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護理創新論文范文

2023-03-20

護理創新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探討多元化理念下的護士分層級培訓管理應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7年1月起根據護士護齡年資進行多元化分層級護理培訓管理,比較護理管理前后臨床護理質量。結果:分層級護理培訓管理后,基礎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書寫、帶教培訓、病房管理、操作技能、護患溝通能力等護理質量均不同程度改善,較培訓管理前,P<0.05。結論:基于多元化理念的護士分層級護理培訓管理可有效提升整體護理質量,應進一步完善推廣。

【關鍵詞】多元化;分層級培訓;培訓管理

護理崗位是臨床診療工作中的重要實踐崗位,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為患者疾病的診治預后提供保障。醫院護士隊伍龐大,構建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專業實踐能力為核心、以“以人為本”護理理念為目標的崗位管理制度是提升整體護理管理水平、促進護理質量改善的關鍵[1,2]。分層級護理培訓管理是基于護士能力基礎發展起來的護理管理模式[3],其可有效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完善自身業務素質。本著創新管理制度,規范護理流程,提升護理質量的原則,我院自2017年1月始開展基于多元化理念下的護士分層級培訓管理措施,具體護理培訓管理實施及效果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納入我院在職護理人員15名。納入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在23~51歲,平均年齡(34.52±3.06)歲。其中??谱o理人員4名,本科及以上護理人員11名。工作年限9個月~28年,平均(11.35±2.08)年。其中護士長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5名,護士6名。

1.2護理管理方法 自2017年1月開始,我院開展分層級護理培訓管理模式。根據護理人員護齡年資進行層級劃分,護齡≤3年者為N1級,4年≤護齡≤6年者為N2級,7年≤護齡≤10年者為N3級,護齡>10年者為N4級。分別給予區別化護理培訓管理措施。

1.2.1多元化N1級護理培訓管理:對于護齡≤3年的護理人員重點培訓基礎理論、基礎知識以及基礎技能等“三基”知識,并結合臨床實踐重點深化,確保獨立承擔崗位職責??捎蒒2級以上護理人員協助指導下完成基礎護理操作。同時規范化教授其護理文書以及病歷等的書寫。對于N1級護理人員帶教中,注意教授其正確精準的健康知識宣教項目,教授其護理溝通技巧等基礎問題。由高年資的護理人員每月定期進行三基知識以及基本護理操作常識的講課??赏ㄟ^PPT課件、護理操作實踐視頻等多元化模式提升講課的整體質量,提升護理人員的理解深度。另要求護理人員對每次講課進行隨堂筆記及感悟總結。下次講課前進行上次內容的總結補漏,提升護理人員的參與感與積極性。

1.2.2多元化N2級護理培訓管理:對于4年≤護齡≤6年的護理人員注意基礎醫學知識及??评碚撝妥o理技能的培訓。強化護理操作規范性,確保侵入性、創傷性護理操作技術的規范實踐。強化其常見護理問題的發現及獨立解決能力,以及救護能力??剖覂冉M織基礎醫學常識學習比賽。為參與護理人員準備獎勵性獎品以及全面基礎醫學常識學習手冊,提升護理人員全面學習充實自我的積極性。以確保其全面掌握各科室疾病的基礎護理常識,在臨床急救護理中做到精準無誤。同時開展護理核心操作技能的培訓及考核,要求N2級護理人員全面參與培訓,并采用績效考核形式確保其參與性。

1.2.3多元化N3級護理培訓管理:對于7年≤護齡≤10年的護理人員要加強全面護理工作掌控能力。同時提升護理科研能力,基層護士及臨床帶教能力??剖叶ㄆ陂_展護理交流會議,由N3級護理人員輪流主持會議,進行近期典型護理操作的講解。提升其自身能力總結的同時,為N1及N2級護理人員提供范本。為科室N3級護理人員訂閱高質量護理期刊進行閱讀,以便于掌握最新護理動態,借鑒最新護理模式,同時提升自身科研理論及操作能力。

1.2.4多元化N4級護理培訓管理:對于護齡>10年的護理人員注意強化科室整體的護理管理,護理培訓及護理指導。由護士長帶領,整體進行護理管理知識學習培訓。自覺組成護理管理小組,采用問題分析,持續質量改進的方法,不斷完善臨床護理,提升護理質量。與外院高年資護理人員加強交流,學習護理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護理培訓指導模式。

