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學習ansys的一些心得

2023-06-28

第一篇:學習ansys的一些心得

ansys分析的一些心得

1 2 3 4 5 做了布爾運算后要重畫圖形(刪除實體)時:需拾取Utility Menu>Plot>Replot 標點的輸入是在英文狀態下,“,”。

線段中點的建立:Modling>Creat>Keypoints>Fill between kps 還不會環形陣列。

所謂桿系結構指的是長度遠遠大于其他方向尺寸(10:1)的構件組成的結構,如連續梁,桁架,鋼架等。

6 靜力學分析的結果包括結構的位移,應變,應力和反作用力等,一般是使用POST1處理(普通后處理器)和查看這些結果。

7 干系結構的靜力學分析—平面桁架的建模,用NODE(節點),ELEMENT(元素)創建。復雜體積的建模一般用KPS(關鍵點),LINE(Straight line—直線),再生成面,再生成體。 8 如果輸入的數據單位是國際單位制單位,則輸出的數據單位也是國際制單位。 9 創建正六邊形:Creat>Areas>Polygon>Hexagon.指定中心和半徑。 10 由面沿線擠出體:Modling>Operate>Extrude>Areas>Along Lines. 11 Ansys中沒有Undo命令.需及時保存數據庫文件. 12 Def Shape Only:只顯示變形圖.Def + Undeformed:顯示未變形的圖.Def + Udef egde:顯示未變形的圖形的邊界. 13 用等高線顯示: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 14 模態分析用于分析結構的振動特性,即確定結構的固有頻率和振型,它也是諧響應分析,瞬態動力學分析以及譜分析等其他動力學分析的基礎。

15 Ansys的模態分析是線型分析。任何非線型分析,例如,塑性,接觸單元等,即使被定義了也將被忽略。

16 平面桁架:Beam(2D elastic 3) 厚壁圓筒:Solid(8 node 13)>Options(K3—Plane strain) 17 一般材料的彈性模量(EX):2e11.泊松比(PRXY):0.3.密度:7800 18 做完靜力學分析后,再做模態分析時,要再次求解,同時預應力效果也應該打開(PSTRES,on).可以在命令行中輸入:pstres,on 也可以用菜單路徑:Solution>Analysis Type>Analysis Options. 19 彈簧阻尼器單元:Combination-Spring damper 14. 20 接觸問題屬于狀態非線性問題,是一種高度非線性行為,需要較多的計算資源。接觸問題有兩個基本類型:剛體-柔體的接觸,柔體-柔體的接觸(許多金屬成型的接觸問題)。在剛體-柔體的接觸問題中,有的接觸面與它接觸的變形體相比,有較大的剛度而被當做剛體。而柔體-柔體的接觸,是一種更普遍的類型,此時兩個接觸體具有近似的剛度,都為變形體。

21 Ansys的接觸方式:

1 點-點接觸:過盈裝配問題是用點點接觸單元模擬面面接觸的典型例子。

2 點-面接觸:不必預先知道準確的接觸位置,接觸面之間也不需要保持一致的網格,并且允許有較大的變形和相對滑動。典型實例:模擬插頭插入插座里。 3 面-面接觸:剛性面作為目標面,柔性面作為接觸面。

22 打開自動時間步長: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 Frequenc>Time And Substps. 23 屈曲分析是一種用于確定結構開始變得不穩定時的臨界載荷和屈曲模態形狀分析的技術。

24 打開預應力效果:Solution> Analysis Type>Analysis Options.在彈出的對話框中的sstif pstres下拉列表框中選擇Prestress ON.單擊OK. 25 交疊面:Modling>Opreat>Boolearns>Overlap>Areas.

26 黏結體::Modling>Opreat>Boolearns>Glue>Volums. 27 黏結面:Modling>Opreat>Boolearns>Glue>Areas. 28 殼體有厚度:shell63(八節點),SHELL93(八節點) 29 (用關鍵點)直接建模,不需要智能化網格功能

30 過關鍵點定義面的命令中,關鍵點個數最多可以有18個,最少當然是3個 31 為了消除應力集中,可設置倒圓

32 面相加時的面號排序:如AADD,A1,A2,A3,A4,則最后得到A5號面

33 命令流支持混合運算,在處理三角函數時,必須化作弧度,三角函數符號用小寫 29 建實體模型時,一定要用關鍵點,再連線,到面,到體。只用單元模擬時用節點 30 “C***”表示該行的內容是一個注釋行,感嘆號“! ”也是注釋行的標志 31 ANSYS中的數據“0”是可以省略的

32 為了減少分析的總自由度數,可以利用主自由度(Master)概念。這里“M,3,UY,5”就是利用主自由度定義命令,將第3個節點到第5個節點的Y方向的自由度UY設置為主自由度,這樣在計算中,只有這些位移自由度才被計算和處理 33 ANSYS提供一百多種單元

34 ANSYS中的單元都有類型名稱和編號組成,編號是該單元在ANSYS中惟一的總編號。這里的單元名稱也可以只用編號,但是一般為了便于記憶和別人閱讀,盡可能使用類型+編號的名稱,如“LINK1”,“BEAM3”等等

35 這是正常的,有限元在計算頻率時,一般總是偏大的。所以在高階模態分析,單元的網格應該更密一些

36 ANSYS中使用最多的實體單元是Solid45,它有8個結點,每個結點有3個線位移 37 建模時可以對集合尺寸進行賦值

38 做柔性體一定要定義密度,否則不能做出。即使能畫網格,也得定義密度,才能做柔性體

39 在前處理模塊設置工程選項、分析類型、單元類型和材料參數 22 模態分析

模態分析過程包括建模,施加載荷和求解,擴展模態和查看結果等幾個步驟 1 必須定義材料的彈性模量和密度。

2 模態分析的結果包括結構的頻率,振型,相應應力和力等。 3 模態分析的步驟:

①指定分析類型: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在彈出的對話框中的Type of Analysis選項中選擇Modal. ②指定分析選項:Solution>Analysis Type>Analysis Options.在彈出的對話框中的No.of modes to extract文本框中輸入10(十階模態)。彈出Block Lanczos method對話框,單擊OK. ③指定要擴展的模態數:Solution>Load Step Opts Expansionpass>Single Expand Expand Modes在彈出的對話框中的NMODE文本框中輸入10(擴展的模態數)。單擊OK. ④施加約束。 ⑤求解。

⑥列表固有頻率:General Postproc>Results Summary ⑦從結果文件讀出結果:General Postproc>Read Results>First Set ⑧用動畫觀察模型的一階模態PlotCtrls>Animate>Mode Shape在彈出的對話框

中單擊OK. ⑨觀察其余各階模態:General Postproc>Read Results>Next Set. 4 0階模態(MODE = 0)是軸對稱振動模態,而MODE = 2是它的第2階振動頻率。在0階模態情況下,需要選擇半徑方向的自由度作為主自由度。對于MODE=2的情況,半徑方向和環向自由度都必須指定為主自由度 23 結構動力學分析(諧響應分析)

諧響應分析主要用于確定線性結構承受隨時間按正弦規律變化的載荷時的穩態響應。主要采用縮減發(reduced),模態疊加法(Mode Superposition),完全發(Full)。 24 單元選擇

初學ANSYS的人,通常會被ANSYS所提供的眾多紛繁復雜的單元類型弄花了眼,如何選擇正確的單元類型,也是新手學習時很頭疼的問題。

單元類型的選擇,跟你要解決的問題本身密切相關。在選擇單元類型前,首先你要對問題本身有非常明確的認識,然后,對于每一種單元類型,每個節點有多少個自由度,它包含哪些特性,能夠在哪些條件下使用,在ANSYS的幫助文檔中都有非常詳細的描述,要結合自己的問題,對照幫助文檔里面的單元描述來選擇恰當的單元類型。 1.該選桿單元(Link)還是梁單元(Beam)?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桿單元只能承受沿著桿件方向的拉力或者壓力,桿單元不能承受彎矩,這是桿單元的基本特點。

梁單元則既可以承受拉,壓,還可以承受彎矩。如果你的結構中要承受彎矩,肯定不能選桿單元。

對于梁單元,常用的有beam3,beam4,beam188這三種,他們的區別在于:

1)beam3是2D的梁單元,只能解決2維的問題。Beam3是一個具有張緊,壓縮和彎曲能力的單向元素。它有三個自由度,分別是x方向和y方向的移動和沿z軸的旋轉(UX,UY,ROTZ)。該元素由兩個節點,兩個橫截面,轉動慣量,高和材料性能來定義。 2)beam4是3D的梁單元,可以解決3維的空間梁問題。 3)beam188是3D梁單元,可以根據需要自定義梁的截面形狀。 2.對于薄壁結構,是選實體單元還是殼單元?

對于薄壁結構,最好是選用shell單元,shell單元可以減少計算量,如果你非要用實體單元,也是可以的,但是這樣計算量就大大增加了。而且,如果選實體單元,薄壁結構承受彎矩的時候,如果在厚度方向的單元層數太少,有時候計算結果誤差比較大,反而不如shell單元計算準確。

實際工程中常用的shell單元有shell63,shell93。shell63是四節點的shell單元(可以退化為三角形),shell93是帶中間節點的四邊形shell單元(可以退化為三角形),shell93單元由于帶有中間節點,計算精度比shell63更高,但是由于節點數目比shell63多,計算量會增大。對于一般的問題,選用shell63就足夠了。

除了shell63,shell93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shell單元,譬如shell91,shell131,shell163等等,這些單元有的是用于多層鋪層材料的,有的是用于結構顯示動力學分析的,一般新手很少涉及到。通常情況下,shell63單元就夠用了。

3.實體單元的選擇。

實體單元類型也比較多,實體單元也是實際工程中使用最多的單元類型。常用的實體單元類型有solid45, solid92,solid185,solid187這幾種。

其中把solid45,solid185可以歸為第一類,他們都是六面體單元,都可以退化為四面體和棱柱體,單元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SOLID185還可以用于不可壓縮超彈性材料)。Solid92, solid187可以歸為第二類,他們都是帶中間節點的四面體單元,單元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

實際選用單元類型的時候,到底是選擇第一類還是選擇第二類呢?也就是到底是選用六面體還是帶中間節點的四面體呢?

如果所分析的結構比較簡單,可以很方便的全部劃分為六面體單元,或者絕大部分是六面體,只含有少量四面體和棱柱體,此時,應該選用第一類單元,也就是選用六面體單元;如果所分析的結構比較復雜,難以劃分出六面體,應該選用第二類單元,也就是帶中間節點的四面體單元。

新手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選用了第一類單元類型(六面體單元),但是,在劃分網格的時候,由于結構比較復雜,六面體劃分不出來,單元全部被劃分成了四面體,也就是退化的六面體單元,這種情況,計算出來的結果的精度是非常糟糕的,有時候即使你把單元劃分的很細,計算精度也很差,這種情況是絕對要避免的。

六面體單元和帶中間節點的四面體單元的計算精度都是很高的,他們的區別在于:一個六面體單元只有8個節點,計算規模小,但是復雜的結構很難劃分出好的六面體單元,帶中間節點的四面體單元恰好相反,不管結構多么復雜,總能輕易地劃分出四面體,但是,由于每個單元有10個節點,總節點數比較多,計算量會增大很多。

前面把常用的實體單元類型歸為2類了,對于同一類型中的單元,應該選哪一種呢?通常情況下,同一個類型中,各種不同的單元,計算精度幾乎沒有什么明顯的差別。選取的基本原則是優先選用編號高的單元。比如第一類中,應該優先選用solid185。第二類里面應該優先選用solid187。ANSYS的單元類型是在不斷發展和改進的,同樣功能的單元,編號大的往往意味著在某些方面有優化或者增強。

對于實體單元,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復雜的結構用帶中間節點的四面體,優選solid187,簡單的結構用六面體單元,優選solid185。 25 命令書寫

1 /FILNAM,EX3-1定義文件名

2 /TITLE, 定義分析的標題

3 /UNITS,SI !定義單位制

4 /PREP7 !進入前置處理

5 ET,1,3 !定義元素類型為beam3 6 MP,EX,1,200E9 ! 定義楊氏模量

7 R,1,3E-4,2.5E-9,0.01 !定義實常數 26 當使用單元LINK1時:

創建了節點后,節點用ELEMENT連接,即:E,1,2 27 根據模型的對成型性,計算時只需要一半模型即可。 28 PRXY與NUXY的區別:

在材料參數泊松比的定義中可以使用“PRXY”或者“NUXY”,對于各種異性材料它們分別表示最大泊松比和最小泊松比。對于一般的各向同性材料,兩者的意義是等價的。 29合并重合的關鍵點: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 Numbering Ctrls > Merge Items .將Label 設置為 “Keypoints”, 單擊 [OK] 30. 繪等效應力 (von Mises) 圖.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 -> Plot Results -> Contour Plot-Nodal Solu 1. 選擇 stress 2. 選擇 von Mises 3. OK 31. 應力動畫Utility Menu: PlotCtrls -> Animate -> Deformed Results ... 1. 選擇 stress 2. 選擇 von Mises 3. OK 播放變形動畫, 拾取MediaPlayer的 “>” 鍵。 32. Exit.Toolbar: QUIT 1. Save Everything 2. OK 33 做柔性體時,建立剛性區域時,主從節點要分清,不能重復約束自由度(先加了約束,如:D,ALL,UX,后面建立剛性區域時不能再重復約束) 34 模型幾何形狀非常規則時,易于用節點和單元直接建模來實現

35 如果需要了解其他模態的情況,需要在命令行輸入“Set,1,N”來指定選擇第N階模態,然后利用PLDISP命令就可以顯示模態了。再執行“ANMODE,10,0.05”就可以生成該模態的動畫文件了。需要說明的是,動畫生成之前,需要選擇哪一階模態,并使用PLDISP顯示靜態的模態后,才可以執行動畫生成命令ANMODE。

36 利用殼單元的好處在于可以提取到單元的薄膜力和彎矩,以及這兩項內力所對應的中面薄膜力和內外表面的彎曲應力。

第二篇:ANSYS學習心得 新手必看(二)

ANSYS學習心得體會 新手必看

(二)

ANSYS吧 只道風語錦

前一篇,講述了ANSYS的導入的一些處理辦法。這一篇主要談一談。開始學習ANSYS應該注意的地方。

首先了解ANSYS大體部分,總體分為兩個部分。前處理后處理。

前處理主要包括:/prep7建模,選擇單元,單元實常數(有些需要有些不需要),添加材料屬性,劃分網格;/sol 添加約束,施加載荷,求解。這就是一個基本算例的完成求解過程,建議剛接觸的朋友做計算的時候可以自己列一個表格一項一項的對應起來,多做幾次,就能熟悉流程。

后處理:/post1,/post26。(后面詳細講解)

如果你是想好好學好這個軟件,那么我的建議是一步一步來,參考相關的圖書資料,不要急著去做算例,而是先了解大體流程,了解坐標系分類,單元分類等。

如果你學習ANSYS只是為針對一個項目,時間又不充分的情況下。那么我的建議是,你可以找一個類似的算例,對照GUI操作步驟自己一個一個往里面套。當然我是比較不建議的。

所有的東西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才能為己所用。

今天GUI教學一下點-線-面的建立。(均為直角坐標系) 1.建立點(0,0,0),(2,0,0),(0,2,0),(2,2,0) 步驟如下

2.通過點連成線 步驟如下

用鼠標依次點擊1,2,4,3,1 得到四條直線。效果如圖示:

3.用線生成面 步驟如下。

依次點擊四條直線便可以得到一個平面。 效果如下所示:

(三)主要GUI操作一些特殊體的成型過程。

第三篇:攝影的一些學習心得

攝影課程給了我什么

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 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相機進行攝影。 有時攝影也會被稱為照相,也就是通過物體所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

英文攝影 Photography 一詞是源于希臘語 φως phos(光線)和 γραφις graphis(繪畫、繪圖)或γραφη graphê,兩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線繪圖”。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照相機進行攝影。有時攝影也會被稱為照相,也就是通過物體所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有人說過的一句精辟的語言:攝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

一般簡稱的攝影,即是用照相機,映像在底片,沖印底片成為單一相片,一張張作永久保存。但相片的影像是不動、無聲,僅供人觀賞其人物、意境,進而體會其涵義。今天世界上仍存留最早的一張照片可以追溯至1827年,出自法國人約瑟夫?尼埃普之手。

照相機的簡史:

照相機是用感光膠片反景物拍攝下來的攝影器材。它的發明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我國對光和影像的研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國的《墨經》一書就詳細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現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1031至1095年)一書中,還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于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臺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臺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

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制造,得到迅速發展。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135照相機。

從1839年至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從1925年至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羅萊、蔡司等公司研制生產出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等雙鏡頭及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在此階段,照相機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學式取景器、測距器、自拍機等被廣泛采用,機械快門的調節范圍不斷擴大。照相機制造業開始大批量生產照相機,各國照相機制造廠紛紛仿制萊卡型和羅萊弗萊型照相機。黑白感光膠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寬容度不斷提高;彩色感光片開始推廣,從而使攝影隊伍迅速擴大并走向專業化。

從1939年之后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此階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膠片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光學工業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學玻璃,如鑭、鈦、鎘等玻璃。從而更好地校正了攝影鏡頭的像差,使鏡頭向大孔徑和多種焦距的方向迅速發展。因而,出現了變焦、徽距、折反射式、廣角等多種攝影鏡頭。鏡頭單層鍍膜得到普遍推廣。照相機出現了計數器自動復零、反光鏡自動復位、半自動和全自動收縮光圈等結構。照相機的質量、產量開始飛速發展。

從本世紀六十年代初至今為第三階段的后期。這期間,日本的小西六攝影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自支調焦照相機--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機.接著日本又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雙優先式自動曝光照相機--美能達XDG型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開創了一臺相機具有多種曝光功能的先例。

這期間,光學傳遞函數理論進入了光學設計領域,出現了成像質量高,色彩還原好,大孔徑,低畸變的攝影鏡頭。同時,鏡頭向系列化發展,由焦距幾毫米的魚眼鏡頭到焦距長達2米的超攝遠鏡頭,并有了透視調整、 變焦徽距、夜視等攝影鏡頭。電子技術逐漸深入到照相機內部,多種測光、高精度的電子鏡間快門、電子焦平面快門以及易于控制的電子自拍機等都紛紛出現。曝光補償、存儲記憶、多紀錄功能、電動上弦卷片、自動調焦等各種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應用,高度自動化、小型、輕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質的各種新型相機,伴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不斷問世,從而為攝影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設備。

相機的構造:

鏡頭鏡頭:

照相機鏡頭,根據其能否調節焦距分為:

.定焦距鏡頭

.變焦距鏡頭

根據用途來分

.普通鏡頭

.特殊鏡頭

定焦距鏡頭

標準鏡頭焦距小于標準鏡頭

.135相機中,24--38mm稱普通廣角鏡;17--24 mm超廣角鏡

*使用注意:

.焦距短,視角大,適宜拍大場面

.景深大

.透視感強

.易變形

長焦距鏡頭(望遠鏡頭)位于鏡頭前后透鏡組中間,光圈的前面,由單片、兩片、三片或五片金屬片組成。 因受機械慣性影響,最高速度在 l/500秒以下。

優點:

.開閉時聲音小,震動小

.堅固耐用

.拍動體時不會變形

.每一級均與電子閃光燈同步閃光

2.鏡后快門位于感光片前,靠近鏡頭焦平面,由不透光的兩塊簾片制成。

優點:

.照相機更換鏡頭時,底片不會漏光

.快門速度高,便于抓拍高速動體

缺點:

.拍攝運動體會變形

.閃光同步速度低 閃光時間 l/1000秒左右,海鷗DF相機最高閃光同步速度為l/45秒。

4.鋼片快門與簾幕快門相似,位于焦平面旁,由兩組前后排列的鋼片組成。

5.程序快門

6.光圈先決電子快門 動態攝影和快門速度

快門的保護:

一般在上弦之前調整快門速度,上弦之后調整快門速度易損壞機件??扉T速度不能調在兩級數字之間??扉T不能長時間處于上弦狀態,以免彈簧拉緊容易疲勞。 擰不動時不要硬擰,扳不動時不要硬扳。 單反相機卷片與上弦聯動,每次卷片都要卷到頭才能夠按快門鈕,否則易損壞。

調焦和取景器

調焦器又稱測距器,它的主要功能調準點,使結像清晰,取景器是用來觀察所拍景物的范圍,并決定對景物的取舍和畫面布局的。

調焦取景器一般可分為五種:

.框式取景器:易產生視差,但便于拍動體。

.磨砂玻璃式取景調焦器:

.直射式取景器和調焦機構:

.反光式調焦取景器: 1.俯視式 2.平視式

.電子調焦器:

機身和卷片記數裝置

.機身:即暗箱,是各部件的支承體

.走片裝置: 照相機一般由機械、光學、電裝置三大部分組成。機械部分主要包括機身、快門、閃光聯動機構、機械式自拍機、快門上弦機構、卷片機構、計數機構、升降反光鏡和收縮光圈機構等。光學部分主要包括攝影鏡頭、取景器、調焦驗證系統。電裝置部分主要是測光和顯示系統、電子快門、自動調焦機構、內裝式萬次閃光燈、電子紀錄拍攝日期裝置、遙控裝置、電動卷片、上弦、倒片機構等。

攝影鏡頭:被攝景物反射出的光線,通過照相機的攝影鏡頭后,能在照相機內的感光膠片平面處,結成該景物的清晰影像,使膠片曝光,膠片就把該影像通過潛影的形式記錄下來。攝影鏡頭又稱攝影物鏡。攝影人往往將攝影鏡頭簡稱為鏡頭。

鏡頭的焦距:鏡頭中心到膠片上所形成清晰影像的距離,稱作焦距。

鏡頭的焦距用英文字母f(F)表示,長度單位為mm(毫米)。例如:f50mm,則表示該鏡頭的焦距為50毫米。

視角:指攝影鏡頭所能清晰拍攝下的景物空間角度。攝影鏡頭的視角愈大,則照相機所拍攝下的景物范圍就愈大。例如,在同一拍攝點,若用視角為100的攝影鏡頭,剛好能拍攝下全部被攝物體,如改用視角為50的攝影鏡頭后,就只能拍攝下該被攝景物的1/4了。

攝影鏡頭的焦距愈短則視角愈大;鏡頭焦距長視角就小。

當拍攝距離確定后,攝影鏡頭的焦距愈長,拍攝出的被攝物體影像尺寸也就愈大。當焦距值相差一倍時,其所攝影像尺寸也就相差一倍。

為了滿足各種攝影需要,相應產生了各種不同焦距的鏡頭。依據焦距值能否調節,可將攝影鏡頭分為定焦距攝影鏡頭和變焦距攝影鏡頭兩類,依據用途又可將攝影鏡頭分為普通攝影鏡頭和特殊攝影鏡頭兩大類。鏡頭焦距是固定的稱為定焦距鏡頭,焦距可以變動的稱為變焦距鏡頭。

魚眼攝影鏡頭:魚眼攝影鏡頭前端的第一片透鏡,好像鼓起的魚眼睛。魚眼鏡頭的焦距很短,視角很大,有些鏡頭的視角可達180°,有的甚至達到230°,因而能拍攝下照相機兩側部分景物,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135照相機魚眼鏡頭的焦距從6mm到16mm。

超廣角鏡頭:超廣角鏡頭視角廣,在攝影中適用于新聞、風光等攝影。135照相機焦距從13mm到20mm。

廣角鏡頭:適用于拍攝新聞和風光攝影,室內拍攝、會議合影也經常應用廣角鏡頭。焦距24mm廣角鏡頭最為實用。

長焦距鏡頭:能使景物的空間范圍縮小,用長焦距鏡頭拍攝的照片有壓縮、緊靠在一起的特殊視角效果,135照相機一般把焦距85mm~300mm的攝影鏡頭稱作攝遠鏡頭,把焦距自300mm~2000mm的攝影鏡頭稱為超攝遠鏡頭。

標準鏡頭:在照相機鏡頭系列中,一般將焦距值與所攝畫幅對角線相近的那一攝影鏡頭,稱作標準攝影鏡頭。標準鏡頭所攝景物的透視效果與眼睛看到景物幾乎一樣,符合視角習慣,真實性強。

