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古代詩歌鑒賞

2022-08-14

第一篇:中國古代詩歌鑒賞

中國古代詩歌鑒賞

一、詩的解讀 1. 分層閱讀法

(1)實生活層面

基本信息——人、事、物、景 (2)感情層

意象=意+象

意境=意象+„„+意象 畫境——戲境

七種基本感情類型:喜、怒、哀、樂、愛、欲、恨 (3)思想層

感情背后的理性。 (4)觀照層

移情入詩,同化為一

觀照自我 聯想自身,興起感懷 觀照社會 詩中社會

現實社會

觀照藝術 2.詩的題材類型

基本類型:登高、懷古、贈別、詠物、感懷、邊塞、山水等。 3.三條線索:

a. 顯性人格——儒家基礎的忠君、愛國、憂時、惜民、懷才不遇等 b. 隱性人格——道家基礎的逍遙、自由、釋脫、放達、寧靜、無為 c. 性情人格——心性自由解放基礎的情感(愛)至上主義 4.主題的歷史形態

一、漢樂府詩的思想性

1.對統治者壓迫的不滿、反抗和對生活艱難的感慨。 2.對戰爭和徭役的描寫。

3.寫男女青年愛情,揭露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對愛情自由的迫害。

二、古詩十九首

組詩名。漢無名氏作。內容多寫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

三、魏晉六朝詩歌的思想特點

1.國家社會意識——以“三曹”及“建安七子”為代表,關注民生疾苦,表達建功立業的思想。

2.山水審美情趣——以“陶謝”為代表,體現文人的隱逸人格,寄情山水(或田園),尋求心靈與自然山水交融的自由與釋脫。 3.宇宙生命思考——有“玄言詩”的基礎,主題一般表達宇宙無限、人生苦短,思考人在有限的生命內如何把握人生等終極問題。

1 4.個人際遇情懷

四、開風氣之先的初唐詩歌

突破“宮體詩”的藩籬,風格健朗,在詩人的個人命運沉浮中見出積極進取的精神。

1.命途多舛的“四杰”

2.承前啟后的詩人——陳子昂

五、蓬勃向上的盛唐氣象

盛唐是中國古代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處于高度發達的狀態。在這一歷史條件下,詩人們的思想也健康、開朗,充滿了解放性和創造性,在詩歌創作上,表現出了盛唐時代特有的蓬勃的朝氣和青春的旋律。 1.盛唐邊塞詩

邊塞詩的主題往往是積極健康、充滿進取精神的。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描寫異域奇境——寒天、雪大、景物壯闊等。 (2)抒寫殺敵報國之志。

(3)描寫戰事慘烈、戍邊將士生活的艱苦,突出愛國的豪情。 (4)在邊塞思念故鄉、親友。 (5)征夫思婦題材。 2.盛唐山水詩/田園詩

山水詩是隱逸思想和生活的產物,詩歌的主導思想即隱逸思想,體現了中國文人的“潛性人格”的一面。內容以表現自然山水風光或山林閑居生活為主,通過寫自然景物的靜美或山林閑居生活的恬談自如來表現詩人向往人格獨立自由,心靈回歸天然的愿望。山水詩的最常見寫作手法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或以景傳情,是中國詩歌審美形態“意境”的最高典范。

嚴格地說,山水詩和田園詩是有區別的,在盛唐時代分別以王維和孟浩然為代表。其他的詩人還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等。 3.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潛性人格——道家思想的代表,飄逸瀟灑,自由浪漫。) 4.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顯性人格——儒家思想的代表,憂國憂民,沉郁頓挫。)

六、中唐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極其新樂府運動

七、“孟詩韓筆”和“八司馬”事件

2

九、殘唐五代詞

1.花間詞

2.南唐詞

十、宋詞

1.北宋婉約派

2.北宋豪放派

3.南宋豪放派——辛棄疾與南渡愛國詞人

4.南宋婉約派——白石與夢窗 十

一、元散曲的共同主題 1.元曲作家的共同個性

元朝的文人,因為特殊的社會處境,思想更為激進,一方面他們需要通過文學藝術來表達心中的不滿;另一方面,他們需要強調自己的個性,通過發出與眾不同的聲音來強調自己的主體存在。于是元曲作家有一個顯著的共同個性特征——“性情中人,浪子風流”,他們多喜標榜自己“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 2.主題形態

描寫自然風光,歌唱山林隱逸;描寫男女風情;鄙薄功名利祿,藐視封建禮教;涉及當時重大社會問題,反映人民痛苦。 十

二、近晚有資產階級思想的詩人

夏完淳、龔自珍、鄭燮、黃宗羲、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蘇曼殊、譚嗣同

二、鑒賞詩歌的語言

(一)煉字——詩眼

(題型為:找出全詩或某一句的“詩眼”;分析詩句中運用最精彩的詞,等。)

1、詞類活用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破山寺后禪院》

“悅”使動,山光美好感染到了鳥的心性,突出了山寺之美。“空”形容詞使動,靜而寬的潭影使人心也變得空寂,情景交融,互相映襯,突出了景物之美,人心之靜。

2、動詞

“紅杏枝頭春意鬧” “鬧”把詩人心頭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怨”擬人,既是由衷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又是詩人之心。

3、形容詞

3 形容詞用得恰當,最能突出形象、境界、感情。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圓”生動傳神,境界瑰麗、開闊。

4、疊詞

①增強語言的韻律感。(形式整齊,聲音和諧。)②起強調作用。(加強感情)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5、擬聲詞

有些擬聲詞就屬于疊詞,因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6、表顏色的詞

表顏色的詞,是符合詩歌形象思維的典型范例,作用是:①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②表現特定的心情.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二)語言/意境的風格 ⑴清新——多指語言風格。

表述為:清新自然,質樸不雕。(不事雕琢,清新質樸)

多見于田園山水詩。內容上以描寫山水自然風光,并且詠嘆田園生活為主,思想感情上以平靜愉悅,閑逸蕭散為主,也有一部分氣象蕭瑟,幽寂冷清,成為禪學的寂滅,或因政治命運艱難轉向山水間尋求寄托。 ⑵明快——多指語言風格。

表述為:簡潔明快,洗練曉暢,語言不加雕飾,感思想開朗淺顯,通俗易懂。 如白居易《賣炭翁》,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渡》。 ⑶絢麗——語言絢麗。

表述為:辭藻典雅精麗,色彩明艷,形象鮮明。 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⑷沖淡——沖虛淡泊(意境類)

表述為:淡泊寧靜,恬淡自然,閑逸、靜穆、深遠。

4 代表詩人:陶淵明、王維。對應于語言類的“清新”。 ⑸雄渾。(意境類)

