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紅酒現狀分析

2022-08-14

第一篇:中國紅酒現狀分析

紅酒市場現狀分析

一、葡萄酒市場分析:

葡萄酒是國際酒類市場中僅次于啤酒的第二大流行飲料酒,但在我國葡萄酒的人均消費量僅是當前世界平均消費水平的5%。這樣看來,我國的葡萄酒市場的大門尚未完全打開,甚至可以說,它現在只開了一條小縫而已。

現在,我國葡萄酒市場小,人均消費水平低,較低的消費基數與巨大的市場需求潛力,決定了我國葡萄酒行業會保持快速增長。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我國葡萄酒市場消費潛力的釋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及我國釀酒葡萄基地的建設等配合,因此,我們認為寄希望該行業出現"井噴"現象也不現實。

在政府公布金融危機之前,高端葡萄酒就已經明顯下滑。金融局勢對葡萄酒行業的影響也是必然的,尤其是高端葡萄酒,預計下滑了40%-50%。但同時也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性價比高的葡萄酒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從之前閉幕的廣州國際名酒展上的熱烈氣氛不難看出,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的葡萄酒商看中了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同時試圖通過人民幣較為堅挺,出口風險更低的中國市場來減弱金融危機的沖擊。

而在現場,不乏比國產酒價格更低的原產國進口酒。這也不難看出外國酒商對中國的促銷力度正在加大。實際上,盡管中國不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但絕對是最牢固的市場。

由此可見,中國市場對于紅酒而言是一塊尚未被切割成功的巨大蛋糕。對于它,我們不能坐觀其成,那樣的話在蛋糕切割完成后可能已經沒有我們的份額,當然已不能胡亂下刀,那樣,我們也許會破壞原本可以享受到的那一塊(讓我們的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留下難以轉變的不好印象)。在這塊蛋糕上找到合適的下刀之處,分得盡可能大的,適合我們的蛋糕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此外,消費者熱烈追捧性價比高的產品的消費心理可以成為我們營銷的有力突破口。

并且,由于葡萄酒的消費群體本來就主要是城市中高收入階層,而且平均單價也較其他酒類要高,因此葡萄酒的消費價格敏感度不如其他酒類,而對品牌的敏感度較高。根據有關調查,消費者挑選葡萄酒最看重品牌,然后是價格。

而這些年來,拉菲酒莊在中國消費者心中成功建立起紅酒高端品牌的概念的

已是不爭的事實。只要我們采用合理的營銷手段,將這兩款產品打造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優質品牌,讓我們的消費者相信,我們所提供的產品絕對是物超所值。那么,讓消費者接受我們的產品,讓此產品成功進軍中國市場就絕非難事。

而這些,可能需要通過概念營銷的實現來將其達成:將樂古堡和法蘭西小木屋的特點及獨特魅力與消費者的需求緊密融合,通過推出一個特定的概念,來引起消費者的關注、認同,引起他們的共鳴,并萌發對產品的需求。而這個概念將在日后的市場調查中具體提出。

從中國消費者本身的特點來看,近幾年來,隨著國人飲食健康觀念的增強,葡萄酒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多種保健功能倍受青睞起來,其消費驟然升溫,成為酒類市場的新寵。1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洋品牌和400多個國內生產廠家和品牌在我國市場匯聚,一競風流,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綜合以上各類信息,紅酒的消費在中國尚屬于發展的“起步”階段,這個市場不是不存在,而是尚未開發出來。而且,這個等待開發的市場前景相當廣闊。

國內的眾多消費者們,他們并非拒絕紅酒的消費,只是少有機會而已,他們其中的一部分,對于紅酒并無太多的了解,又或者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他們只是在等待一款優質的產品,來激發他們的購買欲,來打造一種有關于紅酒的新興的愜意的生活方式„„

我們相信,樂古堡和法蘭西小木屋未來可以成為這樣的一種產品,它們將能夠在中國掀起一種以優質紅酒為代表的舒適生活的新浪潮。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來臨,并熱切盼望著能夠在未來的日子里通過自己的努力,看著它一點一點地得到實施。

二、競爭者分析:

目前,國內葡萄酒生產年產量達萬噸的企業已經超過20個,而稱得上葡萄酒生產巨頭的企業有張裕、長城、王朝3家。據統計,實力雄厚的3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張裕19.35%、長城16.09%、王朝15.57%。消費者對3個品牌的熟悉程度分別為張裕73%、長城35%、王朝30%;消費者最常喝的葡萄酒品牌張裕占43%、長城占19%、王朝占15%。其中我國馳名商標張裕葡萄酒是消費者最熟悉又最常喝的品牌。

