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詩歌殿堂范文

2024-01-23

詩歌殿堂范文第1篇

姓名:周毓春

工作單位:門源縣第二寄宿制中學 聯系電話:13897102653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長河中最美麗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古文化的珍貴遺產。它們以極為凝練的語句,表現出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內容和情感。而且在部分詩詞都是詩畫結合,音韻和諧優美,營造出或優美、或幽深、或凄清、或磅礴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一直以來,古詩詞都深受人們喜愛,語文教學大綱也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社會 主義道德情感、 健康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 這就充分肯定了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也給廣大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強審美教育,以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來 感染學生,從而培養學生感知美的能力,激發創造美的熱情。而在實際教學中,不少老師將重點放在理解詩句意思上,忽視了古詩詞應有的整體美教學。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那么語文古典詩詞教學又與審美教育有什么關系呢?初中語文教材中那些優秀的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無論從內容到 形式都給人以美的享受,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文學精品。 語文古詩詞教材中蘊含著極其豐富、廣泛、深刻的美學內容,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審美要求和審美理念。 因此, 古詩詞為實施美育提供了極有趣、 有價值的審美源泉。作為語文教師, 在古詩詞教學過程應當注重 進行美育滲透,善于喚起學生美的情感,提高學生文化審美、鑒 別和判斷能力, 引領學生走進美的境界,使學生在和諧愉悅的審美心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得到思維鍛煉和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一、 品味語言美,賦予學生美的感知

古詩詞的美總離不開語言美。 語言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 韻律美, 是詩歌藝術不可或缺的審美要素。古詩詞中作者善于運用樸素優美、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的音樂性語言,鮮明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喚起讀者對自己所展示出的生活形象與所描繪出的景象引發美感,從而讓讀者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因此,開掘文學作品中美的源泉是語文審美教學的有效措施。語文教師在授課時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語文課中的美是一種語言藝術的美,在培養學生具有美好思想感情的同時,更要教育學生理解課文所用的精妙的語言藝術,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以生動優美、精煉含蓄的語言塑造深邃優美的意境,尤其是古詩詞往往要用有限的文字表達無限的內容。

如曹操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氣勢磅礴,突出了詩人的宏大抱負和博大胸懷;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表現了詩人自信、執著追求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陶淵明的“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歸園田居》)這句話看似平淡,但對“愿無違”強調得很充分,蘊含了不要在那渾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 更是妙趣橫生。這首詩的前三句詩選取了九種事物,用“枯”、“老”、“昏”、“瘦”等字點染,使景物抹上了濃重的悲涼 、 色彩,讓讀者感受到羈旅之人的凄苦寂寥,使人肝 腸寸斷。情景交融,天衣無縫。再者,本句景物搭 配動靜結合,奇妙無窮。

又如,陶淵明的田園詩內容豐富,意韻深厚,藝術風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雋永;藝術境界上高遠拔俗、天然渾成;語言上自然本色、精練傳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過故人莊》)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紛爭, 沒有外界的紛擾,只有大自然的恬淡安寧與山水花鳥的勃勃生機。詩人筆下的大自然,律動著強有力的脈搏,回旋著令人向往的音律,震蕩著動人心弦的靈魂,大自然已完全被人格化了。此時,大自然就是詩人自己, 它反映了詩人恬淡的心情。

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藝術的熏陶,力求準確地理解作品的內涵,讓學生感受到語言中表現出的豐富優美的情感,激起學生心中美好的情愫,從而促使其深切體味祖國語言的豐富、優美及其表現力,使學生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理解課文的美,獲得啟迪和教益,達到美育的目的。

二、 鑒賞意象美,激發學生美的想象

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要力求借助藝術形象來喚起 學生的美感去鑒賞美。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創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千年來,人們總是用月來寄托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杜甫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蘇軾《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則是用月來表達思婦對游子的思念。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包括斜陽殘陽)多給人以失落凄涼之感。古人常用夕陽發思古之幽情,《三國演義》開篇詞: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李白的《憶秦娥》詞末:“西風殘照,漢家陵闋”,都以寫夕陽懷古,充滿歷史滄桑感。古人還常用“夕陽”寫男女相思,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范仲淹《蘇幕遮》:“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莫不是借助夕陽來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見的傷感情思。

又如: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把水與時間的流失結合起來,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典型主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對死亡的焦慮憂傷。此外,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則用流水這一意象來比喻愁怨的濃厚和不絕。

可見, 意象是創作者在作品創作的過 程中運用聯想等藝術手法表現出的客觀物象和主觀情意的統 一,是讀者在閱讀接受中通過語言文字所感受到的客觀物象和 主觀情意的統一。 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刻意去引導學生進行一種按照一定的目的、自覺進行的審美想象,這一點很重要。因為,“ 沒有審美想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審美實踐活動”。只有進行這種再造想象,才能再現形象、 激發情感,也才能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從而獲得審美感受。

可見有了意象意義的深層潛伏,才使得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蘊咀嚼不盡、欣賞不完。意象的蘊意也許就是中國古典詩詞魅 力無限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富有藝術魅力的美的意境,對學生的理智、情感和整個精神世界的健康塑造, 往往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善于挖掘出教材中的審美因素, 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使學生感悟到作品中的真、 善、美;善于指導學生去充分理解課文中的美的形象,將學生帶 進作者描繪的藝術境界中去,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充分感 知蘊含在課文中的人物美; 善于抓住課文中人物的靈魂美陶冶學生的心靈, 指出作品中人物的美丑,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通過培養學生鑒別真偽、 善惡、 美丑的能力,促成學生健康審美觀的形成。

三、 感悟人格美,塑造學生美的人格 古代詩歌是古代詩人心靈世界的凝聚,我們用心體會就會被其無限魅力所吸引,情感受到無限感染和激發,心靈受到滌蕩和震撼。因 此,我們在分析古詩詞時,不但要引導學生領略古詩詞中的意象美, 還要引導學生跳出詩詞意象,由景理情,去發掘作者描繪自然的深層內涵,接受作者情感的熏陶,培植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生活情趣、優秀的道德品質、高雅的文化品位和高尚的審美情操,從而建構健全的人格。

