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筑工匠論文范文

2023-09-16

建筑工匠論文范文第1篇

2、立德樹人有道 春風化雨無聲

3、古韻今風 蘇州古典園林

4、淺談中國古建筑木結構的結構特性

5、正說日本文人木(上)

6、揚州雕版傳家守業兩相宜

7、淺論中國盆景的發展方向

8、中國兵裝集團:打造先進典型選樹長效機制

9、充分拓展“最美”人物的時代張力

10、雅集:書畫與盆景的相逢

11、園林花卉生產與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

12、守正創新:變化中的佛山陶瓷與不斷成熟的陶瓷技藝

13、廣州古村落文化資源應用視角下的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

14、荒野與藝術的生態實驗

15、左江花山:青山臨碧水 巖畫面臺地

16、講好思政課的路徑探尋

17、以創造性張力推動機關黨建高質量提升

18、蘇派盆景:一盆成田園,一木入山林

19、一針一線繡好我省脫貧攻堅“大蜀繡”

20、王波:月季花開 飄香世界

21、鄉村振興不能簡化為鄉村旅游

22、綠色園藝 演繹湘情湘韻

23、5G背景下工匠精神對幼兒啟蒙教育的初探

24、探析揚州微型園林的設計與發展

25、揚州民俗文化在三灣公園導視系統中的應用

26、麗江古城:一個老宅院的前世今生

27、文化自信下都江堰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8、一邊是古典平靜,一邊是潛在瘋狂

29、菊花石雕:寶石開花

30、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

31、北京故宮藏清代梅花紋陶瓷

32、尺方之地,觀天地浩然

33、汕尾鳳山媽祖廣場建筑中嵌瓷藝術的研究

34、基于石灣陶瓷非遺技藝傳承與創新的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35、研兮歸來—翰典藝術館走進青州歷代硯臺展綜述

36、園林技術專業助力廣安市園林苗木產業發展探究

37、工藝盆景在清代宮廷不同空間內的陳設應用

38、浙江省東陽市花園村的“兩創兩富兩美”之路

39、《開一家自己的個性店》

40、鑒寶專家將走進安徽等

41、火不能急,把日子也浸在作品的鍛造里

42、大學校長“最后一課”都談“做人”

43、袁建棟:以藥為生 博施濟眾

44、英石賞石文化歷史源流及發展前景

45、匠藝視角下廣州菊花造型技藝的傳承發展策略

46、安徽古村查濟,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47、徐曉白先生和他的盆景詩

48、憑借嶺南園林“軟實力”營造廣州世界名城特色

49、忠誠高舉一面旗,匠心專注一根紗

建筑工匠論文范文第2篇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與時代意義

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素養, 已經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中, 可見國家對于工匠精神的重視程度。工匠精神指的是對于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通過對產品的精雕細琢, 使其達到最完美的程度。另外, 工匠精神還包括了服務精神和創造精神。尤其是在當前社會需求呈現個性化特征的情況下, 工匠精神能夠滿足人們對于產品與服務的更高要求, 是促進我國制造業繁榮發展的先進理念。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階段, 只有在企業中落實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 才能夠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為我國經濟發展奠定基礎。高職院校為社會不同行業培養了大量人才, 人才的質量決定著我國企業的發展水平。因此, 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能夠使其在工作中以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為目標, 促進企業的自主創新。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現狀

(一) 忽視工匠精神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很多企業為了降低企業成本投入, 往往使用低技能員工, 工匠的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沒有得到重視。高職院校的培養原則始終是以市場需求為目標, 這就導致高職院校缺乏對工匠精神的重視, 限制了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在專業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建設中, 過于強調熱門專業, 盲目跟從社會潮流, 導致學生的職業素養、創新精神缺失, 不利于其將來的就業發展。雖然很多高職院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鍛煉機會, 但是未能夠在實踐訓練中滲透工匠精神, 導致學生的態度懈怠, 缺乏對產品的極致追求。

(二) 師資力量薄弱

高職院校教師由于長期在校內開展教學活動, 缺乏對本專業工匠精神內涵的認知, 導致學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受到限制。學校也缺乏與當地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 不能實現名師的“引進來”和本校教師的“走出去”, 這就很難在專業教學和實訓中完成工匠精神的滲透。高職院校應該聘請專業人士到學校開展指導工作, 促進工匠精神在教學活動中的落實, 為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工匠精神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策略

(一) 創新專業教學與專業實訓

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與實訓, 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陣地, 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 將工匠精神的內涵與教學工作進行有效融合, 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不同學生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上有所差異, 教師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對于教學各個環節進行精心設計, 平衡工匠精神培養和教學活動之間的關系。專業實訓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另一渠道, 能夠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融合[1]。尤其是隨著專業課程群的創建, 實訓設計的手段更加多樣化。以高職院校的專業特點和生源特點為依據, 合理設置專業教學與專業實訓課程體系, 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進工匠精神的與時俱進。在實訓活動的設計過程中, 教師應該對崗位和知識技能進行細致劃分, 在實踐操作中完成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強化, 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教師也應該對學生的實訓成果進行科學評價, 讓學生在實訓作品的不斷改進與完善中, 體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內涵。

