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必修1第4單元復習練習

2023-06-25

第一篇:必修1第4單元復習練習

必修一政治文明歷程第1~4單元練習[岳麓版][試題6]

歷史必修1 第一至第四單元練習

大連四十八中學歷史教研組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題2分,共80分。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以商部族為中心的方國聯盟B.內服與外服制度C.嫡長子繼承制D.禪讓制

2.商王通過占卜敬酬鬼神的實質目的是

A. 強化王權B.震懾各附屬國C. 壟斷神權D.籠絡各附屬國

3.周初實行分封制主要是為了

A. 建立軍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貴族權力

C.排斥異姓諸侯,團結同姓諸侯D.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

4.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嫡長子繼承制B.大宗小宗制C.禮樂制D.世卿世祿制

5.從商朝推行內、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發展趨勢體現了

A.中央與地方地位趨于平等B.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強

C.地方對中央的干預能力大大加強D.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度建立起來

6.之所以說:“春秋無義戰”主要是因為這一時期的戰爭實質上是

A.為了滿足貴族掠奪土地和人口財富的私欲B.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痛苦

C.不利于國家的統一和民族融合D.是周王室地位衰微的表現

7.關于郡縣制度的評價,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郡縣制是分封制的繼承和發展②廢分封、立郡縣是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③郡縣制代替分封制是歷史的進步④廢分封、立郡縣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④

8.漢代頒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其目的是

A.壯大皇族力量B.保證列侯利益C.加強中央集權D.籠絡王侯人心

9.隋唐時期,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時有七八個宰相議政。統治者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權B.防止宰相權重難制C.擴大民主權利D.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10.《舊唐書》載:“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對材料的理解正確的是..

A.反映了方國對中央的威脅B.反映了地方分裂勢力攻擊中央政府

C.反映了藩鎮割據威脅到中央集權D.反映了藩鎮問題得到解決

11.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主要是由于

A.唐末以來地方勢力過于強大B. 采納了宰相趙普的建議

C.皇帝的絕對權威必須維護D.國家面臨周邊少數民族的壓力

12.從總體上看,北宋統治者強化中央集權要解決的根本矛盾是

A.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B.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C.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D.地主與農民的矛盾

13.“軍國大計,周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蓋隱然執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A尚書省B.中書省C.內閣D.軍機處

14.清朝制度規定,軍機處對皇帝當日所下諭旨和當日所收公文,均要在當日處理完畢。由此可見,軍機處的設置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B.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軍機大臣地位提高,有決策權D.加強了專制皇權 15.外戚和宦官能夠掌握中央政權的根源是

A.皇帝年幼B.官僚腐敗C.皇權專制D.地方割據

16.古希臘人向海外殖民擴張的原因是: ①農耕土地較多 ②優越的地理位置 ③航海業的發展④地少人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

17.雅典的民主政治,開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就其民主的范圍,指:①城邦公民 ②外邦移民③奴隸 ④他國公民

A.①B.①②C.①④D.①②④

18.”陶片放逐法”實施的作用在于

A. 確定個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權利B.使平民成為司法主人 C. 控制以富人為主的反民主勢力D.對行政官員進行監督

19.以下哪些機構的設置能體現雅典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的思想:①公民大會 ②五百人議事會 ③民眾法庭 ④保民官的設置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0.羅馬共和制的實質是

A.君主專制B.人民主權C.貴族共和制D.個人獨裁21.羅馬元首制實質上是

A.貴族共和制B.君主專制C.首席元老D.歷史的倒退 22.羅馬共和國轉變為元首制的客觀原因是

A. 共和國的原則缺乏科學性B.人民的反抗 C. 屋大維的權欲膨脹D.擴張后疆域遼闊 23.古羅馬與古希臘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最大貢獻在

A.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民主的政體B.創立了“輪番而治”的民主運作方式 C.實現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轉變D.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24.確立英國近代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標志是

A.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B.宣布了英國為共和國

C.1688年光榮革命D.《權利法案》的通過 25.《權利法案》載:“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對這一條文最準確的理解是

A.法律的權威高于國王的權威B.國王與議會共商國是成為一種制度

C.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限制D.議會權力超過國王,國王處于“統而不治”地位 26.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對美國總統羅斯福說:“總統先生,人們關心的是你在何種程度上不經國會批準而采取行動,而你不必為內閣所困擾。而另一方面,我從不為議會所困擾,但我事事都得與我的內閣商量并獲得內閣的支持。”這說明英國的責任內閣制A.首相對內閣負責而不必對國會負責

B.內閣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C.內閣擁有行政與立法大權,對首相進行限制與制約

D.首相和內閣成員中的多數可能來自不同的政黨,因而相互牽制 27.美國建國之初面臨的兩大問題的

A.建立民主制,確保共和制B.加強中央集權,確保共和制C.實行地方分權,建立民主制D.加強中央集權,廢除黑人奴隸制 28.馬克思說:“在美國歷史上與人類歷史上,林肯必將與華盛頓齊名。”馬克思的評價是因為林肯政府

A.滿足了人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B.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C.取消了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D.鞏固了北方工業資產階級的統治 29.1787年憲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從憲法的內容上最能體現這一性質的是 A.三權分立B.允許奴隸制存在

C.規定人民有言論、出版集會和信仰自由 D.規定總統和議員由人民選舉產生

30.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兩黨選舉異常激烈,但沒有造成政局不穩,其主要原因是A.兩黨的根本利益一致B.進行文官制度的改變。 C.兩黨相互牽制D.民主制度充分發展 31.拿破侖對歐洲歷史發展所產生的作重要影響在于