表述為:意境開闊雄厚,氣勢浩瀚,氣魄雄偉,景觀壯麗。

代表作品:曹操的《觀滄?!?,王維的《使至塞上》,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⑹豪放。

表述為:豪邁奔放、情感激蕩、想象奇特、夸張出格、志向高遠、襟懷曠達、傲骨嶙峋、狂蕩不羈。 代表作:李白的《將進酒》《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 ⑺曠達。

表述為:疏狂不羈、通脫豁達、瀟灑飄逸、高潔特立。

代表作: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⑻沉郁。

表述為:沉郁頓挫、蒼涼低沉、舒緩悲涼、憂憤蘊藉。 代表作:杜甫的三“三吏”“三別”《兵車行》《登高》。 ⑼悲慨。

表述為:憂思悲壯、慷慨悲壯。

代表作:陳子昂《登幽州臺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⑽婉約。

表述為:語言清新含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離愁別緒,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細。取材多為個人感觸,男女之情,山水風物。

(三)鑒賞詩歌語言修辭技巧(略)

三、詩歌的表達技巧:(章法)

(一) 起興。

以景起興:后演變為“情景交融”的抒情寫法。

5 以物起興:有比,后成為“比興”,“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作用:①引起下文。②烘托氣氛。③墊定感情基調。 (二)比:即比方,句法上為“比喻”。

(三)象征。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比語法上的比在烘托形象上更完整、更豐富。對應詠物類詩。 效果:①生動形象。②含蓄委婉。③意味深長,引人深思。 如:香草、美人喻君子,鵬鳥喻志向,松柏、美玉喻品質。 (四)對比——突出強調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加強反差,令人震撼。

(五)烘托——從側面著重描寫,作為陪襯,突出所需描寫的中心事物。 《陌上?!分械那亓_敷,用行人、少年來烘托女主人公。 《琵琶行》以江月的描寫來烘托景色的美妙。 (六)襯托——相對“烘托”更強調“物——物”對應關系。 正襯——英雄襯英雄,反襯——小人襯英雄。

原則上與對比不同,對比兩兩相對,襯托有主有次,但很多題可以忽略二者的差別。 (七)聯想和想象。

表述為:運用了聯想和想象,描寫了一個境界,傳達了一種感情。評價性的話有:“神思飛越,奇思遐想。” 代表作: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八)用典。

作用:①使詩歌語言精煉,增加了語言的豐富性,言簡意豐。意象重疊,雙重意蘊。 代表作:“莊生曉夢逐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②以古喻今,借古諷今。

代表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九)以動(噪)襯靜——突出靜,營造氣氛。

6 化靜為動——使靜態之物/畫面有動感,新鮮、生動、營造特別意境。 (十)虛實結合,虛實相生。

理解虛實含義: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托為虛??陀^為實,主觀為虛。

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為虛。 已知為實,未知為虛。

在詩歌中,“實”往往指的是客觀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虛”往往指的是幻想之境,夢境、已逝之景之境、設想未來之境、想象遠方之境。

如:《夢游天姥吟留別》

實境:李白的人生現實。(幻想)

虛境:幻想神仙之境。

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設想)

”柳永《雨霖林》“今宵夢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未來) ”效果評價:①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豐富了詩歌意象,開拓了詩歌意境,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審美空間。②實境與虛境強烈反差,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中心。如:姜燮的《揚州慢》夕日揚州城的繁華,如今蕎麥青青。 ③實景與虛景相輔相成,渲染烘托,突出了中心。“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怔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十

一、抒情方式

a)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一般: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相反:樂景寫哀情,哀景抒樂情。 b)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十

二、結構形式

首尾照應(前后呼應)、開門見山(開宗明義)、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

四、考點及答題規范 1.鑒賞形象——把握意象

+

感情

人、事、物、景的特征

設問方式:描寫了怎樣的形象,什么樣的畫面,某意象的特征,刻畫怎樣的人物,景物及其作用,什么樣的場景氣氛等。

答題要點:包含生活層內容,體現感情層;基本內容要抓特征,感情概括要鮮明;指向藝術或指向感情思想。

7 例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臨江仙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仡^煙柳漸重重,淡云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1).上闋“回頭煙柳漸重重,淡云孤雁遠,寒日暮天紅”一句,通過哪些意象寫出了怎樣的意境? (5分) 答案:(5分)作者通過煙柳、淡云、孤雁、寒日、暮天五個意象的描寫,寫出了空落、孤單、凄涼的意境。 (答出三個意象給1分,答全給2分;意境分析正確給3分。)

2.鑒賞語言 3.鑒賞表達技巧

藝術鑒賞類題的答題程序及要點:a.指出技巧;b.分析技巧;c.說明效果。 4.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 5.探究類題

偶考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詩的普遍哲理等。有主觀性。

題例: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11分)

出棧

(清)張問陶

馬嘶人語亂斜陽,漠漠連阡水稻香。

①②

送險亭邊一回首,萬峰飛舞下陳倉。

【注釋】①送險亭:在四川境內棧道終點處一座亭子。②陳倉:今寶雞市境內,為關中與漢中交通要沖。 (1)“萬峰飛舞下陳倉”一句采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作者情感?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6分) 答:采用了夸張和擬人的修辭手法,(2分),詩人在送險亭邊回看來路,千萬座山峰似乎飛舞著來到了陳倉,采用這種手法,賦予看山峰人格化的特征,生動形象,夸大了山勢的險峻,想象奇特,(2分)表達了詩人走過險途后的輕松、愉悅,欣慰的心情。(2分)

(2)本詩在布局上有何特點?你從詩中可以感悟到一種怎樣的人生道理?

