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

2023-06-03

時光荏苒,一項工作總是在不知不覺間結束,我們又迎來新的任務與挑戰,在開始新的任務前,我們要學會撰寫計劃,那么該如何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篇: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

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

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中華詩詞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 我們吟詠這些詩詞,與歷史對話。

誦讀中華經典,讓優秀的民族文化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 誦讀中華經典,讓民族文化智慧支撐我們人格的脊梁。

愛國,是我們炎黃子孫心中永遠的情結,自古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無數的愛國詩篇正是他們碧血丹心的結晶。一曲《出塞》,令人激情滿懷,心潮澎湃。

馬革裹尸終不悔,碧血丹心照汗青,那一聲響徹寰宇的“還我河山”,至今仍震撼著歷史的漫漫長河?!稘M江紅》使愛國人士的赤膽忠心赫然在目。

有一段歷史刻骨銘心,有一個旋律蕩氣回腸。二萬五千里長征啊,創造了前無古人的人間奇跡,譜寫了驚天動地的壯麗史詩。誦讀壯麗豪邁的《長征》詩篇,做新時代幸福生活的創造者。

悠悠百年,滄桑巨變。放眼神州,徹底擺脫百年屈辱的“中華七子”,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血濃于水,祖國的統一,是順應人心的必然結果;奮起直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無法遏止的歷史潮流?!镀咦又琛废崎_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詩篇。

透過歷史的眼眸,我們站在歲月的肩膀上遠眺;我們肩負沉甸甸的囑托,我們憧憬美好的未來。中華經典的鏗鏘音韻在我們耳邊回蕩,中華經典的千古風韻在我們心頭蕩漾。請欣賞《少年中國說》。

豪言壯語猶在耳畔回蕩,雄心壯志還在新的激蕩。同時龍的傳人,同是炎黃子孫,我們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夢,愿我們的國家富裕文明,愿我們的人民幸福安康,愿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愿我們的社會和諧穩定。

第二篇:讓中國夢不再是一個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不僅要把中國夢成為全國人民的思想家園,成為全國人民的價值追求,更要將其化為切實可行的具體行動。“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馬克思的教誨言猶在耳;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總書記的告誡振聾發聵。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強調,要以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實際成果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確保江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在《學習時報》上發表的題為《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文章中指出,要把“認同中國夢、踐行中國夢、實現中國夢”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和自覺追求,埋頭苦干,銳意進取,用勞動與汗水成就中國夢。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歷來主張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崇尚實踐,相信實踐,善于實踐。即使在還沒有取得執政地位的戰爭年代,也從來不信命運之神的安排。歷史已經證明,實踐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實踐帶來了人民的幸福;歷史還告訴我們,實踐的精髓就在于實干。中國共產黨人的實干精神,從根本上說,還是來源于唯物史觀。列寧就說過:“既然必須承認,夢雖然被認為是主觀的過程,卻是真實的、實際的過程,那么唯物主義就取得了勝利。”(《列寧全集(第五十五卷)》,1990版,第441頁)我們今天暢談中國夢,就是要全力以赴地把夢這一主觀的過程,用百折不撓的韌勁,變為真實的、實際的過程,奪取唯物主義的勝利,而不能把中國夢止步于“烏托邦”式的空想。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思想路線的中國共產黨完全有能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徹底完勝這一場精神變物質的唯物主義征程。

實干,最要緊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實干,最忌諱的是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具體來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當前尤其要從以下方面舉全國人民之力:

求真務實,勤奮自勉。應該看到,我國現在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離中國夢的設定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現實要求我們每一個人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出實策、辦實事、求實效,用實干精神一步步逼近中國夢的航程。出實策,就是做到實事求是,把準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找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不提不切實際的口號,不提超越階段的目標,不做不切實際的事情;辦實事,就是要從點滴入手、從具體事做起,力戒空談;求實效,就是要雷厲風行、狠抓落實、勤勉工作,發揚“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不抓則已、抓則必成,做出實實在在的業績。工作在不同崗位的每一個人,盡管角色職責、貢獻大小不一,但如果個個都鉚足了出實策、辦實事、求實效的勁頭,有所擔當,勤奮自勉,中國夢就不再會那么遙遠。

