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心理教育范文

2023-09-21

兒童心理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美術教育屬于藝術教育的范疇,是利用圖畫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教育,和語言文字的教育有異曲同工之處。美好的圖畫在人的心理上會產生積極地作用,美術教育正是通過這個作用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影響。本文旨在通過從學生心理問題的治愈這個角度對美術教育、美術教學的作用、方法、過程、目標等元素的進行探討。力圖在新的大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用新的視角觀察、探究美術教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產生的深遠意義和廣泛作用。

關鍵詞:美術心理健康教育意義

當今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美術教育和其他學科一樣重要,它傳輸給學生美術知識,訓練學生的美術技能,還通過自身特有的藝術教育的特質,讓學生的心理通過學習這門學科達到一個美的境界,不良的心理狀態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從而得到治療和矯正,在心理上逐步建立一個和諧的基調,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心理健康關系到一個人能否健康成長,美術教學正是通過美育幫助每個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心理健康發展的第一步。筆者多年從事美術教學,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可以得出科學的合理的美術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積極地作用,本文接下來將做進一步的闡述。

1 美術教育構建和諧的心理,完善人的道德和人格

美術是一種藝術,它將生活中的美,大自然的美通過圖畫的形式以藝術的方式沉淀下來,讓人們去永久的品味和欣賞。美的原則是真、善、美,這三者是一個統一體,緊密的聯系在一起??v觀當今教育現狀,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它的解決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人格體系,構建和諧的心理架構,美術教育作為教育部門的一部分,當然責無旁貸。學生不僅僅只是需要學習知識更需要一個健康的心理,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或者教育部門,都應該把這個作為一個重要的問題來看待。作為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們也看到美術教育在治愈學生心理問題、塑造完善的人格體系、構建較為穩定和諧的心理架構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美術教師作為指導學生學習美術的人,首先就要做到自身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積極地情緒,用心的去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在編寫教學方案的時候按照心理學的規律,設置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環境,它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只有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能愉悅的體驗美術教育帶給心理上美的感染力。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不僅僅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同時更要善于引導學生,無論是在學生的求知欲上還是在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上面,都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授過程也是一種美的存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美的教育,感受愛的教育,形成自身積極地人生態度,從而引導自身健康的成長。

2 靈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審美素養,增進情感交流

2.1 提高學生審美素養

美術藝術是一門比較特別的藝術,它在進行創作時首先進行整體把握,其次去粗存精華,去丑存美,一幅好的美術作品,必定有一個和諧的整體同時又彰顯出作者的個性。美術教育的教學目標中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知美的能力。學生的審美體驗過程和藝術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情感宣泄良好方式。學生在美術教育中,將個人的感情結合欣賞的作品宣泄出來,有利于學生調節自己當下不穩定的心理狀態,把握好自身心理的變化規律。用科學的構建方法調節自己的心理,可以有效的預防青少年在遇到心理問題以后不正常的行為。青少年學生的心理處于一個波動的時期。他們渴望自己能夠獨立但是因為自身的原因往往又脫離不了家庭、父母、社會的幫助,再者,我們的社會由于正處在經濟改革時期,很多外來的文化、經濟因素也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影響。這些因素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對學生的心理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作為美術教育者有義務也有這個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藝術的途徑宣泄個人情感。教會學生掌握通過藝術鑒賞和藝術創造途徑有效的調節個人心理狀態的基本方法。這正是美術教育治愈學生心理問題的深遠意義的核心所在。

2.2 幫助學生增強溝通能力,增進情感交流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家長忙于事業工作,忙于應酬,與孩子的交流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就會產生一種心理障礙,變得不愿意與人溝通,嚴重的甚至會患上自閉癥,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他們往往缺乏朋友,經常一個人,美術教學對于這樣的孩子需要多照顧一點,多采取分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多舉行一些校外教學活動,讓這些孩子在集體的幫助下多認識一些伙伴,增進他們與別人的交流,進而改善孩子的人際交往。美術教育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在以后的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才能以正確的心態去生活工作,在進行創作時,才能以健康的心態去看待事物。

3 美術教育有助于幫助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一個人要確定一個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后為之奮斗。對夢想的強烈的追求會使人勇敢地追求它并實現它,人會因為內心的動力自覺的行動。有毅力、自覺地意志行動、堅韌穩定的意志品質使人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難,堅強的面對,能夠在荊棘的路上持之以恒的前行,最終成為一個成功者。美術活動無論是藝術創作還是教育學習都需要好的品質,一幅大師級的作品往往是一個藝術家幾十年的心血。學生的意志力還處于發展階段,沒有達到穩定的狀態,在美術教育中,可以對他們進行培養。

