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業道德培養論文范文

2024-01-15

職業道德培養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職業中學;職業素質;培養

一、人文素質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社會上出現了很多不良的思潮,對中職生也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中職生一般文化基礎較薄弱、不夠勤奮、家境較好,因此就會導致自我認識和控制力差,同時個性突出,自我約束力不夠。從當下學校人文素質現狀來看,教師的人文素質仍然是實施人文教育的關鍵,課堂教學是開展人文素質的主要載體之一。

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教師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甚至禮儀和服飾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榜樣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是無窮的,所以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是職中人文素質教育效率高的關鍵。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轉變教育觀念,加強教育認識,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觀;改變教學方法,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挖掘課堂教學中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努力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可以適當選用對話教育、小組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更新教育觀念

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觀念陳舊、理論匱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問題,是制約素質教育的主要因素?,F代教育觀念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素質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和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教育觀念的轉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目標上,教師要把著力點放在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的知識和能力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合理的需要,使學生有主動選擇的自由和權利,有發展個性的機會。

2.教育方法上,教師首先要實施個性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效益。其次,要以熱情的態度,積極地幫助他們,堅定他們的信念,樹立他們的信心。最后,要善意地指出他們的錯誤和問題,友好、耐心地幫助他們尋找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與他們共同尋找改正錯誤、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他們克服行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和困難。

3.教育評價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三、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終身學習能力是當今社會所需求的素質和能力,是在激烈變化社會中的“生存能力”。終身學習能力是新世紀知識經濟、知識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每個人都面臨著“學習的革命”的嚴峻挑戰,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不懂電腦、不會外語、不會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稱職的教師應該是學科知識、人文知識、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技術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綜合型教師。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時時充電,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21世紀,文盲的概念將發生根本的變化,不會使用計算機等先進工具或不會檢索、處理和利用信息資源的人將成為“信息時代”的新文盲。在教育領域里,信息技術打破了時空的界限,正改變著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組織方式、授課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由信息技術帶來的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在教學的內容手段、質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著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將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手段勢在必行。

四、具有良好的心理學修養,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精神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引導學生健康活潑地成長。

在工作中,教師應尊重、信任學生,讓每個學生心中都充滿陽光。信任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力量,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個人都是可塑之材。教師真心地信任學生,學生才會真心地相信教師,這樣才能消除他們心中的隔閡,他們才會對教師敞開心扉,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教育,才會自覺地去轉變自己。讓學生在輕松和諧、親切、自然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應該做到體諒、寬容學生,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學生心靈深處。在教育教學中,適當應用寬容的手段,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學效果。一些后進生由于自控能力較差,他們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過失,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錯,教師就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給學生一個臺階下。學生會從教師的寬容中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護和人格的尊重,從獲得這個尊重開始,就可能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省,實現“內心矛盾和斗爭”,這是一個從被動接受教育到主動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

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轉變舊的教育觀念,努力提高創新的能力,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作者單位 吉林省洮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職業道德培養論文范文第2篇

一、技工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調查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技能人才的發展目標是適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重點,形成一支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技工院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目標,培養的學生不僅應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扎實、系統的專業應用知識,還應當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職業素質,是技工院校在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職業素質是指從業人員具有的與職業工作、職業發展直接相關的,對職業活動起關鍵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內在品質和能力。簡單地說,它是指滿足職業生涯需要的一種特定素質,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技工學校培養的學生,要符合國家相關的職業標準,取得國家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具備與職業或崗位相對應的較完備、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能夠勝任崗位工作,保證學生順利就業。同時,也需要具備職場應變能力、專業創新能力以及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樂于奉獻、善于溝通交流、能夠相互協作、富于創造力等素質。根據技工院校深化課程改革、教材改革的需要,為實現技工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目標提供技術支持,學校組織開展了調查和研究工作。通過對用人單位調研,掌握(行業)企業的用人標準;通過對學院教師、畢業生調查,發現和總結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在校生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在加強職業素質養成方面的實際需求。目的是正確認識目前技工院校職業素質培養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該調研對象為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教師、各專業在校生、畢業生及分布在長江三角洲的對學院畢業生有大量需求的長期合作企業。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990份,回收問卷967份,有效問卷967份,回收有效問卷占發放問卷總數的98 %。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1.用人單位對技工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要求

