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范文

2023-06-14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此次調研主要采用了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結合客觀環境,隨機抽取了50名云南財經大學大學生填寫問卷,其中45省內,5人為省外,另外,22人為男性,28人為女性。

一、調研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的擇業心態:

關于“大學生是否有考慮過自身的擇業問題”的調查問題中顯示:有39%的大學生認真考慮過自身的擇業問題,而有53%的大學生偶爾會想想,很少考慮或選擇到時候再考慮的分別占4%。由此看來,超過90%的大學生考慮過自己的擇業問題,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現今的就業形勢關注度較高以及對自身的就業機會是十分重視的。隨著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的激增,客觀上造成了就業競爭激烈,這也就造成了廣大畢業生對自身的擇業問題的重視度有所提高。

接受調查“大學生們在考慮自己的擇業問題”時, 有4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與以后擇業會有關聯的,同時也有34%的大學生認為可能有,但關聯不大,甚至有20%的認為有很大關聯,只有3%的大學生認為沒有關聯。從以上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比較喜歡自己專業的,并希望以后能從事與本專業有關的工作。但是,由于他們認識到就業競爭的壓力,他們會因此作出比較理性的選擇。也就是他們并不會只選擇與專業對口的工作,而是會選擇其他與本專業有少許關聯,甚至是其他范疇的工作。如果日后他們遇到工作與專業不對口時或擇業不滿意時,多達58%的大學生愿意先干著,以后待機再向專業方向發展,同時沒有人是不愿意從事這種工作的。

可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們都會偏向先找到工作,趕上就業的列車這一方。另一方面,現在的企業單位在招聘人才時,都會注重應聘者的非專業能力,這也造成了當代大學生開始形成選擇非本專業工作的心態??偠灾?,現今的大學生在擇業時,更多的人認為并不是只能選擇專業范圍內的工作,而是更多的人愿意選擇其他范疇的工作,以獲得更多的擇業機會。然而,當面對工作與專業不對口或擇業不滿意時,只有4%的大學生會選擇自主創業,這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缺乏了一種創業思維,他們普遍追求穩定的工作而忽視具有風險投資的創業道路。在當前,“人多職少”的就業現象的影響下,自主創業的道路是大學生邁上就業的又一新途徑,然而調查結果卻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缺乏了一種自主開拓,克服艱難的精神。

當代大學生為什么如此重視以后的就業呢? 48%的大學生較贊同“畢業就是失業”的說法,并感到就業形勢較嚴峻,在金融危機后造成的影響下,有部分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他們感到就業壓力大并因此而對未來失去自信心,大學生這種消極的擇業心態是不利于自身的發展的,更甚者還會形成一種自我墮落,沒有進取心的態度,這是不利于大學生個人與社會的發展的。同時也反映了現今的一部分大學生缺少了挑戰困難的毅力。讓他們重 拾信心,擁有進取奮斗的精神是社會不容忽視的大事。

總而言之,當代大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普遍有一定的關注度,并且對形勢感到消極的人群有增加的趨勢。在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下,大學生們希望能夠拓寬就業渠道,接觸其他范疇的工作,主要是為了增加就業的機會。政府與相關部門應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指引,讓廣大大學生重拾就業信心

2、 大學生的擇業要求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要求與現今形勢不相適應。在我們100份問卷中,關于“擇業時首先考慮的是”的問題中,調研結果如下:

大學生在擇業時,有23%的人會首先考慮薪水待遇,有11%的人會首先考慮工作環境,這部分人較追求工作的穩定和福利待遇,可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有一部分人是會選擇隨遇而安的;但是有27%的大學生會選擇提升的空間,有21%的大學生會選擇積累經驗,這部分人較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并會適應招聘單位的要求,從基層做起以獲得提升的機會;另外,大學生擇業時首先考慮社會需求的只有8%,這反映出大學生擇業時偏向尋找自己利益而忽視社會利益,而選擇興趣的有11%,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們會按實際利益需要而放棄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同時也說明了現在的大學生在面對擇業時都會比較理性化的。

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對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的要求,職位要求,行業要求等。

從分析問卷的數據可得大學生擇業的地域集中于城市,63%的人認為“沿海開放城市”是首要選擇,此外,選擇“內地的省會城市”和“中小城市”的達到了10%和11%,而“國家急需人才的邊緣或農村地區”的只有1%,對于一些偏遠落后的地區,可以說是無人問津的。這反映出,當今的大學生普遍向往較發達的地區,而忽略了一些偏遠及有待開發的地區,這反映了大學生追隨大眾的心態,并顯得目光短淺。這種現象不僅會造成人才的“扎堆”現象,增加自身的就業難度,還會使偏遠落后地區的發展速度放緩,不利于社會的全面發展。另外,以上數據突出了大學生期望值過高的現象。出現期望值過高的現象,表明了大學生擇業觀與社會需要的錯位。因此,培養大學生優良的就業素質,首先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工作觀,職業觀?;诖?,要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另一方面,問卷中以“工作性質和內容擇業”的問題,突出了大學生綜合能力的不足,缺乏培養自己掌握多專業知識的觀念。分析問卷數據得出:喜歡“管理型工作”的高達41%,“教育培訓型工作”的只有9%,“技術型工作”,“營銷型工作”,“服務型工作”分別是25%,10%和15%。大學生擇業時要求工作盡量與專業對口。但是很多用人單位到高校舉行雙選會時,考試的內容涉及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有時事,社會知識,禮儀,經濟,管理等非專業知識,且占的比重很大,可見社會對大學生非專業的重視,而大學生就業要求的偏頗導致擇業觀的錯誤傾向。

