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三農問題論文范文

2023-03-19

中國三農問題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少數民族教育 和諧 共諧教育

1、我國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背景

1.1 中國少數民族特點

中國56個民族中,各少數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上存在諸多不平衡,這是由其歷史和地理原因造成的。有半數以上的少數民族與漢族趨同,還有少數邊遠民族區域仍然停留于傳統的農奴社會甚至奴隸社會。雖然現代化的潮流已經悄然而至,但那些地區還遠沒有擺脫那種最傳統最守舊的農耕狀態,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少數民族地區仍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原始文化的痕跡。

1.2 少數民族教育的涵義

民族教育,就是稱之為民族的人類群體的教育。在中國的范圍內,漢民族教育和少數民族教育都屬于民族教育的研究范疇。我國的少數民族教育所關心的主要是少數民族的教育權利、民族教育在少數民族發展中的作用、少數民族人口素質的提高和少數民族地區科學文化的傳播。

2、和諧視角下倡導的少數民族教育

所謂“和”,就是客觀事物總體上是統一的,而局部各有不同,即“和而不同”。“和諧”要求事物的多元性,要有多種不同的聲音和思想觀念最終來達成總體上的協調與配合,“和諧”之義最根本的要求是符合“和諧之道”。和諧社會要求的是一種人類社會與自然、文化與文化、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和諧共生狀態。[1]所以,在世界大趨勢下,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要在保留原有當地傳統的基礎上構筑一種與時代相契合的人文特色。

3、少數民族教育在現實中遭遇的尷尬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少數民族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現如今,在當代教育發展大趨勢下,卻遭遇到諸多尷尬局面,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任何一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都積累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形式,比如詩歌、民歌、儀式、習俗等。但是高度統一的教育體制并不利于少數民族傳統教育的發展,它忽視民族教育特點。教材比較單一,辦學條件缺乏民族特色,教學以灌輸方式進行,照抄照搬漢族地區的教材和教法,不能很好地建筑起民族教育主動適應民族地區經濟建設需要并為之有效服務的長效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少數民族教學和區域經濟建設與其社會發展需要是脫節的。[2]

第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但是民族教育過程中進行漢語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如語言的退化、不重視“雙語教學”等等。目前,很多少數民族地區把以學科為中心的升學教育帶到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兒童青少年只有學會漢語才能與人口占90%以上的漢族人交流,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去,于是家長讓孩子主要學習漢語,而忽視本族語的學習。

第三,宗教。我國各少數民族人口大都信仰宗教,例如,藏族、蒙古族等信仰藏傳佛教,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等信仰伊斯蘭教。[3]事實上,中國傳統教育是一個由儒學教育為重心,建立在多民族教育基礎上的多元化體系。例如傣族佛教教育構成了傣族文化的社會基礎,形成了傣族社會的知識分子階層,在傣族封建制度下,“佛寺即學校,佛爺即老師,和尚是學生,經書是課本”。佛教壟斷教育,教育本身滲透了宗教的性質,宗教寺院與學校爭搶生源。

第四,思想觀念。由于少數民族人民自身落后的思想觀念和家庭條件的制約,也導致了學校在這些地方“形同虛設”。例如,絕大部分傣族學生初中畢業后無心升入高中繼續學習,即使考上了重點中學,去讀的學生也很少。傣族家長對知識和教育的價值認識不高,對子女的學業多偏向“放任”的態度。

4、少數民族教育的和諧化發展之路

如何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理念下更好地保留和傳承這些民族文化遺產,以適應當前和諧化發展和更好地構建少數民族區域的經濟文化體系呢?

第一,教育課程設計應立足本民族、面向全國、放眼世界。要把多元文化的教程理念滲透進課堂,培養學生基于跨文化視角下對不同民族群體問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充分利用多種課程類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傊?,少數民族學校應實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將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

第二,對少數民族語言進行保護性研究,重視“雙語教學”的發展。要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雙語能力,首先要有雙語教學的語言環境,加強雙語教師的培訓;同時加強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保證雙語教學能夠協調發展。

第三,宗教問題上,國家一貫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但并不能把教育與宗教絕對的分割開。學校教育與宗教仍然都是人類重要的文化傳承形式,學校和宗教可以從雙方的教學方法中取長補短,消除學生對于宗教的神秘感。在維護國家統一與社會和諧發展方面,兩者更是有著內在的一致性,特別是宗教在對廣大信教群眾的傳統道德教育上,仍然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第四,轉變思想觀念。改變少數民族區域中人們對于“讀書無用論”的看法,讓大多數少數民族子女接受最起碼的義務教育,同時,注重職業教育和女性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5、結語

要實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和全球化背景下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就要學會用一種兼容的態度對待不同的民族文化、文化心理和生活方式。“共諧教育”就是要用“和而不同” 的觀點,要使構成現代化世界的豐富性和發展的多樣性成為我們強大的精神源泉。[1]一個國家的少數民族需要共諧教育,多個國家更需要這種共生共諧,只有這樣文化才能繼承和發揚,人類才能不斷進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詩亞.和諧之道與西南民族教育[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65-66

[2] 柳春旭.試論民族教育發展問題[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5(1):135

[3] 龍藜.對我國少數民族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的思考[J].西南教育論叢,2007(9)

作者簡介:李晴晴(1987-),女,河南省人,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2010級教育經濟與管理 專業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國三農問題論文范文第2篇

馬顏華

摘要:本世紀以來,我國經濟連續保持著高增長、低通脹的良性發展態勢,經濟增長速度近4年持續超過10%,經濟體系也未發生明顯的通貨膨脹——中國經濟近年來的表現再一次讓人們感受到了亞洲經濟增長的活力,社會各界彌漫著樂觀情緒。然而,一切繁榮的背后卻隱藏著難以讓人們踏實的不穩定因素。本文將中國經濟與日本經濟作對比,分析我國經濟潛在的風險和危機,并對其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中國經濟;日本經濟危機

一、引言

2008年5月29日午夜,財政部發出通知,印花稅由現行1‰調整為3‰。此前一周,中國人民銀行更是采用史無前例的“三率齊動”的手段。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針對上市公司與高管整治、內幕交易及操縱行為的打擊全面展開。這只是一個繁忙的開始。

