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茶葉行業發展報告

2023-06-04

報告是日常生活與學習的常見記錄方式,報告有著明確的格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怎么樣正確編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中國茶葉行業發展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中國茶葉行業發展報告

中國茶葉行業研究報告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種植面積和位居第二的產量,國人對飲茶情有獨鐘。

2004年12月6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表2003年《全球茶葉生產報告》指出,由于天時地利等方面的原因,全球茶葉產量在2003年達到創記錄的315萬噸,比2002年增加7.5萬噸。

2003年,印度仍然是最大產茶國,年產量高達85.7萬噸,占全球茶葉總產量的27.4%;中國的茶葉產量名列第二,為79.1

萬噸,其中綠茶約占73%,占全球茶葉總產量的24.6%;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斯里蘭卡和肯尼亞,在世界茶葉總產量中所占

的比例分別為9.75%和9.4%。

在國際茶葉貿易方面,中國、斯里蘭卡和肯尼亞茶葉出口量的增長并不能足以抵消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茶葉出口的大幅下

降。2003年全球茶葉出口量為140萬噸,比2002年減少2.6%,印度的茶葉出口量下跌了13%至17.3萬噸,創9年以來的新低,主

要根據“石油換食品”計劃向伊拉克出口的茶葉大幅減少,以及俄羅斯、阿聯酋和英國的需求量有所減弱。不過,印度的有機

茶葉產量仍然呈上升態勢,2003年達到了3500噸,其中大約75%的有機茶葉產量出口法國、德國、日本、英國以及美國。全球

茶葉進口量達到了139萬噸,比2002年大約增長了1%。

盡管世界茶葉產量創下新高,但是世界茶葉價格在2003年仍保持穩定上升。2003年上半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綜合茶葉價

格平均為每公斤1.48美元,到2003年下半年上升到每公斤1.55美元。2003年全年的茶葉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51美元,較

2002年上漲2.1%。2004年初的價格為每公斤1.63美元,到6月下跌至每公斤1.49美元,但到9月初又回升到每公斤1.67美元。

中國茶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雖然中國茶葉收獲面積位居世界第一,茶葉產量位居世界第二,但茶葉產品占據的世界市場份額卻只有6%。

中國茶業生產銷售企業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 中國茶葉年產值約為70億元,茶場卻有6萬家左右,大部分茶場的年產值只不過幾百萬元,不少茶場生產設備落后,工藝粗糙,管理水平低下,很難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目前茶葉生產和

銷售企業都存在小而散的問題,造成技術推廣難、信息溝通難,影響最大的是茶葉出口,由于小企業間的無序競爭,使得出口市場出現混亂。

中國茶葉有名茶無名牌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出口茶葉25.23萬噸,同比增長1. 1%,但出口額卻下降了3%,出口平均單價只有每公斤1.31美元。1公斤茶葉還不到10元人民幣,僅相當于日本國產茶平均批發價格的1/擴5],原因究竟在哪里?中國有名茶無名牌是最主要的原因。雖然中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但中國茶葉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國際知名品牌少。如龍井茶葉雖享譽中外,一可“龍井”只是一個品種、一個地名,而不是一個商標品牌。沒有叫得響的品

牌,使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處于很尷尬的境地,即茶葉種植面積第

一、產量第

二、出口第

三、創匯第四。而英國雖然不種茶,但在這方面做得卻很成功。在日本,許多消費者都知道英國的“立頓”茶,一些年輕人甚至以為英國是個茶葉生產

大國,其實英國雖然擁有眾多知名茶葉品牌,但根本不產茶,像“立頓”茶就是用講口茶葉拼配而成的。“立頓”茶在世界五大洲市場占有率達40%-60%,年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令人咋舌。