大學生的就業要求與自身素質不相適應,問卷中涉及到“喜歡哪種類型的職業”時,除了突出“穩定,高薪,發展”的標準外,還表明了大學生對自己缺少挑戰

風險和困難的能力的要求;“忙碌的而報酬豐富的”和“福利待遇齊全”的達到了27%和40%,而“風險大但高薪水的”只有8%。具體數據如下:

然而問及“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原因”時,數據的顯示有:(1)工作崗位太少占11%;(2)對薪水要求太高占36%;(3)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有25%;

(4)缺乏必要素質達12%;(5)信息嚴重不足是5%;(6)缺乏社會關系11%。分析得出:一,大學生的擇業要求與自身素質不相適應,是因為大學生重視學習成績而忽略實際能力的鍛煉;二,是學校組織的實踐鍛煉與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結合不緊密;三,是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狹窄,依托于家庭背景,不能有意識地在學習和工作中積極拓展自己的社會關系等,另外大學生對市場變化,社會變化關心度不高,大學生的依賴性強和創造力弱。

3、大學生對企業需求的了解

近年來,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對用人單位的需求了解不夠,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廂情愿的謀求高薪高酬的職位,從而導致就業屢屢碰壁。因此,了解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對大學生以后的就業是十分重要的。在調查“用人單位最關心求職者那些條件”的問題時,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社會經驗是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最首要的要求,此 外,潛力,技能,品德等條件所占比例較大。

這說明用人單位比較重視求職者的個人素質,用人單位從務實的角度出發挖掘人才。但學歷所占比重還是比較大的,占了46%,可見用人單位依然普遍存在著唯學歷論的思想。而對求職者的性別,所學專業以及畢業學校則少有要求,說明用人單位信奉為賢是用的原則,摒棄性別歧視,只要有才就能給予機會。

二、建議與對策

由以上調研分析可得: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下,部分大學生已經對就業前景感到不容樂觀了。但是,普遍的大學生仍不能根據社會變化,正確的擺正擇業心態。對此,我們提出幾點建議與對策:

第一,要知己知彼。不僅要正確的估計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還要全面準確的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并朝著這些需求不斷地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素質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大學生在扎實專業基礎的同時,還應拓寬知識面,鍛煉較快投入工作的動手能力和提高自我文化素質。平時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如:提高自己挑戰風險及困難的能力,改變畏首畏尾的缺點。

另外,大學生要放低姿態,到基層就業,擇業時應眼光向下并腳踏實地的干,同時還要降低“穩定,高薪,發展”的就業標準。應認識到在邊遠或農村地區也會有美好的前程。降低期望值,努力培養自己優良的就業素質,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第二,要加強社會實踐。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空有滿腹才華卻不知如何運用到實際中去,那也是枉然。很多大學畢業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發現自己不能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這其中的原因就包括了他們實踐能力較差。因此在校期間,大學生應該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應盡可能地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在社會實踐中更應該抓住機會,讓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有所施展。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時事,關注熱點,并可進行思想后的感想寫作。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就應該注意提高綜合素質。

第三,要敢于競爭,揚長避短,從實際出發。對自己的能力結構和專業特長,適合什么樣的工作進行具體分析和評價;要敏銳的捕捉就業信息,適時調整就業方向。

第四,大學生應注重在學習和工作中拓展自己的人際關系,構建自己良好的關系脈絡。在學習及工作中要積極的獨立完成每件事情,不能形成依賴性。同時,更應有意識地培養團隊精神,在實踐活動中努力使自己融入集體中。

第五,應注重培養創業思維?,F今大學生主要面臨著“僧多粥少”的情況,而自主創業不僅能為自己帶來就業,同時也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大學生應該捉住時代信息,注重培養創業思維。

三、總結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1 當代大學生擇業觀的特點及原因

1.1 追求自我實現的意識增強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 要求人們必須具備全面的素質和能力。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和文化背景下, 大學生擇業意識中自主、自立意識更強。他們崇尚自我, 要求確認自我, 肯定自我, 實現自我。當前大學生這種以個人為主體, 注重個人自我價值實現, 并日漸萌生強烈的自我意識和以主體為本的價值取向在一定意義上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 也是新時代變化的價值觀念的必然體現。

1.2 擇業過程中追求實利的傾向突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長期以來被壓抑的利益需求被激發, 越來越多的人日益重視自身的利益和對利益的追求。據調查, 大學生們在選擇職業時, 物質因素首當其沖, 與此同時, 能夠滿足個人利益的工作單位和地域也就相應成為了大學生的最愛。大學生功利價值取向的凸現是當今時代變革的產物, 市場經濟下的競爭意識、經濟觀念促使她們逐步形成符合社會發展的擇業功利取向。

