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美家庭教育對比

2022-08-15

第一篇:中美家庭教育對比

中美學生對比看中美文化差別-論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英語詞匯與文化

題目:中美學生對比看文化差異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班級:電氣1101姓名:彭丁祥學號:2011010900指導教師:周方元

2013年3月4日

中美學生對比看文化差異

摘要: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不僅科學技術長期執世界之牛耳,高等教育自二戰以后也被公認為世界最佳。只要注意一下科學界的“金牌” — 諾貝爾獎每年的得主多半為美國人,且多數為大學教授,即可說明這一點。中國跟美國文化和制度上都存在差異,美國的制度和文化也正是值得我嗎去研究和學習的,大學作為人才的發源地,那么美國大學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和中國的有什么區別了?本文將從美國大學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跟中國大學學生的差別來探討中美文化差別。

關鍵詞:中國;美國;學習制度;文化差異

正文:

一 美國大學生的作息和學習

由于美國大學實行的是“完全的”學分制,一學期修哪些課程完全由學生自主決定(當然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和數量要求),因此大學生沒有整齊劃一的作息時間,也絕沒有熄燈制。如果第二天早8點無課,那么愿起早還是睡懶覺完全是個人自由,即使住在學校的Dorm(學生宿舍)里也不會有人干涉(大學生可以住在學校的Dorm,也可以住在校外的Apartment或家里,學生宿舍通常不超過3人,有書桌、書柜、床和衛生間)。除了宿舍人數,及宿舍內的設施差別外,這方面跟國內大部分大學大學生的狀況基本一致

美國大學生的作息時間與學校的作息制度有關:美國大學沒有11:30準時吃中飯,5:30準時吃晚飯這樣的固定安排,有的課可能持續到12:30,而1:00可能又有另一堂課。自助餐廳、圖書館、計算機房、各辦公室都是全天服務,麻省理工學院的圖書館甚至二十四小時開放!美國大學幾乎都有一個巨大的學生活動中心(Student Center),包括一個或多個自助餐廳、學習室、休息室、娛樂室(如電子游戲廳和臺球室)、多功能的書店以及商店等。寬敞明亮的學生餐廳不僅提供餐飲,也是談天、會友、休息的地方。

小結:美國大學生的作息時間和作息制度跟中國大學存在很大差別,中國文化在作息時間上講究的是規律,上課時間基本都是分上午;下午;晚上三個階段,而且時間都很有規律。另外中國大學里邊的學生活動中心跟美國的也有差異,中國大學里的活動中心一般就是些體育設施或者干脆就是什么都沒有以供學校舉行活動用,不會出現如休息室、娛樂室之類的,更加不會有游戲廳。這其中體現的就是中美文化對個人的態度,中國文化更注重集體主義,學校大部分設施主要以學校為,而美國文化里邊則更加注重個人主義,他們更加注重個人的感受和生活質量。

二 美國大學生看待學位證書的態度

學位證書固然很重要,它是你受過并完成高等教育的重要標志。大學里每年夏天舉行的畢業典禮,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慶典,典禮之后還要大宴賓朋,包括畢業生和他們的家長和

親屬。美國大學畢業生此時的心情大概與中國的高中生考上大學時相當,中國學生的關鍵是能否通過高考獨木橋,考上大學;而美國大學寬進嚴出,關鍵卻是能否大學畢業。另一方面,美國是個講求實際的國家,美國不少大學生、研究生,偶學位還未拿到,就已經在公司里上班,薪水當然是與其學位相當的。

美國社會既重視學位,更重視實際能力。美國技術部門用人(或大學教授招研究生),不僅看其成績單優秀與否,還要看其是否學過某些重要的課程,同時給一技術問題令其在一兩周內解決,最后還要判斷其是否能和同事融洽相處。但是,在一時難以分辨高下時,當然是以學歷、特別是名牌大學的學歷來決定取舍。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美國學生普遍認為,上大學、受教育是自己的權利,當聽到很多中國學生上不了大學,感到不理解。因此美國大學生多數都很努力,因為學習的目的很明確:學到本領、拿到學位證書,就意味著可能找到好的工作

小結:這體現了中美文化中教育目的差異

1、美國家庭教育目的期望值不高

美國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這個目的期望值不高,所以美國父母 能較為輕松地對待孩子的教育,把孩子的個性中的積極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讓子女實現自我價值。