1.3護理觀察指標 護理質量:根據國家衛計委[4]相關實施細則制定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問卷。共評價基礎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書寫、病房管理、操作技能、護患溝通能力等內容。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獲取患者資料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分級護理培訓管理前后護理質量分析 分級護理培訓管理后,各項臨床護理質量均不同程度提升,護理前后比較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醫學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各類新型臨床護理模式應運而生。加之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護患關系的緊張化,提升整體護理質量勢在必行。傳統的臨床護理培訓管理缺乏針對性,培訓效果不甚顯著。分層級護理培訓管理模式是一種全面、高效、針對性、系統化的護理培訓模式,其根據護理人員級別進行針對性培訓,以明確不同級別護理人員的護理重點,提升其臨床護理水平[5]。分層級護理培訓可有效提升新護士的臨床護理實踐能力,提升科室整體護理隊伍的職業素質,對于護理人才培養的意義重大。

本次研究實施多元化理念下的分層級護理培訓管理,打破傳統護理培訓中,單一化新護士培訓的模式,對科室護理人員進行不同級別的區別化全體培訓,有利于整體護理質量提升。另分層級護理培訓管理基于多元化理念基礎開展,在護理培訓中,由傳統說教改為集PPT講課、視頻講解、角色扮演、培訓考核、會議交流、期刊資料學習、院內院外最新動態交流等多元化培訓形式于一體的新型培訓模式,有利于提升護理人員參與積極性,輔助提升分層級護理培訓管理效果。

經多元化理念下的分層級護理培訓管理,我科室基礎護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書寫、病房管理、操作技能、護患溝通能力等護理質量均明顯改善提升。該新型護理培訓管理理念的應用效果較佳,應進一步完善,并于科室內及院外推廣開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關于實施醫院護士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S].2012.

[2] 劉傳紅,屈清榮,岳仙紅,等.三級綜合醫院護士分層理論培訓的實施效果[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10):780-783.

[3] 黃茹琴,陳轉紅,張玉蓮,等.崗位能級分層級培訓在急診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 (25):3080-3083.

[4] 國家衛計委.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的通知[S].2011.

[5] 吳建萍,劉美滿.國內外護士層級管理和分層使用的現狀與啟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9):2351-2353.

護理創新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闡述產業化發展背景下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的特點,分析高校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化發展的職業能力要求存在的差距,探索產業化發展戰略機遇下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產業化 運動康復專業 人才培養

近年來,我國逐步形成了門類齊全、中西并重、特色鮮明的康復醫學學科體系,但目前我國康復醫學較其他學科而言,還是一門新興學科,仍有諸多方面需要發展完善。其中,學科人才匱乏是其發展的瓶頸之一。以運動療法為核心技術的運動康復專業已成為康復醫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康復在競技體育運動以及群眾體育運動方面,重點研究運動損傷的發生、發展及轉歸規律,建立有效的損傷預防和康復方法與策略;在大眾健康方面,重點研究各種疾病、衰老、身心功能障礙的運動預防和運動康復治療方法與策略。隨著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體育人口逐年增加,參加各類健身活動的人群急需得到專業規范的運動康復保障,這大大增加了社會和市場對運動康復專業人才的需求。

康復醫療本身即是服務業。服務業產業化,產業的服務化,兩大領域的融合是引領康復醫療發展的新方向。作為健康產業和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康復的產業化發展成了國家經濟戰略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在產業化發展戰略機遇下,解決好運動康復專業人才的培養問題無疑是破除其發展瓶頸的關鍵。

一、運動康復產業化發展的狀況

產業化是指某種產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實現效益為目標,依靠專業服務和質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產業化的結果是必須提供有形的商品或無形的商品(勞務、服務),必須形成有組織的實體。因此,在產業化系統中,市場、效益、服務、組織等關鍵詞尤為重要,而這些重要環節都離不開產業化人才的介入。

(一)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健康產業和體育產業已成為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運動康復產業化發展環境正在形成。作為改善國民健康、提供健康產品和服務的健康產業被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普遍認為是“21世紀引導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產業”。在健康產業六大基本產業群體中,以健康理療、康復調理、生殖護理、美容化妝為主體的非(跨)醫療產業,以及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顧問、體育休閑、中介服務、保障促進和養生文化機構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產業,這兩大分類明確提及康復、體育休閑為健康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促進康體結合。加強體育運動指導,推廣運動處方,發揮體育鍛煉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大力發展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積極研發運動康復技術,鼓勵社會資本開辦康體、體質測定和運動康復等各類機構”,“發揮市場作用。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完善市場機制,積極培育多元市場主體,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與創造力,提供適應群眾需求、豐富多樣的產品和服務”。該意見還提及,在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群眾對運動康復服務需求日益增加,但產業化專業人才培養落后于市場需求。我國從2011年7月4日起,將以治療性康復為目的的運動療法等 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保,國人健康觀念的轉變、健康管理的實施等,都是發展運動康復產業的機會。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退行性疾病發病率增高,社會對運動康復醫療的需求急劇增加。因此,運動康復的產業化發展要求運動康復事業的各個環節對其發展的組織模式、運作模式、決策模式和行為模式進行重新定位和重構,使其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要求。

