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服務論文范文

2023-03-12

會計服務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以及各行業改革的逐漸深入,現階段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會計標準化建設研究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要想實現高效的會計標準化建設對于會計長遠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就需要重視應用先進的科學方式和先進技術,成功實現會計標準化。本文對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會計標準化建設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促進現代會計標準化建設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財務共享中心模式;會計標準化建設;分析研究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0.33

1 前言

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應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開展行業研究具有顯著的優勢。例如,在會計行業研究發展過程中,應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對會計內部行業和業務流程的重組,進而將財務中心的業務集中在一定的平臺上。這種重組方式和分工模式具有顯著的優勢,不僅可以提升會計行業整體運行效率和工作質量,而且同時可以深化當前階段會計行業財務管理水平和運行程度。因此,對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會計標準化建設進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現階段我國應用財務共享中心模式的優勢分析

我國應用財務共享中心模式的優勢分析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和探索。

2.1 促進實現對于會計工作的簡化操作

當前階段我國會計行業開展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應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具有顯著的積極優勢。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會計行業相關工作具有顯著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特征。因此,基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研究模式可以實現對于會計行業大多數工作的簡化操作,進而使得會計相關標準化工作更加簡化,更加符合相應標準規范。

此外,應用這一模式還可以在會計行業業務增加的同時不過多地增加會計行業專業工作人員的數量,從而降低會計組織在生存和運行過程中的人力資源成本,進一步降低整體運行壓力。最后,這一服務中心模式在運行發展過程中更多依賴于標準化工作流程、工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可以滿足在會計行業運行發展過程中規模擴張的現狀,從而避免企業在運行發展過程中的不必要的過多投入。

2.2 有效推動組織經濟效益的改善

在企業組織會計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應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可以有效推動組織經濟效益的改善,進一步提升相關行業會計財務管理水平。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當前階段許多會計組織和集團在運行發展過程中普遍呈現地域分布十分廣泛的基本特征。因此,要想針對這一類會計組織進行會計標準化建設,就需要對多數集團分公司組織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對比。這一環節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同時工作量較大,采用傳統服務中心模式會因為采集數據點過多,數據匯總時間冗長而產生多樣化的普遍問題。即使企業組織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但仍然難以在采用傳統服務中心模式的情況下得到令人滿意的會計服務化建設成果。

這是由于應用傳統服務中心模式使得相關管理人員和領導人員難以在第一時間獲取精確、科學的財務會計標準化數據信息,從而導致會計決策上的嚴重失誤。然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的應用,充分整合了與會計集團和組織有關的所有財務數據和財務信息。同時,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地完成跨地區財務信息會計信息整合,從而使數據更快更集中地達到共享目標,為決策者做出會計決策提供更有力的科學支持。

2.3 促進發揮業務流程重組的積極作用

在會計企業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可以將企業組織內部財務部門作為整體會計標準化工作的主體,同時對企業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的業務流程進行整合和重組,使不同業務流程滲透到企業組織發展的各個環節。無論是領導層還是企業組織,基層員工都可以在工作中充分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從而使得財務共享服務發揮更大效果,推動會計集團企業業務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3 現階段我國會計標準化建設的實施目的分析

我國會計標準化建設的實施目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分析和探索。

3.1 落實運行發展過程中的各項財務工作

在經濟社會運行發展過程中,企業組織開展會計標準化建設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企業組織會計標準化建設可以促使企業實現業務流程標準化,進而改善整體運行效率。在運行發展過程中實現會計標準化,首先需要促進業務流程更加科學合理,有效落實運行發展過程中各項財務工作和管理工作。專業工作人員需要整合出有關財務管理運行過程的相關流程和改善方向,從而改進各項運行規范,達到提升工作效果的目的。第二,業務流程會計標準化還需要做到流程表單化,也就是針對企業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所有基本流程,創建出專業合理的管理表格,從而實現對于企業組織日常數據,尤其是會計數據的整合分析,得到更加有效的財務大數據,作為預測企業組織運行發展和未來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和依據。

3.2 實現制度建設的科學化目標

會計標準化建設有利于實現制度建設的科學化目標,進而在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工作標準,提升財務工作運行發展水平。在反饋機制的作用下實現企業組織運行發展流程優化目的,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會計制度科學化水平和整體可操作性。工作主動化也是會計標準化建設的重要目的之一,企業組織可以通過創建良好平臺的方式,增加對于內部財務管理專業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提升專業工作人員的積極主動性,進而在改善企業組織軟硬件設施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員工對于企業組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提升企業組織人文關懷水平。

總而言之,企業組織開展會計標準化建設,并不是改善組織制度的死板工作,而是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多種目的的建設,增強企業組織會計信息整體質量和會計信息效果,進一步實現對企業組織經營管理活動的精準核算和預測。這不僅僅有利于提升企業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生產經營整體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為后續長期發展引領正確方向,而且還可以達到提升競爭力和員工歸屬感的多層目的,使企業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的會計管理質量不斷提升。

4 現階段我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的實施矛盾分析

我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的實施矛盾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分析和探索。

4.1 存在諸多約束的制約

在最初階段,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的產生和應用是企業組織在運行過程中為了滿足自身發展需求而創建出來的運營機制。這一模式的有效應用和作用發揮,可以向企業組織內部工作人員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服務,同時可以獲取相應的專業工作報酬。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階段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已經和不同類型企業組織之間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合作關系,同時不同因素也加大了兩大主體之間的距離感,從而使得相關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出現諸多約束。

