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科技與生活范文

2023-04-22

科技與生活范文第1篇

初夏,草叢里,蛐蛐撕著嗓子唱著歌;池塘里,青蛙在傘似的荷葉上為蛐蛐伴奏著。粉紅的荷花不再像羞答答的小姑娘了,你看它露出那張笑臉,緩緩地跳起優美的舞蹈。我被這美麗的夏景迷醉了,聞著宜人的芳香,學習著這本展現人類現代文明的科技成果-----《科技與生活》。

在這里,《從普通人到追夢人》的中國第二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王亞平,給我們上了一堂有趣又有益的太空課;《乘著“蛟龍”入海探寶》讓我們了解了世界上下潛能力最強的作業載人潛水器的厲害功夫,潛水艇和深潛器的出現讓人類進一步深入海洋,遨游深海世界探秘無限寶藏;《玉兔號的秘密》讓人類借著科技的翅膀,飛向太空了解月球的奧妙,實現了古代祖先們的夢想;還有那“南極之旅”、“北斗導航” 、“雪龍號”南極救援記激起心中對偉大祖國母親的自豪和熱愛!“科技小達人”蔣啟程哥哥告訴我們要善于發現、探險、思考、勇于實踐創新。余思易等31名高中大哥哥姐姐們則把他們奇妙的北極體驗之旅的豐碩收獲與我們分享;《玩轉垃圾嘉年華》讓大家尤其關注走進生活垃圾―――“垃圾回收分類”、“變廢為寶”、舊物換新顏,既實用又環保,使生活更綠色。。。。。??傊?,生活中有了科技新發明,仿佛生命擁有了春天,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世界因此變得萬紫千紅,美好快樂!

