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業英語西方文化論文范文

2023-10-10

職業英語西方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大學英語語言教學中,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以及運用能力;但是按照正向遷移理論,這種教學模式勢必會影響學生正確理解英語知識和準確發揮。將正向遷移理論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文化意識,從跨文化的角度了解英語知識,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效果,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本文針對正向遷移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及其作用展開研究。

【關鍵詞】英語教學;正向遷移理論;滲透;作用

引言

語言遷移理論是在二十世紀60年代提出的,本屬于心理學研究范疇。學生在進行第二語言習得的時候,普遍會存在語言遷移的現象。語言遷移包括兩種遷移方向,即正向遷移(positive transfer)、負向遷移(negative transfer)。其中,目的語的學習中會受到母語的正面影響,即為正向遷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正向遷移理論,一方面可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取之精華,去其糟粕而傳承中國悠悠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一、關于“正向遷移理論”的理解

遷移(transfer)原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即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和解決新問題所產生的影響?!罢Z言遷移”(language transfer)的概念是Robert Lado提出的,在他看來,當進行語言學習的時候,就必然會受到另一種語言的影響,即為“語言遷移”,其中的正向遷移是目前中國英語語言教學中較為常用的,即英語的形式與漢語的形式會同時出現,旨在提高英語的課堂教學質量。具體的英語教學中,就是讓漢語對英語的學習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負向遷移與正向遷移恰恰相反,對英語的學習會產生干擾作用,因此負向遷移又被稱為“干擾遷移”(interference transfer),具體的英語教學中,套用了漢語教學模式,或者漢語學習規則,導致英語的語言學習受到負面影響。關于語言學習中的正向遷移理論運用,諸多的語言學家都從實踐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包括Brown、James和Odlin等等,都從比較語言學的角度針對語言正向遷移理論不斷完善。

二、語言學家對正向遷移理論所持有的觀點

(一)Fromkin提出的“普遍語法”理論

Fromkin是英國的語言學家,對于正向遷移理論的理解,認為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語法的理解和靈活運用。在Fromkin看來,世界上的任何一種語言雖然在形式上千差萬別,但是從語法的角度而言差異性卻很小,基于此而提出了“普遍語法”理論(Universal Grammar theory),其中主要闡述的是不同的語言形式所存在的語言普適性(Linguistic Universals),包括語法的組成、不同語言的語法之間所存在的關聯性、語言的使用規則等等[1]。要學好一種語言,掌握普遍語法是基礎,其中涵蓋有構詞的規則和造句的規則,不僅這些語言的語法分類存在著雷同之處,而且語言之中還存在著語義普遍現象。當進行母語學習的時候,學習者就要首先了解語言普遍現象,在進行其他語言學習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母語與所學習的語言之間所存在的共性對所學習的其他語言進行理解。這種將母語與學習的語言之間建立關聯性而對所學習的語言產生認知的方法,很容易使得學習者對所學習的語言深入理解并靈活運用。

(二)Selinker提出的“認知策略”理論

Selinker是提出“認知策略”理論(cognitive strategy theory)的語言學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對于正向遷移理論的理解,認為語言的學習中需要從母語的角度進行理解,整個的過程中,母語都可以深化學習者對所學習的語言的認知,所以,目前并不會對其他語言的語言就會產生干擾(interference),而是對語言所產生的認知的過程(cognitive process)。學習者在進行語言學習的時候,不需要刻意地排除母語的影響,也不需要產生消極轉移的心理,而是要采用有效的對策(strategy)對兩種語言進行協調(intercession),基于此而對所學習的語言進行掌握,不僅能夠對語言知識深入理解,而且還能夠提升對該語言運用的技術能力。

(三)Reibel、Newmark提出的“無知假設”理論

Reibel、Newmark所提出的“無知假設”理論(ignorance hypothesis theory)中,強調了采用假設的方法是進行語言學習的有效途徑。對于“無知假設”的描述,他們認為在學習新的語言的時候,就必然會經歷無意識中與母語相比較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新的語言時所必須要經歷的階段。此時對于新的語言一無所知,就需要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對新的語言知識進行彌補。語言學習者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用母語習慣學習目的語,這也是提高語言學習質量的一種方式。

(四)Ellis提出的“最小方案”理論

Ellis提出的“最小方案”理論中,重點強調了語言初學者對語言的學習需要依賴于母語,但是,要提高學習質量,就要削弱母語與所學習的語言之間的距離,以避免語言的學習會受到母語的干擾,因此而提出來“最小方案”理論(minimalist approach theory)。Ellis認為,要學好語言,就要將母語的影響最大程度地削弱,將學習的重點放在學習的過程上,尋求母語與所學習的語言之間所存在的相似性,并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在對所學習的語言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存儲的過程中,還要利用已經具備的相關知識。比如,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初學者往往是從中國式英語學起的,這似乎對英語的語言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干擾,但事實上在漢語的基礎上學習英語,使得學生能夠很快地掌握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并將英語語言用于交流。在進行外語語言學習中,如果學習者所掌握的母語語言應用水平與外語應用水平之間相差懸殊,就會將母語的語言表達方式借用過來,以達到外語語言學習的目的[2]。對于外語的初學者而言,這是一種語言學習策略,也是每一名學生進行外語學習中所必須要經歷的階段。這就意味著,學習者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雖然受到了母語的干擾,但是也得到了幫助而提高了外語學習效率。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正向遷移理論的基本原則

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正向遷移理論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設置要按照一定的教學原則進行,不僅要將母語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還要對學生英語語言學習中所存在的錯誤正確對待。特別是學生借用母語的知識而學習英語語言的時候,如果在應用方法上存在錯誤,教師就要予以正確地指導,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產生積極意識,而避免因為英語語言學習方法存在錯誤而產生消極情緒,對后續的英語語言學習造成不良影響[3]。作為英語教師,要能夠對學生英語語言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做到指出錯誤的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心態予以糾正,以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并且樹立積極向上的持久語言學習動機。