2、中國家庭家庭教育目的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強

中國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才”,將來有出息,有個好職業,一生能在順境中度過。出于這個目的的中國父母特別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專心。

三 美國大學生的戀愛態度

美國是充分開放的社會,包括性開放。美國青年談戀愛較早,高中生即開始date(約會),據說高中畢業的女生中處女已經不多。但多數美國大學生還是把精力放在學業上,因為獲得大學學歷是通往未來幸福的重要橋梁,美國大學教授對功課要求又非常嚴格,每門課都經常有不及格的學生,功課不及格要重修、重交學費,多科不及格則拿不到學位。因此將學業視為兒戲,早戀早婚的學生并不多。何況在那樣開放的社會里,男女之間已沒有多少神秘可言。 另外美國社會講究尊重個人隱私和自由,男女關系恐怕是頭號隱私(政界人士則除外)。因此大學校方不大過問學生這方面的事,而且也無權過問。無論同居、還是早婚,都是學生自己的責任,如有違法,則是司法部門的事。

小結:這其中體現了中美文化中婚姻觀的差異,美國人的婚姻觀與中國人的婚姻觀有著極大的不同。因為他們認為:婚姻純屬個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時婚姻不屬于道德問題。一個人有權選擇他/她最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發現現有的婚姻是一個錯誤,他/她有權作第二次選擇。如果夫婦一方愛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會受譴責。在他們看來,強迫兩個不相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是很殘忍的,這都體現了美國崇尚個性自由的天性。 中國人的婚姻相對來說比較穩定。這是因為中國人把婚姻當作一個嚴肅的道德問題,喜新厭舊,或是第三者插足都會被認為是極不道德的,這就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儒家文化。

四 美國大學對學生的言談舉止的紀律約束

在美國很少聽到紀律(discipline, obedience)這類單詞,在各種場合美國人強調更多的是責任(responsibility, duty),紀律這個詞在美國恐怕主要用于軍隊而不是平民。美國大學生與校方的關系有些象買賣雙方,學生付學費買教育,學校則負責提供優良的設備和教學,二者之間似乎不存在管與被管的關系,而是平等的,雙方各負自己的職責。學生必須達到學業要求,否則留級,畢不了業,只能是自己吃虧。校方不用督促學生去努力學習,只用制度管理,即在規定的范圍內選課,完成若干個學分,平均達到C以上(相當于60分),即可獲

得學位。若想進一步深造,特別是轉入名牌大學的研究生院并獲得獎學金,那么每門功課成績都要盡量爭取A,這樣才有機會。另一方面,教授必須認真備課,提高講課水平,認真答疑。每門課結束前,往往由學生填一份無記名調查表,為任課教師的各方面打分,包括講課內容對學生是否有益、學生課堂理解程度、作業量的適中度等,然后送到學院。從而雙方互相制約。

美國大學生的考試成績也被視為個人隱私,任課教師不得將其公布于眾,更不得以此隨意將學生排隊劃線,而是由學校將成績直接寄到本人住處。尊重學生的個性,承認學生的差異,允許學生依個人愛好和特長發展并盡可能提供方便條件,這大概是美國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在美國,每個人的言談舉止都是個人自由,但有一個前提,即不得妨礙他人。因此在教室里當然不能大聲喧嘩、隨地吐痰、吸煙,否則教授有權令其出去,胡鬧的可以立刻叫警察來,因為那樣可能已經觸犯了法律。在宿舍里同樣不能大聲喧鬧,否則其他同學可以報告宿舍管理人員。遺憾的是美國有時也“法不責眾”,周末晚上的喧鬧和搖滾樂有時也無人過問,只好忍耐。至于打架斗毆,現實生活中極為少見,只有好萊塢電影里常出現。打架的結果則是立刻被警察帶走,弄不好吃一場官司,賠一大筆錢。美國的學校和主流輿論的教育是,“所有的人不分種族、性別、膚色、貧富,一律平等。”這些語言,常常堂而皇之地掛在各種政府機關例如移民局最醒目的地方,如同我們宣揚的“為人民服務”一樣。因此,人們表面上彼此尊重,但也保持一定距離,同學之間互相欺辱的現象很少發生,也絕不能嘲笑別人身體的缺 陷(如胖瘦、高矮、殘疾等)。在大學校園里??吹綒埣矊W生與健康學生一起上課,健康學生幫助殘疾學生上下電梯和樓梯是很正常的現象。美國人走到哪里都自覺排隊,在公共場所很少有人大聲喧嘩,一般不會為公共汽車上不小心踩一腳而辱罵,或者有失身份地搶座位。美國大學生主要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依靠個人教養和個人約束力來支配自己的言行,而不是靠“紀律”。

