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微量蛋白尿范文

2023-11-28

微量蛋白尿范文第1篇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糖尿病腎病患者42例,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治療組24例, 男14例, 女10例, 年齡37~75歲, 平均 (59.08±5.2 9) 歲, 病程 (72.52±58.4 2) 個月;對照組18例, 男10例, 女18例, 年齡40~75歲, 平均 (59.38±6.96) 歲, 病程 (68.54±47.26) 個月, 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血肌酐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1.2 診斷、納入標準

根據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判定[2]。排除合并尿路感染, 雙腎動脈狹窄, 發熱, 嚴重心力衰竭,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未按規定服藥、不配合治療及資料不全者。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2組病例均給予糖尿病低蛋白飲食, 高血壓患者口服依那普利, 必要時聯用硝苯地平緩釋片, 血壓控制在130/80mm Hg以下, 空腹血糖控制在4~7 mol/L, 餐后2h血糖5~1 0mol/ML, 血脂異常者予辛伐他汀降脂治療, 必要時聯用力平脂, 控制低密度脂蛋白<2.6 mo l/L, 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2 6 m o l/L, 甘油三酯<2.2 m o l/L。治療組在基礎治療上, 加用益氣養陰, 活血降濁方藥:黃芪50 g、黨參20 g、淮山藥15 g、生地30g、麥冬15g、五味子6g、丹參15g、川芎12g、酒大黃5g、水蛭5g、 (分3次沖服) , 淫羊藿10 g、水煎服, 每日1劑, 分3次口服, 每次15 0m L, 餐后1h服。治療4周為1療程, 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2.2 療效評定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糖尿病腎病效評定方案[3]擬定。

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 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24例顯效17例, 有效4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87.5%。對照組18例, 顯效6例, 有效7例, 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72.2%。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P<0.05)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 (FBG) 、餐后2h血糖 (P2h BG) 、24h微量蛋白尿 (MAU) 血肌酐 (Scr) 指標比較

如表1示, 2組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血肌酐指標, 治療前后無顯著變化 (P>0.05) , 24h微量蛋白尿2組治療后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 但以治療組下降更顯著, 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 (P<0.05) (表1) 。

3.3 不良反應

治療組和對照組各出現1例輕微干咳, 未作特殊處理;治療組1例首次服中藥后出現大便稀溏, 每日3次, 3d后癥狀好轉, 堅持繼續治療。2組均未出現皮疹、肝功能損害。

4 討論

糖尿病腎病由消渴日久失治, 脾腎受損, 不能固攝所致。糖尿病腎病的病位在脾腎, 病機為氣陰兩虛, 病理變化為水濕濁邪內停, 血脈壅滯, 淤血內生。我們在臨床實踐中也體會到, 糖尿病腎病病人, 起病就有瘀血阻絡的表現, 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療的重要法則。本文結果顯示, 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 配合中醫療法, 有協同降低微量蛋白尿的作用, 在減少微量蛋白尿上, 優于單純西藥組 (P<0.05) , 有助于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進展, 保護腎功能, 且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本觀察樣本數量偏少, 時間偏短, 雖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微量蛋白尿有一定的療效, 但有待大樣本長時間的臨床觀察后進一研究。

摘要: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較重的微血管并發癥, 尿蛋白定量與腎功能減退密切相關[1]。我們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 采用益氣養陰活血降濁中醫療法, 治療糖尿病腎病微量蛋白尿, 取得較好療效, 現報道如下。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腎病

參考文獻

[1] 孟小芹, 丁國華.蛋白尿的非特異性治療[J].臨床腎臟病雜志, 2005, 5:93~95.

[2] 丁學屏.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242.