例如,在一些會計公司服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使用者和提供者各自觀點差異導致矛盾激發的現象,從而引發更加嚴重的權責斗爭。此類斗爭會使得企業組織內部的合作關系受到最大程度的影響,甚至制約會計公司整體運行發展過程中的效率。當前階段,許多共享服務中心存在水平不足、業務規范不合理的現象,從而導致業務處理工作出現標準不嚴格,甚至制約了整體操作空間。在面對一些企業組織提出的特殊業務時,傳統共享服務中心由于靈活性不足,會導致企業組織應用方式缺乏,甚至失去發展良機。

4.2 注重實現服務中心和企業組織之間的協調關系

在企業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需要注重實現服務中心和企業組織之間的協調關系,進而將相應的合作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找出應用服務中心和管理控制企業組織運行的平衡點。由于財務管理工作具有顯著的復雜性、多樣性特征,因而,簡單的單據也蘊含著十分豐富且多樣化的信息。因此在和服務中心進行合作的過程中,需要將單據作為重點突破口,從而進一步提升雙方合作的有效性水平。在合作開展過程中,相關領導人員和管理人員需要注意到基層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倦怠感,這是影響雙方合作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完善會計行業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的方式,通過創建優秀的合作平臺,提升工作人員的歸屬感和主動性、積極性,進而在專業能力提升的同時,拓展雙方合作格局,進一步提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對于會計行業運行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5 現階段我國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會計標準化建設程序分析

我國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會計標準化建設程序分析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分析和探索。

5.1 對輸入階段的管理

在會計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應用財務共享中心模式需要注重對企業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輸入階段的多元化管理。首先,企業組織需要以當前階段及資源為基礎,基于專業管理理論和原則達到信息輸入和輸出的結果。在會計標準化建設輸入階段,專業工作人員需要充分利用企業組織內部現有的各類資源。例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建立企業內部的標準化管理原則和組織機構,在相關標準原則和組織機構成立之后,做好權責劃分,進一步推動企業組織會計標準化建設。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展專業培訓的方式,引入專業化會計人才,打造更加積極主動具有歸屬感的會計人才隊伍,實現會計標準化建設。

會計企業組織還可以圍繞企業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目標,開展更加長遠的合理規劃。在實際情況的指引下,做好企業組織未來發展的規劃工作,有利于使得會計企業和組織總體戰略與短期、中期戰略達到平衡,進而使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的平穩性增加。為了使得財務共享模式可以發揮更大作用,需要在企業會計標準化建設過程中發揮資料的積極有效作用。通過對多樣化資料的整合和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和未來發展方向,進一步發揮完善信息資料的積極作用,提升會計企業標準化建設水平和整體效果。

5.2 對輸出階段的管理

企業組織會計標準化建設整體運行的輸出結果是指相關會計標準信息的整體效果。因此,企業組織運行會計標準化建設過程中,需要對相關信息內容進行更加科學的整合和整理,從而建立企業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的會計標準檔案,提升整體信息宣傳和保存水平。為了提升整體分析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學性,企業組織還可以通過員工考核工作評價等方式,對企業組織運行發展過程中的人力績效進行更加科學的調整與獎懲,從而提升企業組織會計標準化建設水平。

6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階段會計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應用財務共享中心模式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財務共享中心模式的應用具有顯著的積極特征,可以促進企業運行發展水平的提升,發揮業務流程重組的積極作用。此外,這一模式的應用也具有顯著的矛盾性、復雜性特征。因此,需要注重實現共享中心和企業組織之間的協調,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在企業組織會計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應用財務共享中心模式可以實現企業標準化建設水平的提升,實現會計標準化建設的積極作用,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王家穎.淺析集團財務管控中的財務核算標準化問題[J].經貿實踐,2018(17):106.

崔克森.關于企業財務管理標準化建設的一些思考[J].財經界,2018(21):104.

林小平.論如何完善會計標準化制度管理園林綠化公司[J].科技經濟刊,2018(01):209+211.

王達蘊,肖妮,肖序.資源價值流會計標準化研究[J].會計研究,2017(09):12-19+96.

許云.現代企業會計標準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16):222.

張能鯤,高巖.試論新時期醫藥企業業財融合[J].財務與會計,2019(09):59-61.

孫文婷.加快我國醫藥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建設的思考[J].商,2015(48):114.

王秀萍.財務共享服務存在的缺陷及其化解[J].財會月刊,2012(20):70-71.

朱建明.基于區塊鏈的財務共享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經濟問題,2019(10):113-120.

何正源,段田田,張穎,等.物聯網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挑戰[J].應用科學學報,2020,38(01):22-33.

山西汾西宜興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財務科  馬曉敏

會計服務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會計信息質量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其意義不可小覷,所以會計技術的更新與發展也是企業頗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本文首先通過分析當前我國會計技術發展現狀入手,談談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幾點因素,從而讓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能夠更好地發展下去。

【關鍵詞】會計技術  會計信息質量  影響  發展

一、會計技術運用現狀

會計技術指的是會計信息系統為生成會計信息的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技術手段。如今,會計技術運用十分頻繁。會計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總共經歷了兩次不同的技術階段,其一是手寫簿記系統,其二指的是電子數據處理系統,而我們正處于由手寫簿記系統向電子數據處理系統過渡的重要時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會計工作運用電子技術十分廣泛,這對于會計人員提出了又一次挑戰,所以企業會計人員如何在會計信息處理中科學運用會計技術,以滿足企業的需求,是每一位會計人員所要思考和學習的問題,以保證在會計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能夠更好地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二、會計技術的發展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的關系