答:本詩先寫歷險后的喜悅,后寫路途上的兇險,打破了事理的常規順序,這樣寫可以突出作者歷險后的輕松、欣慰、輕松的心情。(2分)從詩中可以感悟到的人生道理是:在人生征途中,難免會經歷路途的艱難和險阻,在逆境中,要保持樂觀和進取,這樣才能最終迎來勝利的喜悅。(3分)

8

第二篇:中國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鑒賞詩歌形象

一、感性認識詩歌的形象 “詩言歌詠,見景生情”,詩人的寫景作為后一兩句的情感抒發的基礎。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詩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靜夜思》前兩句是寫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寫了深秋靜夜的寒意蕭瑟。后兩句則直接抒發了思念故鄉的情感。 例

1、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析】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聯,初秋傍晚,山雨初霽,空氣清新,景色美妙。

頷聯,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如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

頸聯,竹林里傳來一陣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笑逐著回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

詩人極力渲染一幅純潔美好的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詩人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美。詩人選擇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蓮動”等積極的意象。 例2: 蟬 虞世南

垂矮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注]垂矮:指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角須,形狀好像貴族仕宦下垂的冠纓(帽帶)。 請分析這首詩所寫形象的特點。

這首詩的首句寫的是蟬的形態與習性,含有象征意義。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詩人將“尊貴”與“清廉”的特點統一在“垂矮飲清露”的蟬的形象中。 次句寫蟬的遠傳之聲。“流響”狀蟬聲長鳴不已,‘悅耳動聽。—個“出”字,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三、四句蘊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貴而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表達出對高尚品格的熱情贊美。 分析之后可以這樣表述:這首詩通過對疏桐之上的蟬的形態、習性、鳴聲的(自然屬性)描寫,表明了立身尊貴而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的道理(說理-寓意),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格的贊美之情(感情)。 例3: 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人來,襪躔金衩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請分析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天真純潔、活潑嬌媚、感情豐富(含羞躲避)而矜持的少女形象。

首句寫出了少女的活潑快樂;第二句寫神態,展示了她嬌媚的風姿;第三句寫少女見人來,含羞躲避的情狀;第四句展示了少女想見又怕見的復雜心理。

這首詩從動作行為、神態、心理等方面對抒情主人公作了細致描寫。 作業:

閱讀《名師領航》

1、練習:P43的“名師精講”的6道例題。

2、看書:P58的“詩歌意象附表”。

二、詩歌形象的鑒賞方法

1、抓意象

詩歌的形象主要表現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場景,更多的時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分析詩歌形象即指分析這些“象”的個性特征,特別是分析它的象征意義。 如鄭思肖的《寒菊》:“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所表現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堅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潔的情懷。

再如2003年北京春季考題列出了韋應物的《聞雁》和趙嘏的《寒塘》,然后要求簡答: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這就需要我們對詩中雁的形象有正確的理解:雁是候鳥,春秋遷徒,它在秋天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或說是指經作者運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觀物象)。意象對于意境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讀者進入詩歌的意境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的。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感情的流露,因此,鑒賞詩歌時,抓住意象并反復揣摩、體味意象,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順利進入詩歌意境的關鍵。 例

1、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曲疊用九個名詞,描寫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聯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藝術構思描繪了一幅彌漫著陰冷氣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陽圖。

暮色思歸的烏鴉,安逸自適的人家,旅途勞頓的老馬,烘托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念故鄉彷徨悲苦的羈旅愁懷。

曲中的九個名詞正是九個意象,每一個意象都牽連著作者的那份羈旅愁思,它們有機地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這種看似簡單的意象組合,卻出人意料地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成為元曲中的絕唱。

2、展開聯想與想像的翅膀

詩歌是以抒情言志為目的的,而意象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是詩歌的情感賴以寄托的地方。所以從意象入手,展開想像和聯想,是理解詩歌的必由之路。

聯想與想像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必要因素,也是詩歌鑒賞中必備的一種能力。“形象大于思維”的藝術現象就是讀者、鑒賞者發揮了其聯想與想像力的結果。沒有想像就沒有詩歌。從抽象的文字符號到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畫面的形成,這中間的橋梁便是想像思維。 例如: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刺勒歌)。

讀到這句詩時,我們自然會在腦海里想像成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這是一種再造想像。

然而不止于此,讀此句詩,我們也不難想像到,在無比壯闊的自然美的面前,作為自然之子的人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勞動,是何等的歡樂和美好!這句詩又是一首多么快樂而又優美的草原牧歌! 這“人”的內容在詩中是沒有的,這是在詩歌鑒賞中的創造想像的表現。如此吟誦著這詩句,讀者就仿佛被帶入神奇美麗的北方大草原,領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壯的綺麗壯闊的美;審美的主客體有機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達到了最美妙的和諧。 例如: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前兩句十四個字,運用六種意象,我們可以從“月落”后夜色的濃重、烏鴉凄厲的啼鳴、“霜滿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楓”的黯淡和“漁火”的寥落等,深切感受到水鄉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圍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即:本詩通過“月落”“烏啼”“霜”“江楓”“漁火”“鐘聲”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幽寂清冷的水鄉秋夜圖,從而表達出詩人孤孑清寥的愁情。

3、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著。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幽州臺:即薊北樓、燕臺,為戰國時燕昭王所建,原名黃金臺,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

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析】分析感情只能從人物的形象特點中來。抓人物語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態:“獨”“愴然而涕下”。

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通過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梢?,詩歌表達的是對封建統治者不能重用賢才的不滿和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哀。

另:可參考《點絳唇》和崔顥《長干曲》 附1:《點絳唇》見第二頁。 附2:長干曲崔顥

君家在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舟暫相問,或恐是同鄉。(其一)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其二)

[注]長干,地名,在今江蘇省南京市,靠近長江邊,為吏民雜居之所。聚居于此的多為市民階層,較少封期禮教的束縛,有較多的市民意識。橫塘,地名,此地也在今南京市, 與長干接近。九江,泛指長江。

這兩首詩形式上是兩篇,實質上是由一問一答組成的一個整體,必須補出其中跳脫的部分,這樣才能理解詩意。

一條船從一位女子身旁經過,女子偶爾聽到船上人說話,操家鄉口音.于是把船停住打問:“你的家在什么地方?”并自我介紹:“我家在橫塘。”再往遠處想一想,女主人公家住橫塘,與長干接近,她從小生活在市民中間,沒有過多受到“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儀范的熏陶,所以直言發問。再者,這位女子恐怕是長年累月看著這單調寂寞的江流、兩岸的山巒平疇,也許非常寂寞,所以聽到家鄉口音覺十分親切,便直言發問,因而無絲毫恤陀之態。 這首詩歌的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處住,在橫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采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個素樸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再看第二首,這是對方男子的答問,從第一首的首字“君”可看出。男子并沒馬上回答女子問話,而是自我介紹:我住在長江岸邊,長年奔波在外,經常在長江上來去。直到后來才告訴對方兩人是同鄉,可見他對對方很有好感。“生小不相識”,很惋惜;為什么惋惜呢?恐怕是甜甜的鄉音、美好的容貌,使他覺得有點相見恨晚。但初次相見,只能用如此平靜的話語和口氣作答。由此可見,本詩展示了樸素的人情美、人性美,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作業:

1、杜甫的《登高》中,寫景和抒情是如何巧妙結合在一起的?