A.強化了封建君主制。B.以武力和法典推廣法國大革命的觀念。 C.恢復了封建帝國制度。D.擴大了法國的疆域。 32.下列關于法國共和體制的確立過程,最準確的是

A.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B.君主專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C.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D.君主立憲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33.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

A.行政權由總統掌握B. 行政權由總理掌握C. 行政權由內閣掌握D. 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 34.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的最大特點是

A.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了國家的最高權力 B.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C.皇帝是世襲的、象征性的和禮儀性的D.政府對議會負責,受議會監督

35.德意志統一后繼承了普魯士許多舊制度和舊傳統,此后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的是 A.封建制度B.君主專制制度C.共和制度D.軍國主義傳統

36.在早期代議制民主制中,西方國家的政治權力重心在議會。西方國家議會的首要權力是 A.彈劾權B.財政權C.立法權D.行政權 37.鴉片戰爭前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中國大肆傾銷鴉片的目的是 A.削弱清軍的戰斗力B.扭轉對外貿易的逆差C.損害中國人的身心健康D.為戰爭尋找借口 38.最能反映出帝國主義進行資本輸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條約是

A.《北京條約》B.《南京條約》C.《天津條約》D.《馬關條約》 39.面對甲午中日戰爭后的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朝野的態度是A.波瀾不驚B.清政府沒有進行改革 C.中國社會各階層以不同形式展開了救亡圖存的斗爭 D.只有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斗爭 40.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的相似之處有: ①建立了革命政權 ②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③

是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 ④最后被中外反動勢力所聯合絞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兩小題,41題8分,42題12分,共20分) 41.閱讀并回答問題:

《新唐書》記載“宰相之職, 佐衛子,總百官, 治萬事, 其任重矣。”請回答: 唐朝、北宋、明朝統治者為了防止相權過重的威脅,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結果如何? 42.問答題:

17~19世紀,英、美、法、德等國先后建立起近代資本主義政體,走上了資本主義民主道路。 請回答:(1)上述四國分別是通過什么方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4分)

(2)上述四國分別建立了哪一種資本主義政體?建立的標志分別是什么?(8分) (3)資本主義政體的確立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答題紙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兩小題,41題8分,42題12分,共20分) 41.閱讀并回答問題:42.(1)

(2)

(3)

歷史必修1 第一至第四單元練習答案: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兩小題,41題8分,42題12分,共20分)

41.措施:①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品級比較低的官員任三省的長官的辦法。

②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樞密使、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財權。

③明朝,廢除丞相制度, 中央行政權分屬六部, 使其直接對皇帝負責。 方式:分割相權,權力中樞機構的轉移,加強皇權。

結果:相權、皇權合二為一, 逐步消除了相權對皇權的威脅。42.(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德意志的統一。

(2)英國:君主立憲制,通過1689年的《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力受議會明確的限制。美國:聯邦制共和制,通過1787年聯邦憲法確立。法國:資本主義共和政體,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德國:君主立憲制,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

(3)近代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鞏固了國家統一,穩定了社會秩序,緩和了階級矛盾,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繁榮。

第二篇:政治必修4 第4單元第1講單元綜合測評試題(模版)

政治必修4 第4單元第1講單元綜合測評試題(含答案)-

(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2010年4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提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十條舉措,無疑對近來持續“高燒”的樓市潑下了一盆冷水,不僅影響了不少買房人的購房計劃,也迫使開發企業重新審視市場走向。這告訴我們()

A.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

B.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C.社會基本矛盾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調整

D.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

解析: 材料主要強調了政策對樓市的影響。

答案: B

2.針對房價上漲過快的趨勢,國務院出臺一系列調控措施,說明()

A.人們的動機、目的等決定了社會的發展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C.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D.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解析: A、B錯誤,C和材料主題不符。

答案: D

2010年6月6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已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由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據此回答3~4題。

3.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加快人才發展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重大戰略選擇。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制定《人才規劃綱要》。這說明()

A.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

C.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推動作用

D.創新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解析: 材料強調了《人才規劃綱要》出臺的原因和必要性。注意C不是最佳選項。 答案: B

4.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開發全過程,不斷提高各類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這樣的人才才能真正成為社會文明進步、人民富裕幸福、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推動力量。從哲學上講,這主要強調的是()

A.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B.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的制約

C.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D.先進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解析: 材料強調的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性。

答案: D

5.讀表:《問候語的變遷》

上世紀70年代 上世紀80年代 上世紀90年代 2007年 2009年

吃了嗎 下海了嗎 跳槽了嗎 買股票了嗎 買房子了嗎

語言是一種味道,人們依靠它傳情達意;語言更是一面鏡子,人們從中可以看到時代的身影。問候語的變遷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C.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D.社會意識是變化發展的

答案: D

6.有關專家指出,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就會有新的突破,真正走上產業化,現代化之路,必須大力發展以專業合作社為重點的合作經濟組織,這也是農業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完善、補充,是當前解決“三農”問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工作。上述材料表明()

A.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

B.生產力的變化發展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C.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D.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促進作用

解析: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對生產關系進行完善、補充,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的要求,故選B。A、C本身正確,但不為材料所表明。D本身錯誤。

