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產學研模式下的高職教育論文

2022-04-13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產學研模式下的高職教育論文(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摘要:產學研合作是實現高職教育職能的有效手段,是立足于現代生產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之上的現代高職教育的特征,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舉措。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是高職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命題。

產學研模式下的高職教育論文 篇1:

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問題研究

[摘要]推動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必須構建一個高效、有力的保障機制,政府對構建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具有不可或缺的主導與支撐作用。文章分析了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中存在的組織協調保障體系不健全、政策法規保障體系不完善、經費投入保障體系不穩定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教育 產學研合作 保障機制

[作者簡介]譚界忠(1963- ),男,湖南株洲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處長,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高職教育與經濟研究。(廣西柳州54500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6年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高職產學研合作創新機制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桂教科研(2006)26-221)

一、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發展必須構建強有力的保障機制

保障機制是監控、保證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長期穩定開展的機制,使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在宏觀上受到國家強有力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約束而嚴格規范合作各方行為,在微觀上明晰各方責權利,使合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是高職院校、科研單位和企業(行業)這三個社會屬性不同、社會活動各異的子系統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要使三者建立并能夠有效地維持合作與交流,不斷將合作推入新的層次,就必須把握聯系合作各方的根本因素,構建一個高效而有力的保障機制。

二、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的現狀與問題

雖然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是高職院校、科研單位和企業(行業)三方優勢互補的自主行為,然而,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構建強有力的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僅靠高職院校、科研單位和企業(行業)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政府作為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領導者與倡導者、組織者與推動者、協調者與監督者,在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紐帶和導向作用,尤其是在構建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中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主導與支撐作用。與以轉化科技成果為主要目標的普通高校產學研合作比較,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是以培養人才為主要目標,前者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往往在短期內就會產生直接的效益和影響,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容易受到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的重視;而后者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產生的效益和影響往往是間接的,而且需要相對較長周期才能見效,加上高職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起步較晚,對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還沒有被社會所充分認識,難以得到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的重視。政府主導與支撐作用的缺失,致使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構建面臨許多困境,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健全的組織協調保障體系。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涉及高職院校、企業(產業)和科研單位,因此,構建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組織協調保障體系,建立一個由教育、產業、科技等相關部門聯合組成的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是基本前提。1992年4月,原國務院經貿辦、原國家教委、中科院發起組織實施的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是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主要目標的。因此,這里“產學研”中“學”的主體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為加強健全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的組織領導機構,1994年6月,國家經貿委、國家教委、中國科學院、財政部等部門共同成立了產學研結合領導協調小組,隨后各地相繼成立了產學研結合領導協調小組,甚至出現省、部間聯合成立產學研結合領導協調小組,如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協調領導小組。產學研結合領導協調小組在研究、制定進一步推進產學研結合的有關方針、政策、措施,確定產學研結合的工作方向、目標和重點,協調產學研結合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個有力的組織協調保障體系,有力地推動了產學研結合工作向前邁進。

與以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主要目標的普通高等教育產學研合作比較,以培養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還沒有得到相關的產業、科技和財政等部門應有的重視,教育主管部門幾乎是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工作的唯一領導者和推動者,目前尚未能形成強有力的組織協調保障體系。沒有建立由相關部門聯合的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領導協調小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協調和統籌安排,地方政府調控缺位,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的組織形式比較松散,行為短期化,甚至有些還是應景式臨時組合。

2.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規保障體系。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是隸屬于不同管理部門之間的單位合作,涉及教育、產業(企業)、科研以及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因此,為保障合作能夠持續穩定開展,必須建立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保障體系,從立法層面上明確各方職責,規范和協調各方關系,保護合作各方合法權益。雖然,國家和各地近年來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開展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政策法規,如《面向二十一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等,但是現有政策法規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不足之處。主要問題是:宏觀政策提倡多,具體政策傾斜少,缺乏相應配套政策,尤其是針對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政策法規很少,不能滿足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發展需求。所以,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政策法規環境還有待完善。

3.缺乏穩定的經費投入保障體系。開展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需要有一定的資金投入,但目前普遍存在的資金短缺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瓶頸”,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保障體系是當前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各級政府對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經費投入責任不明確,從中央到省、市各級政府的公共財政只針對以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為主要目標的產學研合作設立了一些專項資助資金,但對以培養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目前還沒有設立專項資金,加上目前對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重要性的宣傳不到位,社會對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認識不足,缺乏對產業部門參與合作相關激勵政策,社會籌資渠道不暢,導致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普遍面臨資金短缺問題。

