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生誠信教育論文范文

2023-03-17

大學生誠信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作者簡介:毛然(1984-),女,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輔導員,助教,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誠信是我國傳統美德,也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思想素質,但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現狀并不容樂觀。通過研究誠信對大學生就業的意義、大學生就業過程中誠信缺失的種種現狀,提出有效開展大學生就業誠信教育的對策,旨在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就業誠信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教育;就業

一、誠信的內涵

誠信是儒家倫理思想體系中的重要范疇。在我國傳統倫理中,“誠”與“信”本是兩個分而立之的名詞。對“誠”、“信”進行互訓互釋,最早見于許慎《說文解字》中的注釋:“誠,信也”,“信,誠也”,二者可以互訓?!墩f文》認為,“誠”、“信”都是講人的言談口實的,“誠”與“信”合用即為“誠信”,意指誠實無欺、恪守信用。它要求內在心性修養與外在禮儀規范統一,主要表現為言行一致,凡自己表白的、聲明的、承諾的,都一定要認真實踐履行。

儒家思想在其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始終對誠信品德推崇備至??鬃泳桶选靶拧笨闯墒菫槿颂幨赖幕酒返??!墩撜Z·為政》有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泵献舆M而把“朋友有信”與“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以及“長幼有序”并列稱之為“五倫”(《孟子·滕文公上》),成為中國封建社會道德評價的基本標準。到了漢代,大儒董仲舒進一步提升了“信”在儒家倫理思想中的地位,將“信”與“仁”、“義”、“禮”、“智”并列而置于“五?!敝?,成為調整人們行為和人際關系的核心規范。

二、誠信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意義

1、誠信是大學生應有的道德規范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力量,也是社會文明的引領者和傳播者,他們同樣肩負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職責。誠信就業,是大學生邁向社會的第一步表率,也是大學生人生階段成功跨越的重要保障。我國的儒家倫理體系里,誠信更被視為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條件。先哲對誠信的重視和推崇,充分體現了誠信在炎黃子孫心目中的重要性??梢哉f,誠信在當代社會,是每個公民安生立命的基本條件,也是每個公民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沒有誠信,責任感、歸屬感更無從談起。

2、誠信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然要求

誠信在市場經濟中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而求職市場作為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也不例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確立了雙向選擇就業機制,由市場來自發調節人才流動。而市場經濟指導下的求職市場中客觀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招聘單位只能從求職者身上了解大部分個人信息。大學生以求職主體投身市場的過程也就是參與市場運行的過程。而市場經濟有其客觀規律和市場規則,沒有誠信的保障,求職市場會陷入低效混亂狀態。

3、誠信是大學生調試好求職心態的重要保障

現在大學生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求職過程中會面臨種種挫折和考驗。這就需要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把誠信放在首位,隨時調整好心態,找準自己的位置。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倫理基礎,也是大學生長足發展的基本素質。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只有擁有誠信這一重要品質,才能在競爭中走的更高,走的更遠。也只有擁有誠信,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擁有一份平常心,用平和的心態通過點滴努力取得自己的成績。

三、大學生就業過程中誠信缺失的現狀

1、存在考試作弊,成績摻水現象

現在考試中作弊現象已不是個別現象,更有甚者,少數學生考試前不做復習準備,全靠考試中作弊作假,蒙混過關??荚囎鞅赚F象成風,不僅給學校學風造成了惡劣影響,也反應了學生只片面追求分數、績點,不注重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的嚴重問題。成績單是用人單位衡量人才的重要依據,但當單位拿到的一份作弊的得來的成績單,或是摻了水的成績單,不僅不能客觀的評價求職者,還會造成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期望過高,在工作前期磨合過程中會造成單位的嚴重不滿和求職者的強烈挫敗感,不利于職業長遠發展。

2、存在學歷、簡歷造假現象

學歷是大學生求職就業時的敲門磚,也是用人單位篩選人才的重要標準。由于這一原因,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存在一些學歷造假情況,甚至有部分學生為了吸引用人單位的目光,會或多或少吹噓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績,虛構獲獎經歷,嚴重者一個班級會出現數十個班長、團支書。在畢業班隨機調查時發現,過半學生為了順利求職,謀得一個好職位愿意冒險進行簡歷造假,少數學生曾想過篡改虛假學歷。以上種種現象,給用人單位真正篩選人才造成了困擾,也不利于自己的長足發展。大學生在求職之初就抱有僥幸心理,也會對將來的工作態度產生負面影響。

3、存在隨意毀約現象

受制于現在社會工作流動性較大的影響,大學生又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造成了較高的隨意違約率。莘莘學子在十年苦讀后既怕找不到工作,又想盡量找個工作待遇好、工作環境優的工作,所以會造成“騎驢找馬”的現象。當投了很多份簡歷工作還沒有著落時,一旦出現工作機會,學生就會迫不及待的簽約,存在不理性現象。而隨著更好工作機會的出現、同學簽約之間的攀比,和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失落感,學生就會毫不猶豫的隨意毀約,甚至二次、多次簽約,出現“腳踏多只船”現象。學生的任意毀約,會給單位造成很大困擾,引起工作交接的極大不便利,也會給學校聲譽造成負面影響。就學生長遠發展來說,膚淺逐利,缺乏信用也會成為其人生發展中的敗筆。

四、怎樣有效開展大學生就業誠信教育

1、充分發揮好課堂主渠道作用,上課充分滲透

開展就業誠信教育,要利用好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基礎、就業指導等課程,在課程中穿插誠信教育和誠信引導,促進這類課程和誠信教育的有機結合。部分學生認為這類課程沒有傳授實際操作知識,成績評定也多以考查為主,主觀上對這類課程不夠重視,而這也就造成了學生沒有領會這類課程的主要精髓和重要意義。學校針對這一實際現狀,要配備高質量師資,提升授課質量,精心設計課堂。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多舉實例,以自身的學識、品格、閱歷影響學生,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2、積極開展課外教育,利用多渠道拓寬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更體現在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中,誠信教育也要走出課堂,立足于更廣闊的領域??梢酝ㄟ^組織一些誠信班會,誠信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樹立誠信榜樣、誠信典型等活動將誠信教育推向深處。同時,老師也要充分利用好言傳身教的作用,做學生的誠信楷模,讓學生時刻沐浴在誠信的陽光中。在就業實習和校園招聘會環節也要時刻跟學生強調誠信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踐中開始積累自己的信用。

