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筑智能化系統范文

2023-09-10

建筑智能化系統范文第1篇

摘 要:弱電智能化系統在建筑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建筑的自動化管理水平,還能夠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所以,弱電智能化系統在各個領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智能建筑的發展給弱電系統的現場施工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作為弱電系統施工的工程技術人員,要充分的利用好這種機遇和挑戰不斷的機會,掌握新技術、完善新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中擁有一片天地,同時也能更好的推進我國智能化建筑的良性發展。本文分析了弱電智能化系統的概述、弱電智能化系統在建筑工程中應用的相關因素及應用。

關鍵詞:弱電智能化系統;建筑工程;相關因素;應用

引言

建筑施工是我國建設和發展過程的重要部分,提高建設水平和建設建筑智能化是當今建筑業的發展方向。作為我國智能化發展的突破點,弱電智能化系統在各類建筑中的大量應用,使我國建筑建設的水平不斷提高,建筑建設能力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建筑中應用弱電智能化系統,提升了建筑的自動化水平,也為人們提供了便利。文章結合作者多年的經驗和理論研究,芻議了建筑中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應用。

一、弱電智能化系統的概述

建筑的施工階段是重要的工程環節,提高建筑水平和建設智能化是施工技術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方向。弱電智能化系統是隨著電子技術發展而形成的,該技術和系統的出現將智能化技術引入到建筑設備中,并使之為建筑工程和建筑功能所用。其中包括計算機網絡、防雷系統、機房建設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樓宇自動控制系統、電子巡更系統、不間斷電源系統、家具智能化等等,都是弱電智能化系統中的成員。弱電智能化系統不僅僅涉及到的是系統因素,還涉及到施工的材料、技術路線、設備等因素。在實際的應用中,系統為整個建筑所提供的是對建筑施工、設備管理、通信網絡的綜合性利用,其營造的是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

二、弱點智能化系統在建筑工程中應用的相關因素

1.樓宇自控系統

系統監控內容包括冷熱源系統、空調機組、送/ 排風系統、新風機組、供配電系統、給排水系統、電梯系統等。監控原則: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創造舒適環境,降低運營能耗,保障設備安全,實現現代化物業管理。

2.視頻安防監控系統

在建筑物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出入口,出入院大廳、電梯廳、地下停車場等處設置攝像機進行視頻監控,可根據管理需要,在相關地方設置管理客戶端。

3.計算機網絡系統

計算機是智能化的重要基礎,任何智能化系統都不能離開計算機系統的支持,不論是簡單或者復雜的系統都不能脫離計算機而獨立存在。因此智能化系統必須借助計算機的強大計算和分析功能。而與計算機直接相關的就是信息系統,且信息系統主要是網絡信息系統,其凸顯的管理作用,即利用計算機和信息處理系統對整個智能化的系統進行管理和信息處理。計算機及信息網絡系統管理著弱電智能化系統,其工作水平和可靠性都決定了弱電智能化系統的服務質量。其中計算機配合網絡即可實現對弱電系統的管理與控制,也就讓弱電系統智能化。所以計算機在弱電智能化系統中是最為重要的基礎。

4.信息傳輸

智能化系統必須借助海量的信息才能實現智能目標,因此通信系統和技術就成為智能化系統的重要支持性技術。其負責為智能化控制進行各種數據的傳輸,現代的通訊技術已經更加多元化,寬帶、無線通信、多媒體通訊、ATM 通信技術都在不同的弱電智能化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數字化、高速化的信息傳輸技術的出現,其促進了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完善與發展,提升了系統內信息與系統外信息的交互效果,提升了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效果。此外,信息傳輸技術能夠為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提供信息平臺,保證系統內部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5.系統施工管理

弱電智能化系統所涉及的專業十分豐富,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必須突出技術的先進性,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弱電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效果。幫助工程選擇和采用最佳的施工工序。根據建筑施工的專業指導,工程管理是工程核心的管理環節,如果要提高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的施工水平,在管理中應明確了解智能化系統的關鍵問題,選擇更加適應技術特點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以此保證弱電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效果。

6.技術管理

技術管理就是針對弱電智能化系統應用進行指導的技術性方案和措施,弱電工程必須在工程中按照合同和技術設計的要求進行,這樣才能為弱電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實施中必須突出技術管理的作用。保證所有的弱電施工工藝和技術標準滿足工程需求。技術管理應負責制定和監督執行作為詳細的規范文件,保證施工人員都明確弱電智能化系統應用的操作步驟和技術要點,以此提高弱電系統乃至弱電智能化系統的施工質量和應用效果。

三、弱電智能化系統的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1.管線預埋控制

管線預埋是對智能化系統的硬件進行構造,對網絡設備進行設置。該環節是智能化系統應用的基礎。在弱電工程中,管線預埋是十分重要的,其與傳統工程不同,其復雜性更強。除了對復雜性進行了解以及施工圖分析外,還應重視對現場管線的修正和調整監督,對存在的預埋漏洞和錯誤等進行及時的改正,保證網絡布置合理且準確。

