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海洋論文范文

2023-03-20

海洋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2月授權寧波海事法院作為管轄試點院審理海事刑事案件,但對海事刑事案件的范圍未作界定。為統一規范管轄,應將海事刑事案件界定為與海事法院管轄受理的海事侵權糾紛、海商合同糾紛、海洋行政、海洋執行等案件相關聯的有關刑事案件。海事法院為跨行政區劃管轄,海事刑事案件的公訴機關應為案發地地市級檢察機關,而不僅僅是海事法院所在地地市級檢察機關。海事刑事案件的偵查有其海域特殊性、復雜性,應加強海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檢偵、檢法銜接與配合協作,以促進海事刑事案件訴訟各環節順利流轉。

關鍵詞:海事刑事案件 范圍界定 公訴權配置 訴訟管轄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貿易事業迅速發展,在海域中發生的海事案件和海商案件日益增多。為及時審理這類案件,有效行使海上司法管轄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84年11月審議通過《關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據此在全國有關港口城市共先后設立了11個海事法院,[1]形成貫穿我國南北海域及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的海事審判系統。同時,最高人民法院于1984年11月出臺司法解釋明確海事法院專屬管轄18種海事海商案件,之后經過1989年、2001年、2016年三次修訂,將海事法院受案范圍擴展至包括海事侵權糾紛、海商合同糾紛、海事特別程序、海事行政和海事執行等6大類108項案件,這些海事案件可以概括為與船、與海、與港口相關聯的案件。其中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修訂受案范圍時明確將海事行政案件納入管轄,主要原因在于隨著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上行政部門的執法力度日益加強,海事行政案件專門化審判的司法需求顯得較為迫切,海事法院全面管轄海事行政案件的時機已經成熟。[2]

2017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簽發《關于指定寧波海事法院作為海事刑事案件管轄試點法院審理寧波“5·7”涉外海上交通肇事案的復函》,寧波海事法院由此開啟了刑事、民事、行政“三審合一”海事審判模式試點改革。試點以來,該院共審理了浙江省寧波市檢察院、浙江省舟山市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三類海上刑事案件。具體如下:

[案例一]2016年5月7日3時34分許,馬耳他籍散貨船“卡塔利娜”輪從江蘇連云港駛往印度尼西亞途中,在浙江寧波象山海域與山東石島籍漁船“魯榮漁58398”輪霧中發生碰撞,造成“魯榮漁58398”輪沉沒致14人死亡5人失蹤。經海事部門認定,“卡塔利娜”輪在此次事故中負主要責任。事故發生后,原浙江公安邊防總隊海警二支隊(2019年改革后為浙江海警支隊寧波大隊)介入偵查,后對該輪當班駕駛員二副艾倫·門多薩·塔布雷以涉嫌交通肇事案移送寧波市檢察院審查起訴。6月5日,寧波市檢察院將該案向寧波海事法院提起公訴。該案是全國海事法院自1984年成立以來首次受理海事刑事案件。[3]

[案例二]2015年至2018年間,浙江省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區分局相繼偵破三起重大涉嫌收購、運輸、出售瀕危野生動物罪的案件,先后移送至舟山市普陀區檢察院審查起訴。2019年5月22日,舟山市檢察院指控涉案的楊士秀、劉陽等15名被告,先后非法收購236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蠵龜、海龜運至廣東出售獲利,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向寧波海事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求追究涉案人員的民事侵權責任,索賠總金額657萬余元。這是系全國海事法院首次受理涉及海洋動物保護的公益訴訟。[4]同年9月11日,舟山市檢察院指控被告人劉陽等5人犯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向寧波海事法院提起公訴。

[案例三]2019年10月初,被告人王某財與其他6人(均另案處理)駕駛“鴻達2號”船出海,從靠泊于境外海域的一艘貨輪上非法接駁凍雞爪、豬肚等貨物308噸,通過繞關方式走私進境,10月17日晚靠泊象山縣力洋鎮釣魚礁碼頭,正在卸駁走私進境貨物時,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此外,王某財等人于2019年8月下旬駕駛“鴻達2號”船在韓國一港口非法接駁凍雞爪等貨物總計472噸,通過繞關方式走私進境。被告人王某財獲取非法所得七萬元。2020年6月17日,寧波市檢察院指控被告人王某財犯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罪向寧波海事法院提起公訴。[5]

繼2017年2月寧波海事法院試點管轄海事刑事案件后,海南省于2020年10月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提出要推進海事審判“三合一”改革,[6]意味著海事法院試點管轄海事刑事案件將有擴大趨勢。綜觀寧波海事法院的試點實踐,帶來的問題是:

第一,海事刑事案件的范圍應如何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17年2月的復函里提出了“海事刑事案件”這個概念,但并未對其受案范圍進行界定,當前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實務界和理論界尚未形成共識。由于涉及到檢察機關對海上刑事案件的起訴移送問題,有必要予以厘清。

第二,海事刑事案件的公訴機關應如何確定?案例二中舟山市檢察院并非寧波海事法院所在地檢察機關,其向海事法院提起公訴的依據是什么?檢察機關與海事法院的訴訟監督對應關系是怎樣的?海事法院為跨行政區域管轄,海事刑事案件審判管轄涉及檢察機關公訴權配置,需加以明確。

第三,海事刑事案件審判管轄試點中應如何加強訴訟各環節的銜接?我國法律并未明確海事法院對刑事案件的管轄問題,最高司法機關亦未出臺相關工作意見對海事刑事案件的訴訟問題作出規范,海事刑事案件又因海上環境復雜、海事行為技術性、專業性強等特點,相較陸域案件的查處有較大難度,故在當前試點改革推進過程中,要提高打擊合力和訴訟質效,有必要思考海事刑事案件刑事訴訟各環節的銜接、流轉問題。

二、海事刑事案件的范圍界定

(一)海事法院試點管轄海事刑事案件的初衷

2012年以來,全國海事法院受理一審海事案件年均兩萬余件,遠超英美等航運大國。這些海事案件包含不少與違法犯罪相關聯的案件。盡管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8條規定“專門人民法院的案件管轄另行規定”,但海事法院始終未獲得對海事刑事案件的管轄權,海事刑事案件分散于各地方法院審理。隨著海洋活動的日益多樣化,諸如非法從事漁業活動、非法實施海洋開采作業、船舶越境捕撈或海底打撈、海洋污染及因船舶碰撞而引發的惡性事件屢有發生,這類案件往往涉及國際海事規則、海上專業技術規范和標準,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為充分發揮海事法院在審判業務中積累的專業優勢,有學者開始發出由海事法院統一管轄涉海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改革呼聲。[7]2014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國海事審判三十周年座談會上提出要“進一步完善法院管轄制度,圍繞國家海洋開發戰略,積極探索將相關海事行政、海事執行案件和其他涉海事民事、刑事案件統一納入海事法院專門管轄的新模式?!睆亩鴮⒐茌爩徖砗J滦淌掳讣{入審判體制改革目標。2016年5月,寧波象山海域發生馬耳他籍貨船“卡塔利娜”輪重大交通肇事案,鑒于寧波海事法院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審理涉外海事案件的經驗,最高人民法院遂授權該院作為試點管轄法院啟動對海事刑事案件的審理。

(二)海事刑事案件審判管轄的效果評析

案例一系一起典型的船舶碰撞損害責任糾紛案件,事故中死亡及下落不明的船員家屬對被告艾倫及肇事“卡塔利娜”輪所有人向寧波海事法院提起海上人身傷亡損害賠償之訴,被撞船只“魯榮漁58398”輪船舶所有人同時提起船舶碰撞損害賠償之訴。檢察機關對被告人艾倫涉嫌交通肇事罪提起公訴后,寧波海事法院指派同一審判組織對該案所涉民事和刑事訴訟進行審理。理論界和實務界普遍認為,該起案件的成功審理充分體現了海事法官對海域特性、海況、船舶設備、船員專業技能、國際海事規則以及國內海事法律等的綜合掌握,凸顯由海事法院審理海事刑事案件的專業優勢,也更有利于保障關聯交叉、不同性質的海事案件得到協調、統一、高效裁判,實現了最高法試點管轄海事刑事案件的改革初衷。[8]

案例二系寧波海事法院基于2016年3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圍的規定》第65點海事法院受理“破壞海洋生態責任糾紛案件”以及2018年1月15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條“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由海事法院管轄”之規定,先行受理檢察機關提起的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糾紛民事公益訴訟案,之后又受理了檢察機關對其中部分被告涉嫌刑事犯罪提起公訴案,免去了重復認定案件事實、證據收集重復、訴訟程序沖突等訴累,提升了司法裁判效率,同時有效解決行為人過錯及過錯程度認定可能因不同法院、不同法官審理帶來的差異,降低沖突判決發生的可能性,該案的辦理符合試點管轄海事刑事案件的改革方向。

案例三系海事法院首次審理海上走私案,寧波海事法院和寧波市檢察院認為海上走私犯罪一般涉及船舶操作、裝卸作業、跨境內外海域,海事法院審理此類案件有利于發揮海事審判專業性。法檢兩家還聯合出臺《關于海事刑事案件審理試點工作機制的紀要》,確定寧波海事法院試點審理發生于寧波市域港口和水域的一審海事刑事案件,[9]包括所有海上走私案件。