二、會診中國經濟的青春期問題

中國股票估值遠高于周邊經濟體,并且正在追趕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的水平。貨幣一直在升值,市場里的資金在泛濫,源源不斷地擁進股市和房地產市場,資產價格在急劇膨脹,股價持續攀上新高……這是當下中國市場的寫照——也正是學者對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的描述。

但在相似的表象下,中國和日本經濟肌體上有很多不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認為,在貨幣問題上,日元大幅度升值,中國政府一直采取了審慎的調控措施。當年日本的銀行業基本上還是健全的,不良資產較低,而中國銀行業卻更加脆弱;當年日本制造業是真正的“日本制造”,而我們現在所謂的“中國制造”,嚴格意義上只是“在中國制造”。這意味著,一旦真的出現日本病,中國可能遭受的損失,要比當年的日本更為慘重。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海聞說,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問題是“成熟期”的問題,是一個45歲人面臨的問題,而中國是“青春期”問題,是15歲少年面臨的問題,不可比擬。

快速穩健地度過中國經濟的青春期。

三、國經濟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因素

1 國外資金大量流入造成流動性過剩與匯率的問題。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強烈作用下,資金的逐利性使國際市場的流動性向國內瘋狂涌入。正如國際上歷次金融危機一樣,這些流動性極強、以套利投機為目的的短期資金的涌入,不僅引發國內流動性泛濫,而且加大了我國金融穩定的壓力,一旦資金流入的方向發生改變,極有可能引發金融不穩定甚至危機。

2 資產價格問題。正如通貨膨脹說到底是一種貨幣現象一樣,價格的本質是資金現象。過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資產,必然推動價格快速上漲。資產價格不斷高企,正在一步步制造泡沫,帶動了虛擬經濟投資熱,貸款炒股炒房,上市公司炒股熱,不斷對經濟發展的基礎造成傷害。

3 信貸和投資過快增長的問題。信貸和投資過快增長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當前經濟政策陷入兩難境地,限制了政策操作的空間。為抑制信貸和投資過快增長,需要實施高利率的緊縮政策,而提高利率又會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速國際流動性涌入。在多次實施提高存款準備金的措施后,政策的空間逐步壓縮,邊際效應正在遞減,對今后的政策取向造成極大困擾。

4 經濟增長的基礎和持續性問題。這個問題是前面五個問題綜合作用的結果,由于投資和出口的快速增長,我們高速增長的經濟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性越來越高,而消費的比重則日益降低,使得經濟增長的基礎十分薄弱,成為“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

鑒于此,在當前我國經濟持續繁榮和國際資金大規模向國內流入的背景下,必須下大力氣強化對金融不穩定和金融危機事前管理。

首先,中央銀行應具有明確的政策目標。國際上眾多的理論和實踐都已證明,幣值穩定、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等各個政策目標實際上難以同時達到。從危機的實踐看,正是由于政策的徘徊,使得形勢不斷惡化,最終政策的操作空間受到極大限制。如日本的國內政策最終在日元大幅升值的壓力和國內資產價格的高漲面前陷入兩難困境;第二次危機前的墨西哥既要防止比索升值,又要消除資本流入的影響。因此,從中央銀行的角度說,應明確政策操作的首要目標,避免政策的反復與徘徊,在首要目標實現的前提下才兼顧其他目標。從我國的實踐看,中央銀行應進一步加強維護幣值穩定、防止資產價格泡沫的政策目標。

其次,中央銀行在經濟金融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不僅在金融危機發生后作為“最后貸款人”及時應對和處置危機,更重要的是在經濟繁榮和良好發展時期,能夠“逆風向而動”,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對經濟發展可能出現波動的警惕,做到防危機隱患于未然。既要做到對金融危機和經濟發展規律性的正確把握,同時也要客觀認識我國經濟金融運行中的內在矛盾,不斷加強危機管理功能,及時預防和化解金融風險。

我國改革開放已經歷30年,雖然中間有些起伏,但基本上是持續高速增長。進入新世紀,經濟發展擺脫通貨緊縮的影響,增長速度呈現明顯加快的趨勢,但發展中仍然有不少矛盾和問題,對金融穩定造成重要影響,需要我們借鑒國際經驗,積極進行應對。

中國三農問題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省賽課;反思;“四環四度”;思想基礎

為推進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提高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授課水平。2020年下半年,河北省教育廳組織全省中小學思想政治課教師進行授課比賽。筆者設計和講授的“疫情防控 風景中國獨好——堅持制度自信,做自信的中國人”(以下簡稱省賽課)一課獲河北省一等獎(僅5名)。半年多來,筆者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論述,梳理自己的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師生觀,總結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打造“四環四度”課堂,筑牢學生思想基礎。

一、省賽課課程設計

(一)主題的確定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20年對中國和世界影響最大的事件非新冠肺炎疫情莫屬,它帶來的影響是長久的、深刻的、歷史性的。中國和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例)截然不同的應對措施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提出一個觀點,一切在于國際比較。通過比較可知,這場疫情打破了美國制度優越的神話,是中國制度的勝利,大大增強了中國人的自信心。初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上冊最后一課“共筑中國夢”的第二框的內容是“自信的中國人”。疫情防控實踐就是一堂鮮活的、生動的思政課堂,由此,我確定了比賽課的主題“疫情防控 中國風景獨好——堅持制度自信,做自信的中國人”。

(二)目標的選擇

從知識目標、雙基目標、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目標,是一個從重視知識到重視人的演變過程,體現了教學目標的螺旋上升。省賽課以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具體來說,政治認同方面,在疫情防控中體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持制度自信,做自信的中國人;科學精神方面,堅持理論來源于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從抗疫斗爭實踐中歸納概括出觀點,堅持唯物辯證法,對比中美抗疫斗爭措施及成效,在比較中鑒別中美社會制度的優劣;公共參與方面,引導學生從政治思想和行動上,做自信的中國人,落實疫情防控常態下的各種措施,努力學習,勇于實踐,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三)設計的思路