答案: B

7.2010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我國選舉法修正案,首次實現城鄉“同票同權”。從“同票不同權”到“同票同權”,選舉制度的完善是與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城鄉人口結構比例發生較大變化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這體現了()

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

B.生產力的變化決定生產關系的變化

C.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

D.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就能促進生產力發展

解析: 上層建筑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的要求,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的要求,才能推動生產力發展,D表述不科學。

答案: C

8. 李大釗曾經說過,中國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作指導,通過革命實現經濟結構的改造。上述材料反映了()

A.階級是人類社會一種永恒的現象

B.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C.階級斗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D.階級分析法是矛盾觀點在階級社會中的運用

解析: “通過革命實現經濟結構的改造”反映了在階級社會里,只有通過先進階級對反動階級的革命,通過階級斗爭,才能推翻反動階級的統治,建立新的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故選B。

答案: B

9.關系中國教育未來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于2010年2月28日向社會公布,繼續征求社會各界意見。這一做法的哲學依

據主要是()

A.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B.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C.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D.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答案: B

10. 2010年,全國許多地方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這一工作法就是凡村里的重大事項決策,先由村黨支部提議、再交村“兩委”商議、然后交村黨員大會審議、最后由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大會作決議。決議形成后,還要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實施結果。這一做法是由河南省鄧州市基層工作人員率先提出并在當地農村全面實施的。這主要體現了()

A.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B.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C.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D.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

解析: “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變革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制度,推動了民主政治的發展。答案: C

11.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故事:安泰是世所公認的無敵英雄,地神蓋婭是她的母親。安泰在格斗時,只要身不離地,便可源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夠擊敗任何強大的對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敵制勝的奧妙,被一個叫赫拉克勒斯的對手發現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必須正確處理社會基本矛盾

B.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C.要重視發揮正確社會意識的指導作用

D.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解析: 英雄離不開大地,我們離不開人民,因此,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答案: D

12.一位成功的雕塑藝術家說:“在創作時,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時代需要些什么,我該怎樣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時代性,又能震動人心。”藝術家的創作()

①堅持了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②堅持了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③充分發揮了意識的能動作用 ④堅持了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②材料不體現。

答案: B

13.2010年4月25日,廣電總局發出《廣電總局關于推薦2010第一批優秀國產動畫片的通知》,推薦《孔子》《球泡森林》等17部國產動畫片,全國電視臺各頻道可予以優先安排播出。這一做法()

①體現了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②意在發揮先進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③可以杜絕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的阻礙作用 ④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D.①④

解析: ①材料中沒有體現,③夸大了這一做法的作用。

答案: C

14.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首先要保增長、促發展。增長是發展的基礎,沒有增長就談不上發展。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保增長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首要舉措,如果不能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科學發展也就失去了基礎。這是因為

()

A.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客觀的

B.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C.經濟發展了,就可以搞好其他一切工作

D.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

解析: 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就是物質資料生產的重要性,C過于絕對。

答案: B

15.2010年4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稱,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上述要求重在強調()

A.通過改革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B.通過降低國有經濟比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C.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

D.只有改革經濟基礎使之適應上層建筑的要求,才能推動生產力發展

解析: B、D錯誤。C與材料不符。

答案: A

二、非選擇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6.新中國成立伊始,針對當時的實際,經濟發展以工業為主,初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后來由于經驗不足、對國內外形勢判斷不準,經濟發展受到挫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經濟取得快速發展,但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十七大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運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20分)

答案: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經濟發展政策,體現了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10分)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在我國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的經濟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起了不同的作用,體現了這一點。(10分)

17.經過三十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現在改革正進入全面深化的階段。我國人民的民主意識明顯增強,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也不斷提高。這些,都迫切要求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目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極好的機遇。政治體制改革有它的復雜性和敏感性,不能盲目行事,不能急于求成,但又要善于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推進。深化政治體制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生活與哲學的有關知識回答:

(1)為什么要深化政治體制改革?(10分)

(2)如何深化政治體制改革?(10分)

答案: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經過三十年的經濟體制改革,我國經濟基礎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迫切要求上層建筑進行變革;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有利于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10分)

(2)①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盲目行事。(3分)②量的積累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因此,必須重視量的積累,不能急于求成。(3分)③任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歸根到底都與創新密切相關。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因此,深化政治體制,必須解放思想,大膽創新。(4分)

文 章來

源蓮山 課

件 w w w.5Y

蓮山課件原文地址:http:///shti/gaosan/95411.htm

第三篇:人教版歷史必修1第4單元第17課習題(解放戰爭)

歷史必修1第4單元第17課習題:

解放戰爭

1.(2010年山東聊城模擬)下圖為解放戰爭時期敵我力量變化示意圖(單位:萬人)。人民解放軍兵力超過國民黨軍隊發生在下列哪一戰役后( )

A.淮海戰役

B.平津戰役

C.遼沈戰役

D.渡江戰役

解析:本題考查對圖自信息的觀察分析能力。解答時注意M點大致對應的年份,從圖中不難看出該年份是在1949年1月之前。A、B兩大戰役時間:1948年11月-1949年1月,可排除;D項渡江戰役打響于1949年4月,可排除;而C項遼沈戰役打響最早,1948年9-11月,為正確選項。答案:C 1.(2010年山東聊城模擬)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彌天下勇壯軍魂。雙十協議應運生,中華人民主浮沉。”能準確反映該詩歌的歷史史實應該是( )