四、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正向遷移理論的有效策略

(一)英語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大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是發揮語言正向遷移效應的有效途徑。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創設情境,突出漢語語言的優勢,讓學生通過發揮想象力理解英語語言。具體操作中,英語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成功地正向遷移。在一個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對英語語言的認知都會有所不同,就會在應用正向遷移理論的時候存在著差異[4]。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資質條件和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之后進行課堂情境創設。比如,教師在講解“Merry Christmas”的時候,可以將中國的元旦和春節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用多媒體將這些節日的用語呈現出來,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方式對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區別。在講解節日用語的同時,還要展示能夠代表節日氛圍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對不同的節日情境產生感性認識而明確為什么新年快樂 “Happy New Year”用的是“Happy”,而圣誕快樂“Merry Christmas”用的是“Merry”而不是“happy”。通過發揮語言的正向遷移效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效率。

(二)英語詞匯教學中正向遷移理論的滲透

大學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仍然是基礎教學。對于學生而言,英語詞匯的學習是非??菰锏?。將正向遷移理論中的認知策略應用于英語詞匯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英語詞匯學習技巧,從了解英語語言文化和理解語句涵義的過程中學習英語詞匯。從文化的角度而言,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但也存在相通之處。英語教師就可以將相通之處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通過文化對比而對英語文化產生深刻印象,進而對英語的單詞從理解文化的角度深化記憶[5]。比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長幼有序、主次有分,在英語詞匯中也存在著這樣的關系,諸如“師生”的英語表達為“teachers and students”,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尊師”,所以,教師是放在前面的,英語詞匯中亦是如此;“夫妻” 的英語表達為“husband and wife”,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中以男為尊,所以,丈夫是放在前面的,西方文化中也曾經經歷了很長時期的男權社會,所以英語詞匯中亦是如此。通過對詞匯的理解,就可以明確國度文化。需求到不同國度的文化共性之后,就可以將母語文化向西方文化遷移,并用于英語語言學習中,逐漸地,學生就會對英語語言產生認知規律[6]。正向遷移理論中的認知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語言文化中所蘊含的美感,隨著英語知識學習的感性化而使得英語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三)英語口語教學中正向遷移理論的滲透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為了避免學生講中國式英語,可以采用無知假設法,及時地糾正學生英語口語表達中所存在的錯誤。學生在采用語言遷移的方法學習英語的時候,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存在負遷移效應。采用無知假設法,就是英語教師要對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錯誤及時糾正,以讓學生隨時獲取正確的知識。英語教師可以采用創設英語學習角或者組織英語表演活動等等,為學生塑造英語語言交流環境,幫助學生排除口語表達時所存在的畏懼心理。此外,英語教師還可以在口語教學中融合英語文化知識,并對應性地講解中國文化知識,使學生深化對文化知識的理解而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四)英語句法教學中正向遷移理論的滲透

在英語句法教學中采用普遍語法,是基于英語的音標與漢語拼音存在著相似性。英語教師指導學生對英語的英標和漢語的拼音的讀音差異進行對比,過程中對英語的語音知識以掌握,實現了漢語向英語語言的正向遷移[7]。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在英語語句的發音學習中運用普遍語法之外,對于句法結構的學習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比如,在漢語語言中和英語語言中都有標示物的存在和人的存在的用法,語句結構存在著差異,但是語義特征上存在著相似性,而且信息結構上也有所雷同。在英語存在句教學中,就可以將漢語語句在語篇中所發揮的作用遷移到英語教學中,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英語寫作教學中正向遷移理論的滲透

英語寫作教學中采用最小方案法,可以利用母語的正向遷移效應對學生的英語寫作進行指導,主要體現為應用漢語寫作的構思方法布置英語作文的框架,但是要避免用漢語的思維方式寫作英語作文[8]。學生在寫作英語作文的時候,還會不斷地了解英語寫作與漢語寫作之間所存在的差異,特別是英語教師按照正向遷移理論創設英語寫作環境,就可以有效地排除漢語寫作所帶來的負面干擾,以使得最小方案更好地發揮作用,將學生的英語寫作潛力挖掘出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質量。

五、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國際間的經濟關系日漸緊密,英語語言作為多國的外交語言,不僅促進了各國間的經濟交流,還有助于文化交流。在語言教學中對于正向遷移理論的運用,就是在英語語言教學中,要與母語相結合,從語言文化的角度開展教學。很多的語言學家都從自身的理論研究角度提出了相應的觀念,對應用該理論開展英語語言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倪博.淺論正向遷移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理論前沿,2014(09):156-156

[2]施慧英.外語習得中母語正遷移現象及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3(01):17-19

[3]榮永昌,李維濱.對正向遷移理論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2):166-168

[4]肖龍福,肖迪,宋依雯.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狀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2(06):55-57

[5]龔新梅.經濟全球化下企業如何做好人才的培訓管理[J].市場觀察,2016(07):210-210

[6]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02):45-46

[7]蔡永良.關于我國語言戰略問題的幾點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08):34-35

[8]劉潤清.論大學外語教學[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07):51-53

作者簡介:1.廖文麗(1966-),女,湖南衡陽人,湖南警察學院英語教授。2.黃偉,(1966-),男,湖南警察學院英語副教授。方向:國際警務合作。

職業英語西方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交流的日益頻繁,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滲透與擴張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倫理產生了消極影響,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至關重要。但是,單純依靠傳統的思政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只有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中,構建全方位的高校育人平臺,才能夠滿足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诖?,本文重點針對課程思政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進行了詳細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課程思政;英語專業;融入

【作者簡介】馬曉晴(1992.04-),女,安徽阜陽人,安徽新華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翻譯;劉麗彩,北京市西城區志成小學;富芳芳,遼寧省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實驗學校。

在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課程思政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渠道。與其他專業教學相比,英語專業教學涉及西方文化思想更多,所以為了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英語專業人才,英語專業教師必須主動承擔起更重的思政教育責任。但是,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依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價值