小結:這些都體現了美國人的平等意識和自由的天性,而這更是中國人最缺少的,傳統的君臣,父子等級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仍然根深蒂固。父親在兒子的眼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長中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而美國人平等意識較強,無論貧富,人人都會尊重自己,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同時,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在美國,很少人以自己的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也很少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為他們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牛仔也能當總統”。

結束語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經濟,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和美國在國際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了解中美文化差異,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能幫我們正確理解美國人的言行。在交際過程中,充分了解對方,尊重對方的習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際效果。對于中美間的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認真對待兩國文化的差異。因此,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中西文化,成為21世紀的交際強者!

參考文獻

【1】端木義萬,英美報刊[J],南京大學出版社1900(2):92-94

【2】胡文仲,文化與文學[M]上卷,1994(1):116

【3】邢 東,中美文化差異管窺[M]上卷,1997:.74-76

【4】中國教育報[J],中國教育報刊社,2003:14

【5】吳冰,外語教學與研究[M],1994(1):p.87

第二篇:中美飲食的對比

Differences on Foo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which has a history longer than five thousand years, has various cultures, is one of the bigg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s we mention the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many people think highly of Chinese food, it emphasizes on color、smell、taste and shape. We Chinese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food’s nutrition, its smell and tast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for us. In our eyes, we regard our diet as a kind of enjoyment. "Food is the heaven to the human", from this proverb, we can learn the importance of food in our heart. Because our region has a low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people always be hungry, as a result, it comes into being the particular culture that diet is important than any other thing. However, in the sharp contrast, American holds the idea of rational diet. Regardless the color, smell, taste and shape of the food, what they care is to take enough calorie, vitamin and protein. Even if it tastes the same, they will force themselves to eat it for its nutrition.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cultural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e paper mainly make a 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food culture from dietary concepts and pattern.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國家,具有多樣的文化。中國的飲食文化在全世界更是享有盛名。一提到中國飲食文化,很多人都會對中國食譜以及中國菜的色、香、味、形贊不絕口。中國人注重的不僅僅是營養,飲食的口感與味道更是重中之重。對于中國人而言,飲食的過程是一種享受。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句諺語就足以說明飲食在我們心中的重要性。由于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來都處于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人們總是吃不飽,所以才會有一種獨特的把食物看得重于一切的飲食文化。

對比注重“味”的中國飲食,美國則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本文透過中美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主要對飲食觀念,飲食方式兩方面的飲食文化內涵進行了研究

第三篇:中美俄文化對比

中國與美國、俄羅斯的文化對比 2014級 工管3班 馬繼靜

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目前是當今世界最受矚目的三個國家,同時也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盡管三個國家有著不同的發展歷史,有不同的文化,卻有共同的未來展望。

一、文化的對比。

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化作為文化主體保留至今。以傳統文化為立國之基的中國在世界上存在了長達五千年,對比在歷史上強盛一千多年的羅馬帝國,卻早已不復存在。中國和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之間都存在著傳統和現代的文化差異。

歷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歷史發展進程和社會遺產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發展不同 ,因而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沉淀形成的歷史文化也不相同。[1] 就傳統文化而言,縱覽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很多的方面,比如: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在戀愛婚姻方面:中國跟美國在有些文化及社會差異上是根深蒂固的,中國漢族占總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個少數民族在膚色、人種上也與漢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單一人種和單一文化的國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國文化的主體,尤其是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占有統治地位。中國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而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口構成極為復雜,世界各國的人才在這里群英聚會,各種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各種民族、各種文化的大熔爐。因此美國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并且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從性格上來說,美國人相當崇尚個人主義,在中國則強調家族及階級層次,這是個非常重要及有影響力的分別。美國人崇尚個人特質的例子很多,父母較少伸手干預子女的發展。美國人是相當開放和直接的,他們總是追求新奇的是我,不斷的改變環境,在冒險中尋求刺激。