A.西安事變

B.重慶談判

C.政協會議召開

D.北平談判 解析:提取信息:“雙十協議”以及詩中反映的思想情感,結合抗日戰爭后的時代背景,題中反映的歷史事件是重慶談判。答案:B

2.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發生在山東的一次著名戰役,該戰役( ) A.粉碎了敵人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 B.粉碎了敵人對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C.揭開了戰略大反攻的序幕 D.是戰略決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解析:本題考查了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解放戰爭時期,華東解放軍在孟良崮一舉全殲國民黨整編74師,粉碎了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發動的重點進攻。答案:B 3.(2008年廣東高考文基卷,25)毛澤東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的主要標志是(

)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渡江作戰與解放南京

C.三大戰役的勝利

D.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解析:由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蔣介石二十年反動統治由發展到消滅”,可以判斷,該事件發生在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二十年之后,符合要求的是D項(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1947年)。答案:D

4. (2010福建莆田一中模擬)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學大師梁思成先生曾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要盡可能地保護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故宮、頤和園、雍和宮等。據所學知識判斷,這與當時正在進行的哪一戰役有直接關系(

)

A.渡江戰役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

解析:故宮、頤和園、雍和宮都在北京,聯系時間1948年底可判斷是平津戰役(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答案:D 5.(2010年北京豐臺區模擬)解放戰爭中,東北、華北、華東三大解放區連成一片是在( ) A.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之后

B.戰略反攻開始之后 C.三大戰役后

D.百萬雄師過大江之后 答案:C 6.右面是某同學研究性學習中使用的一幅圖片。他能從中獲得的最有價值的歷史結論是( )

A.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

B.三大戰役勝利結束

C.國民黨政權被推翻

D.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解析: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終結。A、B兩項是攻占南京以前,D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新中國的成立。答案:C 1.解放戰爭時期制定的《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

) A.沒收地主的土地 B.調整減租減息政策 C.按貧雇農人口分配土地 D.廢除土地私有制

解析:B項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政策;D項是1956年底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后實現的;C項應改為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答案:A 2.照片可以記載歷史上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高二一名學生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時發現了下面兩幅照片,圖1為1945年8月八路軍進入張家口,圖2為1948年12月解放軍進入張家口。從中可以看出( )

A.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變化 C.中國革命對象的變化 D.中國軍隊性質的變化

解析:觀察兩幅照片,1945年8月八路軍進入張家口是抗日戰爭的勝利;1948年12月解放軍進入張家口是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勝利。兩幅照片對比說明革命對象的變化。答案:C 3.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說:“蔣介石兩個拳頭(指陜北和山東)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這里說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躍進大別山 B.百萬雄師過長江 C.挺進大西南 D.揮師大西北

解析:依據題干中的“陜北和山東”的提示,可知是我軍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又依“插上一刀”的含意,可知是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B、C、D三項在這之后,A項正確。答案:A 4.吉林省蛟河縣保安村的糧食總產量統計表 時間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產量 約240擔 約380擔 約490擔 讀上表,該村糧食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生產運動使土地面積不斷增加 B.農民擁有了土地所有權,激發了生產積極性 C.人民公社化運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動

解析:從時間來看,當地最有可能處于解放區,并進行了土地改革,農民得到了土地,生產積極性大大增加,故選B項。答案:B 5.閱讀右面圖片,指出陳毅、粟裕領導開辟的根據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豫陜鄂是陳謝兵團建立的根據地;②鄂豫皖是劉鄧大軍建立的根據地;③豫皖蘇是陳毅、粟裕建立的根據地;④是山東解放區。

答案:C 6.“我軍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正確體現這一戰略方針的軍事行動是(

)

A.人民解放戰爭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 B.第二條戰線形成 C.人民解放戰爭三軍配合,挺進中原 D.西北解放軍收復延安 解析:從材料中可以得到的有效信息有“我軍第二年”“全國性的反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這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作答。答案:C 7.右圖是一張著名的歷史照片。照片中的人物從左到右是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與這張歷史照片相關的史實是(

)

A.平津戰役 B.淮海戰役 C.遼沈戰役 D.渡江戰役

解析: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華東解放軍和中原解放軍在徐州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決戰,指揮者是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答案:B 8.右圖是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的消息,報紙里的“中共二中全會”是中共一次重要會議,對于這次會議下列搭配正確的是(

)

A.新政協一屆二中全會,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B.新政府一屆二中全會,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C.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D.中共八屆二中全會,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解析:結合圖片和題干中的時間“1949年3月25日”可以判斷出這次會議指的是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在全國革命勝利的情況下,中共的工作重心要由農村轉移到城市。答案:C 9.“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渡航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的長江防線,并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并殲滅某重兵集團。此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解析: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一舉解放南京,所以“此役”指渡江戰役。答案:D 10.有人形象地說南京既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終點。下列能夠反映這種說法的兩個歷史片段是(

)

①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艦上簽訂不平等條約 ②洪秀全在南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③孫中山在南京主持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次國務會議 ④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給出的“南京”“起點”“終點”,結合所學知識即可作答。答案:D 12.右圖是南京總統府辦公桌上的臺歷,它用黃銅鑄成,透過歷史的塵埃還能看到上面寫著“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為歷史它在此定格成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清政府的統治結束

B.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統治結束 C.日軍占領南京并進行大屠殺 D.南京光復,抗日戰爭勝利