3、健全獎懲機制,建立學生的誠信檔案

誠信是一生的財富,大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不僅僅依靠學生的自律,還需要學校出臺強有效的配套獎懲措施。高校的誠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道德教化層面上,必須要借助于制度的管理和約束。學??梢栽俳逃吞幜P相結合的前提下,加大處罰力度,取消失信學生的評獎評優資格,建立“失信學生黑名單”,讓學生感受到“誠信無價,信用有價”“誠信得利、失信失利”“一處失信,處處受制”。同時要建立起個人信用檔案并跟蹤考核,出臺信用評級政策,并作為學校推薦就業的一個重要參考項。學校通過營造誠信的校園氛圍,讓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作者單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段偉偉,當代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教育問題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11)

[2]陳愛娟,淺談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9(7)

[3]余愿,儒家誠信觀念的現代意義[J],湖北社會科學,2007(9)

大學生誠信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大學生黨員誠信問題不僅是大學生黨員的素質問題,亦非簡單的社會環境問題,而是在這兩者互相作用之下形成的對“生活意義”的抉擇問題。如果生活意義是以私利、功利為向導,則容易在誠信上出問題,而我們則希望大學生黨員能夠尋回生活之真意,奉獻社會;更要增強黨性,克服“知易行難”之困。同時,輔以他律,才能卓有成效的緩和、消解誠信危機。

關鍵詞:學生黨員;誠信;新探索

誠信是人類長期道德實踐的結晶,是安邦定國之維柱,是從政、經商、為學乃至為人之基和道德底線。對誠信問題的研究由來已久,然而誠信問題卻不斷衍生。大學生黨員在誠信問題上亦常有失足,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更加的“隱而不顯”,讓人難以琢磨,除了與大學生黨員自身的特殊性有關之外,我們更進一步的認為,這是因為大學生黨員在社會“洪流”的沖擊下和個人“信仰”不堅所導致的“生活意義迷失”,“迷失”不是沒有追求,而是一種偏離。大學生黨員生活意義與價值的迷失,一方面要歸根于社會環境,包括社會生活方式、教育等,另一方面也必須探究他們對美德與黨性的“確信”程度。對于大學生黨員而言,唯有尋回失落的正確價值,輔之以他律,才能解決“誠信之危機”,否則,所有附加的教育形式和制度安排都將無益而終。

一、大學生黨員的誠信內涵解析與現狀

誠信,應當包含著“誠”和“信”兩方面,“誠信兩字互訓,其含義既相區別,又緊密聯系”,而當下我們更多的是在“守信”的意義上來使用該詞,實則兩者不可偏廢,甚至可以說“心誠方能信守”。大學生黨員是學生群體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也有大學生誠信危機所體現出來的種種問題,比如作弊、造假,重利輕“諾”,或者觸及了社會更廣層面上的誠信問題。然而,就其黨員身份的特殊性而言,其誠信主要應包含這兩層意思,即要在“誠”上做到入黨動機真誠,對黨的信仰堅貞;要在“信”上做到入黨誓愿與黨員行為一致,以及黨員權利與義務的高度統一。要真正地做到誠與信,歸根結底要有正確的生活價值取向和對黨性的高度確信。本文即是在大學生黨員誠信“特殊性”上而言的,希望對其誠信問題有所答疑和裨益。

(一)大學生黨員誠信的一體兩面

誠和信是互相作用的一體,是誠信的兩個方面?,F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發現,為人處世若沒有“真誠、真摯”之態度和動機,則往往最后是“失信”而終。革命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更看到無數的先鋒、模范黨員,以無比的熱情,投身各自的領域,終有所獲,實現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宏愿。那么,就當下大學生黨員而言,除了基本的待人真誠和謹守承諾之外,“誠信”將意蘊著更多的特殊內涵。

從“誠”的方面來說。大學生入黨,是一次政治立場的選擇,更是對自己生活信仰的“確信”。一個沒有共產主義理想的人、一個對黨和國家沒有責任感的人,是與黨的性質所相悖的。所以,我們的“入黨”,要求我們澄清自己的動機、端正自己的態度,明白為什么要入黨,入黨是否真正的出于對黨的理念確信,是否懷有一顆奉獻社會、服務人民之心。我們的“入黨動機要純粹”,就是希望我們的“黨員”入黨要超脫世俗與功利,體認到黨員的真正責任,明白自己活著的價值和生活應有的意義。在追求個人價值的時候,至少要做到與社會價值統一。

從“信”的方面來說。大學生黨員的信,體現于入黨動機與黨員行為的“一致性”,以及入黨后各種行為的“一貫性”?!叭藷o信而不立”,就大學生黨員而言也是一樣的,一個“黨員”真正的成為黨員,是由其所體現出來的崇高理想和高度社會責任感,以及言行一致的行為所決定。大學生黨員,要在“信”上一貫堅守,有自己處世原則,求真務實,專心于學習、工作,以期奉獻社會。唯有在社會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個人價值才真正地得到升華。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正是在其誠和信的相結合中,才得以體現,基于事實上的檢查與考驗,遠比我們大學生黨員談話和思想教育要優越,這亦值得我們深深反思。

(二)大學生黨員誠信現狀令人擔憂

大學生黨員“誠信”上的表現,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少數現狀令人擔憂,并且這樣的不良趨勢正在蔓延。在誠上,主要是入黨動機不純的問題,這也成了高校黨員選拔和黨建的重要難題。入黨動機的復雜性、多樣性,帶來的必然是對黨的理念“確信”程度下降。試問,如果大學生黨員對黨的“基本理念”都不認可或者勉強接受,還怎么可能要求其作為黨員,而履行各種義務呢。即便是有他律制度的嚴格限制和規訓,又如何保障其目的性的始終如一呢。因之,奉獻社會、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的宏偉藍圖都將成為無本之木。沒有真誠的態度和純粹的入黨動機,大學生黨員誠信問題自然令人憂心,所以把好入黨關是首要之務。在信上,我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困惑。有些大學生黨員,入黨前后判若兩人,入黨前積極好學,樂于助人,入黨之后則無所作為,待人冷漠;有些學生黨員則在學習和生活中,漸漸地偏離了道路,在“信”上不能一以貫之。誠然,當下我們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并且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和制度構建都在有序進行,作用良多,可是若無法把握到這一現象的根源及實質,于人于事,即便有所改變,也只能是短暫的、有限的。

