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職人才培養實施方案

2023-06-16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活動過程中的盲目性,保證各項事宜的有序開展,那么方案改如何進行書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職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中職人才培養實施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中職學校)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

一 、總體思路

1、以培養適應生產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和實用性人才為根本任務;

2、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目標,以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主線設計教學體系、制定培養方案。

3、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改善課程體系,專業課教學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

4、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目標構建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大實踐教學學時在計劃總學時中的比例。

5、以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職稱層次、學歷層次和技術應用水平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走出去,請進來”為途徑,努力塑造“雙師型及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6、以企業各崗位實際需要的“知識點、能力點”為基礎,不斷更新教學法內容,優化教案,將優秀教案印成講義,將優秀講義印成教材,加強適合本專業特點,起點較高,示范性較強的專業教材建設。

7、加強校內外專業實訓室建設,并與省內外企業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新路子。

8、規范實訓教學,建立健全多形式的實訓方式,加強對各種形式的實訓方式進行監控,按照成熟的理論教學程序,編寫實訓教學大綱、實訓手冊、實訓進度與實訓導師制度。

9、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構建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

10、構建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育體系。

二 、具體措施

(一)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制定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可概括為一個目標、兩個面向、三項原則、四個突出。一個目標:培養目標是造就一大批服務于生產第一線的高素質的應用

型人才。兩個面向:面向社會、面向人才市場,服務于遵義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三項原則:應用型人才培養就是要強化“基礎性、應用性、實踐性”,辦出應用型特色。四個突出:突出技術應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突出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具體做法有:

1、整合課程結構,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充分聽取專業指導委員會及校內外專業人士的意見,特別是向用人單位了解、調查各種職業崗位對知識結構的實際要求,明確各方面知識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專業特色并符合實際要求的課程,并以此來構建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

2、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在保證理論知識夠用的同時,加大實踐性教學內容的份量。實踐教學體系由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應用技能訓練、頂崗實習四個部分構成,縱向上形成體系,橫向上與理論課程有機結合。

3、堅持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加強實踐環節。與生產一線企業簽訂實訓基地協議,聘請企業工程師、酒店經理、幼兒園教師分別給機電專業、酒店專業、幼師專業的學生講課,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讓并派遣教師到企業學習企業管理、專業技能。

4、重新調整教學計劃,在第二年的第二學期,讓學生在這些場地進行實際的“工學結合”的教學實習,時間短的有一個月,長的有三個月,有的專業還實行間周實踐法,一周在企業,一周在學校,學校各專業班級輪流進行,這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彌補了學校資源的不足。同時,又對企業是一個大的支持。是學校、學生、企業三者都受益的大好事。

(二)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1、校內實驗、實訓條件建設。

根據學校改革與建設的整體規劃和設想,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本著“實際、實踐、實用”的原則,在已建成各專業實訓基地基礎上,建設全面適應現代化教學與實踐的、設施完備、設計合理先進、具有仿真職業環境的實訓室,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實訓教學條件與環境。

2、校外實訓條件的建設。

積極尋找校企合作達到雙贏的機會,建立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成立學校、企業、行業領導、教授、專家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審定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實踐環節內容、學時安排等,采取校企一體、產學協作的方式共建實習基地,選擇職業環境開展實踐訓練和技術培訓,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為兼職教師參與指導工作;依托行業(企業)的職業技能鑒定與培訓中心,為學生參加職業技術資格或崗位培訓與考核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深入企業結合實際,真刀真槍的進行頂崗實習,并通過專業(職業)技術考核。

(1)堅持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培養,使學校開設的各個專業都有校企合作項目,構建了穩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把學生的學習和技能培養放到企業中進行,真正實施“做中學、做中教”。

(2)組建由專業教師、企業專家和業務骨干組成的教學團隊,課程中引入公司、企業業務流程和工作項目,聘請業務骨干指導實踐教學。

(3)吸納企業實質性參與課程建設,通過職業能力分析、市場調研,召開職業能力分析專家研討會,編制職業能力分析圖表,將崗位標準、職業技能鑒定標準有機結合,確定教學內容,重新制訂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校企合作編寫實踐教學指導書等教學文件,從而構建基于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實踐課程體系。

學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堅持以就業市場的需求為依據,達到“按需培養,按需開課,按需施教”的要求,將組織專業骨干編撰學校各大專業實訓校本教材,優化各專業課程;大力壓縮市場無需求的課程,適度減少純理論課的教學,逐步增加先進適用的實驗實習設備,提高實踐操作課的比重,使學生達到“理論基本夠用,操作技能比較熟練,就業市場熱門搶手”;學校的整個教學和管理,將服務和服從于市場的就業需求和學生的技能形成,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開設專業,制定教學計劃,設置課程,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本”,人才的培養,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本領外,對于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也不能松懈。致力于學生“六個一”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使我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得到提高,畢業