微量蛋白尿范文第2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2015年9月該院收治的35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為觀察組,將同期于該院進行健康體檢的35例健康者設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54.37±5.48)歲。根據患者Hb A1c水平高低將觀察組分為A組(Hb A1c<7%)12例、B組(7%≤Hb A1c≤10%)13例、C組(Hb A1c>10%)1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2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53.62±5.43)歲。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經該院確診為糖尿病腎病,并排除肝臟疾病、心肺疾病及高血壓患者。各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方法

所有檢測者均禁食12 h,凌晨空腹取5~10 m L尿液、抽取2 m L靜脈血,將其置于試管內并添加EDTA抗凝劑,于2 h內分別檢測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蛋白。利用尿液分析儀結合透射比濁法檢驗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則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檢測。所有檢測均由專業人員操作,并嚴格遵守操作流程。

1.3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在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蛋白水平方面的差異,對比A組、B組、C組三組尿微量蛋白水平,觀察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蛋白之間所存在的關系。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檢驗者Hb A1c與U-mAlb

觀察組Hb A1c與U-m Al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Hb A1c與U-m Alb之間的關系

A組患者Hb A1c<7%,U-m Alb水平為(24.51±3.8)mg/L;B組患者7%≤Hb A1c≤10%,U-m Alb水平為(53.84±13.46)mg/L;C組患者Hb Alc>10%,U-m Alb水平為(71.36±16.49)mg/L,A、B、C3組U-m Alb水平隨著Hb A1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Hb A1c與U-m Alb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我國常見的代謝功能障礙的慢性疾病,常常引起一些血管性疾病,且長期的代謝功能紊亂及高血糖水平會嚴重損害患者腎臟、心腦血管等組織器官,甚至造成酮癥酸中毒,導致死亡[4] 。糖尿病腎病是微血管受損的常見并發癥,同時是誘發晚期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而早期癥狀往往不易發覺,常致病情遷延[5] 。因此及時有效的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在后期臨床治療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觀察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標變化情況來判斷腎損傷程度,但診斷早期腎損傷缺乏準確性、及時性,不利于早期減輕腎功能損傷[6] 。因此臨床不斷探究更加合理的診斷指標,如Hb A1c與U-m Alb。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Hb A1c與U-m Al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Hb A1c與U-m Alb水平作為診斷糖尿病腎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與科學性;在觀察組中,3組不同Hb A1c水平患者之間的U-m Alb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者間呈正相關的關系,說明Hb A1c與U-m Alb可同時作為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臨床研究顯示[7,8] ,糖尿病腎病的主要發病機制是糖尿病代謝功能障礙所致的腎小球硬化,近曲小管可在白蛋白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后將其全部吸收,因此正常尿液中幾乎不含白蛋白,但腎小球發生硬化等病變后,腎小球可減少酸肝素、負電荷乙酰硫等物質的分泌,濾過膜受到嚴重破壞,影響近曲小管對白蛋白的吸收,從而導致尿液中白蛋白水平迅速增多。而Hb A1c的檢測水平可較好的反映出患者近期的血糖水平,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同時當人體血糖水平持續增高,體內大量合成糖化血紅蛋白,抑制氧合血紅蛋白的合成,導致機體血液中紅細胞失去正常攜氧功能,造成患者體內出現腎臟內血管內皮損傷、細胞缺氧、腎小球硬化、血流下降等癥狀,最終引發糖尿病腎病。

綜上所述,糖化血紅蛋白聯合尿微量蛋白作為臨床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具有科學性及合理性,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值得臨床應用。

摘要:目的 分析應用糖化血紅蛋白(Hb A1c)與尿微量蛋白(U-m Alb)作為糖尿病腎病診斷指標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8月—2015年9月該院收治的35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將同期于該院進行健康體檢的35例健康者設為對照組,并根據Hb A1c水平的高低將觀察組患者分為A、B、C3組。給予所有患者Hb A1c與U-m Alb檢測,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Hb A1c、U-m Alb水平及觀察組中A、B、C3組間Hb A1c與U-m Alb之間的關系。結果 觀察組Hb A1c、U-m Al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B、C3組U-m Alb水平隨著Hb A1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聯合應用Hb A1c與U-m Alb兩項生化指標可較好的診斷糖尿病腎病病情,觀察病情發展狀況,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蛋白

參考文獻

[1] 劉迎春,阮劍.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診斷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6):70-71.