2.材料質量控制

任何建筑材料的選擇都會影響建筑的質量,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統也不例外,其在應用中必須重視對設備和材料的選擇,尤其應對其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一旦出現問題對系統的影響將是致命的。材料是建筑的基礎,也是系統的基礎,所以設計和管理人員應對材料進行慎重的選擇和采購質量控制,即從供應商入手監督和提高材料質量,保證其信息準確,材料合格。

3.模塊連接技術

在弱電智能化系統中會出現多個功能性模塊,將這些功能模塊進行連接就構成了一個完善的系統,所以在這些模塊連接也是弱電智能化系統應用的重要環節,也是在工程中最為常見的連接方式。在施工作業中對建筑智能系統進行施工,應對不同的類型模塊進行了解和分類,并對其進行有效的連接,保證不同的模塊與其所歸屬的系統連接,從而形成不同功能的智能化系統。要保持不同種類的模塊信息及時有效地傳送到控制中心,進而使控制中心在調節系統和執行機構方面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4.防雷系統

雷電容易對弱電智能化系統產生干擾,所以弱電智能化系統應具備防雷系統和相關技術。在防雷技術的應用中應重視對網絡和核心控制設備的雷電防護,如電腦、采集終端、控制裝置等,應足夠重視。這些設備容易在雷電中受到影響而失效,且價值相對高。所以在防雷措施的選擇和應用中,應對這些設備做強化保護。在實際的應用中工作人員應重視對電位的平衡,保證隔離屏蔽的效果,同時引入過流、過壓的保護措施,以此達到整體防雷的效果。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弱電智能化系統在建筑中的應用,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還為物業對小區的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方便。然而就目前而言,弱電智能化系統在建筑中的應用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卻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進而阻礙了弱電智能化系統的發展。但是,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弱電智能化系統仍然在不斷的更新和完善中。所以,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弱電智能化系統必將廣泛應用于建筑中。

參考文獻

[1] 高青, 路昊明, 高敏. 芻議建筑工程弱電智能化的應用以及管理[J]. 通訊世界,2014(8):12-13.

[2] 朱宇華. 淺談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應用[J]. 信息信,2014(6):15-16.

[3] 董劍. 弱電智能化系統設計與應用要點[J]. 河南科技,2014(5):25-26.

[4] 王鳳巖. 建筑工程弱電智能化探究[J]. 無線互聯科技,2014(5):15-16.

建筑智能化系統范文第2篇

智能化建筑系統具有多門學科融合集成的綜合特點, 雖然發展歷史較短, 但發展速度很快, 國內外對它的定義有各種描述和不同理解, 尚無統一的確切概念和標準。應該說智能化建筑系統就是在建筑 (包括環境) 平臺上, 利用系統集成技術實現的通訊自動化系統、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 它們與建筑環境相互融合、集成為最優化的整體, 具有工程投資合理、設備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學、服務優質高效、使用靈活方便和環境安全舒適等特點, 能夠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化新型建筑。

2 綜合布線系統的發展情況

20世紀50年代, 經濟發達的國家在城市中興建新式大型高層建筑, 為了增加和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服務水平, 首先提出樓宇自動化的要求, 在房屋建筑內裝有各種儀表, 控制裝置和信號顯示等設備, 并采用集中控制、監視以便于運行操作和維護管理。因此, 這些設備都需分別設有獨立的傳輸線路, 將分散設置在建筑內的設備相連, 組成各自獨立的集中監控系統, 這種線路一般稱為專業布線系統。

20世紀80年代以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尤其是通信、計算機網絡、控制和圖形顯示技術的相互融合和發展, 高層房屋建筑服務功能的增加和客觀要求的提高, 傳統的專業布線系統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為此, 發達國家開始研究和推出綜合布線系統, 20世紀80年代后期綜合布線系統逐步引入我國。近幾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城市中各種新型高層建筑和現代化公共建筑不斷建成, 尤其是作為信息化社會象征之一的智能化建筑中的綜合布線系統已成為現代化建筑工程中的熱門話題, 也是建筑工程和通信工程中設計和施工相互結合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3 智能化建筑中綜合布線系統的應用

由于智能化建筑是集建筑、通信、計算機網絡和自動控制等多種高新科技之大成, 所以智能化建筑工程項目的內容極為廣泛, 作為智能化建筑中的神經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 是智能化建筑的關鍵部分和基礎設施之一。綜合布線系統在建筑內和其它設施一樣, 都是附屬于建筑物的基礎設施, 為智能化建筑的用戶服務。雖然綜合布線系統和房屋建筑彼此結合形成不可分離的整體, 但要看到它們是不同類型工程性質的建設項目。它們從規劃、設計直到施工及使用的全過程中, 其關系是極為密切的。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

