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近現代史復習綱要

2023-06-04

第一篇:中國近現代史復習綱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綱要

中國近現代史

1. 以個體家庭為單位并與家庭手工業牢固結合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生產結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這種小農經濟曾有利于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但同時又束縛和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對新的生產方式具有較強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國封建政府還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2. 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鼎盛時期,但同時也走向了封建社會的末世。到了鴉片戰爭前夜的嘉慶、道光年間,清王朝衰相盡顯,潛伏著許多危機,而且閉關自守,固步自封。中國已經遠遠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3. 近代中國誕生的新興的被壓迫階級是工人階級。

中國資產階級也是近代中國新產生的階級。

4. 近代中國,在復雜的社會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第一章

5. 俄國利用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于

1858年脅迫黑龍江將軍奕山與之簽訂《璦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0年,通過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割去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4年.強迫清政府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去中國西北44萬平方公里領土。

1881年,通過《改訂伊犁條約》和5個勘界議定書,割去中國西北7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去中國臺灣全島及其所有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

6. 英國人赫德自1863年任總稅務司開始,直到1908年回國,掌握中國海關大權達49余年之久。

7. 帝國主義列強并沒有能夠實現瓜分中國的圖謀。其原因和在?

重要原因: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相互制約 根本原因:中華民族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 第二章

8. 《天朝田畝制度》是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起義特色的綱領性文件。

9. 《天朝田畝制度》實際上是起義農民提出的一個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比較完整的社會改革方案。

10. 《天朝田畝制度》的主張,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會的基礎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11. 洋務運動的目的:為了挽救清政府的統治危機,維護封建統治。 12. 洋務運動的思想是中體西用。主張“自強”、“求富”。 13.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

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 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4. 資產階級維新派

以康有為、梁啟超、譚翤同、嚴復等為主要代表人物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動宣傳維新主張,即:

(一)向皇帝上書??涤袨?ldquo;公車上書”

(二)著書立說??涤袨椤缎聦W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梁啟超《變法通議》,譚翤同《仁學》,嚴復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

(四)辦學會。著名的有強學會、南學會、保國會等。

(六)辦報紙。梁啟超主筆的上?!稌r務報》、嚴復主辦的天津《國聞報》以及湖南的《湘報》。 第三章

15. 1906年起正式廢除科舉考試。

16. 1894年11月,孫中山到檀香山組建了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立誓“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17.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革命軍》,陳天華《警世鐘》和《猛回頭》。

18. 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和黃興、宋教仁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同盟會以《民報》為機關報,并確定了革命綱領。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 孫中山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概括為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后被稱為三民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20. 1911年4月27日舉行廣州起義,七十二烈士的遺骸被葬于黃花崗,史稱“黃花崗起義”。

21.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22.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23. 1913年3月,袁世凱指使心腹收買刺客暗殺了宋教仁。7月至9月,又以武力鎮壓了南方七省國民黨人的“二次革命”。 24.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第二,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第三,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 第四章

25. 袁世凱當權時,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在形式上是統一的。

26. 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的舊文化的斗爭。這個運動是從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開始的。 27. 在中國大地上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是李大釗。

28. 1919年5月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事件。這個運動是在新的時代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9. 五四運動開始時,英勇地出現在斗爭前面的是學生群眾。這時,運動突破了知識分子的狹小范圍,成為有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了。斗爭的主力由學生轉向了工人,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到了上海。

30. 五四運動使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五四運動成了中國革命的新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31.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舉行。

32.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意義

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基礎的黨,是一個區別于第二國際舊式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它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使得一切反動勢力感到深深的恐慌。

33.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孫中山主持下在廣州舉行。大會通過了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的政綱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一致,因而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大會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這樣,國民黨一大的成功召開,就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34.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為目標的北伐戰爭開始。北洋軍閥主力為吳佩孚、孫傳芳。 第五章

35.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并選出了瞿秋白為首的中央臨時政治局。八七會議開始了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轉折。

36. 從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之前,“左”傾錯誤先后三次在黨中央的領導機關取得了統治地位。第一次,“左”傾盲動主義。第二次,“左”傾冒險主義。第三次,“左”傾教條主義。

37. 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遵義會議開始確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六章

38.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南方的紅軍和游擊隊,除瓊崖紅軍游擊隊外,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39.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40. 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軍總部調集100多個團共20萬人,對華北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以破襲敵人交通線為重要目標的進攻戰役。這就是百團大戰。

41. 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42.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即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各占1/3.這樣做,可以容納各方面的代表,團結一切贊成抗日有贊成民主的各階級、階層。 第七章

43. 1945年10月10日,蔣介石毛澤東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下達停戰令。

44. 在全面內戰爆發的前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史稱《五四指示》),決定將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實現“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此之后,通過開展清算斗爭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區即有2/3的地區基本上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

45. 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剿匪。 46. 中國七屆二中全會的決議和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構成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基礎。

47.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的勝利,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在全國范圍內的建立。

第二篇:中國近現代史復習綱要

中國近代史綱要復習

P17近代中國受欺凌原因。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澤東所說,“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后。”

P20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方式:

一、軍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經濟掠奪。1842年《南京條約》 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1895年以后,由于《馬關條約》規定允許外國人在中國辦工廠,外國資本家爭先恐后地涌向中國投資。

四、文化滲透。

P

31、1841年5月,英軍在廣州三元里一帶的淫掠暴行,激起當地居民的義憤,“不呼而集者數萬人",與英軍展開激烈戰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

P34 義和團運動與列強瓜分中國圖謀的破產 帝國主義列強斌沒有能夠實現瓜分中國的圖謀,其原因何在?