對用人單位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是:用人單位招聘員工的條件(選人、用人標準),即用人單位對員工的職業素質要求。同時,也了解用人單位對學院職業素質教育的建議和意見。企業調研的對象主要是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一線管理人員,采取問卷和座談方式。

通過調研了解到,用人單位技術人員錄用,主要來自于技工院校培養的技師和高級工,比例高達59%。這說明企業對高技能人才極為渴求,對技工院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是比較信任的。同時,求職者吃苦耐勞、服從安排、責任意識、角色意識、團隊協作、交流溝通等職業素質,遠遠排在職業技能的前面。企業認為職業素質比專業技能重要的占33.3%;認為職業素質與專業技能同樣重要的占43.3%,而認為專業技能比職業素質重要的僅占18.3%。這充分說明職業素質是企業用人的主要衡量標準。

2.教師對在校學生素質及對學院職業素質教育的評價

學院教師對在校學生的素質基本持否定態度:認為在學風、守紀、基本素質狀況、師生關系、好人好事等方面屬于一般及以下的占59.4%;認為問題學生漸多。這主要是因為基礎教育以應試為中心,考試成績成為衡量學生水平的唯一尺度,極大地壓抑和傷害了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忽視了學生素質,尤其是道德素質、能力素質的培養,客觀上造成了學生素質的下滑。

教師對現有的學生職業素質教育也持否定的態度,認為學院在職業素質教育方面雖然重視,但各系、各專業表現不平衡,實效性不突出。學院在教育教學方面,需要對學生加強三個方面的培養,即對企業的忠誠度、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教育。

3.在校生對職業素質的認識及對素質教育的評價

在校學生對學院、對所學專業及前景大多有較強的認同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也是目標明確、充滿信心。在校學習期間,多數學生有明確的目標計劃,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堅持不下來。大多數學生對學院加強職業素質教育有正確的認識,表示理解和支持,認為自己的素質勉強符合企業需要,但還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同樣表明,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是符合實際的,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素質要求是比較高的,且有相當的緊迫感。

調查中,認為“加強職業素質教育,學院需開設相關課程、進行系統課堂教育”的學生占42.02%;認為“職業素質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提高”的學生占43.09%;認為“在學校進行職業素質教育,能夠應付各種類型的招聘面試”的學生占21.03%;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的學生占17.89%;能夠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很快轉變角色投入到工作中的學生占46.53%;能夠在工作中提高競爭力的學生占8.95%。調查數據說明,對于職業素質教育,學生的認同度非常高。

調查結果還顯示,學生認為學院人文氛圍和校園文化生活一般和貧乏,而自己的業余時間多用于上網、看書、做其他事情、逛街、看電視、健身(按序排列)。這說明,學生有對自身的要求,但因為沒有一整套系統的職業教育體系,他們缺乏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主動性、積極性,業余時間是在被動、消極的消遣中耗費時間。

4.畢業生對職業素質認識及對素質教育的評價

畢業生(實習生)認為用人單位看重的素質是專業技術能力和基本職業素質。他們認為,在校生提升職業素質的有效途徑是通過學校舉辦的課程、講座接受系統的職業素質課程教育;認為學院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加強學院的文化環境建設,形成濃厚的育人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三、提高技工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的途徑

1.以學生為本,明確培養目標

在職業素質教育中,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學生是職業素質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歸宿。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社會、市場和企業對職業人的素質要求為出發點,重視學生對職業素質培養的需要;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建議,與學生平等交流與對話,尊重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轉變辦學理念,由單一為學生就業準備變為兼顧學生就業與發展;由培養專業型、從業型人才轉變為注重培養通才型、創業型人才,讓所有學生都能學有所長,真正做到以培養特定職業素質技能人才為目標。