依據認知規律,從現狀認知(是什么)——原因分析(為什么)——反思踐行(怎么做)三個方面層層遞進設計教學。設置了“感知疫情”“抗擊疫情”“反思疫情”三個教學環節,每個環節分別由疫情故事、問題思考、師生活動、總結提升四個環節,從宏觀數據到具體措施再到個人體驗,通過情境體驗、比較探究、講解啟發等方式努力實現教學目標。

(四)內容的選取

關于中美疫情現狀,各個媒體均有報道,筆者選取鳳凰網的數據,編制圖表,便于比較。中美兩國疫情防控的措施很多,筆者選取了與本課程主題及目標最相關的幾個片段,該材料源自2020年重慶市中考試卷(A卷)第16題,筆者對此進行了改編,以2020年每一個中國人都為抗疫做出自己的貢獻為背景,引導學生反思疫情常態下怎么做才能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共同發展。

二、省賽課課堂回放

【導入新課 體驗自信】

活動:請一位同學半分鐘內盡可能多地說出自己的優點;其他學生鼓掌鼓勵;學生再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導語:作為個人,看到自己的優點,得到大家的認可,可以增強自信心。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國家所做的工作卓有成效,實行的制度具有優越性,就可以增強中國人的自信。2020年,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事件就是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在中美疫情防控措施和成效的對比中,思考中國制度是否具有優越性,能否增強制度自信。

【感知疫情】

疫情故事:截至2020年10月10日新冠肺炎疫情有關情況(據鳳凰網編制)。

注:治愈率=治愈病例÷確診病例

死亡率=死亡病例÷確診病例

問題思考:通過中國與美國、全球的數據比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教師指導:很多數據都可以比較,橫向的、縱向的、兩兩之間、三三之間等。思路是看題干要求比什么;注意思考從表面數字到數字背后的實質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展示表達。

總結提升:中國遏制了疫情在國內的蔓延,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美國與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這就是當前全球疫情現狀。

(說明:2021年5月13日,筆者再次查詢疫情情況,當日全球新增72.6755萬人,美國新增3.3612萬人,中國新增9人且全部為境外輸入,中美對比更加明顯,更能證明上述結論。)

【抗擊疫情】

疫情故事:

材料一:中國抗擊疫情片段:武漢疫情發生以后,黨中央一聲令下,整個國家機器開足馬力,全速運轉。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0多天建成雷神山醫院,346支醫療隊伍,4.26萬名醫務人員從四面八方匯聚武漢,馳援湖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放棄一個患者,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世衛組織這樣評價:“中國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p>

材料二:美國抗擊疫情片段:自疫情發生以來,一些政客和部分美國媒體不遺余力地抹黑甩鍋中國,但當今國際社會主流看法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指責毫無根據,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問題思考:

(一)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的原因。

(二)材料二指出了美國應對疫情的一個重要措施是          。

(三)根據中美疫情防控措施的對比,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展示表達。

教師適時點撥,促進思維生成。

總結提升:(一)中國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的原因有:

1.從材料中的“黨中央”,我們可以想到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國家,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2.從“10,346,4.26萬”這些數字,從“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等,我們可以概括出,這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的具體體現;是中國綜合國力強大的具體體現;是中華民族愛國、團結、英勇無畏等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民族凝聚力的具體體現;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具體體現。

3.從材料中的“中國制度”,我們可以想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表現在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二)美國的措施是抹黑甩鍋,指責中國。

(三)對中美兩國疫情防控措施進行比較,能夠得出,中國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美國措施不當,效果糟糕的結論。其深層次原因是兩國社會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中國應對得力,制度的優越性得到充分體現;美國應對不力,制度中的問題也充分暴露。

說明: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疫情得到控制,美國也進行了換屆選舉,民主黨總統拜登上臺,防控措施更加嚴格,美國的新冠疫苗最多,但疫情仍舊得不到控制,更進一步說明美國制度不是神話,中國制度具有優越性。

【反思疫情】

疫情故事:在2020年疫情防控斗爭中,每一個中國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不信謠、不傳謠,居家抗疫,每個中國人都了不起。

問題思考:在疫情常態下,我們怎么做,才能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贏,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教師指導:從疫情防控的具體措施,從政治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面思考怎樣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學生獨立思考,展示表達。

教師適時點撥,促進課堂生成。

總結提升:從常態化疫情防控來說,我們要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不信謠、不傳謠等。從長遠來說,我們要在政治思想上認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在行動上努力學習,提高本領能力,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讓“風景中國獨好”變成“風景中國更好”,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早日實現。

說明:2020年中國GDP跨上100萬億大關。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18.3%,中國經濟強勁復蘇,中國已步入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發展軌道,雖然有局部地區疫情復發,但我們已有更大的能力較快控制住疫情。這更需要每個中國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措施,更加聽黨話,跟黨走,堅持“四個自信”,努力學習,提高本領,做好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三、省賽課課后反思

(一)立意高遠,達成教學目標

省賽課以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實現了對雙基、三維的超越。課堂教學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生活為中心;超越了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課程圍繞“堅持制度自信,做自信的中國人”主題,以2020年中美疫情防控為素材,通過情境體驗、問題探究、中美對比,實現了學生在政治思想上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制度自信,做自信的中國人的目標,將愛國主義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相統一,適時滲透了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二)選材典型,問題設計貼切

省賽課以2020年中美疫情防控為大背景,節選了三個疫情故事,從宏觀數據到國家防疫措施再到個人居家抗疫,材料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時效性。問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思維能力,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設問與材料之間具有縝密的邏輯關系,問題設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入里。

(三)思路清晰,體現知行合一

省賽課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為指導,遵循實踐決定認識、對立統一等原理,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概括觀點,從中美對比中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課程設計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從是什么到為什么再到怎么做,層層遞進,逐次深化,體現了知行合一。教學的最終落腳點是學生做到思想認同,行動自覺,把愛國情轉化為強國志、報國行。

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反思

省賽課有不少成功之處,但反思我們的常態課,還存在諸多問題,筆者概括為四個方面:講條條背條條;設計淺層次問題;開展無效的活動;講不清楚無提升。這些問題與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要求相去甚遠。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做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等“八個相統一”的課程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做到政治要強等“六要”要求。