1.3 擇業心態上的轉變

正是因為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 再加上很多大學生從小享受著繁榮的物質生活和舒適的生活條件, 使他們逐漸喪失了艱苦奮斗、勇敢創業的意識, 而目前擇業市場中的公平競爭機制尚未完全形成, 于是一些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 一些掌握人事任用“生殺大權”的人便成為了想投機取巧的人的焦點。

盡管市場經濟對大學生擇業觀的影響主導方面是積極性的, 但消極影響使大學生擇業觀教育面臨更大的困難和不少新問題, 對我們的擇業觀教育工作構成了尖銳的挑戰。

2 藥學類大學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1 藥學類大學生面臨的機遇

隨著經濟的發展, 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民健康意識的增強, 醫藥產業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的藥學事業近幾年在迅猛的發展, 許多藥品都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 也與外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但在專業人才方面有稀缺, 使得藥學類畢業生近些年來的就業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

2.2 藥學類大學生面臨的挑戰

目前, 我國醫藥企業有著數量多, 規模小, 科研開發能力差, 產品科技含量低, 創制能力弱, 科研經費投入少等缺點。尤其是隨著中國加入WTO, 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更加嚴格, 短期內給我國的醫藥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從人才培養方面看, 隨著社會的需要和高等教育的發展, 藥學人才的培養規模和深度有了較快的發展, 這將為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培養大批專業人才。與此同時生源的增加也使藥學專業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挑戰。

3 認清形勢, 加強大學生的擇業觀教育

3.1 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是提高就業率的基礎

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綜合素質的競爭, 大學生在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 應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質的培養, 提前做好擇業準備, 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2 努力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

作為藥學的??祁愒盒? 通過搭建藥學專業大學生實習鍛煉的平臺, 將實習課程和畢業論文設計結合起來, 使大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能力, 加深對社會的了解, 而且能夠在與實習單位的直接接觸中, 發現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自身的不足, 增加就業機會, 提高就業本領。

3.3 加強就業指導工作

3.3.1 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指導工作

通過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讓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自身情況有一定的認識。同時結合專業特點, 開展多樣化講座等, 邀請優秀校友到學校作報告, 介紹自己的親身經歷、企業的選人用人標準等, 為學生創造增加感性認識的機會, 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信心, 提高求職競爭力, 對大學生的就業也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1]。

3.3.2 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調整就業期望值

目前, 市場經濟的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腐朽觀點正不同程度的沖擊著人們的思想, 給當代大學生擇業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經濟待遇好不好、是否在大城市或發達地區工作, 已成為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擇業的標準。一些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 不愿意到從基層的艱苦工作做起, 就業期望值偏高導致理想與現實脫節。

3.3.3 加強畢業生的思想教育, 注重擇業技巧及心理指導

通過進行思想教育、理想教育、形勢教育以及開展心理咨詢指導等活動,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同時, 還要大力加強就業技巧指導, 引導其正確認識自我, 正確看待改革開放過程中問題和矛盾, 高校要努力增加就業信息渠道, 提高服務質量。

3.3.4 轉變思想, 鼓勵學生拓寬就業渠道

作為藥學類??圃盒碚f, 就業的范圍主要集中在藥廠, 而本科生由于其學歷的限制和工作經驗的缺乏, 且隨著醫藥行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使得大部分的畢業生在選擇工作中面臨著窘境, 可以通過選擇食品、化妝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精細化工等相關行業來緩解就業壓力。另外, 我們也鼓勵大學生在學好本專業的同時, 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 以開闊視野, 做到“一專多能”, 擴大自己的就業面。

3.3.5 加強對于學生自主創業的研究和引導

大學生創業能夠實現社會價值和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目前, 各省市為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提出了很多優惠的政策和措施。學校要加強創業指導, 為學生提供實戰機會, 鼓勵大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進行自主創業。

擇業觀是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因素, 而就業是民生之本, 解決好就業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關系到科教興國戰略的順利實施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在新形勢下要不斷研究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努力加強大學生的擇業與擇業觀教育, 加強對大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摘要:隨著高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 藥學類專業畢業生同樣面臨著就業的矛盾和問題。因此, 關注當前的就業形勢、就業策略和人才市場的價值規律, 加強大學生的擇業觀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擇業觀

參考文獻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觀;現實;社會價值;自主創業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建構的必要性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保證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條件。就業形勢嚴峻將是中國今后較長時期內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中國高等教育自1999年大規模擴招以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江澤民曾提出,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或就業難的狀況,黨和政府要注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歷來是我們黨的重要政治優勢。越是深化改革,越是遇到困難,越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1]面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實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指導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同時,長期以來,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教育目標不明確,教育觀念存在誤區,教育針對性不強,從而導致大學生就業觀的偏頗。有研究者指出,在新的就業形勢下,新舊就業觀念的劇烈沖撞和價值觀的重新定向,使得大學生就業觀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當前大學生就業特點表現為:就業意識主體性增強,就業意愿趨向多樣化,就業需求多元化、現實化,就業心態尚不成熟穩定。當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有:自我認知意識缺乏,求職狀況理性與盲目并存,與社會需求存在差距。[2]因此,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性的就業觀,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規劃能力,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是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就業觀既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發展、經濟結構和文化狀況的制約,具有社會性;同時又受就業者本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生活經驗的影響,具有個體性。就業觀支配著大學生對就業價值目標的期望、定位與選擇,影響著大學生對就業價值取向的看法、心態和行為,它對大學生就業價值目標的實現具有導向作用,對大學生的就業實踐態度具有推動作用,因此,對大學生而言,建構科學、理性的就業觀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一定程度上講,就業觀決定著就業者的行動,并對就業形勢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乎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和諧穩定。”[3]大學生就業工作,是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現代化建設中一支高素質的生力軍。大學生的就業觀,既是大學生職業理想的直接體現,也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最直接表達。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緊密結合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大學生的就業需求,著力引導大學生把就業主觀意向與社會客觀需求結合起來,從就業目標、就業價值及就業實踐等層面來建構起科學理性的就業觀。

