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最著名180的對聯

2023-06-23

第一篇:中國最著名180的對聯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數學家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數學家 1.華羅庚

自學成材的天才數學家,中國近代數學的開創人!! 在眾多數學家里華羅庚無疑是天分最為突出的一位!! 華羅庚通過自學而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他是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的中都作出卓越貢獻。在這些數學領域他或是創始人或是開拓者! 從某種意義上他也是位傳奇數學家,一生最高文憑是初中,早年在美國取得巨大成就后,聞知新中國成立后,發出"粱園隨好,非久居之處"呼吁在國外的科學家學成回去報效祖國,跟他同時代在聞訊回國的科學家,許多都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最著名的有: 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導彈做出貢獻

兩彈元勛鄧稼先:為中國創立了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 回國后華羅庚開創了中國的近代數學,并建立了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培養了大批數學家如陳景潤,王元等號稱華學派,后來致力于應用數學,將數學應用于工業生產,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 由于華羅庚的重大貢獻,有許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華引理、華不等式、華算子與華方法。

另外華羅庚還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數學家2: 2.陳省身

現代微分幾何的開拓者,曾獲數學界終身成就獎----沃爾夫獎! 他對整體微分幾何的卓越貢獻,影響著半個多世紀的數學發展。 他創辦主持的三大數學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啟后的數學家。 在微分幾何領域有諸多貢獻,如以他命名的"陳空間","陳示性類","陳纖維從" 一位數學家說道“陳省身就是現代微分幾何。”這也許是對他的最好評價!!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數學家3: 3.蘇步青

世界著名微分幾何學家,射影微分幾何學派的開拓者 早年對對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做出了貢獻,

四、五十年代開始研究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 60年代又研究高維空間共軛網理論

70年代以來在中國開創了新的研究方向——計算幾何!! 為中國數學走向現代化做出巨大貢獻!!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數學家4: 4.陳景潤

華羅庚的學生!數論學家,歌德巴赫猜想專家! 離解決歌德巴赫猜想即"1+1"問題,最近的人,證明了"1+2" 陳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專注于這個領域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陳為世人所知是由于報告文學家徐遲的<<歌德巴赫猜想>>報告文學,當年很多人熱血學子因為這篇文章而走上數學道路!! 趨今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級難題!!!眾多數學家認為用現有數學理論系統無法解決這一問題,除非出現新的數學觀念,新的數學理論系統!!! 注: "1+1":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能分成兩個素數之和. "1+2":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數之和,其中一個是素數,另一個或者是素數,或者是兩個素數的乘積。這是目前陳景潤證明得到的距歌德巴赫猜"1+1"最近的結果! 數學家證明歌德巴赫猜想的道路也是非常有趣的,人們是從"m+n"去逼近"1+1"的,"m+n"即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為素因子不超過m個與素因子不超過n個的兩個數之和。 當時各國數學家不斷努力,最終解決了"3+3","2+3","1+3",在這一逼近過程中,在華羅庚帶領下也寫下了許多中國數學家名字如王元,潘承桐等,最終陳景潤解決了"1+2"!!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數學家5: 5.丘成桐

陳省身的學生,因解決微分幾何的許多重大難題而獲得數學界菲爾獎! 丘成桐的第一項重要研究成果是解決了微分幾何的著名難題—卡拉比猜想,從此名聲鵲起。他把微分方程應用于復變函數、代數幾何等領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決了高維閔考夫斯基問題,證明了塞凡利猜想等。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終于使他成為菲爾茲獎得主。

第二篇: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

館友“一粟JIN”:

您好!您的文章“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深受廣大館友的喜愛,于2012年2月3日進入“閱覽室”頻道的“歷史/文化”下“歷史鉤沉”類別的精華區。360doc代表全體館友感謝您的辛勤勞動和慷慨分享!

360doc個人圖書館

1、孝感動天——舜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

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后裔,但五世為庶人,處于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耕耘種植,在雷澤打魚,在黃河之濱制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終于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于舜,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2、親嘗湯藥——劉恒-

漢文帝劉恒,漢朝第五位皇帝,漢高祖劉邦四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藥湯,并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恒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恒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嚙指痛心——曾參 -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比肩共稱為五大圣人。

曾參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鬃拥膶O子孔伋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

曾參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齊國欲聘之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辭而不就。曾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養)”的主張。

二十四孝記載了曾參嚙指痛心的佳話:少年時家貧,曾參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曾參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4、百里負米——仲由

仲由,字子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路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講信義、守言諾,是孔子門徒中性格獨異的一位。子路不僅性格獨異,而且還有著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

仲由小的時候,他家境貧寒,經常吃野菜。長大后,仲由總是想:我如何能為父母準備好一點的飯菜呢?

家里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米飯,他必須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買到米,再背著米趕回家,奉養雙親。一百里路是非常遠的,沒有車子,仲由只能步行。嚴冬寒風刺骨,夏日汗流浹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幾天幾夜,才能趕回家里。人人都覺得這樣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飴,孝敬之心始終沒有間斷和停止過。

仲由在父母雙雙過世之后,南下到了楚國。楚王聘他當官,給他很優厚的待遇,一出門就有百輛馬車跟隨,每年給他的俸祿有萬鐘之多。仲由所吃的飯菜也非常的豐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斷。但是,父母已經不在了,不能同仲由一起享用。仲由并沒有因為物質條件變好而沾沾自喜,反而非常的感嘆。他是多么希望再回到過去的生活,希望往日的情景能夠重現,可是即使他想再負米百里之外,父母也永遠無法回到他身邊,給他盡孝的機會了。仲由思親孝親之心,沒有隨著父母的過世和他自己今日的顯達而絲毫淡漠,對父母始終念念不忘。

孔老夫子贊嘆仲由是一位非常盡孝的人。盡孝并不是用物質來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對父母是不是發自內心的誠敬。所以孔夫子說,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稱為孝,因為那跟家里養牲口幾乎是無別的。

在孔門四科里,孔夫子最重視的就是“德行”。在孔子門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非常孝順父母的。仲由百里負米的孝行也垂范于后世,成了千古美談。

5、蘆衣順母——閔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

閔損母親早逝,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給閔損的,卻是野地里蘆花做的薄衣。一次,閔損的父親外出,叫閔損來推車子,那蘆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憐的閔損凍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親起初很生氣,以為閔損做事潦草敷衍。一路上迎著凜冽的寒風,閔損凍得身體縮成一團,閔損一個不小心,把車上駕馬引軸的皮帶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閔損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從破洞處露出一些蘆葦花灑了一車,父親一看愣住了,剎那間他就已經明白過來:原來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兒子,氣得當下掉了眼淚。

待到拉完貨回到家里后,閔損父親立即寫了一紙休書逐后妻,那時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這一生就算是完了,為此走投無路而輕生尋短見的不在少數。

眼看父親不肯饒恕繼母,閔損跪求父親懇求道:“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孩兒請父親息怒,懇求您就饒了母親這一回吧!”父親十分感動,就依

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被感化過來的母親對閔損又敬又愛,處處待閔損勝過自己的親生兒子,弟弟對兄長更是敬重有加。

6、鹿乳奉親——郯子

郯子,春秋時期人,春秋時期郯國國君。郯子的仁孝之德,歷來為海內外稱道。在我國歷史上傳頌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親”的美德一直被視為楷模。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戲彩娛親——老萊子

老萊子,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之一。由于老萊子不愿“受人官祿、為人所制”,于是隱居山林,自耕于蒙山南麓。

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對父母體貼入微。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子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興。其實那時的老萊子也年過70了。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彩娛親這個成語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

8、賣身葬父——董永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人,早年喪母,與父親董還如相依為命,以種田為生。董永每去田間勞作,則以小車推著父親,放到樹蔭下,并備有水罐,為父解渴,過著父子相依為命的生活。帝中平年間,山東青州黃巾起義,渤海騷動,董永隨父親為避亂遷徙至汝南,后又流寓安陸。董永的父親病亡,無力埋葬,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董永扶

亡父靈柩回鄉,葬于城北。在返回償債途中,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刻木事親——丁蘭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人,寓居湖北宜城。丁蘭年幼父去世,母因此憂傷成疾,不久病亡。丁蘭父母俱亡,伶仃孤苦,幸賴族人撫養,才逐漸長大成人。

丁蘭成人后,念父母恩深無以為報,終日思親,一刻難忘,便請來木工,刻父母之像奉之案間,虔誠供奉,飲食必薦,出入必面,事死如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丁蘭的妻子遵循丈夫的叮嚀和教誨,在祭祀父母時倒還恭謹,事久了,便當成兒戲一般。聽人說:凡屬草木之靈,享受人間香火既久,則精氣俱全,以針刺之,當能有血。丁蘭的妻子于是帶著好奇心,趁丁蘭外出,竟用針刺父母的木像。不料,木像被刺處竟流出血來,與生人無異。一時驚懼不已,不敢復刺。丁蘭外出歸來,到像前稟告,木像見了丁蘭,忽然眼中流淚不止,面呈痛苦之狀。丁蘭大駭,乃問其妻,其妻不肯實言,丁蘭再三盤問,方知事情真相,丁蘭十分憤怒,痛責其妻,并把其妻逐出門去。

10、行傭供母——江革

江革,字休映,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小時候就很聰明,早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

少年喪父的江革,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在逃難中,經常遇到盜賊,這些盜賊不但想要勸他,還想讓他當盜賊。面臨這種情形,江革救災盜賊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盜賊能念他老母沒有人贍養,放他一馬。盜賊看到孝子如此誠心誠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殺他,甚至有的還告訴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盜賊。有的盜賊被他感動,思念自己的母親,便紛紛解散了,可見做盜賊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因為社會動蕩,環境所迫,才輪為盜賊。- -

后來,江革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從這些孝子中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孝無分貴賤,上自天子下至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計千辛萬苦,都能曲承親意,盡力去做到。

人在一生當中,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只有一天一天的減短。尤其在現代社會里,讀完書大部分人就離開了自己的父母,其實我們能跟父母相聚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我們是不是更要珍惜跟父母相處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們呢?那些經年不回家過年的朋友,是不是也應該從此文中得到一些啟示呢?

