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筑空間設計論文范文

2023-09-17

建筑空間設計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將對“適老化”理念設計進行介紹,分析當前基于適老化理念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存在問題,列舉出具體的設計思路,以期為相關設計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適老化理念;養老建筑;空間設計

如今,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老齡化”現象日益凸顯?!鞍偕菩橄取笔俏覈囊豁椈緜鹘y理念,為了讓老年人能夠更加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人們對于養老建筑越來越關注。因此,有關人員應當針對當前相關設計存在的問題,深入了解適老化理念,進而設計出更加適應時代的養老建筑。

1、適老化理念概述

1.1適老化理念設計定義

適老化理念設計,即在醫院、住宅以及商場等公共性建筑內,結合老年人行動特點以及其身體機能制定適宜的設計方案,從而滿足老年人出行、鍛煉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各項需求[1]。

1.2基于適老化理念養老建筑空間應遵循的原則

基于適老化理念養老建筑空間的基本原則為舒適、健康、安全以及方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適應老年人的特性以及需求;

(2)注重老年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3)消除障礙,便于老年人活動。

2、基于適老化理念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現存問題

當前我國有關部門對基于適老化理念養老建筑空間的設計工作愈來愈重視,各級政府部門也為此項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支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有關人員的高度重視,主要體現在:

(1)在我國,基于適老化理念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工作尚處于初始階段,起步較晚,相關的技術、人才、經驗較少,對新時期老年人的關懷、身心需求等尚未深入了解;

(2)基于適老化理念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工作還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具體設計的涉及面不廣,多數都體現在具體的建筑內細節,而沒有進行整體的規劃;

(3)由于此項工作在我國起步較晚,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套統一的行業規范、標準,在引入國外先進標準的同時,缺少對國內實際情況的考慮,使得很多標準流于形式,很難直接適應我國的國情;

(4)在設計過程中,很多設計人員缺少對新時期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的重視,依舊只是考慮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

(5)許多設計人員在設計工作中僅僅考慮了老年人的一些基本需求,而沒有綜合考慮服務部門以及運營部門的需求。

3、基于適老化理念養老建筑空間的具體設計

3.1公共空間的具體設計

3.1.1入口空間

在各大公共空間中,入口的空間是老年人駐留時間、頻率最多的地方,設計人員應當重點關注此空間的流線組織、空間形態以及尺度等。根據多數老年人反應較遲緩、行動腳不方便等特點,設計人員應當使入口與休息空間保持一定距離,便于老年人對外的觀察。同時,設計人員也應當為入口處的門框、棱角處進行人性化設計,以便使老年人的倚靠等行為具有舒適感。

3.1.2娛樂空間

由于年齡逐漸增大、身體機能逐漸退化,老年人極易產生消極、自卑等負面情緒。因此,設計人員應當根據老年人的興趣愛好設計多樣化的娛樂空間,具體應當包括閱覽室、宗教活動場所以及健身室等,讓老年人在這些場所中能夠進行讀書、畫畫、唱歌、演奏樂器、跳舞、打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等豐富的業余活動,不僅能滿足老年人鍛煉身體的需求,也可以滿足其增加交流的心理需求,進而逐漸幫助老年人感到老年生活的豐富和充實。

3.1.3醫療空間

由于老年人極易患各種老年病,在基于適老化理念養老建筑空間設計工作中,醫療空間的設計時必不可少的。醫療空間的功能應當具體包括老年人日常體檢、料理看護、特殊病監護以及常規病醫療診斷等,在設計劃分時,應當劃分出康復室、醫療室以及護理站等。為了滿足患病老年人不被打擾的需求,醫療空間應當處于相對僻靜的場所,且空間應當保持衛生清潔、具有人文氣息,從而消除患病老年人的不安心理。

3.1.4社交空間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很多老年人的兒女都忙于工作,其對老年人的關懷很多時候并不及時,極易導致老年人心理產生孤獨、空虛、寂寞等不良情緒。因此,設計人員應當為老年人營造社交氛圍、提供社交場所。社交空間應當符合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從空間布局、空間結構等設計方面引導老年人與他人進行互動交流,空間類型應當豐富,從而滿足老年人不同的社交需求,進而促進老年人擴大社交圈,逐步放松其心態,最終緩解老年人的空虛感。

3.2交通空間的具體設計

3.2.1電梯、樓梯

(1)電梯:電梯的設計應當滿足老年人的兩方面需求。一方面,電梯的運行聲音以及振動會對老年人產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因此,電梯位置應當原理老年人的休息區域。另一方面,電梯空間以及等候空間的設計應當滿足老年人多樣的需求,因此應當方便使用救護擔架、輪椅推動以及多人等候等,避免擁堵現象的發生;

(2)樓梯:樓梯空間的設計應當滿足以下老年人的需求,即無障礙、便于疏散、空氣流通、環境清潔、視野開闊、便于休息以及光照充足等。

3.2.2走廊

走廊主要是老年人通行、休息和交流的重要場所,其設計應當具有無障礙、便于疏散、便于休息、拐角處便于緩沖(避免磕碰)以及便于交流等特點。

3.3居住空間的具體設計

居住空間時老年人的日常居住場所,對此空間的設計也要秉承適老化理念,具體體現在:

(1)陽臺。陽臺也是老年人進行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其安全性是設計工作中的重要問題。設計人員應當合理設置室內與陽臺間的高度差,便于輪椅的推動以及老年人的行走。同時,陽臺的視野應當開闊,且注意風向問題;

(2)臥室。臥室應當具有良好的采光性和通風性,且原理喧鬧場所。同時,臥室的設計應當具有無障礙的特點,滿足老年人行走或者輪椅的推動;

(3)衛生間。衛生間應當設計在距離臥室較近的地方,便于老年人的活動。同時,設計人員在設計衛生間空間時應當充分考慮輪椅推動、日常護理等問題。另外,衛生間的地面應當不積水且防滑[2]。

結論:

總體而言,設計人員在養老建筑空間設計工作中,應當將適老化理念設計充分融入其中,從而有效解決當前存在的各類問題,為老年人營造更加舒適的活動場所和居住空間。

參考文獻:

[1]吳秀凱.適老化理念下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解析[J].居舍,2018(01):87.

[2]何顯明.基于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概述[J].江西建材,2017(21):50+52.