答:通過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飛鳥、蕭蕭下的落木、滾滾來的長江等八個意象,描寫出了蒼茫遼遠、凄冷蕭瑟的深秋景象,烘托出了詩人常年漂泊、老病悲苦、憂國傷時的情懷。情和景的和諧統一,創造出了一種悲涼沉郁的意境。

2、《一鷺圖》劉羽

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 ①這是一首題畫詠物詩,詩人筆下的白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3分) 答:描繪出一個孤獨寂寞、追求清高而無人理解的悲劇形象。 ②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說明你喜歡的理由。(3分)

答:首句,以“芳草”、“垂楊”、“碧流”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畫面,有聲有色,動靜結合,以優美的背景烘托白鷺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擬人手法描寫了一個潔白美好的白鷺形象。“立”字寫出了其孤獨、寂寞之狀。第三句表現了白鷺心存高潔(清高)、無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獨”、“嘆”兩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陽”以景襯情。

3、《名師領航》中的練習

1、2題。 補充資料: 附1:

豐樂亭游春(其三) 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1、這首詩寫了暮春時節怎樣的特征? 一望無際、郁郁蔥蔥的美景

或:草木青翠、落紅滿地的特征。

2、游人對此懷著什么樣的感情? 喜愛和戀戀不舍 附2:

簡析意境。

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 數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析:

首句“溪漲”暗示此詩所寫為夏夜情景,著一“拂”字寫風之輕柔,給人以閑適恬靜之感; 次句寫月落而繁星滿天,描繪出晴朗的夏夜氛圍,給人以舒適之感; 第三句寫船“橫”,最具詩情畫意,狀幽靜、閑適, 末句以“一聲笛起”來得嫻靜,寫出夏夜的清幽自然。 全詩則描繪出一個閑適恬靜、清幽自然的美好意境。 附3: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1、朱熹,宋代______家,有作品___________等。

2、這首詩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感受,詩人情感變化,富有層次。結合具體詞語簡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涵著人生哲理,請細加品味,說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

1、宋代理學家,有作品《四書章句集注》等。

2、“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試卷”刻畫詩人既抱希望而又疑慮不安的心態。“依舊”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

3、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樹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止。 (或“人生道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只要逆流而上,搏擊風雨,不能達到青山綠樹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樂趣。)

第三篇:中國古代詩歌鑒賞訓練大全

(一)(高三備課資料)

詩歌鑒賞表述程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現手法有:象征、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6分) 待儲光羲不至[唐.王維]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 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 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經明了??諒颓?。自多情。

(1)作者根據什么判斷友人儲光羲不會再來看望自己?請結合作品作簡要分析。(2分)

(2)全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細節來表達這種感情的?(4分) 答案:(6分)(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細雨。(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①扣"晚鐘鳴上苑"或詩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過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頸聯而不作分析的給1分。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2)①盼好友到來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删o扣詩題中"待"字或體味全篇詩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經打開層層的屋門;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傾聽有沒有友人車子到來的聲音;以為聽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響聲,正要出門去迎接,哪知卻原來是自己弄錯了。(3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三點可分別扣"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和頷聯作答。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6分) 東欄梨花 [宋.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詩人見“東南一株雪”而“惆悵”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認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復,主張改“梨花淡白”為“桃花爛漫”。你同意他的主張嗎?為什么? 答案:(6分) 感傷春光易逝、慨嘆人生短促(3分。意思對即可。柳樹由淺綠變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開滿城漾白,也暗伏盛極將衰,

一、二兩句寫景中滿蘊了傷春之情。答到這一點的給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發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這一點的給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幾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不能將“梨花淡白”改為“桃花爛漫”。(1分)如果改首句為“桃花爛漫”,“花滿城”就當屬桃花,那么

一、二句即詠桃花,不僅與題目無關,而且與詠梨花的„惆悵東欄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思路不清楚,語句不通順,酌情扣分

三、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6分) 清平樂 .村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溪頭臥剝蓮蓬”中“臥”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譽(一字用得恰到好處,給全句或全詞增輝)。你同意此說嗎?為什么? 答案:(6分)“臥”字確實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2分) 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3分)如不同意此種說法,但能夠自圓其說,可根據具體情況考慮給分。

四、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臺 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答案:①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 (3分,答出“六朝如夢鳥空啼”,而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種物是人非的對比關系,表述流暢連貫即可,錯別字、病句酌情扣分。) ②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3分,答出詩人懷古傷今的晚唐情結,表述流暢連貫即可,錯別字、病句酌情扣分。)

五、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有關問題。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轂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①“紅杏枝頭春意鬧”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鬧”用得尤為精妙,為什么?

②下闋即景抒情,“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用一“鬧”字,夸張地描繪出紅杏花盛開怒放,絢麗鮮艷,熱烈如火,喚起人們的無限聯想,將生機蓬勃的爛漫春光描繪得淋漓盡致。(意思對即可)②擬人手法。作者把斜陽當做朋友,舉酒相勸,希望斜陽在杏花叢中多加逗留,表達了惜春(惜時)的感情。(意思對即可)

六、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這是作者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從全詩看,“野草花”“夕陽斜”反映的是一種怎樣的景象?(2分) (2)事實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謝堂前”的老燕如今飛人尋常百姓家的,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1)荒涼冷落衰敗的景象。(2)喚起讀者想象,暗寫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滄桑的感慨。

七、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①送青來。

【注】①排闥(t ):闖進門來。闥,小門。

“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容,1分)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2分)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

八、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寫一段賞析文字,不超過200字(6分) 馬詩二十三首①(其五)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②,快走踏清秋。

注:①《馬詩》:通過詠馬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共23首。 ②金絡腦:一種貴重的鞍具,借指馬受重用。

答案: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馬抒情,表現作者熱切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和不遇于時的感慨。手法:見景生情,擬物抒情,意在言外:運用了比喻、設問等修辭手法。(內容4分,手法2分)

九、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簡要解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說說這兩句詩的妙處。 答案:普天之下,有誰不望月思鄉,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誰的一邊.詩人推己及人,擴大了望月者的范圍,境界高遠;明明是自己懷人,偏說“秋思落誰家”,表現手法委婉蘊藉。

十、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6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填空:“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征____ ,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節的一種_____氣氛。(2)作者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答案:(1)(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前一問2分,后兩問各1分。(2)(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十

一、閱讀下列一首唐詩,對詩的內容、語言、表達技藝作簡要的闡釋。

十一、《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注解】1、外弟:表弟。2、滄海:比喻世事的巨大變化。3、巴陵:現湖南省岳陽市,即詩中外弟將去的地方。