筆者認為,寧波海事法院對案例一、二的審理體現了同一法院將同一海上事件涉及的民事與刑事訴訟、民事公益訴訟與刑事訴訟統一進行審理的特征,發揮了海事法院在查明案件事實、熟悉海事法律和航運專業的優勢,在危害結果認定、規則適用等方面體現出同一性,實現了海事法院審判管轄改革的目的和價值,這也是海事法院受理海事刑事案件應予把握的原則。而對于案例三,海上走私犯罪系運用船只作為犯罪工具實施的運送違禁品進出口或者偷逃關稅的行為,筆者認為,該類案件既不具有案例一、二刑事與民事相關聯性的特征,也不具有海事案件的技術性、專業性特征,且海上走私案系我國案發量最大的海上刑事案件,在當前海事法院刑事審判專業力量配備尚不到位的情況下,將之納入海事法院審判管轄有待商榷。

(三)海事刑事案件范圍的界定

有觀點將海事刑事案件中的“海事”作廣義解釋,將海事刑事案件定義為在我國具有管轄權的海域內的海水表面、水體及水下的底土所發生的各類刑事案件。也有學者提出,海事法院應逐步將海上所有刑事案件納入管轄。[10]從司法實踐看,海上刑事案件類型廣泛,包括發生在海域、港口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故意毀損財物、破壞生產經營、偷越國邊境等犯罪,很多犯罪行為涉海涉港涉船,但不適用海事管理規則,與船舶運輸、生產作業等船員行為無關。海事法院設置的初衷主要解決海商事糾紛和海事侵權,“三審合一”的改革旨在發揮海事審判的技術性、專業性等優勢,簡單地將海上刑事案件等同于海事刑事案件有違海事審判改革的初衷,不利于審判資源的優化配置。

筆者認為,海事刑事案件的范圍應界定為與海事法院管轄受理的海事侵權糾紛、海商合同糾紛、海洋行政、海洋執行等海商事訴訟相關聯的有關刑事案件,如海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由海事法院管轄,同一行為構成污染環境罪也應由海事法院審理;非法捕撈水產品行為由海洋與漁業部門負責查處,由此引起的行政執法糾紛由海事法院審理,這類行為構成犯罪的也應由海事法院審理;各類海商合同糾紛案中存在不少合同詐騙、信用證詐騙等犯罪行為,合同簽發地雖可能在陸域,但由海事法院一并審理刑事犯罪部分與海商合同糾紛更具合理性;船舶觸碰橋梁、碼頭、海底電纜以及海上工程作業等構成重大責任事故、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等,既涉及海事侵權賠償,又涉及刑事犯罪,應由海事法院一并進行審理;對于海事法院生效判決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將之納入海事法院審理,無論從節約司法資源還是從查明事實角度,均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等等。如此,才能便于刑民、刑行、刑事與公益案件的統一協調處理,也有利于涉海法律法規的理解與適用。為加快形成可復制的海事刑事案件管轄審判經驗,試點海事法院所在地省級檢察院應加強與省高級法院的研商,制定統一規范對試點階段海事刑事案件的管轄范圍加以明確。

三、海事刑事案件的公訴權配置

海事法院實行跨行政區劃管轄,對應的同級檢察院并非法院所在地一家,而是對應全省甚至省外管轄區域內的同級檢察院,如寧波海事法院管轄海域對應的地市級檢察院有七家,又如大連海事法院對應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管轄水域內的有關地市級檢察院。應統一由海事法院所在地的市級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還是案件發生地市級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當前法律無明文規定。理論界和實務界均有觀點提出,從利于工作協調與配合角度,應統一由海事法院所在地的市級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11]對此,筆者并不認同。筆者認為海事刑事案件應由案發地市級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海事法院可指定其本部審判庭或其派出法庭進行審理。當前試點情況下,應由省級高級法院和省級檢察院統一制定工作意見予以明確,之后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司法解釋或規范性文件在全國推廣適用。原因有三點:

第一,有利于統一規范、拓展業務。案發地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已有案例二這一實踐樣本。2019年9月,舟山市檢察院就3起海龜案向寧波海事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又就其中1件5人以涉嫌犯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提起刑事公訴,由于法律規定不明確,寧波海事法院事先取得了浙江省高級法院的指定管轄,之后交由其派出舟山海事法庭進行審理,從而開創了海事案件案發海域所在地市級檢察院跨區域訴訟的先例。該批海龜案判決生效后,于2020年4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破壞海洋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民事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亦表明跨區域訴訟模式受到認可。舟山市檢察院這一實踐探索為跨區域海事訴訟提供了有益借鑒。統一賦權案發地市級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既有利于促進海事訴訟檢察業務開展,有利于改變法律規定不明情況下個案訴訟反復提請省級院授權的煩累,還有利于促進海事訴訟檢察監督工作在有據可依下及早謀劃、有序推進。

第二,有利于檢偵協作、形成合力。2018年7月國家海洋局領導管理的海警隊伍正式轉隸武警部隊,統一履行海上維權執法職責,之后組建從中央到縣區的四級海警執法機構,實現海上執法力量全域分布。2020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海警局聯合下發《關于海上刑事案件管轄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海上刑案管轄、偵檢銜接等具體問題,其中海警市級局及各分局、直屬局、工作站偵查的海上刑事案件,需要提請批準逮捕或者移送起訴的,分別向對應的市、縣區檢察院移送。海事刑事案件由案發地市級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可以方便公訴機關與轄區內偵查機關聯系溝通,在提前介入、補充偵查、追訴追漏、案件研判等各個環節開展協作配合。而如由海事法院所在地市級檢察院為公訴機關,由于地理空間的不便,不利于檢偵協作。譬如,浙江溫州蒼南海域發生的船舶交通肇事案,應由溫州海警局蒼南工作站依據偵查管轄規定行使偵查權,如由寧波海事法院所在地寧波市檢察院起訴,在檢偵溝通協同上會有諸多不便,但如果由案發地的溫州市檢察院來審查起訴則可消彌這些不便,更易形成打擊合力。

第三,有利于減少訟累、節約成本。由于海域、水域遼闊,除上海外的10個海事法院均在不同地市甚至跨省域設置派出法庭,以便于海事案件當事人就近訴訟、減少訴訟成本。同理,海事刑事案件由案件發生地的市級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海事法院受理后指定案發地派出法庭、無派出法庭的指定海事法院本部審判庭審理,有利于引導民眾就地行使監督請求權,減少維權成本。如寧波海事法院在舟山、臺州、溫州設有派出海事法庭,對于浙江臺州海域發生的海事刑事案件,由臺州檢察院提起公訴,寧波海事法院可交由臺州法庭審理;浙江嘉興以及杭州灣海域案件,則可由嘉興、杭州、紹興三地市檢察院向寧波海事法院提起公訴,由該院本部海事審判庭直接審理。如此,通過分權實施海事刑事案件的公訴權,有利于減輕海事法院所在地市級檢察機關的辦案壓力,也有利于案件發生地檢察機關與海事法院具體審判庭更好地對接,更為便捷地對相關案件進行協調處理、定分止爭,從而提高海事訴訟監督效率,實現訴訟監督效益的最大化。

四、海事刑事案件的訴訟銜接配合

一是加強行刑銜接。海事刑事案件在犯罪屬性上,除部分信用證詐騙、合同詐騙案外,多數系在海上運輸、生產作業時因違反交通運輸安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行政規范而構成的犯罪,通常由海洋行政執法機關介入行政調查處理。但長期以來,我國邊防公安以及海警力量配備較弱,海事行政執法又力量分散,海事違法犯罪行為以罰代刑現象較為普遍。2018年海洋行政機構以及海警體制改革后,行政執法權集中在海事、海洋與漁業、海警三家單位,偵查權則統一由海警行使,雖然海警機構全局分布,但執法力量配備及執法能力尚未跟上,海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機關之間仍存在執法信息互通不暢、銜接不力等問題。檢察機關應充分發揮偵查監督和行政執法監督的職能作用,積極促進海洋行政機關與刑事司法相銜接,通過建立海洋行政管理數據、信息系統和海警執法信息系統的共享機制,為海事刑事案件順利移送司法程序提供信息支持。

二是加強檢偵協作。由于體制改革后的海警執法隊伍建設尚處在轉型期,當前執法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尚不能有效適應打擊海上犯罪及維權執法形勢需要。在檢偵對應關系明確的情況下,從便于銜接溝通、配合協作的角度,建議可由沿海地市級檢察院在同級海警局設立派駐檢察官辦公室,建立起與屬地海警局的協作配合,對海警局及其下屬工作站偵查辦案整個流程實行全線監督和立體監督,通過派員介入海上偵查活動、積極引導偵查取證,形成海事違法犯罪的打擊合力。應著力加強對船舶交通肇事、危險品肇事、重大責任事故等海上物流類、海上安全類犯罪的查辦力度,關注跨行政區域非法采砂、跨境走私煤炭等大宗貨物問題、國際公約海上恐怖主義等涉外犯罪的打擊,維護海區治安安全穩定。對于非法侵占海洋資源、嚴重破壞海洋環境行為,要綜合運用行政、民事、刑事等手段追責,嚴格防止出于經濟利益或者其他因素的考量放縱違法犯罪,以刑法手段切實促進海洋生態治理。

三是加強法檢協同。海事刑事案件涉及海事規則運用,技術性、專業性強,目前由海事法院管轄審判的案件范圍不廣、數量較小,無論是海事法院承辦法官還是檢察機關的公訴人,均辦案經驗不多。應在確定案發地地市級檢察院作為海事刑事案件公訴機關的基礎上,建立海事法院及其派出法庭與相關檢察院刑案移送流轉、會商研討、對接協調、執法辦案信息數據共享等有關銜接機制,推動海事刑事訴訟流程規范化、制度化。對于實踐中存在爭議的法律疑難問題,要通過座談研討、召開聯席會議、會簽文件等方式,統一執法標準和尺度,以提高海事刑案打擊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注釋:

[1] 198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廣州、上海、青島、天津、大連、武漢設立海事法院;1990年3月,設立???、廈門海事法院;1992年12月設立寧波海事法院,1999年8月設立北海海事法院;2019年2月批復設立南京海事法院,于12月正式掛牌運行。

[2] 參見張勇健、王淑梅、傅曉強:《〈關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圍的規定〉的理解與適用》,《人民司法》2016年第10期。

[3] 參見《寧波海事法院首次受理海事刑事案件》,鳳凰網http://nb.ifeng.com/a/20170607/5730357_0.s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0年7月29日。

[4] 參見《寧波海事法院受理全國首例海洋動物保護民事公益訴訟》,中國寧波網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9/05/23/030053749.s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0年7月29日。

[5] 參見《寧波海事法院首次受理海上走私犯罪案件》,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403537493_120064824,最后訪問日期:2020年7月29日。

[6]參見《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2020-2022年)》,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427325848_114986,最后訪問日期:2020年10月26日。

[7] 2012年8月2日上海海事法院召開的“海事司法理論研討會”上,有專家明確提出海事法院應實行“三審合一”。

[8]參見曹興國:《海事刑事案件管轄改革與涉海刑事立法完善—基于海事法院刑事司法第一案展開》,《中國海商法研究》2017年第4期。吳勇奇、劉嘯晨:《海事刑事訴訟的專門管轄—以寧波海事法院試點審判的海事刑事案件為切入點》,《人民司法》2019年第25期。

[9] 參見《寧波海事法院當庭宣判首起海上走私涉疫區凍品犯罪案件》,環球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900310864960129&wfr=spider&for=pc,最后訪問日期:2020年9月10日。

[10] 參見馬方:《國家海洋戰略背景下涉海刑事案件專門管轄的幾點思考》,《人民法院報》2017年1月27日。曹興國:《海事刑事案件管轄改革與涉海刑事立法完善—基于海事法院刑事司法第一案展開》,《中國海商法研究》2017年第4期。

[11]同前注[8]。

海洋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國的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主要包括海洋生物醫藥、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洋工程裝備等產業,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發展機遇。環渤海地區的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起步較早,在產業規模、產業技術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其經驗對其他沿海地區發展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前,應通過建立政府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調節機制、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建立海洋資源開發投入機制、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等途徑加快發展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

關鍵詞: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環渤海地區;海洋科技

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軌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國家“十二五”規劃中首次部署了未來5-10年海洋事業發展的總體戰略,將海洋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而海洋產業中的海水利用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工程裝備業又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國有五大海洋經濟區域,即環渤海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北部灣經濟區。2012年,環渤海地區海洋經濟產值為18078億元,占當年全國海洋經濟產值的36.1%,在五大海洋經濟區中位居第一。環渤海地區的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起步較早,在產業規模、產業技術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研究環渤海地區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問題,對其他沿海地區發展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一、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的內涵和特征

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指在海洋資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和保護的背景下,依托海洋高新技術發展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較強帶動能力的產業。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既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我國海洋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具備下列特征:一是全局性。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夠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推動海洋經濟發展,而且還能有助于解決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二是關聯性。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性,不僅能通過前向關聯、后向關聯和旁側關聯等效應來帶動其他海洋產業的發展,而且還能通過國家及地區的海陸統籌規劃帶動陸地產業的發展。三是環保性。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應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的原則,能緩解海洋資源開發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是綜合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環保產業。四是技術密集性。海洋經濟對科技的依賴度往往高于陸地經濟。而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則是由于科學技術進步發現了新的海洋資源,或者拓展了海洋資源利用范圍而不斷成長的產業。所以,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技術含量較高,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密切關系。五是高成長性。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是由新技術開辟的海洋經濟領域,因此具有發展潛力大、增長快的特點,能在較長一段時期內保持快速發展,并逐漸成為海洋主導產業。根據世界海洋科技發展趨勢、我國的科技水平和海洋產業發展現狀,我國應關注并加快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洋工程裝備等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

二、環渤海地區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一)海洋生物醫藥業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居民用于醫療保健的支出不斷增長,這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很多海洋生物體內具有特殊化學結構的活性物質,在藥品開發上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環渤海地區海洋生物醫藥業發展較早,2005年環渤海地區海洋生物醫藥產值占全國的比重為57.8%。環渤海地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主要集中在山東青島、煙臺及遼寧省部分地區。如,山東省在我國最早從事海洋藥物研究與開發,在海洋生物醫藥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很多成果,研究水平已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2011年山東省海洋生物醫藥業實現產值81.1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山東省有百余家企業從事海洋藥物、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生化制品生產,其中有20多家年營業收入過千萬元,有3家過億元,總資本近300億元。山東省的煙臺東誠生化、青島明月海藻、海爾藥業等知名生物醫藥企業紛紛涉足海洋生物醫藥領域,從事海洋生物醫藥技術開發。

(二)海水利用業

海水利用業包括利用海水進行淡水生產和將海水應用于工業冷卻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我國北方地區淡水資源短缺,尤其是環渤海地區人均用水量只有269立方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由于地表水資源短缺,環渤海部分地區過度開發地下水,造成了地面下沉日益嚴重,而且出現大面積的海水倒灌現象。此外,隨著我國海島資源的開發,對海水淡化技術和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海水利用業的發展不僅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而且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環渤海地區在海水利用方面進行了各類探索。目前,大連、青島、天津、煙臺、秦皇島、威海等沿海城市都已大量利用海水。如,大連市是全國海水源熱泵供熱供冷項目示范市,大連市已建水源熱泵項目13項,涉及供熱供冷面積1100多萬平方米,實現供熱供冷面積32.72萬平方米。在海水淡化技術和規模方面,天津市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天津市擁有天津大學海水淡化與膜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等知名研究機構和膜天膜集團公司等大型企業。據統計,2010年我國已建和即將建成的工程累計海水淡化能力約為每日60萬噸,其中天津約為每日20萬噸,占全國總量的1/3。在環渤海其他地區,以反滲透和低溫多效蒸餾為主的淡化技術日漸成熟。山東長島和大連長海先后建成1000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三)海洋可再生能源業

海洋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海洋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溫差能、鹽差能、海洋生物質能和海上風能。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僅潮汐能和波浪能的能量就是現階段全世界發電量的4倍。我國能源短缺,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不足的壓力會不斷增大,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勢在必行。環渤海地區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業發展迅速,2010年比上年增長96.7%。但在產業規模上,環渤海地區與廣東、浙江等發達地區有較大差距。2009年山東省海洋電力產值為19.7億元,遼寧省海洋電力產值為0.21億元,而早在2005年廣東、浙江等省海洋電力產值就分別達到650億元和347億元。目前,環渤海地區的海上風能開發處于起步階段,山東省是我國海上風電開發重點建設的兩大基地之一,河北省也是我國海上風電場發展的重點區域。2007年,中國首座離岸型海上風力發電站在渤海遼東灣正式投入運營,標志著中國海上風電發展實現實質性突破。2009年,環渤海地區風能發電能力為191.9萬千瓦,占當年沿海地區風能發電能力的40.8%,其中山東省的風能發電能力為121.83萬千瓦,占當年環渤海地區風能發電能力的63.5%。環渤海地區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溫差能、鹽差能等海洋能源開發利用仍處于技術研究階段。2012年,中海油與中國海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單位共同參與的海洋能綜合試驗基地正式落戶青島齋堂島。該項目以建設國家級示范基地為目標,重點開展多能互補智能化獨立能源系統、波浪能、潮流能發電裝置和低成本海洋能輸變電設備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

(四)海洋工程裝備業

海洋工程裝備業指為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提供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的產業,主要包括海洋油氣鉆采裝備、水下運載和作業及通用技術裝備、海洋探測與監測裝備、船舶與大型海洋工程裝備、海上風電裝備等。隨著深海資源開發的不斷深入,以海洋開發為重點的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市場容量巨大。環渤海地區海洋工程裝備業主要集中在大連、青島、煙臺、東營等地區。2010年,環渤海地區造船完工量為1385.96萬綜合噸,占當年全國海洋造船量的21.66%。其中,遼寧省在當年環渤海地區比重為68.0%,山東省占比為29.2%。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等企業先后在青島、大連、曹妃甸等地投資興建大型海洋工程裝備項目。青島與大連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海洋工程基地和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青島海西灣聚集了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等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企業。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有能力提供產品研發、設計、建造、維修、改裝、拆解等全生命周期服務的船舶企業集團。此外,東營市淺海油氣裝備研發制造基地發展迅速,產值已占全國石油裝備產值的1/3左右。在產業技術方面,天津大學自主研制的深海壓力艙可以下沉至4300米的深海,對石油構件進行試驗測試,這使得中國深海石油構件屈伸實驗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對中國深海石油戰略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公司交付了中國首座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標志著我國已開始打破新加坡、韓國企業對高端海洋工程裝備產品的壟斷。

三、環渤海地區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足

海洋科技成果的轉化對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雖然環渤海地區海洋科技力量雄厚,但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目前轉化率約為20%,大量的海洋科技成果處于閑置狀態。環渤海地區的海洋科技成果主要是由海洋科研院所完成,而成果研發、中試、商品化(產業化)三個環節所需資金投入比例為1:10:100,中試、商品化所需資金遠遠超過研發資金。海洋科研院所資金有限,往往無力進行中試和商品化,從而使科技成果處于實驗室狀態,難以實現轉化。