解析:從題干材料“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可以推算出是1949年4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京解放。答案:B 8.(2010·粵西北九校模擬)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0周年。電影《建國大業》是廣電總局最重要的獻禮作品之一?!督▏髽I》講述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關于這一時期說法正確的是 ( ) ①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 ②重慶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有利于人民的決議 ③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反攻的開始

④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結束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1945~1949是我國的解放戰爭時期,①是十年對峙時期的事件;揭開戰略反攻序幕的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③錯誤,②④兩項正確,選A。答案:A 9.毛澤東在1945年8月說:“中國的局面,聯合政府的幾種形式,現在是獨裁加若干民主,并將占相當長的時期,我們還要鉆進去給蔣介石洗臉(即改造),而不是砍頭。”這段話表明中央的主要政治意圖是 ( ) A進行談判,和平解決兩黨分歧 B.揭露美蔣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C.改組國民政府,爭取和平民主 D.妥協退讓,維護國共合作

解析:本題考查如何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辨別歷史事實。注意題目的背景是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面臨兩種選擇:國民黨堅持專制獨裁,中國共產黨要爭取和平民主。根據題意應該選C。答案:C 10.(2010·泰安模擬)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意義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徹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B.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C.揭開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序幕 D.結束了中華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

解析: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并未徹底完成,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等就是反封建的繼續。答案:A 12.1945年聯合國成立,中國成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 ) ①中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之一 ②抗戰勝利使中國擺脫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③抗戰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④抗戰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此題為組合式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②錯誤,抗戰勝利是使中國擺脫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而其他帝國主義的統治依然存在,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社會,而①③④敘述正確且符合題目要求。答案:B 13.抗戰勝利后,蔣介石一再聲稱實行“憲政”,但與各黨派平等協商有先決條件,即“國民政府法統不致紊亂,根本大法不容變更,政府基礎不容動搖,軍令、政令必須統一”。其條件的實質是 ( ) A.欺騙民主黨派和廣大人民 B.確立資產階級民主憲政 C.維護國民黨專制獨裁 D.誘迫共產黨交出軍隊和政權

解析:要求讀懂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透過現象看本質。文中的“法統”“大法”“政府基礎”“軍令、政令”不變更,其實質顯然是要維護其專制獨裁的反動統治。答案:C 14.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風日報》《工商日報》聯合發表社論說:“分裂內戰的陰霾可望由此掃清,和平建國的時代可望于茲開始,因而八年抗戰的鮮血也將不至于白流,這是中華民族的福音!這是中國人民的勝利!”這篇社論出現的背景是( ) A.《雙十協定》的簽署 B.《國內和平協定》的簽署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通過 D.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很多考生可能會誤選B項,《國內和平協定》是在1949年國民黨敗局已定的形勢下達成的。根據題干中時間的限定和社論的內容可推斷其出現的背景應是《雙十協定》的簽署。答案:A 15.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見周恩來,促其回南京繼續和談。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車見報載“國軍已攻下張家口”,不禁驚嘆地對記者說:“一覺醒來,和平已經死了!”“和平死了”是因為 ( ) A.國民黨發動內戰,撕毀政協協議 B.國人和平建國的要求脫離實際 C.中共抵制國民黨的和談請求 D.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

解析:注意1946年這個時間信息,這一年6月,國民黨軍隊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內戰正式爆發。答案:A 16.毛澤東說:“蔣介石兩個拳頭(指陜北和山東)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插上一刀”揭開了 ( ) A.解放戰爭的序幕 B.戰略防御的序幕 C.戰略反攻的序幕 D.戰略決戰的序幕

解析:1947年,蔣介石重點進攻山東和陜北解放區,等于伸出了兩個拳頭,把中原腹地暴露了出來,“插上一刀”是指1947年6月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全國性戰略反攻的序幕。答案:C 17.“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國的這個消息后,也很高興,認為是奇跡,因此在他的臺歷上寫上了‘奇跡、真是奇跡’。”被斯大林認為是“奇跡”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 A.三路大軍挺進中原 B.淮海戰役的勝利 C.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防線 D.國民黨統治被推翻

解析: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是在1947年,渡江戰役和推翻國民黨統治是在1949年4月。答案:B 18.1949年4月,陳毅欣然寫到:“旌旗南指大江邊,不盡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萬方爭頌換人間。”該詩描寫的歷史事件是 ( ) A.強渡長江,推翻國民政府 B.民眾支前,淮海戰役勝利 C.瓦解敵軍,和平解放北平 D.揮師南下,基本殲滅殘敵

解析:依據關鍵信息“1949年4月”“直下金陵”,可得到答案是A。“金陵”是南京的一舊稱,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政府覆滅。答案:A 19.1949年元旦,蔣介石發出“求和”聲明,表示:“只要共黨一有和平的誠意,能作確切的表示,政府必開誠相見,愿與商討停止戰事,恢復和平的具體方法。”針對蔣介石的“求和”聲明,毛澤東在為新華社寫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獻詞中表明了中共的觀點。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該新年獻詞的標題應是 ( ) A.“將革命進行到底” B.“偉大的開局之年”

C.“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D.“停止內戰,建立聯合政府”

解析:注意時間1949年。這個時候三大戰役即將結束,國民黨主力部隊基本被消滅,因此毛澤東看穿蔣介石的假和平陰謀,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答案:A 20.從誕生于上海到在北京執掌全國政權,中共整整奮斗了28年。“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這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業績,其中與“進京趕考”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應是 ( ) A.八七會議 B.工農武裝割據 C.遵義會議 D.七屆二中全會

