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u工作中的標準預防

2023-06-20

第一篇:icu工作中的標準預防

icu標準預防措施1

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重癥醫學科

院感知識學習記錄

期:2015-1-1

點:醫生辦公室 參加人員:

講課人:蒲學明

題:標準預防措施 內

容:標準預防的定義

標準預防是針對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采用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標準預防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

二、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

(一)手衛生

1、在以下情況下應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

(1)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后,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2)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

(4)進行無菌操作前、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 (5)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后。

(6)處理藥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后進行衛生手消毒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與衛生手消毒應遵循以下原則

(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它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動水洗手。

(2)手部沒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況下應戴清潔手套: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時、接觸污染物品時。

2、在以下情況下應戴無菌手套:醫務人員進行手術時;為病人進行診療技術等無菌操作時;接觸病人破損皮膚、粘膜時。

3、診療護理不同的患者之間應更換手套。操作完成后脫去手套,應按規定程序與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操作時發現手套破損時,應及時更換。戴無菌手套時,應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膚破損,應戴雙層手套。

(三)正確使用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1、一般診療活動、手術室工作或護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進行體腔穿刺等操作時應戴外科口罩,接觸經空氣傳播或近距離接觸經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應戴醫用防護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況應使用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在進行診療、護理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近距離接觸經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時;為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近距離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噴濺時,應使用全面型防護面罩。

3、口罩潮濕后、受到患者血液、體液污染后,應及時更換;摘口罩時不要接觸口罩前面; 名人堂:眾名人帶你感受他們的驅動人生馬云任志強李嘉誠柳傳志史玉柱 護目鏡、防護面罩每次使用后應清潔與消毒。

(四)適時使用隔離衣與防護服

1、下列情況應穿隔離衣: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傳染病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等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對患者實行保護性隔離時,如大面積燒傷患者的診療、護理時;

2、下列情況應穿防護服:臨床醫務人員在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接觸經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

3、隔離衣和防護服只限在規定區域內穿脫。穿前應檢查隔離衣和防護服有無破損;穿時勿使衣袖觸及面部及衣領,發現有滲漏或破損應及時更換;脫時應注意避免污染。脫下隔離衣后,將隔離衣污染面向里,衣領及衣邊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封口,貼標識送清洗消毒后備用。隔離衣每天更換、清洗與消毒,遇污染隨時更換。

(五)防水圍裙的使用

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質噴濺、進行復用醫療器械的清洗時,應穿防水圍裙。

2、重復使用的圍裙,每班使用后應及時清洗與消毒。遇有破損或滲透時,應及時更換。

(六)安全注射

1、使用過的針具和注射器應及時處理,不得重復使用。

2、銳器使用后放置于銳器盒中,在容器3/4滿將其封口。

3、禁止用雙手回帽。免疫注射時使用自動銷毀式注射器。

4、任何銳器不能兩人同時觸摸;避免手術中經手傳播銳器。

(七)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應正確處理。物體表面、環境、衣物按規定進行消毒。

(八)醫療廢物應按照醫院《醫療廢物管理規定》進行處理。

不同傳播途徑疾病的隔離與預防措施

一、隔離預防原則:

1、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的傳播途徑(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和其他途徑傳播)采取相應的隔離預防措施。

2、隔離病室或患者床頭應有隔離標識。并限制人員出入。黃色為空氣傳播隔離,粉色為飛沫傳播隔離,藍色為接觸傳播隔離。

3、經空氣、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應安置在單人隔離房間,如科室或醫院無條件收治時,應盡快轉送至定點醫院進行收治,并注意轉運過程中醫務人員的防護。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與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如條件限制,可考慮將相同病種、處于同病期的病人安置在同房間,床間距宜大于0.8m。

4、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按照醫療廢物進行處置。

5、加強隔離病室空氣、物表的清潔消毒。物體表面應每日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6、患者出院后進行終末消毒。

二、經空氣傳播疾病的預防

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的疾病包括開放性或活動性肺結核、麻疹、風疹和水痘等疾病。

1、實施標準預防。

2、發熱門診或隔離觀察室應嚴格按照區域流程,在不同的區域,穿戴不同的防護用品,離開時按要求摘脫,并正確處理使用后物品。

3、患者病情允許時,應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換,并限制其活動范圍。

4、進入確診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

5、應嚴格空氣消毒。

三、經飛沫傳播疾病的預防

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的疾病主要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1、實施標準預防。

2、發熱門診或隔離觀察室應嚴格按照區域流程,在不同的區域,穿戴不同的防護用品,離開時按要求摘脫,并正確處理使用后物品。

3、患者病情允許時,應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換,應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