而對于俄羅斯人,大都對其的印象都是文明、素質高、修養高。由于歷史的因素、戰爭的磨難、多民族的榮格,使其對祖國二字的概念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們更加的崇尚自由、討厭強權和約束。俄羅斯是歐洲大 國,同時又是亞洲大國。盡管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處于歐洲,但從其政治文化傳統來看,恐怕更接近于東方文化類型。俄國信奉希臘正教&東正教。希臘正教屬基督教文化類型。正是這同一類型的宗教文化和地域相連的原因使俄羅斯吸收了大量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文明成就,擴大和加強了它同歐 洲國家的交往,比像中國這樣的東方國家更容易步入世界近代化的進程。這是與中國文化類型的明顯不同之處。[2] 就現代文化而言,中國較傳統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二十世紀 以來,中國社會一直處于劇烈的動蕩之中,從文化上看它也正是一個重大的轉型時期。在文化轉型 時期對傳統文化往往并存著三種力量: 即文化的保守主義派、文化的自由主義派和文化的激進主義派。 在文化轉型時期,這三種力量并存于同一框架中,它們之間的張力和搏擊正是推動文化以及社會前進的重要契機。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在不同歷史情況下, 它們對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同的意義。[3] 經過不同時期的洗禮,時代的考驗,我國傳承優秀傳統,同時又拋棄不好的一面。比如,近代以來,我們慢慢拋棄了男尊女卑,女子裹腳等舊思想,到現在迎來的是自由開放的文化思想;同樣在禮儀方面,我國拋棄“三書六禮”、“三拜九叩”和跪拜這些繁雜的禮節,取而代之的是互相尊重的握手禮,這也和當今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禮儀相似。當今世界文化朝著多樣化發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互相影響,尤其是我們國家,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不斷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發展和壯大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美俄的文化差異,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傳統文化方面。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世界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奇葩,是美國、俄羅斯等國所不能表達的,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總格局下,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傳統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而在經濟全球化、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不斷加速的現代化過程中,文化不斷拓新,既守護和繼承傳統又背離傳統、走向現代的雙向逆反運動,正構成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演變的一大奇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實際反映了人類文化發展的深刻規律。

二、全球化面面觀。

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化已成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全球化逐漸形成,出現了經濟一體化。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文化逐漸也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文化全球化作為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表現,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日益呈現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它的形成對處于弱勢的發展中國家的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文化全球化并不是中、美、俄國這些大國就能決定的,文化是全人類共同創造的結果,它屬于全人類,但具體到每一個國家,文化又強烈地表現出每一個國家的特點。正是由于文化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相容,文化被全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民族與個人享有,文化的兼容性使它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進行著空前的互動,而這種互動則是伴隨著政治、經濟等人類的實踐活動進行的。文化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它的發展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關于人類的實踐活動,馬克思曾說過: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因此,實踐是人類其他一切活動的基礎。文化全球化時代,人類的實踐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的拓展,突破了原有時空的限制,從而使文化實現全球化傳播,但文化全球化的更深層涵義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跨越國界的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實踐基礎上,通過與其他國家和民族在文化價值觀念、文化模式等方面的沖突、磨合與整合,建構新的文化關系、文化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全球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文化在實踐基礎上建構的新的文化關系,文化模式。例如,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后,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逐漸融入中國政治、文化制度,并被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文化關系、文化模式。因此,文化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并在實踐中實現它的新關系、新模式的構建。