[2] 陳勵勛,孫晶.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0):99-102.

[3] 周瑾,張媛,易婷曲.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J].新疆醫學,2013,43(5):15-17.

[4] 古力尼沙·艾塔洪,太賽爾格林.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1):18-20.

[5] 黎桂芳.尿微量白蛋白與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腎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1):57-58.

[6] 徐祥坤.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在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8):74-75.

[7] 王永潔,湯紅英.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在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2):57-58.

微量蛋白尿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門急診、留院觀察接受檢查患者80人, 依據患者的病情將其劃分成觀察組 (糖尿病組) 與對照組 (健康組) , 每組人數40人。觀察組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病人 , 其中 , 共計男性患者31例, 女性患者9例, 患者最小年齡為43歲, 最大年齡為85歲, 平均年齡為 (67.8±5.9) 歲。對照組均為健康體檢者, 其中, 共計男性30例 , 女性10例 , 最小年齡為40歲 , 最大年齡為86歲 , 平均年齡為 (65.9±5.7) 歲。經統計學檢驗, 兩組體檢對象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 (P>0.05) , 所以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收集所有調查對象24 h內的尿液, 記錄尿量, 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尿液中含有的尿微量蛋白、轉鐵蛋白, 應用BN100特種蛋白儀采用散射比濁法檢測尿液中的微球蛋白[3]。

1.3 統計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1對數據結果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應用 (±s) 進行表示, 以t值進行檢驗, 組間差異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統計, 觀察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數值明顯高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顯著 (P<0.05) , 具有統計學意義。而轉鐵蛋白、微球蛋白數值與對照組差異性不明顯 (P>0.05) , 無統計學意義。具體數值詳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導致終末期腎衰的常見原因, 在2型糖尿病, 其嚴重性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 常見于病史超過10年的患者。2型糖尿病起病較為隱匿 , 從確診糖尿病至出現腎功能明顯改變的時間可以長達10年以上, 此時, 腎臟的病理改變無法逆轉, 對控制病情、改善預后產生嚴重不利影響。所以, 糖尿病早診斷、早監測、早預防顯得非常重要、必要?,F今, 國際上公認通過檢測微量蛋白尿的方法作為判定糖尿病病情、預后的標準, 當患者出現微量蛋白尿時, 不僅反映腎臟出現了病變, 同時也反映全身血管內皮出現了損害, 需要盡快予以針對性治療[4]。

尿微量蛋白屬于大、中分子蛋白, 糖尿病發展至一定階段時, 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 系膜基質增寬明顯, 微量蛋白尿數值加大, 則表明腎小球的孔徑屏障遭受損害。

轉鐵蛋白的分子量為76500, 同白蛋白的數值接近, 然而其所攜帶的陰離子電荷數量相對較少, 更容易通過腎小球的屏障。當前缺乏大規模試驗結果, 同時缺乏患者腎穿刺結果的對照, 所以, 不宜以轉鐵蛋白的數值判定糖尿病病情及預后[5]。

微球蛋白的分子量為26100, 通過腎小球過濾后, 在近端腎小管位置被吸收。其本身穩定性較強, 不會伴隨尿液酸堿性變化, 同時也不受體位、性別的影響。最近幾年, 經過研究表明, 糖尿病腎臟病變不但會使腎小球發生硬化, 同時腎小管也會出現病變。但是該實驗結果顯示, 微球蛋白的數值與對照組患者數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所以不宜應用該指標作為判定糖尿病病情、預后的標準。