4、患者之間,患者與探視者之間保持距離在1m以上,探視者應戴外科口罩。

5、加強通風,或進行空氣的消毒。

6、與患者近距離(1m以內)接觸,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

四、經接觸傳播疾病的預防

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的疾病主要有腸道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皮膚感染等。

1、實施標準預防。

2、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教育患者在活動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接觸到其他病人和物體的機會。

3、接觸隔離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離開隔離病室前,接觸污染物品后應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

4、進入隔離病室,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時,應穿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每天更換清洗與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離衣,用后按醫療廢物管理要求進行處置。

5、一般的醫療器械應專人使用,即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如果必須與其他病人共用器械,其他病人使用該器械前必須經過相應的清潔消毒或滅菌處理。

五、急性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隔離預防

1、醫務人員必須經過醫院專門的培訓,方可進入發熱門診或隔離觀察室工作。

2、發熱門診或隔離觀察室人員嚴格按防護規定著裝。

3、限制患者在病區內隨意走動,離開病房時應戴外科口罩。

4、患者安置于通風良好的病室內。

5、減少轉運,如需轉運,醫務人員應注意防護。

6、嚴格限制探視者。

多重耐藥菌預防控制措施

一、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其他多重耐藥菌的預防控制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早期檢出帶菌者。加強對MRSA易感者的檢查,如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長期住院及老年患者,危重癥者、新生兒等。

2、檢驗科一旦發現MRSA或其他多重耐藥菌,及時向臨床科室和院感辦報告,以便及采取隔離措施。

3、對MRSA感染或定植攜帶者進行單間隔離,或將同類病人隔離于同一病房。

4、限制減少人員出入,診療護理人員盡量固定。

5、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和標準預防措施。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前后應洗手或手消毒;脫 去手套后嚴格洗手或手消毒??赡芪廴竟ぷ鞣r應穿隔離衣。近距離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時應戴口罩、防護鏡或防護面罩。

6、診療、護理用具

(如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盡量固定專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出院后進行終末消毒。

7、醫療儀器、器具污染或可疑被污染時應及時更換,進行清潔、消毒、滅菌后方可使用。桌面、窗臺、床架等物體表面,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消毒。

8、患者臨床癥狀好轉或治愈后可解除隔離。

9、接觸隔離后或患者出院后進行床單位消毒。

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的預防控制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早期檢出帶菌者。加強對VRE易感者的檢查,如近期使用廣譜抗菌或萬古霉素治療者、長期住院的患者,危重癥者、免疫抑制病人等。

2、檢驗科一旦發現VRE,及時向臨床科室和院感辦報告,以便控制感染和隔離治療。

3、對VRE感染或定植攜帶者必須進行單間隔離。

4、嚴格限制人員出入,醫護人員固定,專人診療護理。

5、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和標準預防措施。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前后應洗手或手消毒;脫去手套后嚴格洗手或手消毒。近距離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應戴口罩、防護鏡或防護面罩。接觸患者時穿戴一次性隔離衣。

6、

診療護理儀器、用具(如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固定專用,每天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消毒,出院后進行終末消毒。

7、桌面、窗臺、床架等物體表面,每天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抹布使用后消毒。

8、患者出院后必須對床單位進行終末消毒,生活用品經清潔消毒后方可帶出。

9、患者產生的所有廢物包括生活垃圾,按傳染病患者產生的醫廢進行處理。

10、患者臨床癥狀好轉或治愈,連續兩次培養陰性,方可解除隔離。 產褥感染的預防

1、保持待產室、產房環境清潔,空氣、物表按規定處理。助產前后對室內空氣、物表

進行消毒。

2、工作人員進入產房必須穿專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離開產房時脫去專用著裝或 更換外出服。

3、助產中,避免或減少人員活動。

4、接產中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技術。嚴格執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無 菌手套,必要時戴雙層手套;助產過程中手套意外破損,應立即更換。

5、縫合切口前,應更換新的無菌手套。

6、疑有宮腔感染時,應立即留取標本培養以便指導產后或術后抗生素使用。

7、注意避免胎膜早破,產程異常者應及早處理,避免滯產、產道損傷、產后出血等引 起感染的誘因。

8、減少不必要的陰道檢查。肛診和陰道檢查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9、產后注意衛生,保持外陰清潔,盡量早期下床,以使惡露盡早排除。

10、必要時合理給予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

11、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及時治療外陰炎及宮頸炎等慢性疾病和并發癥。

12、加強醫療廢物管理,產房產生的醫廢每臺清理、及時轉運。 新生兒臍炎的預防

1、斷臍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在處理臍帶前,應更換新的無菌手套,新生兒斷臍器械其他助產器械不得混用。