會計技術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會計信息的質量受會計技術的影響重大,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滿足各類需求者的需要,這與會計技術有著直接的聯系。

(一)會計技術對會計信息質量的促進作用

會計信息需要在會計技術的采集和處理后向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進行反饋,例如:在企業需要做出決策時就必須在實際情況下進行,企業在提供相應的會計信息時應當要求與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有相關的聯系,這樣有助于企業對實際情況的評估以及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預測。在此,體現出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會計技術對于會計信息的促進作用除了相關性以外,還同樣推動了會計信息可靠性、可比性以及可理解性的發展。企業在會計技術處理下的會計信息必須是可靠地,這樣的信息才能夠成為決策的有效數據來源,且隨著計算機能夠存儲的數據量越來越多,數據的真實可靠性也比傳統的手寫簿記要高得多。

而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一般指的是同一企業不同信息的可比以及不同企業相關信息的可比,這就需要會計人員能夠熟練地運用會計技術,以方便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夠在信息使用過程中方便比較。最后,在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方面,要求企業在提供會計信息、編織財務報告時,保證會計信息內容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因為傳統的手工簿記,難免會有記錄不清晰,表述不明確的問題,這就要求會計信息內容能夠符合統一要求,還得讓使用者在閱讀理解上減少麻煩。

(二)會計技術對會計信息系統的限制作用

會計技術是新興科學技術的產物,科技的發展是把雙刃劍。在發展的同時,也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為會計信息由計算機存儲,計算機本身有弊端,這就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果沒有很好地保存和管理信息,那么重要的會計信息往往存在被泄露、破壞、病毒侵襲、流失的危險,此外,會計技術在操作過程中都有一定的難度,這與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息息相關。所以,會計信息的質量與會計技術質量聯系極為密切,且對企業的發展影響重大,通過會計技術提升會計信息質量的問題刻不容緩。

三、通過會計技術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所采取的對策

為滿足企業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會計技術需要不斷地發展逐步走向成熟。

(一)加強對信息時代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

信息時代下,企業信息安全性能夠保證是大前提,如果一個企業的重要會計信息被其競爭對手掌握,那么這對于企業來說將會成為毀滅性的打擊。企業只有先保證信息的安全性,解除一系列安全隱患后,方可進行信息的有效管理??晒┻x擇的計算機系統安全維護方式有許多,例如:建立科學統一、有效地管理制度,對計算機進行預防病毒、保護措施,對外引進當下先進的安全管理技術,另外,定期與不定期地檢查計算機設備,并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與解決,及時做好備份,以防止突發事件造成難以預料的損失。

(二)加強會計人員的技能培訓

信息時代下,對于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復雜的處理過程,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具備會計專業知識,還要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因此,會計人員的技能培訓必不可少。

企業可以通過開設專家講座,繼續教育、考核等方式對會計人員財務、計算機技術知識方面進行培訓,再培訓結束以后組織考核,對考核優秀的員工實行獎勵,而考核不合格的就會有一定的懲罰,考核不是為了懲罰員工,考核的最終目的在于讓會計人員能夠與時俱進,并與企業共同進步發展,從而提升會計人員的整體水平,同時也使得企業內部的學習氛圍與工作氛圍更加濃厚。

(三)會計數據處理程序實行統一規范化

隨著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在企業使用會計信息做決策時,也越來越要求會計信息數據處理的規范性。由于不同的高層領導所習慣的方式不同,在處理會計實務中,會計人員所采用會計信息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但這卻給往后的會計信息利用和比較等工作帶來了難度。所以未來的會計信息處理也會逐漸走向規范、走向統一,這也是企業與會計人員需要共同努力的大方向之一。

四、結論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會計技術在逐漸得到完善與更新的同時,也更加方便人們的使用,會計技術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關系也是不變的,企業只有不斷地提高其會計技術的更新速度,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獲得更加準確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王明杰.會計技術的發展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4(09).

[2]劉洪,操張林.淺析會計技術的發展歷程[J].中國集體經濟. 2008(18).

[3]任金丹,茍建華.信息技術條件下會計技術結構對會計模式影響分析[J].現代商業. 2012(33).

作者簡介:孫敬(1976-),女,漢族,職業學校教師,研究方向:會計、經濟管理類。

會計服務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教學方法

在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學中,會計課程一般都是其課程體系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會計教學工作量急劇上升。因此對于非會計專業會計教育問題的研究日顯重要。本文擬對《會計學》課程體系的設置、《會計學》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進行探討,以期提高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非會計專業教學的目的

根據1998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培養規格的規定,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與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不同的。會計專業的學生將來要從事的是具體的會計實務與會計管理工作,培養目標主要是會記賬、算賬、報賬以及用賬的會計專業人才,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是各組織的會計部門和會計師事務所。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將來一般從事非會計專業的其他管理工作,就業方向是各組織的其他職能管理部門。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經常出現的錯誤認識:一是將非會計專業學生視同會計專業學生,照搬會計專業本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二是認為非會計專業學生將來不會從事會計工作,因此只需學會分析會計報表就行。這兩種觀點從根本上影響了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

會計專業本科教育作為專業化教育主要是傳授會計專業知識,強調會計知識的全面性、系統性,而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育是一種非專業的會計教育,更多的是強調實踐性、應用性。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會記賬、算賬、報賬的會計人員,而是培養懂會計、會用會計的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其重心是管理,應當從管理的角度來認識會計、學習會計。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通過對會計知識的學習,能夠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及實務,即什么是會計、什么是會計信息以及如何使用這些信息,還要學會如何進行財務分析,如何為組織決策獲取必要的會計信息,并能夠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預測和決策,使他們成為經濟管理工作的“通用型”專業人才。