二、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建構的主要內容

就業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職業上的體現,是人們在選擇職業和從事職業實踐過程中所形成或持有的根本觀點或價值取向。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應引導大學生從就業目標、就業價值及就業實踐三個層面來建構起科學理性的就業觀,即在就業目標層面上,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在就業價值層面上,堅持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在就業實踐層面上,堅持理性擇業與自主創業相結合。

(一)在就業目標層面上,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

理想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是人們心靈世界的深層核心。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人類之所以視他動物為進化者,以有理想。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為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4]這即是說學校教育,不僅要對學生加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更要注重對學生的理想教育。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里道德教育的實質,則在于教育者經常去喚起自己的學生們去追求理想的東西,即應該奉獻的思想。”[5]人在實際生活中,總是有自覺的追求,總是通過想象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所謂理想,就是一種同奮斗目標相聯系的、有現實可能性的想象,是主體追求真善美的一種價值選擇。理想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從社會主體來看,理想可分為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個人理想主要是指個人的理想人格、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等;社會理想是指社會集體或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理想。當代大學生既要有美好的個人理想,又要有崇高的社會理想。其中,選擇理想的職業則是大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而職業理想的實現也是走好人生道路的關鍵。所謂職業理想是指人們對未來職業表現出的一種強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們對未來職業生活的構想和規劃。它是人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職業中,為自己所設定的奮斗目標。人生發展的目標是通過職業理想來確立,并最終通過職業理想來實現的。職業理想與職業期望有著密切的關系。職業期望是人對某種職業的渴求或向往,它是決定個人職業選擇的內在動力。關于理想或目標與人的積極性、期望值的關系,美國心理學家佛隆(V. H. Vroom)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激發力量=效價×期望值。其中,所謂“效價”是指對自己確立的目標高低、目標價值和重要性的認識;所謂“期望值”是指實現自己所確立的目標的可能性。而且“激發力量”與“效價”、“期望值”成正比的關系??梢?選擇崇高的職業發展目標,能夠產生積極的發展動力。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把職業視為人生所追求的事業,其中蘊涵著鮮明的人生理想和價值信念。理想主義的職業情懷,將使大學生滿懷著對新生活和未來人生的美好期待,并以積極的態度來規劃和調整自己的人生方向,珍視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榮譽。對于理想主義者而言,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應該是對其個人很有意義的工作,而不是簡單的常規工作或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理想源于現實而超越于現實,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理想教育必須從現實出發。理想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形成的,它本身包含著現實的因素,尤其是反映著現實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歷史趨勢。與理想主義相對的是現實主義。從就業角度看,現實主義是對自身社會處境的真切認知,是對自我和他人的清晰定位。有研究者在職業理想的調查中發現,“在確定職業目標中有3397%的人選擇‘中高級管理人員’,有3465%的人選擇成為‘本行業內專家’,還有1282%的人選擇‘富豪’,而愿意作為‘一般基層工作者’的人只有832%。”[6]此項調查結果表明,包括當代大學生在內的中國青年在職業理想方面有偏離現實或好高騖遠的特點。部分大學生受眼前利益的驅動,擇業時缺乏遠大的目標和創業精神,擇業目標趨于短期化和功利化,趨向于選擇薪水高、地位高和層次高的工作,而回避待遇低、地位低和層次低的工作。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羅家倫說:“理想是目標,現實是環境。”“現實固然重要,但是那只顧現實的情形,又是怎樣的危險。……人類的進步,決不是在現實堆上團團轉可以完成的。”[7]這即是說,人應有理想而不能囿于現實之中,否則人類社會就不能進步;人應該改變環境或打破現實,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同樣,當代大學生應該確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而不應囿于現實的泥潭之中。其實,任何人的職業理想都要受到社會環境、社會現實和個人自身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因此,應該引導大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理想、職業理想與社會的共同理想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轉變就業觀。從理想和現實的關系而言,大學生要從自身的個性特征、專業特長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現實來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大學生就業難目前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現實問題和熱點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等教育大眾化與相應崗位需求的緩慢增長之間的矛盾、大學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之間的差距和錯位,以及大學生較高的就業期望值與現實中總體呈下降趨勢的就業崗位質量的反差等造成的。大學生面對新的就業環境和就業形勢,應當徹底根除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計劃就業觀,樹立起市場經濟體制下新的市場就業觀,放棄對國家和政府的過度依賴,在人力資本不斷提升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有效調整就業期望值,充分發揮自身自主解決就業的能力,積極尋找符合自身的就業崗位。同時,大學生應當樹立自主就業和多元就業的意識,以平常心態面對就業和擇業,摒棄從眾、攀比等心理,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需求出發,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準確給自己定位,客觀地看待自己,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論當代大學生就業觀之建構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不能用過去的就業標準來衡量已經變化了的就業現實。劉少奇說:“我們要正視現實,認識現實,在現實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向丑惡的現實斗爭,改造現實,逐步地達到我們的理想。”[8]樹立職業理想必須立足于當前的就業現實環境。毛澤東曾說:“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9]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只有通過自己的艱苦奮斗或積極的人生實踐,才能把理想變為現實。羅曼?羅蘭曾說:“缺乏理想的現實主義是毫無意義的,脫離現實的理想主義是沒有生命的。”大學生要立足于現實樹立起崇高的職業理想。在就業目標層面上,大學生就業要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有機結合。