3.1 綜合布線系統是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在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過程時, 既不看建筑物的體積, 也不看裝修是否華麗, 主要是看綜合布線系統配線能力, 如設備配置是否成套, 技術功能是否完善, 網絡分布是否合理, 工程質量是否優良, 這些都是決定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 因為智能化建筑能否為用戶更好地服務, 綜合布線系統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3.2 綜合布線系統使智能化建筑充分發揮智能化效能, 它是智能化建筑中必備的基礎設施

綜合布線系統把智能化建筑內的通信、計算機和各種設備及設施, 在一定的條件下納入綜合布線系統, 相互連接形成完整配套的整體, 以實現高度智能化的要求。由于綜合布線系統能適應各種設施當前需要和今后發展, 具有兼容性、可靠性、使用靈活性和管理科學性等特點, 所以它是智能化建筑能夠保證優質高效服務的基礎設施之一。在智能化建筑中如沒有綜合布線系統, 各種設施和設備因無信息傳輸媒質連接而無法相互聯系、正常運行, 智能化也難以實現, 這時智能化建筑是一幢只有空殼軀體的、實用價值不高的土木建筑, 也就不能稱為智能化建筑。在建筑物中只有配備了綜合布線系統時, 才有實現智能化的可能性, 這是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關鍵內容。

3.3 綜合布線系統能適應今后智能化建筑和各種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

眾所周知, 房屋建筑的使用壽命較長, 大都在幾十年以上, 甚至近百年。因此, 目前在規劃和設計新的建筑時, 應考慮如何適應今后發展的需要。由于綜合布線系統具有很高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能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滿足客觀發展需要。為此, 在新建的高層或重要的智能化建筑, 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和今后發展等各種因素, 積極采用綜合布線系統。對于近期不準備設置綜合布線系統的建筑, 應在工程中考慮今后設置綜合布線系統的可能性, 在主要部位、通道或路由等關鍵地方, 適當預留房間 (或空間) 、洞孔和線槽, 以便今后安裝綜合布線系統時, 避免打洞孔或拆卸地板及吊頂等裝置, 有利于擴建和改建。

總之, 綜合布線系統分布于智能化建筑中, 必然會有相互融合的需要, 同時又可能發生彼此矛盾的問題。因此, 在綜合布線系統中的設計、施工均應有利于建筑物未來的擴建和改建工作。同時, 在綜合布線系統的規則、設計、施工和使用等各個環節, 都應與建筑施工等有關單位密切聯系、配合協調, 采取妥善合理的方式來處理, 以滿足各方面的要求。

摘要: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 智能化建筑在建筑領域的使用越來越廣泛, 其中的綜合布線系統更是其中的關鍵內容。本文在簡述了智能化建筑的概念及綜合布線系統的發展情況后, 分析了綜合布線系統在智能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 同時指出了綜合布線系統對建筑物未來發展的制約作用。

建筑智能化系統范文第3篇

樓宇自動控制系統(BAS)是建筑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使整個大廈具有了智能建筑的特性?,F代智能化建筑內含有著大量的機電設備,比如:中央空調系統、通風系統、給排水系統、電扶梯系統、變配電系統等等,這些系統中設備多而分散。多,即數量多,被控、監視、測量的對象多,多達成千上萬點;散,即這些設備分布在各樓層的各個角落。如果采用分散管理,就地控制、監視和測量是難以想象的。采用樓宇自動控制系統,就可以合理地利用設備,節約能源,節省人力,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加強樓內機電設備的現代化管理,并創造安全、舒適與便利的工作環境,提高經濟效益。

對于某酒店的智能化系統中最重要的系統-樓宇自動控制系統來說,在本工程中將完成對制冷、供熱、通風和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變配電系統、電梯系統等設備或系統的監控管理,從而實現創造一個高效、節能、舒適、高性能價格比、溫馨而安全的工作環境,提高管理水平,達到節約能源、節約人工成本的目的。

2 樓宇自動控制系統的作用

根據該酒店及寫字樓工程的特點,本工程的樓宇自動控制系統具備以下幾個作用。

2.1 本系統是某酒店及寫字樓智能化運行的骨干系統

由于該酒店及寫字樓建筑面積龐大,設計功能完善,如空調控制系統中就涉及到冷、熱水系統、風系統,因此,本系統的成功實施和良好運行是保證建筑內環境舒適的關鍵,是智能化運行的最基本的體現,因此,本工程的樓宇自動控制系統是該酒店智能化運行的骨干系統。

2.2 本系統是實現優化管理的核心系統

由于該酒店及寫字樓建筑功能比較復雜,經由樓宇自動控制系統監控的各類機電設備眾多,因此系統是否能夠成功實施將直接影響到該酒店的環境控制效果,直接影響到中該酒店的節能、高效的控制和管理,直接影響該酒店的運行成本。