變焦距鏡頭:這種鏡頭的鏡筒上有一個變焦環改變鏡頭的焦距,操作變焦環畫面的視角大小也隨著變動。在同一拍攝位置,變動焦距可靈活攝到不同畫面,因此,變焦距鏡頭為攝影者所青睞。

特殊攝影鏡頭:它的種類也較多,常見的有微距攝影鏡頭,微距攝影鏡頭可以在微小的距離內直接攝影,且鏡頭分辨率高,對所攝物體畸變象差小。柔焦攝影鏡頭,能在不加柔光鏡或鏡頭柔紗等附件條件下,能拍攝出柔光效果的照片。閃光攝影鏡頭,可以使用調節環與光圈調節環同步調節,以便于閃光攝影。除此,還有不同用途的紅、紫外線鏡頭,顯微攝影鏡頭、醫用攝影鏡頭等等。

如果拆卸掉任何照相機的電子裝置和自動化部件,你就會看到如下相同的基本結構:一只遮光外殼的一端有一孔穴,用以安裝鏡頭,孔穴的對面有一容片器,用以承裝一段感光膠片。

為了在不同光線強度下都產生曝光正確的影象,照相機鏡頭有一可變光闌,用來調節直徑不斷變化的小孔,這就是所謂的光圈。在鏡頭固定的袖珍照相機上,鏡頭也沒有快門裝置,被稱作鏡間快門??扉T打開后,光線才能透射到膠片上,快門給了你選擇準確曝光瞬間的機會,而且通過確定某一快門速度,你還可以控制曝光時間的長短。在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簡稱單反機)上,快門裝置在機身內,正好位于焦平面的前面,被稱作焦平面快門。如果不是這樣的構造,每次拆去鏡頭,膠片也就曝光了。

另一個所有照相機都有的部件是取景器。這基本上是一個用于觀察和構圖的裝置,它使得拍攝者能準確地把照相機對準被攝體,并決定對被攝體的哪一部分聚焦。

照相機的畫幅

35毫米單反機是最常見的一種照相機畫幅

袖珍照相機使用起來靈巧輕便

中等畫幅或卷片照相機具有大尺寸的膠片影象,其整體分辨率和質量都較高

被攝體和光源

被攝體需要有光源給予照明,這樣才有被攝體的反射光透射過照相機在膠片上形成潛影。

鏡頭

一只結構簡單的鏡頭可以是一塊凸形毛玻璃,它折射來自被攝體上每一點被擴大了的光線,然后這些光線聚集起來形成連貫的點即焦平面。當鏡頭準確聚集時,膠片的位置就與焦平面互相疊合。

焦平面

這是通過鏡頭折射后的光線聚集起來形成清晰的、上下顛倒的影象的地方。經過離照相機不同距離的運行,光線會被不同程度地折射后聚合在焦平面上,因此就需要調節聚焦裝置,前后移動鏡頭距照相機后背的距離。當鏡頭聚焦準確時,膠片的位置和焦平面應疊合在一起。

光圈

鏡頭光闌的直徑可以通過轉動光圈調節環來改變。光圈支配著到達膠片上的影象亮度。調節鄰近的f/光圈數,光卷大小減小一半或增加一倍。光圈大小還影響景深。

快門

快門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加以調整,它決定著膠片曝光時間的長短。調節快門速度盤上相鄰的速度擋。就意味著延長一倍或縮短一半的曝光時間。葉片快門設置在光闌和鏡頭之間,或在光闌之后。按下釋放鈕時,其交疊的葉片彈開。而焦平面快門由兩塊依次開啟的金屬簾幕擋板組成。

取景器

袖珍直視取景器不能正確顯示與鏡頭所看到的同樣的影象。而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光是通過一面鏡子反射到取景窗里的。雙鏡頭反光照相機,上面的鏡頭用于取景,下面的鏡頭則用于拍攝。

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設計

普通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獨一無二的性能在于其取景器的設計。被攝體的反射光經過鏡頭照射在一面呈45度角的反光鏡上,然后光線向上反射透過聚焦屏進入五棱鏡,光線在此經由安裝在后部的取景窗透射出照相機。這就意味著無論安裝在照相機上的鏡頭其焦距有多長,拍攝者透過取景器所觀察到的場景與鏡頭所看到的完全一致。

照相機的基本結構: 照相機的基本結構為有四個部分:鏡頭、暗箱、機身與后背。

鏡頭的種類: ● 標準鏡頭:標準鏡頭屬于校正精良的正光鏡頭,其焦距長度等于或近于所用底片畫幅的對角線,視角與人眼的視角相近似。凡是要求被攝景物必須符合正常的比例關系,均需依靠標準鏡頭來拍攝。它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鏡頭。 ● 廣角鏡頭:廣角鏡頭的特點是:焦距短、視角廣、景深長,而且均大于標準鏡頭。其視角超過人們眼睛的正常范圍。它具體的特性與用途表現在:景深大,有利于把縱濃度大的被攝物,清晰地表現在畫面上;視角大,有利于在狹窄的環境中,拍攝較廣闊的場面;景深長,可使縱深景物的近大遠小比例強烈,使畫面透視感強。其缺點是,影像畸變差較大,尤其在畫面的邊緣部分,因此在近距離拍攝中應注意變形失真。 ● 遠攝鏡頭:這類鏡頭也稱長焦距鏡頭,它具有類似望遠鏡的作用。這類鏡頭的焦距長于、視角小于標準鏡頭。 這類鏡頭具有的特點表現在:景深小,有利于攝取虛實結合的形象;視角小,能遠距離攝取景物的較大影象,對拍攝不易接近的物體,如動物、風光、人的自然神態,均能在遠處不被干擾的情況下拍攝;透視關系被大大壓縮,使近大遠小的比例縮小,使畫面上的前后景物十分緊湊,畫面的縱深感從而也縮短;影象畸變差小,這在人像中尤為見長。 ● 魚眼鏡頭:魚眼鏡頭是一種極端的超廣角鏡頭。對 135 相機來說是指焦距在 16mm 以下,視角在 180 度左右,因其巨大的視角如魚眼而得名。它拍攝范圍大, 可使景物的透視感得到極大的夸張。它使畫面嚴重的桶形畸變,故別有一番情趣。 ● 變焦鏡頭:變焦是鏡頭可以改變焦點距離的鏡頭。所謂焦點距離,即從鏡頭中心到膠片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上的距離。焦距決定著被攝體在膠片上所形成的影像的大小。焦點距離愈大,所形成的影象愈大。變焦鏡頭是一種很有魅力的鏡頭。它的鏡頭焦距可在較大的幅度內自由調節,這就意味著拍攝者在不改變拍攝距離的情況下,能夠在較大幅度內調節底片的成像比例,也就是說,一只變焦鏡頭實際上起到了若干只不同焦距的定焦鏡頭的作用。

變焦鏡頭的種類: 從變焦范圍的角度看,基本種類有: 20 -- 35mm 左右的廣角變焦鏡頭, 35 -- 70mm 左右的標準變焦鏡頭、 70 -- 210mm 左右的中遠變焦鏡頭, 200 -- 400mm 左右的遠攝變焦鏡頭等。從變焦倍率的角度看,基本種類有 2 倍、 3 倍、 4 倍、 5 倍、 6 倍等。 2 倍的主要有 20 -- 35mm , 25 -- 50mm , 28 -- 55mm , 35 -- 70mm , 75 --

150mm , 100 -- 200mm , 200 -- 400mm 等; 3 倍的主要有 28 --

85mm , 35 -- 105mm , 70 -- 210mm , 85 -- 250mm , 100 -- 300mm 等; 4 倍的主要有 50 -- 200mm , 150 -- 600mm 等, 5 倍的主要有 28 -- 135mm , 50 -- 250mm 等, 6 倍的主要有 35 -- 210mm , 50 --

300mm 等。 變焦鏡頭的優缺點:變焦鏡頭最大的優點是一只變鏡頭能代替若干只定焦鏡頭的作用,因而攜帶方便,使用簡便,既不必在拍攝中不斷更換鏡頭,也不必為攝取同一對象不同景別的畫面而前后跑動。變焦鏡頭的主要缺點是它的口徑通常較小,黨會因此而給拍攝帶來麻煩,如想用高速快門速度時、想用大光圈時等,往往不能滿足需要。使用變焦鏡頭后的取景屏也不如定焦鏡頭明亮,還常常會使裂像聚焦指示失靈。此外,在生產技術水平相同的前提下,變焦鏡頭的成像質量總比定焦鏡頭要差些。

鏡頭上的光圈: ● 光圈的作用--光圈與快門都是用來控制通光量的,相互制約,互相配合,方能使感光片得到正確的曝光。光圈的功能就是以不同的孔徑來調節鏡頭的光通量?,F代復式鏡頭的光圈,是由許多弧形金屬葉片組成可變孔徑,裝在鏡頭的透鏡組之間,根據需要可以隨意調節光圈的孔徑。 光圈的作用是能使鏡頭的通光量得到準確的調節和控制,使感光村料得到正確曝光;在收縮光圈的情況下,可減少鏡頭殘存的某些像差;可以利用光圈的收縮或放大來控制景深,光圈小景深長,光圈大景深短。 ● 光圈的刻標:光圈的刻標是以 √2 倍級數排列的。光圈每差一級,光孔的面積差一倍,透光力也差一倍,這樣每兩個相鄰的讀數之間便成為倍數關系。以 √2 倍級數排列,逐級數據如下: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 32 。

機身上的快門: 快門一般是由金屬片或膠質綢布制成的,它的作用是控制鏡頭通光的時間,使感光片能得到正確曝光,并使靜止的和運動中的被攝物均可獲得清晰的影像。操縱和控制快門開啟和閉合的動力,分為機械動力和電子動力兩種??扉T速度有: T 門 ( 兩次按快門的時間差 ) , B 門(按住不放的時間),

1s,1/2s,1/4s,.1/8s,1/15s, 1/30s, 1/60s, 1/125s, 1/250s, 1/500s, 1/1000s,( 目前已有 1/8000s 的高速快門 ) 。

給攝影初學者的入門建議:

● 保持相機的穩定:攝影初學者常會遇到所拍圖片模糊的問題,這是由相機的晃動或者按快門鈕時用力過引起的,所以在拍攝中要避免相機晃動(必要時要加用三腳架),注意要輕輕按下相機快門鈕。

● 使太陽在你的身后:攝影是光與影的完美結合,在拍攝時需要有足夠的光線照射到被攝主體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太陽處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光線可以照亮被攝主體,使它的色彩和陰影變亮,輕微的偏移則可以產生一些陰影來顯示出物體的質地和立體感。但應注意,取景時一般不要讓自己的影子進入畫面。

● 拍攝樣式的選定:相機不同的舉握方式(豎拍或橫拍),拍攝出來的圖像效果也不相同。豎著拍攝的照片可以強調被攝主體的高度(比如拍攝森林),而橫拍則可以強調被攝主體的寬度(比如拍攝連綿的山脈)。

● 變換拍攝風格:應該在拍攝中不斷嘗試新的拍攝方法或情調,比如說可以拍攝一些人物特寫鏡頭、全景圖像、不同氣候中的同一場景等等。

● 縮小拍攝距離:有時候,并非要把整個人或物全部拍攝下來,對景物的某個具有特色的地方進行強調,反而會更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只需要離被攝物體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遠距離拍攝更好的效果。

增強景深的視覺效果:景深對于拍攝非常重要,每個攝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攝的照片沒有立體感,看起來就像是個平面。所以在拍攝中,就要適當的增加一些用于顯示相對性的物體增加景深。比如要拍遠處的山脈,可在畫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樹。用廣角鏡頭(比如 20mm 鏡頭)可以夸大被攝體正常的空間和縱深感的透視關系。

● 捕捉細節:使用廣角鏡頭可以拍攝較大的場景,但是這樣的拍攝會讓你丟掉很多細節,特別是有意義的細節。所以有時候應該使用長焦鏡頭捕捉到有趣細節。

● 正確的構圖:攝影構圖中突出主體最簡單的方法,是將主體居于畫面的中心。由于被攝物體處于畫面的中心部位,整個照片具有一種特殊的穩定性。但總是將被攝物體置于中間會讓人覺得厭煩。一幅好的照片通常構圖非常恰當,攝影中較常見的就是黃金分割構圖,即畫面被均分為三個部分(水平和垂直),然后將被攝物體置于等分線上或是交匯處。所以不妨用用黃金分割來構圖,使拍攝多樣性。