(二)在就業價值層面上,堅持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

從哲學層面上講,人的價值是人的勞動創造,它是一種創造價值的價值。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個人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和貢獻,即社會價值;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自我價值。人是社會存在物,人的自我價值必須在社會關系中才能得以實現,離開社會也就無所謂人的自我價值和自我實現。無論是社會價值還是自我價值,都是人自己創造的,也是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創造的,從一定意義上說,自我價值本身也是一種社會價值,是社會價值中用來滿足自我需要的那部分價值。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同時,馬克思主義還強調,實踐是價值的來源,價值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并且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是個體的人生實踐對他人和社會所具有的價值。職業活動對人來說并非只有工具意義,它還有目的性,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的統一,即職業活動不僅是人謀生的方式和手段,而且是奉獻社會、完善自身的必要條件。馬克思曾說:“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能認為這兩種利益會彼此敵對,相互斗爭,一方必須消滅另一方;人類的天性生成是這樣;人們只有為了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了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達到完善。”[10]這即是說,人們在選擇職業時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類的幸福,也就是為人民造福,為人民獻身,即人的社會價值;二是我們自身的完美,也就是追求我們自身人格高尚,才智充分發展,身體健美,生活幸福,即人的自我價值。同時,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起來。價值哲學認為,價值不是某種實體,而是一種關系,人的價值就是人對人的意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大學生就業或者從事一定的職業活動,即社會滿足大學生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自我價值的體現,同時,大學生就業或者從事一定職業活動,是為他人和社會創造財富的,因而,大學生就業也是社會價值的體現。從大學生就業角度分析,一方面社會應給予大學生更多的發展自我、張揚個性的機會,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另一方面大學生應該擺正社會和個人、事業與愛情的關系,找準人生價值的坐標方位??梢?在價值層面上,大學生就業要體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使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的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價值目標由理想變為現實、價值取向由群體偏向個體、價值選擇由單一趨向多元等。

一般來說,體現人生價值的主要是職業活動和社會實踐,人生價值的實現往往是通過從事一定的職業活動來實現的。從現實來看,有的大學生在開始選擇自己的生活和職業時,往往忽略了社會的需求,而更多地關注個人的自我價值,如有的大學生因愛情、家庭、個性等因素,不愿服從組織的安排;有的大學生就業定位于經濟文化發達的大中城市、待遇優厚的企事業單位,而忽略基層單位、條件艱苦或邊遠地區的工作單位;有的大學生為了自我發展而違反合同擅自跳糟等。“當前,大學生的就業主體意識逐漸增強,在選擇職業、實現就業過程中,越來越強調追求自我價值與自我發展的實現。與此同時,大學生就業價值觀中功利化傾向也比較明顯。這種功利化傾向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就業過程中過分關注物質利益的獲得。……二是在就業選擇中部分學生過分關注個人發展,而忽視了自我應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11]具體而言,大學畢業生“在選擇職業的標準上,最主要的標準首先是‘經濟收入高’(366%),其次是‘能發揮個人才干’(316%),再次是‘學習條件好,有利于深造’(143%)和‘社會地位高’(88%)。”“關于畢業后的就業地點,有755%的人愿意到大城市去發展,有231%的人選擇去中小城市,僅有15%的人選擇去農村。”[12]同時,“當代青年的職業價值判斷標準正在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義變為明顯增強的務實主義,一掃過去重義輕利的傳統觀念,把個人發展、經濟利益、物質待遇放在應有的地位。”[13]可見,相當部分的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是側重于自我價值的。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意識覺醒的體現,是值得肯定的,但問題是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僅僅為自己而不能為他人和社會多做貢獻,人生的自我價值也是難以得到發展和完善的。大學生就業,過多關注自我價值的實現,可能會導致其社會價值的缺失;反之,片面地追求社會價值的實現,又可能導致對自我價值的忽略。實踐證明,自我價值、人生價值的實現過程,就是社會成員在社會的價值關系中,人生進程的主動與受動、個性化的人生愿望與社會性的價值目標要求之間交互作用的過程。根據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大學生的就業觀,在大學生就業工作指導過程中,應該努力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鼓勵和引導大學生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乃至西部邊疆就業。