作者簡介:

沈誠浩,1985年7月,男,上海人,大專,助理工程師,建筑設計方向。

建筑空間設計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律與每個公民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法院建筑除其原有的職能外,像圖書館、音樂廳、體育館等城市公共建筑一樣,它也開始全面服務于社會,為廣大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裁決等服務。本文就場地設計、平面功能、內部空間、流線組織、建筑造型等方面探討如何設計轉型后的現代法院建筑。

關鍵詞:法院文化;法院建筑;場地設計;空間設計

文獻標識碼:B

1 前言

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法院?這是設計之初必須考慮的問題。

“法”,繁體字為“潼”,是一個會意字。從“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從“庸”,即解庸,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它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能用角去觸理曲的人。這同時也是人民法院的理念,可以概括為“正義、嚴謹、務實、關懷”八個字。

然而,在當前的法院建筑設計中,考慮得較多的是法律以及司法機關的威嚴感,對其公共性和服務性的考慮明顯不足。

基于這樣的認識,本設計將法院定義為服務于社會的公共建筑,并在以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2 場地設計

婁底市婁星區人民法院綜合大樓工程位于婁底市婁星區沿江路南側,西側為規劃好并已建的法院生活區和培訓基地,辦公與生活分區明確;法院用地一般應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方向與城市道路相連,以便于合理組織辦公、審判、羈押和后勤等不同性質出入的人流。本項目用地條件限制,只有北面與沿江路相連。因用地條件的不足,給設計帶來了挑戰。為方便法院工作人員上下班,人民群眾的上訪和旁聽,總平面布局時,把法院建筑中辦公部分入口設置在基地的北邊,通過大臺階直接進入二層的門廳;而審判區旁聽人員入口設置在基地的東邊通過共享大廳進入立案大廳;犯罪嫌疑人羈押入口設在用地的西面進入半地下室,再由犯人通道進入審判庭。以空間的公共性為出發點,將主人口設置在場地的北側,面向精心設計的環境優美的群眾廣場,并有意識地消解了沿街立面在外形上的主軸線,東北側自然形成較空曠的空間,利于群眾人流的集散和社會停車。這樣,盡管建筑正面較為突出,卻沒有一般法院建筑難以讓人接近的感覺。(如圖1)。

3 平面功能

在很多法院建筑的設計中,都把大廳設置在法院辦公入口處,尺度巨大,空間十分氣派,相反,群眾入口偏于一隅,而且狹小得多。但從法院建筑的深層意義來看,這種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因為,作為人類活動的“容器”,其內部空間的形狀和尺度必須滿足建筑內各項活動要求,辦公入口主要的人流是辦公人員,加起來不足一百人,而群眾入口卻是法院最大的人流集散地,法院開庭審理案件時大量的旁聽群眾和未法院立案咨詢的群眾等大量的人流全部要經群眾入口進入法院內部空間。所以法院的大空間(大廳)應結合人流特點設置在群眾入口而不是辦公入口,這也是本案綜合考慮后的設計亮點。且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法律與每個公民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法院不僅僅承擔法律裁決的任務,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即法律宣傳也悄然地落到了其的肩上。隨著我國法制社會的建設,對廣大群眾的法律宣傳越來越重要。從這點角度上來看,在法院的群眾入口設置大空間共享大廳以配合法院的日常法律宣傳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4 內部空間

在法院公共空間問題上,正是基于以上觀點的考慮。法院的辦公主人口只設置110m2的辦公門廳以供辦公人員日常的使用。并在門廳里設置傳達室以引導來訪的客人和群眾。在門廳的中央用實墻隔斷。從辦公入口一進入門廳,就可以看到“嚴格執法”四個大字映在對面的實墻之上,既可鞭策工作人員“嚴格、公平、公正”執法,也體現了司法機關的威嚴。從辦公門廳側面可進入交通核心,辦公人員可以從這里快捷的到達本建筑辦公區域的任何一個地方。本辦公門廳的設置顯得很低調,但透露著法制的威嚴。而設在群眾入口共享中庭則采取大空間處理。群眾經寬13m高3.6m的群眾入口大門進入面積為470m2高15m的頂部采光的共享中庭。大空間的中庭設置在群眾入口,滿足使用功能上群眾的集散和法院法律宣傳的的要求,更是契合了本設計“建筑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大眾”的思想。進入法庭中庭是來訪者對法院空間的一個體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體驗到的就是空間高度上的強烈對比,法律被作為體驗的對象,其形象是嚴肅、公平、無私的。中庭進入法庭則體驗從“地點的到達”到“最終的審判過程”:先通過室內坡道的上升,穿過中庭背景實墻下的門洞,進入中、大法庭的休息平臺,再進入法庭,到達“最終的裁決場所”。中庭的坡道上升處理,豐富了室內空間,且在高大空間的相互連接和連續升高的線路中完成對法律的體驗過程。在法院的公共空間設計上,打破了常規的做法,刪減辦公入口的無謂空間,增大群眾入口的空間以滿足需求,無疑契合了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和中央“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

5 流線組織

法院平面功能的復雜性體現在多重流線的相互隔離,必需綜合考慮審判前后,法官、律師、檢察官、當事人、犯罪嫌疑人相互獨立的進出路線,考慮開庭、審判、休庭、結束前后時間關系對流線的影響,保證各部分人員的安全,保證在緊急態下的應對措施。從拓撲關系上,僅僅通過水平的隔離,無法使三條或以上的連續流線互不交叉地進入多個并排的單元空間。在本設計中,當事人的活動區基本是安排在中庭的回廊,而工作流線則基本安排在內區,還有部分流線則通過垂直交通解決,從而解決多重人流的隔離問題。

現代法院功能的復雜性還體現在審判服務空間的完善性。立案庭是當事人進入法院獲得法律服務的第一個環節,保證當事人在立案過程中的私密性是立案庭設計的關鍵,本案的立案柜臺采用隔間式,以保證私密。工作人員和當事人用防暴玻璃柜臺隔開,以保證各自的安全。立案柜臺的隔間式處理,彰顯著建筑的人性化因素。

在審判區域,配套了法制圖書館、檔案庫、臨時羈押室等配套用房。法制圖書館、檔案室:供查閱法律書籍、資料、審判資料和檔案。分兩條流線進圖書館和檔案室,一條是審判廳到圖書館及檔案室的流線,此條路線與法官通道共用,與其他人流完全隔離,確保法官在審判過程中查閱資料不受任何干擾;另一條是辦公區通往圖書館檔案室的流線,此條流線方便法院工作人員在辦公時查閱資料。臨時羈押室:法院在審理刑事案件時,臨時收押犯罪嫌疑人的場所,羈押室設置獨立的車庫,警車可以直接進出。從羈押室到審判廳的流線完全獨立,杜絕了嫌犯在羈押和押送過程中的串供、逃跑和被殺的可能。

6 建筑造型與外墻材料

在立面造型的處理上,吸收了傳統建筑的構圖手法,端莊的形體、粗曠的輪廓、對稱的立面、虛實的對比、夸大的尺度、堅實的材質等,充分體現出法院的尊嚴。整個建筑高低錯落,進退有序,立面造型豐富多變,流暢,新穎別致。法院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承載著法律的嚴肅,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法院建筑在體量上宜厚實,穩重。建筑實體本身的表現力深刻,給人印象直觀,在法院在整體造型上,通過實墻體作為象征的載體,無疑是合適的。這是一種具象的實體象征,象征著法律的公正、公平以及嚴肅,是不言自明的。建筑實體的處理上,通過建筑形體進退關系及形體組合未活躍建筑體量。面向北側廣場,建筑增加了弧形體塊,既圍合廣場空間又豐富建筑體量感,中間增加凸出的體量以震撼的感受強調入口,并結合屋面舒展的構架,象征著婁星區作為新區蒸蒸日上的發展。雖然,建筑形體因入口而斷裂,但斷裂可以突破過分完整的建筑形態所引起的封閉和沉悶感覺,這種局部的破損雖然打破了規則的形態,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規則形的整體感。因而生成的形體既有規則的秩序感,又有自由變化所帶來的生動魅力。