二、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體系的設置

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體系的設置原則:第一,符合教學目的。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目的是要使學生掌握基本會計知識,能夠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預測、決策,并為其今后所從事的職業打下基礎。第二,教學重點突出。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目的決定了其會計課程體系不能雷同于會計專業,而是要突出重點課程和重點內容。第三,結合專業特色。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該符合各專業的不同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并結合不同專業的特色。 基于以上原則,會計課程體系應該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所有經濟、管理類學生都必須學習的課程,即通修會計課程;第二個層次是供不同專業學生選擇的課程,即選修會計課程。

(一)通修會計課程

通修會計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一般設置一門會計學,課時為54學時,包括基礎會計學和中級財務會計學兩部分內容。但是,按照目前會計學的教學內容和結構安排,教學效果比較差,特別是很難開展案例教學。由于學生對企業具體業務流程和內部控制制度了解得較少,在課程的主要內容講授完畢之前很難開展具體的案例討論。所以,需要對會計學的具體內容進行重新構造。

(二)選修會計課程

傳統的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往往沒有結合各專業的不同特色,沒有根據各專業的不同需要設置會計課程體系,無法滿足各專業的不同需求??紤]非會計專業的教育思想是使學生“懂會計”,因此,在會計課程的設置上應該靈活??梢愿鶕洕?、管理類各相關專業安排多門方向性會計選修課程,課時均為36學時(2學時,周×18周),講授方式主要是專題討論和案例分析。比如,高級財務會計主要講合并財務報表、外幣業務、租賃、債務重組、金融工具等的會計處理;行政事業會計主要講行政事業單位特殊的會計處理;貿易企業會計主要講授內貿與外貿企業特殊的會計處理;金融企業會計主要講金融企業特殊的會計處理;工商企業會計主要講授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的主要業務及其會計處理。

非會計專業學生在修完通修會計課程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專業選擇一個會計方向課程,作為與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會計學習方向。會計方向課程應該體現非會計專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原則,反映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動態及相關會計學科實踐中出現的最新情況,同時學生也可結合自身將來就業方向考慮選修會計課程。

三、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結構

非會計專業具有本專業的知識體系,會計知識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學生學習會計知識是為了將來使用會計知識,用來參與經濟管理。成為高級管理人才。因此,在非會計專業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該與會計專業有所區別。筆者對現行會計學課程內容結構進行簡要設計如下。

(一)目前課程內容

1、“二合一”形式:這是傳統的形式,即“基礎會計”+“財務會計”

2、“三合一”形式:“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

3、“四合一”形式:“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

這幾種形式看起來有所區別,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篇幅和學時的影響,在教學中,往往是“蜻蜒點水”,只側重會計核算的內容和方法,其他內容只是簡單介紹,或刪去不講。對非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不應過于強調會計核算,而應該在兼顧會計基礎理論的同時,側重會計與經濟活動的聯系和影響。

(二)課程內容設計

1、《會計學》的第一部分——會計基礎

主要講述會計學概論,包括會計法規、會計基本原則、會計假設、會計報表、會計循環等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對會計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會計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應在介紹各種會計規范包括會計法、會計準則、職業道德時重點說明披露虛假會計信息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尤其是企業領導人應承擔主要責任,借此進行會計誠信教育。對在校經濟、管理類學生進行以誠信為主要內容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應該是高等會計教育的重要內容。

2、《會計學》的第二部分——中級財務會計

會計專業使用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是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要素來介紹會計確認和計量方法,最后介紹會計報表。這種編寫方式比較系統,專業性很強,但對非會計專業來說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在非會計專業教學中可以按業務循環來講,具體包括:貨幣資金循環核算及管理、融資循環核算與管理、采購循環核算與管理、生產循環核算與管理、銷售循環核算與管理、投資循環核算與管理、利潤形成與分配。

在每一部分循環的內容中,應包括:業務流程介紹;管理的要求(包括核算的要求和內部控制的要求);按會計核算與內部控制

的要求設置賬戶;按會計原則理解業務流程的實質,掌握會計確認與計量標準在具體業務中的運用。這樣設置使非會計專業學生從會計角度來理解業務流程,更容易學習會計課程內容。同時把管理目標、內部控制、會計核算有機地融合為一個整體。掌握會計準則的使用方法。

3、《會計學》第三部分——會計報表及其分析

除講解會計報表基本內容之外,重點介紹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的具體運用,如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等財務比率分析,培養學生利用會計信息處理事務的能力。

四、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的方法

在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案例教學法。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的應用與改進

“多媒體輔助教”。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并不是簡單地把教師的教案通過投影儀投射到屏幕上,而是要利用多媒體能夠處理圖、文、聲、像的優點,營造“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會、視聽并用”的多媒體交互式教學環境。通過各種感官刺激,加深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印象。

“多媒體輔助學”。建立良好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平臺和課程設計應以學習者為中心,使操作便捷、易懂,并能提供下載、打印等功能;建立多個信息傳遞通道,及時發布信息,并對學生的信息給予及時反饋;設置專門人員為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如輔導老師、咨詢人員、學生顧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搜索功能,制作和編制幫助軟件和文檔。

“多媒體輔助考”。建立完善的會計網絡考試系統。這一要求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一是要有足夠的計算機供學生同時進行考試,或者是建立大量的試題庫,使得計算機可以隨時隨機選擇設計出一套可供考試的試卷;二是要及時地更新試題庫中的試題;三是設計科學的考試軟件。由于非會計專業每學期同時開設會計課程的班級和人數眾多,每一次的會計學閱卷工作都極其繁重,采用多媒體考試方式將大大減輕會計教學的工作量。