如:親情是人間至情,這種血脈相連、心靈相通的情感是最難割舍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的無限慈愛,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親情。杜甫《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詩人客居他鄉,對兄弟,親人深深思念溢于言表。

文以載道, 言為心聲。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美育內容。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當只是傳授知識,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努力地對學生進行美育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美好的思想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也是教學古詩詞的主要目標之一。這是因為凝結在文章里的高尚思想,通過教師的激發,可以點燃學生腦海中的思想火花;傾注在課文里的美好情感,通過教師的情感陶冶,也能撥動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情心弦。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引領學生走進古詩詞殿堂, 聆聽古代優秀詩人們的足音;帶領學生漫步古詩林,認識、了解詩人,與他們進行精神上的交流,體驗他們的情感美,就能探尋到他們的靈魂與獨特的人格魅力。

詩歌殿堂范文第2篇

姓名:周毓春

工作單位:門源縣第二寄宿制中學 聯系電話:13897102653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長河中最美麗的一朵奇葩,是中國古文化的珍貴遺產。它們以極為凝練的語句,表現出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內容和情感。而且在部分詩詞都是詩畫結合,音韻和諧優美,營造出或優美、或幽深、或凄清、或磅礴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一直以來,古詩詞都深受人們喜愛,語文教學大綱也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社會 主義道德情感、 健康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 這就充分肯定了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也給廣大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強審美教育,以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來 感染學生,從而培養學生感知美的能力,激發創造美的熱情。而在實際教學中,不少老師將重點放在理解詩句意思上,忽視了古詩詞應有的整體美教學。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那么語文古典詩詞教學又與審美教育有什么關系呢?初中語文教材中那些優秀的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無論從內容到 形式都給人以美的享受,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文學精品。 語文古詩詞教材中蘊含著極其豐富、廣泛、深刻的美學內容,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審美要求和審美理念。 因此, 古詩詞為實施美育提供了極有趣、 有價值的審美源泉。作為語文教師, 在古詩詞教學過程應當注重 進行美育滲透,善于喚起學生美的情感,提高學生文化審美、鑒 別和判斷能力, 引領學生走進美的境界,使學生在和諧愉悅的審美心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得到思維鍛煉和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一、 品味語言美,賦予學生美的感知

古詩詞的美總離不開語言美。 語言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 韻律美, 是詩歌藝術不可或缺的審美要素。古詩詞中作者善于運用樸素優美、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的音樂性語言,鮮明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喚起讀者對自己所展示出的生活形象與所描繪出的景象引發美感,從而讓讀者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因此,開掘文學作品中美的源泉是語文審美教學的有效措施。語文教師在授課時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語文課中的美是一種語言藝術的美,在培養學生具有美好思想感情的同時,更要教育學生理解課文所用的精妙的語言藝術,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以生動優美、精煉含蓄的語言塑造深邃優美的意境,尤其是古詩詞往往要用有限的文字表達無限的內容。

如曹操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氣勢磅礴,突出了詩人的宏大抱負和博大胸懷;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表現了詩人自信、執著追求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陶淵明的“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歸園田居》)這句話看似平淡,但對“愿無違”強調得很充分,蘊含了不要在那渾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 更是妙趣橫生。這首詩的前三句詩選取了九種事物,用“枯”、“老”、“昏”、“瘦”等字點染,使景物抹上了濃重的悲涼 、 色彩,讓讀者感受到羈旅之人的凄苦寂寥,使人肝 腸寸斷。情景交融,天衣無縫。再者,本句景物搭 配動靜結合,奇妙無窮。

又如,陶淵明的田園詩內容豐富,意韻深厚,藝術風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雋永;藝術境界上高遠拔俗、天然渾成;語言上自然本色、精練傳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過故人莊》)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紛爭, 沒有外界的紛擾,只有大自然的恬淡安寧與山水花鳥的勃勃生機。詩人筆下的大自然,律動著強有力的脈搏,回旋著令人向往的音律,震蕩著動人心弦的靈魂,大自然已完全被人格化了。此時,大自然就是詩人自己, 它反映了詩人恬淡的心情。

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藝術的熏陶,力求準確地理解作品的內涵,讓學生感受到語言中表現出的豐富優美的情感,激起學生心中美好的情愫,從而促使其深切體味祖國語言的豐富、優美及其表現力,使學生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理解課文的美,獲得啟迪和教益,達到美育的目的。

二、 鑒賞意象美,激發學生美的想象

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要力求借助藝術形象來喚起 學生的美感去鑒賞美。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創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所以,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千年來,人們總是用月來寄托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杜甫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蘇軾《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則是用月來表達思婦對游子的思念。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包括斜陽殘陽)多給人以失落凄涼之感。古人常用夕陽發思古之幽情,《三國演義》開篇詞: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李白的《憶秦娥》詞末:“西風殘照,漢家陵闋”,都以寫夕陽懷古,充滿歷史滄桑感。古人還常用“夕陽”寫男女相思,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范仲淹《蘇幕遮》:“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莫不是借助夕陽來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見的傷感情思。

又如: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把水與時間的流失結合起來,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典型主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對死亡的焦慮憂傷。此外,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則用流水這一意象來比喻愁怨的濃厚和不絕。

可見, 意象是創作者在作品創作的過 程中運用聯想等藝術手法表現出的客觀物象和主觀情意的統 一,是讀者在閱讀接受中通過語言文字所感受到的客觀物象和 主觀情意的統一。 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刻意去引導學生進行一種按照一定的目的、自覺進行的審美想象,這一點很重要。因為,“ 沒有審美想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審美實踐活動”。只有進行這種再造想象,才能再現形象、 激發情感,也才能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從而獲得審美感受。