二、大學生黨員誠信問題根源及實質

大學生黨員誠信問題的出現,固然有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但我們認為,大學生的素質養成和如何更好應對社會環境,歸根結底要訴諸大學生黨員對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因此,大學生黨員的誠信問題實質就是生活意義的問題。

(一)誠信迷失的雙重根源

首先,是對黨的理念確信度下降。入黨意味著什么,這對大學生黨員而言,應該是不言而喻的,而現在卻成了一個大問題。從現在大學生入黨的實際動機來看,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基于高度的覺悟和奉獻的理想,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二是出于功利性的自我發展需要,比如出于對就業條件的考量、個人今后發展的預見等等;三是茫然不覺的入黨,即在當前高校黨員發展模式下“按部就班”、“順其自然”的就入了黨,他們自己也并不完全知道黨員意味著什么。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我們現在大學生黨員對黨的理念和黨性的“確信”度是不夠的。沒有強有力理念指引,沒有堅定的信仰,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誠信問題?,F在,我們高校開展了很多的黨員思想教育課,黨員的入黨培訓和后續培訓都在頻繁進行,可是這并沒有有效地內化為其自身理念?!爸挥幸粋€活生生的確信才是知識”,所以培訓灌輸的確實很多,而往往效果卻很差。試想,我們怎么可能奢望大學生黨員,對其自己都不確信的東西,進行堅持,并一以貫之的踐行呢。大學生黨員的誠信也是這樣的,當“黨員”身份,成為他們心中一種“功利條件”的時候,純粹的入黨動機也就離我們遠了。

其次,社會生活“功利性”。再深刻一點地解析大學生黨員對黨的理念“確信”程度低的現狀,就會發現其往往是由社會生活的功利性所規定的。我們很多學者喜歡強調學生素質,個人品行,無疑我們也應當看到道德是離不開社會風尚的,也總有其社會經濟根基。大談思想教育不足、家庭教育偏差、誠信機制不全,并沒有切中誠信危機、大學生黨員在“誠”“信”上缺失的外在根源——生活的壓力和社會的功利性導向。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加,無疑會加促其思慮如何增加自身在社會競爭中的籌碼,而社會對“大學生黨員”的普遍看好,正好彌合了這樣的一種焦慮。所以,“優秀的大學生往往是黨員”這一價值判定,導致了大學生爭相入黨以證明自己的優秀。社會需要什么人,我們就變成什么樣的人,這是對大學教育以市場為導向的一種誤讀,實質是市場經濟抽象規則的一種具體演變。市場經濟必然有其功利性要求,在這樣的一種沖擊下,我們的誠信教育、大學生黨員的誠信培養,相較就顯得脆弱了。同時,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起步、發展階段,沒有建立健全的誠信評價、監督和懲罰機制,讓社會生活的“功利性”更加肆無忌憚滋長。

(二)大學生黨員誠信問題的實質

很多人會疑惑為什么西方也是市場經濟,然其普遍的誠信狀況相對較好,顯見的是因為西方的各種誠信問題制約機制相對完善,失信成本太高,但這并不是問題的實質,我們認為由于長期在這樣的制度機制下以及市場經濟高度發展需要誠信,所形成了他們對“誠信價值”、“誠信作為美德”的價值確信,這才是問題實質。就大學生黨員而言,其誠信問題的實質,也就是如何“看待和獲取”生活的意義,是否對黨的理念有足夠的確信;在面對功利誘惑的時候,是否把誠信作為生活的價值真意;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是否真正地意識到自己作為黨員的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把誠信問題,歸結為生活意義的問題,不是在消除大學生黨員的誠信問題的特殊性,也并不是要為大學生黨員在誠信上犯的錯,尋找客觀理由,排除責任,反而是要從大學生黨員這個主體的特殊要求上,去規定誠信的雙重內涵;在生活背景的客觀性上,以期尋回大學生黨員正確的人生信念。迷失的生活意義需要歸復,正如大學生黨員的誠信需要得到各方認可一樣。

三、大學生黨員誠信復歸的思考

大學生黨員的誠信要求其做到對黨的理念和黨性的高度確信,在社會生活中的言行一致和有所擔當。在各項制度都還不完善的今天,我們更希望其能明確生活的真正意義,堅持黨性,克服“知易行難”的窘迫。

(一)尋回生活真意

生活的意義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似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也正是這樣的“意見”,導致了我們生活行為和社會現象的多元、多樣。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經濟急劇發展,也變革不斷,誠如鄧小平說的“窗戶打開了,清新的空氣進來,同時蒼蠅和蚊子也會進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所面對的社會情狀也就愈加復雜,每個人追求什么似乎成了個人愛好,甚至是不可被問及的“隱私”??墒?,就大學黨員的誠信而言,我們至少要明白兩點:在誠上,入黨不能成為一種牟利的手段,要堅持黨性,確信黨的理念;在信上,作為黨員要不負使命,在生活和行為中要知行合一,服務人民、奉獻社會。這才是誠信在大學生黨員身上的具體體現(特殊性)和大學生黨員生活的真正要義。

如何尋回這一生活真意,需要優化社會生活環境,更要在既定的社會背景下自覺自省,簡要的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是積極主動地了解社會歷史,尤其是對黨的理論的學習,在不斷學習中定位自己的人生角色,養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明白黨員身份的意義所在,為履行好黨員的基本義務和奉獻社會奠定思想基礎。二是“三省吾身”,在實踐中,尤其是在社會生活中,好好地考察自己的動機、當下行為,是否做到了一個大學生黨員所應具有的表現。自己在誠信方面,有沒有把對黨的“誠”和作為黨員的“信”當成生活中不可棄置的價值來看待。三是堅持誠信行為。大學生黨員畢竟還是象牙塔中的學生,沒有進入社會,或者涉世未深。在漸漸面對社會殘酷的現實之時,我們更要堅定自己所執著的理念和選定的生活價值。對于大學生黨員而言,沒有誠信的生活,即便再成功也是不值一提的,更何況,在誠信隱退的地方,也是失敗開始的地方。

(二)增強黨性,克服“知易行難”

大學生黨員的誠信問題,實質是生活意義抉擇的問題。美好的理念總是為人向往,然而似乎是“知易行難”。對于大學生黨員中的那些漸漸消沉,在“信”上沒有做好的部分群體而言,尤其是這樣的?!爸?、“行”之辯,自古有之,“知行合一”看起來總是我們的一種良好祈望,但是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破除“知易行難”的困境,即找到生活的真意,又堅定不移的奉而行之。

