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redis學習筆記整理

2023-06-17

第一篇:redis學習筆記整理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全員培訓學習筆記整理

第一講 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的基礎

一、熱愛祖國是教師獻身教育的思想基礎

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對社會主義的一種深厚感情和為社會主義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1 、教師首先要樹立愛國主義思想

一個教師首先要樹立愛國主義思想,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國的未來發展,國家的繁榮昌盛聯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簡單的上課、下課,批改作業,而是像陶行知那樣把教育事業當作“一大事來”,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有了這種認識,才能自覺擔負起這份責任和接受這樣一種重托。

2 、教師要樹立為祖國教育而獻身的崇高理想。

一位教師不僅要懷有對黨、對祖國、對社會主義持有深沉的愛,還要把為祖國獻身教育事業作為一生的目標和追求,樹立為教育而獻身的崇高理想。

二、熱愛祖國使教師獲得無窮的內驅力和創造力

愛國主義是一種精神支柱,是一種動力源泉。一個教師只有對祖國的愛,才能把個人的命運同國家前途和命運統一起來,才能充分認識到祖國的存在和發展是個人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有著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關系。

三、教師熱愛祖國要具體體現在熱愛教育、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

愛國主義從內涵上來看,有三個層次:首先表現為一種情感,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和榮譽感,這種情感隨著理性的認識要升華為愛國思想,最終要轉化為愛國行為。

人民教師強烈的愛國之情,則表現為深深地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滿腔熱情地教書育人,竭盡全力為祖國培養優秀人才。

四、依法執教是師德修養的底線要求

1 、遵紀守法是社會向人們提出的基本要求

如果說道德是人格步入高尚的階梯,那么,法律則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遵紀守法是社會向人們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必須履行的義務。

教師的法紀觀念如何,不僅反映著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而且直接影響著培養的下一代會是什么樣的人。08 師德規范明確要求教師要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 、依法執教是師德修養的現實要求

在教育實踐中,一些教師教育學生的方法簡單、粗暴,動輒訓斥、謾罵、諷刺、挖苦、羞辱學生,體罰甚至變相體罰,不尊重家長,對學生進行人格侮辱和心靈虐待。給整個教師形象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實際上國家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 第十七條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未成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未成年學生全面發展。第十八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違法體罰給學生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是無法彌補的。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但是肉體的,也是精神的;不但是學生自身的,也是關涉教師的;不但是現時的,也是未來的。一些正直善良的教師發出呼吁:“為了不讓我們的教育蒙羞,是到了正視教育體罰的時候了。”

3 、教師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做遵紀守法的模范

1 教師要講法律。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學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規。當前,我國的教育法律法規也出臺了不少,有《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等等。從某種意識上來說,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在 “ 執法 ” 。因此,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一定要合法、規范、嚴謹,要用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必須做到知法、守法和不違法。

第一,知法。教師首先要模范的遵守憲法和法律是國家、社會組織和公民一切活動的基本行為準則,教育法律法規是規范教育行為的專門法律。

第二,守法。 依法執教要把法定的職業規范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以法律為尺度,嚴格依照法律進行教師職業行為選擇。

第三,不違法。 我國教育法和教師法規定,教師的行為選擇如果不符合法律,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制裁。

第二講 備好課――教學設計(小學)

一、自主課堂與教學設計

首先就自主課堂的形式而言,自主課堂改變了很長一段時間中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過于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轉而倡導學生勇于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其次就自主課堂的實施過程而言,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三、充分照顧到了學生的獨特性。

二、合作課堂與教學設計”

合作課堂是新課程是一線教師對合作學習的通俗稱呼。

合作學習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個體共同工作以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課堂活動、結構形式。 合作學習有學習操作者和學習檢查者兩種角色。分別有學習小組的學習個體輪換扮演。 合作課堂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呢?

積極互賴是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要求同學們在合作學習中不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對其所在的小組成員伙伴的學習負責。

第二點就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 合作學習還應該強調個人責任。

三、探究課堂與教學設計

一、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是對教學內容的再探究

二、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應是知識與情感的統一體

三、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應與實際聯系在一起

四、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應是探究、應是互補的設計

四、開放課堂與教學設計

我們教師應該首先認識到這種教學模式所具有的非凡意義。

首先,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必須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式,進一步認識到今天的教育,不應再是篩選適應教育的少數人的工具,而要成為適合于所有受教育者全面提高素質的途徑

其次,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

第三,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

2 第三講 備課實務與新技能

第一章 備課概論 第一節 備課的含義

一、備課的基本含義

所謂備課,實際上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的設計準備工作,即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作教學法上的加工和處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規劃教學活動。

一般地,備課有狹義的備課與廣義的備課之分。 狹義的備課,是指針對當次課程的備課。

廣義的備課,是指教師的自我裝備、自我成長和持續發展

二、與備課相關的概念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研究中,備課與預設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 預設表現在課前,指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規劃、設計、假設、安排,

預設是必要的。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說,既需要預設性發展,也需要生成性發展。

三、備課的新含義

(一)備課是教學過程的精心預設,包含著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師的創造性勞動

備課就是運用系統的方法對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進行具體計劃,從而預設教學的系統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生成。

(二)備課是知識的內化、具體化與課堂物化的預案

不論經驗多么豐富的教師,如果做不到“內化”,他只能是知識的奴隸,只能是“傳聲筒”。 內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體自身與客觀內容相互作用的結果,

(三)備課是對教學資源開發、整合與利用的過程

(四)備課是對學生的研究與關注

對學生生活世界和學習世界的真正關注與研究是在備課的過程中完成的。

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促進每一名學生的和諧發展。

(五)備課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

終身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要求社會中的每個成員都要終生學習。

作為從外部推動、提高教師水平的一股力量,師資培訓確實是很好的選擇。

第二節 備課的作用與基本內容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一環,也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備課的作用

首先,是指導性, 其次,是統整性, 再次是操作性, 第四是預演性, 最后是突顯性,

二、備課的內容

教案是備課的重要標志性成果。

(一)優秀教師教案的特征

1.比較明確的教學目的。 2.多數教案有教學條件的準備。 3.有重點難點分析。 4.明確的教學程序設計 5.有專門的板書設計。

(二)備課的基本內容

當前,備課的基本內容包括:

1.研究課程標準。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 2.研究教材。 3.研究學生。

4.研究例題、習題,設計好檢測手段與鞏固強化內容。 5.研究教學的教育素材。 6.研究教法和學法指導。 7.制定教案。

8.授課后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第三節 備課的基本要求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實際上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圍繞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制定要準確

所謂目標準確,意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是低標準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內容選擇要合理

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前提,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需要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

三、作好教學內容分析,突出重點,擊破難點,抓住關鍵

重點、難點部分的教學處理要害就是這節課的關鍵,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主要體現在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上。

四、要全面了解學生水平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確定學生的學習方法、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設計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

五、學法制定要恰當,切合學生實際

學生的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師的教學理念,又能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目前,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很多,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兩種:接受性學習和探究發現式學習。

六、教學方法要精選,體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和課堂環境的改善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教學有法是指教學時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發現法、自學輔導法、引探教學法、合作教學、探究式教學等。

七、問題設計要精當

良好的課堂提問可以使課堂教學機制正常運轉,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八、教學細節要周密安排

教師在備課時不要輕易放過每一個細節問題。

九、教具和課件準備要充分

多媒體課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輔助教學手段。

十、練習設計要精當

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不僅要有一定的數量和質量,而且要有層次,有坡度,有變化,有發展,不僅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重點突出,而且要設計一些新舊知識的對比練習,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總之,通過備課,我們要實現四個方面的轉化:

首先,通過鉆研課程標準并對照教科書,準確把握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和教學的側重點,從而轉化為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和課堂行為準則。

其次,通過鉆研教科書,把教科書中的內容轉化為教師自己的知識、經驗與案例。

再次,通過研究教學的三維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找到使教學內容適應學生接受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途徑,從而轉化為教師已明確在心的教學方法與教學途徑。

最后,通過備課,把人的全面發展觀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并通過課堂教學實施最終轉化為教學行為,物化為學生的經驗,讓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備課標的技能

——在備課中如何研究課程標準 第一節 課程標準對備課的作用

一、課程標準及其作用簡介

課程標準是依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要求制訂的,是國家對基礎教育相應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一)課程標準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課程標準作為國家對基礎教育相應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它的內容涉及這門課程的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命題評價、資源開發等各個具體領域,它的主體部分體現出國家對這個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二)課程標準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著眼于未來國民素質

國家課程標準蘊含著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氣息。

(三)課程標準明確了課程的基本目標的價值取向,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課程標準對每一學科課程的性質、價值與功能作了定性描述,闡述了本課程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對課程標準設計的思路作了詳細的說明,便于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整體把握課程。課程標準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

(四)課程標準突破了學科中心,主張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為終身發展打基礎

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部分,按照學習領域或主題組織學習內容,突破學科中心,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的現狀,密切教科書與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

(五)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課程標準力求通過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及對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從文本課程走向理解課程——從課程標準到備課

美國課程專家古德萊德認為,課程具有五個不同的層面:理想課程、文本課程、理解課程、實施的課程與經驗課程。

(一)課程標準是教學的依據,課程標準提供的教學建議是備課的重要參考

(二)課程標準是評價的借鑒,課程標準提供的評價建議是教案設計的重要來源

課程標準提供的評價建議,更加關注人的發展過程,并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課程標準將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與課程的發展融為一體。

(三)課程標準是教科書編寫的依據

因此,課程標準不直接對教學具體內容、教材編寫體系、教學先后順序等問題作出硬性的、統一的規定,只是對這些問題提供翔實的建議、指導和多種可供選擇的設計模式。

(四)課程標準是課程資源開發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參考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

第二節 可用于備課的課程標準的信息

——一標多本帶來的問題與機遇

一、課程標準提供了教科書編寫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

教科書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的教與學的資源,對其內容與特征的定位以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

(一)課程標準對教科書作出了明確界定,這是備課的基本出發點

學。

課程標準持有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的整體發展為本。

,教科書應當是學生從事學習的基本素材,它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活動機會。

(二)課程標準提供了教科書編寫的基本思路

按照課程標準的理念,教科書的基本含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課程標準中的這些內容是我們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最直接材料。

二、課程標準提供了教學內容的學段目標要求

研究課程標準的有關建議,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揣摩教科書編者的意圖。甚至可以評判編者的意圖的正誤。

三、課程標準提供的評價建議,可以借鑒課堂教學質量標準的制定

課程標準提供的評價建議包含了課程實施過程中評價活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給出的結合具體事例的評價建議,可以直接運用到教案的設計之中。

四、課程標準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鑒為課堂教學案例

課程標準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教師課堂教學的實際,不僅提供了大量教學案例,而且給出了比較細致的案例描述。

第三節 誤讀課程標準的典型個案分析

【案例呈現】誤讀課程標準中規定的課程教學目標的種種現象

在備課中,這種現象有三種情況比較明顯:

(一)以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方法代替學生學習、思維、參與學習的過程和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 這是在過程與方法目標設計與理解上存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或傾向。

(二)以“能力”代替“方法”(或能力與方法混淆)

(三)“方法”設計的泛化、籠統化(目標的無效),過程與方法設計上的殘缺 第三章

第一節 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分析

首先,教師理解、研究、分析教科書及課程標準,是借助教科書實現課程目標的首要前提。 其次,教科書的選擇直接影響學校教學活動的質量,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 再次,教師要有能力深入研究教科書,并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

最后,教師能夠結合教科書的使用效果,主動對教科書進行評判,積累進一步使用教科書的有關資源。

綜上所述,科學地研究、評價、選擇和使用教科書,深入分析、整合和開發教科書,就成為教師教科書素養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可用于備課的教科書信息分析

在日常教學中,可用于備課的教科書信息集中表現為合理解讀教科書素材,

一方面,對于課程來說,合理解讀(進而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教科書中的素材,是提高課程實施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追求個人的專業發展是每位教師的重要任務,