科技的迅猛發展將會造福人類、造福自然、造福世界,讓

科技與生活范文第2篇

【關于科技與生活的演講稿一】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科技讓人類文明之花傾情綻放》。眾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人類得益于科技,科技得益于創新,創新是科技的靈魂。從基因工程“讓人活到一千歲”的夢想,到納米技術“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諾言;從人工智能“送你一只可愛機器狗”的溫馨,到轉基因技術“讓老鼠長出人耳朵”的奇觀。新科技令人感到日新月異、欣喜若狂。不僅如此,科普知識也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愛因斯坦、霍金、比爾蓋茨是我們心目中的明星,計算機科學、現代物理和化學動態更是無時不牽動著我們??萍?,它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創新,一種文明。我相信,有春風拂過的地方一定會留下盎然生機,因為春風的柔情里滿含著活力;我相信,有科技走過的地方一定會撒下文明的種子,因為科技的剛毅里跳躍著無限希冀??v觀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科技無不在。遠古時代的野蠻人,開始用火做飯、取暖、照明;一千八百年前的蔡倫紙,出現在市井和宮廷;史蒂芬蓀造出第一臺機車;愛迪生發明第一盞電燈;潛水艇第一次潛入海底;火箭第一次沖入太空……這每一次的發明創新,無不引起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給世界深深的震撼!這就是科學技術的魅力!從大處講,人類社會今天的高科技--四通八達的海陸空交通、迅速快捷的信息通訊技術、激光技術、航天技術、微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等,都是科技的結晶。從小處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都是科技的恩惠??萍家讶谌肷?,豐富著生活。紅綠燈的發明是一種交通的文明,這不單單帶給人方便,更是一種安全,讓人們不再畏懼那車水馬龍,形形色色的家用電器已走進千家萬戶,互聯網更是讓我們足不出戶便能通曉天下事……我們的生活已步入品質與效率的時代。同學們,科技并不遙遠。知道嗎?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是一位工人,鋼筋混凝土的發明者是一位花匠,升降籃球架的發明者是一位小學生……普通人也同樣會擁有非凡的創造??茖W研究還表明,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智力因素,而85%取決于非智力因素。行動起來吧,喚醒我們頭腦中沉睡著的創造大師,用細心耐心和恒心撥開科技的神秘面紗,你會驚喜的發現,成功并不遙遠,科技就在你身邊!火熊熊薪傳百代,光燦燦彪炳千秋。同學們,讓我們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紀風云。用科技的神奇與偉大創造人類美好而精致的生活。讓中國科技之星輝映五千年光輝文化,讓華夏文明之火閃耀于世界民族之林。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關于科技與生活的演講稿二】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談到科技,人們首先可能會自然而然地聯系到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原子彈等這些似乎離我們遙不可及的事物上,她往往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實際上,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萍寂c生活是早已是密不可分的,科技無處不在。暑假里,我隨團參加了小記者北京采風夏令營活動。在遠離父母的幾天里,老師要求我們每天向家長通報活動情況。入住到北京的酒店,由于人地兩生,又不能隨便活動,找公用電話便成了極為困難的事情,臨行之前準備的ic電話卡也經常失去用武之地。這時就會特別地羨慕那些有手機的“團友”,也更深切地感受到手機帶給人們的方便。在中國科技館里,我們看到了在電視和老電影中才能看到的老式的手搖電話,也了解到更久以前,在沒有電話的年代,人們用原始的方式聯系是多么地不便。每當看到電影中地下黨員冒著生命危險接頭送情報、戰斗中失去聯絡信號等鏡頭,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當時如果有了手機,不就避免這些無謂的犧牲了嗎?每每這時,我就會更強烈地意識到科學的力量,科學不僅改變了整個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幾年前,人們還把手機稱呼為“大哥大”,傳呼機稱呼為“bb機”,能夠使它、擁有它,是件多么值得令人炫耀的事情,似乎這就是金錢和地位的象征,是“大款”和“時髦”的代名詞。而在今天,在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電話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從公司白領,到普通菜農,甚至是廢品收購員,對它的依賴都是與日俱增。它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已成為人們生活、工作溝通的重要手段。大家有目共睹,從固定電話到移動電話,從單一的通話工具,到彩屏,視頻移動電話,它使人們生活的色彩變得五彩斑斕??吹竭@些,你就不能不為科技的發展之快而扼腕感嘆。作為一名新一代的中學生,我們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應該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從小要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學好科技知識,創造新生活。我們在坐的每位同學,大概都有共同的夢想,長大了要當科學家,多出科研成果,為祖國建設,為人 【關于科技與生活的演講稿一】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科技讓人類文明之花傾情綻放》。眾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人類得益于科技,科技得益于創新,創新是科技的靈魂。從基因工程“讓人活到一千歲”的夢想,到納米技術“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諾言;從人工智能“送你一只可愛機器狗”的溫馨,到轉基因技術“讓老鼠長出人耳朵”的奇觀。新科技令人感到日新月異、欣喜若狂。不僅如此,科普知識也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愛因斯坦、霍金、比爾蓋茨是我們心目中的明星,計算機科學、現代物理和化學動態更是無時不牽動著我們??萍?,它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創新,一種文明。我相信,有春風拂過的地方一定會留下盎然生機,因為春風的柔情里滿含著活力;我相信,有科技走過的地方一定會撒下文明的種子,因為科技的剛毅里跳躍著無限希冀??v觀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科技無不在。遠古時代的野蠻人,開始用火做飯、取暖、照明;一千八百年前的蔡倫紙,出現在市井和宮廷;史蒂芬蓀造出第一臺機車;愛迪生發明第一盞電燈;潛水艇第一次潛入海底;火箭第一次沖入太空……這每一次的發明創新,無不引起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給世界深深的震撼!這就是科學技術的魅力!從大處講,人類社會今天的高科技--四通八達的海陸空交通、迅速快捷的信息通訊技術、激光技術、航天技術、微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等,都是科技的結晶。從小處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都是科技的恩惠??萍家讶谌肷?,豐富著生活。紅綠燈的發明是一種交通的文明,這不單單帶給人方便,更是一種安全,讓人們不再畏懼那車水馬龍,形形色色的家用電器已走進千家萬戶,互聯網更是讓我們足不出戶便能通曉天下事……我們的生活已步入品質與效率的時代。同學們,科技并不遙遠。知道嗎?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是一位工人,鋼筋混凝土的發明者是一位花匠,升降籃球架的發明者是一位小學生……普通人也同樣會擁有非凡的創造??茖W研究還表明,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智力因素,而85%取決于非智力因素。行動起來吧,喚醒我們頭腦中沉睡著的創造大師,用細心耐心和恒心撥開科技的神秘面紗,你會驚喜的發現,成功并不遙遠,科技就在你身邊!火熊熊薪傳百代,光燦燦彪炳千秋。同學們,讓我們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紀風云。用科技的神奇與偉大創造人類美好而精致的生活。讓中國科技之星輝映五千年光輝文化,讓華夏文明之火閃耀于世界民族之林。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關于科技與生活的演講稿二】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談到科技,人們首先可能會自然而然地聯系到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原子彈等這些似乎離我們遙不可及的事物上,她往往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實際上,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萍寂c生活是早已是密不可分的,科技無處不在。暑假里,我隨團參加了小記者北京采風夏令營活動。在遠離父母的幾天里,老師要求我們每天向家長通報活動情況。入住到北京的酒店,由于人地兩生,又不能隨便活動,找公用電話便成了極為困難的事情,臨行之前準備的ic電話卡也經常失去用武之地。這時就會特別地羨慕那些有手機的“團友”,也更深切地感受到手機帶給人們的方便。在中國科技館里,我們看到了在電視和老電影中才能看到的老式的手搖電話,也了解到更久以前,在沒有電話的年代,人們用原始的方式聯系是多么地不便。每當看到電影中地下黨員冒著生命危險接頭送情報、戰斗中失去聯絡信號等鏡頭,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當時如果有了手機,不就避免這些無謂的犧牲了嗎?每每這時,我就會更強烈地意識到科學的力量,科學不僅改變了整個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幾年前,人們還把手機稱呼為“大哥大”,傳呼機稱呼為“bb機”,能夠使它、擁有它,是件多么值得令人炫耀的事情,似乎這就是金錢和地位的象征,是“大款”和“時髦”的代名詞。而在今天,在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電話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從公司白領,到普通菜農,甚至是廢品收購員,對它的依賴都是與日俱增。它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已成為人們生活、工作溝通的重要手段。大家有目共睹,從固定電話到移動電話,從單一的通話工具,到彩屏,視頻移動電話,它使人們生活的色彩變得五彩斑斕??吹竭@些,你就不能不為科技的發展之快而扼腕感嘆。作為一名新一代的中學生,我們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應該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從小要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學好科技知識,創造新生活。我們在坐的每位同學,大概都有共同的夢想,長大了要當科學家,多出科研成果,為祖國建設,為人