可見有了意象意義的深層潛伏,才使得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蘊咀嚼不盡、欣賞不完。意象的蘊意也許就是中國古典詩詞魅 力無限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富有藝術魅力的美的意境,對學生的理智、情感和整個精神世界的健康塑造, 往往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善于挖掘出教材中的審美因素, 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使學生感悟到作品中的真、 善、美;善于指導學生去充分理解課文中的美的形象,將學生帶 進作者描繪的藝術境界中去,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充分感 知蘊含在課文中的人物美; 善于抓住課文中人物的靈魂美陶冶學生的心靈, 指出作品中人物的美丑,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通過培養學生鑒別真偽、 善惡、 美丑的能力,促成學生健康審美觀的形成。

三、 感悟人格美,塑造學生美的人格 古代詩歌是古代詩人心靈世界的凝聚,我們用心體會就會被其無限魅力所吸引,情感受到無限感染和激發,心靈受到滌蕩和震撼。因 此,我們在分析古詩詞時,不但要引導學生領略古詩詞中的意象美, 還要引導學生跳出詩詞意象,由景理情,去發掘作者描繪自然的深層內涵,接受作者情感的熏陶,培植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生活情趣、優秀的道德品質、高雅的文化品位和高尚的審美情操,從而建構健全的人格。

如:親情是人間至情,這種血脈相連、心靈相通的情感是最難割舍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的無限慈愛,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親情。杜甫《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詩人客居他鄉,對兄弟,親人深深思念溢于言表。

文以載道, 言為心聲。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美育內容。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當只是傳授知識,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努力地對學生進行美育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美好的思想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也是教學古詩詞的主要目標之一。這是因為凝結在文章里的高尚思想,通過教師的激發,可以點燃學生腦海中的思想火花;傾注在課文里的美好情感,通過教師的情感陶冶,也能撥動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情心弦。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引領學生走進古詩詞殿堂, 聆聽古代優秀詩人們的足音;帶領學生漫步古詩林,認識、了解詩人,與他們進行精神上的交流,體驗他們的情感美,就能探尋到他們的靈魂與獨特的人格魅力。

詩歌殿堂范文第3篇

2. 《寫給女人》——(美)陶樂絲·卡耐基

3. 《紅樓夢》——曹雪芹“中國古今第一奇書”

4. 《誰是最美的女人》——貝迪·斯迪芬

5. 《簡·愛》——(英)夏洛蒂·勃朗特

6. 《居里夫人傳》——艾芙·居里

7. 《圣經》.

8. 《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傅雷

9. 《金鎖記》——張愛玲

10. 《私奔萬水千山》——黃橙“旅游指南”

11. 《女性個人款式風格診斷》——于西曼

12. 《婚姻寶典》——游乾桂

13. 《飄》——(美)瑪格麗特·米切爾

14. 《女人的身體,女人的智慧》——(美)克里絲蒂安·諾斯魯普

15. 《斯波克育兒經》——(美)本杰明·斯波克

16. 《圍城》——錢鐘書“新儒林外史”

17. 《美學散步》——宗白華

18. 《葉芝抒情詩精選》——(愛爾蘭)葉芝

19. 《一個女人的成長》——薇薇夫人

20. 《蘇菲的世界》——(挪威)喬斯坦·賈德

21. 《安娜·卡列妮娜》——(俄)列夫·托爾斯泰

22. 《音樂氣質》——莊裕安

23. 《安徒生童話故事集》——(丹麥)安徒生

24. 《藝術的故事》——(奧地利)貢布里希“藝術史上的圣經”

25. 《人與永恒》——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26. 《李清照詩詞評注》——李清照

27. 《女人的資本》——肖衛

28. 《女子與小人》——龍應臺

29. 《關于女人》——冰心

詩歌殿堂范文第4篇

到初中畢業,我們每位同學,都已學習了九年數學。在這九年的學習當中,每位同學對數學的感受可能各異,感觸也很多。有的同學數學成績很好,對數學也很感興趣。也有的同學可能感到數學煩、難、死板、抽象、枯燥、乏味。那么升入高中,怎樣才能順利地走進高中數學的殿堂,并領略其中的美妙呢?

(一)了解數學

一談起數學,很自然會聯想到小學里的算術,初中的代數、平面幾何,高中即將要學的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等等。數學由淺到深,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真是五花八門,琳瑯滿目。

數學的內容是那樣的繁多,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些內容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數學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一類是研究空間形式的。比如算術、代數是研究數量關系的,幾何是研究空間形式的,三角是兩種情況都研究。整個數學,包括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都是以數和形作為研究對象的。

恩格斯在談到數學的時候曾說過:“純數學的對象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所以是非?,F實的材料。”所以說數學是一門研究物質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說的具體一些,數學以數和形的性質、變化、變換和他們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探索它們的有關規律,給出對象的系統分析和描述,在這個基礎上分析實際問題,然后給出具體的解法。

數學的內容,決定了數學與其它學科不同的特性:抽象性、準確性、廣泛性。

數學的抽象性表現在,暫時撇開事物的具體內容,僅僅從抽象的數學方面進行研究。比如在簡單的2+3計算當中,2+3既可以理解為兩棵樹加三棵樹,也可以理解為兩部機床加三部機床。在數學里,我們撇開樹、機床的具體內容,只研究數的運算規律,掌握這個規律,那就不論是樹,還是機床、汽車或是別的什么事物,都可以按加法的規律進行運算。

數學的許多概念都是從現實世界抽象出來的。比如幾何中的“直線”這一概念,并不是指現實世界中拉緊的線,而是把現實的線的質量、彈性、粗細等性質撇開,只留下“向兩方無限伸長”這一屬性,但是現實世界是沒有向兩方無限伸長的線的。

數學的抽象性具有下列三個特性:第一,它保留了數量關系或者空間形式。第二,數學的抽象是經過一系列階段形成的,它達到的抽象程度大大超過了自然科學中的一般抽象。第三,不僅數學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且數學方法本身也是抽象的。物理、化學家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總是通過實驗的方法。而數學家證明一個定理卻不能用實驗的方法,必須用推理和計算。比如我們千百次地精確測量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是相等的,但是還是不能說明已經證明了等腰三角形兩底角都是相等的,而必須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嚴格地給予證明。在數學里證明一個定理,必須利用已經學過的或已經證明過的概念、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導出這個新定理來。