推進改革,攻堅克難。實干的最大著眼點在哪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十多年的實踐已經揭示,非改革莫屬。中國的事情,惟有改革才能辦好;中國的問題,惟有改革才能解決;中國的希望,惟有改革才能托舉,這已經成為當下中國各社會階層的共識。只有認識到改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大推動力,改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才能增強推進改革、攻堅克難的勇氣和自信。改革就是利益調整,這其中會碰到“硬骨頭”、下到“深水區”一點也不為奇,關鍵是要求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覺悟和熱情,沿著正確道路、在不斷實踐探索中開拓前進,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鋪平實現中國夢的道路。

注重科學,講究方法。實干靠苦干,但苦干不等于蠻干。中國夢的實現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拼搏干勁,但越是在任務繁重的時候,越要保持頭腦清醒、遇事不慌,也就是更要注重科學,講究方式方法,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人們常說,用錯誤的方法解決正確的問題比用正確的方法解決錯誤的問題后果更可怕,是有道理的,當年陳云同志就希望在我們黨內有一大批善于“踱方步”的戰略家,其意就是要黨員、干部深諳行事之道,以駕輕就熟的高超技巧,起到一擊致勝之效,在四兩撥千斤中顯現出舉重若輕、游刃有余的風范。當前,社會已經全面進入轉型期,各種矛盾錯綜復雜,犬牙交錯,社會和諧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涉及面越來越廣,關聯度越來越強,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我們在破解這類矛盾問題的時候,只逞“拼命三郎”的一時之勇,出臺的政策、措施沒有經過科學論證與精心部署就倉促上陣,則必然無益于矛盾問題的解決,只會在舊的欠賬上增添新賬。一句話,中國夢的實現,靠的是有頭腦、有策略的實干。

中國夢這艘巨輪已然起航,超越夢想,直達現實的彼岸,每一個華夏兒女責無旁貸

第三篇:論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中國有句古話“窮則獨善其身,大澤兼濟天下”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也確確實實的實踐了這句話。

1、中國以全球7%少量的土地養活了五分之一的人口,不輸出饑餓

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上,中國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國成功解決十二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堪稱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翻開中華民族厚重的史冊,饑餓幾乎在每一頁上都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舊中國被外國人稱為“饑荒大國”,因為那時是“三歲一饑,六歲一衰,十二歲一荒”。據統計,舊中國糧食最高年產量只有一千五百億公斤。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政府把土地改革作為發展農業生產的當務之急。三年土地改革,解放了生產力,激發了勞動熱情,農業生產快速發展。一九五二年糧食總產量達到一千六百三十九億公斤,比一九四九年增產百分之四十五。

五十年間,中國的糧食生產走過坎坷。但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書寫了世界糧食史的輝煌篇章,實現了供求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余的新的歷史性跨越。糧食總產量由一九七八年的三千零四十八億公斤,增長到一九九八年的四千九百五十億公斤以上,年均增長達百分之三點三,比一九四九年增長三點三倍。特別是“九五”期間(一九九六至二000年),糧食產量連續三年超過四千九百億公斤,其中一九九六年糧食總產達到五千零四十五億公斤,成為歷史最高水平,提前實現了“九五”計劃目標。如今,中國人均糧食產量達到四百公斤左右,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

吃飽了,還要吃得好。目前,中國糧食生產正逐步走出單純注重產量、忽視品種的階段。一些適應市場需求的專用加工小麥、特色稻米、玉米等優質糧食品種的生產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專門用于面包、餅干的小麥品種現在已發展到八十多個,播種面積占中國小麥面積的百分之七。

2、中國三十多年沒有戰事,對外和平

在西方國家以及各小國頻頻挑釁的情況下中國努力克制,堅持走和平路線不發動戰爭,不引起局勢動蕩。這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3、不僅不輸出戰爭、饑餓,還不斷對外援助。

中國對外提供援助是為了幫助受援國發展民族經濟,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獨立,促進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系和經貿合作。

一、中國對外援助的基本情況

中國對外援助始于1950年。截至2003年底,接受中國援助的國家已達146個。50多年來,中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建成了1740個項目,涉及農業、水利、紡織、造紙、化工等多種領域,累計派出援外工程技術人員約55萬人次。