(二) 加強校企合作

工匠精神是前人在點點滴滴的實踐工作中形成的, 如果工匠精神只限于理論指導, 那么很那讓學生對精益求精的品質進行深入了解。因此, 應該在高職院校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 培養其職業素養。在實際工作氛圍中感受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 有助于明確自身職業信仰和追求。很多高職院校為學生營造了較好的仿真工作環境,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樹立對工匠精神的初步認識。但是, 仿真工作環境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 只有加強校企合作, 為學生提供真實的企業實習平臺, 才能夠在感受濃厚的企業文化過程中, 培養自己的職業精神。高職院校應該加強與當地企業的交流與合作, 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的同時, 也能夠挖掘優秀人才, 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 除了了解企業的運行規則、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行業動態等, 還能夠向企業的優秀“匠人”學習, 真實感受“大師們”精益求精與職業奉獻的品質[2]。在實踐鍛煉中感受工匠精神, 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正面影響, 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三) 營造創客空間

創客是現代工匠的又一個別稱, 是指小發明、小創造的愛好者或者發明家。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就是一位典型的、極致的創客代表。為高職院校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客空間, 能夠為他們的發明創造提供機會, 許多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促進思想的碰撞, 這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3]。高職院校應該加強資金投入, 鼓勵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 在不同的教育情景中滲透工匠精神的價值觀念, 使其在精益求精品質的培養中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加強專業技能教師與學生之前的互動, 逐步提升創客空間規模, 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到自主探索與研發工作中。

(四) 聘請名師指導

聘請民間優秀匠人和企業名師進入學校對學生展開指導, 也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名師不僅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 而且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 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 也有利于為學生樹立榜樣, 激勵其平時的學習[4]。另一方面, 名師長期工作在生產第一線, 對于徒弟的培養方法和策略較為熟悉, 以工匠精神的高要求來規范學生的學習與實踐, 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名師聘請的途徑有多種多樣, 可以是大中型企業, 也可以是工藝作坊。高職院校應該根據本校專業課程特點, 聘請名師與學校專業良好對接, 并將其作為專業學科帶頭人, 制定科學的工匠精神教育方案和計劃, 促進高職院校教育改革[5]?,F代學徒制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模式, 尤其適用于高職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 可以讓部分學生跟隨名師進入實踐工作, 在名師指導與帶領下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五) 加強德育教育

在當前多元文化的沖擊下, 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可能產生了一定的動搖, 導致在學習和工作中思想懈怠, 缺乏職業奉獻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 導致工匠精神的缺失。因此, 應該在德育教育中實現工匠精神的滲透, 為社會培養綜合型高素質人才。高職院校應該成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 在教學、管理和后勤服務等各個環節落實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輔導員應該明確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與重要意義, 在德育教育中強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為學生提供具備可操作性的項目, 在不同模塊的分工實施中提升責任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結語

社會生產水平的提升, 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匠精神是促使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強國”轉變的先進職業理念, 也是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過程中, 除了應該在德育教育、專業教學與實訓和創客空間中完成工匠精神的滲透之外, 還要聘請名師進入學校指導, 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機會, 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摘要:高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社會培養了大量職業人才, 在促進各領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院校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 這也是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后的立命之本。工匠精神不僅是一個企業追求精益求精的指導理念, 更是職業精神的集中體現。高職院校教育, 應該以市場為導向, 逐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本文將通過分析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與時代意義, 探索工匠精神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策略, 為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提供參考與建議。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大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 湯洪俊.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實踐教育探究[J].知識經濟, 2018 (19) :177-178.

[2] 石斐.“工匠精神”在當代高職大學生教育中的價值及功能研究[J].教育現代化, 2018, 5 (38) :226-227.

[3] 李松楠.“工匠精神”內涵下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J].南方農機, 2018, 49 (15) :27.

[4] 趙慧星.論新時代高職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J].知識經濟, 2018 (15) :148-149.

