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論文范文

2023-10-01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德育課是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愛國、處世、修身思想滲透到德育教學中,旨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職學校;德育課程;中華經典文化;實踐探究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的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論化和非理論化的,并轉而影響整個社會的、具有穩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1理論依據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緊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

德育課作為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力度,不僅可以極大地豐富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而且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完善學生人格修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和互聯網的普及發展,多元文化不斷碰撞、交融、沖擊。由于中職學生是16~18歲的青少年,思想可塑性大,好奇心強,明辨是非能力差,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西方腐朽反動文化的侵蝕滲透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極易導致學生政治信仰、民族觀念、價值標準和思想道德規范的混亂和偏差。

作為學校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德育課,必須主動適應國家和時代的要求,深入研究與探討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代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和價值,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德育課教學中,緊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用優秀傳統文化占領中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通過傳統文化教育提高中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堅定學生的理念信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文化自信。

3在中職學校德育課程中有效滲透中華經典文化

關注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通過激發中職學生的職業理想信念來樹立其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而職業理想信念是中職學生對未來職業的向往和追求,在其的主觀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和左右中職學生職業活動的精神動力。通過職業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幫助青年學生正確認識國家和民族,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職業信念和崇高的職業理想。

引導中職學生樹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各類社會現象、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愛國主義素質和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不乏為了國家的統一和人民的幸福而鞠躬盡瘁的仁人志士,他們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楷模。當代中職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經歷時代的磨煉和革命戰爭的洗禮,缺乏愛國熱情,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對中職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素養教育,就是要讓他們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樹立為國家貢獻的精神。教師將這些傳統文化中的愛國思想融入到教學中,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培養熱愛祖國情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勵青年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發學習、無私貢獻。

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這些經典文化,勢必能夠引導中職學生陶冶道德情操,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追求高尚人格,維護自己的文明形象。

4應用價值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本項目的研究,將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廣泛而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教師可以在結合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教學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去粗存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且可以選擇合適的教學切入點,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斷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可以大膽地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親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做到“知行統一”“學以致用”。再者,還可以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更好地發揮中華優秀文化在德育課教學中的作用,達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總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經典教育,使得學生在回歸經典本身的文句和文意當中,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并吸納中國哲學經典蘊含的人生智慧,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參考文獻

[1]王金朝, 王永軍. 責任教育: 樹立職校精神坐標[J].河南教育( 職成教),2019(03):58-60.

[2]陳艷.中職德育課教學生活化策略淺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24):423.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當前我國中職擴招使得每年約有800萬左右的學生走進中職學校, 我國在校中職生已達到2000多萬。中職教育的快速發展, 使中職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德育課是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 是對青年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的最重要形式。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價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 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創新中職德育課教學模式, 提高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 是目前一項緊迫的任務。對此, 筆者從分析中職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現狀為出發點, 以了解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的現狀為基礎, 探究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模式改革的路徑。

1 當代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分析

當代中職學生所處的時代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 是中西方文化交匯碰撞與融合的“多元時代”。當代中職學生政治敏銳度高, 關心時政, 同時也存在著盲從的問題, 對事情缺乏理性判斷。

1.1 價值取向多元化, 過分強調自我, 缺乏社會責任感

“當今社會的價值取向存在正、反向和多向變化。要誠實守信否定投機取巧、丟絕對服從行等價交換、棄傳統納時尚、厭墨守成規喜標新立異、冷漠集體看重個人、輕視責任關注功利、反感約束崇尚自由、畏懼集中追求民主、免論差異講究平等、淡化合作強調競爭、承認共性張揚個性, 社會價值取向的這些變化在中職學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當代中職學生追求個性獨立、張揚、自我, 欣賞多樣化的生活方式。一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 把自我價值的實現當成目標, 為實現自我而要擺脫一切約束和束縛, 不知不覺中陷入了自私封閉、唯利是圖的泥潭。

1.2 感恩心和自信心缺乏, 集體觀念、規范意識有待提高

中職學校的大部分學生是因為初中成績較差, 中考難以升入理想學校, 才被迫選擇職業學校, 很多學生認為只有升入普通比較好的高中才是優秀學生, 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就是“末等公民”, 具有較強的自卑感, 意志消沉。在校園里, 一些學生經常上課時不遵守紀律, 課間不主動擦黑板, 隨意逃課、曠課, 對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完成。在路上遇見老師不主動問好, 如同路人, 甚至繞道而行。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因為老師的批評教育而對老師心生怨恨, 辱罵和敵對老師, 頻繁發生一些惡劣行為。此外, 由于學生的基礎差, 加上學習習慣差, 他們在中職學校對全新的專業課也不感興趣。在學習和生活中, 處處以自我為中心, 出口成“臟”, 明知學校規章制度不可以違反, 自控能力差, 每每明知故犯。中職學校的思想道德培養的任務十分艱巨。

2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現狀分析

2008年12月, 教育部印發了《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和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大綱》, 此舉表明了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的重視。但是現實中的德育課現狀卻不容樂觀。見表1

首先,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 受調查的學生中, 喜歡德育教學的學生僅占16%, 回答一般的學生有41%, 討厭或不喜歡德育課的學生占到了43%, 可以發展大部分學生對德育教學抱著消極的態度。課堂教學中, 學生的參與度不高, 有多達41%的學生幾乎不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

其次, 德育課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互動。調查發現有61%的學生覺得教學氣氛沉悶。許多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 積極性不高。

再次, 德育教師對德育的態度和觀念也有待于改進?,F實中, 有一部分教師對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產生抵觸。由于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待提高, 許多教師很難掌控課堂, 較少采用互動的教學方法。

探究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模式, 提高德育課的實效性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3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模式改革的路徑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明確規定:“德育課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 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 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德育課教學要達到大綱的要求, 可以從德育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師生關系等三個方面進行改革。

3.1 創新教學內容

從總體上來說, 德育課程內容應該體

注:A→B主要反映的是從不好到好

其次, 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新。德育課教學應把握時代脈搏, 及時補充國內外最新動態, 將時事政策引進德育課堂。德育課的教學內容豐富起來, 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高起來, 參與課堂的積極行也會高起來。

再次, 課堂教學內容要緊扣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中職學生將來以就業為目的, 與普通中學不同。德育課的內容應緊扣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專業知識, 可以利用虛擬工廠、虛擬市場、虛擬工藝等, 營造出逼真的工作場景, 讓學生參與其中, 把課堂知識與今后的職業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也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總之, 教師在選擇德育課堂教學內容的時候, 一定要把握三體, 即是融業務培養與素質教育為一體, 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 融教書與育人為一體。