茶葉農殘含量有待進一步降低 歐盟修訂過的茶葉中農藥最高殘留限量(MRL),很多都可以說是針對中國茶葉中農藥殘留過高所提出來的。自歐盟2001年底執行更為嚴格的農藥殘留檢測標準后,中國茶葉因為不達標,2002年的出口量和出口額比2001年分別下降32. 1506和29.02%。2002年底和2003年初,歐盟頒布了新的一批320種的農藥清單,其中,與中國出口茶葉密切相關的有10種,對一這類農藥的MRL殘留標準將暫時實行以最小檢出量(LOD )為標準,即按0.01 mg/kg標準實施。除此之外,日本也參照歐盟標準,大幅度擴大農藥限制范圍,使中國茶葉遭遇冷落。與此同時,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擴大茶葉產量,價格更加低廉。中國茶葉在與其他國家的競爭中正日益失去市場。因此,特別要推廣農業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加強農藥殘留和衛生質量監測,積極擴大作為市場準入資格的無公害茶的生產和出口,使茶葉生產持續健康發展。

入世是一把雙刃劍 中國加入WTO后,茶葉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國際市場,由于進口國關稅的降低,中國茶葉的價格競爭力增強,但與此同時,中國國內茶葉市場不再封閉運行,國際先進的茶葉企業、跨國公司、甚至產茶國的腳步己經或將踏入極具吸引力的國內茶葉市場,中國民族傳統的茶園企業將與國際先進的現代茶葉企業在國際與國內兩大市場上進行更加激烈的競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面對市場、適應市場環境和形勢的發展變化,趨利避害,揚長避短。

第二篇: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關 鍵 詞】茶葉行業

【報告來源】前瞻網

【報告內容】2013-2017年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百度報告名可查看最新資料及詳細內容)

報告目錄請查看《2013-2017年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茶樹最早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茶葉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成為主產區農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出口創匯的優勢農業行業,備受國家重視。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茶葉行業趨于品牌整合、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各生產基地也正在走規?;缆?,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扶持政策調動茶農、茶商及茶企的積極性,茶葉行業表現出一種空間聚集和地方專業化的現象。

2010年,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第二大茶葉出口國,但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全面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茶葉生產總量406.7萬噸,其中中國以137萬噸的產量位居首位;盡管面對人民幣升值、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諸多不利因系,2010年中國茶葉出口量仍達到30.29萬噸,居世界第二,茶葉出口金額創歷史新高,達7.84億美元。

但也可以看出,自2005年8月歐盟對硫丹在茶葉中的殘留限量從30mg/kg調整為0.01mg/kg之后,我國茶葉出口量基本維持在25-30萬噸之間,國際綠色壁壘對我國茶葉出口形成了高度制約。

分種類看,2010年我國綠茶、花茶、普洱茶出口上升,由于國際茶葉市場競爭激烈,導致我國烏龍茶和紅茶出口下降;分市場,2010年對美國、俄羅斯出口增長迅速,但受原料供應緊缺、生產成本提高以及品質規范等因素影響,對西非等傳統出口市場出現了下降。

在我國茶葉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茶葉行業也面臨著較多的問題,例如我國茶葉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茶葉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和全球知名品牌,尚未形成有規模的標準化、規范化茶葉生產鏈。目前,我國茶葉出口仍多為原料性產品,競爭以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為主,大多數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

目前,我國規模以上茶葉企業超過6000家,其中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最具競爭優勢,市場占有份額也最大。其以2009年營業額145700萬元,排名“2010年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銷售額”第一位,“2011年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銷售

額”仍然保持第一位,比排名第二位的是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營業額高出61.12%,穩居行業第一地位。此外市場影響力較大的還有安徽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吳裕泰等。

本報告最大的特點就是前瞻性和適時性。報告通過對大量一手市場調研數據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觀地剖析中國當前茶葉行業的總體市場容量、競爭格局和市場需求特征,并根據茶葉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茶葉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茶葉生產企業、科研單位、銷售企業、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茶葉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經營決策和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業內第一份對茶葉行業上下游產業鏈以及行業重點企業進行全面系統分析的重量級報告。

報告目錄請查看《2013-2017年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第三篇:中國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關 鍵 詞】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

【報告來源】前瞻網

【報告內容】2013-2017年中國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百度報告名可查看最新資料及詳細內容)

報告目錄請查看《2013-2017年中國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而中國是世界茶產量第一大國、茶出口第二大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茶葉種植面積為195萬公頃,產量達145萬噸,均居世界首位;全行業總產值達1320億元,