現在,我們對于紅酒的主要競爭者——張裕進行一定分析。

作為我國紅酒市場的龍頭,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已做了如下努力并取得一定成功:

在長年的成長、發展中,它由“做買賣”轉變為“做市場”,從“推銷”變成“營銷”。這兩個轉變使企業的經營不再是單純的生產和推銷問題,而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調研、決策、實施、監控的有機結合,在滿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最佳效益。在正確營銷觀念的指導下199

7、1998連續兩年產銷量、銷售收入和市場占有率均高居同行業榜首;在1998全國產品市場競爭力調查中,榮獲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實際購買品牌和1999年購物首選品牌三項第一。

從1998年起,張裕通過一個聲勢巨大的全國性活動,為其找到了很多新生性消費者:這就是它近兩年在全國各地舉行的“中國葡萄酒文化展”。百年張裕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西合璧的張裕在市場開拓中越來越強調一種文化認同,即強調自己的東方個性?;谥袊鴤鹘y文化的“中國葡萄酒文化展”,利用大量的圖片和史實,詳細介紹了中國葡萄酒2 000多年的悠久歷史。

在2000年張裕的營銷策略中,最核心的部分仍然是:培育市場,培養消費者,且一如既往“用心良苦”。

為了培養消費者,張裕著力于“溝通”。受價格因素限制,經常性的葡萄酒消費者,主要是中高收入階層,另外,行政管理層人士也是不可忽視的主流消費群;偶爾性消費者,則以年輕人為主。張裕溝通的主要對象就是這些人,即將經常性消費者鞏固下來,讓偶爾性消費者逐漸轉向經常性消費者,同時開拓新的大量新生性消費者。針對不同的消費層次,它們采用了不同的溝通方式。

對經常性消費者而言:

張裕通過一系列目標明確的整合傳播,主要展示葡萄酒的健康、自然及其文化內涵——葡萄酒的品味和格調。它們通過對經常性消費者主要的信息來源,如高品位雜志、體育節目、酒店等,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滲透,提高葡萄酒在這些消費者心目中的親和力,同時通過一系列品牌策略,樹立起張裕東方紅酒經典形象,以“傳奇品質,百年張裕”作為主題,也使對葡萄酒的系統傳播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對偶爾性消費者而言:

張裕則側重于訴展葡萄酒本身的時尚色彩,通過對大眾傳媒的控制性傳播,

傳達各種葡萄酒的時尚資訊,營造出一種氛圍,即把葡萄酒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進行推廣,使其成為時尚潮流中一部分。如在報紙上開辟醒目的葡萄酒消費專欄,在電視臺黃金時間插播葡萄酒的各類專題,舉辦各種葡萄酒知識講座等。通過日積月累的滲透式傳播,讓消費者開始樹立這么一種心態:選擇葡萄酒就是在選擇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事后的調查表明:很多消費者都受到了這種傳播的影響,并逐漸喜歡上了葡萄酒。

我們應該對張裕的這些舉措引起思考,對于消費者而言,紅酒已經不單單是一種飲品,它應該是一種優質的生活狀態,以及某種關于生活態度的追求。

張裕的成功經歷向我們證明,要想把握消費者需“對癥下藥”,針對不同消費者,抓住其消費心理,迎合其生活態度,充分展示產品優勢,使產品與消費者的生活相融合。

產品營銷早已不是過去簡單的將產品推銷出去,它應該是在消費者的心中建立起一定的產品意識,讓我們的產品變成一種理念,在消費者的心里生根發芽,最終形成穩定的品牌忠誠度。

通過對張裕等主要競爭者的分析,找出它們的營銷薄弱點,已一個最佳的角度將產品滲透市場。具體方式在之后的網絡營銷等介紹中將做具體分析。

三、概念營銷

概念營銷源自于現代營銷適應消費和創造需求的功利主義本質,在攻城略地搶占市場的競爭中發揮著先鋒和號角作用。

1、觀念促導,先聲奪人

在產品正式上市之前,提早進行營銷宣傳工作。首先為消費者傳遞新的消費觀念、變化趨勢和生活標準,推出即將應市的兩款產品的信息。消費者未見產品,已聞其聲,在有意與無意中獲得了新的消費動態,了解了先進的商品知識,這有利于形成對我們的產品銷售有利的產品概念及品牌概念。這就為買賣互利交換準備了顧客基礎。