古之仁人志士,都有堅定意志,就我們的大學生黨員而言,就是要“堅持黨性、增強黨性”。所謂中國共產黨的黨性,“以工人階級的階級特性為基礎,是工人階級階級性和階級利益的集中體現”?!包h性既是一種理念,又是一種實踐”。對于大學生黨員的誠信問題而言,我們一定要做到兩點,一是確信黨的基本理念、奉獻社會,為人民服務,二是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于承認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沒有黨性為原則,大學生黨員的生活意義將成為空談,“知”不可能成為真知,更不會是自愿行為的動機;沒有批評自己和承認錯誤的勇氣,則會永遠習慣性的歸罪于客觀因素,這是知行分離的重要原因。

至于大學生黨員如何增強黨性,就個體而言大致有這么兩條路徑。一是增進對黨性的確信度。不確信一個理念,那么對該理念的堅持是無法想象的,要么出于其他目的,要么迫于強力。大學生黨員,應當把黨性化入自己思想中去,以其指導學習、生活。并且,學習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二是提升意志力,在實踐中錘煉自己。黨性的養成不光靠學習,還需要更多社會實踐,甚至說,黨性就是要求我們在實踐中,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以至有所作為。學習與實踐是相得益彰的,大學生黨員在校園中有很多這樣的機會,要善于去發現、主動去做,才能在畢業以后,真正地自立于世,坦坦蕩蕩。

(三)構建他律制度

人是有自覺性,更能自我塑造,把希望寄托在大學生黨員主體生活意義的歸復上,肯定了黨員群體的自覺性和自律性,這也是最根基的、本源的,如果沒有把握好這一點,我們的一切制度構建,都無法真正起到實效——如果人有意犯錯,他律制度也是軟弱。除了懲治之外,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尤其在當下,各種誠信機制還不完善的時候,唯有生活真意歸復、增強黨性,輔以他律,才能真正破解大學生黨員在“誠”和“信”上的危機,緩解、消解這日益嚴峻的誠信現狀。構建他律制度要做好三個方面。

一要加強理論教育。黨員的理論教育在大學中已經相當普及,形式也多樣,但是效果不見得好。但不容置疑的是,這是必需的,尤其是針對大學生黨員學習主動性較差的部分群體,要開展多樣的、能沁入人心的黨課教育,多講實例,多講生活中例子,只有這樣才能緊密的聯系生活。同時,將入黨教育和持續教育結合起來,必要的時候,增加理論考核機制,對于不合格的,應當有所措施。在黨課學習之外,要多宣導誠信文化,畢竟每一種良好的文化,都能塑造人的心靈。

二要完善校園規章。校園是大學生黨員,入黨、學習、生活的地方,是其心靈塑造、行為養成的重要園地。就入黨方面而言,把好入黨關口,落實評選細則,要本著“寧缺毋濫”的態度,嚴肅入黨動機。要讓黨員覺得入黨首先是一種責任而不是功利的附加品,并且這樣也能純化隊伍。在學習、生活中,對于黨員更要嚴格要求,鼓勵其誠信行為,獎勵其奉獻社會、為人民服務,樹立誠信楷模,倡導良好風尚。多創建誠信活動,提供社會實踐機會,讓大學生黨員能投身到其為之向往的奮斗與拼搏中去。

三要構建社會誠信機制。社會生活的功利性,使得人們對誠信有所偏離,“建立失信制約外在機制是大學生誠信養成的重要條件”,所以也應當在社會層面上,構建起包括誠信檔案、誠信評價、誠信監督和誠信懲罰等制度在內的誠信機制。這一機制本身就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生黨員起到制約和警示的作用。其中,我們有必要指明,對于大學生黨員來說,社會誠信機制對其誠信的要求將更高。誠信制度與適當的、必要的黨員獎懲機制要掛鉤,這樣才能顯示出足夠的約束力。大學生黨員的誠信問題,必然是在多方面的綜合努力下而得以解決的,本文認為立足于生活本身,對生活意義的正確體認和黨性的確信才是解決當下誠信堪憂現狀的根本。

參考文獻:

[1]鄒建平.誠信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78.

[2]包爾生.倫理學體系[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57.

[3]胡錦濤.領導干部要帶頭增強黨性[J].求是,1995,(18).

[4]葉篤初.創先爭優是增強黨性的再教育[J].求是,2011,(8).

[5]吳松.弘揚傳統美德、構建和諧社會[G].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323.

大學生誠信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良性運行的基本準則,誠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報告顯示,當今大學生在學業、人際交往、經濟生活、就業求職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誠信缺失問題。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梳理現狀并從社會環境的逐利性、家庭教育的滯后、育人主體的單一、自身誠信意識的缺乏、誠信監督管理機制的不完善等方面剖析原因,提出從誠實守信的氛圍營造全員育人體系、個體內心道德自律、教育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等方面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從而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

[關    鍵   詞]  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構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可見誠信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何其重要。誠信教育不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社會共同追求的一種美德,世界各國家都對青少年一代的誠信教育極度重視。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誠信現狀以及誠信體系的構建,本課題設計調查問卷,在上海建橋學院大一到大四大學生中進行實證調查,發放并回收問卷814份,借助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并結合學生座談分析原因及對策,從理論層面上推論出建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構建的有效模式。

一、大學生誠信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表現

調查結果顯示,84.77%學生認為誠信在當今社會所占的地位很重要,而只有33.54%的學生認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全能做到誠信,63.02%的學生表示能做到誠信,同時72.97%的學生和他人交往時,看重對方的誠信。所以,大學生比較認同和重視誠信。而針對當代大學生總體誠信情況的調查,65.11%認為總體情況一般,不誠信只是個別行為;有14%的學生認為誠信情況較差,較多人存在不誠信行為。經過調研和訪談,發現校園中誠信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業誠信缺失

大學生學業誠信失信主要集中表現在日常上課行為偏差(逃課、遲到、早退)、考試作弊、論文抄襲。調查顯示:抄襲作業、考試作弊是校園內普遍存在的問題。關于“考試是否有過作弊現象”的問卷數據顯示,有26.9%的學生有過一次或多次作弊行為,更有甚者,一些學生在考試時會雇用“槍手”替考,考試作弊的手段也從傳遞紙條、交頭接耳等發展到使用手機、智能手表等通訊工具。當今大學生中的學業失信現象仍然存在,其作弊心態有“重修制度的壓力、心理壓力大擔心不及格、監考老師要求不嚴格、平時學習少想蒙混過關、看到部分成功的作弊案例后的效仿、爭取拿獎學金”等。同時,也反映出來一個矛盾心態:知道違信成本高的同時為了既得利益還鋌而走險,體現出個人利己主義。