3.2 改革教學方法, 實施“有效教學”

如果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就很難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中的“三貼近”原則。所以, 在教學重必須充分的結合職業教育特點, 與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改革與中指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化相適應, 在教學中更多地運用情景教學、案例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現場教學等方式, 并與學校組織慶典儀式、技能競賽、頂崗實習等活動結合起來, 充分的把德育與職業活動和學生的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此外可以推進PGRS教學模式, 即前置作業—小組討論—小組匯報—教師點評。通過此模式, 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把學生的主體性全面的發揮出來, 糾正傳統教學中“重視傳授理論, 輕視學生實踐”的德育教學, 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對德育課的要求范圍內, 教師要本著發揮學生主體性,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豐富教學內容。

3.3 建立“主體間性”的師生關系

德育課不同于其它課程的學習, 它更注重實效性。所謂“安其學而親其師, 樂其友而信其道。”很多學生往往是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學生的學習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師生之間的關系。因此, 師生之間的關系, 對于德育課的實效性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概括起來, 師生主體間關系的特點具有如下幾個特征。

3.3.1 民主性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是師生交往中所必要的。教師和學生是是一種“我-你”的關系。“我-你”的關系作為主體間的交流關系, 不僅體現為“知-知”層面的接受關系, 而且展示“情-情”的相互交流。教師以自己真實的人格面對學生, 真誠地與學生交往, 給學生以誠意地幫助, 指導學生理解他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學生也敞開自己的心扉接納教師的點撥。

3.3.2 交互性

布貝爾提出“關系是相互的”。對于師生關系而言, “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是交互的、互惠的:教師會改變學生, 或被改變;反之亦然。”教師自身的品德修養、知識水平、興趣愛好, 自己的言談舉止和對學生的態度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同時, 學生的言談觀點、認識看法等個性特征也會影響到教師, 師生雙方在這種交往作用中達到主體間的理解。

3.3.3 發展性

交往的主體應本著發展的眼光, 不斷地對舊有的認識進行內化、重構, 不斷地尋找新地出發點、突破點, 建構超越以往的新的內容。對于教育而言, 它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種全面發展既應該包括學生, 也應包括教師。在師生的交互作用中, 師生雙方獲得共同的發展, 達到“視界融合”。

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學需要全社會的重視。學校的教師積極的改善德育教學, 學生家長和全社會也要對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給予充分的配合和支持。德育課教學模式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全方位的努力, 最終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的德育課教學模式。

摘要:德育課是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然而, 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創新中職德育課教學模式, 提高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 是目前一項緊迫的任務。對此, 本文將從分析中職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現狀為出發點, 以了解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的現狀為基礎, 探究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模式改革的路徑。

關鍵詞: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葉松慶.對當代大學生的多角度審視[J].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1, 3.

[2]張鐵莊.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模式創新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 2010, 6.

[3]王海燕.主體間:道德教育方法論的一種思考[J].教育研究, 2002, 5.

[4]馮建軍.主體間性與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 2001, 6.

[5] (德) 雅斯貝爾斯[著], 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1.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我國中職生就業難的問題有所緩解,但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高質量就業研究可為就業政策制定與實施服務,為就業優先政策落地提供助力。為了解近20年我國中職生就業研究現狀,以中國知網期刊文獻作為研究樣本,運用Citespace文獻計量工具,以中職生就業研究的發文作者、機構、關鍵詞等分析研究熱點、前沿和動態變化。結果發現,中職生就業難問題仍然嚴峻,當前中職生就業研究在研究力量、研究方向和研究質量方面仍需加強。未來,應整合研究力量,提高研究科學性;轉變研究方向,創新研究視角;提高研究質量,擴大研究層次。

關鍵詞:中職生;就業;信息可視化;研究前沿;研究熱點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并要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敝械嚷殬I教育作為我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礎,對于農村而言,起著普及高等教育、扶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和穩定社會的重要作用,對于城市而言,承擔著為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培養合格的生源的重要使命。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幫助中職生緩解就業是我國中職學校發展的重要目標。為緩解決我國中職生就業困境,李克強總理在2019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進一步穩定就業,實施就業優先,多方位穩定和擴大就業”,并提出實施“高職院校擴招100萬”政策,做出從限制中職畢業生升學到鼓勵中職畢業生升學的重大轉變,實質上就是解決更為宏觀層面的國家戰略需求問題, 即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1]。為了將就業工作落到實處,國務院成立了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并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國家宏觀政策層面。高質量的就業研究可以為政府和社會解決當前中職生就業問題,提供更具實效性和針對性的建議,為切實緩解或解決中職生就業困難提供實踐證據和科學依據。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來源

為了更全面地把握近20年以來我國中職生就業研究的狀況,以中國知網期刊文獻作為樣本來源。檢索的主題為“中職生”并含“就業”或者“中職畢業生就業”,檢索時間跨度為1999—2019年,共檢索文獻709篇,通過人工嚴格核對和篩查,剔除其中的書評、會議報告、重復文獻、機構介紹等非學術研究型文獻,最終選擇了662篇期刊文獻,其中包括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93篇。

(二)研究工具與數據處理

Citespace知識圖譜是用于分析文獻研究的熱點及發展前沿的可視化工具,使用Drexel大學陳超美教授開發的可視化軟件Citespace,V.5.1.R3.SE(64-bit)進行分析[2]。通過繪制作者和機構共現圖分析中職生就業研究的主要機構和作者;通過關鍵詞共現圖譜分析中職生就業研究的熱點;通過關鍵詞時序圖譜分析中職生就業研究的前沿動態。

由于編碼程序不同,從中國知網上以RefWorks格式導出數據,通過Citespace進行樣本轉換后再進行分析,設置時間切片(Slice Length)為5年,并使用MST算法進行可視化圖譜繪制。

三、中職生就業研究現狀

(一)文獻刊載量分析

梳理1999—2019年我國中職生就業研究的662篇文獻的具體年份,分為全部期刊文獻和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兩個維度,整理得到下圖(見圖1)

從圖1來看,我國中職生就業研究大致趨正態分布,2001年首次涉及到中職生就業研究,2001-2006年發文量較少,為中職生就業研究的起步階段。2007-2011年間呈迅速上升趨勢,其中2006-2009年增長最為明顯,2011年達到發文量頂峰77篇,由此可見這段期間是中職生就業研究成果的高產期。2012年開始研究數量逐漸下降, 2012年與2017年相比總量下降高達40篇,降幅明顯,說明研究者對該領域的關注度明顯降低。核心期刊及CSSCI總量占比較少為93篇,發文量最高的一年為2008年16篇,其次是2010、2013、2014年均為10篇。出現以上變化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國家政策的驅動。1999-2003年我國關于中職生就業研究相當少,總文獻量僅12篇。2004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要與行業、企業及有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建立一批長期穩定的就業、創業和創新基地”,確立中職就業的重要性后,中職生就業研究才逐漸增多。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2009年《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中等職業院校擴招措施?!币虼?,對中職生就業研究的多少首先是受到了國家教育政策的驅動。