(二)產業發展存在市場風險

目前,海洋生物醫藥和海洋工程裝備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發展速度較快。而海洋可再生能源業和海水利用業則由于發展時間短、技術成熟度低,尚未形成一定產業規模,發展面臨市場風險。如果任由市場調節,海洋可再生能源業等產業將難以充分發展,將長期停滯在產業形成期。

環渤海地區的海水利用業出現產能過?,F象。如,天津北疆電廠已經安裝的四臺先進海水淡化裝置中,只有一臺在運行,其余三臺都處在停機備用狀態。天津泰達新水源海水淡化廠已經停產。究其原因,是我國的海水淡化成本較高,約為5元/噸,高于自來水的市場價格,導致市場需求不足。而且由于開工不足,難以獲得規模效用,再將資本折舊等因素考慮在內,平均每噸淡化海水的成本較高。

在海洋可再生能源方面,雖然海上風能、潮汐能、波浪能發展前景看好,但海洋可再生能源電站建設面臨海水防腐等問題,建設成本較高。在形成一定規模前,其發電成本將高于其他能源的發電成本,因此也將面臨市場風險。

(三)產業發展存在環境污染問題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自凈能力弱,由于陸源污染和海上污染,使渤海海水質量較差。根據2010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渤海海域夏季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為32730平方公里,約有42.55%的海域沒有達標。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雖然比傳統產業環保,但也會產生環境污染問題。海洋工程裝備業和海洋生物醫藥業的污染物排放會增加海上污染。海洋可再生能源業排放的廢水溫度較高,大量排放能會使局部海域水溫升高,這會導致浮游生物急劇繁殖,從而產生“赤潮”或“綠潮”等海洋災害。此外,海水淡化會排出大量的濃鹽水,其含鹽量高于海水1倍左右。渤海近海海灘地勢平緩,且水深較淺,海水交換能力較差,不具備向深海排放條件,如果直接排放將提高海水鹽度,產生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

四、對策

(一)實行政府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調節機制

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在產業形成期尚未形成規模,面臨一定的市場風險。高風險、高投入使投資者望而卻步。同時,部分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具有外部經濟性。因此,在產業形成期需要政府對產業發展進行積極的調節。政府可以在人才、用地、稅收、貸款、資金等方面對產業的發展給予支持。如,面對海水淡化設備閑置的問題,政府部門通過補貼、貼息、稅收優惠等方式,加大對海水淡化企業的扶持。政府以各種補貼的形式對海洋開發企業予以支持,并不能促進海洋產業的長期發展,當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進入產業發展期后,應以市場機制為基礎,政府的計劃調控為輔。

(二)堅持資源循環利用理念,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對于海洋資源的循環利用,可以分為企業內部循環、企業間的循環。企業內部循環是企業內部通過使用先進生產工藝,對生產廢物進行回收利用,以達到少排放直至零排放的環保目標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經濟目標。如,在海水利用方面,企業通過改進工藝,將冷卻用海水重復利用,降低成本。企業間的循環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合理統籌,將上游企業的生產廢物提供給下游企業作為原料和能源,實現海洋資源的有效利用。此外,企業還可以利用海洋資源開發過程中多余的能源為居民提供制冷或供熱服務。

(三)建立海洋資源開發投入機制

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由于尚未形成規模,投資回報的前景無法估計,海洋資源開發投入的風險較大。所以應以政府的引導性投資為引導,同時鼓勵民間資本和國際資本的參與。財政、科技、海洋與漁業、環保等部門可以通過政府補貼、貼息、稅收優惠等方式,加大對海洋高技術企業的扶持,促進海洋高新技術的轉化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技術攻關及重大海洋科研項目。在產業發展資金方面,要從市場經濟角度出發,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我國海洋開發企業規模偏小,往往因為自身信譽不足,難以進行直接融資。而且海洋企業沒有足夠的固定資產作抵押,難以獲得充足的銀行貸款。政府可以為資信較好的海洋開發企業提供擔保,或由政府出資設立企業債券擔保投資公司,發行企業債券,進行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此外,通過設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產業基金、創業基金等形式,支持海洋開發企業發行債券、股票,引入民間資金和國際資金。

(四)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

針對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一方面政府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技術攻關及重大海洋科研項目,促進科研機構進行成果轉化。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是激活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動力,注重對海洋科技成果完成人、管理者、中介者的獎勵,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推動企業積極參與海洋科技研發。政府設立專門機構或依托現有的機構了解海洋經濟發展中企業的技術需求,通過綜合運用市場、行政、政策等手段,推動大中型海洋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

(責任編輯:李琪)

海洋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海洋化學;創新教育

21世紀,海洋將成為決定我國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的極其重要的因素,海洋科學教育對于新時代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大意義[1]。為了加強海洋科學教育,實現涉海高校涉海專業中海洋化學方向學生具備海洋科學和化學兩個學科的堅實基礎, 突出涉海高校海洋特色,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復合型人才的定位, 近年來,我們學校在海洋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2]。由于海洋科學是兼具開放性、融合性、交叉性的學科,不少認識和理論會隨著海洋調查研究的深入而不斷更新,同時也會出現新的問題。因此,對于海洋化學教學,我們要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和方式[3],從而最終實現創新教育。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個互動開放的平臺,為大學生更好地接觸社會、體驗生活、開闊視野提供了良好機會。然而,目前在高校社會實踐中不僅有“走形式”“拍照片”等只停留在表面,并未引起廣大學生深入思考的現象存在,甚至還有個別學校存在“假實踐”“亂調研”的現象[4]。同時,我國自2007 年1月開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以來,盡管不少大學宣稱要大力開展創新教育,然而在創新教育實施的主戰場——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中,沿用傳統的教育培養方式、不注重教學方法和模式創新、忽視教育內容更新、仍然使用舊的人才評價方式等現象依然很突出[5]。這不僅導致學校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浪費,制約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也無法使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更好地豐富和提高,進而影響大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

因此,本文基于廣東海洋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結合海洋化學學科教學特點,優化設計海洋化學創新教育模式,探索創新教育在涉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對于提高涉海類高等院校社會實踐水平、促進海洋化學教育教學改革和推進大學生創新教育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海洋化學學科特征分析

首先,海洋化學在海洋科學中是一門基礎學科,其研究對象主要是海水及海洋環境中的化學問題。學習該課程能使學生了解海洋化學的研究對象、基本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使學生掌握運用化學基本定律及其分析手段在海洋科學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化學的基本認識和方法解決海洋環境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6]。同時,海洋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它是將海洋科學與化學相結合, 利用化學中的各種方法與手段去研究海洋中的相關內容[7]。一方面,從海洋科學角度分析,它要求通過現場調查實驗來獲取研究對象(水體、沉積物、浮游生物等);另一方面,從化學的角度來說, 它是基于實驗室分析化學實驗性教學去驗證和解決海洋學科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它既需要現場觀測,也需要實驗室分析檢測。海水分析化學實驗是海洋化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研究海水中各種組分的分析方法的科學,其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客觀掌握海洋化學主要基礎調查項目的樣品采集、處理、貯存、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的原理和方法[8],為更高層次的研究生學習和就業打好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基礎。然而,目前海洋化學的實驗存在教學內容設置過于老舊、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實驗動手能力不強、缺乏創新教育等問題[9],難以實現海洋化學的教學目標。在眾多的國際海洋研究項目中,海洋化學都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10]。圍繞當前海洋環境中的熱點問題,特別是聚焦海洋科學中的化學問題,結合學生專業實踐是海洋化學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們國家正在全力建設美麗中國,海水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貼近我國海洋環境與資源保護現實問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我們通過社會實踐將海洋化學主要學習內容合理貫穿創新教育教學過程。在海洋化學教學中,實踐教學是協同育人的重中之重,其野外綜合實驗在協同育人平臺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洋科學綜合實驗要把握新時代精神和現實社會發展需要,適時進行理念、內容和方法的更新與完善。通過野外綜合實踐的訓練,激發學生對海洋化學的學習熱情,這不僅有利于加強他們對海洋科學專業的理解與熱愛,也能夠開闊其視野,增強其應對困難與挑戰的能力,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同時更為其今后適應社會和就業奠定良好基礎[11]。因此,通過大學生社會實踐短期教學,激發學生對海洋化學興趣,強化學生主體地位,改進海洋化學實驗內容,選擇區域海洋實際海洋環境面臨的問題進行實踐探討,是海洋化學創新教育的重要方向。

二、目前高校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社會實踐在高等教育中扮演著獨特的教育角色,是提高大學生實踐素質的主陣地,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和走向社會的過渡,更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12]。社會實踐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內或校外參加與專業學習有關的實踐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明確學習目標,明晰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為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同時也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13]。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青年要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要重視實踐育人,堅持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認識國情、了解社會,受教育、長才干。在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中樹立對人民的感情、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忠誠[14]。這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創新創業的興趣,調動潛在的創造力,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主動積累相關實踐經驗,轉變就業期望和觀念,為就業、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15]。然而,有研究證明,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實施效果并不樂觀,實施體系尚不健全[16],從而令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偏離了社會實踐目的,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變質”。一些大學生認為實踐活動可有可無,甚至認為實踐活動是學校強加于學生的“負擔”,對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積極,甚至消極應對學校布置的實踐活動任務[17]。目前大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主要以廣闊的校外資源為依托,以校外調查性實踐活動、服務性實踐活動、生產性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以“學生—社會”互動為主要互動關系,以學生的社會化實踐為主導,是大學生社會實踐在社會平臺的基本類型[18]。但如何更好地優化設計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模式是教育教學改革一個重要的方向。2012年,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八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各高校要把加強實踐教學方法改革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重點推行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加強綜合性實踐科目設計和應用。”因此,構建人才培養體系科學合理、協同創新育人、尊重大學生實踐主體地位的社會實踐育人模式,成為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面對當前社會實踐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通過依托社會實踐平臺,協同學校特色教育、專業教育和社會教育,可以提升學生對社會實踐的興趣,激發特色專業知識學習熱情,并能使其初步認識以后就業去向和崗位,有利于大學生畢業后更好融入社會,提高就業能力。