解析:日出東方是指中共誕生;星火燎原是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力挽狂瀾是指遵義會議;燈塔指引是指延安抗戰;進京趕考是指革命即將取得勝利。七屆二中全會召開于1949年。答案:D 1.(2010·臨沂模擬)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國記者甘貝爾的提問“中共對‘自由民主的中國’的概念及解說如何”時,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說:“„„它將保證國家的獨立、團結、統一及與各民主強國的合作。”毛澤東關于“自由民主的中國”解說面臨的國內形勢是 ( )

A.百團大戰勝利,振奮全國人民精神 B.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日戰爭勝利 C.抗日戰爭勝利,國共進行重慶談判 D.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和準確記憶能力。1945年10月,當時正是抗日戰爭勝利,國共進行重慶談判的時候。答案: C 2.(2010·韶關模擬)今年紅巖革命紀念館展出了一本泛黃的手抄本,封皮上赫然寫著:參政員毛澤東在渝市之動態。落款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它反映的時代主題是 ( ) A.如何堅持抗戰 B.決定實行土地改革 C.建立何種國體政體 D.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解析:民國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945年,這一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毛澤東到重慶(渝市)與國民黨進行談判,商談和平建國問題。答案:C 3.作為國共兩黨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與蔣介石有過一次難得的會見并 合影(右圖),這次合影是在 ( ) A.五四運動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抗日戰爭勝利后

解析:抗日戰爭勝利后,為爭取和平與民主,毛澤東飛赴重慶進行重慶會談,出現了圖片中的合影。答案:D 4.(2010·河北模擬)有老人回憶說,在上個世紀40年代后半期,縣城的一些店鋪,只要掛起“美孚石油(煤油)代理處”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進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瓊、尉遲恭的作用。此事從本質上反映了 ( ) A.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敲詐勒索 B.為了自保小店鋪都掛起洋代辦招牌 C.兵勇惡霸不敢隨便冒犯外國代辦 D.美國是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的靠山

解析:上個世紀40年代后半期正處于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解放戰爭時期,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國的石油公司,題中信息反映了在解放戰爭時期美國在中國強大的勢力,是國民黨發動戰爭的靠山。答案:D 5.(2010·北京模擬)1947年的最后一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本月憂患最深„„各方告急與失敗之報,幾如雪片飛來,蓐食宵衣,兢兢業業,未敢或懈,自省俯仰無愧,信道益篤,成敗利鈍,一惟聽天命而已。”造成蔣介石“憂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軍粉碎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B.人民解放軍的反攻作戰取得節節勝利 C.人民解放軍在東北地區發動戰略決戰D.政治協商會議通過有利于人民的決議 解析:本題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從材料中“1947年的最后一天”、“各方告急與失敗之報”等信息可知,內戰中國民黨的失敗是其“憂患最深”,A、D兩項出現于1946年,C項出現于1948年,均排除。B項出現于1947年,故選B項。答案: B 6.(2010·洛陽模擬)某次戰役的作戰方針是:“從本日起的兩個星期內(1948年12月11日至12月25日),基本原則是圍而不打,有些則是隔而不圍,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個殲滅。”該戰役是 (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獲取信息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由時間“1948年12月11日至12月25日”可判斷,這次戰役可能是淮海戰役或平津戰役。由“圍而不打,有些則是隔而不圍”可判斷這是指解放軍以神速動作將敵軍分割包圍于北平、天津、張家口等據點,該戰役即平津戰役。答案:C 7.戰爭題材電影在我國電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戰爭電影宣傳圖所反映的史實,其先后順序排列是 (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解析:①是抗戰時期,時間是1937年12月;②是土地革命時期,時間是1927年;③是解放戰爭時期,時間是1947年;④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的黃海海戰。答案:D 8.(2010·鄭州模擬)從下面兩幅圖中,可以看出( ) A.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B.中共革命性質的變化 C.中國革命對象的變化 D.中國軍隊性質的變化

解析:注意題干中的“1945年”“八路軍”和“1948年”“解放軍”等有效信息。由所學知識可知,從1945年到1948年中國的社會性質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性質仍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A、B;八路軍和解放軍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軍隊性質也沒有發生變化,排除D。答案:C 9.某年蔣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稱:“但是今日時局為和為戰,人民為禍為福,其關鍵不在政府„„全在于共黨。”當時的形勢是 ( ) A.國共正在進行重慶談判 B.戰略決戰即將取得勝利 C.國共正在進行北平談判 D.國民黨已經敗退到臺灣 解析:蔣介石在1949年元旦發布的《新年文告》,而重慶談判發生在1945年8月底至10月10日;戰略決戰發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北平談判發生在1949年4月初;國民黨敗退到臺灣發生在1949年4月23日后。答案:B 10.1949年春,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關于“兩個務必”和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襲擊的重要講話,說明了這一時期毛澤東又開始探索和解決 ( ) A.革命依靠力量和領導階級問題 B.革命勝利后執政黨的建設問題 C.“中國革命走什么道路”的問題 D.中國革命和建設發展前途問題

解析: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即將成為執政黨的情況下,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中國共產黨在成為執政黨應該怎么辦。答案:B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圖1 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作報告

圖2 胡錦濤和曾慶紅等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參觀西柏坡紀念館

圖3 胡錦濤在西柏坡看望83歲的老共產黨員閏連秀

材料二 1949年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省西柏坡召開,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深刻地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別強調要做到“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會議作出幾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并列。

材料三 周恩來同志曾經說過,西柏坡是我們黨進入北京、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隨著中國革命局勢的勝利發展,我們黨面臨的主要任務將由通過武裝斗爭奪取政權轉向掌握全國政權、領導人民建設國家,我們黨的工作重心將由農村轉向城市。

——胡錦濤《堅持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的講話》(2002年12月6日)

材料四 堅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反對享樂主義,要作為當前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黨員領導干部的生活作風不是小事。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我們黨必須堅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這是黨不斷前進的強大精神支柱。

——江澤民《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 請完成:

(1)從材料一的三幅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結合材料二分析毛澤東在圖1的報告中就黨的作風建設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3)根據材料三分析,七屆二中全會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召開的?