類文明作貢獻。這是遠大目標。實際上,我們學習科學知識,還不僅僅是為了當科學家,也是為了適應日新月異的新生活。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努力學習科技知識,學好各門文化課,多閱讀一些科普書籍,積極參與各種科技活動。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無論是美國的挑戰者號爆炸,還是全球計算機病毒的升級,從來都不能阻止人類的科技進步。“知識就是力量”,培根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不知激勵了多少渴求知識的人。如今,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一個熱愛科學的新一代,為我們祖國的明天,譜寫出更加輝煌的詩篇! 謝謝大家。

科技與生活范文第3篇

但隨著眾多品牌的加入,小家電市場也開始暴露出不少問題,由于行業門檻低,導致產品的質量及安全參差不齊,同質化嚴重,創新能力低,廠商之間競爭混亂,價格戰頻繁……對廠商而言,這既是挑戰,同時也蘊藏著機會,對自身產品的定位以及重新作出戰略調整就顯得尤為必要。作為國際知名的電子公司,飛利浦在2014年積極反應,作出戰略性舉措,其中包括將原有的醫療保健與優質生活事業部合并,成立新的“健康科技”公司。這一舉措,是飛利浦歷時十多年的戰略轉型中,最新的一次大手筆。市場預測,這一舉動對于飛利浦未來的發展乃至整個市場的布局將帶來重大的影響。

回首過去,在這五年期間,飛利浦優質生活事業部在行業內一直保持領導地位,高速的雙位數增長加上營業額翻番,這些數據無疑是最好的佐證。成功沒有偶然,之所以在如此復雜的中國市場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飛利浦優質生活大中華區總裁黃瑞仁先生將其歸于對消費者的理解和創新的設計理念,“我們所有的產品開發,都會首先深入理解消費者的需要,考察那些在未來對社會將產生深遠影響的主要趨勢,比如在中國,我們關注人口老齡化、關注成長中的中產階級消費者需求、關注消費者不斷加強的健康意識等等。而順應這些需要和趨勢的產品則必然會在市場上獲得好的反響。”從2010年開始飛利浦宣布將中國打造成本土市場“又一個重要的本土市場”后,不僅將旗下廚房電器業務部門移師上海,還收購了奔騰的廚電業務,隨著在華投入的深入,飛利浦建立起了從市場調研、產品研發、采購制造、渠道營銷到售后服務的“端到端”客戶價值鏈,大大加快了本地創新的步伐,并開發出更多符合本土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而不少創新產品又借由中國市場走向全球,比如無濾網豆漿機、全自動面條機等,已分別進入法國、意大利等國家,成為當地市場的暢銷品,真正做到了良性循環。

隨著全球環境的日趨惡劣,人們對于自身健康問題愈加重視,飛利浦敏銳地捕捉到了這點,并在2014年第四季度,宣布通過合并現有的醫療保健和優質生活業務以牢牢把握健康科技領域的新機遇。將“醫療保健”注入“優質生活”,飛利浦帶來的是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健康關護服務,大大拓展了原先“優質生活”的空間,也讓產品有了進一步創新的生命力。當然,中國作為飛利浦全球第二本土市場,也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處于高速發展和戰略轉型中的飛利浦中國在“2015戰略”的基礎上制定了前瞻性的“2017戰略”。黃瑞仁先生表示,“‘2017戰略’以更加微觀、創新的角度,以企業家精神為指導,制定了飛利浦未來的發展方向。該戰略也充分考慮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確保了飛利浦的發展戰略與經濟環境的一致性。“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讓飛利浦在研發產品時如虎添翼,飛利浦明確提出了數字化策略,積極引入先進的互聯與數字技術,與自身的專業實力相結合,為客戶和消費者創造全新的智能化體驗,2014年推出的智控空氣凈化器,正是捕捉到了消費者對健康生活和空氣質量的訴求,通過移動互聯實現對家中空氣質量的實時監測和把控。2015年全新推出的智芯IH電飯煲HD4568便是其創新領域的代表作之一;同時,針對線上平臺的特點以及消費者線上購物的習慣,飛利浦制定了靈活的數字化市場營銷策略,從線上平臺的設計到線上市場推廣的安排都有別與傳統渠道,與重點電商平臺達成伙伴關系,力求在數字化營銷的每一個節點都能與消費者購買周期無縫對接。

科技與生活范文第4篇

關鍵詞:生活德育;為德兩善;力行反己;終身追求;《菜根譚》

自古以來中國就極為重視道德教育。至少自孔夫子起,中國傳統德育的一個鮮明特色便是:主張德育生活化,強調“美德在踐履” [1 ]。由此誕生了一批看似通俗,實則精辟的著作,《菜根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明代萬歷年間,洪應明著《菜根譚》,書中糅合了儒釋道思想,把傳統的道德規范推廣為民眾的生活準則,向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生活智慧和經驗。

前人對《菜根譚》的研究多是對《菜根譚》譯本的比較研究,或是對其儒釋道思想、人生觀、管理觀、倫理觀、文學審美、美學審美與闡釋學的研究,當然也有少量對德育的研究 [2-7 ],但這類研究大多數仍停留在整理歸納《菜根譚》的德育思想內容與探討其德育思想形成的背景淵源上,未對蘊含其中的生活德育思想作深刻探討。本文試圖通過精研《菜根譚》,先將其有關生活德育思想的文本作量化分析,在此基礎上剖析其生活德育思想內容的核心觀點,深化對《菜根譚》生活德育思想的認識,以期為當前如火如荼開展的生活德育活動提供古人的智慧和經驗,以促進當代德育的發展。

