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目標管理范文

2023-09-06

目標管理范文第1篇

摘 要: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外貿企業外部環境一直在發生變化,導致企業內部經營結構、內部管理體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企業的后續經營帶來巨大影響。因此,如何順應供給側改革,實現國有外貿企業內部經營機制、管理理念的調整,已成為國有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本文就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考評體系、薪酬制度、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套和經營目標相結合的內部改革策略,以實現國有外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國有外貿企業;改革思路

企業改革不僅是實現內部高效運行的前提,更是推動企業向前發展的最大保障,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前景,所以,供給側背景下進行企業改革對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供給側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實現要素的最優配置,其改革的基本前提是投資、消費以及出口,核心內容在于勞動力、資本以及創新。供給側改革為國有外貿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然而,企業內部改革是一個相當困難且復雜的過程,企業對改革的目標越高,受到的限制因素也就越多,除了企業的基本經濟承受能力之外,還涉及到企業在各個時期的具體經營戰略和人才定位等因素,因此,國有外貿企業要想實現內部改革,就需要從規避資金投入風險、降低運營成本以及解決產能過程等方面出發。

一、供給側改革概述

供給側改革(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主要目的是調整經濟結構,實現要素的最優配置,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改革目標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進一步簡政放權,助力創業創新;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提高企業的核心力與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迅猛提升,一躍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大國,但在“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累積、國際經濟格局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的經濟逐步進入新的階段,即經濟“新常態”。在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中,存在著諸如經濟增長持續下行與CPI持續低位運行、居民收入增加但企業利潤下降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會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而且會出現兩極分化趨勢,不利于整體經濟的發展。為解決上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1月10日組織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中提出了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即“供給側改革”。此外,在2016年1月2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2017年10月18日第十九大報告,2018年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均提到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將制度創新、財稅改革等視為改革的重點內容。在供給側改革的積極作用下,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穩步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指數也因此得到了顯著提升,這對我國未來的蓬勃發展將會起到史無前例的促進作用。

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外貿企業改革的必要性

1.有助于加快國有外貿企業結構的調整

對于國有外貿企業來說,供給側改革給企業內部結構的調整提供了有效的指導,除了提出了積極把控國有外貿企業結構調整方向的要求,而且對企業現有的機制和體制進行優化創新,使其企業發展概況與市場的具體情況相適應。此外,供給側改革在國有外貿企業中的滲透與實施,既可以幫助企業剝離其社會職能,加快企業的重組速度,而且可以引導企業主動減量,科學、詳細規劃資金投入,并結合實際所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2.有助于國有外貿企業混合制改革

實踐研究表明,提高國有外貿企業生產經營活力以及實施企業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國有企業混合制。但在現實中發現,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混合制所占比例較高,混合制改革的過程中易發生不同程度的問題,所以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完善。在眾多的策略中,供給側改革的實施不僅可以推動國有外貿企業的發展進程,增加整體國有企業的上市幾率,而且可以幫助上市的國有外貿企業引進優秀的合作伙伴,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如此,供給側改革還提出了實施混合制管理的建議,即與私企進行混合管理,這樣可以使國有外貿企業對私企的資產結構和管理機制進行有效的運用,同時結合社會及國際發展所需優化管理模式,創新管理體制和手段,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使其克服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重重困境。

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外貿企業內部體系存在的問題

1.人力資源的配置不夠完善

部分國有外貿企業缺少對人力資源的整體規劃,當下國有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沒有制定出長期人力資源發展的計劃,且并沒有根據外界市場變化情況進行相關政策的調整,需要企業在制定長遠發展戰略時根據市場規律,用科學合理的規劃方式來實現人力資源的具體規劃,最大程度上讓人力資源的規劃滿足當下市場的要求。而在新時代背景下,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原先的規劃和配置都將發生巨大變化,這同樣會對國有外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帶來較大影響。

2.績效考評機制存在缺陷

供給側背景下部分國有外貿企業高層缺乏對部門運營者績效考評的重視度,導致其在進行績效考評制度的制定過程中缺少合理的整體規劃,且績效考評機制的執行力較弱,流于形式,難以解決運營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此外,由于績效考評的相關標準不合理,導致經營人員喪失工作積極性,沒有將考評的結果和運營者的實際經濟效益相結合,最終導致資源的浪費。在薪酬激勵制度上面,當下經營人員獲得的實際薪酬并未和員工的實際技能和績效進行結合,沒有體現出績效對于薪資的決定性作用,導致運營者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這也是國有企業內部存在的關鍵問題之一。

3.目標管理理念落后

供給側背景下很多國有企業的投入運營者薪酬兌現、年度考核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在目標管理方法上存在缺陷,部分部門還在沿用著傳統的管理考評和薪酬機制,把舊的、過時的管理理念和年度績效評價方案運用在現代化的企業管理中。此外,外貿企業目標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目標管理是門系統科學,本身存在發展漸進的過程,需與時俱進適應其形勢變化,在探索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原有的國有外貿企業目標管理模式相對粗放,不能適應現在的發展需求。主要表現在:一是目標的設計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在目標制定階段,以往的做法是將目標制定的主動權交到各部門手中,由各部門根據部門情況制訂目標;二是部分目標的層級結構不清晰,沒有形成相互支撐的目標架構體系;三是目標的分解與展開缺乏關鍵影響因素支撐,分解則以“指令式分解法”的方式進行,只是責任的分解,使得上下級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溝通不充分;四是企業目標績效和部門工作績效結合度不夠,有時獎懲不一定都能和目標成果相配合,不能對各部門的工作進行客觀的評價,評價的結果得不到認可,因此,供給側背景下國有外貿企業的目標管理體系還需要一定的完善。

4.資金管理體系存在風險

資金管理是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主要內容之一,科學的資金安全管理體制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證各個項目能夠順利完成的前提,只有完善的安全資金管理體系,才能保證企業有條不紊地運營,從根本上降低風險因素。然而就當下的情況而言,國有外貿企業資金安全管理體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主要表現為企業資金流動過程中沒有針對資金使用信息進行精確記錄,導致流動資金和實際運營資金出現出入,再加上外貿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并未采用現代化管理理念,導致實際業務程序和內部監督間出現一定的差距,意識理念上的落后極大地限制了國有外貿企業的改革。

5.生產成本過高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國有外貿企業的經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生產要素的價格與納稅額度逐漸提高,生產成本增加等。這些因素的存在,對企業經濟收益與綜合實力的提升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企業若想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要注重拓展融資渠道與簡化交易流通層的合理運用。

四、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外貿企業改革的新思路探討

1.制定出完整規范的人力資源管理計劃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的重點在于包含了組織發展、制度發展以及人才發展,企業要想在新時代下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從企業的整體視角出發,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發展規劃,真正落實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引進人才,運用員工的實際付出和回報相匹配的原則進行人力資源的管理,讓優秀員工能夠積極安心地工作,對于一些能力較差的員工,則需要企業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讓其能在指導和實際工作當中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在人才的引進方面,需要從不同途徑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引進,以此來全面讓企業獲得同步性的提升,此外,還需要企業進一步推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良性競爭力,讓員工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競爭,充分發揮其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2.完善績效考評機制

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國有外貿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和其他發達企業進行交流,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微調薪酬策略。如企業考評體系方面比較欠缺,就可以注重網上資料搜尋,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適應自身情況的薪酬管理體制。此外,外貿企業還要加大對國內薪酬制度調整的關注度,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和制度相適應。其次是建立考評工作小組,小組的主要工作是對企業當下薪酬機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做出下一階段的應對措施。其次,為了能夠更好地留住高端經營人才,不讓人員跳槽,企業在根據大環境進行薪酬調整時,還要根據本企業的自身情況做出適當的改變,必要情況下,對一些優秀的經營者給予適當的補貼。