(4)因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在中國革命史上孕育了“西柏坡精神”,其特征是兩個“敢于”(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和兩個“務必”。試舉例說明兩個“敢于”的表現。

(5)材料四賦予艱苦奮斗以何種新內涵?有何意義?

解析:材料一的三幅圖片說明黨中央重視黨風建設;材料二表明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對黨風建設提出要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材料三說明中國革命即將勝利,中共的任務即將發生重大改變;材料四表明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進行黨風建設的重要性。

參考答案:(1)黨風問題是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的大事;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 (2)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3)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共產黨即將成為執政黨,工作重心轉移的條件下召開的。 (4)軍事上戰略決戰,向全國進軍;政治上:反對獨裁,維護和平,提出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偉大構想。

(5)材料四把艱苦奮斗當作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意義: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有利于純潔黨的干部隊伍,增強黨組織的堡壘作用;有利于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

2. 閱讀下列材料: (抗日)戰爭結束后不久舉行之政治商談之目的固在于和平,即動員勘亂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時局為和為戰„„其關鍵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產黨。 „„政府„„愿與商討停止戰事恢復和平的具體方法。

只要和議無害于國家的獨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養生息;只要神圣的憲法不由我而違反,民主憲政不因此而破壞,中華民國的國體能夠確保,中華民族的法統不致中斷,軍隊有確定的保障„„反之,如果共產黨始終堅持武裝叛亂到底,并無和平誠意,則政府„„自不能不與共黨周旋到底,別無他途。 ──蔣介石1949年元旦《新年文告》 請回答: (1)“政治綱領”和“勘亂”分別是指什么?“今日時局”是一種怎樣的時局? (2)蔣介石提出的所謂“和議”的條件要害是什么? (3)蔣介石提出的“和議”的目的是什么?

請你根據以上材料,判斷蔣介石提出的“和議”是否真誠?并從材料中找出證據加以說明。 答案:(1)“政治商談”:重慶談判和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勘亂”指蔣介石發動的反共反人民的內戰。時局:人民解放軍同蔣介石反動軍隊正在進行大決戰。 (2)要害:保存舊憲法,保留反動軍隊。

(3)目的:獲得喘息時間。保存反動力量,維護反動統治,以待反撲。 (4)“和議”是虛偽的。證據:一是保存偽憲法和反革命軍隊是違背人民利益的條件;二是堅持反共立場,誣蔑共產黨搞“武裝叛亂”。三是推卸內戰責任,叫嚷著準備與共產黨周旋到底。7.2004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四中全會上強調:“堅持和發展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和根本途徑。”實際上,不僅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就是在戰爭年代,中共也始終不忘追求民主政治的建設。

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共為追求民主政治做了哪些努力和斗爭? (2)指出這些努力和斗爭的最終結果; (3)這一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案:(1)努力和斗爭:①1945年8月,為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毛澤東等赴重慶談判,與國民黨達成《雙十協定》;②1946年初,在中共努力下,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協議;③全面內戰爆發后,中共被迫以人民戰爭的方式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并取得了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1949年4月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

(2)最終結果: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進入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說明:中共是中華民族利益的代表者,是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其領導地位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中國走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是歷史的必然。

第四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4單元小練習 (1)

綜合練習1

1、接下來怎么畫,請你畫滿10個。(包括已經有的)

2、下圖中哪支鉛筆長?

0

5

10

15

)號長。

3、下圖中第三個盤子里應放(

)個小方塊才能保持平衡。

)個

4、看圖填空

(1)的左邊有(

)個,右邊有(

)個;

(2)從左邊拿(

)個放到右邊,左右兩邊的就同樣多;

(3)把左邊的6個圈起來,給從右邊數第6個涂上黑色。

5、三盆花排成一排,紅花在黃花的右邊,蘭花在紅花的右邊,中間的一盆是(

)顏色的花。

6、看圖,說說它們的位置關系。

第五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單元復習提綱正式版1

第四單元當代國際社會

第八課走近國際社會

1、主權國家:

①地位:國際社會最基本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 ②分類:A、按國家性質分為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 B、按經濟發展程度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③構成因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其中,主權最重要,它是一個國家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權力,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④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

⑤基本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其國際爭端。

2、國際組織:

①含義:一些國家、地區或民間團體,出于各種特定目的,通過簽訂條約或協議建立的有一定規章制度的團體;

②分類:A、按成員性質分為政府間和非政府間; B、按地理范圍分為全球性和區域性;

③作用:(積極方面)促進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調節國際爭端;緩解國家間的矛盾,維護世界和平。

3、聯合國:

①性質:當代國際社會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②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③原則: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集體協作;不干涉任何國家內政;