答案:(1)這是一首寫表兄弟因亂離闊別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別離之詩。初問姓氏,心已驚疑,待知姓名,即憶起舊容,于是化驚為喜。敘談傷亂感慨之情,寓之意中。(2)全詩采用白描手法;(3)以凝煉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再現了亂離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場面,抒發了真摯的至親情誼,讀來親切感人。(表述上可有差異,但必須緊扣以上三點)

十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兩個小題。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l),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響入霜鐘(3)。 不覺碧山暮, 秋云暗幾重。

[注](l)綠綺,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3)霜鐘,《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鐘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 ⑴這首詩寫聽琴,并沒有著重寫彈奏技巧和琴聲,而是把重點放在描寫______________ , 從_______面表現音樂的高妙。(4分) ⑵頸聯兩處使用典故,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點明自已也是通曉音律之人,"霜鐘"的傳說點明物候時令,此外,這兩處的用典還有更深層的寓意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⑴(4分)聽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2分)側(2分) ⑵(2分)作者具有濟蒼生的抱負,也期待著同樣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對即可)

十三、讀下面的一首詞,按要求回答。(6分) 南鄉子[唐•李王旬]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這首詞所要表現的主旨是__________。 (2分)②詞的前三句主要是寫景,請簡述寫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詞中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請作簡要回答。(2分) 答案:①離愁別恨(或思鄉之愁,或離恨)(2分)②借景抒情,用煙、雨、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出思鄉之情(2分,"景"1分,"作用"1分)③潮退了,天晚了,思鄉而不得歸鄉,更突出強化了思鄉之情(2分,含義與作用各1分)

十四、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青玉案(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蛾兒、雪柳,都是婦女的頭飾。 (1)這首詞描寫的是我國哪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上元節”、“燈節”、“元夜”、“元夕”)

(2)全詞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 答、(1)以元夜的繁華熱鬧反襯“那人” 的孤寂 。(2)表達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趨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潔品性。

十五、閱讀下面唐詩,完成(1)—(2)題 送人歸東 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見日,尊酒慰離顏。

〔注〕首聯“戍”字,名詞,堡樓。頷聯“漢陽渡”系長江渡口(舊址屬今武漢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門山”。 清朝有位文學批評家稱這首詩的首聯“起調最高”;其意思是,起筆便顯露了不凡的格調。請參考這一評價,寫出你對首聯(“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的理解和評價。

答案舉例:送友人東歸,但見荒廢的古堡,凋零的黃葉。這本是充滿別愁離緒的場景。殊料,友人心志高遠,既不悲秋也不傷離別,于是詩人便以“浩然離故關”奏響了昂揚的主旋律。起筆寫深秋送別,卻意氣洋洋,確實格調不凡,正所謂“起調最高”。

十六、閱讀下面唐詩,完成。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銷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注〕此詩寫于長慶三年詩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樓,也稱望海樓。

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你認為這兩句詩高妙嗎?為什么?(限50字以內) 答案要點:(主要看對表達技巧的賞析):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如聞雨聲,月照平沙似見寒霜,聯想與想象生出清涼,足以消暑。

十七、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二題。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

(1)古人有“一詩之眼”與“一詩之骨”的說法:“詩眼”,指詩中最能表現情感意味、精神內涵的“詞(字眼)”;“詩骨”,指詩中處于核心地位、起統率作用的“句”。上面這首杜詩,其“詩眼”是 “孤”;其“詩骨”是“飛鳴聲念群”。 (2)在頷聯、頸聯和尾聯中任選一聯,聯系全詩,說說是如何表現詩意的?(4分) 答案:①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 ,遺失在萬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憐意”:“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頷聯兩句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凄苦之情。

②頸聯“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聲聲哀鳴好像聽到雁群的叫聲了”:“似”、“如”二字表現了未見而似見,未聞而猶聞的幻覺。頸聯通過對孤雁飛著叫著尋找同伴的描寫,將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現得淋漓盡致。

③尾聯“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意思是“野鴉毫無愁緒,雜亂的吵嚷個不停”:用野鴉的無憂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聯進一步表現了孤雁渴望團聚的哀愁與奮力尋找的忠貞。)

十八、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喜外弟盧綸見宿(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發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學親。

注:①分:情分。②蔡家親:即表親。盧綸與司空曙是表兄弟。 (1)請分別用一個詞歸納前四句、后四句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前四句:"悲"或"悲傷";后四句:"喜"或"欣慰"。

十九、閱讀下列唐詩,完成(1)—(2)題。 《從軍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①舊別情。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塞上聽吹笛》 (高適)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借問梅花②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注]①關山:系樂曲(關山月)。②梅花:系樂曲(梅花落) ? (1)填空:以內容分類,唐詩有“送別詩”、“詠史詩”等等,這兩首詩屬于邊塞詩。兩首詩都寫了樂曲聲和月色,借以抒發戍邊者的情懷,可謂“‘聲色’傳情”。

(2)簡答:為什么說《塞上聽吹笛》的

三、四句有“語意雙關”的特點? 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寫塞上梅花盛開,在風中,一夜間花散落于關山處處。實際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風將笛聲吹送到關山處處。(注:•借問梅花何處落•,用了拆字離合的手法,又稱“離合體”)

十、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謝將軍:東晉謝尚,官鎮西將煙。鎮守牛渚時曾于秋夜泛舟賞月,遇袁宏誦詩聽后大為贊賞,邀袁過船長談達旦,從此袁宏名聲大著。

以前兩聯為例,談談“空”字是怎樣把寫景和抒情聯系在一起的?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情感? 答案示例:第一聯寫詩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這種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謝尚對袁宏的提攜。第二聯正面寫懷古,一個“空”字使作者知音難覓、懷才不遇之情和上聯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這首詩既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大志難酬的孤獨和寂寞,也表達了自信、曠達、灑脫、豪放之情。

第四篇:中國古代詩歌鑒賞訓練大全

(二)(高三備課資料)

二十一.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隴西行 唐朝•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明朝王世貞贊賞此詩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責前二句“筋骨畢露”,后二句為其所累。① 你認同前人的評論嗎?② 請寫下你自己的賞析。(不超過100字)

答案示例:前兩句以精練概括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激戰場面。唐軍誓死殺敵,奮不顧身,但結果五千將士全部喪身,表現了唐軍將士忠勇敢戰的氣概和獻身精神。后兩句沒有直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也沒有渲染家人的悲傷情緒,而是匠心獨運,寫閨中妻子不知征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以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