2、加大投資回報率

從產品的新、奇、美、特、便利等特征宣傳入手,適應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心理,為消費者提供新的選擇及其時間上的決策余地。消費者可以在理性思考之中接受新的消費觀念,動搖原有的消費習慣,建立起新的消費傾

向或心理定勢,產生對新產品的心理期待。

這樣,一旦我們的產品上市,潛在需求很快會轉化為現實購買活動。這就大大縮短了新產品拓展市場的時間,加快了利潤回報的速度,切合了產品經濟生命周期縮短的要求。

四、市場定位

年輕白領

五、營銷4P:

1、 價格

通過初步定價:樂古堡(120元/瓶)和法蘭西小木屋(80元/瓶)來運行撇脂定價策略:

其一,紅酒市場較為廣闊,而紅酒的消費價格敏感度也不如其他酒類,而對品牌的敏感度較高,較高的價格不會造成消費者的大量減少。

其二,高價會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一些,但這并不致抵消高價為我們帶來的利益。

其三,我們的紅酒價格雖然稍有偏高,但在大的紅酒市場背景下以及品牌支持下單價仍然是比較低的,這樣的定價會使消費者認為我們的產品更加優質,加深對產品的好感。

2、 產品

如何選擇有價值的產品

3、 分銷

4、 促銷

第二篇:中國服裝現狀分析

中國服裝產業現狀

作為衣食住行之首,毫無疑問,服裝行業是個永遠的朝陽產業,因為人類對服飾的追求永遠沒有止境。如今,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發展,人們對服裝服飾類產品已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服裝不僅僅是要求能蔽體保溫。誰都會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漂亮、健康、個性化的衣裳,而且由于服裝類產品更新換代的時間又比較快,所以服裝市場的蛋糕將會越來越大。到生產力足夠發達的時代,人均擁有幾十件甚至上百件服裝產品將不再是夢想。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但中國服裝產業整體發展很不平衡。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上海等東南沿海省份所生產的產品占據了全國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中西部地區的服裝產業則還非常的落后。各服裝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還停留在比較低層面上,主要還停留在價格、款式等方面的競爭,絕大多數服裝企業的產品銷售還是以批發市場的大流通為主。而近年來服裝企業的品牌意識雖然不斷加強,但中國服裝行業目前還只有有限的幾個中國馳名商標,還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服裝品牌,主要還是通過低成本優勢在與國際品牌進行競爭。

中國服裝行業最為成熟和稍微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當屬男裝和羽絨服,這片領域誕生了杉杉、雅戈爾、波司登、雪中飛等眾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幾家上市公司,他們品牌實力較強,規模和競爭力都處于服裝行業前列。而女裝、童裝、睡衣等市場則相對發展還不成熟,強勢領導品牌還很缺乏。

中國服裝業發展的困惑

1 日益增大的庫存壓力

有人說:如果現在中國所有的服裝企業都停產,中國人不用擔心沒有衣穿?,F在各企業所有的庫存加起來還都夠在市面上賣個兩年的。

服裝企業做大了,往往是伴隨著倉庫急劇增大的代價。企業的銷售翻了好幾倍,帳上的現金卻沒見增長多少。難怪很多老板說,自己辛苦一年賺來的,都跑倉庫里去了。

由于服裝季節性明顯,且服裝產品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庫存問題成為最令服裝企業頭痛的問題之一。不處理吧,積壓只會導致更加庫存品的更加貶值甚至一文不值。進行低價拋售處理吧,一來那些過季的產品不見得有人要,二來低價拋出去對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又是

個很大的打擊,很容易讓消費者對產品的價格體系產生懷疑。

另外,庫存數與企業缺貨數量又往往是成反比的,因為服裝產品從采購面料到生產都有一定的周期,企業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在旺季時候有足夠的數量可供銷售,往往不得不儲備大量的貨品,這就為庫存埋下了隱患。而有些較保守的企業為了減少庫存,往往限制貨品的生產數量,但一旦該貨品暢銷起來,卻又因為產品供不應求導致缺貨而錯失銷售良機。 2 缺乏自主的設計風格。

服裝設計是中國服裝企業普遍的軟肋。中國服裝設計水準還遠較國際上落后,中國還沒有誕生具有世界影響的服裝設計師。眾多企業還是以抄襲仿版為主,這樣很難形成自己的產品風格。