選擇門急診、留院觀察接受檢查患者80例, 按照要求將患者劃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觀察組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病人, 對照組均為正常體檢者, 檢查兩組體檢對象的尿微量蛋白、轉鐵蛋白及微球蛋白數值。經統計學檢驗, 觀察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數值明顯高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顯著 (P<0.05) , 而轉鐵蛋白、微球蛋白的數值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所以, 微量蛋白尿檢測可以作為2型糖尿病時病情判斷及預后的參考依據 , 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摘要:目的 探討微量蛋白尿檢測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該院自2012年2月—2014年7月期間門急診、留院觀察接受檢查患者80例, 依據患者的病情將患者劃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觀察組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病人, 對照組均為健康體檢者, 分別檢測患者的尿微量蛋白、轉鐵蛋白、微球蛋白等數值。結果 觀察組患者尿微量蛋白數值明顯高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顯著 (P<0.05) , 而轉鐵蛋白、微球蛋白的數值與對照組相近 (P>0.05) 。結論 尿微量蛋白檢測可以作為2型糖尿病時病情判斷及預后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微量蛋白尿,檢測,2型糖尿病,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葛均波, 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733-739.

[2]李慧明, 葉素惠, 陳瑾, 等.微量蛋白尿與缺血性腦卒中及其危險因素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 (13) :3089-3090.

[3]魏海燕, 李素紅, 李曉燕, 等.觀察低分子蛋白尿對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患者進展到臨床糖尿病腎病的預后判斷作用[J].醫學美學美容 (中旬刊) , 2013 (3) :147.

[4]崔偉堂.科索亞治療2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臨床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4, 27 (4) :466-467.

微量蛋白尿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采集該院患者晨尿標本278份, 其中男159例, 女119例, 年齡8~60歲, 平均為 (41.5±9.6) 歲。

1.2 儀器與試劑

尿m A1b為美國生產的貝克曼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常規尿蛋白檢測采用美國Clinitek-100型尿液分析儀及配套尿試紙條。

1.3 方法

隨機收集住院患者晨尿10 m L, 將其分成2份, 用離心機轉速1 5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分成2份, 用尿液分析儀測第1份尿蛋白, 生化分析儀測第2份尿m A1b, 對超出檢測范圍患者進行重新的復核, 即超出范圍 (2+~3+) 需要用生理鹽水10~40倍稀釋后進行檢測。

1.4 判斷標準

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 并將檢測的結果分為“-”、“±”、“+”、“++”、“+++”五類;在尿微量白蛋白測定結果中, 以微量白蛋白≤22.5 mg/L視為正常范圍值, 微量白蛋白>22.5 mg/L則為陽性。

1.5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分布檢驗, 所有計量型資料以均值±標準差 (±s) 表示, 采用t檢驗。

2 結果

比較兩種方法測得的結果:由表1可見, 在278例檢測臨床標本中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陽性率82/278=29.50%, 而免疫透射比濁法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陽性率142/278=51.08%, 免疫透射比濁法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陽性率比尿液分析儀要高, 2種方法檢測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26.91, P<0.05) , 當尿中m A1b>50 mg/L時, 2種方法測得的陽性率完全一致。

