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夢范文

2023-11-08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夢范文第1篇

黨的十八大之后,總書記提出和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長遠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需要所有中國人共同奮斗去實現。各大高校以“中國夢”激勵當代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對于激發大家的愛國情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奮發成才將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對于“中國夢”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古往今來,一個民族的興盛往往與民族精神的高揚同步,一個民族的衰落伴隨的則往往是民族精神的殘音??梢哉f,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續的精神血脈,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民族興盛的精神資源,對任何一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基于以上原因,為了解我校在校學生對于中國夢與大學生民族精神培養的認識,以及根據本次學生社會調查實施規程的要求,我特組織組員,利用在校期間的一個多星期時間,對在校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希望了解大學生中國夢的現狀和特點以及對于民族精神的看法。但是我們的著眼點絕不僅僅局限于夢想和精神的本身,我們想要的是以夢想為載體,通過夢想來展現大學生對當今中國社會的看法,來展現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生活風貌,表達他們對于個人理想和民族理想,個人未來和民族未來的信心和愿景。

二、調研對象

XXX在校大學生

三、調研實施的過程

我們組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個星期的調查。本調研一共下發50份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50份,調查男女比例基本相等,四個年級結構合理,學院專業分布較客觀。

四、調研對象的現狀

參與本次調研的學生凸顯了當代大學生的年輕風貌,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面對人生,有自己的夢想,對中國夢的認識也很客觀,他們很多都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對中國現在的國情很是看好。但對于民族精神這方面,有部分同學表現出擔憂的意向。

五、調研對象現狀分析及得出來的結論

調查報告顯示,很多人在理解中國夢時,有近六成的同學認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共同追求,有少部分人認為是政府的口號,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是世世代代形成的觀念,由此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學對中國夢的理解與認識還不夠深刻,由此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國夢的宣傳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使得同學們對中國夢的了解知識停留在口號與表面宣傳的層面。為此,學校甚至政府應當積極傳播相關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祖國的事,并增多溝通渠道,要潛移默化地用實際行動影響到每一個人。

在大學生對中國社會現狀看法的系列探究問題中,當問及中國社會問題的嚴重程度時,16%的人選擇了不知道,各有共有84%的大學生覺得中國需要改革,其中一半的人覺得中國社會問題很嚴重,不改革將會有嚴重后果。特別是對于我國當前面臨最大最嚴重的腐敗問題,絕大多數同學都表示了憤懣不滿之情,表示國家的執法力度非常不夠。從總體調查結果看大學生認為中國的社會問題還是很嚴重的。但從另一角度看大部分大學生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還是很有希望的,對中國當前面臨的問題也是有一定關注的。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對當代社會精神的主旨和重點的認識上,有約40%的人認為是“相濡以沫,團結互助”和約20%的人選擇“全民一心,努力發展”這2種較為中庸的觀點,與當今的和諧社會比較吻合;但是竟然近1/3的人有“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這種自私自利的觀點,這說明了當代社會雖然大多數人的觀點積極,符合民族精神的要求,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急功近利自私自利,與主流精神相違背。這也反映了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條件下,產生出來的“趨利”理念帶來的對傳統精神的沖擊,告訴我們需要加強在這方面的正確引導,養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

中華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作為具體體現的一種精神。而作為其核心的愛國主義最能體現幾千年以來中華兒女的意志傳承,也是這一精神的價值所在。不過,在關于“中華民族精神最突出的內容”的調查中,有近六成的人選擇的是“追求真理”,有40%以上的人選擇的是“自強精神”,僅有不到20%的人選擇“愛國主義”,這不能不說是對民族精神的理解不到位。說明在當今社會,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宣傳不夠,導致有那么多的人認為“追求真理”和“自強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最突出的內容?;仡檸浊暄S歷史,愛國主義貫穿整個歷史長河,充分體現了每一代炎黃子孫的精神傳承,特別是在近代歷史上,面對西方列強的掠奪,這一方面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總體來說,大學生對中國夢的概念是認同的,大學生的中國夢是健康積極的,但是普遍的問題是,踐行夢想的決心和信心還有所缺乏。中國的高等教育問題,當前中國社會一系列的不公平現象以及其他的社會問題是大學生實現中國夢乃至中華民族實現復興之夢的不利因素。中國需要改革,高等教育需要改革,大學生也需要不斷改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惟此,我們的中國夢才能最終實現。

而另一方面,對于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養,大部分同學總的觀點是明確的,但是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并不夠堅定。在經濟全球化,價值取向多元化的時代。部分大學生經不住西方文化的沖擊,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失去了自我,失去對我國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的信仰,對本民族的文化表現出異常的冷淡甚至反感和排斥。其主要表現在有些大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表現乏動力,沉迷于網絡游戲,逃課、缺課,不及格的課程很多;有的整天追求打工賺錢,理想信念淡漠;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勤儉節約精神淡化。而學校和社會對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方式、路徑、策略上存在著問題。就教育手段和信息渠道而言,手段單一,集中于傳統的封閉式填鴨式的手法,缺乏互動和活潑的溝通,社會大眾獲取精神教育的途徑還停留于書本、電視等陳舊的渠道;就精神內容而言,向公眾傳播民族精神的內容比較單調,缺少鮮活的事例,讓人感覺抽象,不能針對不同群體提出合適的普及方案,易于走向說教,與時代的結合程度不高,講理也不夠透徹;不敢面對西方文化的競爭,不能直面所在。

六、建議

當代青年人的生活時代不同,其歷史責任與使命也相應地有所不同。當代青年,很少像過去那樣,在戰場或艱苦環境當中經手刻苦的鍛煉,擁有壯懷激烈、報效祖國的機會與責任。但當代青年,特別是青年大學生,同樣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這是青年作為現代人所追求目標的重要標志,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礎。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大學生應當關注時事政治,了解自己在社會關系中扮演的角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把實現中國夢的大夢想同自己的理想有機的結合起來。正如陳獨秀所說青年應當“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一、以先進文化為基石,構筑大學生的精神支柱