國內的服裝企業一來缺乏完善的設計師培養機制,而很多有才華的設計師則更習慣于自己創品牌或開設計工作室創業,而不愿意在企業發揮才華,使得中國的服裝設計水準很難提升到一個新臺階,國際主流時裝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國設計師的身影。

3 行業專業人才匱乏。

深入過服裝行業的人才會清楚的意識到,服裝行業整體人才隊伍非常貧乏。無論是從生產管理還是設計、營銷、廣告等。因為服裝行業多屬民營企業,很多是從夫妻店起步,家族企業色彩往往比較濃厚。很多企業根本不能給人才提供寬闊的舞臺,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

在一個以人為本的知識經濟年代,缺乏專才,對服裝行業的發展影響絕對是巨大的。

第三篇:中國鋼鐵行業現狀分析

中國鋼鐵行業現狀分析來源: 【字體:小中大】

引言:自2011年9月份開始,中國鋼鐵行業進入長達6個月的結冰期,市場幾乎沒有留給鋼貿商任何機會,面對突如其來的寒冬,鋼貿商步履艱難。王充《狀留篇》中有言:“河冰結合,非一之日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鋼鐵行業的寒冬,是經過長期的積累、醞釀形成的。既然冰已結成,鋼鐵業的融雪自然會如期而至。

進入2012年第一季度尾,鋼市開始緩慢進入上升軌道,融雪的季節,寒意繼續吞噬著鋼貿商僅存的一點熱量。整個鋼鐵行業該如何抵御,鋼貿商又該如何堅守,融雪后的春天還遠嗎?

【中國鋼鐵行業迎來變革風暴】

2012是中國鋼鐵業的變革時期,這既艱難也是一個大考驗。

首鋼集團董事長朱繼民在第七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間隙表示,今年的困難形勢說明中國鋼鐵業的變革時代已經到來。

朱繼民表示,前些年鋼鐵業發展太快主要是受投資拉動,企業感受不到市場的壓力,而去年年底以來,鋼鐵市場遭遇困難,市場壓力陡增,落后企業面臨被淘汰,鋼鐵業的變革時代已經拉開大幕。

近年來,中國鋼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低端投資過快,產能過剩難以改變。朱繼民還指出,我們在很多地方,比如中小鋼鐵企業的產能擴張是受到地方政府鼓勵的,要改善產能過剩的局面已經不單單是鋼鐵業本身的事情。

【中國鋼鐵產能增速放緩】

面對行業總量過剩、行業贏利困難的局面,近年中國鋼鐵行業快速擴張的速度終于放緩。國家發展改革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下半年鋼鐵行業新開工項目為197個,下降36.7%。

根據中國冶金建設協會統計,2011年國內新開工、新設計、新規劃煉鋼產能分別為420萬噸、736萬噸和127萬噸,較上半年分別大幅下降80%、32.3%和81.3%,處于近年來最低水平。新開工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大幅下降,為591.5億元,比上半年下降52.2%。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9日晚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會議上指出,鋼鐵業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一季度在鋼材出口增長15.8%的情況下,國內表觀消費量零增長。同時,鋼協會員企業一季度粗鋼產量同比只增加80多萬噸,但庫存增長了150萬噸左右。

經過近年的快速擴張,國內已經形成9億噸的鋼鐵產能,并最大程度將其釋放轉化為鋼產量。吳溪淳稱,因為河北省統計省內鋼產量沒有將隸屬于首鋼的遷鋼、京唐鋼廠歸入,造成1700萬噸的產量沒有納入全國鋼產量統計,實際上中國去年鋼產量實際已經達到7億噸。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一季度報告(下稱報告)指出,在當前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和我國宏觀調控的作用下,鋼材消費需求恢復緩慢。而鋼鐵生產則呈現逐月上升的態勢,尤其是3月份以來鋼產量超出市場預期,對市場造成一定壓力。

“4月份,鋼協會員企業生產的熱軋板卷平均價格比去年同期低490元/噸,冷軋板低470元/噸,而去年全年平均噸鋼贏利僅為130元。”吳溪淳說。

根據一季度全國經濟發展情況,報告預測,2012年中國鋼材實際消費量約為6.39億噸,比2012年咨詢報告中的預測量降低1.1%。

【堅冰易融寒難卻!鋼材貿易商的融雪季】

鋼貿商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鋼市多次疲軟的洗禮,本世紀以來2005年和2008年鋼價大起大落的錘煉,以及2011年下半年至今整個鋼鐵行業的寒冬時期。鋼貿商已經在鋼鐵行業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數次的磨練,培養了其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專業的行業素質,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更強?,F在,整個鋼鐵行業處于“融雪期”,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但鋼鐵行業也會猶如黎明前的黑暗一樣,陽光明媚的春天依然會繁花似錦。