三、基于大學生社會實踐海洋化學創新教育模式

綜合考慮社會實踐面臨的上述實際問題、海洋化學學科特點與熱點和學校自身海洋特色教育,優化設計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基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海洋化學創新教育模式(圖1)。圖中,在海洋特色教育中,主要包括海水水質實地調查和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市民調查問卷;在專業社會教育中,以環境保護局為實踐基地,著力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在專業實驗教育中,主要包括實驗室水質實驗和實驗數據處理和分析,三個模塊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廣東海洋大學“美麗湛江實踐團”以海水水質實地調查與市民問卷、環保部門實地調研與專業學習、實驗室水質實驗與數據分析三種形式,堅持務實實踐,彰顯海洋特色,助力湛江市近海浴場水質環境保護,分別到漁港公園、金沙灣、東海島、湛江市城市污水處理廠以及湛江市環保局進行廣東海洋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一)模塊一:海洋特色教育——海洋水質實地調查與市民調查問卷

在海洋特色教育中,我們以湛江灣海水浴場水質調查和調查湛江市民的海洋環保意識為主要內容,不僅使公眾增長了海洋環保知識,也便于學生們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海洋環?;顒?。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由以下五個方面構成:1.市民對于海洋環保知識及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2.市民的海洋環保意識程度;3.市民對附近海域環境衛生的看法;4.市民對改善當前海洋環境,認為較為重要的一些措施;5.市民對提高海洋環保意識的建議。從調查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人們對海洋環保知識和法律法規的認知有待提高,絕大部分人具有較高的海洋環保意識,認為海洋保護活動非常重要,保護海洋人人有責。但是,參加過相關海洋環保公益活動的人很少,對此學生團隊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加強對海洋環保公益活動的宣傳,增加相關活動,為想要參加這種活動的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平臺。大部分人表示所在城市的海水水質和海灘衛生情況一般,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加大海洋環保執法力度、加強對企業污染治理的監督、提高海洋環保技術水平、加大海洋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力度。

(二)模塊二:專業社會教育——環保部門實地調研與專業學習

為了充分了解排海污染物總量控制技術在相關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培養將知識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的思想,社會調查實踐團在2018年7月17日、20日分別走訪了湛江市城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和湛江市環境保護局。在參觀污水處理廠的過程中,環保部門負責人以學生們提出的問題為切入點,詳細闡述了污水處理工藝原理及流程,指出了污水處理工藝、湛江市污水來源以及污水處理廠對近海海洋環境改善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與環保局進行座談會的過程中,團隊不僅與環保局的領導、專家進行了交流,而且成員們積極地根據在漁港公園浴場、金沙灣浴場、東海島浴場問卷調查得出的結果提出問題,并向專家、領導們如實反映了問卷調查中湛江市民們對海洋環境保護的期望和建議。領導、專家們耐心地為學生們解答,并糾正了學生們的些許錯誤,學生也收獲了課堂外的新知識。通過此次座談會,學生們不僅了解到湛江市污染來源和構成,還深刻地意識到環境保護不能只靠政府,必須政民攜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模塊三:專業實驗教育——實驗室水質實驗與數據分析

應用化學專業設置了海洋化學方向的多門專業課程及實驗教學內容,使學生能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同時為了深化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學生們對廣東省和湛江市近十幾年的環境概況進行了整理,掌握了科學整理與分析文獻的方法,豐富了獲取知識的技能和方式。在海水樣品的檢測中,運用到所學的分光光度法,使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鞏固了實驗操作技能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并掌握了更多的專業實驗知識。社會實踐團隊成員中,學生做實驗部分最能考驗其在課堂中所學知識是否扎實,當然也鞏固了其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根據教師所給比例計算出所用藥品的實際用量然后自己動手配備試劑,這要求學生們要有扎實的化學基礎和很強的動手能力。在做實驗過程中,學生深刻意識到將科研與生活聯系起來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只有日積月累地鍛煉自己動手能力,使其變成本能,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實驗能力。

四、結語

本文基于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現狀,根據學校自身海洋特色,結合海洋化學學科教學特點和熱點問題,優化設計了“海洋特色教育”“專業社會教育”和“專業實驗教育”三位一體創新教育模式,這三個模塊中的實踐教學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在今后的涉海大學社會實踐中,應不斷對社會實踐海洋化學的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設計,使該創新教育模式為我校深化海洋化學教育教學改革和推進大學生創新教育提供更好的案例。同時,在社會實踐中,應進一步加強涉海類高等院校社會實踐專業水平和效能,促進學校海洋特色教育全面發展和實踐教育整體提升,使其與社會教育和專業教育在育人中協同發展和深度融合,這在今后海洋化學創新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馮士筰, 王修林, 高艷. 適應新形勢 加快海洋科學教育的發展[J]. 中國大學教學, 2002(Z1):23-25.

[2] 范玉華, 畢彩豐, 李鐵, 等. 凸顯海洋優勢學科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實踐[J]. 實驗室科學, 2010(6):26-28.

[3] 楊紅麗, 夏松養. 海洋類院?;瘜W實驗課程改革與創新研究[J].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0(9):131-132.

[4] 李保強.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能“走形式”[J]. 人民論壇, 2018(1):112-113.

[5] 陳翠榮. 大學創新教育實施困境的博弈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 2014(7):81-84.

[6] 徐秀麗, 劉寶林, 楊娟. 海洋化學課程建設與改革初探[J]. 科技創新導報, 2013(26):169.

[7] 孫偉, 胡孔誠, 王宇靖, 等. 海洋化學綜合開放性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 化工高等教育, 2008(5):73-75.

[8] 陳法錦. 面向研究生的海水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探索[J]. 大學教育, 2016(1):98-99.

[9] 李鴻莉, 李陽東, 印春生. 淺談海洋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J]. 教育教學論壇, 2017(27):107-108.

[10] 閻菊, 王修林, 張龍軍. 建設海洋化學基地專業,促進海洋科學事業發展[J]. 海岸工程, 2003(3):81-86.

[11] 孫會芳, 董景崗, 袁春營. 綜合實驗與海洋科學人才培養[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4(4):73-74.

[12] 檀江林, 鄭晴晴. 理念、內容、機制:“多元互動式”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構建[J]. 教育探索, 2016(11):88-91.

[13] 崔志坤, 經庭如. “四位一體”育人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學生社會實踐為例[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9):109-111.

[14] 詹健.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認知實踐的意義與有效路徑[J]. 文學教育(下), 2017(11):142-143.

[15] 趙劍橋. 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J].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7(3):87.

[16] 周彩姣, 林寒.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狀調查與完善策略[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9):74-79.

[17] 馬振清. 警惕“變質”的大學生社會實踐[J]. 人民論壇, 2018(1):110-111.

[18] 胡樹祥, 謝玉進. 大學生社會實踐類型的新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9(2):14-17.

[責任編輯:劉鳳華]

海洋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廣西海洋文化資源;海洋文化產業;建議和對策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關的文化;就是緣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類對海洋本身的認識、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創造出來的精神的、行為的、社會的和物質的文明生活內涵。海洋文化的本質,就是人類與海洋的互動關系及其產物。”廣西海洋文化是廣西沿海人民在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民族精神、教育科技和文化藝術等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充分開發和利用廣西海洋文化資源,科學合理的發展海洋文化產業,形成特色海洋經濟,是廣西加快發展海洋經濟。促進富民強桂戰略的重要措施。

一、廣西發展海洋文化產業的歷史積淀深厚

廣西南臨北部灣,擁有1,628.59公里長的海岸線。作為中國西部的唯一的涉海省份,渾厚的海洋文化優勢和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是廣西的文化優勢和特色之一,并為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基礎。

(一)濃厚的民族特色

廣西沿海各族人民在長期耕海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這里有全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有被稱為“海上吉普賽”的蛋家和耕海的客家。廣西海洋文化以駱越文化為基礎,接受并融匯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的影響。在與海外文化的交流中,又接納了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近代西方文化等因素。但廣西海洋文化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特性,這體現在民俗、飲食、藝術、建筑、宗教等方面所表現的鮮明地域特色和各種地方文化的共存共生現象。如這里長期崇拜海神、龍神、雷神、颶風神、天妃、伏波神和孟嘗神等多種神文化,其中伏波神與伏波將軍南征活動有關。孟嘗神與“珠還合浦”的故事有關。廣西海洋文化中還有廣府文化、福佬文化、壯族文化等的影響。在區域內表現出鮮明的差異性。

(二)濃郁的南疆特色

廣西沿海地區有獨特的人文風俗。古代廣西遠離中原,開發相對滯后。在與大自然頑強斗爭中,廣西沿海人民形成勤勞勇敢、敢于冒險、開拓的文化特征,養成篤信鬼神,求助于超自然力保護的習慣。在現代文明社會,這種求神拜佛的風氣仍然承襲不衰。