根據新時代的新要求,通過對常態課問題的反思及對省賽課的進一步梳理總結提煉,筆者提出打造“四環四度”課堂,筑牢學生思想基礎的教學主張。

(一)“四環”是教學流程

“四環”是指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情境、問題、活動、提升四個前后緊密相連的環節。一般來說,情景是教學的基礎,問題是教學的起點,活動是教學的關鍵,提升是教學的落腳點。情景設計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原則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簡單明了、富有啟發性的情境來啟迪學生思維。問題設計要堅持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一的原則?!皩W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真正的學習是從疑問開始的?;顒釉O計要堅持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通過聽說讀寫思演合作等方式,調動學生眼耳鼻舌身腦等多種器官的參與,讓思維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體驗感悟??偨Y提升要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的原則,通過總結提升幫助學生獲得理性認識,筑牢思想基礎。

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應該包括上述四個環節。根據教學需要,教學流程可以增加一個或幾個環節;根據一個情境,可以追加一個或幾個問題;根據一個觀點,可以追加一個或幾個情境進行分析論證;針對一個問題,可以追加一個或幾個師生活動來探究??梢杂衫蠋熯M行總結提升,也可以由學生進行總結提升??偨Y提升的內容,可以完全是教材的論述,也可以對教材進行適度擴展等。教學流程也可以減少一個或幾個環節,如根據學生的經驗或認知現狀,直接提出問題;或者直接組織一個活動,分享活動體驗;或者教師直接講解某個知識觀點等。一節課可以組織一個教學活動,也可以組織若干個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之間要存在緊密的邏輯關系。因此,一節課就是情境——問題——活動——提升……循環推進的過程。課程設計和教學要根據學生基礎、教學目標及內容要求以及時間限制等因素靈活把握。

(二)“四度”是教學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要堅持“八個相統一”,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我們在反思常態課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思政課要追求“四度”,即溫度、深度、效度和高度。

有溫度的教學反對只關注知識、講條條背條條,提倡關注生活和實踐。教學要以此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感知、探究、體驗生活的過程中生成知識,提升能力,涵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培樹核心素養。

例如在設計省賽課時,我們在思考:怎樣才能提升中國人的自信?近兩年的疫情防控就是現身說法。我們以此為基礎,設計了三個環節:感知疫情——抗擊疫情——反思疫情,從知到行,提升中國人的自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有深度的教學反對無思維品質培養的淺層次問題設計,要關注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方面,教學以問題串貫穿,按照是什么(何為)——為什么(為何)——怎么做(如何)的學習思路設置問題,串聯過程;另一方面,問題設計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思維品質的培養。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是道德思維,要重視理解基礎上的判斷、依托情境的分析、整合事實的歸納、依據材料的概括、設定前提的推理、明確指向的論證和基于要素的綜合等思維品質的培養。

例如,人民網素材“自甘冒險”條款的首例民事案件:因在自發組織的羽毛球比賽中被對方擊出的羽毛球擊中右眼受傷,宋先生以身體權為由將球友周先生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住院補助費等各項費用。2021年1月4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一審依法對此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法律連線和材料,如果你是庭審法官,會怎么宣判?(1分)根據是什么?(1分)

(2)根據材料,探究打球傷眼后,周先生與宋先生之間發生了什么?(1分)結合他們的經歷,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談談怎樣才能避免上述結局。(2分)

上述案例是邢臺市2021年中考備考研討會上,筆者上的一節示范課的部分內容,問題設計從是什么到為什么再到怎么做,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綜合等思維品質,教學是有深度的。

有效度的教學反對為活動而活動,要關注活動實效。無論是學生閱讀、思考,還是小組合作探究,教師要注重學法指導,注重課堂監控,注重觀察傾聽,采取設問、追問、反問等方法,捕捉有效信息,促進課堂生成,關注學生是生成了知識、提升了能力還是達到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認同。

例如,上述示范課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指導,學習有方法,能力就會逐漸提升。當學生不是為了考試而做題,不是從教材中找現成答案而做題,而是用一種研究的視角探究問題,分析材料,形成結論時,活動才是有效的。

有高度的教學反對無總結提升,要關注課程的思政屬性。教學要提升到學習落實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高度,做到鑄魂育人,打牢學生思想基礎。

例如,前述省賽課在學生體驗探究的基礎上進行了總結提升。通過比較,這場疫情打破了美國制度優越的神話,是中國制度的勝利,大大增強了中國人的自信心,引領學生堅持制度自信,做自信的中國人。這樣的教學是有高度的。

思政課教學追求“四度”,要求教師的教育觀、教學觀、課程觀、師生觀要提升,教學要真正從教為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走向學為中心、學生中心、生活中心。教師眼中要有學生、有生活。教學是一場生命對話、思維碰撞的過程,教學本身就是師生生命成長、經歷生活、享受幸福的過程。

(三)“四環四度”是手段,筑牢思想基礎是目的

2020年12月,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對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了整體設計。其中初中階段重在打牢學生的思想基礎,重點是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國家意識國情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與法治觀念、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識等。這些思想意識要通過對“個人與集體”“自我與時代”“社會規則與社會秩序”“社會責任與社會擔當”“道德與法律”“國家利益與國家目標”“中國與世界”等內容以及黨和國家事業在各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的體驗中獲得?!八沫h四度”教學流程和教學要求,有助于學生獲得道德體驗,強化思想基礎。比賽課通過追求“四環四度”課堂,努力讓學生體驗道德生活,筑牢思想基礎。