鋼貿商的“冰河世紀”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鋼貿商就面臨鋼鐵行業的“利潤”重壓。國家對房地產行業頻出嚴控措施、資金面長期趨緊、上游原材料價格保持堅挺、下游需求持續疲軟,再加上今年鋼廠開始釋放產能,數千鋼企中的國有鋼企為了保證業績,甚至越虧越做,導致鋼廠的粗鋼產量過剩,壓力緊接著轉嫁給鋼貿商。據統計,2011年,我國鋼鐵產業利潤率為2.4%,遠低于6.3%的全國工業銷售利潤率。

今年的1-2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為21.5%,同比回落3.4%;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為27.8%,同比回落7.4%;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9.3億元,同比下降57.7%。今年的兩會,

國家又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定為7.5%,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國政府首次將經濟增長預期設定在8%以下。而溫家寶總理強調,房地產的調控不放松以及銀行業限制“兩高一剩”行業貸款、節能減排及環保建設等等均在很大程度上拉升鋼廠噸鋼成本及降低下游需求水平。外圍形勢的嚴峻,加劇了微利時代鋼貿企業經營的困難。

季節性需求帶動鋼價攀升“金三銀四”不給力

據了解,自今年2月下旬到3月份以來,國內的鋼材市場價格斷斷續續呈現出上漲的趨勢。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國內鋼材現貨市場上,建材、熱軋板卷、中厚板現貨市場價格都延續漲勢。螺紋鋼價格與三月份同期相比上漲了3%左右,與2月相比則累計上漲超過5%。

對于鋼鐵行業來說,歷年的“金三銀四”都是庫存下降最為明顯的時期,但今年的庫存下降力度顯然不夠。此前,每年從最高點連續七周庫存下降的幅度都超過14%,去年同期下降幅度更是達到15.3%,遠高于今年的降幅。據悉,在鋼材市場的實際成交中,部分鋼貿商表示,目前商家所銷售的鋼材,有一部分的庫存是年前的高價資源,雖然市場的價格有所增長,但仍低于年前的進貨價,導致市場鋼材價格倒掛的現象依然存在。

盡管如此,但基于現在的鋼材價格不斷攀升,繼而使季節性回暖態勢明確。鋼價的持續走高其最大的推動力是商家的高度“看漲”、“拉漲”,也正因此,帶動了鋼廠產能的進一步釋放。清明節假期國內市場宏觀層面釋放出諸多利好。三月份鋼鐵業PMI為49.3%,比上月提升

6.5個百分點。分析人士指出,未來宏觀政策措施要在需求端特別是基建投資上發力,而2011年底在建凈投資規模高達35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今年投資慣性很大,鋼材市場需求仍將會保持在較高水平。

鋼貿商:還款容易,貸款難

依照慣例,每年三月份是鋼貿商集中還貸的高峰期。而今年,由于整個鋼鐵行業依然面臨著諸多困境,利潤不斷下滑,加上鋼貿商“跑路”事件頻發。銀行為了管控風險,去年9月份的借款都需要在今年3月份還清。鋼貿企業多年來在銀行業的“座上賓”地位也隨之改變。

現在,銀行再度放貸的時間間隔明顯加長,銀監局曾數次下發了關于鋼貿行業的文件,其中提到鋼貿行業貸款過于集中,要求警惕鋼貿企業貸款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全國鋼貿企業達20多萬家,而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鋼貿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就連沒有實際庫存量的小型鋼貿企業的日常資金運作也要十幾萬,更何況大型的鋼貿企業高達千萬的日常業務。所以銀行的信貸支持,成為多年來鋼貿企業維持公司正常運轉的穩定資金來源,做鋼貿一旦資金鏈出現斷裂,整個生意也就難以維持下去。

然而,面對鋼貿商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扇門也在悄悄為鋼貿商打開。今日鋼鐵網現貨電子交易平臺的線上融資業務已經拉開帷幕,在此鋼鐵現貨交易平臺上的鋼貿商通過鋼鐵現貨交易,產生真實的交易背景和信息流量,就會有機會更加方便地在線上進行鋼鐵融資,為企業解決資金問題。

鋼貿商:冬天來了,春天不再遙遠!