一、為德兩善:回歸人性的德育內容

人類曾認為,人不同于動物,是能與神相通的特殊存在 [8 ]?;?ldquo;神人觀”的德育是一種“神化”的教育,如儒家推崇的“圣人”境界就是要將人升至“神”的層次 [8 ]。但人終究不能脫離生活實際。人們逐漸發現,將人神化不切實際,由此又產生了“物人觀”,認為人性與自然性一致,培養德性就是指導人按其自然性生活 [8 ]。但“物人觀”實際上是一種享樂主義,它將人性淹沒在物欲中,違背了德育的初衷。因此,現代德育主張人的自我回歸,即人既不是神,也不是物,人只能照其本然方式存在,“成人”則是人的終極目標 [8 ]。而《菜根譚》早就提出回歸人性的生活德育觀,認為追求君子人格的同時,也不能脫離生活實際,主張將“為己”與“做人”相結合,構成生活化的德育內容(見表1)。

1. 君子四德:《菜根譚》中的為己觀

《論語》中“君子”一詞共出現107次 [9 ],《孟子》中出現了82次 [10 ],《易傳》中出現了84次 [11 ]??梢?,做人應循君子之道,盡力達成君子人格,是儒家的一貫傳統 [12 ]?!恫烁T》認識到這樣一個做人規律:“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恨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死身后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13 ]因此,《菜根譚》提倡做人要做君子。“君子”在《菜根譚》中共出現36次,區別于《易經》指代古代貴族或士的“君子” [14 ],而單指德行高潔之人。對《菜根譚》進行文本分析發現,《菜根譚》提出君子應具備至善、至誠、至廉和至律四個核心素質(見表1)。

(1)至善 “至善”是《菜根譚》為己觀首推的素質,它與儒家所說的“仁”相似,是中國文化中“道德”的本質體現 [14 ],表明立人根本。“善”字在《菜根譚》中共出現26次,其中作“仁愛善良”義有21次,作“擅長”義有5次;“真”字在《菜根譚》中出現了55次,其中作“善良、正直”義為9次。“至善”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代表善良純樸的本性?!恫烁T》認為,“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 [13 ]。君子要摒除后天的機巧,致力純真的本性。二是為人要“與人為善”,擁有寬厚之心。“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 [13 ]《菜根譚》中提及“寬厚”的格言有14條,認為“念頭寬厚的,如春風熙育萬物” [13 ]。但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寬厚不代表使人恣縱放蕩;二是心胸寬廣,也要是非分明 [15 ]。兩者結合才是為人“寬厚”的本意。“善”是社會基本的道德觀及價值觀,人實際上都在追尋“善”的生活,同時人還以對“善”的追逐,為自身的生活與發展指引方向 [16 ]。在現代德育過程中,教導學生追求“至善”,意味著幫助他們構建良好的道德價值信念,促使其過上“善”的生活。因此,德育就是要以“善”引導追求,用“善”面對世界,從而促進學生的道德發展。

(2)至誠 “至誠”與“至善”聯系緊密,兩者都蘊含于“真”字中。“誠”本意誠實不欺,真實不妄?!恫烁T》中“誠”字共出現4次,“真”字作“誠”義也出現了4次?!恫烁T》認為,“至誠”是為己的規范。君子“至誠”,既要做到“自明誠”,又要做到“待人誠”。首先,“自明誠”是君子“至誠”的砥石?!恫烁T》說:“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 [13 ]為己的根本是要正視自己的內心,反身而誠。君子在道德修養的道路上要盡力追求內在“至誠”的精神境界。其次,君子要待人真誠?!恫烁T》說:“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勝于調息觀心萬倍。” [13 ]如果與人相處能做到心地真誠、態度和氣,那么人際關系,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會變得和諧。同時,《菜根譚》認為,真誠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鏤。” [13 ]情志“至誠”,便能打動上蒼,化腐朽為神奇。因此,在現代德育中,誠信問題不容忽視。學生誠信,本質上也是“善”的體現,誠信即為講善 [17 ]。誠信不僅意味著對自己真誠,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善行”。“成人”本身體現著一定的社會關系。在處理社會關系時,我們要強調對他人權利的尊重。因此,在德育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至誠”的意義,塑造完整的道德人格。

(3)至廉 “至廉”指為人廉潔。儒家傳統中“廉”一般與“孝”連用,即“孝廉”,認為“孝”是“廉”的倫理基礎,“廉”是“孝”的道德提升 [18 ]。而《菜根譚》并沒有將“廉”與“孝”結合表述,而是單獨闡述了“廉”的重要性?!恫烁T》說:“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 [13 ]即使富貴顯赫,也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 [13 ]。“唯廉則生威” [13 ]。只有清白廉潔的人才值得世人敬畏?!恫烁T》指出:“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 [13 ]真廉者不會貪圖虛名,而四處樹立聲譽之人,有“沽名釣譽”之嫌,因此君子為己應更多地關注內在修養,提倡“廉于心”,而非“廉于名”。在中國傳統德育觀中,“至廉”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極具特色的德育內容 [19 ]?,F代德育應將“廉德文化”融入日常教學,培養學生的廉潔觀念,從而促使其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質,成為“至廉”思想的傳播者與踐行者。