總之,通過對省賽課的總結與反思,筆者想起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講過的一個例子,一位歷史老師課講得非常精彩,課后大家請教這位老師為這節課準備了多久?他回答說:“為了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只用了15分鐘”。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科學無止境、藝術亦無止境。我們要不斷學習反思、踐行提高,擔當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專家點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如何更好地發揮關鍵課程的作用,最基本的抓手就是學科核心素養。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是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疫情防控”一課通過情景創設、師生互動,很好地落實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落實政治認同核心素養。堅持“制度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價值要求。對于中國人來說,疫情防控是一堂生動的、鮮活的思政大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本課以學生當下正在經歷的疫情防控生活為背景,通過中國和美國應對策略、實際效果的對比,自然生成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通過課程設計,把學生樸素的情感上升為理性認識,實現政治認同的內化。2.提升思維能力。以問題串串聯課程,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三個疫情故事,三個問題設計,材料來源于生活,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實效性。問題設計層層深入,由表入里,設問、材料、觀點之間具有縝密的邏輯關系,來源于生活,思考生活,高于生活,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升。3.堅持知行合一,落實公共參與核心素養。課堂的落腳點不僅僅是學生政治思想上的認同,更是行動上的自覺主動,把愛國情轉化為強國志、報國行。課程在學生情感認同、知識生成的基礎上,提出“大家怎么做,才能促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從知到行,知行統一,啟發學生思考實際生活中應該怎么做,引導學生參與公共生活。

難能可貴的是該教師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的重要論述,更新自己的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師生觀,結合學科核心素養,對課程、課堂等進行了深入地重新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教學主張——打造“四環四度”課堂,筑牢學生思想基礎。一節課、一篇文,提升了課程理念,提供了可復制的課堂流程,可圈可點。

就整節課來說,學生的活動、思維時間略顯緊張,如果給學生更加充分的思考談論甚至辯論的時間,課堂效果會更好。

(點評人: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魏富星)

【責任編輯 張雅璇】

中國三農問題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跨地域跨行業大流動的時代,湖北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不斷增長。通過總結湖北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人口學特征,分析該群體就業同質性高、工作時間普遍較長、收入增加但收入不高、出現階層分化、與城市經濟互嵌的廣度和深度有限等就業創業特征以及影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的主要因素,提出完善城市民族工作體制機制、構建多元化社會支持系統、建構多民族的公共生活等對策,以推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

關鍵詞: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

湖北省地處中國中部,南北交匯,承東接西,由于經濟實力、區域優勢、交通條件等要素的集聚,在少數民族跨區域跨行業大流動的時代,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達31萬人,高峰期超過40萬人,約占全省流動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他們主要是來自武陵民族地區的土家族、苗族,其他多數是來自西北、西南的回族、維吾爾族、藏族等,集中分布于武漢、宜昌、襄陽等大中城市。筆者通過對武漢、宜昌、襄陽、恩施這四座城市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的調研,以管窺湖北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就業創業情況。

一、湖北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人口學特征

(一)人口數量穩中有增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指出,我國流動人口總量自2015年來連續下降?!?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西部地區農民工7814萬人,增長3.3%,占農民工總量的27.3%,西部地區農民工人數增長明顯快于其他地區,西部地區農民工增量占新增農民工的52.2%?!盵1]農民工是流動人口中的重要組成,少數民族農民工是西部地區農民工的重要組成,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農民進入流動大軍,流入中東部地區就業創業。

隨著中部崛起,武漢城市群的發展,湖北省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以及承接產業轉移規模的擴大,湖北省流動人口規模持續增長。湖北省統計局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外省流入湖北省人口有145萬人,流動人口增加。近年,省外少數民族流入湖北已是常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持續增長,湖北常年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約30萬人,高峰期約40萬人,這些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多是農民工。調查小組重點調查的武漢、宜昌、襄陽、恩施四個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持續增加。如2016中國城市人口流動排名中,武漢在人口流入城市中位列第二,僅次于深圳,而每年來武漢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超過15萬,高峰期達20余萬人。2015年宜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1萬多,2018年宜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增加到3萬多。

(二)流而不遷,相對穩定

湖北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數量穩定,但落地入籍的很少,尤其是來自西部的少數民族。筆者在調研中僅發現兩例,一例是在恩施經商的新疆維吾爾族一家5人落戶恩施,另一例是在宜昌經商的河南籍蒙古族落戶宜昌。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只是流動而沒有遷移。藏族流動人員多是父母攜子女流動在城市之間,流動性強;回族流動人員家庭化特征明顯,相對穩定;維吾爾族流動人員一旦找到合適的工作,也比較穩定。各城市常駐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呈現“候鳥式”遷徙的特點,在流入地居留時間增加,除開部分當年新來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維吾爾族、回族流動人口在所在城市居留時間都超過了6個月。

(三)新生代成主體,呈年輕化趨勢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我國流動人口平均年齡呈持續上升趨勢,新生代流動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80后’流動人口的比重為35.5%,‘90后’流動人口的比重為24.3%,‘00后’和‘10后’的占比分別為19.3%和20.9%?!盵2]

湖北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以新生代流動人口為主體,年齡卻呈年輕化趨勢?;刈辶鲃尤藛T主要是“80后”;藏族流動人員多是家庭流動,年齡主要分兩個層次,三四十歲父母和18歲左右的子女;新疆維吾爾族流動人口年輕化趨勢最突出,“90后”占主體,“00后”已加入流動大軍,許多新疆燒烤店、新疆餐廳的老板是“80后”,工作人員主要是“90后”,也有部分“90后”開始自主創業,成為店主。政府組織的新疆維吾爾族集體務工人員普遍年輕,抽樣結果顯示,年齡最大的35歲,最小的17歲,平均年齡25歲。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顯示,全國流動老人規模不斷增長,“主要由四類人群組成,勞動遷移者、失能遷移者、健康退休遷移者、家庭供養遷移者?!盵3]湖北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中,老人很少,筆者在各城市調研中發現了少數民族老年流動人員的個別案例,他們的子女在湖北創業成功,有的是來旅游,有的是來幫工,并未形成趨勢和規模。

(四)文化水平低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以農民為主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據有關學者對武漢市維吾爾族文化程度的調查,“維吾爾族農民工大部分為中小學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以小學、初中為主,所占比例為91.4%,大學??莆幕潭鹊闹徽?.2%,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5年?!盵4]111這是中心城市的數據,非中心城市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文化程度更低。宜昌市維吾爾族流動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以中小學為主,無大學??萍耙陨蠈W歷者,襄陽與宜昌情況相似,而恩施市的維吾爾族的文化程度更低,在恩施的維吾爾族務工經商人員,接受學校教育時間短,只有一位接受過初中教育,其他均未完成小學教育,他們的維吾爾語能說不會寫,漢語基本不會。文化水平低,嚴重限制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城市的就業選擇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二、湖北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的特征