一、

二、三產業分別占比47:42:11;茶葉出口量達30.24萬噸,金額7.84億美元,均創歷史新高。

從國內來看,喝茶已成為多數中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日常生活七件事包括: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仍居其一。茶已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飲品和精神飲品,而且,隨著人們健康消費觀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喜愛和追求。目前中國每天有3億多人在飲茶,如果發展到一半人飲茶將達到近7億人口。如果有80%的中國人喝茶那就有10多億人消費。目前我國人均消費茶葉還比較低,僅0.61kg,而世界年人均消費2.21kg以上,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增長,人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我國茶產業的增長潛力巨大。從國際需求來看,中國茶出口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目前世界上120多個國家或地區進口和消費茶葉,有30多億人在飲茶和消費茶飲料,年均消費量達到400萬噸以上。

另外中國茶產業已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扶持,也得到投資者的關注,茶產業開始走向規?;?、現代化、正規化,未來增長潛力很大。浙江、江蘇、福建等產茶地區已經把茶產業作為重要的扶持產業,茶產業基地蓬勃興起。制造茶的工藝技術開始從手工化向機械化、自動化、現代化過渡,制造企業也加強了茶品牌的建設。

本報告利用前瞻資訊長期對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跟蹤搜集的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分析了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發展環境;國內外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發展狀況;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細分市場情況;重點省份茶葉種植與加工情況;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重點企業經營情況;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風險情況。同時對我國實施茶葉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地解析,并對此提出了建設性發展建議。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從而在競爭中贏得先機!

本報告最大的特點就是前瞻性和適時性。報告通過對大量一手市場調研數據

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觀地剖析中國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的市場規模、競爭狀況和細分市場。是茶葉企業、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經營決策和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報告目錄請查看《2013-2017年中國茶葉種植與加工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第四篇:2014年中國茶葉發展趨勢及規劃

2014年中國茶葉發展趨勢及規劃營銷環境發展趨勢則是在茶葉市場,市場集中度,產品生產以及品牌經營這幾個方面。接下來詳細的分析下中國茶葉微觀營銷環境和茶葉營銷環境發展趨勢。

一、中國茶葉微觀營銷環境分析

1.茶葉生產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分析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茶葉生產企業規模都比較小,造成生產力水平低、經營成本過高、市場占有率小。在內部管理方面:一是缺乏戰略目標,對未來發展沒有把握,因此具有一定的盲從性和不確定性;二是沒有完善的公司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結構,沒有建立科學的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企業的運營效率較低;三是缺乏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后續的管理、生產和營銷隊伍缺乏。

在生產管理方面:一是對產品質量安全、產品質量標準建立和產品質量管理重視不夠,面對苛刻的國際檢測標準和技術壁壘顯得力不從心;二是產品的生產研發與市場需求脫節,只重視傳統的生產工藝而忽略新興的市場需求;三是生產技術研發落后,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造成產品競爭力不強。

2.產業鏈環境分析

良好的產業鏈環境有助于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目前我國茶葉生產產業鏈較為復雜,產業鏈存在的形式也多樣化,但很少能實現產業鏈利益一體化的良好循環體系。相反,大部分產業鏈上的利益主體都單方面的追求產業鏈上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視產業鏈上其他主體的利益,造成產業鏈運營成本高,內部競爭的無序化和惡性化,從而造成茶葉種植原材料供給者與茶農之間、茶農與生產企業之間、生產企業與經銷商、經銷商與市場需求之間各個環節信息的不對稱、反饋缺失和反饋失靈,由此造成產業鏈上生產和市場需求之間的脫節,從而導致產業鏈利潤低下。因此,必須導入產業鏈的價值管理,尋求從生產資料供應商到消費者一體化價值增值過程,從提高整個價值鏈的競爭力角度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3.競爭環境分析

競爭環境分析有助于企業了解當下的市場形勢,從而做出合適的營銷策略。從近年的發展看,由于我國茶葉生產企業眾多,一定程度上造成競爭的無序性。一方面茶企面臨著來自上游產品供給者的競爭,由于優質資源的稀缺,資源的所有者總想獲取最大的利益,而企業則希望以最小的代價獲取資源,一定程度上造成兩個利益主體之間的沖突。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國茶葉生產企業眾多,品牌林立,產品各有特色,也造成了企業之間為爭奪客戶而產生的不良競爭行為。第