建筑工匠論文范文第3篇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但夢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血與淚。一個人太渺小,生活能輕而易舉地將他擊倒,一個工匠形單影只,聚不起社會的力量,中國制造跟不上工業4.0的步子,大國工匠夢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們用網來保護。

墨子·尚賢中語云:“古之圣王為政,列德而尚賢。國之賢者,髙與之爵,厚與之祿,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會之力而形成一張夢的保護網,夢不會碎。

髙與之爵。德國有許多藍領工人卻是比白領經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們靠自己的勞動和技術為生,雖是工人卻也體面得像個紳士。這是社會給予他們的肯定給予他們那雙勞動后布滿老繭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國工匠,需要這樣一張來自社會的保護網,不受人白眼,深愛著自己的職業。

厚與之祿。夢也是需要金錢為代價的,當商人等不及一個個精細打磨的手工瓷器,市場上流動的就只能是統一形態的碗和盆。何不多給工匠們一些時間,一些支持助他們圓夢?他們圓夢的時候,中國才能真正走入工業4.0,這張金錢鍛造的網,少不了。

重之以令,給予工匠們以禮遇,榮耀,就像(感動中國)所做的那樣,給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光明的舞臺,這是一張榮耀之網,網住的是人心,是感動,也是我們苦苦尋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帶著如此滿滿的感動工匠們的心底也必是充滿暖意,他們定會制造出更為精良的匠心之作,匠心筑夢也定會吸引更多的匠人懷揣著工匠精神一同筑夢

夢需要網的保護,社會要動起來,織一張地位,財富,禮遇,與榮耀的大王,網住了工匠精神,網住了中國未來。

建筑工匠論文范文第4篇

——讀付守永《工匠精神》有感

剛拿到《工匠精神》這本書的時候,只是看著書名,就對這本書有點不屑一顧,感覺討論工匠精神有點小題大做,甚至提不起一點讀書的興趣。但是在翻閱了幾頁后,書中闡述的工匠精神內容引發了我的興趣,開始真正的體會書中所說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

通過對《工匠精神》深入的閱讀,我所感悟的工匠精神,其核心就是: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永不滿足的精神。

如何在工作樹立這種精神呢?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樹立“不為金錢論”的工作觀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開始追求高速高效,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金錢萬能論”,很多人開始相信金錢就是萬能的,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工作僅僅是為了賺錢嗎?的確,錢是工作價值創造的回報,能夠使用金錢的人,或許能夠經由金錢而得到幸福,但是一味的追求金錢帶來的幸福,膨脹自己的欲望,不能有效的發揮人的作用能力,反而使人淪落到淪落到為金錢而生活,那么就使人變成了金錢的奴隸,成為生活的枷鎖。

誠然,我們大多數人都必須依靠工作來維持生存,但一心只是“為了賺錢而工作”,我們就無法體會到工作中的樂趣,更不能在工作中積蓄經驗、提升自己。注重才能的積累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雞蛋從內打破是生命,從外打破是食物”,工程部每天都是在做研討方案、查閱圖紙、聯系各方單位、協調溝通各種問題,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產生厭倦情緒,變得情緒起伏,不停的抱怨。但是長期的抱怨和負面情緒的影響,會讓我們喪失工作的熱情,忽略了工作的真正目的。所以不要抱怨,要耐得住寂寞,要腳踏實地的去工作,否則我們永遠都是“上班族”。我們應該主動追求目標,真正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事業來做,而且堅持、負責地做下去。

二、樹立“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觀

書中講到,“正念,與心相秉相乘,又有所不同,體現在思維上”。其中,五大正念之一就是“先做人,后做事”。而書中小約翰拼圖的故事很有意思,一語雙關:“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做人就是要誠實守信、堅持道德品質要求、遵守國家法及法規,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做人的思維方式。書中描述,“阻礙我們成就人生價值的大敵的三種思維方式:交差思維、差不多思維和走捷徑思維”。平心而論,這三種思維在平時工作生活中的的確確經常影響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影響著我們的人品,影響著我們的能力。而人的價值觀是發動機,人品是方向盤,能力是燃料,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千萬不要忘了經常檢視發動機是否正常運行、方向盤是否偏離,燃料是否充足,只有都堅守了,我們人生的航母才能朝著既定的目標不斷航行。

其實工作是一種人生的修行,也是一種人生信仰。不僅要在工作中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去抱怨工作中的不平事,還要把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事業,集中十二分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拋棄雜念,棄焦去躁,但又不能過度的打擊自己,一蹶不振,否則會身心疲憊,卻最終無所收獲。我懂得了工作是磨練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橋梁。因為不是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是當領導、做老板的,通過對工作的投入及精進,才能實現自我夢想和提現自我價值,當然這其中還要實現自我反省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能一味地去根據原先傳統的思維方式,不管對與錯,不去分析和總結,那就永遠會停滯不前、不會進步。