流動性是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流動激發活力,流動創造價值,人口在流動中創造價值、參與財富分配、共享社會發展。在少數民族跨區域跨行業大流動的時代,為了個人更好的發展,家庭更加幸福,少數民族外出就業創業,湖北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呈現以下特征:

(一)就業同質性高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進城求職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發流動,依靠傳統社會關系,如親戚朋友提供就業信息;二是政府組織的集體外出務工。目前,湖北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以自發流動為主體,政府組織的集體務工人員也逐漸增多。

《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農民工在金融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服務業的從業比重雖然較低,但所占比在逐年提高?!盵5]我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員進城實現就業創業,由于不具備城市居民一樣的職業能力,一般只能從事具有民族特色的職業,所從事的行業單一,主要集中在餐飲業,民族特色鮮明。湖北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也如此。如新疆維吾爾族流動人員主要經營新疆燒烤店、新疆餐廳;回族流動人員經營清真牛肉面館;藏族流動人員主要是販賣地方特產和民族飾品。極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經營容易打開市場,產生品牌效應,但是由于同質化嚴重,市場容量有限,導致經濟生態比較脆弱、內部經濟糾紛多發。

(二)工作時間普遍較長

工作時間長是農民工普遍狀態。筆者發現,從事新疆燒烤的維吾爾族務工人員,每天工作8-9小時;集體務工人員的應酬方式是多勞多得,為了更高的工資,工人們普遍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經營牛肉面館的回族、撒拉族等流動人員的工作時間超過了10個小時。長期超負荷工作的狀態對人的身體健康極其不利,導致情緒暴躁易怒。由于工作占用了休息和娛樂的時間,人的生活單調枯燥,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減少,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被禁錮在自己的業緣關系圈,融入城市社會受到阻礙,更加邊緣化。

(三)收入增加,但收入不高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主要來自西部農村或牧區,從事農牧業生產,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又沒有一技之長,收入低,紛紛外出務工創業。據《2015年新疆墨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該縣人均生產總值6090元,2015年是7198元。[6]筆者在訪談中了解,墨玉縣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家鄉務農時月收入不到1000元,打零工收入不穩定,現在在湖北每月收入有3000多元,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但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收入偏低。據薪酬網的調查,武漢市2018年稅前平均工資是5649.66元,襄陽是4987.97元,恩施是5640元,宜昌是5111.9元。筆者在調查中得到相關數據,除了少數行業精英收入過萬,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工資水平在3000-4500元之間,并沒有達到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資水平,基本處于所在城市收入水平的25分位,處于市場的較低端水平,但少數民族經商人員的工資水平并不處在市場最低端水平?!?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農民工月均收入3485元,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是3331元。[7]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來湖北經商務工收入增加,與全國農民工平均水平相當,由此也可推斷出,湖北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中農民工比例較高。

(四)階層分化出現

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就業創業情況不一,收入差別較大,內部出現分層。部分創業成功、發展較好的少數民族已在所流入的城市購房買車,子女隨遷,在所在城市接受教育,在流入地實現了安居樂業;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流動人員雖然沒有購房,但是有穩的職業、滿意的收入,工作和生活相對穩定;還有部分少數民族青年自主創業,希望復制成功族人的經歷來獲得事業的成功。

近年來,湖北境內城市里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經營的店面商鋪越來越多,小城市里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經營的店面商鋪也從無到有,逐漸增多,以自營方式就業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數量增加,但受雇就業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依然占主體。如宜昌有15家新疆燒烤店,9名維吾爾族以自營方式就業,50多名維吾爾族受雇就業;襄陽有28家新疆燒烤店,26名維吾爾族以自營方式就業,60多名維吾爾族受雇就業。調查顯示,在城市創業成功、發展較好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普遍外出務工經商時間較長,經歷豐富,部分第二代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在父輩的上基礎上擴大經營,成為當地行業標桿,如襄陽的新疆阿凡提特色飯店、宜昌的新疆民族團結燒烤等。部分自主創業的青年,由于文化程度低,職業技能缺乏,面臨資金、技術、管理等很多困難,創業風險大。創業的失敗極易產生努力得不到認可的消極情緒,導致突發事件,影響社會的穩定。而由于民族身份,處理不當則會影響民族關系。那些創業成功、發展較好的少數民族經商人員作為本民族群眾的代表,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從民族政策及各種扶持措施中的受益更多,而那些底層的務工人員得到的關注較少,邊緣化嚴重,對國家民族政策不清楚,導致他們對國家民族政策的價值和意義的認識存在相當的差異,產生失落感,引起民族心理失衡,影響民族關系的和諧。

(五)與城市經濟互嵌的廣度和深度有限

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在湖北實現就業創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也能為當地提供各種就業崗位和商業機會。如民族特色鮮明的新疆餐飲業,在湖北省已不是維吾爾族獨享的行業,各族群眾共同參與,形成了密切的分工與合作:燒烤所需的羊肉主要由來自河南、甘肅的回族提供;新鮮蔬菜由當地土家族、漢族提供;串羊肉、串蔬菜由當地漢族完成;燒烤所需的木炭由當地漢族提供;最后一個環節“烤”由維吾爾族完成,是各族群眾合作完成了這個極具民族特色的食品。而政府組織的少數民族集體務工人員,與其他民族的工人分工合作,融入企業的生產。如在襄陽市振華創啟公司開展勞務合作的新疆維吾爾族務工人員,分布在手機制造車間的各條生產線上,共同完成了手機的組裝、檢測、包裝、運輸等一系列工作,商品最后出口國外。在共同生產中,各民族成為伙伴,合作共贏。

源于生活、生產需要的經濟依存是建立多民族互嵌社會的內在動力。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具有民族特色的生產經營活動豐富了城市文化,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多元選擇。但是,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基本分布在第三產業的個體餐飲服務業,規模小,經濟地位不高,并不是內地居民生活必需品,可替代性很強。這種分布狀態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與主流社會之間區隔明顯,一方面影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從主流社會獲取有價值的資源,另一方面導致主流社會形成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刻板印象。由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融入現代社會大生產的廣度和深度有限,所以與湖北省各民族經濟互嵌的廣度和深度也有限。