2、臍部用碘伏消毒液進行消毒。

3、保持新生兒臍部清潔干燥,勤換尿布,不要讓尿布覆蓋臍部。

4、臍部護理時,如果有結痂形成,涂擦酒精時應將結痂掀起,從內向外涂擦,保持臍部干燥。

5、加強手衛生工作。在接觸新生兒前后均應當認真實施手衛生。

新生兒膿皰疹的預防

1、保持新生兒皮膚清潔,盡量每天洗澡,更換內衣。

2、保護新生兒的皮膚不受損傷,衣服、尿布和被褥要柔軟。

3、護理新生兒時動作要輕,勤給新生兒剪指甲,以免抓傷表皮。

4、避免新生兒與有皮膚感染病的人接觸。

5、護理新生兒前后要認真洗手。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沐浴用品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篇:ICU護士技術能力要求和工作標準

一、技能要求

1、掌握基本的心電監護技能,能判斷異常心電圖。

2、掌握基本的血液動力學監測技術,能初步判斷血液動力學的異常變化。

3、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術,包括心肺復蘇,電擊除顫,急救藥物的使用等。

4、熟練使用各種輸液泵、微量泵、空腸泵,正確實施輸液治療、微量藥物治療和

腸外營養治療。

5、掌握氣道護理技術,熟悉呼吸機操作技術,正確實施呼吸機治療。

6、掌握各種創傷性操作的配合技術,如深靜脈穿刺術、氣管切開術、腹腔穿刺術、

胸腔穿刺術的配合技術。

7、熟悉多臟器的支持技術,如血液凈化技術、體外起搏技術等。

8、具有各??频膶?谱o理知識和技能。

二、工作標準

1、通過ICU知識和技能的相關培訓、考核。

2、熟練掌握ICU的基礎、??浦R和技能。

3、嚴格遵守各項護理制度、ICU制度和操作常規。

4、具有良好的慎獨精神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5、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心理疏導能力和富有愛傷觀。

6、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奉獻精神。

血透室護士技術能力要求和工作標準

一、技能要求

1、血透室護理人員必須依法執業,持證上崗。工作一年及以上的護士須持有上海市血

透質控中心《培訓合格證書》。

2、首次從事血液透析工作的護士,必須在專職老師帶教下進行不少于三個月的崗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相關工作。

3、嚴格執行崗位制度,高度的工作責任性。

4、熟悉各種透析方式的原理,熟練掌握各種機型透析機的操作規程、報警識別及緊急處理。

5、熟練掌握各項血液凈化治療的基本操作及治療過程的監護和護理。

6、熟練掌握各種血管通路的穿刺操作,熟悉內瘺的保護方法。

7、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術水平及判斷能力,熟練掌握透析并發癥的識別及緊急處理

8、在危重病人搶救中,能夠正確熟練的配合醫生實施各種搶救工作及操作有關的醫療儀器。

9、具有良好的應變及處置能力,遇突發事件(停電、停水)時能臨危不慌正確有效處理。

二、工作標準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并按操作規程進行上、下機。操作前后進行手消毒。

2、熟練掌握血液透析護理常規,技術操作熟練、準確。

3、嚴格執行崗位制度,護士在崗在位,按時巡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并準確記錄。

4、嚴密觀察透析治療重透析機器的報警指標及病人生命體征,及時發現各類并發癥,

并配合醫生正確處理。

5、血液凈化記錄單記錄及時、完整、無缺損。

6、每半年進行1~2次的專業理論或操作技能考核??己顺煽冺氝_到85分以上。

7、每年參加1~2次有科室舉辦的相關專業培訓課。

急診搶救室護士技術能力要求和工作標準

一、技能要求

1、熟練掌握迎接救護車流程和分診技巧。

2、掌握常見疾病的急救流程和病情觀察,如心跳驟停、急性中毒、多發傷、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休克、重癥哮喘、呼吸衰竭、急性心衰、癲癇持續狀態等。

3、熟練掌握基礎操作,如:氧療、輸血、各種注射、標本采集、病人轉運、導尿灌腸、口腔護理、TPR、BP測量等。

4、熟練掌握急救護理技能,如:心肺復蘇術、簡易呼吸器、心電監護、心電圖、除顫術、電動洗胃術、氣道護理、吸痰技術、輸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術等。

5、掌握常見急救配合,如:氣管插管或切開、深靜脈穿刺、胸腔閉式引流、診斷性穿刺、心臟臨時起搏、三腔管操作等。

6、熟悉常見急救藥物的作用、劑量。

7、掌握無菌技術和消毒隔離技術。

8、掌握搶救記錄的書寫和急診電腦操作(護理、一次性材料錄入審核等)。

二、工作標準

1、熟練掌握急診搶救的基礎、??浦R和技能。

2、嚴格遵守各項護理制度、搶救制度和操作常規。

3、分診正確,搶救配合及時到位,操作規范。

4、搶救記錄及時、準確、無涂改。

5、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快的應變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和較強的溝通能力。