建筑特別入口用玻璃較多以表達其親民和執法的透明,但外墻裝飾采用外掛青灰色石材,以加重建筑實體的厚實感,突出強烈的虛實對比,而取石材的“硬”和“方”象征法律的剛正不阿。同時灰色的外墻石材,使建筑達到了簡樸,精致。以“形體凸出”作為其形式的特征語言,既突出其人口,又作為反復運用的母題,使建筑既富整體性又有韻律感(如圖2)。

建筑整體看,本法院建筑雄壯、莊嚴的意向是以面的組合和體量感的表現為主要特征,透過體量及對稱顯示出張力感,建筑尺度宏偉,主體輪廓清晰,細部處理則運用統一與變化,韻律等手法,使造型豐富多變,現代感強。

設計中,始終注重建筑空間及功能的公共性和社會服務性,注重建筑的敘事功能以及建筑與人的交流,建筑中的符號、象征和隱喻必須能夠讓人理解才有實際意義。注重建筑的內在精神,以具象的象征傳達建筑內部的精神含義(法院的文化)。

在設計理念中,提倡建筑與大眾交往,使大眾理解建筑的內涵,就像理解世俗文化一樣,一座好的建筑,不僅僅是建筑師的孤芳自賞,而應該得到大眾的理解和認可。

參考文獻:

[1]程裕強,朱國進.基于面向對象思想的漢字特征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1.2.

[2]朱小地.建筑服務社會[J].建筑創作,2003.12.

[3]戴志中,舒波,羊恂等編.建筑創作構思解析——符號·象征·隱喻[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4.

[4]羅文媛,趙明耀.建筑形式語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建筑空間設計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武漢地處江漢平原,物產豐富,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故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商業大都會。武漢最早的商業場所曾在武昌的鲇魚套一帶,魏晉時期為南浦,其外通長江,內連湯遜湖、梁子湖諸湖,是過往船只的良好避風港。武漢市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吸引著八方人士競趨于此,促使其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關鍵詞:金融建筑;建筑設計;武漢市

古今中外,建筑與文化息息相關,二者的關系備受關注,并且值得討論。建筑是城市的一幅肖像,一面鏡子,它以一種凝固的美詮釋著一座城市的文化。武漢擁有一批租借地的西方建筑和當時的金融大潮時代背景有著深深的聯系,百年金融建筑無不攜刻著歷史的印記,記載著城市發展的脈絡。

一、武漢百年金融建筑的發展現狀

清中葉以后,武漢逐步演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商城。一些租借地的建筑,街面是店鋪或錢莊,街后則是石庫門住宅,形成一種雜糅形式。尤其是沿江大量歐式建筑的出現,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是沿江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商貿發展,必然催生金融業興盛,在歷史上曾有20多家外國銀行在漢設立分行,金融市場十分活躍。武漢逐漸成為華中地區的金融大都市,并成為全國四大金融城市之一。

上溯到漢口開埠,便有近代銀行出現,清同治年間英國麥加利銀行來漢租屋臨時營業,1865年英國租借地內購地建址,正式開業。繼之而來的有英國匯豐銀行,俄國華俄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日本正金銀行、住友銀行,美國花旗銀行、萬國通商銀行等。

外國銀行建筑多以西洋古典風格為主,立面嚴謹對稱,尺度雄偉,氣派莊重,多采用高大的經典柱式形成柱廊,采用石材或者仿石材建造,常用多部級和三段式構圖手法以體現銀行特征。

二、改造金融建筑的研究意義

城市中每棟建筑都是歷史的活化石,一座城市中人們對身邊建筑的記憶缺乏識別性和認同感,從本質上講意味著整個城市在歷史層面上無家可歸,我們要尊重和善待歷史,要從建筑的歷史性、歲月性、生態性等加以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英國當代哲學家曾經指出在歷史學中,首先要認識歷史的認知能力與性質,要看清歷史的本質與規律,知道什么是歷史建筑的真正價值,正同飛鳥要看清自己的影子。

三、地處漢口江灘一帶的金融建筑設計

橫濱正金銀行漢口分行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位于英租界外灘,原為兩層磚木結構建筑,1921年拆除后重建為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系由景明洋行韓明斯設計大樓,總面積為4969平方米。轉角處設有主入口,由十五級踏步進入三層營業廳,大廳頂部采光井高至三層,廳內無立柱。臨街立面均設有高大的古典愛奧尼式雙排柱廊,厚重的麻石基墩,三段式構圖完美,整棟大樓內外裝修雅致,造型對稱雄偉,頗有歷史厚重感。

英國匯豐銀行于同治七年開設漢口支行,原為兩層磚木結構,1931年由英籍設計師派納設計重建磚混結構,于1917年竣工,隨后由上海公和洋行設計,在沿江大道興建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主樓,1920年建成匯豐銀行總建筑面積10244平方米,室內為拼木地板,大理石墻面,花式馬賽克地坪,木質墻裙,壁爐采暖,水電設施齊備,有歐式宮廷建筑之韻味,沿江立面古樸典雅。整棟建筑氣質非凡,為當時武漢銀行建筑之冠。

由英商通和有限公司設計的漢口大清銀行(現中國銀行)建立于1915年,今位于中山大道江漢路口,為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系武漢最早采用此種結構的建筑。建筑正門由十級麻石步級直達二層營業大廳,正立面由四個西洋古典大拱券門形成門廊,外墻飾面麻石到頂,建筑自下而上由臺座、樓身、檐部組成完美的三段式構圖,臨街立面,均衡對稱,高大雄偉。

漢口商業銀行大樓由上海建筑事陳念慈設計,于1933年在南京路勝利街轉角處建成五層銀行大樓(解放后改為圖書館)。大樓占地1083平方米,設十八級踏步直達二層營業廳,大廳中間采用井高三層,梯井內設有籠式電梯一部,大樓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杉木樁基,建筑臨街立面由高大的愛奧尼柱式形成柱廊,入口古典雕花大拱券門,建筑外觀嚴謹富于變化,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氣氛。

1926年建成的鹽業銀行大樓,位于漢口中山大道,為五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一座具有全視覺效果的近代金融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大樓的厚實墻體,仿陶立克柱式構成高大的柱廊,柱廊內設有大門,檐口雕花簡潔大方,比例關系嚴謹,尺度完美,整體建筑于西洋古典風格中蘊含著現代氣息。