除上述成套項目援助外,中國還在援款項下,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和各類技術援助。自1983年以來,中國向100多個國家和10多個國際及區域組織提供了技術援助。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264多期,培訓技術人員6500多人,涉及農業、畜牧業、漁業、小水電、機械、能源、醫療衛生、環保、氣象、沙漠治理、糧食加工等幾十個專業。此外,自1998年至2003年底,中國政府還為發展中國家舉辦"經濟管理官員研修班"35期,共有來自106個國家的751名經濟管理官員參加研修活動。

二、中國對外提供資金援助的主要方式

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優惠貸款。

1、無償援助方式

無償援助主要用于幫助受援國建設中、小型社會福利性項目,如醫院、學校、低造價住房、打井供水等。此外,無償援助還用于提供物資援助、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及人才培訓等。

2、無息貸款方式

無息貸款主要用于幫助受援國建設一些基礎設施和民用設施項目。在過去50多年里,中國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了一大批公共民用設施。今后,為滿足受援國的迫切需要,中國政府還將保留適當比例的無息貸款,用于幫助受援國建設這類項目。

3、優惠貸款方式

優惠貸款是中國政府指定的金融機構對外提供的具有政府援助性質的中、長期低息貸款。優惠利率與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之間的利息差額由中國政府進行補貼。

優惠貸款主要用于中國企業與受援國企業合資合作建設、經營當地需要、又有經濟效益的生產性項目,或提供中國生產的成套設備和機電產品等。

中國與受援國合資企業、受援國企業或經受援國同意的中國企業都可申請使用優惠貸款,但項目必須經過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受援國借貸機構進行評估認為可行后才能放貸。優惠貸款是具有援助性質的貸款,因此主要向經濟困難的發展中國家提供。

除以上三種主要援外方式外,中國政府還面向非洲國家設立了"投資專項資金" 和"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前者用于支持和鼓勵有實力、有信譽的中國企業到非洲國家投資,開展互利合作;后者用于幫助非洲國家培訓各類管理和技術人才等。

三、其他對外援助方式

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有8種方式: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愿

已建成援外成套項目行業(截至2009年底) 者和債務減免。

成套項目

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術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項目竣工后,移交受援國使用。

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從1954年開始,中國利用成套項目援助方式為越南、朝鮮兩國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公路、港口、橋梁和市政交通等設施,并援建一批基礎工業,為兩國戰后重建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此后,成套項目建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占有較大比例。目前,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幫助發展中國家建成2000多個與當地民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成套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資援助是指中國在援助資金項下,向受援國提供所需生產生活物資、技術性產品或單項設備,并承擔必要的配套技術服務。

中國對外援助最早是從提供一般物資開始的。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在國內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為支持廣大亞非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民族經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大量生產和生活物資。除單項提供援外物資外,中國還配合成套項目建設提供各種配套設備和物資。中國始終將國內生產的質量最好的產品作為援助物資,提供的物資涉及機械設備、醫療設備、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辦公用品、食品、藥品等眾多領域。這些物資滿足了受援國生產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設備如民用飛機、機車、集裝箱檢測設備等,還促進了受援國裝備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的發展。

技術合作

技術合作是指由中國派遣專家,對已建成成套項目后續生產、運營或維護提供技術指導,就地培訓受援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幫助發展中國家為發展生產而進行試種、試養、試制,傳授中國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某一項專業考察、勘探、規劃、研究、咨詢等。

技術合作是中國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術合作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工業生產和管理,農業種植養殖,編織、刺繡等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體育訓練,醫療衛生,沼氣、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地質普查勘探、經濟規劃等。技術合作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必要時應對方要求,可以延長。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是指中國向受援國派出醫務人員團隊,并無償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藥品,在受援國進行定點或巡回醫療服務。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藥的落后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愈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并采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癥,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指中國在有關國家和地區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災難的情況下,主動或應受災國要求提供緊急救援物資、現匯或派出救援人員,以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幫助受災國應對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對外緊急救援行動,并在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中國政府于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后,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紹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爾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布隆迪、萊索托、津巴布韋、莫桑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援外志愿者

援外志愿者是指中國選派志愿人員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領域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目

免除受援國債務統計(截至2009年底)