一、教科書解讀的常見誤區

誤區1:僅在直觀素材的表面“做文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誤區2:將符合兒童認識規律的“隱喻”式呈現方式顯性化、成人化 誤區3:誤解生活情景背后的學科含義

二、課堂教學素材解讀的途徑

(一)基本方法

1.依據課程教學目標“直讀”教科書中直觀素材的編寫意圖。 2.挖掘教科書中直觀素材背后的隱意。

3.根據具體教學目標重新組合,再生現有的直觀素材。

這是教育公平的微觀體現,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具體工作。 4.利用教學機智隨機生成新的直觀素材。

(二)合理解讀課堂教學素材,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幾條基本策略

1.站在課程標準的視角,優化教科書中的素材

2.立足學生在本學科上的全面發展,把握機遇,在課堂上隨機生成新的素材 3.重組教學素材,有意識地積累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

4.建立科學實用的教科書解讀機制,充分利用包括教科書配套用書在內的教學資源庫

第三節 教科書文本分析的基本內容與基本方法

一、教科書文本分析的基本思路

當前,針對教科書開展的研究,不僅針對教科書的社會性,更集中在教科書的教育性上。 隨著國家教科書多樣化政策的實行,一批形式多樣、內容各具特色的教科書應運而生。

二、教科書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其中,比較法、內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主要采用的方法。

(一)比較法

比較法是運用比較的方法,具體細致地突出事物或事理特征的說明方法。

(二)內容分析法

在教科書文本研究中,內容分析法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方法之一。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主要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問題或指標分解為若干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研究和測定這些因素,判定出對這一綜合問題或指標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三、教科書文本分析的基本內容

在對教科書文本的社會性、教育性、特色進行研究時,人們通常從教科書文本的內容、結構與特色三個方面展開更深入細致的研究。

(一)教科書文本的內容分析的維度

1.內容難度

所謂教科書的內容難度,簡單地講就是內容的難易程度。課程深度、課程廣度反映了課程內容的垂直組織、水平組織的結構特征,是從度量的視角刻畫課程組織的邏輯關聯。課程的內容難度正是對內容的深度、廣度、時間的綜合反映。

2.設計風格

教科書文本的課程設計風格往往決定著教科書的發展方向 3.課程容量

課程容量是教科書文本的重要指標,而通常的“容量”,多是指講授知識的量。

一般地,影響內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1)內容的難易深淺程度,2)內容的教學價值。(3)教學對象的整體水平,此外,課程內容的綜合程度、課程的學習時間等,也是影響課程容量的因素。

4.編寫體例

不同的編寫思想、編寫理念,常常造就不同的教科書編寫體例。 5.呈現風格

9 一般地,教科書的呈現方式研究,可以具體體現在教科書內容呈現方式、概念呈現方式方式、版面呈現方式、語言呈現方式等等諸多方面。

6.課程的綜合性(課程內容的整合)

課程綜合性是課程綜合的屬性,意味著課程綜合的程度,有時也稱為課程內容的整合。、

(二)教科書文本的組織結構分析的維度

與教科書文本的內容一樣,教科書文本的結構同樣也是影響教科書文本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

(三)教科書文本特色分析的基本思路

教科書文本的特色與“亮點”是提升教科書文本質量的“加速器”。

第四章備學生的技能 ——在備課中如何研究學生 第一節 備學生的意義與研究內容

一、在備課中備學生的意義

(一)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二)教學設計的要害在于圍繞學生的學而展開

(三)學生學會知識和全面發展是課程教學實施的最終目的

二、備學生的基本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教師通過備學生,解決學生現有水平與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起到調節學生與教材之間關系的作用。

(二)差異性原則

教師要做到尊重差異,承認差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備課。

(三)發展性原則

教師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調動每一個主體的能動性。

三、備學生的具體工作內容

(一)備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

學生原有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對他進一步學習新的學科內容、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二)備學生的知識基礎

要做到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這對備好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備學生的經驗、思想和生活關注點

每名學生在來到學校學習的同時,也帶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不同觀點、看法。這種已有的經歷、經驗和對待社會的觀點,對于即將進行的課堂學習生活具有深刻的影響。

(四)備學生的能力

(五)備學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備課環節中一個重要成分。

(六)備學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各有其特點。

第二節 備課中獲取學生信息的基本方法

一、從研究學生的實際狀態中獲取信息,作為教學的起點

為此,在備課中,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切入,尋找學生的起點:

第一,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樣,沒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識。第二,哪些新知識學生自己能夠自主學習,哪些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

二、從學生的個別差異中獲取信息,進而設計不同的要求

(一)設計課堂教學分層

(二)設計課堂練習分層

(三)設計作業分層

三、從學生的內在需要中獲取教學的信息

四、診斷和預測學生學習可能會發生的內容,有備無患

(一)學生可能想到的內容

(二)學生難懂的內容

(三)學生疑慮的內容

(四)學生易錯的內容

(五)學生激動的內容

(六)學生易忘的內容

第三節 研究學生的若干技能技巧

一、研究學生的幾個技巧

一查,即查資料檔案。 二談,即座談了解。 三聊,即個別談話。 四訪,即家訪、社會調查。

11 五察,即察言觀色。

二、以學生的錯誤為研究對象

“多犯”,即教學進行到某些節點上,必然會出現群體性、高發性的錯誤,其癥狀相似,時段也相同。

“再犯”,即某些錯誤在某些學生身上不僅易發,而且好發,即使被糾正過,但也必然會在后繼學習過程中再次發生。

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

第一節 備課中的其他相關工作

一、分析教學內容

分析教學內容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明確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二)明確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分清主次

(三)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

(四)精心編排例題、習題與有關的實踐活動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二、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時,一方面要參照教學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廣泛翻閱相關的參考資料,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訓練材料

三、充分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在備課時,為了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教師應充分利用并開發實物材料和設備(如教學模型、校園設施等等)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還可以開發錄像帶、光盤等音像材料,

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一般來講,備課的工作程序是按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過程進行的。

(一)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通常由同年級的教師在鉆研教學標準,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先進行個人草擬,再進行集體討論修訂,力求做到進度、重點、難點和教學要求的統一。

(二)單元教學工作計劃

在單元備課的基礎上,教師須要結合每節課的實際,編寫出每節課的教案。這是備課的核心工作之一,下節將集中分析。

第二節 實用的教案格式

一、中小學教案的基本內容

(一)設計教學目標。

主要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

(二)進行學習任務分析。 即學生的起點分析,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分析,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分析。

(三)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設的情景、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可能的情況下附設計說明。

(四)設計教學評價。

主要反思的問題是,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分析原因,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的靈感,印象最深的討論,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么會提出這些問題。

(五)編寫出教案。

中小學備課報告編寫的格式,一般有課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幾種形式。

二、中小學實用教案的格式

但不管哪一種教案,都包括下列兩項內容:一是說明這堂課的目的要求;二是擬定教學過程中各個部分的計劃。

第三節 教案設計的若干實用技巧

一、把握教學細節的設計

(一)進行設計問題情境

同樣地,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在知識上的交流過程,還是情感、意志交流的過程。

(二)關注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而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包括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

(三)精心設計學習的反饋與調控

良好的學習反饋與調控,是確保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保障。

二、在集體備課的前提下注重備課的實效性

當前,中小學集體備課一般是按照“定量主備 定人主講 集體評議 完善共享 復備教案 課后反思”的步驟來進行。此時,尤其要注重備課的實效性。

三、與學生一起備課,在教案中體現學案的風格

與學生一起備課,讓教案體現學案的風格,這也是提高備課實效性的有效技巧之一。

(一)給學生以知情權、參與權

(二)將發言權交還學生,邊教邊改,邊改邊創

(三)讓學生擁有教案編撰權

第六章備課中的典型誤區及其分析 第一節 認識層面的誤區及其分析

一、認識層面的誤區的種種表現 表現之一:備課=寫教案=抄教科書

1.在內容上要找準重點和難點 2.教師要了解的知識面不能僅限于教材 表現之二:備課=背課

表現之三:備課就是抄已有的教案

1.不加思考,照抄名師教案 2.改頭換面,重整舊案 3.大刀闊斧,化繁為簡 4.直接拿來,照本宣科

二、歸因分析

(一)個人理解上的誤區

教師備課時往往是單兵作戰,缺少交流與協作,學科之間更是缺少整合。

(二)傳統觀念的演習——以本為本、以綱為綱的傳統觀念的演習

第二節 管理層面的誤區及其分析

一、集體備課流于形式

現象之一:集體備課成了“教案之和” 現象之二:集體備課成了“網上資料的拼盤” 現象之三:集體備課成了“個人獨裁” 現象之四:集體備課成了“模式教育”

二、簡單化,形式化

一是模式化,即所謂的完整性。;二是只備課不備人,只備形不備神,只備結果不備過程,充其量只是教師的“備忘錄”;三是備“死”課不備“活”課,強調的是“以本為本”、“以綱為綱”等習慣,脫離社會現實和學生生活實際。

三、對策分析

針對集體備課的困惑,正確把握集體備課的良性化發展,避免形式化,追求集體備課的實效性,是當前集體備課發展的基本對策。

(一)個人鉆研——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

個人鉆研是集體備課的基礎,。 

(二)求同存異——集體備課的思維指向 

(三)解決問題——集體備課的功能定位 

(四)制度建設——集體備課的有效保證

定地點,即固定集體備課的地點,一般安排在年級組辦公室進行,這樣便于集體備課及時開展; 定課題,即每次備課組集體活動應先擬定討論課題;

定中心發言人,即每次備課組活動應有一位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事先初步擬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案和討論主題。 第三節 技術、操作層面的誤區及其分析

一、對備課的基本方法把握不準

二、對備課的技術把握有誤

(一)誤讀課程標準,誤讀教學目標

(二)誤讀學情

反思:要上好一堂課,在充分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備好學生的課,的確很重要。

(三)忽視或誤用課程資源

(四)誤讀教學方式轉變

總之,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備好課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和保障??朔湔n中的困難和盲點,走出誤區,才能切實提高備課質量和教學效果。

第七章備課的一個完整過程分析

第一節 一篇教案的形成過程分析

一、教案設計的基本步驟

(一)評測學生需求,識別教學目標,進行目標分析,設計目標要求

在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目標不再停留于以往僅僅關注知識技能等結果性目標上,而是全面考察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

(二)識別師生的入門行為,分析學生學習情況與教學環境,撰寫行動目標,進行任務分析 進行任務分析的重點在于關注幾個要點:

—是關注學生的起點,二是關注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三是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四是研究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三)設計教學思路和實施步驟

問題情境→建立模型(得出有關的數學概念、法則、定理等結論)→求解與解釋→應用與拓展→回顧與反思。

(四)開發評測工具,設計并從事規范化評估

(五)設計與從事綜述性評估,進行教后反思

二、新理念下的中小學教案設計的詳細過程例說

第一步:評測學生需求,識別教學目標,進行目標分析,設計目標要求

1.結果性目標 2.過程性目標

(二)第二步:識別師生的入門行為,分析學生學習情況以及教學環境,撰寫行動目標,進行任務分析

因此,這節課可以采取以現實生活為實際背景,以學生活動為主線的教學形式。學生活動大致分為四部分:統計圖中獲取信息;生活中收集數據;課堂上整理數據(選擇制作統計圖);根據統計作出決策。

(三)第三步:設計教學思路和實施步驟

第一環節:課前準備——社會調查(提前一周布置)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 第三環節:[練一練]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四)第四步:開發評測工具,設計并從事規范化評估

(五)第五步:設計與從事綜述性評估,進行教后反思

教案的編寫過程,既是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的過程,也是教學目標分析的過程,既是教學策略設計的過程,也是教學過程的設計過程,同時,也要關注教學反思問題,以便于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適時改進教學。 第二節 影響備課質量的主要因素