先進文化是人類精神文明成果的結晶,又是推動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巨大動力,它順應歷史潮流、反映時代精神、代表社會發展方向、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高校發展先進文化,就是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構筑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引導大學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拓展民族精神的內涵,以先進文化支撐民族精神的結構體系,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弘揚民族文化的引路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使高校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輻射源。 先進文化必須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各種腐朽文化。社會主義文化要成為我國文化的主體,必須引領和整合其它各種文化。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帶有迷信、愚昧、暴力、頹廢、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還存在一些如色情、反動網站等腐朽文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給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使得各民族的傳統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F在的青年一代大多是改革開放以后出生的,他們對于我們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知之甚少。我們還要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網絡文化的影響,它既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境界,培養其現代化的思想和觀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文化的影響,淡化了民族意識,不利于大學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應積極開展健康文明的娛樂活動,占領大學生課外活動陣地

二、以歷史教育為重點,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提煉出來的,又為傳統文化所涵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精華部分。正是因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存在、發展、充實,才使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歷經磨難,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越緊。當各大文明古國都消亡時,只有中國通過不斷進化依然生存。”這充分說明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精神內涵。盡管我國具有世界上任何國家無可比擬的輝煌歷史,然而這些年來,在重視對大學生的中國歷史教育上,我們已經到了不能再削弱的地步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的歷史課程很少,前些年我們的高中甚至沒有中國歷史教育。加上目前電視上各種歷史節目都是戲說歷史,不能真實反映歷史,這必然會造成這樣一種狀況:如果一個學生上完初中、高中就去就業他們將終身不再接觸本國歷史,他們學的歷史知識早就遺忘;即使考上大學,考上文科,如果不進歷史系,基本上也終身不再接觸本國歷史,他們又能有多少本國歷史的知識,又能了解多少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呢?中國的留學生沒有中國歷史觀念,這如何能希望他們會愛國、為中華民族服務?我們試想一下,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祖國歷史都不了解不熟悉,又怎么能憑空產生中華民族精神呢?因此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急需加強對大學生的中國歷史教育,對大學生進行中國歷史教育應貫徹整個大學的全過程。因為它在潛移默化中已經把愛國的精神、愛國的根植入到他們的心里,使大學生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尤其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獨立解放實現民族振興的奮斗業績,從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跡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這對于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三、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創建大學生的精神家園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也是經濟、科技、綜合國力高度競爭的時代,它對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尤其是文化素質與民族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空間和場所,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形成雖然離不開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但教師的教育與引導、校園文化環境對民族精神的教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優美高雅的校園文化環境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充實大學生生活,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例如,學校通過舉辦高水平、知識性的人文講座,向大學生傳播更廣泛的文化信息,對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對科學文化與人文精神的感受力、領悟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組織大學生參觀校史展覽,使其了解學校艱苦創業的非凡經歷及豐厚的文化底蘊;在校園主要活動場所建造高雅的人文景觀;在教室、走廊懸掛偉人、名人的畫像、語錄,營造一種文明、健康、品位高的人文氛圍和精神氛圍,這些都能對大學生起到陶冶情操、激發愛國情感、鼓舞學習熱情的作用。

四、發揮互聯網優勢

當前互連網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它的信息量更大、形式更加多樣化、選擇性和參與性更強,尤其是它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性現象,即以英語為載體的西方文化向發展中國家單向流動,存在“文化侵略”問題,正如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所說,我們正面臨單一文化的威脅。這就給高校德育帶來強烈的沖擊和極大的難度。國際互聯網的管理已成為一個新課題。簡單依靠禁止的方法來消除網絡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顯然是不夠也是行不通的,甚至會引起大學生的逆反心理。目前,我們應當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主動上網,建立起高質量、大容量、有吸引力的網站,搶奪網絡制高點,設立讓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的主題,特別是在網絡中建立有關中華民族精神的相關鏈接,在BBS相互討論中加深大學生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理解,進而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創建大學生的精神家園。

五、培養自強自立的名族精神

1.能夠正視生活的困難,發揮自強精神。

不論家庭貧困還是優裕,都要正確看待家庭經濟情況,理解父母的艱辛;端正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克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在生活中做到勤儉節約,吃苦耐勞,培養自信自強的名族精神。

2.明確學習目標,在學習中自強。不斷給予自己學習的動力,找準目標,腳踏實地。學習刻苦,不斷調整和豐富知識結構,在學習中體驗自強的魅力。

3.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在思想上自強。積極參與學校與班級組織的各種群體活動,積極鍛煉自己各方面能力,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4.適應社會,在就業上自強。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準備,在就業過程中很好的進行自我評估與定位。將大學時期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更好的發揮自身能力。自強與自立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 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至始倡導的人格品質。自強自立對于完善個體人格,促進個體與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價值。大學生自強自立精神的培育是個體成長與發展完善的必由之路。作為國家未來建設主力軍的大學生,其精神風貌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未來前程。因此,培養大學生的自 強自立精神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戰略意義

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大學生主動參與塑造民族精神

當代大學生是改革開放后出生的,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生活條件比較好,他們朝氣蓬勃、思想活躍、思維敏捷、精力旺盛,喜歡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因此我們要抓住大學生的特點,以大學生為主體,激發大學生主動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的欲望,同時,又要以中華民族精神來指導大學生的各項實踐活動,以此形成良性互動,不斷增強、培育大學生的中華民族精神。當然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這不僅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長期潛心發揮主導作用,更需要大學生的長期主動參與配合,以做到主導教育與自身塑

造的有機結合。因此,學校要積極采取措施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充分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組織各種大學生社團,并通過大學生社團開展讀書活動、征文活動、辯論賽等,組織深受大學生歡迎的高水平的人文講壇和科學講座等,使大學生們在這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實踐活動中,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增強民族精神。同時要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活動以及各種下鄉活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先進的廠礦、企業、農村,采訪勞動模范等先進人物,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實踐中親自感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為此,我們應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好大學生參加這些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并作到學以致用,以增強對祖國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并把這種對民族的濃厚感情升華為民族精神,只有這種大學生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才能積極主動地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精神。