三、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更多的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茶飲和其他茶飲替代產品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傳統的茶葉生產企業面臨著來自這些替代品生產企業對同一顧客群的爭奪。第

四、在買方市場的今天,茶企面臨的是具有更多選擇的顧客,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需要更加細致的關注消費者需求變化,不斷的迎合消費者需求。

二、中國茶葉營銷環境發展趨勢

1.中國茶葉市場仍將處于成長期

如下圖從2005年到2009年中國茶葉消費的數據看,我國茶葉消費量呈遞增趨勢,近年受經濟低迷的影響增幅有所放緩,但總體仍處于增長的趨勢。因此。未來的一段時間,隨著經濟的復蘇,我國茶葉消費市場仍會處于上升階段。

2.市場集中度將逐步提高

目前雖然我國茶葉生產企業數量仍非常多,但隨著各個地區實力較強的品牌的發展,部分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將會不斷上升,呈現地區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的態勢,屆時各個地區市場集中度將會不斷提高,競爭也將由區域內的競爭轉向區域之間的競爭。

3.產品生產將逐步向標準化邁進

近年來隨著茶葉生產的各方對產品質量的重視,產品質量標準化也提上了日程,部分實力較強的企業已經開始產品質量標準化生產。因此,一方面隨著產業品牌化的發展,各品牌廠家為樹立品牌形象,紛紛引入茶葉生產的質量標準。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外貿對茶葉質量標準的要求以及行業內對產業生產質量標準的呼吁,茶葉生產的行業和國際化標準也在逐步的引入。因此,茶葉生產質量的標準化將是其未來發展的趨勢。

4.品牌經營是趨勢

品牌化經營已是各個茶葉生產企業目前急于解決的問題,實力較強的生產企業已經在品牌化經營上嶄露頭角。和中國的加工產業品牌化轉型的趨勢一樣,中國的農產品生產也將走出初級加工的經營方式轉向品牌化的經營,走出低利潤的困區。因此,為適應現代市場競爭,品牌化經營將是我國各個茶葉生產企業的發展趨勢。

第五篇:中國茶葉市場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分析

世界茶葉80%產在亞洲。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和印度尼西亞五大產茶國的茶葉產量占世界茶葉總產量80%。中國茶葉產量從2000年的67.6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93.4萬噸,增長了38.1%。茶葉產值從2000年的90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55億元,增長了72.2%,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并且在2005年,我國茶葉產量超過印度,重新奪回第一大產茶國地位,實現了以吳覺農為代表的近代茶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一、推動茶產業發展的因素。

當前,我國茶葉產量、國內銷售、茶葉出口都處于歷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資金支持,茶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新的資本進入,茶葉新技術在茶葉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及茶葉新產品的開發等,這些都為我國茶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茶葉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加大了對茶產業的投入,并且通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措施,促進了我國茶產業的發展。在西部開發、扶貧政策和退耕還林等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各主要產茶省都發展了相當數量的新茶園。茶農在茶葉良好經濟效益促進下,生產積極性不斷高漲,并且加大了對老茶園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產效益低的茶園。我國茶園面積由2000年的108.9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130萬公頃,增長了19.4%。近年來新發展的茶園基本上按照規范化要求進行建設的,生產能力高、茶園投入力度大,從而使得我國茶葉產量保持較快速度增長。

2、企業的多元化。

茶葉放開經營后,我國茶葉企業發生結構性變化,大多數國有加工、流通茶葉企業實現了股份化、民營化轉制。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實行改制的“老字號”茶葉企業,改制后的股本為3000萬,國有(企業)參股20%,10%社會法人股,主要是兩家上游生產企業,其他70%職工股。改制后企業的機制變活了,企業有了自主權,有了資金積累,通過幾年來的運作,張一元的年銷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茶葉產業的發展,也吸引國內大的集團紛紛進入茶葉領域,云南制藥企業盤龍云海和云南白藥集團已經開始涉足茶產業。白藥集團認為普洱茶的發展過程與云南白藥的發展過程極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戶分散式生產,后來隨著工藝技術改進,規?;a成為必然。云南瀾滄江啤酒集團也把開發茶產品作為今后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與此同時,個體私營茶葉企業在經過多年的市場經驗積累,也開始得到快速發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北京更香茶葉有限公司發展到46家連鎖店。