3.1 美術作品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早實現人生目標的道路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自信,但沒有自信是不可能成功的,擁有自信才能勇敢地面對困面,才能有勇氣去克服困難,勝利的走到成功的彼岸。自信心是健康人生里通向成功的武器,幫助我們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有的學生有繪畫的欲望,可是往往因為缺乏自信心不敢下手甚至無從下手,擔心自己畫不好二呆呆坐在位置上。這類學生心理比較脆弱,膽小,對自己沒有把我的事不敢嘗試,對自己有把握的事思前想后,擔心做不好,作為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及時的引導,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心理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理解他們的不自信,從各個方面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肯定他們的繪畫,這樣能逐步建立起他們的成就感,漸而樹立起自信心。

3.2 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學生需要全面發展這個教學目標促使美術教育趨于多元化。學生學習美術不僅僅是單純的為了獲得美術知識,而是要求在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逐步實現自我的價值和存在。學生希望自己在藝術創作和鑒賞中能夠讓自己的個性彰顯出來。老師在課堂上占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也逐步被學生自主的審美創造和審美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所取代。學生這種個性上和心理上的改變以及課堂的民主化,無不體現了學生心理漸漸走向成熟。

3.3 美術教育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社會不斷的進步,競爭不斷的加強。成年人進入社會以后要承受來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在校的學生承受來自學業上的壓力,學生心理上的壓力逐漸變大,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心理健康上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唱歌可以讓學生的壓力通過聲音發泄出來,在文字寫作上,心理壓力可以通過文字抒發出來,美術也一樣,學生可以通過繪畫把自己心中的壓力流于筆端,現于色彩之中。美術教育者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去親近大自然,體會大自然的美,可以去美術館,參觀大師們的名作,在這些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緩解心理上的壓力,還能學到很多美術知識。同時,對于一些年紀比較小的學生來說,可以讓他們多動動手,比如制作一些美工作品,玩一些與繪畫有關的小游戲,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轉移他們對學業上壓力的的注意力,把美術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創作力,極大的緩解他們心理上的壓力。

3.4 培養學生正確面對挫折

自古以來,沒有誰的人生會是一帆風順的,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失敗。當今社會中,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勝利和失敗總是相輔相成,人生隨時都要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免得考驗。美術教育中教師應該結合這門課程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培養學生敢于承受挫折的心理,鍛煉他們頑強的意志力。美術繪畫的過程中有很大的自主自由性,在進行繪畫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色彩調不好或者調不出自己想要的色彩,一幅畫反復畫了很多遍都還是沒有達到效果,還有圖畫的構思不正確等等,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遇到的問題都能自己解決那么無疑在培養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成功的,但對于一些心理比較脆弱的學生來說,有時候經歷了一次失敗就覺得自己不行,垂頭喪氣,教師就要對這些學生加以引導,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漸漸地,也培養出自己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時,教師也應該注意到,自己在不是繪畫作業的時候,要把握作業的難易程度,太難了不易于培養學生的信心,太容易了達不到鍛煉的效果。必須把握好這個度,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完成。通過美術教育告訴學生,讓他們懂得成功需要努力,需要有勇氣,需要經歷打擊和失敗,只有風雨之后才能看見美麗的彩虹,只有走過了荊棘之路才能通向成功的殿堂。

4 美術教育旨在幫助學生學會解讀“美”,以創造性眼光去面對生活欣賞生活

美術的創作需要很大的自主性,那么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也要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領悟能力,美術教育培養人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許多發達國家的教育家經過研究認為,一個人如果從小學到大學都接受美術教育,那么在未來的人生中將會多出很多的創造力,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可以看出,美術教育在社會現實中的重要作用。

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是長期以來心理上的的失衡和心理結構上的不完整所導致的。再者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或者影響,往往能夠使得學生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近幾年學校發展忽視學生心理的健康培養,家長也忽視對孩子心理的健康教育,使得原本只是學生較為簡單的心理問題逐漸成為一種心理上的疾病,導致學生生活和行為上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治愈和美術教育相結合起來,在美術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做一個很有意義的嘗試。這樣的嘗試是用教育的途徑慢慢的改變學生不健全的心理,是他們趨于完整健康的發展。這為今后其他學科借鑒美術教育教學解決心理問題的實踐經驗奠定了一個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5 結語

綜合以上幾點,美術教育可以凈化學生心靈,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同時對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使學生的心靈趨于美與純潔,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應局限于開設心理教育課程、開展心理訓練、進行個別心理咨詢,更要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必須動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進去”,同樣,美術教育需要廣大的美術教師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申雯暉.談校外美術教育對兒童心理的調適[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

[2] 呂錦鐲.美術傳統教學改革之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3).

[3] 高波.論美術新課程教學過程的特征[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4] 李慶云.試論中小學美術教學法中的幾種非審美性趨向[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2).