文化全球化的肯定論有兩種意見 :一種是統一論 ,一種是多元論。統一論把文化全球化看作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 ,認為經濟、政治、科技的發展與互動決定了世界文化變化的方向更加趨同。而文化全球化的多元論認為 ,全球文化的發展 ,過去未能、今后也不可能是單元化的、一個中心的 ,而必然是多元的、多中心的。文化多元論認為全球文化是混雜文化。[4] 文化全球化的過程,是文化民族性與世界性不斷展開的過程,在當代,文化的全球化更多地表現為文化的殖民化。[5]文化全球化發展有了一定的表現,比如:在美國華盛頓,有專門為華人建設的唐人街;美國電影《功夫熊貓》中,從里面的故事情節,場景設置,再到各個人物形態都是來自中國;在俄羅斯舉辦的“中國年”開幕式2007年3月26日在克里姆林宮大禮堂隆重舉行。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出席并致辭;同樣,在中國,牛仔褲、肯德基等隨處可見,人們更是喜歡在電影院觀賞好萊塢大作;在中國東北,俄羅斯風格的建筑物也是數不勝數;除此之外,各國還互相派遣留學生;文化全球化作為一種歷史現象,表現多多。好萊塢、麥當勞、迪斯尼、互聯網、衛星電話、衛星電視、有線電視,乃至超級商場、專賣店等等,都是文化全球化的實質性表現。[6]這些都是文化全球化發展影響下的現狀。

三、二十年后的展望。

隨著現在世界經濟,世界各國的文化迅猛發展,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也會越來越小,文化全球化發展成為了必然趨勢,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人類感情、思想具有共同性的一面。在創造自身的歷史過程中,人類也創造自身的精神、情感世界。雖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在情感等精神活動方而的表現形態各不相同,但是都具有能夠相互交流、交融的特質,存在著一些共通的地方。惟有如此,人類才能夠相通而不產生隔閡。文化全球化在這一意義上是可行的,也是應該的。[7] 文化全球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樂觀論與悲觀論都是站不住腳的。只有多元文化協同才是未來文化全球化的圖景。多元文化協同共榮 ,這是文化全球化的前景 ,是世界和諧的根本保證 ,也是和諧世界的重要表現。中國倡導構建和諧世界的主張 ,就建立在對全球多元文化協同共榮前景的認識基礎上。[8]在文化全球化進程中!必然會提出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等問題,任何民族只有積極融入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中創造自己民族文化的新特色,向世界奉獻民族文化新特色,才能共同構建全球文化新體系。

我們不妨大膽想象,二十年后,世界各國文化繁榮,中國、美國、俄羅斯將會成為國際社會的中堅力量,國家之間訪問也會增多,互相學習對方的優秀文化,同時每個國家還會保持自己民族獨有的民族文化,不會因為全球化而千篇一律。相反,世界文化會因為不同的民族文化變得更加繁榮,世界各國共同促進世界文化多樣化發展,共同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繁榮,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耀先.淺談中西文化差異與翻譯[J].中國翻譯,1997,(04):8-12. [2]歷史文化,關系影響.關于中俄歷史文化對兩國關系影響問題的思考[J]. 機構設置. [3]湯一介. 古今東西之爭與中國現代文化的發展[J]. 江淮論壇, 1994(6):10-17. [4]李丹.文化全球化的前景與和諧世界的構建[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01):105-111. [5]黃旭東. 論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戰略[J]. 河南社會科學,2009,(03):140-143. [6]李宗桂. 文化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J].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5):4-6. [7]錢中文. 文化全球化的展望與思考[J]. 民族藝術研究, 2002(3):4-6. [8]李丹.文化全球化的前景與和諧世界的構建[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01):105-111.

第四篇:中美招聘廣告對比

美國 中國

A:秘書(總裁助理) 1)商業公文寫作能力強; 熟悉各類電腦辦公軟件 1)年齡28歲以下; 身高1.62以上,五官端正,氣質好

2)擅長溝通和應對公眾媒體;具有協調部門關系的能力 2)英文六級以上,語言表達能力強,擅長溝通等

3) 具有高中以上學歷; 同等職位工作經驗3年以上 3) 學歷本科及以上 4)能夠經常出差(一年1/5的時間)

B: 銀行職員 美國 重慶去年一家商業銀行的招聘廣告

1) 高中畢業;有現金收付經驗優先 1)本科學歷; 英語四級以上,電腦2級以上 2)性格細心,注意細節; 耐心,友好 2)身高1.60 以上,五官端正

3)能夠意識到銷售機會,主動向客戶介紹銀行產品 3) 口頭,寫作能力良好,長于溝通 4) 有很強的服務意識和溝通能力 4) 附5寸的生活照片

C:大學教師--非教授級別: 美國(心理學)-- 中國

1)博士學歷(已完成) 1) 碩士,年齡28以下,博士可適當放寬條件 2)具有心理學方面成功的教學經驗 2) 語言表達能力強,英語六級;本科,研究生專業一致

3)愿致力于本科教學和心理科學的研究 3) 發表論文2篇 4)請表明你的教學理念,研究興趣等 4) 黨員優先

一眼看上去,中國的招聘廣告有點像情人招聘廣告,要年輕,要貌美,還要有帶得出去的資本:學歷;美國廣告像找妻子,要求具體、實用:

第一,美國公司招聘廣告更多的是對該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具體要求,而且很多招聘廣告都會非常詳細地描述該崗位的崗位職責、具體工作范圍,甚至具 體到應熟悉什么軟件,哪方面的專業知識,甚至什么樣的性格,要求有什么樣的資歷,簡言之,你可以了解到這個工作崗位每一天大概做些什么工作。

第二:中國公司的廣告比較抽象,所要求大體是外在的,比如學歷,年齡,相貌等。年齡幾乎在中國的每個招聘廣告中都會出現。普通職位,25以下,稍微涉及 到高學歷或者技術的,30歲以下;如果沒有博士學歷,又不是高級技術人員,管理人才,過了35是很難找到工作的。而美國很多職業還傾向于已經有很多閱歷的 中年以上的人,如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教師、心理學從業人員、單位中層管理人員。 筆者認為大多數人還是在30歲以后才有了相當的人生閱歷,為人處事更加成熟;工作上也有了很多經歷和經驗,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可是過了30,35又沒有 超級強人的能干,在國內想要換個工作,會發現自己很尷尬,似乎早已經被擠出了就業的大門。

身高,容貌也在國內很多招聘廣告中出現, 因此筆者初來美國看報紙或網絡上的招聘廣告時,是非常驚異的; 因為這里沒有一條廣告提到年齡,身高(空姐和特殊警察會要求,但是其身高與工作密切相關),相貌,當然后來知道美國法律規定招聘不得有年齡,國籍,容貌, 出生地,種族,婚否等的歧視,而且這些信息在簡歷中都不允許出現.至于身高他們根本都沒有提到歧視, 似乎沒有人覺得普通工作與身高還有關系!

第三: 從以上的對比我們還能看出, 美國的很多公司在招聘初級或一般職員等學歷要求不高,如以上的銀行職員,秘書,翻譯,政府部門的普通工作(公務員), 甚至中層經理都只要求高中學歷;美國公司不愿意招(over qualified--資歷超過崗位要求)的人員,首先招聘這些人,你付出的薪水要多于普通人員;而且他們非常容易跳槽。而中國公司幾乎清一色的喜歡高學 歷, 我們研究生有個同學考上了海關, 全院都很羨慕, 即使她的工作只是在過境處掃描旅客是否攜帶有非法物品。從本科到研究生,學了7年的英語,但是也沒有人覺得學非所用可惜,當然大家都知道,現在找工作太 難,而且海關的待遇出名的好。這里涉及到很多中美之間的深層次差異, 比如就業機會、大學的教育質量等------筆者不在這里做探討。

雖然一般職位,公司都不會要求大學學歷, 但是公司鼓勵繼續教育,比如你剛進入銀行做一般職員時只有高中學歷,但是單位鼓勵繼續學習,絕大多數銀行都贊助(很多銀行報銷100%的學費)員工的學習 計劃。當然,我們國內也有所謂的繼續教育,比如電大,黨校,網絡的等,但大都比較"水",多為拿文憑而已,尤其是領導干部的黨校碩士, 博士, 含金量比較低,但是美國的繼續教育都很正規(也有少數收錢發文憑的學校),非常嚴格,他們的畢業文憑和高中畢業后直接升入大學的畢業文憑幾乎沒有任何差 異,這里更沒有專為領導干部設立的輕松拿文憑的學校。大多數美國人并沒有很小就樹立要讀什么大學的志向, 很多人是在工作幾年后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或者工作之需又回到校園讀書(晚上和周末上課); 有些則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 選擇先就業, 再讀書的道路。