2.3 本系統充分體現當前科學技術較成熟的應用成果

樓宇自動控制系統在我國的應用在八十年代才開始,經過近二十年的實踐,其重要性已經越來越被人們認可。而系統本身也從最初的基地式的氣動儀表、液壓儀表、電動單元組合儀表發展到今天的集散式和現場總線式、應用當前最新網絡通信技術、最新數據庫管理技術、開放的、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管理系統。因此,該酒店所配置的系統充分體現當前科學技術較成熟的應用成果。

3 樓宇自控系統方案設計

3.1 設計目的

設計包括如下幾個系統:冷熱源系統、空調通風系統、給排水系統、變配電系統和電梯監視系統。

我公司設計該酒店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的目的是:首先要保證工作人員室內環境的舒適性,其二要提供最佳的能源的供應方式,達到節約能源和減少運行成本的目的,其三是實現設備管理的現代化,因為設備管理很多的數據及參數都來自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所以我司主要從這三方面來考慮該酒店的樓宇自控系統設計。

首先是舒適性,此項可以根據室外室內的溫度進行調整控制,達到最佳的控制方案,提供一個舒適良好的環境空間。

其二從節能的角度來考慮。根據整個大廈使用功能和區域劃分,在空調通風系統上實現區域管理和控制。使正在使用的區域和功能房間能達到設計的空調效果,而未使用的區域的功能房間不開通空調系統;其他如通風等消耗能源大的區域按時間確定啟動設備,以此來實現在保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節約能耗和運行成本。這樣做不但能滿足實際的使用效果,也能有效地節省運行成本和節約能耗。同時對各分路做好時間及運行狀態的記錄,便于統一管理。使信息大廈樓內的機電設備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全面有效的監控和管理,以確保建筑物內舒適和安全的辦公環境,同時實現高效節能的要求。

其三從管理現代化來考慮,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的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它可以采集很多的數據,如水、電、風系統的運行數據、冷熱量計量及各種傳感器所采集的數據,這些數據對于管理者分析設備運行狀況、維修時間、能源狀況、費用計算都提供了依據。這些數據由經集成后可以進行各種分析與處理,可以指導制定維護計劃、備品備件的庫存量設置、成本核算、各類的收費依據等等。

3.2 樓宇自控系統的網絡結構

本工程的樓宇自控系統采用集散型控制方式,即現場區域控制,計算機局域網通訊,最后進行集中監視、管理的系統控制方式。這種控制方式保證每個子系統都能獨立控制,同時在中央工作站上又能做到集中管理,使得整個系統的結構完善、性能可靠。

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網絡結構可分為三級,第一級為中央工作站,即控制中心,中央工作站設在控制中心機房內。中央工作站系統由PC主機、顯示器及打印機組成,是BAS系統的核心,整個大樓內所受監控的機電設備都在這里進行集中管理和顯示,它可以直接和以太網相連。第二級為直接式數字控制器,第三級為采集現場信號的傳感器和執行機構。直接數字控制器、傳感器及執行機構隨被控設備就近設置。管理層網絡支持TCP/IP協議,中央站可以通過網絡把信息傳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F場控制網絡則采用符合BACnet通信協議的網絡,同時現場控制器可以獨立于網絡完成控制功能。

該酒店及寫字樓工程樓宇自控系統既可以作為一個平臺集成電梯系統、變配電系統等,又提供開放的接口被智能化系統集成所集成,與其他子系統形成聯動功能。

本系統采用最新技術的視窗圖形用戶界面,形象地監控各機電設備,有關的圖形是動態顯示,將采集到的模擬量/數字量等數據在圖形相位置中實時顯示運行工況。

同時采用多任務、多用戶實時操作系統方式,操作員可在屏幕上觀察不同的任務視窗信息,并在視窗之間進行切換。收集和分析采樣數據,系統自動生成圖表,包括歷史數據、進行數據傳輸。

4 能源管理系統的應用

準確利用能源管理軟件,建立能源管理系統,實現能耗跟蹤、節能的遠程及就地控制。能源管理系統由各種計量儀表和軟件程序組成,安裝于各種基本的空調設備(如制冷機組、冷卻水泵、冷凍水泵、風機等)上的計量儀表不僅可以在系統運行時采集該設備的適時運行原始數據,還可以協助中央控制器,在系統軟件控制下,實現系統的節能運行。軟件程序則是能源管理系統的中樞。

首先,由各種計量儀表采集的設備運行原始數據,通過數據傳輸通道傳輸到中央處理器,利用軟件程序對其進行分析整理,從而建立系統高效低能運行數據庫,為以后的能源管理提供基本依據。