一、制約教案質量的主要因素

(一)教學目標制定的準確性

所謂目標準確,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是低標準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把握的準確性

重點、難點部分的教學是一節課的關鍵,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水平主要體現在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上。

(三)學情分析的準確性

(四)教學內容選擇的合理性

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前提,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

(五)問題設計的恰當性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就變成備課的重要工作,尤其在今天強調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今

(六)教學細節考慮的周密性

備課時不要輕易放過每一個細節問題。

(七)學習方法制定的適切性

因而,備課質量也受制于學法的適切性。

(八)施教方法制定的恰當性

總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教學的內容、本人的教學風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為準。

(九)資源與教具準備的充分性

(十)課堂練習設計的恰當性

課堂練習設計的恰當性直接制約著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

二、提高教案質量的若干對策

(一)改善課堂提問體系,促進師生的交流和互動,誘發學生課堂學習的原動力

課堂提問是師生交往、互動、理解對話的重要手段。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多種情況下往往借助課堂提問來完成的。

(二)精心設計師生積極互動的層次與參與的質量,提高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發展

當前,中小學課堂教學強調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倡導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學生應充分參與到教師教學過程中來,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

第八章提高備課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

第一節 同課異構的比較分析

一、 同課異構的含義與價值

所謂同課異構,就是指針對相同的課題,同一個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設計風格、不同的實施途徑,達到同樣的效果。。

同課異構是基于幫助教師理解教材、改變教學方式、形成教學風格的教學研究活動。

(三)合理調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活動時間,減少無效、低效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時間的把握似乎是課堂隨機生成的問題,屬于教學機制和課堂調控技術與藝術問題。

(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

課堂結構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為完成教學任務所建立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 1.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有助于全面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 2.教學過程與結構的最優化

二、 同課異構的操作方法

(一)堅持“同課異構”教研日制度

按“三定三有”( 即定時間、定內容、定執教者; 有計劃、有記錄、有反思) 的要求,學校教研組每雙周的星期四下午、片區中心組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下午組織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二)開展校內、校際、片際、城鄉“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三)構建“同課異構”教研網絡平臺

(四)“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專題化

(五)以課題引領“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開展

(六)組建“同課異構”教研指導專家隊伍

(七)定期召開工作例會

(八)建立“同課異構”教研激勵機制

三、應用同課異構開展教研活動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從三位語文教師同上“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節課看同課異構的應用

(二)從三位數學教師同上“有理數負負得正法則”一節課看同課異構的應用

為了了解不同的教學設計結果(教案)對學生的可接受程度,筆者在2006年開展了初中數學教科書中的“有理數乘法法則”不同呈現方式的對比實驗,這實際上是典型的“同課異構”。

提高備課水平的方法很多,案例知識的積累對于教師教學知識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節

一、案例知識及其作用

在教師的知識構成中,以提高教學水平為目標的教學案例也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二、備課活動中的案例知識

(一)學科課程內容中的典型案例

1.反映學科課程核心目標與學科屬性的典型案例 2.反映對課堂教學不同理解的典型案例

3.反映不同課程教材觀下的典型案例——平行四邊形

(二)課堂操作的精彩案例

三、案例知識積累的有效方法

案例知識的積累沒有統一的方法,但是案例知識的積累確有一些規律性的內容,這就須要了解案例的基本要素以及幾類案例的基本途徑。

(一)案例的基本要素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要素: ② 背景。 ②主題。 ③細節。 ④結果。 ⑤評析。

教學案例的形式與基本結構:案例背景;情景描述;案例分析;反思與研究。

(二)積累案例的基本途徑

在日常教學中,保持一雙慧眼,用比較的眼光、批判的思維觀察已有的教案,都是發現和積累案例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對于那些發人深醒的故事,配上精彩的點評,就是一篇精彩的案例。

其實,案例研究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第三節 對教案的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再備課)的基本活動項目

(一)反思課堂中問題情境設計的趣味性、典型性與層次性

(二)反思解題方法、解題結果、問題延伸與突發問題的處理

(三)反思教學方法和師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當

二、教后記的基本內容

教后記是活頁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塊,寫好教后記首先是教師責任心的具體表現,是教師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一種好形式。

(一)記成功做法

即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

(二)記失敗之處

(三)記教學機智

就是把授課過程中偶然出現的靈感或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下來,

(四)記學生問題

(五)記學生見解

即把學生“智慧的火花”(如獨到的見解,好的思路)記下來,為今后教學補充新鮮血液。對于一些錯誤見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當堂剖析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

(六)記學習心得

即把教參、資料、相關書籍以及老教師的一些教學經驗、學法指導以及公開課、觀摩課的收獲記錄下來,寫入教后記,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消化、吸收,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第四節 一個專題式集體備課的典型案例

首先,全體教師圍繞朗讀教學,一起研究語文課程標準,分析研討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查詢有關的資料、信息;在此基礎上,教研組的全體成員共同討論,結合本校實際,確定一個具體的案例,具體分析小學朗讀教學究竟如何實施教學才是合適的。最終選定的主題是“淺水洼里的小魚”這節課。

其次,圍繞這節課,教研組長組織集體備課,大家共同研討,制定出一個合適的教案。

再次,在開公開課的前一天,教研組長組織大家采取抽簽的方式,決定執教教師,并安排兩名教師作為課堂觀察記錄員和學生訪談執行者,負責作課堂實況記錄以及課后學生的訪談。

最后,在觀摩教學進行之前,執教教師必須先說課,說明為什么要這么教,自己預設的教案在哪些方面有調整和改動;而后,進行現場觀摩教學,兩位協助的教師進入課堂現場,其他觀摩教師以及外請的專家現場觀摩;課后,馬上進行執教教師的自我評課,同伴點評,專家點評;活動結束,由教研組長進行總結,形成文字材料,特別是形成與朗讀教學有關的系列案例材料,并擬定下一次活動的主題。

另外,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論壇、學術沙龍等,為校本教研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例如,組織“青年教師學習沙龍”,可以以每期一個專題(如新課程“新”在哪里、新理念在我的課程中:一個成功之例、教學病例診斷等),人人參與,互動研討,集思廣言,以平等的對話,引起心靈的交流,思維的碰撞,理念的升華,還可舉辦“教師讀書與教學資料檢索活動”,由教科室與工會來聯合啟動。

第四講 備課問題診斷與解決

第一章 備課基本理念

一、備課是否等于背課 備課不等于背課。

第一,備課與背課的出發點和終結點不一。 第二,對補充資料的運用態度不一。

第三,對他人之見的擷取方式不一。 【解決策略】

1. 弄清楚備課不是為了背課而是為了上課 2. 教師上課前有必要熟悉教案

二、備課是否等于寫教案

20 【點 撥】

既包括寫在備課筆記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師心田的無形教案。所謂無形教案,即所謂的“腹案”,是蘊涵在教師思想與感情深處的“教案”。它融教師的教育理念、知識底蘊、情感態度、教育機智、語言表達于一體,并以潛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師的頭腦之中。 【解決策略】

1. 教師須要樹立正確的備課觀

2. 教育管理者須要改革備課評價觀

三、備課缺少自己獨特的風格 【點 撥】

教育是極富個性的事業,備課是教師個性智慧的結晶。 【解決策略】

1. 教師應徹底改變過分依賴教學參考書的奴隸式備課方法,成為一個有自己見解的思考者 2. 要克服絕對相信教學參考書的盲目崇拜意識,成為一個具有批判精神的創造者 3. 須要不斷完善備課方式的評估規則

四、過分強調中高考指揮棒

因此,基礎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列為課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標之一。 【解決策略】

1. 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2. 須出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中高考大綱 3. 學校管理體制需要與新課程精神相配合

五、重預設,輕生成

課堂是動態生成的,它處于一種流變的狀態, 【解決策略】

1. 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少設定,多設想 2. 在備課構想中滲透應變策略

六、只關注課前備課,忽視課后備課

課后總結也稱課后備課或教學后記,是教師備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 【點 撥】

如果說課前備課是課堂的前奏,那么課后的批判性反思則可視為課堂的延續和沉淀,是課后備課。 【解決策略】

1. 教師課后備課的內容

( 1 )對課前備課的全面反思總結

①對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反思。②對教學內容的反思。③教材處理與教學目標實現之間的可適度分析。④對教學過程的檢視。 ⑤對人際關系的反思。⑥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的反思。⑦對學生情況認識了解程度的評價。⑧對課堂管理的反思。 ( 2 )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全面反思總結 2. 教師課后備課的方法

課后備課方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 1 )橫向性反思總結 ( 2 )縱向性反思總結 ( 3 )綜合性反思總結

七、知識陳舊,思維定式缺乏時代感

“終身教育”口號的提出和“學習型社會”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個人時刻準備充電,以免被時代所拋棄。教師更應如此。但實際情況往往是教師自身感覺教學越來越熟練,從而喪失了再學習的主動性。 【解決策略】

1. 修煉專業,豐富備課資源 2. 共享信息,拓展備課空間 3. 消化吸收,貴在創新

4. 教學設計要具有時代性和挑戰性 第二章

教學目標設計

一、教學目標缺乏具體化 【案 例】。 【解決策略】

與課堂教學目標的三個領域相對應,教師可以采用下述三種方法陳述教學目標,以更好地發揮其導向作用。 1. 行為目標的 ABCD 陳述方法 2. 生成性目標的陳述方法 3. 表意性目標的陳述方法

二、重顯性目標,忽視隱性目標 【解決策略】

1. 課堂上滲透隱性教學目標 2. 顯性目標與隱性目標相結合

三、重即時目標,忽視長遠目標

21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學生培養成創新型人才,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目標。所謂即時目標是指具體的某一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當堂完成的目標。 【解決策略】

1. 把握教學目標的收斂性與開放性 2. 關注即時目標與關注長期目標并重

3. 教學目標的陳述應強調系統性和發展性

四、重預設性教學目標,忽視生成性目標 【解決策略】

1. 教學目標必須保留預設的框架 2. 教學目標必須保留生成的空間

3. 如何在教學目標設計中體現生成性 第三章

教學內容分析

一、過分依賴課程標準和教材,忽視學生實際

1. 傳統的教案設計由教師單方面完成,學生幾乎沒有機會與權利參與其中 2. 如何讓教與學不再是兩張皮 ——“ 兩案合一 ” 【解決策略】

捕捉學生的“疑問”和“差錯”。、 捕捉學生的“創見”和“意外”。

二、強調學科,忽視學科整合

當代知識創新或知識增長的特征表現出:知識的增長已經從分科式的增長轉變為綜合式的增長,新的知識 1. 課程整合就是將原有的幾門相近學科組合在一起,形成綜合課程; 2. 課程整合在新課程中的表現就是設置了幾門綜合課程; 3. 課程整合是各種知識之間的拼湊與疊加; 4. 課程整合只是學科間的整合。 【解決策略】 1. 嵌入式: 2. 延伸式: 3. 縫合式: 4. 重組式:

三、強調教材,課程資源開發意識不強

目前中小學教師備課往往過多地強調教材,忽視課程資源開發。

資源不僅可以劃分為條件性課程資源、素材性課程資源、還可分為自然性資源、社會資源及人文性資源。 【解決策略】

教師要認真備資源意味著不僅要備知識點(重點、難點),還要備知識背后蘊藏著的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僅要備書本這些傳統的“文本性”材料,還要備網絡上的有關教學資源,即“超文本”材料;不僅要備書本知識、還要備教師經驗性知識、學生的體驗性知識和生活性知識;不僅要重視教材上預設的結論性、事實性知識,更要重視復雜多變的課堂上師生積極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識。

四、是教教科書,不是用教科書教 【解決策略】

所以教師要下苦工夫去鉆研教材。 再次,要下苦工夫鉆研學法。 第四章

學情分析

一、只重教材分析,缺乏學生起點狀態分析 【解決策略】

1. 重新認識學生

2. 鉆研教材,把握好“邏輯起點”