2.改革課程模式,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

課程模塊化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MES課程模式、能力本位課程模式、行動導向課程模式等,在課程開發中普遍采用了這些重要形式。按照相關性原則和同級性原則,通過對教學項目的整合,形成四大課程模塊:旨在培養學生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所需基本能力而設置的“專業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職業能力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文化素質、人文素質、職業素養的“職業素質課程”;旨在提升學生職業遷移能力、拓展職業生涯發展空間的“能力拓展課程”。

3.加強職業道德培養,增強社會責任感

職業道德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工作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也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技工教育從傳統的專業設置到課程體系、教材內容,都強調以“勝任某種崗位”為出發點,以具有“勝任某種職業崗位的能力”作為合格的衡量標準,而忽視了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技工院校要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公民道德、競爭能力、創新意識、團隊意識以及事業心、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的系統教育,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公道正派、助人為樂、樂于奉獻的品德和進取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而真正學會生存和發展,使之畢業后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就業環境。

4.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高綜合能力

就業導向的多元化,使職業教育不再是簡單的職業培訓,不僅要考慮到企業和崗位對職業技能的需要,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如果說技工院校學生的專業不合格是殘次品,那么,人文素質不合格就是危險品。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一是要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發揮環境熏陶功能,讓學校時時處處體現教育,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教育,使教育無處不在。二是以制度建設為平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校園文明之風。三是以師德師風為抓手,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四是以社團活動為平臺,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鍛煉其交流溝通、團結協作能力,提高職業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五是以各種競賽活動為渠道,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有效激發參與熱情,培養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5.深化校企合作,構建工學結合效能評價體系

2001年4月召開的美國合作教育大會的會議文件中指出,“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是一種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職業技能的訓練和實際工作的經歷三者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復雜且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的教育方法”。高素質技能人才在學校期間是不可能達到培養目標的,因為學校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與企業的實際需要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要真正實現三個融通合一,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是最好的形式。從培養具有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的要求出發,要對“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建立一個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將“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納入學生成績管理系統,設定一定的學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擇業觀。在以考核學生的職業素質為核心的過程中,將績效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統一起來。通過評價,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實力、社會適應力,實現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目標。

注:本文為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示范學校項目建設計劃”——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特色項目“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建設”(項目編號:JS201012)之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技師學院)

職業道德培養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職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職業素養關系到未來社會的發展。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學生走向“職場”,通往成功的必備條件。高職院校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優良基地,自我管理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學生必須在成長道路上積極培養自己的職業道德、職業形象、職業態度、職業技能、溝通能力、團隊精神,使自己成為廣受社會歡迎的人。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自我管理;培養

一、職業素養是高職學生走向“職場”的必備條件

(一)含義: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是指高職生通過校企文化熏染、品德形成、技能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自我陶冶和鍛煉,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及其崗位需要所養成的職業認知、就業技能、工作態度、職業精神及其心理狀態。①

(二)關鍵:職業素養是高職院校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性專門技術人才的主要內容,也是高職教育體現自身特色的關鍵環節。

(三)條件:當前社會需要一大批具有良好職業素養,滿足社會需求,促進社會發展,敬業、勤業、精業、成業的應用型職業人才。對于即將走進“職場”的高職學生,要想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業人士,必須培養自身良好的職業素養,所以職業素養是高職學生走向“職場”,更好地為社會作貢獻的必備條件。

(四)理念:職業素養的養成是高職教育的現代教育理念,高職院校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優良基地。高職院校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提供幫助,營造良好的職業環境,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活動,在培養其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內外兼優的職業形象、踏實認真的職業態度、操作嫻熟的職業技能、積極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上花大力氣,下苦功夫,使高職學生成為職業素養培養的主人。