1.強化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的育人功能。在傳統的高校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到英語知識的傳授、英語能力的提升方面,課堂互動也圍繞英語專業而展開,并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英語專業與思政教育完全脫節,英語專業教學的育人功能也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可以借助高校英語專業的課程特點進行課程思政活動的組織開展,從而在教會學生英語技能、提升學生英語素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念。

2.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程思政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使得高校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越來越明晰。在我國綜合國力逐漸增強的形勢下,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具備較強的英語綜合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思想政治覺悟。所以,英語專業教師必須要做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將英語專業教學與思政理念進行充分融合,在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確保其可以有效抵御西方國家的不良思想,實現全面發展。

3.加強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目前,我國高校教育的課程設置都是成系列的,所有專業的課程體系既有必修課程,也有選修課程和專業課程,傳統的教學理念傾向于單一性學科教學。但是,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這種教學理念已經表現出明顯的滯后性。只有跨學科交流,對高校教育體系進行創新,才能夠更好地發揮高校的教書育人功能。所以,挖掘并應用英語專業教學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和道德資源,可以有效提升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協同發展。

二、課程思政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現狀

1.顯性化問題嚴重。分析我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可發現,英語專業教學仍以英語專業知識的傳授以及英語能力的提升為主。雖然也涉及一些與思想政治有關的內容,但是占比非常小。而且,課程思政更加注重隱性教育,即強調將思政教育內容以碎片化的形式融入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從而讓學生完成英語知識學習任務的同時,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產生感悟與理解。但是,部分英語教師并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將課程思政與英語專業教學分離開來,單獨占用課堂上的一部分時間進行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顯性化。

2.標簽化問題嚴重。雖然課程思政已經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但是相當一部分高校并沒有充分意識到課程思政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課程思政的開展具有一定的系統性,需要與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的具體課程設置、教學目標進行充分結合,并對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提出高要求。但是,部分高校只是完全將其他院校的課程思政融入方法進行照搬或模仿,使得課程思政成為一個明顯的標簽,缺乏實質性內容。在這種情況下,與課程思政有關的教育資源有一定浪費,其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也流于形式,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思政教育效果。

3.功利化問題嚴重。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功利化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部分高校為了突出英語專業課程的“前衛”與“創新”,特意打出“思政品牌”課程,將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擴大高校影響力的工具;其次,部分高校在加快課程思政融入英語專業教學進度的同時,也與社會媒體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希望可以通過媒體宣傳來擴大高校在各地的知名度;最后,部分高校雖然也對課程思政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十分重視,并設立了專項研究基金,對英語教師進行鼓勵,使其在課程思政融入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是部分英語教師只是為了獲得研究經費而參與課題研究,并沒有真正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模式的鉆研與探索。

三、課程思政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策略

1.明確課程思政的融入方向。要想將課程思政更好地融入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就需要對課程思政的融入方向加以明確。

(1)在英語專業課程設計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在英語專業課程設計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理論知識的同時,樹立積極、健康的家國理念。愛國主義精神是中國人最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每一個人都要具備的精神。正是因為愛國主義精神的指引,才使得我國人民高度團結在一起,通過集體的力量抵御外來侵略者。作為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他們在步入社會之后,是實現我國與世界溝通的主要力量,他們的理想信念會對國家的發展方向產生直接的影響。將愛國主義教育與英語專業課程設計融合在一起,在英語專業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和創新能力,使其在國家對外交流事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2)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我國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高校應當加強對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進性,并產生強大的文化自信。但是分析當前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現狀發現,絕大多數教師僅對學生進行了簡單的英語知識傳授,并沒有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影響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沒有幫助學生形成文化自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時候,必須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2.強化英語教師的思政意識。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強化英語教師的思政意識,提升英語教師的思政能力,可以有效提升課程思政的融入效果。首先,高校要通過思政理論學習或黨內政治生活等方式,對黨員英語教師的思政理論進行強化,讓英語教師充分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思政教育責任,進而引導教師加強對思政教育方法的研究與探索,并在實際的英語專業教學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其次,英語教師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理想,嚴格按照黨中央的政策指導來約束自己的思想、政治以及行為,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敏銳度,時刻謹記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并將其落實到具體的英語教學中,自覺抵制英語國家的不良文化入侵,為學生做好榜樣。最后,教師要對課程思政的辯證方法進行靈活掌握,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將英語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還要引導學生憑借自身的英語能力進行先進中國思想文化的傳播。

3.挖掘并豐富高校英語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資源。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功能偏弱,主要與高校英語教材中關于愛國思想、道德情操等思政元素不夠明確有關。所以,要想將課程思政有效融入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思政理念與英語教育理念進行充分融合,將思政元素與英語教學內容充分融合,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突出思政理論的引領作用。首先,教師可以將中國的傳統道德美德、核心價值觀念等元素融入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加強英語專業教學中關于中國民族文化的介紹,然后根據課程進度組織開展一些以中西方文化差異為主題的辯論活動。其次,在講解英語國家民俗風俗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滲透一些與中國風情地貌有關的內容。在講解英語國家民主制度的時候,也要滲透一些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先進性的內容。通過中西方在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差異對比來加深學生對中國元素的認知與理解,提升大學生對英語國家不良思想的抵御能力,強化學生的文化自覺。

4.完善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制度。完善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制度,可以從制度層面保證課程思政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效果。首先,高校要成立課程思政領導機構和課程思政專管委員會,對高校各層級的思政資源和思政教育理念進行協調,為高校課程思政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提供保障。其次,高校要對現有英語教材進行重新修訂,對英語教師進行強化培訓,從英語課堂管理、英語教材選擇、英語教學評價等方面,使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徹底融入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最后,高校要將課程思政的開展情況納入英語教師的教學績效考核中,構建集育人與知識相結合的綜合性英語考評體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是必然趨勢。對此,高校需要明確課程思政的融入方向,不斷提升英語教師的思政意識,引導英語教師加大對英語教材中思政教育資源的挖掘與應用,并通過課程思政制度的構建來強化課程思政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馨月,張宇.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挖掘”與“融合”——以“英美時文選讀”課程為例[J].英語教師,2020(16):66-69.