關于健康產業人才需求的研究發現,健康產業對產業型的人才需求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上游人才(技術和項目研發人才)、中游人才(項目規劃和運營人才)、下游人才(市場營銷人才)。而目前中國能夠獨立規劃、策劃、運作大型健康產業項目的上游高端人才堪稱稀缺。

研究顯示,在美國,健康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5%,加拿大、日本等國健康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也超過了10%。2010年,我國健康產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5%,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究其原因,除了投入不足、融資渠道不暢等因素制約外,更重要的是缺乏懂研究、能開發、會市場操作和管理的創業者群體。體育產業化要使體育轉化成能向社會服務的產品和技術,在自我發展過程中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人才資源是決定性因素之一。推進體育產業所需要的相關人才的建設步伐,尤其是推動目前體育產業發展所急需的熟悉金融、財會、稅制、營銷、策劃、中介等方面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才能為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游慶冀研究發現,在康復醫療的產業鏈中,康復治療理論和技術突飛猛進,但產業發展未跟上??梢?,產業化人才培養是實現國家新經濟戰略目標的重要保障。

運動康復產業化發展的核心首先是將運動康復技術和產品推向市場,獲得市場的認可,市場的需求是運動康復產業化的基礎,同時也是其發展的機遇。然而,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如果僅僅是熟練掌握康復技術的技術型的人才,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產業化發展大趨勢的要求,無法避免將出現相對于學科發展,產業結構嚴重滯后的被動局面。

二、產業化發展背景下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特點

(一)運動康復市場已呈現多元化結構,對專業人才的復合型能力要求日益突出。相關調查發現,目前我國運動康復經營機構大部分為非營利性機構,但隨著社會現代化和商業化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營利性機構開始出現,成為運動康復市場主體,運動康復產業的多元化市場逐漸形成。例如,不少中小型企業投資休閑康復場所、運動康復場所等具有消費市場的項目,希望通過公共投資可以獲得利潤。如北京英智康復,在以國家三級康復體系,預防、治療、康復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的原則基礎上,深入打造康復醫院、社區康復、居家康復一體的三級康復護理體系。集團涉及康復醫院、康復養老、專業康復中心、教育、康復輔助設施等,以康復醫療為核心,沿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延伸,構建產業鏈協同優勢,向客戶提供完整的“大康復”解決方案,充分發揮康復專業化、規?;?、產業協同作用。又如北京弘道運動醫學診所也是一所運動醫學與康復醫學服務的私企醫療機構,為追求高品質生活質量的患者和尋求恢復到競技狀態的專業運動人士提供國際骨科、運動醫學、康復醫學方面的信息咨詢、手術轉診服務,并提供保守治療和康復治療等服務。此外,還有北京舒坦運動康復中心、AT運動物理治療中心、福特納斯物理治療&運動表現中心等,這些康復企業的運作,成為運動康復產業化發展的示范和平臺。在產業化發展環境下,這些產業鏈需要大量的具備精通康復技術、產品研發、企業運作模式、項目策劃與實施等職業能力的運動康復專業人才。

(二)運動康復服務產品化特性的完善,使新媒體成為重要的市場運營模式,對運動康復專業人才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媒體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2015年在中國浙江烏鎮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引起熱議,其原因是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今天,人們的吃、住、行、購等都離不開網絡的平臺,“互聯網+康復”的理念也在逐漸深入滲透到百姓日常生活中。如遠程智慧康復系統,便是烏鎮互聯網醫院的一個康復訓練平臺,醫生通過這一平臺,可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還可對其在家的康復訓練狀況進行評估,及時修改電子處方給予患者指導。另外,如國內某知名康復企業,將移動醫療與康復醫療結合,旗下產品的醫生端可通過篩選標準康復治療視頻庫為患者定制個性化康復處方。公司在通過移動醫療的方式,讓患者在醫師指導下居家康復方面取得了可貴經驗。

南京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開發了網絡運動吧應用與服務平臺,實現了各種異構終端的跨設備使用。通過這一平臺,有需求的人群可便捷地享受到專業的運動康復服務。