3、新的資本注入。

競爭的加劇需要重新整合我國現有的茶葉資源,許多茶葉企業已經意識到,只有引進資金,迅速擴張才能在市場中生存。北京老字號吳裕泰茶葉公司2005年組建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東發起設立,總資產達到1億元。改制前由于公司資金不足,無法快速向外擴張,新股東注資給公司擴張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資金一方面對原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開店速度。擁有國內最大茶葉基地的云南龍生集團目前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成功引進5500萬元的風險資金,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后,正在積極準備爭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聞投資集團以1.3億元收購云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強大的資本注入讓茶廠得以快速發展;而在引資時,博聞投資集團的目的就很明確——要讓云南勐海茶廠盡快上市,成為“國內茶葉第一股”。新組建的老字號企業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計劃也是上市。

4、產業的變化

茶葉加工由手工轉向機械化,大多數的名優綠茶加工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特別是小型名優茶加工設備得到廣泛應用,極大提高名優茶加工的效率和茶葉產品的標準化水平,為規?;洜I奠定了良好基礎。

通過對加工工藝的改進,茶葉品質也在不斷提高,適應了市場對高品質茶葉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烏龍茶通過采用空調做青,在夏季也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烏龍茶。此外茶葉的清潔化生產也有了很好的開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茶葉質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各企業都加大了對廠房和設備的改造,大型的精制企業大多數已經通過ISO9000系列、HACCP等質量認證。烏龍茶出口企業精制加工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封閉式生產,為茶葉質量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從2005年開始,國家對茶葉企業實行QS認證,進一步促進了茶葉初精制企業廠房和設備改造工作的開展。

5、市場的發展

茶葉消費熱點轉換很快,有機茶被消費者接受并迅速得到了認可,繼綠茶、烏龍茶之后,普洱茶在國內市場興起,有效帶動茶葉消費市場不斷升溫。2003年以來,普洱茶發展迅猛,云南龍生集團過去是以生產綠茶為主企業,三年時間,普洱茶生產從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銷量占到集團總銷量的1/3,并且其利潤率超越了其他品種。2006年計劃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我國茶葉市場變化需要,國內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茶業批發市場網絡,為茶葉的生產和銷售構建十分有效的銷售通路。目前,大約有60%的茶葉是通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的。我國茶葉批發市場已經具備了產品的收集、整理,價格的形成,以及產品的批發等功能,而且市場通過不斷投入和改造,為交易雙方提供包括信息、倉儲、運輸在內的服務功能。

6、茶文化的宣傳。

茶葉市場的發展與茶文化推廣十分不開的。最近幾年,各地廣泛開展的各項茶文化活動,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傳茶知識,帶動茶葉消費的增加。以安溪縣鐵觀音發展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烏龍茶主要還是供應出口,國內消費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廣東兩個省。到2002年,安溪烏龍茶內外銷數量已平分秋色,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縣茶商和茶農的營銷網絡,而且烏龍茶內銷價格也遠高

于外銷茶的價格?,F在,安溪鐵觀音內銷量和金額遠遠超過外銷數量。安溪鐵觀音發展一個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視茶文化的推廣,從1993年開始,安溪縣政府組織當地的茶商和茶農,把當地傳統的賽茶方式推向市場,先后在香港、澳門、廣東、上海、北京等地舉辦茶王賽,并且把當地烏龍茶的泡飲方式進行藝術提升,創造出一套完美的烏龍茶茶藝表演,讓大家更加全面了解烏龍茶和烏龍茶文化。烏龍茶開始為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所接受。安溪茶葉在成功地走出去后,又在2000年—2002年期間,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單位合作,在安溪縣舉辦了三次以茶文化為主體的大型宣傳活動,并且投資建成全國烏龍茶最大的交易市場—--安溪中國茶都,安溪從烏龍茶重點產茶縣開始向全國的烏龍茶信息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茶葉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但還不是產茶強國。與世界各主要產茶國比,我國茶葉生產還存在以下問題:

茶葉單產低

我國茶葉單產還處于較低水平。我國茶園面積占世界茶葉面積接近一半,但是產量只達到1/4。印度茶園面積為52萬公頃,相當于我國的一半,但茶葉產量與我國基本持平。茶葉單產低,表明我國茶葉生產的效益低。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是茶葉生產投入不足,良種化茶園所占的比重少,生產管理粗放引起的。勞動效率低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采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據統計,我國目前有8000萬茶農,另外還有5000萬以上人員從事茶葉銷售、茶館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茶葉生產勞動效率低問題。2004年,我國人均產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為546公斤、斯里蘭卡為402公斤、肯尼亞是為649公斤。在南方茶葉產區,很多農民并不是專業從事茶葉的生產,而是從事多種農副產品的生產。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普遍存在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這與國外茶農有很大區別,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尼亞,茶農受雇于農場主,大多數人只從事茶葉生產工作,并且經過良好的職業培訓,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

組織化程度低

1984年茶葉放開經營后,我國大多數茶園已經承包給農戶,茶葉生產是以家庭為單位。在印度、肯尼亞、斯里蘭卡,他們大多以大型農場為主,實行企業化的管理和經營。日本和臺灣和我們一樣,茶園的所有權也歸農戶所有,但是他們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并且組建合作社,實現合作生產,也較好解決茶葉生產分散問題。我們國家在把茶園承包給農戶后,并沒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是一家一戶獨立生產,沒有形成聯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導致茶葉生產和經營過度分散。

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低

茶葉商品化程度越高,對茶葉的標準化水平和加工工藝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茶葉加工的機械化。目前,我國名優茶生產還不能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加工,大多數還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產。大宗茶生產也是采用半

機械化加工,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產品的標準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尼亞,茶葉加工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在日本不論是茶園的管理,還是茶葉的加工,也都基本實現了標準化管理,機械化生產。生產的產品一致性很高,為茶葉品牌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缺乏龍頭企業

目前,國內市場處于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對于某個地區來講,有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占據2%的市場分額。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a的效應,不利于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利于品牌的樹立。今后一段時期,整個茶產業將面臨大的整合,競爭將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業將被購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強者更強,弱者出局。

三、幾點建議

不斷變法和發展的中國茶葉市場給企業帶來眾多的機會,因此,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行業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正確投資的關鍵。根據當前茶葉發展現狀,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把握市場熱點轉換。

從目前情況看,產量增加,市場熱點不斷,多茶類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市場主要特征。2004年非典時期引發的綠茶消費熱,2005年鐵觀音消費熱,2006年普洱茶消費熱,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費熱點形成,很好帶動茶葉消費整體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熱的興起,對我國現階段茶葉市場將會產生較深遠的影響。首先,其他的茶葉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陳越值錢,這樣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飲用價值外,還具有收藏價值。二是與其他茶葉品種相比,普洱茶生產能夠形成規模生產。普洱茶只要是云南大葉種曬青茶,都可以作為原料。發酵過程類似葡萄酒的生產,可以通過控制溫度和濕度來形成質量相對一致的品質;此外,其他茶葉品質最主要取決于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藝,將不同等級的茶葉拼配在一起可以調出不同風格的口感,廠家可以采用自己獨特的工藝形成獨有的品質,有利于品牌的樹立。

分析這幾年茶葉市場熱點,非典帶動綠茶的消費熱帶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但是,鐵觀音和普洱茶熱的形成,是對茶葉品質特征準確把握和有效的宣傳,成功創造出新的市場發展空間,對行業更具有影響力。我國是多茶類的國家,每個茶類都有不同的品質特征,個性化十分明顯,如何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通過對加工工藝和品飲方式的改進,形成市場賣點,促進需求的增加,使各個茶類都能夠協調發展,這樣才能使我國多茶類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鐵觀音熱形成是經過十多年的市場培育,普洱茶熱更具有創新的成份,綠茶熱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個熱點需要形成同樣需要依靠創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發展名優茶,兼顧大宗茶。

我國名優茶的產量從2000年14.4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25萬噸,增長了73.6%。名優茶的產值從55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10億元。名優茶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優茶的產值已經占到茶葉總產值的71 %。名優茶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提高茶葉行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人