手術室護士技術能力要求和工作標準

一、技能要求

1、手術室護士必須依法執業,持證上崗。

2、首次從事手術室工作的護士,安排專職帶教老師,實行一年??平M輪轉,經考核合

格方可從事相關工作。

3、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及慎獨精神,能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職業安全防護措施。

4、掌握各班職責、業務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儀器設備使用常規。

5、掌握手術室布局與環境要求,以及物品的清洗、包裝、滅菌、存放常規。

6、建立無菌概念,掌握無菌操作。

7、熟悉手術疾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熟練掌握各科手術的洗手配合及輔助工作。

8、尊重病人隱私,合理安置手術體位,做好基礎護理。

9、掌握《護理常規》手術室、外科、基礎護理章節。

10、遇重大搶救手術,能協調并熟練配合醫生及麻醉師實施搶救。

11、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能妥善處理各類突發事件(如:停電、停水、群死群傷等)。

12、具備一定的醫教研及管理能力,促進學科發展。

二、工作標準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職業安全防護措施。

2、熟練掌握手術室護理常規,按流程操作,技術準確、熟練。

3、尊重病人隱私,正確、合理安置手術體位,做好基礎護理。

4、能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完成術前訪視,術中密切觀察并配合手術進展,正確、及時書寫各類護理記錄。

5、達到相應年資護士的技術能力、教學科研要求。

6、每年進行2-4次專業理論或操作技能考核(成績達到85分以上)。

7、每年參加5-6次科室主辦的相關專業培訓課程或人文培訓活動。

消毒供應室護士技術能力要求和工作標準

一、技能要求

1、消毒供應室護士必須依法從業,持證上崗。

2、首次從事消毒供應室工作的護士,安排專職帶教老師,實行一年??平M輪轉,經考

核合格方可從事相關工作。

3、了解消毒供應中心在院內感染控制上的職能及其重要性,具有高度工作責任心和慎

獨精神。

4、嚴格執行消毒供應室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

5、熟練掌握消毒滅菌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

6、熟練掌握各類清洗、消毒、滅菌設備的操作使用。

7、熟練掌握各種生物監測手段。

8、掌握消毒供應中心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

9、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術水平,熟練判斷各類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方法選擇。

10、有良好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二、工作標準

1、嚴格執行消毒滅菌操作規范。

2、嚴格遵守消毒供應室三區劃分的標準流程。

3、認真執行各崗位工作職責和職業防護制度。

4、保證器械物品的清洗質量和滅菌質量。

5、每年進行1-2次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的考核,成績須達85分以上。

6、每年參加5-6次科室主辦的相關專業培訓課程或人文培訓活動。

護士的技術能力要求和工作標準

一、技能要求

1、具備執業能力: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護士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

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的職責。

2、臨床護理評估:細致入微的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對病人從頭到腳的身體評估與

心理評估。

3、緊急救護能力:發現病人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

病人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

4、提供科學護理:具有較強的護理技能,能應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決病人存在或

潛在的健康問題。

5、準確臨床護理記錄:按照相應規定進行正確的醫療護理文件書寫。

6、保證護理質量:能勝任護理工作,勇于鉆研業務技術,保持高水平的護理。

二、工作標準

1、熱愛護理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和愛心,尊重、關

心、愛護病人,保護病人的隱私。

2、忠于職守,廉潔奉公,有誠實的品格、較高的道德修養及良好的醫德醫風,與同事

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相互尊重、友愛、團結、協作。

3、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護理常規,注意文明禮貌,用語規范,態度和藹,穩

重端莊,服裝整潔,儀表大方。

4、工作作風嚴謹細微、主動、果斷、敏捷、實事求是。

5、熟練掌握基礎護理、一般??谱o理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衛生預防工作能力,參與

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6、在上級指導下,執行相應崗位的護理工作,配合醫師執行治療并實施護理,操作正

規、準確,及時溝通,實施健康教育,滿足病人需要。

7、按規定參加專業培訓,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獲取、交流信息,周密計劃,

疏通協調,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篇:ICU醫院感染預防

重癥監護室(ICU)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

1. 重癥監護室(ICU)隔離措施

ICU內應保持安靜、空氣流通,室溫在20℃-22℃,相對濕度50%-60%,床間距1-2m,病室凈使用面自己不少于9.5m2.每床之間應設屏風或拉簾相隔,感染患者與非感染患者分開放置。