三、強化政府主導與支撐作用,構建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

盡管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是來自市場的需要,但市場的人力資源配置有一定的隨機性和局域性,會導致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行為目標追求發散,出現市場低效區和失效區。在市場體系本身不完善的情況下,市場發揮的效用范圍還較狹窄,市場機制的激勵作用有限,市場本身不能保證造就一個有利于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市場結構和良好的外部環境條件。因此,必須通過發揮政府宏觀調控職能,加強政策導向和支撐作用。

國內外的實踐充分證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是構建強有力的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的關鍵。例如,美國1976年的《高等教育法》獨立設立了合作教育基金,通過法律條文為產學研合作建立了穩定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德國和英國政府則通過對合作企業分別免交部分國稅和教育稅,建立產學研合作激勵保障機制。政府的強力介入形成了完善的保障機制,使這些國家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成為世界各國爭相效仿的典范。近年來,我國涌現出一批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高職院校,其成功的背后都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政策、財政支持和協調。因此,構建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必須發揮政府的主導與支撐作用。

1.加強輿論宣傳導向。我國高職教育近幾年盡管發展迅猛,但畢竟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目前仍處于弱勢地位,社會認可度還不高,對企業(行業)吸引力和影響力還十分有限。尤其是社會上存在的一些錯誤的教育思想觀念成為建立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的重大障礙。有些人將“職業教育堅持面向市場”誤讀為“職業教育市場化”,將“市場導向”混淆為“市場化”,導致產業部門甚至包括一些高職院校自身將開展產學研合作僅僅看做是高職院校改善辦學條件的一種手段,從而漠視了對企業的服務意識。在這種形勢下,政府應發揮宣傳職能,利用媒體實施輿論導向,大力宣傳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人才的意義、作用和效益,轉變錯誤的教育思想、觀念,有效引導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2.健全組織協調機構。進一步完善“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機制的基礎上,由政府牽頭,建立由教育、科技、發改委、財政等相關部委聯合組成的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領導協調小組,統一協調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負責研究、制定推進產學研結合的有關方針、政策、措施等,確定產學研結合的工作方向、目標和重點,協調產學研結合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制定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中長期發展目標,編制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計劃,并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以全面促進保障機制的構建。

3.明晰合作各方責權利。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規在協調產學研合作各方關系、保護各方合法權益、規范各方行為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級政府應根據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現實情況,從立法層面上明確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各方的地位、作用、權利、義務和相互關系,約束合作各方的行為,提高合作的自覺性,維護各方的共同利益,使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法制化、規范化,為合作各方提供良好的外部運行環境,避免合作短期行為和流于形式,保障產學研結合的長期穩定開展。

4.建立合作激勵機制。借鑒德、日、英等國在產學研合作教育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充分考慮企業、科研單位的經濟利益,調動他們參與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積極性,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制定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對承擔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任務的企業和科研單位,可根據接受學生的數量和消耗材料的費用,享受一定的減免稅額或其他優惠政策。對于在產學研合作教育方面業績顯著的單位進行表彰,并在政府產學研專項資金的投入上給予適當的傾斜。設立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政府獎勵基金,對在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中,取得較大社會和經濟效益,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高職院校、企業和科研單位及個人予以獎勵。

5.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政府要著眼于更好地履行公共職能,按照“明確責任、各級共擔、加大投入、逐年增長、提高保障”的基本原則,逐步將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設立國家、省、市三級高職產學研合作專項資金,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經費保障機制,完善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公共財政投入長效保障機制,推動合作健康穩步發展。

6.大力拓展籌資渠道。通過政策和輿論宣傳導向,鼓勵大企業、集團公司以及社會各界出資設立各類基金,用于資助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積極引導社會各界精英設立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獎勵資金和資助資金。引導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各方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新的合作模式,使合作各方投入的回報率實現最大化,以吸引更多的資金。

[參考文獻]

[1]翟向陽,潘立本,等.論政府在產學研合作教育中的行政功能與作用[J].職教論壇,2006(3).

[2]謝慧明,夏富生,等.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制約因素及保障機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7).

[3]于長東,韓曉偉,等.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研結合運行機制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1).

[4]譚界忠.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機制問題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6(27).

[5]匡平,蘭成瓊.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的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6(17).

[6]丁妙珍.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運行機制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6(5).