● 預先調焦拍攝人物:在拍攝人物時,可守株待兔,在確定拍攝位置和角度后,預先調節曝光量及焦距。力爭在短時間內拍攝完畢,減少被攝者的緊張情緒,得到表情自然的照片。在多變的天氣,光線也是變化的,因而有必要多拍些膠片,以便有足夠的影像供最后選擇。

● 裝膠卷時,應在暗處:當裝膠卷時,應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因為直射的陽光下裝取膠卷容易影響膠卷造成漏光。裝膠卷應到室內或有陰影的地方進行。裝膠卷時,應確認一下所用膠卷的感光度 ISO 與機身所標是否相等,不等時應調整機身上的擋位,同時,也應檢查一下電池狀況。手動對焦 135 照相機在裝上膠片關上后蓋后,應按指示方向輕輕轉動照相機上的倒片把手,將暗盒內的膠片收緊,隨后空拍兩張。卷片時要注意倒片鈕是否轉動。如果是轉動的,說明膠片已裝好,不轉動的話說明膠片沒有安裝好,打開照相機后蓋重新安裝膠片。膠片拍完后倒片時,應先按住照相機底部的倒片鈕,隨后再進行倒片。無論黑白膠卷還是彩色膠卷,它們的感光度高低會帶來其他照相性能一系列的規律性變化:感光度高 —— 反差性小 —— 寬容度大 —— 顆料度大 —— 解像力小 ——

灰霧度大 —— 保存性差;感光度低 —— 反差性大 —— 寬容度小 —— 顆料度小 —— 解像力大 —— 灰霧度小 —— 保存性好。對彩色膠卷來說,感光度低的比感光度高的在色彩再現上更飽和、更鮮艷。彩色膠卷:拍人物建議大家用柯達,拍風景建議大家用富士;黑白膠卷:建議用樂凱,適合拍人物以及老房子。

● 向被攝的對象走近一些:拍攝人像,重要的是拍攝人物的面部表情。由于相片上出現的人像,一般比你所希望的要小,因此,使得人物面部的細致表情無法清楚地在照片上表現出來。所以應走近一些(也可以用變焦環拉近),使照片中的人物更突出。

● 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從不同的拍攝角度上觀看,人物的面部表情的變化是非常顯著的。不要總是從正面方向拍攝,應多在各個方向走動,尋找出一個可以拍攝出人物面部表情一個可以拍攝出人物面部表情最佳的角度。

● 光線不夠充分的地方,應使用閃光燈:閃光燈的使用,不僅是在夜色中或室內,而且陰天或光線較暗的環境中的中也應使用。在背光或陰影的場合即使光照很充足,但有陰影或強烈的背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閃光燈,就可以消除陰影或背光的影響,改進畫面的質量。

關于景深 景深也許是攝影愛好者較難掌握的一個概念。通俗地說,景深就是在所調焦點前后延伸出來的 “ 可接受的清晰區域 ” 。攝影時,必須對好焦點,景物才能結成清晰的影像。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例如拍攝位于不同距離上的多種景物時,片樣選擇調焦目標,焦點對在哪,哪才能把全部景物拍清楚,就是一個頗費斟酌的問題。動體攝影,主體的位置不斷移動,調整尤為困難。遇到這種情形,片樣才能不失時機而又有把握地拍出清晰的照片呢?這些都是需要應用景深的理論與方法來解決的實際問題。影響景深的因素及其規律: ● 光圈、攝距與焦距對景深的影響: 光圈與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例如 f16 的景深大于 f2 。攝距與景深成正比。攝距遠,景深大;攝距近,景深小。例如聚焦于 10 米的景深大于聚焦于 1 米的景深。 光圈、攝距、鏡頭焦距以及可允許模糊圈大小對景深影響的規律,均是相對而言的,即這四個因素在其中三個因素相同時,另一因素對景深大小的影響規律成立。否則這些 “ 規律 ” 就不一定成立。例如,鏡頭焦距 75mm 對焦在 2 米處, f16 的景深是 1.5——3.1 米,而對焦在 5 米處, f11 的景深為 3——11 米。光圈小的( f16 )景深是

1.6 米,而光圈大的( f11 )的景深則是 8 米了,這是由于攝距不一所至。 攝距與景深成正比的規律還有一個前提,這就是攝距在超焦點距離以內。如果攝距超出了超焦點距離,那第,攝距越遠,景深不是越大,而是越小,與原規律相反了。 ● 獲取最小景深 : 在不影響構圖效果的前提下,采用 “ 最大光圈+盡可能縮短的攝距+長焦距鏡頭 ” 能獲取最小景深的效果。 ● 獲取最大景深: 在不影響構圖效果的前提下,采用 “ 最小光圈+最短焦距鏡頭+超焦距聚焦 ” 能獲取最大景深效果。 ● 相機上的景深表: 大部分相機上都有簡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圍。相機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鏡頭筒上、位于鏡頭上光圈刻度與距離刻度之間,采用對稱的光圈系數如 “16 、 11„11 、 16”

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種攝距時的景深,如用 f16 拍攝, 這種景深表上兩個對稱的

f16 標記所指向的距離刻度,一個指景深的遠界限, 另一個指景深的近界限。相機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機的聚焦鈕上,通常采用一組 “U” 字型的線條,用 “U” 字的兩端在距離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圍。相機上的這種景深表只能作為了解景深范圍的一種參考,這是因為除了在相機上無法作出精確標度的客觀原因外;廠家制定這種景深表的清晰度標準也有一定的隨意性;更重要的還在于廠家并不了解你對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準備放大為多大尺寸的照片。因此,當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時,或要高倍率放大時,就應該比實際使用的光圈大

一、二檔來掌握景深范圍。如拍攝時用用 f11 ,就按 f8 或 f5.6 的景深掌握,反過來,當你需要相機上 f11 所指示的景深范圍時,就用 f16 或 f22 拍攝。這樣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達到預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說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圍內的影像清晰度。

學攝影的你是不是遇到很多拍攝方面的困惑呢?在此,萬象攝影協會送給您以下十條好建議,希望對您的拍攝有所幫助。

1、在按下快門前,檢查一下在被攝體后面,是否有一些東西影響被攝體的“頭部”(好像使它們伸長了),樹杈通常是始作俑者。

2、墻壁之類的物體可以把閃光燈的光線反射到被攝體上。如果沒有這樣的物體,最好不要使用閃光燈。否則,拍出來的照片會很黑。比如:在音樂會上,很多閃光的效果出不來,除非你站在舞臺的邊緣。

3、確定相機是否平行或垂直于地面的,否則,照片看上去就是歪斜的,這是一個很難原諒的問題。

4、使主體與背景在影調或色調上有適當的差異,形成鮮明的對比。要實現這樣的效果該怎么辦呢?可以通過調整光圈來實現,光圈越大,背景就越模糊,這樣可以突出主體。當然,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節。

5、在拍攝日落時,把閃光燈關掉,以免照片太昏暗了。

6、大部分相機都會對圖像的中心區域聚焦。如果被攝體在焦點的兩側,相機的聚焦將會發生問題,建議使用聚焦鎖定功能,把相機對準中心物體,這樣她或他就會出現在照片的中央了。然后,半按下快門按鈕并保持,直到你確定成功了,再完全按下快門,這樣可以得到銳利的圖像。

7、通過窗口拍攝時,盡力使用相機的無限模式(當然是在有的前提之下)。否則,聚焦系統可能認為玻璃是被攝體,圖像就會很模糊。當拍攝高大的建筑物(通常有許多玻璃窗)或里面的物體時,這招很管用的。

8、盡量做到隨身攜帶相機。靈感的出現也許只是幾秒鐘,攝影家需要敏銳的洞察力與靈活的反應力。好的機會出現了,沒有帶相機,那該是多么遺憾的事情啊!

9、盡量不要在海灘上使用相機,除非它有一個堅固的外包裝保護相機。與沙土任何親密的接觸都會導致相機堵塞。、在拍攝日落時,把閃光燈關掉,以免照片太昏暗了。

10、在較暗的室內,如酒吧或俱樂部拍攝人像時,一般會用到閃光燈。那么,你不妨在拍攝前請他們先看一會明亮的光源,這樣可以減少紅眼現象。

明度

鏡頭明度的大小就是光通量的多少.口徑大光通量多,明度就大,反之明度小.明度大小以光圈系數按倍數來計算.明度的大小是決定暴光的暴光的重要因數之一.

場曲

在一個平坦的影象平面上,影象的清晰度從中央向外發生變化,聚焦形成弧型,就叫場曲.原因是中心離鏡頭近,周邊離鏡頭遠.一般拍照團體人像,安排成弧型,就是糾正這一缺點.

有效口徑

有效口徑是指照相機鏡頭前鏡的光束直徑與焦距的比數.如光束直徑是25mm,鏡頭焦距是50mm,則該鏡頭的有效口徑就是1:2或者"f/2".有效口徑是這一鏡頭的最大口徑.

二道火快門

第一步先按下空擋,快門鈕的一半;第二次按到底,快門才開.它能防止手振和減少按快門的時差,并能避免誤碰快門鈕,造成浪費.沒有二道火快門的相機,誤碰以下快門鈕,就浪費一張底片.

反光板

錫箔反光太亮,可以用褶皺法使反光散射柔和;用白紙反光板也叫柔和;用白漆刷白的反光板,容易變黃失去反光效果。 柔光板在太陽與被攝物之間,用白薄塑料布,尼龍布等,可以是光線柔和,降低反差。

反光傘

反光傘外觀和普通傘一樣。傘內面是銀白色,反射能力強。使用時將傘安置在可以變換角度的云臺上。用強光燈照射傘內,散射出的光線很柔和,陰影亦淡,是理想的光源。拍人像特寫時,不受強光的刺激,最適合于拍攝人像和靜物。

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是打出眼神光,使用的是較小的燈?;蛘咴谄渌夥N達不到的地方,細部加強亮度,表現質感和輪廓。亦用這種燈光消除人物面部的缺陷,如使瘦削的面龐顯得豐滿些。

白頭

指的是一種攝影鏡頭。平時我們使用的大多是鍍了膜的鏡頭,因為是增透膜,所以反光比較少,于是鏡頭看起來是淡紫色的。而我們現在說的是那種沒有鍍膜的鏡頭,所以反光比較多,看起來泛著白光,所以稱為白頭。

立體感

通過光線,影調,色彩的處理,表現出物體長,寬,高的形狀,再平面上再現三度空間的被攝對象,就有了立體形狀的感覺。一般多用側光,逆光來拍攝。

內震

內震是指按快門時相機內部的震動。如單鏡頭反光相機沒有防震設備的快門,震動就大,響聲也大;機械鏡間快門震動就小;縱向簾幕快門比橫向的震動要小些。各種快門都有內震,電子快門也有,只是震動的大小不同而已。內震會引起相機微動,影響清晰度,聲響也會驚動被攝對象。所以高級相機裝置有防震設備。

GN鏡頭

自動閃光控制的鏡頭,稱為GN鏡頭??梢耘浜鲜謩娱W光燈而自動調校光圈,效果很好,而且沒有倒易率失效的問題。GN鏡頭的自動閃光和自動閃光燈互有長短,但是不能一起使用。

濾鏡因數

鏡頭上加用濾鏡后,要吸收一部分光線,所以必須增加曝光以補償吸收光線的損失。不同性能的膠片和不同性質的濾鏡,都有一定的增加曝光量的數值。這個數值就是“濾鏡因數”。

膠片的分析力

膠片的分析力,是將物體蛋象在乳劑膜上(底片上)能細微的分析清楚。以線條來計算,以每毫米能分清多少線條來說明一種膠片能夠記錄的清晰程度。拍攝時曝光過度和不足,都能影響膠片的分析力。底片上能記錄的分析力和攝影鏡頭的分析力有相關聯系。

1、平衡式構圖

平衡式構圖給人以滿足的感覺,畫面結構完整,安排巧妙,對應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聞等題材。

2、對稱式構圖

對稱式構圖具有平衡、穩定、相呼應的特點。缺點:呆板、缺少變化。常用于表現對稱的物體、建筑、特殊風格的物體。

3、變化式構圖

變化式構圖故意將主體安排在某一角落或某一邊,能給人一思考和遐想的空間,留下進一步判斷的余地。這種構圖富于韻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體育運動、藝術攝影、幽默照片等。