在20世紀20年代,武漢的銀行已經頗具規模,素有漢口華爾街之稱,在漢口江漢路南段一帶聚集著國內外銀行金融機構20余家,雖遜于上海,但與天津、廣州齊名。

四、武漢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造就了其商業繁榮與浮沉變幻

南來北往人流不息,這決定了武漢金融建筑蘊含著兼容并蓄、雜糅南北的商業氣息。沒有傳統形式的比照,更能自由發揮,沒有清規戒律,更能兼容并蓄,吸納外來文化且與時俱進的雜糅風格。

(一)歷史建筑的歲月價值,歷史價值,紀念價值的研究

歷史建筑所擁有的歲月價值,是指歷史建筑自其產生后,隨著時間的流逝,在自然力和某些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包括其結構、材料、形式、色彩、構筑工藝等在內的多方面形態特征,在逐漸由整體走向解體,由全新走向陳舊、衰退、離散的過程中,通過種種痕跡的積累使得建筑擁有某種價值。對于現代人而言,歲月的痕跡打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因此,人們清晰地認識到,正是這種時間的流逝使得建筑擁有了歲月價值。

正如漢口臨江的百年金融建筑,這些建筑屹立百年,見證了武漢的近代金融史。經歷風雨的外立面麻石,室內經典的裝修風格等等,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這些建筑在當代建筑群里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新的,正是這些痕跡讓這些百年建筑看上去顯得比周圍新的建筑具有城市的重要性。

對產生某一特定時期的歷史建筑所具有歷史價值的認識和崇拜,總是與其它方面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其一,歷史建筑的初始狀態得到如實的保持,歷史價值也就越大;其二,歷史建筑的初始狀態,無疑是解讀歷史價值的重要依據。武漢百年金融建筑在初始狀態下產生的狀態,為我們日后解讀近代武漢金融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證信息,這就是歷史價值的重要體現。

純粹的紀念價值,往往與歷史性價值有著密切的關系,武漢的百年金融建筑成立之初,是時代的產物,不同的時期反映出不同的時代特征,因此歷史紀念價值也是建筑本身自然形成的。

建國之后的武漢金融事業長足發展,如今,位于漢口的建設大道,已成為武漢最具規模的金融一條街,沿建設大道至青年路到香港路,并向江大路與黃浦路延伸,十里長街,聚集了二百余家金融機構,包括漢口銀行、長江證券、眾合人壽、交銀國際信托、武漢農村商業銀行等;十四家中外資銀行區域總部,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匯豐銀行、東亞銀行等;十九家證券公司區域總部,國信證券、招商證券;十五家保險區域總部,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陽光保險等。還有很多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在此,充分顯示了財富帶來的金融集合效應,從空間形態來講,這必是武漢最具代表性的金融街景,行走在建設大道,你會領略到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的金融建筑魅力。

武漢金融建筑的發展與時俱進,不同時代的金融建筑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特征。若要追求武漢派的地域文化和特色,還需要大力提倡,是當代建筑師的職業追求與奮斗目標。

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根據武漢發展的總體目標,隨著武漢城市圈的兩型社會,綜合實驗區的實施,將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促進金融建筑的網點,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將使得武漢逐步成為經濟實力雄厚,科學文化教育發達,基礎設施完善,社會安定和諧,人民生活富足并具有武漢城市特色的現代化文明城市,武漢金融建筑將隨著時代的步伐,續寫新的燦爛篇章。

(二)續寫武漢新篇章——武漢具有豐富的自然山水資源及歷史文化,山水及歷史建筑特色景觀審美結構研究

歸納總結武漢三鎮對未來城市的特色保護提供參考標準,歷史建筑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反映城市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歷史建筑景觀。

武漢市是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重要城市,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武漢城市的主干道平行或垂直于長江、漢水,并與長江,漢水共同構成整個武漢市的城市認知結構。武漢處于山水環繞,大江大河交匯之處,河湖水系之發達在全國獨一無二。國務院批復的全國重點城市總規劃中,明確指出濱江、濱湖城市特色的僅武漢一個城市,形成兩江四岸的特色景觀。

泱泱大武漢,三鎮鼎立,蘊含著盤龍文化,荊楚文化,黃鶴文化,東湖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優秀文化。武漢占盡九省通衢之便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菜肴和風味小吃。

一個多世紀前,武漢身處內地的一個中心城市,發展成為開放性,現代性的大都會,完成了由傳統形態向現代都市的轉型,成為中國乃至亞洲非常重要的現代化大都市。武漢城市的近現代化轉型在眾多城市當中非常獨特,其深層上是一次文化思想的轉型。它促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發生在武漢,提供了建設現代化大都會的樣本,在城市建筑建設方面獨樹一幟。

不是所有的過去都值得懷舊,不是所有曾經的輝煌都會帶來今日的風光。在武漢城市低矮的屋檐下和斑駁的梧桐影里穿行,感受碼頭文化帶來的直率和坦蕩。由長江上望武漢兩岸,滔滔江水滾滾飛逝,南北兩岸燈火璀璨,這里的文化有著如此的凝聚力。漫步于各租界的建筑群,潛移默化地將這一種歷史融入自己。理解這座城市包容這座城市,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它,愛護它,沒有白發的老者是可怕的,沒有缺憾的城市是虛幻的,它彈痕猶在。無數的缺憾造就一個美麗。走遠了會想念它,想念它的日日夜夜,春夏秋冬。走遠了,會深深的眷戀。這座城市給了我坦率的個性,如血液一般成其命脈。武漢,流淌數千年,讓我歡喜讓我憂的家園。

作者單位:

武漢紡織大學

建筑空間設計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推動著現代商業建筑的迅速發展?,F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是現代商業發展的核心。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還存在著諸多缺陷與不足,必須給予高度重視與深入研究。文章主要對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進行了分析,并從空間、交通、環境三個角度探討了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的設計策略,希望可以為促進現代商業建筑的持續發展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商業建筑;中介空間;設計

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推動著商業的發展,同時商業的繁榮發展,也促進了市場經濟的持續增長?,F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與現代商業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F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是重要的過渡空間,可以滿足顧客的休憩需求,同時也可以提高現代商業建筑的競爭力?;诖?,應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設計水平。

1、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

對于現代商業建筑來說,其空間結構有著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同時在使用功能上也有所不同。中介空間可以對不同功能區進行過渡,保持各功能區之間的緊密聯系。如,步行街、建筑前廣場,是典型的中介空間。中介空間兼顧文化、交通等功能,可以滿足消費者、商家的多種需求?,F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其是面向所有消費者,能夠使消費者的活動的過程中隨時休息。對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進行整合設計,可以使現代商業建筑整體風格發生改變,提高現代商業建筑的層次感。