[2]張靜靜.課程思政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8):179-180,194.

[3]周蓉蓉,張涌.“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教學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20(2):119-122.

[4]衡清芝.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語教學的路徑分析[J].高教學刊,2021(6):193-196.

[5]張苗.課程思政建設在高校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1):66,68.

[6]黃亞楠.課程思政建設在高校大學英語課程中的實踐探討[J].中外企業文化,2021(1):197-198.

職業英語西方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針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薄弱的現狀,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促使學生自覺地閱讀。此外,教師需要提供合適的閱讀文本,進行多樣化的閱讀教學,在學生閱讀英語讀物遇到問題或不求甚解時,及時幫助,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進行英語閱讀,讓他們真正實現快樂閱讀。

[關鍵詞]初中生;英語閱讀;現狀調查;教學建議

一、調查背景

我校是一所城關初中學校,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教師雖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收效甚微,英語閱讀教學難以展開。而在我省初中畢業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英語卷中,閱讀題占45分,比例將近達到全卷總分的三分之一,正應驗了同行們常說的“得閱讀者得天下”?!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初中階段英語“讀”的目標進行了描述,如能讀懂相應水平的常見體裁的讀物,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等等。(教育部,2012)針對這些實際,筆者參閱了眾多學者的閱讀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展開對我校初中生的英語閱讀現狀調查,以逐步提高我校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數據

本問卷對初二、初三的400位學生進行了英語閱讀狀況調查,對象覆蓋了各年段內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共設計15題單選題,調查內容主要涉及我校初中生的英語閱讀現狀(第1—14題)和閱讀教學方式(第15題)。

(二)結果分析

1.英語閱讀的需求和動機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看出:80%的學生喜歡進行英語閱讀,有英語閱讀的愿望,他們認為英語閱讀對學習英語有很大的作用,希望通過英語閱讀擴大詞匯量、提高英語語言水平、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興趣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由此可見,對英語閱讀持肯定態度是我校學生學習英語的主流,英語閱讀教學本應是受學生歡迎的。

2.英語閱讀材料、閱讀習慣及困難

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喜歡看童話故事和小說等輕松愉快的讀物,他們希望選擇中等難度的讀物進行英語閱讀,但偶爾也會選擇老師推薦的英語讀物,這些讀物最好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形象具體。他們在閱讀時喜歡個人閱讀與集體閱讀相融合的方式,平常他們只在晚上和周末獨自閱讀,每周的閱讀時間一般不超過1小時。在英語閱讀中他們的主要障礙是詞匯量不足,其次是對句子結構和句意不理解。因此,能否提供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直接關系到學生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多種需要的“等級讀物”將幫助學生積累詞匯,獲得可理解性語言輸入。

3.教師在學生英語閱讀中的作用

在最后的“你希望英語閱讀教學通過哪種方式教學”問題中,50%的學生希望既能個人小組互動,又能得到老師點撥,32.32%的學生認為他們需要老師講,他們聽。因此教師有必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足夠的方法指導,解決學生對于讀什么、怎樣讀、讀到什么程度等問題的困惑,有計劃地組織一些閱讀活動,有效地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選取合適的英語閱讀文本

閱讀文本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閱讀教學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解讀文本,尤其是解讀文本的人文價值,進而指導學生成為能閱讀、會思考、有文化、有修養的人。(張獻臣,2018)因此,選取合適的英語閱讀文本作為學生英語閱讀補充材料是有必要的。根據學生的閱讀需求,我們可以選擇《21世紀英語報(初中版)》作為參考材料,依據其版面設計特點,根據不同題材分類整理出廣告、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供學生進行時文閱讀,提升閱讀素材的時代性、語言的鮮活性、題材的多樣性,這樣有益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也可以選擇《典范英語》或《書蟲》,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詞匯量,選擇級別適合的系列叢書來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幫助學生積淀文學閱讀素養、拓展閱讀文化背景知識及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二)選擇多樣化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或模式

根據針對閱讀教學方式的調查數據及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筆者建議采用多樣化的閱讀課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不能采用一成不變的閱讀教學流程,否則會抑制初中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方式進行閱讀點撥。如故事類文章,教師可從創設情境導入、把握故事要素、挖掘文本細節、創新任務設計四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義媛,2018)又如議論文,教師可采取即興提問、連續追問以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等方式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陳勝,2017)在閱讀教學模式上,教師除了可以采取常用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交互作用”等模式外,還可以嘗試構建閱讀教學RISE模式,其中RISE這4個字母分別代表Reading(閱讀)、Inquiring(探究)、Sharing(分享)、Expressing(表達)。(周大明,2016)教師也可摸索主題引領下的閱讀教學模式,將文本主題貫穿于課堂導入、語篇理解、信息梳理、運用內化和創造遷移等各個環節。(楊華娟,2018)

(三)運用多元評價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適當的評價是興趣和學習動力之源。教師應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困難出發,充分合理地運用好評價這把利器,為閱讀教學服務。教師對不同的評價對象可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以此保持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在個人評價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個人展示和班級沙龍交流來展示課外閱讀成果,其中個人展示主要通過組內自評和互評來督促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小組閱讀活動。(黃海東,2018)在小組評價上,學生可進行組內分工,收集、閱讀相關的資料,整合有效資源,設計制作手抄報、視頻或PPT等。教師還可利用“閱讀圈”(6個閱讀圈角色分工:討論組長、總結者、文化收集者、生活聯系者、單詞大師以及文段解讀者)來進行個人與小組的綜合評價。(羅少茜,李紅梅,2016)

四、結語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我校學生英語閱讀整體發展態勢不均衡,學生閱讀量小,閱讀習慣和方法有待改進;學生在閱讀需求和動機上略有差異,但對于閱讀材料的需求大致相同;同時學生在閱讀時間、閱讀量上普遍不足,詞匯量不足是他們英語閱讀的主要障礙,非常需要教師對他們的英語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雖然調查反映出學生英語閱讀的諸多缺陷,但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肯定態度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精神動力。因此,為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促成學生自覺地閱讀,初中英語教師需要提供合適的閱讀文本,進行多樣化的閱讀教學,在學生閱讀英語讀物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及時幫助,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進行英語閱讀,讓他們真正實現快樂閱讀。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勝.從思維品質培養視角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4):10-14.