[5] 錢初熹.美術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兒童心理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兒童保健門診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從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健所收治的88例患兒進行對比,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實驗組44例,接受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對照組44例,接受常規干預,對比兩組兒童保健效果。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358、2.089、2.178、2.060、2.994、2.875、5.375、5.676,P<0.05)。干預前,兩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434、4.007、5.659,P<0.05)。結論:在兒童保健門診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兒童心理狀況,促進患兒恢復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兒童保健門診;應用效果

在兒童保健服務中,兒童心理健康屬于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近些年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之后,兒童接觸外界不良思想的概率大大提升,外界的誘惑也不斷增加,出現兒童心理問題的概率大大提升。因此,兒童保健門診還需要更加重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給兒童灌輸積極向上的情緒,幫助調節兒童的情緒狀態,從而促進兒童成長發育。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兒童保健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從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健所門診收治的88例患兒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44例,男性患兒27例,女性患兒17例,患兒最大年齡13歲,最小年齡0.5歲,平均年齡(6.98±1.03)歲。對照組44例,男性患兒26例,女性患兒18例,患兒最大年齡12歲,最小年齡0.8歲,平均年齡(6.91±1.08)歲。兩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可比性高。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了解兒童的癥狀,做好相關介紹和藥物指導、營養指導等。實驗組接受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操作如下:1)1歲以下兒童的護理。1歲以下的兒童大多溝通能力和自主表達能力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兒童保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兒童的家長,科室人員首先需要了解兒童家長的文化程度和認知水平,然后結合兒童家長的情況,選擇家長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開展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講解健康體檢相關知識,讓兒童家長了解定期健康體檢的重要性;講解哺乳相關知識,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哺乳技巧;講解常見兒科疾病知識,包括疾病的類型、臨床癥狀、病因等,讓兒童家長能夠及時發現疾病,并且盡早的進行診斷和治療,而在平時生活中,也需要注重各種兒科疾病的預防,降低兒科疾病發病率;講解兒童營養知識,提高兒童家長的營養知識水平,從而科學的喂養,保證日常飲食中能夠滿足兒童營養需求。2)1到3歲兒童的護理。在這個年齡階段,兒童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與其他人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并且表達自身的想法。所以針對1到3歲兒童,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分為家長和兒童兩個方面,一方面科室人員需要主動與兒童溝通交流,取得患兒的信任,選擇兒童喜歡的方式做好健康指導,并且注意觀察兒童的情緒變化以及關注兒童的述求,做到回應性照護,當兒童有了明顯的情緒變化之后,及時進行安撫,以免因為不良情緒影響兒童的依從度。另一方面,科室人員也需要加強家屬的健康教育,多于家屬溝通交流,讓家屬提高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度,指導患兒家長掌握一定的兒童心理保健技巧,從而在平時生活中,多關注兒童的興趣愛好與心理狀態,積極配合完成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科室人員同時為兒童建立生長發育健康檔案,將兒童的各項數據詳細的記錄到檔案中,并且主動了解兒童平時在家里的情況,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進行引導,讓兒童家長了解更多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更好的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3)3歲以上兒童的護理。這個年齡階段兒童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在這種情況下,科室人員進行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需要注意與兒童的溝通交流,主動了解兒童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將重心便宜到兒童心理健康指導上,通過選擇兒童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兒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評估兒童的心理狀態,分析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指導措施,幫助更好的改善患兒的心理狀態。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以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以及兩組患兒家屬健康知識水平評分作為觀察指標,其中心理狀態包括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健康知識包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30.0軟件處理,心理狀態評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均屬于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s)表示,用t進行檢驗,當p小于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358、2.089、2.178、2.060、2.994、2.875、5.375、5.676,P<0.05)。

2.2兩組患兒家屬干預前后健康知識水平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434、4.007、5.659,P<0.05)。

3討論

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心理健康問題一直都是社會比較關注的問題,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大大提升,當兒童出現心理問題后,會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和發育,嚴重者還可能導致患兒無法正常的融入社會。因此,在兒童保健門診中,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兒??频尼t生首先需要提高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認識到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加強自身兒童心理健康知識和專業性,保證能夠更好的完成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需要根據兒童的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關注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然后積極的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幫助更好的改善兒童的心理問題。最后,需要加強兒童家長的健康教育,提高兒童家長對兒童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讓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平時注意關注兒童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兒童的心理問題,然后盡早的進行干預和治療,幫助患兒更快的恢復健康,減少不良影響。

本次研究選擇88例兒童保健門診收治的患兒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患兒干預后社交退縮、攻擊、強迫、抑郁、多動、交往不良等心理狀態評分均明顯更高,患兒家屬日常生活知識、預防知識、接種知識等健康知識水平評分也明顯更高,表明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患兒的心理狀態,提高患兒家屬健康知識水平,該研究結果與李三妹在健康教育的實施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中相關研究結果相似度高。

綜上所述,在兒童保健門診中采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兒童心理狀況,促進患兒臨床恢復,臨床保健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盧利娟.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的應用[J]. 家庭保健, 2020, 043(002):39-40.

[2] 孫偉.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心理醫生, 2019, 025(003):326-327.

