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計算機小論文范文

2023-03-22

大學計算機小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城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方法;優化

城市防洪作為當前城市建設考慮的內容,其有二重要求,表現為防外江洪水、內江暴雨洪水方面,由于兩方面均缺少實測材料,要求通過相關的計算方法為實際防洪提供依據。盡管近年來關于暴雨洪水計算方法較多,但大多研究資料均局限在山區小流域層面,涉及城區的內容較少,無法為城市防洪提供相關的參考。因此,本文對城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方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城區小流域特征分析

關于城區小流域,其特征集中表現為:①城區下墊面,以混凝土路面為主,出現下滲情況較少;②各小流域在集雨面積上保持15km2以下,面積相對較少,內澇治理多采用分小流域治理方法;③城區內暴雨洪水,短時間內匯集向下水道管網排入,然后向防區外排出,對于小流域洪水,一般受地形影響出現自然回流情況,此時下水道管網是否暢通、管網管徑大小對于洪水排除有較大程度的影響;④城區小流域洪水檢驗中,無實測水文資料,無法為防洪提供依據。從城區小流域特征中便可發現,當前洪水調節方面仍需借助相關的資料作為參考,但由于實測資料缺乏,所以需通過洪水計算方式實現,而計算的內容將涉及洪量、洪峰與洪水過程線等[1]。

2 城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常用方法與評價

從近年來城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中實際情況看,所選用的計算方法大多依托于實證城市室外排水計算方法,或以《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為參考,前者一般用于洪峰的計算,無法將洪水過程線、洪量等進行確定,而后者可計算小流域洪水,但是否適用于城區小流域仍需進一步考察研究。

2.1 洪峰計算方法

洪峰計算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兩種:第一,市政室外排水公式。計算中假定對徑流系數、設計降雨強度、集雨面積與洪峰流量分別以Φ、q、F、Qm表示,則有Qm=ΦqF。需注意其中q在計算中,有相應的公式,假定對降雨歷時、歷時附加參數、歷時指數、重現期1年設計降雨雨力以及雨力變動參數分別由t、b、n、A1、C表示,且設計降雨重現期利用P表示,則有q=167A1(1+ClgP)(t+b)n。另外,計算中需考慮設計降雨歷時t的計算,分別采用t1、t2、m表示地面集水時間、管渠內洪水運行時間、延緩系數,有t=t1+mt2。第二,推理公式法。假定對流域匯流時間、流域面積、τ時段內凈雨、主河道長度與平均比降分別以τ、F、h、L、J表示,有Qm=0.278hF/τ,其中τ=0.278L/(mJ1/3·Qm1/4)。

2.2 計算方法評價

從上述計算方法中可發現,兩種計算公式有相同形式,其中市政室外排水計算中q與推理算法h/τ都用于表示暴雨強度,及洪峰、暴雨強度與面積保持正比關系。其中徑流系數Φ,與坡度、建筑物等地面條件以及降雨歷時、降雨強度等降雨條件有一定關聯。而比較兩種計算方法的差異,則表現為:①有不同的重現期含義,如室外排水計算中,強調以年多次選樣法為主,而推理算法中,強調取年一次選樣法,可將年最大洪水反映出來;②室外排水計算中,計算對象為洪峰,而推理算法中,除對洪峰計算,也強調在“三角形過程線法”應用下,結合凈雨過程進行洪水過程線的計算;③室外排水計算,一般需以給定的暴雨強度公式進行設計流量的推算,整個推算過程較為復雜,且計算中往往需借助既往研究資料與成果,所以在實測資料缺失情況下,對計算結果有一定影響。相比之下,推理算法應用下,通常直接做降雨實測,且引入簡單的歷時降雨設計值,達到計算目的。綜合來看,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中,推理公式法對天然狀況小流域更加適用,直接結合小流域降雨徑流做穩滲率、匯流參數的計算,但需注意該方法應用下,在匯流時間計算上需耗費較長時間,且可能存在與城區系統排水存在較大差異情況[2]。

3 城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方法優化

3.1 優化公式

為使城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方法適用性提高,需考慮在計算方法上不斷優化。如本次研究中,取三種假設條件,包括:①明渠、排水管道無阻水情況;②沿程匯流速度恒定,且呈矩形匯流面積曲線;③凈雨強度在τ內恒定。此時,對于匯流時間(h)、流域面積(km2)、τ時段凈雨(mm)分別以τ、F、h表示,且利用t1、t2、m、Φ分別表示地面集水時間、管渠內洪水運行時間、延緩系數與成峰系數,有Qm=0.278ΦhτF,其中τ=t1+t2。