3. 要關注“現實起點”,機智調整“教學進程” 4. 找準教學起點,進行有效設計

二、只有教學內容傳授分析,缺失學生接受能力分析 【解決策略】

1. 注重學法指導,幫助學生由“學會”為“會學”。 2. 分層設計,幫助每個層次的學生獲得發展 3. 設計操作情境,促使學生有意義接受

三、側重學生年齡特征,輕視個體差異分析 【解決策略】

1. 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2. 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并利用這種差異性因材施教

3. 設定多維目標,在不同層次上使每個孩子都能有所發展

四、注重課程標準的要求,忽視學生的學習需要 【解決策略】

22 通過教師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把知識鑲嵌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這些接近生活的真實的、復雜的任務整合了多重內容或技能,學生面對要求認知復雜的真實世界的情境,這對他們無疑是個挑戰,學生需要采取新的認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識與理解的建構者的心理模式,這是真正從內心感到需要學習和解決問題的主動,這樣有助于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意識到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有意義性。

四、注重課程標準的要求,忽視學生的學習需要 翻開教師的教案,三維目標寫的都很好,我們不僅有這樣的疑惑,這些學生需要達到的目標,是教師“教”的需要還是學生“學”的需要?是教師想象出來的還是學生真正需要學習的? 【解決策略】

通過教師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把知識鑲嵌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這些接近生活的真實的、復雜的任務整合了多重內容或技能,學生面對要求認知復雜的真實世界的情境,這對他們無疑是個挑戰,學生需要采取新的認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識與理解的建構者的心理模式,這是真正從內心感到需要學習和解決問題的主動,這樣有助于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意識到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有意義性。

二、教學過程設計模式化、形式化

1. 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往往忠實于自己預設的教案,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師在教學預設時往往只從教的需要出發來進行課堂設計,而較少考慮學生的需求。

2. 片面強調一堂課要完整,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學任務,無視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生怕節外生枝,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3. 不從實際出發,備課時,一味地照抄名師授課錄、現成的教案集或對別人的教學程序、模式不加分析就簡單照搬,缺乏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靈魂,教案成了《教師備課手冊》、教學參考書的翻版,課堂教學形成千篇一律的模式。 4. 對學生個體差異考慮不夠,套用一種模式,灌輸性太強。 【解決策略】 1. 總體思路

2. 具體實施方案

( 1 )教師備課形式:不拘一格,

( 2 )備課指導思想:備課不妨粗一點,

( 3 )備課過程:體現學習即探究,優化問題設計,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提倡寬松、開放,讓學生有施展的空間。過程宜粗不宜精,留有調節的余地。

( 4 )教學方法:提倡多案法, ( 5 )課前計劃不能過于充分:

三、缺少反饋環節和教學反思的設計 1. 對反饋信息的麻木

2. 備課虎頭蛇尾,重課前備,輕課后備 3. 不注意隨時補充教學信息和教學后記 【解決策略】

1. 在反思中提高

2. 反思性備課策略吳永軍新課程備課新思維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 6. ( 1 )將備好的課進行實踐,把實踐所獲得的反饋信息滲透到教案中,進行二次增、刪、調整、修改,直至優化( 2 )聚精會神地回憶自己的教學實踐 —— 反思備課的基礎

( 3 ) 虛心好學地聆聽他人評議 —— 反思備課的催化劑 ( 4 ) 著眼未來地反思教學實踐 —— 反思備課的關鍵

( 5 ) 持之以恒地撰寫反思筆記和教學后記:反思備課的精華 一般記以下內容:

a. 教學中的體會。 b. 教學中的失誤。 c.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 d. 教學中學生的見解。 e. 教學再設計。 第六章

課件設計

一、什么樣的課適合使用課件. 【點 撥】

1. 多媒體課件地位 —— 輔助教學

2. 課件使用的重點 ——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 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 【解決策略】

1. 綜合多種教學方式,各取所長 2. 分析實際情況,適當使用

二、什么樣的課件是高效的 【點 撥】 1. 教育性 2. 科學性 3. 藝術性 4. 交互性 5. 最佳組合 【解決策略】

1. 明確課件的使用目的 2. 呈現信息量要適當

23 3. 內容、形式須統一

三、如何選擇合適的 CAI 課件制作途徑

因此在保證 CAI 課件能夠輔教的前提下,還須選擇一種較省時省力的課件制作途徑。 【點 撥】

1. 明確多媒體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2. 教學設計是關鍵 3. 選擇合適的創作工具 【解決策略】 1. 合理選取 2. 適當使用 3. 恰當呈現 【點 撥】

1. 從“師本設計”到“生本設計”的角色轉變 2. 變“教參套用”為“多元參照”的多維思考

3. 從“一般性設計”到“理念性設計”的基本建構 【解決策略】

1. 實現教案一本多用的功能 2. 體現教案個性化的形式

3. 應用教案設計開放化的理念 4. 達成學生自主化的學習 5. 教后經?;慕虒W反思

二、應該寫簡案還是詳案 好教案應具備的特點:

第一,好教案要體現反思性。 第二,好教案要有針對性。 第三,好教案要有創新性。 第四,好教案的深刻性特點。 . 【點 撥】

1. 教案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 2. 教案的設計應當面向學生全體,具有開放性

3. 教案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生成資源,體現生成性 4. 教案應滲透學法,蘊含預測性

5. 教案應為學生制定全面的學習目標 【解決策略】

1. 教學中最值得探究的地方應該詳寫 2. 教學中最具個性化的內容應該詳寫 3. 教學的具體步驟和細節可以略寫

三、 教案有無標準格式 【資料卡片】

編寫教案前的準備工作:

1. 鉆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2. 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3. 組織教材,選擇教法。

4. 設計教學程序及時間安排。

5. 設計好板書、板畫,制作好電子教案或課件。 【點 撥】

1. 教案編寫要求 2. 教案內容要求

教案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 1 )教案封面 ( 2 )教案正文 ( 3 )課后分析 【解決策略】

1. 教案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隨時完成

2. “隱性教案”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3. “0”教案釋放教師教學實踐的智慧 4. 用“學案”代替“教案” 【點 撥】

電子教案一般有兩種用途 : 一是用于教師備課,二是用于課堂教學。用于教師備課的電子教案可以說是紙質教案的電子版形式,而用于課堂教學的則可以看作課件。 【解決策略】

1. 電子教案的制作工具

24 2. 電子教案制作步驟 ( 1 )教學設計 : ( 2 )素材收集 : ( 3 )美化加工 : 3. 電子教案制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 1 )團隊合作 ( 2 )技能培訓 ( 3 )交流總結

第八章

備課的組織與管理

一、集體備課的形式化

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互助合作和專業發展的有效形式。 【案 例】

1. 集體備課成了“教案之和”

2. 集體備課成了“網上資料的拼盤” 3. 集體備課成了“個人獨裁” 4. 集體備課成了“模式教育” 【資料卡片】

1. 以解決常規教學問題為主的教研組內的集體備課 2. 帶有專題研究性質的課題組集體備課活動 3. 以培養年輕教師為主的集體備課活動 【點 撥】

1. “集體”是個什么概念?

2. 非經集體準備不可的“課”,是個什么概念?是

3. 前者為集體備課的客觀條件,后者為集體備課的價值取向。 【解決策略】

1. 擺正自身位置,主動參與集體備課 2. 積極交流,在討論中成長

3. 建立備課組,促使集體備課的有效開展

二、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

1. 對個人備課,要不要加以規范,對個人備課規范的限度是什么?如何使個人備課不致放任自流而又不束縛教師的自主性與創造性?

2. 集體備課究竟要解決什么問題?是解決教師自己能夠解決或在個別交流中能夠解決的問題,還是著重解決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個人在備課中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資料卡片】

集體備課與教師個性化教學的關系 1. 普及與提高的關系 2. 顯性與隱性的關系 3. 方法和目的的關系 【點 撥】

備課最重要的不是備內容,而是備學生,備方法,圍繞教材來備課,集體備課優勢明顯,而如果圍繞學生來備課,個人備課更能解決實際問題??梢?,我們并不能因看到了集體的力量就作出集體備課是新事物的判斷,在實踐中,更不能否認個人備課的價值而大力提倡集體備課甚至是網絡備課。 【解決策略】

1. 完善集體備課制度 2. 建立二次備課制度

3. 一切無絕對,要視“校情”而定

三、個人備課的有效性 【解決策略】

1. 加強學習,提高對備課的認識 有效的學習形式有三種: ( 1 )討論法。 ( 2 )實例法。 ( 3 )榜樣法。

2. 減輕書寫負擔,提高備課效率 3. 改革評價方法,提高備課實效

4. 鼓動寫教后記,促進教師反思教學

四、備課考評標準的誤區 【解決策略】

1. 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2.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 1 )倡導教師自評方式

( 2 )革新管理者的評價方式

25 ( 3 )推行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 3. 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 1 )定時檢查與隨時抽查相結合 ( 2 )檢查與聽課結合 。 ( 3 )查閱與考查相結合 5. 評價對象的層次性 第五講科學備課

第一章 現代學習論的教學觀

一、行為塑造:行為主義學習論

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環境和條件,如刺激和強化,是學習的兩個重要的因素。

行為主義者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常用S—R加以表示。他們的基本假設是:行為是學習者對環境刺激所做出的反應。他們把環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隨之的有機體行為看作是反應,認為所有行為都是習得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學校教育實踐上,就是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環境,盡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為,消除不合適行為。

桑代克是學習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他通過對動物的研究,提出了學習的聯結學說。斯金納更是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原理,并對強化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使強化理論得到了完善的發展,被譽為“教學機器之父”。

1.使學生積極反應。 2.制定小步子。 3.教師要及時反饋。 4.自定步調。

5.使學生盡可能地作出正確定反應,使錯誤率較低到最小限度。程序教學可借助多種不同的媒體來實現,如電動教學機,程序式課本,電子計算機等。操作條件作用學習理論亦成為早期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設計的理論依據。

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

二、認知結構:認知主義學習論

學習就是面對當前的問題情境,在內心經過積極的組織,從而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它強調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系是以意識為中介的,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

認知派學習理論家注重解釋學習行為的中間過程,即目的、意義等,認為這些過程才是控制學習的可變因素。個體通過學習增加經驗,改變認知結構,所以這種學習是內發的、主動的、是整體性的質變過程。這個流派的典型學習理論代表是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和奧蘇貝爾的接受學習。

1.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在認知結構學習論中,由于布魯納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認為從事物變化中發現其原理原則,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故而布魯納的學習論被稱為發現學習論。布魯納強調,教師最重要任務是配合學生身心發展,教學生如何思維,如何從求知活動中發現原則,從而整理統合,組織成屬于自己的知識經驗。

奧蘇伯爾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學生只有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才會有價值,意義學習有兩個先決條件:(1)學生表現出一種意義學習的心向,即表現出一種在新學內容與自己已有的知識之間建立聯系的傾向。(2)學習內容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即能夠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聯系起來。學校主要應采用意義接受學習,只有當學生把教學內容與自己認知結構聯系起來時,意義學習才發生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影響意義接受學習的主要因素,是學生的認知結構。

26 【應用指導】

1.重視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準備狀態。 2.先行組織者策略。

3.注意將分化后的知識前后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有組織的貫通的知識體系,以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 4.誘導學習者自己發現并歸納規律,培養他們的微觀上的細微發現能力。

5.遵循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中重啟迪的精神,不要束縛學生的思維和手腳,要以暗示和啟發去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展他們的想象力。

三、情感體驗:人本主義學習論

人本主義強調要重視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價值觀等因素,認為學習需要整個人都投入其中,也就是認知和情感兩方面都要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習材料之間,都要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人本主義學習論者以潛能的實現來說明學習的機制。他們反對刺激——反應這種機械決定論,強調學習中人的因素。 羅杰斯認為,所謂意義學習,不是指那種僅僅涉及事實累積的學習,而是指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

四要素

1.學習具有個人參與的性質,即整個人(包括情感和認知兩方面)都投入學習活動;

2.學習是自我發起的,即便在推動力或刺激來自外界時,但要求發現、獲得、掌握和領會的感覺是來自內部的; 3.學習是滲透性的,也就是說,它會使學生的行為、態度,乃至個性都會發生變化;

4.學習是由學生自我評價的,因為學生最清楚這種學習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導致他想要知道的東西、是否明了自己原來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總之,羅杰斯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從他們的自然人性論、自我實現論出發,在教育實踐中倡導以學生經驗為中心的“有意義的自由學習”,對傳統的教育理論造成了沖擊,推動了教育改革運動的發展。不過,羅杰斯對教師作用的否定,是言過其實的。 既然我們對人本主義學習論對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身價值的獨到見解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們應當如何將其滲透到實踐教學當中呢?