三、樹立“培養重點思維”的方法觀

一名優秀的工匠必然是技術高手、精度能手、細節學者、管理專家,具有“培養重點思維”的方法觀。一個好的思維的作用非常明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舉個例子,杯子里先放大石塊,卻還能依次放進沙子、土、水,但如果先放水,卻再也放不進其他東西。同樣的空間,放置東西的先后順序不同,其結果就大行徑庭,同樣的時間,工作安排的順序不同,結果也千差萬別。再比如,我們在泡壺喝茶的時候,要先洗好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開的時間里,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等水開了,泡茶喝。這些道理和流程誰都懂得。但稍有變化,臨事而迷的情況,往往就會迷茫、搞亂。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就不是像泡茶喝這么容易了。各環節、流程、節點、細處往往幾百幾千,甚至有好幾萬個的壓過來,關系多了,千頭萬緒,錯綜復雜,往往就會出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尷尬局面。所以說,工匠精神告訴我們,要有思維的,有條不紊地安排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培養重點思維首先要堅持要事第一原則,即先做重要的事,因為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如果過分在小事上勞心費神,就會荒廢大事。久而久之,就會荒廢整個人生。

四、樹立“專一的去做一件事情”的完美觀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做好一件事情很簡單,但是要做好生活中每件簡單的事就是不簡單。工作上也是如此。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只要認真做起來,一般都難度都不大,畢竟都是比較成熟的工藝和流程,差別只是會相對繁雜一些,怕就怕對工作的態度不認真、不精進、不專

一、不深入、不求完美、不做到極致。去掉多余的雜念,專心地做一件事,總是要勝過馬馬虎虎地做一堆事。

現在大家手里都在用手機,用的最多的品牌就是蘋果手機,蘋果手機之所以風靡全球,主要是因為——史蒂夫·喬布斯。而蘋果之父——喬布斯是如何做到的?這要緣于喬布斯的完美主義觀和專一的精神。他會為了開機啟動時間縮短10秒,為了手機外形,為了很多很多細節,而推到團隊加班加點的成果,砍掉之前幾近完美的產品,做出很多有時候會讓人覺得就是個混蛋的事。但是,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對細節錙銖必較,對工作完美要求,對事業轉移而行,才成就了如今的蘋果品牌。

對書中感悟最多的還是那句話,“工作是一種修行”。在今天談工匠精神的時候,回眸已走過的路,展望我們未來的職業生涯,有的人激情漸漸消退,而有的人把每一天都當作人生的最后一天來度過,對待任何事情都認認真真,精益求精,不留遺憾。作為中節能公司的一名員工,在職業的發展期,除了要做好本職工作,多多學習,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外,要放下功利心,不求薪資有多高,而要以求知精進為己任,改去浮躁心,踏踏實實做人做事,用工匠精神去創造價值,讓公司看到自己所創造的價值,即“先有為,后有位。”

建筑工匠論文范文第5篇

“工匠精神”之所以沒辦法實現,因為它是“德”,而不是“才”。“德”這個東西,只能主觀理解,卻不能客觀判斷,你以“德”為標準,而不是“才”為標準,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誰跟媒體關系好,誰跟地方政府關系好,誰就有工匠精神。

咱們先看看這個詞是啥意思: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具體點來說,就是工匠們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

不像工業4.0那么復雜,也不像大數據那么云里霧里。而這么簡單個概念之所以在中國會這么火,原因更簡單,連總理都不得不承認,咱們沒這個東西。

關于為什么德國人日本人有工匠精神,而我們中國人沒有,各種學者眾說紛紜,最后其實就一個結論:人家日耳曼人就是牛,民族性就是嚴謹,人家精神境界就是高。

這看起來好像說得通,但是細研究了一下歷史,發現有點問題,東德也是日耳曼人啊!東德經濟崩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產品質量差,失去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市場后,經受不住西方的競爭。難道這日耳曼人的工匠精神難道還是按村東頭村西頭分的嗎?

所以我覺得這事邏輯上不通,你要說是什么神奇的高新技術,咱們腦子笨,缺心眼,研發不出來也就算了??墒?ldquo;工匠精神”,就這么一句話的事,咱們怎么就能做不到呢?

其實在過去的三十年里,我們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這么做。

因為我們面臨著三個非常獨特的現實狀況。

一、中國跑得實在太快了

我的老師說他年輕的時候,一個同學家里因為是干部,從德國弄到了一臺冰箱。他去做客,對著那個冰箱愣了半個小時,心想這輩子要是能有一臺冰箱,此生無憾了。而今天,如果你再因為自己家里有臺冰箱就去炫耀,恐怕我們都要去精神病院看你了。

這是過去的這三十多年來,中國急速奔跑的一個縮影。短短三十年中,我們有106家企業從零開始,擠進了世界500強,我們從供應短缺到產能過剩,我們眼看著自己從吃糠咽菜到健身減肥,這個速度和規模,難以想象。

對于這樣一個飛奔的巨人,他怎么可能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呢?就像博爾特跑出9秒58世界紀錄的同時,你還想讓他保持姿勢的優雅,再認真欣賞下沿途的風景,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雖然沒有形成工匠精神,但是我們的中國制造思維里,卻把另一樣東西做到了極致,那就是“速度為王”。