全詩的跌宕處全在三四句:可憐句緊承前句,本是題中之義;猶是句宕開一筆,另辟新境。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二十二.閱讀下面這首七言絕句,根據要求寫一段評析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 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注:二喬:即大喬、小喬,她們分別是東吳前國主孫策和軍事統帥周瑜的夫人。 對于這首詩的后兩句,宋代的許顗事非常反感。他在《彥周詩話》中批評說:孫權的霸業系此赤壁一戰,若這一仗打敗了,那么國家就要滅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擔憂這些大事,只擔心“二喬”會被捉去,實在是“措大(對讀書人的蔑稱)不識好惡”,你認為這一批評成立嗎?為什么?如果把末句改為“國破家亡在此朝”,又如何?請就以上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許顗的評論是一個既淺薄又粗暴的批評。文學創作講究以小見大,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大喬、小喬雖與這次戰役并無直接關系,但她們的身份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倆決不會被俘;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說“銅雀春深鎖二喬”,正意味著“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下東吳的徹底覆亡。如果按照許顗那種意見,將詩句改為“國破家亡在此朝”,就詩味全無了。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詩的生命。因此,杜牧這兩句詩不但沒有錯,反而以小見大,富于形象性,顯示了詩人藝術處理上的匠心。

二十三.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1)這首詩從體裁上看是七言絕句(或絕句),押的韻是 a 。

(2)三四兩句運用了什么寫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三四句用了反襯手法,以樂景寫哀情,襯托得梁園更加蕭條。 (3)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感慨?(這首詩抒發了物是人非,盛衰無常的感慨。)

二十四.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1)首句中的“白玉條”一語所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并與下文的雪字前后呼應。

(2)從全詩看,“梅”的開放是在什么時候?簡述推斷的根據。 答:早春。根據尾句中“經冬”一詞可推斷 (3)全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答:對梅的早早開放的驚喜和贊嘆

二十五.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作答: 晚 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 本詩運用擬人手法有何妙處?本詩的主旨有人認為是勸人珍惜光陰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

答案示例:(1)使無情的草樹能知、能解還能斗,且彼此還有高下之分,使描繪的晚春景致生動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為作者是以"百般紅紫""斗芳菲"反襯"楊花榆莢"的百首無成; 不同意,因為作者在詩中是在嘲笑楊榆莢沒有紅的花,不能為春天增光彩; 不同意,本詩是在歌頌楊花榆莢盡管無才思還是敢于與紅紫爭鳴爭放,為晚春增色。

二十六.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其后問題。 丹陽送韋參軍 王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簡析嚴維詩

三、四兩句的意境。(60字左右)

答案要點:詩人獨立江邊遙望朋友去處不愿離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烏鴉都已歸巢,唯余江水悠悠。表達了無限的思念之情(所答應是對意境的描繪,有人、有景、有情)。

二十七.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詠 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這首詩題為“詠柳”,實際上托物寓意。請細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諷刺、揭露得勢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們必定無好下場。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覺得哪 一種更好些?請簡述理由。

答:用“天地”好。“天地”著眼于空間:有立體感,突出了正氣的浩然之態。“秋后”與“清霜”重復。

二十八.閱讀下面宋詞,完成(1)—(2)題。 南鄉子 蘇軾

寒譽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灑卮。 梅花詞和楊元素

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ㄖx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注]這首詞是蘇軾任杭州通判時(1074年初春),與杭州知州楊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這首“梅花詞”凡56言,竟不見一個“梅”字,但通篇透露著梅花報春的訊息,稱得上“不著一字,盡顯風流”。 (2)簡答:“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它與上片起首“寒譽滿疏籬,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聯系?

以味覺替代視覺,暗寫“梅子”已初掛枝頭,頗有新意。照應了上片起首描寫的梅花盛開的情景。 (注:“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寒雀爭鬧枝頭,側面表現梅花之盛。)

二十九.閱讀下面宋詞,回答: 西江月 阻風三峰下 張孝祥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注:這首詞是張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長沙)改官離開湖南時,途經黃陵山下,遇風阻所作。

簡要分析本詞上片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3分) 答:“滿載”兩句以工整的對偶描繪風未起時的秋色湖光,蘊含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波神”兩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微風忽起時斜陽照射下的鱗波美景,并交待作者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

三十.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詞①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②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

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現的?(3分)

答:樂觀豁達的心境。將古人的悲秋與自己的頌秋對比。

(2)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么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3)

答:借托鶴沖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三十一.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l)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答: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2)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本詩有一處成功的細節描寫,正體現了王安石的評價。請你找出來,并作簡要的分析。

答: “行人臨發又開封”,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復恐”,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雜微妙的心理,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寫中深味到作者濃濃的鄉思。

三十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沙上鷺 張文姬

沙頭一水禽,鼓翼揚清音。只等高風便,非無云漢心。

這是一首妻子勸勉丈夫的詩。其詩意一說是焦急期冀,一說是高曠昂揚。你同意那一種?為什么? 參考答案:焦急期冀:沙頭鷺并不是直上云霄的鳥,又無好風;但有抱負,如有時機,就會展翅高飛。

高曠昂揚:雖為沙頭鷺,但有云漢之心,積極進取,抓住時機,定能一展抱負。

三十三.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蘇臺覽古 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①請談談這兩首詩藝術手法的主要不同之處。(4分) 答案要點:《越中覽古》著重渲染越宮昔日的繁華,結句聚焦在今日荒涼的遺址,以強烈的反差抒寫了姑蘇臺今日的荒涼;《蘇臺覽古》著重描繪姑蘇臺今日的荒涼,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襯托人事的變幻無常,抒寫了詩人內心的感受。 ②這兩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慨?(2分)

答案要點:對人事變化、盛衰無常的感慨,對功名富貴的否定

三十四.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注]那:奈何,為什么

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時說:“‘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你認為這兩句妙不妙?為什么?

答:很妙。因為本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托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要點:抒發佳節思親的感情;不得北歸,偏要南來,形成對比;無理之問烘托真情)

三十五.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 思(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1)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2分)

答: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木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2)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本詩有一處成功的細節描寫,正體現了王安石的評價。請你找出來,并作簡要的分析。

答:行人臨發又開封,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復恐”,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雜微妙的心理,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寫中深味到作者濃濃鄉思。

三十六.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后面問題(6分)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①此詩的首聯與頸聯寫景,詩人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此詩的首聯與頸聯寫景,詩人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深秋暮色,和諧靜謐的田園風光。 ②尾聯連用兩個典故,詩人將 自己 比做 接輿 ,又將 裴迪 比做 五柳 ,表達了詩人 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三十七.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本詩表現手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從詩中能領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借物詠懷林中鳥與籠中鳥不同境遇的對比手法 ;②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情贊美,對束縛個性、禁錮思想、窒息性靈的憎惡和否定。

三十

八、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①本詩的景物描寫很精彩,達到了一字傳神的水平,詩的頷聯中的“闊”表現出一幅怎樣的情景?

