂范。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學識, 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不斷完善充實自己, 才能有更好的精神儲備教好學生, 如果我們自身都很散漫、懶惰, 不思進取, 如何要求學生睿智進取呢?教師的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的感召作用, 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四、終生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升華

21世紀被稱為知識信息的世紀, 教師的道德應該是具有深刻知識內涵和文化氣質的道德。一個受學生敬重的教師, 應該是不斷接受新知識的帶頭人。教師只有用科學精神武裝自己, 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新需要, 真正塑造好“師魂”。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 確立“邊學邊干, 邊干邊學, 終身學習”的觀念, 緊跟當代知識和科技的發展步伐。

摘要:本文將從新形勢下對師德的基本要求、師德核心、師德人格的影響、及終身學習是師德升華等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教師職業道德師德論文范文第3篇

1 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就意味著為自己選擇了一份道德責任

教師良好的道德人格是在后天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當我們走出師范院校的大門, 再次踏進學校門檻選擇教師職業時, 就意味著自己選擇了一份道德責任。在道德責任的驅使下, 我們要在以后的教育學習和教學實踐中認識和了解教師職業及社會發展對教師的職業要求;了解和掌握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和意義, 并通過自身修養, 將認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和習慣, 在自己的執教過程中逐漸形成個人的教師道德品質。社會總是不斷地向前發展, 對教師道德水平的要求, 教師道德人格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也必然要求教師要隨著社會的發展, 堅持不懈地進行教師道德品質修養, 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認識, 規范自身在教育教學中的道德行為, 逐步培養自己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在道德實踐活動中, 自主地將道德義務轉化為道德信念, 用道德規范進行自我約束, 自愿地內化和豐富自己, 以便更好地適應國家建設和教育發展需要。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道德責任, 也是我們要為學生的發展擔負起的道德責任。這份責任延續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將伴隨我們走完自己的職業生涯。

2 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就選擇了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的必要性

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 所要教育的廣大學生可塑性很強, 教師的世界觀、道德品質都會給學生留下潛移默化的影響, 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各種不同的作用。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學校與學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而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核心標志是師德修養高尚。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老師不但可以把知識順利的傳授給學生, 讓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現在的教師隊伍都在逐步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提高各自的工作作風, 當前師德師風的主流是一支政治可靠、思想先進、業務過硬的好隊伍。但受市場經濟體制的挑戰, 一些負面效應波及到校園, 師德建設受到沖擊, 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重教書輕育人, 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不關心。有的老師工作責任心不強, 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精力投入不足, 過分看重個人價值和個人利益, 損害了教師的道德和人格。還有的教師不注意自己的師表形象, 行為不自尊言語不檢點, 儀表不整潔, 缺乏進取和奉獻精神, 不鉆研業務, 對學校安排的工作隨便應付, 直接影響了自己所承擔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和育人效果, 影響了學生心目中教師應有的良好形象。

3 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就選擇了教師職業的道德特性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也就選擇了教師職業的道德特性。就要學習和掌握教師道德的基本特征與要求, 以及其中的修養。這有利于我們認識教師職業的崇高性, 熱愛自己的職業, 也有利于我們在道德上不斷發展自己, 完善自己, 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更符合自己職業身份的要求。

一要了解自身職業道德對學生影響的深遠性。學生在校時年齡小, 閱歷淺, 缺乏生活實踐經驗, 對教師教育往往感受不深, 領悟不透。但他們離開學校, 踏上社會后, 教師的影響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來, 并且擴而大之, 綿延不斷, 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方向。一個對學生高度負責, 威望高的教師, 或者在學生成長過程起關鍵的教誨與引導作用的教師, 會得到學生持久的愛戴和懷念。因為, 教師的職業道德對學生的影響很“深遠”, 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心靈, 影響著學生內心世界的形成, 且這種影響會伴隨學生終身。