溫總理說過大學生應該做到有理想,善學習,講道德,要自立,永奮斗。要懂得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樹立對國家對人民強烈的責任感。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揚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做到以了解祖國、學習愛國主義知識和有關理論為基礎,投身祖國四化建設的雄心壯志和努力學習的積極行動。“我是愛國的,對國家好才行,沒別的要求,只求國家強大。”——錢偉長愛國主義并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而是需要我們去親身實踐的。德蘭嬤嬤說:“我睡去感覺生命之美麗,我醒來感覺生命之責任。”平庸的人之關心自己的生活,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把國家命運視為自己的責任。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是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幫助大學生了解祖國的過去,認識祖國的現在,展望祖國的未來,以此激勵大學生珍重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相信中華民族將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任何處境中都不屈從命運的安排,努力向前,不折不饒。在順境中,不驕傲,不得意,只要求更好;在逆境中,不退縮,不畏懼,只求逆流而上。今天,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樣需要發揚自強不息的光榮傳統。青年大學生,要在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有所作為,弘揚民族精神,艱苦奮斗,怒力學習,不怕困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夢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中國夢;傳統文化;社會理想;政治理想

當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中國夢反映了國家利益、人民的愿望,符合社會文明進步的趨向,因而一經提出就得到全社會的認可。中國夢實際上屬于社會政治理想的范疇,是現今中國社會政治理想的一種通俗化、形象化表述。“中國夢就是中國人民的價值目標和追求,就是中華民族國家認同的理想前景。”[1]10這一理想的提出既有現實動因,又有歷史依據,既順應時代潮流,又反映文化傳統?;仡欀袊鴼v史可以發現,中國傳統文明中對理想社會政治有豐富的構想和闡述:一方面,眾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重要的思想流派都從理論上描述和論證了理想的社會政治圖景,如孔子的“有道”、孟子的“仁政”、荀子的“王制”等等;另一方面,民眾也用通俗的形式和樸素的語言表達自己對理想社會政治的愿景。這可以稱為傳統中國夢。①中國歷史上這些對理想社會政治的設想、設計,以及對理想社會政治的不斷探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今天中國人民所追求的中國夢繼承了傳統中國夢的精華并實現了時代性、歷史性的超越。

一、傳統中國夢與當代中國夢的共通之處

同為社會政治理想,當代中國夢與傳統中國夢頗有相似、相同之處。主要包括:

(一)秩序井然

秩序是事物的有序狀態。有序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有重要意義,對社會同樣如此。中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了社會有序的重要性。荀子就指出了由于人性、人的欲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而導致人類社會存在失序、乃至無序的可能。他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荀子·性惡》)而社會的失序、無序意味著社會的混亂甚至崩潰解體,這顯然違背社會、人類的整體利益。所以,政治家、思想家、民眾都向往有序的社會生活,有序也是思想家在理論上建構的各式各樣社會政治理想的一個基本特征。比如孔子所主張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實際所描繪的就是一個從家族到社會,從倫理到政治都井然有序的情境。其他思想家也都強調有序的價值,只是各自的具體側重有別。道家所講的是從宇宙到社會到個人都遵循自然而形成的有序狀態。法家強調的是國家嚴格控制下的有序。墨家強調的是建立在相愛、利益交互基礎上的有序??梢哉f,雖然各家各派的想法或溫情脈脈、或冷峻嚴格、或恬淡自然,但對有序都是高度肯認的。

今天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中國夢同樣包含著有序性,以社會政治生活的有序性為追求。中國夢的有序性首先體現在有序是中國夢的當然內容。中國夢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理想狀態和奮斗目標,是善和美的統一,而有序正是善和美的展現,所以,有序是中國夢的自然具有的含義。其次,有序是中國夢實現的前提條件。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2]而這些都必須以中國社會的有序為前提。如果內部混亂、動蕩、分裂則社會的存在和正常運行都無法保證,實現中國夢更無從談起。最近一百多年的中國歷史充分證明,有序是中國社會存在、延續、實現更美好狀態的必備條件。中國夢的有序性還體現在中國夢實現過程的有序性上,即中國夢的實現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有次序、有輕重、有先后的過程。中國夢的實現涉及眾多的主體、環節、領域,但并不是一個自發的、任意的、隨機的、各行其是的過程,而是一個高度組織、計劃下不斷推進的過程。近幾十年改革開放的歷程已經證明了有序改革對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價值,中國夢的實現也必然是黨領導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有序過程。

(二)關系和諧

中國傳統中所構想的理想社會不僅是有序的,而且是和諧的。據稱早在西周末期,史伯就指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國語·鄭語》),充分認識到了和諧對事物發展的重要意義。之后,在社會發展中,人們越來越體會到和諧的意義、對和諧的認識不斷深化,追求和諧遂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顯著特征之一。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和諧’是一種不散的精神。”[3]1“‘和’貫穿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全過程,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首要價值和精髓”[4]57中國文化傳統中追求的和諧是一種全面性的和諧:從每個人自身的身心和諧,到人我和諧,從社會和諧到政治和諧,從一國內部的和諧到萬邦和諧,從人類社會的和諧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其中,社會政治領域的和諧尤為重要?!墩撜Z》中說“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強調以和的精神來處理社會政治關系。孟子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老子設想的理想社會中甲兵不用,“雖有甲兵,無所陳之”(《老子》第八十章)。如此種種,人們所設想的理想社會中,人與人關系和諧、相處融洽,沒有什么矛盾、紛爭、沖突。而和諧的實現,在人們看來主要靠兩點:一是合作,二是執政者的素質和覺悟。合作包括君臣合作、君臣民合作。前者如“君臣道合”“君臣同志”,后者如《太平經》所說“君臣民相通,并力同心”。對執政者的要求主要是有以天下為公的政治覺悟,有循治道而行的政治能力。人們相信通過各群體的分工合作和執政者的善治完全可以在現實中實現社會政治的和諧。