(4)至律 《菜根譚》中“至律”是指一種道德自律,不同于他律,是對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的自我約束。“至律”包含于儒家的“禮”,體現了“禮”的深層內涵,即君子將社會準則內化為自己內心的道德標準,并由衷地遵從它,以此來對自身行為進行管理,體現了一種內在制約的精神力量?!恫烁T》認為:“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 [13 ]君子“至律”不是階段性產物,而是一種終身管理,要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即便是在獨處的情況下,都要嚴于律己,從內心約束自我,做到“慎獨”。德育的實質從一定意義上看也就是他律與自律的互動過程 [20 ],真正的德育,其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因此,在德育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道德發展規律,無論何種形式的德育模式都必須實現從他律到自律的轉化 [20 ],讓學生自由地養育道德品質。

2. 時中而動:《菜根譚》中的做人觀

中國社會是一個極為重視人際關系的社會,脫離社會關系的中國人就等于失去了自我 [21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做人觀支配著人們的意識與行為,因此如何做人在中國人心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15 ]。中國的做人觀大多是關于適應社會和發展自我的內容,通常包括對日常生活的實踐與人情世故的經驗總結等 [22 ]。對《菜根譚》進行文本分析發現,《菜根譚》提出的做人觀應具備和氣、謹慎、斂藏、方圓四個核心素質(見表1)。

(1)和氣 中國傳統文化有厚重的尚和思想,在先哲眼中,“和”是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根本法則 [23 ]:在處理身心關系時,主張身心之和(身心合一);在處理人我關系時,主張人際之和(人我合一);在處理天人關系時,主張天人之和(天人合一) [21 ]。“和”字在《菜根譚》中共出現15次,其中作“人際之和”義出現9次,作他義共6次?!恫烁T》認為,人際關系的和諧是以人際間的互助關系為基礎的。在此,“互助”有兩層含義:一是君子要樂于助人,不圖回報?!恫烁T》中單獨闡釋施恩不圖報的格言有7條,且在教導君子助人的格言中也必定蘊含施恩不圖報的意味?!恫烁T》認為,真心幫助他人,便不要計較自己的得失。若希冀對方知恩圖報,那善心就變了質,且“怨因德彰”。若行善是為了博得贊美,那不如既不要贊美,也不讓人心生埋怨。二是君子要愿意接受幫助,并懂得知恩圖報。因中國人實際生活中存在“真和”與“偽和”兩大類 [21 ],所以《菜根譚》指出,“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勝于調息觀心萬倍” [13 ],認為“偽和”不屬“和氣”之列,只有人際關系“真和”,才能百福自至。

(2)謹慎 “謹慎”意為“謹言慎行”。有四種表現方式:其一,慎言?!恫烁T》認為,“口乃心之門” [13 ],個體在言語上的不謹慎會招來殺身之禍 [15 ],因此君子“寧默毋躁”。其二,慎聽?!恫烁T》認為,“聞惡不可就惡,聞善不可即親” [13 ]。君子在分辨事物時一定要謹慎 [14 ],“宜凈拭冷眼,慎毋輕動剛腸” [13 ],以免“枉人”與害己 [15 ]。其三,慎行?!恫烁T》認為,君子“尚奇節,不如謹庸行” [13 ],主張君子要事事謹慎。即使是平凡無奇的小事也要小心。其四,慎獨。“慎獨”在儒家思想中最初被理解為“誠”,即心不自欺 [24 ]。至東漢,鄭玄認為,“慎獨”是指“慎獨者,慎閑居之所為” [25 ],后世基本沿用這種解釋?!恫烁T》的“慎獨”思想有兩層含義:一是“君子欲無罪于昭昭,必先無得罪于冥冥。” [13 ]想要沒有過錯,必須在獨處時也嚴于律己。即使“人不知,己獨知”,也要三思而后行。二是君子交友也要“慎獨”?!恫烁T》認為,“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13 ]。君子不應與小人為伍,若無高潔之人同行,就要做到“慎獨”。

(3)斂藏 《菜根譚》中表示“深藏不露”的“藏”字共出現5次。“斂藏”作為《菜根譚》的做人原則之一,含義有三:第一,君子謙下不矜 [15 ]?!恫烁T》說:“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13 ]“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13 ]因此,君子寧可顯得笨拙也不要顯示自己的聰慧,不可輕易嶄露鋒芒。第二,君子要學會大智若愚 [15 ]?!恫烁T》認為,“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13 ]。真正智慧的人不會賣弄機巧,只有那些為了掩飾自己愚笨的人才會刻意賣弄。追求身名的人不是真正的大智者。第三,君子喜怒不形于色 [15 ]?!恫烁T》指出,要想做人高人一籌 [15 ],便要做到“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 [13 ]。“覺人詐不言”,則“我之詐高于彼”。“受人侮不動色”,則“彼受侮更甚” [15 ]。因此,君子“斂藏”,才是可“肩鴻任鉅”之人。