二要了解教師職業道德的自覺性, 教師的職業勞動需要豐富的情感世界, 并且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情感世界。熱愛學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 獲得教師的愛是學生普遍的心理需要, 有了愛心支撐, 我們教師面對工作才能自覺去完成。教師工作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勞動, 在教學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獨立性, 靈活性, 從教師勞動的時空看, 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教師可花級小時可花幾小時備一節課, 甚至更多的時間。也可以花5分鐘, 10分鐘草率了事。教師可利用業余時間備課, 改作業, 進行個別輔導, 做學生的思想工作, 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也可在上班時間閑聊, 自由外出。這就說明教師的職業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意識相比具有更強的自覺性。教師在教育中抱怎樣的勞動態度, 表現怎樣的道德品行, 完全取決于教師的責任感和內心的自我監督, 在工作中要時刻自覺的約束和規范自己處處嚴以律己, 以身作則, 積極負責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

三要認識自身職業在社會要求中的崇高性。因為教師的勞動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 是一個備受社會眾多對象關注的職業。首先, 是社會對教師道德的期望和要求高, 人們認識到教師工作具有特殊的社會作用, 是育人的職業, 對學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將它視為一種崇高而又光輝的職業, 在社會中普遍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敬。因為, 教師肩負著培養人, 塑造人的重任, 不僅要用自己的豐富學識教導人, 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教育人, 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和習慣去影響學生。在道德修養上不僅體現全民范圍的道德要求, 還要體現教師職業道德的高要求, 真正完成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者、學生優良品質的弘揚者、學生社會公德的培養者、學生未來道德的啟迪者的光輝使命。

摘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學校與學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就意味著自己選擇了一份道德責任。在道德責任的驅使下, 將認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 在自己的執教過程中逐漸形成個人的教師道德品質。

關鍵詞:教師,職業修養,道德責任

參考文獻

[1] 陳愛.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教師職業道德師德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自信心,師德建設

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 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 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師德建設的核心是培養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愛崗敬業, 教書育人, 為人師表”的精神和能力。本文以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師德師風建設為例, 結合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進行探析。

一、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 為適應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通過各種途徑引進了一大批青年教師, 形成了校內專任教師、校內兼課教師、校外兼課教師、校外兼職教師等多元化的師資結構, 為學院的師資隊伍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也為學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梢哉f, 大多數青年教師注重師德修養, 能夠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但不可否認的是, 部分青年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還存在著一些有待進一步改善的問題。

(一) 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有益嘗試

1. 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 培養青年教師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

各系 (部) 聘請了教學技能精湛、師德高尚、社會聲譽良好的中老年骨干教師、離退休教師、學科建設帶頭人作為青年教師的“導師”, 通過“多對一”、“一對一”的形式和“傳、幫、帶”方式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素質,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 實行青年教師職業技能達標制和頂崗實習制, 培養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技能。

(1) 青年教師“職業技能達標制”是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師德師能建設中提高教師教書育人水平的一項典型做法。首先, 由學院與行業專家按照行業要求共同制定職業能力標準, 提出職業能力培養計劃;其次, 由系 (部) 領導、教研室主任以及具有工程師、技師以上技術職務資格的教師、督導組成職業能力達標考核工作小組, 根據職業能力標準、職業能力培養計劃以及職業能力考核方案, 按照教學基本能力和專業實踐技能對青年教師基本職業技能進行培養和達標考核, 對考核合格、達到行業要求的頒發合格證書, 取得指導學生實習實訓資格, 否則進入下一輪職業技術培訓直到達到行業要求為止。 (2) 實行青年教師頂崗實習制。學院緊緊圍繞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一高職人才培養目標, 青年教師按計劃輪流到公司、企業頂崗實習。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通過引進行業專家、技術能手以及對青年教師頂崗實習等途徑建設了一支師德高尚、專兼結合、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 主要問題。