3.目標管控與績效考核相并重

供給側改革下的目標管理對于國有外貿企業而言十分關鍵,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月度工作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月度工作目標的制訂、實施,是保證年度目標達成的“路徑”和重要保障。為改變以往月度工作目標與年度工作目標缺乏關聯和相互支撐的狀況,需要重新對月度目標報送表進行設計,要求每個部門圍繞著年初目標措施分解,將目標分解的措施融入到月度工作目標中。以月度工作計劃來保證年度目標的完成。對目標的實現情況的監視和測量,除按照策劃的周期進行監視測量外,增加了職能部門的月度監督考核、目標績效考評組季度抽審等措施,實現目標推進全程動態監控。對未達成目標,制訂改進措施加以實施驗證。通過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持續循環過程,動態提升國有外貿企業目標水平。在績效考核方面,依據精準考核驅動目標實現,促使績效管理向“精細、精準”轉變。明確績效考核結果應用分配的范圍和比重,形成以目標績效為主,其他專項考核為輔的分配模式;在月度績效考核時,邀請部分部門參加績效評審會,監督目標績效考核組進行月度綜合評價,以保證考核過程的規范,對考核結果進行公示,確??己私Y果的準確、公平、公正。重視年度目標策劃,建立精細目標。年度目標既是戰略規劃中的具體里程碑,又是國有外貿企業績效的具體考量指標。從目標指標中,可以審視目標指標是否能夠反映出其對企業發展的貢獻,主要的工作業績能否被測量,是否具有長期的可比較性,是否能客觀地進行評價。因此,在策劃年度目標時,國有外貿企業需要在目標策劃與分解的層級和邏輯關系上下功夫。一是將目標的策劃與措施的策劃相配套。在策劃目標的,同時策劃實現目標的具體對策,并將落實主責部門和配合部門的責任一一對應,既明確了重點工作措施要達到的效果和目標,又能使目標的實現有過程措施保障,在年度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地評價措施的有效性和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二是突出目標的引領性。將國家局創優對標指標、企業關鍵質量指標、戰略規劃指標、公司下達目標納入年度目標中,并運用“精益管理”理念,設置責任目標、發展目標、跨越目標,提升標桿,確立趕超的目標,引領各部門不斷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三是引入課題制管理,梳理和制定出年度工作重點,將圍繞國有外貿企業生產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應重點解決的關鍵性目標指標作為課題納入目標管理。

4.完善資金管理體系

資金管理是供給側改革下國有外貿企業改革的又一重點內容,資金安全管理除了一些不可控制因素,其他可控制因素不管它的權重程度如何,都可以加以控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國有外貿企業組織專門的風險控制組,這些小組的主要工作就是對企業當下資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做出下一階段的應對措施。并利用風險評估模型在每個時間段內對企業資金安全管理做出評價,以對企業資金安全管理有一個全方位的掌握,將風險高的因素牢牢控制住。(2)在網絡上尋找相關資料,認真研讀最新出臺的法律規定,時刻關注國家的法律規定動態,并在國家政策的英明指導下逐步完善企業內部的資金管理制度。在對資金管理的過程中,員工要做好自我監督工作,避免違法亂紀的事情發生。(3)為了能夠更好地留住員工,不讓員工喪失積極性,國有外貿企業在根據供給側改革大環境進行考評體系調整,還要根據本企業的自身情況做出適當的改變。(4)增強對相關資金監管人員的培訓。為了真切地落實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理念,國有外貿企業應該組織資金監督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可以是當面談論,也可以是通過網絡授課的方式來提升管理者的資金管理水平和經驗。

5.解決產能過剩

由于國有外貿企業的體制性和結構性,導致供給側改革下的產能過剩問題難以有效解決,需要從企業內部的運營情況出發,降低投資風險的發生概率,具體可參考以下幾點:(1)采用科學、規范的手段對國有外貿企業的運營情況進行整理和統計,同時要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對行業產能過剩評價體系進行構建,其目的在于為消費者和投資者提供了解行業信息的便利條件,消除或減少投資風險的發生;(2)將傳統的GDP考核制度進行改變和優化,增設經濟質量、能源消耗以及群眾生活狀況等內容,避免政府因提高自己的經濟效益而追求盲目和無效的投資,從而使產能過剩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3)綜合考慮實際產業類型與國有外貿企業產能過剩情況運用可行性的應對策略,比如說,如果國有外貿企業存在生產過剩情況,要結合實際情況探尋有效的生產策略,合理運用先進的生產策略。

6.根據不同因素制定針對性的改革方針

據了解,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影響國有外貿企業改革的因素包括制度、產業和質量。對于制度而言,只有在科學、規范的政策下促進政府部門與國有外貿企業的市場化改革,才能夠提高企業的生產力、經濟實力和競爭力,最終實現國有外貿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對于產業而言,國有外貿企業要順應國際發展趨勢對供給結構進行優化,然后對內部的關鍵要素比例進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強化生產效率,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對于質量而言,國有外貿企業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意識,除了要注重產品的優化與創新外,還要借鑒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方式,同時要對產品的服務質量進行完善,只有實現產品品質、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才能夠提高國內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保障企業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

7.降低國有外貿企業成本

生產經營成本過高或持續升高均會阻礙國有外貿企業的發展進程,而造成生產經營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是生產要素價格快速增加和稅費過高。國有外貿企業若想降低成本,將生產要素價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就要做到以下幾點:(1)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設生產資料大交易市場,將生產過程中涉及的資料進行整合與統一,以市場標準為主進行定價,結合社會生產需求對生產要素價格進行制定,避免出現人為壟斷等不良操作;(2)構建多層次的融資市場,拓寬國有外貿企業的融資渠道。國有外貿企業還要在國家的支持下創造出符合規定的金融產品或衍生品,并對現有的資本交易市場進行完善;(3)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化手段,并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原料選購、生產等環節,這樣有助于減少交易、采購時間,促進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的提升。

五、總結

供給側改革體系的提出給我國國有外貿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同樣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就國有企業當下內部運營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人力資源及管理體系不完善、考評模式流于形式及投資安全管理存在缺陷等問題,對國有企業內部改革造成了一定阻礙。因此,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內部必須要加強人力資源整頓、資金安全管理的重視度,采取有效的資金風險防控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并建立長效的目標管理體系,全方位促進國有外貿企業改革。

參考文獻:

[1]戴曉棟.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思路探討[J].現代國企研究,2019(10):55.

[2]周娜,莊玲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思路[J].華東經濟管理,2017,31(02):51-56.

[3]梁敬華,安云亮.對國有外貿企業改革的再思考[C].2004年對外經濟財會論文選論文集.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2004:30-37.

[4]聶高民,王金城.關于深化國有外貿企業改革的若干戰略問題[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3(01):30-34.

[5]趙天唯,呂津,陳春艷.國有外貿企業改革的難點與制約因素[J].技術經濟,2002(02):14-15.

[6]沈紅剛.供給側改革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思路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00(010):163-164.

[7]張藝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的創新思路[J].經營者,2019,033(006):21-22.