數學的第二個特點是確定性,或者說是邏輯的嚴密性、結論的確定性。數學的推理和它們的結論是無可爭辯、毋容質疑的。數學證明的精確性、確定性從中學課本中就充分顯示出來了,當然數學的嚴密性不是絕對的,它也在發展。

數學的第三個特性是應用的廣泛性。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丈量土地、計算產量、制定計劃、設計建筑、實驗數據的統計與分析,都離不開數學。沒有數學,現代科技的進步是不可能的。從簡單的技術革新到復雜的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都離不開數學。而且,幾乎所有的精密科學、力學、天文學、物理學,甚至化學通常都是以一些數學公式來表示自己的定律的,并且在發展自己的理論時廣泛應用數學這一工具。

由數學的內容及其特性,決定了數學的重要性,及數學本身的絢麗多彩。馬克思說過:“世間一切事物都離不開數學,當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能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今天的社會現實正驗證著這一點。

太陽系中的行星之一 —— 海王星是在1846年在數學計算的基礎上發現的。1781年發現了天王星后,觀察它的運行軌道,總是和預測的結果有相當的差距。是萬有引力定律不正確呢?還是有其它原因呢?有

1人懷疑在它的周圍有另一顆行星存在,影響了它的運行軌道。1844年英國的亞當斯(1819——1892)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和對天王星觀察的數據,推算這顆未知的行星的軌道,花了很長時間計算出這顆未知行星的位置,以及它出現在天空的方位。亞當斯于1845年9月——10月把它的結果分別寄給了劍橋大學天文臺臺長查理士和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艾里,但是,查理士和艾里迷信權威,把他的結果束之高閣,不予理睬。1845年法國一個青年天文學家、數學家勒維烈(1811——1877)經過一年多的計算,于1846年9月寫了一封信給德國柏林天文臺助理員加勒(1812——1910)。信中說:“請你把望遠鏡對準黃道上的寶瓶座,就是經度三百二十六度的地方,那時你將在那個地方一度之內,見到一顆九等亮度的星”。加勒按勒維烈所指的方位進行了觀察,果然在離指出的位置相差不到一度的地方找到了一顆在星圖上沒有的星——海王星。海王星的發現不僅是力學和天文學特別是哥白尼日心說的勝利,也是數學的偉大勝利。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如1801年谷神星的發現,意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1746——1826)只記下了這顆小行星沿9度弧的運動,這顆星就又躲藏了起來,皮亞齊和其他天文學家都沒有辦法。德國二十四歲的高斯根據觀察的數據進行了計算,求得了這顆小行星的軌道。天文學家在這一年的十二月七日在高斯預先指出的地方又重新發現了谷神星。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1831——1897)跟據試驗,用純數學的方法推出存在著電磁波,這種波以光的速度傳播,提出了光的電磁理論,后被全面證實。1930年英國物理學家荻拉克,利用數學推理及計算預言存在正電子。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遜在試驗中證實了這一點。

另外,從數學本身產生的抽象數學體系和它的結果也會產生極有價值的應用。比如在高中階段我們即將學習的復數,在剛開始不被人理解,直到19世紀三十年代高斯給出了幾何解釋才在數學中站住了腳,以后又建立了復變函數論,成了解決技術問題的有力工具。例如解決飛機飛行的理論、熱運動理論、電場理論和彈性理論的某些問題。

在電子計算機充分發展的今天,更為數學的應用提供了廣闊天地。例如,在飛機制造行業,過去每設計開發一種新型飛機,都要進行成千上萬次的實物試驗。模仿飛機在天空飛行的各種氣流情況,測驗其各個方面的性能,并加以改正。這樣,既耗費了大量資金,又延長了飛機的開發周期。而現在,借助于計算機的幫助,建立數學模型,進行大量的計算和虛擬模擬,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實物試驗,使試驗次數大為減少,降低了開發成本,縮短了開發周期。

在經濟金融管理上,數學的應用更是不可估量,據報道:美國近幾年來不斷有大批具有數學博士學位的年輕人加盟華爾街,形成一只非常強大的數學金融隊伍。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的數學金融研究隊伍也是日趨強大。美國花旗銀行副總裁柯林斯于1995年3月6日在英國劍橋大學的講演中敘述到:在二十世紀“從事銀行業工作而不懂數學的人,實際上處理的是意義不大的東西”。他指出“花旗銀行70%的業務依賴于數學。”他還特別強調“如果沒有利用數學發展起來的工具和技術,許多事情我們一點也沒辦法做到„„沒有數學我們不可能生存。”

現代金融理論的核心之一是定量分析。只有運用定量分析手段來分析處理問題,才能做出正確的金融決策。顯而易見,定量分析手段實際上就是數學工具的運用。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金融事業中的風險管理問題,風險管理得當,對穩定金融市場,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風險管理的工具就是數學與經濟學的結合物——金融衍生物理論。

數學應用的實例舉不勝舉。數學的一個分支運籌學在生產管理、決策、控制方面的應用。原本與數學無關的通訊在今天也直接應用上了數學。用模糊數學的觀點和思想研制的智能型家用電器也走進了家庭。人們在猜測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數字化的世紀。

有人認為,學習數學除了應付高考和對智力有一點幫助外,其他毫無用處,生活中用到的也只是一點點簡單的算術知識,根本用不到任何高深的數學,這種觀點是極其片面的。其實,學習數學的最高目標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提煉知識中的思想、方法和觀點,去分析、去解決、去研究、去探索今后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盡管人們走上社會以后,數學知識似乎漸漸淡忘了,但那種銘刻在人們心頭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永存,它將長期在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說在著名的美國西點軍校,開設了許多高深的數學課程,其目的并不在于實踐中要用到這些數學知識,而是讓學員接受嚴格的數學訓練,來完善其個性品質,養成一種堅定不移而又客觀公正的品質,形成一種嚴謹而又精確的思維習慣,以便在未