答:“闊”表現長江水波激蕩,春潮涌流,江水幾與岸平,顯得江面廣闊浩渺。“闊”字既寫出了江水之勢,又寫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濃的景象。

②本詩的頸聯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既描繪出了景物的特點,同時又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答案: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

三十九.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瀑布聯句香嚴閑禪師 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苦,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本詩用擬人的手法寄寓了怎樣的哲理?試作簡要分析。 答:艱難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煉人的意志和品格。具有高遠志向的人決不會滿足現狀,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績,必定要繼續努力,決心干一番大事業來。啟示和勉勵人們要放棄燕雀之小志,而效鴻鵠以高翔。

四十.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紅葉 唐•韓氏

流水何大急,深宮盡日閑,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行 宮 唐•元稹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1)韓氏詩運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 手法寫宮女心事,顯得 委婉、含蓄 與韓愈詩中“還有小園桃李在,留花不發待郎歸。”的寫法相近;元稹詩則采用了樂景寫哀(反襯)手法寫宮女命運,和陸游詩中“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寫法相似。

(2)兩詩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不完全相同。兩首詩都表達了宮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韓詩表現了宮女對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沖破樊籠的愿望。而元詩流露出無可奈何,懷舊度日以了殘生的情緒。

四十

一、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 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 秋云暗幾重。 注:綠綺,古代著名的琴。

① 李白這首詩寫聽琴,運用了俞伯牙和鐘子期這一典故。該詩表現音樂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寫琴聲,而是從側面重點描寫聽者的惑受。

② 聯系詩中所寫的典故和最后一聯所寫的形象,簡要說說這首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案示例:詩人具有濟蒼生的抱負,也期待著同樣能得到人生的知音;詩人在結尾以“碧山暮”、“秋云暗”一方面寫出了聽琴時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另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愁情。

四十二.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水急流”是寫景,與詩中的判別情景也密切相關,響應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開啟了下句聽“人已遠”

(2)前兩句和后兩句描寫的是否同一時間的事?作者這樣處理,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分) 答:不是同一時期的事情,中間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間隔,是為了強化送別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識到朋友已經離開很遠很遠,倍感凄涼孤獨。 (3)詩中有兩處描寫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前者寫紅葉青山的美景,是襯托朋友的留戀之情;后者描寫滿天風雨,是烘托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

四十三.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6 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①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 答: 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涼。

② 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后兩句。請從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上作簡要分析。

答:后兩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問句表達,這樣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許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全唐詩》錄入此詩,“落”字作“在”字,請你說說,是“落”好是“在”好,為什么?

答:“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仿佛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在”字相形見絀,平淡寡味。

四十四.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①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②,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玉露:白露。 ②他日淚:往年之淚。 ③暮砧:黃昏時分的搗衣聲。此詩是詩人55歲時,于安史之亂后大歷元年(766)旅居夔州時的作品。

前人曾說這首詩是情景“和諧統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說?請結合詩中的某一句來鑒賞。

答案示例:如“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從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不見天日。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國家局勢的變異無常和臬兀不安的前途?!緦拔镞M行合理的分析,并能回答詩人的情感】

四十五.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西 樓子 曾 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①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詩的前兩句從什么角度來渲染這種景象?

答: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詩的第

一、二句分別從視覺與聽覺兩個方面寫浪卷、云涌、風吹、雷鳴,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析之。

答: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

四十六.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注:①行人:指困金兵南侵而逃難的人。②鷓鴣:一種叫聲凄厲的鳥,其叫聲諧音為“行不得也哥哥”。

(1)解釋:“長安”、“無數山”、“畢竟東流去”(共3分) 答案:長安:指淪于敵手的宋國都城(汴京,開封也可) 無數山:暗指不圖恢復只求茍安的南宋小王朝內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內的投降派) 畢竟東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

(2)全詞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除寓情于景的手法外,作者為便于抒情還主要用了哪種含蓄的表現手法? 答案:思想感情:極端悲憤憂郁的心情;表現手法:象征 。 四十七.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本詩語言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渲染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僅寫“思鄉或思念親人之情”不得分) (2)后人評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詩在全詩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對這一評價請簡要闡述你的鑒賞體會。(4分)

答:a、三四句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詩的直抒胸臆 ,顯得深沉含蓄。 B、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家鄉的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詩人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并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少一人”的缺憾更須體貼。這正是這兩句的出乎常情之處,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無窮。

四十八.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詠 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詠 柳 (曾 鞏)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兩首詩的作者對柳的態度有什么不同? 答案:喜悅、贊賞;貶斥、嘲諷。

(2)兩首詩雖然寫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點展開聯想,請分析兩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點,而由此聯想到了什么。

答案:前者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后者由柳枝的隨風搖擺、披拂不定聯想到沒有節操、反復無常的小人。(“前者用了比喻”給1分,“后者用了擬人”給1分。分析“二月春風似剪刀”之妙不給分)

四十

九、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白居易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幫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⑴誰在“計程”? 答:白居易(或:作者與李十一) 誰“今日到梁州”? 答:元九(或:元稹、故人)

⑵據白居易的《三夢記》記載,首句原為“春來無計破春愁”。你認為改句與原句相比哪個好?請就此作簡要分析。

答:現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點:“醉”為下文“醉折”鋪墊,使起句與次句聯系緊密;起、承兩句重復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為三四句寫“忽憶”伏筆,可見轉句波瀾之美。

十、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 李 凝 幽 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注:李凝是一個隱士) (1)“僧敲月下門”句與名句“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答:以動襯靜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情趣? 答案: 向往悠閑舒適的隱居生活 。

第五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文學常識

1、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的詩歌通俗易懂、流暢自然,著名的《新樂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會黑暗,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另一些具有感傷色彩的敘事詩,如《長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鮮明,情節連貫,語言優美,同樣是膾炙人口的篇章。

2、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冻o》收集戰國時代楚國屈原、宋玉和漢代賈誼等人的詩賦,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作章句(對古書的分析解釋)。這些詩歌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后世因此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騷體”。

3、鮑照,字明遠。鮑詩氣骨勁健,語言精練,辭采華麗,常常表現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七言詩在鮑照那里有顯著的發展,對于唐代作家頗有影響。代表作《擬行路難》。

4、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同年代“詩仙”李白并稱“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當開元盛世與安史之亂之間,后半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生活,被稱為“史詩”。詩風沉郁頓挫(思想感情低沉郁悶,語調音律停頓轉折)。