前,中國派出的志愿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愿者和漢語教師志愿者。

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撾,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愿服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埃塞俄比亞、老撾、緬甸、塞舌爾、利比里亞、圭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其中,向埃塞俄比亞、圭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愿者共計7590人次。

債務減免

債務減免是指中國免除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華到期政府債務。對于受援國對華政府債務,中國政府從不施加還款壓力。在受援國償還到期無息貸款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一向采取靈活的處理方式,通過雙邊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為進一步減輕經濟困難國家的債務負擔,中國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和2010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先后6次宣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個國家簽署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金額達255.8億元人民幣。

4、中國負起大國責任 遠洋護航"藍水海軍"出國門

遠洋護航 中國正負起大國責任

5、南海問題中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不發動戰爭

聯系最近的黃巖島問題

以下是香港恒隆集團主席陳啟宗的精彩發言。

大國一定要地域大人口多,不一定資源豐富;只要你地大人多也可以有成為大國的可能性,縱觀全球只有幾個國家幾個地區有大國的可能性,第一是中國,第二是印度,第三是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俄羅斯等等,印尼雖然人多,但是地方比較小不容易成為大國,其它的五個國家確實有這個可能性。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歐盟,歐盟不是一個國家所以也很難說它到底是不是大國。

“崛起”這個詞也很難說,從歷史來看中國四千年來就是一個大國,相對于同時期的歐洲,中國也是一個強國,何來崛起呢?中國幾千年來就是大國就是強國。為什么要說“中國崛起”?很簡單,因為中國弱了兩百年,所以才有崛起的需要,或者更準確地說不是中國的崛起而是中國的再起或者說是中國的復起。中國有著四千年輝煌的文明,相對來說有更大的成功,我知道這個問題有爭議性。但是大家都說有四大文明古國,其它三個今天都不再是大國強國,只有我們中國還是大國,算是強國。

到了1800年中國還是占據中全世界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中國直到19世紀初還是一個大國和強國。“崛起”這個詞中國的政壇不太喜歡用,本來是講大國崛起,后來國家覺得還是用“發展”比較好。用這個“發展”詞,主要是怕國外人害怕,所以用“發展”這個詞。對外人用“發展”,但是對自己因為兩百年的虛弱要用“崛起”,別人看你是崛起,用準確的語言讓自己頭腦清醒,要不然西方國家怕我們,就是因為中國實在是兩百年虛弱之后,30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重新崛起。

什么是大國?至少有三方面。第一,大國必須是經濟的大國、經濟的強國。第二,大國必須有大國之風,有風度有自信,不卑不亢。第三,必須能夠影響別人,影響鄰邦。這個與外交有關,當然鄰邦是誰呢?由于有了互聯網,現在把所有的國家都成為我們的鄰邦。

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地大人多,今天的印度也是如此,但是他們是大國強國嗎?不一定。1991年海灣戰爭導致全球大格局出現很重要的改變,海灣戰爭給我們一個啟示,有一個方程式,你要有國防,要有自衛必須要有科技,需要科技就必須要有錢,有錢就必須要有活的強的大的經濟,你要經濟就必須實行市場經濟。歷史上永遠都是科技之戰,蒙古人的馬、弓箭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子彈等等,歷史上戰爭永遠是科技的,但是海灣戰爭告訴我們,戰爭全面的科技化。因為我剛才說的方式,我們不能不搞經濟,沒有經濟就沒有錢,沒有錢就沒有科技,沒有科技,國防保衛自己都不能實現。在經濟起飛的時候,法制不是最需要的,當國家經濟發展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法制就成了不可或缺的。

總而言之,國家要大要強必須要有科技,要有科技就必須發展經濟。在經濟強國這個領域里面我再講一個概念,大陸型經濟。一個國家上游、中游、下游的制造業都要有,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都要有??v觀全球只有幾個國家成了大陸型的經濟,當然美國是一個,歐盟也算一個,再者就是高盛前幾年提出的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跟中國,高盛是賣東西的,凡是要賣東西給你的人你都要小心聽他的,要是你認為BRIC真的像他所說的那么崛起的話你可能要虧本了??傊?,這幾個國家確實有這個可能性,也正因此如此,18世紀、19世紀的西方國家特別是法國的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等,他們地方不夠大,人口不夠多,所以使用了殖民地的政策才能夠擴大自己。