[3] 劉文進.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11(023):75,174.

[4] 苗金燕, 李芳芳. 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46(012):87-88.

[5] 李三妹. 健康教育的實施在兒童保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家庭保健, 2020, 029(025):178-179.

兒童心理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  班級心理委員制度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委員在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活動組織、心理危機預警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分析心理委員制度現實意義,了解心理委員制度現狀的基礎上,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委員制度在選拔、培訓、管理考評、職能發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探析心理委員制度優化策略。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心理委員;制度;優化機制

一、心理委員制度概述

2001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的意見》,依據文件精神,各高校開始設立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為滿足復雜形勢下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咨詢需求,解開不少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知誤區,解決學校心理咨詢無法面面俱到等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2004年天津大學首先設立心理委員制度,隨后這一制度得到迅速發展和推廣。

心理委員制度是指“在學校班級內專門設立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班委成員的制度”[1]。具體來說,就是以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為基礎,成立以學生為主要成員的心理委員隊伍,即在班級中任命心理委員,專門負責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心理委員制度已成為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業心理咨詢以外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大載體,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心理互助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建立心理委員制度的現實價值

(一)心理委員制度可以進一步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提升心理危機干預的有效性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是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的一個重要抓手?!督逃哭k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廳〔2021〕10號)中明確提出: “高校要健全完善‘學?!合怠嗉墶奚?個人’四級預警網絡,依托班級心理委員、學生黨團骨干、學生寢室室長等群體,重點關注學生是否遭遇重大變故、重大挫折及出現明顯異常等情況?!盵2]建立心理委員制度,形成“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個人”四級心理預警防控體系,心理委員能夠及時發現危機個案,關注重點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靈活性與時效性。

(二)心理委員制度可以彌補學校心理咨詢老師的配備不足,改善心理咨詢工作的結構

教育部文件中明確規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的配備按師生比不低于1∶4000[2],但大多高職院校都存在缺少專職心理教師的問題,所以建立心理委員制度,加強心理委員隊伍建設,可以有效彌補心理咨詢教師人數不足的問題。通過建設和培養心理委員隊伍,形成“心理委員—輔導員(班主任)—心理中心”體系,使心理咨詢工作結構更加立體化,更有利于開展各類心理健康工作。

(三)心理委員制度可以拓寬學生尋求幫助的途徑,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需求

相較于心理老師,多數學生還是傾向于把心中的問題與困惑向同伴傾訴,心理委員對班級學生的幫扶具有內在優勢。首先,心理委員來源于學生,能夠及時了幫助。其次,共同的生活經歷和相似的情感體驗,使心理委員和同學之間更易接納彼此,產生情感共鳴。再次,心理委員開展心理輔導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在任何場所、任意時間進行溝通。最后,經過系統培訓的心理委員面對學生可能出現的人際交往、情緒問題等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措施。

(四)心理委員制度能夠提高學生自我成長的能力,發揮助人、自助的作用

高職院校通過規范有效的程序和選拔標準選拔一批得力的學生作為班級心理委員,他們在參與心理工作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能力。學習心理輔導知識和技能,是促使學生自我覺察、自我認知。心理幫扶的過程,也是學生自身不斷充實和自我成長的過程,在自我成長的同時,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高職心理委員制度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目前積極推行并不斷完善心理委員制度,在班委成員中設立心理委員,并定期進行培訓,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發展,已有一定成效,然而現階段該制度在選拔、培訓、管理、考評和職能發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優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拔機制不夠規范

許多高職院校在心理委員選拔機制方面還存在缺陷。在選拔制度方面,缺乏相應的選拔標準來實現心理委員隊伍的專業化,沒有明確心理委員的選拔要求、選拔過程及選拔特點等。在選拔方式上,主要有自薦、直接任命或班內民主選舉,這種方式選出的心理委員很難認定學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狀態能否勝任心理委員崗位。此外,一些高職院校班級的心理委員由班長或團支書兼任,這易造成職能混淆,不利于心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在選拔人員的條件上,因為心理委員崗位的特殊性,對候選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可現實情況是有一些心理委員本身就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很難勝任心理委員的崗位。

(二)培訓機制不夠健全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雖然設置了班級心理委員,但心理委員培訓機制并不健全,培訓缺乏系統性、針對性。主要表現在:培訓形式上過于單一,主要是學校心理老師的報告講座或知識講授;培訓時間短、效果差,由中心老師開展的團體輔導較少;缺乏案例分析、技能提升、工作坊等形式豐富的培訓方式。培訓內容上,重心理健康知識的講解和心理委員職責的培訓,輕專業技能的培訓,存在培訓內容重復、理論較多、實踐操作及心理倫理培訓欠缺等問題。培訓組織上,缺乏系統性,隨意性較多,部分院校重視低年級心理委員培訓,忽略了高年級心理委員培訓,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特質的心理委員開展的培訓工作較少。