(二)人際交往誠信缺失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00后”大學生在心理和行為上呈現如下特征:人際交往能力較強,主動意識強,但情緒管理能力不強。在面臨個人和集體的選擇時,更多會把個人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奉獻意識和集體意識。數據顯示,73.97%的大學生表示人際交往缺乏誠信。比如在圖書館借書逾期拖延不還,對朋友的承諾不去履行,借同學的東西不按時歸還等各種不良現象存在,這都是誠信觀念缺失的表現。與此同時,在日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難發現當今大學生人際交往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出現在宿舍區,還出現在班級教室、校園內。部分學生為了個人既得利益和眼前利益,不惜以犧牲友情、親情、愛情為代價來換取個人的利益。

(三)經濟生活誠信缺失

大學生在經濟生活的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盜刷他人的飯卡、出具虛假困難證明申請助學金和困難補助、以各種借口拖欠甚至逃避助學貸款還款等。調查顯示:因為經濟生活而失信的比例占到38.56%。一些家庭并不貧困的大學生看到助學金和困難補助申請手續簡單,就偽造家庭經濟困難的證明。此外,大學生在經濟生活的誠信缺失現象,還表現在惡意拖欠學費,將學費挪作他用、信用卡惡意透支等方面。特別是在民辦高校中,學費較高,部分經濟困難學生中會出現偽造貧困材料而獲取助學金,但是經過資助教師與其談話溝通發現并不是如材料所示,存在失信行為。還有部分大學生申請了校園貸款,畢業后逾期歸還貸款,有的甚至惡意拖欠。另有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涉及債務,過期不還等,在用水、用電方面為減少個人的生活支出出現不正當的違信行為。

(四)就業求職誠信缺失

在就業求職過程中,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一種表現是制作簡歷和面試過程中弄虛作假、單方面違約等。調查顯示,有14.37%的人認為,只要能找到滿意的單位,即使違約也可以理解;23.22%的學生表示會視情況而定。一些學生簽約不久又毀約或簽約之后不去報到的現象并不少見,部分大學生為了落戶將簽約作為跳板,類似現象使一些用人單位對應屆大學生的誠信認可度大幅下降。在每年一度的就業質量分析報告中,不難發現現在大學生在第一份工作未到合同約定時間就跳槽離職的現象大有存在,或者為了高薪在離職交接過程中直接走人的現象也是存在的,更有為了合同競標等不惜惡意設計,這些在就業過程中不誠信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良的影響,對整個社會的風氣造成負面效應,特別是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每一個小我代表的就是整個社會的大我。

二、關于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已經成年,關于誠信的認知了然于胸,但就誠信道德實踐方面卻明顯與認知脫節。在道德理論與道德實踐相脫節的情況下,更應該深思其中的緣由。根據調研顯示,誠信教育受到社會大環境、家庭教育、個人主觀和高校教育這四方面的影響,大學生失信的出現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一)社會環境的逐利性對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經調研顯示社會環境、網絡文化是造成大學生道德素質下降、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問到“你認為目前造成大學生不誠信的原因是什么”時,共有66.58%的同學選擇“社會上拜金主義等惡習陋習風氣嚴重”。如貪污受賄、制假售假、偷稅漏稅、假文憑等,在這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降低了對不誠信行為的“免疫力”,犧牲誠信道德以獲得自身利益。

(二)家庭教育的滯后和育人主體的單一影響大學生的誠信選擇

通過座談顯示,學生普遍認為:家庭教育的缺乏主要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如果父母對大學生的不誠信行為不加以及時制止或者父母教養方式以及親子關系不佳,都會影響大學生個體的誠信選擇;而學校教育滯后,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容易忽視對學生基本誠信品質的培養和實踐教育以及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盡管高校思政課和課程思政持續推進,但是難以在學生的內心世界真正引起強烈的震撼和共鳴。與此同時,全員全過程育人還在日益跟進的過程中,部分任課教師只管教課忽視育人,專職輔導員由于工作任務繁重,導致德育工作領域高素質人才嚴重不足、時間精力投入不夠等。特別是面對現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因情況而選擇是否誠信”的現象,應多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多加強家庭教育的熏陶,因為對大學生從小到大影響較大的是原生家庭的養育,這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其是否能正確面對不誠信行為。

(三)大學生自身誠信意識的缺乏帶來誠信意志的不堅定

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社會及學校、家庭都過分重視知識、技能,而道德素質因為難以量化而極易被忽視,造成學生誠信道德觀念的淡漠。當問到“對待作弊的態度”時候,75.27%大學生覺得“行為可恥,堅決抵制”,31.94%大學生覺得“不可取但可以理解”,8.22%的大學生覺得“是正?,F象,在所難免”。目前社會中個人的失信成本不高,部分大學生會視對自身的影響大小來決定是否誠信,而不是內心一如既往的道德自覺。同時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營造了一個虛擬的網絡世界,由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身份可以隱匿,造成很多在現實生活中不被認可的言行在網絡中肆意橫行,從而滋長虛假現象的發生。對誠信做人,每個大學生都深信不疑;對不誠信的現象,每個大學生都會堅決抵制。但真正當個人在考驗誠信的事實事件中時,其誠信行為踐行就是另外一番樣子,存在誠信意志不堅定。

(四)高校誠信監督管理機制的不完善使個人失信成本較低

傳統的誠信教育基本上是作為道德規范的約定俗成,非法律規范,對個人的誠信缺乏有效評價機制和懲戒機制。當問到“學校對待作弊處理制度”時候,80.67%大學生覺得“嚴格處理”,12.27%大學生覺得“一般嚴格”,2.57%的大學生覺得“不嚴格”。在高校里,對學生的誠信沒有清晰的評價指標,同時缺乏專門的誠信管理機構來負責鑒定和記錄。如困難生認定、獎助學金評定等也通過公示、民主意見表等形式進行互相監督,但大多數學生一般持有事不關己的態度,無法起到監督作用。對那些不講誠信,善于投機取巧的學生,沒有給予應有的紀律處分,誠信缺失行為所付出的成本過低。