一、帝國主義列強之前的矛盾和互相制約,是一個重要原因。

二、中國人民以其不畏強暴、敢于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打擊和教訓了帝國主義者,是他們不敢為所欲為地瓜分中國。

P44天京事變嚴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國的領導和軍事力量,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重點:太平天國起義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動搖了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基礎,有力的打擊了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顯示了農民階級的反抗精神和戰斗力量。然而,農民階級不是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他們無法克服小生產者所固有的階級局限性,因而無法從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自身腐敗現象的滋長;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這一切都大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向心力和戰斗力。

P46洋務運動的興衰 為了換救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封建統治階級中的部分成員入奕訴、曾國藩、李鴻章、左宗賞、張之洞等,主張引進、仿造西方的武器裝備和學習西方的科技技術,創設近代企業,興辦洋務。這些官員被成為“洋務派”。

林則徐、魏源:

1、地主階級的開明分子;

2、思想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3、放眼世界,探索救國之道;

4、未能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

P49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1、首先,洋務運動焗油封建性。

2、其次,洋務運動對外國運動依賴性。

3、再次,洋務企業的管理焗油腐朽性。

P58 重點:預備立憲沒有能夠換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重了危機。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延續其反動統治。正如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在回國后的奏折中所說,立憲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栮”。(不確定是不是重點,大家筆記不一致)

P59 孫中山到檀香山組建了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立誓“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和組織工作

1、1903年,章炳麟發表了《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寫了《革命書》,陳天華寫了《警世鐘》、《猛回頭》

同盟會以《民報》為機關報,并確定了革命綱領。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P67 重點:辛亥革民的歷史意義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通知,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民心,并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P97新文化運動時從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開始的。----標志

P114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意義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基礎的黨,是一個區別于第二國際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的黨。能夠帶便中華民族的利益。

P118 國民黨一大的成功召開,就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4年,工人運動開始復興,農民運動也有了初步發展。國共合作創辦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為未來的革命戰爭準備了軍事力量的骨干。

P1271927年8月1日南京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這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P129毛澤東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指出以農業為束腰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展為暴動,是一種特征;同時還科學地闡述了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根據地建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

P136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的領導地位,成為中國共產黨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重點:紅軍長征的勝利意義

1、紅軍長征開創我國革命的新局面

2、長征的磨難和考驗鍛煉了中國革命力量,黨員和紅軍力量顯著提高,為黨的隊伍和革命力量的壯大,為革命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基本骨干。

3、紅軍長征實現了中共北上抗日戰略方針,推動了抗日統一民族戰線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信心和勇氣;

4、在長征途中,中共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下注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5、紅軍長征培育了中共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

P137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P149國民黨與抗日的正面戰場的作用

1、粉碎了日本的“清理”計劃

2、為中共做了掩護作用

3、鼓舞了勢氣

4、擴大了中國抗戰的影響,喚起了國際社會的同情。

P157 抗日根據地內停止實行沒收土地的政策,普遍實行減租減息政策,以減輕農民所受的封建剝削,提高他們的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同時實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聯合地主階級抗日。

P1621941年5月 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中,反對主觀主義是整風運動最主要的任務

P163 中國共產黨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七大將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結合所創造的理論成果,正式命名為毛澤東思想,并將毛澤東思想規定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指針。

P 177 土地制度改革,是從根本上摧毀中國封建制度根基的社會大變革。

P 201 1956年創造性地基本完成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而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改。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基礎。(一化三改造)

P 214 “黨在這個過程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P 218 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特點: 社會主義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

P 2341957年2月,毛澤東在擴大的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P 236“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會化運動的發動 ( 看書)(*^__^*) „„

P 247 “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民族造成的損失是十分巨大的,它所提供的教訓是極為沉痛和深刻的。對于“文化大革命”這一全局性的長時間“左”傾錯誤,毛澤東負有主要責任。

P261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轉折 :中共十一屆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后兩年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開始了在思想、政治、組織

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以這次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黨和國家充滿希望和活力地踏上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具體重點看自己筆記,(*^__^*) „„)

P265 堅持思想基本原則: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發表的講話中指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

第三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提綱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提綱(08機制)

1.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是什么?

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大連灣

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2.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是什么?為什么?