工作人員進入監護室必須穿專用工作服、戴工作帽、換拖鞋或穿鞋套,外出時必須更換外出衣、鞋。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及消毒隔離制度,在各種檢查、治療、護理前后,均要認真洗手,必要戴手套。

注意觀察患者各種留置管路,做好局部護理,預防醫院感染發生。

工作人員發生感冒、腸炎或皮膚炎癥等感染性疾病時,應暫時調離ICU工作。

盡量控制入室工作人員,減少人員流動。

嚴格探視制度,控制探視人員,探視者必須戴口罩、穿鞋套,與患者接觸前后要洗手。

2. 重癥監護室(ICU)消毒、隔離措施

每日定時用空氣潔凈機或三氧機進行空氣消毒,空氣細菌含量不得查過200cfu/m3。

每個床位所用的血壓計、聽診器,床頭物品、供氧裝置、簡易呼吸器等不可與別的床位交叉使用?;颊咿D出后,所有用具必須經過清洗、消毒后才可轉給他人使用。

凡穿破人體組織、器官的醫療用具、導管等必須達到滅菌要求;接觸皮膚、粘膜的用具應達到消毒要求,并應定期進行消毒、滅菌效果檢測。

呼吸機的各種管道、接頭每周更換一次,為一次性呼吸機管道。霧化吸入器接觸患者的噴霧面罩、管道和裝藥容器等可拆卸部分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刷洗,再壓力蒸氣滅菌。不能用壓力蒸氣滅菌的課低溫滅菌或高水平消毒,可用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洗凈后備用。濕化液每日更換,濕化瓶用畢后終末消毒,干燥封閉保存。

可重復使用的醫療物品,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清洗,,經滅菌后備用,明確有感染的用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60min,再送供應室處理。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物品必須丟棄到黃色垃圾袋內焚燒處理。

每日用清潔濕抹布擦拭門窗、桌、椅、床、柜等各種物品2次。物表受到病原體污染時必須立即消毒處理,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掃床做到一床一毛巾,一桌一抹布。地面無明顯血污及污物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掃,每日2次,如有污染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每日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墻壁1次,一般2米高即可。每月室內徹底擦拭1次。各種裝備、儀器的表面,定時用清水擦拭,經常保持其整潔,物體表面細菌數5cfu/m2。

重癥患者的便器專人專用,每次用畢后應沖洗干凈,每周消毒2次,以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干燥備用。

患者轉出ICU后,用2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床、柜,更換床單、被褥等,用臭氧消毒機進修床單位消毒。

第四篇:重癥監護室.icu護理工作質量標準(大全)

重癥監護室(ICU)護理工作質量標準

一、環境管理

1.科室布局、設施設備符合《中國重癥加強病房建設與管理指南》要求。

(1)應劃分醫療區域、醫療輔助區域、污物處理區域及生活區域。

(2)開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積>15平方米。

(3)每個ICU最少配有一個單間病房,面積18-25平方米,有條件者配備負壓病房1-2間。

(4)安裝足夠的感應式或腳踩式洗手設施和手部消毒裝置,單間每床一套,開放式房間至少每兩床一套。

(5)病床間距符合要求,床間距>1米。

(6)具備良好的通風、采光條件,做到定時開窗通風,有條件者最好配備空氣凈化系統。

3.ICU環境安靜、整潔、舒適。

4.辦公室、治療室物品擺放整齊、有序,標識醒目。

二、人員管理

1.護士長應具備主管護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

2.ICU??谱o士的固定編制人數與床位之比不少2.5~3:1,護理人員數量與人員梯隊結構合理。

3.護理人員要經過ICU專業理論和技術操作培訓,掌握重癥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獨立上崗。 4.護理人員崗位分級管理和使用。 5.排班體現科學、合理、彈性化。

三、醫院感染管理

1.嚴格執行ICU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2.各區域布局合理,分區明確、標識醒目。

3.具有合理的人流和物流的進出通道,最大限度減少各種干擾和交叉感染。 4.感染患者與非感染患者分別安置,特殊感染者應安置在單間病房或進行床旁隔離,必要時啟用負壓病房。

5.未配備空氣凈化系統的病室應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每日用紫外線循環風消毒機空氣消毒一次,并做好記錄。

6.做好病室地面及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地面和物表應保持清潔、干燥,每天進行消毒,遇明顯污染隨時去污、清潔與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鐘;物體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2000mg/L季銨鹽類消毒液擦拭;拖布分室使用,標識醒目。 7.落實ICU探視管理制度:

(1)集中探視時間,控制探視人數,盡量減少室內人員的過多流動。

(2)工作人員或探視人員進入ICU病房必須更衣、換鞋、戴口罩、帽子;外出時需更換工作衣、外出鞋。

8.工作人員患有感冒及其他傳染性疾病時應避免接觸患者。 9.嚴格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10.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