3.2 應用實證

本次研究中,主要選取國內某兩個城市小流域為例,對其內澇洪水情況進行計算,分析優化后的推理算法應用效果。兩個流域均做降雨量實測,1h、6h、24h降雨量分別為13.5mm、572mm、79.6mm。其中第一個流域,其流域特征參數F、L、J分別為11、6.8、0.00258,利用推理公式計算,可推出Qm為24.5。另外一流域,流域特征參數F、L、J分別為24.4、13.5、0.00216,利用推理公式計算,可得到Qm為33.4。因兩個流域均無實測材料作為參考,所以借助水量平衡原理對兩個流域洪水計算,可得出洪峰分別為21.8、35.4,這與推理公式所得出成果無明顯差異,說明推理算法應用下可靠性較強。

4 結論

城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是當前城市防洪需考慮的主要問題。本次研究對城區小流域特征做簡要分析,并對比當前城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方法的優勢與劣勢,在此基礎上提出優化建議,可發現優化后的算法取得的效果較為顯著。

參考文獻:

[1]馮英杰.隴南地區橋涵小流域設計洪水計算[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4,(02):8687+94+1011.

[2]李衛東,周宏,陳睿星,等.特小流域設計洪水計算方法在山谷型干灰場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7,(01):8083.

作者簡介:劉興輝(1990),男,江西贛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師,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防汛抗旱,河道管理等方向。

大學計算機小論文范文第2篇

2、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3、大學英語語法教學誤區及Team—work在教學中的應用

4、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現狀與方法

5、探討高中英語語法學習新思路

6、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語法教學銜接的策略研究

7、搜書網提供442種電子書書目

8、內隱學習理論對大學英語語法教學影響的實證研究

9、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模式探討

10、網絡環境下的英語語法模塊教學探析

11、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12、淺談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策略

13、建構主義理論對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

14、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常見誤區及應對策略

15、象似性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

16、基于語篇情景下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

17、淺探語境教學法在聽障生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18、混合式模式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9、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20、從“見證”到“擬人”

21、論述大學英語改革背景下英語語法的教學

22、語篇分析視域下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模式探究

23、淺談大學英語語法之合作式學習

24、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分析及改進策略

25、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模式構建

26、有感于英語教學中英文逗號的誤用與歧義

27、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研究

28、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原則與方法

29、試論大學英語語法口訣教學

30、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語法課程改革探究

31、建構式互動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32、借助情境教學法 促進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33、英語語法模塊教學探析

34、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語法教學問題及教學探討

35、淺談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

36、英語語法中獨立主格結構的相關問題探究

37、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英語專業語法教學改革探析

38、大學英語語法概念記憶捷徑

39、道德語言融入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實踐層次研究

40、顯性教學與隱性教學結合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任務設計

41、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現狀及對策

42、基于合作教學的高校英語語法和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改革研究

43、初探CBI模式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44、淺析大學英語語法教學

45、微信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46、語篇分析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47、芻議英語中的平行結構準則

48、根句型及其應用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49、淺議高職大學英語語法教學

大學計算機小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基礎教學;改革

1、我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缺乏教學方法的創新

目前,高等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部分院校還停留在黑板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上。這樣的教學會導致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自主創新能力,很容易遺忘,也很難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從而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由于計算機軟件版本的不斷更新,新的操作方法和軟件不斷涌現,所以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缺乏改進創新的教學模式不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能力,可能還會讓學生們失去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無法應對不斷更新的計算機技術。

1.2教學內容落后

在高等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當中,軟件的更新替換速度越來越快,而部分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明顯落后于計算機的發展速度,教師和學生所使用的教材和大綱多年未更新,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目前大多數高等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大多以Windows/office的教學為主,部分學校在此基礎上開設了Visualbasic,C++等程序和語言,不過這些程序都比較陳舊,也多年未更新,脫離了社會對計算機水平的要求范圍,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掌握程度和應對能力。

2、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措施

本文主要針對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中《計算機基礎(二)》的教學改革進行相應的研究。研究主要側重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時安排及考核方式等內容。

2.1教學內容改革

《計算機基礎(二)》課程主要針對于我院4個系開設,分別為經管系、會計系、旅管系、文新系。該門課程原統一以Visualfoxpro程序設計為主,但根據各系各專業發展需求、社會需求及計算機考級需求,計算機公共課教研室將《計算機基礎二》的教學針對不同系開設不同課程。針對會計系開設以access為主的課程,主要體現學生應用數據庫的能力,為今后學生參加工作使用各類信息系統奠定基礎,同時也能參加全國計算機二級——Access的考試。針對經管系、旅管系、文新系開設以MS Office高級應用為主的課程,主要體現學生能夠獨立正確使用辦公軟件的高級技巧完成復雜辦公業務問題的處理,同時也能參加全國計算機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的考試。

2.2教學方法改革

為了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對于2門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如下改革:

2.2.1MS Office高級應用課程

該門課程教學內容為word、excel、powerpoint的高級應用,主要使學生能夠掌握3個軟件的高級應用技巧,從分析問題開始,能夠利用3個軟件完成辦公業務的處理,側重于學生的應用及設計思想。因此本門課程主要于案例驅動教學為主要教學方法,選取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相關案例,教師帶領學生先對案例背景、特點、使用范圍及需要使用的辦公軟件技巧進行分析,然后由學生根據分析結果自由設計,完整最終效果。學生在設計處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由教師進行輔助解決。

2.2.2Access數據庫技術

該門課程教學內容為access數據庫的應用,主要使學生掌握access數據庫對象的操作,并能熟練應用,為今后工作學生接觸到的各類信息系統做準備,因此本門課程的教學方式為邊講邊練,教師把新知識點講授完成后,給學生大量的練習實例。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由教師進行輔導解決。

2.3學時安排

《計算機基礎(二)》是一門3學分的公共基礎課,原學時安排為2學時理論(2學分)+2學時上機(1學分)。為了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現將學時安排為1學時理論(1學分)+3學時上機(2學分)。因該門課為大班教學,理論課安排1名老師進行教授,上機課安排2名教師進行學生輔導。這樣將原來以教師教學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式更改為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師講授為輔的教學方式。

2.4考核方式改革

針對MSoffice高級應用課程而言,該門課程的考核分為2部分:日常教學項目考核(50%)+期末上機考核(50%)。日常教學項目:計算機公共基礎教研室針對本門課程3個軟件設計了4個綜合案例,分別為Word部分2個,excel部分1個,PowerPoint部分1個。這4個綜合案例需要學生將每堂課上實例熟練練習掌握后才能完成,因此學生必須每堂課認真完成布置案例并熟練掌握。日常教學項目的考核由任課教師根據本班授課進度及情況隨堂安排考核。

期末上機考核:以全國計算機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題目為要求,采用機試閉卷,定于18周進行考試。

針對Access數據庫課程而言,該門課程考核也分位2部分:日常教學項目考核(50%)+期末上機考核(50%)。日常教學項目根據教學進度,按章節知識點進行3次小測,將平時成績提高,取消期中考試。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施過程里,相關的教研組要不斷的對其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的內容進行相應的研究,進而對其教學的質量進行相應的提升,這也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相關的院校只有對這些工作進行相應的完善,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們對于計算機學科的興趣,進而能夠促進其在教學過程中又好又快的進行操作,對我國社會型的人才進行高質量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金智. 關于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和實踐的探討[J]. 長沙醫學院學報,2008,02:65-67.

[2]黃霞.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04:59-61.

作者簡介:丁愛芬(1985-),女,云南曲靖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周華君(1984-),男,湖北襄陽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算法設計,信息安全;邊景芝(1985-),女,河北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馬瑞英(1986-),女,云南宣威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大學計算機小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是對《關于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的解讀,就其涉及的當前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基本問題,從概念、內涵、作用、意義等多方面進行詳細闡釋和探討,以使讀者對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有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共同探討改革的本質特征,把握改革的基本方向,深入開展教育教學實踐。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教育;能力體系;計算思維;科學行動;解決問題;課程框架

1 《關于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發表的背景

《關于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是在相關大學與中國鐵道出版社協同合作承接教育部教指委和研究會6個項目基礎上,經過近一年研究形成的中期成果。參加研究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近70所高等院校,來自臺灣師范大學的教授以及中國鐵道出版社、計算機教育雜志社的編審人員也參加了課題研究。譚浩強、吳文虎、馮博琴等著名計算機基礎教育專家始終指導項目研究,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師、教育學科學者與行業企業專家協同研究是項目研究的特點,一批年輕的博士、博士后教師成為項目研究的骨干力量。

《若干意見》于2013年8月5日在湖北宜昌召開的第九屆“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上提交,與會代表對此進行了熱烈討論,一致通過作為論壇的重要成果公布,助力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

《若干意見》回答了當前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基本問題,主要包括:

(1)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30年取得的基本經驗和形成的基本規律是什么;

(2)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本質特征和最終目標是什么;

(3)計算思維在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和意義是什么;

(4)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應如何分類指導;

(5)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課程與教學體系應如何建設。

筆者將就上述問題進行解讀。

在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影響下,高職計算機教育改革是必然趨勢,對此《若干意見》中已有所表述,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將于2014年推出新版《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2014》,書中將詳細闡述高職計算機教育改革的觀點,目前已組成相關課題組,參加學校近50所,故本文不再涉及高職部分。

2 總結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取得的基本經驗,傳承計算機基礎教育形成的基本規律