三、民辦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的構建路徑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則不興,國無信則衰。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和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的中堅力量,誠信是立身之本,只有誠信做人做事才能有可期。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勢在必行,多措并舉幫助大學生實現誠信認知和道德實踐的統一,為社會和國家輸送可靠可信的人才。

(一)全社會營造誠實守信的好風尚

誠信教育的實施離不開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引導、評價、監督,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作用,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輿論氛圍。舉辦樹立誠信樹典型活動,加強誠信人物的宣傳活動,尋找身邊誠信典型并充分發揮典型人物的引領作用,形成全社會的典型示范。與此同時,針對不誠信行為應予以嚴懲曝光,增加失信成本。例如:不誠信行為的媒體曝光、列入誠信黑名單無法乘坐公共交通以及信用貸款等。每年3·15晚會針對不誠信的商家進行曝光,加大后期整改的監管體制,增加商家違法成本等都是很好的社會誠信教育案例。同時加強網絡環境建設,優化網絡誠信環境,特別是在大數據、自媒體時代尤為重要?!?0后”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的程度很高,在微博、抖音、B站等玩游戲交朋友,興趣點轉移很快,更容易喜新厭舊。如今網絡空間亂象,“網紅”遍地開花,急需要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和風氣,利于構建誠信社會。

(二)高校建立誠信教育的全員育人體系

高校作為大學生的育人主體,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充分調動不同學生群體的誠信意志,強化學生對誠信道德理解與認識,努力完善誠信育人的全員育人體系,形成長效新工作機制。一方面主要營造誠實守信的校園氛圍,依托講座、討論、辯論賽等各種活動,不斷強化和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幫助大學生用誠信來規范日常行為,使誠信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自覺意識和主動追求;另一方面誠信教育必須貫穿大學生活的始終,針對新生普及日常生活中的誠信教育,增強他們辨別是非、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增強自身理性消費,珍惜社會信用,提升金融風險的敏感意識。對即將畢業走向工作崗位的大學生,要加強對他們進行求職培訓、求職技巧的訓練,并增強誠信觀教育。此外,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保證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師德面貌和對學生道德教育的全情投入。俗語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德育教師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和學識學風等方面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三)校園文化引領大學生個體的內心誠信道德自律

校園文化作為活動課程的有效載體,在引領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和誠信道德自律上至關重要。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幫助大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誠信品質。通過大學生個人誠信檔案、樹立誠信班級、評選誠信典型人物、圖書館誠信置物柜等方式,讓大學生在誠信氛圍中耳濡目染,誠信習慣熏陶養成加強校園文化的輿論引導,多元化渠道加強誠信活動宣傳,營造誠信為榮的校園風尚。在學業誠信方面,通過“誠信主題教育活動”和“主題班會”等,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誠信考試宣誓活動、設立無人監考誠信班級等幫助大學生養成誠信考試和誠信學習的習慣;在經濟誠信方面,倡導合理科學的理性消費,減少奢侈浪費和拜金主義現象的出現。同時,在助學金和獎學金的申請和合理使用上,杜絕刷票和賄選等不誠信行為發生。在申請資助材料上,如實填寫家庭收入等信息,杜絕惡意拖欠學費等行為;在人際交往誠信上面,倡導內心誠信道德自律。不隨意盜刷他人飯卡,不隨意動用他人銀行卡和物品,隨手撿到的物品及時歸還,同學之間少發生債務往來,更不能將他人的財務占為己有等。

(四)構建高校誠信教育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構建多元化誠信教育評價機制,“將誠信道德教育與質量管理結合起來,減少大學生失信現象,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誠信道德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學校要建立校內信用評價體系,如成立誠信教育工作室,專門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誠信教育、評價、記錄等。一方面以工作室為載體,開展相應的誠信主題教育活動,提供誠信平臺和載體,幫助大學生樹立誠信道德自律;另一方面,跟蹤失信學生的發展過程,從違紀處分到誠信再教育、從失信懲處后的心理疏導到誠信意識再塑,根據學生的特點建立相應的量化評估指標和標準。從大一新生進校起,建立大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對大學生的誠信認識和效果、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等結合平時各方面表現,作出定量記載和定性評價,并將誠信的狀況與評獎評優、入黨等相結合,對失信行為采取限制評優、貸款等,畢業時跟隨學生人事檔案一并交給用人單位,加大失信成本。與此同時,要將大學生誠信結果反饋思想政治教育部門,為學校的思政教育提供參考和依據。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更是大學生立身為人、成長成才的必備品質。高校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四年后即將走向社會,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進程中擔當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罢\信待人,誠信為人”,無論是對自身的品德素養提升,還是在社會誠信交往氛圍營造上都意義深遠。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誠信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中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高校構建誠信監督教育體系,個人加強誠信的道德修養,誠信必將蔚然成風。

參考文獻:

[1]鄭少珍.高校學生學業誠信教育亟待加強[J].文教資料,2014(19)。

[2]符玥.“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徑初探[J].青年與社會,2018(33):144

[3]楊倩.高校學生誠信教育評價體系研究[J].產學研理論與實踐,2017(33).

◎編輯 趙瑞峰

大學生誠信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大學生 誠信問題 誠信教育機制

大學生誠信是整個社會誠信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學做真人,誠信為本,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用積極、理性的心態分析當前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并從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的構建這一層面出發,深入探討解決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可行之道,必將對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及其危害

為了客觀準確地調查了解目前大學生中存在的誠信缺失現象,筆者隨機抽取了所在學校的100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96份。經分析,筆者認為目前大學生中存在以下一些誠信缺失現象:

(一)弄虛作假嚴重。

一是考試作弊屢禁不止。在本次問卷調查中近60%的學生承認曾有過作弊行為。實際上,大學生考試作弊已經是普遍的、不爭的事實,而且作弊者隊伍越來越龐大,手段也越來越先進。二是學術抄襲司空見慣。抄襲作業、論文移花接木、假想實驗數據等對于少數大學生是家常便飯。在本次調查中近83%的學生表示自己在寫論文時拼湊現有論文或直接抄一篇。三是簡歷注水花樣百出。為了在日趨嚴峻的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歸宿,不少大學生在個人履歷表上大做手腳。于是招聘會上人人都是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人人都有一疊榮譽證書,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在本次調查中近50%的學生表示在填寫簡歷時會隨意夸大或略有夸大。