[2]  黃海東.非正式學習理念下的英語課外閱讀優化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9):33-3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羅少茜,李紅梅.閱讀的力量和熱情:通過“閱讀圈”燃起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熱愛[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16 (Z1):12-16.

[5]  楊華娟.主題引領下的閱讀教學模式[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54-57.

[6]  義媛.初中英語故事閱讀教學的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4):38-41.

[7]  張獻臣.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中學英語閱讀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6):1-5.

[8]  周大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RISE教學模式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0):17-22.

(責任編輯   周侯辰)

職業英語西方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屢見不鮮的東西方文化差異現象,經常成為困惑學生的難題。這種文化差異使得學生對所學內容不理解,不容易接受,嚴重的阻礙了學生英語學習的進程。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也許并不止一兩個,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學生缺乏“跨文化意識”,缺少對英、美文化的了解,這種文化差異上的貧乏直接影響了對英語語言本身的學習。

【關鍵詞】文化意識;文化差異;大學生;英語學習

因為語言本身屬于文化范疇,語言和文化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從語言和文化的關系來看,語言既是整個文化的產物或結果,又是形成并溝通文化其它成份的媒介,語言即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都與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對應,外語為別國語言,學習外語就必須了解與這種外語有密切關系的別國文化,熟悉有關的文化知識有助于保證外語學習的整體性,因此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也就成了了解和掌握該語言的文化的過程。那么正確認識中西文化的差異,在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因為,只有了解到此種差異,才能更有效地學習和理解該種語言。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對于其所學習的英語文化具有較好的知識掌握和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像英美本族人一樣來思考問題并作出反應,以及進行各種交往活動。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

1、問候的方式的差異

中國人見面時經常說的就是“吃了嗎?”“去哪了?”對于中國人而言,這些只是自然的問候而已,并不具備語言里所表達的真正含義,這就相當于英語中的“Hello”“How do you do?”,如果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我們見到外國人肯定要說“Have you eaten yet?”他會誤會你的用意,以為你真的問他吃了沒有,會以為你要邀請他去吃飯。而對于“When are you going?”他更會很生氣,以為你在監視他,干涉他的隱私之類的。他可能會回答“It is not your business.”這樣就會是彼此很尷尬。還有我們最初學的“What i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這些話當你在問你外國人的時候都會成了他們所不想回答的隱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我們越來越注意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人在寒暄方面也發生了變化,近年來,尤其是在城市里。人們見面的時候已改為“你好”,寒暄之中少了對婚姻,工資,而多了關于天氣,健康,穿衣等話題。

2、稱謂差異

中國人受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君臣父子”之類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在現代社會,中國人也十分注意倫理道德,講究尊老愛幼,晚輩對長輩不叫稱呼不說話,孩子對父母不能直呼其名,否則會被認為老少不分,缺乏教養。而在英美國家,稱謂方面不像我們國家那樣嚴格,對長輩、對領導一般直呼其名,他們覺得那樣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親密無間,如朋友一般。西方人親人之間的稱謂十分簡單而隨便,同輩之間如brother,sister,僅有性別差異,沒有大小之分;父母同輩一律稱為uncle,anunt,而在中國,這類稱呼十分復雜。在親人之間的稱謂方面,我國與外國也存在很大差異。

3、贊揚和接受贊揚的差異

中國人對別人的贊揚很少是當面進行,往往是以間接方式進行,對異性尤其如此。中國人有謙虛的美德,日常生活中受到別人夸獎時表現比較含蓄,有時盡管心里美滋滋的,但口頭上卻要說幾聲“不不,哪里,哪里”之類的話。中國人請客吃飯,無論飯菜多么豐盛,也要謙虛幾句“沒什么好菜,隨便吃點兒”這類的客氣話。這種客氣對中國人很得體,而外國人則會覺得不尊重他。中國人在贊揚和接受方面與西方人的差異,常常會造成交往中出現笑話。為了避免笑話出現,我們要多留意這方面的差異。

4、比喻意義方面的差異

詞匯不僅能夠表達一個客觀事物,而且能引起人們各種各樣的生動地帶有情感的聯想和比喻。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同一詞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在修飾比喻中便會出現褒貶不同的含義,前面我們已經舉例說過關于“d o g ”的中西方用法,再如“龍”是中國人心中神圣的象征,象征中華民族,所以自古以來就有“龍袍”“真龍天子”“望子成龍”的說法;而西方人對于“dragon”一詞沒什么好感,在他們的文化中“dragon”是一種類似于鱷魚的,只能爬行的,會噴火的兇殘的動物,是邪惡的象征。所以要把“望子成龍”譯為“to hop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西方人就會不理解,而按照他們的文化譯為“to hope one’s son become somebody”才能被理解。如果不考慮這些文化因素,按照各自的文化習慣去生搬硬套,勢必造成笑話甚至誤解,所以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積累這門外語的文化背景,否則就會在交往中障礙重重。

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

1、通過教材直接講解

在課堂上,在遇到有關文化背景知識時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直接介紹給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講授英語文化方面的知識。比如在講到大學英語中關于圣誕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應該把關于圣誕節的起源,活動等一系列問題給學習加以講解。教師傳授是學生獲得文化背景知識的一個主要渠道。另外,要充分發揮外教的作用。通過外教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文化差異,并及時就平時遇到的文化差異方面的問題進行請教。所以學??梢远ㄆ谡埻饨套鲗n}講座,有條件的當然可以聘請外籍教師,讓學生能有何外國人直接交流的機會,就會彌補不能去國外學習外語的一個缺憾。

2、教師引導法

文化本身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對比,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關英美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的書刊,引導學生在閱讀這些作品材料中了解一個民族的習性、心理狀態、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社會關系等。在引導學生的同時,教師選擇一些典型的作品,使學生短時間內有助于提高交際能力。