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計算機教育已有30余年的發展,歷經幾代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的研究與實踐,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逐步形成了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計算機教育理念,構建了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開發了一批精品課程和優秀教材。因此課題組一致認為:借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之機,認真梳理已取得的經驗和成果,總結大學計算機教育的基本規律,不僅對認識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改革應建立在怎樣的起點平臺之上,把握改革的基礎和方向十分必要,而且對大學計算機教育的長遠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課題組在多次聽取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界諸多老前輩、老專家意見基礎上,經認真研究取得如下共識:“面向應用、需求導向、能力核心、分類指導”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取得的基本經驗和形成的基本規律,反映了大學計算機教育相對穩定的本質特征,一般不隨新的教學改革而變化;因此在新的改革浪潮中,大學計算機教育必須傳承和堅持這些基本規律,才能把握好改革和創新的大方向。

3 深刻認識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本質特征

3.1 大學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復雜結構

大學計算機教育是在不斷改革中發展的,之所以稱為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是相對于原來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有了重大突破和發展,這些突破和發展可以表現為多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原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特征中,能力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和發展,突破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學科專業領域層面,提升到人類普適性能力層面。

有專家提出大學計算機教育改革的方向是遵循“技能、能力和思維”的遞進關系。實際上,“技能”仍然屬于能力范疇,包括“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兩部分;而計算思維是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概括總結生成的普適性思維方式,屬科學思維范疇,當通過培養內化成為人們的心理特征并能外顯應用就成為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當然也應屬于能力領域。因此可以認為能力是上位概念,它包括諸多下位要素,并按一定結構組成,就大學計算機教育而言可以給出如圖1所示的能力模型,它大體反映了大學計算機教育所要求的應用能力結構體系。

由圖1可見,大學計算機應用能力可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面為學科專業層面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分為計算機基本技能、技術與應用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3個層次;第二層面是普適通用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由計算思維能力和基于信息技術的行動能力組成,第二層面的能力是在第一層面能力基礎上總結提升形成的,兩個層面的能力統整組成計算機應用能力結構體系。

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是大學計算機教育的長效性目標,但能力的內涵是變化的,而且隨著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提升??偟膩砜?,大學計算機教育發展初期是以培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目標的,也就是將計算機視為工具,培養的是工具使用能力。雖然這種使用現代計算機工具的能力非常重要,但時代對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大學生不僅要具有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還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技術以及運用其解決與計算機相關的綜合性業務問題的能力,這就將大學計算機應用能力提高了一個層次。在能力體系中計算機理論知識是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基礎,不同層次的能力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內容、寬度和厚度會有不同的要求。作為新一輪改革切入點的計算思維能力本質上已使大學計算機教育的功能發生了重大變化,超越了大學計算機教育僅解決計算機領域問題的局限,開創了運用源于計算機的思維與行為方式解決各類專業或社會生活問題的新功能,這是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特征,也是計算思維的提出對大學計算機教育的新貢獻。

3.2 重視培養計算思維能力

有專家認為美國學者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首次提出計算思維概念,但課題組在文獻調研中發現實際早在20世紀90年代,已有其他美國學者提出了計算思維概念,2002年我國計算機教育專家、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會長蔣宗禮教授在其著作中也多次提出計算思維概念并進行了闡述。近年在對計算思維深入研究基礎上,教育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指委提出以計算思維為切入點的大學計算機教育改革,引起國內專家和老師們的深入思考和討論,比如有專家認為計算思維是計算學科發展總結提升的產物;也有專家認為計算思維還不能成為獨立的思維概念,應屬于邏輯思維的發展和延伸。結合本項目研究,課題組特別邀請蔣宗禮教授共同討論了計算思維問題,加深了對計算思維的認識。同時課題組認為不可否認的是由于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新的思維方式,對提升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是有益的。

綜上可見,計算思維是起自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一類新的科學思維方式,由眾多計算科學中的概念構成計算思維的要素,通過培養形成計算思維能力,因此計算思維也是能力,稱為計算思維能力,屬計算機應用能力范疇。在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中,要高度重視計算思維的意義和作用,認真研究和落實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大學計算機課程中融入計算思維,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3.3 重點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能夠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是檢驗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是否提升的根本標準,大學計算機教育要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在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中,推出的很多課程改革典型案例,都非常重視培養運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大多將計算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混為一談,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是專業能力、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專業能力決定解決問題的專業程度、難度和復雜性,而思維和行動能力決定解決問題的質量。由此可見解決問題必須要由計算機應用能力結構體系中第一和第二層面能力的通力合作來完成,要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必須統籌規劃計算機應用能力結構體系中的各種能力培養。在專業教學中培養學術性人才比較強調思維能力培養,培養應用型人才比較強調行動能力培養,但從兩者定義內涵看其本質是相互融通而又各有側重。對于大學計算機教育則更應強調計算思維和行動能力相互結合和各有側重。

3.4 小結

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本質特征可以概括為如下3個方面:

(1)從應用的視角概括確立非計算機專業對計算機技術需求的幾大應用領域,并將最新的計算機技術應用帶入各類相關專業,使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體驗計算機在其專業應用的魅力,為學科專業層面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注入新的內容,增添新的活力。

(2)以計算思維為切入點,使學生能夠用基于計算科學的思想方法和行動方式解決各自專業和生活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悟成功的喜悅。

(3)使教師對大學計算機教育培養目標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大學計算機教育的最終和最高目標,在理念上與專業培養相吻合,在實踐上與專業教學相默契。

需強調的是: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并不改變大學計算機教育的基本規律,即大學計算機教育仍然是面向應用和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特征在于改變和提升了能力的內涵,從而形成了大學計算機教育的新功能。

4 加強對大學計算機教育的多維度分類指導

大學計算機教育至少要在以下3個維度實施分類指導。

1)學科專業門類維度。

學科專業門類維度的分類指導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最早實施的分類指導,如教育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指委曾分為理工科和文科教指委,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下設有理工、文科、農林、師范等專業委員會,實施按學科專業的分類指導。

2)學校教育維度。

學校教育維度的分類不是通常認為的學生學業程度的分類,而是培養目標和教育類型的分類,如培養科學家的教育和培養工程師的教育在理念和實踐上都應有所不同,就思維與行動來講,科學家和工程師也將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大學計算機教育必須適應分類指導的新形勢,要在大學計算機教育的標準、內容和方式等方面貫徹差別化、多樣性和針對性的思路,實施學校教育維度的大學計算機教育分類指導。發展的高等學校分類體系如圖2所示。

3)學生維度。

雖然不同學校存在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但就大學計算機教育而言,每所學校內部也存在或大或小的不平衡。英國牛津大學曾為少數不考研的本科畢業學生開出“研究型大學的職業課程”,其理念在于“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目標服務”。大學計算機教育也要樹立為每一位學生的需要服務的理念,依據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實際狀態開出差異性的課程。

5 以改革創新精神構建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與教學體系

5.1 大學計算機教育的功能

引入最新技術應用、重視計算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是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特征,但所有這些必須落實于大學計算機教育中才有實際意義。

構建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與教學體系首先要明確大學計算機教育的基本功能,依據大學計算機教育的目標和能力體系,大學計算機教育的基本功能可以包括3個方面,分為3個層次,它們是:計算機的工具性能力培養功能、計算機的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功能和計算思維與行動能力培養功能,如圖3所示。

從圖3可看出,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實質上是拓展了原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基本功能,因此鞏固和規范工具性能力培養,加強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創新計算思維與行動能力培養是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改革的3方面任務。

5.2 構建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框架

在繼承大學計算機教育經驗,融入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改革要素基礎上,依據大學計算機應用能力結構體系和大學計算機教育基本功能,可以在改革基礎上構建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框架,使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寓于該框架之中。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框架(如圖4所示)包括專業和普適兩個層面:第一層面為專業課程領域層面,其中的專業領域指非計算機專業應接受的計算機教育內容;第二層面為計算思維與基于信息行動等思想行動層面的融入提升內容。第一層面再分為3個層次,分別為基礎層、技術層和綜合應用層。第一層次可再分為上、下兩個子層次,下層為大學生計算機文化標準層,其課程在于使大學新生在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方面達標;上層是分類指導的“大學計算機”課程,相當于原來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第二層次包括4大類與非計算機專業應用密切相關的計算機技術領域,分別為計算技術、數據技術、網絡技術和設計技術,每個技術領域中都可設計若干門相關課程。第三層次為4大技術領域的綜合應用,可開出面向不同學科專業門類的綜合技術應用課程,這些課程應定位在綜合應用的通用方法論層面,而不應涉及具體專業的計算機應用。第二、三層次課程設計的原則是:①可以按層次分別設計,也可統籌設計;②尤其要關注開發以新一代計算機技術及應用領域為背景的大學計算機課程;③要實施分類指導。

5.3 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與教學體系

設計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與教學體系需要關注5個問題,也是課程與教學體系設計的難點:

(1)作為第一門課程的“大學計算機”如何適應不平衡、不規范和差異性的大學新生實際情況。調研和數據分析表明要充分估計這種客觀存在的實際狀態,重視從課程設計、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人手,要增加課程的趣味性,適當融入計算思維、行動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改革創新第一門課程教學。

(2)在第一層面的第二層次(即技術層)。如何按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應用進行計算機技術領域分類是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與教學體系設計的又一重難點。為專業服務是大學計算機教育的理念之一,落實到教育實踐就要使非計算機專業直接感悟到計算機應用的價值,從計算機技術應用人手,而非學科理論人手進行分類更容易使非計算機專業體會到有哪些計算機技術可用于其專業領域,以及可解決什么性質的問題,而倒推出所需的理論知識支持則是計算機教育內部的事情。遵循這一理念,總結概括提出4個方面的技術,即計算技術、數據技術、網絡技術和設計技術,它覆蓋了非計算機專業中的大部分非計算機應用。