第三篇:『中國之最』中國最著名的十大商業街排行榜

『中國之最』中國最著名的十大商業街排行榜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商業街,也是最適合國慶長假購物的十大商業街:

1、香港銅鑼灣

集巴黎的奢華,米蘭的典雅,倫敦的經典和紐約的簡約風格于一身,這便是赫赫有名的香港銅鑼灣了。前身是電車廠的時代廣場,現在是香港十大景點之一的銅鑼灣,有著琳瑯滿目的美,盡顯都市之魅力:在利園的名店坊,有小巧精致的街道,有小雕塑噴泉和座椅,咖啡店精致的戶外座位讓歐陸情調洋溢;從時代廣場、崇光百貨一帶讓人炫目的玻璃墻、鋼鐵和快速的腳步進入渣甸街,一路極現代與極市井的景觀相交匯,銅鑼灣的風情萬種讓人眼花繚亂。

銅鑼灣名牌密度之高,讓空氣里都充斥著名牌的資本芳香。在時代廣場連卡佛和崇光百貨里,眾多頂級名牌都在這里設有分店,有些品牌甚至在兩處都有專賣店。當然,更重要的是,最貴的東西和最便宜的東西都可以在這塊彈丸之地找到。

2、上海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早的一條商業街,原稱花園弄,19世紀初期,就有四大著名環球百貨商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如今已成為上海最大的百貨、服裝、食品商店),是富人聚集區,各行各業的商人擇此風水寶地開設了數以百計的大店、名店。上世紀20年代以后南京路便是“十里洋場”,燈紅酒綠,成為上海最繁榮的商業街。

南京路東起外灘,穿越26條馬路,橫貫上海市區中心,西至靜安寺,與延安西路交匯,全長5.5千米?,F在的南京東路,1865年改為南京路,南京西路從前稱靜安寺路。解放前的南京路既是帝國主義耀武揚威的“十里洋場”,又是一條富有革命傳統的馬路。解放后的南京路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上的上海第一百貨商店、上海華聯、上海新世界商城為中國零售商業企業的領頭羊。

3、北京王府井

與周邊擁堵的交通狀況相比,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總共3華里長的王府井大街可謂一個悠閑而熱鬧的真空地帶。數百家著名的國內商號與海外品牌匯集在這條“寸土寸金”的商業街上,與京城古樸的文化氛圍及炫目的商業氣息相映成趣。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王府井商業街的特點就是鋪子老、名號大、街道寬、氣派足。

和幾乎任何一條商業街一樣,王府井也是外地游客必到之處,所以無論哪一天都有很多人,周末甚至還有人擠人盛況。但北京本地人并非不去王府井,聚集了最多北京人的地方,可能就是工藝美術大廈的

六、七層了,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人氣一直很旺。

4、臺北西門町

談起西門町,老一輩臺北人總是連聲贊美,電影街曾引起時代風騷,如今每逢星期假日,這里依然磨肩擦踵、人潮絡繹不絕。每個認識的臺灣人都會說“不到西門町是永遠不知道臺北的熱鬧”。西門町是個日本名字,因為西門町緊挨著象征日本殖民統治的總督府,所以便優先得到開發。百貨公司、電影院、劇場、游樂場相繼問世的同時,也帶旺了酒樓茶館,成為日本人下班后尋歡消遣的去處。

臺北年輕人最愛西門町,是因為它見證著臺北的過去、現在、未來,臺北城百年歷史的縮影盡在這里。“麥當勞”、“萬年大樓”、“來來百貨”、“國賓戲院”,一直是年輕人到西門町臺北流行時尚的前沿,精品專賣店琳瑯滿目,成為年輕人逛街購物的大本營,在西門町閑逛一圈,就能看到臺灣最新的流行趨勢。

5、廣州北京路

一邊是古老西關,一邊是新銳天河,橫在中間的北京路商業步行街,因為匯集著深厚的傳統氣息與浮華的時尚元素而魅力無比。北京路名堂頗大。若干年前,從北京路路底挖掘出了千年古道。由于珠江水退,路基抬升,今天的北京路鋪設在歷代路基之上,使路面越來越高,掩埋了古道青青。偶然在玻璃下,看到供人瞻仰的古代修筑的路面,再看看前方密匝匝的人流,誰都會感覺北京路真有千年的長盛不衰。

北京路常給人喧囂之感覺。如鯽人流、沿街店鋪店員的叫賣聲、流行樂曲的轟鳴、噴泉射水聲、穿著溜冰鞋的促銷員、五光十色的櫥窗服飾、章魚丸子的巨大價格牌,讓人頓生眩暈之感。偏偏這里有密集的超大型百貨店、齊備的世界品牌,在廣州想買件價格劃算款式新穎的衣服,北京路是一個必到處。沿北京路一路南下,茶肆酒樓、洋服店眾多,不起眼的老字號一字兒懶洋洋地排開。人們提著可樂和烤雞翅,不經意,就路過了廣州最負盛名的致美齋醬料店、廣州第一家西餐店太平館、曾經最新潮的一新美發廳,以及廣州最早的一批百貨店。

6、成都春熙路

歷經82年歲月洗禮,這條取“熙來攘往,如登春臺”美意的商業街,今天已經成為成都的時尚公告牌,是成都的流行文化站,全國的街頭潮流和品牌在這里跳動著同一脈搏。它照亮成都的夜與晝,并點燃了整個城市的浮華,成為成都的時尚之心。

自從1998年被命名為中國首批“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后,春熙路便開始一改原有的老舊形象而煥然一新了。亨得利鐘表、精益眼鏡、成都工美商場等百年老店與太平洋百貨、王府井和伊藤洋華堂等百貨新貴交相暉映,繁榮著春熙路的商業形象。隨著時代廣場、利都二期、第一商業城、西武百貨明年閃亮登場以及超大型商場臺灣群光百貨在后年開業,春熙路的商氣將變得更加旺盛。

7、重慶解放碑中心購物廣場

解放碑中心購物廣場不僅是長江上游的黃金商貿區,也是中國西部最大的商業步行街區之一。解放碑的現代化氣息不遜色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大城市,重慶的夏天極長,從5月至10月,一年大半的日子,解放碑那些現代主義的高樓都在陽光下浮動光色。

解放碑既時尚亦有層次。轉個街角,你又可以在路邊小店找到麻辣抄手﹑麻辣燙等傳統小吃;到了夜晚,在解放碑不夜城的迪廳,總有傾城之色在迷離燈光下扭動健康的身姿,讓你不禁隨之起舞,感覺山城的熱度。

8、武漢漢江路

武漢江漢路有“楚天第一街”美譽,在武漢近百年的發展史上,商業地位至尊。在作家池莉筆下,江漢路步行街扮演著武漢最繁華之地的角色——在平凡生活里,市井小民在熱鬧的大街熙來攘往。

江漢路始名于20世紀30年代,曾有“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詩句來形容它,是內地的一個“小香港”。經過幾十年時光雕琢,江漢路成為漢口最繁華的區域之一,近30個行業的店鋪星羅棋布,單是老字號就有90多家。漫步江漢路,濃郁的芝麻香源自“蔡林記”,清醇的糯米香飄出璇宮“貴賓廳”,喝一口“小桃園”煨出的排骨藕湯,使你入口就是千湖之省的良好口感。

9、哈爾濱中央大街

80多年前,這里聚集著俄國的毛皮、英國的呢絨、日本的棉布、爪哇的砂糖,仿似一個國際博覽會。今天,步行街繼承了原有的歷史名街,華梅西餐廳、馬迭爾冷飲廳、星巴克咖啡屋處于16世紀文藝復興式、17世紀的巴洛克建筑、18世紀的折衰主義建筑、19世紀的新藝術運動建筑之間,有一種積淀著舊時光的奢華派頭。

在紫銅色的門扉河留著歲月淤斑的石頭墻壁間,當你累了,可以坐在路邊的長椅上歇息,可以來一瓶冰鎮啤酒,在帶歐洲味道的時光中,迎接這里夜晚的流光溢彩。作家肖復興曾說,作為一個在黑龍江生活過,比較了解她的歷史和文化的異鄉人,走在中央大街上,曾經無數次地暢想——這應該是一條中國獨一無二的藝術大街。

10、南京新街口

新街口,商廈林立,人流如織,一派熙攘。在中國十大著名商業街中,排名僅次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但其商場密集程度,卻高居十大商業街之首。這塊彈丸之地不足1平方公里,卻聚集了中央商場、萬達廣場、南京新百、東方商場和德基廣場等近30家大型百貨商場。支撐起這些商場的,其中一大部分就是到南京旅游的巨大人流,在這一大片密集的百貨商業街上逛著,游客們購物時也不覺有處在陌生城市的不適感。

第四篇:古代著名對聯故事

1

古代著名對聯故事 楊繼盛巧對趣話

楊繼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對”著稱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進土。相傳他“每作對,人輒稱善”。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他的巧對佳話。

傳說,楊繼盛剛剛入私塾讀書的時候,有一天,來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學生,私塾先生,看見這麼大年紀的人,也來求學,就出了一個對子相嘲:

老學生

誰知話一說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楊繼盛不假思索地接過來:

小進士

那位嘲笑“老學生”的先生聽后,大吃一驚,說:“此兒小小年紀,竟聰穎如此,將來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學生們,學生們作陣交戰的游戲玩耍。正玩在興頭上,不料先生突然回來,大家慌忙四處藏匿。先生大怒,挨個地罰跪,并出對;

藏形匿影; 叫學生對,先對出者免罰,對不出的繼續罰跪。只見楊繼盛微微一笑,答對:

顯姓揚名。

先生臉上的怒氣,頓時一掃而光,驚呼:“此乃絕對也!”伸手將楊繼盛拉起來。從此,楊繼盛擅對出了名。在私塾從師十年間,楊繼盛還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對聯。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體元來做客。剛好家里沒有酒,到酒店去買,湊巧酒也賣完了。辛體元出了上聯戲道:

無酒是窮主; 只聽見一個略帶稚氣的聲音回答:

有兒為名臣。

辛體元眼光一掃,原來應對竟是小繼盛,不禁嘖嘖稱贊。楊繼盛長大后,果然成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員外郎。當時奸相嚴嵩專政,楊繼盛因為忠苜敢言,一年之內四次被貶。最後一次,被貶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彈劾嚴嵩,結果被陷害入獄,受盡酷刑后,慘遭殺害。

鐵肩擔道義; 辣手著文章。

這副傳頌千古的名聯,就是楊繼盛在獄中寫下的。對聯鏗鏘有力,表現出他那蕩蕩襟懷,錚錚鐵骨。

賣柴童妙對進家塾

明朝時,江蘇省吳縣,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盤。施盤家里很窮,上不起學,他五歲開始,就上山砍柴、割草賣錢!同時,利用時間,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學習認字、讀書、吟詩、作對。施盤九歲那年,他進城賣柴,路過一家私塾,聽著里面傳出來的朗朗書聲,他好想進私塾當一名學生。恰好此時,私塾的主人張都憲坐轎回家,發現了小施盤,張都憲問他,站在這里干什么,小施盤囁嚅地,說出了自己想進私塾讀書的愿望。張合憲一聽,哈哈大笑說:“窮小子也想進我家私塾念書,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經小施盤再三懇求,張都憲這才說:“這樣吧,我出一上聯,只要你能對上,我可以破例讓私塾老師收你。”張合憲出的上聯是:

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這上聯連用四個“弓”字,兩個“月”、“弦”字。張都憲認為這下子,一定難倒這個賣柴童。沒想到,小施盤聽了上聯,笑嘻嘻地說“學費我出不起,對對子,可難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對出下聯:

朝霞似錦,暮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

2

施盤對出的下聯,連用四個“錦”字,兩個“霞”、“川”字,完全符合張都憲上聯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對“新”、“殘”,用“東”、“西”對“上”、“下”,十分工整,張都憲只好讓他進私塾念書了。

切瓜分客

明代年輕文學家蔣燾,小的時候,才思敏捷,對答如流,蜚聲鄉里。

有一天,他的爺爺,帶他到一座廟里去玩。蔣燾從高高的臺階上往下跳,三蹦兩跳地到了下邊。爺爺見了,笑著說:

三跳,跳下地;

蔣燾在下邊一抬頭,正好看見樹上;有只小鳥“撲哧”一聲,飛上天去了,他馬上對了一句:

一飛,飛上天。

爺爺聽了很高興,連連贊好。

有一次,他父親的朋友來訪,他們圍坐在客廳吟詩、聯對,忽然烏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風,一會兒,就下起大雨,雨點“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戶上??腿酥?,有一人看見窗戶紙上的雨點印兒,觸景生情,出一上聯求對: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這上聯的意思是說,這會兒,冰涼的雨點,打在窗戶上,東邊窗戶上有雨點,西邊窗戶上也有雨點。從文字上講,巧就巧在“凍雨”的“凍”字,是由“東”和兩點組成,“灑窗”的“灑”字是由“西”和三點組成。這樣,聯意既說明了當時雨打窗戶的情景,又說明了“凍”“灑”兩字的組成。這樣,下聯就不大好對。要求后半句說的事,與前半句說的事,互有關聯,還得拼成前半句的第

一、三兩個字,可真夠難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絞盡腦汁,難以應對,客廳一時沉默。

這時,仆人送上瓜來,蔣燾的父親,連忙切瓜分片,請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親切瓜,客人們吃瓜的蔣燾,即景生情,高聲說:“我來對下聯”。接著吟道: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一語既出,滿座驚嘆。蔣燾對下聯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說的是當時吃瓜的事。后半句“橫七刀”、“豎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關系。同時“七”、“刀”左右橫看,合起來,是前半句的第一個字“切”;“八”“刀”上下豎著,合起來是第三個字“分”。真是妙語雙關,興趣盎然??腿藗兘再潎@不已。

小于謙答對顯文才

于謙,(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樂進土,著名的民族英雄(1)。他幼年時就勤奮好學,志向高遠。讀書過目即誦,對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謙的母親,把他的頭發,梳成雙髻上學,一天,被一個叫蘭古春的僧人看到了。蘭古春針對他的模樣,就戲弄他說:

牛頭喜得生牛角; 于謙立即應對:

狗嘴何曾出象牙。

蘭古春自討沒趣,匆匆而去。于謙回家后,對母親說:“今后不能再替我梳雙髻了。過了數日,蘭古春恰巧又路過學堂,看到于謙的頭發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戲道:

三角如架鼓;

于謙隨聲就應:

一禿似擂槌。

3

蘭古春贊其才思敏捷,對于謙的老師說:“這孩子長大后,必定是國家的楝梁。”

有一年清明節,于謙隨家中大人去祖墳掃墓,路過鳳凰臺時,他的叔父,出了 個上聯讓他對,聯文是:

今朝同上鳳凰臺; 于謙馬上應對:

他年獨占麒麟閣。

大人們聽了,對這一抱負甚大的對句驚喜不已,他的叔父說:“此小兒,乃是我們家的千里駒啊!”

掃墓返回的路上,經過一座牌坊,上面寫著三個字:

癸辛街

于謙的叔父說:這三個字的地名,前面兩個字屬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要對個地名對,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謙用(三國演義)中,所寫到的陜西地名,對道:

子午臺

他的叔父和族人們,聽了更加驚訝欣喜,因為這一地名,前兩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兩個字,與(癸辛街)恰成一佳對。

過了兩年,于謙成了縣學生員。當時,有一巡按,到他家鄉的一座寺院游玩。隨從官員中,有一人指著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一時無人對出。于謙剛好也在場,他隨口應道:

一介書生,攀鳳、攀龍、攀桂子。

眾人無不拍手稱妙。

注:(1)明正統十四(一四四九)年秋,瓦刺(蒙古一部落)入侵,英宗被俘。當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擁立景帝,反對南遷,并親自督戰,擊敗瓦刺軍,使當時局勢轉危為安,故稱其為民族英雄。

焉知魚不化為龍

明代學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瓊山(今廣東瓊山)人。幼年在學堂念書,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爭坐不漏雨的座位,當時和邱浚爭座位的,是一個當地顯貴的兒子,兩人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老師看見了說:“你倆不要爭,我有一句五字聯,能對上的坐好位。”接著念道:

細雨肩頭滴; 顯貴的兒子一聽,目瞪口呆,對不上來,邱浚卻胸有成竹地,對道:

青云足下生。

老師聽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讓給邱浚。

顯貴的兒子不服氣,放學回家,將爭座位的事,向父親哭訴。顯貴聽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來,一見面,就氣急敗壞地喝道:

誰謂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視一笑,從容答道:

焉知魚不化為龍?

顯貴一聽,嚇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閑之輩,長大后定有出息,無話可說,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長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間中進士,授編修,成化年間為國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他天性好學,反對“文尚險怪”,熟悉國

4

家典故。他認為真德秀編寫的《大學衍義》中,治國平天下的條目不夠完備,于是博采群書(1),加以補充,稱為《大學衍義補》。晚年右目失明,乃堅持閱讀,披覽不輟。

注:(1)夏德秀(二七八--三三五)南宋大臣,學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慶元進士。其哲學觀點繼承二程、朱熹之說,主張:“收放心,養德性”。著有《西山文集》、《大學衍義》等。

楊溥巧對免父役

楊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濟,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進士,授編修(1)。為明代有名學者。曾任翰林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他和楊士奇、楊榮、歷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稱內閣(三楊)。

楊溥幼年家貧,父親年老多病。在這樣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學習,年紀雖小,文才卻不凡。

有一次,縣官派人捉他的父親去服勞役,當時,他的父親有病在身,楊溥到縣衙里,再三懇求,請求免除勞役,縣官看他是個小孩子,就刁難說:“我出個對子,如你對上了,我可以釋放你的父親。”

接著,出了上聯:

四口同圖,內口皆歸外口管; 這個上聯,構思奇妙,縣官利用“圖”字的結構,折字起意,乃是說:“在我統治的范圍內,百姓就必須服從我的管轄。”小楊溥聽了,得知這個縣官喜歡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對了下聯: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楊溥這個下聯,也是運用“析字法”,拆開“傘”字,既表達了自己的請求,又恭維了縣官,而且對仗工整,表達適切,因此,縣官不得不點頭稱贊,終于赦免了他父親的勞役。

注:( 編修:(1)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編修,以一甲二三名進士及庶吉士留館者充任,無定員,亦無實際職務。負責修國史、實錄、會要等。

許將童年妙對

許將(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狀元。他小時候聰明靈悟,勤奮好學才氣橫溢,是聞名遐邇的“小神童”。

許將九歲那年夏天,跟隨族親游覽白巖山后,返回途中,因食干糧,口渴難當,于是向正在菜園圍籬笆的老伯討茶喝?;h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這個小孩,是當地有名的“小神童”,并沒有馬上給茶,卻提出條件對他說:“小哥,要喝茶當然可以,但要請你對對,我有一個藏在心里多年,對不出來的上聯,你把下聯對出來,我才給茶。”

小許將雖然口渴得很,但卻懂得尊重長者,就很有禮貌謙遜地說:“請老伯賜教,讓小童見識見識。”

這位老伯,就以自己圍籬笆的事,念出上聯:

一籬二緯三樁囿菜園,園種春夏秋冬菜; 與許將交游的族親中,不乏文人雅土,他們聽了上聯,一時應對無句,幫不了小許將的忙,干著急,擔心他對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許將,眨眨眼,拍拍小腦袋瓜,不慌不忙地對了下聯:

百架千層萬卷疊書館,館藏古今中外書。

許將話剛說完,眾人拍手稱妙。圍籬笆的老伯聽了,也暗暗佩服。“對得不錯,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還是實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對試試。于是,老伯開口:“小哥,讓我再賜教一對如何?”小許將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還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請老伯教

5

誨”。老伯就以他們今天游覽勝地白巖山為題,侃侃念道:

白巖白霧白玫瑰,如觀玉皿; 同游者聽了上聯,知道老伯用的是復字的修辭手法,絞盡腦汁,想助小許將一臂之力。然而,小許將可是心中有數,他回顧今日登山游覽的情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又重現在眼前:蓮花巖上的托紅寺,紅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開的紅杜鵑,他想到這里,立刻得了下聯,就慢條斯里對道:

紅寺紅霞紅杜鵑,若賞金屏。

老伯聽了,高興得翹起大拇指,連聲稱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巖茶,小許將接過茶,正想喝,那老伯邊叫:“慢!”邊在茶杯里,加上香噴噴的茉莉花。就在這時,老伯發現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見景生情,又叫一聲:“慢!再對一聯。”隨著念了出來:

茶飲客吞杯中月; 這上聯,不但難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確實難住了小許將。這時,小許將手捧香氣誘人的茗茶,不敢往嘴里送,他低頭苦苦思索,難得佳句,只好抬頭,向四處尋找答對的素材,當他發現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時開竅!高興地大叫:“有對了!”接著朗聲念道:

水抽人吊井中星。

眾人齊聲叫好,聽得老伯也高興得連胡須都翹起來,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為他又要出難題了。原來他愛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許將茶杯里,添上桂圓肉,然后說:“小神童名不虛傳,來日一定中狀元啊!”

許將中狀元后,先后曾任編修,龍圖閣侍判,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土、尚書左丞、右丞等職、知泰州(今甘肅省天水縣)、揚州(今江蘇省江都縣)、鄆州(今出東省平東鯀)等地。熙寧七年(一O二四年),契丹以二十萬大兵逼代州(今山西省雁門縣),朝廷命許將北上為使,與契丹談判。許將閱讀大量資料,廣博聞記,做好充分準備。談判中,舌戰對方,隨問隨答,對答如流,弄得對方膛目結舌,終于談判成功,免遭外患。 神童解縉的春聯與對句

解縉(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間進士。解縉小聰穎,思敏捷,又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熟讀“四書”、“五經”。他文章、詩詞,樣樣精通,尤擅對句,遠近稱之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時候對句的故事。

(1)寫春聯

有一年除夕,十歲出頭的解縉,即景生情,揮毫寫了一副春聯:

日望贛江千里帆;

夜觀廬陵萬盞燈。

這副春聯,引來了四鄰觀看,眾人稱贊不已。解縉家的對面,是曹尚書的府第。這位尚書大人,久聞“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縉的文才,見了這副春聯,也不由得暗自贊許了。只是心里總有些懷疑,于是,決定想個主意,來考考解縉。曹尚書下令,在解家大門正對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擋住解家的“日望贛江千里帆,夜觀廬陵萬盞燈”的景色。

第二年除夕,解縉又在大門上,貼上一副春聯:

門對千竿竹;

家藏萬卷書。

曹尚書見了,不由得為之驚嘆。為了再次考考解縉,馬上令人將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聯時,只見聯尾各加一個字,成了:

門對干竿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曹尚書發了狠,令家人將竹子連根刨掉。這時,解縉又揮筆在聯尾,再各添一個字,聯文

6

變成:

門對千竿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曹尚書無可奈何,派人給解縉送去大紅請帖,一定要當面見見這位“神童”的真本事。

(2)智斗曹尚書

解縉接到曹尚書的大紅請帖,就隨來人到曹尚書家。只見大門緊閉,側門大開,便轉身回走。曹尚書在門內冷笑道:

小子無才嫌地仄;

縉聽了,漫不經心哼道:

大鵬展翅恨天低。

曹尚書只好打開大門迎進解縉。他望了望一身綠衣的解縉,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綠衣;

解縉笑著,指了指身穿紅袍的曹尚書,針鋒相對答道:

鍋里蝦公著紅袍。

曹尚書惱羞成怒罵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解縉也毫不客氣地,馬上還以顏色:

一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題)。

翰林出身的曹尚書,與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對對,竟然絲毫占不了上風,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認“神童”才華橫溢,機智敏捷。曹尚書并不就此罷休,隨即請來看客,他要當眾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縉。

曹尚書呷了一口酒,面對墻上掛的一幅墨跡,脫口就說:

醉愛羲之跡;

解縉隨口吟就:

狂吟“白也”(1)詩。

曹尚書馬上又出一上聯:

風吹馬尾千條線;

解縉立即答對:

日照龍鱗萬點金。

看客們無不被解縉的巧對折服,情不自禁地擊節,喝起采來。曹尚書見還未曾考倒解縉,十分著急,指著屏風上的畫,又出一聯:

龍不吟,虎不嘯,魚不躍,蟾不跳,笑煞落頭劉海;

解縉略加思索,指著案上的棋子答道:

車無輪,馬無鞍,象無牙,炮無火,活捉塞內將軍。

解縉剛剛對完,曹尚書額上冒汗,但還不肯認輸,就以教訓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還在孔子上;

解縉冥思片刻,遂得一聯回敬:

眉先生,發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長。

此聯寓意深刻,暗含譏諷,可謂頗具匠心。解縉才說完,看客們拍案叫絕,曹尚書頓時語塞,只得佯醉而退。

(3)一石三鳥

解縉的超群才智,使曹尚書不得不暗自嘆服。一日,他又邀解縉進府,想試試,解縉近來的學業,是否長進。于是,你來我往地,又對了幾聯后,曹尚書一直未占上風。 于是,便使用最后絕招;利用“諧音”雙關,企圖“一石三鳥”壓倒解縉。他出的上聯是:

7

庭前種竹先生筍;

解縉立即對出:

廟后栽花長老技。

曹尚書笑道:“我這上聯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種的竹子,先長出了竹筍。”解縉說:“我下聯的意思,是 廟后頭栽的花,長出了老枝。”

曹尚書又道:“我的上聯另有別解。說是庭院種的竹子,長得不好,教書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種竹先生損;

解縉馬上接著說:“我這下聯也還有層意思,說的是廟后栽的花被風吹斜了,長老用木棍把它支撐起來,故有:

廟后栽花長老支。

曹尚書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這上聯,還有第三個意思,說的是庭前種竹子,教書先生詢問別人,這是什麼原因,所以是:

庭前種竹先生詢;

解縉拍手笑道:“曹大人,別急,我這下聯也另有意思,是說廟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訴長老,長老說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廟后栽花長老知。

曹尚書“一石三鳥”,仍然沒有難倒聰明的解縉,不禁由衷地贊許他道:“真乃蓋世奇才也!”曹尚書實在愛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愛女許配給解縉了。

注:“白也”,取自詩圣杜甫評李白的詩句“白也詩無敵。”此聯平仄考究,“也”與“之”虛詞相對,使聯語妙趣橫生。

解縉巧對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春天,解縉從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參加會試。當時的科舉制度規定:會試通過后,要再經一次復試,地點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試”,或稱“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主考。

解縉在會試中,所作的文章,氣勢磅礴,筆鋒犀利,言詞質樸,博得主考官劉三吾的好評,要點他為一甲狀元。由于有人反對,理由是說他,對策言論過高。殿試就被點為第七名進士。解縉的大哥解綸、妹夫黃金華,同時高中三甲進土。

解家“一門三進士”,不僅轟動了江西吉水城,也轟動了京師。萬歲爺朱元璋,得知這位江西矮子進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對對,便召進宮來,親自出題面試。

朱元璋說;“皇宮中,有一大戲臺,朕出上聯,卿對下聯。”解縉叩頭道:“萬歲,臣遵旨。”

朱元璋念道。

堯舜凈,湯武生,桓文丑旦,古今來幾多腳色;

解縉接口便應對:

日月燈,云霞彩, 風雷鼓板,宇宙間一場大戲。

“好!”朱元璋滿心歡喜。并再出上聯:

日在東,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縉立即續成下聯: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頓時龍顏大悅,連聲贊賞。 明太祖題聯

明太祖朱元璋(1),出身貧寒,放過牛,當過和尚。小時候,沒有機會念書。但他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經自己刻苦學習,頗通文墨,會吟詩,作文,還特別喜歡題聯。傳說,朱元

8

璋無論行軍打仗、飲酒下棋,微服出訪,登堂進廟!都喜歡談論對聯。對大臣、文人、農民,甚至對兒童,更常常和他們對對。

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蘇那年,行軍中,就以“天口”二字,題了一上聯:

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吳;

謀臣劉基(2)一聽,知道朱元璋將“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吳”兩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絕妙地對出下聯,

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

一次,朱元璋與劉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闕上聯,示意劉基應對。聯文是:

天作棋盤星作于,日月爭光;

劉基脫口答道:

雷為戰鼓電為旗,風云際會。

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見陶安以書作枕頭,即景生 情,乃一上聯:

枕耽典籍,與許多賢圣并頭;

陶安知其意,隨即對道:

扇寫江山,有一統乾坤在手。

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訪,遇到一個農民在賣藕,立即出一上聯:

一彎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農民是否能對。

那農民望他一眼,笑著答首:

七竅比干心。

農民以藕中多孔,來比喻商代忠臣比干的心。朱元璋聽了很高興,命農民隨行,大加贊賞。傳說,以后還任命那農民,到朝廷做官。

注:(1)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微鳳陽東)人。明朝開國皇帝,在位三十年。

(2)劉基(一一三二--一三七五)字伯溫,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初大臣、 文學家。明初諸大典制如樂禮、刑法、歷史、科舉等,他是裁定者之一。 蘇東坡巧對兩則