1.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2.重視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3.教師要輔導學生了解并接納自己,了解群己關系和社會規范、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樹立團結合作的精神,選擇自己的前途,建立適當的價值觀念。

4.加強傳統文化和人文科學教育。

5.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四、意義建構:建構主義學習論

建構主義者以“在問題解決中學習”的思路來設計教學: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再進行提煉和概括,使得學習者所建構的知識更明確、更系統。

27 學習不簡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

下面簡單介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1. 學習是一種意義的過程 1. 學習是一種協商活動的過程 1. 學習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

建構主義作為一種學習理論極具啟發意義,但在一些問題上也有偏頗,而且其內部也存在諸多分歧, 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呢? 1. 充分的溝通、合作和支持。

2. 教師不僅僅要熟練掌握作為學習主題基礎的規則,還必須能夠提供探討這些規則的各種方式。 3. 不同學科領域可以允許學生在主題內容的探討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自由,

4. 教師要注意具體的教學技巧(如討論、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如何適合于建構主義模型。 5. 教學設計要符合情境的需要,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復雜的策略去支持學生的個人理解。 6. 合作學習。

7. 學生要有一定的獨立性。

8. 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評估方式。。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了解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之后,對于如何寫好作文,我有很大的感慨: 1.自掘題源 2.協作構思 3.自主評改

打破教師壟斷,促進自主寫作,讓學生像破籠的鳥雀一樣奮飛!(魯萬程)

第二章 現代學習論視域下的教學設計

一、行為強化:行為主義教學設計模式

《制作紙風車》教學談

教學步驟:

1.演示風車,激發制作興趣。 2.觀察風車,發現制作材料和方法。 3.模仿制作,探討紙風車的制作技巧。 4.獨立制作,鞏固制作技巧。 5.鼓勵創造,發展制作技能。 1.行為主義教學設計的實質 2.行為主義教學設計的功能

對于客觀事實的介紹,比如概念的形成、事實的獲取等,采用行為主義方法是比較適合的。1.教學準備設計

28

2.教學程序設計 3.教學評價設計

二、認知建構:認知主義教學設計模式

1.認知主義教學設計的實質 2.認知主義教學設計的功能

(1)語義知識的有意義學習,(2)學習策略的學習,(3)學科知識技能的復雜應用, 1.教學準備設計 2.教學過程設計 3.教學評價設計 【資料卡片】

加涅的九段教學法

加涅將認知學習理論應用于教學過程的研究提出了“九段教學”策略,其通常為9個教學事件,但這個策略相當于一個“骨架”,其中的每一個“事件”都可以多種活動引入,下面我們通過一些活動示例及一個教學實例來說明:

三、價值形成:人本主義教學設計模式

1.教學設計特別關注教育教學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關系, 2.注重教學設計的個性化。

3.關注認知設計與情感設計的并重、協調,注重學習氛圍、環境(尤其是人際關系)的創設,促進學生無壓力無威脅的學習。 【應用指導】

1.以學生為中心,重視主體作用的發揮 2.協調師生關系,重視情感性因素的作用 3.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重視問題情境的影響 4.主張合作學習,重視協作式的情感支持 【資料卡片】

1.尊重孩子的“需要” 2.激發孩子的興趣 3.課堂注重“溶情于文”

四、主體生成: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

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應該是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

建構主義是一種不同于傳統客觀主義的學習理論,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正越來越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29 【理論點撥】

1.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實質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主張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并包含新、舊經驗之間的沖突而形成的意義建構。 2.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功能

1. 建構主義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為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了條件。

2. 建構主義強調實踐性經驗的建構,并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有利于學生體驗生活并學以致用。、

3. 開放式的學習將促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樹立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責任感,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應用指導】

1.教學準備設計 2.教學過程設計 1. 2. 3. 4. 5. 熟悉學習資源。

幫助學生掌握認知工具。

應用自主學習策略。主要包括:拋錨策略、認知學徒策略、建模策略、支架策略、自上而下策略等等。 營造合作學習組織。 實施管理與幫助。

3.教學評價設計 【資料卡片】

在問題解決中自主學習

"基于問題學習"是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由師生根據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個人、小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處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

1.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探索問題 3.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第六講

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小學數學

第一篇 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與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理解與分析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馬云鵬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改革試圖建立一個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中小學數學課程體系,強調在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把促進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

30

一、關于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性質

1.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2. 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應該向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當提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 3.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使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4. 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都獲得成功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指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成功。二 、關于數學的意義與作用

1. 數學對人類社會的作用

數學和其他學科有密切的聯系,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方法, 2. 數學對人的發展的作用

《標準》強調了數學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作用。 3.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是現代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

三、關于數學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1. 向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數學學習內容

通過具有現實性的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能運用數學表示事物,進行交流。 2. 倡導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方式

四、關于數學教學與教師角色

1. 數學教學方式的改變

2. 教師的教學觀念與角色的轉變

五、關于評價改革

·反映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就和進步,激勵學生的數學學習; ·診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及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歷程,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解題策略、思維方法或學習習慣上的長處和不足; ·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預期,形成對數學積極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

六、關于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學教育的影響

1.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整體影響

31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與內容,也促進數學教與學的方式的改變。 2. 信息技術的發展豐富了數學教學的手段 3. 引入計算器具有重要意義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的改革

一、 加強學習,轉變教學觀念

1. 學習觀

建構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是一個逐步的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逐步地發生變化。建構主義學習觀對課堂教學的改革有重要的意義,發揮了一個基礎的作用。

2. 教學觀

教學是一個相當基礎的概念。

3. 教材觀新的教材觀強調要按照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 4. 教師觀

教師要和新課程一起成長, 怎樣看待教師的角色、

二、大膽實踐,推動教學改革

1. 課程改革的目標

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感。對一期課程的反思也使我們認識到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的重要性。

2. 開展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策略研究 (1)關注學生

第一,教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從“本本”出發,也就說,要以學生為本 第二,強化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角。 第三,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 (2)關注發展

注重學生“大智慧”的發展。 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關注教師的發展。 (3)關注過程

首先要了解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特別要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

32

三、學會研究,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

1. 如何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2. 如何激勵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 3. 如何加強數學學習和現實的聯系 4. 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 如何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6. 如何開展實踐活動的教學 7. 如何適當體現課程的彈性 8. 如何關注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綜合 9.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的探

33

第二篇:團課筆記整理

團課筆記整理(含新增復習范圍)

第一節 團的基層組織建設與基層工作和素質拓展活動

一、光榮歷史 光輝歷程——團史團情

團史

1、新民主主義階段

1919.5.4 五四運動

1922.5.5 團的一大 廣州東園 馬克思誕辰104周年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2、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1933.8 少共國際師

3、過渡及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1949 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抗美援朝 治理淮河(新中國第一次水利工程)學雷鋒

1957.5.5 團的三大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3、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張海迪 團的十六大(2008.6.10-13)

歷屆團代會

團章、團旗、團徽、團歌、團證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旗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勝利;左上角綴黃色五角星,周圍環繞黃色圓圈,象征中國青年一代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團的重要會議以及團日活動可以使用團旗。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的內容為團旗,齒輪,麥穗,初升的太陽及其光芒,寫有“中國共青團”五字的綬帶。它象征著共青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團結各族青年,朝著黨所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團的組織和團員應按規定使用團徽。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為《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證封面為墨綠色,象征著青春和朝氣蓬勃的青年運動;封面上方印有紅色燙金團徽,象征著共青團是團結教育青年的核心。團的組織和團員應按規定管理和使用團員證。

2008年底 7544萬團員

品牌活動

希望工程(1989)青年志愿者(1993 鐵路青年)3.5(中國青年志愿者日)12.5(國際) 青年文明號 保護母親河 西部計劃 挑戰杯 “三下鄉”暑期實踐 “五四紅旗團組織”

二、時代召喚 青年需求——機遇與挑戰

共青團建設面臨新形勢

1、 黨對團提出新要求 兩個歷史轉變(歷史執政方位:革命-執政、計劃-市場)

2、 團的職能遇到了挑戰

3、 青年發展提出了要求

青年群體特征變化

價值取向多元化

發展需求社會化

分布流動動態化

生活方式信息化

充分認識極端重要性

貫徹胡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必然要求

★兩個全體青年(基層網絡覆蓋、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

落實團十六大精神根本舉措

三、強基固本 求實求新——任務與路徑

注意把握工作原則

黨建帶團建

圍繞組織的根本任務

結合青年喜歡的溝通、交流和聚集的新方式

大道理-小道理

堅持的做法

紅旗團支部 四有

★有班子、制度、活動、作用

團支部工作具體項目(15項)

確立支部職責分工

完善團內民主制度

加強團員意識教育(團徽)

創新團員管理方式

統計團員組織信息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團支部大會、團支部委員會、團小組會;團員教育評議制度、團籍注冊制度;團課)

開展素質拓展活動

舉辦主題團日活動

做好推優入黨工作

實施團員教育評議

關注特殊困難問題

做好計劃總結工作

做好宣傳報道工作

做好材料歸檔工作

另:素質拓展解讀(請參考《安徽師范大學本科生素質拓展學分實施方案(修訂)》)

一、實施背景

國家文件的要求:中發【1995】9號、中青聯發【2002】4號、中發【2004】16號(著名的16號文件)、教高【2007】1號、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學習 實踐 創新(發展潛力 發展實力 發展動力)

社會用人單位的現實需求:融會貫通、創新與實踐相結合、跨領域的綜合性人才 三商兼高 IQ EQ SQ 溝通與合作 從事熱愛的工作 積極表現

當代青年學子的成長需求

二、實施方案(請參考《安徽師范大學本科生素質拓展學分實施方案(修訂)》)

三個課堂(第

一、

二、三<學習、素拓、暑期實踐>)

課程化 合規律 有品位

五化:科學化 信息化 全員化 社會化 品牌化

65332(6個學分 5個級別 3大模塊 3級實施 2本手冊)

6:勤能補拙 單項突出 照顧困難

三、操作步驟

活動規劃

分類計劃 分層規劃 分級設計

活動組織

活動審批 活動公告 活動組織 活動總結

第二節 公文知識與寫作

一、基本知識

行政公文(13):命令 決定 公告 通告 通知 通報 議案 報告 請示 批復 意見 函 會議紀要

事務公文(5):計劃 總結 調查報告 領導講話 典型材料

發文機關標識、發文字號、標題、主送單位、正文、附件說明、成文日期、印章、等部分組成

領導指導作用 聯系公務作用 宣傳教育作用 憑證依據作用 規范言行作用

擬稿 審稿 合稿

請示與報告的區別

知識產生動力 見識產生能力 膽識產生魅力

第三節 學生骨干的大學生涯規劃

一、認識大學

大:理想狀態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

化蛹成蝶的羽化過程

國際公認:目標 四個學會(教育目標)