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2009年3月

第二篇:關于中職學校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教育論文

【摘要】中職學校擔負著培養中等職業技術人才、振興地方經濟的重任。當前,由于招生、就業、觀念等方面的原因,職業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而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卻在逐年增長,大量的工廠、企業嚴重缺乏技術人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

中職教育 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學校的重視,職業學校在硬件或軟件方面都上了一個臺階,然而,由于招生、就業、觀念等方面的原因,職業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與此同時,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卻在逐年增長,大量的工廠、企業嚴重缺乏技術人才。要解決上述二者間的矛盾,探究一條適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之路,可采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即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并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教育資源和環境,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企業教育有機結合,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要求之間無縫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新形勢下,中職學校如何實施“工學結合”這一人才培養模式呢?

一、實施工學結合應考慮“四方共贏”這一問題

在工學結合的過程中,涉及企業、學生、學校、教師這四個方面的主體。其中,企業是工學結合具體的承擔方,學校是工學結合的組織者,學生是工學結合的主體,而教師則是工學結合具體的管理者。在實施工學結合過程中,一定要把“四方共贏”這一問題考慮到其中。若這四方當中有任何一方的利益受到較大損害,工學結合就很難持續開展下去。

第一,學校是工學結合的組織者,在實施工學結合過程中它主要關心的是教學質量、學生素質能否提高,最終能否達到提高就業水平、就業質量之目的。為保證能達到這一目的,學校事先應做好調查研究,制訂出一整套完整的實施方案,并挑選合適的企業或工廠作為合作伙伴,否則工學結合只能是流于形式、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企業是工學結合具體的承擔方,在實施過程中至關重要??梢哉f,若沒有企業的支持是無法組織實施工學結合的。而對企業而言,它主要關心的是經濟效益,即在工學結合過程中成本是否下降、收入是否上升、工學結合結束后能否有優秀的畢業生進入企業工作。學校與企業在協商工學結合的實施細節時,企業對學生在工學結合時能否頂崗、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尤為關心。學校在組織開展丁學結合時應多從企業的角度來考慮,按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辦事,盡可能使企業的生產經營能正常進行。同時,企業不能把工學結合作為挑選員工、使用廉價勞動力的一種手段而不考慮學校對教學質量的要求。

第三,學生是工學結合的對象,若沒有學生參與,工學結合就無從談起。一般而言,在工學結合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主要關心的是個人的收人情況,一部分學生則關心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的問題。因此,幫助學生樹立工學結合的目標就十分重要。

第四,教師是工學結合的管理者,他們是工學結合實施過程中教學質量的保障者,他們主要關心的是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能否提高、自身的利益是否受到影響等問題?,F在的中職生普遍存在著自覺性、自控力較差等問題,而不少企業因為太過關心經濟利益的原因,常常忽視學校關于教學方面的要求。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工學結合的管理者即教師去協調。

二、實施工學結合的四種模式

要實施工學結合,一般可構建為以下四種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

(一)工學結合校內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校內培養模式是開發、利用學校內部的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學校的自身優勢,創辦與專業對口的經濟實體,由學校自主經營,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這一模式下,學校應該組織相關教師以企業實際生產崗位的重要案例、相關項目為主線編制出一套教材,教師按照企業技術的要求、工作崗位流程進行授課。并根據企業的任務,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按照項目設計流程,共同學習相關知識、企業應用標準和工作方法,師生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己藭r可按企業標準和自編教材的內容,由校企雙方共同進行。

(二)工學結合專業企業式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專業企業式培養模式就是學校依據校內不同的專業開辦不同的公司,專業與公司捆綁在一起,并以校內的實驗室、模擬實習場所建立工學結合基地。這樣的公司既是教學實體,同時也是經營實體,學生可到公司(教室)上課,也可到公司實習、兼職。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既能學到知識,又能通過自己的勞動給企業創造一定的產值,得到企業給予的一定的生活補貼,達到“多贏”。這種培養模式的優勢在于能將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與企業的工作崗位直接結合,也使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真正的鍛煉和提升。

(三)工學結合校外拓展式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校外拓展式培養模式就是學校與社會上的優質企業進行合作的培養模式。在這一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學校聘請企業或行業的顧問、專家及部分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為教師,這些外聘的教師和學校的教師一起參與到工學結合相關專業的培養和實踐指導中。