作者簡介:楊洪濱(1969.03- ),女,漢族,籍貫:廈門,學歷:本科,單位:中國煙草福建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

目標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在中國本土化的政府科層制框架下,政府自上而下層級間的行政管理體制創造了一種根據政府績效狀況進行獎懲的績效問責機制。以直接面對廣大群眾、在社情民意的上傳下達方面有著優勢的鄉鎮政府領導為分析對象,可以清晰地解讀目標責任制情境下的鄉鎮政府面臨著充滿矛盾的制度設計:在結構特征方面,“向上負責”的績效問責機制與下級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訴求之間存在沖突;在過程特征方面,績效問責機制的運行過程存在著目標沖突、財力—事責沖突、實績—關系沖突和個人—組織沖突;在匹配特征方面,績效問責的載體和內容存在預期定位和實際效果的不匹配。為了應對這種充滿矛盾的績效問責,鄉鎮政府領導采用自我呈現、率先垂范和請求幫助等印象管理策略,以塑造恰當的形象來獲得所需要的合法性和資源,從而導致現實中的“問責悖論”。要有效引導鄉鎮政府領導的印象管理行為,需要從多個角度考慮這些現象背后的制度、管理和社會誘因,進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公眾參與、重塑公共信任,注重“法治”,由依賴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運用法律手段管理轉變。

關鍵詞:績效問責;印象管理;鄉鎮政府;目標責任制

從十年前的“問責風暴”開始,隨著問責在中國逐漸成為一種常態的社會現象,不斷出現的問責困境和悖論現象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1]。公共政策的執行者能夠較為容易地運用自由裁量權來降低問責制度的有效性,其中涌現出大量旨在建立、維持或精煉自己在利益相關者心中的形象(或印象)的印象管理行為。事實上,從日常的調研、走訪到各種各樣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都是管理者在不同情境下展示或操縱他人對自己印象的印象管理活動,而這些活動又與政府組織和個人依存的體制環境有著密切的關聯。在中國本土化的政府科層制框架下,政府自上而下層級間的行政管理體制集中體現為由上級政府向下級政府下達指標、分解任務、量化考核的目標責任制,它創造了一種根據政府績效狀況進行獎懲的績效問責機制[2,3]。在轉型時期,尤其是在“事權—事責”和“財權—事責”不匹配的條件下,地方政府領導理性地采用各種印象管理手段以應對這種績效問責機制。印象管理是對目標責任制情境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種深層次的表達,對這一現象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壓力型體制下政府回應行為的發生機制。

本文關注的問題是,在目標責任制情境下績效問責具有哪些特征?地方政府會采用哪些印象管理策略應對績效問責?本文以鄉鎮政府領導為例進行

探索性的研究,文章首先對目標責任制情境下的績效問責進行解讀,進而從理性回應的角度分析和識別鄉鎮政府領導的印象管理策略,在此基礎上歸納對政府管理改革的啟示。

一、目標責任制情境下的績效問責

目標責任制是一項對當代中國基層政府管理產生深遠影響的制度,是目標管理思想和行政責任制結合的產物,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在各級黨政機關中得到運用。該項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一級政府或部門在一定時限內(一般為一年)的總體目標的任務確定之后,按照行政隸屬關系向下層層分解、逐級落實(由上下級政府主要領導共同簽訂目標責任書或責任狀),并依據落實的目標任務進行相應的考核,確定和判斷一級政府或部門及其人員的工作優劣情況,并按照考核結果實行相應的獎懲。目標責任制明確了政府組織及其領導的績效責任,在強調上級政府戰略目標貫徹落實的同時,采取“一票否決”指標對領導班子行為給出了約束性的規定,在實踐當中創造了以績效來判定責任履行狀況的問責機制。從委托代理關系的角度理解,科層制中的問責是指行動主體之間圍繞責任而建立的作用關系,“誰對誰的什么負責”是問責概念的核心[4],績效問責即以績效責任為核心的責任。它具有以下3個方面的特征:

1.績效問責的結構特征

從委托—代理的視角看,問責關系是一種成對的關系,責任的代理者需要向委托者解釋自己的行為表現并承受相應的后果,委托者則對代理者的責任履行情況進行評價和獎懲[5]。在一般情境下,責任委托者是責任代理者的利益相關者,二者具有利益連帶關系。對于鄉鎮政府而言,其利益相關者通常包括3類,如圖1所示。對于成功的鄉鎮政府領導來說,卓越的政府組織績效管理需要在對上、對下和對外等各個方面有所建樹,取得不同利益相關者對自己的支持。對上,鄉鎮政府領導要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在考核中取得理想成績;對下,鄉鎮政府領導要樹立在鄉村干部中的威信,改進管理效能;對外,鄉鎮政府領導要滿足當地公眾(包括村民、企業及其代表)的公共需求,提高公眾的滿意度。從這個意義上講,上級領導、鄉村干部和當地公眾都與鄉鎮政府領導具有利益連帶關系,然而目標責任制情境下的績效問責機制主要存在于鄉鎮政府領導與其上級政府領導之間,“對上負責”是績效問責機制的核心特征。

按照目標責任制的機制設計,鄉鎮政府領導須“對上負責”,完成目標任務既是履行代理者的受托責任,也是證明其政治責任感的途徑,績效問責機制強調的是實現目標背后的科層控制與服從[6]。盡管如此,目標責任制情境下績效問責機制的運行會受到這種利益連帶相關的影響。鄉鎮政府處在國家與社會的“夾縫”之中,對上是占有資源和支配性權力的各級政府科層機構,對下是自治的村級組織、文化素質不高的鄉村干部和日漸習慣于“依法抗爭”的農民,“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比喻道出了鄉鎮政府所面對的矛盾關系。在圖1所示的利益相關者格局中,鄉鎮政府領導除了是上級政府的代理者,同時是鄉鎮政府組織的“掌舵者”和地方公共利益的“經營者”或“經紀人”,如果他們無法有效維護鄉村干部和當地公眾的切身利益,就會增加無法完成目標任務的風險。在現實中,“對上負責”的要求往往與下級鄉村干部和外部公眾的利益訴求存在沖突,鄉鎮政府領導不得不在這種“夾縫”中謀求自身角色行為的合法性。

2.績效問責的過程特征

目標責任制以制度化的形式使績效問責機制具體化為動態的、多環節的流程,如圖2所示。這一流程圍繞鄉鎮政府的責任展開,從責任的訂立、履行、認定到兌現,形成了一個閉環反饋的控制系統。首先,縣級政府在年初設定各鄉鎮的年度目標任務并與鄉鎮主要領導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鄉鎮政府的工作任務和責任。隨后,鄉鎮政府履行所接受的責任,即按照目標責任書規定的內容完成目標任務。在之后的一年中,縣級政府及下屬部門會對鄉鎮進行周期性或不定期的檢查,并在年終組織對鄉鎮政府的年度考核,以評判鄉鎮政府履行責任的程度。最后,根據年度考核的結果,縣級政府對鄉鎮政府兌現獎懲,對高績效的鄉鎮政府予以獎勵,同時對低績效的鄉鎮進行懲罰并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在這個過程中,鄉鎮政府領導面臨著大量的沖突,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目標之間的沖突。在政出多門背景下,大量的目標任務彼此之間存在沖突,一些目標或指標難以量化、含義模糊,淪為政治口號[7]。例如,經濟發展目標與環境保護目標之間就存在著難以調和的沖突。大量上級布置的臨時性工作也常常沒有列在目標責任書之中,但鄉鎮政府不得不努力完成。第二,財力與事責的沖突。由于地方政府支出責任不斷下移,日益“空殼化”的鄉鎮財政很難保證目標任務的完成[8],然而在壓力型體制下,上級政府部門的“政績”都要依靠鄉鎮政府這個“無限責任公司”來完成。第三,實績和關系的沖突??己耸悄繕素熑沃频年P鍵環節,實績和關系對于鄉鎮政府在考核中勝出都很關鍵,但精力、財力有限的鄉鎮政府領導必須要做出適當取舍。鄉鎮政府領導除了完成目標任務、創造實績,還要花大力氣經營與上級領導和部門的關系,以贏得他們的支持[9]。第四,個人和組織的沖突??冃栘煓C制以改進鄉鎮政府組織績效為預期目標,但受“一票否決”指標和“一手高指標、一手烏紗帽”懲罰機制的影響,鄉鎮政府領導必須規避個人的仕途風險,許多鄉鎮政府領導最關心的是確保自己不被“否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為了鄉鎮政府真正的“績效目標”。