作者:譚界忠

產學研模式下的高職教育論文 篇2:

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施途徑研究

摘 要:產學研合作是實現高職教育職能的有效手段,是立足于現代生產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之上的現代高職教育的特征,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舉措。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是高職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分析產學研合作模式的重要意義和現狀,總結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基本經驗,從產學研合作的內容及途徑,建立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動力機制,建立產學研合作的管理機構等方面提出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基本經驗;實施途徑

作者簡介:吳笑偉,男,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及高職教育。

長久以來,我國一直辦高層次的大學教育和低層次的技能教育,而高理論知識、強動手能力的教育是個斷層。高職教育作為新興的教育模式,如果仍舊承襲過去的閉門自封、墨守成規的辦學理念,那最終肯定要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而使高職教育徹底喪失生命力與活力。[1]我們必須找準辦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社會經濟形式的發展來滿足社會和行業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也就是說必須走產學研合作的發展道路。這種認識和觀念,對于底子比較弱的高職院校來說尤為重要,也是學校短時期能夠有較大發展的前提。[2-3]

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是高職院校與企業、科研院所相互緊密合作,利用企業和科研院所兩種平臺做大做強,實現共贏?!爱a”是產業部門和行業企業;“學”是高職院校;“研”是聯系企業和學校的研究項目,而不是研究機構。產學研合作就是社會經濟結構中的行業企業、高職學院,以共同的發展目標為基礎,按照一定的機制或規則,形成某種聯盟,不斷地進行人才培養,從而實現知識的傳遞、消化、轉移、創新、生產,創造新的需求和價值,最終形成行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過程。[4-6]

一、產學研合作模式的重要意義

產學研合作是整合行業資源,即把多種各具優勢、能互補但分離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合力,共同培養社會所需人才,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科研和生產模式。

產學研合作是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特色,實現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堅持走產學研合作的發展道路,可以使教師有更多機會參加實際研發項目,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學生有機會參加更多的實際生產,達到現代職業崗位的要求和標準,師生都能夠及時接觸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最終培養出滿足企業要求的應用型人才。

產學研合作既是高職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行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謀求高職教育資源與行業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符合行業企業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產學研合作突出了高職教育以能力為本位,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崗位職業能力、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育觀。實行產學研結合,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管理以及服務的真實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將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加以靈活運用,使理論知識不再空洞,并在理論指導下進行創新實踐。而且,學生參與到真實的生產過程中,不但能鍛煉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行早期的技術創新。

(二)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需要

高職教育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為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素質和較高職業素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做到這些,只能將產學研合作作為高職教育的主要教學模式。

(三)是完善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條件的需要

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必須要有良好的實習和實訓基地。通過校企聯合,可利用企業的有形資產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也可以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支持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通過校企聯合、產學合作解決學校教學中實習、實訓條件方面的困難,是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中極其重要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四)是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大多數行業企業都存在創新觀念和創新意識不足、研發能力薄弱、無自主品牌等問題。而一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要創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企業與高職院校搞聯合開發,可解決技術難題,縮短技術開發周期,節約開發投資,能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投入到產品的生產和經營之中。

二、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施現狀分析

我國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幾種:(1)學工交替模式。是一種學生到企業參與生產實踐與在學校學習理論相互交替,學用緊密結合的產學合作教育模式。(2)訂單式培養模式。是指作為培養方的高職院校與作為用人方的企事業單位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用人訂單,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3)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模式。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以項目開發或技術服務等科技活動為媒介,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模式。(4)“2+1”培養模式。是指學生在學校學習2年,在企業實習1年的職業教育模式。

就目前而言,高等職業院校的產學研合作力度還不夠強,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產學研合作存在明顯不相稱現象

產學研合作中的不相稱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1)高職院校積極性高,行業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卻不夠。主要是因為企業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影響了其積極性。(2)高職院校合作的企業數量與合作質量不相稱。

(二)高職院校服務企業的能力較弱

高職院校服務企業的能力不強,主要有以下表現:(1)不能為企業員工提供較多的高端培訓;(2)較少參與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3)向企業轉讓的發明專利較少。因此,高職院校在企業中的影響力不強,不能從企業獲得更多的橫向課題經費,制約了高職院校自身的發展??梢哉f,提升服務企業的技術能力是高職院校構建雙贏合作機制的關鍵。