(3)如何將最新計算機技術引進大學計算機課程體系。計算機技術還處于迅速發展時期,而且技術應用的周期轉換越來越快,如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等新技術都已開始在各專業領域應用并迅速推廣。計算機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是大學計算機教育發展的活力,它迫使大學計算機教育的教學與科研、工程技術項目的結合,及時更新課程內容,不斷滿足非計算機專業對計算機應用的新需求。

(4)如何設計開發大學計算機教育的構件級教學資源。傳統的大學計算機教育構件級教學資源主要按學科領域、知識單元分類后,以知識點表述。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將計算機技術應用、計算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等納入大學計算機課程體系,并融入課程、教材和教學中,使大學計算機課程的構件不再是單一的知識點,因此如何確定和開發新的大學計算機教育的構件級教學資源成為大學計算機教育課程與教學體系設計的又一重難點。

(5)如何將第二層面的能力培養融入第一層面的大學計算機課程與教學中。第二層面為計算思維與信息行動能力培養的內容,不建議單獨開設課程,而是與第一層面(學科專業課程領域層面)的教學內容相結合。在大學計算機課程與教學中融入計算思維與行動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提升計算機應用能力,實現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目標?,F在一線執教的教師對此都還比較生疏,需要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突破。

5.4 計算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方式

計算思維能力培養是教育學領域的概念,應該包含計算思維在課程及課程資源中的表現形式和培養方式等,其核心是如何將計算學科中的概念轉換為計算思維中的要素,兩者可能是同一詞匯用語,但內涵意義完全不同。當前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問題在于將計算學科中的概念誤認為是計算思維中的要素,沒有做到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提升計算思維能力的關鍵是正確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

首先要搞清用什么教學方法培養計算思維能力。研究表明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大體有3種:第一種為問題啟發式教學法,是在傳授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將學科概念升華為思維要素,通過問題、實驗、練習等方式啟發學生聯想和思考,逐步建立思維方式;第二種為案例教學法,通過設計具體案例,分析計算思維在案例中的應用,建立思維方式;第三種為項目教學法,通過項目或任務實踐,體驗計算思維的應用,建立思維方式。

其次分析行動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教學方法也是案例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而且追溯這些教學方法產生的歷史淵源,主要是從培養行動能力、解決問題等方面能力開始的,見表1。

可見在計算思維能力培養中,可采用問題啟發式教學法,也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后兩種可同時培養多種能力,如僅止于計算思維能力,實際沒有充分發揮教學法的功能,也沒有達到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功能,提高教學法使用效率,實現大學計算機教育目標,值得研究和思考。

5.5 改革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方式

大學計算機教育要敢于創新教學方式,嘗試面向未來的網絡在線學習,帶頭運用混合教學方法,將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形式與現代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將網絡學習、軟件平臺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納入正常的教學管理體系,增強大學計算機教育的活力,推動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6 結語

《若干意見》是課題組研究的中期成果,在研究過程中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教育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指委給予課題組熱情指導,中國鐵道出版社、計算機教育雜志社給予大力支持。課題組下一步工作重點將集中于《若干意見》中表述的大學計算機教育理念的落實,包括從大學計算機教育理念出發,完善大學計算機課程體系;進行構件級教學資源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和教材編寫。我們也希望與其他出版社支持的兄弟課題組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使大學計算機教育在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中發揮重要作用。

(編輯:彭遠紅)

大學計算機小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畢業實習;模式研究

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本科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畢業生往往因為沒有“工作經驗”而不能順利就業,計算機專業尤為突出。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無論是從專業培養目標,還是從順利“推銷學生”的角度,都有責任將學生在畢業前,再送一程,使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利用教學計劃中的“畢業實習”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可實現“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的目標。本文首先歸納出當前計算機專業畢業實習的兩種基本模式,并分析了其優點和局限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計算機專業畢業實習模式,作為安排畢業實習時的一種選擇。

1當前計算機專業畢業實習的兩種基本模式

1.1傳統模式

這是大多數學校對大多數專業的畢業實習所采用的實習模式,學校將實習學生安排到實習單位,由實習單位給學生分配工作任務,學校的指導教師主要起溝通聯絡的作用。

具體做法一般為:學校在學生畢業實習開始前,根據專業方向和人數,聯系當地或外地的計算機公司等與IT有關的企事業單位,作為實習接收單位;實習開始后,將學生安排到實習單位,再由實習單位把學生安排到具體實習崗位,實習單位有關人員給學生安排工作任務,并進行指導和管理,學校安排實習指導教師協助實習單位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管理。實習時間一般1~2個月。