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品質的要求已經提上日程,現在許多企業已經開發出有機茶,打造名優茶品牌將是茶企業必經之路。但是,目前名優茶已經遇到了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不少地區已經出現采茶工不足的問題。名優茶的發展日益受到限制。由于在產品質量上過分注重外形,不僅給采摘帶來困難,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藝的復雜程度,這也是名優茶不能完全實現機械化采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約名優茶規?;洜I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導茶葉消費由重外形向重內質轉變,是名優茶今后能否繼續得到快速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名優綠茶顯得更為迫切。這幾年,有機茶發展已經使部分消費者改變對茶葉品質的判別標準,從外型轉向內質,而且逐漸把安全、好喝作為判斷品質的標準。普洱茶市場興起,可以說是對傳統茶葉品質判斷標準的顛覆,并且創造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隨著QS制度的全面實行,茶葉銷售逐漸要從散裝茶銷售轉向包裝茶的銷售,這將會為眾多品牌企業帶來機會,應該通過包裝和品飲方式的創新來促進飲茶方式的改變。另外,企業過分重視名優茶生產和經營,不愿意生產適合普通消費者的中低檔茶葉,這也是制約當前茶葉企業規模擴張的問題。其實,大宗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茶葉市場需要象“猴王”“京華”等質量穩定“老百姓”品牌的茶葉。今后,茶葉還面臨進入超市銷售的問題,這也急需發展中低檔品牌的包裝茶葉。

(三)打造茶葉品牌。

茶葉品牌有兩類,一類是產品品牌,以中茶、竹葉青、大益和龍生為代表;一類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吳裕泰、張一元位代表。從這幾年情況看,由于茶葉市場發育不成熟,通路品牌發展較為成功,適應了目前茶葉消費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天福連鎖經營在全國擴張很快,已經有600多家連鎖店,成為國內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其他的大多數還是區域性品牌,但是,成長數度也十分驚人。北京市場上知名品牌吳裕泰已有122家店,張一元也有85家店。從市場發展看,茶葉銷售今后必須走復合通路,除了傳統營銷模式外,網絡營銷等新型營銷模式也將被應用到茶葉銷售中來,這對企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一方面要通過擴大連鎖經營規模,來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須通過對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延伸企業經營的深度和廣度,形成具有個性化產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實力的茶葉企業除了要加強通路建設外,還要加大企業對茶葉資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產基地。我國產茶面積分布很廣,資源也很豐富,但是優質資源有限,而且茶葉品質受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影響很大,特別是國家加大對原產地產品保護后,這些資源今后會成為稀缺資源,更具有價值。

(四)發展茶產品深加工

我國茶葉產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產,我國茶葉產量將遠遠超過目前的水平。因此,通過發展茶葉深加工,拓寬茶葉的應用領域,提高茶葉的消費量,也是我國茶葉能夠得到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發展茶產品深加工方面,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用烏龍茶、綠茶、花茶等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飲料,銷量已超過可樂等碳酸飲料,成為日本最常見的飲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瑯滿目,而應用茶葉提取物兒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產品更是多達數百種,茶葉有效成分還被廣泛應用于化妝品、洗滌劑、茶染服裝等。在我國,茶飲料、茶食品也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只是應用領域

還有待于進一步擴大。

(五) 關注茶文化產業的發展

我國有悠久的茶葉歷史,茶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飲茶習俗各不相同,為我們提供了十分廣泛的茶文化宣傳資源。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茶葉行業同樣要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為新的引擎,推動產業升級。以茶文化為題材的旅游業、影視業、出版業、藝術品經營業、動漫業等同樣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產業?,F在,以經營茶文化為主體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館和上海湖心亭為代表的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為經營載體的茶館企業。以北京圣唐古驛為代表的茶館、茶博物館等設計裝修企業,以讀圖時代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業,加上茶葉的包裝設計、茶具制作、廣告宣傳等,已經形成茶文化創意產業的雛形。應該說,我們的茶文化創意產業還剛開始,但是發展空間很大,我們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引導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國餐飲行業調查報告下一篇:中國茶文化的顯著特色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