與全國其他高校師德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樣,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青年教師也存在著一些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問題。一是個別青年教師敬業精神不足, 職業認同感低。二是少數青年教師業務能力不強, 進取心不足。三是部分青年教師師表意識淡薄, 責任心不強。四是相當部分青年教師朝三暮四, 歸宿感不強。

2. 原因及其分析。

(1) 教師自身方面。一是對高職教育和高職教育發展中面臨的一些現實困境缺乏正確的認識, 對高職教育發展的未來缺乏信心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青年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二是一些青年教師對學校發展歷史與現狀不清楚, 對學校發展方向不了解以及對發展前景缺乏信心, 引起部分青年教師單位歸宿感不強。三是個別青年教師不具備為人師表的基本素質, 缺少從事教育職業的起碼條件。 (2) 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一是受市場經濟不良思想的影響。二是受社會上不尊師重教, 甚至歧視教師現象的影響。三是社會地位與物質待遇的反差帶來教師心理失衡,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青年教師愛崗敬業精神的發揮和良好師德的養成。這些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部分青年教師的“自尊心”、挫傷了部分青年教師的職業自信心。

二、提高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途徑

(一)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青年教師, 提高其思想政治覺悟

成長于社會轉型時期的青年教師, 既深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又受到西方各種思潮的沖擊, 思想上有些波動也在情理之中。因此, 我們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青年教師, 提高其思想政治覺悟。即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青年教師認識自己承擔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提高青年教師的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 幫助青年教師堅定終生從教、樂于從教的決心與信心。

(二) 嚴把師資入口關, 加強過程管理

一是在引進教師時要嚴格把好入口關, 堅持寧缺勿濫的人才引進原則。不僅要注重學歷層次, 還要注重師德覺悟;不僅要考查應聘人員的專業基礎, 還要考查應聘人員的道德素養以及從事教育職業的決心。二是加強過程管理, 堅持師德師能并重的教師考評原則。采取定期考核與不定期考查相結合的方式, 既考核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 又考評師德師風水平。制定可操作的師德考核標準, 建立個人自評、教師互評、學生評教、家長評價和組織考查相結合的全時空師德師能考評機制[1]。

(三) 樹立職業自信心, 培養青年教師愛崗敬業精神

教師唯有“信其道”才能“樂其道”, 要通過各種途徑幫助青年教師樹立職業自信心, 培養愛崗敬業的精神。一是組織全校教師及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國家教育發展的方針政策, 特別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方面的相關文件。為了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促進經濟建設快速發展, 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文件。2002年和2005年, 分別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家領導人也發表了一系列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講話。2006年,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十一五’規劃綱要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三項主要任務之一, 必須切實抓緊抓實抓好。2007年, 溫家寶總理在大連考察時指出:一定要把職業教育辦好。二是在青年教師中普及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的有關知識。近年來,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 不管是辦學規模還是師資力量都已經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人才培養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符合我國人才培養特色的高職辦學理念不斷明朗化。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教育類型, 而不是一個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等的教育層次, 這種認識為越來越多人所接受。三是認識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的聯系最為緊密, 能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 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急需要的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

(四) 加強教育培養, 提高青年教師自身素質

對教師進行教育培養是提高師德建設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是增強青年教師師德意識。首先, 用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武裝青年教師頭腦, 提高其思想認識水平, 幫助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 組織全體青年教師認真學習《教師法》、《教育法》以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不斷增強教師的法律意識[2]。再次, 大力宣傳師德先進模范人物, 充分發揮先進模范人物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二是通過多種途徑, 提高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聘請師德修養高、敬業精神強、業務素質優的中老年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導師, 幫助青年教師在業務上、科研上以及道德品質上快速成長;通過定期、不定期進修培訓, 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通過聘請省內外專家學者來校進行專題講座、學術交流, 拓寬青年教師的專業知識面, 活躍學術氛圍。