職業既是人們謀生的手段,也是人們社會地位和事業成功的象征。個人的職業選擇必須和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恩格斯說:“社會的利益絕對高于個人的利益,必須使這兩者處于一種公正而和諧的關系之中。”[14]個體與社會、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是辯證統一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雖然有沖突與矛盾,但兩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一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基本價值取向。在當前多元價值觀并存的情況下,必須堅持一元化的人生價值導向,即堅持社會主義的人生價值導向,核心仍然是倡導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因此,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既要考慮自我的發展,還要更多地考慮到社會的需要,把自己對職業的期望與社會的需要統一起來??傊?大學生就業,在人生價值層面,就要堅持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結合。

(三)在就業實踐層面上,堅持理性擇業與自主創業相結合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市場就業觀逐漸取代計劃就業觀而占主導地位。大學生就業客觀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從學校和學歷層次來看,畢業生中,研究生就業相對容易,本科生就業人數與崗位基本趨于平衡,??粕蜆I困難相對較大。重點大學或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普遍較受歡迎,一般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則受到一定的限制。從畢業生所學的專業來看,近幾年的基本情況是:計算機、通信、電子、醫學、自動化等專業的畢業生社會需求量相對較大;而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藝術學、體育學等專業的畢業生社會需求量相對較少。①所謂擇業,就是擇業者根據自己的職業理想、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從社會上多種職業中選擇其中的一種作為自己從事的職業過程。任何具備勞動能力的人,都要進入社會職業領域選擇某一特定的職業。大學生的擇業實際上是大學生群體的地位、特點在其就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意識上的折射,也是擇業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最直接表達。擇業的實質是選擇自己的未來,充分認識自己和多方面地了解社會是選擇職業的前提和基礎。中國現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梁漱溟先生曾在其撰寫的《擇業》一文中指出:“關于擇業問題,我覺得最好的態度有兩個:(一)從自己主觀一面出發來決定??纯醋约鹤钣H切有力的要求在哪點;或對于什么最有興趣。……(二)由客觀上的機緣自然地決定。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態度。把自己的心放得很寬,仿佛無所不可,隨外機緣以盡自己的心力來表現自己。這時自己雖無所選擇而自然選擇。”[15]梁先生的擇業心態和自然擇業觀對當代大學生的理性擇業仍然具有借鑒價值。因此,理性擇業要求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要堅決摒棄攀比、從眾的就業心理,從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特長等實際情況出發,同時還要緊密結合市場就業形勢,通過進行比較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在激烈的擇業競爭中,大學生不僅需要依靠專業優勢,通過自身的努力,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就業崗位,而且還要通過公平競爭、平等競爭來獲取就業的機會。

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是用人單位和人才之間的雙向選擇。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學生就業實行“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在大學生就業方式社會化、市場化、多樣化的同時,要提倡大學生做到理性擇業和自主創業的結合。擇業和創業是每位大學生都要面臨的問題。要引導大學畢業生在國家宏觀就業方針和政策的引導下,在一定范圍內自主擇業。同時,還要引導大學畢業生走艱苦創業、自主創業的成才之路。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政策的開放,人們的就業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自主創業已成為很多大學生或有識之士的明智選擇。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主要表現,就是大學生畢業后利用自己的知識、才能和技術,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創立新的就業崗位。創業不僅是創業者自己實現就業,還可以通過發展多元化創業主體和多種創業形式,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就業??梢?大學生自主創業,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也使自我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此,在提倡大學生自主擇業的同時,更要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1998年10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通過的《21世紀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指出:為了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培養創業技能和主動精神;畢業生將越來越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2010年5月,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梢?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不僅是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而且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價值取向所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建構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觀的必要環節。“創業教育將就業觀引導到‘主動式’境界,它把就業的目光從‘找’字置換成‘我要當老板、我要辦公司’的角度考慮問題,不僅為自己找到了出路,還能為他人提供就業崗位,這是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所在。”[16]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首先,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意識強烈并且思想準備充分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甚至還能帶動幫助他人就業。其次,要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能力是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關鍵因素。大學生要通過就業觀的調適和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為創業者。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將由知識財富的擁有者轉化為直接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的創業者。

就業一般只是個人行為,而創業帶來的通常是群體性的就業增長,創業帶動就業具有乘數效應。在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中,擇業與創業并不是兩個孤立的環節,擇業是創業的基礎,創業又是擇業的內在要求。理性擇業和自主創業,既是社會經濟發展對當代大學生建構科學理性就業觀的客觀要求,也是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在要求。理性擇業是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必須具有的品質,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應該具備的能力。在就業實踐中,理性擇業和自主創業是相互聯系、不能截然分開的。因此,大學生在就業實踐過程中,要堅持理性擇業和自主創業的有機結合。

三、結語

解決大學生就業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共同努力,應該把家庭、社會和學校三方面的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整個社會都參與到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并在解決就業問題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建構科學理性的就業觀。當然,能夠有效地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更需要黨和政府的引導,制定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增加就業崗位,為大學生順利就業創造有利的物質條件和良好的社會環境。近年來,雖然黨和政府在落實和完善已有的政策的基礎上,實施“崗位拓展計劃”、“創業引領計劃”及“就業服務與援助計劃”等相關政策措施,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多種渠道和重要保障,但還需要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和創業觀。