雖然,鋼鐵行業因為國內經濟發展走緩而面臨下游需求減少的困境,但我國依然處于投資拉動型時期。在工業化、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廣闊的市場仍然為鋼貿企業提供著肥沃的生存土壤。目前,國家投資建設的小幅縮減,只不過是行業所經歷的陣痛。

鋼貿行業發展空間依然存在,近幾年,雖然鋼廠不斷擴大其直供比例,但主要是針對部分需求比較單一和穩定的大型工程項目和具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市場。小批量、多規格、多品種的用鋼需求仍將是市場主流,并且只能由鋼貿企業來滿足。中國近7億噸的粗鋼年產量,對國家、國民經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很多優秀的鋼貿商來運作,把這么大產量的鋼材及時、合理地配送到需求鋼材的角角落落。

另外,鋼貿商要在鋼鐵行業的非常時期具有足夠的耐力和行業“嗅覺”。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承載著13億人民的住房需求,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住房涉及到水泥、鋼材、玻璃、家電、物流等44個行業,假如房價下跌30%~50%,那么全國近一半行業將陷入停滯,近一半人將失業。今年中國房價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小幅回調,但長期來看,仍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房地產行業依然是鋼材用量的主戰場。

【減污又出新招 鋼鐵業也要“倍量替代”】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透露,“十二五”期間,國家嚴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對大氣污染嚴重的城市,新建項目實行區域內“倍量替代”。

“所謂倍量替代,即所有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其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必須用區域內其他項目的削減量進行替代,削減量應達到新增量的一倍以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解釋。

王金南進一步指出,需要替代的削減量,可通過本企業內部淘汰、關閉、搬遷改造和污染治理等措施獲得,或通過削減該建設項目所在區域內其他現有污染源的排放量獲得。

“從過去的等量替代到今天的倍量替代意味著污染物總量減排的升級。”環保部的一位官員透露,倍量替代具體該怎么操作,目前,環保部尚未確定實施細則,還在研究當中。

不過,包括浙江在內的一些地方已經出臺了相關實施細則。

增產減污

“國家要實施倍量替代,因為某些城市和地區污染過于嚴重,污染物減排壓力很大,所以必須要出新招、出狠招。”一位地方環保廳官員強調,“十二五”污染防治的主基調就是出重拳、用重典。

之所以稱之為狠招,是針對過去的“增產不增污”的等量替代原則而言,從等量到數倍,約束性顯然增加。“等量替代并不是一項法律規定,而是一項政策。”王金南指出,該政策源自國務院2005年發布的《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

根據該決定,國家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所有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做到增產不增污,努力實現增產減污,并積極解決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

“不少環境質量不好的區域,同樣也是欠發達地區,要求其實施增產不增污本身已經很難,今后要實施增產減污,地方政府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是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過于嚴重,不得不為之。”前述地方環保廳官員指出,張力軍部長在會上有一句話是,“不是我們消滅污染就是污染消滅我們”。

“倍量替代涉及到的污染物主要是四種約束性污染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和氨氮。”前述環保部官員對本報解釋,涉及到的區域為大氣污染嚴重的城市,也即大氣聯防聯控覆蓋的“三區十群”中的城市。

“至于削減量要達到新增量的多少倍,這個估計環保部不會做出硬性規定,而是交由地方政府自己去掌握,各地根據其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減排的任務來定。”王金南分析。(詳細查看...)

【《鋼鐵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獲國務院簽發】

據報道,5月9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巡視員李忠娟在北京透露,《鋼鐵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日前已經獲得國務院的簽發,下一步在各部委之間會簽之后,將具體落實有關生產力布局和調整重大項目。

《鋼鐵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下屬18個重點規劃之一,國家發改委希望通過布局調整,能夠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同時解決中國鋼鐵工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三不綜合癥”。

長期以來,我國鋼鐵工業布局總體上呈現“北重南輕”的特點,東南沿海經濟發展迅速,鋼材需求量大,長期供給不足,而環渤海地區鋼鐵產能近4億噸,50%以上產品外銷。部分地區鋼鐵工業布局不符合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制造業轉移的要求。16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建有大型鋼鐵企業,已越來越不適應城市的總體發展要求。