(4)方圓 傳統觀念中“方”與“圓”相對立。“方”意為剛正不阿,遵守原則 [26 ];“圓”意為靈活變通,順勢而為 [15 ]。而《菜根譚》將兩者相糅合,認為做人不能一味“方”,也不能一味“圓”,主張以“方”為根本、“圓”為方法的“內方外圓”做人哲學?!恫烁T》說:“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涉世無段圓活機趣,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 [13 ]《菜根譚》強調,做人要知進退 [15 ],在必要時擅權變,不能只知“進”,而不懂“退”。作為中國人特有的做人品格之一,“忍”字深刻體現了“退”的內涵。“忍”可分為兩類:一是“以退為進”?!恫烁T》認為,“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13 ]。以“忍”來應對逆境,是一種取勝策略。二是以“忍”求全。委曲求全是為了適應外來壓力 [15 ],但并不意味著隨波逐流,而是一種根據“時”來調整自身行為方式的處世之道。“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并用。” [13 ]“方圓”本質上是一種保全自身的做人策略。

今天,我國現代德育課程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教育目標偏政治化,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只注重學生道德知識的掌握,不重視道德行為、道德習慣的養成等 [27 ]。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就是“做人”教育的缺失。學校德育課程只關注學生基本道德素質的掌握,即只進行“為人”的教育,而忽略了“做人”的重要性,這直接導致我國現代德育課程的部分教學內容脫離社會生活實際。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當代中國基礎教育改革中,中小學德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倡導生活德育,將“做人”納入現代德育體系。因此,從《菜根譚》主張的“做人觀”出發,加強學生處世知識教育不失為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法。

二、力行反己:內外并重的德育途徑

培養德性,既不能只重外,也不能只觀內 [28 ]?!恫烁T》主張“力行反己”的德育途徑。認為個體既要在生活中踐履道德,以獲得真實的道德體驗,又要克己自反,形成對道德本質的深刻認識 [29 ]。個體只有在生活中踐履道德,并自覺追尋內在良知,才能“成人” [14 ]。

1. 美德在踐履

現代德育把道德教育看作是教導學生學習與應用道德知識的過程,忽略了生活實踐的意義。其實,道德認識由生活實踐所揭示,生活中的道德現象即為道德本身 [30 ]。踐行道德不是為了學習道德知識,構建道德理論,而是讓人過上道德的生活,并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0 ]。因此,不能將德育簡單歸結為道德知識的教授 [30 ],而應將目光轉向道德實踐。“美德在踐履”作為德育途徑之一,含義有二:第一,德育要堅持“知行合一”觀。“德隨量進,量由識長。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識。” [13 ]中國先哲一貫主張“知行合一”的德育觀 [31 ],強調將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 [31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 [13 ]《菜根譚》認為,人性中的善端只是一種善的潛能,要讓它們成為真正的道德,就必須通過實踐的磨礪 [1 ]。因此,德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是實踐。個體對道德產生真實體驗的主要載體就是道德實踐。通過踐行道德,個體的道德認識得以充分發展,道德品質得以充分提升 [8 ]。同時,《菜根譚》十分注重道德習慣的培養,認為“至人只是常” [13 ],道德習慣是完善道德自我的根本 [31 ]。真正的德育要在生活中展開,使個體在生活實踐中逐步培養道德習慣 [31 ]。個體只有通過反復踐履道德,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才能逐漸產生道德認識,從而萌發深切的道德情感,堅定道德意志,最后形成道德自我。第二,在中國人看來,德是“成人”的依據 [21 ],人進行生活實踐的意義在于滿足“成人”的需要 [8 ],因此德育要重視“踐履即美德”思想。“踐履即美德”是指判斷道德的標準應著眼于具體的道德行為,而不在于道德意識 [1 ]。中國先哲認為,“道為德之源,德為道之行” [31 ]。“道”與“德”連用本就有實踐之意,因此實踐既是德育的起點,也是德育的終點 [1 ]?!恫烁T》說:“講學不尚躬行,為口頭禪。” [13 ]任何沒有落實到德行上的道德認識,都不是真正的道德 [1 ]。因此,“成人”的實質是一種道德實踐,要成為一個人,不僅要有道德意識,更要有相應的道德行為 [8 ]。對于道德行為的檢驗,《菜根譚》認為可分為具體的三步:一是理解性檢驗。個體對道德準則的認識不能停留于表面,要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2 ]。二是自覺性檢驗。“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 [13 ]。真正的道德行為應由主體自發產生,而不是強制產生。三是持續性檢驗。“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 [13 ]。真正的道德行為不是階段性的 [32 ],更要關注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堅守。綜合“美德在踐履”兩層含義看,《菜根譚》主張的生活德育觀就是使人回到“人”的原點,使道德回到“成人”的起點 [8 ]。個體只有在道德實踐上下工夫,在實踐中獲得實踐屬性 [8 ],才能從本質上把握道德外求的正確途徑。