(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與改進

會計案例教學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會計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會計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案例教學的層次性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案例教學設計的層次性,通常是按內容進行層次設計,即將案例根據設計內容的綜合性分為課程獨立案例、課程綜合案例、各門課程綜合案例。

課程獨立案例主要是針對某一章內容或某一個問題的案例,案例往往比較小。這類案例通常有標準答案,如企業會計核算案例。

課程綜合案例主要是針對某一門課程的案例,案例設計的內容比較復雜,案例較大。但一般只涉及本課程的內容。這類案例通常沒有標準答案,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各門課程的綜合案例往往涉及多門課程,這種案例內容復雜,涉及的知識面廣,往往是一門課的老師所不能解決的。這類案例通常是跨學科的,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個學科的知識,才能作出恰當的判斷和選擇。

2、案例設計的全面性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案例來實現的,好的案例在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案例教學本身的局限性,在案例設計時應當注意案例的全面性。全面性主要是指在綜合案例設計時一定盡量注意涵蓋該門課程的主要內容。但來自實踐中的案例不可能包括一門課的所有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收集一些比較特殊的、在其他案例里無法包含的內容,將它設計成一個小案例進行專項討論。此外,案例討論要考慮環境因素。管理實踐中的案例最終結果往往是進行決策,而實際決策是很難通過案例模擬的,因為案例分析者無法切身體驗到決策者作出決策時的心理狀況以及環境因素等,所以案例設計時應當考慮到環境情況、決策者的風險傾向等。

3、案例教學與傳統講授的關系

協調的方法是通過“講授——案例分析與討論——講授”,即首先由老師講述當次課的相關知識和重點內容,其次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最后在案例討論后由老師總結案例,并結合案例系統講授有關知識。這樣既可以避免傳統講授的被動性,也可以避免案例討論的局限性,既可以發揮傳統講授的系統性優點,又可以發揮案例教學的主動性優點。

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對高層次管理人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管理人員對會計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育已成為會計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就有關問題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限于篇幅和能力,很多問題尚未涉及,比如會計實驗室、教學效果評估等。筆者旨在拋磚引玉,借此引起教育界對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方法的探討,以提高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會計服務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已成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隨著經濟區開放合作的不斷深化,本地會計市場也將逐步與國際市場相融合,走向全面開放。研究北部灣會計市場對外開放產生的影響以及應對措施,對全面推動經濟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北部灣經濟區;會計市場;對外開放

2008年1月,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自此,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為了我國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對于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具有重要意義。4年來,北部灣經濟區正強勢崛起,不斷加快大產業、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的發展,開創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全新格局。隨著北部灣經濟區的對外經濟合作與市場開放的縱深發展,作為專業服務市場之一的會計市場也必將逐步與國際市場相融合,走向全面開放。如何正確認識北部灣會計市場的對外開放,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已成為當前的一個新問題。

一、北部灣會計市場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任何一個成熟的市場都應該是一個開放的市場。北部灣將建成區域性國際市場,其會計市場應是全方位、多形式的雙向開放市場,它的對外開放可以促使會計資源實現合作區域范圍內的合理配置,從而完善整個市場體系,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一)有利于引進外資,促進區域內的經濟合作

目前,北部灣經濟區已逐步形成一個開放的經貿體系,隨著區域內各國經濟合作的加深,經濟業務在規模和數量上必然會增加。而會計信息方面的規范是建立區域間正常經濟秩序的基礎,其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間的決策和預測。如果開放北部灣會計市場,就能吸引許多國外的會計機構進駐經濟區。這些外來的會計機構具有較嚴密的質量控制、較高的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等優勢,特別是在會計信息質量的保證方面可以滿足外資企業的要求,能夠加快外商對北部灣投資環境的了解,從而強化經濟區的外資引進工作。另外,許多本地的企業也會成為這些國外會計公司的客戶,在其高質量控制標準的嚴格要求下,本地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從而增強外商投資的信心,推動經濟區的對外經濟合作。

(二)有助于提高會計市場競爭力,加快其國際化進程

隨著中國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市場體系的逐步形成,外向型企業數量正在不斷擴大,北部灣經濟區作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門戶,其會計市場必將對外提供多元化、全球化的優質會計服務。但是目前在北部灣地區的會計服務機構與國內外同樣的機構存在著巨大的實力差距,必須通過開放北部灣會計市場,才能在東盟市場占有一定份額,滿足我國企業對全球化服務的需求。首先,市場容量將得以大增,業務范圍擴大。目前,北部灣的會計市場存在著業務結構的單一性和局限性,絕大多數的會計服務機構只能提供審計這一單一品種的服務,難以提供全方位管理咨詢和其他業務。通過會計市場的開放,本地會計師事務所將隨著資本流動產生跨境服務的機會,整個會計市場所涉及的地域和經濟領域將更為廣闊,所從事的業務范圍也將由審計、評估等傳統服務業務向企業理財、稅務代理和籌劃、保險、企業管理咨詢、經濟建設項目評審、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和設計等方面擴展。其次,專業技術和水平將得到提高。由于北部灣所處地區經濟較為落后,專業技術人才資源總量不足,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因此,急缺適應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精通國際業務、善于管理、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國際化會計人才。如果開放會計市場,就能為本地會計人員提供一個對外競爭和交流的平臺,會計人員將有更多學習、了解國際同行執業經驗的機會,通過大量吸收外國先進的理論和技術,將自己的執業水平高到一個新的臺階,從而提高執業會計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最后,管理機制將得到健全和完善。目前整個北部灣地區的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會計公司等服務機構普遍存在管理機制不健全的現象。而國外的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在機構管理、客戶的開發、執業人員的培訓與控制等方面都有很成熟的經驗。所以,通過對外開放使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介入北部灣會計市場,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成功的經驗,有利于行業管理部門和執業界學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和做法, 進而提高推動本地會計服務行業管理的規范化。