然后,在空調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各種計量儀表采集相應的運行數據傳輸給中央處理器,通過軟件程序的對比分析,擬合出系統的運行曲線,從而判斷系統是否處于節能運行狀況。若發現運行異常,系統軟件可根據采集的適時運行數據及所擬合的運行曲線,自動確定故障部位、發出聲光報警信號,通知故障檢測程序自動排障或指示設備管理人員人工排障。

此外,能源管理軟件還可自動存儲或打印設備運行數據和運行曲線,為后續的系統完善提供可靠資料。各種計量儀表也可通過顯示屏直接顯示運行數據,提高管理人員的節能意識。

5 施工注意事項

樓宇自控系統是實時反饋,實時執行性設備,施工準備和施工質量關系著樓控系統是否能夠有效節能運行,所以樓宇自控系統的施工要求高素質,有豐富經驗的施工隊伍。

5.1 傳感器的安裝

作為系統控制依據,傳感器探測的信號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系統調節的范圍和精度,傳感器的安裝應按照施工規范和設備安裝說明,規定如下。

(1)室內、室外溫濕度傳感器:應安裝在避免陽光直射的位置,遠離有較強振動、電磁干擾的區域;盡可能遠離門窗和出風口;并列安裝的傳感器,距地高度應一致。

(2)風管型溫、濕度傳感器:應安裝在風速平穩的風管直管段,應在風管保溫層完成之后安裝。

(3)水管溫度傳感器:應與工藝管道預制安裝同時進行,應在水流溫度變化靈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安裝,不宜在閥門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動較大的位置安裝。

(4)壓力、壓差傳感器、壓差開關:應安裝在溫濕度傳感器的上游側;風管型壓力、壓差傳感器應在風管的直管段安裝;安裝壓差開關時,宜將薄膜處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5)水流開關:應與工藝管道預制安裝同時進行;應安裝在水平管段上,不應安裝在垂直管段上。

(6)電磁流量計:應安裝在避免有較強交直流磁場或有劇烈振動的場所;應設置在流量調節閥的上游,上游應有一定的直管段,長度為L=10D(D為直徑),下游段應有L=4~5D的直管段。

(7)水閥與執行機構:閥體上箭頭的指向應與水流方向一致,閥門的口徑與管道通徑不一致時,應采用漸縮管件,同時閥口徑一般不應低于管道口徑二個等級;執行機構應固定牢固,操作手輪應處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有閥位指示裝置的閥門,閥位指示裝置應面向便于觀察的位置;一般安裝在回水管口,如條件允許,安裝前宜進行模擬動作和試壓試驗。

風閥與執行機構:風閥控制器上開閉箭頭的指向應與風門開閉方向一致;風閥控制器應與風閥門軸連接牢固;風閥控制器應與風閥門軸垂直安裝,垂直角度不小于85度;風閥控制器安裝前宜進行模擬動作。

5.2 盤管水閥的選擇

盤管水閥的調節是控制送、回風溫度的主要控件。我們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所選擇的調節閥的容量是由它的流通能力來決定的。調節閥的口徑決定了閥門的調節精度,閥門口徑選擇過大,不僅增大業主投資成本,而且使閥門基本行程單位變大,閥門經常工作在很小的開度下,導致閥門調節精度降低,達不到節能目的;閥門口徑選擇過小,往往會出現即使水閥全部打開系統也難以達到設定值,無法實現控制目標。一般調節閥都要縮徑安裝,一是由于暖通專業在設計水路時往往考慮了較大的水量預留,二是要想使調節閥保持良好的調節特性,就必須保證調節閥始終工作在線性區。因此,設計計算出的調節閥口徑往往要比工藝管徑小,但是不會對系統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

5.3 管線敷設要求和電氣配合

從中央控制站至現場直接數字控制器之間采用專用的通訊電纜沿鍍鋅鋼管敷設,從直接數字控制器至執行機構采用屏蔽或非屏蔽線,在冷凍站、變配電所、空調機房等處線纜集中的地方采用金屬線槽進行敷設,其它零散測點線纜較少的地方采用穿鍍鋅鋼管進行敷設。

為控制器配置的控制柜可提供控制器工作所必需的電源、繼電器板、接線端子等,控制器內置于控制柜中??刂乒癜惭b在被控對象附近,便于操作及施工,每臺現場控制柜需提供一個AC220V,50Hz,1000W的電源,或在附近留有電源插座。

需要控制的風機、水泵和照明控制等設備的配電柜內需設置手自動轉換開關,轉換開關置于手動狀態時,用手動啟停按扭控制風機、水泵和照明啟停;轉換開關置于自動狀態時,由現場控制機提供的無源常開觸點控制風機、水泵照明啟停。被控風機、水泵和照明配電柜需提供一對常開無源輔助觸點,留有現場控制機使用,以檢測風機、水泵照明的運行狀態。

6 結語

樓宇自控系統使得建筑物內機電設備的管理在統一的界面上完成一切操作,極大地方便了機電設備的操作與維修,減少了管理和維護人員數量以及其勞動強度,基本上可以做到“無人職守”,同時節約了建筑能耗,為用戶創造更舒適、安全的環境。