2、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整合設計策略

2.1空間角度

從空間角度對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進行整合設計。首先,宏觀空間格局的架構。通過重新組合視覺秩序,能夠實現城市空間中空間品質、視覺品質的有效整合,提高城市建筑形象的美觀度。在對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進行整合的時候,為實現整合效果的提升,可以應用視覺秩序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視覺秩序法的步驟如下:第一,設定視覺標準。根據城市宏觀空間發展要求,確定視覺分析質量標準;第二,選擇典型視點/面。根據周邊環境,選擇一個最能反映現實感受的目標場地;第三,開展方案對比,選擇最優方案。通過多個方案的對比分析,從中選擇一個最合理的方案,然后從已選擇的視點/面,綜合分析這一方案。由此可以看出,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整合設計中,空間協調城市視覺秩序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視覺秩序法的步驟,可以看出,在整合設計的過程中,應從整體層面上,來組織視覺秩序,靈活設計,從而實現現代商業建筑、城市空間之間的良好過渡。同時,借助視覺秩序,將城市空間中現代商業建筑的具體位置顯示出來,吸引更多人前往商業建筑。其次,中觀空間序列的統籌?,F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整合設計中,整合空間分區、空間功能設計是關鍵的內容。通過分析現代商業建筑的實際情況發現,現代商業建筑表現出了多元化特征,對中介空間功能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诖?,現代商業建筑空間設計中,應對不同空間的功能進行充分利用,并合理整合,從而將不同功能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滿足中介空間使用的多樣化需求。

2.2交通角度

從交通角度對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進行整合設計。首先,交通設施融合。其指的是,依托中介空間,對商業建筑、城市公共交通設施進行合理整合,對交通空間進行充分、高效利用,并科學設計,以實現空間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更好地為人們提供便利。這個過程中,最合理的措施是,借助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的整合,實現交通設施與商業建筑公共空間之間的有機融合。采取這樣的設計,徹底改變了以往城市交通、商業建筑間的壁壘,強化了城市空間的整體性,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壓力問題,還能吸引更多人前往商業建筑,有利于商業建筑效益的提升,可謂是一舉兩得。其次,打斷空間界線。通過打斷空間界線,實現商業建筑、中介空間的整合,能夠使商業建筑與外界之間保持良好的聯系。最后,動線整合設計?,F代商業的發展,離不開穩定人流的支持。為了使人們更加便利、快捷地前往商業建筑,必須改善、優化商業建筑的交通條件。但若是交通過于發達,也會給交通通行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阻礙商業建筑的空間發展。面對這樣的問題,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整合設計過程中,應站在整體角度,對交通動線進行科學規劃,從而使商業區的人流、車流能夠快速整合,保持各方面之間的關系協調,更好地推動商業建筑的發展。

2.3環境角度

從環境角度對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進行整合設計。首先,弱化建筑。采取弱化建筑的方法,可以促進建筑、自然環境之間的緊密融合。為了實現建筑的弱化,需要對室外中介空間、商業建筑屋頂進行變動,對屋頂、地面開展互逆設計。目前來說,主要是采取建筑地下化的方式,來對屋頂、地面進行互逆處理?,F代商業建筑的使用人群,若是使用過程中可以直接接觸地面,便會獲得獨特的感覺。而采取互逆設計,便能在商業建筑的內部建立自然界環境,使人們獲得更好的感受。在對建筑進行弱化處理的時候,可以應用平底互逆等形式。其次,模擬自然。綠色植物目前已經涉及到了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接近自然、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一個主要途徑。綠色植物有著明顯的生態性特征,可以給人的視覺帶來沖擊,有利于人體健康?,F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整合設計中,可以采取建立綠色屋頂的方法,來模擬自然。同時,在屋頂打造獨特的景觀,符合節約用地的要求,也有利于改善土地資源短缺的現象。此外,通過轉變綠化方式,將屋頂當作主要的綠化場地,實現了綠色空間的有效延伸,使得現代商業建筑與綠色空間之間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最后,創造標志。創造標志對于城市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從環境角度對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進行整合設計,可以使城市景觀更具標志性。打造標志性建筑物、明確具體主題是創造標志的主要途徑。商業建筑中介空間景觀設計過程中,最為常用的方法是綠化設計、水景設計。但對于商業建筑中介空間景觀設計來說,是否能夠吸引人群的關注,是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為更好地吸引人群的關注,應對景觀進行主題化設計,同時這也是創建城市標志性場所的一個有效手段。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的整合設計,是推動現代商業建筑進一步發展、促進商業建筑市場競爭力提高的有效措施與重要前提。從空間、交通、環境三個角度對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進行整合設計,可以賦予現代商業建筑中介空間更多功能,提高現代商業建筑的吸引力,使現代商業建筑擁有更多活力,進而為現代商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徐紅軍.商業建筑設計理念與控制措施探究[J].門窗,2019(23):144.

[2]畢波.現代商業綜合體建筑設計要點探討[J].地產,2019(22):21.

[3]李耀宗.現代商業建筑的發展趨勢與設計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15):9.

[4]呂晨陽.融合城市環境的現代商業建筑設計[J].中國住宅設施,2019(03):11-12.

作者簡介:

李培民(371327198404242215),1984.

04-,男,山東人,工程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建筑設計。

建筑空間設計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幾年,人們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來越關注和重視,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建筑師重點考慮和解決的問題。經驗和研究均表明,合理的將抗震設計和建筑設計進行綜合考慮,才能實現最終的設計要求,保證建筑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穩固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抗震設計融入建筑設計的作用,緊接著分析了建筑設計融入建筑抗震設計后應注意的細節,最后簡單分析了建筑設計過程中應重視的抗震設計問題。

關鍵詞:建筑設計建筑抗震設計作用

引言:

近幾年,人們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來越關注和重視,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建筑師重點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大部分研究和實際經驗表明,如果在建筑設計中單一的考慮建筑抗震設計,很難實現抗震的要求,需要將抗震設計和建筑設計進行綜合考慮,才能實現最終的設計要求,保證建筑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穩固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建筑抗震設計融入建筑設計的作用

建筑設計,是建筑抗震設計施工過程中的基礎。在最初定稿時,建筑的結構設計不能進行較大面積的變動。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結構必須嚴格按照建筑的設計進行,對于制定好的建筑物設計方案,在實際施工時如果可以很好的實現建筑物抗震設計的要求,則可以在保證建筑物質量的同時,保證建筑物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反之,當建筑設計方案中的建筑抗震設計有一定缺陷的時候,勢必會導致建筑物的抗震設計出現諸多的問題,建筑結構設計不能實現科學的布局。簡而言之,建筑設計是建筑抗震設計的基礎,在設計時我們需要將兩者結合,從而保證建筑的穩固性和安全可靠性。