3.績效問責的匹配特征

績效問責機制存在手段與目標難以匹配的特征,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從績效問責的載體來看,縣鄉兩級政府之間的目標責任書盡管具備契約問責(Contract Accountability)的形式,但卻違背了契約問責的激勵功能。自新公共管理運動以來,契約問責被視為“使管理者管理”的手段,但前提是政治和行政能夠分離,政府管理者能夠像企業家那樣思考[10]。羅美澤克和約翰斯頓指出,有效的契約問責需要具備明確的問責關系、恰當的績效指標、便捷的績效信息收集、責任代理者充分的自主權、責任委托方有財政風險保障、便捷的運用新技術等要素,并且這種問責機制需要和組織的制度環境、管理戰略與契約任務相適應[11]。從目標責任制的實際狀況來看,這些要求很難得到滿足。盡管采取了契約的形式,但鄉鎮政府面臨著財政方面的“鄉財縣管”和組織人事方面的“下管一級”,在此情境下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并非鄉鎮政府領導可以自主選擇的契約。同時,他們并不是像職業經理人那樣自由流動的管理者,除了考慮管理問題還需要政治議題。更進一步地,這種績效問責機制隱含的是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不信任和對下級政府領導者自利的人性動機預設,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達成市場化的契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而不是激勵。

其次,從績效問責的內容來看,它強調鄉鎮政府的年度成果和產出,在目標責任書中無論是“硬指標”還是“軟指標”都較少涉及過程指標[12]。追求數字化管理和排名是目標責任制的一個突出特征,大量指標都規定了鄉鎮政府應該完成的具體數字。然而在眾多的考核指標面前,鄉鎮政府會選擇性地執行目標任務。對于那些“硬指標”尤其是“一票否決”指標,即使其未必出現在目標責任書中,鄉鎮政府主要領導想方設法都要完成,因為這些指標的完成情況關系到鄉鎮政府在年終考核中的排名,更關系到鄉鎮主要領導的“面子”和“帽子”。這種認識已經演化成為目標責任制實施過程中的“零規則”,即鄉鎮政府必須服從上級政府強制下達的績效需求,“要什么就給什么”。換言之,這種問責機制已經從結果導向的問責轉換為規則導向的問責或服從問責,對績效的追求成為手段而非目標,出現了本末倒置。

二、印象管理:鄉鎮政府領導的理性回應

這3個方面的特征——結構特征、流程特征和匹配特征,共同反映出在目標責任制情境下鄉鎮政府面臨的績效問責機制充滿了矛盾。鄉鎮政府主要領導從中感知到的是來自上級、下級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角色期望,即“千條線”和“一根針”,以及自己無法有效“扮演”角色時將可能面臨的懲罰性后果。前文的分析說明,目標責任制情境下的績效問責機制在結構和實施過程方面存在沖突,且其問責載體和內容都存在預期定位和實際效果不匹配的特征,這些給鄉鎮政府領導完成目標任務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地方政治舞臺上,如果鄉鎮政府主要領導無法按照績效問責機制充滿矛盾的游戲規則完成“表演”,就不得不面臨“下臺”的結局。為了扮演好特定的角色,維持執政的合法性以及在與其他鄉鎮政府領導的競爭中爭取到上級分配的資源,鄉鎮政府對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必須適應績效問責機制的矛盾,做出理性而恰當的回應。

對于組織而言,印象管理是指展示預期的形象以試圖影響特定受眾對組織的感知,是管理者用來獲得合法性和資源的手段[13]。大量研究表明,面對外部約束產生的壓力,依賴于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資源的組織領導會采用特定的印象管理策略向對方展示可信而合法的形象,以獲得所需要的合法性和資源[14]。在中國,“恥感文化”強調個人應關注如何使別人對自己產生或維持“好印象”,大多數人都非常注意維護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中國的基層政府面對著一個“熟人社會”,印象不僅與個人身份有關,更決定了個人在人際互動過程中能夠獲得的資源多少,人們就需要通過“做戲”來塑造“面子”[15]——這不僅關系到個人的身份、地位和權威,更是基層干部完成目標任務的必要條件。

在目標責任制情境下,鄉鎮政府領導圍繞考核及其結果的印象管理活動主要包括自我呈現、率先垂范和請求幫助等三類。體現鄉鎮政府績效責任的年度目標被分解為各種剛性的“硬指標”和具有彈性的“軟指標”,而實際責任承擔者的任務完成能力又有高低之分。參考以往研究所使用的歸納法并結合作者實地訪談的情況,鄉鎮政府領導主要會采取三類應對績效問責的印象管理策略:當鄉鎮政府領導面對能夠完成且具有剛性要求的目標任務時,會以率先垂范的方式展示其執行力和對上級的忠誠;當鄉鎮政府領導面對不易完成但具有一定彈性的目標任務時,會以自我呈現的方式展示自身的競爭力和優勢;當鄉鎮政府領導面對一些很難完成而又難以操縱的任務時,會以請求幫助的方式打動上級領導,從而給自己留下退路、避免懲罰性的后果。從前文對績效問責機制的分析來看,這三類印象管理行為都是鄉鎮政府領導理性選擇的結果。

印象管理是鄉鎮政府領導在應對“向上負責”的績效問責機制時管理藝術的體現。當面對目標責任合同中那些相對彈性的“軟指標”時,如果匯報策略得當,上級給出的“印象分”就會較高,因而鄉鎮政府領導會以豐富的自我呈現手段展示自己的能力。當他們有能力完成特定的目標任務時,會選擇正面宣傳,而當不具備完成某些目標任務的能力時則會有技巧地操縱數據,以求“看上去很美”,這種“官出數字”的現象屢見不鮮。例如,正面宣傳的“運作”和操縱數字的“注水”兩類行為往往同時為鄉鎮政府領導所采用。另一方面,鄉鎮政府與上級政府簽訂的目標責任合同中還有一些“硬指標”,僅僅依靠自我呈現并不能確保鄉鎮政府領導獲得預期的形象。當他們有能力完成這些目標任務時,會表現地很積極、主動、服從,率先垂范,用“功勞”贏得上級的尊重;當他們認識到難以完成目標任務時,會想盡辦法向上級請求幫助,用“苦勞”贏得一定程度上的諒解。

首先,率先垂范指的是鄉鎮政府領導在上級面前表現出服從決策和積極完成目標任務的姿態??茖芋w制下的鄉鎮政府領導作為縣級政府的代理者,有義務履行委托者賦予的職責,即按照上級目標責任考核的要求完成各項任務,這在現實中常被理解為一種政治要求,所對應考核指標的彈性較差,即硬性規定的目標任務。張靜發現模范執行上級旨意的基層干部往往得到提拔,他們能夠給人以模范和道德品質好的印象[16],這正是率先垂范的作用所在。在目標責任制情境下,鄉鎮政府領導的率先垂范是一種對上的管理策略,其目的在于改變對目標責任考核結果擁有絕對控制權的上級所形成的印象。

其次,自我呈現是鄉鎮政府領導向上級展示高績效以獲得認可的活動。這些代理者要在晉升“政治錦標賽”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取得理想的考核結果,他們為此向上級展示其競爭力,即“創造政績的能力”——鄉鎮政府領導會主動選擇完成那些上級重視的、與個人政績相一致的任務,同時向上級積極展示,以爭取獲得理想的考核結果。自我呈現具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適度包裝”是鄉鎮政府領導及其上級都慣常采用的方式。究竟“包裝”到何種程度上才算“適度”取決于鄉鎮政府的能力,當其基本能夠完成任務時會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而當其難以完成任務時則會選擇操縱數字、虛報瞞報。