中國有可能成了全球在美國以外的第二個成功的大陸型經濟。

要做大國必須要有大國之風,要有風度,個人如此,國家也是如此。不卑不亢有自信心,這個跟鄰國有關,跟外交有關。我們一個國家的人是怎么看它自己,不是怎么看別人,而是如何自主。中國人幾千年來都講國泰民安,我們不講國強民安,國泰就是安定繁榮,幾千年來中國不太去管別人怎么看我們,也不需要管別人怎么看我,只要自己做好了國泰民安了老百姓生活好過了就行了。中國歷史上只會做大國做強國,說強權還勉強一點,中國人歷史上不做霸權,從前如此,今天也如此。中國只會做大國強國,不會做霸國。

幾十年前麻省理工學院出了一個中國問題專家,他有一句名言我認為是外國人研究中國最好的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中國不是

18、19世紀歐洲民族國家的概念,中國是文明的大國,中國人也是蠻有自信心的,非常包容別人”。猶太人來到中國,住在河南開封我們也不管他們,包容他們,明末30萬人的阿拉伯人在福建南部,我們也沒有打壓他們,我們是善對別人同化別人,比起西歐的歷史中國寬宏多了,我們是寬宏大量。中國人應該有自信心,雖然兩百年虛弱,今天崛起,中國人應該恢復自己的自信心,不卑不亢!

中國與鄰邦的關系,我們如何影響別人,這個與外交有關。我們與人為善不要刻意影響別人,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兩種能量,硬實力跟軟實力。軟實力這個詞最近在中國很流行,大家都知道它的意義,硬實力是用軍事力量跟經濟力量去壓迫別人,軟實力就是文化等等。美國哈佛大學國防部的JULY,他在1990年提出軟實力這個概念。不要以為中國今天應該學習用軟實力,我們中國人三千年來主要用的不是硬實力,中國人是三千年來就已經常常用軟實力去影響我們的鄰邦,中國用軟實力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個國家也是最有效的一個國家。我們不用硬實力,我們今天還要用軟實力。

我們剛剛從貧窮里面走出來,我們不要說教式的去教導別人,我們用我們的經驗可以幫助別人。

舉一個例子來說,剛才劉主任講到環保,西方人講環保跟中國人完全不一樣,西方人比較現實,他們講環保就是要不環保就沒有水喝,沒有新鮮空氣呼吸。中國人講“和”文化,天人合一,我們必須保護環境與之和諧。中國人講節儉,西方人講浪費型的經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為了刺激消費,越來越浪費,當然我理解在那個年代可能有其需要,但是確實非常不環保。中國人講節儉是美德,節儉就是節約。以浪費型經濟看來是不好的,但卻是非常環保。我提議我們講環保不只要從科技入門,也要從節約入門,也就是說我們不要走消費型的浪費型的經濟體,我們要在世界上倡導走節約型經濟的路。在這件事上中國應該展現大國風度。

如何才能保持大國強國的地位?歷史告訴我們,很多大國是可以衰敗的,四大文明古國是很好的例子,特別是今天科技發達,一個小國可以在某一個領域里把大國打下去??偠灾?,一個國家必須不斷進步才能保持大國的地位,這是沒有選擇的。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不保護自己,不不斷進步就沒有前途。怎么辦?教育科技是很重要的,我提兩點。要成為文化大國中國有這個條件,因為我們是一個文明,不過我們要去粗取精,不要強壓別人,而且要不斷提升跟進步。一百年前魯迅先生提到國民性格民族習性的提升,這個是今天我們中國人極其需要的一件事。

中國要成為一個無縫的社會,美國至強乃至它的國家、它的社會是一個比較無縫的社會,政府、私人機構之間最大減少摩擦降低交易成本,減少浪費,不只是錢的浪費、時間的浪費,還有對老百姓精神負荷的浪費。唯有如此,中國才能保持大國地位。中國剛剛崛起,剛剛成為大國,可能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思考這個問題,還應該成為世界舞臺上負責任的強國。謝謝大家!