二、建筑設計融入建筑抗震設計后應注意的細節

(一)注意建筑的體型

建筑的體型主要由平面的形狀以及主體的空間形狀這兩方面共同決定。在相當數量的地震案例中都說明,如果平面的形狀相對較為復雜,如平面凹凸不平、側翼較多等等,在地震出現時,都是受到損壞較為嚴重的地區。與之相反,如果平面的形狀相對較為簡單,則在地震中受到的損壞則相對較小。根據經驗可以知道,一些較為規則的形狀,例如扇形、方形等,具有較為良好的抗震性能。而對于立體的空間形狀,需要格外注意整體的協調性,避免整體的不對稱性,不對稱性的出現勢必會引起質量以及剛度分布的不均勻,引起扭轉現象的出現。綜上所述,在建筑設計中,建筑的體型與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密切且至關重要的聯系。

(二)建筑的平面布局設計

在建筑設計中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建筑的平面布局。從平面布局上,可以較為清楚的了解到該建筑物在投入使用之后的主要功能和使用的,除此之外,還可以明確的了解到兩根柱子之間的實際距離、整個空間活動的面積、建筑中通道和樓梯的具體位置、建筑實際房間數量和布置等等。一般情況下,在建筑設計時,每一層的建筑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其平面地布置勢必各有風格特點,總體來講,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對于外圍填充墻、內隔墻、有相應強度和剛度的非承重內隔墻,需要重點注意它們之間的協調性;同時,需要實現對稱設計,協調好墻體和柱子,可以很好的避免在地震時出現扭轉現象;另一方面,對于電梯井筒位置的設計,需要格外注意進行協調,電梯井筒是剛度特別強的物質,其扛側力強度相對較強,地震中會吸引地震大部分能量。

(三)注意建筑豎向布置

在注意建筑平面設計布局的同時,還需要注意建筑的豎向布置。而對于建筑的豎向布置,需要注意建筑在高度結構上的剛度和質量的分布問題。對于多層建筑,其每一層的功能和設計風格有所差異,因此極易導致在樓層之間引起剛度和質量分布的不均勻現象,地震中這勢必會引起扭轉現象的發生。例如,在這個建筑的下面幾層一般是用來做商場,則建筑設計一般均是大柱距和大空間,而上層是公寓的情況時,則建筑設計一般是墻體設計的較多,而柱子較少,同時,部分樓層還會設有較大空間的會議廳等等,整棟建筑遮陽的設計導致在豎向布置上,建筑的剛度質量分布出現較為嚴重的不均勻現象,而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相鄰兩個樓層之間的剛度質量分布存在較嚴重的差異,很容易出現剛度突變的現象,進而引發扭轉現象的出現,抗震性能受到很大的影響。

三、建筑設計過程中應重視的抗震設計問題

(一)建筑物屋頂抗震設計

在目前建筑設計中,建筑物的屋頂過高或者過重極為重要的問題。如果屋頂的高度過高或者重量過重,勢必會加重地震帶來的影響,使建筑物產生變形,建筑物抗震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嚴重的制約。同時,如果建筑物屋頂和建筑物底部的重心不能保持在一條線垂直線上,則會導致建筑物的抗側力不能保持連續,使建筑物的扭轉效應加劇,減弱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綜上所述,建筑師在進行房屋設計時,應該極力避免建筑物屋頂過高或者過重的現象,應該保持整個建筑物的結構和剛度均勻分布。

(二)設計限值控制

在建筑物設計的有關文件中指出,在設計建筑物時,需要考慮抗震要求的限值控制,考慮建筑物的高度和建筑物樓層的數量。在實際進行建筑物的設計時,存在大量建筑物高度超標或者建筑物樓層數超標的現象,同時,部分建筑物存在寬度超標的情況。這些不合格的超標現象,勢必會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帶來一定的影響和安全隱患。所以,在進行建筑物的設計時,只有很好的與建筑抗震設計進行完美的融合,才能實現有效的限值控制?,F列舉一些實例:當防裂度為8時,粘土磚等對稱建筑物的總高度不得超過18m,建筑物的層數應該在6 層以下;當底層框架為磚時,建筑物的高度應該在16m以下,樓層數在5層以內;當建筑物材料為鋼筋混泥土框架時,建筑物高度應該在45m 以下,同時框架的抗震墻高度應該在100m以內。

在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抗震要求的限值控制,與此同時,建筑設計師還需要考慮局部墻體尺寸和的房屋抗震橫墻之間間距的限值控制。對于局部墻體尺寸限值控制這一問題,局部墻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增強建筑物抗震的強度,當建筑物局部墻體的尺寸限值小于預先規定的值,則不能夠實現建筑物抗震設計的要求,勢必會導致墻面的裂開甚至是倒塌事故出現。對于抗震墻的限值控制這一問題,簡單來講就是避免橫墻間距超過原有額定值的出現,如果不能達到這一要求,很容易使得建筑平面的剛度下降,在遇到水平地震力的時候,建筑物縱墻容易產生形變,在一定程度上嚴重的制約了建筑物抗震的承載力度,最終使得建筑物出現倒塌。綜上所述,在建筑物設計過程中,對于建筑物設計的限值控制,一定要引起格外的注意。

三、結束語

近幾年,人們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來越關注和重視,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建筑師重點考慮和解決的問題。經驗和研究均表明,合理的將抗震設計和建筑設計進行綜合考慮,才能實現最終的設計要求,保證建筑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穩固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抗震設計融入建筑設計的作用,緊接著分析了建筑設計融入建筑抗震設計后應注意的細節,最后簡單分析了建筑設計過程中應重視的抗震設計問題。

參考文獻:

[1]蓋希君. 淺析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作用[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3:196.

[2]嚴朝宗. 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作用分析[J]. 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10:40.

[3]孫作芹. 分析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作用[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0:221.

建筑空間設計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立足于國內外康養建筑實際情況,首先對國外康養環境建筑空間設計現狀、康養建筑空間設計分類對比情況進行了分析,然后結合我國我國康養建筑空間設計現狀,提出了幾點適宜中國康養建筑建設的建筑空間設計方法以及建議。

關鍵詞:康養建筑;建筑設計;養老設施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研究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截止到2019年年底,中國人口老齡化增速位列世界第一,預計2030年,中國“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國家,2050年,社會將進人深度老齡化階段,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30%。所以,構建完善養老體系,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自2011年起,我國就開始持續推動養老建設工作,倡導參照‘舊本”模式,創建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支撐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由此可看到,在我國擬建養老體系中,養老設施是為養老服務的主要供給方。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而意大利23%、德國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這些國家在養老建設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故需要深入探析這些國家康養建筑空間的設計案例,橫向比較各國康養建筑空間的異同,以為我國相關工作發展指出方向,并揭示我國康養建筑空間設計存在的問題。