再者,請求幫助指的是鄉鎮政府領導積極尋求上級政府對自己工作實際環境的了解,以避免考核結果對自己的不利影響。鄉鎮政府領導是當地的“經營者”,在任務壓力大而資源稟賦匱乏的條件下,深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和“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請求幫助成為其常用的印象管理手段。當面對一些完全無法完成而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時,他們會請求上級的支援,用“訴苦”等方式感染上級領導。其邏輯在于:“我早已經向你表明了我的難處,不是我不想完成任務,是我沒有這個能力完成任務,反正到時沒完成任務你也不能太怪我”。在這種情況下,要么上級給予下級一定的援助和支持,要么就對下級“開綠燈”,因而這種印象管理策略能夠起到“以退為進”的作用。如果鄉鎮政府領導不這樣做,在面對硬性的目標任務時就失去了回旋余地而面臨著懲罰性的后果。

在一般情境下,逢迎討好和脅迫威懾也是常見的印象管理行為,然而在目標責任制情境下,它們較少在鄉鎮政府領導應對績效問責的印象管理行為中出現。一方面,逢迎討好也是一種旨在感染受眾的印象管理行為,行動者出于自利的目的,主動采取恩惠、奉承、意見遵從等方式取悅他人,常常還伴隨著禮物、宴請和惠贈,甚至包括賄賂。對于鄉鎮政府領導而言,對上級的逢迎討好是一種必要的人際溝通技術,但這種活動與應對目標責任制并無直接聯系,即使自己不需要完成責任目標也需要與上級領導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正如楊美惠(2009)所指出的,種種逢迎討好的行為深深根植于中國社會的“報”與人情文化之中[17]。而且,科層組織中的逢迎討好行為往往是隱秘而藝術的,上級領導并不愿意看到下級以過于露骨的方式公開地逢迎討好自己,上下級當事雙方一般對這種活動都諱莫如深。

另一方面,由于鄉鎮政府位于國家科層體系的末端,鄉鎮政府領導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在與處于相對強勢的上級政府部門和領導博弈過程中,除非打算放棄自己的仕途,否則很少會采取帶有較強風險的脅迫威懾行為。退一步說,由于中國鄉土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即使鄉鎮政府領導對上級目標責任考核過程中的指令要求存在不滿,輕易也不會在公開場合發難,讓上級“下不了臺”,而代之以委婉地、迂回地策略性表達。事實上,擁有國家授權的鄉鎮政府領導熟悉正式權力運作的規則,也同樣熟悉如何在正式規則的約束下靈活運用“關系”等非正式的政治技術。如果上級領導認為下級在脅迫威懾自己,那么就會淪為“叛逆”,為當地官場所不容,以往研究也極少發現鄉鎮政府領導應對上級的脅迫威懾行為。

三、小結與啟示

處于國家行政“神經末梢”的鄉鎮政府是當今行政體系在農村承擔公共責任最大的一級政權,為公民日常生活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承擔著較多的財政支出責任。從本文的分析來看,處于目標責任制情境下的鄉鎮政府面臨著充滿矛盾的制度設計:在結構特征方面,“向上負責”的績效問責機制與下級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訴求之間存在沖突;在過程特征方面,績效問責機制的運行過程存在著目標沖突、財力—事責沖突、實績—關系沖突和個人—組織沖突;在匹配特征方面,績效問責的載體和內容存在預期定位和實際效果的不匹配。為了應對這種充滿矛盾的績效問責,鄉鎮政府領導采用自我呈現、率先垂范和請求幫助等印象管理策略,以塑造恰當的形象來獲得所需要的合法性和資源。這些發現的啟示在于以下幾方面。

第一,應進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地方政府績效問責機制正確、有效發揮作用提供制度基礎。鄉鎮政府領導的印象管理活動是其應對績效問責的理性選擇,在績效問責制結構、過程和要素匹配等方面存在大量沖突因素的條件下,他們不得不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以贏得執政的合法性和資源。從理論上講,績效問責機制應以激勵管理者努力創造、促進政府績效改進為目標,約束那些無助于提升政府管理效能的印象管理活動,而合理設定其事責目標和減少財力-事責之間的沖突是實現該定位的一個關鍵,是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近期廣受社會民眾熱議的“383改革方案”提出“以優先調整事權、帶動財力重新配置為重點,啟動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明確指出“以事權合理劃分重新確定財力配置”、“規范省以下各級政府事權邊界”,為優化績效問責機制的作用開辟了新的空間。

第二,以加快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為契機,強化公眾參與、重塑公共信任。在目標責任制情境下,對于績效問責機制之所以導致諸多悖論式的后果,政府職能的異化和普遍的信任缺失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執政的合法性本應由公眾賦予,然而“對上負責”的績效問責機制迫使地方政府熱衷于經營形象,以獲得合法性和創造政績所需的資源。當績效問責機制淪落為推卸上級責任和迫使下級服從的工具時,面對多元利益相關者相互沖突的利益訴求,理性的地方政府領導采用各種非正式的手段完成正式的工作,足以導致“政以賄行、官以私進”的非預期結果,不斷侵蝕社會中的信任基礎。目前,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已成為當代社會共識,強化公眾參與、重塑公共信任顯得尤為必要,這給完善目標責任制情境下的績效問責機制提供了契機。

第三,地方政府管理應注重“法治”,由依賴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運用法律手段管理轉變。不能依法行政是績效問責機制過度強調控制與服從的思想根源,它將地方政府間關系簡化為蘊含各種沖突的“對上負責”,采用印象管理策略來“唯上”就不可避免??冃栘煓C制中的“一票否決”將“任務問題”轉化為“位子問題”,決定鄉鎮政府領導行為的不是法律法規而是“帽子”和“位子”,其核心不是“法治”而是“人治”。由于“目標責任制是個筐,上級想干的都往里裝”,進一步助長了相當普遍的“人治”現象,激發了鄉鎮政府領導大量的印象管理活動。要扭轉這種局面,就需要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準繩,推進依法行政、公開透明,從源頭上解決這一問題。

總體上看,盡管當代中國政府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但仍有諸多初衷美好的體制安排卻導致事與愿違的結果,甚至蛻變為貽禍不淺的“劣政”。假如說“演戲”、“鬧劇”式的隱喻只是學者們的皮里陽秋,還保留著學術的優雅和溫情,那么現實中因績效問責而導致的“問責悖論”就更值得制度設計者們警醒和反思。盡管這些并未在本研究中得到直接分析和驗證,但本文所揭示的邏輯對于解釋這些現象具有適用性。要有效引導鄉鎮政府領導的印象管理行為,需要從多個角度考慮這些現象背后的制度、管理和社會誘因,探索合理調控鄉鎮政府主要領導壓力和動機的手段,建設更適宜于鄉鎮組織發展的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1]顏海娜,聶勇浩. 基層公務員績效問責的困境——基于“街頭官僚”理論的分析[J]. 中國行政管理, 2013, (8): 58—61.

[2]閻波,吳建南. 績效問責與鄉鎮政府回應行為——基于Y鄉案例的分析[J].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2, (2): 109—115.

[3]渠敬東,周飛舟,應星. 從總體支配到技術治理——基于中國30年改革經驗的社會學分析[J]. 中國社會科學, 2009, (6): 104—127.

[4]Eckardt S.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Fiscal Conditions and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Cross-sectional Evidence from Indonesia[J].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8, 28 (1): 1—17.

[5]Mark Bovens, Thomas Schillemans, Hart PT. Does Public Accountability Work? An Assessment Tool[J].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8, 86 (1): 225—242.

[6]周雪光,趙偉. 英文文獻中的中國組織現象研究[J]. 社會學研究, 2009, (6): 145—186.