我們總說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這個所謂的負責任,講的是對世界事務、對別的國家所負的責任。應該說,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首先必須負起自己國家的責任,包括對自己的民族負責,對自己的國民負責、對自己的祖宗負責、對自己的后代負責,然后才可以說對國際社會負責、對周邊鄰國負責。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如果自己的國家的領土領海主權都不能守住,被侵略都不會反侵略,這樣一個被侵略著的“大國””、 這樣一個對自己國家的責任都負不了的國家,連自己的主權都保護不了,還怎么負別人的責任?還有什么資格和臉面談什么“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那不是天大的笑話么?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如果沒有負好自己國家的責任而去負別的國家的責任,那不是本末倒置不務正業么?如果無謂地犧牲自己國家民族的利益去貢獻給別的國家,不等于是漢奸是賣國么?

中國的領導人一再強調要讓人民活得有尊嚴,正因為人民缺乏尊嚴,但這句話著重講的是物質方面。尊嚴主要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民以食為天,物質固然重要,可人的尊嚴精神勝過物質。雖然對一般人來講有“人窮志短”的說法,但對于高尚的人來說更有“人窮志不窮”、“窮要窮得有志氣”信條,就會“窮則思變”,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最起碼的溫飽,即使窮得吃不上飯,也會不食嗟來之食。

當今中國,仍然有人窮得沒有錢去受教育,也有人窮得只剩下錢,這都是精神世界的貧困者,也說明并不是人有錢就有尊嚴。

當今中國,仍然有人窮得沒有錢吃飯,可人民缺乏的主要還是精神上的尊嚴。面精神上的尊嚴最大的是政治的尊嚴。沒有錢吃飯沒有錢受教育是因為政治,人民沒有真正的民主是因為政治,國家被侵略更是因為政治。試問:一個國家連自己的海洋國土都不能保住,這個國家何談尊嚴?國民何來尊嚴?尊嚴在哪里?哪里有尊嚴?

自己國家的老百姓在自己國家的海洋里打魚竟然象是當小偷,這個國家還有什么尊嚴?

2004年,中國農業部發布了《南沙漁業生產管理規定》,要求赴南沙海域作業的漁船必須申領《南沙專項捕撈許可證》,作業時應主動與他國侵占的島、礁、石油平臺保持適當距離。這就是說,我們國家的政府部門已明確告誡長我們自己的漁船在自己國家的海域里打魚,要忍受著屈辱,要警惕別人對我們的襲擾。我們的漁民在自己國家的海里打魚,居然象是當小偷。主人變成了小偷,強盜反而成了主人,堂堂中華民族,如何淪落到這步田地?你說丟臉不丟臉??你說還有何臉面?

事實上,我國南海漁業資源頻遭周邊吞噬,中國漁民深受南海周邊國家武裝船只的騷擾。我們的的漁船因遭遇風浪,或誤入他國侵占的海域,他們想抓就抓,想關就關,想打就打,抓了又放、放了又抓,甚至肆意開槍開炮擊傷擊沉我漁船,動輒打死打傷我漁民,這不僅體現了他們對這片海域的實際控制和管轄,體現了我國對于這片海域主權的喪失,而且他們的囂張氣焰赤裸裸地表明他們壓根就沒把你中國放在眼里。不管我們有些人自我感覺如何地好,覺得自己如何地了不起,如何地自大自傲,可是別人壓根就沒把你中國人當人看,要不人家打狗還得看主人呀!

事實上,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指出的,我國在軍事上不輸于南海周邊任何國家,海軍也有足夠的力量來維護主權利益。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沒有去維護,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負起自己國家的責任。

有力量而不用,有責任而不負,這究竟是為何呢?。

中國的不作為,中國對自己國家的不負責任,中國尊嚴的喪失,甚至連有些外國人都看不過眼,看不下去了。

倫敦國王學院的國際海洋公約研究學者達德•史密斯說,南海的確是塊“風水寶地”。然而,遇到領土爭端時,中國往往采取“擱置爭議”的策略,在東海和南海的島嶼爭端中表現最為明顯,“擱置爭議”已經幾十年了,但隨著全球對資源爭奪的加劇,南海問題的變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認為,南海爭議帶有“雙中心”性質:既是主權問題,又是資源問題。事關主權等核心利益,是不能退讓的;談判甚至可以擱置的正常爭議,應該在主權原則與資源開發之間予以區分,既不可事事上綱上線,也不可事事妥協退讓。