2. 觀心證道

道德通過人類賦予它的意義,成為對人的存在方式進行評價 [8 ]的標準。從生活德育觀出發,道德被賦予了實踐的意義。實踐一旦被認為是道德的,就成為了人的主觀設定 [8 ]。然而道德的主觀設定應以人的良知為根本,進而促使個體自發追尋“成人”的目標 [8 ]?!恫烁T》說:“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殘篇斷簡封固了。” [13 ]個體的良知往往會受外物蒙蔽,“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 [13 ]。因此,德育在引導個體道德實踐的同時,還要引發人對生活實踐的思考 [28 ]。“成人”要學會“了悟心性”的功夫?!恫烁T》說:“了心之功,即在盡心內。” [13 ]道德內求的關鍵在于內省?!恫烁T》認為,內省不僅能促進道德認識的發展,也具有對道德行為的評價與導向作用。道德實踐產生道德認識的過程相對復雜,內省加強了個體對自身的關注,使個體逐漸意識到道德行為背后的內在價值,以此提升個體對道德意義的理解,但內省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恫烁T》說:“減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13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出現“覺真現而妄難逃” [13 ]的情況,因此個體只有通過反復內省,才能逐步獲得“真知”。同時,內省促使個體對道德行為進行評價,即個體通過內省找出自己言行上的缺失 [31 ],從而對自身道德認識及道德行為進行反思?!恫烁T》主張君子“掃除外物”,“直覓本來”,對自身德行進行評價。若“無罪于昭昭”,便獲得了良知上的平衡 [32 ];反之,則會“于此中得大慚忸” [13 ]。道德實踐在反復的探問與反思中被賦予新的意義,個體又在新道德認識的指導下進行新的道德實踐,因此內省在一定程度上對道德實踐起著導向作用?!恫烁T》同時指出,想達成真正的內省需注意三點:第一,靜。“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 [13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 [13 ]在寧靜中才能發現心中真正的本源。第二,閑。“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 [13 ]在閑暇時才會發現心中真正的玄機。第三,淡。“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 [13 ]在淡泊的意趣中才能發現心中真正的趣味。

三、終身追求:永無止境的道德修養境界

“成人”是人的終極目標,但“性日生而日成” [33 ]。“成人”的過程是變動的、不斷生成的 [8 ]。因此對終極目標的追求無止境,應貫穿于個體的整個生命過程 [32 ]?!恫烁T》認為,道德的終身追求應與生活德育內容密切聯系,體現“為己”與“做人”兩方面。

1. 終身堅持心性修養

孔子自述“十有五而志于學”,“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9 ]??梢?,終身堅持心性修養是儒家的一貫傳統 [34 ]。而終身堅持心性修養的原因在于道德實踐的永無止境。人的生活就是發覺、生成及實現意義的永動過程。人總在追尋更有意義的生活,并為之不斷努力 [30 ]。就個人而言,建構更為有意義的生活是終其一生的追求,而構建意義生活世界離不開實踐 [30 ]。因此,實踐既是生活世界的創造者,又是生活世界的開辟者 [8 ],它永遠不會停留于此,并在不斷地拓展與深化。人也在這種永無止境的實踐中,通過不斷地超越賦予自身新的意義。道德源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建構源于實踐,因此實踐是道德生發的土壤?!恫烁T》說:“道在酒中,仙遇花里,雖雅不能離俗” [13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 [13 ]。道德認識既從道德實踐中來,就勢必具有實踐意義,是實踐的一部分。因此,道德認識應內在于心,表露于行,它的根本不在“知”,而在“非知”,是為了實現自覺的踐履 [30 ]。同時,“德隨量進,量由識長” [13 ]。道德認識隨個體道德行為的變化而變化。“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13 ]對道德實踐的反思也決定了道德認識的不斷生成與變化發展。因此,道德的實踐性決定了人永遠在“成人”的路上,道德修養是人永無止境的追求 [8 ]。

2. 終身踐履做人之道

《菜根譚》認為,德育終身化的另一個表現是踐履做人之道,而做人之道的精髓就是力行中庸。中庸有兩種內涵,一種是道德范疇的中庸,另一種是處事上的中庸 [35 ]?!墩撜Z·雍也》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9 ]孔子將中庸理解為“應該”,認為中庸作為一種道德,是正確的行為價值取向,指“具有選擇能力的品質”,強調個體的道德自覺,是最高的道德標準 [35 ]。隨著儒學的發展,中庸逐漸生出“中和”之義,指代萬物的普遍法則 [35 ]?!恫烁T》提及的中庸正是這兩種內涵的結合體,即作為德性的中庸與作為普遍法則的中庸相統一。而終身力行中庸的原因有兩個。第一,道德自律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權勢似烈炎,若不帶些清冷氣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將自爍矣” [13 ]。中庸作為一種內在德性,十分強調個體道德自律的作用。而道德自我的形成是沿著他律到自律到自由的路徑發展的,其發展過程極為漫長,它以消耗大量的時間為基礎,以確保道德自我的充分發展 [32 ]。第二,處事中庸難以把握?!恫烁T》認為:“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13 ]君子做人要懂得“中庸”,只有掌握好中庸的尺度,毋過亦毋不及,才能具備美德。然而把握處事的分寸不是一夕之功,因為人們很難以事實上的中間來作為自身行為標準 [35 ]。因此,無論把握中庸的何種內涵,個體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可能終其一生都不能真正領悟中庸的深刻內涵。

四、踐行道德:復歸生活的德育啟示

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民眾道德方面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階段的重要任務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的能力。思想道德建設的落腳點是使民眾自覺踐行道德,這與《菜根譚》的觀點不謀而合。從《菜根譚》看,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應把握兩點:第一,道德建設應從至善、至誠、至廉、至律、和氣、謹慎、斂藏、方圓等八個為人處世的核心素質入手,將生活實踐作為民眾德育的主要載體,使德育內容更貼近百姓生活。第二,道德建設應突出實踐的重要地位,以提高民眾道德實踐能力為道德建設的出發點,以提升道德的自覺性為道德建設的落腳點,并在思想道德建設的過程中強調“實踐”與“內省”相結合的雙向育德模式。因此,在實施中小學德育的過程中,不應將學生局限于德育課堂,只關心德育分數 [1 ],更應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在生活實踐中育德。首先要根據個體心理發展規律提出有針對性的道德行為規范,并促使學生在生活中踐履道德,從點滴小事培養道德習慣,將德性變為第二天性 [1 ]。其次要重視生活榜樣的力量,為學生提供踐行道德的現實模范,以激發其道德模仿行為的產生 [36 ]。最后要關注學生內在的心理變化過程,引導學生對道德行為進行思考,領悟行為背后真正的內在價值。