[7]楊善華,宋倩. 稅費改革后中西部地區鄉鎮政權自主空間的營造 以河北Y縣為例[J]. 社會, 2008, 28 (4): 87—106.

[8]姚銳敏.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視角下的鄉鎮行政體制改革研究[J]. 中州學刊, 2013, (5): 5—9.

[9]周雪光. 基層政府間的“共謀現象”——一個政府行為的制度邏輯[J]. 社會學研究, 2008, (6): 1—21.

[10]Behn RD. Rethinking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M].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1.

[11]Barbara S. Romzek, Johnston JM. State Social Services Contracting: 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Effective Contract Accountability[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5, 65 (4): 436—449.

[12]何紹輝. 目標管理責任制:運作及其特征——對紅村扶貧開發的個案研究[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27 (4): 173—182.

[13]Clarke J. Revitalizing Entrepreneurship: How Visual Symbols are Used i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1, 48 (6): 1365—1391.

[14] Kai Lamertz, Martens ML. How Do We Make You Look Good? A Social Network Study of Upstream Organizational Impression Management and the Rhetorical Construction of IPO Firm Images[J].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011, 28 (4): 373—387.

[15]楊華,歐陽靜. 農村人情的變異:表現、實質與根源——對當前原子化農村地區人情的一項考察[J]. 中州學刊, 2011, (5): 117—121.

[16]張靜. 基層政權:鄉村制度諸問題[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17]楊美惠. 禮物、關系學與國家:中國人際關系與主體性建構[M].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9.

責任編輯:曉立

目標管理范文第3篇

1 目標管理的基本思想

“目標管理”的概念是管理專家德魯克 (Peter Drucker) 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實踐》中最先提出來的。德魯克認為, 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 而是相反, 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目標管理是一種程序或過程, 它通過組織中的上級和下級一起協商, 根據組織的戰略目標確定一定時期組織的總目標, 由此決定組織各部門上、下級的責任和目標, 并把這些目標作為組織管理、考核和獎勵部門和員工貢獻的標準。

1.1 以目標為中心

目標管理強調目標是有效管理的前提, 明確的目標可使每個成員的思想、意志、行動統一在一起。目標管理以制定目標為起點, 以考核目標的完成情況為終點。

1.2 以人為中心

目標管理是一種全員參與的管理制度, 它把個人需求與組織目標結合起來, 強調以人為中心。在這一制度下, 上級下級是相互尊重、相互溝通、相互依賴的關系, 下級在承諾目標之后是自覺、自控的。

1.3 各級目標責、權、利明確

目標管理將組織目標逐級分解, 從組織目標到部門目標再到員工目標。在目標分解過程中, 權、責、利明確, 一一對應。這些目標的總方向一致, 相互配合, 形成完整的目標體系。

1.4 規定時限

目標管理強調時間性, 制定的每一個目標都有明確的時間期限要求。在大多數情況下, 目標的制定可與年度預算或主要項目的完成期限一致。但在具體使用中主要是要依實際情況來定。在一般的情況下, 組織層次越低, 規定完成目標時間越短。

1.5 評價績效

目標管理要求時時將目標的進展情況反饋給個人, 以便他們能夠調整自己的工作。每個人因此對他所在部門的貢獻就變得非常明確。尤其重要的是, 管理人員要努力吸引下屬人員對照預先設立的目標來評價業績, 積極參與評價過程, 用這種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的績效考核辦法, 鞭策員工對工作全身心投入, 創造一種激勵的環境。

2 目標管理的過程

2.1 目標制定與展開

這是目標管理最重要的階段, 這一階段可以細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管理層預先制定目標。這個目標只是臨時的隨時可以修改的預定目標方案。在這個目標預案中, 可以是上級提出, 下級討論補充, 也可以是由下級提出, 上級認定批準。無論那種方式, 都須經過共同討論協商決定。其次, 企業高層領導必須根據本企業的長遠戰略, 估計未來可能要面對的困難和機會, 對本企業有一個清醒的預測, 對組織目標的全面實現做到心中有數。

(2) 重新審識本企業的部門和職責分工。目標管理要求每一個細分目標都有確定的員工來完成。因此, 在總體目標確定下來后, 要重新審識本企業的部門分工是否符合目標要求, 根據目標要求進行調整, 明確目標責任者。

(3) 確定下級的工作目標。首先下級要知道企業的規劃和目標, 然后根據目標分解要求確定自己的目標。在目標計劃中, 上級要尊重下級, 平等和氣, 傾聽下級的意見, 幫助下級確定自己的目標, 支持下級完成目標所付出的行動。下級目標分解要細化、量化, 以便于目標成果考核。每個部門和員工的分目標要和其他的分目標方向一致, 支持本企業的組織目標總體實現。

2.2 目標實施過程

目標管理重視管理成果, 強調目標執行者自覺、自控, 但并不是管理者放手不管, 相反, 因目標體系上下一致, 一環失誤, 滿盤牽連。因此在目標管理實施中, 管理是萬不可少的。首先上級領導要進行定期檢查, 實時接收反饋信息;其次要向下級通報目標進度, 互相協調;最后還要幫助下級解決目標實現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問題。通過管理隨時發現目標實施中出現的意外及不可預測事件對目標實現的影響, 修改原定目標, 達到預期效果。目標管理過程中, 管理人員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強對下屬的指導和幫助。

2.3 目標考核、總結

達到預定目標成果后, 下級首先要自我評估, 提交書面目標完成報告??己藨阅繕藶橐罁? 不能目標是一套, 考核又是另一套??己说臉藴?、過程、結果應當公開, 然后根據考核細則考核目標完成情況, 決定獎懲。如果目標沒有達到預期, 要分析原因, 吸取教訓。

3 目標管理體制的優缺點

目標管理在全世界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但在具體實施中出涌出了諸多問題。因此在采取這一管理體制前, 應認真分析其優劣勢, 取長避短, 見到實效。

3.1 目標管理體制的優點

(1) 目標管理體制中的每項工作都有明確的目標, 避免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隨意性。 (2) 目標管理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創造性, 由于將目標實現和考核緊密結合起來, 將個人利益和組織利益緊密聯系起來,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目標管理提倡組織整體工作的協調一致性, 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進取心、責任感和積極性。 (4) 目標管理全員參與的形式, 促進了人際溝通與交流, 改善了人際關系, 有助于增強全體員工的團結合作精神和相互凝聚力。

3.2 目標管理的缺點

(1) 組織中往往有許多目標難以量化、細化, 許多工作在技術上不可化解, 這些都會給組織制定目標帶來一定困難。 (2) 在監督不力的情況下, 信息反饋、溝通不及時, 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 (4) 制定目標時反復上下溝通、統一認識要花費很多時間, 加大了企業的管理成本。 (5) 如果目標缺乏執行力, 那么不僅影響目標達成, 甚至有可能導致企業走向失敗。

4 結語

這種管理模式使企業管理的過程不再是對人的管理, 而是對具體事件的管理, 即對所制定目標的管理。管理對象的改變, 徹底改變了管理的弊端, 克服了人性的弱點給管理造成的不利。但在實際推行目標管理時, 除了懂得具體的方法以外, 還要根據工作的性質, 分析管理目標分解和量化的可能, 培養員工協調合作精神,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使目標管理的實施建立在科學管理基礎上, 使目標管理發揮預期的作用。

摘要:目標管理是一種以工作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的綜合的管理方法。論述了目標管理的基本思想, 提出了目標制定、目標實施、目標成果考核的管理過程, 指出了目標管理體制的優缺點。

關鍵詞:目標,目標管理,管理過程

參考文獻

[1] 趙平, 鄧小明.世界管理100年[J].中外管理導報, 1999 (11) .