三、影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機制不完善

1.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缺乏引導

湖北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呈現出明顯的長期居留的趨勢,少數民族服務需求剛性、內部出現分化等時代特征外顯,而政府部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滯后,制度安排缺乏明確的城市融入路徑與規則,不能及時、充分滿足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弱化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對城市的歸屬感,影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分享社會發展成果,束縛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幸福感的提升。

2.舉家遷移環節存在制度斷裂

“人口流動的特點首先是青壯年獨立流出,接著是夫妻兩人流出,然后趕緊把孩子接過來,最后就是整個家搬進來,全世界都是這樣的規律?!盵8]目前,湖北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遷移家庭化的特征不明顯,但正向以家庭化遷移為主要特征的階段轉變,然而舉家遷移環節存在斷裂。一方面,戶籍制度、非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的限制使人口自由流動受到制約;另一方面,由于少數民族舉家遷徙對教育、住房等的基本需求無法得到有效釋放,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受阻,城市歸屬感缺失。

(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組織孵化緩慢

長期以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以民族、宗教抱團,內卷化嚴重,隨著社會融入的加深,湖北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社會組織成立陸續成立,如新疆商會、拉面協會等,這些社會組織規范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行業經營行為,推動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綜合服務管理,改善了少數民族內卷化的狀態。目前這些社會組織“表現出自發性、地域性、松散性、網聚性以及非正式的特點”[9],存在規模小,發展動力不足,經費短缺,管理人才匱乏等問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社會組織面臨地位邊緣化、發展艱難的困難,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有序流動、合法經營的支持有限,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依然面臨融入主流社會難的問題。

(三)少數民族流動人員自身的不足

1.受教育水平低,接受繼續教育難度大

“現代社會,教育程度直接影響著個人或群體參與現代市場經濟與公共生活的能力?!盵10]“城市中有限的就業機會基本上都是按照教育程度來配置的?!盵4]117少數民族群眾尤其是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以農民為主體,受教育水平低、漢語言能力差、職業技能缺乏,在現代城市就業過程中缺乏競爭力,就業內卷化特征明顯,容易自我隔離,導致城市融入難。

在國家通用語言的培訓過程中,新疆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有學習的欲望和熱情,渴望通過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提高語言能力,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但是維吾爾族流動人口語言學習存在一定困難:一是新疆維吾爾族經商務工人員的作息時間不方便安排學習,新疆維吾爾族務工人員主要從事羊肉燒烤,一般都是晚上上班,白天休息,學習時間不好安排;二是新疆維吾爾族經商務工人員的分布呈分散居住的特點,集中學習難度大。這些障礙增加了維吾爾族接受繼續教育的難度。

2.生計方式傳統化

少數民族流動人員主要依托民族文化,從事民族特色鮮明的行業,職業分布單一。就業過度集中于傳統領域束縛了少數民族的轉型,影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現代社會大分工中的融入。當社會分工與民族結構發生重疊,反映出特定民族群體融入主流社會遇到阻礙,族際交往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受限,無法形成互嵌的民族關系,影響民族關系的縱深發展。當民族身份成為謀生的資本時,也會刺激民族意識增強,導致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結構內聚化、生計方式傳統化,與內地的主流社會相隔離。

3.自我行為約束意識不強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流入湖北省之前,主要在民族地區務農,就業準備不足、社會交往層次低等特征明顯;進城務工后,面臨多元文化的碰撞、城市各項規章管理等問題,自我行為約束性不夠,行為欠規范,易與他人發生矛盾沖突。引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規定,讓城市更好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湖北是一個重要課題。

四、推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就業創業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城市民族工作體制機制

政府健全服務管理機制,要抓住民生服務的主線,突出問題導向,增強少數民族進城務工群眾就業創業的信心和本領,破除二元化的社會格局和管理體制,明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的路徑,以福利為引導,增強流動人口的穩定性,建構多民族的公共生活,促進族際之間社會團結與情感,強化基層社會整合功能。

1.推進民生財政建設,保障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民生需求

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住房保障是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主要民生問題,圍繞民生問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確保人口流入獲得足夠的財稅資金,加強這幾個領域的財政支出比例,加快推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市民化。政府服務管理既要注重少數民族的個人福利,又要注重家庭團聚的需求;既要滿足少數民族個體自由流動的愿望,又要增強湖北省地方政府吸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動力,增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對湖北的歸屬感。

2.構建完備的民族教育體系,提供免費民族教育

下一代的教育不僅關系到一個家庭的未來,更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秶鴦赵宏P于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通知》保障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接受義務教育權利,但非義務教育階段高昂的學費讓很多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子女被留在家鄉成為留守兒童。2016年,國務院在《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出“流入地城市創造條件讓更多的孩子能夠跟隨父母進城,減少直至消除留守兒童。少數民族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關系到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穩定”,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政府可參照“內高班”、“西藏班”的形式,在中心城市構建從幼教到小、初、高完備的民族教育體系,實行免費教育,解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問題,增強湖北的吸引力,吸納更多的人口流入湖北,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融合的雙贏。

3.福利引導流動人口信息更新管理

我國加強了對流動人口信息的管理,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信息變更依然滯后,難以實現及時、準確、動態更新,信息資源也尚未實現高度共享。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對于政府各部門的信息登記缺乏積極性,被動接受,很少主動上報信息。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信息獲取存在的障礙影響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針對這種狀況,可以通過福利引導,將社會福利與流動人口信息登記掛鉤。

湖北省部分實現“階梯式”賦權,如清真飲食價格補貼,即對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人員實施定額補貼。武漢市、襄陽市、宜昌市等地把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也納入了補貼范圍,但要求流動人口在當地居住一年以上。一年的時間限定不符合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流動性的特點,可以適當減少為6個月。通過福利,吸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主動上報人口信息,方便相關部門科學準確掌握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相關信息,總結少數民族的流動規律。