★學會學習 學會做事 學會協作 學會生存

為中學補課 中學不是為了全面發展而是為了高考和高等教育機會

大學要完善智能結構,補素質教育課

二、規劃大學

成功:牢牢把握成才關鍵時期,主動掌握成才的科學規律(補充專業培養計劃的不足、充分發揮學分制的優勢)四個有助于

不成功:吶喊 彷徨 傷逝 朝花夕拾(魯迅)

大學生涯規劃的內容與方法

自我評估

達到目標的措施

閱讀計劃 實踐計劃 創新計劃

完整 科學 個性 具體

成功的學生干部標準

德才兼備 品學兼優 想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 不出事

提升自身素質

提升境界——有價值取向

提升眼界——有專業支撐

提升路界——有工作能力

掌握工作方法

第四講 “馬工程”的實施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基礎工程,一項重大的理論創新工程。 2004年1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提出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之后,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意見》,對實施工程作出部署。實施這一工程,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是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是加強黨的理論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2004年4月27日至28日,中央召開工程工作會議,標志工程正式啟動。

2007年5月15日,團中央在北京啟動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旨在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斷提高大學生骨干、團干部、青年知識分子等青年群體的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使他們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一工程,簡稱“青馬工程”。

第五講 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與工作藝術(漫談)

其他:

十七屆五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五中全會將集中討論審議“十二五”規劃建議,勾勒出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民主民生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圖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七個怎么看

怎么看我國發展不平衡

怎么看就業難

怎么看看病難

怎么看教育公平

怎么看房價過高

怎么看分配不公

怎么看腐敗現象

胡錦濤總書記致青年十一屆全委會和學聯二十五大賀信

這些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和共青團幫助指導下,各級青聯和學聯組織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團結、組織、引導、服務青年和青年學生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廣大青年和青年學生意氣風發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熾熱的愛國情懷和可貴的奉獻精神,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作出了重要貢獻。實踐充分證明,廣大青年和青

年學生確實是堪當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我們國家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希望廣大青年和青年學生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以堅定遠大的理想勵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銳意創新的激情投身實踐,以艱苦扎實的奮斗成就人生,不斷創造新的青春業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發努力。 希望青聯和學聯組織順應形勢發展,貼近青年實際,拓展工作領域,創新活動方式,不斷增強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把廣大青年和青年學生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

我們黨歷來把事業發展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高度重視青年和青年工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為廣大青年和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干事創業提供有利條件,更好發揮他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要作用。

“青馬工程實施綱要”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

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在廣大青年中著力培養造就一大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的馬克思主義者,使他們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事關黨的事業后繼有人,事關國家的興旺發達,事關青年的健康成長,是共青團組織的首要政治任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培養對象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重點培養對象是大學生骨干、共青團干部和青年知識分子。大學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級各類學生干部、學生社團干部、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理論學習骨干及在學術科技、文化體育等方面成績突出的優秀學生;共青團干部主要指各級共青團組織的專職干部;青年知識分子主要指在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應用、教學推廣等工作的青年高級知識分子。

二、培養內容

1.大學生骨干培養

工作目標:幫助大學生骨干學習和掌握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了解國情,認識社會,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定理想信念。

主要課程:

--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志愿服務。--對外交流。--課題研究。

工作格局:貫徹落實《全國高校學生干部培養規劃(2006-2010)》有關要求,構建全國、省(區、市)、高校及院系四級培養的工作格局,分工負責,分層實施。團中央、全國學聯舉辦“中國大學生骨干培養學校”,每年對全國主要高校200名左右學生骨干進行為期一年的集中培訓和跟蹤培養,建立相應的學籍管理、導師輔導、評價考核等機制。各省級團委、學聯參照這一模式,每年對本省(區、市)主要高校學生骨干進行集中培訓不少于200人次。各高校校級團學組織每年對本校主要學生骨干進行不少于200人次的輪訓,院系團學組織對班級主要學生骨干進行輪訓。

2.共青團干部培養

3.青年知識分子培養

第三篇:建筑構造筆記整理

第一章 緒論

1.1 建筑物與建筑構造和建筑結構的關系

1.建筑構造:研究建筑物構造方案、構配件組成、細部節點構造。研究建筑物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組合原理和構造方法。

2.建筑結構:在房屋建筑中,由構件組成的能承受“作用”的體系。

1.2 建筑物的構造及作用

基礎,墻柱,樓板/地面,樓梯,屋頂,門窗 1.3 建筑物的分類

1.按房屋的用途分類

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如別墅、宿舍、公寓等。這類建筑對房屋使用的布局、朝向、采光、隔熱、隔音等建筑技術問題有較高要求。主要結構構件為樓板、墻

體,層數1~2層至10~20層不等。)

公共建筑(用途:行政辦公,文教,脫教,科研,醫療,商業,觀覽,體育,

旅館,交通,通訊,園林,紀念,其他)

公共服務建筑(特點:大量人群集聚,室內空間和尺度都很大,人流走向

問題突出。結構采用梁柱連接在一起的大跨度框架結構以及網架、拱、殼

結構等為主體結構。層數以低層居多。)

商業建筑:如商店、銀行、賓館、商業寫字樓等(特點:有著與公共服務

建筑類似的要求。往往做成高層建筑,對結構體系和結構型式有較高的要

求。)

工業建筑:如重型機械廠房、紡織廠房(單層輕工業)、制藥廠房、食品廠房(多層輕工

業)等(特點:荷載巨大且往往是撞擊、振動荷載。需要空間大,并有特殊要

求。(溫濕度、防爆、防塵、防菌等))

農業建筑:如暖棚、畜牧場等。一般采用輕型鋼結構

2.按建筑物的層數或高度分類

低層 1~3層 、多層4~6層、中高層7~9層、高層≥10層 即>24m超高層>100m

3.按主要承重結構材料分類

木結構建筑:采用方木、圓木、條木、板材連接做成。我國古時,木結構房屋很多,如宮殿、廟宇、塔等。近年來,因木材匱乏,很少采用。砌體結構建筑:采用磚、石、砼砌塊等砌體做成。主要用于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混凝土做成,主要用于框架結構、剪力墻

結構、筒體結構等。

鋼結構建筑:采用各種型鋼或鋼管連接做成。主要用于框架結構、桁架結構、網架結構等其他結構建筑——膜結構建筑:用于屋蓋結構。是通過張拉、骨架或者充氣形成一定的形

狀,作為建筑空間的覆蓋物

4.按房屋主體結構的型式和結構體系分類

墻體結構:在高層建筑中也成剪力墻結構。受力特點:利用放我的墻體作為豎向承重的抵抗水平載荷(風,地震載荷等)的結構。同時墻體也作為維護及房間分隔的構建。

框架結構:受力特點——采用梁,柱組成的框架作為房屋的豎向結構,并同事承受水平載荷。筒體結構:受力特點——利用房間四周墻體形成的封閉筒體(也可利用房屋外圍由間距很密的柱與截面很高的梁組成一個形式上像框架,實質上是一個有許多窗洞的筒體)作為主要抵抗水平載荷的結構。也可以利用框架和筒體組合成框架——筒體結構。

錯列桁架結構:受力特點——利用整層高的桁架橫向跨越房屋兩外柱之間的空間,并利用

桁架交替在各樓層平面上錯列的方法增加整個房屋的剛度。

拱結構:受力特點——從在一個平面內受力的,由曲線(或折線)形構件組成的拱形所形成的結構,來承受整個房屋的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

空間薄殼結構:受力特點——由曲面形板與邊緣構件(梁、拱或桁架)組成的空間結構。能以較薄的板面形成承載能力高、剛度大的承重結構。——》薄殼結構常用的形狀為圓頂、筒殼、折板、雙曲扁殼和雙曲拋物面殼等。

空間折板結構:受力特點——有多塊平板組合而成的空間結構。是一種既能承重有可維護,剛度較大的結構。

網架結構:受力特點——由多根桿件按照一定的網格形式通過節點連接而成的空間結構。具有空間受力合理,重量請,剛度大,跨度大,抗震性能好等優點。

鋼索結構:受力特點——屋面載荷通過吊索或吊桿傳遞到支撐柱上去,再由柱傳遞到基礎。索結構是將橋梁中的懸索“移植”到房屋建筑中,可以說是土木工程中結構形式互通互用的典型范例。

5.按建筑規模分類

大量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

6.按建筑耐火等級分類(四級)

7.按建筑耐久年限分類(一:>100二:50~100 三:25~50 四:<15)

第二章

2.1概述

1.墻的作用:承重,圍護,分隔,裝飾

2.墻的分類:

(1)按所在位置和方向分:外墻,內墻,橫墻,縱墻

(2)按受力狀況分:

承重墻:直接承受上部載荷

非承重墻:

自承重墻:僅受自身重量

隔墻:分割孔家不承受外力的墻

幕墻:懸掛于建筑物外部骨架或樓板間的輕質外墻

(3)按材料及構造方式分類

按材料:磚墻,石墻,土墻,板材墻,砌塊墻

按構造:實體墻,空體墻,組合墻

(4)按施工方法分類

疊砌墻板筑墻板材墻

3.墻體的結構設計要求

1.結構布置的選擇:橫墻承重體系;縱墻承重體系;雙向承重體系;局部框架承重體系

2.3塊材墻構造

1.墻體構造

(1)常用塊材:磚,砌塊

(2)膠結材料

(3)磚的種類

按材料分:粘土磚——紅磚,青磚

爐渣磚

灰沙磚

按生產形狀分:實心磚

多孔磚

空心磚

(4)砂漿的分類

石灰砂漿:石灰膏+砂+水

水泥砂漿:水泥+砂+水

混合砂漿:水泥+石灰膏+砂+水

(5)材料強度

塊體強度:抗壓強度單位:N/mm2表示方式 MU10

砂漿強度:抗壓強度單位:N/mm2表示方式 M5

2.組砌方式

(1)磚墻的組砌:

標準磚的尺寸規格: 240*115 * 53mm

尺寸關系:磚長:磚寬:磚厚=4:2:1

組砌方式:全順式;兩順一側式(一八墻);上下皮一順一頂式(一磚,一磚半墻);

每皮頂順相間式(一磚,一磚半墻)

3.墻的細部構造

(1)勒腳:外墻與地面交界處的飾面做法——抹灰,貼面,石材

(2)散水:碎石墊層——>混凝土——>水泥砂漿抹灰

坡度:3%~5%

寬度:600~1000mm

(3)明溝:磚砌明溝混凝土明溝石砌明溝

(4)防潮層

墻身受潮影響因素:雨水下滲;地下潮氣;雨水上濺

防潮關鍵:連續的防潮層

三種情況:

室內地面墊層為密實不透水材料——水平防潮層:在不透水的墊層連續設置(下)室內地面墊層為透水材料——水平防潮層:在不透水的面層連續設置(上)室內外地面有高差——水平防潮層(室內外兩層)+垂直防潮層(室內外兩層)防潮層做法:

油氈防潮——老化嚴重,易使墻體斷裂

水泥砂漿+防水劑防潮——地基沉降時產生裂縫

細石混凝土+鋼筋防潮——最常用

防水砂漿砌三皮磚

(5)過梁

磚拱過梁:不宜用于上部有集中載荷、震動較大、地基承載力不均勻以及地震區的建筑。

平拱(跨度L=1~1.8m,跨度L=1(拱高)/50(拱寬))

弧拱

鋼筋磚過梁:不少于5皮,不低于M5級砂漿砌筑,<=2m,不可有集中力鋼筋混凝土過梁:抗彎性好,5~8m,可以有集中力,防止冷橋現象

平窗過梁

帶窗套過梁

帶窗眉過梁

*北方地區采用矩形或L型過梁——防止過梁內壁產生冷凝水(冷橋現象)

(6)窗臺

做法:60厚磚窗臺120厚磚窗臺混凝土窗臺

(7)檐部做法

挑檐女兒墻斜板挑檐

(8)墻身加固

增設壁柱(370~490*120~240)和門垛(120~240)

設置圈梁(水平向)

設構造柱(豎直向)