④作用:A、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B、也有局限性。

4、中國在聯合國中的作用:

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一貫遵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在一系列全球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5、國際關系:

①含義:國家之間(最主要)、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 ②內容: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等; ③基本形式:競爭、合作、沖突。

6、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①表現: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②重要性:國際關系的實質是一種利益關系。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③要求: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

7、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

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8、為什么要堅定維護我國國家利益: ①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②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當性和正義性。

9、怎樣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第九課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2、維護和平與促進發展:

①主要障礙: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②有效途徑: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3、世界多極化的意義:

①表現:世界正在形成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

②作用:多種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

③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④我國的應對政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增強綜合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4、我國的外交政策的決定性因素:

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

①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②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③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④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6、我國怎樣走和平發展道路(措施): ①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

③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

④加強同發達國家加強戰略對話和深化合作;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⑤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1、2014年3月,中國國家領導人在首爾核安全峰會上發表講話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核安全,堅決反對核擴散和核恐怖主義。中國秉持這一立場是因為( ) ①核擴散會加劇軍備競爭,違背世界各國的利益

②核恐怖主義會增加國際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 ③核擴散會助長強權政治,導致世界戰爭不可避免

④反對核擴散有利于中國自身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區域外的國家中,中國第一個與東盟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第一個明確支持《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第一個確定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這表明( ) ①中國重視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的合作關系

②中國與東盟之間用戰略伙伴關系取代了競爭關系 ③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國的自身利益

④中國對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事務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國將主辦2016年G20峰會。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第九次峰會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作為2016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主辦國,中國愿意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主辦2016年G20峰會,說明我國( ) ①積極承擔國際責任,主動履行國際義務②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③積極開展人道主義援助④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歐美認為,俄羅斯支持烏克蘭民間武裝導致了烏克蘭局勢緊張,對其實施制裁,中國表示,制裁無助于烏克蘭問題的根本解決,政治解決是烏克蘭問題的唯一出路。中國的態度體現了( )

A.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決定力量

B.中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C.中國在對外活動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

D.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

5、近年來,“中國威脅論”在歐美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項目,從“軍事威脅論”“能源威脅論”“環境威脅論”“間諜威脅論”,到如今的“黑客威脅論”,不一而足。如果讓你對“中國威脅論”這一說法進行反駁的話,你可以用到的觀點是( ) 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實行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和主權 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④我國外交政策的實踐充分說明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積極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首屆中國-東盟網絡空間論壇上,中方提出中國與東盟共同打造中國-東盟信息港,使之成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信息樞紐。“中國-東盟信息港”的提出也得到了東盟各國代表的普遍關注和認同。“中國-東盟信息港”建成必將( )

A.促進中國與東盟之間網絡空間合作

B.提升中國在東盟事務中的影響力 C.鞏固東盟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地位

D.加劇中國與東盟的矛盾和競爭

7、2013年10月,習近平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時提出,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有共同語言,對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存在的分歧,雙方要通過平等對話和友好協商妥善處理。這表明( )

①中國尊重東盟擁有的國家主權②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③中國與東盟國家存在共同利益④中國在東盟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當今世界,各大國應超越零和博弈、集團政治等舊的思維方式,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系。這就需要各國( )

①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在平等互信基礎上實現合作共贏 ③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④在維護共同利益基礎上消除利益差別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2014年3月15日,聯合國安理會投票表決美英法等國聯合起草的一份決議草案,該草案的主要內容是宣布即將舉行的克里米亞公投無效,呼吁所有國家和國際組織不要在公投結果的基礎上承認對克里米亞現狀的改變。由于俄羅斯投了反對票,草案未獲通過。由此可見( )

①對實質性問題的決定,安理會必須遵循大國一致原則 ②聯合國仍然存在大國政治現象

③不干涉國家內政是一條只適用于聯合國本身的基本原則

④對美英法等國聯合起草的決議草案的投票屬于程序性問題投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3月26日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50年彈指一揮間,盡管國際局勢和兩國各自都經歷了很大變化,但兩國對文明多樣性的追求和尊重,都視對方為重8要合作伙伴,都始終堅持友好合作的大方向,中法關系卻始終充滿活力,日益走向成熟。其政治依據是( )

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②中法兩國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

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④共同構建和諧世界已成為中法兩國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在2014年9月16日廣西南寧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做了“攜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創中國——東盟友好合作美好未來”的致辭。中國歷來重視與東盟的合作,原因在于( ) ①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間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 ②東盟作為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影響范圍很廣泛 ③中國與東盟積極合作有利于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④“引進來”與“走出去”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原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一帶一路”規劃,就是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搭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平臺。落實“一帶一路”,推動與沿線國家關系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是( )

A.互尊互信

B.互諒互讓

C.互利共贏

D.包容互鑒

14、秉承“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的哲學理念,中國積極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總結“絲綢之路”的發展歷史,盡管絲路沿線各民族之間文明與發展程度相差很大,但它始終是一條和平之路。各國、各民族之間和平往來,相互尊重,做到和而不同,實現互利共贏。這對于今天我們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材料二:經濟帶的建設必須把握以下特性:一是發展性。經濟帶建設著眼于沿途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國家的主權讓渡,最重要的是基礎設施互連互通,促進沿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二是共贏性。沿線各民族都要從交流中獲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雙贏的。

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的知識,說明我國應如何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8分)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大班冬季安全教案下一篇:八年級上冊數學第15期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