二、職業素養的主要內容

(一)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職業人”在一定的社會職業活動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道德準則和規范,并在個人從業的思想和行為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特征和傾向。②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處事公道、服務民眾、奉獻社會;職業道德的基本素養有遵紀守法、嚴謹自律、誠實厚道、勤業精業、團結協作、任勞任怨、開拓創新。職業道德的養成,唯有在職業道德的訓練和實踐中才能得以實現,所以應該讓學生到實踐中去領悟、體會和感受職業道德,才能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二)職業形象。職業形象泛指職業人外在、內在的綜合表現和反映。外在的職業形象指職業人的相貌、穿著、打扮、談吐等他人看到、聽到的東西;內在的職業形象指職業人所表現出來的學識、風度、氣質、魅力等他人看不到,卻能通過活動感受到的東西。職業形象與個人的職業發展緊密相連,在人的求職、社交活動中起關鍵作用,良好的職業形象對職業成功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三)職業態度。職業態度是個人對職業生涯的設想及其有關問題的基本看法。它包括職業生涯設計、對正在從業或即將從業的看法等。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在校的職業技術教育給予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而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當代社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要求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知識能力滿足無限的社會要求,可能的契機和途徑是對學生職業態度養成的最好教育,好高騖遠是行不通的。

(四)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是人們運用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活動方式。③高職院校學生掌握職業技能,不僅需要知識的傳授,更主要的是需要通過一定的實踐操作和訓練,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這是走向“職場”的基本條件。

(五)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是人們在各種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的交流、互動、協調、完成目標的主觀條件。人們在各自崗位工作的過程就是與團隊成員溝通的過程④。良好的溝通能力是高職學生在“職場”通向成功的重要條件。

(六)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指為了實現某一共同目標而由個體成員相互協作所組成的團隊表現出來的共同理念、共同意識、共同作為等心理行為狀態⑤。團體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學會服從,擔負起自己的責任,這是構建團隊精神的基石。團隊精神是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的就職條件。

三、在自我管理活動中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途徑

(一)在“兩課”學習活動中培養職業道德

1.道德教育是人生的第一道防線,無任何強制性,靠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學生在“兩課”學習中必須把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放在首位,形成“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的好習慣,自覺遵守道德法則。

2.紀律教育是人生的第二道防線,具有一定的強制性。黨紀,政紀,校規,家規都是用來規范人們行為的。學生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自覺遵守學生守則,遵守校規校紀,做遵紀守法的進步青年。

3.法制教育是人生的最后一道防線,具有強制性。在學習中知法、懂法、守法,不違法。同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自覺培養愛崗敬業、奉獻社會、服務群眾等良好職業道德。

(二)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培養職業形象

1.無論是在校上課學習,還是外出活動,均宜選擇簡潔大方的常用發型,不染彩發,不戴首飾;穿著服裝既注重色彩的和諧搭配,又注意款式的文雅端莊;注意面部表情和藹可親,講究手勢動作優雅大方。

2.主動練習標準的待客、微笑與正確的目光交流方式;在體態方面,自主訓練站、坐、走、蹲的正確姿勢,以及上下樓梯、進出電梯、上下轎車、引領客人的標準動作。在日常交往和對外活動中,有意訓練握手禮、介紹禮、致意禮、名片禮、鼓掌禮等規范的禮儀動作。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立足崗位,勤勤懇懇;自覺閱讀中外名著、名人傳記、警世格言,明白道理,在知識海洋里遨游,陶冶情操、內外兼修。

(三)在實訓實習過程中培養職業態度

高職學生在選定專業時就對未來的職業或“職業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一定的職業認知。在高職教育中,實踐教學是學生了解職業、了解自己與職業的適合度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徑。學生可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校內實訓實習活動,在職業環境中,了解自己的職業前景、體會自己是否適合這一職業以及本職業的日常行為規范和職業技能要求,增強對職業的認同與熱愛,完善自我,挖掘潛能,通過實訓體驗,自行調整,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