3、組織學生討論法

對學生進行文化差異知識教育,組織學生討論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同一個知識點,有的學生了解的多些,有些少些,教師可以組織進行討論,討論的題目不要太難,教師要用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另外,利用討論法豐富學生的背景知識時,教師要精心安排。在進行討論前,要求學生對要討論的題目及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這樣在討論時才不會出現冷場而且能夠激發學生課后閱讀、及相關資料的熱情。通過討論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共同學習中互相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

總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把與語言相關的文化知識作為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使語言教學與文化導入同時進行,注意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文化能力。

職業英語西方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大數據背景下的英語教育,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作為從事英語教學的老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英語教師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了教師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主要探討了大數據時代對英語教師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通過分析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英語教師自主學習中的應用現狀,發現傳統的英語教師自主學習方法存在的弊端,同時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在新數據化時代下英語自主學習的方法策略,從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 數據化時代;英語教師;自主學習能力;影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38

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在不斷進行,將網絡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是未來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各個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借助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學會以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的支撐,以計算機技術為教育平臺,使得英語教學不會受到時間和地點的影響,學習向個性化自主性的方向發展。根據新課改的指示,作為英語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升個人的工作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水平。培養老師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了教育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基于現在處于大數據化的時代,這一便利條件為老師租住學習提供自主學習的有利條件。

1 當前在校英語教師自主學習的基本現狀

社會經濟在快速的發展,經濟實現了全球化,教育實現了國際化。英語是在國際語言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學好英語對個人將來在社會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時代學生往往會對英語有反感的想法,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一定要認清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影響下,人們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也需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英語水平鍛煉自己的英語教學能力。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英語教師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如何不斷的提高自己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我們老師認清當前在自主學習方面存在的弊端找到問題及時的解決問題,從而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1.1 部分教師對自主學習的認識不足

在教學的過程中,每個老師都會鼓勵和要求學生去學會自主學習,然而部分老師往往只會在意學生是否去自主學習,而忽略了自己作為老師同時也應該自主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教學水平。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老師在教學中占領主導地位,只要能夠解決目前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問題即可,完全忽略了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培養終身學習的重要前提則是需要自己有自主學習的習慣。在現實的教學過程,往往會有學生提出問題而老師無法解決問題的現狀,這種想象就充分證明了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對目前多個學校的教學現狀進行調查,數據顯示40%的英語教師沒有自主學習外出改造的想法,35%的英語教師會在學校教務部門的要求下去參加外出培訓或者繼續改造,只有25%的英語教師有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數據就可以證明當前的英語教師并沒有從真正的意義上認識到英語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待提高。

1.2 部分教師忽略了多媒體與自主學習的聯系

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社會各行各業都在多媒體技術的影響下加快了改革的進程。教育行業同樣也不例外,教育部門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教學過程中得到了人們的共同的認可。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充當著主要的角色,教學的形式單一乏味,老師厭煩了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學生反感了老師一味的講述。在兩者都沒有激情的情況下進行英語的教學,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近年來,多媒體引入教學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多種形式的教學,學生可以通過視覺和聽覺更好的接觸到英語。尤其是在新時期網絡視頻技術的出現可以讓學生面對面的與外國友人進行交流,不斷的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學生和老師學習英語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部分教師并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對英語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多媒體技術可以讓老師學習英語時不會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目前老師沒有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因為他們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多媒體對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1.3 存在網絡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的焦慮

情感因素在外語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中有對英語自主學習有利的因素同樣有些因素會給英語自主學習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中主要體現在焦慮因素。在外語教學中,對學習者的外語學習焦慮己經進行廣泛的研究。伴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與計算技術引入外語的教育領域,對網絡學習焦慮的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我們可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老師在網絡英語自主學習中上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焦慮,他們對問卷中的大多數項目的焦慮感處于中等水平。老師的焦慮感主要是表現交際焦慮、負評價焦慮、對不確定性和模糊情境的焦慮。老師產生交際焦慮的原因主要是老師只會在課堂中與學生交流時會用到英語,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到的英語情況非常少,所以在英語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交際焦慮的現象,缺乏信心主要是老師考慮到學習成功體驗不足;對不確定性和模糊情境的焦慮主要是因為老師對掌握的英語知識無法百分之百保障。個人在網絡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的焦慮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老師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 大數據時代下多媒體技術對英語自主學習的重要作用

2.1 網絡資源為英語教師主動性學習搭建了良好平臺

近年來,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的壯大了教育市場的需求,人們把網絡資源中與教育相關的部分都稱為網絡教育資源。網絡教育資源主要是網絡教育信息資源,主要是指網絡上蘊藏著的各種形式的與教育相關的知識、資料、情報、消息等的集合,這些文字資源通過計算機數字技術以數字信號在網絡上進行共享,將網絡教育資源合理的應用到網絡教學環境中,在教學中可以起到輔助的作用。為英語教師的主動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網絡教育資源在內容上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存在著,這些資源在功能上有共享、開放的特性。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英語網絡教育資源類型有:

(1)英語網絡課程、課件、教案。英語網絡課程是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的重要教學材料。通過網絡表現的英語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能為老師自主學習提供相關教育資源;英語網絡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進行教學的軟件。

(2)英語試題庫。英語試題庫對英語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在自主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需要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自我考核,英語試題庫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論,通過專業的英語研究者的仔細研究制定出相應的考題。英語試題庫主要包括競賽試題以及等級考試試題,方便老師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定期考核。

(3)英語網絡電子圖書、期刊?;ヂ摼W為學者提供了有大量的與英語學習相關的電子圖書、期刊等,這些資料為老師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英語沙龍》、《瘋狂英語》、《英語廣場》等期刊。當然,在當今這個大數據的時代下,作為英語教師還應該對西方文化有較為深入的了解。而要想了解西方文化,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經常閱覽一些西方雜志。例如:Newsweek、Reader’s Digest、 Business Week以及Travel & Leisure等等都是與西方文化非常貼切的一些雜志。