(四)工學結合分散型培養模式

一般情況下,學校習慣于將學生成群結隊地安排在某一個企業。這樣做學校雖然是省心了,但工學結合的效果并不理想。對于企業來說,因學生太過集中而不堪重負,但又礙于情面只能勉強接受,并無真實的崗位提供給學生實踐,最終工學結合只是形式,學生學不到真本領。若學??紤]到上述的這些情況,在工學結合的過程中將學生的工作分散安排,即每個企業安排1~2人。這樣一來既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又使學生獲得實惠,達到共贏。

三、實施工學結合過程中的課程計劃調整問題

在實施工學結合的幾種模式中都涉及要對傳統的教學計劃作適當的調整。具體來說,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時數應該適當地壓縮,使得專業課課時更充裕,以騰出足夠的教學時數用于學生在工學結合前所必需的專業技能課和實踐環節課的實施,而“獨立實踐環節”課和“專業綜合實訓”課可以由指導教師結合實際情況來完成。

四、實施工學結合過程中學生的評價體系改革問題

在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傳統的評價體系一般是將學生的段考、期考這“兩考”的成績各按一定的比例進行計算,然后將所得相加,最后得到的結果就是期評成績,而這一成績也就是該學生本學期某門課程的最后成績。但是,不少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如果沿用這樣的評價體系評價學生,無疑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在中職學校實施工學結合這一模式后,像這樣的評價體系更顯得滯后。因此,在實施工學結合的過程中必須改革評價體系,將傳統的終結性評價體系與工學結合的過程性評價體系相結合。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與工學結合的過程性評價相結合這一新型的評價體系,是對每一位學生在工學結合過程中的表現、出現的各種想法、工作過程、學習過程的狀況、工作、學習態度、期中和期末“兩考”的情況等方面作出評價。換句話來說,這一評價體系主要是關注學生的工學結合的整個過程,關注學生在工學結合過程中的體驗,關注師生交流,關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關注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從兩種評價體系相互比較不難看出,對于同一個體的評價而言,后者較前者的評價要全面、客觀、合理。

總之,工學結合是使中職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可行之道,它是實現中職學校與企業良好合作并體現自己辦學方向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較好途徑,它能使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四方受益,它是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中職教育工作者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作出應有的努力。

第三篇: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應結合社會需求與企事業單位的用人標準,以中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以能力為本位,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訓與技能訓練為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從而提高中職會計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中職會計專業 人才培養 能力本位 就業導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B-0075-02

會計是研究、管理企事業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會計人員除了準備財務報表、記錄企業交易行為外,還要參與企業的質量管理、稅務戰略、財務信息技術應用等決策活動。會計的應用十分廣泛,任何企事業單位的運營都離不開會計的支持。因此,許多院校都開設有專門的會計專業,但目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卻不容樂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各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實用型會計人才,讓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就業中爭得一席之位,是中職教育會計專業工作者面臨的共同挑戰。

一、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從市場需求來看,企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一般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簡單的初、中級財務工作;二是需要負責公司的財務運營及相關的決策事務;三是需要參與公司的投資、資本操作等較高難度的財務工作。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初、中級技能型人才,因此結合中職學校的實際與企事業單位的需求,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確定為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較強的會計專業技能,熟悉出納、會計、審計等初、中級財務崗位工作的財務知識、職責、業務范圍與相關制度,且有繼續學習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實用型會計人才。

二、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措施

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準確;二是課程設置不合理,未考慮中職學生的自身實際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三是人才培養與教學模式未能結合會計專業的特點,師資力量不足;四是缺乏相應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依據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存在問題,學校應結合社會需求與企事業單位的用人標準在“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中職會計人才培養質量,有效提升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

(一)以中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以能力為本位,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根據調查數據統計,60% 的學生認為學校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學校所學與實際工作出入較大,使會計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與崗位能力需求不能很好地對接。因此,中職學??梢酝ㄟ^聘請會計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專家與學校相關教學人員組成專業委員會,進行社會調研,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為依據,以培養初、中級相關財務崗位所需職業能力為核心,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相關財務制度的調整,篩選、編寫符合現代會計人才發展的教材,組建教學內容,優化會計人才培養與教學模式,建立相應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如將課程體系分為以提升學生職業素質為目標的文化知識基礎模塊、專業知識基礎模塊和以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的專業技能模塊、綜合技能模塊。

模塊化的課程設置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強化職業技能與提升綜合素質,也可以方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德育教學與專業教學進行有機地結合,做到“教、學、做”融為一體,從而全面提高教學效果,以此創建“以能力為本位”的新型中職會計人才培養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