和諧同樣是當代中國所追求的價值之一,是中國夢的內涵之一。中國夢是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以,和諧是中國夢的基本內容和目標之一。“中國模式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是人的全面發展,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其終極的價值追求是實現持久的‘穩定和繁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5]19中國夢是中國發展進步的全面目標,要求各個領域、各種關系的和諧。只有實現和諧,富強、民主、文明等目標才可能實現,同時,和諧也貫穿于富強、民主、文明等目標之中,是其應具有的特征之一。此外,和諧也是中國夢實現的方式、方法之一,亦即和諧不僅是一種價值目標,也代表了一種思維方式、工作方式。中國夢理應在和諧思維的指導下,以和諧的方式來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的幸福指數。提升整個社會的幸福指數,從根本上講,就是要進一步提升整個社會和諧的水平。要進一步提升整個社會和諧的水平,則要求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確立和諧思維方式。”[6]50這符合中國夢的和諧價值取向,也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實現中國夢。

(三)國家富強

傳統中國夢也十分重視國家富強。“富強是中國古代社會具有恒久意義的社會主題。”[7]3富強中的富有兩層含義,一是社會經濟繁榮,二是國家財政安全。社會經濟繁榮主要靠發展生產實現,由于當時農業是國民經濟最主要的部門,所以發展生產主要是發展農業生產。農業當時被視為本業。所以,民本、重民實際都是重農。國家財政安全主要指國家能夠正常支付政費、軍費等各項開支。如促成北宋王安石變法的直接原因應該是當時的財政困境。強主要指軍事、國防方面的強大,能夠抵御外侮。富強在中國歷史上是人們的基本追求之一,在國家社會經濟凋敝、入不敷出、外患嚴重的時候,富強的要求更是十分強烈。中國傳統社會中,歷次社會政治改革運動都旨在謀求國家的富強。

富強同樣是當代中國夢的基本目標之一。習近平表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8]富強成為當代中國夢的目標的背景:一是中國在清末及近代時期長期積貧積弱、內憂外患,這成為中國人的痛苦記憶,同時也激發中國人探索國家富強的道路;二是中國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其現代化進程尚未完成,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同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三是中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與人民的愿望和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實現國家的富強符合人民群眾利益,是人民群眾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富強作為中國夢的基本目標之一,與文化傳統、歷史教訓、現實需要、人民愿望有密切關系。

(四)道義貫徹

中國傳統中追求的理想社會不僅僅是國家富強、和諧有序,更重要的是道義得到了貫徹,即是一個有精神追求的、正當原則得到實現的社會。中國文化中對人類社會正當原則的概括通常是道、道義之類。如孔子就以道是否得到貫徹將社會政治劃分為兩種類型,道得到貫徹的社會就是有道,是理想社會;反之,則為無道,是與理想相悖的社會?!吨杏埂匪v的中庸之道、道家以自然為本的道、柳宗元所講的“大中之道”等都是如此。它們都被視為人類社會乃至宇宙的大綱,具有確定無疑的正當性、高尚性,是真善美。所謂理想社會和政治實際就是這些正當性原則得到真正貫徹的社會。

當代中國夢同樣具有深厚的道義基礎,所追求的也不僅是物質生活的改善、日常生活的愉悅,而且是也包括高遠的精神追求和偉大價值的實現。當然,能夠打動人心的社會政治理想總是包含某種獨特而崇高的精神價值。當代中國夢與傳統中國夢以及其他地域、民族、國家的社會政治理想的區別在于所體現和追求的道義不盡相同。當代中國夢所依賴、所追求的道義是社會主義。當代所說的中國夢實際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一個階段性目標。中國夢符合并體現社會主義的要求,中國夢的實現意味著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成就。所以,中國夢體現和貫徹的是社會主義的價值原則,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15中國夢和社會主義價值觀是一致的。“中國夢理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統一,總括和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一個較長歷史時期的基本理念、根本目標、價值導向、價值準則和實踐要求,兩者共同貫穿和體現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方方面面。”[10]總之,社會主義價值取向是中國夢的核心內涵,中國夢是社會主義原則在中國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具體實踐。

中國夢與傳統社會政治理想的相通之處說明了,中國夢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有聯系,可以從中汲取營養;同時,也應充分注意到,今天提出的中國夢不是對傳統社會政治理想的重復,而是在現實需要、未來發展趨勢之上的新創造。

二、當代中國夢對傳統中國夢的超越

以上所述的是傳統中國夢與當代中國夢的幾個相通之處。當代中國夢與傳統中國夢除了相似、相通之外,更多的是差異。由于時代和社會性質的巨大差別,當代中國夢比傳統社會政治理想更文明、更先進,是對傳統的超越。

(一)中國夢適應了新的形勢

今天所講的中國夢是新形勢的產物,適應了新形勢的要求。與中國傳統社會相比,當前中國所面臨的主要形勢一是現代化,二是國際競爭?,F代化意味著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是對傳統社會的否定和超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始于清末,至今仍未最終完成,所以,當今中國仍然處于現代化過程之中。這是與中國傳統社會的根本不同之一。它決定了當代的中國夢必定是以現代社會為追求,以現代化為導向和內容的理想。“由于與現代化過程相伴隨和契合,當代中華民族的復興,其內涵和實質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民族復興,而是現代化的實現,即經過工業化、市場化和信息化,完成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乃至所謂后工業社會、由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11](1)國際競爭也是當前中國與傳統社會顯著不同的方面。中國傳統文明雖與其他國家文明有交往,但一直是獨立發展的,當時也不存在今天這種國際格局。而且中國傳統文明比較發達,并不面臨其他文明激烈競爭。當前則不然,中國已經深深融入國際體系之中,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往空前密切、頻繁。方興未艾的全球化浪潮則更加劇了這種局勢。同時,中國與其他國家、文明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作為一個后發外生型的現代化國家,中國面臨著巨大的趕超壓力。國際競爭決定了中國必須更快更好地發展,同時,也必須保持自身的特性,反映在中國夢上則意味著,它必須在國際比較中也具有先進性、競爭力,同時,又能體現中國特色。當前,不僅存在著中國夢,還有歐洲夢、美國夢等,這些夢都屬于社會政治理想,都反映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共通之處,但它們之間差異是主要的,特別是反映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和價值觀念。中國夢必須既保持對中國人的吸引力,也要能讓世界接受;既要體現解決中國問題的有效性,也要體現對世界發展的貢獻;既要吸收其他社會政治理想的有益成分,又要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并具有競爭力。這也是中國夢不同于傳統社會政治理想的地方之一。