(四)在專業理論和實踐課中培養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是人們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也是職業人奉獻社會、服務群眾的生存之本。高職學生已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學習階段是他們一生中增長技能、積蓄能量的重要時期。他們必須獲得專業知識,考取各類證書;必須擁有人際交往能力、競爭能力、合作能力。

高職學生必須放棄被動的學習方式,主動采用自主性、研究性、創造性學習方法。課堂上認真接受老師講授的各類知識,全面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各種社會技能。在模擬的職業環境中獲得與現實的實際操作相同的體驗,逐步掌握職業崗位必需的基本技能,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

人的能力往往體現在溝通上,因此,高職學生必須進行科學訓練,自我培養積極良好的溝通能力。

1.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創設談話情景,多用敬語、謙詞等禮貌用語,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2.培養體態表達能力。體態是人的“第二語言”,其中表情、手勢、動作、姿勢等功能各不相同,能發揮替代語言表達的作用。學生在集體文藝活動中,自主訓練,以恰當的手勢、優雅的舉止、標準的動作、協調的姿態,有效表達內在思想和氣質。

(六)在社團活動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1.強化團隊精神。把團隊精神作為學生品德素質培養的重要目標。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注入與團隊精神相關的教學信息;通過集體活動和成員間溝通,自主培養團體情感,增強團隊凝聚力。

2.內化團隊精神。團隊精神的內化過程是一種體驗、熏染、陶冶、養成的過程。精心組織以增強團隊精神為目標的各種集體活動。在各類文體活動中,自我組織、分工合作、共同協調,在活動中盡情體驗、感受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注釋:

①馬斌.略論高職生的職業素養及其培育[J].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1.

②④付曉容.淺談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8,(15)164.

③應文豹,王秋梅.高職院校構建職業環境提升職業素養初探[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4)40.

⑤鄭巍,曹晶.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4,(28)11.

⑥毛建梁.高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7,(26)73.

職業道德培養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除專業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學生如果在畢業之

前,既掌握了專業技能、提升了文化素養,又具備了以后工作崗位所必需的職業核心能力,那么這樣的畢業生正是現在社會的緊缺人才。數學是一門公共基礎課,更是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載體,要圍繞核心能力培養目標,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創新考評機制,轉變學習方式,轉換教師、學生的角色,將學生的能力培養與考核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去,充分發揮數學課堂教學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和諧地發展。

[關 鍵 詞] 職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

一、技工院校學生數學學習現狀分析

數學是職業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課,被稱為“百科”基礎之首。許多的專業課如數控技術、機械加工、電工技術、機械制造、工程信息技術等等,都要用到數學知識,數學知識在專業課程中應用非常廣泛。同時,數學也是培養學生數字應用、思維、邏輯推理和觀察分析等能力的重要課程,學生可以用這些能力去觀察分析所學專業技術的現象,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目前職業院校學生學習數學的狀況和教師數學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大部分學生學習數學感到自卑,缺乏信心和興趣,他們恐懼數學;再加上部分學生認為他們到技工院校來是來學一技之長的,而數學學習不能馬上就體現出與專業技能的直接關系,所以他們排斥數學。

二、改變此現狀的一條有效途徑——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與數學教學緊密相連

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除專業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對人們取得活動成功起關鍵性作用的能力。在職業領域中,核心能力的特征是:當職業發生變更或者當勞動組織發生變化時,勞動者所具備的這種能力依然存在,它使勞動者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中很快地重新獲得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和知識。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廣泛的可遷移性,其影響能輻射到整個活動領域,是伴隨終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適用于各種職業。

1998年,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國家技能振興戰略》將職業核心能力分為八項:與人交流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革新創新的能力、自我學習的能力、信息處理的能力、數字應用的能力、外語應用的能力。

我們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滲透在技工院校數學的教學中,以數學知識的傳授為平臺,在繼承傳統數學教學精華的基礎上,在教學目標的指定、教材內容的處理、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完善,以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以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為抓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讓學生“愿學、會學、樂學”,學生愿學了,這種快樂很自然地就會傳遞給教師。如此一來,學生愿學,教師樂教,既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又能改善技工院校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真可謂一舉兩得。