(二)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訓與技能訓練為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中職會計教育有別于其他教育,它具有鮮明的技能性與職業性,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會計專業的特性決定了它更注重于實踐能力與技術能力的培養。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對中職學校會計人才的培養而言具有很好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1.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師資力量。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想得到有效的培養與提高,首先學校須具備??良的師資力量。而按照我國人事管理制度,中職學校的教師大多是直接從學校畢業后進入教師崗位的,一般都缺乏企事業單位的工作經驗,自身實踐能力與經驗相對欠缺,無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通過校企合作,其一,學??梢云刚堄胸S富實踐經驗的企業資深賬務人員、會計行業專家來擔任兼職教師,到學校教學,參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方案的制訂與實施,指導學生的實訓和專業技能訓練;其二,學??梢园才沤處熒钊肫髽I培訓,了解相關的會計崗位需求,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從而組建出一支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團隊。

校企合作不僅能全面提升學校會計專業的整體教學水平,還能更好地實現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相對接、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相對接、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相對接,為實現中職學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奠定重要的基礎。

2.建立與完善校內實訓場所,推行學訓一體的教學模式。因會計行業的特殊性,很多企業對本企業的財務資料都會實行保密制度,為學生的校外實踐與實習帶來難度,而實訓是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建立與完善校內實訓場所顯得尤為重要。中職學校應聘請會計行業專家與相關教學人員模仿現在企業會計崗位的工作流程與設施標準共同為學生構建一個可實現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教學目的所需的會計模擬實訓場所,讓學生有一個可以熟悉會計崗位設置、財務操作流程,鍛煉實踐技能的平臺,也為教師提升教學效果、推行學訓一體的教學模式提供保障。

教師在校內實訓場所完善與優化的基礎上,推行學訓一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種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將實訓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相結合,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強化實訓與技能訓練,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能力。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學訓一體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首先,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其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際會計工作的業務流程,進行相對應崗位技能的操作與訓練,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與崗位能力的適應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綜合職業能力。

3.優化教學手段,推進中職會計教育現代化技術。在電子技術與網絡廣泛運用與普及的今天,中職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教學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加快發展會計教學現代化技術應用的進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改進教學思路與方法。開啟中職會計人才培養的“云教育”時代,利用網絡豐富的優質教學資源(如會計精品課程平臺、會計實訓仿真模擬平臺、會計理論教學與考核軟件、會計實訓操作與考核軟件等),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引進現代遠程教育等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4.鼓勵與幫助學生取得“雙證書”。根據會計行業的特點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從事會計行業需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因此教師應組織與幫助學生參加職業技能考試,爭取讓學生在畢業時能獲得學歷與職業資格“雙證書”。“雙證書”是提高中職會計人才就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學生就業的保障。

5.推進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為了能讓會計專業畢業生更順利就業,學??梢匝埰笫聵I人力資源部的主管和往屆的優秀畢業生到學校開展就業專題講座,針對學生在就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就業指導與咨詢服務,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政策,引導學生結合個人與社會實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畢業生的就業心理與就業技巧進行指導,幫助畢業生更好地就業。

綜上所述,結合職業崗位需求確定中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訓和技能訓練為教學重點的中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更符合中職職業教育技能性、職業性、實用性的辦學特點,更好地滿足市場對高技能實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從而培養出優秀的會計人才,進一步提升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

【參考文獻】

[1]陳蓓蕾.提升中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4)

[2]陳曉華.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實訓教學研究[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5(25)

[3]巧趙英.中職會計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12)

(責編 江月陽)

第四篇:中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

談中職學校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

單位:龍游縣求實職業中專

摘要:針對目前職業學校的學生在技能養成,職業素養,人文素養方面的短板的問題,越來越影響中職學生的整體,全面,健康的發展。離黨提出的培養新世紀的創新人才的目標差之甚遠的矛盾,本文就如何在職業學生中培養其人文素養的方法,途徑提出個人的想法,建議并加以闡述。

關鍵詞:中職學生,職業素養,人文素養,學生管理,教育教學

身為一所職業學校,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確實能夠使孩子成為某一方面的技術熟練工,或者是現代企業生產線的一個代工機器人。但是這些還是不能成為一個具有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全面成長,和諧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職業教育恰好作為教育的一部分,承擔著傳承文明,接續歷史的偉大使命,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

人文素養的靈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一種人的內在品質,他反映了一個人的人格,氣質,情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個性品質,它對人的全面健康,積極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來講述一下學生人文素養應該如何培養的幾點重要方面。

在日益急功近利的今天,中學歷史教師怎樣把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作為終極和崇高的目標,致力于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把它有機的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已經越來越迫在眉睫地成為當務之急。梁啟超曾明確指出史學是:最博大、最切要的學問,能起到國民之明鏡、愛國心之源泉的作用。