(二)中國夢具有新的基礎

與傳統中國夢相比,當代中國夢所建立的社會基礎也不一樣。在經濟上,中國傳統社會是自然經濟形態,當今中國則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傳統社會中,農業最重要也最受重視,當今中國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已經有了很大發展,將來第三產業的比重還會繼續加大。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當今中國夢的經濟基礎。中國夢內在地要求經濟方面的發達繁榮,這一方面意味著經濟體制的現代化和優化,另一方面意味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這是傳統社會政治理想在經濟方面所無法比擬的。同時,中國夢的實現也依賴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方面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市場化導向的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12]這表明在未來的發展中,市場化仍然是基本取向。在政治上,中國傳統社會實行君主制,當今中國則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中國傳統社會,法只是工具,有法律無法治,同時,只有民本而無民主,當今中國則推崇民主法治。這是當前中國夢的政治基礎,也是中國夢的基本內容之一。石文龍指出:“法治不僅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證,也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中國夢的制度基礎。”[13]34黃樸指出:“中國夢就是法治夢。法治不僅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證,也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中國夢的制度基礎。”[14]26在意識形態上,中國傳統社會自漢代開始,儒家思想一直是治國指導思想和社會主流意識,當今中國則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批判吸收了人類文明成果,體現了社會發展趨向,內在包含了民主法治等理念,具有先進性,是當代中國夢的思想基礎。所以,市場經濟、民主法治、馬克思主義是當今中國與傳統社會的重要不同,是中國夢提出的基礎,同時也規定了實現中國夢的基本方向。中國夢所追求的是當今中國這些基礎性條件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三)中國夢提出了更高的追求

傳統中國夢相對于當時的社會政治現實具有明顯的美好性、理想性,如此才能夠吸引人們追求,對社會發展有一定指導意義。但是,當時所提出的那些理想的要點,在今天看來,則簡單粗糙、標準過低。在人民生活方面,傳統中國夢中,民眾的生活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只是僅僅達到溫飽而已??鬃犹岢鲞^“足食”(《論語·顏淵》),孟子主張“制民之產”以使人民“不饑不寒”,“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梁惠王上》)。這些都是對理想狀態下人民生活的描繪,但僅僅勉強達到不饑不寒的水平。只是由于當時民眾達到溫飽就很困難,所以溫飽才會成為人們的理想,才對人民有吸引力。今日中國,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能成為夢想的只能是富足的生活。在有序和和諧方面,傳統中國夢中的有序和和諧只是一種低層次的、簡單的有序和和諧,它的目的主要是緩和等級制下緊張的社會關系,主要靠人們的道德來實現,而且對社會沖突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相應的處理機制,因而缺乏操作性、可行性。梅萍指出中國傳統和諧倫理的局限性在于“固有的內在矛盾性、制度匱乏性和理想人格與現代化的沖突性”。[15]27所以,中國傳統的和諧觀念要在當代中國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必須進行轉換。另外,還應注意到,在傳統社會中,和諧一般只停留在愿望、理想層面,并沒有在社會實踐中真正實現。今日中國所向往的有序與和諧則是建立在人們根本利益一致同時又有利益協調、平衡機制之上的。在今天的中國夢中,和諧既是一種理念、愿望、思維方式,也伴隨著相應的利益協調、均衡機制,既用以鼓舞人心,也致力于在實踐中實現。在富強方面,中國傳統時代,社會發展緩慢,對國家富強的理解,大致是《漢書》所說的“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校”,比較片面,和現代對國家財稅和國家經濟角色的理解不同。中國夢則追求的是一種現代化的經濟繁榮和國家富強。鄧樂元認為中國夢要達到三大標準,“生產力的標準,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共同富裕標準,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占60%以上,基尼系數在0.3以下;民主標準,體制認同度在60%以上”。[16]20雖然在具體標準上,人們的理解可能存在差異,但富強的內涵無疑比傳統更豐富,標準也更高。在指導思想方面,中國傳統社會中擔負重要角色的儒家思想側重于保持穩定和不變,缺乏發展意識和變革意識,在發展極其緩慢的傳統社會還有其價值,對今日中國則缺乏吸引力。中國夢追求的是發展和進步而不是低水平重復和循環,而且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改革、創新。這也是與中國傳統理想的一個顯著不同??傊?,中國夢與傳統社會政治理想相比,在每一個方面都提出了更美好的要求和更高的標準。習近平指出“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17]這實際上給出了實現中國夢的具體目標和進度規劃。顯然,這是一個比傳統社會政治理想更宏偉、更美好、更具有可行性的藍圖。

三、善用傳統中國夢助力當代中國夢

當代中國夢與傳統中國夢具有共通之處即聯系性,也具有差異之處即超越性,這意味著在當代中國夢的宣傳和實踐過程中既不能無視傳統中國夢,也不能混淆兩者,或互相替換,而應對傳統中國夢善加利用,以助推當代中國夢的實現。