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

原因:是近代以來中國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及其與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種從屬于資本主義世界的畸形的社會形態 3.簡述近代歷史上我國土地被割讓的情況? 1842年《南京條約》,把香港割讓給英國,1860年《北京條約》割去九龍半島南端和昂船洲給英國

1849葡萄牙武力強占澳門半島,

1858年俄國《璦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領土,1860年《北京條約》割去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領土,1864年《勘分西北界條約》割去中國西北44萬平方公里領土,

1881年《改定伊犁條約》和5個勘界議定書割去中國西北7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1895年日本《馬關條約》割去中國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

1898年德國強租山東的膠州灣,把山東劃入其勢力范圍,沙俄強租遼東半島的旅順口,大連灣及其附近海面,以及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

英國強租山東的威海衛和香港對岸的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及附近的島嶼(新界),以及長江流域為其勢力范圍

1899年法國強租廣東的廣州灣及其附近水面,把廣東,廣西,云南作為其勢力范圍,日本也把福建作為其勢力范圍

4.帝國主義是如何對中國實施政治控制的?

控制中國政府,操縱中國的內政,外交,把中國當權者變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馴服工具 5.鴉片戰爭時期,地主階級改革派提出了什么主張,有什么意義? 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意義:開創了中國近代西方學習的新風,中國開始有了民族覺醒 6.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的內容及意義?

內容:第一,要不要變法 第二,要不要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制 第三,要不要廢八股,改科舉和興西學

意義:這次論戰的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在中國的第一次正面交鋒。論戰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進一步開闊了新型知識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們長期受到束縛的思想。

通過論戰,西方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學說在中國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戊戌變法運動的帷幕隨之拉開

7.維新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維新運動的失敗主要是由于維新派自身的局限和衣慈禧太后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當時的民族資本主義力量還十分的微弱,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基礎相當狹窄 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維新派的實力非常的弱小,許多人還保留著封建士大夫的痕跡,他們既沒有嚴密的組織,也不掌握實權和軍隊,更沒有去發動群眾,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帝

8.簡述洋務運動

為了挽救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封建統治階級中的部分成員主張引進,仿造西方的武器裝備和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設近代企業,興辦洋務,這次運動稱為“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的內容:一,興辦近代企業 二,建立近代海陸軍 三,創辦新式學堂,派遣

留學生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期了某些促進作

用,洋務運動期間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排除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這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且翻譯了許多外國的書籍,使中國人

打開了眼界

失敗的原因:一,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 二,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 三,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9.簡述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 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民權主義 包括“創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民生主義 是“平均地權”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是喲個比較完整而明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的提出,對推動革命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10.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挽救共和國開展了那些斗爭?

與改良派進行了一次論戰,多次發動武裝起義 11.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條件是什么?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修正主義遭到破產之后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的基礎上產生的 12.簡述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與科學

五四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 :第一,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批判孔學,是為了給中國發

展資本主義掃清障礙 第二,他們把改造國民性置于優先位置 第三,那時還有許多領導人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 第四,在宣傳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是對它有所保留. 13.馬克思主義主要與哪幾種社會思潮進行了論戰

無政府主義,工團主義,基爾特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新村主義,泛勞動主義 14.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五四運動以后,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蓬勃興起,馬克思主義開始在知識界中得到 (2)適應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需要

15.遵義會議實在什么背景下召開的,它具有什么重要意義?

背景:長征初期,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依靠共產國際有關系的軍事顧問,德國人李德犯了“左傾”錯誤,嚴酷的事實教育了廣大的共產黨員和紅軍指戰員,他們開始產生對錯誤領導的懷疑和不滿,一些支持過“左”傾。錯誤的領導人改變了態度,轉而支持毛澤東的 正確主張,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并在占領黔北重鎮尊義后召開了會議,史稱遵義會議

意義:(1)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2)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及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挖去年就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6.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為什么屢次出現嚴重的“左”傾錯誤?

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沒有統一的理解 17.國民黨“一大”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

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做出了新的解釋:

(1)在民族主義中突出了反帝的內容,強調對外實行中華民族的獨立,同時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2)在民權主義中強調了民主權利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應為“少數人所得而私”

(3)把民生主義概括為“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大原則,并提出要改善工農的生活狀況

18.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在這場革命中,中國共產黨起著獨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1)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政治口號

(2)中國共產黨是國共合作的倡導者和統一戰線的組織者

(3)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群眾的發動者和組織者

(4)共產黨人不僅幫助個推動了國民革命軍的建立而且在軍隊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積極提高郭明君的素質,增強他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共產黨員在戰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著先鋒主用和表率作用

19.大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客觀上: 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強大,是由于資產階級發生嚴重的動搖,統一戰線出現劇烈的分化; 主觀上: 中國共產黨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20.國民黨“統一”中國后建立起什么性質政權?它是如何實行一黨專政的軍事獨裁統治的?