1、歷史課堂教學加強情感的投入與陶冶

動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本身就是充滿情感的職業。國家總督學顧問柳斌同志在首屆全國德育教學研討會上說:沒有情感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育,只會導致教育的失敗。 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它縱然能讓學生記住一些知識,但不能給學生以美的感受,不能給學生以情感關愛,不能引導學生去追求真理。李大釗曾說過,史學于人生的關系,可以分知識方面和感情方面二部分去說。從感情方面說,史與詩(文學)有相同之處,如讀史讀到古人當危急存亡之秋,能夠激昂慷慨,不論他自己是文人武人,慨然出來,拯民救國。我們的感情,被他們激發鼓動了,不由得感奮興起,把這種扶持國家民族危亡的大任放在自己的肩頭??梢?,歷史極具以情感人的功能。 歷史教師首先必須對歷史教學有情感,對學生有情感,這樣才能在實際教學中把情感注入其中,從而使歷史課堂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和毫無生氣。況且歷史本身就是豐富多彩和充滿情趣的。古往今來,眾多的歷史人物,或讓我們敬,或讓我們鄙;無數的歷史事件,或讓我們扼腕長嘆,或讓我們深深思考歷史本身的無盡滄桑,給我們留下了可供發揮的廣闊的情感空間和絕好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怎能對如此浩瀚豐富的歷史內容、一代代風流人物的神采舉止無動于衷,而不帶感情色彩地去講述呢?當戰亂四起,烽火連天,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我們怎能不為生靈涂炭、山河破碎而憂思?當我們講到近代中國百年的屈辱史,怎能不痛恨列強的侵略、清政府的無能?怎能不為民族的悲劇而思考?又怎能不為仁人志士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豪氣所震撼?以言感人、以情感人,把強烈的情感色彩有機地注入歷史課堂教學,怎能不給學生以極大的感染力,從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歷史課堂,難道還是枯燥呆板和死氣沉沉的嗎?教師在這種情感講述中,必然把歷史教育和人文思想無形中注入了教學內容;學生在這種情感碰撞中,必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我們所要傳導的知識和理念,以及其中滲透的強烈的人文精神。

2、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

香港的中學歷史教學,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他們不是進行純粹的、空洞的說教,而是在各個專題的教學內容中,針對不同的專題,確定了配合公民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具體學習和事例。

而我們華夏古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無不閃爍著人文素養的光環。中華民族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著稱于世。悠悠五千年,巍巍中華魂,我們祖先留下的人文財富太多太多了。其優良的傳統道德修養、品格情操,在中學歷史課本中,不勝枚舉。有精忠報國、捐軀濟危的愛國情懷;有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氣節操守;有自強不息、精進不止的積極人生;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有溫良恭儉、推己及人的人間關愛;有坤德載物、謙下若水的博大胸襟;有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更有允公允能、以德帥才的用人標準和清正廉潔、克勤克儉的為官之道;如臨如履、朽索馭馬的憂患意識

例如《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大業》一課,我們把一國兩制確定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認識這個前無古人的偉大的創造性的構想,是鄧小平從歷史與現實出發,做出的理論創新,把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以及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從順應歷史潮流、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去認識人生的價值,作為本課的首要目標。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巧借詩歌人課堂,以國民黨元老、辛亥老人于佑任臨終前的悲歌《望大陸》導人新課,未成曲調先有情;在講香港回歸時,引用林則徐的后裔,曾任我國駐聯合國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的詩:粵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百年國恥今昭雪,只緣華夏已騰飛創設問題情境,分析香港得以順利回歸的原因;最后朗誦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鄉愁》結課,使整堂課浸潤在濃郁的情感氛圍之中,達到情感、知識、思想、能力教育合一的效果。

實踐證明,通過對歷史教材的挖掘,拉進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歷史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對學生的情感就會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營造充滿濃郁人文氣息的教學環境和氛圍 人本主義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承認人的潛能和價值。歷史學科由于學生學的是過去的事。因此,許多人對歷史學科的創新價值提出質疑。但我認為歷史教學完全可以讓學生的創造性得以發揮。教師要做的努力是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教育環境?!端刭|教育在美國》一書,談到了中美學生創造性差異的原因時提到了寬松的教育環境是學生發揮自己創造性的肥沃土壤。這種寬松與民主不僅指師生關系,而且包括教師對歷史材料的選擇盡量客觀,學生能最大限度表現自我見解,學習方式盡量適應學生心理與學習能力,師生、學生之間能夠充分交流等因素。