另一方面, 雖然一般公司不傾向于招聘高學歷的人,但是并不意味著學歷就不重要,在需要良好教育背景的工作中,比如電腦或者高科技公司,教育,咨詢等行業,大學,甚至 研究生,博士學位都是必須具備的,比如教師,美國很多中小學教師都是碩士,校長很多是博士畢業;大學教師一般都要求博士, 政府重要崗位,如聯邦儲備委員會,證券市場監督機構等基本的崗位都要求碩士學位.心理咨詢很多也是要求碩士和博士學歷, 而且還得通過資格證書考試。

第四: 經驗和技能在美國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影響你找工作的成功率,而且還與你的工資息息相關。如果是一個不太需要復雜和專業知識的工作, 一個工作了5年積累了很多經驗的高中生是絕對能打敗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的。美國的高中都為學生配備了就業顧問和學業顧問,就業顧問為學生提供職業信息,幫 助他們分析自己適合于哪種職業,應該具備哪種技能,所以雖然美國公司只要求高中學歷,但是美國的高中教育遠比國內的高中實用,很多高中開設了商業課程等。

在很多美國公司,即使是同樣的工作,同樣的學歷,薪水也是不一樣的,區別就在于經驗,技能,如果你有別人沒有的技能而且對工作有用的,你的薪水也會比其 它人高。筆者前些天看見一個電視網絡公司招聘銷售代表(室內銷售), 該公司就注明雙語員工(其列舉了所需要的第二語言)享受差別薪水的待遇。

第五:中國公司喜歡科班出身,專業對口,但是在美國很多行業---非物理,化學等專業性很強的外,他們更傾向于招收不同學習和就業背景的人員,金融業經常招收政治學,新聞,甚至農業專業的人員;人力資源招收歷史學,心理學的,而且很多行業都強調較寬的知識面。

第五篇:《中美小學生守則》對比

盛婕的轉帖┊盛婕的首頁

每次面對新一屆學生,我都要花費不少時間,將如下兩條一說再說,并號稱,這是在跟他們十幾年養成的某些惡劣習慣做斗爭。此時,下面往往是一片無辜的、不知我在說什么的迷茫、純潔眼神。

第一是課堂紀律——公共場合的修養、規矩。

我要不斷告訴學生,別人講話的時候,要保持安靜,即使有意見討論,也應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展開,或是舉手表示,然后直接大聲講出來進行公開對話,而不是在后面嗡嗡嗡嗡。我還要仔細地分門別類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作弊,哪種程度是抄襲,哪種是引用,此外,還有遲到、早退等等零零星星的初級問題。

第二是思維習慣。

講設計,談想法,我一再告誡學生,要精確,不要含糊。盡量少用(甚至)不用文學化的比喻(比如籠罩在什么什么的前夜,我感覺這個很高貴……),少用(甚至)不用形容詞(老狼老狼同學建議:不要扼殺形容詞的使用,而是改為精確地使用形容詞,并且用圖或者模型來描述這個形容詞,嚴格對應。比如說一個肌理有“對比”效果,那就要精確到什么跟什么的“對比”,為什么認為是“對比”,這樣的“對比”有什么效果。表達出來,也挺有訓練效果的。)、非精確化的量詞(比如很多,普遍,非常,很大程度……),少用大概念(比如中國建筑,中國建筑風格,西方建筑風格,神似形似……),多用動詞、數詞,多說屬于自己的真實感受,不要隨便代表別人(比如我們中國人,我們年輕人,我們大學生……)。

比較《中美小學生守則》兩份守則,可以清晰看到上述兩個問題的原因所在。

這里不討論某些要求是否合理、合法,只談兩者背后蘊含的不同思路。

比較之下很容易發現,中國的詞語都很大,不精準,不具體,對于小學生(甚至對于我這樣一個成人)來說,理解起來很有難度,會產生多重歧義,因此,具體操作下去,基本就是一片模糊,說白了,那些守則,說了跟沒說一樣,沒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性。

比如“熱愛科學”,科學究竟是什么?科學的具體體現是什么(是數理化科目嗎?)?“熱愛”是什么意思,是要拼命讀書,還僅僅是興趣上的喜愛?再比如“自尊自愛”,我們要通過什么樣子的具體行為(小學生生活中的那些具體行為)可以做到“自尊自愛”呢?