曾參加過貝寧—尼日利亞漁業糾紛談判的貝寧共和國議員、海上航運專家多米尼克先生也認為:南海爭端久拖不決的主要原因,“還是南海周邊各爭端國自己的問題”,解決爭端的關鍵仍在這些國家本身,“如果各國既缺乏妥協的誠意,又缺乏攤牌的勇氣,不論美國人干預與否,南海問題就始終沒個完,最多大家換個地方(比如聯合國),接著沒完沒了地爭論”。

瑞典隆德大學國際法問題專家烏爾夫•博耶森教授表示,法律手段估計難以解決南海問題。菲律賓通過《領?;€法案》的做法,明顯違反了國際法。早在1947年,中國政府特別頒布了關于中國南海的海疆線的法令,宣布了南海島礁沙洲的名稱和位置,并繪制了正式地圖,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尤其是中國周邊的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它們當時都是承認這個傳統海疆線的。但在上世紀70年代,南海油氣資源被發現后,菲越等國開始覬覦當地資源,以各種形式挑戰中國主權。2002年,南海周邊國家共同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05年中菲越三國又簽訂了《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菲律賓卻在現實利益誘惑下,公然違背了曾經做過的承諾。

博耶森說,對于菲方這種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可以通過國際海洋仲裁的辦法解決。但中方曾向聯合國提交過書面聲明,表明中方對于海洋劃界和領土爭端,以及軍事活動的爭端不接受任何國際司法和仲裁的管轄。從這點來說,中菲之間對于南海的爭端,訴諸國際第三方法律解決的可能性又被排除。

博耶森表示,中方長期以來對由國際司法機構裁決國家間爭端持保留態度,這除了中國有調解爭端的傳統之外,可能更主要是緣于對國際司法機構的不信任和裁決結果的不可預測。因為在西方國家主導的司法機構中,并不都是可以免受國家情結、意識形態影響、在充滿國家角力的國際政治環境下獨善其身的法官。這是國際司法機構難以解決的問題。

博耶森認為,正是由于這種現實,所以單純從法律層面,南海便成為中國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唯一的策略就是中國需要通過對南海諸島實施有效管理,包括劃定更詳細的領?;c、通過巡航、派人居住、視察等辦法來證明自己擁有主權。

南海周邊國家缺乏妥協的誠意,而我們中國又缺乏攤牌的勇氣,連外國人都在對我們恨鐵不成鋼,只差沒有教我們、鼓勵我們必須用武力解決南海問題了。

南海問題到了這步田地,還不動用武力又怎么負起自己國家的責任

第四篇: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民族和民族問題。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它是衡量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和各級政府處理現實問題能力的一個標志。從我們國家來看,解決民族問題最終要靠發展。關鍵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構建和諧的社會。民族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有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共同發展與民族之間發展拉大的趨勢并存。一方面是共同發展,但同時民族之間發展差距也在拉大,這兩方面是并存的。第二個特點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增強與民族的民族意識增強并存。第三個特點是民族之間的聯系、交往增多和摩擦矛盾增多并存。一方面是聯系、交往增多,另一方面是摩擦和矛盾也在增多?;诿褡宀顒e、民族矛盾所產生的民族關系、民族發展問題。。中國現階段的民族問題有四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第二個特點:民

一、民族是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形成的穩定的共同體。民族的產生、發展和消亡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時期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時期。民族是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形成的穩定的共同體。民族的產生、發展和消亡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民族問題理論的核心觀點。關于民族發展的過程的觀點,已經寫到中國共產黨的民族理論政策里。實際上也是有一個過程的,我們黨是付了學費才真正地意識到民族的產生、發展和消亡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有自己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社會主義時期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時期,不可能強制同化,也不可能消除民族差別。大家共同繁榮發展,五十六個民族團結起來,齊心協力發展和建設和諧的社會。

二、民族問題和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道路。 中國共產黨提出在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包括了民族自身的發展,也包括了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民族與國家之間的這樣一些關系。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道路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繁榮發展。通過這種方式解決民族問題。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用發展的手段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