我們傳統的歷史教育還存在多角度史料少,多角度評價少的問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學生對歷史做出同樣的判斷或發出同樣的感慨。這不能不說是歷史教育的悲哀。因此,就目前而言,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事實上,要以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的素質為前提。在提倡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素質教育,這是一種包含各種因素的綜合性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至少可以這樣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本身就是在培養學生的一種最基本的素質。不可否認,現在的所謂素質教育,說到底,只不過是流于形式,沒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應該承認,素質教育與現行的應試教育有諸多矛盾,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因為素質教育是不可數的,是軟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沒有一個統一的尺度可以說明只要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說素質高或素質低,素質教育的結果是無法衡量的。這倒并不是說,由于素質教育結果的不可衡量而可以放棄素質教育。相反,我們更應該重視素質教育。因為人的內心世界都有一個不斷要求自我完善的過程。從這一角度說,歷史學科的教學對推動素質教育可起到特殊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展現個人能力的機會,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努力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民主學習氛圍,這樣,學生也才能真正感受并接受民主、平等、寬容等人文精神。

一.教師本人的人文素養,以及人格魅力,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基礎。這里面我又給他分為幾個方面。 1.尊重學生人格,以平等的身份走進學生心里 2.以正直的為人,打造學生的健康心靈 3.以開朗活潑的性格,點亮學生的生活激情 4.以積極進取的態度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5.以豐富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化功底 6.用愛心,細心和耐心教導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要想給學生做出表率,教師本人就必須在這方面做到必要的深度。在與學生平時的學習交往中,才能處處都能體現一個人的人格魅力,處處都能感受到一個人的內心的熱情,處處都能讓學生從自己身上得到激勵。這就是孔子所說的:“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學生的健康成長中所起到得積極作用。從學生對老師的佩服,仰慕之情中,學生的學習目標,積極主動性就“一石激起千層浪”。順利完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以及積極評價的良性循環當中來了??梢娞嵘處熥陨淼娜宋乃仞B,人格魅力尤為重要。畢竟學生現在還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的養成階段,教師的優良品質與素養可以給學生起一個良好的代表作用,可以在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起到引領性的作用。

二.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高中生正處在人格和道德發展的重要階段,而中國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度過。所以首先得要解決好課堂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比如語文,歷史,德育,就業指導課,等等,其實除了文科的課程以為,好像在常人的思維里理工類的課程很難加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實不然,每門功課,每個學科都有很多了不起的故事,了不起的人物,和了不起的思想。比如數學課里的華羅庚,陳景潤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構筑富有人文特色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除了構筑人文課堂之外,還必須營造具有濃郁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人文學術環境和文化藝術氛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重視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貫穿于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去,充分發揮每一名教師,每一堂課,每一處校園風景,都作為人文素質教育的陣地,進行悄無聲息的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式的內在自然型的人文精神教育。

家庭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節。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啟蒙老師,家庭社區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進一步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合力機制。推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效銜接。三者共同進步,共同努力,才能夠有一個好的發展。

三.注重學生的實踐,讓其自身感受人文的價值和魅力

一切的東西都要通過外化到內化再到外化的過程,才能真正的得到吸收利用再創造的過程。人文素養也是,首先讓其感受,讓其得到觸動,然后具有了這樣的內因,才有了自己改變自己的沖動和動力。比如可以讓學生堅持練字,練習書法,硬筆毛筆等等方面,開始的時候可能有很多的同學不太愿意練,找著各種各樣的理由,這樣我們開始就可以帶他們觀看書法大家寫的字,給他們講解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作品,甚至可以帶他們去博物館看看真跡??梢宰屗麄儚倪M校的第一天起,每天堅持練習書法,在每個學期末都進行評比,把寫的好的,在墻報上粘貼。鼓勵每一個有進步的同學。也可以在班會

課上朗誦名家名作,以及在手工課上,做些剪紙,制作皮影戲道具,等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傊?,重視一切形式的藝術實踐,積極培養學生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并從親身體會中得到激勵和鼓舞,并進一步形成內在的驅動力。達到自我欣賞,自我評價,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環當中來。

四.重視在班級管理中的人文素養的熏陶。

在班級剛組建之初,積極營造溫馨,平和,友善,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使學生一開始,就樂于融入該班級,班級的建設體現在班級的布置和班級的輿論導向上。當學生第一天走進自己的班級體的時候,應該有種歸屬感,溫暖感??梢酝ㄟ^布置教室,寫上“歡迎你的到來。成為我們中的一員”。也可以制作一個照片墻,班上的每個同學都貼上一張照片。照片下方,寫上自己希望畢業時所達成的愿望。更有榮譽墻,上面貼滿班級體的榮譽獎狀。還有班級英雄榜,上面寫滿了,班上平時的大事小事,好事善事,積極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人性方面的亮點,并加以弘揚。