1 國外康養環境建筑空間設計現狀

采取文獻查閱法對國內外康養環境建筑空間設計進行調查、分析、判斷。

1.1 德國康養建筑空間設計案例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推進養老制度建設的國家,德國的康養住宅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護理類、另一類為社會住房類。具體表現為社會住宅、老年住宅、養老院、護理院、綜合機構,其中社會住宅主要針對低收入健康老人建設,政府籌資建設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在房租方面予以補貼,住宅中設計有緊急呼叫裝置、輔助行走裝置、無障礙通道等;老年住宅主要針對生活能夠自理的老年人,空間內設置有獨立衛浴,形式和一般住宅相同,為便于老年人通行,設置有無障礙通道、輔助行走裝置等;養老院在老年住宅的基礎上,設置了護理空間、生活照料空間,空間規模更大,空間劃分明確;護理院針對無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完善的醫療護理服務、日常照料服務;綜合機構主要針對不同類型老年人,提供想用照料服務,空間劃分和養老院相同。以St.Carolushaus老年護理中心為例,St.Carolushaus老年護理中心設置有兩個單元,每個單元均設置有直達單元中心的通行內核,圍繞中心分布老年居室,兩個居住單元通過廊道直接連接,走廊中設置有支持日常護理工作的儲藏室、洗衣房等功能用房。從St.Carolushaus老年護理中心的結構可看出,St.Carolushaus老年護理中心兼具人性化的空間設計,為老年人設置有獨立空間,且各類空間的辨識度較高,利于老年人進行分辨,也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護理服務。在康養建筑空間的用地整體規劃方面,德國主要是“因地適宜”,根據擬建地的地形變化來對基礎設施、朝向等進行調整,并合理確定公共空間、附屬建筑、主體建筑的位置、占比等,最終形成一個疏密有致的空間布局。

1.2 美國康養建筑空間設計案例

目前,美國現存的康養建筑可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學院類型,此類是較為傳統的美國康養建筑,建設效仿一般學生宿舍建設;另一類是伴隨美國養老體系逐步完善而產生的深度看護康養建筑。這種變化是伴隨美國經濟發展而衍生的,比如美國玫瑰大地老年人社區、蘭卡斯特臨終關懷中心(見圖1)、蒙哥馬利之家(見圖2)等,根據其功能,在空間設計方面就存在諸多差異,美國玫瑰大地老年人社區共容納70戶老年人,提供基礎的社群服務;蘭卡斯特臨終關懷中心則是針對健康程度較低的老年人,具有24個不同的居住單元,并提供專業化的臨終照護服務;蒙哥馬利之家具有160個居住單元,可為經濟條件良好的老年人提供全日制照料服務。這里以21世紀以來美國建成的康養建筑為例,絕大多數美國康養建筑總體功能平面布局都綜合考慮到了自然景觀以及陽光結合,且順應地勢發展,綜合考慮到主體建筑、停車場、室外空間等,建筑和周邊環境良好融合,同時再靈活調整交通動線;公共空間處理采取差異化的圍合方式,比如以院落的方式連接不同樓棟的公共空間,充分滿足老年人的空間需求,保證老年人能夠進行一定的社會化活動;建筑細部方面考慮到了老年人行為特征,在各處均設置有輔助設施,如導盲線、開關、建筑符號等。

1.2 日本康養建筑空間設計案例

日本的傳統文化出于我國,其社會環境、觀念等和我國基本一致,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故在康養建筑建設方面,日本有著諸多可供借鑒的經驗。從日本的各類康養建筑可看出,多數老年人獨立居住的空間,均表現出了明顯的“細分化”趨勢,比如房間的玄關、衛生間、洗漱臺等,均根據老年人的生活習慣、生活能力進行了有效調整;日本康養建筑設計理念充分彰顯了日本傳統文化情懷,圍繞本地傳統文化對建筑細部節點進行了全面優化,各處均設置有相應的康復訓練設施,不僅能夠讓老年人的舊情懷得到有效釋放,同時也能夠優化康養建筑空間的康復修養功能;日本康養建筑空間設計尤其注重老年人隱私空間的處理,設計重點考慮居住空間隱私性,有限的居住空間內,能夠滿足老年人洗漱、更衣、待客、睡眠、如廁等需求,且可保證老年人不受到打擾,保證老年人隱私能夠得到姣好的保護,比如通過軟質隔斷對起居室和臥室進行處理,老年人在睡覺時就可以將軟質隔斷放下,從而形成一個相對私密的空間結構。

2 康養建筑空間設計分類對比

2.1 空間設計類型對比

一是單體空間和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對比,從老年人的生活習慣來分析單體空間設計合理性。首先,空間功能必須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符合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日本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日本康養建筑單體空間設計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考慮到日本老年人注重因素以及雜物較多,設置功能完備的居住空間,并增加收納空間;德國康養建筑單體空間設計則更注重老年人的社群交往需求,根據老年人的愛好對公共空間進行調整;二是空間形狀和老年情懷,康養建筑本身是滿足人“需求”的一類建筑,故必須重視人的主觀感受,將老年人自身情懷融入到建筑設計中,在滿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同時,保證老年人能夠在空間中進行正常的生活,能夠正常修養。比如,日本八千代養老設施居所(見圖3),該康養建筑就考慮到了老年人的情懷需求,各個樓層以街道命名,樓層和立體化街區對應,保證老年人的情懷得到滿足;三是康養建筑的空間和建筑結構形式的對應,目前國內外的康養建筑大致可分為磚石結構、木架結構、鋼結構三種類型,不同的建筑結構所形成的空間也各不相同,比如傳統磚石結構的空間較為封閉;鋼結構可根據需求進行靈活調整,建筑空間相對通透;木架空間可同時滿足空間通透性、舒適性兩個方面的需求,但是造價高、使用壽命短。

2.2 多空間組合設計對比

一是銜接與過渡空間的對比,康養建筑需要依靠銜接、過渡空間連接,以保證空間之間的通透性,比如在兩個大的空間中加入一個過渡空間,不僅能夠增強康養建筑的整體感,同時也能夠增加空間的節奏感。比如,上文提及的St.Carolushaus老年護理中心,通過廊道直接連接兩個不同居住單元,然后在廊道中增加功能空間。二是空間的暗示以及引導,許多康養建筑建設必須要因地適宜,考慮到地形或者功能的限制,許多建筑的重要活動空間可能會不夠突出、明顯,以至于老年人不易尋找,因此康養建筑空間設計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區域,比如通過顏色過渡或者在地面、天花設置方向性圖案,直接而將人引導至某一個方向,從而實現各個功能空間的有效銜接。

3 我國康養建筑空間設計現狀

我國康養建筑建設深受傳統文化所影響,建筑結構形式多樣,但是受制于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許多康養建筑材料都比較單一,如今社會發展速度較快,康養建筑材料應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視,環保、安全、生態材料逐步應用到了康養建筑建設中。

3.1 空間功能分析

一類是空間功能多樣型建筑,在老年康復建筑空間中,康復大廳是為老年公寓的核心功能部分,在不同的康復訓練區域用植物或者隔墻區分空間,達到保護老年人隱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間靈活性;二是簡易劃分型,主要是在平面空間中設置不同的組團,空間為典型的開放性多功能空間,老年人能夠在空間內進行訓練、就餐或者其他娛樂活動。