廣西有別具特色的南珠文化。自古以來。廣西沿海海域就是馳名世界的南珠產地,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的說法,珍珠文化相當發達。圍繞著南珠的開采、收集和貿易等,形成了白龍珍珠城、合浦漢墓、北海古窯址(群)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

廣西沿海有其特有的海洋文化元素。海天一色的廣袤海域,海鳥海灣的旖旎風光,濱海紅樹林群落等孕育了獨具風韻的南方海洋生態文化。蛋家婚禮和服飾、京族哈節與漁具漁法、《珠還合浦》、《白龍城的傳說》、《美人魚》等美麗傳說及漁業諺語等,展示了斑斕的南方海洋民俗文化。

(三)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

早在新石器時代,廣西沿海居民就從事漁獵和農業活動。合浦是漢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合浦大型漢墓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出土文物之華美全國罕見?,F存于沿海各地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古運河、古商道、伏波廟、白龍珍珠城、京族哈節、珠還合浦及三娘灣神話傳說等記載著廣西海洋文化厚重的歷史。據統計,廣西沿海三市擁有近400處(項)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它們在近年來得到更為完整、妥善的發掘、保護及修繕。如北海西洋建筑群已納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北海被列人中國第四批歷史文化名城名錄。

(四)獨特的漁村人文景觀

廣西沿海有漁業縣(市、區)10多個,漁村鄉鎮35個,漁業村130個,共有漁民705300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文景觀:漁港(如南漓漁港、犀牛腳漁港、企沙漁港、營盤漁港、龍門漁港、沙田漁港、漁萬漁港、電建漁港、潿州漁港、石頭埠漁港、大風江漁港和雙墩漁港等),漁村(犀牛腳漁鎮村、企沙鎮漁村、京族三島京族漁村、外沙和地角蛋家漁村等),還有漁市,民間習俗、節慶會展等。

(五)特色鮮明、項目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12年5月,廣西沿海三市已列入自治區級以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涉海類項目有23項,如民間傳說《合浦珠還》、《美人魚傳說》,傳統民俗“京族哈節”、“外沙龍母廟會”、“蛋家婚禮”,傳統手工技藝“北海貝雕技藝”、“京族服飾制作技藝”、“京族魚露”、“北海蛋家服飾制作技藝”,民間音樂“京族獨弦琴藝術”和《北海咸水歌》,民間曲藝《老楊公》、《京族民歌》等。其中“京族哈節”、“京族獨弦琴藝術”和“欽州坭興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跡”與廣東廣州、浙江寧波、福建泉州、江蘇揚州、山東蓬萊正在聯合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二、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廣西發展海洋文化產業已取得一定成就

1 廣西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海洋文化產業體系。

濱海旅游業已形成了即濱海城市游、海島休閑游、漁村體驗游、跨國邊境游、民族風情游等五種濱海旅游模式。2005年廣西海洋經濟總產值(不含臨海工業)為190億元,其中濱海旅游業產值占13.2%。2010年,廣西海洋經濟總產值為570億元,其中濱海旅游業50.4億元,占海洋產業增加值的15.2%。201 1年廣西海洋經濟總產值654億元,濱海旅游業為83.01億元,增加值為32.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9%。

廣西沿海已形成了觀賞漁業、垂釣漁業、體驗漁業等門類齊全的海洋休閑漁業體系,大大拓寬了傳統漁業的內涵和功能。

海洋節慶會展業,形成了京族哈節、中國欽州三娘灣觀潮節、中國欽州國際海豚節、蛋家文化藝術節、北海銀灘沙雕藝術節、防城港國際龍舟節、千年古陶文化旅游節、北海市國際珍珠節、國際海灘旅游文化節等具廣西海洋文化特征的節慶活動。還涌現了大型實景演出《夢幻北部灣》、大型舞劇《碧海絲路》等大型演藝活動。

海洋休閑體育業,廣西建有濱海體育訓練基地.為國家和各地運動隊提供訓練場所.承接國家和國際有關體育賽事。如北海市的海上跳傘、沙灘排球、足球,防城港市的帆板劃船、摩托艇、龍舟賽等。同時,群眾休閑體育如海域游泳、海水浴、水上摩托艇、游艇、滑水、沖浪、沙灘球類運動、沙灘健身走等也得到一定的發展。

海洋歷史民俗文化業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和規模,如北海市外沙中國蛋家民俗村、北部灣水下考古、北海潿洲國際休閑度假島、白龍珍珠城遺址公園、漢文化公園等各種歷史文化主題公園等的建成。各地正在建設旅游碼頭,拓展北海、防城港、欽州至廣東和越南下龍灣、峴港、胡志明市的海上旅游航線。

廣西沿海饒有民族特色的海洋工藝品有貝雕、角雕、石雕、坭興陶、珍珠制品等。珍珠和坭興陶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藝品。北海市珍珠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50%,其綜合加工年產值達3.5億元以上。欽州坭興陶的年產值已達一億多元。

2 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產值不斷攀升

“十五”期間,廣西海洋經濟總產值(不含臨海工業)由2000年的110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90億元,年均增長14.3%。“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廣西海洋經濟總產值增加570億元,占廣西國民生產總值的6%,占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國民生產總值的18.86%。2011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654億元,比上年現價增長19%,占廣西國民生產總值的5.6%,約占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四城市(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國民生產總值的17%。海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7%、41%、42%。海洋經濟正逐漸成為廣西海洋發展新的增長點。

3 打造了一批成功的海洋文化產業

廣西沿海地區各地開發海洋文化產業,打造具有特色的“海洋文化主題公園”、“海洋文化一條街”、“夢幻北部灣”等項目,濱海休閑度假勝地、海上觀光旅游、海洋競技旅游、海上飲食文化旅游等項目不斷得到開發。如防城港市筋山古漁村、北海銀灘、欽州三娘灣、東興金灘等的打造,都是成功的海洋文化產業運作。

(二)廣西海洋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凸現的問題

1 海洋文化產業起步晚,發展慢,投入不足

與相鄰的海南、廣東等沿海地區相比。廣西海洋文化產業起步晚,在交通、資金、人才等方面投入不足。產業發展缺乏科學規劃,創新能力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較差,配套能力不強。

2 重點海洋文化產業項目少,市場營銷和產品開發力度嚴重不足

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缺乏創意.旅游資源的開發多停留在低層次,同質化現象嚴重,聞名全國的重點海洋文化產業項目少,市場營銷和產品開發力度嚴重不足。如廣西的涉海工藝品業主要是低端的珍珠、貝類等的加工,缺乏高附加值的拳頭產品;涉海藝術業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地區相比有較大差距,高品質的文化產品不多。

3 海洋文化產業經濟總量偏低,產業化程度較差

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發展不平衡,集中度低,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弱。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總產值僅占全國1%,而且以濱海旅游業為主。工藝美術、節慶會展、演藝、康體養生等產業處于起步階段。慶典活動經濟味過濃,缺乏對海洋文化的深層次發掘。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強。

4 海洋文化產業缺乏亮點

廣西海洋文化資源豐富,但由于對海洋文化內涵挖掘不夠,開發程度參差不齊,文化產業缺乏亮點.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緩慢。

總體來看。廣西海洋文化資源的開發仍以粗放型開發為主。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的高附加值的產業尚未形成。如何充分盤活廣西海洋文化資源,與周邊省份形成差異化定位、避免同質化競爭是廣西發展海洋文化產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三、加快發展廣西海洋文化產業的建議和對策

作為我國沿海最后一塊“處女海”,利用海洋資源、加快發展海洋文化產業是廣西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一個增長點。為此,特提出以下建議及對策。

(一)在發展目標上

1 對不同類型的海洋文化資源進行不同創意轉換方式,形成不同產業類型。務必將產業型資源積極向文化產業轉變。

2 通過重大項目的創意開發。以打造海洋文化特色品牌、海洋文化產品、海洋文化產業集群為支撐,吸引特定的文化消費群體,形成海洋文化產業消費市場。

3 通過海洋文化產業項目策劃,將海洋文化產業發展成為促進廣西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優勢產業和戰略性主導產業。

(二)在發展戰略上

1 充分利用時代趨勢與政策優勢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十二五時期,“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為廣西發展海洋文化產業、實施“海洋強區”戰略、實現經濟發展轉型提供了政策依據和發展機遇。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同時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沿海開放政策、少數民族政策、邊境地區開放政策和保稅港區政策等多種優惠政策。隨著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合作的加強,相鄰各省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帶動,其區位優勢越來越明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以低碳健康為取向的生態旅游、文化旅游、濱海旅游的大力需求,各類文化產品市場的快速擴張也為廣西加快發展海洋文化產業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近年來,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若干政策規定》等指導性文件,廣西正在制定和實施《廣西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廣西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廣西海洋產業發展規劃》、《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北部灣經濟區海洋經濟布局規劃》等,進一步實施合理配置資源,助推海洋產業結構調整,為廣西發展海洋文化產業提供政策依據和支撐。

2 實行差異化發展戰略

要明確廣西海洋文化資源特點,與周邊省份乃至全國范圍內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重點突出廣西獨特的民族、邊境等海洋文化特色。形成別具一格的文化產品,爭取特定的文化消費人群,開發較穩固的文化市場。同時發揮比較優勢,與周邊區域形成協調互動發展、互利共贏的格局,避免同質競爭。實現跨區域海洋文化產業的互利共贏。

3 實行集群化發展戰略

針對目前規模小、產業技術不高等現狀,通過規劃引導、市場化整合,在重點區域形成內涵豐富、產業鏈條完整、軟硬結合的海洋文化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發揮集聚效應,提升海洋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4 實行精品化發展戰略