筆者從工信部于2011年11月發布的《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了解到,環渤海、長三角地區原則上不再布局新建鋼鐵基地。河北、山東、江蘇、遼寧、山西等鋼鐵規模較大的地區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減量調整區域內產業布局。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區省份在不增加鋼鐵產能總量條件下,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西部地區部分市場相對獨立區域,立足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結合區域差別化政策,適度發展鋼鐵工業。

針對目前16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建有大型鋼鐵企業的現狀,《規劃》還提出,有序推進與城市發展不協調的鋼廠轉型或搬遷。“十二五”期間,根據條件成熟情況,支持廣州、青島、昆明、合肥、唐山(豐南)、杭州、蕪湖等城市鋼廠搬遷改造或轉型發展,科學論證西寧、撫順、石家莊、貴陽等城市鋼廠發展定位。

原冶金部副部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顧問吳溪淳曾指出,韓國、日本的大鋼鐵工業基地都在沿海地區。從世界范圍看,鋼鐵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沿?;?、集中化,因為沿海發展的成本低、消耗低,環保、節能。”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摸底,全國位于省會直轄市的鋼廠有20個,城市型鋼廠總共有39個。2009年,39家的城市鋼廠的總產能是2.28億噸,占全部總量的39.5%?!朵撹F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出臺后,部分城市鋼廠,將按照具體的條件標準進行搬遷。

(今日鋼鐵網編輯:昕然)

第四篇:中國軋輥行業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軋輥消耗為噸鋼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種冷熱軋輥總量超過90萬噸,價值150多億元. 我國軋輥業基本能滿足國內軋鋼業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經接近3萬噸。

翟廣泉剖析了我國軋輥制造業的發展現狀,他指出,我國軋輥業基本能滿足國內軋鋼業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經接近3萬噸。但是,主要矛盾仍然突出,即低檔次產品供大于求,制造廠競相壓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供不應求,部分品種還要靠進口來補充。擁有較強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的大型軋輥制造企業借機進一步做強做大,如中鋼邢機、江蘇共昌、常州英凱、唐山聯強等技術實力雄厚的企業軋輥生產依然紅火,而不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的軋輥企業已經停產或減產。軋輥業跟隨鋼鐵業腳步,同樣出現了“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軋輥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等級良莠不齊。軋輥制造廠家超過300家,真正能為現代化軋機供應軋輥的不足50家,能夠進入像寶鋼、首鋼、武鋼這些國有大鋼企的也僅有30多家。大部分軋輥制造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偏小,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綜合技術水平較低,依然采用手工作業,憑經驗、感覺的操作方式仍是生產現場的主流,生產過程中質量難以控制,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中國軋輥制造要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繼續生存和發展,必須在“陣痛”中實施重大變革:一是繼續引進或合資采用國外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使國內軋輥制造技術在短期內能有質的飛躍。二是堅持創新驅動,加強軋輥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投入,根據市場需求推出新的產品或采用校企聯合開發的方式合作開發新品種。三是堅持科技質量為先,加強軋輥鑄造過程中的計算機控制,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加強質量技術攻關和自主品牌培育,拓展國際空間,加大出口的力度,力爭在世界上打造出軋輥的中國品牌。四是必須開展戰略性重組與合作,實施強強聯合,逐步改變中國軋輥制造“小而散、多而亂”的現狀,提高與國外軋輥競爭的能力。 廢舊輥強化包覆再造術成亮點

由于鋼鐵業的發展更突出降本增效、靈活排產的需求,相應地,軋輥再制造修復循環使用和舊軋輥原地強化使用等成為軋輥制造業發展的亮點。據江蘇丹陽恒慶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剛介紹,為了滿足軋鋼生產的實際需要,我國每年需要花費大量外匯進口軋輥,每年進口高端軋輥約3萬噸,消耗外匯約2億美元。目前,我國軋輥消耗為噸鋼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種冷熱軋輥總量超過90萬噸,價值150多億元。其大量消耗,造成了資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費。故提高軋輥質量,延長軋輥壽命,不僅能節省大量的軋輥材料,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而且還可以節省大量的外匯。因此,不斷研發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設備投資小的新型復合軋輥制造工藝技術和裝備,以實現低成本、高性能軋輥的生產,從而制造出具有更高性能的新型復合軋輥,是今后軋輥技術發展的方向。