摘要:智能建筑是適應發展的必然產物,通過智能化技術可增強建筑功能、提高管理水平、節約建筑運營能耗、保障建筑及人身安全、提高建筑內環境舒適度。

建筑智能化系統范文第4篇

摘要:以AutoCAD 2007為圖形平臺,利用改進的迪杰斯特拉(Dijkstra)最短路算法、AutoCAD VBA開發技術以及數據庫技術,對綜合布線各子系統中的配線子系統路由優化設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構建了路由優化系統自動生成設備材料表和工程造價報表等實用工程方法。

關鍵詞:Dijkstra最短路算法;AutoCAD VBA;路由優化;設計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Realization about Wiring System of Generic Cabling Systems

SHI Wei-zhong1, WEN Jian -jing2

(1.Shanxi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angzhi 046011, China; 2.Shanxi Engineering Vocatinal Collge, Taiyuan 30009, China)

Key words: the Dijkstra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AutoCAD VBA; route optimization; design

作為智能建筑的“中樞神經”系統,綜合布線系統是智能建筑必備的基礎設施。但發生故障導致智能系統癱瘓的根源,有70%以上是由于智能系統的布線不善[1]。當前國內綜合布線的工程設計,采用AutoCAD優化網絡圖替代手工設計已成為趨勢,但對其設計方案中器件數量的統計和各種線纜長度的測量、計算,既費力又很容易出錯。因此,有必要對綜合布線的配線子系統路由進行優化和研究。

1配線系統路由優化算法

針對綜合布線配線子系統的路由進行優化,可分為房間內的布線和廊道內布線(即樓層配線間至房間引入點)兩部分進行。其路由優化計算方法采用改進的迪杰斯特拉算法[2-3],以找出樓層配線間V1至各布線點的最短路徑。

改進的迪杰斯特拉(Improved Dijkstra)最短路算法不僅可以求出圖中從一個特定頂點至所有其他頂點的最短路由,且能給出經過的最短路徑點,計算出各點間的最短距離。知道了各點間的最短路由及距離,就知道了各布線路由的分支情況,便于后面利用計算機對布線材料的自動統計。

2 綜合布線配線子系統路由優化設計

子系統路由優化設計的重點,即從AutoCAD圖中正確地讀取優化網絡圖中需要的數據,構建優化網絡圖矩陣,以便進行高效率地最短路徑分析計算,最后由計算機自動地進行最短路徑的布線繪制。

2.1 構建優化網絡圖矩陣

從布線工程圖中讀取優化網絡圖中需要的數據時,計算機可以直接對各點編號,生成節點表。但在畫出線纜路由前,各點是相互孤立的,計算機無法自動辨別哪些點按實際布線情況是不可能相連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是,因廊道內的線纜必定沿著廊道走線,在廊道內初選樓層所有接至房間內引入口處的分支點和因廊道走向形成的拐點和廊道匯合點的坐標,然后將所選取的點中將任意點的X或Y值之差小于一定范圍(程序中取2.5m)內的點修正在一條直線上,接著選取最靠近起始點(樓層管理間引出點)的一點(程序中取1m)作為最終的起始點,這時只有位于同一條這類直線上的點才可能相連,從而形成了廊道內可能的布線路由。這時,計算機就能夠提取到廊道內的可能布線點和這些點間的距離即優化網絡圖中的弧長,而不在同一直線上的點,在優化網絡圖的矩陣中弧長初始值為∞,由此可以將這些數據形成和構建優化網絡圖的矩陣。

2.2 自動繪制布線優化路徑

在進行優化路徑分析計算時,采用改進的迪杰斯特拉算法。該算法的網絡圖中的特殊點、其它點和距離參數對應于布線工程圖中為:樓層配線間引出點設定為特定頂點V1,由每個房間的引出點定為必經點,廊道拐點形成廊道內可能的布線路由點。計算機從圖中讀取以上所有這些點(以下將所有這些點統稱網絡圖頂點)收入集合S并作為網絡圖中的頂點;廊道內必須布置到的布線點(即為各房間的引入點)同時收入集合A。網絡圖中直接相連的頂點沿廊道形成的連線為相鄰點距離,將其長度填入優化網絡圖矩陣對應兩點的位置。然后經過改進的迪杰斯特拉算法進行廊道內布線路由優化計算。

最后計算機自動將前面生成的廊道內可能的布線路由按照優化計算結果進行修訂,將優化計算結果中的節點連接,并生成廊道內的最優布線路由圖,從而實現優化結果下的計算機自動布線。