(三)管理和考評機制不夠完善

由于高職院校是三年學制,而且大三學生一年基本在校外實習,很大一部分院校在管理上更傾向于重視大一年級心理委員而輕視大二、大三心理委員,造成心理委員管理上表現出間斷性強、持續性弱的特點。再加上心理委員分屬不同院系,各院系間對心理委員的管理和考核機制不夠統一和完善,心理委員的工作不能得到院系的支持和關注,影響了工作熱情。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委員考核機制,制定可以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四)心理委員職能發揮不夠充分

高職院校中,學生普遍認為心理委員是掛職干部,不管是院系還是學生,都存在對心理委員崗位職能認識不夠、對心理委員的認可度較低的情況,這也導致心理委員缺乏主動服務意識。部分心理委員缺乏主動探索精神,開展活動方式單一;部分心理委員角色定位不清、職責不明,不知如何開展工作;一些心理委員除了參加過心理委員培訓,基本處于歸隱狀態。這些因素都影響到心理委員職能的充分發揮,使心理委員制度難以真正有效地發揮作用。

四、心理委員制度優化策略

(一)規范心理委員選拔機制

1.完善心理委員選拔制度

鑒于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缺乏相應的選拔制度來實現心理委員隊伍的專業化這一問題,有必要確立和完善心理委員選拔制度,明確心理委員的選拔標準、選拔時機、選拔過程、人數設置與任用期限等形成專門的制度體系。比如,在選拔時機的選擇上,一般在新生入校一月之后,這時學生生活、學習有所適應;在人數設置方面,明確規定60人以下的班級設立一男一女兩名心理委員[3]。

2.規范心理委員選拔程序

心理委員選拔方式不同于其他班干部,需要學校制定統一的選拔辦法,由各院系進行專門選拔,再由學校培訓上崗。首先,院系負責人要高度重視選拔工作,在選拔之前應該介紹崗位的職責、工作內容等,讓學生充分了解之后再競選。然后,心理委員選拔過程應嚴格遵循自愿報名、綜合考察、培訓上崗的程序。認為自己有能力且可以勝任心理委員崗位的學生都可向輔導員或班主任報名。在綜合考查階段,班主任或輔導員按照標準,可通過筆試、面試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心理委員的勝任力特質進行考核,確保心理委員的個人素質與崗位需求高度匹配。心理中心對選任的心理委員開展培訓,合格者持證上崗,不合格者加強培訓或淘汰。通過一系列規范程序選拔心理委員,就是對選拔出的心理委員及心理委員職位的肯定,從而減少中途脫落和消極怠工的可能性,便于心理委員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3.明確心理委員選拔標準

心理委員的選拔需要特別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要突顯心理健康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素質。一些學者對心理委員勝任力特質進行了研究。易思佳在心理委員勝任力模型的研究中,提出組織能力、自我認知、工作動機、團隊合作、性格特質、工作態度與專業知識七個勝任力因子[4]。宋傳穎等指出心理輔導員的勝任力結構包括工作素養、個性特質、自我成長[5]。一般認為,樂群性、穩定性、較強的觀察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助人特質、責任意識、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等可作為心理委員選拔的參考標準。各高職院校也可以編制適合本校心理委員勝任力特質問卷以及選拔標準作為指導文件。

(二)健全心理委員培訓機制

1.拓寬心理委員培訓形式

傳統心理委員培訓形式單一,僅限于學校心理老師的報告講座或知識講授,雖然有其重要作用,但難以達到效果。所以應拓寬培訓形式,創新多元培訓方式,如案例教學、團體輔導、情景劇、電影賞析、角色扮演、拓展訓練等,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可以激發心理委員學習的熱情,在有限時間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提高實戰能力。比如,設置案例場景,讓心理委員親身體驗,深入了解當事人的情緒狀態;在特殊案例中,如何明晰職責邊界,注重倫理守則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般應以小班化、精細化培訓為主。

此外,在互聯網+教學的背景下,慕課(MOOC)、微課等新型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培訓的時空限制,依托互聯網使學習更加便捷,更易實現,同時網絡課程教學單元模塊化的特點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依托全國高校心理委員研究協作組而建立的高校心理委員工作平臺,通過心理委員的角色與定位、心理委員的會談技巧等14個專題的心理委員培訓,開展全國高校心理委員MOOC認證,進一步拓寬心理委員培訓的途徑。

2.豐富心理委員培訓內容

心理委員崗位的特殊性和工作的專業性,對心理委員培訓內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訓內容應該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認知、倫理道德等方面。專業知識主要涉及心理學基礎知識、心理咨詢理論、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癥狀及鑒別方法、常用心理測試工具的使用等;工作技能主要有心理咨詢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術、心理危機干預方法、團體心理輔導技術;職責認知主要是使心理委員明確工作職責、清晰角色定位;職業道德主要有基本職業道德規范、態度和價值觀,尤其是保密原則。培訓內容還應該提高針對性,全面回應學生的心理新需求,把學生傳統需要如學習壓力、人際困惑、情緒問題等和新型需要如性心理困惑、網絡心理等結合起來。