首先,充分挖掘傳統中國夢對當代中國夢的有益之處?;趦烧咧g有共通之處,傳統中國夢對當代中國夢的有益之處主要體現為:有利于人民群眾理解當代中國夢;有利于增加當代中國夢的文化底蘊;有利于當代中國夢的宣傳和對外傳播等。有利于人民群眾理解當代中國夢是指:當代的中國夢是新提出的概念,對人們而言是新事物,人們在接觸、了解、學習新事物時,總是習慣用已有概念、觀念、思維去概括、去描繪新事物,因而,新事物與人們關于已有事物的認知、理解越一致、越協調、越具有共通性,就越容易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同時,也不容易發生嚴重的誤解、誤讀、偏差。傳統中國夢經過長期的演化,已經深入到中國人的民族心理之中,成為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中國夢與傳統中國夢存在諸多契合之處表明它與中國人關于社會政治理想狀態的認知和情感具有協調性、一致性,因而,人們可以更容易、更好地接受、理解當代中國夢。有利于增加當代中國夢的文化底蘊是指:傳統中國夢所涉及的大量文化元素可以被當代中國夢所運用,從而使當代中國夢具有歷史感、文化感。文化元素是文化構成的基本單位,每一種文化都包含大量的、有特色的文化元素。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演化中國文化擁有大量具有深厚底蘊又非常獨特的文化元素。傳統中國夢中“道”“和”“合”“公”“天下”“家國”“天人”等都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同時,這些也是為世人所熟知,被認為是可以代表中國文化、體現中國特色的東西。當代中國夢與這些文化元素所代表的價值觀念有一定的契合性,因而吸收、提煉、涵容這些文化元素,可以使當代中國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提升文化含量。有利于當代中國夢的對外傳播是指:當代中國夢是現今中國人的社會政治理想,但是它的提出和實現并非只對中國和中國人有意義,而是會具有世界影響和意義。在世界各國、各文明之間聯系、交流日益密切、頻繁,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的背景下,中國夢不僅需要得到中國人的認可、需要中國人努力,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為外部世界所接受、理解,即需要一個較好的外部環境。如果外部環境不友好、充滿敵意,則中國夢很難實現。所以,中國夢需要對外解釋和傳播,以避免、減弱及消除敵意,爭取理解、支持。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借助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上所具有的影響,以便于世界了解中國夢的真實含義。如傳統中國夢對和諧、有序、溫情、道德、富裕等的追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在外傳播,已經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因而,指出當代中國夢與傳統中國夢的聯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世界了解當代中國夢。

其次,突出當代中國夢對傳統中國夢的超越性。在借用中國傳統夢服務當代中國夢時也注重兩者的區別,在宣傳和使用上強調當代中國夢的超越性。首先,要避免混淆傳統中國夢與當代中國夢。傳統中國夢與當代中國夢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它們分別對應的是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它們存在的社會基礎、反映的社會要求存在本質差別。其間的共通性可以實現兩者的溝通,可以使傳統中國夢服務于當代中國夢,但傳統中國夢的作用是輔助性的。因此,在當代中國夢的宣傳和實踐中,既要利用傳統中國夢又要避免將當代中國夢化約為傳統中國夢,或將兩者混為一談。其次,要強調當代中國夢的先進性。無論是傳統中國夢還是現代中國夢,作為社會政治理想必然也必須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前瞻性。只是,傳統中國夢是傳統社會范圍內的先進性,當代中國夢則是現代化范圍內的先進性。因為社會的發展,傳統中國夢中的一些基本的向往和追求仍然在當代中國夢有延續,但是傳統中國夢的具體內容和指標已經落后于當代社會,也無法滿足當代人的愿望,因而,在當今已經不再具有先進性。引領當代社會發展、激發人們奮斗熱情的任務要由具有先進性的當代中國夢來承擔。再次,要突出當代中國夢的可行性、現實性。社會政治理想反映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期待,而理想能否實現取決于是否具備相關的社會條件,也取決于理想內容的合理性、可行性。傳統中國夢雖然就其實際內容和指標而言并不高,歷史上也有不少仁人志士為之努力和奮斗,但是,它事實上缺乏可以依托的社會力量和社會機制,因而,它在傳統社會中并沒有變成現實,除了偶爾有所謂盛世可以給人一些慰藉外,絕大部分時候,它都只是人們的一種愿望而已。當代中國夢與傳統中國夢不同,它不僅具有美好性、先進性,而且其內容具有可行性,同時,它有社會主義作為制度保證,有黨的領導,有可以依托的社會力量,有組織、有計劃。因而,當代中國夢不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愿望,也是一份可以操作的藍圖,通過人們的奮斗會轉變為現實。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中國人一直在設計、構想理想的社會政治形態,并不斷地進行實踐嘗試。這種對美好社會生活的向往構成了中國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今天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中國夢繼承中國傳統中對美好社會生活的追求,并根據新的形勢、在新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標。這一中國夢必將指引、激勵千千萬萬中國人為理想而奮斗。

注釋:

① 本文所說的傳統中國夢指的是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社會政治理想,在時間上對應的是近代以前的時期。中國從清末開始,傳統社會逐漸解體,開始向現代社會轉變。當代中國夢反映的是中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的社會政治理想。

參考文獻:

[1]韓震.中國夢:中華民族國家認同的理想前景[J]. 道德與文明,2013(04).

[2]習近平. 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N]. 人民日報,2013-03-24.

[3]李君如主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王淑梅,王艷華. 傳統文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J].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5).

[5]竹立家. 中國夢:構建和諧社會[J]. 中國改革,2006(11).

[6]劉國洲. 確立和諧思維方式,助推實現“中國夢”[J]. 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14(04).

[7]孫曉春. 先秦法家富強觀念的現代反思[J]. 政治學研究,2014(05).

[8]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3-03-18.

[9]胡錦濤.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 求是,2012(22).

[10]范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夢[N].學習時報,2014-03-17.

[11]侯才. “中國夢”與“中國現代性”的塑造[J].理論視野,2013(06).

[1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求是,2013(22).

[13]石文龍.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制度基礎[J].鄉音,2013(09).

[14]黃樸.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途徑[J].法治與社會,2013(08).

[15]梅萍. 中國傳統和諧倫理的歷史局限與現代轉換[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

[16]鄧樂元.“中國夢”的三大標準[J].學理論,2014(05).