3 設備材料表及工程造價報表的自動生成

3.1 自動生成設備材料表和工程造價表的方法

3.1.1 概述

綜合布線系統的設備和材料用量是計算工程造價的主要依據之一。材料用量的統計計算是綜合布線系統施工圖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施工圖設計過程中最繁瑣和最容易出錯的工作。綜合布線的路由優化系統給出了計算機自動計算綜合布線系統主要設備和材料用量并生成材料用量報表的程序。

計算機自動統計和計算綜合布線系統主要設備和材料用量的過程,實際上是計算機從數據庫的相關表中讀出已經存儲的必須的參數進行計算,并將計算結果(設備或材料的用量)寫入數據庫的“材料用量報表”的過程。這部分程序對數據庫的操作很頻繁,因此采用AutoCAD VBA[4]編寫。

3.1.2 信息插座及配線電纜用量的計算

1) 信息插座用量的統計計算

平面圖中有關信息插座的數據已經被寫入數據庫的“插座信息”表中,這里統計信息插座和插座模塊用量就利用表中的這些數據。統計信息插座和插座模塊的用量時,只需對“插座信息”表中的記錄逐行檢查。將“插座信息”表中的所有數據檢查完后,將累加的結果寫入“材料用量報表”就完成了信息插座和插座模塊的統計計算過程。

2) 配線電纜用量的計算

目前,國內綜合布線工程中的配線電纜多采用非屏蔽雙絞線,特殊情況下也有采用屏蔽雙絞線的,本文考慮非屏蔽雙絞線的用量,從指定的樓層管理間引出點開始計算線纜用量,程序中求出從該樓層管理間引出點到其他各點的線纜用量之和加上各房間內所用線纜之和即為最后應得的線纜用量總和。

對于每根配線電纜,上述計算取所在樓層配線電纜平均長度的10%作為備用部分,端接容差取6m。

由于配線子系統的配線間至每個信息插座應是一整根線纜,而且線纜以箱為單位出售,所以不能純粹以線纜的米數計算。

通常的包裝方式有305m/箱和1000m/箱。

每箱可走信息插座個數=包裝長度÷平均線纜長度(F+N)/,所需訂購箱數=信息插座總數÷每箱可走信息插座個數,最后將訂購箱數取整,其中:

F—最遠的信息插座離樓層配線間的距離

N—最近的信息插座離樓層配線間的距離

通過對主要設備和材料用量的統計,將設備和材料的單價以及相關的預算定額輸入到,即可使計算機自動生成綜合布線各子系統路由優化后的造價報表,原理與自動生成設備材料表原理相同。

3.2 設備材料表和工程造價表的數據庫設計

設備材料表和工程造價報表的數據庫具體邏輯結構設計如下:

表1為綜合布線各子系統設備材料及報價表,具體如工作區子系統、配線子系統、干線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間子系統、建筑群子系統。各子系統設備視具體子系統分析,如樓層配線架、線纜、光纜等相關設備。

表2為綜合布線各子系統所用線纜、線纜穿管類型、穿管管徑以及所用技術金屬線槽規格表,視具體子系統進行分析,本文主要考慮配線子系統。

4 結論

本綜合布線配線子系統路由優化系統,經校園環境綜合布線工程實踐應用,能快速選擇出優化的布線路由,減少設計環節的工作量,顯著提高設計效率。以本文在研究過程中編寫的程序為基礎,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人員可根據不同工程實際的需要,進行二次開發。

參考文獻:

[1] 薛頌石.智能建筑與綜合布線系統[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167-171.

[2] 韋鶴平.最優化技術應用[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71-76.

[3] He Hong,Zhu Da_ming.A New Algorithm for the Shortest Path Computation by Neural Networks on Time-dependent Networks[J].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4,43(5):714-716.

[4] Scott McFarlame.AutoCAD數據庫連接[M].羅阿里,盧迪,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211-215.

建筑智能化系統范文第5篇

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門技術, 智能建筑的系統集成技術在整幢智能大廈的智能化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集成系統反映了智能建筑的機電設備, 物業管理和信息服務等內容, 并提供、共享大量數據, 這些實時的或歷史的數據, 是大廈設備維護、管理決策和通信服務等所必需的, 由此可見, 大廈的智能化是建立在系統集成基礎之上的。

2 系統集成的模式

目前, 國內外在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技術實現方面主要有兩種模式:基于樓宇自動化BA系統的樓宇管理系統BMS模式和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智能樓宇管理系統IBMS模式。

2.1 BMS集成模式

BMS集成又稱為BAS集成, 它是以開放的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 (BAS) 為核心, 廣泛實現同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 (FA S) 、安全防范系統、通道控制系統、IC卡系統以及車庫管理子系統等公共安全綜合管理系統 (SMS) 的綜合集成系統。

為了解決互聯和互操作的問題, BMS系統集成有幾種實現方法, 采用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如下。