我2010年時參觀了北京的一家機械公司,這家公司的總經理跟我說,他們原本是給意大利品牌代工的,08年金融危機,客戶資金緊張,于是他們順勢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品質略低,但是價格只有意大利公司的三分之一。短短一年時間,他們就把這家意大利公司在中國市場全線沖垮,而到了2009年,這家意大利公司撤銷了在中國的辦事處,而他們正在繼續去海外攻城略地,把這家意大利公司從印度市場驅逐出去。

一個領跑者,精耕細作是維持優勢的必須,但是作為一個追趕者,要忽略其他細節因素,先通過急速擴張占領市場,這個時候,在你前面的領跑者,因為組織規模過大,而市場份額急速縮小,頭重腳輕,就很可能被你淘汰掉。

“速度為王”,這是中國作為一個后發現代化國家,在世界制造業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實踐,這也是“中國制造思維”中的精華。

二、中國的機會太多了

因為這三十多年的急速奔跑,中國出現了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就是新舊兩個時代的并存。我們這一代人是注定要被歷史銘記的,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處在新舊時代交換的地平線上,既能看到新時代的朝陽,也能感受舊時代的黃昏。

就如同辛亥革命后,這個社會既有長袍馬褂留著辮子的老古板,也有西裝革履梳著分頭的新青年,這兩種人分屬于兩個完全不同文化,享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但是對不起,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里。

80年代你剛賣兩天小商品發了財,90年代股票就起來了,你剛玩上股票,00年代房地產又暴漲了,你房子還沒捂熱乎,10年互聯網又來了,電風扇、鋼鐵、汽車、飛機、電腦、手機、大數據、云計算、工業4.0、人工智能……

這樣一個三十年就從工業1.0飛奔入工業4.0的大時代里,永遠有新的更有價值的社會分工不斷出現,而人的協作卻跟不上技術的發展,制度漏洞太多,套利機會也太多,所以過去的中國是一個冒險家的樂園,而不是一個工匠的田園。

社會的機會很多的時候,大家自然是追逐新機會,不可能把時間浪費在一件產出低又可能隨時被替代的事情上。如果你看了《古惑仔》后心血來潮,非要跟自己較勁,耐住寂寞,十年磨一把絕世好刀,寶刀出鞘準備縱橫江湖時,發現大家早跑到樂視網看《太子妃升職記》去了,逗比賣萌成為了社會主流,誰還跟你舞刀弄劍啊。

這就是過去的中國,當更好的新機會不斷出現的時候,你固執的守在自己那個世界里精益求精,這不是精神,這是愚蠢。

三、中國的企業家普遍沒有安全感

中國的市場從封閉到逐步開放的過程中,一部分市場和價格充分競爭,另一部分市場和價格還處于壟斷,這個巨大的斷層形成了一個歷史性的制度套利機會。而中國的老一代企業家的崛起,普遍依賴于這種制度套利,想套利,就需要關系,有了關系,就需要打點關系。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原罪的,說不定哪天因為哪個官員的事就被清算了。

如果你一只腳在監獄里,一只腳在國外,那你自然是想撈一把就走。工匠精神,“嚴謹”、“堅持”、“耐心”這些東西,都是需要時間的,需要一個長期確定性的未來的,如果你連自己的明天在哪都不知道,哪有心思研究這些東西。

另外,即便不被清算,關系也是有時效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你跟設備部長關系好,可是這個部長可能只干三年,所以你三年內必須趕緊賺錢,過期作廢。這樣誰還有心思去精益求精呢,等你三年后求精結束,部長換了,他只用他關系好的供應商,你再精,連供應商清單都進不去,有什么用呢。

因為這三個原因的疊加,過去三十年的中國,不是很可惜沒有工匠精神,而是當時根本就不該有什么工匠精神。

至于很多人說的,沒有工匠精神是因為我們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利潤低,所以不能把質量做好,我完全不能茍同。 價格從來不是理由。

中國制造業里沒有的工匠精神,在互聯網行業中卻非常普遍。中國的互聯網產品經理對于產品的極致追求,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每一個鍵每一個位置都要經過十幾版甚至幾十版的迭代,甚至連美國互聯網界都不得不承認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用戶體驗,并不遜于他們。

但是你注意,這些互聯網產品可都是免費的!所以精益求精這件事本身,跟價格和利潤并沒有正相關的關系,它是由競爭的標準決定的。開放的互聯網行業里,用戶用腳投票,你體驗不好就沒人用。而封閉的制造業里,評標專家們靠關系投票,你體驗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產業鏈的位置更不是理由。

我曾經看到一份報道,采訪一個給人代工生產童車的老板。

記者問:為什么你貼別人的牌子,價格又不便宜,你還能有這么大的銷量?

老板說:他們要的東西,只有我有啊。

記者問:為什么牛哄哄的沃爾瑪也讓你說了算?一塊蛋糕,由你主刀來切?

老板說:他們的問題,只有我有能力解決啊。 記者問:為什么只有你能解決?