醫療服務信息化水平日新月異,使得加快現代IT信息技術在康復診療過程及康復醫療服務中的應用成為趨勢。

三、高校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化發展的職業能力要求存在的差距

(一)運動康復產業化發展環境下,要求專業人才職業能力以康復治療技術、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為核心,并具備運動康復服務項目市場化運作能力。烏丹星研究認為,健康服務業人才的知識和技能與醫學專業相比,應該更寬泛、更通識化、更社會化和大眾化。運動康復產業發展需要的更是一種跨越單一學科、綜合素質高、集專業技能與社會能力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較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而言,其要求更高,培養難度更大。高校培養的運動康復專業人才,更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1.技術精。運動康復專業作為技術應用型專業,掌握牢固的運動康復治療技術是運動康復專業人才立足職業崗位、順應就業市場需求的基礎。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只有熟練掌握退行性骨關節病、神經肌肉疾病、運動損傷等疾患的康復評定、訓練新技術新方法,才能開展有效實用的運動康復處方的設計與研發,滿足市場對運動康復服務的需求。精湛的專業技術也是運動康復行業人員具備康復治療新設備的研究與開發能力的前提。

2.視野寬。在產業化發展環境下,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政策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對于專業人才來說,僅僅具備先進精湛的專業技術,還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必須具備對政策深入的領會和解讀的能力,在康復服務項目研發策劃時,能順應社會的發展、市場的需求。在經濟全球化發展和國際合作發展的有利契機下,運動康復人才需拓寬視野,拓展知識領域,具備跨學科、跨專業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在社會學、經濟學等方面,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3.技能廣。隨著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層次的快速提升,以手機、數字電視、網絡視頻等為主的新媒體在不斷地融入大眾生活,運動康復知識、技能傳播,甚至是服務供給都出現了新趨勢。未來的發展中,會逐漸成為運動康復產業鏈的巨大經濟載體。另外,在諸多發達國家,已較早地將成熟的康復理論體系配合現代多媒體技術和引導式訓練,成熟運用到日常生活防護和康復環節之中,多媒體康復成為康復行業中的新興領域。在當今中國,大眾已深刻體會到新媒體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對多媒體的需求也更為迫切。

4.實戰強。在產業化發展的大市場中,專業人才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以及各種綜合能力,統合為運動康復服務項目策劃、營銷、實施與管理的“實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產業鏈健康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F代化的企業競爭從本質上也是種人才競爭。運動康復產業化發展也具有組織、參與、經營等多重屬性,參與“實戰”是培養具備市場拓展、經營管理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目前高??祻蛯I人才培養以運動康復治療技術能力為核心,但缺乏產業化相關的職業能力構成。運動康復學是體育學、康復醫學相互交融形成的新興學科。它是以運動科學和康復醫學、健康管理學理論為基礎,以運動為特色手段,強調康體結合,用于預防和治療各類損傷和退行性病變,促進功能恢復的一門應用型學科。運動康復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扎實的康復醫學和運動科學的基礎理論與基礎知識,掌握現代康復治療技能,并具備一定教學與科研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2005年,教育部批準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天津醫科大學開設“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成為目錄外專業。2012 年教育部將專業定位為特色專業,并更名為“運動康復專業”。截至2013年,已有包括體育院校、醫學院校、師范類院校及其他綜合院校在內的33 所學校開設此專業。高校是培養運動康復專業人才的主要陣地,目前運動康復專業的學歷層次培養已涵蓋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文選取了不同教育層次、在運動康復專業辦學較為成熟的院校,如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大專)、武漢體育學院(本科)、成都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研究生),比較它們的人才培養目標,對其提及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表1結果顯示,在各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中,各院校都把專業的技術能力作為職業核心能力。在熟練掌握運動康復治療的基礎上,不同培養層次在知識宣教、疾病防護指導、社會服務、科研能力培養各有側重。成都體育學院還將行政管理能力作為運動康復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提出。在這樣的培養體系下,各高校運動康復專業為行業運動康復專業已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從事康復治療、運動傷害防護、健康指導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但同時表1結果也提示,在各個培養層次的培養目標中,未具體體現運動康復產業化發展人才所要求具備的項目研發、項目策劃與實施、市場調研與分析、企業運作等能力。

四、產業化發展戰略下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理實一體,學練結合,研發并重”,建立系統實用的運動康復治療技術及科研能力培養體系。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經過十余年探索,已積累不少經驗。大多數院校在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都非常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如在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使用、夠用;實踐教學學時比例逐漸提高;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廣泛應用;實習實訓機會大大增加等,都取得較好的效果。產業化人才培養應立足于學生的實踐技能學習和掌握,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時,將學生理論學習、實踐操作、科學研究、項目開發等環節整合成實用、系統的培養流程。