11.留置管道管理符合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要求。 12.患者轉出后,醫療儀器及床單位應做好終末消毒。

(1)床單位應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

2 (2)各種醫療器械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清潔、消毒。

(3)呼吸機管道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沖洗、晾干后送供應室進行集中滅菌。

13.各類儀器設備及滅菌物品、一次性耗材、消毒液等的管理符合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4.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范處置醫療廢物。

15.按照Ⅱ類環境的要求,每月對病房空氣,無菌物品、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進行衛生學監測。有記錄。

四、質量管理

1.ICU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崗位職責等健全,并落實到位,

2.成立ICU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定期檢查,及時反饋,體現持續改進;并定期進行質量評析,有記錄。

3.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ICU常見疾病護理常規、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各類儀器設備的操作及各項急救技術操作等。

4.嚴格按照《基礎護理質量標準》落實各項護理工作。

5.嚴格落實《特級護理質量標準》,持續24小時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并詳細記錄。

6.護理人員能夠及時、準確的執行醫囑。

7.護士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護理計劃,實施正確的治療和個性化的護理措施。

8.護理文書書寫符合《護理文件書寫質量標準》。

(1)護理記錄內容需客觀、準確、及時、規范、完整,時間應具體到分鐘。并

3 且使用醫學術語,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達準確、語言通順、標點正確。 (2)每位患者均需建立護理計劃;并能夠根據病情及時修訂。

(3)病情觀察及護理措施、效果記錄應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且具有連續性;護理措施能夠體現時效性和個體性。

(4)護理記錄每小時至少記錄一次,因搶救急?;颊?,未能及時記錄的,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據實補記,并加以注明。 9.藥品管理

(1)常備藥品做到原盒存放、專人管理、及時補充。 (2)高危藥品專盒存放,標識醒目,管理規范。

(3)急救車內藥品、物品齊全、做到“四固定”,急救藥品物品完好率100%。 (4)嚴格落實毒麻藥品制度,實行專人專柜雙鎖保管,固定基數,護士班班交接,有記錄;毒麻藥品使用中,如有殘余量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置,并做好記錄。 10.各種儀器設備專人管理,定期檢查、維護,班班交接,有記錄。 11.嚴格落實各項核心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等)。

12.落實患者安全管理目標(包括身份識別、用藥安全、危急值的報告等)。 13.制定并落實防范意外傷害事件的措施(如跌倒、墜床、壓瘡、非計劃性拔管、譫妄等)。

14.制定、培訓、演講并落實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停電、火災、猝死、誤吸、輸液反應、輸血反應、輸液外滲、躁動、自殺、針刺傷、醫院感染暴發流行、重大意外傷害等)。

15.落實患者轉入、轉出交接制度,詳細做好患者的出入室登記。

16.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時對患者或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有記錄。

4 (1)主動向患者或家屬介紹病區環境及相關的規章制度。

(2)做好患者或家屬的健康指導工作,主要包括正確指導患者飲食、用藥和活動等。

(3)患者及家屬知曉相關的疾病、藥物、特殊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等。 (4)做好患者的康復指導,重視患者的功能訓練。

(5)及時、客觀的告知家屬患者的病情變化,使家屬積極配合治療。

第五篇:常見的ICU感染及預防

肺部感染及預防

肺部正常的患者在住院后發生的肺部感染,稱為醫院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占全部醫院感染的17%,其死亡率為60%。據美國一些醫院統計,綜合性ICU的肺部感染發生率為22%;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占57%~63%,死亡率可高達70%。顯然,肺部感染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肺部感染及預防

病原菌種類

ICU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革蘭陰性桿菌為常見,有時可發現軍團菌及分枝桿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發生真菌、病毒等感染。 肺部感染及預防

病原菌來源

患者自身感染

1.使用呼吸機及經常應用抗酸藥物預防消化道應激性潰瘍的患者,可因胃內酸度改變而有利于細菌生長。

2.使用胃管的患者,其胃腸道內的細菌可逆行到達口咽部再至呼吸道。

3.昏迷患者,其口咽部唾液誤吸后可到達下呼吸道,這是導致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

?通過醫務人員的手傳播

?以污染器械為媒介:氣管內導管、吸痰管、供氧鼻導管、簡易呼吸器面罩、呼吸機管道、霧化和濕化裝置等途徑,均可將病原菌帶入患者呼吸道內。

?來自污染的周圍環境傳播:室內污染的空氣、下水道、洗手池等,均可成為病原菌傳播的來源。

?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口咽部的正常菌群受到抑制,使某些革蘭陰性桿菌和念珠菌等得以繁殖,引起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及預防