三、滲透職業核心能力的數學培養的數學教學的具體舉措

(一)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

小組合作學習是最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根據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性格差異、性別差異等科學分組,實行組長負責制,并明確組員分工,教學任務、教學目標通過“學、做、教、展示、評價”的教學模式來實施。我們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通過團隊合作學習,通過教師的指導來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通過上臺展示培養與人交流的能力,通過數學概念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完成自主學習導航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與人交流的能力等等,這樣就把職業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去。

(二)完善評價體系,將職業核心能力考核引進課堂

1.目前職業院??己嗽u價體系的弊端

目前職業院校評價學生一門課程學習成績是由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而成。平時成績約占20%~30%,期中考試成績約占20%~30%、期末考試成績約占40%~50%,有些院校想盡量提高考試的及格率,所以會在考試前發復習提綱,有些平常不努力學習的學生只要把復習提綱記一記,就能考得很好,但他們平時不愛學習,愛搗亂,老師上課要花大部分時間管紀律,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不利于數學教學,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如果我們以考核知識為主,以一次或兩次的考試確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其結果是在“培養會考試的讀書人而非會干活的職業人”。

2.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職業核心能力考核貫穿于過程考核

為了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極大地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對考核評價體系也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與之相配套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三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主要通過過程性考核評價與終結性考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各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目前已取得顯著效果。過程性考核評價主要突出綜合職業能力的考核(詳見表1)。

課程綜合成績考核評價的內容范圍比較廣泛(詳見表2),這樣更能調動學生平時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階段性考核和綜合職業能力考核,打破“一考定終身”的考核評價體系,促使學生不僅要重視期中、期末考試,也要重視階段性考核和課堂綜合職業能力考核。

過程考核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終結性考核評價由教師、組長進行評價。

各模塊的成績構成如下:(1)核心能力考核成績占30%;(2)階段性考試成績占20%;(3)試卷成績占50%,實行考教分離。

這種新的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重視過程學習,注重學習態度,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評價,真正做到“以能力為本位,以過程性考核為主制”。

四、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職業院校數學教學的創新點

此改革不僅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課堂組織形式上較傳統的數學教學有很大程度的完善與創新,同時,在評價機制方面更適合技工院校、職業院校數學教學。

1.以自主學習導航、微課等為載體,將翻轉課堂的理念引進數學教學,學生帶著自主學習導航中的引導性問題,去查閱相關資料,自主學習,極大程度地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極大程度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小組合作學習將是最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任務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成果展示—效果評價”等環節來實施。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在合作學習時,學生的傾聽、協調、合作與交流等能力得到了相應的鍛煉。成果展示環節,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新創造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同時,也會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并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對評價體系、考試的組織形式也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建立數學試題庫,將實行考教分離。評價將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學生期末的總評成績是由階段性成績、核心能力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如果學生數學基礎很差,但是學習態度很好,職業核心能力方面突出,學生的總評成績也會很好。實踐證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數學成績也慢慢地趕上來了。

綜上所述,通過對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評價機制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它會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它將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為學生的后續學習、終生學習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技工院校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將會為技工院校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曙光。并且,在技工院校課堂教學中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它不僅適用于數學課,也適用于其他文化課和部分專業課,因而,它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值得借鑒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與人交流能力訓練手冊[M].人民出版社,2007.

[2]楊桃.高職大學語文課堂要突出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J].職教通訊,2012(24).

[3]梁玉國,夏傳波,楊俊亮.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3(3).

[4]金霽.關于高職數學教學中核心能力培養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5).