在課程體系中,重點開發理實一體化教學課程,以項目任務為主導,學練結合,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具體案例、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根據不同層次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在學練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找到科學研究的切入點??茖W研究不僅僅是就問題而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能將研究成果開發成運動康復服務的“產品”,推向市場。

(二)“通識并行,學科互通,學分互認”,結合產業行業需求的跨學科教育。產業化人才是能力復合型人才,因此在學科知識體系上,也應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結構??鐚W科方法可以產生一種綜合性的理解力,是解決許多復雜問題的重要前提。隨著產業發展,因市場需求而產生的一系列綜合性、復雜性和多樣化的問題,不能僅用傳統的單一學科知識體系來解決,而是要通過多學科、多元化觀點形成新的視野??鐚W科人才因具備廣博的知識,在應對各種復雜問題時能表現出更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跨學科教育是產業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重要部分。在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下,可設置與運動康復專業職業崗位需求、職業素養形成、職業生涯發展相契合的通識課程體系。充分利用校內外相近學科的課程優勢,設置更多的涉及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開放課程,供運動康復專業學生選修。無論是在校內其他專業或是校外相近專業,學生按要求在校內外完成學習獲得學分,均能給予認可。

(三)“產業主導,市場融通,任務驅動”,著力于新知識、新方法、新能力轉換的創新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運動康復產業競爭能力的最大差距就是缺乏創新能力的核心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使運動康復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向創新驅動型的轉變迫在眉睫。

創新教育問題實質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運動康復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即是使學生能利用自己積累的專業知識,轉換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美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在課程課程設置時,以核心課程等模式保證學生基本能力培養,并通過選修制度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專業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與新興學科的學習能力,同時強調學生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融合。

從技術型專業知識、方法、能力向產業型人才知識、能力、方法轉化,對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較高要求。這一培養過程是一個長期、復雜、多元的培養過程。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中依托體育產業、健康產業平臺,準確把握服務市場需求,以任務為驅動,考慮設置具體項目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

(四)“校企合作,點面結合,師生協同”,輔以多形式、多渠道合作的創業教育。2015年6月,國務院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提到要把創業精神培育和創業素質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實現全社會創業教育和培訓制度化、體系化,加快完善創業課程設置,加強創業實訓體系建設。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康復專業憑借企業、高校和科研院三大主體,通過共同從事科學研究、市場開發、咨詢服務等活動, 實現了專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產業發展、經濟進步等效益。高校創業教育可為運動康復產業化發展培育“實戰”經驗豐富的后備人才隊伍。校企合作模式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實戰”機會,促進了學生的創業學習。在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時,高校應把創業教育與實踐教學體系融合,將校企合作模式向更為深入的多元化合作途徑推進,為學生提供“仿真”的實習實訓基地。另外,高??赏ㄟ^與企業共同創建運動康復研發中心、康復服務連鎖企業、“互聯網+服務體系”等,以學校為點,以行業企業為面,點面結合打造創業平臺。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還提及要加快落實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政策,建立健全科研人員雙向流動機制。支持大學生創業,引導和鼓勵高校統籌資源,抓緊落實大學生創業指導各項保障。高校教師由于其豐富的創新成果、一定的社會閱歷及較高的個人素質,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具備有利條件。師生協同創業模式將成為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要途徑。

綜上,高校是培養運動康復專業人才的主要陣地。對運動康復產業化人才人才職業能力的準確分析是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在這一方面,國內并沒有過多的經驗可借鑒。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方面,課程體系的創新、產業化課程與項目的設置、創新創業基地的建設、產業型師資團隊的培養等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楊公樸,夏大慰.現代產業經濟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社,2001

[2]胡沈健.住宅裝修產業化模式研究[D].同濟大學,2006

[3]全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EB/OL].(2011-10-10)[2015-12-11].http://www.nmg.xinhuanet.com/xwzx/2011-10/10/content_23859711.htm

[4]許閣.大眾運動康復產業化發展戰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5)

[5]烏丹星.中國健康產業的人才發展戰略[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4(12)

[6]劉青松.我國健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探索[J].改革與戰略,2012(4)

[7]張勝.體育產業途徑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8]黎健民.基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運動康復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體育世界(學術),2015(5)

[9]李雪飛.美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與課程改革之路—— 一種歷史的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6(11)

[10]蒼海,王安利,張恩銘.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產學研發展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