二、北部灣會計市場對外開放產生的影響

會計市場對外開放,首先要對本地會計市場本身的培育與發展有利,如果在本地會計市場中會計資源的流動狀況,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實力上都尚不具備與國際會計市場上會計資源相抗衡的水平,一旦開放,就會產生許多無法想象的嚴重后果。因此,就目前而言,隨著北部灣會計市場的全面開放,本地市場仍需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隨著北部灣會計市場的逐步開放,許多擁有豐富的市場經驗、先進的執業技術、雄厚的人力資源以及強大的國際背景的國外會計公司將不斷涌入本地市場,并享有與本地會計服務機構同等的競爭機會與權力。而目前,由于地處西部,總體經濟實力還不強,尚未發展成熟的北部灣本地會計服務行業無論是在規模、執業質量、人員素質還是內部管理水平等方面都難以與國際會計機構相抗衡。因此,外國會計公司將憑借其各方優勢搶占本地會計市場的份額,使本地會計服務機構的生存受到威脅。

(二)現有市場業務結構及范圍不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

如前所述,北部灣整個會計市場所從事的業務品種過于單一,主要是審計方面的業務居多。但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標準,會計服務機構應向社會提供審計鑒證、會計及咨詢、會計教育和培訓等各方面的服務,而不僅限于審計這一項。隨著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與完善,逐步開放的會計市場所引入的客戶必將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客戶需要市場向其提供多樣化、全方位服務。就目前而言,北部灣本地的會計服務公司無論是在規模、業務品種及范圍還是服務手段等方面都無法滿足客戶不斷提高的服務需求。因此,如何拓展會計市場的服務范圍,增加新的服務品種,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對本地會計市場的執業質量和監管能力要求更高

目前,北部灣會計市場執業環境的現狀并不樂觀。主要是市場信用體系不健全,市場主體的決策受地方政府影響較深,從而致使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受到質疑。另外,會計服務機構過分依賴地方政府授權壟斷、分割市場,使市場競爭和監督嚴重失效,進而影響執業質量,導致整個會計市場面臨著深刻的信任危機。然而,隨著經濟合作區的加速發展,不斷涌入的外資企業以及許多本地的跨國公司對會計市場的執業環境,即會計服務機構的信譽度和獨立性要求極高,在具有較高信譽度的國外同行進入本地市場所帶來的沖擊影響之下,本地會計服務機構必將面臨客戶流失、利潤減少以及資金周轉失靈等風險。與此同時,隨著會計市場的逐步開放,本地會計服務機構的服務范圍將由單純的國內業務向跨國的會計中介業務拓展,許多不易確認和計量的無形資產,如知識資產、信息、人力資源等在被審計資產中的比重加大,再加上對審計準則與國際慣例間差異的不熟悉,審計技術、方法、手段的相對落后,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不健全,本地會計市場將面臨的服務風險也將大大增加。因此,如何凈化本地會計執業環境、提高市場執業質量和監管能力將是我們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三、適應北部灣會計市場對外開放的有效措施

(一)擴大會計服務機構規模,提升競爭力

目前,北部灣地區的會計服務機構普遍存在規模小,業務收入較低的現象。不能形成規模效益,是影響整個會計市場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走規模經營之路,是本地會計服務行業國際化發展的現實選擇。通常擴大行業規模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自我發展壯大。即事務所以原有機構為基礎,通過充實人員、增設機構、樹立自己的品牌等途徑,實現自身的滾動發展;二是本地事務所之間的合并??梢酝ㄟ^有實力的大所吸收小所,或是實力相當的大所之間的聯合來達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迅速擴大規模的目的;三是與國際會計公司合作。通過合作可以享有國際所的聲譽,學習其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以及審計技術,加速執業水平國際化的進程。筆者認為,自我發展壯大需要長年的積累與實踐,步履較為緩慢。而與國際會計公司合作也需要長期的磨合與考驗。就目前北部灣會計市場的發展現狀來看,只有選擇事務所之間的合并這種方式才能達到規?;淖詈眯Ч?。通過這一種方式,合并各方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以較低的成本,更快捷有效地實現經濟合作區資源的優化配置,盡快建立起一批能夠形成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大型會計公司,以便增強本地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二)拓展市場業務范圍及空間

多元化經營是會計市場開放和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們必須打破目前北部灣會計市場業務單一,服務品種少的局面,在保留傳統的會計、審計服務,并穩住相關客戶的基礎上,積極開發非傳統的咨詢服務,如稅務、資產評估、法律、業績管理等,并適度提高它們的業務比重,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客戶需求。另外,東盟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會計服務合作的門坎較低障礙比較少。中國-東盟《服務貿易協議》中,泰國、柬埔寨、新加坡均作出了會計服務市場準入無限制的承諾,為會計師事務所進入東盟開展會計服務提供了條件。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遇,鼓勵那些有實力的,有一定規模的會計服務機構勇敢地走出國門,在東盟各國設立分所或辦事處,通過“出口”服務,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搶占市場份額,提高本地會計服務業的國際認可度。以此同時,隨著21世紀電子信息及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會計服務業務的無紙化、網絡化服務在國際市場上已普遍應用。而由于相關網絡化建設起步晚,北部灣會計市場中僅有極少數的會計服務機構設立了自己的網站。傳統落后的服務手段必將使我們失去速度和時間上的競爭力。因此,我們應盡快提高對投資互聯網、開發計算機應用和網絡技術的重視,盡早實現審計網絡化,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專業服務,以提高本地會計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三)凈化會計執業環境、提高監管能力