老板說:因為我關注消費者需求啊,因為我努力理解消費者啊。

“比如那張床,我知道消費者舍不得扔掉孩子才睡了一年的嬰兒床,希望能用得更久;比如那個搖馬,我知道消費者不愿意嬰兒車推出去是個物件,擱家里是個累贅;比如那個變形金剛般的童車,我知道消費者有時候懷里抱著寶寶,只騰得出一只手。”

明白了嗎,微笑曲線從來都是個偽命題,代工貼牌并不是天然就比品牌科技低級,真正低級的是你因為自己是代工就從來不動腦子。在價值鏈條上,“設計”、“品牌”和“科技”可以稱王,“制造”、“集成”甚至“物流”未必就不能稱霸。真正能夠占據價值鏈主導權的,一定是那個最終能為整個價值鏈創造增值的環節,和你價值鏈上的位置從來就沒有關系,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所以工匠精神這個東西,是有背景的,在不同的時期你的需要也不同。比如說在企業早期的時候,你要快速地去了解用戶、了解市場,這時候你如果不了解你的方向,你拼命地去弄工匠精神,可能鐵杵磨成針,然后發現這個針根本沒人用。而當企業大到一定的時候,如果你繼續瘋狂地生長,缺乏工匠精神,可能最后變成了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了。

中國現在的規模是足夠大了,發展速度也降下來了,是該開始追求工匠精神了。

但是你會發現,這個事挺難的,因為我們始終是一個對上負責的組織結構。 一個小姑娘,早上出門前可能用一個小時的時間給自己化妝,精雕細刻,但是到了公司處理工作時卻會敷衍了事。同樣一個人,有時有工匠精神,有時就沒有,因為臉是她自己的,而工作是老板的。

“工匠精神”為什么不叫“工人精神”?因為工匠是獨立人格,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同時享受精益求精的成果,所以他重視細節。而工人是對領導負責,他只關心領導關心的事。而領導恰恰是最不可能關心細節的人,職位使然,管的人和事太多,他必須更關心方向。你只對領導負責,不關心實際,只揣測圣意,必然會形成浮躁、短視、投機,這是制度使然,無關人品。

漢朝時,我們的人才選拔制度叫“舉孝廉”,可是“孝廉”這東西不好判斷,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誰家總是當官的,誰就孝廉,所以有那個四世三公的袁紹,這就變成了世襲。

“工匠精神”的道理是一樣的,它之所以沒辦法實現,因為它是“德”,而不是“才”。“德”這個東西,只能主觀理解,卻不能客觀判斷,你以“德”為標準,而不是“才”為標準,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誰跟媒體關系好,誰跟地方政府關系好,誰就有工匠精神。

僅靠道德感化和形象宣傳,無異于“在宇宙中心呼喚愛”,形式大于實際。而德國和日本這種工匠國家,我們與其說他們有工匠精神,倒不如說是一種工匠習慣。這個習慣,是由一整套高品質高標準的工匠制度,和對違規者的嚴厲懲罰構成的。這就是為什么當年僅一墻之隔,西德以高品質聞名于世,而東德卻乏善可陳,以主觀的“德”為社會標準,人治大于法治,立法不嚴,選擇性執法,建立不起工匠制度,就沒有工匠習慣,更不可能有工匠精神。

今天我們真正要學的,是工匠制度,用制度養成制造業的工匠習慣,再把工匠習慣升華為工匠精神。

制度——習慣——精神,這是中國制造文藝復興的必經之路,而這條路不能靠儒家,必須要靠法家。

建筑工匠論文范文第6篇

“工匠精神”之所以沒辦法實現,因為它是“德”,而不是“才”。“德”這個東西,只能主觀理解,卻不能客觀判斷,你以“德”為標準,而不是“才”為標準,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誰跟媒體關系好,誰跟地方政府關系好,誰就有工匠精神。

咱們先看看這個詞是啥意思: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具體點來說,就是工匠們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

不像工業4.0那么復雜,也不像大數據那么云里霧里。而這么簡單個概念之所以在中國會這么火,原因更簡單,連總理都不得不承認,咱們沒這個東西。

關于為什么德國人日本人有工匠精神,而我們中國人沒有,各種學者眾說紛紜,最后其實就一個結論:人家日耳曼人就是牛,民族性就是嚴謹,人家精神境界就是高。

這看起來好像說得通,但是細研究了一下歷史,發現有點問題,東德也是日耳曼人啊!東德經濟崩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產品質量差,失去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市場后,經受不住西方的競爭。難道這日耳曼人的工匠精神難道還是按村東頭村西頭分的嗎?

所以我覺得這事邏輯上不通,你要說是什么神奇的高新技術,咱們腦子笨,缺心眼,研發不出來也就算了??墒?ldquo;工匠精神”,就這么一句話的事,咱們怎么就能做不到呢?