4、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形構圖是最基本的經典構圖方式之一,把主題安排在對角線上,能有效利用畫面對角線的長度,同時也能使襯體與主體發生直接關系,富于動感,畫面活潑,容易產生線條的匯聚趨勢,吸引人的視線,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

5、交叉線構圖

景物呈交叉線結構,景物的交叉點可以在畫面以內,也可以在畫面以外。前者有類似十字形構圖的特點,后者有類似斜線構圖的特點,能充分利用畫面空間,并把視線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畫面以外,具有活潑、輕松、舒展、含蓄的特點。

6、橢圓形構圖

橢圓形構圖容易形成強烈的整體感,并能產生旋轉、運動、收縮等視覺效果。常用于表現不需要特別強調主體,而著重表現場面或者渲染氣氛的畫面內容。

7、X形構圖

線條、影調按X形布局,透視感強烈,有利于把視線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者景物具有從中心向四周逐漸放大的特點,常用于建筑、大橋、公路、田野等題材。

1、使用足夠快的快門

此種方式適合于凝固運動的瞬間,可以真實的再現運動細節,如在運動達到精彩高潮時拍攝,但要注意應結合運動的速度在精彩時刻來臨前按下快門;也可采用預定焦距的辦法,待運動物體達到拍攝區域,按下快門。

拍攝數據:

機身:Canon EOS30QD 鏡頭:100-300mm@100mm 快門速度:1/4000s 光圈:f4.5 膠卷:Kadok 400迫沖1600

2、使用比較低的慢門追隨拍攝

此種方法適合表現運動物體的動感,可以將雜亂的背景虛化而不影響畫面,拍攝者應使自己的相機隨運動物體一起平穩移動,在移動中按下快門。采用此種方法拍攝可以采用比較低的快門速度,但要注意不能在相機的移動中跑焦,一般使運動物體始終在取景框的中央即可。

拍攝數據:

機身:Contax T3 鏡頭:35mm 快門速度:1/60s 光圈:f8 膠卷:Kadok EBII

3、使用中速快門

當畫面中有固定的靜物,又有運動物體時,可以使用中速快門,但要同時使用閃光燈或三腳架,以使靜態物體不會虛掉。

拍攝數據:

機身:Canon EOS30QD 鏡頭:24-85mm@50mm 快門速度:1/90s 光圈:f5.6 膠卷:Kadok EBII 使用機頂閃光燈

攝影藝術是光與影的造型藝術,一個成功的攝影家,也就是一個光影學家。一幅幅的優秀攝影佳作,都離不開光的塑造和表現??梢?,光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

一、光對色彩還原的要素

光在彩色攝影中對色彩正確還原是起著直接的因素。光與色彩有著密切的內在關系,總的來說,有光才有色,色從光來,又與光變。道理很簡單,人在光線下能清楚地分辨物體的顏色,如果在沒有光的黑暗中,什么顏色也難以爭辨出來,這是因為色彩要通過光線的照射才能呈現。光作用于人的視覺,才能使我們感受到那些顏色的感覺。在復雜的彩色攝影中,色彩正確的還原和再現是彩色攝影的成敗關鍵,光對色彩正確的還原有三點的要素,一是光源的性質,二是光的方向,三是光線的強弱。

光源的性質,它對物體顏色的還原影響很大,因為日光與燈光的性質不同,色溫不同。日光的色溫是5400K,而燈光的色溫只有3200K,在日光與燈光下,物體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如紅色的物體在日光下看呈鮮紅色,但在燈光下看,就會呈現出品紅色或紫色。因為,它的光源性質不同,色彩還原就不同。

光的方向,在同一物體而采用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如直射光與散射光,順光與側光,逆光和頂光,光線照射方向不同,使物體產生的明暗不同,倒致其色彩在還原中產生不同的差別。順光使用同一物體的色彩受光面相同,沒有明暗區別,造成色彩缺乏明暗對比層次。側光對可使同一物體的色彩在明暗度上產生明顯的區別。逆光對物體的正面色彩表現較為難還原較差,常運用逆光的表現追求色彩的整體效果。光線的強弱也容易使物體顏色的色相、明度、飽和度發生極大的變化。

二、光對攝影藝術造型的表現力

攝影藝術是造型藝術,光對攝影藝術造型的表現力起著關鍵的作用。在攝影創意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識,調動“光”的造型手段,才能達到它的藝術效果。攝影中被攝物體在畫面中的再現,要通過光作傳播媒介,光線對攝影的造型表現,環境氣氛的渲染,思想感情的表達,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大自然中,光是千變萬化的,復雜微妙的。一天當中,陽光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入射的方向,角度及強弱,就會在攝影造型中帶來不同的效果。例如,太陽會升至或降至15度,也就是早晨或黃昏的時間,其特點是太陽入射角度小,光對景物照射垂直面受光面積大,物體產生投影較長,受光面與陰影面反差大,光線強度小,較柔和。在這種光線條件下,選用逆光、側逆光拍攝,容易獲得明顯的空氣透視感,畫面呈現氣氛濃烈,富有詩意的造型效果。當太陽與地面的光照度成20度至60度的時候,這種光線的特點是入射角適中,光線方向性明確,亮度變化小,造型效果好,光影移動慢,色溫適中,這時正是攝影的黃金時間,此時拍攝景物清晰,影調明朗,層次豐富,有利于景物在造型上表現出立體感,空間感和質感。這時選擇不同方向的光線造型,使景物能獲得色調分明,層次豐富,線條剛勁,光線明快的效果。

當光照度成70度至90度的時候,陽光正午,光線垂直下照,物體只能頂部受光多,垂直面受光少,使景物照度明暗反差大,層次缺少,透視效果差,物體造型缺乏立體感。所以,在攝影造型效果上較少運用這種頂光。

從一天里直射陽光的光線變化,對造型帶來的效果不同,我們可以選擇采光的方向對造型進行設計。根據拍攝采光的方向與太陽照射物體方向的不同,采光的方向基本劃分為順光,側光和逆光,這三種采光的不同,在攝影造型中同樣產生不同的效果和影響。

順光對攝影造型的表現力使物體受光面均衡,能全面表現物體的質感,影調主要靠物體本身的色調來完成。但順光一般不利于表現物體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影調較平淡單調,層次感弱,缺少起伏明暗的視覺節奏效果,更不宜表現空間感大,物體數量眾多的景物造型。

側光對攝影造型的表現力較強,能使物體受光面與明暗面明顯表現,畫面明暗和反差鮮明清晰,物體層次豐富,空氣透視現象明顯,有利于表現物體的空間深度感和立體感,是攝影造型效果比較理想的光源。但在運用時,要注意受光面與明暗在畫面造型中所占比例。

逆光在攝影造型表現中能表達空間深度及環境氣氛的烘托,表現空間透視的效果,有利于勾畫物體的輪廓線條和表現物體的數量,在構思運用低調畫面來表現物體造型藝術效果更佳,但切記要運用暗背景來烘托主體。當拍攝物體的特寫或近景時,最好正面運用補光辦法,使物體正面的質感更好地表現,曝光則定以正亮度為宜,使造型效果更好。

正確地認識光線,掌握它的變化規律,了解它對攝影藝術造型表現力,是攝影者在“光感”修養中的必由之道。攝影創作中的用光是千變萬化的,靈活多端的,但是它本能是不能忽視的。光是攝影的根基,實現攝影的技術過程通過光,達到攝影的藝術本質離不開光,攝影的藝術是光與影的藝術。沒有光就不能獲得影調,也就不能形成攝影藝術形象。所以,我們在攝影構思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識,調動光的造型作用,充分發揮光在攝影藝術造型的表現力。

三、光在攝影藝術中的效應

攝影使用的光感材料必須通過光源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光線在攝影中不僅用來照明被攝物體,它還擔負著傳遞被攝物體的信息,在這方面它起著橋梁和媒介的作用。例如,被攝物體形狀、體積、數量,色彩、質感、空間深度感等信息,以及被攝物體影調的明暗配置、畫面氣氛、層次等諸多方面,都必須通過光線的效應才能表現出來。所以,攝影者不能單純從表像觀察到光、而要在實際的構思中去靈活運用光。在一個被攝物中,不同采光的角度、照度,得出的效果各異。然而。我們必須掌握光在攝影中的效應和“光感”,善于運用,感覺敏銳,是攝影者應有的本能,畫家靠手中熟練的畫筆來描繪物體,攝影有憑著運用光線來表現被攝物。因此,光是攝影的靈魂,完成攝影的過程需要光,表現攝影藝術本質依靠光,正確地認識光線,摸透光的變化規律,了解它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在攝影藝術創作中充分去運用,才能做到惜光如金,用光如神。

上述三點要素的分析,強調了色彩也光線,是彩色攝影的重要造型手段,選擇光就是選擇色彩。黑白攝影是對物體的造型選用不同明暗和影調,層次去表現,彩色攝影是通過色彩的藝術表現。黑白攝影講究其用光,彩色攝影更加嚴謹用光,光線能造就影調的變化,也能使色彩效果更加生動,富有表現力。在彩色攝影構思和創作中,要了解和分析光源的性質,光的投射方向,光亮度的強弱,光對物體在造型上表現的效果。要調動“光”對色彩的藝術造型,增強藝術的表現力,才能預見畫面的色彩效果,創作出生動,感人的藝術作品。

攝影藝術,是“光”與“影”的造型藝術,完成攝影的過程必須借助于光,正確運用和發揮光在攝影藝術造型中的功能,記錄、反映、表現,傳遞我們的創作思維,情感和表現的技法,手法,達到畫面的可視形象。光是攝影的靈魂和支柱,研究和探索光在攝影藝術造型中的動能,目的是確立光在攝影中地位和作用,使大家更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更好地運用它,發揮它。使攝影這門光影藝術散發出更燦爛的光芒

一、白平衡(White Balance):當我們用肉眼觀看這大千世界時,在不同的光線下,對相同的顏色的感覺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時,我們看一個白色的物體,感到它是白的;而我們在夜晚昏暗的燈光下,看到的白色物體,感到它仍然是白的。這是由于人類從出生以后的成長過程中,人的大腦已經對不同光線下的物體的彩色還原有了適應性。但在使用相機時,在白熾燈下拍攝出來的物體會呈現橘黃色調;而在熒光燈下,則會泛藍。如果能夠使相機拍攝出的圖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完全一樣就好了。但是,由于CCD傳感器本身沒有這種功能,因此就有必要對它輸出的信號進行一定的修正,這種修正就叫做白平衡。簡單地說白平衡就是無論環境光線如何,仍然把"白"定義為"白"的一種功能。如果能調整白平衡,則在所得到的照片中就能正確地以"白"為基色來還原其他顏色。而這種調節常以白色為基準(把白色調整到正確),故稱白平衡(White Balance)。在數碼攝影中,如果白色還原正確,其他顏色還原也就基本正確了,否則就會出現偏色。所以白平衡控制就是通過圖像調整,使在各種光線條件下拍攝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如果使用傳統相機,我們只能用日光型或燈光型膠卷加上一些濾色鏡來調整色溫。DC在調整色溫方面的方便之處就是可以在相機內直接設置白平衡,使景物的色彩比較準確地重現?,F在的數碼相機都有白平衡感測器,一般位于鏡頭的下面。

二、數碼相機白平衡(White Balance)模式:

1. 自動白平衡(AUTO):這種設置一般是相機的默認設置,相機利用系統中結構復雜的矩形圖來對拍攝對象作出分析,來決定畫面中的白平衡基準點,并憑借相機內置的圖形算法來達到白平衡調校的目的。一般情況下,自動白平衡的準確度還是比較高的。但在室外和明亮光線下拍攝時,它的效果就有些差強人意了,而在多云天氣下,許多自動白平衡系統的效果極差,它可能會導致偏色。當然這跟相機的性能以及廠商之間所采用的算法不同也有比較大的關系。

2. 日光白平衡(Daylight):日光照射條件下的。這是最常見的白平衡模式。這個并不僅僅適用于陽光直射之下,它也同樣適用于自然光照條件非常好的其它環境之下。

3. 鎢光白平衡(Incandescent):鎢光在某些相機中也稱為“白熾光”或“室內光”,這種設置一般用于由燈泡照明的環境中(如家中),如果在家中白熾燈光環境下拍攝,且不打開閃光燈的情形下,應當使用這種方式。效果:整個畫面偏冷。由此也可以判斷出相機調整白平衡的一個算法思路就是把色調往環境色調相反的方向調整,以達到一個“中和”,從而在特殊的光照環境下呈現正確的色彩。