以高起點的海洋文化產業項目為基礎,以精品化的文化產品為支撐,培育一批具有廣西北部灣特色的文化精品工程。同時培育支柱型的海洋文化新興產業,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成區域性海洋文化傳播與產業培育基地。

5 實行品牌化發展戰略

打造濱海旅游、邊境旅游、海洋工藝產品等文化品牌,重點打造南珠文化、京族文化、海豚文化等精品品牌,重視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品牌。形成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等多層次的品牌結構。

6 實行人才戰略

采取多種策略,形成卓有成效的海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引進、選拔、使用、管理機制。重點培養與引進目前比較缺乏的創意策劃人才和復合型的經營管理人才,全面激活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動力,為海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三)在產業結構上

依據現有的產業現狀與資源優勢。確立海洋文化旅游業與海洋工藝產業為重點產業,積極培育康體養生產業、節慶會展產業、演藝產業、影視傳媒產業,形成“雙主導,四產培育”的海洋文化產業布局。

1 海洋文化旅游

著重發展邊境旅游,濱海旅游,生態旅游等,多方展現廣西海洋生態、海洋文化與熱帶氣候、沙灘海島、邊關風貌、京族風情等特色,打造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創意突出、產業鏈條完整的海洋文化旅游產業.形成整個西南地區乃至全國的旅游品牌。同時發揮海洋文化旅游的產業輻射力和影響力、吸納力,帶動演藝業、會展業、影視產業等產業全面發展.將廣西海洋旅游打造成為立體、活化、多產聯動的綜合性海洋文化產業。

2 海洋工藝品產業

要充分利用廣西南珠品牌,以南珠為亮點,帶動相關海洋工藝產業發展。要將廣西海洋文化資源與工藝美術品巧妙結合,賦予工藝品更多的文化內涵,增加其產業附加值。要適當提高產業品質,走高端路線打響品牌。提高經濟收入,創建城市品牌。如以廣西沿海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歷史人物和典故為題材。設計具有代表意義和文化內涵的景點微縮模型、坭興陶、貝雕等特色民俗工藝品。

3 康體養生產業

通過打造東興長壽城市名片.發揮“中國長壽之鄉”品牌效應。大力挖掘、開發廣西沿??刁w養生系列產品,加快休閑度假游、綠色生態游、康體養生游等重點項目的培育建設,發展集康體養生、文化旅游、娛樂休閑、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區。

4 節慶會展產業

以現有品牌為主體,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地創建并推出有廣西海洋文化特征的節慶活動,如“北海老街藝術節”、“欽州坭興陶藝術節”、“欽州劉馮文化節”、“京族民俗文化節”、“金灘風箏節”等,切實把節慶會展活動與本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資源和產業特色結合起來,依托平臺品牌,培育會展主體,開拓會展市場,積極打造亮點、熱點和賣點,發展節慶會展經濟,創造節慶會展品牌效益。

5 演藝產業

可依托京族文化、蛋家文化、客家文化等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重點發展以民俗、傳說、音樂、舞蹈、服飾等為主要題材的演藝產品。

6 影視傳媒產業

充分地利用區位優勢,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整合區域資源,利用海洋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東盟元素等地域文化特征,大力發展影視傳媒產業。

(四)在具體層面上

1 制定規劃,統籌協調海洋文化產業發展

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及《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按照產業發展規律,綜合考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海洋文化資源開發、利用、配置和保護的規劃。統籌建設一批產業示范基地,發展具有廣西沿海特色文化產業群,著力打造一兩個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海洋文化龍頭企業。

2 要充分挖掘、整理和弘揚廣西海洋文化遺產,激活歷史文化沉淀

不但要深入挖掘、整理廣西海洋文化的古遺址、古遺跡和古典籍,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等重要歷史遺產,還要重新審視廣西海洋文化的特有內涵,強化海洋文化氛圍。

3 要加快各種海洋文化資源的整合

把廣西海洋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態文化及旅游文化等整合為一個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的文化系統,實現海洋文化資源開發的良性發展及多樣性、持續性。

4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海洋文化發展搭建立體的、全方位的載體

重點建設海洋文化傳播、海洋文化休閑度假、海洋文化創意產業等核心的、基礎性的骨干工程。建設一批惠及民眾、承載區域功能、貼近多元需求、具有特色的基礎設施。

海洋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習近平;海洋強國;經略海洋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號召。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了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這是在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大勢,統攬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以深邃的歷史眼光、恢宏的戰略思維,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建設海洋強國,符合我國發展規律、世界發展潮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一、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產生

任何思想或理論的產生都離不開其獨特的時代背景和環境條件。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產生,亦有其特殊的現實原因、理論需要和實踐基礎。

海洋在當前國際競爭中戰略地位的日益凸顯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產生的現實原因。習近平指出:“21世紀,人類進入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時期。海洋在國家經濟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更加顯著,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也明顯上升。”[1]目前,世界的一些沿海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都把海洋權益保護、海洋經濟發展作為本國的重大發展戰略之一。歷史和現實都昭示著:“海興則國強民富,海衰則國弱民窮”。海洋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空間保證和資源保障。

我國海洋意識亟需提升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產生的理論需要。在地理上,中國陸海兼備,背陸面海。但在歷史上,農耕文明在中國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海洋意識淡薄,海洋知識匱乏。重陸地輕海洋、重近海輕遠海、重淺海輕深海、內陸不靠海不吃海等陳舊觀念和思想根深蒂固,已成為我國海洋強國建設的一大阻力。只有著力提升海洋權益意識和海洋國土意識,才能為增強全民海洋意識注入新動能、探索新路徑、開辟新局面,進一步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社會共識、輿論環境、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產生的實踐基礎。習近平指出:“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擁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利益。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海洋事業總體上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這些成就為我們建設海洋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要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陸海統籌,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扎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1]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凸顯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體系中的基本維度和關鍵領域,是對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呼應。加快海洋強國建設,也是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總目標的需要,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載體。

二、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主要內容

“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2]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主要內容,其中關心海洋是其邏輯起點,認識海洋是其基礎條件,經略海洋是其實踐路徑。

(一)關心海洋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邏輯起點

習近平對我國海洋事業的關心,從其在地方工作開始,一直到執政中央,從未間斷。習近平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方工作期間,多次實踐調研、指導地方部門發展海洋事業。1994年,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習近平提出了建設“海上福州”發展戰略。他說:“福州的優勢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于江海”。[3]2002年底,習近平調到浙江工作。在 2003 年浙江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提出“實施陸海聯動戰略,在陸海聯動中發展海洋經濟,使海洋經濟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海洋經濟和陸域經濟聯動發展的路子。”[4]2007年,習近平主政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他指出:“海洋是上海拓展城市空間的重要依托,要從上海自身實際出發,采取行之有效的舉措,努力爭創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5]

2013年7月30日,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建設海洋強國為中心進行了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21世紀,人類進入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時期。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必須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展海洋科學技術,維護國家海洋權益。”[1]2018年兩會期間,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指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2018年4月,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再次強調:“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這一片海上綠洲和這一汪湛藍海水。”[5]

近年來,我國海洋強國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吨袊Q蠼洕l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我國海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海洋生產總值增速緩中趨穩。海洋經濟規劃指導能力進一步增強、海洋產業集聚與創新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評估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力度持續加大、海洋科技與人才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海洋資源管控力度繼續加大、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海洋經濟對外合作不斷深化。”[6]

(二)認識海洋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基礎條件

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強調,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面積十分遼闊。一定要向海洋進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他深刻指出:“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一個明顯的軌跡,就是由內陸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強盛。”[7]這一重要論斷,既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又闡明了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

1.海洋是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寶庫

隨著現代海洋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不斷有新資源被發現和開發利用,海洋在資源、環境、空間、戰略等方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成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習近平在廣西考察工作時強調:“寫好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要立足獨特區位,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5]我們破解資源環境的制約,除了依靠對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還要把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高質量發展優勢、可持續發展優勢,徹底改變“萬里海洋千年睡”的狀況。2017年,我國第一次海洋經濟調查正式啟動,這是合理開發海洋資源,維護國家權益和經濟安全的現實需要。

2.海洋是現代科技競爭的重點領域

打造未來發展競爭新優勢,必須加快向海洋進軍。習近平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將來是一個重要主攻方向,從陸域到海域都有我們未知的領域,有很大的潛力。”[5]當今世界,高新技術在海洋開發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與海洋經濟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海洋觀測技術的進步,使我們對海洋的認知達到了新的高度。2012年以來,我國南北極觀測網初步建成,形成了一個包括船基、岸基、空基、天基、?;?、冰基、海底基的觀測系統,構建了包括“雪龍”船、“雪鷹”號直升機、南極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北極黃河站在內的的綜合考察平臺。誰率先突破關鍵技術,誰就能掌握海洋資源開發的主動權,就能搶占未來競爭的制高點。要在新一輪發展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加快突破急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推動海洋科技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跨越、由技術支撐型向創新引領型轉變,帶動其他領域科技進步,為高質量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3.海洋是新興產業的催生地

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必須加快向海洋進軍。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5]海洋戰略新興產業體現著一個國家或地區海洋經濟的發展潛力和整體水平。最近幾年,海水淡化工程、海上風電、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科技的重大突破,既推動了傳統海洋產業的變革,又催生出新的經濟業態,更促進了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