【基金項目】廣西首批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工程項目(2013-2016)

【作者簡介】黃 昀(1974— ),女,廣西桂林人,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體育產業與傳媒系系主任,教授,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責編 黎 原)

護理創新論文范文第3篇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5 摘要:護理管理是整個醫院管理當中的一個關鍵組成部位,其中護理質量管理使護理管理的中心思想。在護理管理當中要采取 “一個核心、 多個基礎點”的護理理念,這樣不僅可以使護理管理得到明顯提高,同時使護理服務品質得到提高,使護理糾紛發生率明顯降低。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 務;健康體檢中心 衛生部提出在全國衛生系統開展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以患 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為目標的“示范工程”活動以來,我院 作為省轄市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重點聯系醫院,領導高度重視, 在 全院強化“以患者為中心,讓患者滿意”倡導尊重患者,關愛患者, 方便患者,服務患者的人文精神。進一步完善制度、細化服務流程, 推出細節服務新舉措,使護理滿意度達到 98.7%,提升了整體護理水 平。

1強化細節管理提供無縫隙服務 1.1提出“限時服務”滿足患者需求

活動開始護理部便提出在全院開展 “提高患者滿意度, 降低投訴” 專項護理活動,就住院患者生理、舒適、安全等 23項內容的患者問 卷調查,確立護理服務改進重點項目,如針對患者“希望及時準確進 行各種治療護理”這一需求,來調整工作程序,優化工作流程制定護 理路徑并實行首診負責制,責任護士按照護理路徑 10min 內完成生 命體征監測, 1h 內完成入院宣教;每天 08:00前完成晨間護理, 上 下午各確保 0.5h 專段時間與患者溝通交流;工作就在患者身邊,確 ?;颊吒黜椫委熥o理及時準確執行。體現“服務由我們做好,滿意靠 患者評價”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 1.2“親情服務”拉近護患距離

患者入住示范病區后,除責任護士負責其病情觀察、治療用藥、 健康指導、心理護理外,更要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不斷改善住 院環境,為其開創最佳的就診、修養環境,病區內利用插花、油畫等 溫馨標示來滿足患者就醫過程中的心理、康復、鍛煉等需求,讓患者 住院如同在家一樣感到溫馨舒適、愉悅。同時,編制“服務健康知識 手冊” ,進行沙龍式座談使患者對醫院的環境、管理、文化等有更加 全面的了解。

1.3“省心服務”解決患者困難

試點科室著力從落實基礎護理,滿足生活照顧入手,實行彈性排 班,堅持“始終臨在”的護理服務理念,做到住院有人接,檢查有人 陪,健康教育全過程,功能鍛煉有指導,生活起居全程協助的護理辦 法。

從患者的治療、護理到洗漱、喂飯、翻身、扣背、按摩等一切工 作均由責任護士全面完成、協助完成和指導完成,使患者感到舒適進 一步解除家屬的后顧之憂。 2立足基礎護理提升??扑?/p>

立足做實基礎護理,準確把握分級護理原則,強化責任護士甄別 病人的自理能力落實完全代償、部分代償、支持教育 3種模式。對危 重患者實行基礎護理量化管理,將口腔護理、床上浴、洗頭、導管維 護、臥位護理等常見基礎護理項目明確執行時間、頻率及效果標準, 使基礎護理項目由“軟指標”變為“硬指標” 。為保證基礎護理工作 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就飲食、排泄、活動、巡視、舒適、管道、 晨 晚間護理、圍手術期等衛生部細化制定的 17項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 范和 24項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項目及新的護理規章制度、安 全管理、禮儀規范等相關內容編制成“優質護理服務管理規范手冊” 全院人手一冊,使護士從事護理活動均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規范到 位,此舉措得到了省廳及專家同行的高度評價和推廣應用。 3指導流程改造,提高工作效率

護理流程設置重視精細化護理管理,要求各個科室的藥柜、無菌 柜、 庫房等存放處均分類存放、 標示清楚、 定期檢查。 尤其對抗生素、 氯化鉀、細胞毒性藥物等類高危藥品及一次性耗材單柜存放,毒麻藥 物加鎖保管,班班交接,搶救車藥品器誡

實行日查對交接功能狀態。 嚴格執行護士四看五查一巡視管理, 堅決杜絕違反護理操作規程事故 發生。

將健康教育納入流程管理科室根據病種特點, 擬定切實可行的健 康教育處方,確保責任護士在每天的固定時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拓寬健康教育的廣度深度,使患者的知、信、行得到改變,從而建立 良好的健康行為方式,提高遵醫行為。