經濟增長是創造就業崗位的源泉,但是由于受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變動及大學生綜合素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經濟增長并不保證一定增加就業崗位,仍有必要通過建構科學理性的就業觀,倡導家庭、社會和學校共同努力,有效促進大學生比較充分地就業。社會的發展繼往開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有研究者指出:“要扭轉就業形勢嚴峻的局面,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觀教育,引導大學生要正確判斷形勢,緊緊抓住就業良機;順應社會需求,合理兼顧個人利益;提高綜合素質,積極參與就業競爭。”[17]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形下,高校應該著力引導大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新型就業觀念。大學生就業、擇業和創業,既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更要符合社會的客觀需要;既要著力自我價值的彰顯,也要注重社會價值的實現;既要理性擇業,也要積極創業,要使它們有機地統一起來,建構起科學理性的就業觀。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當前中國的就業形勢,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引導大學生建構科學理性的就業觀,對大學生順利走進職業生活乃至成就人生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 近年來高校專業的設置,基本上是面向或適應市場需求的。因此,各類專業的需求狀況也隨著高校專業調整和市場的需求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一些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專業等因各高校普遍開設而導致此類專業人才已經達到相對飽和,因此,社會需求量反而相對減少;而一些冷門專業因長期招生規模小或停辦而導致此類專業人才反而短缺,因此,社會需求量相對增加??梢?,各類專業的社會需求量始終處于一種動態的變化之中。

[參考文獻]

[1] 江澤民.就業是民生之本[M]//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3.

[2] 謝國安.大學生就業觀調查與就業觀教育新探[J].繼續教育研究,2011(3):88|90.

[3]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七個怎么看——理論熱點面對面?2010[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0:28|29.

[4]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9.

[5] 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2卷.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83.

[6] 張存庫,魏重斌.轉型期青年職業價值觀的矛盾性及其背景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8(2):53|57.

[7] 羅家倫.中國人的品格[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11:107.

[8] 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M]//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9.

[9]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M]//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10]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11] 劉和忠,馬東薇.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問題及對策[J].高校理論戰線,2011(11):44|47.

[12] 劉川生.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70|71.

[13] 黃希庭,鄭涌.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5.

[14] 馬克思,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9.

[15] 梁漱溟.人生的藝術[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9.

[16] 孫富安.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漸進式”就業力培養[J].當代青年研究,2009(2):23|27.

[17] 曾繼平.關于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2):180|110.

[責任編輯:趙 玲]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2、當前大學生擇業心理淺析及引導途徑探索

3、95后女大學生擇業觀調查研究

4、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擇業觀調查與分析

5、構建服務型的大學生擇業觀引導機制

6、電子競技行業對“00后”大學生擇業觀的影響

7、醫學類大學生擇業時應具備健康的心理

8、高職院校大學生擇業價值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9、當代女大學生擇業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0、創業教育背景下大學生擇業觀現狀

11、大學生擇業地意愿選擇及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12、高職理工科女大學生擇業心態調查研究

13、關于大學生擇業難問題的幾點思考

14、當代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及調試

15、高校社團活動對大學生擇業就業影響的對策研究

16、大學生擇業偏好的經濟學分析及可行性建議

17、淺議如何當好大學生擇業的參謀

18、當代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與思考

19、從眾心理對大學生擇業的影響及對策

20、大學生擇業心理存在的問題及其調適

21、“考證熱”現象背后的大學生擇業取向研究

22、淺談當代大學生擇業觀教育

23、90后大學生擇業現狀問題及對策

24、淺談大學生擇業與綜合素質的培養

25、當代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與調試策略

26、大學生擇業效能感研究綜述

27、對當代大學生擇業問題及就業指導的探討

28、當代大學生擇業策略的研究

29、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數學專業大學生擇業就業對比分析

30、從“微商熱”現象看網絡經濟背景下的大學生擇業觀

31、高職院校大學生擇業心理分析與調適

32、大學生擇業價值取向的調查研究

33、公務員考試熱視角的大學生擇業觀偏差與調適對策

34、無意識教育滲透下高校大學生擇業觀的確立

35、關于大學生擇業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36、大學生擇業攻略之保險業探析

37、大學生擇業與就業教育

38、大學生擇業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對策

39、酒店業發展現狀及大學生擇業觀淺談

40、關于大學生擇業意識問題研究的文獻綜述

41、金融危機形勢下的大學生擇業思考分析

42、時代背景下的當代大學生擇業觀

43、當代汽車專業大學生擇業、就業與創業

44、少數民族大學生擇業價值觀調查與分析

45、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干涉

46、大學生擇業特點與就業全程指導研究

47、大學生擇業需要層次實證分析

48、中美大學生擇業價值觀取向對比的實證性研究

49、對大學生擇業觀的思考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1 當代大學生擇業心理的研究概況

擇業心理是指擇業主體在擇業過程中的心理傾向, 對個體而言在擇業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學生的擇業心理主要是在大學專業學習及社會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對選擇職業的態度、認識評價及心理傾向。