4. 熒光白平衡(Fluorescent):這種設置在熒光光燈照明情況下會對白平衡進行調節,因為熒光的類型有很多種,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機不只一種熒光白平衡調節。各個地方使用的熒光燈不同,因而“熒光”設置也不一樣,攝影師必須確定照明是哪種“熒光”,使相機進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設置。在所有的設置當中,“熒光”設置是最難決定的,例如有一些辦公室和學校里使用多種熒光類型的組合,此時想得到一個正確設置的方法就是“試拍”了。效果:畫面偏紅,呈現一種奇異的暖紅色調。

5. 陰天多云白平衡(Cloudy):并不是所有的數碼相機都有這種白平衡設置,一般來說,自動白平衡系統在這種場景下處于最佳狀態,無需這些設置。但是廠商對于白平衡功能的細化顯然也十分有利于適應更多的拍攝環境需求。效果:畫面偏紅,暖色。

6. 自定義白平衡(White Bal Preset):一些功能全面的數碼相機還提供了這種自定義手動調節白平衡的模式,這種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稱,它們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燈光情況下的白平衡設置。一般來說,用戶需要給相機指出白平衡的基準點,即在畫面中哪一個“白色”物體作為白點。

三、手動白平衡參照物的選擇:

數碼相機的手動白平衡設定都需要在現場對一個白色或者灰平面拍攝,最專業的方法是使用標準18%灰板,如Kodak的灰板包裝里面有一個小尺寸的板,一面是18%灰一面是白色。但灰板只能測試距離相機很近的反射光,如果要拍攝距離比較遙遠位置,而那里的光線和相機所在位置色溫不相同時效果就不準確。此外這個板比較容易弄臟或者丟失,國外有一個專業設備出售:ExpoDisc。這是一個可以套在鏡頭前面的濾鏡,上面的纖維和塑料材料保證18%灰光線通過,因此可以測試進入鏡頭的色溫。這和測光表測量入射光原理相似。但這個濾鏡價格不菲,從52mm口徑的80美元到77mm口徑的160美元,而且還不容易購買。一個簡單的替代方法是用美國品牌Pringles罐裝薯片的蓋子,口徑正好在75mm左右,蓋子材料是半透明軟性塑料。而另外一個蓋子是Amway(安利)營養品Nutrilite蛋白粉,口徑接近85mm,蓋子材料也是軟性塑料,但透明度比Pringles低。使用效果如何呢?通過在白熾燈和陰天的環境做對比試驗,因為這兩個環境都是相機比較困難得到白平衡但又非常常見的場景,尤其是一些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功能都不包含白熾燈環境,如尼康的DSLR。結論:在白熾燈環境下專業18%灰板和Amway Nutrilite蓋子最準確。結論:在陰天環境下各種方法都比較接近,18%灰板和相機內置陰天配置最準確,兩個便攜蓋子中Pringles比Nutrilite稍微好一些。這兩個測試結果說明最準確還是18%灰板。而代用品里面安利的蓋子在白熾燈環境下最準確,但在陰天時反而不如相機的自動白平衡準確。一些國外用戶崇拜的Pringles薯片蓋在白熾燈環境下有嚴重偏差,但也有不同觀點。

大家都知道要獲得最準確的白平衡,可以選擇數碼相機上的手動白平衡方式,讓相機根據參照物在光源下的色溫,來決定如何準確還完。手動白平衡功能,基本上都采用一個色彩中性的物體作基準,如標準灰、標準白色的參照物。從原理上講,只要參照物不帶任何偏色,就可以讓相機得到最好的基準數據,獲得最佳白平衡還完。

基于這個原理,很多用戶使用手動白平衡(或叫自定義白平衡)時,會選擇一些隨手可見的如白紙一張,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白平衡校正效果。一般要求不是嚴格的用戶會這樣使用。而一些要求較高的用戶,就會選擇標準的灰板作為基準參照物。如柯達專業灰卡,它的灰色一面用于標準測光之用,另一面是標準白色,用于白平衡校正。很多影樓專業用戶都有使用灰卡,攝像行業的用戶也一樣有使用。

從原理上講,灰卡的灰色一面也可用于白平衡校正,因為它沒有帶有其它色彩,甚至有相當一部份人認為用灰色一面效果才是最好的。為了驗證究竟采用什么作為基準,會讓校正白平衡有最好的表現,于是就計劃了下面這個簡單的測試。選擇一塊柯達公司標準的灰卡,一張很極新的白色復印紙,一張存放稍長時間的白色復印紙,作為一個對比,看看專業灰卡(白色與灰色)與常見用戶隨手使用的白紙到底會存在什么差別,當中配以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固定模式白平衡作參考??梢钥闯霾捎没铱ò咨幻孀鳛槭謩影灼胶饣鶞实恼掌?,色彩最準確,白卡在任何一個地方使用色標都顯示三色相同的色值。反而灰卡的表現不佳,色彩偏藍,顯示較冷的色調。而很多人都使用的白紙(多數人喜歡用復印紙,因為顯得較白)偏向暖色調,其實這種紙含有很多漂白成份,與白卡一對比,明顯偏藍。有趣的是另一張放置了一長段時間的白色復印紙,竟達到了灰卡標準白色一樣的效果,白平衡極準。原因是紙放久了多會發黃,而湊巧糾正了自身的偏藍。余下兩個機內白平衡不說也罷了,這樣特殊的光源下不可能很好地還完的。簡單的對比,大家可以知道,要好的白平衡還完,作為基準的參照物相當重要。一直以來作為標準的灰卡,并未得到最好的效果,看來,灰卡還是作為自身測光功能就好了。白平衡就用它背面的白卡吧,會為你帶來最好的效果。大家常見的白紙并不可靠,要求不嚴還可以用用。當然你能哪么巧得到一張與白卡一樣的白紙,你也可以省下幾十塊錢,看你運氣好不好了!

四、手動白平衡設置方法:

手動白平衡灰色物體(如灰板)或白色物體(如灰板的背面)面積應至少占據取景器2/3大小,手動設置白平衡不需要相機對參照物聚焦,所以可以把相機改為手動對焦模式,把鏡頭設置為無限遠對焦,只要拿一個名片就可以湊在鏡頭前完成手動設置。手動設置白平衡要注意關閉相機曝光補償,尤其是正補償要關閉。如果相機在+0.5檔補償情況下對白色物體設置白平衡,將會失敗出現“no Gd”。但相機在ISO200的情況下,作-3檔補償仍可以正確讀取白平衡數據。但在高ISO時負補償相機會得出錯誤的白平衡數據。所以在設置手動白平衡時最好關閉曝光補償。

五、正確使用白平衡:

在使用閃光燈拍攝時,因為電子閃光燈發出光線的色溫與日光基本相同,所以應把白平衡設置為日光,即使是在拍攝夜景時也應如此,這樣的設置對近景人物色彩的還原也比較好,而遠景燈光在照片上一般表現為溫暖的黃色,為大多數人所喜歡。如果你在拍攝夜景時只有遠景而沒有近景人物的話,則可以把白平衡設置為白熾燈。

花草是攝影愛好者經常拍攝的東西,拍花時不要用自動白平衡,根據當時的光源調整就行了。如果在日光下拍花而把白平衡設置為白熾燈,則可以讓白色的花拍攝出來帶一些藍色,如同情人節花店出售的“藍色妖姬”! 現在學校教室、單位辦公室基本是用日光燈照明。日光燈看上去是白色,其實是我們的眼睛在“自動白平衡”。

日光燈發出的光的光譜不是連續光譜,只能用近似色溫大約4000K來表示。在日光燈下拍攝時可以設置白平衡為日光燈;如果你嫌拍出來的照片有點偏綠色,也可以設置白平衡為日光,然后在鏡頭前面加一個專用的日光燈濾光鏡,它是品紅色(Magenta)的,只是市面上不常有賣。

最復雜的光線首推混合光源,混合光源里最怕熒光燈的參與。熒光燈有很多種類,色溫差別也特別大。在混合光源里如果有一個占有支配性的光源,比如使用了足夠強力的閃光燈,那么白平衡的設置應該是閃光燈模式。如果混合光源各占50%,應該使用灰板測量色溫。如果這個時候混有白熾燈,比如前景熒光燈,背景白熾燈或者相反,你只能照顧到一個光源,別無它法。另外,如果想使用快捷的方式解決人工光源的一些問題,也可以使用自動白平衡,但在白熾燈下使用80B把色溫從3000K提高到4400K,這樣相機就會很精確的探測色溫變化了。同理,在熒光燈下也可以使用熒光燈校正鏡(FLD)以使相機自動白平衡工作正常,就象膠片機一樣。

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我們可以故意的給相機一個錯誤的白色基準點,來使得整個畫面的色彩向相反的色彩方向狂奔而去。如同制造特殊影像效果一樣,我們也可以故意使用不正確的白平衡設置來強化色彩語言的表義功能,在人像或者風景拍攝中取得特殊的色彩效果。

荷花,如使用了自動白平衡。色彩還原還是比較準確的,忠實的再現了當時的現場真實情形。但是問題就在于真實情形略顯平淡了一些;如使用熒光燈模式的白平衡設置,可以看到整個畫面偏暖色調,主體荷花的粉紅色更加飽滿且有層次,不過隨之而來的是背景的荷葉也顯得泛黃了;如使用完全和實際情形背道而馳的白熾燈白平衡模式,整個畫面色調立刻冷了下來,荷花呈現的是一種晶瑩的藍色,有如夢幻。

夕陽下的湖面,如使用熒光燈模式白平衡,使得畫面更暖;如使用白熾燈白平衡模式,夕陽與湖面被表現出一種安靜的藍色,而且暖色部分也被表現出來。

黃昏,如使用模式白平衡仍然不能得到更為濃郁的色彩效果,因此在自定義白平衡的時候先對一片藍色的目標物(可以自己準備一張藍色的卡紙之類)來作為相機的“白色基準點”來誤導相機的白平衡設置。設置好之后在此定義下拍攝夕陽場景,可以看到本來淡黃色的天空被極度夸張成一種濃郁的金黃色;用相反的方式,用橙黃色的目標物來作為基準設置白平衡,整個畫面就被有效的轉變為泛藍的淺色基調。

攝影最有趣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體,一個因素總是影響另一因素。例如就影象清晰度來說,曝光組合的選擇就能影響清晰度,當提到影象清晰度時,許多攝影者首先想到的是聚焦。然而,照片之所以不清晰,除了聚焦這一因素外,還有一系列的因素,如被攝體的移動,相機的震動,鏡頭的污染,景深不夠,曝光過度,光滲,顯影過度,膠片或鏡頭上有潮氣等等。

這里我們要討論的是選擇曝光組合時,對攝影清晰度有影響的三個因素,即景深、被攝體的運動和相機的震動。對一個具體拍攝對象決定曝光組合時,這三個因素有時會互相矛盾,滿足了一個因素,另一個因素會產生問題,這就需要再三考慮選擇怎樣的曝光組合最適合你的表現意圖。下面就這三個因素分別加以分析。

景深

從理論上說,當鏡頭聚焦于某一點時,只有這一點的物體能在膠片上清晰地結象。但是實際上,在焦點前后的一定范圍內的景物,在膠片上的結象也是較為清晰的。這個范圍稱為“景深”。請注意這里使用“較為清晰的”修飾詞來形容清晰度,是很有道理的。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假如你用135膠卷拍攝一個人物的頭部特寫,焦點是聚在眼睛上。如果是接觸印相,那么,在這張135照片上,從被攝者的鼻尖到嘴以及耳朵很可能是全部清晰的。如果是小倍率放大,則在放大照片上,被攝者的鼻尖和耳朵就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清晰。當你用這張135負片放大為12X15時的照片時,又會發現真正清晰的只有被攝者眼睛前后的一小部分。然而,假如你把這張12X15時的大照片放在一個架子上,并后退十英尺遠觀看,這時,你又會發覺照片上影象的清晰部分增加了。如再后退一些,則會感到照片上的影象全部都清晰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必須用“較為清晰的”修飾詞來形容由景深產生的清晰度。這種“較為清晰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制作照片的大小和觀看距離這兩個因素。