國民黨鎖實行的是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黨專政和軍事獨裁統治 如何:(1)未來鎮壓人民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建立了龐大的軍隊(2)為了鎮壓人民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還建立了龐大的全國性特務系統(3)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動,國民黨還大力推行保甲制度(4)未來控制輿論,剝奪人民的言論和出版自由,國民黨還厲行文化專制主義

21.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它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2)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 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5)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 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22.何謂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應 ,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2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怎樣建立起來的?(此題將第六章自己歸納總結一下)

隨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日益加深,盧溝橋事變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開始,中國共產黨首先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九一八事變后 ,抗日運動在全國興起,共產黨人與部分國名黨人合作抗日

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來到,中國共產黨及時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西安事變的爆發及其和平解決后國共開始合作 24.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有哪些?

原因:第一,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第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經驗:(1)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

(2)一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 (3)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自立于直接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證 (4)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外來侵略戰爭,同時又絕不懼怕戰爭

(5)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捍衛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25.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主要戰役有哪些?

淞滬,徐州,武漢,忻口等會戰和臺兒莊戰役

26.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實行全民族抗戰路線(2)采取持久的戰略方針 27.抗戰勝利后各種政治派別提出了哪幾種建國方案?

第一種: 地主階級與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方案; 第二種: 民族資產階級的方案; 第三種: 工人階級和其他進步勢力的方案

28.如何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論斷?

(1) 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走上生理發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 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和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實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它以中國化的馬克思即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

(3) 因此,中國共產黨能夠制定出適合中國情況的、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的過程中始終英勇的站在斗爭的最前線。

(4)“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中國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體驗所確認的客觀真理。 29.解放戰爭時期,在國統區爆發了那些學生運動?

(1)1945年底,昆明學生發動了以“反對內戰,爭取自由”為主要口號的一二一運動

(2) 1946年12月30日,北平學生高喊“抗議美軍暴行”,“美軍退出中國”的口號,舉行示威游行

(3)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發了反饑餓,反內戰運動 30.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是什么?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 31.什么是贖買政策?

(1)用贖買和國家資本主義的方法,有償地而不是無償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變資產階級的所有制

(2)在改造他們的同時,給予他們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3) 不剝奪資產階級的選舉權并且對于他們中間積極擁護社會主義改造而在這個改造事業中有所貢獻的代表人物給以恰當的政治安排

32.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左傾”錯誤的主要標志是什么?

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

33.簡述“文化大革命”的性質及其發生的原因?

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人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原因:(1)由于社會主義運動歷史不長,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更短,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剛剛處于起始階段

(2)黨的權力過分集中于個人,黨內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現象滋長 (3)毛澤東逐漸脫離群眾,主觀主義和個人專斷作風日益嚴重 34.為什么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1)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并且斷然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

做出了吧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2)全會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3)全會結束了我粉碎“四人幫”后兩年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開始了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以這次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35.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了那些歷史性成就?

成就:(1)從爭取經濟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從贏得政治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3)從發展新民主主義文化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4)從打破封鎖到全方位對外開放

(5)從“小米加步槍”到逐步實現國防現代化

第四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上篇)復習

緒論

如何認識中國近現代史的主題和主線?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中國近現代史的主題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近現代史的三條主線:

1、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爭取國家獨立與民族解放以及中國由封閉走向開放,擴大國際參與,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進程。

2、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通過社會革命,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3、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向西方尋找真理,并在這個過程中選擇馬克思列寧主義及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怎樣理解新中國建立以來是“輝煌的歷史進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開辟新紀元、走上新道路,經過艱辛探索、艱苦奮斗,開創新局面的歷史。

從1949年到今天,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通過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使中國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由此看來,新中國建立以來是“輝煌的歷史進程”。

上編 綜述 風云變幻的八十年 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其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主權和領土遭到破壞,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激化,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中國發生和發展起來。正因為如此,鴉片戰爭就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社會是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后,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社會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第一,獨立的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第二,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

第一,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第二,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并同外國侵略勢力勾結,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第三,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廣大地區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

第四,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它的發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而且它的大部分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國處于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治之下,加上中國地域廣大,以及在地方性的農業經濟的基礎上形成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存在,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

第六,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后來還加上官僚資本主義),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1、兩對矛盾及其關系

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兩對主要矛盾。這兩對矛盾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而由于帝國主義是中國封建勢力的靠山,中國封建勢力已經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因而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則是這兩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國革命的深刻根源就隱藏在這兩對主要矛盾之中,并伴隨著這兩對主要矛盾的激化而發生和發展起來。

2、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江澤民在十五大政治報告中指出:“鴉片戰爭后,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后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變民族遭遇侵略(外無獨立)、人民受壓迫(內無民主)的狀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和社會制度,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變中國經濟、技術、文化落后的面貌,充分發展以現代工業為主要標志的社會生產力,解放生產力問題,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只有通過革命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后,中國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逐步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從而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無數愛國志士和革命先驅為之奮斗、為之獻身的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真正成為現實。

第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么?