來的軍事行動中,把特殊的能力與靈活的快速反映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把握軍事行動的能力和適應性??v觀數學的昨天和今天,無不可以說明,作為科學技術之基礎的數學,既有卓越的智力價值,又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更有深刻的文化價值。數學不是知識的匯集,而是一個開放性的文化體系,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其深刻的文化價值主要表現在: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人文科學、自然科學、人的所有創造和人類世界,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數學可以促進人們有條理的思考,有效的進行表達和交流,提高迅速的獲取、篩選和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通過數學學習可以發展人的主動性、責任感和自信心,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培養人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隨著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21世紀的到來,數學將更廣泛更普遍地滲透到科學技術、經濟生活以及現實世界的各個領域之中。許多有識之士認為:數學將成為21世紀每位合格社會公民整體素質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相當的數學知識就是文盲。信息時代需要數學,愿同學們都來認識數學、理解數學、體驗數學。

(二)改變觀念,樹立信心,勤奮學習

我們不厭其煩地贅述數學的廣泛應用,只是為了表明數學這一學科與實際生活及其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聯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趣味橫生的。

我國杰出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數學本身,也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無味,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就象站在花園外面,說花園里枯燥乏味一樣,只要你們踏進了大門,你們隨時隨地,都會發現數學上也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東西。”

他還說道:“難!有人說數學難,是否難于上青天?但時至今日,人們已能在月上俳徊,空間漫步,人類總是不滿足現在,從“難”走向更難,要向宇宙空間飛去!實則上,有志者世上無難事,畏難者寸步不敢移。就登天來說,九十九難中,數學算其中一難,但也是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人類總是不畏攀登,一步一個腳印,后人踏著前人的腳印前進。當然一步登天難,三百年來,一代代地前進,今天不是已初見成效了嗎!就數學來說也是如此。要想一步登天萬難,但步步踏實,何難之有。”

“煩!有人說數學煩!是否煩過千頭萬緒,相關相聯的人類的經濟活動?要鋼!煉鋼要礦石、要煤、要焦炭、要電力。建鋼爐本身還要鋼,要爐磚,即使有了原料,還要能運的來,成品能運的出去,銷得出去。在生產礦石的時候又要挖掘機(鋼做的)、電力(煤燒的)、木材(支撐坑道用),修鐵路又要鋼軌、枕木、機車頭等等。一著出錯,全盤牽連,一步落后,全隊窩工。這么復雜的系統,豈是說空話可以找得出頭緒來的,不!一個不小心的決策,就會使比例失調、顧此失彼、捉襟見肘,甚至造成災難。但不怕煩,善御煩,搞得得法,便能收左右逢源穩步速見之效。這樣的煩是否比數學上的問題更煩些?煩的多了!但御煩之道也少不了數學這一助手。”

“板!死板!有人說數學太死板,一點趣味也沒有!然!把數學看成是公式的堆積,把定理作為該背誦的教條,把講解看成形式邏輯的推演,把考試弄成為死記硬背的標準答案不敢越雷池一步地生搬硬套,這樣的情況豈能不死板不僵化?僵化是科學的大敵,是社會發展的大敵。”

“但實質上是另外一會事,數學是自然科學中容易聯系不同實際的科學之一,也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得力助手。西方有些學者指出:西方現代科學突飛猛進發展的兩大支柱是歐幾里得幾何的推理方法和培根的科學實驗的倡導??茖W實驗方法的優選和結果的處理也離不了數學,數學是隨科學發展而發展的,它怎么會僵呢?就數學本身說,也是壯麗多采、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一個問題想不出時,固然有些苦惱,若一旦豁然開朗,那滋味難道不甜密密的,這和音樂、舞蹈藝術的享受有何不同?如果在成法的基礎之上別開生面地想出一些新法來,那就更其樂無窮了。我們在屏幕上看到過體育奪標,高奏國歌的激動場面,數學中也有同樣的感受。”

由此可見,難不足怕,煩不可慮,死板更是紙老虎,何況數學并非如此。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如若不信,請下些功夫試上一試,認清了道路,信心自來,興趣自生,干勁隨至。許多科學家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1987年,我國中年數學家張廣厚出席了在瑞士舉行的數學學術大會,他宣讀的論文贏得了熱烈的掌聲,他提出了又新又巧的數學思想。許多人一定會認為張廣厚從小就一定有超人的數學天賦,其實,在1948

年,張廣厚在唐山家鄉報考中學,卻因為數學不及格而落榜了,沒有考進中學,張廣厚并不灰心,他加入了補習班,每天,天不亮,他就來到學校,獨自在教室做習題,等到同學們到校,他已自習好長時間了,為了提高計算速度,他借來一塊表放在桌上,掐著表計時做習題。就這樣,他終于考取了市重點中學開灤二中,幾年后又考取了全國重點大學——北京大學,進入了數學系學習。

在北京大學,他也并非一帆風順,第一次數學考試又僅僅得了2分(5分滿分)。面對這樣的成績,他再次鼓足勇氣奮斗。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找來大量的數學習題集,有意識地啃課本,鉆難題,有時為了找到一種簡便的方法,一憋就是兩三個星期,一年過去了,僅僅數學分析,他就做了三千多道習題??炭嗟乃妓?,辛勤的勞動,為他成為青年數學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眾多的科學家勤奮的事例舉不勝舉,他們都說明一個道理——勤奮可以使人變聰明。所以,不管有多大困難,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付出我們辛勤的勞動,我們就會成功。

(三)做好初高中數學的接軌

有了信心,有了決心,有了勤奮刻苦的精神,還要有科學的方法。俗話說:“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萬事開頭難。”從初中升入高中,又踏上了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始,對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是一個新的機會。因此,做好初高中數學學習的接軌,是學好高中數學的十分重要的一環。

那么怎樣才能做好初高中數學學習的接軌呢?我們首先看一份真實的采訪紀錄:

采訪時間:2000年7月9日上午11:20——11:50

采訪地點:濟寧市二中

被采訪者:濟寧市二中高三(2)班楊春芳

被采訪者學習小檔案:初中數學成績,總分100分滿分的平時考試中,平均能考60分左右,中考成績為67分(滿分為120分)。高中在總分為150分的平時考試中,平均能考90分左右,多次考100分以上,最高一次考了126分。

采訪者自敘:“在初中階段,數學一直是我的弱項,升入高中后,我曾想放棄數學,但是見過高中課本后,感覺與初中的內容聯系不是十分密切,漸漸地找到了數學學習的感覺,學習數學的興趣也一天天強烈濃厚起來。三年過去了,我對高中數學的整體感受還算可以,只要有信心和興趣,就是一個好的開端。我曾花大量的時間在數學學習上,但成績卻提高的不是很快。不過,與初中相比,我的數學學習的的確確有了很大進步。培養信心,提高思維能力、運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避免粗心、麻痹大意。”

這份采訪記錄,表明了一個學生的真實感受,是有代表性的??梢钥闯鰲畲悍纪瑢W的數學學習取得很大進步的關鍵是在升入高中后確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和興趣。有了信心和興趣,就會有一個好的開始。因此,首先,我們在新階段的開始在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的同時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怎樣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呢?第一,要愛護學習過程中的好奇心和新趣感,要從學習內容中尋找美感。這種好奇,新趣,美感每一次出現都要進行仔細的回味,使之醇化成學習興趣。第二,當你圓滿地回答出老師的問題;當你成功地完成一道難題的解答;當你用簡捷的方法,敏銳的思路解決疑難問題而受到同學的羨慕和贊許時,則使你成功的喜悅之情油然而生,要把每次成功的體驗匯集成喜歡學習,愿意學習的內驅力。第三,掌握知識的多少,直接影響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連課本上的知識都掌握的不全、不透,很難說對數學感興趣。只有對課本上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了如指掌,會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才會對數學感興趣。

再者,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如果我們能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初高中數學學習的聯系與不同,則能夠做好準備,做好初高中數學學習的接軌,在數學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有些同學,象被采訪者楊春芳一樣,從課本表面看不出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的聯系,便得出一個結論——初高中數學沒有什么聯系。盡管這個結論有利于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但這是一個錯誤的結論。持有這種結論的同學,有可能割斷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聯系,從而阻礙我們取得更大進步。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更何況數學本身是一個知識體系,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初高中數學必然有其內在的聯系。初中數學的學習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基礎,是不可少的。就如同蓋房一樣,蓋上面一層,離不開下面一層。首先,初中所學的概念、定理、公式、運算規律,在我們高中數學學習中時刻在用,初中培養的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我們學習高中數學不可缺少的。其次,

高中的很多知識可以通過降維、降次等形式轉化為初中的有關知識,例如:初中平面幾何中有過證明正三角形內任意一點到三邊的距離和等于三角形的高。通過面積相等很容易證明。類比高中立體幾何,我們能否證明一個正四面體內任意一點到四個面的距離和等于該四面體的高呢?所以,我們應該在學習高中數學時,自覺的聯系初中數學,并且,如果初中數學學的不是太好的話,利用這種聯系達到復習的目的。因此,即使初中數學成績不好,也不用灰心,被采訪者楊春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初中數學成績并不好,但在高中她的數學成績取得了很大進步。其關鍵是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當然,如果楊春芳同學能夠看到初高中數學之間的內在聯系,在高一開始時就注意自覺聯系、回顧初中所學的內容,并且加以掌握,補回原來的缺陷,我想楊春芳同學就不會在數學學習上下了很大功夫而進步不快了。

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也有其不同的特點。從內容上來說,高中數學比初中數學內容多、抽象程度高。以函數概念為例,初中階段我們是考慮變量x、y之間的對應關系,即對x的每個值都有唯一的y對應;而高中再次接觸函數時,是從兩個非空集合A、B中的元素之間的對應關系來考慮的。通過對比,我們還可以看到兩個階段中對函數的學習是有區別的。首先在符號表示上,初中只要求我們以具體的函數解析式來表示函數,如:二次函數y=x2+2x+3。而高中階段我們用更抽象的形式y=f(x)表示函數,這個形式便于對函數的一般性質進行研究;其次,在初中階段,學習過函數概念后,我們通過對具體函數的應用來實現對函數概念的鞏固,而在高中階段則是通過對函數一般性質的討論、應用來實現對函數概念的深入理解和鞏固。因此,高中數學的每節課的課容量增大,知識進度加快,即使高一開始學習的內容——集合與函數,雖然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和難點,鞏固練習的時間也不會象初中那樣充裕,所以,我們要及時從中考過后的松懈狀態中調整過來,做好心理準備,調整自己的學習節奏,適應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

從能力要求上,高中階段能力的培養更重要,要求也更高。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對所學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等,不僅要象初中那樣熟記,更要求學生對其本質要理解,并且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注重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培養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初中我們求二次函數的最值是在定義域是實數集的基礎上求,如,求y=x2-2x+3的最值。而在高中我們要解這樣的題:(1)、求函數y=x2-2x+3在區間[2,3]上的最值。(2)、已知函數y=x2+ax+3在區間[2,3]上的最小值是5,求a的范圍。顯然后者比前者在能力和知識上要求更高。因此,學習高中數學更應開動腦筋,積極思維。主動深刻的理解知識,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從環境上來說,高考的壓力更大,家長及社會各界對高考的關注遠遠勝過中考,所以,高中階段是一個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學習緊張的階段。這一點在剛一升入高中可能感覺不到,因此,我們更應該自覺的要求自己,在高中不僅要努力學習知識,還要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使自己總處于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下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詩歌殿堂范文第5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2. 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和區別。 【過程與方法】

1. 初步學會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方法。 2. 體驗對各種觀察的體驗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實驗,增加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 2. 認識觀察和思考是學習化學的重要環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判斷方法。 難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和區別。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導入】

講述“噴霧寫字”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

同學們一定迫切想知道在張白紙上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好吧,這節課就讓我們從“物質的變化和性質”開始,來學習這門生動而又與生活聯密切聯系的化學課吧!