而且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以及期中期末的學期總結中可以不以分數論座次,排名,而是以每位學生在本學期當中的綜合測評來全面的評價一個學生的成績。在綜合測評當中分數只占最后結果的百分之五十,剩下的則是包括平時學生在學校的德育,比賽,考勤,積極表現,等方面的分數,綜合測評分更加全面合理的反映了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方面的特性。使學生不再像過去那樣只看重學科分數,而輕視德育,人文素養方面的培養。使學生的努力有了更加科學的考量機制來引導。培養機制的形成更加使中職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如虎添翼,再也不像過去那樣老是老師的獨角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不應該只是“工具人”,更應該是個“社會人”。加強中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誠信教育,創新教育,獨立教育,使學生成為一個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會,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類的人。只有這樣,我想才是我們讓學生學習的初衷,只有這樣,我們培養出來的才是一等一的優秀人才。

作者:葉靈剛

時間:2016年5月4號

學校:龍游縣求實職業中專

第五篇:中職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龍源期刊網 http://.cn

中職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作者:施勝勝 張衛平

來源:《職業·中旬》2012年第07期

作為實踐性和技能性突出的中職烹飪專業,構建起“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已勢在必行。它既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學徒制的種種優勢,又切合了當今時代的發展需要,對烹飪中職教育在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和質量評價等進行了革新,呈現出許多優于其他培養模式的創新特色。

一、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

現代學徒制是在校企深度融合下,探索對中職烹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大膽創新,其根本意義在于:學校和企業在職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實現分工合作、各展所長、共同育人、風險共擔。

1.有助于推進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

現代學徒制是以企業用人需求為目標,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培養為核心,以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為形式,以教師、師傅聯合傳授為支撐,校企雙方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專所長、分工合作,從而共同完成對學生(員工)的培養。把工作崗位的技能訓練與學校課堂的專業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既重視專業知識的灌輸和全面素質的培養,也重視專業素養和從業技能的訓練,增強了“學校+企業”雙主體辦學的融合度,成為學校與企業共同發展的最佳結合點,有效化解了人才供需矛盾,也緩解了企業的“用工荒”。

2.有助于探索高技能烹飪人才培養體系

在烹飪中職教育中實施現代學徒制,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工學結合,學校與企業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學生入學即與企業簽訂實習協議,校企雙方共同擔負人才培養任務;二是“教、學、做”為一體,專業教學與頂崗實習緊密結合,。浙江信息工程學校與浙北大酒店學徒制試點“浙北烹飪精英班”,根據雙方制定的培養方案,試行工學交替學習,即對學徒制培養學生實行分時段交叉的理論和技能教學,實現教室與廚房、學校與企業的融合;試行兩種考核評價方式,即學徒制培養學生要接受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雙重考核評價,考核合格的學生由企業招收為正式員工。

3.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

通過“教”可以把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傳授給學生,讓他們掌握并運用一定的烹飪技藝。不僅如此,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能使企業提早介入對學生的教育培養,校企雙方按照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路徑培養技能型人才。在傳授專業理論和烹飪技能的同時,尤其需要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師傅”通過講述自己和周邊的一些真實案例來啟發并告誡“徒弟”們,使參與學徒制

學習的學生“懂行規、有廚德”,徒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師傅的“認同作用”,感受著來自師傅德藝的熏陶和影響,有助于學生提早適應和習慣企業環境,提早接受企業文化,加深學生對企業的感情,培養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這也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大重要特點。

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框架

中職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是學校和企業雙元培養,學生具備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師資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培養任務的一種教學制度。

1.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中職烹飪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關系到學校的辦學方向和餐飲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導向。“現代學徒制”旨在通過烹飪專業教學改革,創新培養模式,堅持“廚德立人、廚藝立身、廚技立業”,使學生成為一名具有較高職業素質、基本功扎實、烹調技藝嫻熟的現代廚師。

2.培養內容

(1)培養思路?,F代學徒制是以學生為主體對象,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職業素質和烹飪技藝培養為基礎;堅持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相結合,培養過程與頂崗實習相結合,培養方案與雙證書相結合;以最大限度拓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專業延伸力,提高烹飪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

(2)課程設置。在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在學校與企業、教師與師傅的共同參與下,按照“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來設置課程,建成“公共課程+核心課程+教學項目”為主要特征的適合學徒制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適合企業的項目課程。與此同時,現代學徒制模式要求理論與實踐課程相互結合、交叉進行,其中實踐實習課程應該占總課程的1/2以上,力求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聽從師傅的指導,在“做”中學到更多實踐技能。