第二,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金融危機使我國經濟發展遭受嚴峻挑戰,眾多中小型工廠、微型企業面臨倒閉、大規模裁員,導致我國失業率大幅度提高,給原本就面臨就業困難的中職生帶來了沉重打擊。因此,這段時期是關于中職生就業問題研究的高峰期,更多的研究者關注中職生就業問題,為社會和國家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建言獻策。

第三,經濟發展與國家戰略的需要。2011年以后,我國經濟逐漸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并伴隨著“一帶一路”“創新創業”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提出而增添許多就業崗位,緩解了嚴峻的就業形勢。且隨著我國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增高,如上海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中明確要求新生勞動力教育年限必須在15年以上,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更多對的中職生及家長更愿意選擇畢業后繼續深造,直接就業的人數減少。在2011年后,研究者們更關注中等職業教育的功能與發展問題,直接針對中職生就業的研究數量逐年下降。

(二)典型作者及作者機構分析

作者在一個領域的發文量是對該學科研究成果和貢獻力度最好的體現,也是識別研究該領域高產作者的最直觀途徑。通過對發文量>=2篇的作者進行可視化圖譜繪制,得到發文作者共現圖譜(圖2),圖中節點大小與發文量成正比。由圖可見:陳新、劉家珍、劉夏亮、范源清、趙登紹等學者的發文量較多。其次,從圖譜連線可看出研究作者之間的合作情況,從圖2看,作者間合作程度不高,僅有凌云和李亞芹一個合作網絡,高產作者與其他作者合作度低。

為了更全面地研究發文作者,對發文量排名前5的作者中心性、作者單位以及區域進行整理得到表1。網絡中節點中心性(centrality)是測量節點在圖中重要性的指標,與其他節點高度相連的樞紐節點具有較高的中心性。在社會網絡中,一般使用中心性來識別網絡中的跨界者,即該領域作者與作者之間的合作程度[3]。從表1可知,高發文量作者的中介中心性均不足0.01,表明作者在中職生就業研究中中介作用均不大,作者間合作度不高。其次,從研究者單位來看,除劉夏亮是《成才與就業》期刊編輯外,其余4位均是中職院校研究者,表明社會對中職生就業研究的關注度較低。再次,從區域看,作者單位除趙登紹外,其他均來自北京或東部發達省份,特別是浙江省對中職生就業研究貢獻度最大。

對研究機構進行可視化分析可了解各單位對中職生就業問題研究的參與度和貢獻度。對發文量>=2篇的研究機構進行可視化得到研究機構共現圖譜(圖3)。從圖3可知,重慶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廣西玉林市機電工程學校等6所院校節點較為突出,對中職生就業研究的貢獻較大。其次,從機構之間的連線來看,沒有連線,說明中職生就業研究均是獨立研究。

從表2可知,發文量前10以上的機構中除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教所外,其余均是中等職業學校,說明中職學校是研究中職生就業問題的主要機構,而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及其他可以機構在中職生就業問題的關注度不高,對中職教育的帶動性不強。

四、中職生就業研究關鍵內容分析

(一)中職生就業研究熱點

使用Citespace對樣本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將時間跨度限定為1999—2019,將時間切片設置為5年一個分區,選取關鍵詞為節點類型,使用最小樹杈算法 (MST) 并將閾值設置選擇提取前50的關鍵詞用于詞頻分析。最終得到如圖4所示我國中職生就業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該圖譜共產生節點125個,連線63條。圖譜中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多圓圈越大,表示研究者們關注的越多。連線則表示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連線越緊密兩者共現的頻率越高。

研究熱點是某研究領域的一組文章所共同聚焦的話題或主題,研究文獻的關鍵詞是對于研究熱點的最好體現。為了分析中職生就業研究的熱點,通過對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系統梳理了排名前20的關鍵詞得到表3,結合圖4進一步提煉出我國中職生就業研究的熱點領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熱點領域一:中職學生職業指導問題。從圖4和表3可以看出,“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出現的頻次較高。就業導向和生涯導向是職業教育的主要特征,其主要目標在于促進中職生個性化生涯發展,提升中職生職業能力和道德素養,實現高質量就業的首要途徑是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職業指導,因此中職院校必須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加強生涯規劃與指導,從而為學生理性選擇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提供幫助。因此,中職生職業指導是中職生就業研究的重點內容。郝天聰、石偉平根據“特質-因素”理論指出“職業院校必須有序開展生涯規劃和指導,在既重視生涯導向的同時,強調就業導向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無論中職生最后選擇哪種職業方向,最終都會“殊途同歸”,即更高質量的就業”[4]。

熱點領域二:中職畢業生就業質量問題。就業質量包含就業和質量兩個方面。就業即個體在社會物質生產條件下,從事社會經濟活動,并獲得相應的經濟報酬。質量則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的要求標準。就業質量即個體通過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結合,從事工作并確保生產資料分配的有效性與合理性,最終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5]?!稕Q定》指出“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能力、就業率納入考核職業院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本蜆I質量的標準概念極為豐富,既包含就業率、就業動向、和就業滿意程度等綜合因素,還包含就業后的發展空間、前景和社會保障程度等。結合圖4和表3,就業率、就業能力、就業質量、就業心理、職業素養等關鍵詞均在研究熱點前20關鍵詞中出現,也印證了就業質量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

就業率是評判我國勞動力就業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我國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體現,面對嚴峻的就業現狀,一方面是政府對就業結構的多方調整,另一方面職業院校和自身要不斷提升就業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锻ㄖ分赋觥稗D變中職院校辦學指導思想,加強實踐教學和就業能力的培養”。王迎指出“就業能力”是一種能夠勝任崗位的基礎能力,不僅是獲得初次就業崗位的能力,還應該是穩定就業崗位,提高就業質量的能力[6]。隨著用人單位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面對嚴峻的就業競爭和壓力,中職生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進而影響正常的求職和就業后工作的穩定。林慧指出“社會進入轉型發展時期,創新產業替代傳統產業,因此未來中職生畢業后,要想在社會中取勝,除了提高自身的知識能力之外,還需要有良好的競爭心理和較強的競爭能力”[7]。中職生職業素養是用人單位關注的核心問題,影響到自身的就業和學校的發展問題,是衡量質量就業的指標之一。因此就業質量評價標準是中職生就業研究的核心問題。