注:▲與尿液分析儀的檢測結果相比較, ▲χ2=26.91, P<0.005。

3 討論

尿液分析儀是目前檢測尿蛋白的普遍方法, 其以指示劑蛋白誤差的原理, 膜塊中主要包括酸堿指標劑棗溴酚蘭、表面的活性劑和枸櫞酸緩沖系統。當在p H值=3.2時, 溴酚產生的陰離子會與蛋白質 (白蛋白) 的陽離子結合并產生顏色變化。當p H>8時可產生假陽性, p H<3時可出現歐陰性, 在使用干化學法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時容易產生的假陽性、假陰性現象, 主要有幾種原因導致的:病人服用奎寧和磺胺嘧啶等藥物及大劑量青霉素患者給藥;標本內攜帶其它分泌物 (如生殖系統分泌物) 或者存在較多細胞成分;測定方法不同對患者尿液內不同種類蛋白質的檢測敏感不同, 雙縮脲定量對白蛋白和球蛋白有顯著的敏感性, 而干化學法對球蛋白的敏感性僅為白蛋白的1%~2%。因而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時結果只能作為一種過篩試驗。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尿微量白蛋白, 其原理是抗原、抗體在特殊緩沖液中很快的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 以微粒形式懸浮于反應溶液中, 使反應液出現混濁。當反應液中保持抗體過量時, 形成的復合物與抗原量及反應液濁度成正比。在沉淀反應中形成的復合物微粒具有特殊的光學性質, 使光信號發生變化, 通過測定信號增長的速率來決定微量白蛋白的濃度, 再與標準品對照, 可計算出受檢物的含量。電荷選擇性屏幕損傷的標志蛋白是微量白蛋白, 其在正常情況下是不能夠通過腎小球濾過膜足突間隙的。但在各種誘因導致的腎病早期, 微量白蛋白均可以滲漏在尿液中。而尿m A1b通常見于糖尿病性腎病以及高血壓前期, 也在隱匿性腎炎以及腎炎恢復期尿中有見, 為目前檢測早期腎損傷的診斷和監測指標, 因此, 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在臨床的診斷中非常重要。

腎病早期尿中以白蛋白為主, 而m A1b的測定與尿分析儀檢測尿蛋白都是測定尿中的白蛋白含量, 其兩者靈敏度不一致, 尿試紙條的靈敏度為150 mg/L, m A1b檢測的靈敏度為10 mg/L, 其兩種測量方法測得的結果其相差很大, 從本組實驗可以看出, 在尿液分析儀檢測為陰性的標本154例中, m A1b檢出的陽性率為18.83%, 通過這組數據說明腎病早期通過尿液分析儀法尿常規檢測存在一定程度的漏發警報現象, 所以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結果只能作為一種過篩檢測手段。在尿液分析儀檢測為 (±) 可疑標本42中, m A1b檢出的陽性率為88.10%, 有5例≤22.5mg/L, 導致原因除兩者靈敏度不同外, 跟患者應用藥物引起其中高比重尿及堿性尿有關, 從而引起假陽性。當患者白蛋白增多時即“++”、“+++”的標本中, 兩種檢測結果陽性率為100%。該組實驗對兩種檢測方法進行比較結果顯示,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26.91;P<0.005) 。

綜上所述, 應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尿微量白蛋白準確性高、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彌補了尿液分析儀的不足。所以在檢測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早期腎病診斷中, 應選擇免疫透射比濁法進行測定。

摘要:目的 探討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值與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的值之間的差異。方法 隨機收集該院患者晨尿標本278例, 分別采用常規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和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尿微量白蛋白, 并對結果進行比對分析。結果 在檢測的樣本中, 尿液分析儀檢測出的陽性率82/278=29.50%, 免疫透射比濁法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陽性率142/278=51.08%, 尿液分析儀檢測出的陽性率很低, 并且其陽性結果中存假陽性現象。結論 尿微量白蛋白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與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測定相比, 其準確及靈敏度高于尿液分析儀, 為臨床疾病腎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的早期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尿液分析儀,免疫透射比濁法,尿微量白蛋白

參考文獻

[1] 蔣惠.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測定結果對比分析[J].當代醫學, 2013, 19 (12) :47-48.

[2] 龔曉文.尿液分析儀檢測尿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測定結果分析[J].健康必讀, 2013, 12 (1中旬刊) :114.

[3] 謝健敏, 張成祿, 于新發, 等.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測定在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評估中的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1, 29 (1) :41-42.

[4] 鄒榮良, 呂玨.尿液干化學室間質量調查的分析[J].當代醫學, 2012, 18 (7) :97.