預防

?認真執行洗手制度:醫務人員在處理患者前后都必須堅持洗手,并定期進行手部的微生物學監測,以檢查洗手的效果。

?加強器具的消毒管理:氣管內導管、供氧用鼻導管、簡易呼吸器面罩等器具以使用一次性物品為宜,否則必須經嚴格清洗、消毒后才能重復使用。呼吸機的螺紋管應48h更換一次。螺紋管內的冷凝水應隨時排凈,嚴防回流到霧化罐內。呼吸機用后,其霧化罐及有關零件必須進行消毒,以備再用。

?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1.吸痰時,必須用無菌吸痰管,操作者應帶無菌手套,動作輕柔,避免損傷氣管粘膜。 2.對氣管內插管的患者,每日做口腔護理。 3.經鼻插管患者,應注意防止鼻賽炎的發生。

4.對氣管切開傷口應每24h換藥一次,發現有分泌物時需作細菌學檢查。 5.應用無菌蒸餾水進行氣道霧化或濕化。

?指導患者作肺功能訓練

1.手術前,尤其是胸腹部手術患者,應停止吸煙,痰多者應行體位引流,對于肺部有慢性感

染的患者,應進行抗感染治療。

2.手術前后均應指導患者作肺功能訓練,鼓勵作深吸氣及咳痰運動。 3.手術后,病情平穩者,應鼓勵盡早從床上坐起活動。

?其

1.對痰多和使用呼吸機的患者,每3d要做痰液細菌培養或革蘭染色涂片檢查以及藥物敏感試驗一次。

2.對氣管插管者,應定時放盡氣管插管套囊內的氣體,以避免因氣管壁黏膜的壓傷而增加感染的機會

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預防

(美國NP預防委員會指南)

(一)呼吸機相關設備的消毒滅菌與維護

•所有要滅菌或消毒的呼吸治療相關設施均需先徹底清潔,直接或間接接觸下呼吸道黏膜的物品需滅菌或高水平消毒

•用于呼吸道的物品經化學劑消毒后,要用無菌水沖洗

•一次性物品不要重復使用,除非有資料表明物品經再處理后對病人無危險,且完整性或功能沒有變化和有較好的經濟價值

•呼吸機內部機械部分,不要常規滅菌或消毒

•同一病人使用的呼吸機,呼吸回路,包括接管、呼氣活瓣及濕化器,更換時間不要過于頻繁,即短于48小時的間隔;不同病人之間使用時,需經高水平消毒

•呼吸機管路中的冷凝水要定期引流、傾去,操作時要注意避免引流液流向病人側,操作后要洗手。不要在呼吸回路吸氣管道與濕化罐之間放置濾菌器

•濕化器用水要用無菌水

•霧化器:同一病人在不同時間使用小容量的給藥霧化器,需要消毒和無菌水沖洗或僅作干燥;不同病人間使用,則要更換經滅菌或高水平消毒的霧化器

•霧化液必須無菌,液體分裝過程要無菌操作,避免用大容量的霧化器對室內空氣進行濕化,除非每天對其進行滅菌或高水平消毒處理,且霧化液要用無菌水

•作吸入治療的霧化器,不同病人之間或同一病人使用超過消毒處理

24小時,要進行滅菌或高水平•手壓呼吸氣囊,在不同病人間使用時,要進行滅菌或高水平消毒處理

(二)阻斷人與人之間的細菌傳播

•無論是否戴手套,接觸黏膜、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之后,或接觸有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病人前后,或接觸病人正在使用的呼吸治療設備前后,均應洗手

•處理任何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其污染的物品時,應戴手套。下列情況應更換手套并洗手: •接觸病人之后;接觸呼吸道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之后和接觸另一病人、物品或環境表面之前;接觸同一病人污染的身體部位和呼吸道或呼吸治療設備之間

•預計會有分泌物污染,則應穿隔離衣,并在處理下一病人之前更換隔離衣

•氣管切開應在無菌環境下進行,更換氣切套管要注意無菌技術,重置的套管要行滅菌或高水平消毒

•做呼吸道分泌物吸引時可用清潔手套而非必須無菌手套。如果是開放吸引系統,要用一次性無菌吸引管。祛除吸引管上的分泌物,要用無菌水。不同病人間吸引時,要更換整條吸引管,且更換吸引瓶

(三)改變宿主的易感性

•盡早拔除氣管插管、氣管內套管和/或胃管。經胃管給食要采用間歇性

•為預防與胃管給食相關的吸入,如無禁忌,要采取30-45度角的半臥位。定期檢查胃管是否準確放置和觀察腸道動力如聽長鳴音來判別為內容物殘留情況,調整給食量和速度,以避免返流