[2] (美) 達夫特, (美) 馬西克 (高增安, 馬永紅改編) .管理學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

目標管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工程管理;目標管理;應用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逐步提高,人們對工程質量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工程管理也相應的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在工程管理中引入目標管理的概念,使得工程管理具有了更強的計劃性與可操作性,全面的提高了工程管理的質量,因此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作為工程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目標管理在工程管理當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目標管理概述

(一)目標管理的概念

所謂目標管理,就是指在工程目標的制定、監督以及實施的各個環節,通過有效地監督和控制措施,實現預期的工程目標,最大限度的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達到預期的標準。在工程項目的目標管理中,需要牽扯到眾多的管理部門和具體的施工工藝,因此需要在各個環節由各個部門共同配合,以共同來達到既定的工程目標。

(二)目標計劃的編制

在工程管理中實行目標管理,首先需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工程目標。所制定的工程目標即要滿足實際工程的需要,也應當與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相吻合,這樣才能保證所制定的目標計劃能夠在施工過程中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避免實際工程狀況與預期相差過大的情況出現。在編制工程目標的具體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該項工程的總體目標,也就是這項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所需達到的整體質量、工期和成本標準,以便更好地為整個工程的質量和工期落成情況提供比較明確的參考依據。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對整體目標進行分類和細化,制定與具體的施工工序相匹配的小的目標,以便于所制定的工程目標能夠得到更好的貫徹落實,提高目標的可操作性,同時在規范施工工藝、提高施工質量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制定這些與施工細節密切相關的目標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施工人員、資金、天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將能夠影響工程目標實現的所有因素充分吸納進來,保證所制定的目標符合現實環境和技術條件的實際情況。因此,在施工開始之前,為了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工程目標,需要對施工現場和實際的人員、資金以及施工機械的準備情況做好細致的調查工作,對影響目標達成的客觀環境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對具體的施工技術水平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除此之外,還要對工程目標在實施過程中的風險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因為在施工過程中總是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不確定那個因素,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情況,這些都對于目標的實施構成了一定的風險,所以在目標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意識到這些風險因素,對工程目標實施實時的控制和管理,通過風險規避和風險轉移的方式,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帶來的損失,確保工程目標的順利完成。

(三)目標計劃的執行

工程目標制定出來以后,就意味著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有了一個明確的任務方向。為了工程目標的順利實現,需要嚴格對施工工藝進行控制,確保目標的執行力度。目標的執行力度直接關乎著目標的完成效果,所以,目標的執行情況是整個目標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在施工過程中要以所制定的目標為依據,緊緊跟隨所制定的目標,對目標進行詳細的解讀和研究,嚴格按照施工流程分階段的、保質保量的完成階段性的施工任務,避免因為這一階段施工任務的延誤而影響后續工程項目的展開。此外,在目標的執行過程中,還需要貫徹落實責任制,把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個人身上,使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的職責,避免因責任混淆帶來的一系列管理問題。

(四)目標的控制

為了更好的完成目標的控制工作,需要對目標的落實情況實施科學的評估和考核,控制預期目標和實際完成情況的偏差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在對工程目標的完成情況實施評估與考核的過程中,為了使目標的控制專業化、權威化,需要建立一個由專業人員組成的評價和考核部門,保障對工程實際完成目標情況評估的專業性和可靠性,使得各項目標都能夠得以不打折扣的實現。一旦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了一些意外事故導致目標的完成情況不能滿足預期的要求,一定要對造成目標偏差的原因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根據事故產生的原因采取合適的措施將損失降低在最小限度內,盡量彌補事故對于工程目標所造成的影響。同時,要分清實際情況,如果工程目標的偏差是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如自然災害以及國家政策的變化等,要本著科學的態度進行客觀的評價。而如果工程的實際完成情況與目標的偏差是由于人為的因素引起的,則需要嚴格追究責任人,總結經驗教訓,為以后的目標管理工作積累經驗。

二、目標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近些年來,在我國的建筑工程項目中,工程管理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工程管理的水平也得到了質的提升。隨著我國工程管理質量水平的持續進步,建筑工程的設計和規劃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工程預算也逐漸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然而,在現階段,在我國的工程管理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充分重視目標管理工作,把目標管理當做工程管理的一件頭等大事來抓。

(一)目標體系與經濟指標相聯系

經濟效益始終是施工單位最為關心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在執行目標管理的過程中,要在所制定的目標體系中充分體現施工單位的經濟利益。如何所制定的工程目標體系違背了經濟型的原則,那么既有目標的貫徹落實就失去了應有的保障,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在整體目標滿足施工單位的經濟需求的前提下,需要把目標按照施工工序進行進一步的細化,而其相對應的經濟指標也要做相應的細化,然后在各個部門和施工段上分配這些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立體化的目標體系。

(二)人員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

工程管理的貫徹落實需要以全體工作人員的配合為基礎,離開了人力資源的基礎,工程管理工作也就無從談起。作為工程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目標管理也同樣如此。把目標管理作為工程管理的一個頭等大事來抓,是科學規劃工程管理的需求,也是提高工程管理質量的必要途徑。為了目標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需要對全體員工進行目標管理相關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增加他們的目標管理意識,提高他們目標管理的水平,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人都參與到目標管理工作中來,為目標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創造必要的條件。一旦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將極大地提升工程管理的質量,給工程管理工作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

(三)工程管理中行業發展的失衡狀況得到有效化解

目前,我國工程管理中存在著各行業發展極不平衡的重大問題。當前我國各行業的經濟發展水平差別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各行業間的工程管理發展狀況極不平衡。例如行業間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存在顯著差別,這給了行業之間不同的發展空間。即便是同行,因為其資源共享程度不一,所以發展狀況也不相同。在工程管理中,目標管理的計劃性優勢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優化共享資源,促進不同行業間實現公平的競爭,為工程管理創造優良的環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目標管理是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工程管理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通過有計劃的制定工程目標和科學合理的目標控制措施,可以避免在施工過程中的諸多困擾,切實有效的解決工程管理中的難題,極大程度的提高工程管理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區鈺珍.論工程項目的動態管理[J].山西建筑,2007(22).

[2] 謝勇成.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特點和科學化方向[J].建筑經濟,2001(06).

[3] 王毅達.知識管理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運用[J].西安建筑,2005(09).

目標管理范文第5篇

x縣縣委、縣人民政府目標辦: 2006年xx鄉黨委政府按照縣委政府下達的工作目標任務和工作要點,團結和帶領全鄉人民群眾,科學謀劃,認真組織實施,為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作了大量工作,現將有關工作自查情況報告于后:

一、政治文明(20分)

(一)黨建工作(10分)

1、加強黨建工作的組織領導

今年以來,鄉黨委班子十分重視全鄉的黨建工作,在今年的黨委會上,對全鄉的黨建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分工,黨委書記親自抓,負總責;黨委副書記具體抓,各黨委成員分工合理,職責明確,做到年初有計劃,工作有措施,平時有檢查。在日常的工作中,鄉黨委每季度定期召集全體委員,專題研究黨建工作;全體黨委班子成員已能按各自的分工,積極支持、配合縣委各部門的工作。

2、思想建設方面

堅持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認真做到學習有計劃、有安排、有記錄;嚴格按制度的規定,組織干部職工學習政治理論、科技知識、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努力提高干部職工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認真宣傳貫徹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

1 政策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決定、決議,對重大的方針、政策,要求各駐村工作組及時傳達到村、到戶,并作好宣傳記錄。根據縣委的有關文件精神,鄉黨委認完成好2006年黨報黨刊的征訂任務,加強了黨員干部培訓工作,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自覺遵守學習培訓紀律,完成培訓任務。鄉黨委十分重視全鄉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經常以走訪、談心、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等形式,全面了解黨員、干部、職工思想狀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黨委班子的黨性原則強,敢于堅持真理,糾正錯誤,抵制各種歪風邪氣。