4.海洋是連接五洲的“大通道”,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必須加快向海洋進軍

習近平在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的演講中指出:“海上通道是中國對外貿易和進口能源的主要途徑,保障海上航行自由安全對中方至關重要。中國政府愿同相關國家加強溝通和合作,共同維護海上航行自由和通道安全,構建和平安寧、合作共贏的海洋秩序。”[2]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中也提到:”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愿通過擴大同東盟國家各領域務實合作,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同東盟國家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2]2016年,國家海洋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與沿線國家建立藍色伙伴關系,打造“藍色引擎”。我國對外開放的每一步,都意味著向海洋的挺進。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高水平全面開放新格局,海洋仍然是重要載體。

(三)經略海洋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發達的海洋經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要提高海洋開發能力,擴大海洋開發領域,讓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要發展海洋科學技術,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要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著力推動海洋維權向統籌兼顧型轉變。”[1]其中的“四要”和“四個轉變”明確闡釋了我國海洋強國建設的踐行路徑。

1.提高海洋開發能力,推進海洋經濟高效發展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重要手段和基礎

習近平在考察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時強調:“海洋事業關系民族生存發展狀態,關系國家興衰安危。要順應建設海洋強國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業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提高海洋開發能力,使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2]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要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基礎設施提升,推動海洋強省建設,推動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有效進展。”[5]這要求我們:第一,提升海洋開發能力,推進海洋開發的廣度、深度和厚度。2016年,我國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海洋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海洋經濟發展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第二,重視海洋產業規劃與指導,協調海洋產業結構。2016年,《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沿海地方政府據此也紛紛編制了地方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導海洋經濟發展。同時,《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涉海政策法規和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明確了有關政策和方向,引導了市場預期。第三,海洋經濟是開放型經濟、合作型經濟,只有堅持擴大開放,才能迸發活力,形成新局面。暢通經濟大通道,推出引資引智大舉措,打造開放合作大平臺,實施國際產能大合作。打造多層次、立體化海洋開放合作大平臺,推動與各國和國際組織建立藍色伙伴關系, 構建海洋產業聯盟,共建海洋產業園區。2016年,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對外貿易額接近8 900億美元,與2011年相比增長了7.9%。亞太直達海底光纜(APG)、瓜達爾港自由區建設、巴基斯坦水電聯產等多個項目逐步推動和落實。同時,推動實施了《南海及其周邊海洋國際合作框架計劃(2016-2020)》,圍繞促進海洋經濟政策對接與交流等,與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開展了一系列高層互訪交流,實施了具體務實的項目,主辦了第四屆亞太經合組織藍色經濟論壇等活動,積極推進有關國際組織框架下的藍色經濟相關活動。

2.發展海洋科技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技術依靠,也是增強海洋開發能力的重要支柱

習近平多次強調海洋科技的重要性。在考察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時強調:“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5]在海南考察時指出:“南海是開展深海研發和試驗的最佳天然場所,一定要把這個優勢資源利用好,加強創新協作,加快打造深海研發基地,加快發展深??萍际聵I,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全面發展。”[5]這要求我們:第一,加快推進海洋領域科技創新,搶占海洋科技創新制高點,推動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集群。2016年,國家海洋局與科技部聯合印發《全國科技興海規劃(2016-2020年)》,大力推動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引領海洋經濟提質增效。深海潛水器譜系化裝備、“海翼號”深?;铏C等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中國地質大學等高校增設海洋科學等12個本科專業點,開展了與海洋相關學科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海洋經濟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進一步加快。第二,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殺手锏”技術,推動海洋科技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跨越,加快形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2016年,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開展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財政部、國家海洋局共同印發《關于“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支持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工作的通知》,推進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建設。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不斷加快,創新驅動、動能轉換能力不斷增強。第三,強化專業化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承接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通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銜接的綠色通道,消除科技創新“孤島現象”。必須通過改革建立與新時代海洋強國要求相適應的投融資體制機制,激勵引導民間投資發揮促進海洋產業發展的主導作用,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創新融資、發債、結算、咨詢、理財等多元投融資機制,創新支持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財政制度、辦法,構建穩定有序的滾動投入新機制,切實增強海洋科技成果發展的現實支撐力。

3.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四大體系”:以海域和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為主體的資源管理體系,以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環境修復為主體的環境管理體系,以監測、預報、調查等為主體的業務體系,以專門法律和督察制度為基礎的法治體系。習近平指出:“要下決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讓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有一個明顯改觀,讓人民群眾吃上綠色、安全、放心的海產品,享受到碧海藍天、潔凈沙灘……我國是海洋大國,黨中央作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海南是海洋大省,要堅定走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2]這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推動發展綠色海洋。建構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第二,實施海陸污染一體化治理,嚴抓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環節審批,嚴格控制污染物入??偭?,徹底消除黑臭水體入海,徹底清理整治近岸海域養殖污染。第三,強化海洋生態紅線管控意識,積極開展海洋生態整治修復。2016年11月,全國人大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國家海洋局印發《關于在全國加快建立海洋生態紅線制度的意見》,將沿海各?。▍^、市)管理海域總面積30%以上的海域和35%的大陸岸線納入紅線管控范圍。繼續推進實施了“藍色海灣”“南紅北柳”“生態島礁”工程。第四,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完善。優化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逐級壓緊壓實黨政領導干部的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資源保護職責。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4.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是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必要依托和保衛力量

習近平在視察海軍機關時指出:“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是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重要標志,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支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軍全體指戰員要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擔起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歷史重任。”[5]這要求我們:第一,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維護海洋權益,筑牢海防銅墻鐵壁。2013年3月,我國決定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并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重組后的國家海洋局,整合了原相關部門的職責,結束了我國以往海上維權“九龍治海”的局面,提高了海上維權效率。第二,不斷提高海洋維權能力,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積極準備。海軍部隊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和長遠發展的角度,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堅強力量支撐。習近平在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閱兵時強調:“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中,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的任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要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堅定不移加快海軍現代化進程,善于創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5]第三,堅持“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尋求和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圍繞海洋強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推動我國“和平、合作、共贏”海洋發展理念的國內外傳播,提升全民族投身海洋建設的積極性和凝聚力,擴大和增強我國海洋發展理念的國際認同程度和吸引力。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演講中指出:“中方倡議加快制定東亞和亞洲互聯互通規劃,促進基礎設施、政策規制、人員往來全面融合。要加強海上互聯互通建設,推進亞洲海洋合作機制建設,促進海洋經濟、環保、災害管理、漁業等各領域合作,使海洋成為連接亞洲國家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海。”[5]“對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爭議,雙方要始終堅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平等對話和友好協商妥善處理,維護雙方關系和地區穩定大局”。[8]

三、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的意義

習近平海洋強國思想承繼了中國早期共產黨人關于海洋強國探索中的一系列經驗總結,拓展了新的內容和方法。在海洋權益的維護上,他秉承毛澤東同志的“海防前線”思想;在海洋的開放開發上,他沿襲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解決海洋爭端的基本方針,倡導和平、友好、合作的海洋建設方案。[9]習近平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實施這一重大部署,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1]

習近平的海洋強國思想現實的回答了我國海洋強國建設所面臨的諸多重大問題,提供了前瞻性指導。在海陸協調發展上,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在發展海洋經濟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上,堅持二者統一,相輔相成的發展模式;在發展海洋科技和海洋經濟上,堅持海洋經濟的基礎作用和海洋科技的強大技術支撐;在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促進海外貿易投資上,堅持通過開展友好的經貿合作,形成深度的互利交融。習近平的海洋強國思想從國家發展全局的角度,系統、全面的闡述了我國海洋強國建設的基本問題。[10]

習近平的海洋強國思想也對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海洋強國的建設過程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必須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以黨建引領發展、促進發展、保證發展,推動海洋強國建設行動方案落實落地,確保海洋強國建設正確工作方向。要站在事關國家根本利益和未來發展的高度,重新認識海洋、定位海洋,精準聚焦,加快推動重點改革突破,堅決把海洋領域改革的硬骨頭啃下來、險灘渡過去。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以勇于擔當、攻堅克難的使命感,堅持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勢中推進、在大事上作為,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參考文獻:

[1] 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報,2013-08-01(1).

[2] 習近平: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EB/OL].(2018-06-12)[2018-07-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612/c1024-30053499.htm.

[3] 劉復培.“海上福州”藍圖鋪開,構建海洋經濟開發新格局[EB/OL].(2012-06-04)[2018-07-11].http://news.fznews.com.cn/fuzhou/2012-6-4/201264faXlaZfr7722421_2.shtml.

[4] 范雨婷.“八八戰略”實施15周年系列綜述·山海協作篇,[EB/OL].(2018-06-30)[2018-07-11].http://www.zj.xinhuanet.com/2018-06/30/c_1123058979.htm,2018-06-30.

[5] 陳海峰.習近平的海洋情懷[EB/OL].(2018-06-05)[2018-07-11].http://energy.chinanews.com/gn/2018/06-05/8530695.shtml.

[6]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7》我國海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國家海洋局[EB/OL].(2017-12-16)[2018-07-13].http://www.soa.gov.cn/xw/hyyw_90/201712/t20171226_59745.htm.

[7] 習近平: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新浪網[EB/OL].(2004-11-25)[2018-07-12].http://news.sina.com.cn/o/2004-11-25/10414343652s.shtml.

[8] 習近平: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共建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EB/OL].(2013-10-03){2018-07-12].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_125482056.htm.

[9] 張根福.魏斌.習近平海洋強國戰略思想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5):33-39.

[10] 毛振鵬.習近平海洋強國戰略思想研究[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7(2):15-18.

責任編輯    趙文清

上一篇:實習報告下一篇:海洋教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