(五) 創建公平民主的工作環境, 激發青年教師的上進心

孔子說:“不患貧而患不均”。按照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 人在實現基本的生存需求后, 實現自我價值將是最高追求。因此, 創造一個公平、平等的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環境, 構建和諧、民主的“干群關系”能夠充分激發員工潛力, 維護集體利益。

教師考核、日常管理和發展平臺如果能做到既有利益和機會均等, 必將在最大程度上激發最大多數教師的積極性和上進心。一是管理制度、考核指標設計時追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 發展平臺追求機會均等。與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相比,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教師在工資待遇、管理理念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而且這種外部差距難以在短期內消除。因此, 在追求最大外部利益的同時必須追求內部最大程度的公平, 以此體現對教師價值和利益的尊重, 體現學校管理的以人為本。二是日常管理盡可能做到民主平等。日常管理是否民主, 關系到管理者人格魅力的高低, 也關系到教職員工是否具有團結心和凝聚力。在布置工作、日常談話時, 領導層能保持一顆“平民心”, 切實體現民主平等, 是構建和諧的“干群關系”、創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條件。

(六) 增強青年教師的單位歸宿感, 培養集體榮譽感

愛或者恨是主體對客體在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產生的情緒反應。當一件事物在主體心中留下美好印象時, 就容易對客體產生愛慕之心;反之, 則是憎恨, 進而引起主體產生維護、美化或詆毀、丑化客體形象的行為。因此, 要使教師喜歡自己所在的單位, 就應該讓學校美好的一面展現在教師面前并占據教師的心靈以此產生自豪感, 增強教師的歸宿感。首先, 利用各種途徑在全體教師中, 特別是近年引進的教師中普及學院的光輝歷史以及發展軌跡等知識, 培養青年教師的集體榮譽感。目前, 大多數高職院校具有辦學歷史較長、辦學基礎較高等足以讓全體教師自豪的一面。其次, 讓青年教師明確自身所在高職院校在一定區域和行業內所處的地位, 培養青年教師的單位歸宿感。許多高職院校具有鮮明的行業辦學優勢, 甚至成為行業發展的動力和行業人才培養的基地, 在一定的區域內、行業內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葛晨光.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9, (2) .

教師職業道德師德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為了實現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目標,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基本的教育職業素養,還應該將社會公共道德內化為教師職業道德。師德是教師工作的核心所在。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切實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強化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德;教師

教師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強大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在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和認識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學生三觀還處在動態培育過程中的小學基礎學段,大部分小學生對于小學教師存在一種天然的崇拜和信任。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積極進取,言傳身教,用高尚的情操來浸潤學生的心田,用真切的情感來鼓舞學生的言行,用自身的師德引領學生的發展成長。

一、良好師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由多種元素構成的,不僅包括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儲備、講授課程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與人協作能力等等各項業務性基礎教學能力,還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個人習慣等等,其中,教師個人的師德,也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對教師當前的教育教學會產生重要影響。良好的師德會引領教師高尚的行為,培育全面發展的學生,甚至可能會對學生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教師的師德是教師所遵守的社會公德的內化,也會淋漓盡致的表現在教師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師德水平較高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會著力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會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會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為學生考慮長期的發展目標,為學生制定系統的學習規劃,以學生的提高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能力發展為己任,全心全意地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而奮斗。