這種實習模式的優點:對學校而言,實施簡單,操作容易,只要在畢業實習開始前,通過各種渠道和關系,聯系適合學生實習的單位,主要是有接待實習能力的單位,然后安排學生進實習點,按常規進行實習。對學生而言,接觸實際,了解現實。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接觸的對象是實習單位領導、員工、客戶等,具體工作內容涉及當前計算機高端技術和熱點技術的應用,使學生提前接觸了社會,了解了今后工作應掌握的技術和知識。

這種實習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保證實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從而使實習效果難以盡如人意。在聯系實習單位時,主要考慮的是接待能力,對于是否專業對口,無法作嚴格的要求,實習任務有可能與計算機專業無關。即便在對口單位實習,由于畢業實習時間與實習單位的項目周期不一致,且實習時間一般比較短,加之實習學生的能力往往不能勝任項目的具體技術工作,企業指導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像學校教師一樣深入指導學生,因此,實習學生很難真正的接觸項目,無法對系統開發過程、開發技術和管理體系進行深入的了解,主要做系統安裝維護、整理資料、數據錄入、接待用戶等一些輔助工作,即便加入項目組,也只能做一些簡單具體、技術含量低的工作。

1.2實訓基地模式

這是近年來針對應用型專業的畢業實習而采用和推廣的實習模式,學校將實習學生送往IT實訓基地,由實訓基地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需求制定實訓計劃,組織實施,全面負責學生在實訓基地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學校的指導教師帶隊前往,協助管理。

實訓基地以虛擬公司化管理方式組織實訓,以項目研發為載體,以綜合職業素質、團隊工作能力和個人技能三方面的培養為主要目標,按照“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和“崗位技能標準”的實訓體系。在虛擬公司化管理的實訓過程中,學生既是項目組的成員,按照項目進度和計劃,團隊內明確分工和充分合作,完成項目,又是技術部門的成員,按照部門技能標準進行具體職業技能的實訓,最終達到能勝任企業崗位的能力。實訓時間一般1至3個月。

這種實習模式的優點:對學校而言,支付一定費用后,可以將畢業實習的工作交給專業化的實訓公司,既減少了傳統模式下安排實習時的繁瑣工作,又收到更好的實習效果;對學生而言,支付一定費用后,可以受到系統的職業培訓,包括先進實用的課程培訓和完整規范的項目體驗,還有可能通過實訓基地提供的信息平臺獲取就業機會。在學校和學生具有一定經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這種實習模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是將學生送到本地或外地的實訓基地進行畢業實習,學校和學生需要支付實訓費、交通費、住宿費等,對于多數學校和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困難,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學校和家庭困難的學生;其次,實訓基地所進行的實訓,是一種職業技能培訓,內容已超出正常的畢業實習要求。另外,作為培養人才的高等學校,將學生的就業能力的培養,交給第三方來完成,既是一種失職,沒有盡到學校的責任,又是一種失策,放棄了對學生進行延伸培養這一巨大的教育市場。因此,這種畢業實習模式還無法普遍采用。

以上兩種實習模式中,過多依賴實習接收單位和IT實訓基地,學校和學校實習指導教師的作用沒有充分得到發揮。

2“基于企業平臺,學校全程介入”的計算機專業畢業實習模式

本模式的核心是,利用企業提供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環境,充分發揮學校實習指導教師的作用,使實習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接受工作任務,深入到實際項目,按照工作規范完成工作任務。

畢業實習的具體過程設計:

2.1聯系實習單位,確定實習任務

為使計算機專業的畢業實習能夠順利進行,在聯系實習單位和確定實習任務時,主要有下面的兩種情形:

(1) 聯系有接待學生實習能力的計算機公司或IT企業。這些單位是計算機專業學生擇業的主要目標,一般有大量工作可供學生實習,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和不影響實習單位的正常工作,在實習單位確定后,學校的實習指導教師與實習單位的有關人員要密切配合,挖掘并設計出適合學生實習的任務模塊,整理和確定相應的技術規范和任務目標。

(2) 聯系有信息化系統開發、網站建設等工作的企事業單位。這些單位雖不是計算機專業公司,但有信息中心、網絡中心等內部機構,有大量信息化系統開發及應用、網站建設及維護、系統升級、設備換代等工作,其中很多工作都適合作為學生的實習任務。學校的實習指導教師接受了實習任務后,以項目總負責人的身份,對項目進行分解,分為多個子項目,作為實習基本任務單元。