其實在過去的三十年里,我們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這么做。

因為我們面臨著三個非常獨特的現實狀況。

一、中國跑得實在太快了

我的老師說他年輕的時候,一個同學家里因為是干部,從德國弄到了一臺冰箱。他去做客,對著那個冰箱愣了半個小時,心想這輩子要是能有一臺冰箱,此生無憾了。而今天,如果你再因為自己家里有臺冰箱就去炫耀,恐怕我們都要去精神病院看你了。

這是過去的這三十多年來,中國急速奔跑的一個縮影。短短三十年中,我們有106家企業從零開始,擠進了世界500強,我們從供應短缺到產能過剩,我們眼看著自己從吃糠咽菜到健身減肥,這個速度和規模,難以想象。

對于這樣一個飛奔的巨人,他怎么可能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呢?就像博爾特跑出9秒58世界紀錄的同時,你還想讓他保持姿勢的優雅,再認真欣賞下沿途的風景,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雖然沒有形成工匠精神,但是我們的中國制造思維里,卻把另一樣東西做到了極致,那就是“速度為王”。

我2010年時參觀了北京的一家機械公司,這家公司的總經理跟我說,他們原本是給意大利品牌代工的,08年金融危機,客戶資金緊張,于是他們順勢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品質略低,但是價格只有意大利公司的三分之一。短短一年時間,他們就把這家意大利公司在中國市場全線沖垮,而到了2009年,這家意大利公司撤銷了在中國的辦事處,而他們正在繼續去海外攻城略地,把這家意大利公司從印度市場驅逐出去。

一個領跑者,精耕細作是維持優勢的必須,但是作為一個追趕者,要忽略其他細節因素,先通過急速擴張占領市場,這個時候,在你前面的領跑者,因為組織規模過大,而市場份額急速縮小,頭重腳輕,就很可能被你淘汰掉。

“速度為王”,這是中國作為一個后發現代化國家,在世界制造業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實踐,這也是“中國制造思維”中的精華。

二、中國的機會太多了

因為這三十多年的急速奔跑,中國出現了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就是新舊兩個時代的并存。我們這一代人是注定要被歷史銘記的,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處在新舊時代交換的地平線上,既能看到新時代的朝陽,也能感受舊時代的黃昏。

就如同辛亥革命后,這個社會既有長袍馬褂留著辮子的老古板,也有西裝革履梳著分頭的新青年,這兩種人分屬于兩個完全不同文化,享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但是對不起,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里。

80年代你剛賣兩天小商品發了財,90年代股票就起來了,你剛玩上股票,00年代房地產又暴漲了,你房子還沒捂熱乎,10年互聯網又來了,電風扇、鋼鐵、汽車、飛機、電腦、手機、大數據、云計算、工業4.0、人工智能……

這樣一個三十年就從工業1.0飛奔入工業4.0的大時代里,永遠有新的更有價值的社會分工不斷出現,而人的協作卻跟不上技術的發展,制度漏洞太多,套利機會也太多,所以過去的中國是一個冒險家的樂園,而不是一個工匠的田園。

社會的機會很多的時候,大家自然是追逐新機會,不可能把時間浪費在一件產出低又可能隨時被替代的事情上。如果你看了《古惑仔》后心血來潮,非要跟自己較勁,耐住寂寞,十年磨一把絕世好刀,寶刀出鞘準備縱橫江湖時,發現大家早跑到樂視網看《太子妃升職記》去了,逗比賣萌成為了社會主流,誰還跟你舞刀弄劍啊。

這就是過去的中國,當更好的新機會不斷出現的時候,你固執的守在自己那個世界里精益求精,這不是精神,這是愚蠢。

三、中國的企業家普遍沒有安全感

中國的市場從封閉到逐步開放的過程中,一部分市場和價格充分競爭,另一部分市場和價格還處于壟斷,這個巨大的斷層形成了一個歷史性的制度套利機會。而中國的老一代企業家的崛起,普遍依賴于這種制度套利,想套利,就需要關系,有了關系,就需要打點關系。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原罪的,說不定哪天因為哪個官員的事就被清算了。

如果你一只腳在監獄里,一只腳在國外,那你自然是想撈一把就走。工匠精神,“嚴謹”、“堅持”、“耐心”這些東西,都是需要時間的,需要一個長期確定性的未來的,如果你連自己的明天在哪都不知道,哪有心思研究這些東西。

另外,即便不被清算,關系也是有時效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你跟設備部長關系好,可是這個部長可能只干三年,所以你三年內必須趕緊賺錢,過期作廢。這樣誰還有心思去精益求精呢,等你三年后求精結束,部長換了,他只用他關系好的供應商,你再精,連供應商清單都進不去,有什么用呢。