熱點領域三:中職生就業形勢問題。通過調查某一研究主題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是每個研究主題研究的傳統路徑。我國中職生就業形勢嚴峻,一是對口就業少,突出職業的針對性較弱;二是就業起點低,工作環境惡劣;三是就業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就業保障不足。諸多的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中職生就業形勢就業率低、流失率高。邱金國等人提高調查新疆中職生的就業現狀,提出了為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客觀條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使學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 克服主觀方面的消極因素等措施,改善中職生就業現狀[8]。宋小紅等人指出,我國中職生就業率普遍偏高, 但失業率也在持續上升,主要是由于教學體系落后,學生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造成的,并提出加大課改力度、加強教育, 明確定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增強就業競爭硬實力等對策[9]。

(二)中職生就業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指正涌現的新主題和興起的理論趨勢,代表一個研究領域的發展情況[10]。通過Citespace軟件,時間切片設置為5年對關鍵詞進行分析得到關鍵詞主題路徑圖又稱關鍵詞時序圖譜(timezone)(圖5),圖中關鍵詞節點是在分析樣本數據中首次出現的年份,所以每個時區條塊生成的關鍵詞術語能夠反映該研究領域在這個時間段的最新研究動態,有助于分析中職生就業研究領域的前沿動態。

1.第一階段(1999—2004年):中職生就業研究起步階段。此階段是中職生就業研究的起步階段,對于中職生就業的問題涉及不多,因此突出關鍵詞較少,僅有“中職學生”“就業”和“中等職業學?!比齻€主題詞。1999年政府頒布文件鼓勵中職生畢業后繼續深造,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擴大高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和規模。因此在此階段中職生就業研究較少,2001年才涉及到1篇相關文章。

2.第二階段(2005—2009年):中職生就業研究初步發展階段。此階段出現的關鍵詞相較于第一階段較多,具代表性的關鍵詞主要有“就業率”“就業形勢”“就業心態”“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企業”等詞。這個時期對于中職生就業研究增多且研究方向廣泛,但主要是集中在關注中職生就業現狀、心理發展、職業指導和企業需求方面。

中職生就業現狀和就業形勢可以為中職生就業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引,有助于社會和政府掌握當前階段中職生就業的狀況,從而做出下一步的決策,因此在中職生就業研究的初步發展階段,就業現狀和形勢是研究的焦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職業指導是改善就業難的重要舉措,2008年《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和《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大綱》頒布是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端,并將其納入必修課。職業教育表面上是教育問題,其本質上是經濟問題。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是企業的真正關注點,企業是畢業生就業的最終歸宿,也是為其提供就業崗位的第一主體,就業問題的研究離不開企業。中職院校需要與企業達成合作和雙贏,穩定和確保企業的利益和主體權,才能夠真正的提高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動力,提高中職生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從而逐漸緩解中職生就業問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也給我國經濟帶來嚴重的損害,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的矛盾再度升級,加重學生的就業壓力,對學生的就業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中職生就業壓力和就業心理也是此階段關注的重點。

3.第三階段(2010—2014年):中職生就業研究的內涵發展階段。此階段是中職生就業研究發文量最頂峰時期,因此在此時區出現的關鍵詞最多,且關注的問題更加深入。主要關鍵詞有“就業質量”“職業素養”“創業教育”“就業能力”“就業觀念”“問題”“策略”等。

2012年《國務院關于批轉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指出“要提高就業質量,實現充分就業”。中職生就業難矛盾之所以突出有客觀的社會原因,也有其自身的主觀原因。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發展,企業對于勞動者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可以幫助中職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中。因此全面提升中職生的職業素養, 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是中等職業學校面臨的一大重要課題,也是中職生就業研究關注的焦點。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提出“加強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鼓勵和支持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币虼?,此階段中職生就業研究對創業教育的關注度不斷增長。如果缺乏正確的擇業觀,沒有根據自身優勢找準合理定位,對就業結果期望過高或錯位,會加重我國中職生的就業矛盾。我國中職生就業矛盾突出,準確找出其中的影響因素,分析中職生就業難的具體問題,從而為中職生就業提出解決的實際對策是中職生就業研究的主要任務。崔紅紅指出“影響中職生就業因素主要是畢業生心理狀態、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教育不足、家庭給中職生就業施加的壓力以及社會輿論導向偏差四個方面,并根據四個方面提出提高中職生就業的相應解決措施[11]?!?/p>

4.第四階段(2015—2019年):中職生就業研究的減退階段。此階段中職生就業研究的文獻量在不斷減少,時區的關鍵詞也在減少。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由于我國國家戰略發展,此時期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多,為中職生帶來諸多就業崗位,同時政府大力鼓勵高職院校擴招高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緩解了中職生就業壓力。二是產業的發展。隨著產業不斷升級,對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提高,需要更高素養的技工人才,大大壓縮了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空間。部分發達地區甚至對新生勞動力的教育年限做了明確限定,要求初就業受教育年限在15年以上。三是隨著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升,政府和人民對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求不斷增高,中職生和家長在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的意愿較強。此階段研究者關注的重點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功能與發展問題,關于中職生就業研究的文獻量在逐年下降。較突出的關鍵詞主要有“校企合作”“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核心能力”“就業軟實力”“職業發展能力”等。

校企合作是我國職業教育多年來長期探討的話題,此階段有多部文件提出要加強校企合作,緩解就業矛盾。如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深化校企、校地合作,積極推行校企聯合招生和培養,構建集團化辦學模式,促進產教融合”。個體職業發展中職業道德占有重要席位,2017年印發《“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的通知》指出“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并將其貫穿于教育培訓全過程”?!奥殬I核心能力”“就業軟實力”“職業發展能力”三者均是提高中職生就業競爭力的體現,就業競爭力主要是指在就業中相對其他競爭者更能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和素質[12],通過分析中職生職業核心能力、就業軟實力及職業發展能力提升中職生就業競爭力,從中職生自身轉變結合政府的政策戰略,內外兼顧改善我國中職生就業嚴峻的現狀。

五、研究結論與展望

從研究力量看,中職生就業研究的主力軍是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師,高等院校、社會科研機構參與的人員較少,還未形成科學的研究群體。作者之間、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程度較低,從作者看,僅有一個合作連線,而機構之間均是單獨研究。從研究內容看,存在圍繞同一問題重復變換探討的現象。從研究質量看,關于中職生就業研究總體的數量不少,但高質量的文獻量卻不多,662篇樣本僅有93篇核心期刊,可見關于中職生就業研究的質量不高。為改善我國中職生就業研究的現狀,需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整合研究力量,提高研究科學性