2.2 借助視頻軟件通過影視資料提高聽力水平

教師在自主學習英語時,可以通過視頻軟件進行在線觀看英語視頻,同時可以從網上下載與英語相關的聽力材料。在進行聽力練習時,可邊聽邊看字幕或下載與語音文件配套的文本文檔,進行反復練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其中,ABC News(Americ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作為美國的三大商業廣播電視公司之一,其廣播內容對當代英語教師的聽力水平有很大幫助,用戶可以直接通過http://abcnews.go.com/網址訪問其官方網站。此外,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NPR(National Public Radio)、CNN(Cable News Network)等這些廣播網站的內容也可以供英語教師進行自主學習。

2.3 網絡平臺提供電子期刊雜志和報紙培養老師閱讀與翻譯能力

網上的語言素材豐富,這些材料具有鮮活、地道的時代特征和趣味性,是自主學習的理想閱讀翻譯材料,老師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目的的選擇一些閱讀材料。在網上閱讀時,借助于英語教學軟件可進行及時準確快速的翻譯。同時準備好自己筆記本,對網上出現的具有興趣性和學習價值的重要語句或篇章記錄下來,進行英漢互譯,經過大量反復的練習,自己的英語閱讀與翻譯能力就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3 有效提高英語老師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英語老師對自主學習思想的認識

提高英語教師個人能力是教學改革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主學習是老師提高個人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自主學習的習慣需要個人長期的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鍛煉。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許多英語教師沒有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思進取,沒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英語教學水平,應該重新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要認識到網絡對英語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通過提高自己對自主學習的認識從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3.2 加大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

教育工作是一個枯燥乏味的事情,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教師工作的重要性,英語課程是學生學習階段重要內容,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老師對學生的學習階段有著重要的作用。不斷提高英語教師個人的教學水平是教師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門應該加大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定期舉辦培訓班,強制要求從事英語教學的工作者定期參加培訓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3 建立教師考核制度

制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規范人們的行為,為了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教育部門應該建立教師的考核制度。定期對從事英語教學的老師進行考核。在制度的壓力下,教師會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斷的磨練自己,制定詳細的自主復習計劃,保質保量的完成自己的任務,有效的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3.4 消除英語自主學習的焦慮

網絡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會產生不自信的焦慮情感。焦慮情感會影響到老師自主學習英語的效果。我們應該鼓勵英語教師要樹立自主學習英語的信息,徹底消除學習英語的焦慮。英語教師借助網絡技術,通過視頻軟件與外國友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通過閱讀網絡期刊以及圖書資料,先通過自己的詞匯及理解進行翻譯,然后通過網絡翻譯軟件對文章進行再次翻譯,通過前后兩次的翻譯認識到自己在英語翻譯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在長期重復的練習下,逐漸的提高自己的英語閱讀以及口語能力。

4 總 結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全面的滲透進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當中,新時期下教學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入,英語在當代社會的交際以及工作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大數據時代下提高英語教師提高自己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從事英語教學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自主學習是提高個人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學者學習英語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合理的將網絡多媒體技術與英語自主學習相結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者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以上是本人個人的觀點,希望同行能夠給我提出一定的指導意見。

主要參考文獻

[1]陳金平.大數據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師職業發展[J].當代外語研究,2014(4).

[2]龔韶華.觸屏時代大學公共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5(19).

[3]李卓.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自我發展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9).

[4]黃文星.基于教育大數據時代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5(7).

[5]戴朝暉.MOOC熱點研究問題探析——全國首屆MOOC時代高等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啟示[J].外語電化教學,2015(1).

職業英語西方文化論文范文第6篇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既密切相關又互有區別。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 是反映一個民族文化的鏡子。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界面, 窺見的乃是這個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文化”一詞的含義很廣泛, “一般認為它是一個民族在自己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特的風格與傳統。世界上每一種語言都充滿了文化色彩, 語言中的文化現象除狹義地指社會意識形態外, 還泛指社會歷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類所獨有的特征” (鄧炎昌、劉潤清, 1999:147) 。而一個民族的文化必然要體現在其語言的各個層面之上, 即語音、詞匯、語法、語義和語用上。以詞匯為例, 不同民族由于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用以表達事物的詞匯的多少大不一樣。例如, 愛斯基摩人的語言中具有“雪”的含義的詞匯有50來個, 而在斐濟的語言中就幾乎沒有“雪”的概念的詞。因為“雪”是愛斯基摩人生活的一部分, 他們需要識別不同類型的雪, 而斐濟終年無雪。在阿拉伯語中僅表示“駱駝”的單詞就有1000多個 (王海銀, 2004:79) 。無怪乎著名的語言學家古德·諾夫 (H Goodenough) 說:“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文化的一個方面, 語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語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 其特殊性表現在:它是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整個文化” (引自《文化人類學與語言學》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 ) 。李潤新教授在全國社會語言學學術討論會上也曾說:“語言學習, 不能獨立于文化學習之外, 同樣, 文化學習, 也不能獨立于語言學習之外, 人為地先語后文, 或先文后語, 厚語薄文, 或厚文薄語, 都是違背語言和文化之間內在關系的。”既然語言與文化有著如此密切的過程, 語言的學習包含著文化的融入, 外語教學也應該同時包括語言教學和西方文化的導入。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一) 文化背景知識是提高學生聽說能力不可或缺的條件

“聽力是分辨和理解語言的能力, 它是最基本的語言技巧之一”。對于聽力的重要性, Wilgla曾指出:“在所有交際活動中最基本的能力是聽懂別人說話的能力, 即使對于母語, 有許多人的聽力也仍然很差。”外語教學要同時提高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 聽力被列為四項技能之首。然而,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和社會習俗等制約, 這些都會對學生的聽力學習造成一定的障礙。例如我們聽到這樣一句話:“Thepath to November is uphill all the way.”這里“November”指的是即將在十一月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如果學生不了解這一背景, 就很難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下面是美國人常講的兩個笑話:

1.A:Where are you from?B:I’ll ask her. (Alaska) A:Why do you ask her?B:Why do you ask her?