(一)、物理變化 第一組、玻璃摔碎 第二組、白紙撕碎 第三組、粉筆折斷 第四組、水凝固成冰

第五組、分別對四組同學所做的演示實驗進行點評。 【提問】同學們發現這幾個變化過程有什么共同特點? 總結:1. 物理變化

定義:物質發生變化時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1 特征:沒有新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液、固)的變化 舉例:物質三態的變化、形狀的變化、溶解、蒸發、燈泡發光

【提問】請同學們舉出一些物理變化的例子。 學生回答:木材制成桌椅、酒精揮發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

【講解】判斷方法:考察變化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沒有,就是物理變化。例如,物質的破碎、擴散、蒸發、凝固等一般都是物理變化。 (二)、化學變化

【演示實驗1】鎂帶的燃燒

實現現象:鎂帶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熱,并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演示實驗2】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 實驗現象: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演示實驗3】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藍色硫酸銅溶液。 實驗現象:產生藍色沉淀。

【演示實驗4】向石灰石中加入稀鹽酸

實驗現象:白色固體逐漸消失,產生大量氣體。

【提問】演示鎂帶的燃燒,讓學生比較燃燒前后的鎂帶有什么不同。 【講解】像鎂帶燃燒這樣,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注意: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反應時--反應中--反應后的現象,準確記錄實驗現象。 總結:

2、化學變化

定義: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 特征:有新物質生成。

【提問】觀察一下這幾個變化的共同特點?

判斷方法:考察變化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就是化學變化?;瘜W變化一般伴隨有發光放熱、顏色改變、生成氣體或沉淀等現象。

【講解】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從剛才的實驗可以看出來,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形狀、顏色、狀態等也發生了變化,所以說,化學變化中一定會發生物理變化。這就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關系。

(三)、化學變化的文字表達式

2 三個注意:

1、反應前的物質(反應物)寫在左邊;

2、生成的物質(生成物)寫在右邊;

3、用箭頭連接,將反應條件寫在箭頭的上方

4、當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不止一種時,用 “+”連接。 如:鎂帶燃燒點燃 鎂 +氧氣→氧化鎂 練習寫文字表達式

1、磷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2、銅在氧氣中加熱生成氧化銅

(四)、觀察化學實驗的方法:

1、實驗前觀察反應物:顏色、狀態、氣味等

2、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實驗現象:如有無發光、發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

3、實驗后觀察生成物:如顏色、狀態、氣味等 反應前的現象 →反應進行時的現象 →反應后的現象 注意分清現象和結論:

現象:用眼看、鼻聞、耳聽、手摸等各種感覺形式去感知,是直接作用于我們感覺器官的客觀事實。

結論:根據現象進行分析,經推理得出。

(五)、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關系

1.二者的本質區別:是否生成新物質

2.二者的聯系: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是相互聯系的,二者常常同時發生(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伴隨發生物理變化,而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伴隨發生化學變化)

3 化學變化中一定發生物理變化。 【演示實驗】蠟燭的燃燒。

【講解】點燃蠟燭時,石蠟受熱先熔化成液態的石蠟油,這個過程是物理變化。液態的石蠟油被吸到燈芯傷后就開始燃燒,生成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這是化學變化。所以說化學變化中一定包含著物理變化。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只要學習了物質的變化,知道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懂得二者的區別和聯系。各組學生能大膽實踐,通過演示實驗來體會學習化學的樂趣,掌握學習化學的主要方法。

六、課堂檢測

1、請舉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例子。

2、請思考:有發光、放熱的的現象一定是化學變化嗎?

3、生活中的下列實例分別屬于那種變化?為什么?

A 玻璃破碎

B 牛奶變酸

C 銅器生銹

D 木柴燃燒 E 葡糖釀酒

F 天然氣燃燒

G 冰雪融化

H 燃放爆竹

I 輪胎爆炸

J 山體滑坡

K 海水蒸發

L 光合作用

七、板書設計

1、物理變化(無新物質生成)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

3、兩類變化的區別和聯系 ⑴、區別:是否生成新物質 ⑵、聯系:二者常常同時發生

4、觀察化學實驗的方法 反應前的現象 →反應進行時的現象 →反應后的現象

八、布置作業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征分別是什么?

2、下列現象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 為什么? (1)潮濕的衣服經太陽曬,變干了。

(2)銅在潮濕的空氣里生成銅綠。 (3)紙張燃燒。

(4)瓷碗破碎。 (5)鐵生銹。

(6)石蠟熔化。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前呼吸,玻璃上出現一層水蒸氣。 (8)下雪天把一團雪放在溫暖的房間里,雪融化。 3.教材P19~20 習題1.3 1~6題

九、課后反思

詩歌殿堂范文第6篇

在鐘志賢的《21世紀學習理念》[1]中提到:“我國著名比較教育研究專家鐘啟泉教授認為, 社會的信息化需要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與教育的命題, 引發我們思考和實施的核心問題莫過于思考和實施培養新生代的”信息能力“, 提高信息素養。”現如今, 社會上比較流行的網絡交流模式有許多, 比如QQ聊天, 電子郵箱, 網絡博客等, 如何合理的運用這些網絡手段與學生進行各方面的知識學習和心理溝通呢?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1 通過網絡構建課后輔導體系, 讓學生在家中也能得到英語課程方面的輔導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 網絡的教育應用已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網絡具有多種媒體的集成、教學信息的擴充、教學過程的交互、學生地位的主動性、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育情境的虛擬化等功能, 它的運用擴充了教學內容, 開放了教學環境, 它的發展和應用正逐步由教學改革的邊緣走向中心。探索網絡英語教學輔導新模式, 實現教學過程的延伸已成為人們探討的一大熱點。特別是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及時轉變, 使學生不僅成為學習和教育的主人, 而且成為生活的主人, 成為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的、有責任感的人。