影響中職生就業態勢的既有來自宏觀的政策制度、中觀的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行業需求,也有來自微觀的中職生個體等多個方面。從當前對中職生就業研究的作者和機構分析來看,目前進入該領域的研究人員中等職業學校占主導,有小部分職業教育研究所成員,而普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機關及行業企業的人員參與度較低。此外,參與研究人員中相互合作的較少,獨立研究者居多,沒有形成一個核心的研究群體。一個研究領域的核心人物對于領域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有了領軍人物及團隊,研究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否則難以發揮研究合力。首先政府要盡快成立中職生就業的專門研究團隊及機構,發揮整合社會資源,加強各研究機構的參與力度,提高中高職院校、職業院校與普通院校及其與其他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的跨合作意識的作用。其次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研究所的功能,選拔一批重點人才作為引領者。政府要支持和培育中職生就業的核心研究者,建設以中職生就業為基礎的職業院校就業處,提高研究者待遇,提高中職生就業研究的科學性,促進中職生高質量就業。

(二)轉變研究方向,創新研究視角

高職擴招100萬計劃的實施,使得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目標發生了巨大轉變。中職院校不再是以就業為導向,而是隨著高職擴招轉向以為高一級職業院校培養合格新生為導向,因此中職生就業研究的方向也應隨著中職院校培養重心轉變而轉變。當前中職生就業研究內容主要圍繞在傳統的就業問題研究上,如就業現狀、就業指導、就業心理、職業生涯規劃等?!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總體目標實質上包括兩個方面:職業教育要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服務更高質量的就業。因此高職擴招100萬不是中職畢業生就業研究的終結,而是傳統中職生就業研究轉變的開始。方案中提到,中職大力發展的區域主要是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主要面向的教育對象是學困生、貧困生、殘疾人、農民工、下崗職工、退役軍人或運動員。因此未來中職生就業需在三個方面有所增強,順應職業教育發展方向。一是增強特殊中職畢業生就業研究。中等職業教育賦予了殘疾人一技之長,大大拓展了殘疾人就業空間,幫助殘疾人創業就業,一方面可以減輕家庭、社會與個人的負擔;另一方面從殘疾人自身而言,增強殘疾人生存能力,提高自身的尊嚴,增強社會穩定。二是加強西部貧困地區、民族地區中職生就業研究。習總書記曾說“扶貧要先扶智”,職業教育是精準扶貧的根本途徑,因此未來中職生就業研究需要更加關注貧困生的就業路徑和就業現狀,服務于國家精準扶貧戰略。三是增強對中職生職業培訓的研究。當前,我國9億勞動人口當中有超過1/3的人是初級工以下,這對我國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的質量與品牌以及自身就業機會與發展都造成很大影響。

(三)提高研究質量,擴大研究層次

中職生就業研究的文獻質量總體不高,核心期刊和C刊所占的比例較低,文獻的引用率和下載頻次低,與我國職業教育戰略發展有直接關系。相比較中職生就業研究,我國高職生就業研究的成果更為豐富,研究質量更高。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重心主要在高等職業教育上,對中職的關注度低,故而對中職生就業的關注度不會太高。但是中等職業教育是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礎,承擔著助力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因此,未來首先政府要加強對中職生就業的關注,通過政策保障和科研資金鼓勵增強研究者的研究熱情,引導中職生就業研究的方向。其次要承擔各科研機構之間的搭橋者,引導我國中高職院校、普通院校及企業行業等科研機構相互合作和共享。最后各研究者需要充分吸收國際中職生就業研究的經驗,深度挖掘研究內容,完善研究方法,創新研究視角,從而不斷提升中職生就業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度,增強中職生就業研究為社會服務的力度。

參考文獻:

[1] 匡瑛,石偉平.論高職百萬擴招的政策意圖、內涵實質與實現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9(05):92-96.

[2] 李杰,陳超美.科學文本挖掘及可視化(第二版)[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7:1.

[3]  陳超美,陳悅.科學發現的結構與時間屬性[J].科學與管理,2014,34(03):27-32+81.

[4]  郝天聰,石偉平.就業導向,還是生涯導向?——職業教育發展兩難抉擇的破解之策[J].教育科學,2017,33(02):59-65.

[5] 吳東霞,鄭通祥.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9(18):68-71.

[6] 胡鐵,王迎.農村中職生就業能力調查與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2,33(29):71-75.

[7]  林慧.論中等職業教育轉型發展中的內涵建設——以廣東陽江地區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18,2(01):16-18.

[8]  邱金國,孫世雄,馬述章.當前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新疆昌吉州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6):83-84.

[9] 宋小紅,曹峰.中職生的就業問題及應對策略淺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18):175-176.

[10] 張金波.近二十年我國民族教育研究的前沿及熱點研究——基于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5(49):158-164+170.

[11] 崔紅紅.關于中職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4(03):52-54.

[12] 鄭月波.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競爭力現狀與提升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15(24):107-110.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結合廣西物資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系列實踐,從內容、途徑、方式等方面探討在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德育中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策略:完善中職學生德育的內容,加強傳統道德經典教育,挖掘民族文化育人功能;內引外聯,全方位、多途徑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辟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方式。

【關鍵詞】民族地區 中職德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導入策略

當前形勢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教化力量,提高中職學校德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十分必要。但在民族地區中職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不少的問題,如單純誦讀傳統文化知識,忽視精神內涵闡釋;對傳統文化的教育理念認識不到位,對教育內容、課程體系、教材編寫還缺乏系統規劃;沒有在校園內形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缺乏對本地區民族文化中德育資源的挖掘。本文結合近年來廣西物資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一系列實踐,從內容、途徑、方式等方面探討在民族地區的中職學校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中職德育實效的策略。

一、完善中職學生德育的內容,加強傳統道德經典教育,挖掘民族文化育人功能

教育部頒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惫P者認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深化民族地區中職德育內容,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加強中華傳統道德經典教育。浩瀚如煙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究其實質,其核心思想就是進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修身培養。中職德育應充分汲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之根本,從傳統道德規范開始,以“孝、悌、謹、信、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為主要教育內容,把“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中華傳統文化理念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相結合,用優秀傳統的經典道德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修身立德的思想意識,培養學生“仁者愛人”的美好品行,加強學生的文明禮儀道德修養,激勵學生樹立愛國主義和自強不息的理想信念,形成“以德為先、以文化人”的具有中職特色的道德規范。