(二)信用意識缺乏。

一是騙貸逃貸。在本次問卷調查中,近20%的學生表示在申請困難補助時會虛報自己的真實情況。對于還貸問題,近3%的學生表示能拖就拖。二是拖欠學費。雖然不乏貧困生確實因家庭困難交不上學費,但其他原因拖欠學費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每年交學費時,總有一小部分懷著各種心態的學生能交卻不交,用家長給的學費上網、消費的大有人在,一邊拿著父母的辛苦錢“瀟灑”,一邊跟學校說家里困難。三是隨意違約。大學生中任意變更就業合同的行為時有發生,不少大學生簽約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戶口問題,有的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一旦目的達到便不辭而別,讓招聘單位措手不及,防不勝防。據報道,目前大學生就業遭遇誠信危機,違約罰金已高達3萬元。

(三)人際關系淡漠。

據報道,北京某大學在對420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在“對他人的態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訪者缺乏對他人的足夠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對“與陌生人打交道時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贊同的學生高達45.8%,而完全反對這一說法的只有0.5%。人際關系的淡漠,容易導致學生孤僻、冷漠、緊張、不合群、缺乏責任感,引發心理疾病,不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使學校的不穩定因素加大。

以上只是大學生缺少誠信的主要表現,在一些日常的小細節上,如:上課代簽到、編理由請假、逃課等,也可以看出大學生誠信的缺失。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大學生出現上述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外部環境欠缺。

從社會大環境看,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使得一些經營者在利益驅使和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出現較為嚴重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騙現象,經濟生活中的虛假欺騙不同程度地滲透到社會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從而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敗壞了社會風氣,也造成了整個社會的信用危機。大學不是“世外桃源”,社會的誠信缺失必然影響大學校園和大學生。

(二)學校教育滯后。

一是重視不夠。目前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輕德的現象,最大的問題就是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教”只是傳授知識,“育”則是要培養健全人格。由此在道德教育上引發出兩種惡果: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教育里只有知識教育,而無情感教育。沒有情感教育,則培養不出善的情感,沒有善的情感,談何誠信?二是方法簡單,內容單一。不少學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強調政治上的忠誠,而忽視基本誠信品質的培養,片面強調理論灌輸,而忽視實踐教育和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三)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誠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項基礎內容。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然而他們的家庭誠信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

(四)自身主觀原因的影響。

首先,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通常成長在較為優裕的生活環境中,普遍缺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責任意識淡薄,心理脆弱,不可否認地存在著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自私心態。其次,當代大學生思維敏捷、思想活躍、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容易受道德價值多元化的影響。

(五)約束機制缺乏。

我國現行的誠信教育約定俗成多,約束機制少。在傳統社會,誠信是在封閉的生產關系、人員很少流動的社會條件下形成的,誠信基本上是作為道德規范,作為一種約定俗成,而非法律規范。人們往往將誠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礎上,主要靠傳統、習慣、輿論遵守,因此缺乏嚴肅性、連續性、系統性等。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誠信問題很難成為普遍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開始廣泛、頻繁、緊密、復雜,在這種關系和環境中,約定俗成對人的行為的約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遠遠不夠的。當傳統的誠信維系手段漸漸失去效應,而新的維系手段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法制體系又尚未建立或健全時,誠信缺失現象便在各個領域不斷出現。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約束機制,人們的失信行為得不到懲罰,誠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縱容了失信行為的一再發生。

三、通過構建科學誠信教育機制解決現階段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

誠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誠信素養,增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傳統的道德教育著重于道德理論的灌輸,忽視學生主體認知的內化,學生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難以發揮自我塑造的作用,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長期以來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既要有個人的內在自我修養和覺悟,又需要有很強的外在約束、規范以及良好的社會環境的熏陶,這是誠信教育的關鍵和基礎。誠信教育必須綜合考察大學生誠信素養形成、發展、改變的諸多因素,努力探索大學生誠信素養規律,并依據這些規律,逐步構建科學誠信教育機制,切實推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原則,持續開展誠信教育。

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改變以往以教育論教育,以道德談道德的空洞說教的教育觀念。應改變以往過分注重德育課程以分數論英雄,淡化德育課程,把德育變成一門普通的文化課的思想傾向,應把教育視點從原來的關注道德規范本身轉移到“人的全面發展”上來,著眼于人才的成長,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注入人文精神,使培養出的人才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時代發展同步。

(二)以樹立良好校風和學風為目標,努力營造誠信氛圍。

創建良好的學風和校風,關鍵在于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要唱響主旋律,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并敢于將不誠信的行為公開化,樹立誠信的正確導向,使恪守誠信者受到輿論的肯定、宣傳,讓不守信用者受到輿論的譴責、批判。在這樣一種輿論力量的作用下,大學生的誠信自然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約束,并規范著他們的行為。高校各單位、各部門要妥善及時解決學生反映的問題,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教職員工要加強道德修養,自覺接受社會和大學生的監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大學生;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諸如獎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特困補助、學生干部評定評選等工作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將誠信作為學校一切行為的基本準則。把誠信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和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誠信教育大環境,為大學生誠信教育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三)以建立高校學生誠信網絡為平臺,建立健全大學生評價體系。

建立全社會的誠信機制是客觀要求,所以作為“社會風氣引領者”的高校應建立網絡化的立體誠信教育和評價體系,不斷尋找新的教育載體,拓展工作空間。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應引入現代網絡工具,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互相補充,共同滲透,搭建網絡化的大學生誠信教育平臺是大勢所趨,也是工作的需要。應從建立以“記錄為主、評價為輔”的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入手,把通過對個人誠信,如身份證、戶籍、家庭背景、居住地、基本經歷、學習成績、各類素質表現、助學貸款、曾獲得榮譽和處分、特別記錄、就業情況等記入學生誠信檔案,并以此與各類評獎評優、就業等掛鉤,逐步建立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參考企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逐步建立起符合實際的,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團支部班委會評議、學院評議和學校評議等全校廣泛參與的大學生誠信度測評體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大學生誠信教育,對于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個新課題,沒有現成的模式可照搬,也不可能照搬。我們要在“以德治國”的方略指引下,圍繞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積極探索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為推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作貢獻。

參考文獻:

[1]汪敏.大學生的信用危機和誠信教育[J].安徽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31,(3):304-307.

[2]劉俊英,田潔.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與重建[J].黨史博采(理論),2007,(4):50-51.