1.1 對于后進生進行課堂知識補習, 共同探討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說, 如果按規律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 如果在學生面臨困難的時候和地方及時給以幫助, 如果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以便掌握, 如果對掌握規定明確的標準, 那么所有的學生事實上都能夠學好的。通過網絡把班級中后進生的時間集中起來, 教師把這些學生凝聚起來, 共同在網絡上探討課堂上沒有學會的和不理解的知識。教師可以把這些知識逐個分解進行要點講解, 除了運用聊天手段以外, 還可以使用博客進行留言探討等。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 而在教學, 而在教學生學。”因此教師不能只注意“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 而應該重視學生“學什么”和“怎樣學”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 我們會發現部分學生經常捧著英語書反復誦讀、強記單詞, 一副埋頭苦讀的模樣, 學習成績卻始終停滯不前。教師要通過網絡手段進行課后的輔助的學法指導, 使學困生學會學習, 讓他們掌握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通過另一條途徑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他們才能學有成效, 才能建立學習的信心, 才能擁有將英語學習堅持到底的毅力。

1.2 建立網絡學習機制, 全部學生參與

“面向全體學生, 注重素質教育”是英語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的基本理念。

通過網絡博客等手段, 按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知識的接受能力, 分成小組, 為每個小組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 相互競爭, 合作學習, 以優補后。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 學生獲得的知識, 并不是靠教師傳授的結果, 學生所依賴的是過去的經驗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同伴經驗互補的結果。而朝夕相處的伙伴間有著共同的語言, 他們易于溝通, 便于交流, 他們的生活世界和對知識的認識往往比較相似, 同學們之間的合作將會加速學困生的轉化進程。在安排學優生和學困生合作的過程中, 為了提高合作的效率, 教師適當的開展競賽。這樣, 學優生和學困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 有助于良好網絡學習氛圍的形成, 在這樣蓬勃向上的班級中學習的學困生, 他們的進步便指日可待。

2 通過網絡進行心靈輔導, 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 幫助學生調整學習英語的心理狀態

2.1 對于“學優生”進行心理引導, 戒驕戒躁, 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學優生擁有自己獨特的英語學習方法, 他們善于組織語言信息, 并能夠創造性地使用語言, 樂于嘗試新的語言形式。同時他們善于創造使用語言。但是學優生卻同時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極端心理:

2.1.1“學優生”的嫉妒心理

“學優生”的英語成績在班里或學??偸敲星懊? 他們在英語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 腦子里總有一些“爛熟”的知識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但是在與同學競爭的同時, 他們總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例如, 作業誰的快, 他們會故意去搗亂 (講話、游戲等) ;誰的英語成績比自己高, 他們會把他的英語試卷或者默寫拿著從頭到尾細細地“檢查”個遍。

2.1.2“學優生”的自負和自卑心理

班級中, 英語教師通常設置了一些關于英語課程的“官職”:英語學科代代表, 英語學科收作業小組長, 英語學科默寫小組長, 英語學科背書小組長。這些“學優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上比較出類拔萃, 經常受到老師們的表揚、同學們的羨慕, 家長對他們也是百依百順。所以他們也往往在班上擔當一定的“官職”, 即使有時在上課紀律上或者是在做作業的時候犯了一些錯誤, 也會受到英語老師的“格外開恩”, 因此他們會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有一種優越感, 容易產生自負心理。為了幫助這些“學優生”, 筆者在網絡上開通了一個博客的“心靈驛站”, 筆者會發一些有趣的心理測驗的帖子, 及時的了解這些學生的心理動向, 以備及時的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有的時候筆者也會用聊天的方式告訴他們與同學相處或發生爭議之時, 不要表現出看不起別人的態度, 不要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正確的, 要細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千萬別以自我為中心, 完全看不到他人的存在, 導致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的局面。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認識到自己的長短處, 克服自負的產生, 才能不斷地進步。

每一階段的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征, 到了中高年級, 學生在心理上表現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不同學齡段的學生都存在著心理差異。特別是高年級的學優生, 他們不再唯老師之命是聽, 在學校時表面上他們對老師的教育時很“聽話”, 但是心里卻對枯燥的說教和單一陳舊的訓練方式都不感興趣, 他們的注意力也比較難于集中到學習上來。在網絡上, 這些學生都比較愿意用自己的真實的一面來與其他人交往。而教師此時應該抓住這個契機, 多很他們接觸, 利用博客、電子信箱和聊天等方式對這些“學優生”進行心理輔導, 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2 對于后進生進行心理輔導, 調整學習心態, 以嶄新的面貌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到了小學高年級, 學生在英語學科上普遍兩極分化嚴重。但是往往在學校里, 和后進生談心的時候總是顯得很不愿意。尤其是有其他學生駐足觀看的時候, 他會覺得難為情, 更加不愿意開口。所以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效果不明顯。而網絡的運用, 架起了教師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在網絡上, 學生愿意暢所欲言, 尤其是一些心里話愿意和老師說。

由于學生在家進行網絡學習有許多不定因素。例如一些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 學生在網絡學習的時候做一些跟學習沒有關系的事情。班級中有一些男生沉迷于網絡游戲, 不外乎是因為這些游戲能帶給他們感官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放松。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成績的下滑。因此, 教師應該針對這樣的情況也要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例如, 教師應該與家長多進行溝通與聯系, 控制學生的網絡在線的時間;學生在網上瀏覽的時候, 家長應該把好關, 不讓學生瀏覽不利于身心發展的網站、玩一些不利于學習的不健康游戲。同時, 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 正確利用網絡進行學習。

通過網絡, 教師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方面的心理輔導和知識輔導, 讓學生在家中擁有自己的小課堂和能自主學習的小天地, 讓學生在英語各方面得到提升, 真正的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 鐘志賢.21世紀學習理念[J].教師博覽, 2000.

[2] 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7.

上一篇:熱點集錦范文下一篇:慎獨自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