(二)精心選擇適合中職學生閱讀的文化經典。中職學生有著自身的特點,我們應選擇篇幅適中、貼近實際生活,適合中職學生閱讀的優秀傳統文化教材。讓中職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所蘊含的道德倡導和文化精華,提高他們基本的人文素養和為人處世的能力。推薦《弟子規》《論語》《增廣賢文》《朱子家訓》等傳世經典讀物,推薦閱讀中國文人志士等人物傳記或故事,如屈原、司馬遷、蘇軾、岳飛等歷史人物堅強不屈的人生毅力和意志,培養中職學生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抵抗困難挫折的能力。

(三)挖掘民族傳統文化蘊涵的德育資源,突出德育內容的本土化和民族性。我國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了自己獨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其中許多教人做人、開啟心智的思想道德的優秀內容,為當代德育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德育資源。將民族傳統文化資源與學校德育相結合,既能豐富德育內容和形式,又能增強民族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們可以把本地民族的一些傳統禮儀和習俗教給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對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的曲藝、民間故事等進行挖掘,讓學生感受本地民族的智慧;教學生學唱民族歌、學跳民族舞,培養民族文化特長,陶冶情操;開展民族知識競賽,促使學生理解黨的民族政策,加深對民族歷史文化、節日習俗的認識;開展富有民族特色的實踐活動,加強民族團結教育,進一步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傊?,德育與民族傳統文化能夠相互影響,相得益彰,有利于民族地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二、內引外聯,全方位、多途徑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中職學校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主要有:一是內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實踐。二是外聯,“請進來,走出去”,參與社會、企業的實踐活動。近年來,廣西物資學校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進校園,積極探索民族地區中職德育工作的新途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課程建設相結合,為德育打下牢固基礎。課程是實施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托,在中職學校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將之融入課程體系中。廣西物資學校修訂專業教學標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作為必修課納入課程體系,開設在第一學期,總計 36 課時。德育組教師根據中職學生特點,自主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和教學課件。以“修身立己,仁愛共濟”為核心,以“孝悌”“泛愛”“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主線,重在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處世?!叭雱t孝”—— 孝親尊師、修身養性;“出則悌”—— 兄友弟恭、與人為善、關愛他人;“謹”“信”—— 謹言慎行、言行必果;“泛愛眾”“親仁”—— 仁愛和平、知恩報恩;“余力學文”—— 德技兼強、術業專攻、責任擔當。改革課程評價標準,注重過程評價和實踐評價;創新德育課程教學模式,摒棄過去以說教為主,不注重實踐的德育方式。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老師創設情境,提出討論問題,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并上講臺分享,始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中通過德育故事分享、小組討論、情景模擬、品味讀詩、新聞熱點視頻播放等,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討論、活動中領悟做人的道理。

學期結束,我們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問卷調查,學生普遍認為通過課程學習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各方面進步不少,其中受益較大、變化較明顯的是:懂得了孝的重要性,知道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長輩,學會與父母溝通,很多同學和父母關系改善;懂得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對老師、同學更加有禮貌;日常行為規范行為有所改善。學生都希望進一步學習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心靈,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提高德育的效能。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方面,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廣西物資學校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傳統文化教育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成果匯報演出;“誦讀經典,弘揚傳統文化”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創意燈籠,點亮祝?!睙艋\制作大賽、“學會生活、煮導生活”中華廚藝大賽等相關活動;以愛國、自強、感恩等為主題的班、團隊活動等。成立物校傳統文化協會,開展書法、太極、武術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讓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成長,在活動中學生自信得到樹立,情操得到陶冶,心田受到滋潤,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民族團結知識競賽及民族團結網絡知識競賽;組織學生參觀廣西民族博物館,參觀了解廣西各民族風俗;開展壯族十八歲成人禮暨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各民族學子通過感受現場壯族特有的成人禮,激發青年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社會擔當,并通過參加跳竹竿舞、拋繡球、滑板鞋等活動,進一步了解壯族文化。這項具民族特色的德育活動,是民族地區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舉措。

(三)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拓展德育的廣度和深度。廣西物資學校與廣西傳統文化道德促進會保持固定的合作關系,多次作為協辦單位參加該會舉辦的各類公益活動。如具有廣西壯族特色的“三月三女子成人禮”活動、中國—東盟(南寧)“孔子文化周”系列活動、全球潮商大會的會務工作、“一點公益中國行”走進南寧慈善公益晚會;參加廣西仁愛文化中心、廣西孝道家園、廣西孝行天下文化公司等機構開展的各種公益活動;組織師生去敬老院慰問,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等;在廣西物資學校主辦傳統文化幸福人生公益講座,參加者不僅有本校學生還有周邊學校學生,企業、社區人員等。通過社會實踐的平臺,學生走出校門,身體力行,拓寬了德育的廣度和深度,在實踐中塑造良好的人格修養,在奉獻中培養社會責任意識。

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辟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方式

互聯網科技革命,不僅誕生了因特網和手機等快捷通信工具,還出現微信、微博和博客等交流載體,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開放。中職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主動研究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有效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對策。改進課堂教學手段方法,將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充分運用到傳統文化教育課程中,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時代感。

廣西物資學校建立學校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各類傳統文化學習、活動新聞圖片,班級成立傳統文化學習交流群,學校官方網站開辟傳統文化專欄,讓傳統文化傳播范圍更廣,輻射面更大。老師通過 QQ 空間、朋友圈、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推送傳統德育故事、哲人哲理,分享師生參加傳統文化活動的圖片及心得體會等內容,傳播正能量;學生也將自己的平時“力行”作業,參加志愿者活動等發布在 QQ 空間或微信朋友圈上,被轉載和點贊的次數作為課程學習平時成績考核依據,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借助網絡和新媒介,占領中職德育輿論新陣地,將是中職學校德育努力的方向。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作為中職德育工作者,我們應不斷探索,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為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職德育實效,提高中職學生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黎娜.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職德育實效[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2]婷 婷.民俗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教學研究,2011(7)

[3]莫雪玲.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以廣西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學院,2011

[4]陳 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學生品德美——提高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

【基金項目】2016年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立項課題“少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德育課程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與研究”(DGW1516AJX025)。

【作者簡介】陳 靜(1972— ),女,高級講師,廣西物資學?;A教研室副主任,廣西二期中職名師培養對象。

(責編 劉 影)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一、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及專業技能, 做一名德才兼備的專業教師

漢代學者楊雄說:“師才, 人之模范”。這些充分強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否對學生產生良好的教育或示范效果, 決定于教師本身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名鋼琴教師不僅要在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斷對自己提出要求, 同時要不間斷地進行業務訓練, 提高對作品的示范能力和自身演奏水平, 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中間樹立威信, 更有利于對學生的德育培養。