*構造柱與圈梁緊密連接,使建筑物形成一個空間骨架,從而提高建筑物的整體強度,改變墻體的應變能力,使建筑物做到裂而不倒。

2.4隔墻(分隔室內空間的非承重構件)

要求:自重輕,厚度薄,易于拆改,有一定隔音能力,盥洗室(防潮)廚房(耐火)

1. 塊材隔墻(材料:普通磚,空心磚,加氣混凝土)

(1) 普通磚隔墻(材料:普通磚)

<1>半磚隔墻——順砌

<2>1/4磚隔墻——側砌

(2) 砌塊隔墻(材料:加氣混凝土塊,粉煤灰硅酸鹽砌塊,水泥爐渣空心磚)厚度:90~120mm

(3) 框架填充墻(材料:磚,輕質混凝土塊材)。

2. 輕骨架隔墻 (=骨架+面層)

(1) 骨架

<1>木骨架 灰半條隔墻(上檻,下檻,墻筋,斜撐),人造板隔墻(上檻,下檻,橫檔)

<2>型鋼骨架(上檻,下檻,立筋,橫檔):各種形式的薄壁鋼,優點:強度高,剛度大,自重輕,整體性好,易于加工和大批量生產。

(2) 面層(略)

3 板材隔墻:單板高度相當于房間凈高,面積較大,且不依賴骨架,直接裝配而成的隔墻。

(1) 加氣混凝土隔墻

(2) 輕鋼龍骨石膏板隔墻

(3) 紙蜂窩板隔墻

2.5隔斷(分隔室內空間的裝修構件)作用:變化空間或遮擋視線<——與隔墻的區別

1.屏風式隔斷:不隔到頂,空間通透性增強

2.漏空式隔斷

3.玻璃墻式隔斷:玻璃磚隔斷;空透式隔斷

4.家具式隔斷

2.6 墻面裝修

1.墻面裝修的作用:(1)保護作用(2)改善環境條件,滿足房屋的使用功能要求(3)美觀作用

2.墻面裝修的設計要求:

(1)根據使用功能,確定裝修的是使用標準

(2)正確合理地使用材料

(3)充分考慮施工技術條件

3.飾面裝修的基層(凡附著或支托飾面層的建構構建或骨架)

(1)基層處理原則

<1>基層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2>基層表面必須平整

<3>確保飾面層附著牢固

(2)基層類型及要求

<1>實體基層:用磚、石等材料組砌或用混凝土現澆或預制的墻體,以及預制或現澆的各種鋼筋混凝土樓板等。

部位:墻面,樓梯面,頂棚

飾面:涂料,抹灰,貼面,裱糊

①磚,石基層②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基層

<2>骨架基層:

①木骨架部位:墻面,地面,頂棚

②金屬骨架部位:墻面,頂棚

4.墻面裝修

室外裝修種類:抹灰,貼面,涂料

室內裝修種類:抹灰,貼面,涂料,裱糊,鋪釘

(1) 抹灰類墻面裝修(抹灰:用砂漿涂抹在房屋結構表面上的一種裝修工程。) 優點:材源廣,施工方便,造價低廉

缺點:耐久性低,易開裂,易變色,功效低

組成:基層——>底層——>中層——>面層

三種標準:

普通抹灰:底灰——>面灰厚度<=18mm

中級抹灰:底灰——>中灰——>面灰厚度<=20mm

高級抹灰:底灰——>數層中灰——>面灰厚度<=25mm

第四篇:古代文學筆記整理

一、建安文學 (1)古樂府詩的杰出代表:曹操,中國第一位創作山水詩的詩人,作品《觀滄?!贰遁锢镄小?。 《步出廈門行·觀滄?!肥俏覈F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足,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茨系芊Q號,刻璽于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2)曹丕《燕歌行》,我國現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詩。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3)

1、曹植:背誦《野田黃雀行》: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起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七哀》: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馀哀。借問嘆著誰?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塵路。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和依?

2、簡答:曹植前后詩的對比:曹植創作以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為前后兩期。

前期作品特點:主要歌唱他的理想與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如《白馬篇》寫了游俠兒的豪情與壯志。“白馬飾金給,連翩西北馳”白馬驍勇健美,少年勇武瀟灑;“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表現了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宿昔秉良弓····性命安可懷”表現了他愿為國捐軀、建功立業的心愿。因為曹植少年時很有文學才華,頗受曹操賞識,曾一度欲立為太子。他為人不飾雕飾,流放不羈,過著貴公子的豪逸生活,具有滿腔的建功立業的抱負。

后期作品雖然仍有報國之心,但有憂生之嗟、憤激之情的流露。比如《野田黃雀行》······

(4)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陳琳、阮瑀、徐干、劉禎、應玚。其中王粲被劉勰稱為“七子之冠冕”

(5)“建安風骨”::指建安詩歌的風格特色,所謂“風”主要指建安詩歌反映社會**,抒寫理想壯志的現實內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特色。兩者結合指建安詩歌內在的生氣和感染力,以及語言表達上的剛健的特點。建安風骨是以曹氏父子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團所表現出的共同的文學傾向,他們高揚政治理想,展示強烈個性,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展現了東漢末年動蕩的時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剛健有力的詩歌風格,所以被稱為“建安風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6)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向秀、山濤、劉彾、阮咸、王戎

背誦阮籍《詠懷詩》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心。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相思。

二、兩晉詩壇

(1)三張:張載、張協、張亢;二陸:陸機、陸云;兩潘:潘岳、一左:左思。 (2)太康文學:“太康文學”之“太康”,是一個“模糊”概念,其所指時段大致上是西晉立國后的大約四十年的時間。這期間比較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張華、張載、張協、陸機、陸云、潘岳、潘尼、左思、摯虞等。由于受時代文化習尚的復雜影響,西晉文士的人格往往呈現多面性的特點。在文學理論建樹方面,傅玄比較注意研究文學之體裁風格,陸機則建立了

- 1的復沓、排比、對偶、問答的句式,疊字、夸張、比喻的運用,均服務于木蘭形象的塑造。其中既有自然樸素的口語,又有對仗工整的律句,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

五、謝靈運、鮑照與詩風的轉變

(1)謝靈運詩歌的特色:

1、第一個有意識地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

2、富麗精工、雕琢工筆,真實再現山水的客觀景象

3、重客觀描摹,輕真情實感的抒發

4、詩歌公式化:寫水=寫山=所聞=所思=堆砌用典=拖一條玄言尾巴

5、有佳句無佳篇

6、描摹了謝靈運人永嘉太守時的江浙一帶的風光

(2)背誦《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3)從《擬行路難》其

四、其六,來總結鮑照詩歌的藝術特征

鮑照詩歌的藝術風格是“俊逸豪放,奇矯凌厲”

1、當時鮑照的詩歌被稱為“險俗”,“險”:在貴族當權的時代為寒門庶卒鳴不平,如《擬行路難》其六中說“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不僅是為士卒鳴不平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俗”以描摹古代民歌為主明白曉暢,《擬行路難》便是模仿漢樂府而作的詩歌。

2、與那個時候玄言詩山水詩不同的是他繼承了建安詩風,慷慨激昂。“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將滿腔愁悶抒發出來,顯得慷慨激昂。

3、他的詩歌大多以七言詩為主,為唐代七言詩打下了基礎。

4、具有語言魅力,以“才俊俊逸”著稱?!稊M行路難》其

四、其六,雖明白曉暢,朗朗上口,但是其中感情充沛,其六中充滿親情的溫暖,意味深長。

5、鮑照詩歌分五古與樂府兩大類,繼承漢魏樂府詩形式及傳統,筆力雄健,抒發了強烈的感情;工于寫景,長于比興,聲調抑揚頓挫,句式長短不齊;奇特瑰麗,氣象雄渾,風格豪邁俊逸,雄恣奔放 ,頗富浪漫色彩。 背誦:擬行路難(其四):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擬行路難(其六):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蝶躞垂羽

翼?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六、永明體與齊梁詩壇

(1)永明體:齊梁陳三代是新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期。也叫永明體。其主要特征是講究聲律和對偶。

(2)什么是四聲?平上去入

(3)什么是“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旁紐、正紐、大韻、小韻 (4)背誦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5)兩謝詩歌比較:同:

1、都是創作山水詩的高手

2、都善于精工雕琢語言,描摹山水景色

異:

1、謝眺在客觀描摹山水時,能夠將感情融入其中,做到情景交融

的境界,而謝靈運沒有。

2、謝眺創作的山水詩已經退掉了玄言詩的尾巴

3、謝靈運是有佳句無佳篇,謝眺既有佳句也有佳篇

4、謝眺的詩比謝靈運更加清新自然。

(6)什么是宮體詩?:南朝梁代為宮廷創作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宮體之稱始于蕭綱入主東宮時。就其內容而言主要以宮廷生活為描摹對象,具體的題材不外乎詠物與描寫女性,在描寫女性時包括她們的容貌、體態、服飾等。情調上傷于輕艷,風格上柔糜緩弱。藝術特點是:

- 3味,對小說的產生有重要影響。

3、史傳散文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題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唐代傳奇小說多取人物傳記的形式,《三國志演義》徑直標明是史傳的演義,都證明了史傳影響了小說的發展。

(3)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將小說分為志怪小說和軼事(志人小說)兩大類。

(4)志怪:志怪小說記述神仙方術、鬼魅妖怪、殊方異物、佛法靈異,雖然許多作品中表現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分為三類:地理博物。如托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張華《博物志》

鬼神怪異。曹丕《列異傳》、干寶《搜神記》、托名陶潛《搜神后記》

佛法靈異。王琰《冥祥記》、顏之推《冤魂志》

(5)志人:是指魏晉六朝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軼事小說。記述人物的逸聞軼事、言談舉止,從中可以窺探當時社會生活的一些面貌。數量上僅次于志怪小說。是在品藻人物的社會風氣影響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說新語》等。志人小說和其他小說一起,開啟了后世小說之先河。

志人小說的分類:笑話。邯鄲淳《笑林》(我國第一部笑話集),對世態諷刺,開后世

誹諧文字之端。

野史。葛洪委托劉歆做《西京雜記》

逸聞軼事。劉義慶《世說新語》 (6)解釋《世說新語》:《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卷帙門類各有不同。今存最早刊本為宋紹興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門。上卷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門,正是孔門四科,此書有思想傾向儒學的一面,有談玄論佛、蔑視禮教的內容。上卷、中卷都是從正面褒揚,下卷有褒揚也有批評。

編撰者是劉義慶,召集門客所作。

內容主要是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虛清談,也可以說是一部魏晉風流的故事集,從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

(7)《世說新語》的藝術特征:魯迅:“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

1) 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如《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的貪婪吝嗇的本性。 2) 通過同一環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形成對比,如《雅量》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謝安“貌閑意說”,鎮靜從容,孫綽等人卻“色并遽”、 “喧動不坐”,顯示出謝安臨危若安的“雅量”。

3) 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畫式的夸張,如《忿狷》中繪聲繪色地描寫王述吃雞蛋的種種蠢相來表現他的性急:“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于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

4) 運用富于個性的口語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如《賞譽》中王導“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說:“來,來,此是君從!”生動地刻畫出王導對何充的器重。

5) 語言簡約含蓄,雋永傳神,透出種種機智和幽默。有許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 5 -

第五篇:外國文學筆記整理

1 1. 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是古希臘從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時期,史稱“英雄時代”,又稱(“荷馬時代 ”),這時文學的主要成就是神話和史詩。

2. 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是古希臘從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社會過渡的時期,史稱“英雄時代”,又稱“荷馬時代”,這時文學的主要成就是神話和(史詩)。