未來的北部灣會計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站穩腳跟,從容面對所有的風險與挑戰,必須要從長計議。其中,良好的會計執業環境和高質量的執業服務是關鍵。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關系,減少不當的政府干預,加強廉政建設,嚴厲打擊腐敗行為,真正切斷政府與會計服務機構的利益關系,這將有利區域市場經濟的完善,改善會計市場無序競爭的現狀,讓市場機制引導注冊會計師的執業向獨立、客觀、公正的方向發展,為北部灣會計市場的對外開放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執業環境。其次,我們還應要求各會計服務機構在開展各項業務時,將質量放在首位。要擺正收入與質量的關系,堅持以質量決定收入,建立健全的內部質量控制機構,從業務承接、業務督導、質量監控等各環節實施全方位的質量控制。同時,對外部監管的要求也不能放松。除了加強相關政府監督部門的監管力度外,還應擴展監管方的范圍,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促成社會輿論的迅速形成,由新聞媒體與社會公眾做好監督報道。通過嚴格的行業自律和有效的外部監管之間的相互配合,提高各會計服務機構的執業質量,以適應逐步開放的會計市場的需求。最后,對會計服務人員業務素質、綜合知識和工作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各會計服務機構應在積極引進國內外優秀專業人員的同時,重視對現有員工的培養和后續教育。鼓勵和幫助他們不斷調整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深入學習和了解國際慣例,熟悉東盟各國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相關法律法規,以鞏固和提高專業素質和執業能力,增強北部灣會計市場的國際競爭力,為會計市場的全面開放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黃金旺.淺論中國會計市場對外開放[J].浙江財稅與會計,2010,6.

[2]季松.加入WTO:中國會計市場的沖擊與走勢[J].冶金財會,2001,11.

[3]武春梅,莊曉惠.加入WTO后我國會計市場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3,3.

[4]葉 斌. WTO與我國會計市場對外開放[J].國際經貿探索,2001,5.

[5]張俊瑞,王玲,賈宗武.規?;?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國際化發展的現實選擇[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5,8.

[作者簡介]陽春暉(1978—),女,廣西桂林人,廣西財經學院教師,講師,會計師,研究方向:國際會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廳課題“適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的北部灣會計市場體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010LX385)。

會計服務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機器人的出現使企業對會計人才需求發生轉變。分析了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員面臨的挑戰,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研究得出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旨在為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職業教育轉型提供方向指引。

關鍵詞:職業教育 會計教育 人工智能 財務機器人 培養模式

一、引言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實施、企業轉型升級需要高效的會計信息服務,會計人才隊伍建設愈發重要。2019年3月的“兩會”對外傳遞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利好消息,鼓勵職業院校擴招,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曾經從事基礎工作的會計人將逐漸失去工作機會,取而代之的將是財務機器人。按照教育部的統計結果,會計專業每年均位列選擇人數最多專業榜單的前10名,為了使畢業生所具備的職業技能與企業需求更好對接,對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職業教育模式開展研究變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會計職業教育改革都受到學術界和實務界學者的廣泛關注。汪榜江[1]基于社會新經濟變革探討高職會計技能的演進與發展,重構與實踐技能人才培養的立體化路徑。常茹[2]認為掌握專業知識、培養職業判斷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都是職業教育的重點。李蕓達等[3]認為從知識、技能、教學手段、實踐方式等方面轉變現代職業教育。費超[4]提出當代會計職業教育技能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綜觀上述研究,大多學者針對當前職業教育培養出的會計人才不適應企業需求的情況做出分析,給出較為寬泛對策,然而鮮有學者給出具體、指導實踐的對策,針對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職業教育的研究更為少見。因此,對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員面臨挑戰與企業當前的需求開展分析,參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制定會計人才職業教育模式,為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職業教育培養體系實施提供實踐指引。

二、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面臨的挑戰

(一)財務核算工作將被機器人替代

財務機器人擅長完成大量重復性高、流程性強的事務性工作,而現在大多數的職業院校包括本科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均把重點和絕大多數時間放在財務核算等相關課程的學習上,而這些流程性強、能標準化的工作是最容易被財務機器人替代的。

(二)要求財務人員熟練運用機器人完成工作

財務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應用于財務領域的一大標志,雖能替代財務核算等職能,但是有關管理分析、決策制定、戰略部署等職能卻主要依靠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結合財務機器人提供的數據開展工作,因此對財務人員的高端分析能力要求甚高。

(三)財務與管理的界限愈發模糊

財務人員原本低端、繁雜的工作可以交付給財務機器人完成,而更加應該關注機器人無法精準判斷和準確完成的工作,例如關于業務的預測、決策、分析、內部控制等與管理更相關的工作,因而財務工作向管理工作延伸。

三、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對會計人才需求

(一)從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

在人工智能時代,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從基礎的會計核算向財務分析、管理決策、業務預測等管理型會計轉變[5]。由于機器人無法完成復雜的多層面綜合分析,因而需要會計人才不僅能判斷會計核算的正確,還能為復雜的決策提供支持意見。