現階段我國在建構生活德育理念、生活德育課標和開展生活德育研究的過程中,或隱或顯地存在一種“重洋輕中”的傾向,對胡塞爾、盧梭、裴斯泰洛齊和杜威等人的生活德育思想甚至古希臘的生活德育思想都有詳細梳理、詮釋和借鑒,卻偏偏不太看重中國傳統道德文化里所蘊含的豐富的生活德育思想。黨的十八大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恫烁T》中蘊含的豐富的生活德育思想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為現代德育工作提供了方向。因此,在過于關注國外道德教育理論的今天,多重視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探索德育改革新方向不無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汪鳳炎.“美德在踐履”的思想及其對當代德育的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2002(1):25-29.

[2]李 錚.論《菜根譚》中有關倫理、道德的思想[J].心理科學進展,1994(1):10-14.

[3]杜 云.《菜根譚》道德生活化研究[J].商業文化月刊,2010(11):345-346.

[4]何麗俊.由賞析《菜根譚》所引發的德育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7(9):150-151.

[5]譚永清.《菜根譚》的人生智慧:走近淳樸德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8):13-15.

[6]唐 月.淺析《菜根譚》及其德育思想形成的淵源[J].傳承,2013(8):140-141.

[7]姬晨霞.淺析《菜根譚》德育思想及現代價值[J].法制博覽,2016(20):316-317.

[8]魯 潔.做成一個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11):41-42.

[9]楊伯峻.論語譯注(第2版)[M].北京:中華書局,1980:241,64.

[10]楊伯峻.孟子譯注(典藏版)[M].北京:中華書局,2016:437.

[11]陳鼓應,趙建偉.周易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580-754.

[12]邵龍寶.儒家“為人處世”之道正負社會功用辨析[J].道德與文明,2009(3):71-75.

[13]洪應明.菜根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25, 32,4,14,74,57,42,121,45,28,14,140,132,101,80,34,

133,84,4,45,90,104,13,35,101,5,7,40,83,80,41,113,169,11,8,8,63,8,63,63,197,169,101,54,73,61.

[14]黃雨田,汪鳳炎.《周易》論君子的人格素養及其形成途徑[J].心理學探新,2013(2):99-104.

[15]郭 瑩.中國傳統處世之道的文化分析[J].江漢論壇,1996(8):16-21.

[16]趙志毅,張鵬程.追求“善的生存”——德育本質再探[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12-117.

[17]廖婉蘇.以德育人,重在誠信[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101-103.

[18]范高社.中國傳統儒家孝廉思想的內涵及現代意蘊[J].蘭州學刊,2014(8):79-83.

[19]田旭明.中國傳統廉德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的價值效應及路徑探索[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6-30.

[20]李大健.人性化的他律 覺悟性的自律——完善高校德育管理體系的探討[J].社會科學戰線,2009(1):219-225.

[21]汪鳳炎,鄭 紅.中國文化心理學(第5版)[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79,139,139,43.

[22]劉 暢.傳統處世哲學中的自我實現與創新的意義——以《菜根譚》為例[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69-75.

[23]蔣國保.孔子的人際和諧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韶關學院學報,2006(2):51-54.

[24]吳寧寧.儒家“慎獨”思想的現代反思[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2-15.

[25]劉 向,向宗魯.說苑校證:卷十敬慎[M].北京:中華書局,1987:240.

[26]李隆漢.說方道圓話處世[J].公關世界,1998(7):19.

[27]魏婧潔.生活德育的理論研究及運用[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1.

[28]魯 潔.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引導生活的建構[J].教育研究,2010(6):63-63.

[29]劉道嶺.儒家道德哲學對德育回歸生活的實踐意義[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4):27-30.

[30]魯 潔.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10):3-7.

[31]汪鳳炎.中國傳統德育心理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35,123,360,358,91,400.

[32]汪鳳炎.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論探索與應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4,124,127,77,73.

[33]王夫之.船山全書(第二冊)[M].長沙:岳麓書社,1988:299.

[34]婁立志.試論儒文化的開放性——兼論孔子的終身教育思想[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6):12-15.

[35]田文軍.道德的中庸與倫理的中庸[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5):599-605.

[36]余太盛.至善信念的確立與德性生活的實踐目標[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1):24-31.

科技與生活范文第5篇

我校于5月9日在學生中積極開展“低碳讓生活更美好”手抄報活動。由于每個班級精心策劃,認真書寫,評比中發現一份份手抄報主題鮮明,書寫工整,構圖精美,設計精妙,內容豐富,看來令人賞心悅目,讀來更讓人受益匪淺,充分展示了我們學生熱愛環境,響應環保號召,崇尚低碳生活的健康人格。

崇禮鄉方堂小學賈朝輝

2014/5/10

上一篇:我的校園作文下一篇:好詞摘抄大全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