3.優化心理委員培訓組織

心理委員的培訓工作應該具有連續性、系統化、專業化特色。高、低年級的心理委員應該要注重連續性,班級心理委員一旦被選定,就要積極主動地參加一系列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無特殊情況不得缺勤。而針對不同年級的心理委員,培訓的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如大一以入學適應性教育、學習心理、自我認知、戀愛心理、學業規劃等方面的培訓為主;大二以人際關系處理、情緒控制、人格完善等培訓為主;大三重點開展就業、創業心理培訓等。培訓期間,分層組織,嚴格考勤,規范考試,最終總成績由考勤、調查報告、結業考試三部分構成,頒發結業證書,全方位提高每一位心理委員的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

(三)完善管理和考評體系建設

1.規范心理委員的管理

有必要將心理委員的管理科學規范化。組織管理方面,心理委員一旦確立,任期直至畢業,原則上不輕易更換,否則會影響到心理工作的整體運行,包括心理培訓的連續性被中斷、同學間已建立的良好信任遭到破壞等。工作歸屬上,心理委員屬于班干部成員,但因其崗位具有特殊性,應由心理中心和院系班級共同管理。心理中心負責業務管理和培訓指導,輔導員(班主任)負責日常管理。

2.優化考核評價機制

對心理委員的考核應從多方面進行。從心理委員參加培訓情況、班級心理活動開展情況和日常心理工作完成情況等方面加強考核,建立學校、學院、班級多重考核模式。建立班級心理委員工作考核方案,將客觀心理工作完成指標與心理委員的自評,班級學生對其心理工作的評價以及輔導員、心理中心的評價結合起來。

(四)健全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心理委員職能

在充分優化考核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還要創建高職院校心理委員隊伍的激勵機制,通過良好的激勵策略,發揮心理委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表現突出的心理委員進行表彰獎勵,可以通過頒發“優秀心理委員”榮譽稱號、班干部加分中設置較高分數、發放獎學金、榮譽證書等方式,激發其對心理委員工作的熱情和責任感,防止出現懈怠心理,促進心理委員隊伍充分發揮崗位職能。同時,鼓勵心理委員參評由全國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研究協作組舉辦的“全國百佳心理委員”評選活動,形成部門級、校級、國家級三個不同等級的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詹啟生.心理委員工作手冊[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http://m.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2107/t20210720_545789.html.

[3]陀檸瑜.班級心理委員系統構建的實踐探究:以武漢音樂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26):143-144.

[4]易思佳.高校心理委員勝任力模型構建與問卷編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4.

[5]宋傳穎,秦啟文.高校朋輩心理輔導員勝任力的結構探索及問卷編制[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9):94-100.

編輯 薛直艷

兒童心理教育范文第4篇

給學生留點空白超限效應:平時,有些家長經常對子女進行許多大而空洞的說教,希望在短時間內集中火力打殲滅戰,在渾然不覺中,學生的心理已由最初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內疚感發展到對家長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的反叛,超限效應就是青少年在受到不恰當地批評時出現頂牛的原因。學習上也是這樣,下課了,老師仍滔滔不絕;周末了,班主任仍津津樂道,此時你是不是有沖出教室的沖動?這也是因為超限效應的原因。所以當向學生講授知識、布置作業時,在時間以及數量上要注意限度,否則不僅達不到教育的初衷,只會適得其反。

所以,超限效應提醒,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在任何方面都應該注意度,如果過度就會產生超限效應,但如果不及又達不到既定目的。只有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才能恰到好處,才能避免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的超限效應。

《獎勵的藝術扇貝效應》提醒我們老師,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貝效應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在一種新行為、新習慣養成的初始階段。連續的、固定的強化是必要的。而當學生的學習或者行為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斷地延長強化的間隔時間,直到最后撤銷強化?!稙榱嗣魈旄篮醚舆t滿足》則從另一個角度提醒父母、老師們要關注孩子自制力的培養,讓孩子在延遲滿足中學會期待、珍惜、克制。

《絕望的體驗習得性無助》以一條狗的實驗為例,印證了動物、人類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會表現出的絕望和放棄。其實,很大程度上,一些暫時落后的學生之所以始終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們過多地品嘗了學習上的挫敗感。多次的打擊使他們最終放棄了奮斗。這無疑在提醒我們,一定要多給失敗的孩子一些鼓勵,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成功的機會,盡量避免給孩子創造習得性無助的誘因挫敗感。同時,也提醒我們老師,教會孩子正確地對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而《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則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讓孩子不要只盯著別人的葡萄,要學會欣賞自己手中的檸檬,即使它酸酸的&&