(三)政府對產學研合作的具體政策支持不到位

高職院校的產學研合作離不開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支持主要體現在政策、經費等方面。坦白地說,各級政府部門發布了一系列促進校企合作的條例和政策,對高職院校產學研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政策保障作用。但由于條例中缺乏具體實施細則,使很多政策還難以落實到位,如企業接受學生實習實訓的耗材如何補貼,企業支付給學生頂崗實習的費用及捐贈給高職院校的設備和資金等如何享受稅收優惠,都還缺乏明確的規定。校企合作發展基金的籌措、管理、發放等環節也沒有具體的操作辦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企業的積極性,也對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的深入開展形成了一定的政策盲區。

三、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基本經驗

產學研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對國家、企業、高職院校和學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高職院校的視角來看,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基本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主動樹立服務意識,從實際出發推進產學研合作

高職院校和企業存在著產學研合作的學術基礎,關鍵是找到市場結合點。行業企業反哺高職教育的觀念有待培植。因此,高職院校要主動服務,克服脫離實際的發展模式,解決企業的現實和發展問題,最大程度滿足企業的需求。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要相互取得信任,這樣,產學研合作才能有相對穩定的基礎。當然,高職院校也要考慮自身的特長和需求,有所為有所不為,尋求適合自己的產學研合作模式。

(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在履行高職院校三大職能中尋求產學研合作點

高職院校同樣肩負著培養人才、發展科技和社會服務三項職能,但培養人才是其區別于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的根本特征。要正確處理產學研的關系,保持穩定的教學秩序,以培養人才為首要任務把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產學研合作既能提高教師的素質,又能有效地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還能鍛煉學生務實的精神,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此外,不同專業的高職生在校學習的不同階段,產學研應有不同的合作點。

(三)政府支持十分必要,規范化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建設作用明顯

產學研合作有利于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因此,作為最大的受益者,政府需要做好統籌工作。政府對產學研合作倡導和支持的作用顯而易見,政府支持的手段包括政策、法規、行政、財稅等,但平臺建設的效果更為突出。政府應當根據產業發展規劃,通過政策引導和經費支持等方式,構建高職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交流合作的平臺,分解行業企業的風險和壓力,實現產學研合作的多方受益。

(四)圍繞專業建設,選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進行產學研合作

實踐證明,圍繞專業建設,選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進行產學研合作能使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取得最佳效益。因此,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既要鼓勵廣泛探索,更應鼓勵圍繞專業建設,選擇為當地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的重要課題進行產學研合作。

四、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實施

(一)產學研合作的內容及途徑

從內容上說,產學研合作包括專業的設置、培養目標與培養計劃的制定、教學環節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師的培養與聘任、教學設施的建設、教育資源的互相利用、教學的組織與管理、學生的培養與分配等。重點要做好以下三點:(1)制定培養計劃,按照專業所對應的行業企業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的需要確定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2)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尤其是產業的有形資產和人才資源;(3)產業參與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提高。

產業參與培養計劃的制定,是產學研合作十分重要的環節。產學合作方式可以通過組建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等進行論證,也可專門組織專家組成的委員會,進行該專業的課程開發,確定能力標準,制定課程開發表,學校的專業教研室根據開發表確定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制訂培養計劃,再組織行業、企業的專家論證會討論通過。企業的參與還應體現在教材建設上。在教學內容上,要反映實際工作中的新技術、新規范,以保持教材的先進性。在編寫教材時,要吸收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或者請他們審閱教材,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實際需要。

行業企業的有形資產和人才資源是高職教育可利用的寶貴資源。通過產學合作,行業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條件,解決學校實踐教學中的困難。高職院?!半p師型”師資是辦出特色的又一重要條件。聘請企業的專業人員作為實習指導教師或承擔一定的理論教學任務,他們是學?!半p師隊伍”最好的補充和支援。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中,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學生參加生產勞動或實習、實訓期間,利用企業的環境和企業的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觀念和職業道德的教育,讓學生了解社會、熟悉社會,教他們怎樣做好工作,怎樣從一個自然人到成為一個社會人。還可以將企業的老總或專家請進來做專題報告,講如何成才、如何創業、如何成為企業和社會所歡迎的人。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實現與企業需要的“零距離”。

從層次上說,學校到企業去參觀訪問,邀請企業人員到學校做報告,是建立雙方合作關系不可缺少的環節,但這只是淺層次的合作;企業給予學校一定的獎金支持,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給予技術指導,優先選用畢業生,是較深層次的合作;行業、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過程,如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制定、課程開發、參與教學、畢業設計等,學生在企業真實的環境中實習,學校利用自己的所長,為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參與企業的產品設計、技術攻關,學校與企業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這是深層次的合作。