為了從理論上真正弄懂景深的含義,有必要先弄懂一個概念,這就是模糊圈。

一幅畫面,看起來是清晰或不清晰,在于眼睛對畫面上各個細部的分辨能力如何。能分辨則感到清晰;不能分辨則感到不清晰。

當鏡頭聚焦于某一光點(影象是由無數光點組成),在膠片上產生的影象并非真正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圓圈。不管這個圓圈多么小。直徑都是可以測量的。這種在視覺上是一個點的最大圓圈稱之為“模糊圈”。由此可見,對于放大為同樣大小的照片,較小的底片比起較大的底片來說,模糊圈應該更小些。相機上的景深刻度也就是根據模糊圈來確定的。

假如,制作大幅照片,或者用高倍率放大負片中的一小部分畫面,便會發覺預定的模糊圈太大了。這樣,即使是在相機景深刻度范圍內的景物也會令人感到不清晰了。同樣的道理,對于放大為相同大小的照片,小底片比大底片的模糊圈應該小些,才能取得清晰的效果。因為小底片的實際放大倍率來得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取得較為清晰的影象,就不能死板地應用相機上的景深表了。而應該自己確定更為實際的標準。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大一檔光圈的景深刻度。也就是說,如果實際使用f/8拍攝,景深范圍則按f/5.6的最深來掌握。

除了上述因素,在一張照片上,景深的大小取決于三個方面:鏡頭的焦距、光圈的大小、相機到被攝體的距離。

鏡頭的焦距: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

光圈的大?。汗馊υ叫?。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對于一只具體的鏡頭來說,當聚焦在某一距離,景深與光圈大小直接有關。然而,實際上對任何鏡頭來說,都有某種最佳光圈,比最佳光圈小的光圈,盡管能產生更大的景深,但從藝術的效果來看;將是使影象的清晰度降低而不是提局。

相機到被攝體的距離:一般地說,相機離被攝體越遠,景深就越大。反之,景深就越小。

把以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想盡可能得到最大的景深,那么就應采用短焦距鏡頭,小光圈和較遠的距離。如果想盡可能縮小景深,那么就應采用長焦鏡頭、大光圈和近距離。應當根據畫面的實際需要適當地使用這些技術。

被攝體的運動

被攝對象并非都是靜止的,大量的被攝對象都是在運動之中。拍攝動體有兩種方法:或者用足夠快的快門速度把動作拍攝下來,使之產生非常清晰的影象,或者用較慢的快門速度使之產生一定程度的模糊影家。模糊的程度取決于所用快門速度的高低。根據照片的具體情況,模糊的影象可以表示運動的速度,也可以表示某種幻想或說明拍攝技術不高。

通常,拍攝動體時,可以預先決定要怎樣拍攝這個動作。是用高速度把動作拍攝清晰呢?還是用慢速度追隨拍攝?是要使影象極度模糊呢?還是使影象中的主要部分清晰而次要部分模糊?讓我們來看一下如何取得這些效果。

清晰的動作。只要能有足夠快的快門速度,就能把任何動體拍攝清晰(當然拍攝者的反應也要相當快)。然而,大部分鏡間快門的最快速度僅限于1/500秒;大多數焦點焦面快門也只能快到1/1000秒。當時速為30英里的動體在25英尺以內,從相機前面橫飛而過時,即使1/1000秒仍然會導致影象模糊。因此,要在照片上把動體拍清晰,就必須注意三點:一是動體的速度不是太快;二是如果動體的速度很快,那么不要使運動成為相機前的橫向運動,三是如果動體是快速橫向運動,那么就用最快的快門速度,拍攝距離要盡可能遠一些。對于這三種情況,第三種,可能用途最小,因為膠片上的影象可能太小。第二種,也許既能產生清晰的影象,又能表現動感。第一種,要取得好的效果,大概不會有問題。

影象模糊。從圖片欣賞的觀點來看,影象模糊的動體照片能使人聯想到運動,與影象清晰的動體照片相比,顯得有趣得多,或者說更吸引人。動體影象應該有多大的模糊程度?這個問題主要取決于各人的愛好。但是,當你要使動體在照片上略有細部層次時,模糊程度就應盡可能小些。當然,這往往取決于影象各部分的實際運動情況。例如,拍攝一輛橫向運動的汽車,可能是整輛汽車稍有模糊;而拍攝一個按同樣方向行走的人,雙腳可能非常模糊而身體卻很清晰。

當動體是前后運動(如步行人的手臂)或上下運動(如撐竿跳高)時,有一種用慢速度表現動態或動感的方法。這類動體朝一個方向運動到達極限,開始向反方向運動時,有一個靜止點,如果在這個靜止點出現時按快門,那么,用較慢的快門速度也能將動態抓住,這種方法有時對動態的表現還是相當強烈的。

拍攝動體的另一種方法是追隨拍攝法。追隨拍攝法能讓你用較慢的快門速度來“抓住”快速動體。這種方法用于對鏡頭作橫向運動的動體,特別是運動方式單一的動體,往往是相當有效的。例如,用慢速度能把一個騎摩托車的人記錄得相當清晰,即便時速達120英里也能紀錄得很清晰,因為這種拍攝對象的運動方式是單一的。相反,對一個賽跑者來說,他的腳是上下運動而手臂是前后運動的,用追隨法拍攝的效果將是身體部分相當清晰而四肢則非常模糊,因為賽跑者的運動方式并非純粹單一。

以上就是拍攝動體的幾種技術。無論用的是那一種,在選擇快門速度時,必須結合光圈一起考慮,以達到正確的曝光。

相機的震動

運用的快門速度越慢,相機的無意識的震動的可能性就越大。大多數人在用1/60秒的快門速度時能把相機拿穩。用比1/60秒慢的快門速度時就容易導致震動。如果你想找出自己持穩相機的最慢速度,可進行這樣的試驗。找一個輪廓清晰或細部影紋豐富的被攝體,拍攝時確保被攝體靜止,然后手持相機用一系列快門速度拍攝,如從1/8秒到1/250秒。沖洗后,檢查膠卷上各種速度拍攝的效果。要用高倍放大鏡或把膠片放映在屏幕上檢查(不要檢查印放的照片),從中可檢查出持穩相機的能力。比如你發現曝光時間慢于亞劇秒的效果都顯示出相機在震動,這就告訴你,不能手持相機使用1/60秒以下的速度。使用慢于1/60秒的快門速度時,應使用三腳架或者通過某種支持物來穩定相機。

什么是景深?

回答:從原理來講,在遠焦點和近焦點前后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個范圍之間就叫景深,也就是說在對焦點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圍的,而被攝體的前后縱深,控制了在感光元件上的影像的模糊度。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主體越近,景深越小,主體越遠,景深越大。為了要凸顯被拍物,很多人會選擇小的景深。當然如果你要拍風景,我們就會建議選擇大的景深。

問題二

相機的景深很重要嗎?

景深是不是就是要獲得被攝物的主體很清晰,而其他則模糊的效果嗎?單反相機的價格要比普通相機貴很多,如果我們通過后期制作來實現景深效果,那不是投資小了,效果一樣的嘛?

回答:景深是拍攝時的縱深清晰范圍,在大光圈時景深較短,目前銷售的單反相機基本都能做到較好的淺景深。另外景深的深淺主要是衡量鏡頭的技術標準,不是衡量攝影藝術的絕對標準,后期制作出來的照片,是無法獲得那種絕對自然的效果。

問題三

關于數碼相機的景深和CCD/CMOS感光元件有直接關系嗎?

回答:在傳統135膠片里面,膠片畫幅的尺寸都是35mm,而現在運用在數碼相機里面CCD/CMOS能夠滿足這個畫幅大小的只有佳能的少數幾款專業機型,除此以外的數碼相機,無論專業也好準專業也好,都無法滿足這個要求,所以很多以前用膠片相機的玩家選擇數碼相機之后明顯感覺景深很難出來。此外,網上還曾經流傳一個計算景深的小程序,其中焦距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可以肯定,感光元件與景深有直接關系,但要明確的是,影響景深的因素有兩個第一是鏡頭,第二才是畫幅。

用數碼相機得到較淺的景深

首先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購買大CCD/CMOS感光元件的數碼相機,使之更加接近于傳統35mm膠片相機,這也就是目前專業數碼相機和準專業的分水嶺,而且充分在價格上體現出來。很多廠商雖然接連推出高像素的數碼相機,價格也不提升甚至降價,但我們卻發現其感光元件的尺寸并沒有增大。

其次是微距拍攝,一般這種模式下面可以得到較淺的景深,但這種淺景深和真正的淺景深還有一段距離。從實際使用的角度來看,其實根本不能做到完全模糊,并且一般微距拍攝在近距離拍攝當中使用比較多,其他時候很少用到。

“大光圈+大變焦”的運用被很多人推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調焦距離和鏡頭焦距的影響是平方關系,它們對景深影響要比光圈還要大,所以要想維持景深不變,鏡頭焦距每增大一倍,光圈要相應減小兩到三擋。

如何構圖是掌握攝影技巧最基礎的知識,下面就讓我們從介紹這個數世紀以來已經為人們所熟知的技巧開始談這一話題,“黃金分割”是一種由古希臘人發明的幾何學公式,遵循這一規則的構圖形式被認為是“和諧”的,在欣賞一件形象作品時這一規則的意義在于提供了一條被合理分割的幾何線段,對許多畫家/藝術家來說“黃金分割”是他們在現時的創作中必須深入領會的一種指導方針,攝影師也不例外。

原理1

如圖A:“黃金分割”公式可以從一個正方形來推導,將正方形底邊分成二等分,取中點X,以X為圓心,線段XY為半徑作圓,其與底邊直線的交點為Z點,這樣將正方形延伸為一個比率為5:8的矩形,(Y’點即為“黃金分割點”), A:C = B:A = 5:8。幸運的是,35MM膠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這種5:8的比率(24:36 = 5:7.5)

圖A

原理2

如圖B:通過上述推導我們得到了一個被認為很完美的矩形,連接該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對角線,然后從右上角向Y’點(黃金分割點,見圖A)作一線段交于對角線,這樣就把矩形分成了三個不同的部分?,F在,在理論上已經完成了黃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將你所要拍攝的景物大致按照這三個區域去安排,也可以將示意圖翻轉180度或旋轉90度來進行對照。

圖B

圖B-1

三分法則

“三分法則”實際上僅僅是“黃金分割”的簡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對稱式構圖,對稱式構圖通常把被攝物置于畫面中央,這往往令人生厭。在圖C1和C2中,可以看到與“黃金分割”相關的有四個點,用“十”字線標示。用“三分法則”來避免對稱在使用中有兩種基本方法,第一種:我們可以把畫面劃分成分別占1/3和2/3面積的兩個區域。

圖C1

圖C1-1

第二種:直接參照圖示的四個“黃金分割”點。例如,設想我們看到了非常引人入勝的風景,但缺少具有優美幾何結構的被攝主體,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只會是一個空洞泛味的場景,那該如何處理呢?試著尋找一個與這種單調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物體,并將這一被攝物置于如圖C2中的其中一個“十”字點位置,這樣照片就有了一個明顯的錨點,并將觀眾的目光由此出發引導至整個風景。

圖C2

黃金分割

天然畫框

有時在我們看到的場景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被攝主體,但往往由于主體周圍雜亂的環境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體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終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試試尋找一個能夠排除雜亂環境干擾的天然畫框使觀眾注意力集中于被攝主體,如圖D利用主體周圍的樹枝形成一個天然畫框從而使中間的山巖更為突出。

圖D 如圖E的天然巖洞口也是一個極好的畫框。

圖E 交叉線

交叉線/對角線實際上又是“黃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條指引你視線的引導線,較為理想的是某兩個邊角之間的連線。傳統的方法認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點,因為大多數人習慣從這里開始瀏覽一幅圖畫(譯者注:這一觀點其實很多人看法不同)。但這種對角線如果是單一的直線往往會很平泛而令人厭煩,所以總要在圖中有某種點綴(如圖G)。圖F中出現了一個多條斜線集聚的焦點,讓觀眾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著引導線瀏覽而使畫面生動有趣。