目前,我國每年熱、冷軋輥和支承輥的報廢量分別為100多萬噸、20多萬噸和近20萬噸。如此大的報廢量無論從軋鋼廠和軋輥企業的生產成本,還是從我國的能源和資源消耗方面來看都是一項巨大的浪費,而且造成環境污染。廢舊軋輥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對其進行再制造修復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世界各國均已開展了對廢舊軋輥再制造的各項研究工作,已開發出各種再制造修復工藝。目前所開發的工藝主要有堆焊工藝、熱噴涂工藝、熱噴焊工藝和激光表面熔覆工藝等。其中,堆焊是目前鋼質軋輥再制造中普遍應用的技術之一,經過堆焊修復的軋輥具有成本低、壽命長、使用效果好等特點。但堆焊僅能對鋼質軋輥進行修復,且工藝復雜、技術難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勞動條件惡劣,軋輥基體內殘余應力大,所修復的軋輥容易產生氣孔、裂縫、夾渣、焊瘤和脫落等質量問題。

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一項滿意的技術能實現軋輥低成本、高效率、厚深度、高性能的再制造,軋輥修復技術面臨著挑戰和創新。因此,對合金鑄鐵軋輥和大型軋輥、支承輥的再制造修復是一項國際性的前沿課題。據了解,江蘇丹陽恒慶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攻關,研發出廢舊軋輥區域定向凝固快速整體復合熔覆再制造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為廢舊輥的再制造和高端軋輥制造開辟了新的技術途徑。

將高性能耐磨材料與韌性較好的低合金鋼進行冶金復合,可以使復合材料既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又保證足夠的韌性和抗沖擊能力,具有很大的研究推廣價值。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采用離心澆鑄復合技術,制備出耐磨性能、韌性性能俱佳的雙金屬復合軋輥坯,彌補了單一金屬材料的不足。

第五篇:中國養老地產現狀分析

日前保監會發布的指導意見稱,7月1日起,未來兩年,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將正式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至此“以房養老”商業保險正式開閘。

對于當前跑步進入老齡化的中國,政策的落實與完善意味著養老問題解決的急切,同時也預示著養老與地產將發生“聯姻”的可能。

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上升1.91個百分點。老齡化的加快,無疑給了養老行業更多的機會,一塊巨大的利益蛋糕已經形成。而作為房地產企業,一方面可以借助優惠政策,得到優先拿地、減稅貸款等政策優惠;另一方面,巨大的老齡化人口基數,也將為其帶來無盡的市場。

于是乎如同下餃子一般,房企紛紛進軍養老地產。包括萬科[簡介 最新動態]、保利[簡介最新動態]、遠洋[簡介 最新動態]等品牌房企近年均拋出了養老地產發展計劃。統計顯示,現已有超過35%的品牌房企進入或宣布進入養老地產行業。

在房企爭先恐后地涉足養老地產的同時,魚龍混雜的尷尬局面也隨之而來。一方面,部分房企借勢政策,“掛羊頭賣狗肉”的“圈地運動”悄然興起;另一方面,早以適應“高周轉”模式的房企,對于開發周期較長的“慢節奏”必然要經歷很長時間的“水土不服”。

對于開發模式及硬件等方面,養老地產依舊處于粗暴的階段,項目文化、醫療陪護等配套設施和相應服務的欠缺等問題凸顯。而未將樓盤銷售,更多項目是在賣概念、講故事。

例如,北京周邊的一處品牌房企的開發項目,打的就是“養老牌”。產品在園林設計上有山有水,結合風水為賣點,吸引老年人購買。然而,對于項目地理位置可以說“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對于老年人至關重要的醫療問題,大型醫院無法覆蓋,僅是住區醫院進行解決。

對于文化、娛樂等軟件方面,目前養老地產同樣缺失。能做到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項目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而正在進行實踐、探索軟件方面的企業,卻大多數秉承“高大上”發展的小眾思路。以某龍頭房企試水的老年公寓為例,雖然文娛、醫療一條龍服務,但月供一萬起的價格讓人咋舌。

實際上,中國養老地產受傳統文化影響有其特殊性。目前提出的建立“適老化社區”就是不錯的出路。“一碗湯的距離”即解決了“養兒防老”等社會倫理上,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心理障礙,同時也淡化了只有老年人居住的養老小區給老年人帶來的陰影。

開發商在踐行養老地產的過程中,是否要少一些勾勒美好藍圖,多一些設身處地的務實,在賺取利益的同時,以合理的模式兼顧開發適合老年人養老的地產。畢竟,我們都會老。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國精神頌讀后感下一篇:中國金融行業分類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