(1)智對黃庭堅

蘇東坡和黃庭堅,二人都是北宋時的大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出蘇東坡門下,是“ 蘇門四學士” 之一。兩人又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吟詩、填詞、奕棋、聯對。有一次,他們在一棵大松樹下下圍棋,突然一顆松子,掉在棋盤上,黃庭堅即景,出了上聯: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蘇東坡舉目四望,看見遠處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樹下垂釣,便脫口對出下聯: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長。

又有一次,兩人外出游玩,傍晚時分,來到一條江邊,正值晚霞輝映江心,金波蕩漾。黃庭堅出句道:

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

這里的“滿江紅”,有兩層意思既是眼前景色,又是詞牌名。毫無疑問,要求下聯也應符合此一條件。蘇東坡思忖片刻,便對出下聯:

朔雪飛空,農夫齊奏普天樂。

蘇東坡用“朔雪”對“晚霞”,均是景色;又用“普天樂”對“滿江紅” 都是詞牌名,既工整又順達,不禁使黃庭堅連聲稱妙。

(2)巧對藥聯

9

蘇東坡被貶,赴海南上任,途經湘南,遇到一位姓柳的郎中。柳郎中久聞蘇東坡才學淵博,精通醫藥,他決定親自見識見識,于是,征得蘇東坡的同意,與他對藥聯。

只聽得柳郎中吟道:

仙鶴彈琵琶(枇杷)高奏神曲;

蘇東坡想了一下,對出下聯:

雷公敲木瓜大驚云母。

柳郎中又出了上聯: 紅孩子戴紅花吃紅豆;

蘇東坡一聽,立即對出:

白頭翁摘白梅嘗白果。

柳郎中再出上聯:

何首烏身披穿山甲,騎地龍,揮大戢與木賊戰百合;

蘇東坡應聲對出下聯:

吳茱萸頭戴金銀花,坐河車,握三棱,比草寇(蔻)勝五倍。

柳郎中佩服得五體投地,連聲稱:“奇才,奇才!”

注:(1)蘇東坡(一O三六——一一O一)名軾,字子膽,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進土。他學識淵博,散文主張“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2)黃庭堅(一O四五--一一O五)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文章講究修辭,用字深刻,開創了(江西詩派)。

(3)下劃線均為中藥。

韓偓代客巧續對

有一年冬天,唐宋詩人韓偓身患重病,躺在福建南安的蓮花峰下的石巖書屋里,昏迷不醒。

一天,一個自稱道方客人,執意要來拜見,說是要替韓偓治病。書僮將客人帶到韓偓床前。只見韓偓容顏枯槁,雙目緊閉。來客瞧著這位晚唐大詩人,落得如此冷落凄涼的境地,不禁對官場排賢納佞、鉤心斗角的丑行憤憤不平,于是,掉下了同情的熱淚。

來客在韓偓那骨瘦如柴的手上,搭了脈理,隨后,解開行李,拿出銀針,給韓偓針灸。一會兒,韓渥終于咳嗽一聲,吐出一口濃痰,慢慢蘇醒過來。

韓偓望著來客,激動地說“承蒙先生雪中送炭,治病救人,老身感激不盡!未知先生仙鄉何處?”

客人站起來,笑盈盈地,用清潤的聲音答道:“學生乃益州人氏。”

原來,這位來客,是名四川婦女,出身醫藥世家。長大后,嫁給一位縣令,縣令為人剛直不阿,因此得罪了權貴。有一次,權貴擺宴慶籌,她的丈夫,因公事遲來一步,被權貴用一“上聯”難倒,當眾奚落一番!并捏造罪名,參他一本,革職回鄉。她的丈夫悲憤交集,不幸病死途中。她在悲痛之余!為遂夫愿,乃女扮男裝,背鄉離并,四海行醫,尋訪高賢,以求答對。后來聞知韓偓隱居南安,于是不怕關山險阻,前來求見。

韓偓被來客的堅貞和剛毅所感動,便請她告知原對上聯。來客念道:

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原大夫;

韓偓略一思索,便胸有成竹地說:“此馮馴者,官居五原大夫??捎蒙坛拿嘁烈鼇韺χ?。”接著,便念出了應對的下聯:

伊一人,尹無人!伊尹三朝宰相。

“妙!韓公真是博古通今!名不虛傳!”來客發出由衷的贊嘆,拜謝而去。

注:(1) 韓偓(八四四--九二三年)字致堯,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

10

人。龍紀進士,歷任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等職,因不阿附朱溫,受排擠貶官。后攜家入閩,依王審知而終。

李白巧對胡鄉紳

尊稱為“詩仙”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七O一七六二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最著各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不僅為后代,留下了無數光輝燦爛的詩篇,他的對句,也獨具風采。長江三峽一帶,流傳著他的一些膾炙人口的對句。

唐開元十三年(七二五年)春,風華正茂的李白,為了實現他的凌云壯志,踏上了漫游天下的旅途。一天,他路過三峽重鎮南浦(今萬縣),與當地詩友,吟詩、作賦、聯對。當地,有個不學無術,卻又喜歡附庸風雅的胡鄉紳,十分嫉妒李白的文才,以祝壽為名,請李白及眾詩友赴宴。

酒過三巡,胡鄉紳虛情假意地,對李白說:”久聞先生才華橫溢,老夫有一上聯,只是苦無下聯,今請先生玉成。說完,搖頭晃腦地念道:

梁山栽大竹,無須淋水; 胡鄉紳的上聯,是由三峽一帶三個縣名組成,自以為絕妙,可以難倒李白。哪 知李白,當即也用三個縣名,答道:

南浦人長壽,何懼豐都。

胡鄉紳自知才氣不如,怕再對出丑,連忙陪笑說.“請喝酒,請喝酒!”

老僧巧對宋之問

唐代詩人宋之問,被貶越州(今浙江紹興),順路到杭州靈隱寺一游。

靈隱寺位于西湖北面靈隱山麓!是佛教禪宗十大古剎之一。創建于東晉咸和元年(三二六年),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巖洞石壁,景色幽靜。宋之問見景生情,便吟了一句:

樓觀滄海日; 但怎麼也想不出下聯來。這時,旁坐念佛的老和尚,卻信口對出:

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一聽,大驚,正欲請教老僧法號,老僧已進禪房了。

宋之問夜間重游靈隱,只見寺內月光皎潔,松筠與泉石互映,樹影婆娑,但覺秋氣逼人!微有寒意,心有所觸,又吟一句:

嶺邊樹色含風冷; 誰知,任他如何苦苦思索,總是難得有合適的下聯。宋之間眉須不展,在寺內踱來踱去。此番情景,又被一旁打坐的老僧看到了。老僧對宋之問說:“我替你再對下聯如何?”接著吟道:

石上泉聲帶雨秋。

宋之問大喜,一把抓住老僧的手,請告法號,兩人一見如故,徹夜長談。原來這位老僧,就是隱居在這里,“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1)。

注:(1)駱賓王(?——約六八四年)唐朝文學家。婺州(今浙江義烏)人。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他撰寫檄文,武則天讀后,不但不生氣,反而大加贊賞,并嘆息說:“宰相安得失此人?”可見駱賓王文才不凡。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號稱“初唐四杰”。

紀昀幼年巧對

紀昀(1), 從小聰明穎悟,博聞強記,能言善辯,人稱“小才子”。下面是他幼年對句的故事。

(1)代兄續對聯

11

有一天中午,紀昀拿著牛皮擰成的小鞭子,在院子里玩耍,他的父親走來,要他到學堂,去叫哥哥回來吃午飯。紀昀帶了小牛皮鞭子,一蹦一跳地,到了學堂,推門進去一看,只見哥哥正低著頭、垂著手,站在先生的面前。他大叫一聲:“哥哥,快回家吃午飯。”他的哥哥稍微抬了抬頭,沒說什么,就又低下頭去。紀昀見哥哥不動,跑上去,想拉哥哥回家。先生說:“慢著,你哥哥正在挨罰呢!”紀昀睜大雙眼問:“為什么?”先生說:“我出了個上聯叫他對,他對不出來,所以挨罰。”紀昀眨眨眼說:“啊!原來是這著點事兒!”他眼珠一轉,對先生說:“先生我替哥哥對上,行不?”

先生見紀昀只是個

四、五歲的毛孩子,笑了笑,順口答應:“行,不過,對不上,可得連你也挨罰。”紀昀說:“好,你出上聯吧!”

先生見他真的要對,就認真地想了想,說了上聯:

葦眉織席席蓋葦; 紀昀腦袋一歪,動了動手里的小牛皮鞭子,頭一抬,朗聲答道:

牛皮擰鞭鞭打牛。

先生聽了,大吃一驚,連連點頭,嘴里不斷說:“好!好!好!”并揮手示意,叫他哥倆回家。

(2)粗毛野獸石先生

過了不久,紀昀也上學了。由于他聰明過人,學堂里的功課,對他來說,毫無壓力,所以,有空便喂養家雀取樂。一天,他把家雀帶到學堂去,在磚墻上挖個洞,家雀喂飽后,藏在洞內,并用磚頭堵死,以防家雀飛走。誰料此事,被先生發現了。先生姓石,石先生便將家雀掏出來摔死,又放回洞內,照樣堵住洞口,然后,在墻上戲寫一上聯:

細羽家禽碑后死; 紀昀再去喂家雀時,發現家崔死了,非常難過。忽然見墻上的聯句,知道是石先生干的,于是忿而在墻上續了下聯: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看了下聯,大為惱火,執著教鞭,責問紀昀,為什么辱罵先生。紀昀從容答道:“我是照先生的上聯,對出下聯的。您看,有細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獸,有磚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應對„粗毛野獸石先生?如果對不好,請先生指教。”

石先生聽后,無可奈何,只得拂手而去。

注:(1)紀昀(一七二四——一八O五)字曉嵐,河北獻縣人。清代著名的目錄學家、文學家。乾隆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以其學識淵博,為乾隆帝所賞識。任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主持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綱》,至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年)書成。次年擢兵部侍郎,後升任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著有《紀文公遺集》、《閱微草堂筆記》。

九節蝦與五爪龍

明朝時,福建省晉江縣陳家,出了個聰明的孩子,姓陳名紫峰。 陳紫峰家境貧寒,生活艱難。當地有“祭冬”的風俗,每年“祭冬”時節,陳紫峰看到有錢人家,買魚買肉,大辦酒席,而自己家里卻什么也沒有,心中不樂。九歲那年,“祭冬”又到了,小紫峰就大膽地坐在祭祖的筵席上。幾個鄉里的老人,見陳紫峰雖然衣衫單薄,但眉清目秀,活潑伶俐,便指著桌上一盤“九節蝦”,開玩笑地對他說:“用這盤九節蝦作對,對上了,你拿去吃,對偏了,就不能吃。”

小紫峰聽了,機靈的大眼睛一轉,便大大方方地,伸出一只手,抓起九節蝦,就往嘴里送,眾人見了,忙加阻止,并問:“還沒對上,怎么就抓蝦吃呢?”“怎麼沒對上?”陳紫峰面朝這幾位老人,伸出小巴掌搖了搖,理直氣壯地回答:“五爪龍,不是對九節蝦,嗎?”