[17]承前啟后 繼往開來 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夢范文第3篇

一、 選擇題

1. “中國夢”的第一要義,是()。 A、民族復興 B、人民幸福

C、實現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 D、社會和諧

2. 2012年11月29日,總書記定義了“中國夢”, 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1世紀頭20年的“中國夢”。 2013年的兩會,將“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化為美好現實。那么實現中國夢有三個必須:分別是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 A.凝聚中國力量 B.提高國際地位 C.增強文化軟實力

3. 習近平第一次比較全面的闡釋中國夢的基本含義是在()。 A、2012年11月29日B、2013年3月17日C、2013年5月4日 4. 實現中國夢的具體途徑是()

A、堅持中國道路 B、弘揚中國精神C、凝聚中國力量D、追求國家富強 5. ()體制改革,是中國體制改革的核心,它既涉及經濟體制和機制,又與政治體制有關。

A、金融B、財稅C、文化D、科技

6. 破解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根本途徑是()。

A、國家財政B、民間借貸C、中小金融機構D、股份制大銀行 7. 財政的本質是()

A、貨物交換 B、貨幣收支關系C、剩余產品的分配關系 D、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系

8. 不屬于公共產品特征的是()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收益的非排它性C、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 D、提供目的的盈利性

9. 在經濟發展階段,國家財政預算收入上限按照經濟景氣的不同,最好在()以內為宜。

A、20%B、30%C、40%D、50%

10. 消費方式通常是指人們在生活中消耗物質資料、精神產品和勞務的方法與形式。它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個人消費,二是()。

A、大眾消費B、集體消費C、公共消費D、社會消費

二、簡答題:

1、“中國夢”是什么?

答: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時代解讀,既飽含著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深刻洞悉,又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偉愿景,為黨帶領人民開創未來指

明了前進方向。“中國夢”,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中國夢”有哪些時代特征

(1)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的“實力特征”。 (2)社會和諧進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3)中華文明在復興中進一步演進的“文明特征”。 (4)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特征”。

2、21世紀中國道路的內涵有哪些?78

3、307

4、201

三、論述題

1、“中國夢”有什么警示與含義?

答:中國夢的警示有:國家不富強,就會被人欺侮;民族不復興,就無顏擔當龍的傳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簡單地重尋昔日的榮光,而是要讓曾經飽受列強欺侮、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強國才能富民,強國也是為了富民。沒有人民富裕,發展就不算成功;沒有人民幸福,復興就不算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讓中國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讓我們的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進

一步說,就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處于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處于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堅持把本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破解人類發展難題。一句話,“中國夢”不僅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 中國夢含義:中國夢應包括兩個層次的深刻內涵: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夢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之夢;從個體上把握,中國夢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的夢。國家夢與人民夢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夢范文第4篇

【摘要】“夢”,帶給人多少遐想、多少憧憬、多少激情。2013年春天的兩會,因為夢想變得飛揚熱烈,因為夢想變得無比厚重。承載億萬人民的夢想和重托,將“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化為美好現實。“中國夢”引領中國青年堅持不懈地朝著美好目標奮斗,滿腔熱血,匯聚成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青年的夢,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關鍵詞】中國夢青年夢關系

一、“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一)“中國夢”的由來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 “復興之路”展覽現場??倳浂x“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2013年春天的兩會,因為夢想變得飛揚熱烈,因為夢想變得無比厚重。承載億萬人民的夢想和重托,將“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化為美好現實。

(二)“中國夢”的具體含義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當代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相應地,“中國夢”也呈現出這個階段的諸多重要時代特征。

“中國夢”凝聚著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民族復興的希望。全國兩會將把黨的十八大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景、路徑,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黨的十八大明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之中,并且強調,“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這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必將極大提升“中國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我的夢是中國青年的夢

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世界不在動蕩,沒有戰爭、貧困和饑荒,幸福的生活充滿陽光,和平的鮮花到處開放。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大地不再凄涼,沒有破壞,掠奪和污染,秀美的山川環抱家園,清澈的江河一片蔚藍。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將化為美好的希望,讓我們攜起手來,迎接這一天的來臨,用我們的愛實現我們的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它凝聚了選擇,勇氣,信念,毅力,我為我的夢想而驕傲!我夢想著明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我夢想著“中國夢”從構想美好的可能性向著更美好的現實性逐步實現。然而,我的夢想絕不僅僅是個人的夢想,它是一個時代的夢想,是這個時代青年的夢想,我的夢是中國青年的夢。

每個人在少年時期都擁有一個夢想,它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指 明燈, 它也是埋藏在內心

深處的寶藏。 有了這個信念, 我們才不會懈怠,才不會放棄生活中任何一個能夠鍛煉自己的機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耄耋之年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夢想依附于個人,而我們則依托于國家。有了夢想,才會有理想。有了理想,才會有奮斗的人生,才會有不斷拼搏的炎黃子孫。一個人的夢是夢想,每個人心中的夢,就構成了我們國家復興的夢,這就是“中國夢”,這就是中國青年的夢!

三、“中國夢”是照亮青年前進道路的晨光

(一)“中國夢”牽引著中國青年前行的腳步

“中國夢”具有最大限度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偉力,無論面對多少挑戰、多大困難,始終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智慧為底蘊,給青年以希望、給青年以信心、給青年以力量。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曾經飽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國夢”在無數矢志于民族復興的仁人志士心中從未泯滅過。夢想不滅,希望永在。“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牽引著中國青年前行的腳步。

(二)“中國夢”引領著中國青年開拓創新、奮進拼搏

“中國夢”里,有強國也有富民;“中國夢”里,有期盼也有實干。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有民族、國家全面科學發展,個人才能實現夢想。同樣,只有每個人都充滿激情,“中國夢”才夠美麗,才夠堅實。相信,以家國情懷為特征的“中國夢”是最激勵青年人的。它必將引領著中國青年堅定不移的追求美好的夢想;引領著中國青年樹立實干興邦、胸懷祖國的崇高理想;引領著中國青年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開拓創新、奮進拼搏。