三、我國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一律平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核心觀點是民族平等。共產黨把這條也寫到了我們的民族政策和法律當中。中國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不管人口多少,發展程度高低,所有的民族一律平等。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都是平等的。民族平等在現階段還受到一些發展因素的制約,但這是我們發展的目標,也是我們發展的方向。

四、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和不斷完善。。專家提出,落實社會發展觀,共同繁榮發展需要重視下面幾個問題:第

一、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第

二、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建設和各類人才的培養。第

三、加強民族團結, 旗幟鮮明地 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堅定不移地維護祖國的統一和社會政治穩定。第

四、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同時注意堅持完善。這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而且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我們國家的民族和諧、民族團結才能得到保障。

第五篇:如何理解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工商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專業 一班 陳靈欣 10401105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時刻承擔著一個大國所應承擔的責任。

一 從國際上看

首先,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我們一向信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一直按照規則履行著自己的責任。比如: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我們當然要履行常任理事國的責任,中國履行自己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的記錄是好的。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我們的責任會加大,我們的貢獻也會增加。這就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基本表現。

其次,在促進國際和平發展中中國也負起了責任,和平是發展的前提,中國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不贊成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單方面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脅。中國處理同一切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本質是反對侵略和擴張,維護國家的獨立自主權利。中國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者、忠實維護者和執行者,始終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同一切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

“非洲需要中國,非洲人民喜歡中國”這是4月4日在加尼瓦市舉行了中國援建加尼瓦醫院奠基儀式,巴博總統對中方的高度評價:和中國合作我們感到輕松愉快,因為中國從來不干涉我們的內政,不過問我們的政治,不附帶任何條件。而其他大國則不一樣,給我們提供幫助時除了提出各種各樣附帶條件外,他們還問這問那,問得我們很沒有面子。雖然我們非洲很窮,但非洲國家總統不喜歡丟面子,平等尊重是國際關系的基本點。國際媒體上經常說中國在搞非洲殖民化,我的回答是我們非洲需要中國,人民喜歡中國”。這就是中國在為促進和平方面盡自己責任的具體表現。 再次,在環境問題中中國也盡到了一個大國應盡的責任。氣候變化、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等,都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拿氣候變化來說,這需要全世界聯合起來共同迎接挑戰。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溫家寶總理講到:中國意愿做出承諾,對于推動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國責任重大。氣候變化是當今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每個國家和民族,每個企業和個人,都應當責無旁貸地行

動起來。近三十年來,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已為世人矚目。中國在發展的進程中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從中國人民和人類長遠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將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

二從中國國內實情來看

中國對國家的發展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

首先,中國本著對社會發展的負責態度進行十二五規劃。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明確了“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必須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其次,經濟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水平。眾所周知,2009年出現全球經濟危機,我國也收到了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但在這么嚴峻的形勢下,我國的經濟仍然保持增長。這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長時間的積累,讓我國有了這個保持增長的能力。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年,是國民經濟結構不斷充實調整優化升級的60年,建國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在我國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第三,從中國的三農問題上來看,中國政府本著對農業、農村、農民負責的態度,高度關注及重視三農問題。第一中國加強科技成果推廣,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高產穩產基本農田。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拋棄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迎接入世挑戰。第二擴大農民就業,解決收入問題,把壯大縣域經濟作為一項大戰略,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增收機會。第三,強化農村公眾服務。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范圍,全面提高財政保障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積極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建立健

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向農民提供安全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和體育設施建設,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一直對農業、農村、農民高度負責。

第四,中國對受災害地區人民負責,是老百姓的強大后盾。眾所周知,近幾年來中國發生重大自然災害較多。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受災地區度過危機重建家園。例如: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災害,8省市受到震撼,死亡人數八萬七千五百余人,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元人民幣。在災難面前政府堅強領導,國家對每一個生命都負起了責任,國家領導及政府要員都堅守在第一線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紅十字會等等都堅守在受災地區救助生命。政府重視災后重建工作,到2010年9月,基本完成城鄉居民住房和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重建任務,基本實現“家家有住房、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災區基本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

綜上所述,毫無疑問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外堅持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對內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為實現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而奮斗!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職工代表大會領導講話下一篇:職工代表大會工作制度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