產學研合作必須在內容和層次上下功夫,在產學研合作形態的凝固上下功夫,在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上下功夫,使產學研合作收到更好的成效。

(二)建立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動力機制

產學研合作教育不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行業企業和學校自我發展需要,制約企業發展的是沒有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而這種人才是通過產學研合作教育才能培養出來的,有了這種需求關系,便有了合作的前提,也就產生了產學研合作的源泉。在產學研合作系統中,企業、高職院校、學生是三大主體,構成了三對互為資源要素供求關系,本質上是一種利益關系。企業需要學校提供人力資源支持;學生需要知識的獲取和合適的就業崗位;學校要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機制。三者在實現自身價值目標過程中為其他主體提供服務?;ハ嘀g利益不同,卻可以互惠、互補,充分尊重三者利益,在此基礎上建立產學研合作的動力機制,是成功合作的關鍵所在。但就目前狀況來看,只有學校一方因有就業壓力而有足夠的動力,而其他兩方,特別是企業,因處于就業的需求方,在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情況下,缺乏足夠的動力。因此,現有的產學研合作并沒有進入良性循環。作為被動的一方,高職院校必須學會主動出擊,在產學研合作教育系統中,贏得主動權。

(三)建立產學研合作的管理機構

產學研結合模式要想能夠正常運轉,一定要讓行業企業始終參與高職教育的全過程,即從培養目標的制定到畢業生答辯的全過程,讓行業企業認識到他們也是人才培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高職教育的定位決定了依托行業實施產學研相結合的必要性。構建依托行業產學研結合機制,就要:(1)明確產學研結合工作目標;(2)進行組織系統設計;(3)制定相關制度;(4)確定工作的主要內容;(5)建運行管理機制。為此,校企雙方要成立一個“三級雙軌”模式的管理機構(如圖1),負責處理產學研合作中的有關問題。

圖1 產學研管理機構

確定學校人才培養方向,是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主要職責。這個委員會要有專門的章程,明確的規范、職責范圍與義務,定期與不定期的開展活動。參與研討學校的重要教學改革方案,協助確定專業的開發與調整,審定專業教學計劃。通過產學研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單位的配合,為學校提供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所,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熟練的職業技能,提高他們的職業崗位適應性,反饋對實習生(畢業生)的評價,錄用合格的畢業生等,較早實現“學生—職員”的轉化,從而對學生的就業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另外,要想使產學研合作具有長遠的生命力,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將高職教育資源的勢能轉化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還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分析高職院?,F狀,選擇最優資源重組的捷徑。建立適合高職院校長足發展的產學研合作發展模式,關鍵是如何進行有限資源的優化組合。應該立足校辦工廠,以校辦企業為內核,發揮學校教師的知識優勢,籌建既適合學校教學實踐,又適合高科技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校辦實體。校辦工廠應該是學校的能源發動機,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場所,應該重視他在學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籌建的過程中,積極的采用多種經營合作方式,為資金的回籠、知識的融合,發揮其積極作用。

2.審時度勢,顧全大局,砍掉薄弱專業,申報新專業。高職院校應該立足于經濟建設對行業的需求,為緊缺人才的培養開設新專業。經過大量的用工市場調研,針對用工市場,要保持冷靜的分析,對緊缺的人才不要盲從跟隨,對于有發展潛力的專業,應早做準備,早日申報,以高職院校獨特的新視角,為學校的招生、分配形成一條龍的良性循環機制。

3.培養“雙師型,一專多能”的師資隊伍。建立企業—學?!髽I的良性循環考核評價體系,鼓勵、強制讓教師到實踐中去(下廠實習、參與科技活動等)。高職院校的教師,特別是新畢業的研究生,實習期應該在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后,將自己的本專業同實踐相結合,在企業承擔一定的工作任務,經過企業與學校間的考核,合格后,才能轉正,成為正式的教師,經過長期的新教師培訓,在幾年后才能將全院教師的整體實踐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7][8]

4.善于總結,不斷進步。產學研合作是一種動態的運行機制,需要在經過時間的磨合后,不斷完善,調整。只要將產學研合作的立足點把握在是服務于高職教育,服務于高職院校發展的基本點上,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條產學研合作發展模式。