職業道德培養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培養正確的職業人格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作為酒店職業人的主要培養基地,應將職業人格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在入學教育、課程教學和頂崗實習各個階段加強對學生職業認同、職業道德、職業心態、職業意識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為行業培養具有健康職業人格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職業人格;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心態

培養正確的職業人格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內容。高等職業教育應該為行業培養具有健康職業人格的應用型人才。

一、職業人格的內涵

職業人格是指具有職業身份的人應具備的工作心理面貌和職業行為風格。它是從業者為適應社會職業要求,基于自身人格特征所形成的穩定的態度和與職業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的獨特結合。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拜金主義、弄虛作假、行為失調等思想價值觀念混亂、職業道德下滑現象泛起,導致社會個體職業人格的扭曲。職業人格是可以被養成和培養的,高職院校作為為社會培養一線技術技能型職業人的主要人才培養基地,應加強對學生的職業人格教育,為社會培養優秀的職業人。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應重視對學生職業人格的培養

用工荒、員工的高流失率一直是我國酒店業不可回避的陣痛。員工對酒店職業缺乏信心,80后90后對酒店的職業認同感低,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后就不再選擇酒店行業工作,酒店職業教育與行業人才需求嚴重“供需錯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會對酒店行業工作的認可度低;另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的職業人格教育缺失。大多高職院校都重視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職業道德、社會適應力等職業人格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導致學生對酒店職業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發展規劃,缺乏承受酒店工作的職業心態和處理酒店復雜人際關系的人格魅力,缺乏創新意識和敏銳的洞察力。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作為酒店行業職業人的主要培養基地,應將職業人格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職業心態、職業意識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爭取畢業生就業的高對口率和就業后的低流失率。

三、酒店職業人職業人格的內容

1.高度的職業認同

職業認同是指從業者對自己所從事行業的肯定性評價,對自己職業具有高度的認可度和愛好度。酒店職業人只有對酒店認同度高,才有堅定的職業意志,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實效。

酒店行業是一項非常辛苦的職業,行業特性決定了要從基層做起,了解酒店一線服務的基本技能,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而我國的傳統觀念認為酒店行業是一項伺候人的工作,很多人對酒店行業的工作持有一定的偏見。因此,職業認同與否關系到能否在酒店行業中堅持下去。我們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和對酒店行業的高度認同感,幫助他們擯棄傳統的思想觀念,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2.良好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指職業人在職業生活中所應遵守的道德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格。作為酒店職業人,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素質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主人翁的責任感;熱情友好、賓客至上的服務意識;真誠公道、信譽第一的服務理念;顧全大局的團結協作精神;文明禮貌的職業風尚;盡職盡責的敬業愛崗精神;彬彬有禮的職業形象。

只有確立了相應的職業道德,并將它變為自己的信念、義務與榮譽感時,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同事、個人與酒店、個人與顧客、酒店與顧客之間的利益關系,才能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才能為酒店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也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酒店職業人。

3.積極的職業心態

職業心態是指在職業當中,應該根據職業的需求,表露出來的心理感情。職業人應具有積極、陽光、健康、向上的心態。是否具有正確的職業心態直接影響酒店職業人的工作態度和服務質量,進而影響整個酒店的聲譽和形象。只有保持平和的職業心態,才能在社會責任、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約束下,正確對待工作中的困難與挫折,客觀地看待工作中的付出與收獲。

4.敏銳的職業意識

職業意識是指從事職業所應具備的職業素質和風度。酒店職業人應具備敏銳的職業意識,包括主動、熱情、耐心、周到的服務意識,防微杜漸的安全意識,處事不驚的靈活應變能力,合作的團隊意識和積極的創新意識。在顧客提出服務要求之前,要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客人的服務要求并主動地提供服務;在安全問題發生之前,要能夠意識到危險的存在并能采取對策防患于未然;當突發事件發生時,要沉著、冷靜,妥當地處理,讓顧客、酒店雙方滿意;要有合作意識,能協助同事完成工作任務;要有創新思維,能對酒店服務和管理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四、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人格培養的途徑

1.入學專業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

入學教育是學生從高中跨入大學的第一步,雖然每個學校都開展了入學專業教育,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學生選擇就讀酒店管理專業,是因為對這個專業充滿了期望,是因為喜歡這個專業。為什么到了畢業的時候都不愿意從事酒店行業了呢?這個問題值得所有高職院校深思,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