四、青年的夢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一)青年是實現“中國夢”的中流砥柱

梁啟超曾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朝氣蓬勃的我們沐浴著清晨那一縷縷陽光,在邁向成功的人生道路上披荊斬棘,無所畏懼。就像那一只只在暴風雨中自由翱翔的海燕,劃破黑暗的陰霾,拼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這就是中國之青年,中國之希望,這就是實現“中國夢”的中流砥柱。

一個國家的青年是實現這個國家理想的強大力量,也是一個國家的希望。進取、永不言棄的精神,這些都是當代中國青年所擁有的可貴品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共同為之努力。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是,我們青年是永不言棄的,我們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二)青年是“中國夢”的忠實踐行者

中國復興騰飛的夢想就是從青年身上開始的。“五四”運動以來,匯聚了中華民族先進分子的中國青年、愛國學生,率先破解了“中國夢”的密碼,找到了實現“中國夢”的路徑,波瀾壯闊的鑄夢世紀工程大幕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續推進,“中國夢”的動力之源全面激活,“風景這邊獨好”的“中國故事”精彩呈現,中國人民從未像今天這樣離偉大的“中國夢”如此之近。

現在,我們青年或在教室認真學習,或在實驗室刻苦研究,或在工作一線生產建設„„是的,我們是“中國夢”的忠實踐行者。讓這種“青年踐行者”精神為“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能量,讓每個行業和領域在此基礎上形成具體目標、具體路線圖、具體時間表,讓全社會的每一部分肌體、每一個工作崗位都煥發出最大的創造活力,進而匯聚為推動民族復興的建設洪流。

(三)青年的夢始終是與國家的理想同呼吸、共命運

國家不富強,就會被人欺侮;民族不復興,就無顏擔當龍的傳人。中國青年是愛國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的夢想蘊含了國家富強、社會和諧的時代主題,中國青年的夢想是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終極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簡單地重尋昔日的榮光,不是要恢復古代中國鼎盛時期的疆域版圖。而是要讓曾經飽受列強欺侮、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隨著另一場夢的破碎產生的。長期以來,中華文明以其獨有的特色和輝煌走在了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過巨大的貢獻。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隨著近代工業革命腳步的加快,中國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統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輝煌所造就的夢想之中,等待著“萬國來儀”。不料,等來的卻是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等來的卻是亡國滅頂之災。我們青年一代沒有忘卻,也永遠無法忘卻那段屈辱的歷史,我們的夢想始終是與國家的理想同呼吸、共命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我國建設成為民主、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們矢志不渝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夢范文第5篇

花謝花飛飛滿天,既已注定凋零又何必綻放。似乎所有的事物都注定了同樣的結局,只是過程不一樣罷了,等等,過程,我似乎抓住了很重要的東西!是的,過程,管他什么天定宿命,我只在乎過程。

如此便解決了為何要有夢想,接下來便可討論兩者間的關系了

中國夢便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當我撫摸著腐朽的柱梁,當我興奮的倚欄遠望,總會有一絲酸澀沖上喉頭,總聽到有一個聲音大聲的說:記得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中國曾經存在過無比輝煌的文明與國力,曾幾何時,中國的地位在世界范圍內是沒有一個國家的能與之媲美的。但是到了近代卻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后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文化十落后,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極端困苦??梢哉f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想。

個人夢,是最直接的希望,是內心小小的企盼。每個人因環境、家庭、學歷等的不同,對生活的渴望也大相徑庭。但是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逐是不變的。為人父母的夢想是孩子健康成長、學業有成,耄耋老人的夢想是老有所養、子孫賢孝,打工族們的夢想是買車買房、生活穩定,企業家們的夢想是世界經濟向好、利潤率穩步增長。這一個個的夢想看似獨立毫不依存,其實卻都需要一個大的前提和實現的平臺,即國家繁榮富強、社會安定團結,人民才能在這片熱土上安居樂業。這恰恰就是中國夢的實質內涵。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夢范文第6篇

首先,“中國夢”是個人夢的堅實基礎和有力后盾,它為個人夢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舞臺。

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從此,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更加使人民在屈辱和痛苦中艱難存活。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人還敢有自己的夢想嗎?還能有自己的夢想嗎?從那個時候,民族復興夢就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夢想,就是“民族之夢”。

此后,中國人民一直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斗爭,不斷摸索著。直至1921年,中國共產的黨成立,我們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才出現了一絲曙光。經過中國共產黨多年的不懈努力,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掀開了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而奮斗的新篇章。時至今日,我們偉大的祖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漸公開透明的民主政治;800多億個網頁、230多億個網站,覆蓋13億人的社會保障體系。流動社會讓人有更多上升機會,權力社會讓人有更多保障覆蓋,開放社會讓人有更多實現途徑,信息社會讓人有更多表達渠道。在這樣的基礎上,一個個具體的人具體的夢變為現實。一個人能實現夢想,可能是能力出眾;但許多人的夢想能成為現實,必然有時代、社會的支撐,就像姚明說的那樣,“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使我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

中國人從不敢有夢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并為之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其間的差別就在于“中國夢”。從根本上說,我們每個夢想生長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國夢”。只有“中國夢”茁壯成長,我們的個人夢才有了強有力的支撐,才能在“中國夢”的舞臺上盡情綻放自己的精彩。

其次,個人夢的實現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基石。正是一各個個人夢匯聚起來成為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如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夢想著雜交水稻的莖桿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然而經過他的不斷研究,他的夢想不僅實現了,而且也推動了“中國夢”,甚至對全世界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又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小時候的她就夢想著自己有一天可以開著飛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翔,事實也是經過她個人的不懈努力以及時代和社會的允許,她的飛天夢也實現了。她不僅進入神舟十號飛船,而且還擔任太空授課的主講,正如她自己所說:“這次飛行任務讓我圓了兩個兒時的夢想,一個是飛天夢,一個是教師夢。”她在圓個人夢的同時,也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這也正應了習近平的那句“我國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聯”的話。

正如習近平所說,只有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斗,才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上說,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機會,不論是來自城市還是農村,不論是來自怎樣的家庭背景,只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就可取得應有的回報。

上一篇:中國電動獨輪車論壇范文下一篇:中國殘疾人服務平臺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