二、小學語文教師提高師德的實效性策略

(一)堅持愛崗敬業、忠于人民的責任意識

為了強化自身師德建設,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要做到熱愛自己的崗位,忠于人民,全心全意的服務于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不斷強化自己勤懇敬業、甘于奉獻的責任意識。所以教師需要自覺的抵制社會上的各種不良思潮,自覺遵紀守法,遵守新時代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的本職工作是開展好語文教學,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能力,并且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尋找自己教學現狀中現存的問題,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策略。例如,當教師需要教授古詩詞、文言文等重難點內容時,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充分的準備,并且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整合成教學課件,教師還可以優化課堂導入模式,創新課堂教學環節,在課堂上導入教學游戲、學生提問等多種教學互動策略。課堂結束后,學生需要及時進行鞏固復習,教師可以通過通信軟件或者在線教育平臺傳輸教學微課、思維導圖等學習資料,也可以發布線上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學習??傊?,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做好本職工作,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此外,教師還需要從多個方面加強自身師德建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自覺抵制經濟利益的誘惑,不違背基本的職業道德,不采取任何形式向家長和學生索取不正當的收入。當教師面對現實校園中的霸凌、侵害等惡性事件時,小學語文教師不要回避自己的教育責任,而是保持正確的態度積極應對,并且力求將惡性事件扼殺在萌芽之中,避免對當事人造成更大程度的傷害。

(二)堅守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的職業信念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中,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堅守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的職業信念。首先,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引領作用,用正確的言行舉止引導學生沿著積極向上的方向學習和進步。教師的言行舉止常常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不管自身對于教師行為的認知如何,學生有時候會無意識地模仿教師的行為。因此,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改良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教學習慣,用積極的精神面貌鼓舞引導學生。

此外,教師還需要加強科學理論的學習和加強對其他教師的學習,保持終身學習的學習信念,不斷成長和進步。教師保持終身學習的職業信念和堅持為人師表的職業理念實際上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因為時代的浪潮勢必會推動著現實世界的不斷變化,教師要想培育出符合時代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生,就必須密切結合當下的時代形勢,教師要結合當下形勢,就必須保持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不斷學習新思想,并且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鍛煉,將理論付諸實踐。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從兩方面出發,一是關注小學語文教師師德在小學語文教師過程中的重要性,二是分析如何通過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師德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淺談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師德的實效性策略,以供參考。新時代下,加強小學語文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是教育教學形勢發展的需要和素質教育未來的必然趨勢。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明確師德對于教育教學的意義,并且從自身做起,結合日常教學時間,切實加強師德建設,全心全意地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服務。

參考文獻:

[1]楊炎軒,王珺瑤.壓力視閾下我國中小學教師師德失范行為的歸因與治理[J].現代教育管理,2021(06):99-106.

[2]婁惠軍.淺議如何做一名有師德修養的小學語文教師[J].現代農村科技,2015(09):65.

[3]蔣雪艷.重視師德教育 導入課改理念 提升教師素質 著眼未來發展——對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省級培訓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2(04):79-82.

2020年度鄢陵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研究》(課題立項編號:Y2020J035)。

教師職業道德師德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民族高校教師師德現狀比較嚴峻,加強民族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有利于提高教師個人的德行素養,為實現民族團結,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以法治德,是民族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方針。在以法治德方針的指引下,民族高校制定和完善合理的師德評價標準,突出重點、逐步推進師德建設,采取以自律為主、他律為輔的工作方式,對民族高校師德建設卓有成效。

關鍵詞:以法治德;民族高校教師;職業道德

一、民族高校教師師德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民族高校對教師的準入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一大背景的推動下,民族高校教師隊伍的素質也越來越高,整體的職業道德水平也逐年升高。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網絡技術層出不窮,在各種利益誘惑下,也有部分教師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敬業精神動力不足,職業道德淡化等情況,這對民族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個阻礙。

從1980年至今,我國與高等教育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已達12部之多,特別是《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的出臺,給高校教師師德明確劃出在日常工作管理中的“紅七條”,并建立了針對教師師德的問責機制,建立健全了高校教師違反師德行為的懲處機制,有利于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向良性方向發展。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紅七條”的出臺不僅降低了高校教師群體的社會形象,也反映了我們部分高校教師師德的缺失,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法治化已刻不容緩。本文從師德與法治的辯證統一關系著手,希望給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提供有價值的方法。