還有許多許多,南風效應告訴我們感人心者莫乎情,說服往往勝于壓服,和風細雨有時候要強于暴風驟雨。對我們教育特殊生有很大啟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就是南風效應運用于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應提醒我們在處理問題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提倡的東西不要明令禁止,而要注意進行疏導和溝通。

兒童心理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初中教學中,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發、主動地對初中知識展開研究。學生在主動思考和鉆研初中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發掘初中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感受到初中知識的實用性,在生活中也能自主運用初中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踐思維和學習能力也能在初中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促使初中學習取得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應用方法

引言

在教學中有效滲透積極心理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要善于開展各種探索活動,通過探索活動來培養學生勇于探索、不畏困難的樂觀品質。學生在初中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難題,如何讓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和永不放棄的決心,就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挑戰心理,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初中學習中包含了許多自然與生活方面的知識,教師在開展探索活動時,就可以以各種自然和生活為主題,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讓探索活動發揮良好的教學效果?;诖?,本文對積極心理學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及應用進行探討分析,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一、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關注育人層面

積極心理學能夠讓學生形成正向的發展,激發人性的優點,以此來避免出現心理問題。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調動學生的內在潛力。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也應當關注積極心理學所發揮的正面效應,利用積極心理學幫助學生高效的學習。通過相關研究發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人的心情比較好,同時做事效率明顯提高。而當人處于憤怒、難過等情緒狀態時,做事效率明顯下降,鑒于此,學校應當構建積極的文化環境氛圍,激發學生優秀的一面,使其能時常處于積極樂觀情緒之中,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生活體驗。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學習能力會越來越強。另外,在班級管理方面也可以借助積極心理學,通過積極心理學解決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得到更加充足的成長空間,擁有發展的機會,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發揮其育人的作用。

二、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

初中生心理比較敏感、脆弱,他們有時會不喜歡與同學交往,存在人際交往障礙,甚至會出現不良情緒。教師可通過積極心理學激勵學生,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互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心態,改變以往不愿與他人交往交流的狀態。要激發學生內在的承受力與自信心,運用發展的眼光欣賞學生,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與獨特性,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與態度。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與自我約束能力。班主任可以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進行自我管理,引導學生對班級制度制定、班級發展前景發揮自己的力量,提高班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幫助學生獲得歸屬感與存在感,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群策群力制定班規,能很好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與他們相處時,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盼與愛。以前,我所教的班級有個孩子,他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積極參與,內向孤僻,由他負責看管的盆栽快要死了,我讓他拿出去扔掉,同時也表現出自己對盆栽的惋惜。但這位同學并沒有將這個盆栽扔掉,而是把它放在了外面的走廊上,我每次路過這個盆栽時,都會有意地停頓一下,我發現他更加用心地照顧盆栽。一段時間后,盆栽竟然重新活了過來,長得非常茂盛,逐漸長出了新芽。我拍著他的肩膀說:“你看,盆栽又活了過來,你給了它第二次生命的機會,讓老師明白生命的偉大與可貴,謝謝你!”我用驚訝與欣喜的語氣與他溝通,我也看到他得到了自我肯定。

三、以實踐為路徑,促進學生發展

有了良好的校園環境,下一步的教育內容就是要提高教學的實踐性,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促進其良好品質的發展。對于初中生而言,實踐性教育較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和發展規律,這樣不僅能夠引領他們在學習之余更好地探索世界,了解更多學習之外的事情和現象,同時也有助于以積極心理學來干擾其心理的健康。當下許多初中生課余時間都會上網,通過網絡認知世界,多少都會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會制約其心理健康發展。而通過實踐心理教育的相關活動,既能讓學生接觸到社會生活,又能激發他們的積極心理,從而能夠培養其積極的思想和品質。在實踐教育活動開展中,形式是多樣的,既可以是校園內的活動,又可以是校園外的社會活動。以校內活動為例,可以組織校園文化藝術節,通過該活動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成長過程中的快樂與幸福,又能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自信心,促進其綜合素養的發展。如在文化藝術節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設計關于“國學”方面的情景劇,如“臥冰求鯉”“臥薪嘗膽”等,這樣不僅能夠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還能使其感悟到國學文章當中的積極能量,繼而熏陶他們的心理。此外,教師亦可和各科教師進行商議,組織一些融合積極心理理念的校內活動,如和語文老師合作,組織以積極為主題的朗誦活動,即在早讀之時,在教師的引導下誦讀一些積極向上的文章。此活動可以以周或月為一個周期,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由語文老師隨機抽選幾名學生分享自己的朗讀體驗,并對其予以積極評價和輔導,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健康心理??偟膩碚f,教師可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任何一門學科中和實踐活動中,致力于利用積極心理學的優勢來幫助初中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學習心態,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運用積極心理學,學生對初中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在面對各種初中學習難題時也能充滿積極進取的態度,勇于面對學習中的各種挑戰。這種積極的學習狀態和堅韌的學習品質能夠使學生在初中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成就。教師在開展初中教學時,要充分融入積極心理學,培養學生樂觀、友愛、堅韌、探索的學習品質,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盧鳳榮.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03):36-37.