(二)多學科知識融合

在人工智能時代,財務人員不僅要掌握財務知識,更應對管理領域、戰略規劃領域、IT領域、企業業務領域、投融資領域等方面知識融會貫通,形成立體知識網絡和健全知識體系,能夠熟練使用機器人完成工作,并能夠對其工作結果進行審查,及時發現問題加以糾正,將業務、財務、管理有效結合,實現企業全局立體化無縫管理。

(三)持續學習的能力

人工智能時代,信息的數量和復雜度飛速上升,具備在海量信息中獲取新知并有效運用是財務人員在未來應該著重發展的技能,并且這些新知不僅限于財務知識,更應將IT知識、管理與業務知識的重視程度提升。

四、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職業教育培養模式

(一)形成“AI+”的培養方向體系

根據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方向設置以及當前人工智能時代對會計人才需求,建立AI+會計、AI+審計、AI+稅務的人才培養方向。AI+會計人才培養方向旨在培養能夠熟練操作財務機器人進行賬務處理、核算、匯總、分析,同時懂業務、會管理,能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的復合型會計人才。AI+審計人才培養方向旨在培養能夠熟練運用財務機器人進行開展審計工作,并能及時發現財務機器人處理結果存在的錯誤,及時糾正。AI+稅務人才培養方向旨在培養能夠使用財務機器人輔助開展納稅核算、稅收籌劃等方面的工作。

(二)教師配置與培養計劃

1.教師配置。在教師配置方面,不同于以往以校內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在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職業教育的教師由校內教師、企業專家、企業導師三個主體,比重均衡。校內教師偏重理論講解,理論聯系實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聘請企業中資深財務專家到學?,F身說法,把實務中最新的業務、最先進的方法、最貼近實際的視角帶到課堂中,讓學生不用走出校園就可以培養出人工智能時代所需的財務技能;企業導師在實習實踐環節以現代學徒制的形式手把手教給學生在企業實務中如何結合財務機器人開展工作,遇到問題如何解決。

2.培養計劃。根據企業對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需求,制定出必修選修專業課、實訓實踐課堂、企業實踐技能培養三個維度的培養計劃,分別對應校內教師、企業專家、企業導師的教師主體。

在必須選修專業課維度,壓縮報賬型會計類課程,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方面的課程學時,在課程中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會計思維和基本技能,以及熟練運用財務機器人完成核算工作的能力;提升管理型會計課程占比,如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納稅籌劃、內控建設與評價等方面的課程,使會計人才知識體系從報賬型向管理型轉變,提升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管理的職能。

在實訓實踐課堂維度,教師通過實訓實踐課堂的開展,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立體化認識,讓學生在財務機器人實訓模擬平臺上了解機器人的工作,熟練使用機器人完成財務、業務工作。

在企業實踐技能培養維度,學校與龍頭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咨詢公司等實踐平臺合作,開展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培養的現代學徒制新模式。讓學生有機會深入了解、實際操作實際業務,在企業導師的引導下把所學轉化為解決實踐問題的技能。

(三)教學模式

1.校內課程教學。在人工智能時代,企業需要懂會計、會管理、有建設性思維的會計人才,因而高職院校課程的教學模式不應再以傳統的講授式為主,應多運用啟發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

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根據培養目標向學生布置案例作為學習任務,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通過查閱資料、詢問實際中的操作方法并加以匯總和思考,在線交流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

在課中教學階段,教師對課程重難點開展講解,導入課前布置的案例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匯報課前準備內容,其他同學發言提問,展示的小組辯論答疑,教師對每組展示情況點評并總結,各小組修正問題解決方案,通過“嘗試——修正——總結”的形式強化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如何使用本節課知識點。小組比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競爭意識,培養學生敏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之后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下企業的財務工作。

在課后反饋階段,學生總結知識、熟練技能,教師對學生案例作品評審并評定學生課堂表現,學生也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效果,雙方互評,改善教學效果。

2.校外實踐教學。在人工智能時代,企業更加需要畢業就能夠獨立上手財務工作的會計人才,因而在人才培養中應該加大實踐教學尤其是校外實務操作的實踐教學比例。校外實踐教學是體現人工智能時代校企合作辦學的主要形式,學生通過在龍頭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實踐平臺,向企業導師學習如何了解企業經營與發展現狀、熟練運用財務機器人完成工作并開展深度業務分析,運用所學知識參與企業預測、決策等高級管理活動。采用現代學徒制的形式,最大程度提升學生在企業實際操作中的接受和融入程度,自然的將校內課程中所學對接到實踐問題。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職業教育培養體系如圖1所示。

五、結束語

參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從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員面臨的挑戰開始分析,將市場環境與企業發展現狀結合分析,得出當前企業對會計人才所具備技能的需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職業教育轉型研究,并演繹得出了會計人才職業教育培養體系,為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教育模式的設計與實施提供理論支撐。

參考文獻:

[1]汪榜江.高職會計技能教育的立體化實現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02):19-23.

[2]常茹.基于會計職業能力需求分析的會計教育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6(03):83-85.

[3]李蕓達,陳國平,范麗紅,費金華.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會計技能教學改革與創新[J].會計研究,2015(02):87-92+94.

[4]費超.談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會計技能教學改革與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9(03):56-58.

[5]唐瑩.淺議人工智能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轉型[J].財務與會計,2018(23):69.

基金項目: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課題編號:JRS-2019-3005),保定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194004)。

( 李寧、洪秋葉、吳向民、翟翠娟單位:保定職業技術學院 ;崔鉑晗單位:保定市電化教育館(保定市教學儀器站))

上一篇:環境會計論文下一篇:會計實習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