•推薦使用經口而非經鼻的氣管插管來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不推薦使用氣囊上方帶側腔的氣管插管,后者被認為有利于積存聲門下氣囊上方分泌物的引流。氣囊放氣或拔除氣管插管前應確認氣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預防胃腔細菌定植:預防應急性潰瘍,要使用不會導致胃液PH值升高的藥物。不推薦口服或靜脈使用抗革蘭氏陰性桿菌或念珠菌的藥物作選擇性脫污染來預防肺炎。

•不推薦常規酸化經胃管給予的食物預防肺炎

•對估計需較長時間使用呼吸機并系肺炎球菌易感病人如老年、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抑制者,可采用肺炎球菌脂多糖疫苗預防感染

•不要常規使用系統性抗菌藥物預防肺炎

(四)洗手的重要性

•國外報道:醫院內感染80%是由手引起

歐洲洗手頻度:80-120次/日

醫療操作流程管理

•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嚴格掌握氣管插管或切開適應證。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病人應優先考慮無創通氣。對氣管插管者,吸痰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呼吸機螺紋管每周更換2次,有明顯分泌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濕化器添加水須使用無菌水,每日更換。螺紋管冷凝水應及時清除,不可直接傾倒在室內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氣道。每天評估是否可以撤機和拔管

醫療操作流程管理

•放置引流管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持整個引流系統的密閉性,減少因頻繁更換而導致的污染機會。對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時間較長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換1次,更換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必須保持水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并告知病人協助及時報告發生的問題。

•除非緊急狀況或生命體征不穩定,氣管切開、大傷口的清創術等,應盡量在手術室中進行。更換傷口敷料時遵守外科無菌技術

物品管理

•呼吸機及附屬物品: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外殼,按鈕、面板則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耐高熱的物品如金屬接頭、濕化罐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耐高熱的物品如一些種類的呼吸機螺紋管、霧化器,首選洗凈消毒裝置進行洗凈、80℃~93℃消毒、烘干自動完成,清潔干燥封閉保存備用。亦可選擇2%戊二醛、氧化電位水、0.1%過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無菌水沖洗晾干密閉保存備用。不必對呼吸機的內部進行常規消毒

物品管理

•其他醫療儀器: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監護儀、輸液泵、微量注射泵、聽診器、血壓計、氧氣流量表、心電圖機等,尤其是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儀器的按鈕、操作面板,應每天仔細消毒擦拭,建議用75%酒精消毒。對于感染或攜帶MRSA或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病人,醫療器械、設備應該專用,或一用一消毒。

物品管理

•護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欄、床旁桌、床頭柜、治療車、藥品柜、門把手等,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電話按鍵、電腦鍵盤、鼠標等,應定期用75%酒精擦拭消毒。當這些物品有血跡或體液污染時,應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為避免含氯消毒劑對物品的腐蝕,消毒一定的時間(通常15min)后,應使用清水擦抹。

物品管理

•勤換床單、被服,如有血跡、體液或排泄物等污染,應及時更換。枕芯、被褥等使用時應防止體液浸濕污染。

•便盆及尿壺應專人專用,每天消毒,對腹瀉病人應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含氯消

毒劑浸泡30min。

環境管理

•空氣:開窗通風、機械通風是保持ICU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空氣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潔凈ICU,氣體交換每小時至少12次。普通ICU,建議開窗換氣每日2~3次,每次20~30min。室外塵埃密度較高的ICU,自然通風對精密儀器防護存在隱患。動態空氣消毒器,可作為替代方法,但要正確估算儀器的數量和安放位置,并進行效果評價。不建議紫外線照射或消毒劑噴灑消毒空氣。負壓隔離病室氣體交換每小時至少6次

環境管理

•墻面和門窗:應保持無塵和清潔,更不允許出現霉斑。通常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跡或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各室抹布應分開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類放置。

環境管理

•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間、走道、污物間、洗手間、儲藏室、器材室,每天可用清水或清潔劑濕式拖擦。對于多重耐藥菌流行或有醫院感染暴發的ICU,必須采用消毒劑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推薦的消毒劑包括0.2%過氧乙酸和1000mg/L含氯消毒劑,但后者刺激味較大。地面被嘔吐物、分泌物或糞便所污染,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不同房間使用的清潔工具,應分開放置,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巴斯德消毒法(常用65℃10min)或消毒劑浸泡消毒。 環境管理

•禁止在室內擺放干花、鮮花或盆栽植物。

•不宜在室內及走廊鋪設地毯,不宜在ICU入口處放置踏腳墊并噴灑消毒劑,不宜在門把手上纏繞布類并噴灑消毒劑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ibm人力資源管理咨詢下一篇:好人好事演講稿300字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