[2]馬欣.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考試周刊,2020(28):18-19.

[3]劉長林.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遼寧教育,2018(16):44-46.

兒童心理教育范文第6篇

關鍵詞 大學生 積極心理學 創新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

創新心理素質是個體在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與發展并在創新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創新心理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動力,也是創新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

對于創造力的理解,斯坦伯格認為是從事世紀創造的表現力,而國內一些學者認為是從事創造所必需的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關注個體積極的心理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倡導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看待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并以此來激發個體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個體能夠順利地走向屬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通過問卷調查顯示,成都各高校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較好,但是缺乏創新思維。而創新思維在整個創新活動中處于核心地位,因此應重點塑造大學生的創新人格,使他們具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務實的作風。因此,本文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探討如何構建以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目標的積極心理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引導大學生認知方向,促其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認知是各項心理活動的基礎,在實際生活中,各類錯綜復雜的問題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優秀品質和潛在能力的機會,引導大學生在心理上合理歸因,對問題做積極解釋,從多角度思考自我以及與自我有關的問題。歸因主要是指人們對發生在自己身邊或與自己有關的事情的原因的解釋。塞里格曼認為,在面臨失敗和挫折時,所有人都會去尋找其原因。大致可分為“樂觀型”和 “悲觀型”兩種解釋風格,“樂觀型解釋風格”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外部原因。“悲觀型解釋風格”將失敗歸為內在原因。因此,正確引導大學生積極認知事件和環境,對于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2 尊重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發掘其自身積極品質

積極心理學以幸福感為中心,扭轉對心理素質教育消極取向,運用幸福感技術,重視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干預,將研究視野從“問題導向”到“健康關注”的轉變,強調從積極的層面培養人們的積極心理品質——天生的求知欲、自我意識和自我實現的進取心,這為創新心理素質教育與實踐開辟了新的思路。越來越多的心理研究發現,積極心理品質是個體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內驅力,因此,積極心理學為開展創新心理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

3 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情緒,引導其獲得積極體驗

情緒心理學專家孟昭蘭教授認為,積極情緒是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系,通常伴隨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創新心理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滿足他們的需要,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為他們排憂解難,解決生活、學習、經濟、情感、交往和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積極心理學在教育學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積極教育,通過因勢利導地進行適當的教育讓大學生獲得積極體驗從而開發大學生更大的積極潛力。

從教育的本質和培養人的高度來理解和實施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幫助大學生面對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學會接受失敗。

(1)了解真實需求,解決實際問題。在對青年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深入大學生實際、重視調查研究,切實了解青年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狀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真實需求和實際困難,如:學業壓力、就業壓力、經濟負擔、人際關系、婚戀情感等都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通過心理咨詢與輔導,如:“自我成長訓練”、“希望感”、“自信心”等團體訓練,幫助大學生調整心態,確立目標。

(2)依托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專業教育中。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始終,引入積極心理學理論,通過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來實現創新心理素質教育。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大學生心理素教育與訓練等公選課,使大學生了解創新的概念、原理和性質,同時學會創新潛能的開發、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方法的訓練等知識技能。引導大學生學會如何做健康、健全的“心理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

(3)營造積極的心理氛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人格。人際溝通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最有效的方式。引導大學生實施積極的溝通,注意溝通的內容和溝通方式,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積極的溝通是包括與老師、父母、同學等的溝通,有利于形成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教育的積極心理氛圍。如:依托專業教育,引導學生進行高低年級之間的經驗交流。

4 確立大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習積極性

大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者,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關鍵和前提。重視大學生的“主動性”、“潛在性”和“差異性”,使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堅定信念并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和潛能。結合專業知識,舉辦創新競賽,著眼于大學生創造力的開發,集動手、動腦為一體,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鼓舞了學生的創新熱情,訓練大學生發展自己的論斷,使學生的創新心理素質更好的發展。

項目來源:成都工業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資助項目《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養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研究》,項目編號:KY12GJ009

參考文獻

[1] 羅曉路,林崇德.大學生心理健康、創造性人格與創造力關系的模型建構[J].心理科學,2006.5:9-12.

[2] 秦秋,程冷杰.創新思維及其能力培養探析[J].江蘇社會科學,2009.6:233-237.

[3] 姜喜雙.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的結構和測量[J].中國集體經濟,2010.6:87-88.

[4] K. M.Sheldon, Laura King,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216-217.

[5] Shelly L. Gable, Jonathan Haidt, What (and why) Is Positive Psychology [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5.9(2):103-110.

[6] Fredrickson B.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 -and –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56):218-226.

[7] Losada M., Heaphy E.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47):740-765.

上一篇:經濟安全的范疇范文下一篇:房地產的職業規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