5.在“研”字上做文章,為產學研合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高職教育的科研著重于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著重于現有工藝設備、生產流程的改進上,同時,要讓學生具有把設計、方案、圖紙轉化為產品、商品乃至物質財富的能力。(1)要把科研的重點定位在應用技術的開發和對企業的技術服務上,要求教師到企業中去找課題,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具體技術問題,通過“研”這根紐帶把產、學雙方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增強學校在產學研合作中的主動權。(2)經費支持。學校對科研項目給予大力支持,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技術應用型課題的研究。(3)重視學科建設,培養技術學科帶頭人。通過努力,培養出在有影響的技術學科帶頭人和工藝大師。(4)強化課程建設,實施課程建設項目化。通過項目化課程給技術學科建設以支持。通過與外部企業聯合辦學的產學研合作模式,逐步培育并生成校內的產業,最終形成校內的產學研合作的機制。與校外的產學研相合作,取長補短,從與外部產學研合作中吸收最新技術、理論和理念,注入校內的產學研機制,又把校內產學研合作中成功的運作經驗注入到外部產學研機制中,形成體外循環與體內循環并重的產學研合作實際的全新的項目化教學模式。

產學研合作是實現高職教育職能的有效手段,也是有法律依據的重要制度,是立足于現代生產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之上的現代高職教育的特征,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舉措。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模式是高職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命題。只有進一步加大各級政府對產學研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高職院校結合自身特色主動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重點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面向市場進行專業建設,深化教學改革,使畢業生通過學校的課程設置,提早與企業進行“零距離”接觸,進入企業后能夠很快地進行角色轉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才能促進高職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六部委聯合調研組.我國產學研結合的發展[J].新華文摘,2008(15):142.

[2]黃志良,金友鵬,姚延芹.高職產學研結合中的“教育屬性”與“經濟屬性”[J].教育與職業,2011(27):5-7.

[3]杜明俠,吳笑偉.在終身教育背景下構建職業教育新理念[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4):149-150.

[4]齊艷苓.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9(5):47.

[5]鄧志輝,王兆奇,趙明威.高等職業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贏”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研究與探索[J].高等職業教育,2010(4):85.

[6]謝慧明,等.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制約因素及保障機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486.

[7]吳笑偉.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危機及其干預[J].職教論壇,2011(19):64.

[8]吳笑偉.高職院校教師改革動力模型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2(4):61.

[責任編輯 金蓮順]

作者:吳笑偉

產學研模式下的高職教育論文 篇3:

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及其運行機制研究

摘要: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是指高職院校自身的教學要素、生產要素、科研要素的有機融合,強調高職院校內部資源的整合,這對于整個產學研結合系統以及高職人才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構建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的長效運行機制,包括動力調控機制、保障溝通機制、規范約束機制、評價監督機制,是高職院校面臨的緊迫問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運行機制

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及其內涵

(一)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的提出

人們通常所說的產學研結合是指生產單位、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圍繞教學、科研、服務三項功能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過程或活動,其最主要的內容是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產品和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已成為產學研結合的應有之義,甚至是主要內涵。產學研合作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人才培養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實施的產學研結合是一種由教學要素、生產要素、科研要素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崗位素質、應用開發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出發點,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兩種不同教育環境和資源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實踐、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有機地融于學生培養過程中的一種開放式教育模式。因此,產學研結合既指不同社會主體之間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橫向聯合與協作,就是高職院校、科研單位和企業(行業)這三個社會屬性不同、社會活動各異的子系統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即高職院校的外部產學研結合;也可以指同一主體內部的各要素的融合與縱向一體化,即高職院校的內部產學研結合。

有相關研究將產學研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宏觀層面上的產學研結合是指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教育同經濟結合;而高職院校與產業部門和科研院所之間協作性的“產學研合作”則是中觀層面的產業鏈條上的合作;再向下細分,科研院所內部、產業部門內部和高職院校內部的“產學研結合”便是各個實踐主體從自身發展角度考慮各自具有不同側重點的內部運作模式,屬于微觀層面上的問題。因此,本文將產學研結合劃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個相對獨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系統,不僅具有現實基礎,而且具備理論依據。

(二)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的內涵

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是指高職院校校內的生產要素、科研要素與教學要素為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而相互融合與縱向一體化的過程與狀態,促進教育產業化、產業教育化、科研成果現實化在高職院校內部的實現。這是產學研結合的內涵式或內向化發展,也是提升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自我實現能力的必然要求。