圖F

圖G中有兩個錨點:小船和涼亭,恰到好處的點綴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對稱。

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夠通過應用一些基本法則,達到具有相當水平的攝影構圖能力。為此,他提出了一些簡單的方法。他認為,依據這些方法,任何人都能在短時間內學會拍出較好的照片。維利·奎克指出,攝影者最易犯的錯誤是拍攝的視點取得過高,與被攝體離得太遠,致使畫面出現各種各樣與拍攝目的毫無關系的東西。他說:“請記住,畫家是把東西畫進畫面,而攝影者則是從畫面去掉一些東西。” 他說:“一張照片應該只有一個趣味中心,畫面上不能有無用的東西。如果你對某個物體是否有助于畫面抱有懷疑,你就應盡可能地把它放棄掉。”

攝影構圖法則中,人們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所謂的“三分法”了,即將畫面縱橫均分為三份,從而使畫面被分割成為九個相等的方塊,四條分割線上出現四個交叉點。通常攝影者就在這四點上選擇一處作為趣味中心的最佳位置。畫面右端那些交叉點,一般又被認為是最強烈的。

構圖法則

但奎克認為:“這并不是說,趣味中心非得準確地置于交叉點上不可。正因為如此,實際上趣味中心常出現在交叉點附近。” 奎克指出:“每一幅照片都應保持一定的平衡。這就是說,對主要被攝體的安排,不能使畫、面出現向分量大的一邊傾倒。但平衡并不意味著將兩個同樣大小和同等形狀的東西置于對稱的位置。這里的關系,只要你看一下在玩蹺蹺板的孩子就知道了。蹺蹺板兩邊的孩子,小些的一個必定坐在離中央遠些的地方,而大的孩子肯定坐在靠近中央的地方。”

奎克認為:“把突出的線條安排,指向趣味中心,是拍攝一幅悅目照片的另一個要素。這些線條被稱為主導線,有效地利用主導線,可以創造出驚人的照片。把主導線安排成對角線,會產生有力的動感。 “線條常常在照片中提供一個邊框。這可以通過選擇視點來進行,例如在樹下通過樹枝框住畫面上的被攝主體。此時通常使用小光圈,以使整幅照片清晰。這樣做,也有可能使邊框過于突出,但安排適當,會得到好照片。 “在一幅照片中,地平線的位置會給人以強烈的印象。拍攝時,地平線要盡量避免處在照片的等比線上,因為這樣做會把照片均分為兩半,給人以呆板的感覺。地平線處在畫面下方,會給人以寧靜的感覺,而處于上方,給人的感覺則是活潑、有力的。 “此外,橫幅畫面可以產生安寧、平靜的感覺,而豎直畫面則會產生動態效果。” 奎克認為,以上方法如果運用得好,你的照片將會出現明顯的改觀,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很快就會學會鑒賞構圖,從而為你增添攝影的樂趣。

成像原理

光圈、焦距、的關系

Lcd是什么

攝影技巧

第四篇:學習新課程理論的一些心得

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就有很多生活中的問題轉變來的數學問題,如果教師能利用好這些問題,既能使學生掌握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使學生明確數學的用處和偉大。眾所周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駕馭好課堂教學,必須駕馭好課堂教學引入。 如<<反證法>>引入如下故事:路邊苦李

從前有個人叫小王,7歲那年的某一天和小朋友在路邊玩,看見一棵李子樹上的果實多得把樹枝都快壓斷了,小朋友們都跑去摘,只有小王站著沒動。他說:“李子是苦的,我不吃。”那么李子究竟是不是苦的?小朋友摘來一嘗,李子果然是苦的,沒法吃。小朋友問小王:“這就怪了!你又沒有吃,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啊?” 小王說:“如果李子是甜的,樹長在路邊,李子早就沒了!李子現在還有那么多,所以啊,肯定李子是苦的,不好吃!”

直接證明:小朋友摘來一嘗,李子果然是苦的,沒法吃。

間接證明(反證法):“如果李子是甜的,樹長在路邊,李子早就沒了!李子現在還有那么多,所以啊,肯定李子是苦的,不好吃!”自然引入反證法課題,學生非常感興趣

這種問題情境引入,可喚起學生求知欲,使其興趣盎然,情緒高漲。這樣把握數學問題的本質,可謂入木三分。教學實踐表明,獨具匠心的引入或情境設計,猶如撥動學生的心弦,促使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跟隨教師的思路開展思維活動。教師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理論,更新觀念,準確地把握教材,掌握教育、心理學等知識,熟悉各種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才能實現“將知識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

第五篇:學習過程的一些心得體會

整合資源,優化教學

團隊合作,互鑒提升

尊敬的002團隊,你們好!我們在個體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了研討和反思,我們一致認為你們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立足教材、立足學情,課件設計完整,多媒體技術運用恰當,較好地突破了重難點,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在我們的研討中,我們發現你們的教學設計亮點紛呈,具體如下:

一、興趣先導,思維源泉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內容感到有趣。”在貴團隊的教學設計采用精彩的音像資料,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采用“„”視頻,立刻從松散的課外拉回課堂;“„”視頻,觸目驚心,震撼心靈;“„”視頻,通過感官沖擊,強化認識。“„”視頻,貼近生活,驚心動魄;“„”flash動畫,讓。。。形象直觀;

二、輔助實驗,增強效果

生物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生物學中,每個概念的建立,每個定律的發現,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正如丁肇中教授所說,“事實上,自然科學理論不能離開實驗的基礎。”貴團隊在教學設計中體現了本學科的特點,在“。。。”中,教師通過“。。。”實驗,呈現。。。時的情景,使學生直觀觀察到現象,符合新課標的理念。

三、基于網絡,協作學習

本次大賽旨在倡導網絡環境教學研究新方式,提升教學水平。貴團隊的教學設計也貫徹了這一精神。在新課教學中,安排學生上網查找。。。的資料,及時交流,學生個體的思維與智慧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培養學生收集、整理、歸納、表達的能力,以及合作性學習的能力。

四、豐富資源,提高實效

新課標在談到“課程資源的整合與開發”問題時指出,教師“領悟教材不是課程的唯一資源,要懂得結合不同地區和學校的實際,充分、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教師還要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觀”。貴團隊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一顆聰穎智慧的頭腦,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場景,尋找并選取了豐富的資源帶入課堂,課堂中向學生展現了大量的圖像資料,超越狹隘的教學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使得本節課的教學更加豐富、更加精彩、更具實效。例如:。。。。

五、目標導航,任務驅使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斯金納提出了“程序教學”。如果在教學中能根據學習的目標,在促進學習者學習時不斷的給予強化,就能促使學習者向著學習的目標邁進。貴團隊教學目標真正服務于教學,對教學設計起到核心指導作用。例如:。。。。

六、合作探究,促進發展

生物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的匯總,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茖W探究既是科學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學課程中重要的學習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式。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領悟科學的本質,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積極思考,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培養。

七、小組合作,提高實效

小組合作提出了明確的量化標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有效指導,提高效率。

學生主體參與、合作學習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創設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因。學生在樂于探究的學習情境中,不僅獲得了知識,也提升了能力。

八、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九、整合點

(三個層次)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突破重難點(直觀化、動態演示、搜索引擎、互動解惑等);發展高級思維、創新教學方法。

十、認知沖突

能夠引起學生困惑的問題情境,實質上是蘊涵著學生還不知道或不懂的某些東西,疑問就是從這些未知成分中出現的。某個矛盾可能誘發出一系列疑問,經過提煉和加工的許多疑問便成為明確的探究性問題。

十一、教學理論認為,進行概念教學,正反例證的使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合理使用正反例證,激發學生思考,強化概念理解,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重要概念教學,形成概念圖——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師生共同建構相關知識,從而將教材知識點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概念圖是一種能夠形象表達一系列概念含義及其關系的結構化圖形,能清楚地表述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系統性,同時又具有解決問題的實效性,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情境引入-前概念探測-引發認知沖突-建構科學概念-構圖總結)

十二、網絡資源

利用網絡資源,師生共同尋找前沿的研究成果,共同分析資料,結合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并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達到自主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貴團隊的教學設計中,我們團隊經過再三商量,一致認為你們的教學設計中有三處值得商榷的地方,特提供我們的意見和建議如下:

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學情分析不可少)

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把握

問題設計的合理有效

基于學生知識經驗,(最近發展區、建構理論)——“從學生實際出發,解決真實世界里的問題。”的設計理念。

重要概念教學,形成概念圖——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師生共同建構相關知識,從而將教材知識點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概念圖是一種能夠形象表達一系列概念含義及其關系的結構化圖形,能清楚地表述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系統性,同時又具有解決問題的實效性,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情境引入-前概念探測-引發認知沖突-建構科學概念-構圖總結) 整合層次

我們在教學中整合媒體和網絡資源,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優化教學;我們幸運地走到一起,合作交流、學習借鑒,得到了改進和提升。我團隊抱著學習的心態,不成熟的想法表達了以上觀點,若有不當之處,還請貴團隊見諒、指教!謝謝!

一、注意有效設問,保障學生高效學習

設問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師生互動的紐帶。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對問題的驚訝開始。”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中外教育家無不注重問題的設計。有效的設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而且還能促其知識內化,學會思考的方向和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誘發學生的思維,必需注重“設問”要“有效”。

如:某環節的設問讓學生無所適從,問題要根據學生學情,設置一定坡度,但不能過于“陡峭”。

建議: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設問,問題要求細化,指向性明確。

二、優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既是認識過程,也是交流與合作過程。為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交流合作,在課堂上,應優化教學方式。

1、授人以漁,注意對學生的方法指導

中學生物方法教學是生物教學的落腳點。中學生物方法教學的薄弱會直接導致學生只重視生物知識的掌握,而忽視學習方法的作用,無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貴團隊的教學設計中沒有體現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歸納法、總結法、建模法、演繹法、對比法。

2、整合點分析屬于哪一個層次

教學設計與多媒體的無縫對接是這個比賽的目的,在貴團隊的教學設計中沒有出現多媒體整合的意圖、作用和方法。

3、嘗試生本理念,助力學生終身成長 郭思樂的生本教育理論認為學習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

(1)在師生互動的同時,注意生生互動。例如在學生上網搜索資料時,學生提交給老師,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充分交流后,再與教師交流,實現多元化交流。以及在貴團隊教學設計中結論呈現的時候,轉換師生角色。有學生討論后,總結出結論,再由教師提煉。

(2)精心預測,悉心生成。教師要在明確學情的情況下,預設教學環節。

改進措施:

1、精心細作,追求完美

(1)教材分析關于本節在前后章節中的地位可以再具體一些,某些分析可以移置教學對象的分析?

(2)教學對象的分析,能否再具有一些班級特色?

(3)教學分析中可否將方法對應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中?

(4)個別的錯別字要修改。

(5)能否增加教學時間的計劃安排?

(6)能否增加課堂教學練習反饋環節?

2、辨析整合,完善流程

能否把教學中涉及的整合點形式、整合層次、整合價值和意義在教學設計中展現?

3、以生為本,實現質變

能否凸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多讓學生動手、總結、歸納、交流、演繹,而教師更多的只是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團隊抱著學習的心態,不成熟的想法表達了以上觀點,若有不當之處,還請貴團隊見諒、指教!謝謝!

團隊教學設計評價范例2 尊敬的某團隊的參賽教師們,你們好!是網絡教研團隊比賽使我們走到了一起,也使我們團隊有機會拜讀你們的教學設計,我們在個體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了共同研討和反思,我們一致認為:你們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立足教材,立足學情,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重視教學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教材解讀透徹,課件設計精當,具有交互性,較為充分地實現了教學設計的意圖,達成了教學目標。

在研討中,我們發現你們的教學設計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亮點一:情境——產生學習需要

亮點二:探究——促進。。理解

玻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期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生物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生物的重要方式。

亮點三:交互——體現。。多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習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在自身經驗基礎上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不同,對相同的生物現象往往表現出個性化的認識和理解,所使用的學習方式也必然是多樣的。

貴校在教學設計中還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特提出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1、學情分析不可少。

奧蘇貝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什么。”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進行學情分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備學生”。我們不但要備學生的前行狀態(已有知識),了解學生的當下能力,還要分析學生的潛在前景。

以上是我們團隊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愿我們兩個團隊有更多交流機會,進行更深入的研討。讓我們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的生物課堂。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2012肺炎喘嗽診療方案下一篇:年工作計劃模板excel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