(3)工學交替。在現代學徒制中,學徒的學習是在企業中的實訓和課堂上的學習有機結合,目前可采用“1.5+0.5+1”的形式。即:前兩年主要在中職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第一學期以“企業體驗”為主,第二學期開始“項目實訓”和“輪崗實訓”,采用“三天在學校、兩天在企業”或“兩周在學校、一周在企業”(根據企業的實際而定)的學習方式,其專業技能的要求和實訓的內容均由學校與企業共同確定;最后一年到相關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3.培養方式

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模式的亮點在于對傳統培養方式的改革。這種教學模式克服以往師生關系中“一對多”的弊端以及實習時缺乏針對性等問題,發揮傳統“師徒關系”中“一對一”的充分培養優勢,讓學生學到更多技能,有利于提高中職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

現代學徒制實施有一套標準的教學工作流程:提出學徒制教學改革方案→成立學徒制工作小組→聘請烹飪師傅→師傅專業技能表演→確定學徒名單→與師傅簽訂培養協議→公開隆重的拜師大典→實施學徒制教學→學徒制教學期中檢查及研討→學徒制教學期末檢查及研討。“現代學徒制”培養方式主要采用專業教師和烹飪師傅雙管齊下,學校與烹飪企業簽訂協議,由企業負責提供和挑選資深烹飪廚師作為學生的“師傅”,學校賦予“師傅”們一定的教育教學權利和義務,也對他們進行考核和監管。每個師傅需要帶限定數額的學生,師徒比例不能過大,以免影響培訓質量。烹飪師傅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自編講義,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帶領學徒深入行業一線學習調研。同時配備專職班主任或指派若干指導教師跟隨,以隨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動態和安全情況。

4.質量評價

質量評價是衡量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模式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標志,也是考量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模式學生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標尺。接受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學生,要接受雙重考核,既要接受學校教師的考核評價,也要接受企業師傅的考核評價。

在考核評價方式上,采取學校評價、企業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建立以能力為核心,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學生評價模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在考核評價內容上,除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外,突出學生綜合素質、職業資格認定考試、畢業宴席設計和制作,以及參加各類全國、全省烹飪技能大賽等項目的綜合評定,考核合格者獲得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由企業招收為正式員工。這種考核評價體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增強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也為其今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條件

1.選好企業是前提

中職招生之前,在緊密合作的企業中選擇實力強、資源豐富并熱衷于職業教育的企業;由合作企業直接參與招生工作,按企業的用人標準通過面試的形式,根據學業考試成績擇優錄取,這些學生(學徒生)就相當于該企業的“后備員工”,他們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隨著學徒制的不斷推進,筆者所在的浙江信息工程學校就規定:今后就讀中職學校的新生,先要取得企業學徒合同才能注冊入學,或者取得企業學徒合同方可入學就讀學校與浙北大酒店合作舉辦學徒制試點“浙北烹飪精英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2.簽好協議是保證

在實施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學校、企業、學生(家長)三方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學校與企業要簽訂聯合培養的合作協議;學生(家長)要與企業簽訂三年的學徒協議,在協議中要進一步明確學校、企業、學生(家長)三方各自的職責。學校重點負責培養方案制定、教師和師傅的聘任、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日常管理工作等;企業重點負責學徒招

生、師傅選聘、帶徒傳藝、學徒聘用等;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和企業,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習和實習,自覺遵守學校和企業的規章制度,在企業實習期間要遵守安全制度。

3.聘好師傅是核心

要使學徒制真正發揮作用,承擔師傅職責的人員必須是企業的業務骨干和資深人士,因此,企業和學校應通過相關制度,對師傅的選聘、指導等給予相應的報酬和榮譽激勵,并對師傅的工作教學業績進行有效評價。一方面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門給師傅頒發職業學校“兼職教師”資格證書,另一方面可以進行優秀師傅評選,增強師傅的社會責任感和帶徒育人意識。

4.建好機制是關鍵

為使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順利成功運行,校企合作雙方應構建起組織機構、經費保障和表彰獎勵等機制。一是組織機構。建立由學校領導、企業主管、專業教師組成的學徒制工作小組,主要是負責烹飪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確定、專業課程的建設、教學方式的創新、學生學業的評價等等;同時,該小組還要負責選派優秀的廚師擔任學生的導師(師傅),一般一個師傅不宜超過三個學生。二是經費保障。師傅既要承擔企業工作任務,又要在技術和職業道德兩個方面承擔培養學生的重要責任。要使學徒制取得良好效果,師傅必須全力參與,其培訓和指導經費必不可少;另外,學生在企業的實習經費也要有一定補貼。校企合作雙方應從各自的職責范圍出發,分別承擔其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有關費用。三是表彰獎勵。企業應建立師傅帶徒弟的補貼金和表彰優秀師徒的制度,獎勵培育有方的師傅和成績優異的學徒。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祝自己生日快樂祝福語下一篇: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標準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