二、師德與法治的關系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所應遵循的基本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德的總和”;。法治與人治矛盾的對立與統一,雖然法治是治理國家非常重要的手段,但落到實處還是要依靠人。在師德建設中,法治重要的手段和方式,同時師德也是法治的最終目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我們通常認為,師德就是道德的一種,道德要求高于法律要求,因此,師德就是自我約束,在范疇上屬于自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底線,由國家機構是強制執行,具有強制性,在范疇上屬于他律,自律和他律不同,法律與師德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所以法治不能替代師德的教化。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他將師德與法治割裂開來,忽略了師德教化也需要法律手段來實行的這一事實。民族高校的師德教化,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是沒有法律的約束,只能是空洞的說教,根本沒有實際效果。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我們可以通過制定和完善法律,通過法律的強制性來調整日常的行為規范,間接規范人的思想道德品質,讓法治貫穿于師德建設的始終。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也不斷的完善,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也不斷法律化、規范化、制度化,師德建設在實施中有了國家機關的保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三、民族高校師德建設的方法

;通過對師德和法治關系的論述,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民族高校的師德建設中,是離不開法治的支持的,我們要堅持“以法治德”。那在民族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我們如何做到以法治德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到。

1.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制訂合理的師德評價標準。民族高校的教師團體構成復雜,但其身首要身份還是是高校教師,我們不能因為其其他身份就降低對其職業道德的要求。我國與高等教育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越來越完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等12部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都有涉及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因此,民族高校有必要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并結合自己學校實際情況建立一套規范的師德評價標準,做到有法可依。比如,民族高校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師德師風建設評價標準,然后,對符合或超越標準的教師給予獎勵,對背離這個標準的教師應該予以懲罰,這都有利于師德師風建設的發展。

2.突出重點、逐步推進師德建設。民族高校在師德建設過程中的重點是要以法治德,樹立榜樣的力量。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對黨員教師和高級職稱的教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成為師德建設的先鋒和模范,鼓勵其他教師向先鋒模范學習。同時,在學校的各項評優活動和年度考核中,民族高校應該把師德師風作為重要條件和主要指標,讓教師們意識到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努力向榜樣看齊,做到以德促教,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民族高校在師德師風建設中,不但要規范和強化管理制度,還要把為學生服務作為重點,宣傳正能量,比如黃大年同志的事跡,用榜樣的力量激勵教師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3.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培養自律精神。高校教師自律精神的培養過程,實質就是民族高校開展以師德建設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它是第一位的,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向”,自律就是內因,它決定著高校教師的師德發展趨向,自律精神的培養離不開自覺,而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自律自覺的培養。思想是人的動力源泉,作為民族高校的教師,應該熟悉學校的定位,把師德建設提高到更高層次。民族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關系民族團結、國家統一,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也是對所教學生個人的前途負責。各民族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把這項工作當做政治任務來抓來管,才能做得更好。

4.注重法律的強制性,發揮法律制度的約束作用。在師德師風建設中,我要注重法律的作用,把法律作為基本遵循,讓法律法規和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成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標準,讓遵紀守法成為日常行為的取向,深入人心。這種利用法律的強制手段來實現師德師風建設的方式,就是利用外在環境來改變內在自律,亦即外因影響內因。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生變化的內在因素和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外部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外因,即是他律。當然,在師德師風建設中,他律帶來的結果有好有壞,我們不能一味的依靠外因。他律要想在師德建設中帶來好的結果,除了堅持以法治德外,還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F今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不斷補充和完善,這就為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提供了法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制定出來后,需要組織的有效監督與調控,保證實施,只有良法不斷完善并有效實施,才能起到好的作用。

總之,民族高校由于其復雜性,其師德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必須在以法治德的基礎上,以自律為主、他律為輔,逐漸實現師德建設水平,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5年修訂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

[2]李太平.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修訂版)[M].2011年5月.

[3]張民權.高校教師師德建設芻議[J].科技信息,2011(35).

[4]楊俊華、孫璽龍.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法治思考[J].政府與法治,2011年10月.

上一篇:現代資本主義發展趨勢論文范文下一篇:對外漢語教學分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