生產要素是指高職院校引進的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所需的生產環境和資源,主要包括校辦產業、校內實驗實訓基地、模擬車間、工廠等。這些校內生產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和行業的需要,為高職教育專業設置、課程內容開發提供了重要依據,為高職院校營造一個優良的實踐教學環境和工程教育環境,也可為高職教育提供具有行業背景和企業工作背景的教師。教學要素具體包括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性教學、教學評價體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管理人員??蒲幸匕ń處熀蛯W生的科研能力、科研意識、科研活動、科研成果、科研條件和手段。在高職教育中,教學與科研相聯系,讓學生在與科研接觸的過程中了解基本的創新思維和研究方法,這就是產學研結合中“研”的部分?!把小睂τ诟呗氃盒碚f,既是科研,也是教研,更是調研:對高新技術及其開發與應用的研究;對可持續發展、特色鮮明的高職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研究;對變化中的社會需求的調研。其目標就是為學生提供最具時代特征而且適合市場需要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

高職院校培養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通常是指高職畢業生不僅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準確判斷產品的技術難點和改進方向,同時能夠將“想法”轉化為具體的技術進步和產品改良。這里的“高級”主要體現在高職畢業生具有結合崗位實際、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具有結合崗位需求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為此,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也應該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必須強化科研要素在產學研結合的地位和作用。

高職院校內部三要素的結合就是要在教學中引進校辦產業等生產要素,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企業所需要的崗位職業能力;在教學中融入科研要素,將科研成果運用于教學,將學生科研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造就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種整合高職院校內部資源的“產學研結合”是更好實施外部產學研結合的基礎和前提。

強化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的必要性

有利于鞏固高職院校在外部產學研結合中的地位目前,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的理論研究與實際運作存在嚴重的認識誤區:在產學研結合的運行機制上重外部結合、輕內部整合。無論是高職院校的管理決策者還是理論工作者,一說到產學研,馬上就要討論怎樣與企業合作,與科研單位合作,恰恰忘記了高職院校在產學研結合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這種外延式發展傾向,使高職院校內部的資源無法聚合,難以發揮其應有的資源優勢,造成了產學研結合的粗放型發展。更為嚴重的是,直接導致了高職院校在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的產學研結合中的弱勢和被動地位,最終影響外部產學研結合的長期良性發展,也無法提升整個產學研結合的質量和效益。強化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有效統籌外部產學研結合與內部產學研結合,注重自身內部教學、生產和科研三要素的結合,在注重學生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的同時,提高教師教學技能與技術應用水平,在實現內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增強高職院校在外部產學研結合中的實力與資本,從而實現外部產學研結合的長效運行。

內部產學研結合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現實選擇之一 在外部產學研結合不能滿足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需求的現有條件下,內部產學研結合甚至是更為現實的選擇。首先,我國企業、行業以及科研院所參與產學研結合意愿淡薄,遠未達到自覺程度,參與的企業數量、類型以及合作領域非常有限。其次,企業需求與院校教學安排不同步,使外部產學研結合在諸多方面受制于企業的生產特點。學校教學有嚴格的計劃性,而企業生產則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往往企業有生產任務時,學生因理論課還未講完而不能到企業去;而學生需要實習時,企業的生產任務可能不足而難以安排。再次,校企雙方的資源付出不對等,企業為學校師生提供學習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管理的機會,學校受益較為明顯。由于高職院校辦學時間較短,在科研和技術開發研究方面積累不多,能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的能力有限,企業受益周期較長,也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由此可見,高職院校本身所具有的資源及其在產學研結合中滿足另外兩方所需的能力和潛力是從根本上影響產學研結合的核心要素。高職院校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才能擺脫目前的被動地位,滿足企業和科研院所的需要,在互利共贏中實現產學研結合向縱深發展。事實上,高職院校內部的實訓基地和在項目開發基礎上衍生出的校辦產業,在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不亞于實習工廠,從與專業教學聯系的緊密程度來說,甚至更為重要。

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更易實現產學研結合的深層次發展 在內部產學研結合這個完整的系統內,高職院校對其自身的教學、生產、科研三要素擁有完整的管理權限,完全可以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對這三要素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和整合,較少受外部因素的干擾和羈絆,從而更具有主動權,更易實現深層次合作,即教學——科研——開發三位一體的格局。

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運行機制的構建

機制,原指機器的構造和動作原理,常指其內在工作方式,包括機器結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及其運轉的基本原理。簡而言之,機制就是指某事物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實現并維持該事物有效運行的條件和功能,這些條件和功能能主動適應變化,實現自我調節。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的運行機制指促進其內部教學要素、生產要素與科研要素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而相互融合,從而實現并維持其內部產學研結合有效運行的條件和功能。具體包括如下方面:

(一)動力調控機制:即引導、激勵和調節高職院校內部教學、生產、科研三要素在資源共享和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相互融合的機制

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擁有的產、學、研三要素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身校情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有利于推動產學研結合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和調節教學、生產、科研三要素參與產學研結合,實現三要素的合理流動、科學配置和有效運用。首先,建立學院發展成果由產、學、研三方按各自對產學研結合的貢獻共享,并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合理分配的制度。其次,通過設立“產學研結合專項基金”等方式及其他優惠政策,對參與產學研結合的教師和學生,可根據參與產學研結合的表現和成果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再次,通過制定和實施“雙師型”教師職稱評聘制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最后,通過全面推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保障溝通機制:即保證、協調、溝通高職院校內部教學、生產、科研三要素實現產學研結合的機制 第一,成立由教學、生產與科研三方代表組成的“產學研結合指導(顧問)委員會”,其基本職能是宏觀調控產學研結合的發展,統一協調解決產學研結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提供咨詢、指導與服務等,并建立定期的交流協作制度。第二,學院應聘任專管產學研結合的院長,生產、教學、科研系統也應由專人主管產學研結合,并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負責本系統內部、本系統與其他系統、本系統與學院的協調,形成橫向與縱向一體的組織溝通渠道。第三,建立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小組,根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要求,根據崗位職責和任務,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鑒定,并授予相應的資格證。第四,成立勞動力市場調查小組。高職院校內部產學研結合必須建立一種根據市場、企業需求變化隨時調整的機制,其途徑是建立起社會需求調查—決策—調整—適應的機制。企業的需求情況通過勞動力市場反映到社會大眾和職業教育機構,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成立勞動力市場調查小組,了解企業的需求進而了解社會大眾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選擇,以適時調整產學研結合的內容與方向。

規范約束機制:即規范、約束產、學、研三要素結合的機制 學院應在有關政策文件中明確教學、生產、科研三方在產學研結合中各自的地位、作用、權利、義務和相互關系等;三方應通過簽訂協議等形式明確各自責任分工,校辦產業等應為實踐教學提供場地和設備,為科研以及科研成果轉化提供條件,教學應為校辦企業等培養合格的員工,組織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科研,科研應為校辦企業等提供技術支持,將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應用于教學等。與此同時,三方都要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強化制度約束的力度。教學單位,如教務處和系部應建立質量保證、質量監督、質量評估三位一體的教學質量過程監控體系,加強對教學計劃執行、課堂教學和校內實訓秩序維護等教學基本環節的督查與監控;校辦企業等應按照企業管理制度建立學生實習實訓等操作規程與管理制度;科研單位應通過科研管理機制,強化對教師和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

評價監督機制:即檢驗、評估與監督產、學、研三方參與產學研結合的機制產學研結合評價機制,一是評價學生通過產學研結合在整體上是否達到學院規定的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即人才培養與培養目標的符合程度;二是對高職學院畢業生群體能否很好地適應國家、社會、市場的需求的評價,即人才的培養對社會的適應程度。產學研結合的評價是通過系統地收集和處理信息,對產學研結合的成就和價值作出判斷,包括“軟”指標,如培養人才的質量、管理的科學化程度等;也有“硬”的指標,如培養人才的數量、效益,校辦企業的合作成本、產值等;既有對學生個體參與產學研結合成績的評定,也有對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的考評,以及對產學研結合政策、方案的評估等。就高職院校內部而言,學院應建立對產學研結合工作的宏觀評估體系,促進產學研結合工作的規范開展,同時在對產、學、研三方的評價工作中加大產學研結合方面的評價權重,納入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以不斷檢驗、改進產學研結合工作;各系部應制定各專業開展產學研結合工作情況的具體評價指標,同時制定針對教師和學生參加產學研結合的評價指標,納入教師考核和學生考核指標體系,提升教師和學生參與產學研結合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煉.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理論問題及在我國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2,23(34).

[2]譚界忠.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保障機制問題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18).

[3]戴勇,承劍芬.對高職院校開展“產學研結合”教育的再認識[J].職教論壇,2005,(1).

[4]游文明.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的內涵及特征研究[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5,9(4).

[5]于長東,韓曉偉,孫舟.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研結合運行機制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1).

作者簡介:

王麗華(1979—),女,四川廣安人,政治學碩士,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科研信息中心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為國際關系和高職研究。

作者:王麗華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學校教師科學發展觀探討論文下一篇:城市軌道交通云計算技術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