強化設備投入,節約工作時間醫院加大對病房基礎設施的配置, 先后為臨床科室配置了多種適用、 節力先進的護理用具, 如多功能床、 冰毯、氣墊、功能墊、監護儀、輸液泵、安全標示牌、洗頭車、餐桌、 微波爐、電吹風等用具,努力滿足病人全方位需求、使病人住院期間 更加舒適安全,護士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減輕了護士工作強度,提高 了工作效率,使護理管理更加規范。

4科學制定表格式護理記錄單真正把護士還給患者

護理書寫如何把護士從繁重的書寫工作中解脫出來, 使護士真正 的走進病房貼近患者, 護理部在嚴格把握衛生部護理文書書寫規范和 簡化表格精神的基礎上,通過廣泛調研、積極聽取各科意見并結合專 科特點,設計制定了 18種各科表格式護理記錄單, 投入使用 1年來, 護士書寫時間由原來 3~4h/d改為 20~30min/d, 解除了護士工作困 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服務滿意度。

加強人性化管理增強團隊凝聚力護理部讓具有二級心理咨詢師 護士和護士長組成心理咨詢團隊, 有計劃安排心理健康講座及心理咨 詢門診,對需要心理幫助的病人和護士進行專業干預,使其正確面對 壓力源,保持心理健康。同時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利用業余時間積 極主動幫助困難護士和矛盾家庭護士、心理障礙人員談心聊天、陪伴 關愛、救助服務等活動,讓其感受到護理團隊大家庭的溫暖和愛, 對 生活工作充滿信心和自豪感;當護士的家人生病住院時,志愿者主動 與其調班,讓其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提高護士的組織支持度。

人性化自我彈性排班, 表彰優秀護士針對有的護士需要利用業余 時間繼續教育提升,實行人性化自我排班,在既定的工作量班次要求 下,允許護士根據個人需求自主排班及預約登記排班,護士長再根據 工作量、人員結構等進行統籌微調,使護士在工作有人需要加班時隨 時通知隨時趕到,病人不需要有太多護士照顧時能及時調休,使護士 有較多的時間自由支配,最大化地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保證護理 工作有序進行。醫院在開展示范病房科室采取了增人、增物、增設備 一律不計入科室成本的前提下, 并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好的先進科室 和護士進行表彰獎勵,今年醫院示范病房的護士長獲得了全國 “優質 護理示范工程先進個人” , 有效推動了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優質護理服務促使護理質量明顯提高在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中, 通 過不斷完善細節管理,從細微之處改進工作流程,最大限度的調動護 士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為患者積極主動服務意識明顯增強,護理工 作更加科學高效,服務滿意度顯著提升,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服務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 護理管理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而優質護理服務工程使各項服務均以 患者為中心,從而給患者提供更全程、更優質、更溫馨、更安全的護 理服務。而護理管理是一種系統化的、持續的、不斷提升的過程, 必 須在醫院內創造一種改革創新氛圍, 衛生部這一舉措很好促進了護理 活動的持續改變,護士的作用地位很好提高,病人極大受益,社會認 可領導滿意。

參考文獻

護理創新論文范文第4篇

當你走進外二科病房,看到的不是頭戴著冰帽、吸著氧、心電監護的臥床患者,就是身上到處都是引流管,活動不便的患者。當他們忍受病痛的折磨,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時,他們絲毫沒有氣餒,有的是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積極的接受治療、護理,因為優質服務在這

里,是外二科護士的精心護理和呵護,使他們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

患者邱軍是一位重度顱腦損傷的患者,曾在死亡的邊緣一度徘徊過,是外二科的醫生護士的精心治療、護理給了他第二次生命。邱軍因為顱腦損傷后遺癥,語言功能尚未完全恢復,但是每當說起這些,患者總是熱淚盈眶,拉著護士的手頻頻表示謝意,家屬更是特別感激,她說:“她是外地人,走過許多大的醫院,在這里她深深體會到了家的溫暖。邱軍轉到這里第二天,在護士的精心護理下,自己可以把嘴張開,口腔里的異味沒有了,護士根據患者的營養需求,排了食譜,每兩小時鼻飼一次,并鼓勵患者進食。定時翻身拍背,鼓勵患者深呼吸,按摩皮膚受壓處,協助肢體功能鍛煉。夾閉尿管,鍛煉膀胱的收縮功能,提起患者的病情,家屬就濤濤不絕,說的全是護士如何精心護理患者,如何耐心細致呵護患者。這一樁樁,一