3.2 動線分析

康養空間動線分布極為重要,不僅要保證老年人的安全,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同時也要確保護理工作易于落實。國內康養建筑常采用布置循環空間的模式滿足老年人需求,同時縮短護理工作人員動線,達到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的作用。另外則是部分改建的康養建筑,建筑形式類似于一般學校的學生宿舍,動線混亂,空間功能劃分存在一定問題。

4 適宜中國康養建筑建設的建筑空間設計方法以及建議

康養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質、公益性質、人文關懷性質,建筑不僅需要滿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同時也要考慮到老年人情緒、情感等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以保證老年人在康養環境中仍舊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參考德國、美國、日本的康養建筑設計案例,康養建筑設計必須要更加深入剖析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特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協調。下文就從老年人個體、空間調整、功能調整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4.1 老年人個體需求的滿足

老年人是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具有一般社會人的社會需求特征,但是卻更需要被關懷,歷經數十年歲月,累積了豐富人生經驗,且常年形成了豐富的個性。如何在空間設計方面滿足老年人的個性需求,是康養建筑設計不可回避的難題就??叼B建筑設計初期,應對潛在的人住者進行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明確人住群體的行為特征、生活模式,并對康養建筑內有限的空間進行分類,確定空間符合人住對象的實際需求,針對行為特征類似、價值觀念等同的老年人群體,應有側重的進行集中空間處理,以滿足老年人的社會交往需求。針對老年人生活動線、休閑動線區域,尤其是生活動線區域,應結合當地老年人當地生活習慣、傳統信念等對建筑材料、建筑顏色以及空間布局進行協調。

4.2 空間調整

既往研究證明,社會個體更傾向于單元較小的空間環境,在居住組群單元較小的空間內,老年人能夠享受到更為舒適的護理服務以及舒適的交流、生活,同時也能夠適當減小統一組團內老年人的交流距離,讓老年人的溝通交流更加密切,保證老年人的歸屬感以及隱私。而對于護理工作人員而言,緊密的居住組群單元,能夠更為快捷、高質的開展工作,避免工作表現出機械化、流程化等問題。在康養建筑空間設計的過程中,應以“三個準繩”為核心,一是以老年人的社群較為需求為準繩;二是以護理服務落實為準繩;三是以避免老年人產生抗拒感為準繩。

老年人活動范圍相對較小,起居室、臥室是老年人活動的主要場所,應在建筑結構方面,確保這兩個區域有充足的光照,建筑空間要有良好的隔音性,并滿足無障礙設計及需求,空間中有足夠的余地保證輪椅自由移動,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環境采光,利用軟件對日照長度、強度等進行有效分析。衛生間濕滑,容易發生意外事故,而老年人使用衛生間的頻率較高,故衛生間要有基本的防滑設計,且內部空間能夠滿足輪椅移動要求,開門也應采用內開而非為外開,潔具附近要有助力扶手等(見圖4)。

我國各地多數康養建筑,為提高經濟效益、降低建設成本,空間設計不合理,尤其是公共空間,多數建筑公共空間面積較小,服務功能欠缺,從而導致老年人生活品質大幅度降低,因此需要著重優化公共空間,提高養老質量。一是人口門廳,門廳是為康養建筑的主要動線樞紐,承載各種活動,也是老年人、訪客經常逗留的場所,其建筑空間形態、空間尺度等是設計要點。門廳設計不可單純追求“大空間”,而是要有明確的空間分布,具有親切溫暖的建筑氛圍。這里可參考日本康養建筑案例,服務臺直接連接辦公區,同時在附近設置休憩區域、小超市等,形成符合人需要的公共空間,且能夠滿足一定的社交需求。二是社交空間,大多數老年人都有“回歸社會”的訴求,社交活動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康養建筑社交空間應滿足老年人的休憩需求,同時注重空間劃分,營造出小型的、私密的交流空間,確保老年人能夠在社交空間中得以放松。

4.3 功能調整

從客觀角度看,康養建筑也是一種功能性建筑,需要滿足老年人吃穿住行的基本生活要求以及老年人種植花草、游戲、散步、社會交往、閱讀等需求,從而確保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能夠得以滿足以及延續,并讓老年人重新感到“回歸社會”。同時,要確保老年人生活足夠規律,保證健康秩序得以落實,保證緊急報警、護理聯絡等功能正常使用。在這方面,就需要對空間細部節點進行調整,比如改造老年人的居住空間,確??臻g移動無障礙,即便是老年人移動不便,也能夠在空間中自由行走,或者將扶手、開關等更換為老年人容易使用到的型號。

我國地幅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情況各不相同,老年人所要求的建筑空間形式也各不相同。在我國社會老齡化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直觀看到,中國人養老方法的變遷,即“從小的單元式照料到大的社會照料的變遷”,因老年人數量增加以及青壯年勞動力的減少,以家庭為單元的護理已經不能夠滿足社會養老需求,全社會養老已經成為一種不爭的客觀事實,而康養建筑作為全社會養老的主要供給設施,必須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對公共空間的構建、養老體制的完善、服務尺度的把握等進行調整。我國社會體制和日本、德國、美國存在根本性差異,全社會養老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落實,同時也需要在政府的統計以及社會資源調配下來實現,康養建筑設計也必須立足于制度背景,在硬件建設方面,遵循政府空間區域劃分指導,確保周邊交通、街道空間等能夠達到一般標準,保證各類空間功能能夠無阻礙的被老年人所應用。

5 結語

綜上所述,康養建筑空間設計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本身的情感需求、生活需求,日本、德國、美國有諸多成熟經驗可供國內借鑒,國內康養建筑建設務必要摒棄落后的建筑設計理念,使老年人在養老建筑空間里體驗安全健康、便捷舒適的設施和服務。

參考文獻:

1.雷體洪 馬亞莉 王宇.綜合性養老建筑設計探討——以宜昌市福泰康養中心為例.華中建筑.2018.06

2.林文潔 付北平.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醫療用房配置及空間設計研究.建筑學報.2018.S1

3.卜德清 黃越 梁鑫.北京地區養老服務驛站空間設計研究.建筑學報.2018.S1

4.胡燕 林文潔 郭華棟.北京老城社區養老設施改造研究——以椿樹街道養老照料中心56號院為例.建筑學報.2018.07

5.陳喆 陳國瑞.醫養結合型養老設施空間類型與適應性發展探討——以北京地區為例.建筑學報.2018.S1

6.明秀英.適老化理念在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應用探討.科學技術創新.2019.23

7.張廣群 石華.積極養老建筑環境的設計嘗試——泰康之家.燕園養老社區3#獨立生活樓的設計實踐.住區.2018.04

8.韓力永 羅寶閣 閆萬軍.大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設計實踐與探索——以保定蠡縣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項目設計為例.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8.07

9.柏春 吳國榮.淺議室內空間環境設計與改善老人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華中建筑.2019.11

作者簡介:林天喜,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上一篇:公共管理專業論文范文下一篇:大學生網購現狀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