2:A:Where are you from?B:How are you. (Hawaii)

這兩個笑話中, 在A看來B是答非所問, 但如果A了解美國的地理概況, 知道美國有兩個遠離大陸的州:阿拉斯加 (Alaska) 和夏威夷 (Hawaii) , 那么就不會鬧出把Alaska聽成“I’ll ask her.”, 把Hawaii聽成“How are you.”的笑話了。因此, 在英語聽力課的教學中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在使用英語與native speakers進行交流時, 常會產生語用錯誤 (pragmatic failure) 。語用錯誤不是指一般遣詞造句的語言運用錯誤, 而是不符合語言使用國的文化而產生的錯誤。Thomas (1983) 說過, 在言語交際中, 說話人沒能根據標準的語法編碼模式去遣詞造句, 他頂多被認為是“說得不好” (Speaking badly) ;但如果沒有按照語言的使用原則來處理話語, 他就會被人認為是表現不好 (behaving badly) , 被認為是不真誠的、存心欺騙的或者居心不良的人 (何自然, 1996:176, 206, 215) 。

(二) 文化背景知識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閱讀英語文章首先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但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語言水平的問題, 對所讀材料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也十分重要。閱讀可以說是一個人的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及其他專業知識共鳴的過程。而大學英語教學的對象為非英語專業的本科生, 他們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與英語專業學生相比相距甚遠, 從而增加了他們在閱讀英語文章時的困難。這就更需要教師加強對文化知識的講解, 以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這里以講述The Woman Taxi Driver in Cario (《埃及的女出租車司機》) 一文為例 (見高等教育出版社《體驗英語》綜合教程3 Unit 6) 。課文主要講述了Nagat, 一位獨立堅強的女出租車司機, 充當司機和向導帶作者游覽埃及的經歷。在閱讀本文前教師應先讓學生了解文章背景:埃及是一個封建的伊斯蘭國家, 男性占有統治地位, 不允許女性在社會上拋頭露面, 婦女外出必須披裹著黑袍、蒙黑色面紗, 婦女外出工作更是鮮見。了解了這一文化特點, 學生就更能理解Nagat作為一個勇敢的女性, 為了生存成為街頭一名出租車司機, 這要承受多大的社會壓力, 從而對本文的主題———歌頌女主人公獨立、堅強、樂觀、不畏世俗的品格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 文化背景知識有利于學生正確翻譯和寫作

翻譯不單單是語言能力問題, 同樣也離不開文化。在翻譯中即使一些很簡單的詞語, 如果脫離了語言的文化背景, 也會讓學生產生理解錯誤。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這兩個詞, 多數學生都會把他們譯作“政治家”, 很難看到其中的區別。但在英美國家, 兩者的區別是很大的。前者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 指以黨利、私利為目的的政客或專搞黨派政治的人, 相當于漢語中的“政客”。而后者指那些有才干、對國家利益有獻身精神、受人尊重的國務活動家或政府高級官員, 即“政治家”。Robert G.Bander提出西方人是直線式的思維方式, 東方人則是曲線思維形式。在寫文章時, 即使是同一內容, 他們也會以不同方式去組織。在寫地址時中國人習慣于從大到小, 而美國人則恰好相反 (R.G.Bander, 1978) 。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導入的方法

(一) 文化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在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上, 教師可根據需要對教材所涉及的文化現象給予補充講解。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活動來避免“填鴨式”的文化教學, 如講故事、小組討論、小型戲劇、幾分鐘演講、小組競賽等。這些活動既能達到教授文化的目的, 又能豐富課堂氣氛, 深受學生的歡迎。如我在講授Jobs and Careers (《工作與職業》) 一文時 (見高等教育出版社《體驗英語》綜合教程2 Unit 2) , 就組織了同學在班級內進行模擬面試活動。通過親身參與, 他們對整個面試過程及國外的面試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這也為他們未來的求職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文化教學與課外指導相結合

然而大學的課堂教學畢竟是有限的。在大學課堂教學之外, 教師可鼓勵學生多閱讀文化方面的書籍, 多聽英文的故事、戲劇, 多觀看英文原版的錄像和電影, 主動地與外籍留學生、教師交談, 多參加英語角等活動, 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巨大資源, 以增加對異域文化的了解。

(三) 開設專門選修課程

除了大學英語的必修課以外, 教師還可以通過開設選修課來豐富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如北京理工大學大學在2004—2005學年第二學期就為本科生開設了“電影欣賞———美國歷史與文化”、“跨文化交際技能”、“美國社會與文化”、“英國概況”等課程。相信通過這些跨文化課程的學習, 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會更加了解中西文化差異, 提高文化鑒賞能力。

(四) 外籍專家講座

為了充分利用校園中的文化資源, 我們還可以邀請外教和外籍專家定期為本科生開設講座, 通過講母語的本族人 (native speakers) 來向學生傳遞最準確的異域文化和地道的表達方式。

除了上述種種方法外, 束定芳、莊智象兩位老師合著的《現代外語教學》中也提出了有關文化導入的主要方法, 如:融合法、實踐法和比較法。這些也可以作為我們教學的指導 (束定芳、莊智象, 1996:130) ??偠灾? 文化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語言學習文化, 并通過文化學習語言, 達到二者的完美結合, 是外語教學的最高境界。作為英語教師, 我們既是文化的傳播者, 又是學習者。我們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 平時又廣泛涉獵英美文化作品, 注意積累, 采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方法, 爭取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有較高文化素養和英語水平的專業人才。

摘要:本文通過論述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 闡述了大學英語教師在語言教學的同時進行西方文化導入是十分必要的,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 并提出了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的幾點切實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西方文化,文化導入

參考文獻

[1]Bander, R.G.American English Retoric.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broad, 1978.

[2]鄧耘.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 2004, (23) .

[3]鄧炎昌, 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 1999:147.

[4]王海銀.試論語言、文化、交際和外語教學[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4, (4) .

[5]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176, 206, 215.

上一篇:電子商務會計改革論文范文下一篇:中西文化形態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