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對于中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但弊大于利,主要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是發展進步的障礙。

一、軍事侵略

1、屠殺中國人民:旅順大屠殺。

2、侵占中國領土,劃分勢力范圍

3、勒索賠款,搶掠財富

使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二、政治控制

為了統治中國, 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國政府,操縱中國的內政、外交 ,把中國當權者變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馴服工具。

使中國在政治上不再擁有完整的主權。

三、經濟控制

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

使中國在經濟上也失去了獨立性,中國被納入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成了西方大國的經濟附庸。除了沿海、沿江少數城市的經濟得到畸形繁榮以外,中國廣大地區特別是農村的經濟都瀕臨破產。外國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的聯合統治,導致了近代中國經濟的落后和人民的貧困。

四、文化滲透

1.披著宗教的外衣,進行侵略活動。

2.創辦書刊,美化西方的侵略,宣揚“種族優越論

在傳教的名義下,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為侵略中國制造輿論,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資本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思想文化上,促使中國新文化的產生,同時,把西方先進的思想如果民主科學等理念傳入中國,有利于中國人民的覺醒和思想意思的提升,客觀上也為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運動創造了條件。

但這一切并不能抹殺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罪行,其入侵中國的行為,給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教訓是什么 從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間,中國人民對外來侵略進行了英勇的反抗,這些斗爭具有重大的歷史作用。但歷次反侵略戰爭都是以中國的失敗、中國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結束。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國社會制度的腐敗和經濟技術的落后。

1、社會制度的腐敗——根本原因

封建社會末期的清王朝,從皇室到朝臣,大多昏庸愚昧,既不了解世界大勢,頑固拒絕變革,又用人唯親,嫉賢妒能,排除異己,文官貪財,武將怕死。如此腐敗朝廷,不亡焉有天理!

2、經濟技術的落后

鴉片戰爭的失敗的根本理由是我們的落伍。我們的軍器和軍隊是中古的軍隊,我們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們的人民,連士大夫在內,是中古的人民。我們雖拚命抵抗,終歸失敗,那是自然的,逃不脫的。從民族的歷史看,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

第二章

如何認識洋務運動的性質和失敗的原因、教訓?

洋務運動的性質:是封建營壘里先進的貴族地主為了維護滿清封建統治而發起的一場救亡圖存的改良,具有民族資本主義性質。是探索國家出路的一次嘗試;是一場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未完成近代化。

1、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 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

興辦軍事工業,發展民用企業,促進了近代工業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的產生;開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帶來了新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西學為用”、“學習諸國富強之術”、“稍分洋商之利”等思想推動了社會觀念和社會風氣的移易,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經濟的發展。

• 洋務派舉辦洋務新政的目的是要維護封建統治,并不是要使中國朝著獨立的資本主義方向發展。

2、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 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不愿意變革封建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

• 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企業依賴外國而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無異于與虎謀皮。

• 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務民用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但其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門式的,官員既不懂生產技術,又不懂經營管理,經營不講效益,內部極其腐敗。

• 因此,洋務運動不可能為中國擺脫貧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終失敗的命運。

洋務運動失敗的教訓:地主階級不能擔負起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重任

1.新的生產力是同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及其上層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義的制壓下充分地發展起來的,故要發展近代企業,要維護民族資本.要想培養洋務人才,要改變封建制度。

2.西方國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故不可一切仰賴外國,需自己獨立自主,新式企業需要新的管理體制,給與商人一定的發言權,政府干預不要太多。委派技術人員,以營管理,對現代企業也有一定的幫助。

如何認識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和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1、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

• 第一,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推動了中華民族的覺醒。

• 第二,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良運動,在政治、經濟等領域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制度。

• 第三,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思想觀念的解放和社會風氣的更新。

• 失敗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維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的反對。從客觀上講,守舊勢力強大,而維新派社會基礎狹窄,力量弱小,既沒有嚴密的組織,又不掌握實權和軍隊,更有發動群眾。從主觀上講,維新派表現出明顯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義;二是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三是懼怕人民群眾,不敢發動人民群眾,因而無“回天之力”。

• 教訓和啟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治階級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爭取國家獨立、民主和富強,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戊戌維新失敗后,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就進一步發展起來了。

第三章

為什么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大變化?

辛亥革命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雖然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探索了道路。

1.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為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開辟了道路。 2.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3.帶來了人們思想上的解放,打開了思想進步的閘門。

4.促使中國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發生了新的積極的變化。

5.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辛亥革命為什么會失敗?它的失敗說明了什么?

一、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客觀上:是由于帝國主義列強和國內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這是導致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 主觀上:是由于領導這場革命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存在的弱點和錯誤: 1.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2.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3.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

二、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和啟示

1.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這些弱點、錯誤,根源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正因為如此,辛亥革命趕跑了一個皇帝,卻沒有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封建主義和軍閥官僚政治的統治基礎,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2.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不能夠救中國,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

3.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要解決中國發展進步問題,必須找到能夠指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進理論,必須找到能夠領導中國社會變革的先進社會力量。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三種建國方案、兩個中國之命運?