[3]茍加明.大學生誠信實踐教育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4,12,(3):181-195.

[4]鐘念軍.大學生誠信教育芻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6):172-174.

大學生誠信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要充分認識當前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構建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機制、創新方法和手段、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就業觀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愈來愈嚴峻,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根據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從2005年到2014年,10年間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從338萬增長到了727萬,總數翻了一番還多。面對如此就業壓力,大學畢業生在思想和情緒等方面表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和教育工作者要切實加強對畢業生的引導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從而順利實現就業。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大學生就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各高校都加強了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一過程中既取得了相應的成績,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績

大學生是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大學生就業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因此國家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

1.高度重視,不斷出臺和完善各種政策。為了加強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指出:“要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進一步健全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就業信息服務系統,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創業服務?!?009年教育部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強普通高校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教思政廳〔2009〕1號)第一次提出了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全新的概念,并從十個方面對如何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成為指導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綱領性文件。2012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了《全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測評體系(實行)》,其中多項指標指向了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加強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表彰基層建功立業先進典型”。國家上述政策突出強調了對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也為各部門各單位指明了方向。

2.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為了使大學生具有明確就業意向,增強擇業能力,2003年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字〔2003〕6號)指出:“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納入日常教學”。2008年教育部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明確了就業指導課的教學目標、方式、內容、評估。高校就業指導課的開設,為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為重要的平臺和有效載體。

3.探索了若干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了增強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召開座談會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召開主題班會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就業觀念、邀請專家學者或成功人士到校做就業形勢報告、利用校園網和宣傳欄等宣傳媒介發布國家政策和需求信息,使大學生及時了解相關政策。

(二)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就業之間結合得不夠緊密。從當前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就業在很多情況下沒有得到有效結合,存在著“兩張皮”的現象,例如:有些就業指導課就是簡單地教學生制作簡歷或面試技巧,而沒有從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給予學生思想上的啟迪;有些院校就業指導課僅局限于畢業生,覆蓋面過窄;有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脫離學生思想實際,未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以致學生在面對就業難題時脫離了正確的理論指導;有些學校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不論是在專業課還是實踐課中一味強調專業技能,課程設置剛性過強,而忽視了對學生政治理論水平、心理、人文素養、創新思維、方法啟迪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等等。

2.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需要改進。當前,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和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總體素質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學生高度認可,但是也有少部分人教學方法單一、照本宣科,上課不善于與學生交流和互動,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業指導中的效果;有的僅局限于知識的灌輸,脫離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社會需求;有的教學內容陳舊,不關注國家政策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很難引起學生共鳴;有的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卻不注重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教學信息量匱乏,缺乏感染性和生動性。

3.工作機制和隊伍不健全。當前,一些高校對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長遠規劃和統一完善的措施,造成工作機制不健全,不能形成合力。一般來說,高校學生管理部門、團委、招生就業處及下屬各學院學生管理部門是與學生就業聯系最為直接、最為密切的單位,但是這些單位由于具體業務往往十分繁忙,因此對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不高,投入精力不夠,實際上沒有擔負起教育主體的職能;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大多關注于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對學生就業工作往往忽視;高校輔導員是和學生打交道最多的一個群體,其工作職能最初定位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具體的實際中輔導員卻擔負了過多、過重的工作任務,比如社團工作、班級管理、心理輔導、學生黨員培養甚至學費收繳等等,角色的多樣性使輔導員整天忙于具體事務,很難有精力對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深入研究,嚴重影響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有效性。

從隊伍建設來看,盡管國家各種政策反復強調要按照一定比例配置高校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然而由于受擴招等因素的影響,不少高校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數量遠遠不能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不得不進行大班上課或者大量聘請兼職教師、兼職輔導員,大班上課和大量聘請兼職教師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更不用說對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了。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同虛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構建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機制

第一,明確工作責任。各級黨委是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領導者,對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全面部署和籌劃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使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必須明確各方工作職責,制定相應的責任制度對領導部門、學工部門、教學單位的義務和職責進行明確規定。

第二,建立有效教學機制。教學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最有效的途徑,“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機制旨在緊密結合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目標、課程安排及教學責任主體的特殊性和獨有性進行闡釋?!盵1]一是確立教學目標,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和畢業生思想、心理特點,按照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規律,深化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就業觀念、態度和行為轉變,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二是合理設置相關課程。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隱性和滲透性特征,主要滲透在專業課、就業課、思政課等課程中,所以一般不需要單獨開設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單獨開設,會造成人力、財力的浪費,而且也會打亂高校課程規劃。那么怎樣在大學課程中體現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呢?建議在思政課及就業課中單獨開辟章節,專門、集中闡述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的、原則、內容。例如在思政課教學中可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形勢與政策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在就業課中突出人生觀、成才觀、擇業觀、創業觀教育;專業課中則注重著力提升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行業職業道德,介紹行業發展趨勢、就業需求、崗位設置等行業動態。

(二)創新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長期以來,不少高校在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不少好的經驗,這些經驗和方法必須繼承和保留。當然,為了適應大學生就業新形勢,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創新:一是強化校園文化的滲透功能,比如開辦人文社科講座、舉辦社團活動等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拼搏精神,以及溝通交流能力,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二是發揮榜樣的典型示范作用。社會成功人士尤其是校友的成功經驗對大學生就業具有較強的示范作用,可以組織有關人士定期給大學生開辦講座,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實行人生目標定位,向榜樣看齊。三是強化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國情和社會實際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增長才干、鍛煉能力的重要載體,所以各校不能一味進行課堂灌輸,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尤其是要高度重視產學研結合,探索產學研結合的新路子,加強和企業、政府事業單位的交流和合作,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和認識自己,增強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四是發揮網絡陣地作用。當前,上網已經是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高校應積極更新觀念、創新工作方法,掌握網絡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權,切實做好網絡時代背景下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盵2]

(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建設一支水平高、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是保證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條件和可靠保障。這其中,高校輔導員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和骨干力量。一是要強化輔導員隊伍建設,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開展相關業務培訓,有條件的高??煽紤]對輔導員實行職業分類,設立專門就業崗位輔導員隊伍;二是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就業教育的發展,除了加強和改進輔導員的工作之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3]。因此,高校要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就業指導水平,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升指導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趙煒婷.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建構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2:39.

[2]李宴群.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D].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大學,2011:27.

[3]咸春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就業教育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35.

上一篇:青少年校外教育論文下一篇:大學生素質教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