3. 希臘神話的內容是一個廣闊浩繁的系統,支脈派系龐雜,傳說故事眾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顯的家族色彩,包孕著一條血緣的紐帶,存在著一個基本脈絡,大體可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大部分。 4. 希臘神話中的雷電神是(),羅馬名:朱庇諾。 宙斯 5.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是()。阿波羅 6.希臘神話中的男戰神是()。阿瑞斯 7.希臘神話中的火神是()。赫淮斯托斯 8.希臘神話中的神使是()。赫耳墨斯 9.希臘神話中的女戰神是(),她也是智慧女神。雅典娜 10.希臘神話中的愛神是()。阿佛洛狄忒 21 名詞:教會文學

教會文學又稱僧侶文學。教會文學在中世紀歐洲文學史上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在公元5至10世紀,這是歐洲唯一的書面文學。教會文學主要指的是當時的教士和修士寫出的文學作品,教會文學在藝術上,多采用夢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現手法寫成基本文學體裁有基督故事、圣徒傳、禱告文、贊美詩、宗教敘事詩、宗教戲劇等。教會文學題材大多取材于《圣經》,描寫上帝萬能、圣母奇跡、圣徒布道和信徒苦修等。創作目的主要是宣傳宗教教義,鼓吹禁欲主義和來世思想。這種文學的主要功用是,欺騙被壓迫、受剝削的人民,以維護封建主階級和教會勢力的血腥統治。一般來說,教會文學思想價值不大。 22 騎士文學

騎士文學是中世紀歐洲特有的文學現象,主要內容是描寫騎士的冒險經歷和騎士的典雅愛情,表現“忠君、護教、行俠”的騎士精神。主要體裁是騎士抒情詩和騎士傳奇,其中后者對人物的形象及內心活動描寫生動細致,為后來歐洲長篇小說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23(《新生》)是但丁作為溫柔的新體詩人的主要創作成果,也是他抒寫對(貝婭特麗絲)愛情的作品。 24《神曲》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 25 三只猛獸分別象征 豹(淫逸)、獅(野心)、狼(貪婪-嫉妒) 31 名詞流浪漢小說

“流浪漢小說”是歐洲近代小說的一種模式。產生于16世紀中葉,當時西班牙經濟開始衰落,人民群眾日益貧困,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淪為無業游民,社會上冒險風氣盛行。流浪漢小說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狀況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從思想傾向上說,流浪漢小說的主人公大多為無業游民,作品在描寫他們不幸命運的同時,也描寫了主人公為生活所逼迫而進行的欺騙、偷竊和各種惡作劇,表現了不幸者的消極反抗情緒;從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于現實生活,特別是城市平民生活;從結構上看,流浪漢小說以主人公活動為線索,按主人公活動的足跡,通過主人公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來安排各種生活場景。 32西班牙16世紀最著名的流浪漢小說是無名氏的(《》)。小癩子 33.()是西班牙戲劇的奠基者,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 。維加

34

16世紀中期以后,英國的人文主義文學出現了空前的繁榮。詩歌方面最著名的作家是(斯賓塞),他的《仙后》。

41 理解哈姆萊特在復仇行動上延遲?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哈姆萊特在鬼魂那里得知了父王猝死的原因,接受了復仇的任務后,他遲遲不付諸行動,表現出行為上的拖延和猶豫,這是由于他所面對的社會邪惡勢力過于強大,作為新興資產階級代表的哈姆萊特還不能勝任“重整乾坤”、改造社會的歷史重任,因而,他的復仇以及他的悲劇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哈姆萊特的猶豫不只是因為找不到復仇的方法,而是因為他所進行的關于人類生命本體的哲學探討,涉及到了人的生存、死亡與靈魂等形而上的問題。殘酷的現實使哈姆萊特認識到,人并不像人文主義者所頌揚的那樣如神一般圣潔,相反,人的情欲在失去理性規范的制約后會產生無窮的惡,社會也就趨于“混亂”。在理想幻滅后的哈姆萊特眼中,人的心靈是陰暗污濁的,人在本體意義上是丑惡的。哈姆萊特對人的這種認識是偏激的和悲觀的,但卻有其歷史的深刻性和藝術的概括性,因為這實際上隱喻了文藝復興時期在個性解放的口號下人們“為所欲為”、一味放縱情欲帶來的社會罪惡。正是對人的問題的這種思考,使得哈姆萊特的言行越來越游離于為父復

2 仇的宗法責任和“重整乾坤”的社會責任,越來越脫離歷史現實的軌道而直逼無意義無目的的存在本身。

哈姆萊特形象:悲劇主人公哈姆萊特是一個處于理想與現實矛盾中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

悲劇根源:社會惡勢力過于強大,哈姆萊特又是個人主義者,承 擔不起“重整乾坤”的歷史重任,因而,他悲劇是時代、 社會的悲劇、人文主義的悲劇;

* 關于人性的哲學探討導致哈姆萊特陷入悲觀、 痛苦、迷惘中。 42

17世紀文學主要包括古典主義文學、(巴洛克文學)和反映清教徒的文學。

43古典主義悲劇的代表有法國的(高乃依)代表作《熙德》和(拉辛)代表作《安德洛瑪克》。 44誕生于17世紀的法國的著名寓言家是(拉封丹)。 45 班揚《天路歷程》的主人公是(基督徒)。

51英國18世紀的文學的主要成就表現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這一體裁上。

52(笛福)塑造了一個英國“真正資產者”的著名藝術典型,體現了資產階級向上發展時期的奮發進取和創業精神。

53 .被稱為英國“真正資產者”的著名藝術典型是(魯濱遜)。

54《格列佛游記》是享譽世界的諷刺名著。作品假托主人公格列佛醫生自述他數次航海遇險,飄流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智馬國)等幾個童話式國家的遭遇和見聞,全面諷刺、揶揄了英國的社會現實。

55(撒繆爾·理查)是英國家庭小說的開創者。

61 德國啟蒙文學在18世紀70~80年代的(狂飚突進)運動中得到迅猛發展,這是德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全德規模的文學運動。

62 狂飚”作家多是市民階級出身的青年,青年歌德和(席勒)以其高水平的創作成為這一運動的中堅。代表作《陰謀與愛情》

63盧梭 孟德斯鳩 伏爾泰 法國18世紀上半期啟蒙文學的代表作家。

盧梭代表作《懺悔錄》 64《浮士德》及其形象,反應作家的人生理想

詩體悲劇 浮士德 是歌德的代表性作品,是歌德一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浮士德》是一部創作時間長達60年的巨型詩劇,是歌德世界觀、人生觀和藝術才能的概括和總結,是他畢生心血的結晶。在文學史上,《浮士德》和《伊利昂記》、《神曲》等并稱為偉大的史詩性作品。 人物形象:

浮士德

是積極進取、自強不息、執著探索者的形象; 是進步資產階級、特別是啟蒙思想家的象征;是人類的象征。 他發動群眾,移山填海,并得出了智慧的最后斷案:“要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夠做自由與生活的享受者。”還指出:“我愿意看見這樣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自由的土地上住著自由的國民。”并認為這是最美的剎那。這種試圖通過勞動來建造一個“人民安居樂業,無害無災”的人間樂園的思想。 71 恩格斯稱雪萊為()。“天才的預言家”

72雪萊的詩劇()塑造了一個不屈不撓的斗士,通過神話描寫被壓迫人民的苦難和暴君的必然下場,預言革命一定會到來。全詩氣勢磅礴,富有感染力?!督夥帕说钠樟_米修斯》 73()是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發源地。德國 74()的《夜的頌歌》(1800)為悼念早逝的未婚妻而作,歌頌“神圣的、不可言傳的、神秘的夜”,從期望在地下“永遠過著新婚之夜”的角度去贊美死亡。 諾瓦利斯

75()著有《民間童話集》三卷,開創了童話小說的新體裁,其中的《金發的艾克貝爾特》在于表明有一股隱秘力量在冥冥中主宰著人的命運,連林濤和風吼也充滿不可思議的神秘意義。 蒂克 76德國1805年以后,形成了“海德爾堡浪漫派”,其代表是布侖塔諾和()。 阿爾尼姆 81 拜倫的成名作是(),其中塑造了一個“拜倫式英雄”。 《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 82《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有兩個主人公:一個是恰爾德·哈洛爾德,另一個是()。 抒情主人公“我” 91()是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源地。 法國

92 1823至1825年,司湯達陸續發表文學評論集(《》),文中提出了文學反映現實,為現代人服務的創作原則,它是第一部現實主義的宣言書。

3 拉辛與莎士比亞

93 1830年,司湯達的長篇小說(《》)實踐了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它的發表,標志著現實主義文學的形成。紅與黑

94 巴爾扎克的(《》)使現實主義從理論到創作都臻于完善,它代表了西歐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 人間喜劇

95梅里美的代表作《嘉爾曼》塑造了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她真誠坦率又放蕩不羈,蔑視任何法律和道德的規范,表現出對個性自由的絕對追求。嘉爾曼

96 小仲馬 茶花女

鮑狄埃是巴黎公社文學的代表。在巴黎公社革命斗爭的過程中,鮑狄埃奮不顧身地投入戰斗,被選為委員。公社被鎮壓后,他創作了不朽的無產階級戰歌(《國際歌》)。 101 普希金的代表作《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形象 多余人

102 普希金的短篇小說(《》)開了俄國文學中描寫“小人物”形象的先河。 驛站長 103“奧勃洛摩夫性格”

奧勃洛摩夫是岡察洛夫的代表作《奧勃洛摩夫》中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最后一個“多余人”。奧勃洛摩夫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頭腦聰明的貴族青年,但他優柔寡斷,好空想而懶惰成性,沒有實際活動的能力。他總是整天躺在床上或沙發里昏睡,甚至做夢也在睡覺,最后也在睡夢中死去。這個人物身上表現出來的懶惰、優柔寡斷、好空想的特點,被稱為“奧勃洛摩夫性格”。這個形象概括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停滯、落后和腐朽,說明貴族知識分子在50年代后的俄國已喪失了進步性,預示了俄國文學中“新人”的形象將取代“多余人”的形象。 104 于連的形象

于連是法國復辟王朝時期小資產階級個人奮斗者的典型:

性格是家庭環境、時代與階級地位影響的必然結果——

* 人生理想是個人奮斗

立身揚名;* 追求理想的方式是反抗與妥協;* 有正直善良的一面,也有虛偽自私的一面;* 性格核心是強烈的自我意識與英雄主義精神。

悲劇是復辟時期反抗貴族壓迫的平民的必然悲劇。 藝術特色

1、出色描寫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1)小說中的環境是時代、社會的縮影:維立葉爾市(外省)-貝尚松神學院(宗教社會)-木爾候爵府(巴黎貴族社會);

(2)小說注重環境與人物的統一;

2、出色的心理描寫:在心理展示和心理分析中傳達思想傾向、刻劃人物性格、展開小說情節;

3、結構上以于連個人奮斗史為經,以于連與德瑞娜夫人和馬特爾的戀愛為緯,情節嚴謹、緊湊,引人入勝。 111詳解《雙城記》

情節結構

三個組成部分:

1.復活——露西的愛使父親馬奈特醫生神志恢復正常2.金線——露西源源不斷地施愛于親人與友人

3.暴風雨的蹤跡—— 法國大革命爆發

三條情節線索:

1、馬奈特醫生的故事

2、代爾那的故事

3、得伐石的故事 思想內容與人物形象

1、小說展現了法國大革命前夕階級斗爭的殘酷激烈,揭示了革命的必然性,肯定了革命的正義性;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殘暴的貴族的典型;

2、小說反對暴力革命,主張以道德改善、愛與寬恕來調和階級矛盾、解決社會問題:得伐石太太——冷酷嗜血的革命群眾的代表

馬奈特——人道主義寬恕精神的化身

路茜——愛的化身

代爾那——進行道德改善的理想貴族

卡爾登——自我犧牲的人道主義者 藝術特色

采用多元整一的網狀結構;情節起伏跌蕩,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史詩式的大場面與細節描寫結合;運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冷峻、夸張而尖銳的諷刺;大量引入資料文件信函,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社區工作計劃下一篇:馬航mh370事件分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