1.1 大學生擇業心理現狀及特點

目前對大學生擇業心理現狀的研究大多通過自制擇業心理問卷調查法和文獻調查法進行。對當前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壓力等問題, 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和相關研究進行文獻分析, 論述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徐復智采用問卷調查及數理統計法對駐泰安市高校大學生的擇業心理進行了統計比較分析[1]。楊虎民則通過問卷法分析了大學畢業生擇業心理結構的組成[2]。馮彩玲從擇業技能、單位性質、求職影響因素、擇業期望等方面對沈陽師范大學商學院學生的擇業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3]。項炳池認為大學生擇業心理存在以下幾個特點:盲目性、被動性、群體性、多變性[4]??滴闹赋龃髮W畢業生在擇業時存在矛盾、焦慮、自傲、自卑、自負、挫折、攀比等等亞健康的心理狀態[5]。金怡通過比較分析認為大學生擇業心理的矛盾沖突所在[6]。有一些研究對研究群體進行了分類, 王濱對獨生子女大學生的擇業心理進行了分析[7]。祝玉芳對貧困大學生這一群體在擇業時存在的矛盾心理做出了分析。還有些學者除了關注大學生存在的擇業心理問題外, 還探討了擇業心理產生的根源。

現有對大學生擇業心理特點的研究表明, 當代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和消極的東西,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就業。大學生只有更好地認識了解自己, 用積極正確的擇業心態指導自己, 才可以在職業選擇中做出合理選擇。

1.2 影響大學生擇業心理的因素研究

現有研究表明:影響大學生擇業心理因素很多, 大致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社會環境因素, 我國正處在社會的變革中, 社會上的各種思想都在影響著大學生的擇業觀, 大學生擇業時更加注重經濟利益、地域選擇和社會地位, 強調自我發展。另一是個人因素, 是指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的主觀因素, 例如個人發展機會、個人能力的發揮和興趣等。有研究者通過理論分析的方法, 從大學生的氣質、態度、興趣、性格等方面分析了個體自身的特征對擇業行為的影響??傮w看來, 影響大學生擇業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3 大學生擇業心理的對策研究

現有研究表明, 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受到社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制約。有研究者指出:一是高等院校要深化教學改革, 轉變教育觀念, 調整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素質以及就業競爭力;二是完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 幫助大學生了解國家就業方面的政策、方針、就業形勢、就業的方式等;第三, 在大學生擇業時應給予心理輔導, 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個性心理, 使大學生明確自己的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心理特征, 學會自我心理調適, 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部分研究者從大學生自身因素出發, 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首先, 應該努力學習好專業基礎知識, 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其次, 糾正對擇業的認知偏差, 改變不良心態, 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 為自己進行準確的定位, 樹立正確的擇業價值觀。

2 大學生擇業心理研究存在的問題

2.1 擇業心理概念模糊、理論研究缺乏深度

現有的研究對大學生擇業心理的狀況、特點、影響因素、相應對策等進行了廣泛的系統的研究。但是縱觀現有的研究, 大學生擇業心理這一概念還很模糊。大學生擇業心理究竟是擇業時的心理傾向, 在求職時所持的心理狀態?目前的研究把這二者都囊括在了里面。由于其概念還很模糊, 因此需要進一步理清它的概念才有利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的開展。且現有的研究以理論探討居多, 多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模式。這些理論探討中部分內容對大學生擇業心理的認識還比較模糊, 很多內容是總結經驗、提出相應舉措, 其理論探討不夠深入。這些文章中雖然有部分研究將研究群體進行了分類, 但多數是將大學生的擇業心理特點套用在當代大學生的身上, 泛泛而談, 很少是針對大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深入分析。

2.2 實證研究較少、提出的對策缺乏操作性

要全面、理性、清楚地了解大學生的擇業心理, 就必須進行調查研究, 但目前的研究中, 較少一部分研究者進行了社會調查研究。而在現有的實證研究中, 研究范圍多以某一省的幾所高校甚至某一城市的某一高校, 發放問卷的數量也較少, 這就使得調查結果難以準確反映各級各類高校中大學生擇業心理的真實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大學生擇業心理的研究要取得實效, 就必須注重研究對策的實踐操作性。目前不少研究者所提供的建議、對策多從宏觀角度出發, 對具體情況解決實用對策者較少。雖然具有美好的前景, 但實施操作還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從社會和個人出發, 解決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這一具體操作性問題在眾多學者的論述中并沒有真正得到解決。因此, 對于大學生擇業心理的研究應在對策研究方面傾注更多關注, 重視具體問題的解決。

摘要: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是近年來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眾多學科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對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大學生擇業心理的現狀、問題、特點、影響因素、以及如何教育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的對策研究。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缺乏理論深度、社會調查實證研究范圍不廣、提出的一些對策缺乏實踐操作性。

關鍵詞:大學生,擇業心理,綜述

參考文獻

[1] 徐復智.大學生擇業心理現狀和對策研究[J].岱宗學刊, 2008, 12 (4) :82~83.

[2] 楊虎民.大學生擇業心理調查分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 2007, 13 (1) :100~103.

[3] 馮彩玲.大學生擇業心理的調查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 2007, 19 (4) :79~81.

[4] 項炳池.高校大學生擇業心理的分析及調適[J].職教探索與研究, 2006 (4) :36~39.

[5] 康文.大學畢業生擇業心理的研究[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6, 24 (4) :533~535.

[6] 金怡.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研究與展望[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06, 34 (2) :232~238.

上一篇: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下一篇:大學生就業觀調查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