二、充分利用專業特點及教學內容,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在培養自制力、耐力、毅力、專注力、適度感等許多非智力因素方面, 鋼琴教育有著它獨特的功能, 一個鋼琴演奏水平很高的人, 能準確地辨析音樂極微小的差別, 這是感受性極高的表現,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 不僅要重視演奏技巧的提高, 更要充分發揮鋼琴教育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獨特功能, 重視對學生優秀品質、頑強毅力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一) 通過識譜讀譜的長期訓練, 滲透做事認真、嚴謹的意識

我們中職學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平均年齡在15~18歲, 這個年齡段已經超過了最佳學琴年齡, 并且這些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及貧困家庭, 手指靈活性差。鋼琴學習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識譜, 演奏者要嚴格按照譜面上的音符進行彈奏, 也是基礎訓練的重要方面。比如:鋼琴曲《牧童短笛》, 第一樂段與第三樂段基本相似, 但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基礎上的變奏, 音符比較密集, 如果在識譜過程中馬馬虎虎, 彈錯音符, 就好像一篇作文出現很多錯字讓別人無法讀懂, 也是學習鋼琴堅決不允許犯的錯誤。再如鋼琴曲《牧民歌唱毛主席》, 譜面上標注很多強弱記號, 主要是表現從遠處傳來歡快的馬蹄聲, 逐漸逼近, 然后進入人們如歌般的感情抒發, 最后隨著夜幕降臨人群漸漸散去。如果學生不按照樂曲中的表情記號彈奏, 那么就很難表達出樂曲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

(二) 通過學習過程中每一個技術難點的攻關, 滲透耐力和毅力的培養

學習鋼琴的過程是伴隨一個個技術難點的克服去完成一首首鋼琴作品, 每一個技術難點的克服都需要學習者付出相當的耐力和毅力, 結合我們學生的特點, 進校沒有基本功, 但兩年半時間必須要達到六級以上水平的任務, 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比如要完整的彈奏貝多芬的《悲愴》, 必須解決速度還有技術難點, 那么就要求學生犧牲很多休息時間, 每天最少彈奏5個小時以上, 這就是對他的毅力和耐力的考驗。

(三) 通過鋼琴由慢到快的練習規律, 培養循序漸進的工作學習作風

慢練是解決一切技術的根本。不同階段學習鋼琴的學生, 只有遵循鋼琴由慢到快的練習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踏踏實實, 才能解決樂譜的準確性、手指力度等一系列問題。否則彈出來的樂曲空洞乏味, 錯誤百出, 不達要求。

(四) 結合彈奏內容, 滲透思想教育

選擇一些具有意義的鋼琴曲, 結合作品背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 比如筆者讓學生彈奏黎英海改編的鋼琴曲《慶翻身》時, 引導學生細細去體會慶祝勝利的熱鬧場面, 激發學生產生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 通過四手聯彈及鋼琴伴奏內容的學習, 滲透與人合作的意識

鋼琴四手聯彈作品的演奏不僅能讓學生集中精力, 還能培養學生相互合作意識, 使自己的彈奏與合作者的彈奏達成和諧統一、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倆人既要練習自己的聲部, 還要熟悉對方的聲部, 在合作過程中要淡化自我表現, 更好地強調既獨立又合作、個體服從整體的重要性。

(六) 通過每周回課的形式, 滲透責任意識

在鋼琴教學中, 我們采用的是每周布置作業, 每周回課, 有些學生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完成作業, 往往找些借口為自己辯解, 針對這種情況, 筆者在每周布置作業時就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布置作業, 并且把每周回課質量上升到這是體現責任心的高度, 幫助他們建立強烈的責任心。

三、強調滲透方式中率先垂范的重要性

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在多種教育方式中最好的方式應該是教師的身體力行, 如果教師要求學生持之以恒的保證每天練琴時間, 最好的教育方法不是檢查督促, 而是每天自己也到琴房去練琴, 相信學生會把聽到的琴聲變為動力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言傳身教, 更有著“無聲勝有聲”的巨大感召力和說服力。

專業課僅僅是德育工作教育的一小塊陣地, 通過專業課可以滲透以及必須滲透得太多太多, 作為專業課教師我們不僅要把德育滲透變成有意識的行為, 熱愛自己的專業, 熱愛自己的工作, 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 真正做他們的良師益友,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素質高、技能強的有用人才。

摘要:作為一名中職鋼琴教師, 應該利用好專業課的陣地, 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及專業技能。本文主要分析了應該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德育在新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對中職學校而言,更需要關注這方面的工作。因此,作為中職學校的班主任,就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德育開展的重要作用,通過合理的措施實施德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不斷提升。

[關    鍵   詞]  中職學校;班主任;德育

在中職教育中開展德育工作具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還可以規范學生行為,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意義重大。而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承擔著德育的重任,需要著眼于德育的積極作用,通過合理的方法,將德育有效地落實下去,推動學生不斷進步。

一、加強重視,將德育有效落實

德育的意義重大,需要在中職教育中有效落實,但是從目前實際來看,部分班主任對此并未形成有效的理解,在教育中存在重技能教育、輕德育的現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班主任對德育沒有形成重視,導致落實存在不足。因此,在新時期,就需要對德育加強重視,深刻理解當前社會變革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學生只有具備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在形成重視的基礎上,班主任就要有效落實德育。比如,在專業教育中,融入職業道德思想的教育,引導學生提高職業思想道德。具體而言,在進行專業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一些實際案例中引入德育的內容,讓德育和專業知識有效結合,從而讓學生形成清楚的認識。此外,還可以借助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事件,在班會時間組織學生討論,從中滲透德育。比如,近期有很多熱點時事,比如重慶公交車墜江等,這些時事熱點都包含了豐富的思想道德素養內容在里邊。比如重慶公交車墜江,就是因為一位乘客沒有遵守基本的道德行為規范,在公交車上與司機發生爭吵,導致公交車失控。然而這起事件并不是只有這一個乘客的原因。公交車司機在開車途中沒能克制自己,在汽車行駛過程中不理智地和乘客爭吵,也應該負有一定的責任。而其他同車的乘客,在出現威脅行車安全的事件時,沒能及時出手制止,也具有一定的責任。在班會中,就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對其中的思想道德問題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人在不同角色時所應當承擔的社會道德責任,以此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德育氛圍