12

幾位老人聽后,連連點頭,稱贊他對得好。這時,外面傳來“砰、砰、砰”的“祭冬”炮聲,這幾位老人,又出一上聯:

槍裝藥,藥裝槍,射去濃煙散霧; 小紫峰聽后,走到廳中央,轉動著水靈靈的眼珠子,抓起八仙桌上的花瓶,摔個粉碎,隨口答出下聯:

瓶插花,花插瓶,打破落花流水。

眾人聽了,又驚又喜。陳紫峰呢?回到筵席上,繼續用“五爪龍”吃那盤“九節蝦 戴大賓答對如流

明代學者戴大賓,正德年間進士。從小聰明多智,勤奮刻苦,小小年紀就會對對。有一次,私塾老師指著椅子出句:

虎皮褥蓋學士椅; 戴大賓應聲對道:

兔毫筆寫狀元文。

老師聽后,贊嘆不已。

戴大賓的家鄉,有一顯貴擅於鉆營,小大賓對他的行為,甚為鄙視。一天,這個顯貴,來求見戴大賓的父親。他為了討好戴家,便故意出對子;讓小大賓對,想藉此夸獎小大賓,以取得好感。顯貴出對:“月圓”

大賓對道:“風扁”

顯貴問:“風怎麼是扁的呢?”

大賓答:“見縫就鉆;不扁怎麼行?”

顯貴聽了,很不是滋味,但并不就此罷休。

他又出:“鳳嗚”

大賓對道:“牛舞”

顯貴詫異地問:“牛怎么會舞”?

戴大賓說:“自古道、百獸齊舞。,牛不也在百獸之中嗎?”

說得顯貴啞口無言,只好悻悻而去。

有一次,戴大賓去參加童子試。一位秀才問他,將來想做什么,他不加思索地應道:“閣老”。秀才取笑他:

未老思閣老; 戴大賓立即反唇相譏:

無才稱秀才。

秀才自討沒趣,怏怏離去。 張居正年小志大

明朝嘉靖初年,湖北巡撫顧璘,在視察江陵(今湖北江陵)時,聽屬下說,當地有一個七歲的幼童,聰明伶俐,十分可愛。于是派人把他找來,要試試他的才華,顧璘見到幼童,遂口占一上聯:

雛鳳學飛,萬里風云從此起;

幼童稍加思索,朗聲對出下聯:

潛龍奮起,九天雷雨及時來。

顧巡撫聽后,連忙夸獎,并將自己掛在腰上的玉帶,解下來相贈。這個幼童,便是被人稱為“江陵神童”的張居正。

有一年夏天,新上任的湖廣巡撫,帶著大隊人馬,風塵仆仆地來到江陵,在岑河口附近的東司廟休息。廟里的住持,連忙叫小僧到廟后瓜園,摘了十多個大西瓜來招待客人。和尚種的西瓜,又沙又甜,巡撫和手下人吃了,只覺得清甜可口,舒服極了。巡撫一時高興,便

13

順口吟出一聯:

東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禮物;

他讓前來迎接的江陵知縣對下聯。這江陵知縣是個草包,根本對不上來,被巡撫訓斥一頓,趕出廟門。知縣狼狽不堪地,從廟中大殿上退下來,剛好碰到,在廟里玩耍的張居正。知縣想:“這小子號稱神童,不如問他一問。”知縣叫住小居正,將剛才巡撫出的上聯告訴他,并求他對出下聯。小居正聽后說:“這有何難?你就對”:

南極仙翁拜北斗,天大人情。

知縣喜出望外,轉身又上殿去,復述了小居正的下聯。巡撫轉怒為喜,但他不相信是知縣自己對的,知縣只好說出真相。巡撫把張居正找來一看,原來是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十分驚異。巡撫對屬下說:“這孩子長大后定有出息。”

注:張居正(一五二五--一五八二),字叔大,號太岳,江陵人。嘉靖進士,授編修。明神宗時,當了宰相。他在任職期間,整飭吏治,加強邊備,改軍漕運,丈量土地,行“一條鞭法”,加強內閣和六部權責,裁省冗官等,朝政為之一新。 三貼春聯

東晉王羲之(三O三--三七九年),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縣北)人。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書法家,獨創圓轉流利之風格,兼善隸、草、正、行各體,人們尊稱他為“書圣”。稱贊他寫的字,是“龍跳天門,虎臥鳳閣”,被視為珍品,至今,仍是我國書法藝術中,極寶貴的遺產。

傳說,有一年!王羲之剛搬進新居,又喜逢新春佳節,他情興大發,揮毫寫了一副門聯:

春風春雨春色;

新年新歲新景。

王羲之叫兒子貼在大門口,不料,貼出不久,就被當地酷愛他手跡的書法愛好者偷偷揭去了。不得已,只好再寫一副對聯:

鶯啼北里;

燕語南鄰。

誰知才貼出不久, 又被人悄悄揭去了。臨至除夕,急得王夫人只得催他再寫一副。王羲之略一沉思,笑嘻嘻地,取過文房四寶,執筆又寫了一副,叫兒子將對聯攔腰剪斷,先貼上半截: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這半截對聯貼出后,人們看了,認為不吉利,再沒有人來揭去貼在自家門口了。大年初一,王羲之早早起床,親自將對聯的另半截,貼在下面。于是,全聯就成為: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街坊鄰里一看,無不拍手稱妙。 華羅庚的妙聯

一九五三年,中國科學院!組織科學家考察團,出國考察,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先生擔任團長。團員中,有華羅庚(1)、趙九章等科學家。途中閑暇無事,少不了談古論今,天文地理閑侃。這時,華羅庚先生即景生情,出了一則上聯求對:

三強韓、趙、魏;

華羅庚先生上聯中的“三強”,指的是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個強國,卻又隱喻著,代表團團長錢三強的名字。上聯不僅要求解決數字聯的傳統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中,嵌入另一個科學家的名字。在座的科學家,大費腦筋,思索良久,未有恰當的下聯。華羅庚先生見狀,不慌不忙地說出下聯:

14

九章勾、股、弦。

他剛說完,滿座科學家為之叫絕?!毒耪隆肥俏覈糯臄祵W著作,在這本書里,首先記載了,我國數學家所發現的勾股定理。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團中,另一成員----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先生的名字。

注:(1)華羅庚(一九O一--一九八五年)江蘇金壇人。早年家貧失學。因酷愛數學而刻苦鉆研。二十一歲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后,應聘到清華大學任教。曾多次出國訪問、考察,講學、研究,是我國享有盛譽的數學家。 夏默安聯考毛潤之

毛澤東(一八九三--一九七六年)原名毛潤之。他是一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的楹聯高手,生前留下許多佳聯妙對。

一九一七年暑假,毛潤之專程到長沙楚怡小學,邀請在那里任教的朋友蕭子升

!一起徒步游學。到了安化縣,他倆聽說當地一個羊角塘的地區,有位名人夏默安,是清朝兩湖書院的高材生,精通經史,著述甚多。當時,縣里一些做官的,如勸學所所長等,曾專程拜訪過他。因此,毛潤之與蕭子升也去拜訪他。夏默安聽說來訪的,是兩個年輕的游方學生,心存輕視,回避不見。毛潤之“三顧茅廬”,當毛潤之第三次上門拜訪時,夏默安才決定先試試來訪者的才學。

見面時,夏默安以“楊柳林內鳥叫”為題,出一上聯:

綠楊枝上鳥聲聲,春別也,春去也; 聽了上聯,毛潤之聯想到這次游學,在調查中,看到的貧苦人家悲慘的生活,又追溯到歷史上,白癡皇帝晉惠帝司馬衷,聞百姓餓殍,竟說為何不食肉糜;聞池中蛙嗚,竟問為官為私的史料,脫口對了下聯:

青草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

這一對句,即景生情,借古喻今,不僅對仗工整,構思巧妙,而且寓莊于諧,深含哲理。夏默安想不到,年紀輕輕的游方學生!竟有如此才學,慚愧之余,甚為欽佩。于是,盛情接待毛潤之,留他在自己家中住宿,兩人徹夜長談,成了忘年之交。 梁啟超巧對張之洞

戊戌變法的主要人物梁啟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年),廣東新會人,舉人出身。有一年,梁啟超到廣州投刺,拜見兩廣總督張之洞(1)當時,張之洞在清政府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正興辦新式書院,開展洋務活動。梁啟超銳意改良,想力挽清王朝頹勢,對張之洞寄予極大的希望。張之洞見投刺,落款為“愚弟梁啟超頓首”,大不高興,于是出聯斥難。聯文是: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無禮稱愚弟;

這上聯狂傲無禮,且拒人千里之外。梁啟超氣度不凡,坦然對了下聯,請來人回送給張之洞。聯文是: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俠士有志傲王侯。

對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據,文字高雅,氣勢懾人。張之洞一看,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后來,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名氣更大,傲氣也更盛。一次,梁啟超到江夏(2)拜訪他。張之洞又出聯求對: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上聯既包含四水(指古代江、河、淮、濟四水)中,長江排首位,又總括春夏秋冬四季,而夏是排第二。接著,提出了“誰是第一,誰是第二?”這樣難以回答的問題。

才思敏捷的梁啟超,略加思索,巧妙地答出下聯: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15

張之洞吟讀再三,不禁嘆息道:“此書生真乃天下奇才也!”