比如“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那么啥是大自然呢?我們家門口的花壇里的樹是大自然嗎?我多久才有一次旅行的機會去看真正的大自然?我怎么去熱愛它呢?生活環境究竟指什么?是指我們的城市還是我們的教室,亦或是我的家?什么叫愛護?如何愛護呢?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學生們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我只能將應該用在專業上的精力,分神很多,用在這些雜七雜八的“基本糾偏”上。

因而感慨——中國學生在幼兒園學的空泛的道德要求,其實應該是在大學里進行探討的(道德本質上,是可以討論的,在討論中,可以明晰自我的定位、價值觀),大學里不斷困擾到我這個教師的學生某些具體行為和思維方式,其實在幼兒園,就應該扎扎實實規矩好的。

---------------------- 附錄:

中美小學生守則

《美國小學生守則》

1. Always refer to a teacher by title and last name. 總是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

2. Get to class on time or a little earlier. 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

3. Raise your hand when you want to ask a question. 提問時舉手。

4. You may speak to the teacher from your desk while you are seated. 可以在你的座位上與老師講話。

5. When you are absent, you must make up the work you have missed. Ask either the teacher or a classmate for the work. 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課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6. If you expect to be away from school because of an emergency, tell your teacher in advance and ask for the work you will miss. 如果因緊急離開學校,事先告訴你的老師并索取耽誤的功課。

7. All assignments you hand in must be your own work. 交的所有作業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

8. Never cheat on a test. 考試不許作弊。

9. If you are having difficulty with a class, schedule an appointment to see the teacher for help. The teacher will be glad to help you. 如果你上課有困難,約見老師尋求幫助。老師會高興幫助你。

10.Students must bring a note for a parent explaining any absence or tardiness. 任何缺勤或遲到,需要出示家長寫的請假條。

11.The only acceptable excuse for absence is personal illness, a death in the family, or a religious holiday. It is illegal to stay home from school for any other. 唯一可以允許的缺勤理由是個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節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學都違規。

12.When a teacher asks a question and does not name a particular student to answer it, anyone who knows the answer should raise one hand. 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

《中國小學生守則》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于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 有網友貼出了http:///20040326/3102379.shtml">《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認為這樣對比才更有效和公平。

《中國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

1、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2、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

3、尊敬老師,見面行禮,主動問好,接受老師的教導,與老師交流。

4、尊老愛幼,平等待人。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不欺負弱小,不譏笑、戲弄他人。尊重殘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

5、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會用禮貌用語。不罵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間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隨意翻動別人的物品,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

6、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荚嚥蛔鞅?。

7、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不嫉妒別人。遇到挫折和失敗不灰心,不氣餒,遇到困難努力克服。

8、愛惜糧食和學習、生活用品。節約水電,不比吃穿,不亂花錢。

9、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

10、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有病有事要請假,放學后按時回家。參加活動守時,不能參加事先請假。

11、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回答問題聲音清楚,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課間活動有秩序。

12、課前預習,課后認真復習,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13、堅持鍛煉身體,認真做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讀書、寫字姿勢正確。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

14、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莊稼和有益動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

15、愛護公物,不在課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跡上涂抹刻畫。損壞公物要賠償。拾到東西歸還失主或交公。

16、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少先隊員服從隊的決議,不做有損集體榮譽的事,集體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學會合作。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多觀察,勤動手。

17、遵守交通法規,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不在公路、鐵路、碼頭玩耍和追逐打鬧。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場所守不擁擠,不喧嘩,禮讓他人。乘公共車、船等主動購票,主動給老幼病殘孕讓座。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觸電、防盜、防中毒,不做有危險的游戲。

20、閱讀、觀看健康有益的圖書、報刊、音像和網上信息,收聽、收看內容健康的廣播電視節目。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遠離毒品,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不進入網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內的場所。敢于斗爭,遇到壞人壞事主動報告。 ----

憑心而論,這個行為“規范”比“守則”的確具體了一些,但相比較美國的學生守則,還是顯得“空泛”。但與此同時,我又發現了另一個更大的問題:美國的守則,其實是一個作為"普通孩子"應該做到的行為底線,而中國的這個規范,80%的內容,其實是以一個成為“三好(五好)少年”的“高線”來制定的。

可基本的事實是,大部分人是達不到高線的,但同時又沒有明確、具體的的“底線”,那么結局呢?大家在現實中都已看到了!!!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醉美家鄉詩歌朗誦下一篇:怎么安排行動學習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