3、組織建設方面

2006年,鄉黨委進一步加強鄉領導班子建設,認真健全、落實、執行黨政領導班子議事決策制度、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制度和民主評議鄉黨員干部制度,及時上報民主 生活會材料.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繼續開展鄉班子創“五好”活動,積極落實“三級聯創”工作和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各駐鄉駐村機關干部民主意識、法紀觀念和科技意識強。繼續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及時研究、解決部分支部存在的突出問題,村級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加強,90%以上的村支部和村委會能較好的發揮作用。鄉黨委進一步在全鄉各村建立健全了集體決策制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認真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開展工作,積極推進依法治村進程。堅持開展黨員教育管理

2 工作,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定期召開組織生活;.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督促黨員認真履行黨員義務,正確行使黨員權利,力爭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高度重視黨員發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入黨積極分子檔案,定期調整充實;嚴格履行黨員發展程序和手續,嚴把“入口”關。今年全鄉共發展黨員6人,列為培養對象5人,進入考察寫實 3人,列為發展對象2人,進入預備4人,其中轉為正式黨員4人。在黨員管理中,鄉黨委積極把“黨員先鋒工程”與黨員隊伍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健全“黨員先鋒工程”領導小經,并及時報送工作進展情況。但在2006年鄉政府選舉工作中,出現了部分組織意圖未能實現的情況,鄉黨委、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查找原因,進行整改。

4、作風建設

加強鄉黨委、政府制度建設工作,繼續開展完善村務、政務,強化黨員干部工作作風建設,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全鄉各村和機關內部政令暢通,上情下達,下情上報;機構內和機構間關系協調,工作有序,干部職工團結協作,工作積極性較高。

(以上各項合計評分:10分)

(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10分)

深入基層,發現情況和解決問題,為民辦實事漸成風尚,認真開展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教育,實行黨風廉政責任制,嚴

3 格遵守縣委、政府“四嚴禁”、“六不準”的要求,財務管理進一步公開,積極推廣政務、村務公開,做到政策透明、收支透明,群眾放心。(自查評分:10分)

二、經濟建設(總分40分) (一) 農業生產(10分)

經濟總收入為903萬元,人平純收入達2260元,全鄉糧食總產量1200噸,蔬菜產量達10152噸,完成農田改造20畝新增灌面80畝,退耕還林911.6畝、退牧還草19萬畝鞏固任務順利通過驗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成效。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推廣種植各類暢銷蔬菜品種,加大產前產中服務力度,每戶年增加收入500元。建立釀酒葡萄基地,種植葡萄800畝,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自評分:10分)

(二)牧業工作(10分)

全面推廣圈養技術,積極引導農戶發展養殖業,現已有4戶村民走上養殖業的道路;認真作好牲畜春防工作,防疫注射密度達100%,牲畜存欄數共達5640頭(匹、只)。(自評分:9分)

(三)退耕還林及林業工作(10分)

認真完成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全鄉完成還林任務911.6 畝,退草任務19萬畝鞏固任務,促使本鄉植被覆蓋率大大增加,水土流失嚴重的現象得到根本遏制,減少了因植被過少而導致的自然災害的發生。高度

4 重視護林防火工作,落實轄區各村各戶及施工企業護林防火責任書,無森林火災發生。(自查分:10分)

(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10分)

按上級對新農村各工作的總要求,結合鄉情實際,推廣戶用沼氣池120口以上,完成我鄉嘉絨藏族民居風貌審查工作,清理整治各種違章建房現象,全年共清理多占戶12戶,完成風貌審查42戶,杜絕了亂建、亂占、超占等違章行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式聚居區,為申報著名人文景觀和發展特色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整治各村機耕道和衛生環境臟、亂、差的現狀,初步實現“村容整潔”的要求。(自查評分:10分)。

三、社會發展(總分40分)

(一)精神文明建設(20分)

建立精神文明領導小組,作到年初有總結,年底有計劃,深入學習鄧小憑理論和“三各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宣傳貫徹十六大及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執行縣委“六句話”、工作思路,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和“八榮八恥”等有關法律法規。搞好全鄉文明單位創建,組織健康文娛活動4次。配合衛生環境整治,清理公共區域內垃圾亂倒、牲畜亂跑現象12次。使各村展現了鄰里團結互助、家庭和諧相處的文明鄉風和良好和諧的農村新風貌。(自查評分:20分)

5

(二)教育衛生事業取得發展(2分)

一年來,加大師資力量建設,教師隊伍素質普遍提高,教育結構得到調整,“兩基”工作穩步推進,“普九”工作順利達標。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和育人環境,加大教育硬件設施建設。大力推行遠程教育,開拓視野,提高了較學水平。農村衛生工作穩步推進。初級衛生保健取得了一定成果,重點疾病、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村級醫療隊伍進一步穩定,醫德醫風明顯改善。兌現5個村級醫療室經費補助,組織常用醫療業務技術培訓52次,使村醫醫療水平和質量得到較大提高,保障了群眾的身心健康。(自查評分:2分)

(三)文化體育(1分)

開展科技下鄉活動5次,組織流動電影放映8次、群眾娛樂活動4次,組織村級體育活動3次。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自查分:1分)`

(四)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3分)

鄉計生辦大力宣傳人口婚育政策248次,上報農村部分家庭獎勵助制度共7人,實施關愛女孩活動扶貧公益春雷活動6次,幫扶落實危房戶9戶36人。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計劃生育政策,堅持“三不變”落實“三為主”方針,不斷完善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繼續加大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工作力度,全年計劃生育率為95%,人口出生率為9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5‰,落實計劃生育“三結合”

6 幫扶戶30戶,徹底杜絕了人口超生和無計劃生育現象。獲縣級計生工作一等獎表彰1次。(自查評分:3分)

(五)法制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宗教統戰(共6分)

政府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堅持依法治鄉、依法行政、規范政府行為。廣泛開展了“四五”、“五五”普法工作,公民的法律觀念進一步增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充分完善了平安綜合治理責任制,把“反分裂、反滲透、保穩定”擺在首位。切實把握“嚴打”重點和方向。適時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堅決打擊“法輪功”、“門徒會”等邪教育組織和非法宗教活動,杜絕危險戶外旅游,積極營救野外遇險游客4人,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協調工作,為重點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妥善安置失地農民,及時兌現補償,維護了本鄉社會穩定,確保了各項工程建設順利進行;重視民族宗教工作,認真學習宣傳《宗教事務條例》,無“宗教搭臺,經濟唱戲”的問題發生,及時排查、調處宗教方面的不穩定因素。(自查評分:6分)

(六)老齡、群團工作(共3分)

支持各村成立老齡協會,關注弱勢群體,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娛樂活動;加強團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配齊團支部班子,大力發展團員。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培訓面達50%以上,團員青年的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得到加強。(自查評分:3分)

三、共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加大安全生產宣傳檢查力度,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落實責任制度,監督轄區內各施工企業對安全生產責任書的執行情況,確保了全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認真做好信息報送工作,客觀真實地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值班工作無領導職工缺崗現象,依法處理了值班期間的各種突法事件,并形成了文字記錄;認真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類急辦工作,確保政令暢通;檔案工作加強,妥善保管文書材料,檔案建設符合業務要求。

重視信訪工作,xx鄉水電、釀酒葡萄基地建設遍布全境,涉及利益面廣,工作難度極大。在州、縣有關部門大力關心幫助下,通過全體干部認真細致的努力工作,深入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但少數村民法律意識淡薄,仍然帶動群眾越級上訪,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使鄉黨委、政府壓力較大。在今后的工作當中,將認真研究對策,力戒類似事件發生。

中共xx鄉委員會 xx鄉人民政府

上一篇:本科工商管理下一篇:能源管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