高職院校應該重視新生入學時的專業教育,切實把專業教育做到位,而不是派個專業教師花1個小時簡單地做個專業介紹報告就算完事。筆者認為,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教育應該包括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專業認知。邀請酒店行業專家給學生講座,介紹酒店專業的發展現狀、發展前景及酒店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專業教師向學生介紹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體系、就業方向、學習方法等專業基本情況。這一階段的目的是讓學生對酒店管理專業有個初步的印象和認識。第二階段,榜樣事例分享。邀請3-4個已畢業的優秀學生分享其自身的學習和成長經歷,組織優秀畢業生與新生座談會,用榜樣的力量堅定新生的專業選擇,培養其職業認同感和熱愛度。第三階段,職業生涯規劃。向學生發放個性心理特征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了解,專業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通過循序漸進的入學專業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熱情,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

2.人文素質課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課一般都開設了《思想品德修養》、《職業生涯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這些課程的教學應該結合專業和職業特點來開展,培養學生職業道德修養?!端枷肫返滦摒B》要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基本品質,遵紀守法的法律意識,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一視同仁的職業操守,友好互助的職業情感,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堵殬I生涯規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目標?!缎睦斫】到逃放囵B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堅韌的抗壓能力和堅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3.專業課加強職業意識培養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是專業課教師,專業課教師的思想、觀念、態度會對學生產生持續的影響。作為專業課教師,應利用其與學生接觸的課堂、課外機會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意識培養。

一是培養學生主動做好服務工作的服務意識。服務意識是酒店職業人的精髓所在,也是提高酒店服務質量的根本動力。專業課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機會培養學生“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急”的服務本能。如《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要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堅強的自制力和靈活的應變力。

二是培養學生防微杜漸的安全意識。如在《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中培養學生迎賓、入住登記、收銀等工作中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在《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中培養學生食品安全知識和餐廳設施設備使用安全意識;在《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中培養學生客房電器使用安全知識和保障顧客房間財產安全的安全意識。

三是培養學生與人協作的團隊意識。酒店工作具有連續性,從客人進入酒店到退房離開酒店是一個持續性的工作,需要酒店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每個部門內部的工作也需要不同崗位的配合。因此,酒店職業人需要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需要在工作中與同事協作來完成對客服務。專業課程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分組完成工作任務、分組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四是培養學生開拓的創新意識。酒店行業的發展變化非???,服務理念、經營技巧、管理方法隨著行業的發展變化而快速更新,作為酒店職業人應該具有開拓的創新意識,及時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創新服務內容、服務方法和服務流程。學校專業課教學中應讓學生養成勤觀察、勤思考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頂崗實習加強職業心態的培養

酒店的職業認同、職業意識、職業道德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通過實踐的操作演練來內化。頂崗實習是一個全面培育學生職業人格的過程,一是對學生職業心態的培育和強化,二是對職業意識、職業道德的內化。實習生一般會在酒店的前廳、餐飲、客房等部門的一線從事服務工作,工作強度比較大,還要面對不同類型顧客的挑剔和指責,受委屈是在所難免的。這個階段學校應派遣專業教師常駐酒店,幫助學生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指導他們怎么應對顧客的挑剔,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疏導學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陽光職業心態。

參考文獻:

[1]陳盟盟.基于職業人格的“90后”知識型員工管理對策探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5(06),73-75.

[2]趙紅.酒店員工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研究[J].企業導報,2014(15):90-91.

[3]陳琦.論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心態的培養[J].就業與創業,2011(01):43-44.

[4]嚴輝華.淺析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0(02):10-12.

作者簡介:張麗萍(1978- ),女,漢族,湖南祁東人,碩士,副教授,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經濟系副主任,主要從事旅游教育、旅游企業管理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現代牧業論文下一篇:學科制度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