梁啟超所對的下聯非比尋常。他以自己的身份“儒人”拆開,本古代儒、佛、道三教中,以為儒首,在天、地、人三才中,則以人才居末位。梁啟超以“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巧對“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其含意深遠,既挫了對方的傲氣,又不失賓主之禮,難怪張才洞為之嘆服不已。

注:(1)張之洞(一八三七--一九0九)清末大臣。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同治進士。是后起的洋務首領。

(2)江夏即今湖北武昌。

宋慶齡聯考孫中山

一九二八年四月,孫中山先生與宋慶齡女士,婚后半年的一天傍晚,他倆到公園散步,談論著討伐袁世凱的事情(當時袁世凱復辟稱帝)。宋慶齡興致勃勃地說:“逸仙,我想起了一個討袁對子的上聯,你來續個下聯好嗎?”中山先生微微一笑說:“慶齡,你居然仿效蘇小妹,三難新郎來了。好,請讀出你的上聯來。”

宋慶齡吟了上聯:

或入園中逐出老袁還我國;

中山先生輕輕念著上聯,深感妻子才思敏捷,出此佳聯。他想:聯中句子一語雙關,園出“袁”,入或則為“國”字,而“或”的解釋是:有人也。顯然,慶齡對我“逐袁”是抱有殷切期望的,我豈能辜負她的一片苦心,因此,下聯既要對得工整,更把自己的意愿表達清楚。孫先生沉思片刻,下聯便對了出來: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瞻前途。

下聯妙語連珠,“道”字無首,添“余”即為“途”字,對仗工整,意思亦緊緊呼應上聯。宋慶齡連聲稱好。

同年六月六日,妄圖復辟帝制的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聲討中,憂憤交加,終于一命嗚呼了。

李調元巧對三則

(1)巧續對

“蜀中才子”李調元,乾隆年間中進士后,任廣東學政。

李調元到任之日,轎過鬧市時,胡成義也乘轎而過。李調元的隨從人員,不明究竟,喝令通名。胡成義在轎內,朗聲報道:

“春芍藥,夏芙蓉,秋菊冬梅,吾乃探花郎,三江胡成義。”

李調元立刻明白了胡的用意,當胡轉請他通名時,他在轎中隨口應道:

“柬紫薇,西長庚,南箕北斗,我本謫仙子,四川李調元。” 胡成義一聽,不勝驚訝和佩服,趕忙下轎相迎。并當即邀請李調元,到自己家中飲宴。這時,當地文人也應邀前來,一時文星薈萃。眾詩友素慕李調元的才華,便紛紛出聯請他續對。李調元才思敏捷,均一一應對。其中,有一上聯是:

兩舟同行,櫓速不如帆快;

這上聯,表面上是說搖櫓的船,不如帆船快,實際上,卻是話中有話,“魯肅”跟“櫓速”諧音,是三國時的文官。而“樊嚕”跟帆快諧音,則是漢高祖劉邦時期的武將。言外之意即是:“文官不如武官”。

李調元稍思片刻,發現案上有一把笛子,帶笑對道:

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

這下聯,表面上,也是說笛子不如洞簫。而實際上,是說:“狄青”(笛清的諧音)怎比“蕭

16

何”(簫和的諧音)。言外之意,是武官(因狄青是宋朝的武官)怎比文官(蕭何是漢朝的文官。)眾人聽了,贊嘆不已,皆盡稱絕。

(2)意對

李調元上任不多久,當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游。他們到了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這里懸崖峭壁,風景幽靜,誰料小路突然中斷,只有溪水,仍從路旁崖下潺潺流著,崖上刻有“半邊山”三個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字一行:

半邊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同行者解釋說:“這是宋朝蘇東坡學土、黃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時,佛印為老蘇東坡,出了這上聯,蘇東坡對不上,只好請黃山谷將此上聯刻碑于此,以示自抑,兼求下聯。”那人說完后,笑對李調元道:“學士大人才思敏捷;能否代貴同鄉蘇學士。一洗此羞?”李調一兀一聽就明白,那人欲借此事來侮辱他。于是,不慌不忙笑著說:

“這下聯,蘇學士早已對好了,何須再對?”眾人惶惑不解,他接著說.“其實,蘇學士請黃山谷寫字刻碑于此,正是為了聯對,這叫„意對?,很明顯,下聯是:”

一塊碑,一行字,一句成聯一句虛。

眾人聽后,覺得無可非議,只好連聲贊嘆。李調元卻說.“這樣的意對,在四川,雖孩童亦解,諸公何足掛齒?”說得有些人羞愧交加。內有一秀才,很不服氣,投問而說.“學政大人剛才說,四川孩童也會意對,實不相瞞,我游學蜀中時,曾當面試過兩人,請其聯對,不料均若木雞,無一以對。”李調元笑著問:“一試何人?”答:“一童孩。”問:“足下所出何對?”答:

遠觀重重寶塔,六角四面八方;

李調元又問:“童孩有何表示?”答“他伸手搖搖,表示不解,笑著跑了。”李調元說:“他伸手搖搖,就是聯對了,所對應是:

近看平平玉手,五指兩短三長。

秀才愕然。李調元又問:“二試又為何人?”答:“一農夫。”問:“足下所出何對?”答:

塔里點燈,層層孔明諸閣(葛)亮;又問:“農夫有何表示?”答:“他自顧自在池中采藕,一字未答。”李調元說:“農夫已經對了,可惜足下未領會過來,他對的是:

“池中采藕,節節太白理(李)長根(庚)”。那秀才聽后,深施一禮,道一聲:“名不虛傳”。就退到角落去了。那些真心仰慕李調元才華的人,拍手叫好,至于那些謔意戲謔者,則是汗顏羞色,無地容身。

(3) 即景巧對

有一年冬天,李調元從新疆冒雪回京。途中,在一家酒店歇腳時,發現店中墻上,懸掛一副對聯,只見上聯寫著:

黃狗過霜橋,點點梅花落地;

再看下聯,卻空無一字。李調元迷惑不解。店主告訴他,幾個月前,有一書生早起,來店飲酒,見店外橋上,有一黃狗行走,隨口吟出了上聯。但他費盡心機,再也吟不出下聯來,故書寫后,掛在這里,期待后人,有朝一日,對出下聯。當店主得知,眼前這位,就是名噪一時的“蜀中才子”李調元時,便說:“相公,何不一展胸中之才!”李調元想,這并非難事,欣然答應??墒?,當他再把上聯仔細品味后,才感到此聯不凡,字字千金。他思慮再三,難成佳對,不免心焦。這時,突然有幾只烏鴉,落在門前雪地上,跳躍覓食,他心中頓時開朗,趕緊要來筆墨,在空白下聯處一揮而就。只見他寫的是:

烏鴉跳雪地,片片竹葉朝天。

于是,下聯與上聯,配合得天衣無縫。博得酒店眾人齊聲喝彩。 半月依舊照乾坤

清乾隆年間,江西萍鄉人劉鳳誥進京應試,考中了第三名進士。按照當時的科舉制度,

17

皇帝在放榜前,要親自會見新科進土,并進并殿試,然后才以御筆,點出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劉鳳詰相貌平常,小時候貪玩,傷了一只眼睛。殿試時,乾隆皇帝看到他的相貌,心里有點不愉快,本想取消他的探花資格,但又怕被議論“以貌取人”。于是,特出一聯,試試他的真才實學。乾隆皇帝的上聯是:

獨眼不登龍虎榜;

劉鳳誥聽了,知是針對自己的相貌出聯的,立即對道:

半月依舊照乾坤。

乾隆皇帝聽了,又驚又喜,因為下聯的意境深遠,說明劉鳳誥不但有文才,而且更有抱負。一時興來,又以四方星辰為題,再出上聯: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漢;

劉鳳誥馬上對出:

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皇帝心花怒放,喜上眉梢,欣然命筆,點他為探花。

“老殘游記”里,曾寫到老殘在游山東濟南大明湖時,十分賞識的一副對聯:

三面荷花四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你知道,這副對聯的作者是誰嗎?原來就是他——江西萍鄉才子,獨眼探花郎劉鳳誥。這副對聯,只用了四個數字,以及“荷花”、“柳”、“山色”、“湖”寥寥數字,便把濟南的特點,大明湖的秀麗,展現在人們面前,真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足以證明劉鳳誥確實文才不凡。

鄭板橋巧對得田黃石

鄭板橋(一六九三--—七六五年)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他在詩、書、畫三方面,皆有成就,號稱“三絕”,為時人推重爭求。是“揚州八怪”之一。

鄭板橋少年時代,是在老家興化度過的。當時,興化縣內,有一個姓米的讀書人,篆刻技藝十分高明,人稱米先生。一次,米先生得了一塊由黃石。田黃是雕刻圖章最珍貴的材料,俗說:“田黃比金子還貴”,素有“石帝”之稱。米先生得田黃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索求的人絡繹不絕。

這天,米先生家中,來客格外多,鄭板橋也前去看熱鬧。只見大家爭著用高價,欲買取由黃,有幾個富家子弟,為得田黃,差點動起拳頭來。米先生急得滿頭大汗。心想,田黃只有一塊,想買的人這樣多,不論賣給那一個,都將引起爭執,如何是好呢?正在左右為難之際,眼前火盆里炭火一閃,使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他客客氣氣地,對來客們說:“承蒙諸位錯愛,舉索這塊田黃,只是石頭一塊!不能人人如愿。為免除爭執,我出一上聯,先對上者,便是這塊田黃的新主人了。”接著,米先生以“火盆”為題,出了上聯:

炭黑火紅灰似雪;

聯一出來,滿屋啞然。那些富商、書生面面相覷,沒有一個敢開口的。站在一旁的鄭板橋,也被難住了。他怏怏地回到家里。當時,他的繼母郝氏和乳母黃媽媽,正在磨麥。只見她們先把黃燦燦的麥粒,一次一次地丟進磨眼,磨好后,將磨下來的面粉,用篩子篩一遍。篩子下,撒著雪白的粉,篩子上,留著紅色的麩。

“有了!”鄭板橋激動地,幾乎跳了起來。他一溜煙;跑回米先生家,當眾對出了下聯:

麥黃麩赤面如霜。

真是一嗚驚人,滿屋子的人,都嘖嘖贊嘆起來。米先生當即取出田黃,用純熟的刀法,刻上“鄭燮”二字,送給鄭板橋。 徐文長巧對杭州知府

18

徐文長名渭(一五二--一五九三年),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土、田水月,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屢應鄉試不第。工詩文、書畫,其草書和水墨畫,別具一格,為明代書畫所宗。民間流傳著許多他的軼聞趣事。

有一次,徐文長在杭州西湖吟詩作畫,杭州知府聽說后,找到徐文長,表示要和他對對。這一天,知府帶徐文長走到蘇堤上,指著保椒塔,出了上聯.

保椒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湖四海;

徐文長聽了,并不回答,只是指指錦帶橋,向知府拱拱手,之后,又兩手平攤,向上一舉。

知府見徐文長這樣,不覺心中暗喜,又帶他到錢塘江邊,指著六和塔,再出上聯: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誰知徐文長聽了,還是不回答,只是向知府揚揚手。這下子,知府更得意忘形了,他說:“久聞先生才高八斗,為何今日山間竹筍,腹中空空?”

徐文長站在一旁,不慌不忙地說:“知府大人,徐某早已對好下聯,大人為何不解?”

“你何時對了下聯?”知府以為徐文長在愚弄他,不禁勃然大怒。

徐文長仍舊不緊不慢地說.“大人暫且息怒,請你細想我剛才的手勢,難道不是兩副雙塔的下聯嗎?”知府仔細一想,不禁啞口無言。原來,徐文長對第一聯時,指錦帶橋,拱拱手,然后兩手平推,向上一舉,就是所對下聯:

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里九州。

徐文長對第二聯時,揚揚手,其下聯是:

一掌平平,五指三長兩短。

第五篇:全國著名寺廟對聯大全

上聯:你眉頭著什么焦,但能安分守貧,便將得和氣一團,常向眾人開口笑; 下聯:我肚皮有這般大,總不愁穿慮吃,只講了包羅萬物,自然百事放寬心。 (——四川成都寶光寺) 上聯:花即是禪,鳥即是禪,山耶云耶亦即是禪,鐘磬聲中隨你自尋禪意去; 下聯: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少者都可成佛,松杉影里何人不抱佛心來。 (——甘肅蘭州五泉山浚源寺) 上聯: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空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將何物供奉; 下聯: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么來由。 (——廣東南華寺天王殿) 上聯:乾坤容我靜; 下聯:名利任人忙。 (——普陀普濟寺) 上聯:凈地何須掃; 下聯:空門不用關。 (——福州涌泉寺) 上聯:清華真佛地; 下聯:莊嚴古洞天。

(——安徽九華山華嚴洞) 上聯:退一步天高地闊; 下聯:讓三分心平氣和。 (——河南登封法王寺) 上聯:剪一片白云補衲;

下聯:邀半輪明月看經。

(——甘肅蘭州白塔寺聯) 上聯:笑到幾時方合口; 下聯:坐來無日不開懷。

(——濟南千佛寺) 上聯:廟內無僧風掃地; 下聯:寺中少燈月照明。

(——安徽鳳陽龍興寺) 上聯:千古英雄浪淘盡; 下聯:天下名山僧占多。

(——鎮江金山寺) 上聯:問觀音為何倒坐? 下聯:恨眾生不肯回頭。

(——日照天后祠聯,祠中觀音面北,人稱倒坐觀音) 上聯:人世大難開口笑; 下聯:肚皮終不合時宜。

(——陳寶琛撰大同華嚴寺觀音閣) 上聯:大護法不見僧過; 下聯:善知識能調物情。

(——鄞縣天童寺) 上聯:自在自觀觀自在,

下聯:如來如見見如來。

(——普陀寺) 上聯:問一聲汝今何處去? 下聯:望三思何日君再來! (——佛光山頭山門) 上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下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天鎮慈云寺) 上聯:山靜塵清,水參如是觀; 下聯:天高云浮,月喻本來心。

(——河北承德水月庵) 上聯:龍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下聯:泉巖生翠竹,普蔭慈云。

(——臺灣臺中龍泉巖) 上聯:一葦渡江,達源溯六祖; 下聯: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上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開顏便笑世間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 上聯:大慈大悲,到處尋聲救苦; 下聯:若隱若顯,隨時念彼消愆。

(——潮州開元寺觀音閣聯彌勒殿)

上聯:圣教名言,獨樂何如同樂; 下聯:佛家宗旨,殺生不如放生。

(——蘇州戒幢寺) 上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 下聯: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

(——普陀普濟寺) 上聯:紫氣東來,海上猶傳天樂近

下聯:云霞西涌,人間長見法輪新

(——臺灣臺中紫云巖) 上聯: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 下聯:行些善事,天知地曉鑒鬼神。

(——登封法王寺) 上聯:粥去飯來,莫把光陰遮面目; 下聯:鐘鳴板響,常將生死掛心頭。

(——福州林陽寺) 上聯:凈土蓮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聯:牟尼珠獻,三摩三藐三菩提。

(——臺灣臺中慈善寺觀音閣) 上聯:大千世界,彌勒笑來閑放眼; 下聯:不二法門,濟顛醉去猛回頭。

(——棗莊龍泉寺) 上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開口就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蕪湖廣濟寺) 上聯:睡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 下聯: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難明。

(——張掖大佛寺山門聯) 上聯: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下聯: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鳳陽龍興寺、臺中寶覺寺) 上聯:佛度眾生,萬類有情成正覺; 下聯:光周法界,一超直入見如來。

(——佛光山寺不二門外) 上聯:此處既非靈山,畢竟什么世界; 下聯:其中如無**,何用這樣莊嚴。

(——張大千題紹興戒珠寺) 上聯:一覺睡西天,誰知夢里乾坤大; 下聯:只身眠凈土,只道其中日月長。

(——張掖大佛寺大殿聯) 上聯:有意燒香禮佛,何須遠游勝地; 下聯:真心皈依釋門,此地便是名山。

(——山東龍口南山禪寺) 上聯: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下聯: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 上聯: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 下聯: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杭州韜光寺) 上聯: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下聯: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四川新都寶光寺) 上聯:十方來,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 下聯:萬人施,萬人舍,萬人同結萬人緣。

(——浙江七塔報恩禪寺) 上聯:門稱不二,二不二俱是自家真面目; 下聯:山為靈山,山非山無非我人清凈身。

(——佛光山寺不二門內) 上聯:山中鳥語花香,活潑天機,好參妙諦; 下聯:湖上風清月白,真空景象,即是如來。

(——杭州上天竺寺) 上聯:四八愿,普被群機,決定萬修萬人去; 下聯:廿五有,同生正信,合當一念一如來。

(——開封開寶寺) 上聯:現自在身,愿眾生共渡慈航,早超苦海; 下聯:救將來劫,望我佛宏施法雨,力挽狂瀾。

(——廈門南普陀寺)

上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已了如來真實義; 下聯:四大本空,五蘊非有,是為波羅蜜多心。

(——開封開寶寺) 上聯:法幢現慈云,觀秋月春花,盡是三空妙諦; 下聯:智燈懸寶座,聽晨鐘暮鼓,無非一點禪機。

(——杭州下天竺寺之法鏡寺) 上聯:如來說般若波羅蜜,經典所在,則為是塔; 下聯:眾生發無上菩提心,善法增益,乃報佛恩。

(——浙江七塔報恩禪寺) 上聯: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近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下聯: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鎮江定慧寺) 上聯: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種甚因結甚果; 下聯: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趙城廣勝寺) 上聯:我門中締結福緣,豈惟在一柱清香幾聲佛號; 下聯:你心里能全善果,自然的秋生桂實春茁蘭芽。

(——杭州中天竺法真寺) 上聯:世路崎嶇,看迷人捷足登山,爭利懸崖無退路; 下聯:佛天悲憫,愿眾生回頭是岸,早離苦海渡慈航。

(——杭州上天竺寺之法喜寺) 上聯:念念不離心,要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聯: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斷十方。

(——應縣凈土寺) 上聯:爾來禮拜乎?須摩著心頭,干過多少罪行,向此處鞠躬叩首; 下聯:誰是講經者?必破出情面,說些警赫話語,好叫人入耳悚神。

(——寧夏同心清真大寺) 上聯: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下聯: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四川樂山凌云寺) 上聯:你眉頭著什么焦,但能安分守貧,便將得和氣一團,常向眾人開口笑; 下聯:我肚皮有這般大,總不愁穿慮吃,只講了包羅萬物,自然百事放寬心。

(——四川成都寶光寺) 上聯:花即是禪,鳥即是禪,山耶云耶亦即是禪,鐘磬聲中隨你自尋禪意去; 下聯: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少者都可成佛,松杉影里何人不抱佛心來。

(——甘肅蘭州五泉山浚源寺) 上聯: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空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將何物供奉; 下聯: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么來由。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志愿者心得體會600字下一篇:一年級作文500字作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