5、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宋孝宗時賜進士出身,46歲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職。光宗時官至禮部郎中,后被劾去職,歸老故鄉。

6、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竹林七賢”之一。他是正始文學的代表作家,全力創作五言抒情詩。他的詩大量運用比興象征、神話傳說、以景寓情、借古諷今等表現手法,曲折隱晦地書寫憤世嫉俗、感慨郁悶的內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遠的藝術風格。代表作《詠懷八十二首》。

7、陶淵明,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

8、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大李杜”,又稱為“詩仙”。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昂揚奮進,憤懣激越,瀟灑出塵,耿介孤高,飄逸俊爽)

9、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并稱“濟南二安”。 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相思之情?;楹笈c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中原淪陷后,與丈夫南流,過著顛沛流離、凄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早年金兵入侵后,遭遇國家巨變,詞作多感慨身世飄零。她的詩文感時詠史,詞風迥異?,F存詩文及詞為后人所輯,有《漱

1

玉詞》等。

10、黃遵憲,字公度,號人境廬主人。近代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是走向世界,以“歐風美雨”鑄就自己詩篇的詩人。他主張“我手寫我口”,要求表現“古人未有之物,為辟之境”,成為近代“詩界革命”的旗手。他的詩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被稱為“史詩”。代表作《今別離》

11、張若虛,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等以吳越文士揚名京都,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其詩描寫細膩,音節和諧,清麗開宕,富有情韻,在初唐詩風的轉變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詩風影響,常露人生無常之感。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12、孟浩然。少時,隱居鹿文山,40歲到長安應進士舉,失意而歸。張九齡鎮荊州時,招致幕府。后病死。他的詩多寫隱居閑適和羈旅愁思,在山水田園景色的描寫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語言清淡,意境清遠,多自然超妙之趣。與王維并稱于詩壇。代表作《夜歸鹿門歌》。

13、韋莊,字端己。唐詩人韋應物四世孫。他生活在唐帝國有衰弱到滅亡、再到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混亂時期。59歲舉進士,72歲幫助王建創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禮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他有反映黃巢義軍攻入長安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影響極大,被稱為“秦婦吟秀才”。他在詞壇上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是“花間派”詞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所作詞語言清麗,多用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情凝詞中,讀之始化,以至彌漫充溢于臟腑。代表作《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14、王維,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崇信佛教,被稱為“詩佛”。善畫人物、叢竹、山水。蘇軾稱他“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山水田園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藥的后繼者,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有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15、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與其父蘇洵(字明允)、弟蘇轍都是散文家,被并稱為“三蘇”。 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16、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自幼隨父宦居漢陽,后遷湖州。浪跡江湖,布衣終身。工詞詩、善書法、精音律。其詞善以健筆寫柔情,風格清俊峭拔。代表作《揚州慢》(淮左名都)。

17、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詞作以小令見長,清新自然,直抒胸臆,風格接近李煜。內容多抒寫個人的相思離別和哀思閑愁,情調感傷低沉,凄婉哀怨。

2

感情自然真摯,多用白描手法。

18、李賀,字長吉,世稱“詩鬼”,中唐詩人,是沒落的宗室后裔。終身抑郁不得志,27歲就去世了。他的詩作想象豐富,立意新奇,用詞瑰麗。代表作《李憑箜篌引》。

19、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善于作詞。他的詞富艷精工,自成一家,有“詞家之冠”“詞中老杜”之稱,但在內容上有明顯不足,多為泛詠旅思、綺情之作。代表作《蘇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20、高適,字達夫,一字仲武。少時貧困,20歲后到長安求仕不遇,浪游燕、趙、梁、宋一帶。40歲后舉有道科。安史之亂后任西川節度使等官,最后任散騎常侍。其實思想感情深沉雄厚,語言洗練蒼勁,尤以邊塞詩著稱于世。代表作《燕歌行》。

21、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柳柳州”。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散文家,與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被稱為唐宋八大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21歲中進士,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運動,曾任禮部員外郎。改革失敗后,被變為永州司馬,后又貶為柳州刺史。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于戰斗性,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創作以寓言、山水游記和傳記成就最大。其詩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

22、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才思敏捷,相傳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能詞,詞風秾艷,詞藻華麗,為花間詞人之鼻祖,對晚唐五代詞和宋詞影響很大。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 代表作《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23、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賢。撰有《屈原投江》《牡丹記》《千里投人》三部雜劇,均不傳。散曲今僅存套曲三首和幾句殘句,但《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使他在散曲史上占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24、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晚唐詩人。出身于名門世族,26歲中進士,官至中書舍人。他的古體詩題材廣闊,筆力峭健。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 代表作《阿房宮賦》。

25、魏禧,字冰叔,號裕齋。清朝散文家。清初,人稱魏禧、侯方域、汪琬為散文三大家。魏禧與其兄祥、弟禮,都能文章,世稱“三魏”。 代表作《大鐵錐傳》。

26、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著有《歐陽文忠公集》,并編寫兩部史書《新唐書》《新五代史》。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代表作《伶官傳序》。

27、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

3

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 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其散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鮮明簡煉,新穎生動,風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為古文運動樹立了典范。代表作《祭十二郎文》。

28、方苞,字鳳久,號靈皋,晚年又號望溪。曾因《南山集》案入獄,后被特赦。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創始人。為文主張一種“義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并重,并講求詞語的“雅潔”。這些主張在當時很有影響。在實踐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雖不很高,思想內容比較空虛,但大抵能夠寫得明白曉暢,在行文的結構、修辭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著有《望溪全集》。代表作《獄中雜記》。

29、張岱,字宗子,號陶庵,自稱蜀人。他家自曾祖以來都是顯官,服用奢華。明亡,隱居剡溪山中。他的文章多寄托著故國之思,著有《瑯環文集》《西湖夢尋》以及紀錄明代三百年史事的《石匱書》。代表作《陶庵夢憶序》。

30、歸有光,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明代古文家,是“唐宋八大家”與清代“桐城派”之間的橋梁,被稱為“唐宋派”。 歸有光散文繼承歐陽修、曾鞏的文風,有較大成就,且把家庭瑣事引到古文中來,使散文擴大了表現范圍。其散文記敘家人之誼,朋友之情,感情真摯,神態生動,風韻悠遠。代表作《項脊軒志》。

31、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人。通經世之學,又精天文及兵法,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創立基業,封誠意伯,謚文成。代表作《苦齋記》。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國計量實習報告下一篇:中國古典詩歌發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