確定實習任務后,指導教師應編寫《實習計劃書》、《實習指導書》、《***工作職責和要求》和《***工作規范》?!秾嵙曈媱潟返膬热莅ǎ簩嵙晢挝?、地點、時間、實習項目概況、主要任務等;《實習指導書》的內容包括:實習目的、性質、內容、應提前準備的知識和技術、應收集的資料、工作紀律要求、實習日志的填寫要求、成績考核方法等;《***工作職責和要求》針對具體實習崗位和任務制定;《***工作規范》為參照國家標準或企業標準,制定的具體工作規范,如《軟件需求說明書編寫規范》、、《數據要求說明書編寫規范》、《測試計劃文檔編寫規范》《操作手冊編寫規范》、《用戶手冊編寫規范》、《軟件配置管理計劃編寫規范》、《網站規劃書編寫規范》、《網站安全配置規范》、《局域網組建規范》、《PC機組裝規范》、《綜合布線設計規范》等,供實習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遵照執行。

上述實習文檔的編寫和設計,能夠使學生的實習從一開始就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順利進行。

2.2安排實習任務,明確實習要求

根據確定的實習任務和學生的專業特長,將實習學生安排到相應的實習崗位。

(1) 若安排到計算機公司承擔項目中的局部工作,在實習前給學生完整介紹項目整體情況,包括項目背景、項目規模、項目組成、項目特點和結項要求等,實習任務的具體內容,以及實習任務在項目中的位置和作用,使學生對實習環境和任務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2) 若安排到實習單位承擔小型項目,根據學校實習指導教師對項目的分解,將學生安排到子項目中,組成項目組,確定每個人在項目組的角色和承擔的具體任務。

無論是哪一種任務,都要給學生明確工作職責,要求工作文檔完整規范。

2.3跟蹤實習過程,檢查實習效果

在學生進入實習狀態后,學校的實習指導教師要對實習過程進行跟蹤,及時發現并解決出現的問題。

(1) 常規檢查。除了基本的出勤、著裝和待人接物環節外,定期檢查完成任務的數量、質量和團隊成員間的協作情況,以及《實習日志》填寫情況。

(2) 專項檢查。主要檢查各類技術文檔是否編寫?格式是否規范?內容是否準確?對于在實際工作中簡化或省略的技術文檔,也要求按規范編寫。

在檢查過程中,要以單位員工的標準嚴格要求實習學生,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就業后的工作氛圍。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對學生遇到的技術問題,在幫助解決問題的同時,指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于學生碰到的人際關系問題,一定要耐心引導和疏導,使學生能夠自己妥善處理。

2.4總結實習過程,整理實習文檔

在實習單位的實習工作結束后,要做好實習總結工作和文檔整理工作。

(1) 收集整理實習文檔。包括《實習鑒定表》和《實習日志》,以及在實習過程中所完成的技術文檔(電子版或紙質版),實習文檔將作為評定學生實習成績的重要依據。這些真實技術文檔是學生“工作經歷”的反映,完整的技術文檔會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2) 分組召開總結會。學生各自介紹自己的實習任務、完成經過、實習效果、實習收獲、存在的問題;相互交流實習體會;展覽各類實習文檔;實習指導教師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對學生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做出評價;征求學生對畢業實習安排的意見和建議。

(3) 指導教師對實習過程進行總結,根據收集整理的各類技術文檔建立和充實實習項目案例庫,為下一年度的畢業實習做好準備。

3結束語

實踐證明,這種畢業實習模式能夠使學生以員工的身份,深入到實際工作崗位,接觸具體的工程或項目,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遵循技術規范和要求,在真實的項目中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獲得實際工作經驗,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縮短就業后的崗位適應期,順利實現學校學習到工作崗位的過渡。

當然,這種畢業實習模式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能夠承擔實習指導任務的指導教師,要求指導教師主持或參加過計算機項目或工程,了解項目管理的基本內容;其次有一定數量的項目和工程案例積累;最后,要有合適的實習單位,這些單位應為具備一定規模的計算機公司或其他企事業單位,要能夠提供工作任務和工作環境,能使學生以員工的身份參加實習。

實際上,問題的關鍵是要擁有合格的指導教師,有了指導教師,就可以建立和整理項目和工程案例庫,在實習過程中能夠完成一定的實際工作,不要成為企業的負擔,實習接收單位自然會歡迎這樣的實習學生,成為長期的合作伙伴,實現“校企雙贏”。

至于在實際中應該選擇哪種實習模式,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根據實習目的、師資力量、學生意向、經費數量、時間長短、地點遠近等因素,可以是某種單一實習模式,也可以是分組采用不同模式的復合實習模式。

參考文獻

[1] 吳長悅等.開放式畢業實習新模式探討[J].礦山測量,2005,(2).

[2] 潘柳燕.加強畢業實習管理,提高實習質量[J].高教論壇,2004,(1).

作者簡介

陳幼明(1964-),西北師范大學數信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的教學與研究。

聯系方式:蘭州市西北師范大學數信學院730070

TEL:13893212348

E-mail:c_mail@163.com

上一篇:計算機操作員論文下一篇:計算機和教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