微量蛋白尿范文第5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1年2月—2012年9月, 以該院收治的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2名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其中, 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 男108例, 女51例, 年齡在45~76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 (57.34±16.36) 歲。102名健康體檢者, 男69例, 女33例, 年齡在42~72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 (47.31±13.51) 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尿液收集留取所有研究對象的中段尿 , 并且在樣本采取2 h內進行檢測 , 加樣前3000 r/min, 離心10 min。

1.2.2自動生化分析儀 (來源 :日本奧林巴斯公司 ;型號AU400) ;試劑 (來源:上海長征試劑公司) 。所有操作丶按照說明書嚴格執行, 且在室溫條件下24h檢測完畢。

1.2.3檢查標準1正常 : 尿微量白蛋白 (MA) <19ng/L;2陽性 :尿微量白蛋白 (MA) ≥19ng/L。

1.3統計方法

對上述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計數資料采取率 (%) 表示, 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對比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尿微量白蛋 白 (MA) 陽性率比較

經檢查結果顯示, 糖尿病患者的MA陽性率為49.07%, 健康體檢組則為0, 兩組間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詳見表1。

2.2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 蛋白 (MA) 陽性率與病 史的關系

在2型糖尿病中, 其病史與尿微量白蛋白 (MA) 陽性率之間的關系密切, 詳見表2。

2.3 2型糖尿病與性別的關系

在159例患者中, 男性MA陽性率為50.49% (53/108) , 女性MA陽性率為49.02% (25/51) , 兩組差異不大 (P>0.05) 。因此 , 糖尿病組尿尿微量白蛋白 (MA) 與性別無關。

3討論

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 它會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據相關報道稱, 如果微量白蛋白糖尿病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 蛋白尿患者的人數會以每年10%~20%的比例增加。隨著腎功能的不斷減退, 由于患者個體差異較大, 在后期20年中, 大概會有20%的患者會發展成尿毒癥。在該組研究中, 健康體檢者的尿微量白蛋白 (MA) 陽性率為0, 糖尿性患者則為49.07%。由此可見, 通過尿微量白蛋白 (MA) 的檢測結果, 可為糖尿病患者腎損害的診斷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此外, 尿微量白蛋白 (MA) 與糖尿病病史之間關系密切, 患者的病史越長, 其出現尿微量白蛋白 (MA) 陽性率越高。從該組研究結果來看 , 隨著病史的不斷增加 , 患者發生尿微量白蛋白 (MA) 陽性率從27.71%上升到85.71%。而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MA) 陽性率與性別無關??傊? 糖尿病患者的尿尿微量白蛋白 (MA) 與病史呈正相關, 病史越長, 尿微量白蛋白 (MA) 的陽性度越高, 腎損傷越重。

近年來, 尿微量白蛋白 (MA) 的檢測已經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采用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結果準確可靠, 且操作方便快捷。通過檢測患者的尿尿微量白蛋白 (MA) , 可以為糖尿病腎病診斷、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

摘要:目的 探討尿微量蛋白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方法 該院檢驗科2011年2月—2012年9月對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2名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檢測分析。結果 健康體檢者的尿微量白蛋白 (MA) 陽性率為0, 糖尿性患者則為49.07%。而且, 隨著病史的不斷增加, 患者發生尿微量白蛋白 (MA) 陽性率從27.71%上升到85.71%。結論通過尿微量白蛋白 (MA) 的檢測結果, 可為糖尿病患者腎損害的診斷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此外, 尿微量白蛋白 (MA) 與糖尿病病史之間關系密切, 患者的病史越長, 其出現尿微量白蛋白 (MA) 陽性率越高。

關鍵詞: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檢測

參考文獻

[1]關盼香, 張桂芹.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對診斷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09, 4 (8) :121-122.

[2]黃江山.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意義的探討 (附130例分析) [J].福建醫藥, 2004, 4 (4) :143-144.

上一篇:微量白蛋白尿下一篇:人文主義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