(二)構建多元化社會支持系統

1.發揮社會組織的服務管理作用

社會組織是群眾自我服務和管理的機構,可以緩解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后的心理焦慮和不適感,為流動人口提供技能幫助、權益維護和法律支援,將矛盾和沖突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況。社會組織是調節社會矛盾的“緩沖器”和“潤滑器”?!吧鐣M織在增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融入、擴展社會資本、重構社會關系網絡等多方面架起流動人口與政府溝通的橋梁,在服務和管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盵11]從湖北全省總體情況來看,武漢漢藏文化交流中心、襄陽市涉及少數民族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新疆商會、拉面協會等社會組織,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有序流動、合法經營的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現有的社會組織力量小、發揮的作用有限,需要進一步發揮民族聯誼會、宗教團體、志愿者組織、公益社團等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實現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化解內部矛盾糾紛。

2.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少數民族融入現代社會大分工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湖北省實現了居住地和生產方式的轉變,但并沒有實現生活方式的轉變,并沒有融入湖北社會。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結合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職業分布規律、行業特征,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經營戶提高經營檔次和服務水平,引導其在更廣泛的區域活動,幫助他們的生計方式去傳統化,實現生計方式的多元化,提升少數民族流動人員參與現代市場經濟和公共生活的能力,融入現代社會的大分工,在社會結構上實現互嵌。

3.增強國家通用語言培訓的趣味性,提高學員的積極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學習過程會加深對異質文化的理解,進一步造成文化在不同社會群體中的相互進入或涵化,沿著這種文化交流的路線,民族關系就會在這種浸潤中發生改變。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來說,語言的自由溝通交流是他們真正融入當地生活的前提,也是實現真正和諧民族關系的起點?!盵12]2018年,湖北各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培訓獲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何激發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積極性,繼續深化學習,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谏贁得褡咫S遷子女漢語言能力較好的現實,學習方式可以從目前的開班學習集中轉變為家庭學習,聘請“家庭小教師”,子女當家長的老師,形成全家一起學的學習氛圍;組織各種才藝比賽,檢測學習效果,培養學習明星,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參與性。

(三)建構多民族的公共生活

大量的多民族的公共生活能加強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了解,消除民族隔閡,增進各族群眾的感情,有利于各民族成員有機、立體地嵌入在國家公共生活中,有利于多民族互嵌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形成,構建和諧穩定的關系格局。

1.建立公共生活資源享用機制,推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市民化

完善促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機制,推動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市民化,支持、鼓勵少數民族群眾在湖北學習、就業、生活,解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各民族群眾融入湖北,共享湖北發展成果。

2.推動多民族社區建設,營造多民族公共生活空間

在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中制定干預性的居住政策,改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居住條件,引導實現多民族互嵌的居住結構;加強社區公共資源建設,以公共資源享用為紐帶,吸引少數民族群眾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和公共生活管理,對社區中的資源、事務和話題形成共同的責任和擔當,從而形成對社區和其他群眾的共生情感,建立共利共生的生活模式,使多民族公共生活走向良性發展。

注 釋:

[1]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4/t20180427_1596389.html

[2] http://news.chinabaogao.com/gonggongfuwu/201812/12243Y3312018.html

[3] www.sohu.com/a/284707882_162422

[4] 李吉和、馬冬梅:《流動、調適與融入: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調查》,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年。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信息報》,2018年4月28日。

[6] http://www.ahmhxc.com/tongjigongbao/3647.html

[7] http://www.baike.baidu.com/item/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2545493?fr=aladdin

[8] http://www.sohu.com/a/116564393_452205

[9] 方秀云:《流動人口自組織的特征、意義、困境及其突破》,《行政管理改革》,2013年第1期。

[10] http://www.cssn.cn/mzx/201704/t20170427_3502468.shtml

[11] http://www.chinanpo.gov.cn/700104/92490/newswjindex.html

[12] 陳海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語言交流與民族關系的思考》,《滿族研究》,2010年第2期。

中國三農問題論文范文第5篇

2、智能手機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研究

3、莊子學派與犬儒學派哲學思想異同點淺析

4、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的育人功效

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深層思考

6、抗戰時期黨的統戰效果研究

7、張學良愛國主義思想形成淵源的幾點思考

8、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9、抗戰時期不同空間格局下民營企業內遷

10、論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國防建設新思路

1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域下精準扶貧與全面脫貧問題對策研究

12、鄧小平“北方談話”與改革開放

13、抗美援朝視域下新中國國際形象的塑造與當代啟示

14、論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標準的研制

15、建國初期土地改革對農民階層的影響

16、深刻把握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重點

17、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研究的四個層次

18、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路徑探討

19、同向同行聚合力,開拓創新見成效

20、李大釗的人格教育思想對當代大學生人格教育的啟示

21、東北義勇軍在東北地區抗日斗爭中的歷史意義

22、河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碩士點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

23、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的四個基本維度

24、大同縣深入“四個全面”發展戰略的宣傳途徑研究

25、淺析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

26、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文獻建構研究

27、高質量 精細化 深層次

28、陜北民歌發展現狀探析

2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

30、延安時期的《邊區群眾報》與現實啟示的研究

31、淺析“中東路事件”起因以及對日本侵略東北的影響

32、鄧小平與廈門經濟特區經濟發展軌跡探尋

33、新形勢下鑄造全方位高校宣傳思想觀研究

34、中共歷史研究:面臨問題與深化措施

35、嚴復“三民思想”淺析

36、“問題與主義”之爭與其后百年論戰

37、論儒家禮樂文化及對現代教育的意義

38、借力新時代 提升黨建學科建設水平的若干問題新思考

39、論李鴻章與晚清清流派外交思想

40、淺析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

41、信息全球化視角下輔導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思考

42、抗戰時期黨在陜甘寧邊區的外交政策

43、淺析反全球化運動產生的原因

44、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高水平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45、關于“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二級學科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

46、增強網絡空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情感認同的方法

47、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的實踐歷程、基本經驗與發展指向

48、延安精神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路徑

49、終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

上一篇:農業區域發展論文下一篇:農業專家系統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