要讓德育工作有效開展,需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予以支持,并且要有和諧的氛圍來讓德育工作順利開展。因此,就需要加強師生關系的構建。首先,要關愛學生。中職學生年齡還較小,部分學生屬于留守兒童,缺乏家庭的關愛。因此班主任平時要對學生多加關愛,關心他們的學習與生活。比如在教育實踐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學生L,他白天上課的時候經常出現打瞌睡的情況,其他科任教師在課堂上批評教育,L還不服管教頂撞老師。后來,班主任得知情況后,在空閑時間找到學生L,讓L和自己來上一場乒乓球比賽。在打乒乓球的過程中,班主任就和學生L處在了同等的關系中,降低了L的心理防備。班主任之后便詢問了L為何上課想睡覺的問題,L表示自己晚上想家睡不著,所以白天會打瞌睡,被老師責罵時感覺心里委屈,才會出現頂撞老師的情況。對此,班主任對L進行了開導,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讓L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離家讀書的內涵和頂撞老師的錯誤,后來L就改變了,成為一個上課積極的學生。其次,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朋友關系。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要放低姿態,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相處,獲得學生的信賴,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班主任敞開心扉。最后,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多多給予學生鼓勵與稱贊。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所具備的長處也是不一樣的,作為班主任不能以同樣的標準對待不同的學生,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教育。比如在進行德育活動的時候,個別學生可能出現不聽指揮的行為,此時教師不能直接批評學生,可以換個角度對學生進行特殊的鼓勵:“××同學真是活力四射呀,給我們大家表演一個才藝好不好?”通過這樣的話語應對學生不聽指揮的行為,既給學生保留面子,又讓學生得到了尊重。通過一系列措施來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營造和諧的德育氛圍,這就給德育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三、善用新媒體開展德育

現如今,媒體發展非常迅速,新媒體在網絡上實現了全面且快速的覆蓋,也逐漸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中職德育中,班主任就需要對新媒體予以利用,將其和德育融合起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比如,微信公眾號是一個發展時間已經比較長的新媒體平臺,各項功能也較為全面。班主任便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構建一個班級德育新媒體平臺,讓全班學生都關注這個公眾號,班主任則通過該平臺定期發布一些有關德育的學習素材,讓學生學習。在學習后,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微信德育交流群,分享彼此的心得體會,并且對某些問題展開探討。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德育的開放性和有效性。除了借助微信新媒體來進行德育,還可以借助其他類型的新媒體來拓展德育的空間,推動中職德育不斷發展。比如,可以借助微信小程序這一新功能來進行德育。微信小程序是基于微信存在的一種關聯小程序,具有明確的功能性。對此,便可以創設一個德育小程序,在其中設置一些不同的功能板塊,還可以設置一個班主任一對一談心的渠道,讓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德育小程序來接受德育,班主任也可以通過德育小程序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交流,這樣能夠讓德育更加具有針對性,有助于提高德育實效性。

四、加強班級構建,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德育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如果學生不能發揮出主動性,那么德育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因此,中職班主任需要加強班級的構建,以此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德育活動之中。首先,要公開選拔班干部,組建班委會。班干部選拔要公開、公平、公正,設立明確的標準,采取自主競選,由學生匿名投票選取班干部。不僅如此,為了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還可以創設班委輪崗制的制度,也就是設定一種具體的輪崗模式,每隔一段時間就輪換班委人選,在一個學期內讓每個學生都可以至少擔任一次班委。通過這樣的輪崗模式,可以讓學生都參與進來,有效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

在構建班委之后,還要制訂翔實的班級管理制度,以此規范約束學生的各方面行為,讓學生能夠切實參與到班級的具體活動之中。比如對集體活動,在相應的班規制訂上,要求學生確保集體出勤、服從整體安排等。通過這樣的制度規定,可以促進學生規矩意識的養成,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而在其他方面,同樣需要制訂完善的制度,這樣才能讓德育的開展具備堅實的基礎。

最后,要開展集體活動,激發學生熱情。德育的開展,除了良好的班級體系予以支撐之外,還需要通過適當的集體活動滲透德育。比如,在班會時間,可以組織一個“班級角色故事會”的活動,引入一些德育小故事,讓學生代入其中的角色來進行表演,演繹相關人物的道德品行事跡,以此讓學生形成直觀的認識,從而促進自身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

五、加強合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對中職班主任而言,德育工作并不只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這是班主任需要形成認識的。在德育實踐中,需要通過合作來加強德育的有效性,確保學生可以在教育中實現不斷進步與發展。要實現合作,可以從三個層面著手:一是與思政教師加強合作;二是與學生家長加強合作;三是與用人單位加強合作。

首先,班主任在德育中可以和學校的思政教師合作。在德育這個方面,有專門的思政課程和思政教師,思政教師對德育方法掌握較為全面,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因此,對班主任而言,思政教師就是一個良好的合作對象,不僅可以與思政教師合作探討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方法策略,還可以將班主任工作與思政教學相互融合,即班主任參與到思政教育中,思政教師參與到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這樣彼此滲透相互幫助,可以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其次,班主任要和學生家長加強合作。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放到現在來說,學生德育存在問題,家長具有一定的過錯責任,并不完全是學校和班主任的問題。因為學生從小就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造成強烈的影響。而且家庭情況也會給學生思想道德發展造成影響,因此,班主任需要與學生家長進行合作,能夠進行家訪的,可以適當進行家訪,與家長溝通探討學生的德育問題。不能進行家訪的,可以通過微信視頻、語音等功能進行溝通,共同探討學生德育,在認識上達成一致,構建起家校共育的德育模式。

最后,要和用人單位加強合作開展德育。和用人單位進行合作德育,實際上就是進行校企合作,這并非是一個新鮮事物,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早已有之,但是主要集中在專業技能的教育上,極少在德育方面進行校企結合。但是在新時期,企業對人才的道德素養更加看中,因此為了確保培養出來的人才符合企業需求,就可以引導企業融入德育,給學生提供工作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對學生展開德育。

德育在新時期的中職教育中具有顯著的作用,班主任需要對此形成清楚的認識,并且要通過合理的措施來落實德育。具體而言,需要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善用新媒體進行德育,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此外,還要從思政教學、學生家長以及用人單位三個層面加強德育合作,通過多方面的措施讓德育得到有效滲透,切實推動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文芝.淺析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16(21):125-126.

[2]黃明林,徐華.中職學校德育大綱落實工作調研:以遂寧市中職德育工作為例[J].當代職業教育,2016(10):46-48.

[3]張壽奎.人本管理在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管理中的運用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6(14).

[4]董傳芳.新形勢下提高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討[J].新課程研究,2016(10):124-125.

[5]張家玥.淺談中職德育的問題與對策:以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11-12.

編輯 尚思達

上一篇:師范生語文教育實習論文范文下一篇: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