件件鮮活的事例無處不滲透了優質護理的內涵。

是的,優質護理在這里,在護理部的領導下,科室積極開展優質服務活動,拓展優質服務內涵??剖乙驗閷?铺攸c,三分之二的患者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面對患者,各位護士無怨無悔,總是把最精心的護理呈現給患者。每天早晚送水到床頭,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幫助患者洗腳、擦澡、洗頭、協助入廁、幫助翻身拍背,拍痰、協助功能鍛煉及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等等……

護理創新論文范文第5篇

根據有關部門制定的活動標準, “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是指“以病人為中心”, 強化基礎護理, 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 深化護理專業內涵, 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我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1年多來, 不是簡單地將活動標準放在桌上、說在口中, 而是在具體的臨床護理工作中逐步提高認識、創新方法, 賦予優質護理新內涵上下功夫。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逐漸深入, 我院護理工作呈現出嶄新面貌, 工作更加細致, 更加貼近患者, 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F總結如下。

1 認真學習、轉變觀念, 營造人文護理氛圍

認真學習“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及相關法律文件, 提高護理人員的思想認識, 明確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內涵和工作目標, 變“要我服務”為“我要服務”。提倡以人為本, 人性化服務, 體現人性情感關懷, 關心患者、尊重患者, 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為中心, 建立融洽的醫患關系, 在護理人員中形成“重基礎、重人文、重服務”的良好工作氛圍。

2 強化細節管理, 確保護理服務安全

護理工作“始于細微, 見于平凡”, 在臨床醫療工作中, 護理人員的每一個操作細節、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基礎護理工作都是幫助患者實現生理、心理滿足和康復的第一步, 是為患者提供系統化、全方位照顧的基礎和核心。我們在護理工作中強調嚴格遵守各項護理核心制度及各項操作規程, 嚴把護理質量關, 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做到事前有評估、有告知, 事后有措施、有改進, 真正達到心中有數, 工作按標準完成。同時強調對基礎護理的督導檢查, 逐步將基礎護理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 由督促變習慣, 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積極為患者著想, 把患者的需求時刻放在第一位, 將基礎護理和人文關懷貫穿于護理全過程。

3 完善護理制度建設、規范工作流程

活動開始后, 我們制訂并落實疾病護理常規和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及標準, 先后出臺了護理核心制度及重要流程、臨床常見護理操作、并發癥預防及處理、重點藥物使用后不良反應及觀察要點、特殊檢查前后的護理、住院患者飲食指導等, 并印刷成冊發給每位護士便于學習, 給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依據、參考及指導, 提升護理內涵。修訂了質量檢查標準與方法及患者滿意度調查表, 增加患者對基礎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的條目和所占比重, 增加患者滿意度調查次數, 及時了解患者的意見和需求, 提高病區全員參與病室管理的意識及溝通能力。

4 加強健康教育, 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提高患者滿意度活動開展后我們把健康教育貫穿于患者住院的全過程, 為患者提供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 不斷增強責任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 護理的內涵也不斷豐富??朔酝】底o士蜻蜓點水式的做法, 發動大家利用業余時間。編寫健康宣教的規范藍本, 把患者疾病、飲食、康復等各方面健康指導一條條都明確框定出來, 進行規范。增強護患相互信任度, 構建融洽的護患關系;同時, 定期進行患者回饋調查, 了解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并根據反饋意見及時改進, 不斷提高患者滿意度。

5 強化“三基三嚴”訓練, 提高護理業務水平

優良的服務加精湛的技術才是真正優質的護理, 兩者缺一不可。所謂“優質護理”并不是只給患者洗洗臉、擦擦身、剪剪指甲這些簡單的事情, 而是要實實在在把患者裝在心里, 沒有過硬的基本功, “優質護理”也只是形式。所以我們定期開展護理操作技能的比賽及知識競賽, 對護士進行理論和操作考試, 使護士在思想上、行動上都真正認識到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 變被動為主動, 自覺完成每一項基礎護理工作, 從而使每位護士都練就扎實的基本功, 讓家屬放心, 讓患者滿意。

6 科學調整工作模式, 夯實基礎護理

我們根據科室具體情況細化責任分工, 明確工作目標, 并依照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個人特長和資質分管不同病情的患者, 護理人員既分工明確又相互合作, 為患者提供24 h連續不斷的優質護理服務。通過實行責任護士全面負責患者病情觀察、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制度, 確保了基礎護理、各項治療和護理措施落到實處, 讓患者放心、讓家屬安心。

上一篇:基礎護理論文下一篇:護理美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