(1)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存在著三種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后官僚資產階級)。他們是反動勢力、民主革命的對象。其政治代表現時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國民黨統治集團。

二是民族資產階級。他們是中間勢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黨派的某些領導人物和若干無黨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是進步勢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國共產黨。

(2)三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了三種不同的建國方案:

第一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方案。主張繼續實行地主階級、買辦的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統治,使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建國方案。他們是要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以便是資本主義得到自由和充分的發展,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

第三是工人階級和其他進步勢力的方案。他們主張在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下,首先進行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便建立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即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并經過這個人民共和國,逐步達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上述建國方案擺在中國人民的面前,由他們在自己的政治實踐中做出選擇,但是,從根本上說,由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并不具備現實性,可供中國人民選擇的方案主要是兩個:或者是繼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或者是創建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

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最終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 (3)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最終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

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當時中國所處的時代條件和國內階級關系的狀況所決定的。

第一,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外國有過的,中國不能有,因為中國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是他們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過于軟弱。他沒有勇氣和能力去領導人民進行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從而為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掃清障礙。

總之,地主階級與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方案由于違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廣大人民的唾棄,他們的反動統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方案由于脫離中國實際,也沒有得到中國廣大群眾的擁護,連提出這種方案的多數人最終也承認這個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關于建立人民共和國的方案,逐步的獲得了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乃至民族資產階級一起政治代表的擁護,由此成了中國最廣大群眾的共同選擇

第五章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 1.開展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斗爭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八七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

八七會議以后,舉行了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中國革命由此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2.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農村為重點,到農村去發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建設根據地,這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要求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革命新道路的開辟,依靠了黨和人民的集體奮斗,凝聚了黨和人民的集體智慧。而毛澤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毛澤東不僅在實踐中首先把革命進攻的方向指向了農村,而且從理論上闡明了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和農村應當成為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澤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文章,明確指出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展暴動,是一種特征;還科學闡明了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澤東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議的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4.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是對1927年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斗爭經驗的科學概括。它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當時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做堅決斗爭基礎上形成的。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5.隨著革命新道路的開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復興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逐步發展起來。紅軍游擊戰爭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農村根據地成為積蓄和鍛煉革命力量的主要戰略陣地。

試論述遵義會議的召開及其重大意義

一、遵義會議的召開(時間:1935年1月)

(1)遵義會議通過了《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決議》,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犯了一系列嚴重錯誤.會議肯定了毛澤東關于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

(2)對中共中央和紅軍領導進行改組,推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決定仍由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周恩來、朱德指揮軍事.隨后,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毛澤東、周恩來負責軍事。

二、歷史意義

1.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2.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地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3.這次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五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復習重點

一、 知識點

第一章

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 近代中國社會 康乾盛世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工業革命 虎門銷煙 鴉片貿易 協定關稅 領事裁判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涵義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征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 近代新興的階級 帝國主義間接統治 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 軍事侵略 瓜分中國的狂潮 租界 旅順大屠殺 馬關條約 沙俄侵占中國東北領土 辛丑條約 火燒圓明園 八國聯軍侵華 洋人的朝廷 赫德 通商口岸 資本輸出 經濟侵略 文化滲透 傳教士 萬國公報 林樂知 三元里人民抗英 臺灣人民反抗日本占領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鄧世昌 三國還遼事件 粉碎瓜分圖謀 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 民族意識的覺醒 師夷長技以制夷 林則徐 魏源 救亡圖存 振興中華

第二章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洪秀全 洪仁玕 《天朝田畝制度》 《資政新篇》 天京事變 舊式農民戰爭最高峰 洋務運動 曾國藩 李鴻章 中體西用 自強求富 戊戌維新運動馮桂芬 康有為 梁啟超 譚嗣同 維新派 守舊派 百日維新

第三章

《辛丑條約》 日俄戰爭 清末新政 皇族內閣制 興中會 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有傳播 中國同盟會 三民主義 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 黃花崗起義 保路運動 武昌起義 清帝退位 南京臨時政府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 二次革命 護國運動 護法運動 二十一條 張勛復辟 中華革命黨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十月革命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戰后世界政治形勢 “三座大山” 外國壟斷資本 封建經濟 官僚資本 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 民族資產階級 四大家族 “法幣” 民族資本 三種政治力量 三種建國方案 兩個中國之命運 北洋軍閥 新文化運動 《青年》雜志 “德先生” “賽先生” 孔學與國學 馬克思主義 資產階級道路 李大釗 五四運動 巴黎和會 五四精神 赴法勤工儉學 社會民主主義 修正主義 問題與主義之爭 社會主義青年團

共產黨支部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黨的綱領 中央局 第二國際 民主革命的綱領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群眾路線 第一個工人運動高潮 彭湃 二七慘案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新三民主義 三大革命政策 孫中山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五卅運動 北伐戰爭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國民大革命 “鐵軍” 中山艦事件 新右派 “清黨” “分共” 大革命失敗 土地革命戰爭階段