(1) 采用統一通信協議。199 5年美國暖通空調工程師協會推出了樓宇自動控制領域的第1個開放式標準通信協議——BACne[1]。該協議結合建筑工程特點, 定義了23種對象、39種服務、6種數據鏈路結構、三層網絡架構, 正在向BACnet/IP方向發展。

(2) 采用協議轉換。具有不同協議的網絡互連, 可以采用標準的協議轉換器, 在局域網內部通信采用了簡單的通信結構, 包括物理層、鏈路層以及對應用層提供連接服務的會話/傳送協議。

(3) 采用OPC技術。OPC[2,3]是微軟定義用于過程控制的OLE, 它主要用于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 例如BA與BMS之間的數據傳輸。它定義了各類系統與BMS連接的標準, 描述了OPC COM控件, 它們之間的界面由OPC服務器來完成。

2.2 IBMS集成模式

智能建筑管理系統 (IBMS) 集成屬于一體化的網絡集成模式, 是將樓宇自動化系統, 辦公自動化系統, 通訊與網絡系統的信息資源匯集到一個系統集成平臺上, 通過對資源的收集、分析、傳遞和處理, 對整個大廈進行最優化的控制和決策, 達到高效、經濟、節能、協調運行, 從而提高大樓的整體管理水平。

IBMS常見的設計方案有集中式監控系統、集散式監控系統、基于現場總線的分散控制系統三種。在BMS相關技術的基礎上, 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技術。

(1) 采用Intranet技術。采用Intranet網絡和Web技術進行智能大廈系統信息集成, 使建筑物內的設備監控自動化和管理的實時監控信息經建筑物內的局域網和電信部門的公眾寬帶網傳輸。如美國花旗銀行芝加哥銀行大廈智能化系統已經采用了In tran et系統集成方式。

(2) 采用W e b技術。采用I 3 B M S (Integ ra ted Intelligen t In te rne t Bu ilding Management Systems) 系統集成方案即選用Microsoft的Interne t技術解決方案。目前進入I3BMS集成系統的有BAS、SMS、FAS、CCTV (閉路電視系統) 、SCS (綜合智能卡系統) 和CPS (停車場管理系統) 等監控子系統的監視與運行信息, 實現與辦公自動化、物業管理、酒店管理等系統數據庫的互連?;ヂ摼W上的綜合信息和數據都可以在同一個Intra net平臺窗口上顯示和進行信息查詢。再加上優化策略和歷史記錄功能, 可以達到優化監控和管理的目的。

(3) 采用開發系統集成協議轉換網關。智能建筑的消防報警系統可以作為獨立的系統, 也允許其他子系統單獨設置、修改設備配置和擴充系統功能。IBMS的信息系統集成需要在FAS子系統提供RS-485/RS-4 2 2/R S-2 3 2工業串行數據接口及其通信協議。如果能提供以太網形式的接口和T C P/I P協議則更好。

3 智能建筑系統集成的發展

3.1 國際系統集成技術發展

根據歐洲智能建筑集團 (EIBG) 的分析報告, 國際上對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技術的發展, 大致劃分成三個技術發展階段。

1985年前為專用單一功能系統技術發展階段, 形成了七個子系統:樓宇自控系統B A S、綜合保安系統S M S、火災報警系統FAS、停車場管理系統、文本與數據管理系統、無線通信系統、有線通信系統。1986年—1995年為多個功能系統技術向多系統集成技術發展階段, 將上述七個子系統集成為三個系統進行運轉, 這三個系統為:BMS樓宇管理系統 (把BAS、FAS、SMS集成在一起) 、OAS辦公自動化系統、CNS通信與網絡系統。

3.2 我國系統集成技術發展

我國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技術發展較晚。

2001年建成的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2003年建成的廈門稅務大廈, 中國銀行總行大廈, 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都采用了IBMS系統集成模式,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即將建成的鄭州國際會展中心, 它采用了一體化的IBMS集成模式, 主要包括樓宇自控系統、綜合安防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通信網絡系統、會展管理信息系統等, 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近幾年我國在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但由于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是多學科、多技術的系統集成, 因而開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統技術的開發、規范、標準化, 就成為了我國發展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技術的核心關鍵, 我國在開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統技術的發展研究剛剛起步, 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4 結語

系統集成技術是實現智能建筑工程目標的主要技術手段, 是使智能建筑具有活力的重要途徑, 它能夠給用戶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和高效的辦公條件。隨著計算機網絡、通信、多媒體等技術的發展, 系統集成技術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摘要:本文介紹了智能建筑的系統集成技術的構成, 論述了BMS和IBMS系統集成模式及相關技術, 分析了兩種模式的特點, 展望了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技術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關鍵詞:智能建筑,系統集成,BMS,IBMS,協議

參考文獻

[1] 先柯樺.淺議智能大樓的組成及特點[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上旬刊) , 2009, 10.

[2] 朱敏.淺談智能建筑的發展和思考[J].森林工程, 2004, 5.

上一篇:暑期實踐下一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