因為這三個原因的疊加,過去三十年的中國,不是很可惜沒有工匠精神,而是當時根本就不該有什么工匠精神。

至于很多人說的,沒有工匠精神是因為我們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利潤低,所以不能把質量做好,我完全不能茍同。 價格從來不是理由。

中國制造業里沒有的工匠精神,在互聯網行業中卻非常普遍。中國的互聯網產品經理對于產品的極致追求,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每一個鍵每一個位置都要經過十幾版甚至幾十版的迭代,甚至連美國互聯網界都不得不承認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用戶體驗,并不遜于他們。

但是你注意,這些互聯網產品可都是免費的!所以精益求精這件事本身,跟價格和利潤并沒有正相關的關系,它是由競爭的標準決定的。開放的互聯網行業里,用戶用腳投票,你體驗不好就沒人用。而封閉的制造業里,評標專家們靠關系投票,你體驗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產業鏈的位置更不是理由。

我曾經看到一份報道,采訪一個給人代工生產童車的老板。

記者問:為什么你貼別人的牌子,價格又不便宜,你還能有這么大的銷量?

老板說:他們要的東西,只有我有啊。

記者問:為什么牛哄哄的沃爾瑪也讓你說了算?一塊蛋糕,由你主刀來切?

老板說:他們的問題,只有我有能力解決啊。 記者問:為什么只有你能解決?

老板說:因為我關注消費者需求啊,因為我努力理解消費者啊。

“比如那張床,我知道消費者舍不得扔掉孩子才睡了一年的嬰兒床,希望能用得更久;比如那個搖馬,我知道消費者不愿意嬰兒車推出去是個物件,擱家里是個累贅;比如那個變形金剛般的童車,我知道消費者有時候懷里抱著寶寶,只騰得出一只手。”

明白了嗎,微笑曲線從來都是個偽命題,代工貼牌并不是天然就比品牌科技低級,真正低級的是你因為自己是代工就從來不動腦子。在價值鏈條上,“設計”、“品牌”和“科技”可以稱王,“制造”、“集成”甚至“物流”未必就不能稱霸。真正能夠占據價值鏈主導權的,一定是那個最終能為整個價值鏈創造增值的環節,和你價值鏈上的位置從來就沒有關系,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所以工匠精神這個東西,是有背景的,在不同的時期你的需要也不同。比如說在企業早期的時候,你要快速地去了解用戶、了解市場,這時候你如果不了解你的方向,你拼命地去弄工匠精神,可能鐵杵磨成針,然后發現這個針根本沒人用。而當企業大到一定的時候,如果你繼續瘋狂地生長,缺乏工匠精神,可能最后變成了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了。

中國現在的規模是足夠大了,發展速度也降下來了,是該開始追求工匠精神了。

但是你會發現,這個事挺難的,因為我們始終是一個對上負責的組織結構。 一個小姑娘,早上出門前可能用一個小時的時間給自己化妝,精雕細刻,但是到了公司處理工作時卻會敷衍了事。同樣一個人,有時有工匠精神,有時就沒有,因為臉是她自己的,而工作是老板的。

“工匠精神”為什么不叫“工人精神”?因為工匠是獨立人格,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同時享受精益求精的成果,所以他重視細節。而工人是對領導負責,他只關心領導關心的事。而領導恰恰是最不可能關心細節的人,職位使然,管的人和事太多,他必須更關心方向。你只對領導負責,不關心實際,只揣測圣意,必然會形成浮躁、短視、投機,這是制度使然,無關人品。

漢朝時,我們的人才選拔制度叫“舉孝廉”,可是“孝廉”這東西不好判斷,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誰家總是當官的,誰就孝廉,所以有那個四世三公的袁紹,這就變成了世襲。

“工匠精神”的道理是一樣的,它之所以沒辦法實現,因為它是“德”,而不是“才”。“德”這個東西,只能主觀理解,卻不能客觀判斷,你以“德”為標準,而不是“才”為標準,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誰跟媒體關系好,誰跟地方政府關系好,誰就有工匠精神。

僅靠道德感化和形象宣傳,無異于“在宇宙中心呼喚愛”,形式大于實際。而德國和日本這種工匠國家,我們與其說他們有工匠精神,倒不如說是一種工匠習慣。這個習慣,是由一整套高品質高標準的工匠制度,和對違規者的嚴厲懲罰構成的。這就是為什么當年僅一墻之隔,西德以高品質聞名于世,而東德卻乏善可陳,以主觀的“德”為社會標準,人治大于法治,立法不嚴,選擇性執法,建立不起工匠制度,就沒有工匠習慣,更不可能有工匠精神。

今天我們真正要學的,是工匠制度,用制度養成制造業的工匠習慣,再把工匠習慣升華為工匠精神。

制度——習慣——精神,這是中國制造文藝復興的必經之路,而這條路不能靠儒家,必須要靠法家。

上一篇:傳統體育論文范文下一篇:大專護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