第五章

國民黨的軍事獨裁統治 土地革命 武裝斗爭 黨的建設 八七會議 南昌起義 廣州起義 秋收起義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井崗山革命根據地 反“圍剿”戰爭 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 井岡山土地法 “左”傾教條主義 遵義會議 長征勝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六章 九一八事變 偽“滿洲國” 南京大屠殺 奴化教育 盧溝橋事變 局部抗戰 全國性抗戰 一二九運動 逼蔣抗日 瓦窯堡會議 西安事變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國共第二次合作 正面戰場 敵后戰場 戰略防御 戰略相持 戰略反攻 《論持久戰》 平型關大捷 百團大戰 皖南事變 臺兒莊大捷 洛川會議 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 游擊戰爭 進步勢力 中間勢力 頑固勢力 三三制政權 《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 中流砥柱 減租減息 延安自然科學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六屆六中全會 新民主主義理論 獨立自主 整風運動 實事求是 主觀主義 中共七大 東方主戰場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飛虎隊” 以弱勝強的民族解放戰爭

二、問答題論述題

1.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么?

答: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

(1)近代中國社會制度的腐敗是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在1840年以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清王朝統治者從皇帝到權貴,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勢,不懂得御敵之策。由于政治腐敗、經濟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統治階級封閉自守,妄自尊大,驕奢淫逸,盲目進攻;另一方面又使統治者和清軍指揮人員在戰爭面前完全沒有應變的能力和心態,不適應于近代戰爭,不少將帥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有的甚至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眾,擔心人民群眾動員起來會危及自身統治,所以不敢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防民甚于防寇”。

(2)近代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后是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當時的中國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經濟水平上。經濟技術的落后直接造成軍事裝備的落后,軍隊指揮員不了解近代軍事戰術,從而造成軍隊素質和戰斗力的低下。以鴉片戰爭為例,雖然中國軍隊在總兵力上占優勢,但在局部戰役、戰場上不占優勢。加上軍隊素質、武器裝備等諸方面的劣勢,中國軍隊的綜合實力、戰斗能力遠遠低于英軍。這使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

教訓:清朝統治集團在對外戰爭中妥協退讓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經使他失去在中國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戰爭勝利的;發展是硬道理,只有技術先進,國力強盛,才能打勝仗;兵民是勝利之本,要充分依靠民眾,進行人民戰爭。

2.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是什么?

答:1)地主階級改革自救運動,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2)傳播近代科技知識,培養科技人才,有積極作用。3)對封建思想文化的沖擊作用。

3.近代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有哪些?

答:第一,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第二,在民族工業中,工業資本所占的比重小,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所占的比重大。全國抗日戰爭前,民族資本中80%是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工業資本只占20%。

第三,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主要是以紡織、食品工業為主的輕工業,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技術、設備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賴外國壟斷資本和本國官僚資本。

第四,民族資本所經營的工業,規模狹小,經營分散,技術設備落后,勞動生產率低。

第五,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封建勢力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4.“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是什么? 答:1)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表面的感性認識的階段,這典型地表現在義和團等籠統的排外主義的斗爭上。第二階段才進到理性的認識階段,即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并看出了帝國主義聯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這種認識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才開始的。在這場運動中,提出了“改造強盜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和“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這樣的口號。這表明,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了。

2)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么,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失敗,有力地打破了人們對于資本主義列強的幻想。

在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顯示了偉大的力量。工人在斗爭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這個事實,給予先進的知識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他們發揮了某種先鋒和橋梁的作用。而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相結合的過程,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五四運動就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

5.近代史上中國思想界三次思想解放及意義。

答:(1)維新派與守舊派的論戰,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在中國的第一次正面交鋒。論戰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進一步開闊了新型知識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們長期受到束縛的思想。

(2)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來,皇帝被看作是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如今連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被懷疑、不可以被拋棄?辛亥革命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覺醒,打開了思想進步的閘門。 (3)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這股潮流沖決了禁錮思想的閘門。而這個閘門一被打開,各種新思潮的涌流就不僅不可避免,而且是無法遏制的了。

6.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p166 答:第一,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第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以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7.為什么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變? 答: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民主革命。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治,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

第二,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8.如何理解1919——1949年中國的三個政治力量及其三種建國方案?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最終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 答:1)第一種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方案。他們是反動勢力(有時稱頑固勢力)、民主革命的對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國民黨統治集團。

在長時間里,地主階級與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力量。他們同廣大人民處于尖銳對立的地位,因而主張繼續實行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統治,使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

第二種是民族資產階級的方案。

他們是中間勢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黨派的某些領導人物和若干無黨派民主人士。

在舊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始終沒有占據統治地位。它們的基本政治主張,是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以便使資本主義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發展,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

第三種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方案。

他們是進步勢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國共產黨。主張,中國人民應當在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下,首先進行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便建立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即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并經過這個人民共和國,逐步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2)地主階級與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方案由于違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唾棄,它們的反動統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方案由于脫離中國實際,也沒有得到中國廣大群眾的擁護,連提出這種方案出多數人最終也承認這個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共產黨提出的關于建立人民共和國的方案,逐步地獲得了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乃至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治代表的擁護,由此成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選擇。

9.在中國近代史上,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除了強迫中國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外,主要是利用其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賦予的特權,來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逐步把中國卷入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

11.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教訓是什么?p45 答:歷史意義:1)太平天國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撼動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2)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就是農民戰爭的最高峰。3)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4)太批評天國起義還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5)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亞洲的統治。

教訓:太平天國起義及其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由于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擔負起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取得勝利的重任。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12.辛亥革命為什么會失敗?

答:失敗原因:根本上是因為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 ,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

客觀上說是由于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

主觀上說是由于領導者資產階級革命派本省有許多的弱點和錯誤。主要是: 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第二, 不能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第三, 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 正是由于這些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最終是失敗了。它的失敗說明了由于資產階級的獨特的階級性,在中國要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國合國的愿望是不可能實現的。

16.論述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經驗? 答:第一,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沒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第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谷諔馉幋蟠筘S富和升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這是抗日戰爭得以堅持和勝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證。

第三,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證。一個國家只有首先自強,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決不懼怕戰爭。

第五,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捍衛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17.論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 答:

(1)資本一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中 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2)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并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成為資本一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3)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廣大地區內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

(4)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它的發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而且它的大部分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

(5)由于近代中國處于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治之下,加上中國地域廣大,以及在地方性的農業經濟的基礎上形成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存在,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后來,帝國主義國家還分別支持不同的政治勢力以分裂中國,使中國處于不統一狀態。

(6)在資本一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后來還加上官僚資本主義),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18.革命派和改良派論戰中是如何論述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的?

答:1905年至1907年間,圍繞中國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還是改良方式這個問題,革命派與改良派分別以《民報》、《新民叢報》為主要輿論陣地,展開了一場大論戰。革命派在論戰中論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

第一,清政府是帝國主義的“鷹犬”,因此,愛國必須革命。只有通過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禍”,獲得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

第二,進行革命固然有犧牲,但是,不進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中國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犧牲。革命雖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療治社會的良藥。

第三,人們在革命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犧牲,是以換取歷史進步為補償的。革命本身正是為了建設,破壞與建設是革命的兩個方面。

19.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呈現了哪些新面貌? 答:1)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的綱領,為中國人民指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分清敵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1922年7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地指出,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它在當前階段的綱領應當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2)開始采取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政黨和政治派別沒有采取過、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眾路線的方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組織、推動下,從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到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中國掀起了第一個工人運動的高潮。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堅定的革命性和堅強的戰斗力,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政治影響。在集中力量領導工人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從事發動農民的工作。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民協會,開展反抗地主壓迫的斗爭。這種新式的農民運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也是不曾有過的。

20.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

答:第一,開展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斗爭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八七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方針。

八七會議以后,舉行了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中國革命由此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第二,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農村為重點,到農村去發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建設根據地,這是1927年以后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要求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革命心道路的開辟,依靠了黨和人民的集體奮斗,凝聚了黨和人民的集體智慧。而毛澤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第三,毛澤東不僅在實踐中首先把革命進攻的方向指向了農村,而且從理論上闡明了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和農村應當成為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澤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社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文章,明確指出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展暴動,是一種特征;還科學闡明了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于根據地建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澤東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議的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第四,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是對1927年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斗爭經驗的科學概括。它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當時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做堅決斗爭基礎上形成的。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五,隨著革命新道路的開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復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逐步發展起來。紅軍游擊戰爭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農村根據地成為積蓄和鍛煉革命力量的主要戰略陣地。

21.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是什么?

答:(1)在戰略防御階段,從全局看,國民黨正面戰場是主要的,敵后的游擊戰是輔助的。

(2)在戰略相持解讀那,敵后游擊戰爭成為主要的抗日作戰方式。 (3)游擊戰爭還為人民軍隊進行戰略反攻準備了條件。

22.怎樣評價國民黨政府在抗日戰爭中執行的路線和正面戰場的地位與作用? 答:(1)國民黨政府執行面抗戰的路線,即不敢放手發動和武裝民眾,實行單純的政府和正規軍的抵抗;在戰略戰術上,國民黨軍事當局沒有采取積極防御的方針,而是進行單純的陣地防御戰。這是由國民黨政府的階級本質和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不僅使國民黨正面戰場接接失利,而且危害群眾利益,不得人心,使國民黨政府孤立于人民群眾之外。

(2)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對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抗日戰爭初期的戰略防御階段。

(3)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在抗戰各個階段中表現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谷諔馉幊跗诘膽鹇苑烙A段,國民黨政府積極抗戰,正面戰場在整個抗戰中起了重要作用,對抗戰的堅持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實行片面抗戰路線,也遭受了巨大損失,特別是進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一面消極抗戰,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明顯下降。在戰略反攻階段,國民黨雖然堅持抗戰,但重點在準備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對奪取抗戰最后勝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國建設銀行規章制度下一篇:中國高校十大荒唐事件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